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5: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美术学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学前教育也逐渐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重视。美术在学前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可以很好地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值得幼师思考的问题。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一般以美术教学活动为主,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喜爱。
2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教学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集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资料为一体,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集成性。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对课件内容进行暂停、快进或者回放,能够很好地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信息技术还有一定的集成性,信息技术可以将多种教学资源结合为一体。由于信息化技术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和集成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PPT结合更多的教学资料,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此外也可以增强授课老师对课堂的操控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还可以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信息技术地运用可以让老师得到更为及时的课堂反馈信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信息化技术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够帮助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各种数字化的教学资料,从而有利于丰富幼儿园教学课堂内容。目前在网上有大量优秀的数字化教学材料以及网络课程。作为新时代的幼儿园老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对这些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结合为课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课件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3.2信息化技术在建立家校联系平台的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现在在每个班级都与学生家长建立了家校联系的班级群。这样一来,可以让家长更为及时地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能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支持。现在很多学生家长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要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不支持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建立班级QQ群以及校通讯,从而能够更好地向家长宣传美术学习的重要性,也能更好地掌握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让家长更加支持孩子的美术学习,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3.3绘画软件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美术教育来说信息技术发挥着特别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绘画软件。利用这些绘画软件,孩子可以很方便地化出自己想要的作品。这样一来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发展。这些绘画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调色问题,学生很方便就可以配出自己喜欢的颜色,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的兴趣。
4在学前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4.1充分利用电脑编辑功能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提前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在美术课程的课件中,包括大量的图形、图片以及动画,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脑的编辑功能,要制作出科学合理、生动活泼的课件。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感知能力,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在学前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给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模拟绘画。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软件处理功能,对图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处理。例如当图片过小时,我们可以将图片进行放大,当图片细节不够明显时,我们可以将图片进行移动,这样一来,能够让图片更为理想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练的掌握各种软件编辑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4.2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美术课的艺术性
美术课本来就属于艺术的范畴,为了增强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体现美术的艺术性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在制作美术课堂教学课件时,要重视色彩搭配的问题。所选择的画面要符合孩童的视觉心理,要塑造一个优美的形象。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也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欲望。此外,老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一些与卡通动画相关的人物形象,来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我在给学生讲红色的象征意义时,选择了一些具有美好寓意的红色装饰物,以此为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红的明亮色调。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中国结、灯笼、年画、剪纸等红色的艺术品。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想到红色与喜庆相关,也能更好地增强孩子们对中国习俗的了解。
4.3加强信息技术在绘画活动中的应用
在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绘画能力。在美术课的绘画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创新绘画课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下,绘画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绘画软件,利用信息技术对图片进行绘画和处理。我每次在利用绘画画图时,会先勾勒出点,然后画出线,最后再形成面。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增强幼儿对立体图形的感知能力,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绘画过程。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学前美术教学过程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课堂教学质量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集成性,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梦君.信息技术使幼儿美术教学绽放异彩——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200-2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全国已经有大量教师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科,对信息技术与相关学科整合进行了研究,并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五年级美术《美丽的纹样》一课,我尝试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教学,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及应用都得到了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绘画能力,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多样化信息,激发学习热情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直观性是它典型的特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他们学好美术的精神动力。而多媒体技术正是以其形、光、声、色等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把教学素材逼真、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课堂充满了儿童情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视觉愉悦的体验和感受中快速有效地接收
知识。
课伊始,根据小学生兴趣容易激发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欣赏,将生活中的纹样引入课堂。我设计了“同学们,老师搜集到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说一说你的感受”的教学环节,以欣赏生活中的纹样导入,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通过视觉盛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受丰富的纹样和艳丽的色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活美,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使学生感兴趣,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主题知识网站,促进自主学习
主题知识网站以主题资源网站的形式,为主题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它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支架,包括为学生提供选择需要自主学习的问题,提出引导性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提供思维的板块以及学结的框架等。它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文字清晰易懂、画面生动美观、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图案世界”主题知识网站。站内有资源库、基础知识、欣赏、相关美术链接网站等。内容包括:玩一玩――观察比较纹样的不同;考一考――适合纹样的特点;找一找――适合纹样的骨架变化;我发现――了解适合纹样的装饰规律;我学会――掌握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合作研究式学习,由“学会”变成“会学”,主题知识网站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习真正意义上的“支架”,保证了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画图软件,培养设计意识
运用计算机进行课内美术的交互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计算机具有强大、灵活的功能,它有图像处理软件,能够随时更换画面,使画面的处理效果丰富多样、极具魅力。计算机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合纹样的绘制步骤运用的是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要求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也很讲究,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学生往往不喜欢进行这类设计。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完成作业就极为轻松。计算机通过画布选定和工具箱中的选取图形工具,可随时灵活处理画面构图,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软件中的复制、旋转、粘贴等画图功能,把手绘中非常烦琐的工序达到简单化、快捷化,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轻松松地漫点鼠标便能妙笔生花。从屏幕上的颜料盒中获取不同的色彩系列,就能让学生欣赏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美。创意能即想即改,所想即所得,不需纸张、彩笔的更换,无需学习工具的更新换代,这也是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网络平台,实现交流提升
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出来以后,作品的展示就成了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全面地展示所有学生的美术作品,对学生作品进行很好的对比、讲解。网络展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需求。利用电子文档、电子画册、博客、“BBS”、论坛等形式进行,将学生的作业置于个人、小组、班级、学校甚至社会中实施评价,使评价拥有一个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在评价中,师生平等交流,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共享学习美术的
快乐。
课上我要求每位学生登陆同学的博客,欣赏完作业后,以评论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见解,可以是对作业的评价,也可以是向作者提出的修改建议,甚至还可以对某位同学的评价进行“再评
《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以谜语和音乐引入: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是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日里白天睡大觉。(猜陆地上的动物--猫)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我及时提出:“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汇报。
接着,我把动物拟人化:“这节课,老师也请了许多动物朋友来到了教室,请大家仔细听,看是哪些动物朋友。”(播放《动物说话》歌曲,师生同唱并根据歌词中相关的动物进行表演。)表演完后,我顺势说:“同学们高兴吗?但我们可不能忘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可爱的动物,好吗?”这样,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课题。
二、辨音会友,认识动物
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形、图表,而多媒体信息符号不仅有文字,还包含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形成一种多媒体信息形态的结合体,具有表现形式丰富、生动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声音找朋友,锻炼听说能力,满足表现欲望。
师(戴上头饰):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熊维尼。在我们的动物王国里有许多动物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听一听,是谁来啦?(电脑播放动物声音课件)
生:说出猴子、老虎、狮子、狗、小鸟等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再戴上头饰演一演。(教师表扬演得棒的学生)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这种意识、能力与习惯的最高体现,便是独立思考判断、自主规划选择、敢于创新又善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和独创精神。合作学习是通过组内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组内启发,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认识的成果;通过组内帮助,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的合作,使学生树立合作精神,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我这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们兴致勃勃,根据教师提供的网页、网址,积极开展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作品欣赏,师生评价
美术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据此,我设计了本环节。学生完成作业后,我将学生的作品在投影幕上展示,并采取 “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
1.学生自评。请学生谈谈对自己作品的看法以及对创作过程的体会。
2.同学互评。学生自由发表对同学作品的看法。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做补充、总结性评价。
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听、说能力,进一步获得了成功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如何发挥多媒体图象、文字、声音并茂的优势,提升教学的质量呢?我的认识是: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机操作两种形式,或者取其一种形式。实施的形式与操作的深度取决于电教硬件设备的设置水平与教师水平的高低。尽管目前学校的物质条件与教师的水平存在千差万别,但是在美术课中实施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必然会使美术教学发生重大的变化。
1.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开拓美术欣赏的崭新天地
美术欣赏,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搜集大量教学挂图、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采用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操作鼠标或键盘,欣赏资料就在显示器上出现,再通过传输设备输送到银幕上(或大屏幕彩电上),伴随着图象、文字、声音的出机操作,那么学生主动性就更强了。当你欣赏经典名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视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帧观赏,还可以有选择地选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你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作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另一种显示方式是设置一条观赏路线,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跨越桥梁,穿过街道,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至于欣赏美术的其他部类,如雕塑、工艺美术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随着国内外光盘产品的日益丰富,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将为美术欣赏课提供更多的资料。美术欣赏时实施多媒体教学,有如下优越性:
(1)光盘资料容量大,选择性强,一张12厘米光盘就可以容纳一部大英百科全书。在学校里能以极少的空间便可以建立一个美术欣赏图书室(资料库)。
(2)电脑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形象、生动,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
(4)实行电脑多媒体教学,便于学校之间教学资料交换、教学经验交流。如果校际间建立了互连网,更是打破了地域和单位的界限,实现了资料共享。
2.运用信息技术优势,走出绘画教学的宽广新路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基本上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手工绘画、电脑绘画,两条腿走路,这是我设想的新教学模式。电脑市场已开发出一些功能强大的绘画软件,如“金山画王”,便是较有名的一个。如引进课堂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它能在荧屏上提供一个较好的绘画环境。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电脑绘画,有一定的优势。学生不用带水彩画颜料、调色盒、水彩笔、水彩纸,小水桶等工具材料,只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得到其他绘画工具所无法达到的效果。电脑绘画中近乎游戏式的手法,特别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3.运用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积累足够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让学生轻松的进行创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思维也会异常活跃起来,课堂的气氛跟着高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4-20936-02
1 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新世纪知识、信息更新传递迅猛。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重要地位,全面发展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一代新人已成为每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党和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能再局限于传统常规教学模式,应该改变观念,学习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来丰富教学,从而达到新世纪教育的目标。所以,笔者就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阐述一些观点,希望能够给同行提供一些参考的价值。
2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兴起于80年代末期,到目前发展越来越成熟,它是计算机领域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它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通信等多项技术于一体,采用计算机的数字记录和传输传送方式,对各种媒体进行处理,具有广泛的用途,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乐、音效等数字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整体中,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多种交互手段,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播讲变成互动的双向信息交流。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3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机遇 多媒体技术有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并且是建立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的;
第二,多种技术的系统集成性,基本上可以说是包含了当今计算机领域内最新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第三,处理过程的交互性,即实现 复合媒体处理的双向性。
正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上三个特性,所以就增加了可操作性和内容更新取舍的灵活性,特别是它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丰富灵活的动态图形功能,更是教学过程中所特别需要的,这同时也使得多媒体技术有了充分发挥其特长的场所。这种结合使得多媒体技术和课程教学两者相得益彰,能得到珠联璧合的效果,从而使传统的教学产生质的变化。
4 多媒体教学优点
目前,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充分运用传统与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实物展示台、投影仪乃至多媒体计算机等引进课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用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串起整堂课,信息技术的形象化、直观化、信息化丰富了课堂内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心神愉悦兴奋,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加教学密度,丰富教学过程,创设适宜情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使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素质教育。
4.1 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图表,声音,动、静态同像集成在一起,构成教学软件,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
在教学中,许多课程的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函数图象的判断时,同学对图象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曲线或图表,例如,可以使曲线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函数图象中几个变量X与对应值Y所得到的图表自动缓缓移入的方法,让同学能够体会到自变量X与Y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函数图象的特征的掌握
4.2 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教学以媒传知,以媒生情,不但具有高度的反馈性,而且能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呈现感性材料,对于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统一,想象未知和验证已知的发散思维训练,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具有独特的效果,从而可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但在多媒体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充分、操作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优化多媒体教学,使之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在多媒体教学的交互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这样必然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良好条件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自主性更足。
此外,多媒体输入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便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4.3 因材施教,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要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学生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各展其长,使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紧密联系而形成多种媒体组合的教学系统,以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高效率学习,更科学、更快捷的掌握文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并且,多媒体超文本结构的使用,克服了传统的线性结构的缺陷,使得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容易根据教学的实际效果时教材进行动态的组织和修改,使学生可以完全摆脱课程表的限制,按自己的实际能力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学习进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4.4 CAI和数据库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多媒体著作工具可以有效地控制多媒体的使用。使高质量多媒体CAI软件的制作变得相对简单,从而使CAI软件的编制者从复杂的程序中解放出来,而致力于进行多媒体教材脚本的创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软件的水平。
同时,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提高了辅助教学综合利用多媒体信息的水平;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互相交流,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同时拥有几乎无限的信息来源接口,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上述的诸多优点,因此,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辅助教学中来,可以推动整个教学体系的变革。当然,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要代替传统的教室和教师。它是一种使学生对自己更为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一乐趣将会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那么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实践呢?
5.1 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和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多媒体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必须有现代的教育观念,诸如开放的教育观念、多样化的教育观念、民主化的教育观念、创造性的教育观念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学校教育信息环境将逐步完善,教育资源将更加丰富。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转变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信息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教师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以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根据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运用网络,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广泛收集各种与之相关的学习资源和素材(文本、图片、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模型等),并根据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以及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能力。
5.2 投影教学的利用
投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体,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习者观察投影画面中传递的教学信息,最大限度地理解画面内容并指导学生思考画面的内涵。在放映过程中,为避免信息量过大,导致刺激过多,强度过大,引起学习者的疲劳,以致影响有效学习,教师有必要灵活机动,运用多种投影教学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5.2.1 图片讲授法
在投影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画面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特征,寻找规律,加深理解。这种方法机动灵活,画面放映时间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加以调控,与激光教鞭在画面中配合指点,可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与教师同步,为讲清特征、规律服务。
5.2.2 增减教学法
在投影教学过程中,运用复合法以递增或递减的形式,按教学要求逐步显示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理解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5.2.3 遮盖教学法
在投影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片教学时,把暂时不需感知的内容遮盖起来,然后按教学的需要依次呈现,以突出认知的主体和重点,使学生在清晰的教学思路中认识和掌握知识。
5.2.4 创设情景法
在投影教学过程中,放映投影片时,同时播放解说词,背景音乐和效果声,让学生闻其声,见其人,如身临其境,使学生的认识和感受更加深刻,在符合教学内容的特设环境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启发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5.3 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所具有的特殊功能用于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计算机及技术传递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计算机配有声霸卡、视霸卡、DVD-ROM 和相关的外部设备及相关的应用软件平台,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它可以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集成处理,使信息更为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例如,在外语教学中,从听、说、读、写、练等多方面同时刺激学习者大脑神经,能唤起学习者大脑皮层多个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降低激活缺限,多通道输入教学信息。而且计算机作为一种使用工具和学习资源,所具有的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增加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注意和理解,延长知识信息在神经中枢中的保留时间。人机交互使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因此,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可以在自然轻松的教学状态下提高记忆和学习成效。
6 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J1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70-01
现今世界正被计算机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艺术代表的信息科技所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形式也正受到这种信息科技的冲击和挑战,故此美术教学自身正发生着无声变革,教育者们正努力探索数字化时代内美术教学实现其技术与美育契合的可能,这些变革的实施正改变着今后传统美术教学的生存空间,更是变着美术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计算机数字化学习的内涵
教育界论坛给出数字化学习的学习类型,指明在计算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借助数字化资源,运用计算机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计算机数字化学习包含如下观点:计算机数字化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数字环境、数字资源、数字方式。
计算机数字化学习模式给予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很大的理论支持,过去对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仅仅是单纯呈现,忽视了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如今,教育者更多地认知计算机数字化学习的基本要素、重要特点、核心价值、技术特点和学习模式,这为提高学习者的美术学习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索基于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目前,国内教育者对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论有很多观点和解读,这些各异的观点和解读是由于教育者所处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而发出的。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对研究性学习给与了布角全面的解读,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界定: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习者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适用于学习者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习者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内外对研究性学习的解读虽有着不同的观点,但究其对培养学习者提高学习能力,探索未知事物有着共同的特性,主要都重视发挥学习者的主导性和团队协助行;重视培养学习者对知识信息的探究素养;重视培养学习者获知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研究的方法;重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依靠教育者的指导辅助作用。研究性学习是教育者指导辅助学习者,由学习者主导探索未知事物,通过其对问题的观察思考、数据择控、数据分析、结果猜测、后续探究等过程,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和报告等。
三、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基于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是计算机数字技术与美术艺术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是计算机数字技术支持下的美术教学课题的学习研究,是发挥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开放自由、互动自如、信息广阔、异步相通等优势,输送研究性学习的研学思想理念,建立符合艺术特点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等专业学习方式。
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学习者具有开放的学习空间。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优势的研究性学习,使得学习者无现实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计算机数字环境下的虚拟空间给予学习者无以伦比的开放特性。
(二)学习者具有数字网络化的学习过程。学习者更多的学习内容、资料来自于计算机数字网络;学习结果和成绩可网络交流、资源共享;学习结果运用数字网络平台与世界同步,并随之全球。
(三)学习者借助计算机数字技术特性开展多样化学习方式。在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中,设计美术课题的学习情景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计算机数字网络平台上开展,也能是计算机单机条件下开展,更可能是兼顾计算机数字网络及数字单机共享条件下开展。
四、总结
在当今数字化科技浪潮的影响下,基于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更像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持,旨在培养学习者创新精神、主动探究意识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现代乃至今后的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72-73.
[2]戟锋,杜爱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三大主要任务[J].现代教育技术,2001,(08):47-48.
[3]黄永明.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教育探索,2003,(11):54-56.
[作者简介]周晓霞(1979- ),女,河北景县人,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河北 衡水 05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衡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一般课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考核形式的改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201207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4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该技术采用文本、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用计算机来实现教育教学,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并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测定物质的质和量的科学,是人们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形态、含量和结构等信息的方法论,并成为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分支①,是高等院校化学、药学、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分析化学的教学中,提高分析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
在分析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在增大课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弥补不足,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探讨的内容。
一、多媒体技术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1.多媒体技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下,只能靠语言表达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对于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往往产生厌倦的情绪,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且现行高校教材内容更注重理论性,有关与现实生活相贴近的应用内容涉及的很少。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图文并茂等特点,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如在绪论中为说明分析化学的重要性,引入了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分析化学手段可以检测头发中的微量元素,而这些元素的含量与某些疾病有关;利用分析化学手段查明了曾发生在日本的痛痛病和水俣病的原因,是铅、砷等有害元素过量所致;在天体科学中利用分析化学检测手段分析月球岩石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其结果可以应用于进一步了解太阳系及月亮的形成。图画、视频、文字加上老师的讲解,使学生立即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后各章中均可以引入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贴近生活的分析化学的应用实例,以及科学前沿、最新仪器等,弥补教材的不足②。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分析化学是非常重要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增大了课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老师只要轻轻点击事先精心做好的课件,即可将课件上的教学内容、例题、练习、总结等呈现给学生,无需像传统教学那样,老师只能将这些内容逐一写在黑板上,耗费时间多,信息量少,课堂节奏缓慢,学生只能学到有限的知识。传统的教学使分析化学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③,而多媒体技术恰巧能够解决这一矛盾。分析化学中包括很多公式以及推导,例如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滴定曲线各阶段pH(pM)的计算公式、Et等,传统教学中需要大量板书,最后得出公式,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推导过程直接写在课件上,让学生明确推导过程即可,最后用鲜明的颜色标出得出的公式,剩余的时间可以加大练习或是适当讲解其他内容④,从而增大了课容量。
3.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酸碱滴定法”中,分析化学理论课以及实验课教学目标中均要求学生掌握酸碱滴定曲线。教材中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个点来计算并绘制酸碱滴定曲线,而实验课上学生很难将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完全测定出来。应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统筹安排一节课的整体内容,教师不会把所需的表格和酸碱滴定曲线全部画在黑板上,没有参照,教师的讲解就会变得模糊,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可以调用预先设置好的酸碱滴定模拟实验,通过观看动画,学生直观、深入地理解了滴定过程pH值的测定,以及滴定曲线的绘制。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形象化,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学习效果佳。
二、多媒体技术在分析化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课容量过大,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多媒体技术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确实能够增大课容量,但是若是一味地追求授课速度快、课容量大的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忆过多的知识点就像走马观灯一样,只是把课件简单地在头脑中浏览一遍,并不能深入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不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分析化学中涉及的公式以及相应的推导较多,学生能达到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是需要时间进行理解和练习的,如果制作的课件内容过多,学生来不及消化,就被迫接受新的知识,长此以往,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调整课容量,避免上述由于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当而出现的新问题。
2.教师课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在多媒体技术辅助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课件的制作水平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求的是课件内容多少适当;可以充分利用其声音、动画等各种表现手段,使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在课件形式和字体上,要求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可适当配以能刺激学生感官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防止思维不集中。但是在实际中教师大多没有经过培训,有的教师只是把教材内容原原本本搬进课件,上课时一页一页翻,只顾自己念,这违背了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的最初理念,只是达到了利用机器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肯定差。相反有的老师精心制作了课件,但是无论是内容是还是形式都过于花哨,学生只是被形式所吸引,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
3.一味追求多媒体技术,忽略传统教学的应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老师上课时只是一直在翻事先做好的课件,而学生并不能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记忆,甚至交头接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精力主要放在课件的播放上,没有及时观察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忽略了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不能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影响教师技能的锻炼和提高,使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学习效率低。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效果极差,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弥补不足,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1.有效控制教学节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有张有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化学知识点多。公式、推导及相应的计算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深入理解各知识点并学会应用,做到重点难点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综合考虑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的基础等,精心制作课件,力求重点突出、教学容量和教学节奏得当。对于内容较多,教学大纲只是要求“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特点,适当加快授课速度或是留作课后自学的内容;对于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需要教师结合板书,进行精讲细讲,适当放慢速度,并给学生留有消化吸收的时间。
2.加强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迅猛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在不断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还具有驾驭多媒体的能力,根据需要制作出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课件。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稍差,即使制作出课件,但是应用于课堂效果较差,讲完一节课后,学生反映,被主次不分的课件弄得头晕脑胀,记住的内容少之又少,学习效率低下。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制作出重点突出(重点内容可用其他颜色、字号较大的字体引起学生注意)、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背景高雅、字体清晰、放映方式和谐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真正做到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于教学,课件的共享性和交互性促进了分析化学教学环节的优化⑥,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注意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上面已经提及,若应用不当反而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述、表情、肢体语言、板书等在教学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方式,是不可能被多媒体技术完全代替的。不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传统教学,都是一种授课方式,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师生,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分析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发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使二者达到完美的结合。教师在课堂上一手拿粉笔,一手拿翻页器,边讲边翻页,重点难点需要板书时,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既不需要教师再花费大量时间写板书,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及时掌握知识点,和教师有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
总之,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分析化学教学,可以增大课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弥补不足,加强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有效控制教学节奏,注意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重视分析化学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合理解决,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其功能优势,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注释]
①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分析化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②姚慧,王书菊,何玲玲.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利与弊[J].广州化工,2011(21):197.
③汪波,胡澄文.《分析化学》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课件的研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0.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新的技术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为化学教学注入无限活力,备受人们青睐。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课程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1]。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学科的理论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果应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效果,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因此需要思考和探索多媒体化学教学的新方式、新内容、新方法,增强化学教学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具有的优势及其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为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理论参考。
1.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具有多层次、多变化、全方位的立体演示功能,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2]。
1.1教学信息量大,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书写耗时耗力,节奏慢,课堂信息量小,课堂内容枯燥无味,空洞抽象。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课堂信息量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践表明,在同等的时间内,多媒体传授的内容比传统教学方法传授的内容可增加三分之一以上的信息量[3]。多媒体的使用节省了板书时间,一方面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更多的化学相关知识和化学学科前沿的新动向、新成果,以及化学史上一些重要发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情感。如讲解苯的化学结构式时,单纯讲其结构,显得很枯燥。而使用多媒体后,我们可把有关人们在探索这方面的认识过程和历史中的人和事在短时间内展现出来,不仅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学习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信心,使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而且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2表现力丰富,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之变得形象直观。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多媒体形式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使授课内容动静相兼,视听结合,微观物质宏观化,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带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讲解“电子云”概念时,微观世界的电子看不见摸不着,它围绕原子核做高速旋转,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展示电子在核外运动情况。此时,我们可以设计多媒体动画课件来模拟氢电子云,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放大放慢了的电子在氢核外做高速运动,根据电子在氢核外出现的几率构成了一团类似包围着氢核的云雾,形象生动地表述了电子云的概念,从而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化,把微观的物质宏观化,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如学习正丁烷构象异构化时,设计的动画可使两个碳原子上的基团绕C-C键旋转,基团的立体空间位置连续的发生变化,使学生充分理解构象异构的特点,以及何种构象的化合物更加稳定。如果采用传统化学教学方法,讲解非常困难,只能在黑板上用平面结构来表示分子的立体构型,很费时,学生因缺乏直观、形象的认识,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1.3剖析反应历程,提高注意力,强化了形象记忆。
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能够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如用动画演示原电池反应的基本工作原理,学生可形象地看到电子的运动方向及两极得失电子的具体情况,加深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认识。又如在乙醇和乙酸酯化反应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是乙酸还是乙醇中脱去羟基,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动画乙酸和乙醇酯化的反应过程,最后找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过程形象直观,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4展示实验操作,模拟实验过程,提高感性认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手段,能够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验课之前,将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常压或减压蒸馏、回流、萃取、重结晶、滴定等展示在屏幕上,用动画演示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获得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后来进行实验操作,能顺利地、正确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做好铺垫,提高实验课的效率。此外,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某些实验受到各种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探索性和操作性在教学中无法得以体现;化学实验中一些危险性试验,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这样我们都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可以进行模拟演示。
2.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需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在节省教学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弊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2.1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
多媒体教学具有课件容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如果教师教学进度把握不当,会造成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学生常常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站在计算机前,看着计算机屏幕,而应该像传统的讲课方法一样,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根据反馈信息控制好上课节奏。同时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必须给教师留出提问、启发、解释的余地,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记笔记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2.2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但它的制作内容应当坚持教学目的为原则。多媒体教学信息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而选择,更重要的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而选择。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突出以学为中心,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要以实现教学目的而设计。那些片面追求多媒体形式和手段,而忽视教学具体内容,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更易引起生的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影响正常教学效果[4]。
2.3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弊端,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只有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融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采取多媒体授课时,不能把多媒体教学理解为简单的播放过程,那样会缺乏生动性,无法调动学生课堂上的情绪和学习兴趣。教师要将课件和讲授有机结合,将课上的重要知识点通过知识网络的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板书于黑板上,从而避免多媒体课件转瞬即逝的缺点,从视觉上强化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和“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灵活进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仍处于主导作用,学生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多媒体课件代替不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科学思维方法和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5]。多媒体教学尽管存在着许多优点,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永远替代不了化学实验。如果试图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来模拟化学实验全过程来代替做实验,就会使学生失去动手能力、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问题能力,失去了化学实验意义所在,也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以其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大等优点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辅助工具。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学的发展规律,同时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方战胜.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广州化工,2010,38,(2):210.
[2]朱智庭.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多媒体教学能建立一个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教学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撞击他们的思想和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热情。例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播放光碟,当学生看到画面上失火爆炸场景中,楼房坍塌、浓烟滚滚,消防队员奋力灭火,医院内受伤人员肢断体残,烧伤的情况惨不忍睹时,自然联想到燃烧爆炸带来的危害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式也有了了解的欲望。而当看到经济建设中城市危旧建筑的拆除、修建铁路、隧道、开矿等重大工程爆炸时,同学们对爆炸的认识就不再是恐惧,而是急于了解燃烧的条件,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用什么方法灭火。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的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等学习方法理解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学会自救、互救。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趣,能更好地使所观察的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时,教师在利用模型讲解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将CAI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了解原子的结构,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等等,学生就能感受到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是不断运动的,能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同时还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这样,通过观察,学生就会在大脑中构建微观世界的离子模型,产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欲望。
三、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实验有毒或者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在传统的教学中,对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由教师口述错误的原因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如为加深学生印象,去实验证明,则会造成危险。若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让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增强记忆。下列错误操作都可以用动画来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发生装置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气管移出水面水倒流试管,试管爆炸;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的试管时,液体冲出管外;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没有尾气处理装置,造成实验人员中毒,等等。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动画演示,对错误操作的原因及危害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对正确操作的记忆,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借鉴能力和综合素质。
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提取、分析、选择信息的便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开拓了视野,强化了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习的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精选有关图片。如在《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净水的常用方法,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我利用CAI课件将多级蒸馏法、结晶法、高分子膜淡化水的原理,水资源匮乏引起的危害及污水对环境的影响,等等,通过模拟试验、图片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样学生自然就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养成了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习惯。
利用多媒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计算机多媒体贮存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训练检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到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面改的效果,还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写模拟试卷,可随时修改、任意排序,控制题目难易程度,并帮助学生分析试卷、分析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给复习工作带来诸多。
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学生情感和智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研究学习的能力,同时能开拓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增大信息量,是教师上课的好帮手。
国家培训计划
学校放假了,终于可以轻松了,可是没几天,离开了教室,离开了学生,这心里还真有点空,没底。现代社会进步这么快,只看眼前不思进取是一定会被社会淘汰的,光靠吃老本是行不通的。自从接到了“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通知,我这心里终于有了着落,并对这种培训形式很感兴趣。通过观看专家讲座、答疑,大家一起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的学习,我真是受益匪浅,对以往一些困惑的问题,在这次学习中都找到了答案。
我从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由于教的时间长了一些,工作热情已经大不如当初了,举个例子以前准备一节课,我会从课堂的各个环节来考虑,不仅仅只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并且拓展的非常广泛,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常常积极参与,进行尝试。但是现在由于已经是讲过一、两个循环的课程了,有些课程就凭着经验来,对学生素质、社会发展状况,不于考虑,没有作到与时俱进。还有情境教学的设计,单一情境,在多个类型课程中设计应用,课堂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李吉林教授对情境教育特质及其独特优势的讲解,我深深的认识到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多么重要啊!当我再次设计课堂情境时因课而定、因人而设、因情而导。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片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在这次学习中网上远程培训也为我们全省的美术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我们一致希望这样的培训多举办一些,让我们这些农村教师能够不用走出深山,也能和专家、同行们多学习多进步,为缩短城乡学生素质的差距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