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5: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主题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的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的许多主题图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时,我就编了个“过桥记”的童话故事(课件出示图片):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住着熊老弟、牛大哥、马大叔、鹿姐姐等动物。有一天,这四个动物来到河边,河上有一座桥,旁边立着一块牌子:限重1吨。动物们想到对岸去,马大叔说:“那我们一起从桥上过去吧!”鹿姐姐说:“还是一个一个过去吧!”大家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小朋友们,你们能替它们想想办法吗?我一讲完这个故事,同学们就纷纷讨论开了,并很快得出几种过桥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理解了“吨”的含义。
又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第几》,教材呈现了一幅排队买票的主题图,我根据教材主题图意境,重新设计极具情趣的童话故事:小松鼠、小狮子、大象、长颈鹿、小精灵参加森林音乐会,可排队买票时出现了争执,因为他们谁都想排前面(黑板上凌乱地贴着5个小动物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忙给它们排排队吗?然后动手让每个学生独立排一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这一童话故事除了具有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知识以外,还能让学生个性化发挥,又具有儿童情趣和探索意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演绎主题图静态,让主题图“动”起来
教材中的主题图虽然色彩鲜艳、内容丰富,但由于低段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持久,课堂上只是看这么一幅静止不变的图画,会觉得索然无味,而且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主题图是需要动态演绎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所在。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主题图处理成可操作的动态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现实中感受数学知识鲜活的特点,使它的内涵变得更丰富,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
如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技术把主题图做成动画,并配上音乐。画面出示了四只虫子爬树叶的图,第一只虫子沿着边线爬了树叶的大半周就停下来了;第二只虫子沿着边线爬了树叶的一周后又继续爬了一段;第三只虫子沿着边线爬,刚好爬了树叶的一周,从起点回到了起点;第四只虫子不是沿着边线爬,而是从树叶中间的主叶脉爬过去,看似从起点回到了起点。通过这四幅图的动画演示,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爬行路线有什么不同。学生看出只有第三只虫子爬行的路线是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而且清晰地认识到图形中间的线不是图形的周长,超过的部分也不是图形的周长。这样,把静态的图画动态化,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使主题图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三、利用主题图资源,让主题图“亮”起来
在数学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当教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提问题时,学生们都很积极,提出了一大堆问题,但其实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有些主题图的无关信息比较多,对学生造成了干扰。这时,教师可以先出示整幅图,让学生相互交流,在整体感知主题图的基础上,用“特写镜头”展示关键的局部场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课本呈现的游乐场情境图信息量大,图中事物总数量少(用数数就能直接得出结果),致使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在不理解乘法含义的前提下是不会去找相同加数的,凸显不出用乘法计算的必要性。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动态的游乐场,然后重点呈现坐小火车、坐过山车的场景,让学生依次列出加法算式(3+3+3+3与2+2+2+2+2),这样就利于引出乘法,突出了乘法的作用。
四、提高主题图质量,让主题图“实”起来
课前,我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会想到哪些送别诗呢?之后,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晓背景;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知诗人,晓背景。我带领学生学习第一首古诗时,首先讲述作者李白和好朋友孟浩然的有关资料及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随机出示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做适当的补充。
读诗文,解诗意。我引导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再进行指名读、比赛读、师生同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我提醒学生想象烟花三月的长江两岸是什么情景,李白心里又会是什么感受。接着,我范读古诗,让学生安静地听,体会李白对好友依依不舍的情感。
入诗境,悟诗情。我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感受诗人的情感。学生经过讨论,认为李白对与朋友的这次离别,并没有过多的忧伤,因为他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会很快乐。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送别场景。学生踊跃发言,描绘得十分生动,整个课堂达到了。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读得津津有味。学生通过读,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并积累词汇。
二、第二首诗――培养能力
利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我让学生自学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我设疑:“诗人笔下的送别环境如此之美,一定有特殊的送别缘由,那么诗人为何去送元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所以,我鼓励学生多发问,让学生乐问、善问。
我启发学生:“朋友奉命出使,王维设宴送别。可是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启程时两人如何依依不舍、启程后相互凝望等这些内容作者都没写,而只写了简单的祝酒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该怎么理解呢?诗人对朋友是什么情感?”这样以一个问题为发散点,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对诗文的理解,从各个方面去思考,从而激活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最后,我通过配乐朗读古诗,让学生体悟诗歌的韵味。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诵读诗文,身临其境般感受了诗中的场景,很容易就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三、学习语文――轻轻松松
一、从教材中挖掘“主题”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的机械传承,而是学习者主动积累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信息的接收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在通过学习者对原有知识了解掌握的基础上,加工转化生成新知识的过程。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在如何培养幼儿勤于动手动脑、乐于善于思考、自主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幼儿园教材特别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排都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以幼儿现有经验为出发点,为幼儿提供使他们感到亲切的活动情境,带动促进幼儿对课程的理解吸收,使幼儿对所学知识形成简单的、基本的认知体系,进而为相关课程知识的进一步深入构建奠定基础。
其次,注意结合幼儿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安排更便于知识交流、传递的学习活动体验,使幼儿通过活动增长知识、应用知识,进而真正掌握知识。
最后,注意安排与幼儿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习内容,使知识的学变得可视而鲜活,使幼儿感受到知识的神奇和美妙,感受到知识的无穷魅力。
因此,教师与其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可以用来建构“教学主题”的素材而苦思冥想,不如从自己手中非常熟悉的教材入手,挖掘探究可利用的隐含有主题化因素的信息,以此为基点进行设计构思,使其形成科学合理、综合有序的有机体系。同时也需注意,当教师从教材中挖掘建构“教学主题”时,教学主题应以高于教材但又不脱离幼儿园整体课程与教学计划为宗旨,使主题教学活动既有纲可依,又能适合于幼儿心理认知发展特点,从根本上促使幼儿进行主动建构相关课程知识的思维活动。
二、在书本知识生活化中建构“主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建立在幼儿园内及园外生活学习经验基础之上的,是一个自觉建构的过程,为幼儿提供符合其身心发展、成长需要的学习情境,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熟悉、轻松、有趣。同时,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课本知识向生活实践应用转化的一个过程,使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吸收补充新知识,建构合成新经验新能力。理论结合实际,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通过生活检验校正,又生成新的知识,在不断成长、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使各种知识互相综合生成,由“多元化”向“一体化”发展。
因此,幼儿学习的主题不能仅仅从“书本”上选取,还必须以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作为参考和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学习真正成为连接幼儿园内生活和园外生活的桥梁和纽带,使知识与知识间、学科与学科间的互通成为可能。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常具有多重性,其中,往往渗透涉及多种学课知识及不同生活常识,变数较多,结果多样化,对幼儿的实践探索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学主题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书本知识是把现实生活经验进行了文字性的理论描述,而生活是对书本知识的重现和循环检验,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结合幼儿生活建构教学主题时,对教材中涉及的学习内容有两种安排方法:一是以生活情境为主线;二是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情境。其实,不论采用何种学习思路,主题学习最终以生活为服务对象。在生活中建构主题,使幼儿学习体系更完整、更健康。
三、利用节日和有意义的活动或事件建构“主题”
教学主题的选择是广泛自由的,只要能真正对幼儿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方式方法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可以由教师自主设计,也可以吸取别人的精华。但切忌华而不实、本末倒置,使主题教学流于形式。除了本文上述建构教学主题的方法外,还可以从幼儿比较熟悉的节日或参加过的有意义的活动、新近发生的一些事件当中建构教学主题,如:“植树节”,可以利用“植树节”时幼儿参加植树活动来建构教学主题,使幼儿认识到植物与自然、植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航天科学的兴趣,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意识及奉献意识。
四、利用环境生成“主题”
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包括我们自身都与环境“朝
夕相处”非常熟悉,但越是熟悉的事物越容易被我们忽略。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是幼儿学习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对幼儿认识世界、学习成长产生影响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应有效地利用幼儿所处的环境,开发挖掘有意义的学习主题。教师应细心地观察留意幼儿对环境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发现或反应,通过有价值的点滴积累,或是从蛛丝马迹中提炼生成新的主题。如:“彩虹”,彩虹是一种自然景观,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自然景观。有次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教师发现几乎每个幼儿都特别好奇、兴奋,因为幼儿经常会在书本上看到七色的像小桥一样的彩虹,当他们看到挂在天边真实的彩虹时,感觉特别新奇。此时,教师可抓住机会并抓紧时间让幼儿观察彩虹,就彩虹生成主题,从简单的彩虹的颜色、形状开始,深入到彩虹是在何种状况下产生的(下雨后),是不是每场雨后都会出现彩虹等等,就这一主题展开众多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讨论。
五、利用童话故事等引导幼儿自主建构“主题”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有生命力的学习方式,就是幼儿自主建构主题。众所周知,优秀的童话故事因其自身的趣味性,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不论是文字、插画、配乐、色彩搭配等,都迎合了幼儿的喜好。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白童话故事究竟为何能吸引幼儿,是其中的什么东西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境存在或发生,引导幼儿从中学习某些东西,使幼儿从不同视角挖掘,引导幼儿自主建构主题。幼儿建构的主题也许在成人看来可能会很幼稚,但首先一定要培养幼儿自主建构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自主建构主题的
能力。
“主题”教学中,主题的挖掘建构是一个教师和幼儿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如何建构切实可行的主题,是幼儿教师组织成功教学非常关键的因素。为此,教师要更加努力探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教学更加科学高效,为幼儿更加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就是按照课文的编排顺序来讲课,让学生觉得没有新意。其实,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以及教材内容,对教材的内容、课文进行重新整合和删除,形成一个新的教学主题。这样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同时融入了新的知识,能够让学生眼前焕然一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种对教材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本进行归纳,也加强了学生的整合能力。并且对于一些知识性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用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的知识背景的补充和热点问题的讨论,这样在考试出现材料分析题时学生就不会无从下手,没有思路。这也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一个好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在讲《放眼世界立志栋梁之才》一课时,就可以给这课设定一个新的主题“做人才,强国家”。课本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上课时教师简单讲讲、课下留有相应的习题配套练习即可。然后主要围绕这一主题,选相应的材料,更形象地说明人才对于国家富强、发展的重要性,也让学生讨论如何能培养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等问题。这样课堂的气氛就调动起来了,学生不再是以前的“看客”,也成为“创造者”,学生自然就更有兴趣去学习和研究。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灵感,也提高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根据课堂教学主题进行相应的背景材料训练
现在的中考,经常会出现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这段材料进行分析回答问题。很多学生面对这样的题不知道怎么去作答,平时所学的政治知识一点都派不上用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因此对每个教学主题,教师都应该找相应的背景材料和情境材料,拿到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读和训练。既引入了新的知识,又加强了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刚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材料,渐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这段材料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内或者小组之间进行解答。这样还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因为每个问题都要围绕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出题的时候还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加强了应试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背景材料和情境材料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后进行查找,能加强学生整合资料和筛选资料的能力。如在讲《走人才强国之路,做国家栋梁之才》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国家重视人才培养的措施,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的贡献。这样锻炼了学生整理知识、归纳重点的能力,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励学生学习和进取,给了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创造主题教学
主题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乐趣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在掌握应有的课堂知识外还能适度扩展。因此,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现实生活热点为背景,或以对现实有直接影响的史料为背景设置材料情境,使学生在材料情境所展现的自然、社会现象面前,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观点,有效地提取材料情境所蕴含的各种信息,发现事物的区别,把握事物的联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增加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无限的知识和能力。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主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更好地将课本整合,归纳同类,还可以通过课外资料的拓展来加强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临考应对能力。例如,在考前的政治复习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人才培养和重用的理解,教师可以确定复习的主题“国之栋梁”,然后选取歌曲《走进新时代》的歌词作为材料,并播放了歌曲,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国家为了培养人才采取的措施和优秀人才为国家所作的贡献及国家的奖励。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然后教师展示准备好的情境资料,让学生分析并让学生自己说一些准备的背景材料,然后提出一些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讨中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课本的整体把握。
新颖的主题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多展现自己、锻炼能力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主题式教学并不只是一种单一的方法,它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知识内容。教师将教材进行整合,是对学生的一个锻炼,同时也是一个改良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和动力,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主题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情境材料,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加强了考试的应对能力并且调动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应用主题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感受政治、理解政治。
引 言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本科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设计涵盖民用建筑里的多种类型。建筑设计的对象从居住建筑到公共建筑都有涉及,旅馆建筑是其中一个重要类型。旅馆建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旅馆建筑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要点并熟知相应的设计规范及社会法规,培养学生对此类建筑的艺术欣赏力和设计能力。
旅馆建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旅馆建筑设计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初步掌握此类建筑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各类酒店建筑的特点和室内外环境的设计原则,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环境分析的方法及解决较复杂地形条件的能力。采用评议和启发为主要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调研环节。通过课堂讲授、实地参观及调研、课堂辅导等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处理建筑的功能,技术,艺术等方面的关系的能力和正确运用建筑尺度的概念,能从环境角度进行室内外整体的建筑空间设计。本次旅馆建筑设计教学引入主题酒店的概念,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设计教学过程注重调研实践并从主题酒店的角度鼓励建筑的个性表达和设计创新。
1 主题酒店设计教学实践案例
本次旅馆建筑设计的基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新益村和沿江村境内(青城山前山山门附近),西北面坐拥优美的人工湖,远处可以眺望青城山景观。项目用地面积50072m2,定位为四星级旅游度假酒店。主要功能包括会议培训、研发交流、会务展示和旅游度假,其中住宿部分包括140套特色客房和10套别墅客房。
尊重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从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入手进行自然资源调查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及景观资源等。旅馆建筑项目的地块呈L形,在建筑的朝向和布局的考虑上,充分利用地势,将公共区域布置于交通便捷的南部,酒店客房部则沿基地人工湖方向布置(图1)。由于青城山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客房部分的廊道置于半开敞状态,节约能耗的同时,取得与景观的呼应。成都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随着地形和景观条件,总平面也采用L形的布局,在引导主导风向更加多的接触建筑表面的同时,也减轻了部分客房为了追求景观西晒的程度,达到降温的效果(图2)。
调研基地的人文环境,从宗教文化,运河文化,建筑文化,礼节文化等方面入手。本次项目基地拥有丰富的文脉资源,既可远眺“青城天下幽”的道家发源地青城山,又地处因水治堰、因堰兴城的都江堰境内,对人文环境的调研分析自然也从这两个方面展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一直以来对中国的建筑设计影响深远,这在川西地区尤为明显。建筑布局讲究因地制宜,以中轴线展开又不完全对称。院落虚空间的组合是川西建筑的灵魂,其与实体建筑的相辅相成造就了一个个充满活力生机的人性化场所。本次旅馆建筑空间设计的重点也是庭院空间环境的设计。历史悠久的都江堰提供给基地的人文启示则更多表现为当地材料的运用和独特的建筑构造做法。青瓦白墙不仅反映川西地区质朴的审美观也是浅色墙面瞒住四川阴雨天气多而日照不足的采光需求。当地传统建筑穿斗式木构架、不对称的坡屋顶形式、建筑立面山墙窗花等处理手法均给本次设计带来丰富的灵感源泉。(图3)
主题酒店概念的引入进一步鼓励建筑的个性表达,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筑设计水平提高的动力。在充分调研分析项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建筑创作需要鲜明的主题风格来领导整个酒店的规划设计。每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设计构思寻找本次旅馆建筑的设计主题,不同的主题意味着不同的出发点,也带来不同的建筑设计创新。图4是罗巍同学的设计作业,设计的主题是用现代建筑语言演绎新的川西风格酒店。酒店的整体布局开敞自由,总体布局上以酒店大堂为核心,娱乐中心、宴会中心分布在酒店大堂两侧,客房区则沿着整个湖岸线,饱览湖光山色。大堂引导出一条空间主轴线,同时由娱乐中心、宴会中心构成一条空间副轴线,整个规划中体现出川西建筑轴线布局的空间特点。在建筑造型设计上,简化川西建筑坡屋顶的元素,单坡顶的运用和前坡短后坡长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在屋顶及山墙设计上采用退台式设计,平台上简洁的构架和女儿墙的坡屋檐相结合,将大面积的斜屋顶分隔成几个块面,显得虚实变化,错落有致。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白、灰两种色块和线条组合,用现代的手法及材料建造演绎川西建筑穿斗结构的特色。
图5是廖诗帅同学的设计作业,设计的主题是山水意向的庭院式酒店。设计紧紧围绕庭院空间这一主题,首先利用建筑物的相对高大体量对开阔的人工湖面形成围而不隔的遮蔽。在建筑前部的公共区,考虑了与建筑后区的布局关系,设计了两个开敞程度不同的园林式庭院,且通过对景观节点的连接,使两个园林之间又有某种暗含的联系。开阔的人工湖大尺度景观与精巧的园林式庭院小尺度景观之间,通过运用建筑的局部架空、出入口的框景、不同体量之间空隙的对景等手法形成过渡。这样,不同层次的景观根据人们的不同路径,自由组合成不同的观赏节奏,增加其体验的趣味性。
2 结 语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践,掌握综合处理建筑与环境、建筑内部功能关系,建筑技术与艺术等多方面矛盾的能力。在旅馆建筑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的同时必然要看到目前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当前酒店行业的竞争逐渐从建设规模竞争转向文化品位的竞争,越来越多的酒店在竞争中亮出自己的文化名片。主题酒店以既定的主题来营造酒店的建筑形象和文化氛围向顾客展示酒店文化,使其在酒店文化品牌竞争中独树一帜。引入主题酒店概念的旅馆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紧跟时代步伐取得良好效果,也说明每个建筑设计课程教学都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1、主题班会的概念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2、主题班会的形式有:
(1)主题报告会;
(2)主题汇报会;
(3)主题讨论会;
(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5)主题竞赛;
(6)主题晚会。
2、主题班会的组织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3、组织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主题不能过杂;
(2)要有的放矢;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班级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的书写格式
主题(若主题范围很大可增加副标题)
活动的目的:(主要写:此次班会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即效果。一般书写“使学生了解…,掌握…。)
活动的内容:(主要写:标题及活动的几大块内容。一般2-4块较适宜。)
活动的形式:(主要写:主要形式如:辩论、竞答、朗诵、调查等,形式要灵活。) 活动的准备:(主要写:人员分工、材料的准备、环境的布置、设备的准备等)
活动过程:(一般简案:主持人的串联词概括写、一般朗诵诗的具体内容可省略但主要意思须写出、小品的过程内容可省略但小品的概要须写,总之要求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且不多于6000。过程最后的班主任讲话必不可少,讲话内容一般是:谈谈此次主题班会从准备到活动有没有达到目的,可以就此次活动过程的一些突出人或事进行表扬,也可谈谈此次班会的不足处。一般控制在1-2分钟。)
举例:亲情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拥抱亲情
设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乙: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 合: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制,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3)乙:孩子的名字融入了父母多少的期望!他们为了给孩子取名字花了多少心思。
2、我成长的足迹
(1)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2)甲:请听歌曲《父亲》、《母亲》。(老师操作)
(3)乙:下面谁能讲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出牺牲和付出血汗的故事。(两个同学为宜)
(4)甲:孩子的成长过程凝聚了父母无穷的爱;感人的故事勾起了孩子的美好回忆,让我们把父母的爱永记心中,下面请听诗歌朗诵《母爱》(作者:冰心)
3、父母写真
(1)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2)乙:请同学们以《爸爸(妈妈)的————》为题,演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 (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 (3)甲: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集体歌唱《父亲》、《母亲》。 (4)乙:下面请听诗歌朗诵:《纸船——寄母亲》。 (5)甲:下面请同学们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课件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2、母子了解知多少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请到场的爸爸作评委。(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衣服;母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检验默契度) (2)请孩子做扮演孕妇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确定回报方案
(1)甲: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呢?
(2)乙: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 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也十分地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爸爸、妈妈谈感受。
(3)乙: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们对我们的肯定,您们放心吧,感谢您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一定把爱回报给你们,回报给亲爱的社会,回报给伟大的祖国。
(4)合:最后让我们伴着美妙的旋律把手中的红花献给在座的家长。
(5)播放歌曲《母亲》。
(6)甲:下面请班主任做总结。
(7)班主任总结: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去爱我们的祖国。
(8)合: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老师,谢谢您们的光临指导,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会主题
1、中学生早恋主题班会
2、维护祖国统一主题班会
3、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4、中学生学习方法主题班会
5、中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班会
6、中学生社会道德主题班会(2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掌握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要求。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实问题,掌握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解决雾霾的措施,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和要求。
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要求。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PPT展示北京和泰安被雾霾笼罩的图片)首先,请学生观看两幅图片,设置问题: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一种什么天气现象?(学生:雾霾)。
原本只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盘踞的雾霾,现如今已经成了全国性的问题。据中央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打破了52年来的历史记录。
设置问题:雾霾这种天气对我们有什么不利影响呢?(同学们结合自身的感受,简谈雾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教师:大家感受都很深啊!我们泰安前几日也陷入了“十面霾伏”的境地,因此有网友便调侃说:“泰安的雾霾状态是: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网上类似调侃、吐槽雾霾的段子现如今已经编成“几大卡车”了。说到这里可以问学生:“对于雾霾,我们除了以乐观的精神调侃、吐槽之外,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来治理雾霾。
教师:关于怎样防治雾霾,我们国家也做出了深入思考,国家是怎样做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话题:第十课第二框《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即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教师:刚才,我们谈到了雾霾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感受,分析我们泰安市为何会频频出现雾霾天气。
【小组合作探究一】分析泰安市为何会频频出现雾霾天气。
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然后各个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刚才同学们对我们泰安市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做了详细地分析,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原因(PPT展示):(1)汽车排放的尾气;(2)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3)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4)农村生产焚烧秸秆;等等。
教师:通过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大家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我们在发展汽车产业和农业的过程中,能不能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呢?学生:不能!教师:因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耗费大量资源为代价所换来的GDP的增长,我们要不要?学生:不要!教师: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学生:科学发展观。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87页,在其中找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过渡:刚才我们分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重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请大家先快速阅读教材88页正文前四段的内容。然后结合下面的视频《大王村的幸福生活》,谈一谈大王村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生观看视频《大王村的幸福生活》,交流探讨大王村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过渡: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师:应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呢?我们还是以雾霾为例。刚才我们分析了雾霾产生的原因,下面就请大家针对这些原因为解决泰安市雾霾问题出谋划策。
【小组合作探究二】假如你是泰安市环保局局长,你打算怎样解决泰安市的雾霾问题?
PPT展示:请你为解决泰安市雾霾天气出谋划策。
第1组:解决汽车尾气问题。第2组:解决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问题。第3组:解决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问题。第4组: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焚烧问题。学生:按照划分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问题,针对自己小组的问题,深入讨论分析,最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作为发言人。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师:在解决方案中,有同学提到了要开发新能源、工业生产要科技创新等,这些都体现了什么思想?学生:创新。教师: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家能否举例说明,我国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学生举例。教师: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是一个世界大加工厂,但我们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最后与品牌国家相比,分得的利润很少,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来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如格力空调的广告所说:“中国人走向世界不能靠花拳绣腿,唯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出奇制胜。”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教师:刚才有同学提到要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型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这就涉及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个措施――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PPT展示:思考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分别有何启示?
材料一: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1.7%,增加到2006年的40.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63.8%,下降到2006年的38.9%。由此可知,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费水平明显偏高。
材料二:我国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较大,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没有改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材料三: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东部实现程度为97.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93.18%,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
学生分析。教师点评归纳:思路要求: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来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道路。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教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下面请大家结合视频《大王村的城镇化》,谈一谈什么是城镇化?怎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归纳。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教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后还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应该怎样做呢?刚才同学们在解决雾霾问题的方案中提到了很多的具体措施。总之,这需要国家、企业以及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作为国家就是要制定合理的方针政策,企业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产方式,个人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具体的措施要求请大家阅读教材90页的最后一段。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三)升华情感 回归生活
1.课堂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呢?(可从知识、情感、能力上讨论),请尝试建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学生代表展示。
2.学以致用,情感升华。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了,但是大家能否学以致用呢?下面就请大家结合我们泰安市的实际情况,为建设美丽泰安,促进泰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小组合作探究三】建设美丽泰安,我们在行动。
PPT展示:建设更加美丽的泰安,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请你为泰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可以从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环保等方面探讨)
1 预习指导
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单元主题教学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 朗读课文,圈字画词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养成随手圈出生字词的习惯,为下一步解决障碍做好准备。
1.2 再读课文,注音组词
再读课文时,学生需要对照课文中的读音、查字典等方法解决生字。这样,在读课文的时候,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3 解释词语,尝试造句
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拆词法等方法解决难理解的词语,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字词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呈现在预习单上。首先,让学生根据在一二年级掌握的各种认字识字的方法,将本单元的生字根据字的间架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等)分类。其次,让学生找出难记忆的字,并且思考记字方法,上课时交流。也可以让孩子用彩色笔在预习单上写自己觉得有难度的字。再次,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形近字、多音字、形声字等。
2 课堂教学
在学习生字时,要真正学会一个生字,就要学习一个字的语音、字形、字义。在小学阶段,大纲对生字词的要求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涉及到读音、字形、意义三个方面,而且要对一些字词的学习设计形成一定的梯度。在生字课上,学习的重点是记忆、理解和运用字词。因此,生字课可以分为导入新课、分类认读、理解运用、熟记生字、指导书写、竞赛反馈等环节。
2.1 导入新课
在本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猜字谜、识字儿歌、顺口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分类认读
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生字的具体特点,从字音、字形、词性、含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合理分类,然后进行指导。把本单元的字词按照读音上的相似点分类,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对生字字音的掌握,通过字形分类可以加深对字形的记忆。根据词性分类的话有助于学生对于词语的运用,而根据字义分类则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字含义。在教学中,我坚持引导学生进行形近字联想对比记忆,同时指导学生给形近字组词,效果显著。比如,辨、辩、辫、瓣,难、推、堆、准等。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生字时可以自主进行联想对比记忆,效率非常高。
2.3 理解运用
一般情况下,学生遇到生字词主动拿起字典、词典来查阅,可是,在没有工具书时,就必须教给学生理解词义的一些其它的方法,比如拆词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利用拆词法来理解词语。比如,三年级语文上册《路旁的橡树》中有词语“不约而同”,教师可以这样指导“不,没有。约,约定。同,一样。连起来就是,没有约定却一样。同学们,一般人们干什么需要约定呀?”生:“说话、做事情。”师:“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说话、做事情没有约定却一样。”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路旁的橡树》中最后一段,师问:“这坐车过往这里的人见过面吗?交谈过吗?”生:“没有。”师:“不过他们说的话是一样的。没有见过面,没有交谈过,他们的说法却是一样的,这就是不约而同。”再次,出示字典、词典中的意思进行对比记忆。如此反复进行这类方法的教学,学生渐渐就能掌握解决词语的方法。另外,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出示近义词,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相应的句子中。用选词填空的方法区别近义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方面,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词语造句。学习是为了运用,学生理解词义之后就可运用词语说话,慢慢积累,便可以将这些词语运用到写作中。
2.4 熟记生字
(1)认字儿歌、顺口溜、猜字谜。引导学生读认字儿歌,编识字顺口溜,编字谜识字,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训练思维。如:碧:王大妈,白大妈,一起坐在石头上。磨: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石头上,坐着两棵树。善:小羊很善良,两个眼睛(点),一个口。
(2)动作表演。用动作表演学习生字的方法十分直观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中的生字“攀”,教师可以说边说边进行动作指导,“一只大手在林中爬呀爬”(说爬呀爬时,两只手握拳,双臂在胸前交叠,摆出“爻”的字形),学生一下子就记住生字“攀”了。
(3)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在教带偏旁的生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沿用一二年级学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记字方法来记忆新字。
2.5 指导书写
在小学阶段,对于中高年级学生,不需要面面俱到地指导书写。学生可以交流生字词,教师有针对性地从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分析字形等方面给予指导,通过归类指导对比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9―0094―01
主题教学的开展,可弥补学生语言匮乏、语文基础薄弱、习作中言之无物的现象,让学生在多样的主题教学中积淀文化底蕴,达到长智、育人的双重目标。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主题阅读――带领学生走向秦砖汉瓦
山西长治的李润芝老师说:“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语文教学中的主题阅读可集大容量阅读和注重学生体验为一身,将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调动起来,将阅读引到更深、更遥远的空间,使学生触摸到语言的温度,感受文化的底色。
进行人教版二年级的“神话”那一单元教学时,笔者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跳出课本中的《女娲补天》单篇课文,将众多的神话故事带到学生面前呢?于是笔者找来了《开天地》《后羿射日》《夸父逐日》,运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徜徉在神话的世界中,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后,便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寻找这几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即:建构文章,使这几篇文章结构化: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几篇文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1.主人公都力大无比。2.他们都心系百姓,为百姓干好事。3.最后都成功了。不同之处:有的主人公自己牺牲了,有的却没有。这样两个问题,立马将几篇看似毫不相干的内容建构了起来,两节课的时间,学生学懂了四篇文章,同时为了验证神话是不是都有这些特点,学生又读了《鲤鱼跳龙门》《中国神话故事》等书,还有个别学生读《孟姜女》《牛郎织女》等书籍,笔者欣喜地发现,他们开始试图涉足中国民间故事了,没想到一节主题阅读课却让他们喜欢上了古老的中国文化,尝到了主题阅读的甜头。
二、主题诵读――植根经典于学生心田
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娴熟技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为阅读写作储备丰富的素材,可通过有计划、大量的经典诵读来实现。
每周的星期三大课间是笔者所在学校经典诵读的时间,经过教师们慢慢地摸索,学生渐渐地积淀,经典诵读“班班有主题、级级有花样、年年上台阶”,可谓主题花样繁多。低年级主要以 “三字经”“弟子规”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启蒙教育为阅读线索;中年级大多以“爱国”“励志”“奉献”等主题的燃梦为阅读线索;高年级则以“祖国”“奋斗”“理想”等主题的圆梦为阅读线索。主题多样,表现形式更是花样多出,有情景再现,有歌舞展示,有说唱表演,也有武术竞技,还有吟诵古韵等。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校形成了独特的主题阅读文化,师生们从中获益良多,丰盈了内心,拓宽了知识。
三、主题活动――描摹学生心灵之画布
课堂是由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发挥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主题教学的实施中也是不可小觑的一个重要因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可以说是核心人物,名师出高徒,老师滔滔不绝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改的提出,提倡以学生为主,在主题式教学中更是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授课的多媒体环节、游戏环节等特色主题的设置,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师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不同于平时的模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情况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题式教学的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