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6: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2.请你估计下面三个圆的面积。

(1)图①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4cm,圆的面积约是

cm2。

(2)图②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2cm,圆的面积约是

cm2。

(3)图③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1cm,圆的面积约是

cm2。

3.小组实践活动。估计一棵树的全部树叶的总面积。

(1)先估计一片树叶的面积,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2)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3)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4)将你在这项实践活动中的感受与同伴进行交流。

5.

下面分别是两片树叶的平面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整格的按半格计算),请你填一填。

6.

某公司想购买土地(如图所示)。比一比,在同等价格下购买哪一块划算些?(每个方格1km2)

7.

市政公司准备给中百商场门口的广场(如图所示)铺砖,每个方格表示1m2。

(1)估计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大?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2.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初步了解膨胀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难点:比较、操作的方法观察事物。

活动准备:

1. 温水、吸水珠、橡皮、紫菜、银耳、压缩面膜纸、积木、螺丝钉、胖大海、玻璃弹珠等若干。

2. 供幼儿操作的透明盒子、小篓、毛巾等操作辅助材料若干。

3. 观察记录表,小号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泡大珠旅行记

1.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呀?他叫泡大珠。小朋友一起跟他打个招呼吧。(出示未发泡的泡大珠)

师:有的小朋友会问,他这么小,怎么会叫泡大珠呢?答案都是接下来的视频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泡大珠发泡过程的小视频)

2.认识泡大珠。

师:现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叫泡大珠了吗?老师这里有一些没有发泡的,也有一些事发泡好的泡大珠,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吧,泡大珠本来是长什么样啊?原来的泡大珠非常小,像米粒一样,颜色很漂亮,摸上去有点硬。(出示已经泡好的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遇水后,它变得像玻璃球一样大了,而且还特别漂亮,摸上去软软的。原来,泡大珠的变化是因为吸收了杯里的水份,变得胖嘟嘟的,这种物体遇水后通过吸收水分让自己慢慢变大的过程我们就叫做膨胀。

二、泡大珠找朋友

1.展示材料。

师:泡大珠告诉我,在水里不仅它会变胖,还有很多好朋友也会变胖,它想请小朋友们帮他找出他的好朋友。它说它的好朋友很可能都藏在这个小篓里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篓里都有什么啊?首先出场的有:橡皮、紫菜、银耳、压缩面膜纸、积木、螺丝钉、胖大海、玻璃弹珠……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过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找出泡大珠的好朋友吧。

2. 猜一猜。

在开始操作之前,请小朋友们先猜猜看谁会是泡大珠的好朋友,

师:你觉得谁可能是泡大珠的朋友?为什么呢?(展示2~3个小朋友)

老师在你们的椅子下面放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轻轻地取出来看一看,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简单解说记录表)把你自己猜想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卡的第一列上。你觉得会膨胀的请在第二栏打√,不会膨胀的请打×。

3.幼儿验证操作并填写记录表第三栏。(小朋友操作的时候老师也操作一份,防止个别由于着急记录观察到的结果不一样的)

三人一份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先摸一摸、看一看,再猜一猜。

师:我们知道,放到水里就会膨胀的才是它的好朋友。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试一试它们会不会膨胀变大,看看我们找得对不对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出示材料,交代操作要求)请你们找一个不太挤的位置去试一试吧。如果会膨胀的请在第三栏打√,不会膨胀的请打×。不要着急,也许它们需要等一等。你要仔细观察泡在水里的和不泡在水里的有什么不一样?发生什么变化?哪些变大了,哪些没有变大,找出泡大珠的好朋友。记住,你操作的时候,只能轻轻的摸,不能用力,更不能用手去撕,不然你就永远也找不到泡大珠的好朋友了。

3. 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师:好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已经完成了记录表,老师也做了一份表格,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对照一下,我们为泡大珠找的朋友一样吗?(个别找错的找出原因,再去看一看,原来不同的材料在水里膨胀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三、总结及延伸

1.小结。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棒,把泡大珠的好朋友都找到了,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像泡大珠一样遇水会膨胀变大,谁知道还有什么遇到水会膨胀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PPT)

2.活动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们知道了有些物体遇水能膨胀,其实有些物体遇热能膨胀,还有些物体遇气也能膨胀,生活中的膨胀现象还有很多很多,请小朋友留心观察,如果有新的发现请小朋友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里分享给老师和小伙伴哦。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

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

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膨胀的食物图片ppt、

实物准备:、木耳、乒乓球、黄豆(干、湿)

活动设计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遇水膨胀

1、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 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们给它洗个澡怎么样?你们想想,洗澡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分组操作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像黄豆、木耳这样经过用水泡之后,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就叫做遇水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遇水膨胀现象呢?

幼:

出示紫菜、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认识遇热膨胀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师:小朋友,玉米经过高温变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吗?请问你们吃过爆米花吗?吃过的是什么感觉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师: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贪吃,像爆米花、虾条、薯片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对小朋友身体可没好处,所以我们平时要少吃。那像玉米这样经过高温加热变大的现象是膨胀现象吗?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热膨胀现象呢?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师: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想想办法

幼:用手捏捏、扎个眼儿吹吹、用热水泡泡(让幼儿逐一操作)

:像乒乓球这样受热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也是遇热膨胀。

延伸活动

小朋友,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现象呀?一种是像黄豆、木耳那样遇水膨胀的现象;一种是像玉米那样遇热的膨胀现象。你们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胀现象好不好?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膨胀的食物图片ppt、

实物准备:、木耳、乒乓球、黄豆(干、湿)

活动设计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遇水膨胀

1、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 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们给它洗个澡怎么样?你们想想,(.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洗澡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分组操作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小结:像黄豆、木耳这样经过用水泡之后,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就叫做遇水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遇水膨胀现象呢?

幼:

出示紫菜、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认识遇热膨胀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师:小朋友,玉米经过高温变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吗?请问你们吃过爆米花吗?吃过的是什么感觉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师: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贪吃,像爆米花、虾条、薯片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对小朋友身体可没好处,所以我们平时要少吃。那像玉米这样经过高温加热变大的现象是膨胀现象吗?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热膨胀现象呢?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师: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想想办法

幼:用手捏捏、扎个眼儿吹吹、用热水泡泡(让幼儿逐一操作)

小结:像乒乓球这样受热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也是遇热膨胀。

延伸活动

小朋友,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现象呀?一种是像黄豆、木耳那样遇水膨胀的现象;一种是像玉米那样遇热的膨胀现象。你们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胀现象好不好?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设计意图:

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位幼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的,但是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例如:在班级的植物角中,我用水泡了一些黄豆、绿豆,让幼儿观察这些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幼儿看见后就说它们都鼓起来了,而不知道黄豆、绿豆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另外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针对幼儿这方面知识比较贫乏,以及新《纲要》的精神,选择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小组操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活动准备: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3、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篇(3)

一、内容的选择,源自幼儿生活

幼儿科学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科学知识是个人建构起来的,它不能由教师教给幼儿,而是要通过幼儿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行自主建构和探究研讨。因此,我们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帮水宝宝搬家”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孩子通过不同的方法了解有关水的特性,还能让幼儿了解许多可以装水的的工具,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使孩子学习与同伴合作来解决问题。

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性的教育,它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细心呵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接触和了解与周围世界有关的初步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小培养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二、目标的制定,便于操作落实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充分反应了该年龄段一般发展水平的幼儿的要求。而每个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又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只有在了解和把握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内在需要,真正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不会使制定的目标偏离孩子的经验。

对于小班幼儿,应该引导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明显特征,获取比较粗浅的科学经验,特别是他们他们比较熟悉的小动物、植物的一些外在的特征,和它们与人的关系。这样就能使幼儿乐趣参加各类的科学活动,使得他们更加关注周围自然环境。例如小班科学活动《制作泡泡水》,其目标为:1、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2、尝试用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这些目标凸显了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个别人造物品的特征及其用途这一目标性质,在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对圆的事物都十分的感兴趣,一个个圆乎乎,透明的泡泡抓住了幼儿的眼球和他们的好奇心,所以一节课下来,小朋友都十分的开心。

对于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会从生活用品变成对周围生活中某些科技产品的了解,比如手机、电脑等。在中班科学活动《自由自在的电线》中,为其制定的目标是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2、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中班的孩子,对手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已经有明显的提高了,科学活动中最主要是动手去操作,主动参加科学活动,索周围自然界。

大班科学活动的选择和目标的制定,范围可以更加广一些,内容能更加丰富一些。在大班科学活动《沉浮游戏》中,其目标的制定为: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2、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3、能用箭头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在大班目标制定时,我们发现记录也是十分的重要的。大班的科学活动能是幼儿喜欢并能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认知领域、情感态度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这三大领域都是相辅相成,都需要很好的制定在目标之中。

三、材料的投放,激发探索欲望

操作材料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核心因素,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如何投放都是至关重要的,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科学活动组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质量。

首先要做到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其次在准备材料时要围绕具体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本次活动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就要相应的准备什么样的材料。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把它们变废为宝,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

四、适时地指导,支持幼儿探索

篇(4)

向名师看齐、向名师学习,增强教学风格的形成意识,争做有人格魅力的、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师。

二、活动背景

幼儿园要不断求发展,求进步,一支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在这支队伍中教龄5—15年的教师便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她们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并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又有学习创新的闯劲,是形成自身教学风格的关键时期。我园近两年招考进来的年轻教师有30名之多,教龄5—15年的教师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年轻教师上岗后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她们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新教师起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因此加强5—15年教师的培养和锻炼显得尤为关键。

上海名师的课例由于观念先进,设计独到对教师的感染和指导是非常显著的,她们轻松自然的教学风格,更是值得我园教师学习。利用名师成功的教学活动作为我园教师教学努力的方向,能帮她们清晰地确立目标,在活动中找到感觉,找到自信,今后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模仿上海名师的教学活动,学习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把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智慧,注重活动的细节。

2.通过活动,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全园研讨氛围,提升全园教师教科研的整体水平。

3.通过与名师以及同事同课题教学的对比分析,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出自身的不足,增强教学风格的形成意识,争做有人格魅力的、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师。

四、活动准备

(一)前期准备

1.选择适合模拟的课题。业务园长首先要大量观看上海名师(如应彩云、蒋静、袁晶晶、祝小隽、徐妍等)的课例,在大量的优秀课例中选出风格不同、在我园又有条件实施的教学实录案例,教学内容既要涉及学前教育的不同领域,又要便于教师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有自信上出教学效果,有成就感,也为教师进一步地学习增强了信心。

2.教师揣摩、准备。教师们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课例(同一案例可多人选择),并各自反复揣摩,试教。

3.教学活动案例。在大量观看课例后,最终选出了六节教学活动,分别是《大班语言:老鼠娶新娘》、《大班语言:吃掉黑暗的怪兽》、《中班音乐:青蛙唱歌》、《中班科学:转起来》、《小班综合:长大真好》、《小班音乐:在哪里》。

(二)活动准备

1.电教老师调试好电教设备,做好全程录像的准备;

2.教师自制课件;

3.业务园长牵头成立评委组并制定评分标准和细则。

五、活动过程

1.根据5—15年教师的人数,活动分三天进行,具体安排表(略)

2.评委现场听课打分,对每位教师的最终得分进行汇总,评出一二等奖和进步奖。

3.开课教师撰写活动体会。

4.分小中大三个教研组进行“如何模仿名师上课”的研讨,教研组长负责整理、总结。

六、主要创新点

1.打破以往的磨课形式。在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惯例中是教师选课题——写教案——反复试教——展示评课。而此次我们将前期环节简化,把重点放在了看上海名师的教学实录然后模仿学习上,在模仿教学的过程中挖掘精髓,不断完善,开阔园本教研新思路。

2.形成以点带面的教研氛围。在活动中虽然提供了课例给教师,但在具体实施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根据情况加以调整,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反复研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间就自然形成了互助研讨的小组,最终形成了以点带面全园参与的研讨氛围,从而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3.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在所选择的课例中教学风格、涉及领域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能自然、自信地开展活动,增强教学风格的形成意识,争做有人格魅力的、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师。

七、活动简析

这次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幼儿园园本培训的思路,寻找到了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点”,教师们由原先开课要花精力、时间去选择设计活动变为针对已有的活动,关注活动中教师对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教学中的语言技巧、临场应变的机智进行揣摩,这其实就是由教学的实践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一种途径。在参赛教师的不断揣摩中,她们会将其中一些不适合班情、学情的环节加以修改完善,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就形成了新思路,赋予了教学新活力,使自己在活动中能更自然地、自信地完成教学,很好地提升教学研究的能力。不仅如此,这些教师都非常的上进、好强,在磨课的过程中,她们会主动和其他教师共同研讨,形成一个个研究团队,从而达到了以点带面,主动积极的全园研讨氛围,对全园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八、活动资料收集

1.上海名师的活动课例光盘

2.我园教师参赛的教学现场录像

3.参赛教师自制的课件

篇(5)

在科学活动中,操作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样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如:大班科学活动《膨胀》就原由幼儿好奇的发现老师杯子里泡大的胖大海而引发的。在活动中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多种材料(塑料玩具片、钥匙、紫菜、木耳等)让幼儿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与操作中发现“什么材料在冷水里会膨胀?”、“膨胀速度的快慢?”、“冷、热水中的膨胀速度”,引领幼儿深入探索生活中的膨胀现象。最后,老师将讨论的话题又引向生活“生活中还有些材料遇到什么情况也能膨胀?”有生活经验的幼儿能脱口而出气球遇到空气膨胀了,爆米花在微波炉里遇到热膨胀了……这一引导又一次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幼儿的认知放大、拓宽。

二、应提供恰当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指导幼儿

活动材料是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为幼儿提供恰当的材料,去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我在组织“地球的好朋友月亮、太阳”的科学活动中,准备了幻灯片,并通过老师示范操作,让幼儿观察地球、月亮、太阳之间的运转,得出结论: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其他星球随意转。并且准备了些材料,让幼儿来扮地球、月亮、太阳,表演相互之间关系。从活动中让幼儿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幼儿探索思路,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三、应在活动中注重操作的层次性

我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开展了不同的科学活动,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种子》的科学活动,虽然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有着积极探索与操作的愿望,在进行科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

在中班年龄段活动中开展了《吹风,吹》的科学活动。幼儿通过了解风,去观察风的现象,感受风力大小变化和风向。在这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如:我们带幼儿到户外寻找风、感知风。让幼儿摸一摸、抓一抓、体会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并让小朋友说一说怎么样能感觉风?引导幼儿运用眼睛、耳朵、皮肤,感觉风的存在。讲出自己发现风的办法,并将观察到的风记录出来。我们让幼儿制作风带辨别及测量风的方向,启发幼儿说出其他了解方向的办法。幼儿对于通过自身操作所获得的经验是难忘的。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经验的丰富,好奇心、求知欲也愈加旺盛。

大班开展了“蝴蝶”科学活动,孩子们对蝴蝶的身体结构、生长过程及生活方式进行了探索。通过观察蝴蝶的外形发现了有趣的“对称”,通过观看课件他们了解到蝴蝶是由卵、幼虫、蛹羽化而成。在随后的活动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教室的墙壁上,用纸团、毛线等装饰布置出蝴蝶一生要经过的四个成长阶段:即卵——幼虫——蛹——成虫。通过孩子们的发现及探索,用“百种语言”表达其成果。孩子们还收集了各式各样的蝴蝶标本、图片,开展了蝴蝶展。一系列围绕蝴蝶的科学探索活动在孩子们一个个惊喜的发现中不断生成。

四、应鼓励幼儿对操作结果的表达、交流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星的、粗浅的。他们不能说出活动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但他们可以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获得经验,他们喜欢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告诉同伴或老师,这里教师要提供机会,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它可以是幼儿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篇(6)

一、评课人性化

每个一线教师都能深刻体会到,开展一次观摩活动并不是信手拈来的事。从选材、教具制作,到流程设计、问题预设、教案书写等方面都需要一番精心的准备和构思。所以,评课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执教老师的劳动成果,在肯定老师的努力与付出后,再提出建议和要求,这样的评课方式会更容易被人接受,更人性化。

1.运用恰当语言,鼓励为主

无论听课者的身份是什么——领导、专家,还是同事,在评课时都应该谨言慎行,易位而思。通常我们在评课的过程中会围绕活动的优点与不足展开讨论,尤其是在提出不足的时候,更需要语言上的处理艺术,让自己的语音、语调、措辞更符合探讨的氛围,体现亲和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在研讨中,我们常听到评课者这样的评价:“老师,你不能……”“老师,你能……”“老师,你为什么不……”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样略带指责的措辞让评课者和执教老师之间一下拉开了距离,也让沟通成为了一种负担。如果换个方式,用“……会更好”“你可以尝试……”“建议……”等鼓励性的语言,效果就会不一样。

2.尊重教师水平,帮助为主

在课程展示的过程中,不同水平的教师所呈现出来的教学风貌各不相同,所以评课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特别是评价新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以“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的标准进行衡量,要尊重新教师教学经验有限的实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教学规律,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评课科学化

教师要做到科学评课,首先,应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工作、教师教育行为的指导方向,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3~6岁各年龄阶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特点和相应的发展水平期望。其次,要掌握各领域教学的核心要领,正确把握各领域的目标、内容、要求以及指导要点。最后,要正确地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关注教师的选材、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长需要,以及情景创设的适宜度。

如在评价大班科学活动《海豚》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在选材上,这个活动把探究“海豚的秘密”作为大班孩子的学习内容,符合《纲要》的目标要求: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同时也符合大班孩子的探索需要。在教学的设计上,该活动采取了“发现问题—查找答案—探究原因—获得经验”的指导模式,采取问卷调查、图片欣赏、操作课件等教学手段,这一设计感知体验在前、发现学习在后,遵循了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为主导、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行为上,教师积极营造快乐、自由的探索氛围,让孩子敢想、敢说、敢问,在猜想验证中收获有效的经验,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评课具体化

在评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表格、数据、多媒体等,量化反映课程的实施情况,让评课内容更具体。我园开展教学观摩一般都会提前定出不同的研讨重点,如教师语言的运用方式、问题的有效性、师幼互动的形式及效果等,让听课人员分小组有意识地记录相应情况,在评课交流中有事实依据,用事实说话。

如在中班美术活动《泥工——美丽的瓶花》中,我们就运用了数据分析的方法来检验活动的效果。老师在以马蹄莲为例讲完花的制作方法后,孩子们进行自由创作。有26位幼儿参与活动,共制作57朵各式各样的花,其中17朵是马蹄莲。从幼儿作品的数据上分析,平均每个孩子能完成2~3朵花,且花朵的形态各异,有17名幼儿基本习得新经验“马蹄莲”的制作方法,这说明本次活动教师的指导还是有效的。

此外,在培养新教师时的观摩课评价活动,能够结合录像分析会更好。尽量避免一言堂,要带动新教师积极参与到评课过程中,请他们观察教学过程中的自身教态、语言、表情、提问、互动等方面的现场表现,学会发现优点、找出不足,探讨整改策略,逐步提高专业素养。

四、评课条理化

由于评课的时间有限,评课一般不提倡面面俱到,可以确定一条主线索,再围绕该线索展开说明,让评课更有条理性。

篇(7)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易园教研、对外交流、网络互动等学术活动,同时邀请浙江省特级教师杨蓉老师出任工作室导师,使工作室的研究既“根植在平实”,又“憧憬于卓越”。工作室运用胡剑红老师独创的“四同四异”教学研析法,开展多次“提升集体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的现场研讨展示,引发了教师们的共鸣与反思。

工作室地址: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幼儿园青林园区(青林湾西区115号)

工作室博客:http://.cn/yayagushi

在工作室“教学实践能力提升”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四同四异”的教学研析方式,即同材异案、同案异执、同执异思和同思异行。实践证明,“四同四异”教学研析法,可以让教师达到“活动前适宜计划、活动中有效把握、活动后有效反思、反思后积极跟进”的有效教学途径。

一、同材异案,创活动前适宜计划

有效教学倡导教师在教学前要“制定适宜的计划”,如准确分析教材、了解幼儿水平与学习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和环节,等等。“同材异案”就是提供给不同教师相同的教材,鼓励教师们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挖掘其最大的教学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案设计。此种教学研析方式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材异案的研析活动,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开展。

1.单轨式。指将一个教材按照一个维度进行多元化的设计。比如提供科学领域教材“磁铁”,让七位学员按照幼儿年龄的维度,分别设计小班、中班和大班的科学活动“磁铁”,下表就是她们在方案中预设的各年龄段活动目标(表1)。

另外,也可以采用提供同一个年龄段的教材,让教师设计不同领域的活动方案,以此来提高教师分析教材、挖掘教材教育价值的能力(图1)。

2.辐射式。即一个教材按照多个维度设计成领域各异、年龄段各异、活动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案,形成以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结构。如七位学员针对语言教材绘本《变色鸟》对幼儿不同领域发展的教育价值,设计了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以及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教学活动方案(如图2)。辐射式的“同材异案”可以让教师大胆拓展思路,从幼儿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思考教材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寻求适宜的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分析教材、了解幼儿以及提供策略的教学设计能力。

二、同案异执,促活动中有效把握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做到教学过程层次清楚、能够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善于倾听与回应、善于积极互动,等等。“同案异执”的教学研析是就相同的教案,由不同的教师(或同一个教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组织实施,并让其他教师观摩教学过程,从中发现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积累教学组织的实践经验。“同案异执”的教学研析在我们的工作室中经常开展,七位学员在“同材异案”的基础上,共同选择一个教学方案,然后由两位教师负责进行教学展示,其他成员参与现场观摩和研讨。

【案例1】

工作室日志(二十):关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

时间:2012年5月22日

地点:高塘幼儿园多功能厅

小班科学活动“小兔找太阳”(思维训练)是工作室中大家确定的“同案异执”教学方案。今天上午由飞飞和梅子分别执教两个小班,我和其他五位学员现场观摩。活动前我给学员提了一个问题:请结合教学现场寻找到影响科学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9:00~9:17飞飞执教小一班、9:25~9:52梅子执教小二班。相同的教案、经验水平差不多的两班孩子、同是市教坛新秀的两位教师,但是教学效果还是有所差异。小一班幼儿在活动中骚动不安,在最后的“找礼物”环节中,有近50%的幼儿对自己将要做什么表现出茫然,而且最后能够顺利找到自己“礼物”的孩子也是少数。然而小二班的幼儿在活动中情绪愉悦,对教师提出的任务积极参与,最后有近85%的幼儿都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礼物”。

接下去的研析中,大家比较一致地找出了方案相同、实施效果却不同的原因:两位教师在活动中语言的运用不同。飞飞的语言比较啰嗦、零碎,在每次提出要求时都反反复复地重复,反而给幼儿造成了倾听操作要求的干扰;而梅子的语言相对精炼,每次提操作要求时都能放慢语速、变换与先前不太一样的语调,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提高了很多,操作效果自然就大不一样了。飞飞自己也谈到:“我很担心孩子们听不明白我的要求就草草动手去拿信封,于是很着急地想把要求都说完,可越是这样越说不明白,只能重复地说……”“科学活动中的语言是幼儿科学思想和科学行为的外显,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内容要清晰、精炼、易懂,语音语速要有所控制和变化……”大家对之前我提出的问题热烈讨论,达成了共识。除了教师自身的语言之外,在之后的教学研析中我们又找出了影响科学活动效果的其他因素:教师准确评价幼儿行为的能力、回应孩子的策略、处理突发状况的机智等。

三、同执异思,引活动后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对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反思,归根到底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同执异思”教学研析是为教师搭建的一个反思平台,让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多元化的反思,通过个人反思、群体反思,使教师分析研究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得到历练,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工作室开展的“同执异思”形式主要有:

1.现场碰撞。在观摩后立即开展反思,对刚刚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分析、交流、探讨,这种反思具有时效性。虽然现场碰撞往往运用口语表述,理论高度常常不够,但却是极其真实的、现场的、平等的,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能表达个人的思想。上述的“小兔找太阳”活动后的集体反思就是属于“现场碰撞”。

2.网络互动。我们工作室每位成员都有博客,也创建了“青蓝作坊QQ群”,通过网络,大家可以自由地对观摩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继“小兔找太阳”活动现场碰撞后,工作室每位成员都在博客里撰写了反思日记,彼此之间也有互动评论。当口头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时,就需要有所斟酌、有所提炼了,因此这样的反思更具有思辨性和成熟性。

3.专家引领。我们倡导每个教师对同一个课例要有各自独特的看法与思考,但是最终需要形成一种认同,此时就需要有一定权威的专家进行小结与提炼。工作室中除了导师、领衔人,七位学员凭借各自的专业特长也都能成为“专家”,对零散的、短小的个人反思进行归纳、提升,帮助大家梳理思路,并对研讨的活动提出一个相对统一的、认同的评价意见,让大家进入引领式学习,从而完成观念的转变。

篇(8)

(一)内容选择不够均衡

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无外乎几种途径:一是从现成的教学参考书或者优秀教案集选取,如福建省在2012年推出一套《领域活动指导》的教育用书,包括小中大班五大领域共六册,有些园直接从中选择认为是适合该班幼儿的内容。二是在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安排相关的科学内容,如有个教师针对该班初入园小班的实际,开展“幼儿园里真快乐”的主题,安排了认识玩具的科学活动。三是教师出外学习或在幼教刊物上看到一些“优秀活动设计”,就把它们“拿来”或者修改成本班的科学活动内容。如模仿某名师的科学活动内容。四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生成的科学活动主题,如教师发现最近幼儿关注“海洋生物”而设计了相关的活动。与中小学全国或全省材(课标)不同,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来源多样,可提供借鉴的参考书也很多,教师的选择面宽、可灵活处理,带来的负效应是随意选择、内容不均衡。如有个教师自己害怕动物,在她班上几乎不开展认识动物的科学活动;某园为追求“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师经常组织幼儿开展蒸馒头、做糕点、煮小吃等开展所谓的“生活化”科学活动;有些园为体现“做中学”的教育特色,所选择的多是物理科学领域的内容[1]。按照《纲要》《指南》精神,科学教育要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这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也为幼儿今后进一步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全凭教师的个人理解、偏好和专长选择、组织内容,容易出现内容不均衡、不适宜等问题。

(二)内容选择难度适宜性差

一是教师不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无法确定活动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是否匹配。有时是内容难度过大,如有位教师组织“有趣的海绵宝宝”的小班活动,内容是“感知海绵有弹性”,而且要求幼儿“初步学习猜想与验证”的方法,内容超出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时是内容难度幼儿年龄班不匹配,如把探索“凹凸透镜”的内容安排在前(中班),而探索“平面镜”内容安排在后(大班);把认识“空气的秘密”内容安排在前,而把认识“好玩的风”内容置后……由于对活动内容难度把握不当会出现有时幼儿“探而难究”,有时幼儿因为内容缺乏挑战性而“吃不饱”的现象。二是同一内容在不同年龄班都开展,前后重复,在探究点和探究难度上没有差别,处于同义重复阶段。如在小班下学期和大班上学期都有“(给)水搬家”的主题,其内容都是“运用工具运水”;在中班和大班均安排幼儿探索“沉与浮”;认识“磁铁吸引铁制品”这项内容在幼儿园小中大班的活动都可以找到;关于“季节”的内容,其深度在小、中、大三个阶段之间没有递进关系……教师不考虑幼儿年龄差异而将相同内容重复安排在不同年龄班,内容前后重复,难度要求却没有提高,缺乏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可能在探究兴趣、需要、经验、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实践中无法准确区分科学知识的难度,使科学活动内容对特定年龄段的幼儿来说难度适宜性较差。

(三)喜“新”厌“旧”,内容的科学性差

当前,幼儿教师热衷于生成“新”内容,忽视经典的“旧”内容。在幼儿教育期刊或网站上、骨干教师的展示活动或教学竞赛等场合,总会出现一些在几年前没有的“新颖”活动。对于科学教育传统的经典内容,教师一般不会选为科学展示课的内容。如沉浮游戏、磁铁实验,按照一位老师的话说是“这些活动都太滥了,大家都太熟悉了!”下面列举几项近年来较受推崇的科学活动内容:

(1)“拱形的秘密”(发现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

(2)“瓶中吹气球”(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3)“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发现皮搋子家族的吸附能力,了解空气与吸附之间的秘密)。仔细推敲,诸如这些所谓“新”科学活动存在表述不严谨、内容把握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等问题。如“拱形的秘密”这一内容,拱形(壳体结构)是物体材料的结构之一,幼儿生活中和自然界随处可见拱形状的建筑及物品,如拱桥、拱门、安全帽、龟壳等。如果选择该项内容,根据《指南》科学探究5-6岁的目标要求,幼儿探究“拱形的秘密”内容可定位在“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探寻“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这种看不见“力”的原理。(2)(3)的内容涉及空气压力问题超出幼儿的水平,幼儿很难体验。在瓶子中能否把气球吹大除了与空气压力因素有关,还受到幼儿吹气的技巧、瓶子大小等因素影响,有些幼儿恰好是具备吹气技巧把气球吹得较大占满瓶子的空间,但他们所能发现的是该瓶子底部有洞,很难把吹气球与空气压力联系在一起。皮搋子和吸盘挂钩是利用空气压力制成的工具(利用真空原理)。幼儿操作后所能体验的是“我很用力压,吸盘才能挂在墙上”,很难揭示其背后的原理:把吸盘里的空气排出来(排出的空气是看不见的),吸盘挂钩就能牢牢吸在墙上。幼儿能探索的是这些工具在什么地方吸能吸得牢,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样的内容才切合《指南》科学探究5-6岁的目标要求“探索并发现常见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确实也要与时俱进。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时展、幼儿喜欢又能探究的内容是必要而且必需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把握内容的实质而且能准确定位!有些科学的经典内容经过几代人若干年的研究,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和经验可以参考(当然也有一些内容会被时代和幼教发展所淘汰)。与之不同的是,教师们热衷“生成”的新内容,名为“创新”却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挤占留给传统、经典科学内容的时间。科学教育的内容首先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要求,实践中教师对于自己都没有正确理解的内容,就组织幼儿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已经违背了科学性的要求。

(四)内容不能准确反映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

这也是目前教师选择内容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存在两种典型的情形:一是内容空洞,没有指向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目前许多科学活动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热闹”、幼儿“兴奋”,其内容盲目追求趣味性而缺少一个明确的核心概念。如某教师组织的“秋天的水果”科学活动: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知道正确吃水果的方法,爱吃水果。她的依据是“领域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呀,而且吃水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就按照书上的内容来上了”。分析其内容,第一点勉强与科学领域沾边,但对中班幼儿只是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显然是低估幼儿的前期经验,无法激发幼儿的深层探究欲望。水果可以直接吃、去皮或连皮吃、榨汁、做成沙拉或罐头、烹调成各种花样繁多的美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和各种生活小家电出现,水果吃法简直五花八门,何来“正确”之说?从“吃水果方法、爱吃水果”这一内容看,第二、三点比较偏向“健康”领域,并不是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如果缺少一个值得探究的科学核心概念,探究活动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内容过于追求全面,一次活动同时包含多个科学核心概念。教师在选定科学活动内容时,往往在一次活动中包含多个科学核心概念。有位教师组织有关磁铁的科学活动,内容是“磁铁的特性”,而“磁铁”包含“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磁力能够穿透一些材料,不同的磁铁有不同的磁力,磁铁两端磁力最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特性。又如这次“落下来”科学活动,至少包括三个核心概念:“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着落”、“不同物体着落速度不同”、“改变物体着落的速度”。这样的内容包含多个核心科学概念,由于核心概念过量,致使探究活动内容庞杂,真正需要探究的题目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儿童的探究必须围绕着核心概念展开[2]。科学教育强调基于少量的核心概念展开深入的学习,“少即多”[3]。如果一个活动内容的核心概念缺少或者太多都被认为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会导致幼儿在探究“走过场”,每个环节都浅尝辄止,无法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也就无法体验到探索发现的兴奋和满足感。

二、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标准规定

比较宽泛,给教师选择内容带来诸多困难我国幼儿园阶段还没有统一科学教育内容标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2012年颁发的《指南》这两个重要幼教法规均没有详细规定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纲要》在“内容与要求”中宏观概括出科学教育内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生活中的科学技术,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指南》举例性提出六方面的科学内容: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物体与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和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支持,没有统一的“考试”,“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宽泛,给教师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教师选择内容存在诸多问题的客观原因。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不足,难以对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

有一项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面研究成果较少,力量薄弱[4]。而各种参考书、教案集虽然繁多但编写质量不高,提供的科学活动内容本身不科学,甚至出现一些明显的概念性错误,如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内容定位为“认识弹性”,把有关“水的张力”概念误为“水的粘附力”等。对实践中幼儿教师选择、组织内容不仅帮助不大甚至误导。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各年龄班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和衔接,该活动内容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是什么、如果包含多个核心概念又该如何合理分解……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因此难以对当前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研究者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明确告诉我们哪些科学概念值得教师组织幼儿去探究?小中大班幼儿可以分别去探究哪些科学内容?”[5]

(三)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不足,使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比较贫乏

我国幼儿教师总体学历偏低,科学素养较弱。他们大多为文科背景出身,缺乏相应的科学背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自身缺乏对科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职前培养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育课程中,比起其他领域有先修课程作为基础,如健康领域教育先修课程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关系较密切的学科,语言领域教育有大学语文和儿童文学作为知识基础课程。而科学教育领域只有单独一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幼儿教师由于先前在理科学习的不愉快经历而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幼儿教师表示“科学领域太难,很多科学知识自己都不会,别说教幼儿了!”他们科学知识贮备不足,如将物体的“滚动”、“转动”混淆,他们自身都不清楚所开展活动中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在职后培训中比较倾向于幼儿科学教育实施方面,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本身的解读和选择的关注不多。林筱彬在对与在职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师现在获得科学基础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或者参加幼儿园课程审议获得,其科学内容知识大都是在准备组织活动时临时得以补充的[6]。总体上看,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比较贫乏,对同一主题在不同年龄班的学习重点及其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清[7]。他们认为,探究活动就是幼儿想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愿意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只要是跟某个事物有关的概念都可以探究,并不对某一个主题下所包含的概念做分析,也不明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确定活动内容上就非常笼统、含糊,对各年龄班的科学主题与内容定位也不够清晰,无法为不同年龄班幼儿选择适合的内容。

三、提升教师对科学活动内容选择能力的建议

(一)在《纲要》《指南》指引下,加强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协同研究

不仅加大科学教育内容的研究力度,还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双向沟通。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兼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4]。这对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同样适用。一是可以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教教研员与一线教师构建研究共同体,在《纲要》《指南》指引下,对如何划分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如何把握科学领域各项目内容的核心经验、具体内容如何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如何为不同年龄班幼儿选编适宜的活动内容等开展合作研究,其成果尝试转化来指导实践。二是重新编写或者审定已有的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参考用书。中小学采取“一纲多本”多种教材发行的经验可资借鉴,各地区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编制适合本地区的高质量教参。要改变幼儿园教材以第一线教师为主要编写队伍的局面,不仅需要高校教师、教研员和幼儿教师参与编制教参来保证内容的适宜性,还要吸收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教师参与来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在编写体例上要有创新,以前教参只有目标、准备、活动指导建议等内容,新编的教参要增加内容分析、背景知识或资料提供,可提供少量较详细的、基于核心概念的主题活动教案以供幼儿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参考。为教师选择和准备一批经典而优秀的教学材料作为共同研讨的内容,这样教师自然就会将备课的重点转向“吃透幼儿”。教参内容选编要遵循科学性与启蒙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与季节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等原则[8],尽量做到适宜、均衡和连续。

(二)以提升教师“PCK”为核心,加强幼儿教师在科学领域的培养与培训

“PCK”是一种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学科知识,它使教师能够理解如何对某个学科的主要内容和议题进行表述以适合学习者不同的能力与兴趣。“PCK”包括科学课程知识、学前儿童发展知识、教师科学教育方法策略知识以及科学学习评价知识四个方面,它能使教学效能最大化。在教师培养的职前和职后阶段,都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科学课程知识体系以及加强科学教育内容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学素养,入学时可文理兼招和鼓励理科背景的学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学前教育专业增设科学教育方向,要适当开设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大科学教育课程的比例和增加实践机会,以促进教师整体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基于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展开教学,为教师以后工作中正确处理科学教育内容奠定基础。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一般采取理论讲座、名师公开教学观摩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着重点在教学策略方面,对幼儿教师如何正确掌握幼儿园科学领域内容、如何将科学领域内容知识进行转化融合于科学教育活动中关注不够。因此,以提升教师“PCK”为核心重构教师培训框架内容[9],有机地将教师的三类知识(关于内容的本体性知识、关于儿童的条件性知识、关于方法的实践性知识)在基于教学实践情境和活动案例的分析与反思中整合提升为一种动态化的、带有实践性、建构性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教师优化和改进教学、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智慧具有更强大的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教师选择科学活动内容现状的目的。

篇(9)

我园是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近年来,幼儿园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坚持了“以人为本,科研兴园”的办园方针,积极构建信息化园所,实现幼儿园的跨越式发展。在资金并不十分富裕的前提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积极构建幼儿园局域网、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网络,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学习的园所氛围,丰富教师、幼儿的学习生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调动教师、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乃至创造性。

随着电子技术、传播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以资源开发为中心,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宗旨,加强园所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作了粗浅地阐述。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幼儿园 应用

【正文】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由于科技含量高,应用性强,决定了它是教育事业中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方式,引发整个教育观念的巨大改变。幼儿教育的现代化正顺应着这个时代的潮流飞速地发展。幼儿教育的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幼儿园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幼儿园管理的现代化,幼儿园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幼儿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应该说,计算机悄悄挺进幼儿园是信息社会对今天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幼教改革的需要。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益处是毋需质疑的,但多媒体计技术对幼儿园有哪些帮助?能发挥哪些作用呢?

一、多媒体技术在我园应用的途径。

从多媒体技术目前在我园的用途上看,大体分两类:办公和辅助教育教学(教师操作)。

(一)、多媒体技术给我园办公解决了什么问题:

1.文字处理:教师借助电脑,打一份材料、出一份小报、打一些特别大的艺术字以用于墙面布置、环境创设等就变得轻而易举。

2.表格处理:幼儿园各种表格特别多。我们可以借助电脑,随意制作各种规格、各种样式的表格,如:幼儿园用来教学的点名册、接送卡、一日活动安排表等。

3.行政管理: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电脑,对幼儿园的行政后勤实施了全面管理。如:幼儿园概况、幼儿园组织机构、幼儿园规章制度、幼儿园目标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幼儿园工作评价及幼儿园财务管理、上下班刷考勤卡管理等。

4.安全管理:我园还建立、建全了一整套的多媒体监控系统,能有效的监控全园的安全情况和教师的带班情况。

5. 卫生保健:电脑较之人脑,最大的优势在于越是繁琐、越是量大的工作,它最得心应手!自然,借助电脑,对定期体检记录、身高体重测评、营养计算、检查矫治事项、登记事项(儿童事故登记、传染病登记、体弱儿登记、预防疾病药物使用登记、紫外线消毒灯使用登记、大型玩具使用检查登记),专案管理(佝偻病专案管理、贫血专案管理、营养不良专案管理、反复感染专案管理、专家建议)等实施全面管理,十分有意。

6.局域网的连通:我园建立了园局域网,并联入教体局局域网,对信息、文件、材料的上传下达、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配置的优势得以发挥提供了保障,使幼儿园教育教学及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

7. 专家咨询:我园已连接宽带网,网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动画故事、精彩的教学方案、前卫的教学理念 ……都能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学,教师们可以随时获得因特网上大量动态的幼教信息及专家咨询!还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各地幼教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并且通过自己的网页,为自己搭建了一个让世界了解幼儿园,让幼儿园走向世界的舞台!

8.自娱自乐:在我园工作之余, 利用多媒体电脑,组织联欢会、唱卡拉OK、看VCD,打游戏是最普通的事!

(二)、多媒体技术给我园教育教学解决了什么问题:

1.幻灯片制作:幼儿园可以在电脑上运用powerpoint软件自己制作幻灯片、课题成果汇报幻灯片、教学幻灯片、家长会幻灯片、各种讲座幻灯片等,供人参观及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得以选择与共享:幼儿园的工作年复一年,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有许多教学工作是重复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幼儿园将自己本园多年积累下来的优秀教育活动设计、优秀教育活动、科研成果、评价量表等相关资料储存起来建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料库,能进行资源共享,精彩的课件、教案都能在幼儿园的每个班级共享,使大家不断地相互学习。这样省去我们幼儿园老师大量查教案、抄教案、检索资料的过程。

3.课件制作: 教师可以运用Authorware、flash等软件,自己制作教学课件。

4.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多种现代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

示与再现,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在幼儿教育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育,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我园应用所起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对园所管理的作用

1.网络设施使幼儿园吹起了学习之风以往空余时间,老师们的闲聊、逛街被争先恐后的上网学习所取代,大家从网上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识,青年教师忙着钻研课件制作、老教师们试着上网操作,网络丰富了教师的生活内容,满足了大家的学习需要,转变了她们的教育观念,促进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素质,使幼儿园吹起了清新的学习之风。

2.电脑技术使园所管理有序、高效

办公自动化、光盘刻录等技术的运用,如:运用办公自动化进行数据统计、档案文字整理等,又如:将每位老师的教学活动摄录并刻成光盘,让老师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等。电脑技术使幼儿园管理更科学、有序、高效。

3.网络技术使园际、家园交流天地宽广

校园网页的制作,使园际间的交流更广泛,通过电脑也便于家长、社会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改动态,以便更好地家园合作。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优化了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例如:故事《小土坑》,教学时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动画情景,同时背景音乐打雷、闪电,雨哗哗地从天空中落下来,小土坑积满水,可爱的小动物逐一出现,在这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的注意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到的告诉大家。活动中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个个投入,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故事中所表现的情境。

2.优化了教学内容。

篇(10)

好多人都认为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非常简单,因为对于幼儿不需要讲深奥的知识,一点浅显的知识就够孩子理解半天的,甚至连我自己也这样认为。可是当我看了敖颖老师的讲座视频《集体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时感受很深,对幼儿集体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活动前,目标制定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制定目标意识淡薄,教学目标都是从教参书上抄下来的。到底教育目标是什么?制定的目标是否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相适宜?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从没有去思考。现在分析原来制定的活动目标,基本是空洞抽象、脱离实际,没有结合幼儿生活的。例如,中班语言故事《三只小猪》,制定的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大胆表演故事情节;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创编故事;在学习儿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做事情要认真,勤快的习惯。对于中班的幼儿,既要理解故事,又要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要创编故事,这样的目标要求脱离幼儿发展实际,因而是难以落实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目标要求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没有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确立目标。而且,目标中的“培养幼儿做事情要认真,勤快的习惯”等,宏观、笼统、概括、空洞,这些目标都不是一时可以实现的。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位置。它既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设计的归宿;既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评价的标准。以后,我要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引起真正的重视。针对幼儿原有水平和近期可能达到的水平,寻找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保证学习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这样着眼于幼儿实际的目标才能有效实现。

二、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活动时,教师们为了完成规定内的30分钟教学流程,根本就没有考虑在活动现场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而是呆板地根据预先设计的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孩子们根本就不能自由发挥无自主可言。教师提出问题后也不给幼儿足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而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正确答案,以便顺利的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对于讨论性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老师往往只回应自己想要的答案,不善于发现其他答案中出现的思维偏差以及存在的教育价值。我曾在执教大班科学《动物本领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对于幼儿联想到的放电鸡、捕狼鸟等动物的本领时,我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只是含糊其辞的回应幼儿,我只想得到正确答案。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促成良好的互动,反会使我偏离教育目标。

学习敖老师的讲座,使我知道了在以后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四对”关系。第一对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两个作用如何发挥如何体现,做到收放自如;第二对是:教师预设和活动生成之间的关系,你预设好了,不一定适合,需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进行随机性的调整,这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机智了;第三对是: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之间的关系,每一个目标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得到落实,尤其是教学重点落实到位,难点突破有方;第四对是:幼儿已有经验和活动中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个个体的意愿,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告诉我们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发展,还给孩子一些自主,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探索、质疑的时间,激发幼儿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三、活动后,教师反思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 先进总结 下一篇: 电气自动化问题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