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6: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必修四政治知识点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地位——其表现有二:一、 .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二、 .
2.国有经济是主导作用——其表现有二:一、对 的控制力上,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 金、化工等. 第二:国有经济要 ,引导和影响 并在 .
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家庭承包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十六大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观点:
(1)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2)发展规模经营;(3)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1、一切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2、这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3、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各种形式都可以利用.
(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经济形式或组成部分).
注意一个易错的说法: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经济形式.
(四)我国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所有制结构)
1.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平衡,生产力呈现多层次性)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
2.十六大提出了两个必须: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高一政治一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一政治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
不知不觉中我们进入了2012年的备考阶段,指导高三复习的教师和许多高三考生一样在不断总结思考:努力增强高考复习的高效性,必须对高三复习作出科学规划。科学备考不仅是对高三教师学科素质的检验,而且影响到政治学科复习效率,更直接关系到高考文综成绩。因此很多学校和教师都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备考的复习顺序、阶段划分、时间准备、内容安排。一般认为高三复习分为三轮:一轮复习打基础,第一年的8月至第二年的3月强化基础知识复习;二轮复习讲热点,4月至5月强化时政热点与教材基础知识整合;三轮复习抓练习,5月至高考前强化综合模拟训练。但是仅仅靠这三轮复习备考或界限分明的阶段划分是远远不够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复习策略,简述如下,以供广大师生借鉴参考。
一、一轮复习突出基础性,夯实基础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高考试题会选取大量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设立新的问题角度,但知识的落脚点都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的主体知识范围内,高考主观试题答案几乎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依据。因此,在高三全程复习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突出基础性、夯实基础知识更是一轮复习中最重要的任务。
1.时间准备。一轮复习时间可以从第一年的8月开始到第二年的2月底3月初结束。
2.复习顺序既可以按照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的模块顺序,又可以先从必修四开始,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内容复习。
3.复习内容以上一年的《考试大纲》为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教师和学生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确定的复习方向和重点,以《考试大纲》为纲,以现行教材为本,以重点、难点、疑点、盲点为切入点,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基本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轮复习主要从微观上把握高考考点的内在联系,坚持全面覆盖,把知识点把准、夯实,不留知识死角。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不心存侥幸,不仅要重点复习主干知识,还要兼顾非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复纲中的考点时也要关注考点表述内容和顺序与教材不一致的地方,做好知识的衔接、延伸和补漏。如:《经济生活》中“货币与财富”、“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税收的作用”、“市场与计划”;《政治生活》中“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文化生活》中“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生活与哲学》中“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考点。
4、精心挑选一轮复习辅导用书,这本书的基础知识最好可以由学生自己填写,里面的知识点复习是按照高考考点顺序安排的,每个考点都有典型的例题和练习,有以往的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
5、本轮可以进行3―4次政治单科模拟考试,试题最好自主命题,结合复习实际滚动式出题。
在第二年新大纲出台后,教师要密切关注考点内容上的增删,可在一轮复习接近尾声后调整复习侧重点,处理好新旧考点的关系,对于新增考点,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考点变化背后的信息,并指导学生做好复习。要让学生通过这一轮复习,全面、准确、系统、扎实地掌握每一模块,每一个考点,并且做到学以致用,渡过基础关,消灭知识盲点。
二、二轮复习注重专题性,优化结构
第二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注意知识结构网络的梳理,强调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梳理,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1.时间准备。二轮复习从3月初到5月初。
2.内容安排上可以同时进行两个专题复习:理论专题与时政专题复习。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专题复习是把握政治理论体系的好方法。通过专题复习,考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全面准确地掌握大量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答题效率。
(1)理论专题学习。主要强调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知识迁移。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复习中可以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模块的知识渗透,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答题时也能防止知识零散、答题片面、丢三落四、张冠李戴的毛病出现。如:《经济生活》可分别以消费、生产、分配、交换为单元绘制体系图,或者重点梳理国家、企业、个人三大角度知识;《政治生活》可分为国体、公民、政府、政体、政党、民族、民主、外交理论;《文化生活》可整合为文化的基础性(文化的含义作用)、文化的规律性(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特殊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的时代性(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大单元知识;《生活与哲学》分为绪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五大板块,其中唯物论又可分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等,辩证法分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认识论有实践观、真理观,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等。
理论专题复习时绘制的知识体系图,可以将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从宏观上界定学科理论的主干线索,使考生思考问题时清晰地再现学科理论之间的渊源关系,为答题提供坚实的空间基础。
此外,还要适当拓展和深化教材知识,如:对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材只讲了是什么、为什么,却没有讲怎么办,而有的题目恰恰考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教材、模拟试题、高考试题帮助学生整理出答此类题的一般规律。又如“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方法”,此类的设问都有规律可循,要善于总结,学会举一反三。
(2)热点专题复习。高考从不回避热点,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正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命题原则之一,把握时代性、关注热点就成为此轮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哪些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呢?从内容上看主要有国际国内重大案件、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一般社会现象和大家熟知的自然现象等,这就要求备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搜集整理热点资料,以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为载体,把社会生活和基础知识有机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热点专题复习切忌猜题押题,而是把握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原则,整合出热点背景下教材涉及的主要知识专题,再根据题目设问角度,选择理论知识,联系材料实际,转换语言作答。
3.二轮复习的模拟训练应以文综训练为主,从单科向文综考试转换需要一个过程,要引导学生很快适应分值、题量、题型等的变化。
以上两轮复习既从微观上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又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在纵向复习和横向复习的基础上,5月初可以进行第三轮复习。
三、三轮复习强调高效性,提高效率
一般复习把此轮称为“冲刺阶段复习”,集中进行模拟试题演练,分析高考题型,进行高考试题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融会贯通。但我认为这样的训练应始终贯穿三轮复习的全过程,因此第三轮复习还应侧重这样几个环节。
1.根据练习反馈,及时查漏补缺,进行反思创新。抽出一段时间分析整理归纳前一段的练习和模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弥补知识漏洞,实践证明在练习模考中查缺补漏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会发现有的是基本功不扎实、有的是答题思路不明确、有的是知识有盲点、有的是不注重书写。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评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评互动,体会考试对知识掌握与运用的要求,也可以让学生对标准答案进行讨论,是否有商榷或调整补充的地方,从而挖掘试题价值,争取一题多用。
2.研究高考试题,注重技巧方法,适应应试要求。精选几套近两年新课程文综成套试卷,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训练,通过对高考典型题目的练习和剖析,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应用规律,强化解答试题的基本能力,掌握高考常见题型的一般思路、方法和技巧,使复习尽可能与高考命题的思路合拍,从而增强备考的高效性。比如常见计算题的解答,读图读表题的规律,“体现类”“原因类”“措施类”“启示类”题型都是这轮复习集中研究总结的问题。
高考政治内容是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内容并不复杂,形式也较为简单,如果在复习中可以掌握其根本,就能够轻松应对政治考题,获取良好成绩,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本人结合教学实践,针对高考政治复习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一、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
高考政治试题考查的根本在于基础知识,其内容都同教材中的知识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在复习中有着重要作用。政治科目考试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内容有四个模块,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内容较为庞杂,学生识记起来存在困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压缩重点,提炼精华
高考政治知识点较多,作为高中政治老师,应善于为学生压缩重点,提炼精华,从而使学生对政治内容在整体上有宏观的掌控,自行筛选并背诵知识点,同时加深记忆,领会其本质。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文化生活”模块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将其进行压缩、归纳、整合。从行为主体角度看,“文化生活”就包括公民(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国家(性质、机构、制度、政体)、政府(性质、宗旨、地位、职能)、政党(执政党和参政党)、民族和宗教、国际关系等方面。
2.借助比较的方法进行复习
老师应把政治内容中较为相近、或者相反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关联,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精确地记忆相关内容。此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及效率,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分辨错误知识点的能力。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内容
政治科目具备较强的时代特点,在复习期间,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重大社会问题深入了解。
近年来的政治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关注民生、调控物价、分配公平、食品安全、生态文明、“中国梦”“正能量”等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上,今年高考这些问题同样要高度重视。此外,还要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2014年“两会”的有关精神。
在课程复习期间,需要在课堂上引入重大焦点、热点内容及新鲜的材料,让学生由多层面、多角度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不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件热点事情中,可能包含多个政治知识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热点内容进行提炼,寻找重点,从而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在高考中获取良好成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借助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个途径掌握社会信息,结合教材知识点对其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
三、加强答题规范化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要着重加强学科能力、应试能力训练:做练习、平时测试、考试应注重答题思路、审题(审题干、题肢、材料)、组织答案与答案书写方法的规范化训练,理解掌握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重在梳理解题思路
高考复习时,进行适当的训练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重点。对重点问题可采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解题思路的方法。要特别注意及时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以提高复习效率。
2.加强选择题训练
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就需要二轮复习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工夫,做到“既快又准”。
四、加强高考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1.研究近三年国卷二、国卷一、大纲卷及各省市高考文综试题的特点,增强选题、做题的针对性
2.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各种题型、设问方式、组织答案的逻辑思维方式,加强审题与解题方法的指导
3.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真题训练,指导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的方法,并且为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题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转变。政治课程对培养学生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高中政治老师,应重视政治复习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夯实政治基础,对热点内容进行提炼,有选择地进行真题练习,从而提高复习质量,帮助学生获取优异成绩,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
很多学生在学习政治学科上仍旧存在误区,那就是“死记硬背”。文科的学习离不开识记,但高中阶段的学习绝对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我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看目录、读教材、记知识点的学习路径。
1.看目录
教材中的目录部分学生容易忽视,觉得没涉及具体知识,在学习中没有实际价值,这是学习上的误区。目录是一本教材的纲领,它虽简洁,但却提纲挈领。例如《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企业和劳动者角度);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企业融资和个人理财)。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基本经济制度、企业、就业、劳动者合法权益、投资理财都是第二单元高考常考的内容。学生通过看目录抓住每一层级的关键词,既可以明确对应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有利于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2.读教材
“死记硬背”当时可记住,但没有理解,随着记忆的遗忘规律,如果不经常温故,很容易忘记。所以我一直倡导,教材要经常翻、经常读,知识点要经常记。只要你想把这四本教材的知识熟练掌握,没有什么捷径的办法,那就是让四本必修教材经常出现在你的面前,同时你还要主动地去“爱”他们,每次都要以饱满的热情,在目录的指引下翻看教材,熟读课文,牢记知识点。这一道理说来容易,坚持难。所以,我还建议学生掌握教材内容非几日之劳,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3.记知识点
我个人的建议是抓关键“点”,并不需要对教材大段地记忆。当然教材行文是有内在逻辑的,我的建议并非断章取义,而是要在系统学习和理解具体知识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做题效率,节省答题时间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要简述有关政府的知识,这也是高考中常考部分,政府的相关知识有很多,但我们可以选取关键词强化记忆,如政府职能、服务型、宗旨、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监督、树立政府权威等。
二、培养反思纠错的能力
根据近些年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我提倡平时纠错积累与关键纠错提升相结合的办法。纠错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纠正,只有把不懂的知识弄懂,区分不开的知识区分开,不熟练的知识练熟练,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成绩。
1.平时纠错积累
我建议学生建立自己的纠错“本”。针对平时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就地解决,地毯式推进,不留死角。由于学科知识点很多,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会经常出现,所以我还建议对纠错记录的内容也要经常翻看,加深理解和记忆。平时纠错要持之以恒,方能取得进步。纠错的内容在精,不能泛泛而谈,比较基础的内容以及考试时成熟作答的题目和内容不用记,要找到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突破。
2.关键纠错提升
伴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行,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和桎梏,给学生“减压减负”,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其教学压力很大。要想在高考中能够有所收获,必须在复习中刻苦努力,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引,要能够删繁就简,化抽象为具体,将零碎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归纳、总结,提高复习的效率,才能确保政治总复习的效果。
一、夯实基础,细化知识
高中政治的复习的确需要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甚至是搭建立体化知识架构,但是这些系统化、理论化的整个模块知识离不开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基本理解和掌握。简而言之,即任何的知识网络结构的搭建都需要有着对基础知识全面、细致的把握作为支撑和保障。高中政治学科中,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哲学等方方面面的学科知识,而且其中更不乏有些艰涩、难懂、少见的知识点或概念,需要学生去透彻地理解,作为高考解题的依据。而在总复习阶段,学生要能够在每个知识点上花足够的时间用以琢磨、研究,为第二轮总复习阶段知识网络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高中政治《生产、劳动与经营》的单元复习中,有关于股票、债券和保险等多种投资方式的概念理解。作为尚未走进社会、真正和投资理财打交道的高中生而言,对于这些生僻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就深挖知识点,将其加以对比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点、理解障碍,为后续的知识模块划分奠定基础。
二、提纲挈领,整理归纳
在将思想政治高考大纲范围内的所有知识点进行逐一细化讲解之后,一方面要求学生不可松懈,抓紧时间对各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选取一种最为全面、细致的知识网络架构模式进行知识点的填充和联系。在高中政治第二轮复习环节,我将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进行逐一的细致研究,然后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划分方式制作知识体系完备、知识讲解透彻的知识框架图,并在复习的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充实、完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尝试构建自我独特的知识结构,然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完善,推进高考总复习的进程。
如在高中政治中,必修二模块是对经济生活知识的讲授,我就抓住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网络关系链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将整本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归纳,然后再寻找其与经济生活四环节的联系节点,然后以此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知识记忆和理解,提高高中政治总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精讲强化,巩固练习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求我们完全摒弃传统高考复习中的“题海战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做题。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适当的习题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习题数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在题目的选择上“宜精不宜多”,而在这方面,历年高考真题的练习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高考复习环节,以凭借精讲习题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让学生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遗漏点,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哲学模块中,往往存在“学生基本理解概念或定义,但是一遇到题目还是一无所知”的教学难题,这就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还是不够到位。这时,形象、具体的习题能够给学生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教师在带领学生处理习题的时候,整理总结出一定的解题技巧,利用题目中出现的知识点引出其他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高中政治复习效率。
总之,高中政治的总复习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合理科学指导,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性,并不存在所谓的高考复习“万能法”,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二、课堂留出一定的复习巩固时间,让学生胸有成竹
针对体艺生课外复习巩固的自觉性不够和对知识需要内化的特点,老师要当堂留出适当的时间针对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进行巩固,时间大致可在5~10分钟左右。如,学习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时必然要碰到对英、法、美、德四国近代政体的对比,这个问题既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也是本专题的难点,因此在课堂上,我先留5分钟时间让体艺生照着表格进行记忆,再留3分钟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提问抽查,最后让学生对于自己还没掌握的知识用红笔进行标注,便于课后进行巩固复习。课堂上留5~10分钟让学生自行消化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趁热打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让学生体验到课堂上学有所成,愉悦的情绪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88-01
主观题是高考政治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丢分比较多的题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帮助其提高主观题得分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汇总知识,归类整理
政治主观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要答好政治主观题,学生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答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在高中三年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和归类整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课或单元的安排,进行纵向的块状归纳。如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与消费”是一“块”,其知识点归纳起来,有商品(含义、必备条件、基本属性)、货币(产生、本质、职能)、通货膨胀(实质、表现、影响)、通货紧缩(实质、表现、影响)。以此类推,一课一课地进行总结、整理,形成“知识块”,并以课文结构为线将“知识块”串起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按知识分类进行横向的整合。如“政治意义”可分为“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和“对党的政治意义”两种,“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又分为“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两种。“国内意义”主要包括三点:(1)利于实现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利于依法治国,转变政府职能。(3)利于为国家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综合国力。“国际意义”主要包括两点:(1)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际合作。(2)利于经济全球化,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学生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对在高中阶段所学的政治知识进行梳理,基本上能够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知识体系,这对于解答政治主观题是十分有利的。
二、认真审题,抓住要点
在近年的高考中,学生因审题跑偏、看错题而使主观题丢分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学生在审题时一目十行,像看小说一样,不细读,甚至还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臆想,用“估计”来代替准确信息,结果当然就丢分了。所以,笔者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朗读题目,提炼关键词,然后仔细推敲句子的准确含义。笔者把每一道新的题目都当作概念、定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即使题目简单,也这样进行,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有的学生审题完毕后,抓不住题目的要点,这也是学生在政治主观题上丢分的重要原因。学生之所以抓不住要点,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脑中没有形成清晰的宏观知识体系,读完题后未能迅速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如题目要求用唯物论的知识,学生却误用了辩证法的知识;题目考查的是政治常识,学生却用经济常识作答。为此,笔者除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基础和构建知识体系外,还专门组织审题专项练习,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题目的要点。
三、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师应通过组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答题的思路和掌握答题的步骤。平时,笔者很少运用“题海战术”,每一种题型的训练只要达到一定的练习量即可,关键在于使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技巧。笔者引导学生按以下四个步骤解主观题:(1)读题;(2)抓住要点;(3)联系所有相关知识点;(4)组织语言。
如2012年重庆的政治高考试题中的一道题:“材料一: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第一套邮票,主图为蟠龙,被称为大龙邮票,具有重要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在今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枚面值5分银(相当于1.5625克银)的大龙邮票,成交价格高达17920元。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判断‘大龙邮票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这一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拿到题目之后,第一步就是仔细地读题,然后理出其中的要点是“收藏价值”和“价格”,与此相关的知识为商品的基本属性,涉及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以及供求关系。鉴赏和收藏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这不是价格的基础,并且龙票发行少,以致供不应求,所以题中观点是错误的。在答题时,将上述两个理由讲清楚即可。
四、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二、提纲挈领,整理归纳
在将思想政治高考大纲范围内的所有知识点进行逐一细化讲解之后,一方面要求学生不可松懈,抓紧时间对各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选取一种最为全面、细致的知识网络架构模式进行知识点的填充和联系。在高中政治第二轮复习环节,我将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进行逐一的细致研究,然后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划分方式制作知识体系完备、知识讲解透彻的知识框架图,并在复习的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充实、完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尝试构建自我独特的知识结构,然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完善,推进高考总复习的进程。如在高中政治中,必修二模块是对经济生活知识的讲授,我就抓住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网络关系链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将整本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归纳,然后再寻找其与经济生活四环节的联系节点,然后以此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知识记忆和理解,提高高中政治总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高中政治教学主要是将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为学生分析和了解时事政治作铺垫。只有将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从分析时事政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要政治知识点的印象,才能促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走入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将重要知识点渗透在社会时事政治分析中,就可以确保学生对社会时事政治认识的全面性,避免学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对社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进而对其发展形成不利影响。从当前高中政治教学来看,教师应该注意利用社会时事政治来丰富政治教学内容。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人们生活在经济社会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社会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将国家举办经济会议提出的政策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如2014年重要经济政策指出目前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常态下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才能适应“新常态”。同时,也指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特点,以及在新的发展状态下,中国将要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再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分析,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全世界经济发展状态有了直观的认识,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由此可见,将社会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以社会时事政治的内容丰富政治教学内容,就可以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知识系统,逐渐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
二、实现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政治教学更偏向于理论性,将政治教学内容与社会时事政治分开,政治教学就会失去其重要意义。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在思考有关社会政治方面问题时可以站在多角度、多层面的视角分析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并主动担负起建设社会的重要责任。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部分的“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内容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详细向学生剖析了我国的社会性质,从社会性质的角度出发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并引入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佐证。据调查发现,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虽然与以往生产总值增长相比,我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然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期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8%,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这些都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证明政治教学内容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由此可见,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社会时事政治进行有效结合,能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角度分析政治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确保学生对社会政治问题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充分的保障。
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新课改后,高中阶段要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即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另外还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等四本选修史。而事实上有些内容是在考试中较少涉及到的,因为历史高考突出检测主干知识,试题选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在教学时如能参照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考试说明》涉及到的知识点、历史概念及概念体系,然后把这些内容选出来,可以使教材越读越薄,越读越精,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要点,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二、精讲
精讲并不是说要少讲,而是把精选的内容进行精心讲解,教师站在“主导”地位,不断给予学生导疑、导读、导思、导议。教师在讲解中,着重突出重点、难点,突出学法指导。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掌握知识,明白知识间的隐性联系,整理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例如讲必修二《“蒸汽”的力量》时,首先讲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然后从资本、劳动力、科技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可能性,从市场需要方面说明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就可得出工业革命必然要在18世纪中期的英国发生的结论来。其次,通过图示、表解形式把工业革命的进程简洁明了地展示出来,学生就能对工业革命中各部门、各行业环环相扣,一个环节的变革推动另一环节的变革的连锁反应一目了然。最后分析工业革命的后果,归纳教材所列的三大后果,即它使生产力迅猛发展,东方从属于西方和两大对立阶级产生。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继续分析,得出一些隐性知识联系: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他们要改变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于是引发了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革命的潮流,如必修一学到的《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中的“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选修史学到的《1861年俄国奴制改革》;由于英法等国家进掠夺殖民地,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从而引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如必修一学到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由于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而他们从产生那天起就不断斗争,从而出现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潮流,如必修一学到的《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通过以上的讲解、分析,学生不仅能很好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进程、后果,而且还能把工业革命与其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懂得这时期历史发展的阶级特征。这样达到指导学生把分散的、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知识树”,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
三、精练
精练的内容主要是知识重点、难点及易混淆点或易疏忽的知识点。这是巩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通过训练还能及时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暴露存在的问题。精练应遵循三点:
(1)由浅入深、狠抓基础,注意能力。基础知识是掌握知识的基础,近几年高考从试题的赋分情况看,60%以上的试题考查的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实际上高考题中也常常出现由基础组合而成的试题。因而我们可以在训练小基础题的基础上,把几个相关的基础题进行合理组合。对于基础题,学生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答较难一些的大题相对就会顺手一些,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又逐渐培养了能力。
(2)练习形式多样化。练习的题型不能单一,练习也不要拘泥于某种模式。既可训练选择题,也可训练材料解析题、综合评价等题型,既可以作业练习,课堂问答,又可以阶段测试,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专题训练或平时训练时,把一些重点专题归类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这样,既完成了繁杂的专题复习任务,又节省了时间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3)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全面分析有关内容,精选题目,有的放矢。除了要把当年《考试说明》中列举的高考真题全部做一遍外,还要把近五年的高考真题认真地做一遍。做题时要明确试卷结构,把握试题特点,熟悉命题手法。同时要做到三限:限间、限量、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