时间:2023-03-06 15:54: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药学实验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本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生药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对激发学生生药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笔者分析了目前生药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创新、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模式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尝试,现介绍如下。
一、生药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手段落后
目前,生药学实验教学内容大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多以传统显微鉴定为主[2]。除少数比例的理化鉴定内容外,现代生药学鉴定中运用的新技术和方法都没有很好地应用于生药学实验教学,无法满足学科发展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实验课程仍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课堂讲授实验目的、原理、内容和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学生按设定好的实验操作步骤完成经典理论验证性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呆板,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及实验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
(三)考核机制不科学
当下,大多数院校该课程的实验考核体系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验考试三部分组成,以平时成绩为辅,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为主[4]。实验报告内容差别不大,以显微特征图为主,无法避免学生的抄袭行为,不能真正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实验考试分未知生药性状鉴别和未知生药粉末显微鉴别两部分。这种实验考核方法基本可以保证实验成绩评定的准确性,但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在生药的识别考试中,受限于生药品种及师资和场地,需对学生进行分组考试,这就使后面参加考试的学生会了解和掌握一些考试信息,从而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性。综上所述,现有生药学实验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评价是传统“应试教育”和“验证式实验课”的产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不利。
二、改革方法
(一)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现代新技术和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生药学鉴定中的普及和应用,药材鉴定方法日新月异。为让学生跟上时展步伐,应在实验课教学中分配一定学时,为学生提供利用和操作现代仪器设备的机会,例如,在生药学实验教学中引入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让学生见识并操作相关实验仪器,从而提高学生操作现代分析仪器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药材鉴定中最新技术和方法。
(二)重视设计,将传统实验转变为综合性实验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可根据本门课程教学特点进行设计性实验,并将传统验证性实验优化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包含分组与布置实验任务、查阅和整理资料、实验设计与实施、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实验报告等若干个步骤。学生根据所选药材的特征先设计出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修改后再按其步骤进行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基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实验关联的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就生药学实验而言,可以综合考虑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相关实验课程,建立一体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学生可先通过对生药进行基源、性状鉴定,再进一步对其进行显微鉴定、有效成分的定性鉴定,最后对生药进行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含量测定。这种模式既保留了传统的实验模式,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大的自由空间,学生不但能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还有助于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制定与实施实验方案,让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生药质量评价常用方法;通过梳理整个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验总结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这种教法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融会贯通,既提高了自身实际动手能力,也更好地掌握了生药学鉴定的现代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适量增加虚拟实验教学
虚拟实验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及仿真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和实验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为学生呈现逼真的实验环境,对开展高危、高成本的实验及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5]。例如,在生药学实验中可利用观察药材图片、药材切片,以及虚拟的粉末装片和镜检实验,解决生药学标本缺失的问题;还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系统向学生展示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生药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新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方法,解决实验教学耗时长、开销大的问题。生药学实验中适量增加虚拟实验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实验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扩充实验内容,开展学科前沿高新技术实验,大幅度提高实验学时的利用率,让实验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6]。但虚拟实验的过程、实验现象都是软件设计者事先设定好的,只需点击鼠标让仪器运转、添加药品,就可以得到预期实验效果,这样会弱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且如果实验条件稍有变化,实验结果就可能会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虚拟实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应以实际操作为主,适量增加虚拟实验,将学科前沿的实验方法有效传授给学生,实现培养新型药学人才的目标。
(四)开放天然药物标本室,丰富第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生药的性状鉴别是生药学的一大特点,而传统实验教学对这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为提高学生辨别药材的能力,学校标本馆的教学资源应在工作日内向师生全天开放,学生可自主前去观察,更加直接地了解生药的原植物(动物)、中药材及饮片的外观,并做出鉴别,以提高生药鉴别能力,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五)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为更加科学地评估学生的生药鉴别能力,笔者认为要完善和优化考核体系。实验考核内容:针对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实验考核体系中纳入综合实验方案设计考核,加入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核,将实验报告、研讨等学习训练都列入考核范围,并将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重点。实验考核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试卷为主的考核方法,增加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实验操作考核比重,将传统的试卷考核与实验操作考核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生药鉴定中熟练运用现代分析仪器,以达到充分掌握生药鉴定基本技能的目的。实验考核评价: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考核评价,实验操作能力考核的评价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考核和评价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结语
实验课是生药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生药学实验教学模式远远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药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其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为构建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我们通过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将现代新的生药鉴定技术和方法融入实验教学中,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优化考评办法,不断提高生药学实验课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动手和创新能力强的实用型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惠娟,毕志明,李会军,等.生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建立[J].药学教育,2009,(1):50-52.
[2]戴轶群,李红梅,刘浩,等.提高生药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2016,(29):86-87.
[3]秦汝兰,关颖丽.基于“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6,(5):91-93.
[4]董巍,郭丽娜,王晓丽,等.基于四大基本鉴定方法的生药学实验考核机制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6,(17):41-42.
一、药学类实验教学
1.药学类实验教学
药学类实验教学,就是在原有药学类教学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实验教学部分,传统的药学类的教学是书本上的,无疑是纸上谈兵,教学的效果十分一般。因此,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完善的当下,药学类的教学也把实验丰富到教学中来,不断完善自身,寻求发展,走药学类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药学类实验教学的作用
药学类实验教学的进行,是我国药学类教学事业的历史性的突破,改变了原有的传统药学类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实验丰富到教育教学中去。药学类实验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促进了我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的医疗水平,改善人们就医环境,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药学类实验教学的作用可见一斑。
3.药学类实验教学的地位
药学类实验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是实现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对全面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创新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药学类实验教学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地位十分突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创造了一个有力的发展环境,因此,医疗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整,药学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化,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了不断适应世界的发展境况,面对挑战,培养一批批有能力的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推动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是我国药学类实验教学不断进行发展的目标。因此,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内和国际环境的不断改善,药学类实验教学寻求了新的发展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与实践,寻求新的突破。
二、药类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发展环境
1.药类学实验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改革与实践的环境
现今,世界经济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于医药事业的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因此医疗教学事业不断得到发展。在这样一个有利发展的环境中,药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得到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为推动世界医学进步创造了契机。
2.药类学在我国国内的实验改革环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行和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人么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逐渐与世界接轨,进行药学类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这有利于推动我国药学类实验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我国医药领域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综合性的人才,提高我国医疗水平,改善民生,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药学类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药学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为推动我国药学类实验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开始与世界接轨,对药学类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在我国药学类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并不是一番风顺,可谓困难重重。
在药学类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不牢固,在实验中无从下手的现象,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还存在着药学类教学仪器设备的不规范,从而影响了药学类的实验教学。除了这些问题,还存在着实验仪器设备的缺少,教学模式的不合理,课时紧张等许多问题,因此现今我国药学类实验教学处在一个尴尬的环境中,无法有效地发展。由此可见,我国药学类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十分必要,刻不容缓。
2.药学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必要性
实验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是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为了推动药学类实验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推动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所以对药学累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在药学实验教学领域不断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办学的环境,并建立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机制,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药学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1)学生做好实验预习
学习的主动性来自于学生自身,在药学类实验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要提高和调动学生对药类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再坚持原有枯燥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紧密的配合。因此,学生应该事先在课下做好实验预习工作。
(2)调整教学内容体系
压缩验证性试验应该普遍运用到药学类实验教学中去。在现行的药学类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无论是内容还是设计都是老师进行包办,因此学生在实验中,只是机械般的重复与操作着实验的步骤,这些都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发展,无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加大综合性实验设计力度是在药学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也要做到的。因为药学类实验教学课时存在紧张的状态,因此,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十分有必要。
(3)强化基本操作训练
在实验中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加强与规范,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很重要。
(4)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理论是书本中我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也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即使是对药学类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也要重视书本方面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推动药学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发展。
(5)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在进行药学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是核心部分。因此应该将其作为核心,创新实验教学的体系与内容,促进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6)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在药学类的实验教学中,教学方法尤为关键,因此要促进其模式的改变寻求进步,就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药学类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不断完善自身寻求进步,在我国有利的环境下,进行改革与实践,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37-02
一、前言
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学科之间的渗透性也逐渐增强,各种不同课程的实验或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加强。但实验教学,通常是作为一门单一的课程开展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多为较为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实验技能,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成为实践教学中的盲区。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很多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对整个药学专业缺乏宏观性的认识,是导致医药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药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进行药学实验是探索药学科学、进行药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可达到其他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这对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需要的是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而有关学校的实践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情况较为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中职卫校需对医学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其综合应用的能力,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是更好地进行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首要条件。医学综合性实验课程要求理论课的教师兼任,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要求教师不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等。另外,实验室需完善规章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制。这要求教师参与实验仪器的调试工作,并能熟练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学校还要组织教师参与各种科研活动,以提升其专业化程度。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全程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和讨论,包括课题的立项、实验研究、讨论,直到课题的终结。课题研究的全程参与,一方面帮助学生对科研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以上措施,有利于提高教学队伍的质量,为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
三、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
以往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先由教师示范或讲解后,学生模仿进行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扮演的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角色,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可在布置综合性实验时,故意设置一些障碍,以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研究的欲望。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帮助其解决相关的实验问题。同时,师生之间可组建一个学术团队,形成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导地位的团队。教师负责启发和引导学生,以锻炼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分析能力等基本实验素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引导其查阅相关的资料,以锻炼其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然后拟定实验方案,同时做好实验准备,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并鼓励学术团队成员进行分析讨论,然后一起完成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欲望。对于失败了的实验,教师则指导学生找出其中原因,并鼓励其大胆去做,进一步完善实验,促使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上的锻炼,有助于学生成为全面型的应用型人才。
四、加强考核
考核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即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同样重要。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的设计、操作、分析、报告结论等,通过考核来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以往的医药综合性实验课程中也有相关的考核,但考核的难度比较小,大多只停留在平时做过的比较简单的药学实验。同时,教师对实验的报告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为此,教师应加强实验考核的力度,除了考核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之外,还应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验报告。药学的实验报告与其他课程的实验报告有所不同,其要求应更为严谨。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并以论文的形式撰写。教师以该种方式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足够重视,并让学生学会搜索资料,提升其阅读文献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五、开放大型的实验室
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的技术技巧,有条件的学校可开放大型的实验室,为进行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场所。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大型的实验室通常配有专业的实验器材或仪器,也配有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管理和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多了,其实验技能也自然会有很大提升。
六、改编教材和改革课程设置
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受教材质量的影响。为更符合实际需要,教师可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如学校可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教材进行收集、整理、筛选等工作,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或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及具有较强应用型的实验资料纳入学习的教材中。同时,学校可以改革课程设置,对实验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修订,如调整实验的项目、性质、任务、目的等内容。例如,学校可以增加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懂得如何安全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包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另外,教师在实验课程中,可适当做一些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有代表性的应用实验,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
七、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其他要求
当前,依然有很多学校在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并没有引起这些学校足够的重视,表现为开课的时间比较晚、科室比较少,有些还存在专业知识链接断开的现象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点梳理。以上的具体措施,有利于提高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效果,但仍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验,医学综合实验对学生、教师的要求均非常高,并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方面,他们应有较强的观察敏锐度,时刻关注当前医学研究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同时,教师应增大知识的跨度,在组织实验教学时,能够结合各门专业课的知识点。另外,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甘愿奉献的思想觉悟,通过自身的行动感染学生,给予其启发和支持。学生方面,他们则需要努力学好医学专业的知识,并积极参与医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向教师反应和沟通,并积极配合教师的实验教学安排等相关事宜。唯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八、小结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238-02
1 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否则,我们不仅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还阻碍社会进步。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药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药学实验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药学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重点探讨一下药学实验教学发展的规划与具体思路。旨在为药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药学实验教学规划与发展思路
2.1 药学实验教学的规划
在药学实验教学规划中,我们要将医德建设放在药学实验教学的首要地位。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病人用药安全和生命安危,关系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和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古人云“无德不成医”,传统医德逾越千年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医德,其“救死扶伤,服务于民”的宗旨并未改变。作为医药工作者,一旦丧失了伦理道德,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所以能否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切身为病人着想,能否做一名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能否把医德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是关系到药学能否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药学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就会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光荣的、重要的,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和病人的安危和健康有关,对病人承担着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完善药剂科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药剂科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也是靠良好的医德来保证。良好的医药道德是药学人员抵制不正之风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抵制金钱腐蚀,防止商品交易侵入到医院药学人员精神生活中的有力武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加强临床药学服务中职业风险的控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药师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是被纠缠在药患纠纷中。因此,及时、有效地避免矛盾、解决纠纷,对临床药师顺利开展工作至关重要。药师要注意临床服务中的言行,在对病人进行嘱托、提供保健知识教育、接受病人咨询时态度一定要诚恳、真挚,在未准确分析各种情况前不过早下结论。药师要合理安排随访时间,有效追踪病人治疗后的状况,及时获取病人反馈的信息。
2.2 药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法
药学实验教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第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动脑做实验,基础性实验仍然采用传统的指导模式。综合性实验由教师讲授实验原理、计算方法,然后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去查阅和分析资料,完成实验。设计性、研究性采用 “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出实验目的或由学生自选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第二,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化管理体系,做到“教有目标,管有标准 ” 在每一个实验教学环节,不仅明确教师的职责和所要承担的任务,而且明确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既有共性的目标化管理,又有个性化的教学目的,师生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向着确定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切实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重点讲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查阅文献、充分预习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自主开展实验。第三,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自行完成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组装和调试仪器、测量和分析数据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质,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实验教学安排上,所有实验课程单独开设,坚持大部分实验课程一人一组,部分专业实验课程二人一组,使用大型仪器的实验课程多人一组。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第四,建立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网页,建立数字化药学视景仿真教学平台 建立实验中心网页,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实验操作要点及规范性操作,方便老师和学生间实验课外的沟通与交流。仿真教学软件中提供教学实验仪器示意图,人机对话后可以给出仪器组成部件名称,仪器操作方法,给出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进行反复的互动式运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将实验课的教学形式提升到学生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层面。第五,严格执行实验指导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和年轻教师试讲制度 多年来的实验教学实践经验证明,集体备课和年轻教师试讲制度,有利于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的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规范化的实验教学。以上药学实验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应根据学校的硬件条件和教师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
2.3 药学实验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思路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必将成为药学教育改革领域中重要的课题。药学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在以实验教学改革带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以学生为本,围绕药物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过程,注重实验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以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系统化,严格规范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显著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考核分为实验理论、实验操作考核。为正确评价学生经过实验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培养目标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建立和完善实验考核体系,在将实验考核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实验理论考核、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三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上,适当考察实验设计及设计运行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教师从文献查阅,资料总结、方案设计、实际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和讨论等方面对学生开放型课题研究和实习进行综合考核和成绩评定。
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角度来说,药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应该紧密结合医院药学的发展需要。应该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本,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实验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开展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实验教材建设。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新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3 结语
学校药学实验教学要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药物研制和药学基础研究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实验教学改革带动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类药学人才,全方位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20-02
在高等教育整个教学进程中,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和综合性。药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药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具有知识、能力、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自2009年对药学本科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性改革,现将改革的内容归纳如下。
1 原来药学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的管理体制导致了重理论轻实验,重专业轻能力的现象形成,使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极大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2)由于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管理体制的存在,其教学出发点是为理论课程服务,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等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规划。学生整个实验过程中仅需被动参与,而不是主动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3)由于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实验考核主要以每次实验报告为基础给出实验成绩,没有涉及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设计综合性等方面的系统、科学的考核办法。缺乏对实验考核体系的评价系统,不能利用完善科学的实验考核系统衡量实验效果。这也是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药学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我院主要从药学本科实验教学的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三方面进行了改革。
2 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系,提升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适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验教学应该打破教研室、专业的分割管理界限,破除陈旧落后的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充分体现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实施的主体。因此,根据药学实验教学课程多,学科多(13个学科)实际情况,相互之间各有专业特点,又相互交叉和联系的特点,建议建立一个以高水平骨干教师为保障,课程负责人为龙头,主讲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工作组委员会,促进课程建设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验教学课程负责人聘请各教研室主管教学的主任或副主任担任,主讲教师聘请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骨干青年教师担任,与实验中心主任组成实验教学组织管理机构,制定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和实验中心主任工作职责。
中心化建制能够有效地推动实验教学中心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四个强化”。一是强化了实验教学在学院整体教学中这个薄弱环节,打破了教研室、专业的分割管理界限和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格局,改变学院整体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重专业轻能力的现象。解决了重复和脱节问题,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科学的、优化的系统。二是强化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中心统筹规划建设,整体设计资源配置,能有效的保证实验教学中心功能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三是强化了实验教学核心骨干队伍建设,组成了一支(实验中心主任、副主任、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精干、高效、稳定的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形成强大合力,为建立完善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施系统化实验教学提供条件保障。四是强化了实验教学中心高效管理,有利于统筹调配实验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更好地推进中心开放和资源高效利用。
3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独立的多模块、多层次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宗旨是:“夯实基础、加强综合、引导创新、自我发展”。
按照我校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总体要求,将实验教学进行总体设计,独立设课。以大学学科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根据学科的关联性、系统性和交叉性分类整合为三门单独实验课程,即将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和药物分析实验整合为药物分析测试实验技术课程;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整合为化学制药实验技术课程;将物理化学、药剂学实验整合为药物制剂实验技术课程。物理学、电子学实验教学和生药实验教学暂不单独设课程,还是和理论课学,实验中心负责实验教学的计划、准备。
每门实验课程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发展顺序和创新培养目标,构建了层次化教学,贯通式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即:“三层次、三贯通”。
第一层次,为规范训练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主的基础性实验。强调“夯实基础”,而且要下大力气。做好四件事:第一在学校的网络平台建立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网页,通过网上“预备和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课前就基本了解实验的要点和过程,初步熟悉实验仪器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第二加强实验课中的巡视指导,严格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三安排阶段性基本操作考试。第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第二层次,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强调“加强综合”。以训练学生的独立操作和综合运用能力为主,减少验证性、通识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要收集、筛选、开发、设计一批综合性实验项目。通过强调上课前预习,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来衡量衡量学生掌握实验的程度,实验操作的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三层次,为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设计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强调“引导创新”。第一次把创新教育模块纳入到体系中,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单一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题研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实现“三贯通”:时间贯通―实现实验教学从大一到大四贯通;内容贯通―从预备试验、演示实验、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到设计型、研究性、个性化实验贯通;能力贯通―从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到创新实践能力贯通。建立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实验教学体系。
4 构建层次化的药学实验考核体系
药学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必须进行单独考核。考核的目的不仅在于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更需要考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实验考核办法是衡量实验教学效果,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验考核方式一定要依据课程特点、教学进度和能力形成阶段灵活确定。积极开展考试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药学院提出建立层次化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作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考核方案。
(1)层次化形成式考核。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多模块、多层次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有利于实验教学的整体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发展顺序有步骤分阶段形成。因此,实验教学的考核既要阶段形成,阶段考核,而且按照阶段性培养目标,采取层次化考核方式,给与实验过程性评价和反馈。
(2)基础性实验阶段,笔试和操作考试相结合。
为强化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基础性实验结束,安排阶段实验考试。实验考试分笔试和操作考试。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实验理论的掌握程度;操作考试是事先拟定多组小型实验项目,学生抽签后,进行实验。根据操作规范和实验结果给出成绩。
(3)综合性实验阶段,平时实验成绩累加。
依据每门课程重点以学生课前预习、实验结果和课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为依据,给出评分标准,指导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给出每一个实验项目的成绩。
(4)综合设计性实验阶段,平时实验成绩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
每门课程最后阶段都要开设一到两个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题目查阅文献,写出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阅修改后,学生独立操作实验后,以科研小论文的形式写出实验报告。依据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果和科研小论文,给出综合能力成绩。
(5)创新性、研究性实验加分并奖励。
实验中心每年准备一定的研究性、创新性实验项目,面对高年级学生开放,学生通过预约按照开放创新实验要求审批后,完成实验所有过程,根据结果,成绩优秀给予加分奖评。
以上为层次化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考核办法,形成了作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考核系统。它能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学生只有充分预习,认真操作,独立完成综合性实验,做好设计性实验,不断提高自己实验技能,才能取得较好成绩。
5 结语
经过多年的实践,药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管理核心,使该改革办法很好的得到了贯彻,并能对实验教学的监督起了重要作用。实验教师们在这样的教学中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不但教学水平和素质得到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加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操作水平,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为今后的科学实践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安朝,谭桂山,李元建,等.改革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探索药学创新人才培养[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2):117-118.
[2] 刘翠娟,慎爱民,杨治.实验教学及考核模式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5,21(3): 42-43.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药学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训练科学方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1]。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2-4]。可以说,实验是药学的灵魂与精髓所在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实验教学在高等药学教育中占据着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实验教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改革和构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实验中心教学平台,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将药学科学研究的思路引入本科实验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开放创新的药学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设计药学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实行分层次教学
根据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有人对实验操作训练提出了“三阶段”教学模式[5]。本实验教学平台按照知识积累的进程分三个层次进行,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不断提高学生各个阶段的能力和水平。
1.1 基础性实验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 适当安排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从简单的经典实验开始,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熟悉基本实验原理和方法, 能正确地记录实验结果及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达到启迪思维、扩展思维和应用思维的培养。
1.2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针对三年级学生,着重于逆向思维、倒向思维和应用能力、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较复杂的、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设计实验的路线、方法,从准备实验开始,实验的整个过程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和各种专业技能由熟练到技巧,达到会想会说能干的目标。
1.3 开放性实验和科研、横向课题
针对四年级学生,着重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可自选题目,在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实验,以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报告。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参与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再处理,使学生更接近社会。
2 优化实验内容,选择典型药物设计综合性实验
实验教学除了训练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徐州医学院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更新,将内容相关联的实验进行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的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合并,即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如合成药物的纯度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综合);中药提取物的质量评价(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综合);制剂制备与质量分析(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综合);中药提取物的药效试验(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综合)等。从而使学生明确药物的发现必须以药理作用为先导,制剂处方的筛选、工艺评价、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化学合成药物的纯度检查等离不开药物分析的“眼睛”。做到既有基本实验训练,也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质和实验能力。
3 实验考核制度的完善
实验考核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药学实验考核制度包括以下3点:
3.1 考核内容全面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考核方式有“切割式”评分、分段考核、累计评分、综合评分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体现“重平时看发展”的原则,从平时考核、操作技能考试和实验理论考试3个方面全面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从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纪律、桌面卫生、出勤等方面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 40%-80%。
3.2 考核标准具体化
平时成绩、操作技能考试和实验理论考试都有各自衡量标准和分值。如预习报告的考核要求主要是:预习报告的书写、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清楚;实验操作的考核要求主要是:实验完成情况、操作规范化程度、读数准确度和独立思考能力;而实验报告则从:实验数据的可信性、现象分析、结论和思考题等几方面考核。对操作技能考试和实验理论考试也要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分值。
3.3 考核方法科学化
通过对实验台进行编号, 建立学生实验卡,通过填写实验记录卡来检查其实验预习和基本操作情况,分阶段安排单项操作技术、实验综合能力和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在考卷方面做到有广度、深度和科学评判尺度;考试内容有笔试和操作设计;教学与命题人员分离严,严格评分,综合分析学生成绩,使成绩评定合理化和公正化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
4 实施成效
多年来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定性实验“照方抓药”,定量实验重复“称量-标定-测定”操作的情况;克服了甚至不需做实验就可以完成实验报告 (照抄课本的现象结论或者通过化学计算),学生基本操作不规范,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 理论与实际脱节等一系列不足。
5 结语
随着医药科学和制药工业的迅猛发展,新时期国家医药制度改革的实施,对药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徐州医学院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虽已初见成效,但仍有许多需要我们继续改进的地方。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与科学、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卡林.综合性大学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4,20(4):9-12.
[2]陈安朝,谭桂山,姚瑶,等.注重实践教学培养药学创新人才[J].药学教育,2005,24(4):38-40.(下转第248页)
1凝练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在“系统中药”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形成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中药实验教学理念。
1.1医药结合
中药实验教学以中药药性和效用为核心,以服务临床为宗旨,在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等方面始终坚持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倡导中医与中药密不可分。根据该理念,创制了脾气虚、肝气郁结等中医证候模型,开展了中医方药对中医证候治疗作用的实验项目;结合我校的中药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条件,开展了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的原则、流程、方式等实验项目;借助我校国家中药GCP中心的优势,开展了中药临床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案等的培训;充分利用我校模拟医院的条件,开展了临床选方用药的临床模拟培训。此外又将教学研究成果及时地归纳总结,提供给临床医师用药参考。
1.2系统中药
依循著名中药学家凌一揆教授“系统中药”思想,认为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品种、产地、采集、泡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综合学科,其涵盖了中药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中药品种品质与鉴定、中药药理毒理、中药物质基础与质量标准、中药泡制与制剂等内容的系统知识。根据该理念,实验项目的设置紧紧围绕中药鉴定、中药泡制、中药制剂、中药药理、中药化学等方面展开,并注重各学科专业技能之间的交叉融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系统的中药知识。
1.3实践创新
围绕我校“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中药学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中药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根据该理念,采取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行导师制、推行毕业专题、设立本科学生科技基金等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等,加强创新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心对中药本科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适应了新形势对中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我校从事中药创新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构建了“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针对现阶段中药学术、学科、产业、事业等发展的需要,积极进行了新形势下中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构建出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1一中心
“一中心”是指从实质上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通过逐渐压缩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心联合了全国33家单位、121位专家共同编写1套《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践教学创新系列教材》(共7本),构筑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中药实践教材新体系,在兄弟院校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应用效果[10-11]。
2.2两阶段
“两阶段”是指从时间上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专业技能培训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两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以系统中药学为主线,以独立开展实验课的方式,将化学、药理、药植与鉴定、泡制与制剂等基础和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使学生系统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思维。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引入导师制,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为依托,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纵向课题及校企合作项目等为支撑,进行科研训练,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3三层次
“三层次”是指从内容上由课堂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科研实践3个层次构成。课堂实验教学由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3部分组成。其中基础性实验含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内容[12];专业性实验包含中药鉴定实验、中药泡制与制剂实验、中药药理实验、中药化学实验等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融中药方药分析、中药品种品质与鉴定、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质量评价、中药泡制与制剂技术、中药药效与毒理等为一体的实验。实习实训由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医院实习3部分组成,目前共有实习基地29个。其中野外实习主要包括药用植物高山实习、道地药材产地实习、中药鉴定标本馆实习等组成;生产实习包括中药泡制、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等工厂实习;医院实习包括医院药房实习、模拟医院实习、ADR及GCP的参观实习等。科研实践由学生科技基金、参加教师科研、毕业专题实习三部分组成。学生科技基金由学生自主申请课题,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实验研究;教师科研项目实行导师制,鼓励学生从大二、大三就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毕业专题实习实行1人1题,导师全程指导,中心中期检查,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以此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13]。“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多元化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3搭建了“统一化、网络式、综合型”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目前实验教学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搭建统一化实验平台、网络式信息平台、综合型技术平台,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14]。
3.1统一化实验平台
通过整合人力资源、设备条件,加强了理论教学平台与实验教学平台的互通,加强了实验平台、技术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的互补,加强了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的互融。
3.2网络式信息平台
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一方面不断改进网上选课系统,使学生真正做到网上预约实验、网上模拟实验、网上师生互动;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强化网络监督、考核评估[15-16]。
3.3综合型技术平台
充分利用我校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发挥科研技术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多元化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大众化培养与精英教育相结合,打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综合型技术平台。
4积累了“理念优先、捆绑集成、创新为重”的建设经验
4.1理念优先
理念是先导,理念要与时俱进。在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我校历来重视对实验教学理念的凝练,把实验教学理念放在优先的位置,以适应不同时期社会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创办之初的“早实践、多实践”到现在的“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无不都适应了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为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4.2捆绑集成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捆绑集成的方式进行建设,具体来讲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将教改项目研究与中心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思路理清;二是将学科建设与中心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经费能捆绑投入,综合集成进行建设,形成了高显示度、规模效益明显的教学实验大平台。
4.3创新为重
天然药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分析学、中药炮制学本科学生实验室,按照“资源整合、统筹管理、结构优化”的原则合并成立的,系统进行天然药物的炮制、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和制剂工艺等实验的教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奋斗目标的提出,对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药学专业基础特点和特色,本着“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教学方针,天然药物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对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整合和优化,建立了“验证-综合-设计―开放―创新”多层次、多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药学学科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开放实验则是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力方法。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充分合理的准备和安排开放实验室,迫切地摆在实验和教学相关工作者的面前。本文结合天然药物实验中心几年来的实践和总结,针对本科开放性实验的时间安排,地点选择和实验内容安设置所作的改革尝试,从实验室视角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优缺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条件。
一、开放实验时间安排方面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与教育格局的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中,随着减压减负的社会舆论导向,学校的课程安排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据统计,理论课与实验课大约保持在3∶2的比例,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验中验证理论,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直观认识,实验中心认为增加开放实验及开放实验开始时间的合理安排很重要。
目前,实验中心在开放性实验时间安排上,主要有2种方式:一种是课内时间(选修),即教学大纲中的试验安排。为了确定理论课与开放性实验课开设的最佳时间衔接点,实验中心进行了差别式的实验时间安排试验:选取4个班级,每班30人,编为4组,实验课开设时间点分别为:理论授课1周后,2周后,3周后,对照组(即不开设实验课)。实验结束1个月后进行统一考试,计算合及格率和优秀率,具体见表1。虽然该方法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可以大致反应出最佳衔接点为授课2周后,3周前。第二种是课外时间,包含授课间隙、周末时间及寒暑假时间。下面就这两种授课时间的优缺点进行简单论述。
选择课内时间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教辅及相关老师的时间,使得工作量更加饱满,同时学生出勤率(实际参与人数和报名人数的比值)比较高,是较为理想的开放时间。其不足之处在于时间段较短且琐碎,适合于基础性实验的开设,该实验主要是培养巩固学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不适宜立项内容较多且连贯性较强的综合性实验。
选择课外时间优点就是时间上较为充裕,尤其是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实验,可以做一些连贯性较强的综合性实验,可以涉及到多种操作方法和步骤,学生可以专心完成较大型开放实验课题,系统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加深对试验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认识[1]。同样,缺点也是存在的,即教辅人员和老师因工作量的增加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同时,学生们参与的热情远远低于报名时的热情,即实际参与人数与报名人数的差别较大。如果实验周期较长,能从始至终参与完成实验的学生凤毛麟角,即从开始的兴趣型转为学分型,违背了开设课外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二、开放实验地点选择方面的探讨
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开放方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管专用的实验室,另一种是专管共用的实验室。
专管专用的实验室即中心为了配合理论课专门配备的实验室,本中心包括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中药制剂学实验室、中药分析学实验室、中药炮制学实验室。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专属性地配置了不同设备。如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的旋转蒸发仪、薄层层析、柱层析、各类显色剂、展开剂等;中药分析学实验室的HPLC、UV等。
专管专用的实验室是目前广大高校中的主流实验室,承担了大部分的实验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提高、加深对理论授课内容的理解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适用于基础性的实验教学,但是对于开放性实验则具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即对于开放实验内容限制较多,开放内容和操作应与该理论课授课内容和操作相近。开设内容需考虑到仪器的配备,试剂的使用,实验室安全等。当然这个方案可以缓解实验室较为紧张的办学条件,也是对实验室的一个充分利用。
专管共用的实验室优点明显,可以随开放内容的不同而任意安排,对于科研型开放课题有较好的帮助。与上一个方案相比,可以使课题选择上不受实验室原有教学内容制约,使开放内容更大地向学生的兴趣型转变,对于学生的培养较为全面。不足在于增加了实验室的工作安排,在现有学生不断扩招、而实验室工作人员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专管共用的实验室对于实验室管理方面压力很大。
三、开放实验内容设置方面的探讨
在时间安排和地点选择两方面都协调好之后,选题立项是开放实验的一个瓶颈,好的课题是开放实验能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科研课题的提炼、本科教学实验的改良和延伸及纯教学实验的对外开放。
从科研课题中提炼开放性实验,使开放实验的内容变得非常丰富,可以较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同时也可以使开放实验的项目不断的得到更新,并且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也可以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开放实验中直观感受产学研之间的转化和差异。其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对于科研技术需要保密的项目不能很好的保护[2],同时在不停地的轮换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实验,教师很难形成系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发现学生实验操作方面的不足,不能形成经典实验。
本科教学实验改良和延伸即为开放性实验的课题以本科生教学实验为基础,让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在现有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广泛调研,提出可以改进的方案,并由指导老师审阅并最终确定可行性方案。比如在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实验[3]的改良过程中,学生们分别对实验过程中提取剂的用量,提取温度,标定pH值时的温度进行了平行实验,计算结果,并对得率做了比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书面报告。学生们得到了锻炼,任课教师也从中做一总结,使其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具体操作的讲解更加具体、生动。再如防己中的生物碱提取实验的延伸。探讨了原实验产物的利用和以其为基础的新实验的确立,中心对结果进行了储备并在新的教材改革时采用了其原理、操作及结论[3]。本立题内容优点是切入点相对容易,实验限制相对较小,便于对学生引导,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并且对规范本科教学实验操作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另外对于实验室的准备方面优势明显,可以在相对较小的投入条件下,便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学生容易受原有实验数据和操作的影响,不能放开思路去做,往往会出现只是对实验内容简单重复操作的情况。
纯本科生实验的开放即是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一个补充培养,而本科生实验是经过几代人反反复复的实验、探讨并实践出来的,适用于本科教学工作。将其开放以后,可以让没有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来参与,使得开放实验项目丰富,内容扎实,可选择性和可操作性强。联合实验中心所有课程共同将本科实验项目开放,既达到了开放实验的目的,又免于开放实验的立项调研和实验中心对于新开放实验的实验准备,节省了教师和实验中心准备实验的时间和精力。本实验中心将柱层析的应用和天然药物预实验对全校开放,学生踊跃选择报名参加,反应良好,对于没有选修该课程学生的实验技能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其开放实验的完成地点在专管专用的本科生实验室,可操作性强,时间上利用较短的课外时间,即授课间隙,对于实验准备人员和立项教师没有产生过多的工作量,是较为理想的开放实验方式。其不足之处是如果同时选课的人数过多,针对性不强。
在现有扩招形式下,充分合理的利用本科实验教学内容,开发实验室最大使用潜力是解决教学资源紧张的有力方法,亦是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对于本科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泰松,邵伟,帅翔.暑期学校开放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药学教育,2010.26(4)59-61.
[2] 张海波,管学茂,李继功.从科研提炼开放实验题目克服实验室开放瓶颈[J].实验室科学,2008.1.45.46.
[3]梁敬钰.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与指导[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吕青林(1981-)男,黑龙江人,助理实验师,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辅助工作.
冯 锋,通讯作者,男,陕西人,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上接第202页)
【参考文献】
[1] WernerBlaser.CourtyardHouseinChinaTraditionandPresent[Z].
[2] 张桂敏.太极思维教与学[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1)130-133.
[3] 杜晓红,李强.对《周易》与太极拳内在联系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8.03.57-60.
[4] 孙尊航.试论太极拳传习中的辩证思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05.
[5] 孙军红.论儒家生态思维及其现代价值[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6] 黄坚.略论周易太极思维对艺术的影响[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03.
[7] 周爱平.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塑造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07.
[8] 吴点明.试论王符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思想[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05.
[9] 董翔,张素华.学校美育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J].新视野,2010.10(下半月).
【作者简介】
刘 培(1987-)男,湖北人,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实践.
苗晋慧(1987-)女,河南人,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上接第203页)
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3、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引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
跨学科知识引用教学方法是随着当前知识结构综合化日趋成为知识增长主流方式的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其基本内涵是倡导在讲授某一门学科知识时,同时引用其它学科的一些原理、方法来阐释或佐证本门学科的相关分析内容,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4]。对于发展经济学这种具有跨学科性、交叉性、广泛性、边缘性等特征的课程教学则尤为有效,例如在讲授经济增长的模型时,需要引用宏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知识;在讲授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需要引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相关知识等等,最终达到使教学内容系统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泽永.案例教学法在发展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6-7.
[2] 徐金海.发展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引进与咨询,2006.12.88-89.
[3] 刘石成.发展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4.104-107.
[4] 龙飞,王卫平.跨学科知识引用在提高发展经济学教学效果中的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8.3-4.
(上接第204页)
教学园地,2011.6.
[2] 陈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A).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5.
[3] 李洪霞,于仁师.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科技信息,2010.27.
【作者简介】
张阿维(1979-)女,陕西西安人,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助教,学士,计算机教学.
(上接第232页)
这也是一条漫长的“求学”之路,我会不断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 赵化桥.感悟教学艺术──把课讲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3(1).
目前,《临床中药学》实验教学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非常普遍,即使开展了少量实验课,也往往是照搬照抄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案和方法,缺乏中医药理论指导。因此,急需建立符合《临床中药学》自身学科和课程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2]。由于《临床中药学》的核心内容是药性和药效[3],因此,必须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实验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中药自身即决定因素和中药的炮制两个方面,对中药药性和药效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1中药药性实验教学
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验证性和影响因素的相关实验。
1.1中药药性的验证性实验《内经》提出有关虚热的病因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生热……”。如果人为地使动物伤阴有可能导致虚热,而造“虚热”的动物模型。为了探讨热证的实质,用附子、干姜、肉桂制作虚热证大鼠模型。结果这种模型大鼠的心率略加快,尿内儿茶酚胺、17-OHCS排出量增多,TSH含量增加,表明热性药使代谢增强,形成了热证模型。寒证有实寒与虚寒之分,临床以虚寒证为多见。根据中医阴盛则寒,阳虚生寒的理论,选用苦寒药,如知母、石膏(清肺胃之热)、龙胆草(清肝胆热)、黄柏(清下焦热)复方长期喂大鼠,因苦寒药久用伤阳,阳虚生寒,故可造成虚寒证模型。虚寒证患者常见症状为怕冷、四肢凉、脉沉迟、大便溏、尿清长等。造模结果可见,虚寒证大鼠心率下降,尿内儿茶酚胺、17-OHCS排出量减少,此因交感神经及垂体-肾上腺系统机能下降,TSH含量降低是影响代谢的重要原因,与“虚寒”证病人所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故可能为“虚寒”证动物模型。为了探讨归经的实质,我们选用氚标记白首乌总苷为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不同时间取小鼠器官组织,定重后用化学试剂处理,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白首乌总苷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说明中药活性成分体内分布与归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3H-白首乌总苷在血液中停留时间较短(3min时达高峰4μg/g),随机迅速进入各靶器官,其中比较集中地聚集于肝、脾、肺、肾上腺,尤以肝脏为著,绝大部分迅速经肾脏从尿液排出体外。该结果验证了白首乌归肝、肾经的药性归经理论。
1.2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相关实验如生石膏煅至内外全部呈粉白色时,取出摊凉,可减低其寒凉之性;莱菔子去掉杂质,于锅内文火炒到鼓胀有香气,本身性平,炒后性温;柴胡醋制后独入肝经;补骨脂经盐制后药性和缓,并引药入肾;竹茹姜制后能缓和寒性;生地黄炮制成熟地黄则由寒性变为微温;水飞法加工雄黄,因为As2O3溶于水,可降低毒性物质的含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临床用药实践与研究的各个领域[1],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实验课,目前没有正式出版和统一的实验教材,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各自编写教材,教学形式也基本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继承性教学方法下,学生易产生畏难甚至厌学心理。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注意理论与临床用药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药学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临床药师是现今临床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几年,我校药理教研室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现介绍如下。
1根据培养目标,精心编写、修改实验教学内容鉴于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教材,在我校药理教研室以往开设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关实验内容,自编了新的实验教材。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医药复合型人才及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是做临床药师,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并能开展临床药物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用药讨论、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讨论、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4个内容,每个内容6学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床药物合理、安全应用的能力,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药物临床研究的能力。
我校以往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临床病例用药讨论。根据现在药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未来药师的培养。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扩展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与科研。且理论课学时有限,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如在学习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章节时,共4学时,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注意事项、流程等认识不足,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实验来弥补。且我校的附属医院是新增的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开展实验的很好条件,故我校药理教研室开设了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ADR危害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提高对ADR的认识也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挑选了2个关于ADR的专题节目视频录像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ADR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临床上挑选一些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用药分析讨论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这种病例既真实又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药物合理、安全运用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设置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LunWenNet/Com]
2选择适宜的开课时间,挑选合适的教学人员各院校药学专业的临床药理学,一般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开设。我校药理教研室选择在大四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开设临床药理学。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药物和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把药物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学习、理解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如通过对临床病例用药的讨论,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和临床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实习工作。我校临床药理学共72学时,理论占42学时,实验占30学时,实验课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多学校的临床药理学教师就是基础药理学教师,对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熟悉,存在着临床与教相学脱节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校药理教研室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组成临床药理学教学组,这些教师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有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通过三年的药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其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很好地把医学与药物知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灵活地结合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此特长。
3以学生为主,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体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间接经验为特点,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与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班内讲评、总结提高5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答疑解难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2]。下面以病例用药讨论为例,讲述我们如何在临床药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我们把每个实验分为两次课,每次课3学时,学生6人一组。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根据病例中提供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原则,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制订一套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收集好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的类别,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资料。上第一次课时,每组派代表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汇报本组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选择依据,全班学生讨论该组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应如何改善该组治疗方案,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加强了对理论课中所学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物合用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短时间内接受了较多的信息,了解了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尽快适应了当前临床用药,跨越了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提高了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治疗方案讨论后,教师再把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临床医生所用药物的信息,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有无合理性。上第二次课时,同样每组派代表发言,就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对临床医生治疗方案和医嘱的学习、评价,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对以后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突出了实用性很强临床药理学的特色。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