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5: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马克思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马克思调查报告

篇(1)

⑤杨秀玉, 杨秀梅. 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 外国教育研究, 2002, 29(2): 56-60.

⑥[美]彼得・G诺斯豪斯(Peter G. Northouse)著.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8页.

参考文献:

[1]House R J. A path goal theory of leader effective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1: 321-339.

[2]Northouse P G. 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M]. Sage, 2012.

[3]Harris A. Distributed leadership: What we know[M]. Springer Netherlands, 2009.

[4]谭艳华.对路径――目标理论的认识及运用[J].铜陵学院学报,2006,5(3):11-12.

篇(2)

[15]卫斯.尼雅遗址农业考古探秘――精绝国农业考古资料搜括记述[J/OL].中国经济史论坛,http:///jjyj/trgj/hyjl.htm,2006-1-2.

[16]张蕾蕾.北宋时期西域诸国与宋贡赐活动考述[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2).

[17]陈征平.明清时期云南纺织业发展的形式及特点[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3(2).

[18]杨富学.回鹘文文献与高昌回鹘经济史构建[J].史学史研究,2007(4).

[19]章立明.滇南苗族葬礼中的麻文化[R]//中老泰越苗族/蒙人服饰制作传统技艺传承国际研习班田野调查报告,2000.

[2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1]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G]//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坎迪达・马奇,等.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指南[M].社会性别意识资源小组,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A STUDY TO THE WOMEN WEAVE LABOR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ANCIENT CHINA

篇(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的一切都是属于自然界的,人类生活在环境中,并且和环境共同发展。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而人比动物具有更多的普遍性,就是因为人依靠更广阔的无机界。

2、环境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创造环境”的思想。人类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人类通过劳动改造着自然界,马克思主张依靠实践来实现环境和人相适应。在他看来,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应该是健康的、合平人性的。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自然生产力是不需要代价就可以获得,或者是没有经过加工就已经存在的东西;社会生产力是由人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能力或劳动产品。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它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包括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的的双重影响。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早在生态危机初露端倪、还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理论中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和小亚细亚”的例子,以及“阿尔卑斯山意大利人”的例子都是因为破坏了森林等植被,使得原本富庶的耕地或平原变成了不毛之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和一体的,所以必须重视二者的和谐发展。

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的问题。不解决社会环境的问题就不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就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二、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态危机是由于人类盲目的不合理活动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是生态失调后期的恶性结果。一旦生态危机发生,会在一定规模上或在局部地区内引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维持生命的系统可能出现瓦解的情况,从而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有:

1、大气污染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报告,在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排行榜中,中国有7个城市在前十名里面。当前,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等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国家之一。

2、森林面积锐减

根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我国现有森林总面积1.75亿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为18.21%,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但是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大火、病虫害等因素,使森林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现有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导致其他生态环境恶化每年都有大量的森林消失。

3、水土流失加重

由于土地开发利用的不合理,导致土地退化和破坏,加重了水土流失的情况,建国伊始,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50万平方公里,后增至179.4万平方公里,接近国土面积的20%,并且以每年500万-600万亩的速度在增加,我国有33.3%的耕地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4、土地荒漠化加快

由于气候变化或者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者受到干旱影响的半湿润地区出现的土地退化现象称为土地荒漠化。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已超过到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土地荒漠化情况比较严重。

5、水资源污染严重

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很多工业污水、生活废水都未经适当处理,随意排放进自然水体中,使得全国的75%的内陆湖泊和部分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水污染还可能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海洋污染方面,人类无节制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我国近海地区化学物质含量迅速增加,海水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

6、其他方面

近年来我国也遭受了例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生态问题的困扰,直接对我国人民健康、动植物环境、农作物产量造成严重的威胁。

三、自然生态观是解决中国生态问题原则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绿色GDP”的观念引入对考核的指标,把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改变地方政府的传统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弃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广低污染、低消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努力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提高环保意识

篇(4)

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历来党和国家对高校理论课都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理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学术界对理论课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获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本文对1998年以来理论课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并加以总结,力求全面展示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为更多致力于研究该学科的学术界朋友及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参考。

一、资料来源与资料分析

本论文的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8年一2009年,以“理论课”为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共查阅212篇论文,其中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从文章数肇看,平均每年约有2040篇。但是在较高等级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更少。研究内容涉及了马克思理论课各个方而,但是重复研究也较多。从综合的期刊等级和研究内容来看,虽然论文数很多,但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论文较少,约占总论文数量的10%左右,近几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二、理论课研究成果综述

1998年至今,理论课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98教改”方案实施到2002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丰_要针对教改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但时间较短,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从2003年至2006年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高校理论课的各种问题逐渐显现,促使研究更加广泛深入。从“05教改”至今为研究的第三阶段。“05教改”在总结1998年以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调整,解决了教材内容重复等问题,并且添加了体现时代要求的内容,更加适了高校教学的需要,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理论课研究分述如下。

1理论课困境的根源

关于理论课困境的成因,分析最为广泛具体。造成理论课困境的原因众多,但可以归纳成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教学方丽。包括:教材内容重复,这个问题在“05教改”后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方式陈旧,“灌输”式教育已经不符合目前高校教学的要求;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从事理论课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致使众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秩序,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青年教师队伍迅速扩大,青年教师那论功底薄弱,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也影响了教学质。第二,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研究者普遍认为,各个高校大都存在表而匕的重视与实践中的忽视的情况各高校普遍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那论课,认为德育对提升高校地位和学生就业没有太大的帮助。各个高校普遍出现精简理论课学时的倾向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坪论课实际地位的下降,阻碍了对该学科进一步探索与创颟。第三,大学生对理论课的情感。现在部分学生对理论课存在抵触情绪,在课堂上出现被动应付、编造理由请假甚至逃课等现象。

以上三方而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理论课的困境。教育方而因素和理论课的地位问题,学术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而关于学生对马克思丰义理论课情感问题,研究的还较少。事实告诉我们,教学是一个教者与学者互动的双边过程,现在尤为提倡以学生为丰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单纯解决了教育因素和地位问题没有提升学者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教育的同的。此,关于学生对理论课情感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2.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基本原则

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关于高校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通知中有明确的规定:“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因特包利: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丰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学术界对此教育目标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从宏观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的规定。具体地讲,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培养的学生人文素质和培养大学生问题素质。第二种观点认为,理论课教学目标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这种宏观的抽象的理论描述,在国家、政党的层面是适合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缺少层次性的细化环节,落实到各个具体主体时必然缺乏操作性而显得无所适从,在学校与教师的层面是模糊的。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很遥远、很渺茫,他们从中得到的信息是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关,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掌握理论知识,变成理论课的唯一目的,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失去了理论与大学生的内在结合点,也不能揭示出理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

学术界广泛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课的根本原则。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又服务于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又指导社会实践。理论课作为宣传理论的主要工具,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使学生掌握的基本啜理和科学分析的方法,从而能运用来分析社会问题,指导社会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首先,需要讲透理论,使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的内涵,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其次,根据课程内容需要精心选择案例,使实际和原理有机结合,应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二者不能脱节。也可以直接提出实际问题,以案例带出理论,根据所讲理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掌握理论。

3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理论课一直采用“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教学的要求。近年来,各高校都逐渐开始对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形成了几种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有:对话式比较式教学、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研究性教学、对话式比较式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囊括了其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点,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教学体系。研究式教学是当今世界主流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刘理论课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基本观点是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教育者应建立一种合适的体系,采用一种合适的模式,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发展个性,使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等均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发展。学术界一致认为,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及其探究式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研究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很好地体现了指导与自主、规定与开放、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河北经贸大学学者宋志勋提出了对话式教学和比较式教学模式。并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探求和把握基本原理与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交融点,其关键是提出学生所关心的自身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并结合课程需要,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与学生对话交`使学生掌握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沈阳医学院学者朱红等提出了理论全程教育的思想,强调把理论课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理论教育为轴心,带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联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研究者较少,具体方案还有待深化。

篇(5)

《民营经济论》是单东教授(单东系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民营经济促进会会长、浙江财经学院教授――编者注)自1989年以来执著地倡导民营化的一系列论文、调查报告的汇编,其中贯串的一根主线就是坚持中国企业制度在产权关系上的民营化改革。

单东教授一直是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多年来固执于为中国的民营经济鼓与呼。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单东教授就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像一个过河卒,始终不渝地坚持民营化的主张,鞭辟入里地阐明民营化的主张,毫不畏惧地捍卫民营化的主张。书中第一、二部分的文章反映了单东教授为民营经济正名的不懈努力。90年代初期主张民营经济是很不容易的,是有一定政治风险的。今天,历史已经证明,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正确的主张,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甚至是常识了。这里也有单东教授的一份功劳。

单东教授不仅大声疾呼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而且进一步跟踪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思考解决之道。如民营企业如何摘去“红帽子”,如何解决融资难问题,如何实现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何抓住全球化的契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如何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保持和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精神,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的政治地位,等等。书中第三、四、五、六、七、八部分的文章反映了单东教授对发展民营经济所进行的出谋划策。书中第九部分的文章反映了单东教授对浙江民营经济所进行的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为民营经济鼓与呼的同时,单东教授并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发表议论,更重视为民营经济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依据,书中第十一部分的几篇论文代表了他在这方面的深入思考。

单东教授治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坚持信念,锲而不舍。《民营经济论》的出版,是他多年艰辛探索的辉煌结晶。我深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有今天这样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固然与党的正确领导分不开,但同时也是与有一大批像单东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密切相关的。我衷心祝愿单东教授在今后的研究道路上再接再厉,围绕新形势下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问题,取得更大的成就。

篇(6)

关于中国化民族政策的理性思考

《时轮根本略续》及其宇宙和谐论

《章嘉宗义》与《宗义宝鬘》的异同

明清与政治互动策略之比较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关于土族历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反思

浅议土族信仰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以互助县纳家村庙会为例

铁弗匈奴的族源、族称及其流散

试述乙弗部鲜卑的族源及早期活动

康熙雍正时期青海驻军考述

河湟边地社会的军户家族——以西宁卫郭氏家族为个案

唐蕃古道大震关至鄯城段走向新考

试论归降汉族知识分子与明清易代

汉代青海漆器述略

上古姜氏部族民俗遗存与春秋时期妇女从政关系试析

永靖傩舞戏的明代文化特色论

黄南保安屯堡文化及其特点

近代转型时期西欧市民的人格建构

试论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差异性

国家级精品课程简介(一)《民族理论与政策》

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缘起、论域及展望

我校举行“西海讲坛”开坛仪式及首场讲座

西部民族地区政企关系非正式制度诉求问题研究

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题

清朝与早期政治互动研究——以满藏互使的派遣为中心

试论藏语借词及其文化背景

藏族古代田径运动的演变与发展述略

土族“於菟”祭祀与希腊酒神崇拜比较研究

浅议土族服饰的类型及特征

历史上河湟地区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

青海卡力岗回族语言认同的调查报告——以化隆县德恒隆乡德一村为例

伊斯兰教代治理念与回族重商精神

康熙、雍正年间的茶马互市与民族关系

新时期民族问题研究二三题

社会资本对当前新疆民族关系的修复与重构

敦煌写本解梦书语言文化校读四则

玉树嘉纳嘛呢石及其文化价值

北宋在河湟地区的官营榷场贸易及土地买卖政策

青海省调整产业结构与改善民生问题研究

青海民族学院“学人谱”

回顾改革开放伟大历程推进民族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

论马克思民族自治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浅议国外网络文化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行政生态与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

人口较少民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研究

青海藏区和谐民族关系探析——以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为个案

尼泊尔建筑艺术对藏传佛教建筑的影响

萨迦班智达的《乐论》对藏族戏曲理论的贡献

简讯

清王朝对章嘉呼图克图的管理

简论儒佛道三教关系的演变及发展规律

土族民间信仰中的洁净观念初探

民间传闻对土族信仰民俗的文化意义

甘青地区史前居民族群的成因分析

晚唐五代朔方韩氏事迹略说

篇(7)

(一)内部原因是辅导员自身

1、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到位影响辅导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身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承担者,辅导员只重视校内教育,忽视校外教育。从学习理论来看,学得和习得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不仅校内学得重要,校外习得对于大学生而言也很重要。校内教育不是大学生成长的全部,因为将来他们都要走向社会去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多利用假期进行,大多数辅导员不愿放弃休息时间去指导和参与学生社会实践。即便是参与了,也是带着学生看风景,敷衍了事,走过场。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如“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的意义,辅导员认识不到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指导作用不明显,基本靠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实施,辅导员忽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辅导员的个体素质欠缺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不力在本文中,“素质”可以理解为“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即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涉及校内外的综合性活动,可以检验辅导员“双重身份”的角色内涵,是辅导员个体素质的整体反映。辅导员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通识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等,都能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得到体现。由于辅导员的学缘结构不同,个体差异性很明显,加上从事本职岗位的时间不同,不是每一位辅导员的素质都适合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这样就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带来了困难,某些方面素质的不足导致辅导员经常处于困境,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如何推进和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畏难情绪引发了避让行为,辅导员消极地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淡化了自身的角色价值。

3、职业倦怠是辅导员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软肋职业倦怠是每一个行业都存在的问题,辅导员也不例外。大学生成人成才教育需要多方协作,辅导员岗位设置的本意就是要解决千头万绪不协作的问题。理想不等于现实,辅导员的疲态往往会从自身认为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中显现出来,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如此。有研究表明,职业价值感、希望、职业无意义、岗位消极特征和社会支持是构成辅导员角色压力的重要影响因子,角色压力进而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薪酬偏低、待遇差异、身份界限模糊与岗位重要性等问题,是辅导员不容回避的现实,制约着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外部原因包括大学生、高校和社会等方面

1、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获取相应学分,不理会辅导员的存在

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是由辅导员布置给大学生,由于辅导员疏于指导,很多学生只想获取社会实践学分,无视辅导员的存在,担心有指导监管的情况下,需要实地工作,因而社会实践走过场现象明显。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看重,大学生逐步认识到学习之后总要就业,因而开始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但操作中,普遍存在重视与自身就业相关的实习,轻视参与观察、社会调查、深度访谈等基础性工作。一些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很多学生以实结代替调查报告,有些学生喜欢“百度”和“谷歌”,抄袭拼凑,敷衍搪塞。不少大学生宁愿做兼职赚钱或者报名资格证书考试辅导,也不愿花费精力认真从事社会实践,撰写调查报告。

2、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资助较少,学分获取容易,影响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一般由高校团委组织领导,协调各教学单位与教务、科研、宣传等部门,通过团总支与学生会落实。由于实践教学体系牵涉面广,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投入少,经费短缺,只把社会实践当做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很少组织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资助立项的数目较少,学分认证过程缺乏支撑材料。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分散返乡调查实践居多,或在暑假象征性地组织几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用很少时间走走看看。寒假和平时极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缺乏专业性指导和严格的保障机制,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成为一种虚多实少,流于形式的活动。

3、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接纳程度有限

社会是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场域。布迪厄把场域定义为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网络与构型,这是针对关于人的本质的概括。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在马克思那里,研究主题不是只作为单一实体的社会,而是从“关系性”的角度理解的社会。辅导员在社会实践指导中的缺位,是因为迷信学校教育的绝对性,没有注意到社会这个富有关系性的场域。社会各行业本身不太喜欢生手,害怕大学生影响他们的常规秩序,接纳程度十分有限。大学生若是没有人协调和沟通,进入社会实践的具体场域时,只能做围观者。

二、作用发挥:辅导员角色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职能发挥

(一)辅导员引领大学生成为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辅导员是岗位决定了职责,其工作性质是被赋权的结果。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劳动是为满足人的日常生活的需求服务的,社会实践是生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现着育人的功能,既有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能促使辅导员在指导工作中主动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人的思想意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在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践活动时,受到已有思想意识的影响,认识的客观性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人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而这种人类活动体现了人所特有的精神力量———人的主观能动性。辅导员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促成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主动工作、协同工作、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我国大众化推进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个很好的抓手。一方面,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濡化青年一代,促成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会担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他们感染大众,对广大人民群众宣讲,实现对现实生活实践的直接影响乃至引导。

(二)社会作为活动场域拓展了培养空间,辅导员起协调作用

社会是检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场所,辅导员抓住时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教育和行为管理,在参与性观察中觉知工作的成效与缺憾,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时间的向度来看,保证对大学生的教育常态化,在寒暑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工作,总体上是利多弊少。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自觉,辅导员要从更为宽广的场域做起。经历高等教育的人要多融入实践,形成情境性认知、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辅导员可以将社会实践视作为大学生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实践共同体中,新手和初学者往往最初从事边缘性的活动,在观察熟练从业者,并在他们的引导下参与活动,逐渐发展知识与技能,达到对社会文化实践的充分参与。辅导员就是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示范给大学生,促进他们学会在关系中成长。

(三)实践是创新的培养途径,辅导员起推动作用

辅导员要做好推手,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实践能力的获得,是大学生将来参与实践的保证。学习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大学生要从学校走向就业岗位,先从边缘性参与开始,然后是充分参与。政策指导和实践需求的有机结合,促使辅导员要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付出情感和真心投入。教思政1号文件明确要求辅导员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工作中,辅导员主要进行的是情境学习指导,包括个别化学习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两种方式,推动团队建设和大学的自主管理。

三、角色定位:

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工作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的实际运作中往往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常由学校团委组织实施,团委下达任务后,很少安排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全程参与和实地指导,而是将任务下放到学院以及系部。专任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无暇对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具体指导自然落在辅导员身上。辅导员由于上述多种原因,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化严重。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从辅导员的角度出发,其角色可定位为5个方面:

(一)组织策划者

辅导员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排头兵。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策划、实施与评估,均离不开辅导员的有效指导。辅导员先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无论是暑期“三下乡”,还是“四进社区”,或者见习实习,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锻炼自我,更好地融入社会,为职业发展和社会担当奠定基础。申报社会实践项目、确定团队人员、分组、安排时间和地点、协调联络实践场域,都可以作为辅导员组织策划的内容。对于从事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来说,有了辅导员的组织策划,社会实践活动变得更有目的、有意义,更具有导向性,其成效更为突出。

(二)指导参与者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辅导员的指导和参与。辅导员的“导”体现在正确的舆论方向上,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防止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来,身体力行,辅导员的参与既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与信心,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修养,促进个体成长,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社会实践可以弥补当前“两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欠佳的弱点,辅导员应重视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践证明,有辅导员参与指导的社会实践,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国大学生在线辅导员博客专栏中,厦门大学的一位辅导员对“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总结是:“达到了团干得锻炼、地方得实惠、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家长师生的高度评价。”可见,全身心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辅导员带领社会实践团队,必定取得优秀的成果。如果辅导员都能更多地投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那么大学生社会实践便会朝着服务性、专业化、长效化的方向发展。

(三)安全管理者

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多是在校外进行的,他们的安全是辅导员的责任。辅导员对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突发事件要有预案,在活动之前,要告诫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防盗防骗,学会分辨真伪,学会与基层群众交流,避免误会和口角,防止误入传销组织。辅导员往往带200名左右的学生,而社会实践虽不能一次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即使分组分队,辅导员也只能参与其中一组的活动,其他的团队,可以采取学生负责,与学校签订安全协议、自愿参与的方式,避免辅导员承担过多的安全责任,而无心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辅导员可以采取联络各社会实践小组长或者核心成员的方式,通过他们了解自己的团队,动态掌握各组信息,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避免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安全。

(四)总结评价者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当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好的提议和做法应当支持和鼓励,对于不妥的做法应及时制止和改正。社会实际有可能是“双刃剑”,在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产生积极作用时,还要正视社会实践中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实践范围广泛、社会生活复杂和人员多样,大学生除了接触到大量鲜活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和各种可歌可泣的事迹以外,还会触及阴暗面,可能会与有着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人打交道。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有可能污染大学生健康的心灵。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拒腐防变的工作,注意各种思想苗头的出现,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免疫力。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总结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清理思想的犄角旮旯,得出结论,肯定成绩,消除各种不良影响,激浊扬清。

篇(8)

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因此,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运用基本理论,特别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基础理论

(一)价值

价值,英语是Value,德语是Wert。在不同的语种中,“价值”一词的含义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都是指有用的用途及积极意义、重要性或人对有用物的估价与评价。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本质。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因此,价值的本质是指价值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

(二)价值观念

人们价值体系不是由价值构成的,而是由价值观念构成的。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活动之所以有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不仅能“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尺度衡量对象”。其中,人生价值观念是整个价值观念的核心。

二、现状研究

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现状,是整个大学生价值观念研究的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据此,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研究,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政治价值观念上表现为:积极、务实的政治价值取向与政治选择的功利化、政治心态的幼稚和不成熟并存。

(二)在道德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较高的道德认知与弱化的道德践行共存,在道德选择和评价上存在着矛盾和困惑。

(三)在职业价值观念表现为:追求发展,崇尚创造的职业价值观念与急功利的求职心理共存。

(四)在婚恋的价值观念上表现为:独立平等的婚恋价值观念与弱化的责任感共存。

(五)在消费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追求时尚、积极消费的价值观念与消费心理不成熟共存。

(六) 在人生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讲求奉献社会与关注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共存。

三、原因分析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可以从中发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所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这些问题的所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合理化教育。

(一)全球化浪潮使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西方人本主义、生态文化理论、人权理论等思想理论逐渐渗透到社会主义价值观中,中西方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冲击。当代大学生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可能会在价值观念的选择中迷失自己。部分大学生只顾接受新的价值观,对传统的价值观保持排斥的态度。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潮在当代大学生中盛行,一部分大学生眼里只有金钱,不顾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观念,个人利益至上,导致集体主义观念在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中的缺失。

(二)家庭教育的缺乏导致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缺失

家庭是人最初的生活环境,它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作为人的启蒙老师,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社会,很多家庭中父母都忙于工作,闲暇时也主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发展是不太重视的。一些家长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权钱交易,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功利思想兴起也颇受其影响。

(三)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未能发挥出作用

“应试教育”历来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老师常常把教学和科研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角落。老师们“重成绩,轻德育”的情况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虽然,素质教育中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的口号到最后往往沦为空话。德育教育的不到位也影响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普遍处于17-22岁的心理不成熟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被迷惑。当代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容易滋长自我意识,价值观表现为不稳定性。另外,大学生普遍都处于上学阶段,对于社会和世界的认识尚未形成系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往往会忽视社会实践,光有理论知识,凭自己的感觉行事。

四、策略选择

针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所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冷静的分析评判,从而探索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合理化对策。

(1)优化价值观教育的环境,为价值观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努力探索价值观教育的新形式。

(3)拓展价值观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

(4)突出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巩固、深化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成果。

【参考资料】

篇(9)

广州黄埔古村商埠文化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

广州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网络用户搜索引擎使用行为及其评价的调研与分析

一种新型的社区服务模式的探讨——以广州市海珠区、荔湾区、越秀区为例

避世逸隐之心声——简论古琴曲“归去来辞”的意境

在古诗文教学中彰显国学精神——以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的诗文为例

有限元病态时的几个异常现象

Aglet服务环境下快速启动移动Agent项目的算法实现

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特征研究

关于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政绩观的思考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马克思人本思想视阈下的民生问题思考

从教学计划到人才培养方案转变的隐性教育指向

海内外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Pro_ENGINEER软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

建筑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深度访谈的实践与认识

职业教育的政策取向刍议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学名师为视角

上海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沪穗两市社区学院发展的对比分析

NAT的UDP穿透技术分析及实现

基于直方图主分量分析的珠光体球化评级方法的研究

高职焙烤教学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以面包制作为切入点

《数据库VFP6.0》教学网站的设计开发

高职(高专)院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广州市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特色分析

高职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与人才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公寓育人实效的思考

信息社会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从信息到知识建构、知识到能力生成及智慧转化

建构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学分析

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新情况及其对策

我院艺术系师生设计的优秀作品

明确定位,差异培养,推进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建设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大学文化

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模式新探索

当代农民道义理性抵抗的心理变化路径分析

公司治理制度与文化关系探讨

论唐代诗歌观念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蓖麻粗毒蛋白的提取及灭鼠试验

降脂中药的研究进展

我们要构筑三大经济发展高地

经济和谐发展下的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研究:一个全球化视角

浅谈交通建设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广州市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与新取向

快速排序一个低效问题的完善处理

F-MAT251离子源高压电源电路的维修

带扰动项的Hasegawa-Mima方程的Hm(m≥3)解的存在性及解的正则性

篇(10)

1986年,社会经济出现通货膨胀,金融企业采取各种手段吸收存款。有奖储蓄就是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审计局以敏锐的眼光看准了这一社会热点,通过对有关企业的调查,掌握了一手材料,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不良吸收存款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省审计厅将的报告转报省委办公厅,省委办公厅高度重视,立即电告县委办公室,要求三天内弄清情况上报。由于审计开拓的这一审计工作点面效果好,继而1987年在全省开展了公款储蓄的审计调查。而的公款储蓄审计调查报告在《湖北审计》1987年第5期全文刊用。

刚刚“种竹野塘春笋脆,又迎来“采蓝幽涧露芽肥的丰硕成果。1987年在湖北发电机厂财务审计中,发现县某职能局隐瞒截留税款40万元。情况上报后,该上级局派人搞了两天调查,写出了一份材料,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某上一级职能局将材料抄送地区审计局。地区审计局认为这是在否认审计局的工作成果,指示要再送一份材料上去。审计局挥毫蘸墨,以犀利的文笔,有力地批驳了某上一级职能局的观点和说法。文章发出后,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某职能局三位正副局长因此受处分调离。国家审计署专门召集审计人员到京汇报,开创了历史先河。

“明月中天,照见长江万里船。审计犹如一轮明月高悬空中,熠熠生辉。1989年,审计局接到举报,有人用财政周转金赎买茅台酒的情况。审计局及时组织人员,南下武汉北上安庆,顺藤摸瓜,找到了二百多件茅台酒存放地区农机公司仓库。审计局及时查封,并以“十一万元周转金运行轨迹见诸于《湖北审计》1990年第1期。

上一篇: 美术学习计划 下一篇: 舞蹈毕业晚会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