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27 18:41: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药剂科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药剂科工作计划

篇(1)

一、全科人员将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文件精神,遵守医院各种规章制度。提高窗口服务为己任,以质量第一、病人第一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好一线窗口药剂科服务工作。

二、尽可能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希望院部改造窗口并改变药剂科目前人员结构,给西药房增加药师5名,中药房增加有药学资质人员1名。这样调配后,就能做到双人双核对发药,减少差错的产生。药库增加药师1名,合理调整工作岗位,完善工作流程,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三、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保证临床患者用药供应及时。了解各临床科室药品需求动态及掌握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确保临床药品的合理性、安全性、患者满意性供应。

四、加强药品储存与养护的管理,药品储存和养护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直接或间接引起药物质量,影响临床疗效,因此给西药房、中药房添一台空调,保持西药房、中药房内适宜的温度。

篇(2)

2.加强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加强监测和预警;邀请不良反应工作专家来我院作专题报告,且通过网络了解最新动态,及时向全院医护人员宣传。

3.认真做好门诊、住院每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为无指征不恰当滥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增强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4.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咨询,宣传药品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用药习惯,引导群众合理用药。且将用药咨询的案例在全科进行讲解,提高药学专业人员的素质。

篇(3)

按照1+1+x的服务模式,全面实施避孕节育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规范避孕节育服务与管理。

(1)深入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宣传倡导和培训考核,提高群众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帮助育龄群众正确选择避孕方法,积极推进以长效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规范知情选择,提高技术人员知情选择服务能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达95%以上。

(2)扎实开展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与防治。加强避孕节育安全性与有效性管理,提升药具不良反应监测水平,规范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的随访服务,随访服务率达90%以上。继续开展“关爱母亲健康行动”,为宫内节育器以达使用年限、围绝经期妇女更换和终止避孕方法;对使用避孕药(针)五年以上的妇女进行摸底清查,开展健康体检活动。及时掌握所服务区域群众避孕状况、药具副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现问题逐级报告,避孕药具不良反应报告率达300/百万人口以上。

(3)继续开展高危人群致聋基因筛查项目。注重科研项目数据分析、总结。

二、深入实施优生促进工程

(1)继续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做强、做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工作,做好免费婚检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融入工作,提高目标人群覆盖率,全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95%。

(2)继续推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社会行动计划”,继续与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婚前检查的宣传倡导,加强孕妇的产前保健,建立健全产前诊断体系,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继续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帮扶工程,开展优生疾病保险。

(3)继续加强对全市优生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开展定期质控和督导。室间质评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5%以上,加强孕早期、妊娠结局随访服务及风险评估指导。开展针对高危人群的孕前筛查和指导,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因病残儿童批准再生育夫妇染色体筛查率达100%以上。

三、推进计划生育科技服务信息化水平

加强数字化服务站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信息化,在已建成的市、县数字化服务站基础上,做好数字化服务站系统维护和改版升级,开展科技服务信息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信息系统维护、使用以及准确上报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数字化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延伸科技服务范围。在做精、做专避孕节育服务、优生促进的基础上,拓展家庭保健服务功能,重点开展青春健康援助、老年健康保健服务等服务,探索不孕不育防治,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四、全面提升科技队伍服务能力

(1)组织全市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分两期举办专题培训,重点培训优生遗传、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技能,提高孕前优生服务能,建立孕前优生服务人才梯队。

(2)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营造学理论、练技能的良好氛围,举行一次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技术竞赛活动,促进技术服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3)继续积极组织技术骨干参与“六千人才工程实施计划”和“拔尖人才计划”,拓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

篇(4)

在全办开展以建设“服务型”计生为总抓手,树立“服务为先,群众至上”的工作理念下,要进一步加强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规范,严格落实随查访工作制度,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技术“五期服务”(孕前期指导服务、孕期访查服务、产后期随访服务、围手术期服务、避孕期查访服务)工作,积极引导育龄群众落实以长效为主、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

二、 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免费病残儿医学鉴定及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工作。

病残儿医学鉴定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鉴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易引发社会关注的敏感工作,各村居、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要按照国家、省、市、区有关规定,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具体工作。2014年全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改为两次,区级初级鉴定定于4月份和8月份举行。各村居、单位要认真做好摸底调查、人员申报,资料初级审核工作。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工作,要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管理办法》的要求,逐级申报,合法合规。

三、 继续做好免费为城乡享受低保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查体工作。

篇(5)

二、主要工作

(一)落实“十一五”规划,加大技术服务网络规范化建设力度

开展优质服务示范所、室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镇所村室服务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今年,市里将对2004年以来获得省市级优质服务所称号的服务机构进行回顾检查、评估,并对达到优质服务示范所的乡所进行评选表彰。各村(居)要以此为契机,按照规范建设、依法执业、人文关怀、综合服务的要求,认真开展创建星级服务室活动,六月份开展自查自评,六月中旬上报自查自评报告。

(二)加强能力建设,继续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等活动

1、将“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引向深入。按照区里要求,镇计生办将对全镇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备战全市的技术服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

2、开展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年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各村要认真组织学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消毒技术规范》、科技大练兵资料汇编等书籍。要加强日常质量监督管理,明确专人负责。

3、镇所村室在承担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任务的同时,在执业许可的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特色服务。

(三)做好“两检四术”工作

加强经常性、孕前性技术服务工作。狠抓以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和环孕检,提高避孕措施及时率、有效率。对全年的“四术”总量进行评估,对量化指标和实时监测指标每月汇总、分析。

篇(6)

二、明确职责,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按照国务院、省和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我县实施工作方案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分解为九大任务,明确了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会同责任单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县领导小组的要求,各成员单位把加强公民科学素质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任务,纳入有关工作规划和计划。

三、突出重点,积极实施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

篇(7)

1.以“温州市农村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的要求为抓手,继续加强教学常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以《鲍田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手册》作为校本培训的载体,继续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序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确保校本培训选题精、方法活、效果实。

3.完善教科研制度,引导教师研究身边的问题——让教科研真起来、让教科研动起来。通过教科研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让学习和研究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习惯。

4.全面做好教师教科研论文的征集、筛选和推荐工作,提高参赛率,提升获奖率,扩大学校知名度。

5.实现并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构建教育科研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的水平。三、工作措施:

1.健全教科研组织,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要使教科研工作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首先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最近两年学校已基本形成由教科室带头,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主体的教科研网络。本学期,教科室将加强教科研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健全教科研组织,以形成完整的教科研体系。届时,将在各教研组中遴选、扶持和培养一些对教科研比较热心并有一定造诣的先行者,加强学校教科研骨干的培训工作,组建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中心的教科研队伍。

学校要真正重视教科室建设,要力争配备实在意义上的专兼职教科员,明确其工作职责和权利。学校教科室要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和科研期刊,特别要添置与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书籍。教科室争取学校在教育经费预算时要确保一定的专项科研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科研活动和资助成果发表等。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加强校际沟通,利用丰富的信息交流求得高效的研究效果。

2、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科研的思路与方法。因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尤为必要。本学期,教科室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一些与学校教科研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讨论,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

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为深化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加大对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力度,组织课改研究的专题培训和学习,将课改进一步落到实处。各教研组、备课组特别要将主题化、专题化教科研活动列入学期计划之中,并且要加大力度去落实、推广。

3.加强特色校本研修,开辟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捷径。

建立长效实效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领教师在学习中实践报告、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①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确保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单周一次的教研组教学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时间与上学期相同,双周一次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以及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本学期要保质保量至少各开展8次以上。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及时做好记录。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及时推广先进教研经验、课改讯息,实现学习研讨互动和成果的共享。提倡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努力打造一个“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名师广场。②开展实课研讨活动。各教研组继续以研究专题为抓手,强化专题化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本学期,教科室继续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上。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一堂好课”是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专家引领、导师指导等形式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学新理念,认真上好校内的集体备课公开课、研讨课、实验课、教师全员随堂课、新老教师帮带课、青年教师借班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改专题观摩课等,各教研组要切实开展课后后续活动,做到“学-研-讲-评-改”,上课教师要写好说课稿和教学设计,教研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写好评课稿,组织互动讨论,并专人在“鲍田中学教科研博客”上粘贴本组内的畅所欲言,争鸣观点,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倡导反思性教学。教科室将不遗余力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如“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教学沙龙”等多形式、主题化的研究活动,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继而转化为课题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将有助于专业成长发展。本学期,教科室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将自己的教学随笔、反思之类材料整理成集,将择优在《鲍田中学教科研通讯》上发表,并及时向有关教科研杂志推荐。

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教研组要通过观看讲座、示范课、个别辅导,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水平。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做好读书随笔,结合实践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帮扶作用。尽力创造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从中汲取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并及时学以致用。积极鼓励教师在教育网站上发表案例、文章,探讨教学问题,使网络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教科室继续鼓励、支持、引导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论坛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建立个人教育教学博客。各教研组、备课组要重点推出博客新人,为本组率先垂范。

⑤盘活领雁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教坛新秀、高级教师资源,用好的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使他们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人。本学期,教科室将开创“凤凰论坛”,邀请校内外名师和专家给全体教师指点迷津。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30-02

药剂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主要由医院药剂科或药学部承担。药剂科作为医院的重要技术科室之一,也是医院经济运行的重点。在新医改政策即将推行的情况下,充分认识药剂科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切实搞好医院药剂科的管理,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我院全面推进计算机信息化后,使得医院药剂科也逐渐开始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模式,繁琐的工作程序得到大大简化。对比分析了本院药剂科在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前后的工作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根据原卫生部下发的《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功能规范》[1],本院将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到药剂科管理当中,药剂科从全院水准出发,经过调研分析、设计程序、编程测试、论证、复测等,制定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流程,并投入运行和应用。本次研究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应用前后的处方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进一步分析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对于合理用药的作用。

2方法

2.1药品调价同步化:没有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之前,当药剂科根据有关物价部门的通知,对一些药物进行调价时,首先是药品进行调价,之后将药品更改信息下发到各部门,由于程序等原因,在调价的同时具有不可避免的时间差,而这一短短的时间差,就可能造成医院药品价格的混乱,而信息系统的使用,则可以避免这一时间差,全院统一调价,准确一致。

2.2简化药房盘点:之前没有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时,门诊药房在每个月需要专门的人员对本月所用药进行盘点,以便于医院对用药情况统计了解,而应用后,就简化了这一工作[2]。每次向药库领药的种类和数量,计算机可自动记录,方便了药品的查询并且为医院节省了人力、劳力。

2.3防止不法分子的作假:之前传统的手工账可以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存在有账无物现象,。另外很多大医院均发生过对小处方划价单进行模仿,从而到药房换取大处方的恶性事件,而应用信息系统之后,能自动完成记账、结账,建立药品数量、金额明细账及总账,杜绝虚假账,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患者的交费记录清晰的显示在发药的窗口,发药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计算机上的显示给予精确的发药,从而避免了诈骗的发生,降低了医院的损失。

2.4信息化管理前后处方评定:运用随机抽取的方法,抽取我院药房开始实施计算机工作模式以来,故随机抽取月门诊处方300张,共3600张,作为研究对象,处方样本按照我院门各个科室分层随机抽取。

2.5统计学处理:

3结果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应用前后处方用药情况比较,具体见表1、表2。

表1 应用前后处方评价指标比较

时间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 抗菌药物使用百分比(%) 注射剂使用百分比(%) 基本药物使用百分比(%)

使用前 13.25±3.27 57.91 91.51 68.92

使用后 2.13±0.48 38.89 98.48 87.34

从表1可看出应用计算机信息化后,我院处方的书写质量得到了提高,处方用药品种数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注射剂使用率下降,基本药物使用率上升,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表2 应用前后患者关怀指标对比

时间 平均就诊时间/分 平均发药时间/分 药物调配百分比(%) 药物标示完整率(%) 了解全部处方用法患者的百分比(%)

使用前 13.25±3.27 5.64±1.27 27.91 91.51 68.92

使用后 2.13±0.48 1.87±0.82 18.89 98.48 87.34

从表2可以看出我院药剂科实现计算机信息化,通过计算机完成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程序,缩短了就诊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服务质量、药品质量、工作作风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4讨论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可以说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分支,而医院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将与医院各类信息交换有关的过程的一个总和,其具体任务是完成医院中各类信息的收集、传输、存贮、加厂及使用,以保证医院各个部门能够高效、合理、有序的完成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3]。计算机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逐步深化的,层层递进的,早期多应用单个科室,时机以及技术成熟之后就应用到医院各个科室,逐渐形成以计算机管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本次研究通过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应用到我院药剂科之后的处方合理用药情况以及工作效率的观察,可以发现,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之后,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杜绝了以往出现的药品供应不上、药品价格不统一以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药剂科工作效率, 对于其他科室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指导和资料帮助。

综上所述,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应用于药剂科管理工作当中,不但对于药剂科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全院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提供高效的产品服务、优质的管理服务、全面的信息服务,全方位的展现药学服务优势,切实保证患者的根本权益。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摘要: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首先调研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分析就业岗位(群)的技能要点和典型工作过程;其次根据典型工作过程的相关性和完整性,将其归纳为一系列的行动领域;最后根据教育特性、职业特点以及知识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体系。整个过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如何确定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体现教学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内容的物化形式。因此,高职教育只有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才能真正提高其教学质量。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相对于学科体系来说,其内容可能是不完整的,但对于每一个职业行为来说却是完整的,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I110

近几年,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一直都在努力探索适应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由于目前课程设置的问题是以学科型为主的,因而仅依靠加强实践环节等局部调整已解决不了问题,而实训课程多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庸,未能真正以培养符合制药行业各种岗位技能要求的人才来整合教育资源。传统人才培养一般是学习者由概念、规则的认知学习再到动作技能和态度情感的形成,沿袭先理论学习再进行相应实践训练的方式。而目前整体的课程设置采用与普通本科教育相同的知识观、学习观、人才观,己不适合对中药制药类技术人才的培养。许多毕业生到企业岗位后,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能力却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对其进行上岗培训,这样职业教育的效果就体现不出来了。因此,高职教育是从工作过程中而不是学科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职业教育课程与工作过程的联系成为选择课程开发方法的依据。据此我们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模式进行了探索。

1专业就业岗位(群)技能点调查和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需要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或服务情况,具体说,就是有哪些岗位,每个岗位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并且调查完成每一工作任务需要的技能,这对于教师授课的内容以及今后教材的编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曰。课题组在对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陈李济制药厂、广东怡康制药厂有限公司等5家中药生产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群)21个,并对每个岗位(群)的要求及其所需要的能力以及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见表to

2典型工作过程归纳整合为行动领域

典型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职业教育中它是分析复杂工作系统的一个结构化工具。行动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它产生于人们的职业生活中,一般以任务的形式表述。学习领域是有必要和可以用于学习的行动领域,一般为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一个专业由若干学习领域组成,通过对若干相互关联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就可以获得某一专业的就业资格国。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的每个岗位(群)都有许多典型工作过程,根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将典型工作过程归纳整合为行动领城,而这些行动领域中的典型工作过程仅依靠企业中的师傅就可以进行传授。比如,每个岗位(群)均有生产记录和清场工作,将其整合归纳为2个行动领域。通过对本专业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可以将其归纳为ZO个行动领域。举例如下:(1)中药制药卫生和生产记录;(2)中药饮片生产;(3)中药固体制剂成型;(4)中药液体制剂成型;(5)成品包装和储存;(6)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等。

3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课程)的转换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岗位培训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传统的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是知识文化类的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岗位技能的强化训练,具有更加明确的职业指向性。而高职教育的专业划分原则是以技术、职业性和职业岗位(群)为主,是技术文化类的高等教育阁,可以说高职教育是吸收了本科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培训的“职业性”。一般来说,可以一对一地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但在转换过程中要结合职业特性、教育规律以及知识规律。我们将学习领域划分为基础课程、技能准备课程、技能杨L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基础课程是

将在后续课程中没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包括药用化学基础和中医药基础知识;技能准备课程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均需要掌握的,主要包括中药制药卫生和生产记录、药厂物料流通与管理等3门课程;技能核心课程是由行动领域按照工作的先后顺序转换的课程,包括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制粉和制膏、中药固体制剂成型等IO门课程;职业拓展课程是根据区域经济和专业就业岗位来开设的,体现了专业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总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模式从横向看是从简单到综合,从纵向看完全体现了中药制剂生产的工作过程。

篇(10)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Y2010 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4-0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源自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其内涵为:在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以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合理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职教特色。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化学技术》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并逐步深化和不断完善,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被评为校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中药化学技术》是研究中药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并根据成分性质选择合适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的一门技术性课程,是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是培养制药企业或行业所需中药提取分离与检验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药中香豆素、蒽醌、黄酮、挥发油、生物碱等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检验技能和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以适应现代中药产业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根据中药专业职业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理念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以认知规律为原则安排教学过程;以行动导向为模式组织教学实施。

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对中药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岗位进行能力需求分析,围绕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共同开发设计课程,将原有按照学科体系划分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构,转变为按照项目进行设计,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同时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体现教学内容的技能性、技术性和系统性。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组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调研,岗位分析,围绕中药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岗位工作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兼顾执业药师和中药检验工、中药固体制剂工、中药液体制剂工等等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以制药企业中的真实的中药生产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课程内容设置了3个模块(中药化学基本操作、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综合实训),设计了13个学习情境,分解为18个工作任务,见表1。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到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由“知识型”向“任务型”的转换。学生在获得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 《中药化学技术》教学项目设置表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根据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

教学模块一:设置了提取技术、浓缩技术、分离与鉴别技术3个学习情境,分解为7个工作任务,旨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中药化学基本技能,熟练进行煎煮、回流、连续回流、水蒸气蒸馏、超声等提取操作和萃取、结晶、沉淀等分离技术。教学模块二:依据化学成分类型不同,设置了8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各选取1味代表性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别工艺设置工作任务;通过模块二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验技能,熟悉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教学模块三:为综合性实训,设有中药的质量检验和中药制剂的生产与检验2个学习情境,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的鉴定、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中药制剂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等;模块三既是系统的综合性实训,又是真岗实干,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对接与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模式

课程整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每个工作任务总体运用“六步教学法”进行组织教学,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评估,选出最佳方案,再分组完成工作任务,最后进行师生点评总结。通过这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语

课程组经过多年实践与创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了课程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改革了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情境”化教学,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随着制药企业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不断出现,课程组将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吸纳具体岗位操作中的经验和技巧,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课程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 客房服务员季度总结 下一篇: 传统绘画艺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