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5: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excel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1教学内容难以把握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用于EXCEL教学的内容非常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的知识内容都可以用于EXCEL教学中来。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EXCEL的教学都是采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在机房进行实训,如何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用于这有限的时间的教学也是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难题。另外EXCEL功能非常强大,但是其操作过程却较为复杂,涉及到大量的操作命令及函数。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也成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EXCEL教学中非常突出问题。内容太少太浅,并不能满足将来学生工作中的需要;内容难度太大,冗长的公式和繁杂的函数又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影响其学习积极性。2.2开展EXCEL教学的教师匮乏对于广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不乏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但是,大部分老师缺乏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对于EXCEL的操作也仅仅停留在一些基本的简单操作。对于EXCEL教学而言,教师备课情况是影响EXCEL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就对教学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仅要熟悉并会灵活应用EXCEL的各类操作命令及函数,还要能将其与企业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讲授。很多老师在进行目前的EXCEL教学过程中,感觉备课难度较大,同时难以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相结合起来,从而导致EXCEL的教学效果不佳。2.3学生进行EXCEL应用平台的缺失虽然会计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会频繁使用到EXCEL软件,但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却缺乏对EXCEL进行应用操作的平台。学生经过EXCEL的学习后,体验到EXCEL在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方面强大的功能。但是离开课堂后,课后又缺乏相应地练习,从而导致学生很快又把所学知识遗忘。在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也有少量教材中也加入EXCEL操作的内容。比如有些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教材中也会附加一些利用EXCEL进行操作的内容。但是这些只是在极少的教材中才有,即使有也很少有老师去进行讲授或者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因此,对于EXCEL的教学如果仅仅通过单独开设一门EXCEL的课程,还不能真正满足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
3改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EXCEL教学的措施
3.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最常用的基本操作为主,对于一些复杂的功能及函数可以不讲或者仅由老师演示一下即可。对于广大高职学生而言,虽然在以前也初步接触到EXCEL,但基本掌握的只是数据的录入和保存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会计工作岗位涉及到的基本模块进行讲授,比如从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讲授内容主要包括以这些功能模块中涉及的数据筛选、数据有效性、数据透视图、分类汇总、合并计算及统计图表等常用功能的应用,以及SUM、AVERAGE、MAX、MIN、IF、SUMIF、LOOKUP、VLOOKUP等常用函数的应用。这些内容在学生未来会计工作过程中使用频繁,应该重点讲授。对于EXCEL的一些高级应用,比如EXCELVBA就可以不讲授。3.2加强对EXCEL教学专任教师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鼓励EXCEL教学一线的老师结合自身情况到企业进行调研,提升EXCEL教学老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教师的深入了解,可以认识到EXCEL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中的应用情况。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结合会计工作岗位对本门课程的技能所需,以知识的实用性作为教学的重点,提炼出会计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点。3.3将EXCEL教学融入到在多个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EXCEL操作技能比赛对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也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过程,对于这些课程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安排适当分量的EXCEL操作课时。比如讲授成本会计时可以在机房安排学生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类汇总、合并计算、数据透视图等功能的操作,讲授财务管理时也可以在机房安排学生利用EXCEL进行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财务分析、财务预算。另外也可以开展EXCEL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EXCEL操作水平。目前广大高职院校也广泛开展各类技能比赛,比如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技能比赛。比如会计电算化技能比赛,主要是以用友或者金蝶为平台,以提升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水平。通过开展EXCEL技能比赛,可以提高学生参与EXCEL操作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45-03
Excel in a Few Teaching Points
HU Xu-ying, HE Ming-rui
(College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cel in the Teaching of points, such as the fill handle, cell references, formulas and functions, data chart, data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and presented with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points.
Key words: Excel; teaching points; application example
Excel是Microsoft公司的Office套件中优秀的组件之一,是电子办公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办公工具。Excel不仅能够方便地制作各种电子表格,还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制作图表等。由于Excel系统庞大、应用面广,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应向学生讲授哪些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Excel的使用,并以此为起点,深入应用Excel?
1 几个教学要点
1.1 工作表的管理
在默认情况下,新建的工作簿中只包含3个工作表。但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在一个工作簿中建立多个工作表。为便于识别工作表中的数据,可能要对工作表重新命名。因此工作表的操作也是必备的操作技能。工作表的管理包含工作表的重命名,工作表的插入、删除、移动或复制以及打印等。
另外,当工作表中的数据比较多时,表中的数据在窗口中只能显示一部分,应使用工作表的拆分与冻结,便于浏览表中的数据。
1.2 填充柄的使用
在Excel中,填充柄是个重要的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填充柄是位于选定区域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当鼠标指向填充柄,鼠标的形状变为黑十字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则可对其进行操作。
填充柄具有以下功能:复制文本与公式等内容、复制各种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填充序列数据。具体表现为:
1) 在同一行或列中复制数据或公式:选定包含要复制数据的单元格,然后拖动填充柄经过需要填充数据的单元格,再释放鼠标按键,则复制来的单元格数据将替换被填充单元格中原有的数据或公式。
2) 复制各种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对于数值(如1、2、3…)、数字串(如2009180501、2009180502、…)、日期(如2010-4-1、2010-4-3、…)、数字/文本组合(如师范1班、师范2班、…)等具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利用填充柄可以方便地填充数据区域。
在待填充数据区域的起始的两个单元格中输入序列的初始值,两个单元格中数值的差额将决定该序列的增长步长。选定这两个单元格,再用鼠标拖动填充柄经过待填充区域即可。如果要按升序排列,则从上向下或从左到右填充;如果要按降序排列,则从下向上或从右到左填充。
3) 填充序列数据:序列数据包括系统内置的序列和自定义序列。系统内置的序列有Sun,Mon,Tue,Wed,Thu,Fri,Sat、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等。自定义序列通过执行“工具”菜单下的“选项”命令,在“选项”对话框中进行建立,如建立“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自定义序列。在一个单元格中输入某序列中的第一项值,拖动该单元格的填充柄,则循环产生该序列中的数据,从而达到自动填充。1.3 单元格(或区域)的引用
单元格所对应的列标号与行标号的组合称为该单元格的地址,单元格的引用是指单元格的地址。通过引用可以在公式中使用工作表中单元格的数据。因此,单元格的引用是一种告诉Excel如何计算地址,并从工作表中提取有关单元格数据的方法。
在Excel中,对单元格的引用分为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
相对引用:在公式中,基于包含公式的单元格与被引用的单元格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单元格地址。如果复制公式,相对引用将自动调整。相对引用采用的形式是:列标行号。例如,B6、C5:F8。相对引用在公式的移动和复制时非常地方便和实用。
绝对引用:公式中单元格的精确地址,与包含公式的单元格的位置无关。绝对引用采用的形式是:$列标$行号。例如,$B$6、$C$5:$F$8。
混合引用:是指在单元格地址的列标或行号前加上“$”符号,如B$6、$C20。当公式在工作表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单元格的相对地址部分会随着改变,绝对地址部分不变。
1.4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公式和函数是Excel中最具特色的地方,电子表格中的数值运算正是通过公式和函数来体现的,只有掌握了它们的使用,才能真正把Excel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
1.4.1 公式
公式是工作表中的数值进行计算的等式。公式以等号(=)开始,并常常和函数一起使用。例如“=A2+B2+C6”就是一个公式。
要正确列出公式,除了理解计算公式的应用含义,还要掌握运算数和运算符的正确书写。
1) 运算数:Excel公式中的运算数可以是常量(常数、字符常量、逻辑常量等)、单元格(区域)引用、函数。
2) 运算符:在Excel具有以下几类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乘方、*乘、/除、+加、-减、%百分号。例如,2^3+A3*2/D5。
文本运算符:&。例如:B2&B3、"总计为:"&G6。
比较运算符:>大于、>=大于或等于、
引用运算符:联合运算符(,)、区域运算符(:)、交叉运算符(空格)。例如,SUM(B2:B8,D3)、SUM(B2:B8)、SUM(B2:D3 C1:C5)。
1.4.2 函数
函数是预先编写的公式,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值执行运算,并返回一个或多个值。函数可以简化和缩短工作表中的公式,尤其在用公式执行很长或复杂的计算时。
函数的引用格式是:函数名(参数1,参数2,……)。
参数必须放在圆括号中(只能用圆括号),最多为30个参数;参数可以是数值、字符串、日期、单元格引用、函数等;在引用时要注意参数的个数、数据类型、书写顺序。
Excel中提供了240多个函数,很复杂,功能也强大。根据函数功能或运算数的特点,分成数据库函数、日期和时间函数、工程函数、财务函数、信息函数、逻辑函数、查找函数、数学函数、外部函数、统计函数、文本和数据函数等11大类。不同的专业可以重点掌握相关的函数,比如,工商类专业侧重介绍财务类函数、统计函数等函数,理工类专业则侧重介绍工程函数、数学函数等函数,但基本的常用函数,如SUM(SUMIF)、AVERAGE、IF、COUNT(COUNTIF)、MAM(MIN)、SIN、PMT、STDEV等,应是所有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和学习的。
1.5 数据图表化
图表是工作表数据的图形表示,它可以更加直观、明确地表征数据之间的关系,凸显数量的变化,昭示事物的变化趋势。用Excel可以制做一个独立的图表,也可以将图表嵌入到工作表内。无论是嵌入图表还是独立图表,当工作表中的数据变化时,图表也会自动进行更新。
1) 图表类型:Excel提供了标准类型和自定义类型,其中标准类型有14种,自定义类型有20种。表现不同事物的特征应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比如,柱型图用于比较相交于类别轴上的数值大小,饼图用于显示每一数值相对于总数值的大小,曲面图用于在连续曲面上跨两维显示数值的趋势线,等等。
2) 数据标志和数据系列:数据标志是图表中的条形、面积、圆点、扇面或其他符号,代表源于数据表单元格的单个数据点或值。图表中的相关数据标志构成了数据系列。每个数据标志都代表来自于工作表中的一个数字。具有相同样式的数据标志代表一个数据系列。
数据系列是在图表中绘制的相关数据点,这些数据源自数据表的行或列。图表中的每个数据系列具有惟一的颜色或图案,并且在图表的图例中表示。可以在图表中绘制一个或多个数据系列。
在生成的图表中,可以向其添加数据系列,也可以删除数据系列。
3) 嵌入图表和图表工作表:图表工作表是工作簿中具有特定工作表名称的独立工作表。当要独立于工作表数据查看或编辑大而复杂的图表,或希望节省工作表上的屏幕空间时,可以使用图表工作表。
嵌入图表是置于工作表中的图表,它作为工作表的一部分进行保存。当要与工作表数据一起显示或打印一个或多个图表时,可以使用嵌入图表。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图表都会链接到工作表上的源数据,这就意味着当更新工作表数据时,同时也会更新图表。
1.6 数据的筛选
筛选是查找和处理区域中数据子集的快捷方法。筛选区域仅显示满足条件的行,该条件由用户针对某列指定。Excel提供了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1.6.1 自动筛选
自动筛选是按选定内容筛选,它适用于简单条件。当使用“自动筛选”命令时,自动筛选箭头 显示于筛选区域中列标签的右侧。
对于每一列,自动筛选提供了“全部”、“前10个”、“自定义”等筛选方式,也可以显示列中的某一个值对应的数据。
1.6.2 高级筛选
高级筛选适用于复杂条件。要使用“高级筛选”功能,必须先建立一个条件区域,用来指定筛选的数据需要满足的条件。
条件区域的第一行是作为筛选条件的字段名,这些字段名必须与数据清单中的字段名完全相同,条件区域的其他行则用来输入筛选条件。同一行上的条件之间关系为“逻辑与”,不同行上的条件之间关系为“逻辑或”。
注意,条件区域与数据清单之间必须用一个空行或空列隔开。
1.7 数据的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
1.7.1 数据的分类汇总
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使用到分类汇总,像统计每个系学生的平均年龄、统计仓库里各类商品的库存量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首先进行分类,将同类数据放在一起,然后再进行求和之类的汇总计算。
Excel的分类汇总是对数据清单按照指定的字段(称为关键字段,或汇总字段)进行排序,然后对这些汇总在一起的同类数据进行数据汇总。
对Excel的分类汇总,有以下两点需要说明:
① 汇总方式有求和、计数、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乘积、数值计数、标准偏差、总体标准偏差、方差、总体方差等;
② 在分类汇总前,必须对数据清单按汇总的字段进行排序。
1.7.2 数据透视表
分类汇总适合于按一个字段进行分类,对一个或多个字段进行汇总。如果要求按多个字段进行分类汇总,如统计每个系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用分类汇总就有困难了。Excel为此提供了数据透视表来解决该问题。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交互的、交叉制表的Excel报表,可按多个字段进行分类并快速汇总,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也可显示不同页面来筛选数据,数据透视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组织数据,提供多层面、多方位的信息。
1) 数据源: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来源可以选择工作表列表和外部数据。外部数据是指存储在Excel之外的数据,例如,在Access、dBASE、SQL Server或Web服务器上创建的数据库。
2) 数据透视表的布局:在数据透视表的布局图上,有页区、行区、列区和数据区等四个区域,并在布局图的右侧列出数据清单的所有字段。
页区放置页字段,页字段用来指定页方向的字段。
行区放置行字段,行字段是数据透视表中按行显示的字段,并作为行标题。行字段决定按什么条件排列数据行。行字段一般是大的分类。
列区放置列字段,列字段是数据透视表中按列显示的字段,并作为列标题。列字段决定按什么条件排列数据列。列字段是大分类下的小分类。
数据区放置在数据透视表中要汇总的字段,一般是数值型类型。如果该字段是字符类型,只能采用计数汇总方式。
3) 汇总方式:数据区中的汇总方式与分类汇总中的汇总方式相同。
4) 数据透视表的位置:创建的数据透视表既可以放在包含数据清单的工作表中,也可以放在单独的工作表里。
2 简单应用示例
下面以表1中的数据简单介绍Excel的应用。
2.1 求总和、总评和优秀率
1) 求总和:在单元格G2中插入函数“=SUM(D2:F2)”,计算赵一的总成绩,然后拖动G2单元格的填充柄至G7单元格,计算出其他学生的总成绩。
2) 求总评:假设三门课程的总和成绩大于或等于270,则总评为“优秀”,否则什么都不显示。
在单元格H2中插入函数“=IF(G2>=270,"优秀","")”,计算赵一的总评,然后拖动H2单元格的填充柄至H7单元格,计算出其他学生的总评。
3) 求优秀率: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利用COUNTIF函数计算出优秀人数,COUNTA函数计算出总人数。因此,在单元格H8中插入函数“=COUNTIF(H2:H7,"优秀")/COUNTA(H2:H7)”,再通过“格式/单元格”命令,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其“数字”选项卡的“分类”项目中选择“百分比”,并设小数位数为2。
最后操作的结果如图1所示。
2.2 高级筛选
筛选出英语成绩≥90的男生,条件区域设置在A9:B10区域中,同行条件的逻辑关系为“与”,筛选结果及条件区域如图2所示。
筛选出数学成绩在70~79之间(包含70、79)或性别是“女”的所有学生,条件区域设置在A9:C11区域中,异行条件的逻辑关系为“或”,筛选结果及条件区域如图3所示。
2.3 分类汇总
计算每个学院的数学平均分、英语平均分和计算机平均分。
先对数据清单按“学院”升序排列,然后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在“分类汇总”对话框中,“分类字段”选“学院”、“汇总方式”选“平均值”、“选定汇总项”中选“数学、英语、计算机”。设置如图4所示,分类汇总结果如图5所示。
2.4 数据图表化
用柱形图创建姓名、数学和英语的图表,如图6所示。
2.5 数据透视表
利用数据透视表统计每个学院的男、女生人数。在“布局”对话框中,将“学院”字段拖动到“行”区,将“性别”字段拖动到“列”区,再把“性别”字段拖动到“数据”区,由于“性别”字段是字符类型,仅对其计数。创建的数据透视表如图7所示。
3 结束语
Excel的教学并不是面面俱到,作为授课教师一定要抓住它的几个教学要点,并辅以适当的案例进行讲解,就能实现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问题
教学督导工作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要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强化教学质量第一的意识,就必须在学校建立健全正常的规范的教学督导、检查和评价机制,如何对教学督导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测评,就必须考虑以下四大问题:第一,确定教学督导评价体系和教学督导评价内容,并力求其具有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和广泛性。第二,将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数字化,得到的量化表力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结果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第三,数据统计的样本量要足够大,数据采集来源于多级督导教学评价管理体系,有校级教学管理层、教学行政管理机构、校教学督导组、全校教师和全校所有学生。第四,数据统计时机合理,统计结果的计算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处理速度足够快,结果准确性强,可信度高。原来我们采用手工方式对收集的纸质教评资料进行统计,样本量较少,且工作量较大。后来我们通过参考大量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总结出如下课堂评价内容,并采用计算机工具软件EXCEL,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四大问题。
2.设计
2.1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设计
课堂教学评价是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评价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2]。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操控体系要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要全方位、全过程地覆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到底可以确定哪些评价内容,建立怎样的指标体系,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公认标准,很多教育专家从教育评价的模式出发确定评价内容,有的从行为目标模式出发,将评课内容分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结构四项;有的从CIPP模式[3](C表示背景评价,I表示投入评价,P表示过程评价,P表示成果评价)出发,将评课内容分为教学准备、教材处理、教材的讲解、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五项。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对基本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也是教学评价中绝大多数群体,所以我们着重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如下表格(表1):
表1:学生评教量化表
以上表格只供一位学生使用,由于篇幅的限制,在表中只列出学生对5位教师的测评,每一位教师的测评项目共20个,总分满分共100分,每个测评单项目平均最高分为5分。
2.2课堂教学评价工具软件的选择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评价数据来源的全面性和可信性,就必须将样本量做得尽量大,让学校所有参与教学的人员都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全体教师和全校学生。目前用得比较广泛的数据库软件有:ORACLE、SYBASE、MYSQL、ACCESS和FORPRO等,数据处理软件有MATLAB、SPSS和SAS等,这些数据处理软件功能都非常强大,也很专业。但是对于普通学校内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士来说,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特别是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些软件。因此,寻找学生熟悉的数据处理软件显得非常必要。EXCEL是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处理办公软件,学校几乎所有办公用计算机和教学用计算机都安装了EXCEL,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时,都已经学会了EXCEL的基本操作,这为每一个学生快速输入课堂教学评价数据奠定了基础。
2.3学生评教表的基本设置
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参与了每一门课的教学,他们参与了教师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教学的主体就是他们,所以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体会最全面、最深刻。为了让采集学生评教数据具有较好的说服力,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教学评价,同时也要考虑数据统计便利性,将一个班内的所有学生评教表放在一个工作簿文件中,为了方便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表格,将学生的学号作为学生评价表名,例如学号1、学号2……学号N。为了方便汇总表的统计,将班级号作为工作簿文件名。为了避免在数据单元格中误操作,将数据单元格的数据有效性设置为1~5,允许输入小数,这样大于5的数字和小于0的数字就无法通过键盘输入进去,保证了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4学生评教表中统计公式设定
EXCEL具有动态数据计算的特点,当参与计算的单元格数据发生变化时,公式单元格中的计算结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表1中每位教师的“总分”栏目中填入求和公式:SUM(“以上数值单元格”)。为了避免由于学生误操作自己的表格而破坏公式,在班级工作簿中添加一张班级汇总表,用于统计全班学生输入的数据。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安全,将此工作表设置为隐藏属性,并设置密码,锁定表中所有单元格,不能随意修改。班级数据统计表见表2。
表2:M班数据统计表
在每一位教师的学生汇总单元格中填入跨表求和公式:SUM(学生N!“教师n20个单元格”),在每一位教师的班级数据汇总单元格中填入求平均值公式:AVERAGE(“以下数值单元格”)。若按常规设计表格,一般是将汇总单元格放在表格下方,而本表却是将教师的班级数据汇总单元格放在上面,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在统计某位教师所任课程全部班级数据的工作簿中,汇总公式可以引用不同班级工作簿的相同单元格,利用绝对引用方式和自动填充方法,达到批量输入的目的,减少输入公式的工作量,节约时间;其二,由于不同班级学生数是不相同的,公式中向下引用的单元格数量可以固定一个足够大的数字,超过班级人数,EXCEL不会将空白单元格计算在内,所以不影响计算结果。
2.5全校教师学生评教数据统计
建立“全校教师学生评教数据统计”工作簿文件,第一张表为“全校教师学生评教原始数据统计表”,见表3。
表3:全校教师学生评教原始数据统计表
这张表中空白单元格的公式为跨表引用每个班级汇总的数据:[班级名]班数据统计表,某单元格。为了不影响含公式统计表的数据,建立表4:全校教师学生评教数据汇总表。
表4:全校教师学生评教数据汇总表
将表3的数据复制到此表中,不含公式,便于数据的其他处理。为了将某个教师任某门课程的不同班级的数据汇集到一起,将“教师姓名”作为主要关键字段,将“课程名称”作为次要关键字段进行排序。为了保证数据表结构的标准化,去掉冗余单元格,将相同教师姓名和相同课程名称的不同行的数据移动在一行,在平均分栏目中填入相应的公式,然后在序号栏目中利用填充句柄自动填入相应数字,学生教评统计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3.讨论
从统计学角度看,数据量越大,则结果越真实,因此我们就需要采集全校所有学生的数据,若用手工处理,任务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须利用数据库软件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才能做好教学督导工作,而EXCEL是学生都会用的普通软件,可以解决许多技术上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的督导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决。
3.1在“学生评教量化表”中有一些栏目填入的数字是一样的,例如每位教师“课堂文明行为”都是5分,学生利用填充句柄自动填数,由于个别学生的误操作,使填充数字递增,虽然设置了数据有效性为1至5,但是计算机填数,不是键盘输入,结果出现了大于5的数字。所以要求班干部和督导教师严格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填写。
3.2由于输入数据占用了学生业余时间,为了节约时间,少部分学生使用填充句柄自动填入数字,造成了一些满分的表格,当然是全部教师的满分,提高了统计结果的整体基数,但对排名次序的影响不是很大,对这一部分学生要加强教育,认真填写教评表格。
3.3表4“全校教师学生评教数据汇总表”数据来源比较复杂,所以使用了大量手工操作,比较费时,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利用EXCEL分类汇总的功能、EXCEL函数或控件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利用Microsoft Excel(以下简称为Excel)为工具辅助教学,不仅能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兴趣,而且也是进行课程整合的很好的切入点。
一、Excel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新课程教科书在编写时主要以Excel作为让学生主动探究、分析研究数学的信息技术工具,鼓励学生进行发现规律、创造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可以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将Excel作为探索、发现的工具和手段。
二、Excel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模拟数学实验,做“动态”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实验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以探索真理、寻找规律的有效方法。利用Excel软件的函数功能,可以简单方便地模拟数学实验,实现通过大量反复实验来发现随机事件中所隐含的确定性内涵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Excel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实验一般不用事先做好课件,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实时操作,现场演示或探究,这也有利于营造开放性和多样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得到数学与技术的双重收获。
例如《数学・必修3》中的抛硬币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的实验怎样快速又有效的统计结果?设计一个Excel表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学生完成实验时在表格中输入得到的数据,Excel会自动累计实验的总次数,并计算得出频率,生成动态图表。通过这样的即时运算,学生能在具体而形象的操作中快速感知到概率与频率的联系与区别。
2.动态生成知识体系,与学生一起体会数学知识发展
能够体会知识发现或创造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要学习掌握的知识至关重要。借助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就能与学生一起“发现”数学,能与学生一起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比如,在“函数的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让Excel帮助实现“通过改变函数参数值,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进而讨论函数的性质”的课堂教学效果。
3.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机械计算
在统计与概率中,学生必需处理大量数据。如果他们学会了用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来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中值、频数等数据统计问题,将会解决减少不必要的机械计算,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三、Excel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Excel可辅助代数教学、几何教学、建模教学、概率统计教学等。在实际操作中,Excel可用来验证算法和画动态、静态的函数图像、进行数学建模、用来辅助正态分布的学习、运用工作表随机数发生器进行随机模拟、用Excel建立函数模型等等。
1.利用Excel绘制函数图像
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描点法”绘制函数的图像,过程十分繁琐。而借助Excel软件的图表功能,则可以快速准确地画出函数的图像,这即省了课堂时间,又使学生在迅速、形象地获得图像的同时,加深了对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理解。
简单的函数图像自然可以通过图像的基本变换得到,而复杂的函数图像有时不可能通过图像变换得到,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软件的辅助来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
案例1:方程x2-lgx+的解的个数是___。
这个函数的零点问题可以转化为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问题。如果画图不准确,将难得到答案。此时用Excel做出图像就容易精确多了。只要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做出函数x2-lgx-=0和y=x2的图像,那么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实现步骤:
(1)在A1单元格中输入x,在B1中输入“y=x^2”,在C1单元格中输入“y=lgx+0.5”。
(2)在A2单元格中分别输入“0.05”,在A3单元格中分别输入“0.1”,然后选中这二个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句柄至A25单元格。在B2单元格输入公式“=A2*A2”,选中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句柄复制公式至B25单元格;在C2单元格输入公式“=LOG10(A2)+0.5”。选中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句柄复制公式至C25单元格。
(3)选中A1:C25单元格区域后,后点击“功能区”的“插入”,再点击“图表”中的“散点图”,选择“带平滑线的散点图”,便同时得到两个函数的图像。找到交点,答案也出来了。
2.利用Excel模拟数学实验
利用Excel软件的函数功能,可以简单方便地模拟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实验过程的同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发散性思维。
案例2:抛一枚硬币,观察哪一面朝上,进而计算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大?
实验若是次数少,可以真实的抛置硬币,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参与性,可是只有次数非常多,最后计算的结果才更准确,所以开始可以让学生亲自手动抛置一二十次,然后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进而得到结果。
操作步骤:
(1)新建一个工作簿,在A1单元格中输入“硬币”,在A2单元格中输入“=RANDBETWEEN(0,1)”,然后将A2单元格的公式填充到A3至A10001单元格,这就相当抛了10000次抛硬币实验。(这里用0表示反面朝上,1表示正面朝上)
(2)在C1单元格中输入“正面朝上的次数”,在C2单元格中,输入“=SUM(A2:A10001)”,统计在10000次抛置中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
(3)在El单元格中输入“正面朝上的频率”。在E2单元格中输入“=C2/10000”。
说明:假如公式数据都编辑好了,可以点击功能区“公式”中的“计算”中的“计算工作表”,在瞬间即可换一批新数据,也就相当于重新抛置了10000次硬币。
3.Excel软件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应用
Excel中的统计工作表函数可以用来统计样本的方差、数据区间的频率分布等, 其自有的函数处理功能可以对有关的样本数据进行我们所需要的常规处理及图形、图像的直观显,画出的统计图不但快捷方便,而且标准、美观。
一 引言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许多高校的文科专业也开设了这门课程,高等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任何一门学科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在教学中,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应用多媒体CAI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模拟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多彩,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更贴近学习的实际情况,因而能够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
二 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CAI课件,常用的开发软件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Matlab及几何画板等。
PowerPoint是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专业软件,制作出的文件又称为“演示文稿”或“电子简报”,是由多张幻灯片组成,将需展示的文字、图像、声音及视频插入到幻灯片中。还可以将这些对象设置动作,以达到一定的动画效果和交互功能。
Flash是非常流行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具有简单易学、操作方便,更适合于网络,其制作的课件界面美观、声形并茂、动静结合、交互方便,同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方便地被Authorware、PowerPoint等课件制作软件所调用。
Authorware是基于设计图标和流程图的可视化多媒体开发工具,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供多种开发向导,因此易学易用,不必编写复杂的程序代码,能够制作出表现力强、交互性强的课件。
Matlab是为科学和工程计算而设计的交互式软件,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和仿真能力,提供丰富的函数,能够绘制复杂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几何画板是一种教学辅助软件,适用于几何及物理教学,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能构造出复杂的几何图形。能够让学生实际“操作”几何图形,如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从而增强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几何问题。
Excel是创建和维护电子表格的应用软件,是目前市场上功能最强大的电子表格制作软件,与Word、PowerPoint、Acess等软件构成了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完整体系,并能与Office其它组件相互调用数据,通过Internet实现资源共享。Excel的工作界面和Office系列的其他软件的工作界面十分类似,制作者不需要掌握高深的编程技术,学习和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它内置了数学、统计、财务等多种函数,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分析和统计的功能,还具有强大的制表及绘图功能,能够通过二维和三维图表等多种形式。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数与形的结合,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不仅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而且还应该考虑将研究问题的数量关系表现出来。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主要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同时使用Excel制作一些电子表格和图形插入PowerPoint课件中,供学生观察和操作,从而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方面去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本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应用Excel增强对极限概念的理解
高等数学是以函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所用的基本工具是极限理论,极限思想贯穿整个微积分课程,深刻理解极限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高等数学中微分和积分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够求解某些简单的极限、导数和积分问题,但是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只停留在如何解题方面,对极限反映的数学实质没有深入的理解,也没有体会到其中的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
四 应用Excel对定积分的理解
定积分是高等数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如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的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变力沿直线所作的功、水压力等问题都可以化为定积分问题。
1.1课程表中Excel的应用
Excel可以用来制定课程表,在表格中只需要将所有的课程填在Excel中的一张表上,只要将其设定好页面和分页预览。然后就能够通过Excel中的工具菜单快速的找到你想要的课程信息。直接打开Excel后,同时点击Ctrl加F就能够显示出“查找”,在查找中编辑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即可,例如可以是某班级的某位老师什么时候有课程安排,在这一学期中此老师的课程总量等都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来,而且如果出现错误需要更改课程也非常的方便,只需要查找到内容后按替换,在替换的编辑中输入要替换的课程,就能马上改正。这样课程管理的工作就非常的便利。
1.2花名册管理中的Excel应用
花名册管理在使用Excel后变得更加容易和简单。花名册就是学生的姓名和基本信息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学生入学后需要记录的。不过在学生入学后在教务系统中会有学生的信息,只是这时候它是单个存在于每个学生的信息库里,这时候需要将学生的信息导出后,转化成Excel的格式。只是这样显示的学生信息顺序不是有规律的排列,查询起来不是很方便。
1.3作业批改
Excel也可以应用于老师的作业批改工作,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作业的分值、是否有缺交情况等都能做好记录。如果在批改的过程中出现了大多数同学都会出错的题,也能够用编辑批注的方式进行批注说明,然后在课堂上着重的讲解,这样长期下来就能够积累一些错题,便于以后的考试复习。做批注的方式是:操作的时候只需要在Excel表格中,选择需要批注的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就会出现编辑选项,选择插入批注的就可以,然后在批注栏中填入所需填写的批注内容即可。批注后的单元格在右上角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标记,如果需要看的时候,鼠标直接移到该单元格就能够看到。
2、考务管理中Excel的应用
学校的考试会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考试,一种是统一考试,还有一种是授课老师自行组织的考试。例如职业学校的考试是分为不同的方式进行的,专业课要进行统一考试,试卷的成绩会根据试卷的成绩一一录入,还有就是动手测试就是老师自行考试记录分数,然后老师将成绩制成Excel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直接应用到考务系统中,这样就避免了中间的人工统计可能出现的错误。再者,在考试的组织过程中,监考老师的监考地点,监考时间都要制成表格,清晰地将其显示出来,这样可以很快的统计出监考老师的监考次数,而且能够避免同一监考老师在同一时间内被安排在不同的考场中。
3、财务管理中Excel的应用
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模块。这项工作的数据量繁杂而且数目巨大。在做这项工作时Excel表格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手,我们可以建立好表格中的内容,例如收费数目、欠费数目、总收费数目、总欠费数目等都直接列入其中,只要将所有的数目按照实际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录入,就能够通过求和或者是函数等将其计算或者是统计出来。
4、档案管理中的Excel的应用
现在的学校都会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工作,最初的人工管理收集后,还要用Excel将学生的档案建立成档案库。例如图书馆借书就会用到学生的个人信息,这时候如果不用Excel建立起来的学生档案库,就得一个一个的翻找纸制档案,用Excel只需要查找就能够快速的查到学生的信息,并且还能够在里面填写以后的相关信息,这样能够便于查到学生的档案信息和修改学生的档案信息内容。在寻找学生的信息时,就只需要在查找中编辑学生的学号就能够查到学生的借书情况。
5、Excel和word的结合应用
在我们的日常办公中,最为常用的就是Excel和word。Excel主要用于数据统计或者是计算类,word主要是文字型录入的。在Excel中也能够进行纯文字录入不统计型,但是就没有word的快速。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发现:每年的教学管理工作处理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除了数据有些变化外其他的变化不大,偶尔有点格式的变动都不大。在很多的时候我们能够将Excel和word这两者结合使用,操作十分的方便,而且还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置各种各样的格式,打印的效果很好,而且效率又非常高。
MicrosoftExcel2010是Microsoft公司为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Apple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编写的一款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直观的界面、出色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再加上Microsoft公司产品的普及,使Excel成为最流行的个人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也是目前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SOFFICE考试采用的版本。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大纲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以下简称等级考试)大纲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MicrosoftExcel2010的功能主要包括:Excel的基本概念,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单元格格式设置,分类汇总,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图表功能,数据统计、数学计算等等。这些教学内容中,大部分中职学生对数据统计和数值计算的学习存在较多难点。特别是有关函数部分的内容,许多学生都无法深入理解。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老师的操作步骤,遇到稍微灵活的操作题目,就无从下手,或者容易出错。因此,本人特别重视数据统计、数学计算方面的教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精选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操作、字处理Word程序、演示文稿PowerPoint程序等教学内容,操作界面直观,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兴趣也较高。但Excel函数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涉及到数学计算、数据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学习起来也比较没有兴趣。因此首先要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巧妙安排教学过程来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随时调整授课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和技能。所选择的案例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原则,便于学生理解。充分利用Excel的一些实用、有趣的功能,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细心构思,巧妙讲解。比如我在讲授“填充柄”时,是先让学生在工作表中输入全班同学的座位号,看看谁更快;然后引出新课内容填充柄的使用,接着逐步引导学生在工作表中输入等差数列的序列、中文的连续数字、星期、月份、日期以及天干地支等等序列,最后告诉学生在哪里可以设置这些序列,甚至还可以自己新建序列,等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把握课堂节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再比如用于教学的数据表格要贴近学生生活,类似下面这个某某班级学生成绩汇总表,就是经常采用的教学实例:该表格的数据内容简单明了,而且是学生平时最容易接触到的表格,需要统计和计算的数据也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实际上课时,表格中的姓名就采用班级同学的真实姓名,以及某次考试的真实成绩,让同学有亲切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循序渐进,遵循学习规律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程序,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还是以上面的学生成绩汇总表为例。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已知的方法计算“总成绩”。这时学生们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比如用口算、用计算器计算等等。然后,教师开始教他们用公式计算,即在单元格中输入以“=”开头,包含运算符的算术运算表达式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跟之前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是否一样。同时充分利用之前学过的填充柄的功能,快速完成数据统计。等到学生熟练使用公式了以后,再教学生用函数计算,即用函数“sum()”进行计算。这样使得学生既掌握了公式和函数的操作方法,同时也理解了公式与函数的区别和联系。
三、分解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Excel函数是中职学生最难学,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内容。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开始教函数时,在前面的几个教学课时里,一定要求学生做到“纯手工”输入函数内容,即用键盘输入函数,而不是用简单的菜单、窗口的操作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函数的基本结构、基本使用方法。而采用菜单的方式只是函数的简化操作方式。之所以“从难到易”安排教学过程,是因为有些问题是必须由公式以及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函数混合使用才能得到结果的。这类问题单纯用“插入函数”按钮是无法直接完成操作的,而是必须在编辑栏中或在单元格中编辑公式,采用“纯手工”的方式才能完成。这也是Excel实际应用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操作内容。还是以上面某班级学生成绩汇总表为例。当开始学习“sum()”函数时,老师不要采用菜单方式,而是在单元格中用键盘输入“=”符号,然后输入函数名称“sum()”。同时告诉学生学会从屏幕自动弹出的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完整的函数格式为:“SUM(number1,[number2],...])”。采用这种方式学习函数,虽然学生开始学起来会觉得有点难,操作方法也不是最简单的。但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比如函数名、括号、参数,以及参数的个数、逗号的作用等等。等到将来学生再学习较难的函数应用时,由于学生对函数已经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教师讲解起来就会变得很轻松,学生也能灵活运用函数。因此,这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多花些课时来讲解,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函数的“纯手工”输入方法。比如比较灵活的重要函数“if()”,完整的格式为:“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当老师需要讲解如何嵌套IF语句时,仅仅采用简单的菜单、窗口操作方式是无法完成的。这时就需要用到最开始学到的“纯手工”的函数输入方法,而且还需要学生理解函数的每个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该函数解决较难的逻辑判断方面的实际问题。再如,在上述表格中需要求出男生的“总成绩”列的平均值。一般思路就是选用函数AVERAGEIF()完成。但是在有些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题目中,明确要求使用sumif()函数来完成。这时就必须用到函数countif()求出男生人数,然后再用公式“=sumif()/countif()”才能求出答案。而这个公式必须在单元格或编辑栏中采用“手工输入”的方式才能完成输入。
四、Excel与Word相互配合应用
2009年11月微软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办公软件MicrosoftOffice2010,该版本包括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Access2010等多个应用软件。其中Word、Excel、PowerPoint都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的考试内容。在完成Excel与Word的基本操作教学任务以后,作为知识技能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探索Excel与Word配合使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典型的一个应用就是Excel的表格与Word表格的相互复制。比如: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在Word中学习制作个人简历的表格。作为知识拓展,教师先让学生用excel做好表格,然后再将表格复制到word中去,反之亦然。当然,这样做的一个缺点就是当把电子表格复制到word里后,表格的格式会发生改变。这时可以让学生练习调整表格,同时也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避免表格的变形。再如,把有一定间隔规律的Word文本,复制到电子表格中去。此时,学生可能会把这些被间隔开的文本,逐个复制到Ex-cel单元格中去,或者全部文本都复制到同一个单元格中。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先在Word里面把文字转化为表格,然后再把整个表格复制到Excel中去。举一个实际教学案例:首先,教师发给学生全班同学的评语(文本文件),以及学生的座号和姓名,要求学生把这些数据做成一个Excel工作表。学生的一般做法是把同学的评语逐个复制到单元格中去。此时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是否有更加便捷的操作技巧?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上述技巧。总之,Excel与Word相互配合,对于一些特殊的实际应用,能明显提高操作速度,特别是针对数据量大的时候,更能体现该技巧的实用性。作为Excel与Word相互配合的应用,最为典型就是邮件合并。虽然这部分内容不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等级考试的必学内容,但作为知识拓展,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该功能。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有多个数据要用同样的格式、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表格打印出来。如果是用单个Word或Excel完成的话,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时就要用到邮件合并。常用的一个教学实例,就是班主任要打印全班每个学生的成绩报告单。这也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一个实际应用,学生也能很快理解并掌握邮件合并的操作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学习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作为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要能根据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做适当的调整,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钻研,善于思考,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506-02
The Classic Case On Excel 2003 Teaching
LIU Guang-feng, LU Liang, CHEN Hai-tao, NING Gui-xia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nyi 273400,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Excel 2003 is still the core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and is commonly used in daily life data management tools. However, the corresponding basic operations are too fragmented, with many years of computer-based teaching experience, summed up a few more syste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 typical case.
Key words: Mixed References; Conditional Formatting; Data Validation; Chart
Excel 2003属于微软Office 2003中的组件之一,具有公式自动处理、图表直观显示等特点。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的基本操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而精彩教学的案例或项目不仅可以将基本操作贯彻其中,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实践能力。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了下面几个比较经典的案例。
1 单元格引用
Excel 2003单元格的引用将单元格的数据和公式联系起来,标识工作表中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指明公式中数据的位置。基本引用方式分为相对引用、绝对引用[1],由其组合而成混合引用更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九九乘法表为例讲述单元格混合引用方式。
首先设置好如图1所示标题行(i)和标题列(j)。九九乘法表的每个表达式类似于i×j=k的格式,i引用的都是第1行,j引用的都是第A列,均为混合引用。同时对于九九乘法表下三角矩阵的特点,可以借助IF函数来实现。因此,图1单元格B2的公式为“=IF(B$1>$A2,"",B$1 & "×" & $A2 & "=" & B$1*$A2)”,通过复制填充其他单元格,至此九九乘法表创建完毕。
2 条件格式
在Excel 2003工作表中,有时为了突出显示满足条件的数据,可以设置单元格的条件格式,用于对选定区域各单元格中的数据是否满足设定的条件动态地为单元格自动设置格式。本文以突出显示不及格的学生成绩和国际象棋棋盘为例讲述该重要知识点。
1)突出显示不及格的学生成绩
选定学生成绩所在单元格区域,在条件格式对话框中,条件类型选择“单元格数值”,条件设置为小于60,格式设置为红色字体即可突出显示不及格的成绩[2]。
2)国际象棋棋盘
国际象棋棋盘是由深色方格(黑格)和浅色方格(白格)交替排列M成,相邻的棋颜色不同。在Excel 2003中交替排列的特点可以使用条件格式来实现,即通过相邻单元格的行号和列号的差值控制方格颜色的显示。操作步骤如下:先选定单元格区域A1:H8,在条件格式对话框中,条件类型选择“公式”(如图2所示),输入公式“=mod(row()-column(),2)=0”,然后设置满足该条件的单元格格式为黑色底纹的图案即可。
3 数据有效性
Excel 2003数据有效性设置单元格中输入的数据类型,以避免用户输入无效的数据。比较典型的实例是用有效性实现如图3所示的下拉列表框,比便从列表中直接选择,从而简化操作过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选定要设置有效性的单元格区域,并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
然后,在“设置”选项卡的选择允许序列,并在“来源”输入框中输入序列“√,,,,,”,再在“输入信息”选项卡中设置输入信息的“标题”为“标示说明”。
最后,在“输入信息列表框”中输入“√出勤”、“休假”、“事假”、“病假”、“迟到”、“早退”等选项信息,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工作表即可完成数据有效性设置。
当单击如图4所示考勤表中的出勤数据列的单元格时,就会弹出上述设置的列表信息提供给用户选择。
4 图表
Excel 2003图表将单元格中的数据以各种统计图表的形式显示,使得数据的显示更直观,而且图表数据项和工作表中数据保持同步[1]。该功能日常生活中时常要用到,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以图表方式显示函数Y=2Sin2X曲线来讲解本知识点[3]。
在A列输入公式“=(ROW( )-2)*PI( )/10”设置自变量X的取值,然后借助Excel 2003自带的正弦函数来求得因变量Y的取值。即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2*sin(2*A2)”并复制填充B列其他单元格完成数据的输入。最后绘制图表,图表类型选择“XY散点图”中的“无数据点平滑散点图”,同时去掉网格线即可得到如图5所示的函数曲线。
5 结论
通过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证明:在讲述Excel 2003时,零散的操作带来的是枯燥乏味,而系统的典型案例却能够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认真地去学习,从而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Excel是该门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能对文字进行录入、编辑、格式化,能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出发,进行总结,通过结合实例阐述Excel函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1.基础知识准备
1.1认识函数
Excel函数是以“=”(等号)开头,通过运算符将单元格地址、数值、字符、括号等组合,可以计算的式子。函数实质上也是公式,是预先定义好的特定的计算公式。函数能够完成许多复杂的计算,在Excel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公式和函数可以相互通用,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只运用公式或只运用函数,或者混合使用。
1.2单元格地址引用
单元格地址分为相对地址、绝对地址和混合地址。相对地址的形式如A6、B9,绝对地址的形式如$D$7、$C$4,混合地址的形式如$B6、B$4。
当该地址的函数被复制或自动填充时,若该地址是相对地址,则根据函数原位置和复制到的目标位置推算函数中单元格相对原位置的变化,使用变化后的单元格地址的内容进行计算;若该地址为绝对地址,则函数永远是照搬原单元格的内容;若该地址为混合地址,则相对部分会根据函数原来位置和复制到的目标位置推算出函数中单元格地址相对原地址的变化,而绝对部分地址永远不变。
1.3函数的分类
1.3.1常用函数
Excel的常用的函数有: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函数average(),最大值函数max(),最小值函数min(),计数函数count(),如果函数if()等,这些函数采用单击“插入函数”按钮,即可快速完成操作,得到结果。
1.3.2混合函数
混合函数是指由多个不同的函数混合使用才能得到结果,这类函数用“插入函数”按钮无法直接完成操作,必须在编辑栏中,或在单元格中进行编辑才能完成运算。
1.3.3函数嵌套
函数的嵌套最具代表的是if()函数的嵌套,if()函数是用来判断一个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返回一个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另外一个值,这个值可以是逻辑值(false或true),也可以是数值,也可以是字符或字符串。由于嵌套函数涉及到的参数较多,学生操作时容易出现错误,经常造成死循环、字符或字符串出现错误提示、括号缺失等错误,故而函数嵌套需要注意的是:字符串的双引号和括号必须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并且是成对出现的,有几重嵌套,就必须几重括号。
二、经典案例剖析
高职教育提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生学习到的Excel知识和技能一般会运用到未来的生活、工作中,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应该紧紧围绕着职业能力目标来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来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随时调整授课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和技能。所选择的案例要难以适中,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原则,便于学生理解。此外,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程序,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1.案例剖析
以下题为例:打开文件“期末考试成绩单”,如图1所示,完成如下操作:
①用函数average计算“平均分”,结果置于G2:G11单元格区域。
②用函数sum计算“总分”,结果置于H2:H11单元格区域。
③用函数count统计“总学生数”,结果置于M1单元格。
④用函数countif统计“各班级人数”,结果置于M3:M6单元格区域。
⑤用函数if标识“等级”:若“平均分”>=80等级显示为“优”,80>“平均分”>=60显示为“及格”,“平均分”小于60为“不及格”,结果置于I2:I11单元格区域。
⑥若三科中有小于60分的,在“补考否”一列中显示“补考”,反之显示空白,结果置于J2:J11单元格区域。
分析:该题贴近学生学习环境,学生容易理解,涉及到了多种函数,将常用的函数、混合函数、嵌套函数进行了有效整合。对于if函数的嵌套,可以借助数学分段函数的思想,如图2所示,基于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2.教学方法与技巧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思考,归纳总结出实用、够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Excel函数的时效。
(1)仔细“看”
教师讲解函数的运用时,必须让学生养成仔细看函数参数含义或者函数帮助信息的习惯。以if()函数为例,判断学生成绩的等级(优秀、及格或不及格)。选择I2 单元格单击“编辑栏”上fx 函数按钮,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选择IF,可以看到对话框下方出现了if函数的相关解释,即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判断一个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返回一个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另一个值。单击“确定”,则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单击“函数参数”对话框的任意一个参数框,在该对话框下方都会有提示信息,例如,单击“logical_test”框,会提示本输入框中应该输入“任何一个可判断为TRUE或FALSE的数值或表达式”;单击该对话框的“logical_if_true”框,在该对话框下方会提示本输入框中应该输入“当logical _test为TRUE时的返回值。如果忽略,则返回TRUE。IF函数最多可嵌套七层”;单击该对话框的“logical_if_false”框,在该对话框下方会提示本输入框中应该输入“当logical _test为FALSE时的返回值。如果忽略,则返回TRUE。IF函数最多可嵌套七层”。
于是,容易判读出,三个参数框中应该分别填写“H2>=80”,“”优””(其中双引号为英文状态下的双引号),“IF(H2
(2)大胆“猜”
使用函数帮助能够获取函数参数含义,但描述得不是很直观、通俗易懂。这时,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结合函数的功能,大胆猜测函数或参数含义。以countif()函数为例,从英文单词表面上看,应该是count()函数和if()函数的结合。
(3)勇于“试”
有时候,即使清楚函数参数含义,也无法保证在使用函数过程中万无一失,这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以And()函数为例,它是“检查是否所有参数均为TRUE,如果所有参数值为TRUE,则返回TRUE”。鉴于此,logical输入的应该是相对并列的逻辑判断式即可,具体如图4所示。
(4)敢于“仿”
当学生对函数或参数含义理解不透,不知道如何下手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打开函数帮助信息,大胆模仿函数的操作方法。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因为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授课对象是大一的新生,近几年来,高职学生的生源素质每况愈下,且原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学生得不到个性化发展。
(2)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先是教师讲授操作演示,然后再学生上机操作练习。 课堂上学生操作练习的时间少、师生互动欠佳,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
(3)目前,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演示或教材的操作指导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对其中用到的EXCEL函数等知识一知半解,对项目中所用到的相关EXCEL技术不进行总结,教师进行总结时,也不认真地听。
(4)课程教学安排14周,每周一次,每次两节课,课外学生不愿花时间学习,课堂上学生以完成项目操作,上交作业为目标,没有时间去思考、去总结、去消化相关知识点。
2.课程教学改革构想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微课学习框架,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
首先系统分析课程微单元,然后对每个微单元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进而制作较高质量的微课,并将微课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通过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实现移动化、碎片式学习,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移动学习,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教学反馈开辟了新的渠道;翻转课堂使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更主动、更积极、更有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1准备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在线学习平台
教师根据课程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将教学示范项目录制成微课视频、制作动画、PPT等,同时收集与本学习任务相关的讲座视频、技术网站、试题库、历届学生优秀作品、立体教材等教学资源供学生在线学习。
选择课程支持平台,学者网是教学科研协作平台,也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学术社交网络平台,电脑版、手机版均适用。通过广泛比较,课程组决定将学者网课程平台作为课程的移动学习空间,学生可通过平台自主学习、异步学习和泛在学习,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无缝学习需求。在该平台创建《EXCEL高级应用》课程空间,平台的资源列表既可以上传课件等文档资源,也可以上传微课等视频资源,实现了资源建设动态化、资源形式立体化的资源中心的构建。平台的在线互动交流服务使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就某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这不但为师生提供了问答空间,也弥补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渠道、交流不畅等问题。学生通过注册学者网账户、加入该课程,便可不受时空限制地使用该平台的服务,满足个性化移动学习的需要。该平台使用简单方便,功能强大,适合本课程改革的需要。将教学资源上传到课程空间,并设置学习任务,搭建在线讨论、答疑等学习环境。
3.2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不浓等现状,设置能力递进的教学示范项目、课堂训练项目、拓展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巩固训练和提高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并使之能有效迁移,形成良好的职业岗位从业素质。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多次模仿训练,才能进入课堂训练项目和拓展训练项目,而课堂上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多次示范。因此,本文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设计。
课前教师学习任务通知,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完成模仿训练,提出问题,学生互相讨论、答疑,总结收获,明晰问题。教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线答疑,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
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前在线学习情况,引出重点、难点供学生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学习公告,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深层思维发展;学生分组,通过项目学习、任务引领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的混合使用完成课堂训练项目,达到巩固训练的目的;在此期间,教师面对面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给予个性化指导;学生完成的作品可在线提交以供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以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