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6: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不求甚解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不求甚解教案

篇(1)

然而,事实上许多高中生对课堂活动参与显得越来越被动,如何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善学、坚持学",成为高中教师的新的责任。于是合理设计教学,让教师的 "精教"配合指向学生的"五学"的模式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既要求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反馈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教的主要依据,让教师精简的完成教学任务:不提无效问题;不讲学生"能学、会学"的内容,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合理教学环节上,让学生"能学、会学";放在培养学生"想学、善学、坚持学"良好学习品质上。把学生学习能力与精简的教学设计有机融为一体。

1.设计合理教学环节,做到应材施教,让学生"能学、会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时时处处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知识经验、情感兴趣等出发,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智慧与和谐。 学情分析理论主张"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学"。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并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即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力争将教材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尽量做到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已用的认知结构上"能学"。

郑委先生在《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有效方法》中告诉我们,辅导 "会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关键在于"会不会"就是懂不懂"怎么做"。当然"认真"是会学习的基础,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是关键。具体操作如:对待错误:"错误是让我进步的宝贝"; 对待作业:天中的一次考试;对待考试:把考试当作业;对待上课:围绕问题去听课;对待粗心:粗心是错误,是不求甚解的表现;对待预习:发现问题就是预习;复习,检查等等。会学习的学生就是能在"无疑之处能生疑"。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做到个体关注,让学生"想学、善学、坚持学"

北京四中副校长何石明强调:想学是一个目标问题,善学是方法问题,而坚持学是持续的动力问题。

我们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的良好学习品质,而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自于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冈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熹说:"教入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样就可让学生克服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消除不愿学,产生"想学"的想法。然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学习兴趣也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自觉学习的动力,才会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坚持学"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育者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做到个体关注。(1)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的情景。(2)利用生动表演,体验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主体式的,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3)在课堂游戏中体验学习兴趣。快乐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进取心;(4)利用适当的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同时,在课堂上,少讲精讲,关注个体,让每位同学做好笔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然后给予他们更多的练习加以巩固,课后留有适当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练习,这样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每各学生个体都能学到知识,自然就会产生"想学"的想法。

除知识和方法的指导外,还需要心理方面的暗示与引导。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成功最重要是有坚定的意志,相信自己,不断努力才会成功。教师应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不断地鼓励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面带微笑,表扬学生,肯定学生,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了自信心的学生就会积极丰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今的高中生,面对各种考试压力,面对老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面对瞬息进步的社会,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下,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怀与关注,哪怕是一句闲聊,哪怕是在他/她考试失意时老师一个理解的微笑,哪怕是老师一番谈心,都能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扬起远行的风帆去实现他们的梦想。这样才能让学生身心都产生"坚持学"的动力。

善学,《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孔颖达疏:"受者聪明易入,是为学之善。" (1)勤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进行主动的思考,而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不是一种有策略的学习,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2)置疑精神。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对知识只是不加分析地接受,就不会有任何进步。(3)勇于发问。学问学问,学习本身是离不开发问的。好奇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没有好奇、如果从不发问,人就不会成长,社会就不会发展。(4)善于练习。学习是离不开练习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强调的就是练习的重要性。

篇(2)

模拟电子技术传统教学常常重理论轻实践,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力求对教材讲细讲透,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实验内容安排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机械性的按照指导书连电路得数据,内容单一,过程简单,技术含量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内容上,多以电子元件为基本知识点,过于注重电子元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等进行反复讲解,使本来生动、有趣的一堂课变得生硬、呆板、沉闷.极大抑制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2改革课程体系,全面整合教学内容

(1)电子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技能训练,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以培养学生理论分析为基础,突出理论应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元器件的讲解上,应把实物带进课堂,压缩对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的课时,增加其实际应用举例的比重,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2)实验教学应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设课,独立考核.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需开设电子创新设计选修课,开办电子设计大赛,充分满足学生电子爱好者求知探索的需求.同时精简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在模拟电路设计部分增加器件建模内容,并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做具体仿真分析与设计〔3〕.

3改革教学观念,注重全面、辩证的分析电子电路

(1)任何一个电子电路只能运用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下,没有万能的电路,因此,最实用的电路就是最好的电路.比如在分析放大电路时,就去追求放大倍数越大越好,结果放大倍数足够大的同时带来频带变窄,输入电阻变化等问题,而这样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否对你所应用的场合是最合适的呢?因此在分析模拟电子电路时要特别注意,要故此,又不失彼,辩证、全面的分析你所应用的场合,选择合适的电路.(2)要注意研究电路的利弊关系,牢记“有一利必有一弊”,当某一电路朝着你所理想的方向改变时,反过来要考虑,这样的改变产生了什么样的副作用,而这一副作用是否对你所应用的场合来说可以容忍,所以在研究电子电路实用性问题时,要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4改革教学手段,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精讲多练”是各个学科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精讲就是要详略得当,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而不是少讲或略讲.要做到这些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寻求最佳表述方式:板书,电子教案,实物投影,flas,现场演示,CAI课件,Multisim仿真等,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课堂有效时间大大延长,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4〕.

5改革实验运行方式,全面开放实验室

传统实验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时间,完成一些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并且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完成的实验任务,而在下次实验课又有新的实验内容,导致学生对实验失去信心,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为此,在实验的安排上应打破常规,学生可以除了正常的实验时间外,预约时间完成未做实验.实施实验室全面开放,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学生可自拟题目,自行设计,自选实验器材,独立装配调试,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提供实验资料,帮助学生排除实验故障,并验收设计电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了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创新意识,在原有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实验内容更充实更灵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做过多指导,而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创造〔5〕.

6改革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知识与能力

篇(3)

(一)教学设计要体现育人的意识

学科教案既是教学也是育人的蓝本。小学阶段要求学生逐步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感性经验和健康负责的良好习惯,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日常学习和解决简单问题。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就要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时在育人方面的思想。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时,既重视K,也不忽略A与P。例如,在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下称“广版教材”)的“素材大搜罗”一课中,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传授学生获取网上信息的基本技能技巧外,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网上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自觉抵制和排斥不健康的网络信息。

(二)教学组织要严谨、规范,努力创造育人环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丰富净化学生的灵魂。如在广版教材的“初识新朋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一课中,教师可以化身为道德修养的榜样。以己及人,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行为习惯,能够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健康地、安全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按照规范进行教学组织,规范学生行为,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是必要的。如在广版教材的“文件与文件夹的保存”中,就通过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知识、组织结构和基本操作的教学,让学生养成对文件分类管理的习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普通文化课程不同,中高年级的教学大量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下开展。

(三)教学内容安排要渗透思想教育

信息技术是能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广东省内广州、中山等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都注意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和信息处理任务出发,提供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同时,任务设计应避免停留在机械的信息复制和粘贴操作,以免学生形成经常性复制的不良习惯以及不求甚解的思维惰性。这样的教材利于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就信息的基本含义而言,在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时都能有思想教育的内容可以渗透。如在制作PPT时,可以引导学生如何结合广府文化、有艺术含量、有教育意义等主题开展学习活动。

二、普及信息技术课外活动,提升育人价值

(一)依托学科教育竞赛活动

1.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科竞赛有学生自主参与、依托兴趣、培养创新的特点,优良的竞赛平台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创作作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追求创新。如依托“电脑制作活动”,搭建校际、班际活动平台,让全体学生能参与其中。在近三年的实践中发现,这些竞赛能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创新欲和成就感的追求,超过70%的孩子愿意付出课余时间,能坚持到创作出成品的则超过40%。

2. 融合学科教学,体现综合育人价值。教育竞赛活动的开展更能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以项目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课程所培养的基本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活动中更凸现生活与应用的问题,包括整合各学科学习需要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任务。强调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积累应用经验,提高应用能力。如学生进行电子小报创作时,就必须要充分借助语文、科学、英语、音乐等人文学科的学科特点,领会内涵丰富的主题之立意、文化底蕴及意境,将竞赛自然地转化为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依托课外实践任务

信息技术课外作业多为实践性任务,其意义在于可以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运用。如布置发送电子贺卡、搜集与管理学习资料等活动,让学生应用网络开展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网络应用的体验。有教育意义的课外作业能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与生活的应用中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应用技术的意识。如结合母亲节开展的“电子贺卡送母亲”活动,学生的作业尽管各式各样,但每张贺卡都体现了同学发自内心对妈妈浓浓的爱和感激。这份作业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word的知识与技能,也让家长增进了与孩子、与老师的三边关系,提升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上一篇: 自我成长总结 下一篇: 保险公司宣传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