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5:56: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名人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第二,报考人数变化,今年考研报名人数为172万,比2013年减少4万人,但其中酱油党不少,没有大幅度激增。所以,缺乏上涨的根本基础。
第三,从试题整体难度看,近三年,考研初试的试卷难度趋于稳定,尽管不少考生反映有部分提变难,但分数线划定并不以个别科目难度为准,也不会以部分考生对于难度的主观感受为准。单科满分为100分的是一条线,单科满分大于150分的是一条线,试想,一个科学门类下有那么多的专业,一个区域中有那么多的招生单位,所以国家线一定会照顾最低的标准。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趋缓。近20年内,考研报名人数继2008年首次下降之后,2014年出现第二次下降,报名人数为172万人。
《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各地考研报名人数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如北京、河北、湖北分别下降7.6%、3.8%、1.24%。 有关考研国家线走势,教育部划定国家线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生招生培养计划,例如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专业硕士招生,扩大招生比例,专业硕士的国家线就整体平稳,猛涨可能性小。但今年专业硕士的报考比例增加幅度较大,预计分数不会出现滑落趋势。
第二点是报考人数变化,今年考研报名人数为172万,比2013年减少4万人,但其中酱油党不少,没有大幅度激增。所以,缺乏上涨的根本基础。
第三,从试题整体难度看,近三年,考研初试的试卷难度趋于稳定,尽管不少考生反映有部分提变难,但分数线划定并不以个别科目难度为准,也不会以部分考生对于难度的主观感受为准。单科满分为100分的是一条线,单科满分大于150分的是一条线,试想,一个科学门类下有那么多的专业,一个区域中有那么多的招生单位,所以国家线一定会照顾最低的标准。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趋缓。近20年内,考研报名人数继2008年首次下降之后,2014年出现第二次下降,报名人数为172万人。
一、大学生创业调查二、创业深入学子心
一、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25.1%;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广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15.8%、10.2%、9.7%。43.9%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17.2%的比例。
二、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三、创业目的多样化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不过,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多,但相信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四、“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
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当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31.7%,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3.5%、22%。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虽然两个“最”是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五、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仅有7%的创业人数则清楚的说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的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这两个大学生的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同时,4%的学生表示,合伙人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专业知识”也有3.4%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未能达到创业的标准。
六、“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收到1535份有效样本。其中男性占到67.5%;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58%;18岁以下有18%的受访者。北京市的受访者居各省市之首,占22.8%,上海市的受访者为12.8%,广州市的受访者为11%;43.1%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35.4%;此篇调查的所有受访者中,一至二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38%的比例。三年以上的受访者也达到了15%。
在四川成都,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当中,67.3%的人有盈利;未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当中,只有36.8%有盈利。这组对比数据,是《成都大学生创业状况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近日披露的。2009年,团成都市委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业者,决定摸清这个群体的基本情况,于是联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展问卷调查。
其中2000份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回收率为84.7%;1000份针对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回收率为98%。调查组还对成都市5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教育,对于创业基本知识的认知不足,创业能力亟待提升。
七、就业状况好的工科生创业的少
成都市高校开设的专业中,工科最多,占31.9%。调查结果显示,创业者当中,工科专业的仅占10%;经济学专业的最多,占26.3%;第二是管理学专业的,占14.3%。
四川大学制造工程与科学学院的2006级本科生周宇,是个地地道道的工科生,曾经一度有过创业念头的他,毕业前半年就被一家公司提前“预订”。3000多元的月薪让他安稳地当起了上班族。调查报告认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业关系密切,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了解企业发展和市场运作,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大。工科生的就业状况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小,这也反映出自主创业大学生中,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支撑创业的比例较小。
调查报告发现,大学生创业者在把握创业机遇时,对政策的依存度较大,基于政府的组织号召、政策引导而走上创业道路的占38.75%。创业者尤其在资金方面对政策具有较大的依赖性,遇到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时,26.8%的创业者倾向于找政府部门申请资金。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中,对“政府最应该做的工作”的选择,最多的是“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占60.9%,可见大学生创业对政策的渴求度。
八、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67.3%有盈利
毕业以后,**于2008年中旬开始创业,正在运营成都的大学生购物网站——同校网。同校网经营网络覆盖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位于成都的高校。**告诉记者,按目前的经营状况看,
到2011年5月才有可能实现盈利,这意味着自己还要想办法筹集资金,至少再支撑一年时间。
调查报告显示,成都市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无盈利的占32.7%,月收入0.3万元以内的占48.4%,0.3万~1万元的占16.1%,1万~5万元的占1.9%,5万元以上的仅占0.8%。在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则差得很远,63.2%没有盈利,创业收入在500元以内的占24%,500~1000元的占10.1%,1000~3000元的占1.8%,3000~5000元的占5%,5000元以上的仅占4%。:
盈利不易,让**这样的创业大学生开始清醒地看待企业成长。**起初想一年内做成本地大学生购物的第一门户网站,现在,他的目标是把网站支撑下去,“在盈利之前不死掉”。总结自己目标的转变,**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缺少创业教育和实践。
调查报告印证了**的感受。有38.2%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或讲座,30.4%的学生参加过1~2次,只有9.3%的学生参加过5次以上。而在“大学生对培训和讲座认同度”的调查中,认为“有些帮助”的占40.8%,“一般”的占29.8%,“帮助不大”的占14.8%,“帮助很大”的仅占11.3%。大学生对创业培训的认同度不高,表明创业培训的质量有待提高。
九、建议创业培训课程作为大学必修课
“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团成都市委副书记惠朝旭表示,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调查报告发现,成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教育,在获得创业知识的途径调查中,10.3%的大学生选择老师授课,52.9%的大学生选择亲身实践。“用亲身‘试水’的方式来培养创业能力,对大学生来说,风险太大,成本也太高。”惠朝旭说。
下午,我到街上去问了一些公公婆婆,一些婆婆说:端午节的来历是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十分伤心,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以免让蛟龙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一些公公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我问起公公婆婆们关于一些端午节的食品和赛龙舟的时候,他们说得更起劲儿了,他们说:端午节的食品和赛龙舟到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东西了,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总会思念起屈原,在微微的月光下,诉说着对世间的美好愿望
小学生端午节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端午节到了,大家都开开心心吃着粽子。一个同学开玩笑说:这么好吃的粽子,肯定每个人都喜欢吃。有一次听爸爸说,端午节其实是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我很好奇,于是,我对端午节的来历和粽子的由来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在网上了解。
2、访问家人,同学。
3、在书或报纸上看有关新闻、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访问对象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备注 查阅教材 课本 调查报告的写法 参照五年级语文课本下册,P128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格式。 网络查询及查阅报刊 百度一搜、潇湘晨报 端午节的来历及传说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传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咨询请教 爸爸妈妈 粽子的种类和包法 1、主要原料:粽叶、糯米。
2、不同味道的粽子:白粽子、腊肉粽子、鲜肉粽子、桂圆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红枣、绿豆、红豆、花生粽子等等。
3、制作和包扎方法:略
四、结论
无
(8)主角与配角 王凡
(10)新路上的摇滚 无
(14)训者为王 无
(18)插翅难逃 孙硕遥
(22)由龙剑 无
(24)天瀑剑 无
(26)莫问剑 无
(28)青干剑 无
(30)舍神剑 无
(32)竞星剑 无
(34)日月剑 无
(36)内线调查报告之东部篇内线综合指数报告 阿莱 阿鬼
(46)配角人生 大震
(50)冠军剪影 孙硕遥
(54)星闻 无
(54)糗事 无
(54)爷们语录 无
(55)火箭队志 无
(55)访谈 无
(55)数据 无
(56)八卦 无
(56)事件 无
(57)人物 无
(58)最后一战 无
(65)卷土重来 无
(66)时来运转 威利
(68)索然无味 独自等待
(71)潮流宝典大解读 刁钻古怪 无
(80)神兵天降 无
(81)最后的礼物 无
(82)1985nbadraft 大头
(84)时代的经典对决 独自等待
(88)三国群英传 威利
(92)篮球大本营 无
(98)皇帝的礼物 无
(100)觐·见 皇帝东巡记 无
(105)特别推荐献礼之作 无
(106)我与模型的故事 dingls
(108)永远的et纪念福建d-tour逝去的陈超 无
体面指数是指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体面程度,计算公式为“1-体面开支/收入”。以家庭(两人)为单位估算,平均每人每月至少需要花费5000元才能过上所谓体面的生活。
“北上广——中高端人才薪酬调查报告”中,对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六大行业中的五个常见职位的薪酬和收入情况进行了对比,并粗略计算出了不同人群的体面指数,其中经理级别人才的体面指数平均为0.516,总监级别人才的体面指数平均为0.727。而在所有的统计数据中,体面指数最高的达到0.878,最低的只有0.15。
“同在一线城市,中高端人才中彼此之间的差距也很大。通常来说,体面指数越高,收入水平和生活的体面程度就越高。”猎聘网CEO戴科彬称。
体面指数引热议,职场人寄托奋斗梦想
“体面指数”数据一经公布,随即引发专家和网友的大讨论。多数专家认为,相对于国际通用的“恩格尔系数”,“体面指数”更加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加亲民,体面指数的出现,不仅代表了国人要生活得温饱,更说明了国人想要生活得幸福、有尊严的当代现实追求。
一些网友认为,体面指数从侧面鞭策自己与中高端人士生活工作看齐,“很好很励志”。通常来说,体面指数大于0.7的,就可以称得上是“土豪”了。
阅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阅读媒介的变化必然带来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的内容、工具和时地也因此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41.9%的国民进行手机阅读。74.2%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基于海量用户行为和调查数据,勾勒了移动阅读用户群像特征以及整体使用情况。报告显示,中国人2014年电子书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册。此外,报告还揭示了移动阅读的一些趣味性规律:比如阅读高峰期永远在床上(占34.5%),在公交或地铁上占28.6%,有12.7%的人会在马桶上读书;阅读的时间除了22点睡觉前后,12点、18点分别出现两个阅读的活跃期。
我校也进行了《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有效问卷数为1465份,涉及的专业有软件网络部、商贸部、旅游部和会计部,问卷涉及阅读方式、阅读工具、阅读时间和阅读场所等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而为中职生课外阅读开出药方,以下是问卷呈现出的几大特点:
第一,学生的阅读方式和工具发生了改变。学生虽然更偏爱纸质书籍,偏爱纸质书籍的人数为783人,占比53.4%,略胜于电子书籍,但在实际阅读中却呈现出相反的态势。每天阅读纸质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803人,占60%,30分钟以上的有549人,占比40%;而每天阅读电子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704人,占55%,30分钟以上的648人,占45%。可以说,纸质书籍作为传统的阅读媒介仍然占据着学生的主流习惯,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却更不由自主地选择电子书籍。而在电子阅读工具的选择上,手机占89.9%,形成压倒性的优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分别只占6.3%和3.9%,校园随处可见“低头一族”。
第二,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所谓“碎片化”就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阅读中的碎片化除了阅读时间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在内容上,也意味着阅读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很难按照一个思维逻辑过程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根据对学生阅读时间和地点的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时间都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如:29%的在睡前,20%的在午休,15%会在上厕所,15%在课间,13%在等车时,还有8%在饭前。阅读的层次上也随之降低,阅读更容易被标题党的文章所吸引。
第三,阅读内容上缺乏经典,呈现出“轻阅读”的趋势,他们的阅读内容以实用和娱乐为主,缺乏经典的引导和沉淀。据调查结果显示:26%的学生选择的是生活实用类图书,选择励志类图书和娱乐休闲资讯的均为19%,新闻时政类的占15%,文学作品占14%,专业教辅占7%。其中文学类图书中,青春校园小说最受欢迎,占22%;其次是网络文学和武侠小说,均占19%;依次是言情小说(16%)、科幻小说(11%)、名著(7%)和散文诗歌(5%)。
第四,阅读习惯还有待改善。阅读中是否有做笔记的习惯,35%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37%的偶尔会做,28%的从来不做。而做读书笔记的方式,29%的学生会佳句点评,29%的会提出自己的看法,26%的摘抄好词佳句,8%的会写下心得体会,8%的会圈点批注。提起阅读计划,只有56%的学生有过制定计划进行有规律的阅读,44%的学生没有计划,看到感兴趣的才读。
在问到为何阅读量会少这个问题时,21%的学生认为是阅读氛围不浓厚,19%的学生说学习压力大,17%的资源不足,13%的信息获取途径不足,11%是没有阅读兴趣,9%缺乏选书指导。
二、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生课外阅读的对策研究
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结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和《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电子阅读已经成了不可逆的趋势,阅读工具也更集中于手机终端。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因势利导,既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又能着眼于课外阅读的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步骤地推进:
首先,打造书香校园,培养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在校园硬环境上,让学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营造校园良好的书香静态环境,打造班级的阅读气氛。我校向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体现为生本教育,在活动中学生自主管理。同样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上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我的校园我做主”的主题活动,以专业部为单位,将校园的走廊和板墙划分为几个大的区域,让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搜集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者壁画制作出来并挂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校呈现出一番读书的文化景观。装点书香校园也可以辐射到班级,在班级的软装饰上着力,让“读书”上墙,可以粘贴名人名言,也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微图书馆”,同学们可以把自己买的好书带到班级来,跟同学一起分享好书。
在校园软环境上,学校倡导阅读,可以在每周的晨会上,按班级顺序进行好书推荐,并将稿件推送至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并在每学期末进行投票评奖;在广播站开辟“一职之声――我的微书评”专栏,把学生的优秀微书评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图书馆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关读书的活动,比如在全校开展“阅读月”的系列活动,开展征文活动,开展“微书评”征集活动,图书馆还可以进行年度借阅量统计,对排名前十和前二十的学生全校表彰。
其次,做好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增加学生阅读的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一是走进图书馆,让学生与书的接触率增加,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图书馆为新生开展读者培训,让新生熟悉图书馆的馆藏,了解图书馆的检索方式,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职图书馆”,以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动态和参与图书馆的活动。二是以班级语文老师为辐射点,可以在每个班级开展“阅读课”,教师每学期可以重点推荐几本书,也可以在班级定期开展“图书分享会――好书一起品”的活动,从学生相互影响的角度提到学生阅读的质量。三是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语文科组和图书馆给全校学生开出推荐书目,书籍涉及专业类和非专业类。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对于整体阅读兴趣不浓和阅读主动性不高的中职生来说,是一种指引和促进,希望学生才能在漫无目的的阅读中找到方向。
再次,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鉴于阅读工具的改变,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主流阅读,是通过手机进行视觉观看的一种阅读方式,包括手机新闻、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手机网页、手机图书。它虽然呈现出碎片化、轻阅读的弊端,但手机阅读也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微传播的功能和互动性,如何扬长避短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
手机阅读的传播类似于病毒传播,速度很快。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阅读的传播功能,利用校园网络、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定期介绍好书新书,进一步做好阅读的推荐;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网络平台或者公众微信号,比如古文故事、中华好诗词等,以此来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教育部对德育课教学的要求,即“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1],不仅课程教学要体现以上理念,课程评价同样要与之相适应。目前的德育课课程评价是符合以上理念,抑或存在问题,本文将以德育课的必修课之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探讨。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课题组对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基本框架,即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包含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两大部分。其中,评价标准包括学习目标、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研究主要从评价内容方面,利用问卷调查法发现评价内容选取上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选取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评价内容脱离实际,缺乏代表性
作业内容是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查发现,49%的学生认为作业选择课本上的练习,教师偶尔加入一些精彩好题,效果较好;而18%的学生认为作业内容选择随意,代表性不够强,效果不理想;57%的学生认为作业内容偶尔贴近生活实际;17%的学生认为作业内容并未与生活实际相关。由此可以看出,评价内容参差,作业多数是课本的课后习题,缺乏代表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二)评价未做到因材施教
数据还显示,33%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作业时只会偶尔分层安排,26%的学生认为教师不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进行作业的分层。可见,部分教师选择作业内容是为了走形式,并未真正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未能做到因材施教,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同时,教师批改这类无针对性的作业时难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薄弱环节,这将阻碍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再者,不同的任课教师、不同的评价内容也会影响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整体发展。缺乏代表性、未能分层的作业内容,如:收集你所敬佩的名人资料,了解他们的奋斗目标和奋斗过程;你从名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的在校生活有什么启发等。
(三)评价信息反馈不足
试题内容是学业评价的另一主要内容。24%的学生考核后不了解不足的方面,不知道试题答案;34%的学生大概了解、知道不懂的方面,但不知道正确答案。这一数据显示评价内容反馈不足,原因是期末考试后教师并未评讲试卷,学生只是通过成绩得知自己的学习水平,但未及时改进不足,只能在懵懂中结束课程。评价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导致学生不能把握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四)评价内容侧重理念、概念
教师的学业评价内容会对学生的学习倾向有影响。数据显示,3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程的学业评价方面最关注的是职业规划意识;32%的学生则认为教师关注生涯规划技能, 20%的学生感觉教师评价学生侧重于课本知识,侧重于认知层面的评价内容,如:中职生有梦想,对人生发展有什么作用?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特点?
(五)评价未能实现知行统一
关于学生能否将生涯规划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的问题,49%的学生认为很难落实。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评价内容侧重课程知识和意识培养,学生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容易忽略技能的培养,因此难以将课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另一调查报告也反映出以上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可知,经过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有近52%的学生有了自己明确的职业目标,能够提前做好融入社会的准备,但仍有近半数的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缺乏目标,不清楚如何融入社会,近6成学生的规划未能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暴露出知行分离的现状[3]。由此看出教学有效性并不高,不少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仍未能对未来职业生涯作一个合理的规划,或虽有规划,但未能起到引导自己行动的作用。
学生知行不一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课程的引领作用。原因是教师侧重课本知识和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忽略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目前的评价内容过于重视规划意识。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指导》中,评价更侧重学生的知识和观念,忽视技能的训练[4]。调查显示,58%的学生希望学习的内容倾向于生活实践。而另一份关于新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认识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87%的学生希望得到学校提供有关职业发展的科学指导,期望通过“规划训练提高规划能力”[5]。文春帆强调,职业生涯设计既是一种观念的体现,更是一门学问,需要去研究,去学习,去实践[6]。这就要求评价内容从侧重认知层面转化为技能层面。
流时代:从字面解释,就是追逐潮流的时代,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来不及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和补充新知识,只能跟着变化走,以至于力不从心,最终被淘汰下来。流时代概念由美国Fast Company杂志提出。
基本体:2013年1月走红的网络文体之一。源于上海铁路局新长车务段段长吴向东接受采访时表示“说实话,以前通过内部关系搞票的情况很多,现在基本上不可能了,都要在网上一起抢票”,对此有网友表示“基本”这个词用得好啊,基本搞不到,搞到的都不是基本的。
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2013年1月16首先由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侠客(《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在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民日报、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的支持,1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该活动,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提出的背景是中国日益严重的“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活动的主题是: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
呆坐猫:在日常生活中,都市白领大部分都是坐多运动少,像猫一样呆坐,故称之。根据2013年1月《都市白领生存免疫力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白领每天坐着不动超过6小时,白领群体平均每天呆坐时间为7.2小时。另外,该《调查报告》还显示,高学历白领每天的呆坐时间较长,为7.6小时,专科学历白领每天呆坐的时间为7.1小时。呆坐猫似的白领群体整体免疫力和健康状况出现多方面隐忧。
资讯癖:又称为“信息焦虑综合征”,如果没有收到邮件、短信等信息,会感到坐立不安,这种现象被称为“资讯癖”。研究发现,频繁发短信、写电子邮件或处理文本信息会使原本聪明的人变笨。
不沾锅族:主要指的是这一类人群,他们早上在街头小吃摊,午饭在单位食堂吃,晚上在父母家蹭一顿儿。经调查得知,70%的年轻小夫妻承认自己是“不沾锅”一族,他们中只有30%每月向父母交生活费,标准从500元到2000元不等。
>> 珠三角地区会展企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珠三角地区高职智能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珠三角地区英语口译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珠三角地区高尔夫人才需求现状和对策研究 珠三角地区建筑工程类人才需求调研 珠三角地区医疗器械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 谈“中阿合作论坛”推动西北地区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探析阿拉伯语的发展趋势 标准阿拉伯语发展前景探析 试析阿拉伯语语法与发音 珠三角地区 潮汕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发展的比较思考 中国-阿拉伯文化旅游与经贸发展 珠三角地区酒店式公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珠三角地区文化与经济发展 长三角地区物流人才需求特点调查分析 长三角地区应用韩语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探析 从阿拉伯语语言特点看阿拉伯语修辞 独立学院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阿拉伯语语音教学之三语教学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4.21
[4]搜狐-财经网. 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将大幅放缓,油价上涨乏力[S]. http:///business/d20170223/127067416_501591.shtml. 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