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项目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6: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习项目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习项目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123-01

随着全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思想的深入人心,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建构主义是在化工分析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指导和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信息化教学不只是把计算机作为文字处理工具、数据处理的工具,更是作为学生知识认知的工具,它形象而生动地把实际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体的课堂环境;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不只是用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信息,而且也用来帮助学生检索资料、查询信息,作为主动学习、合作式探究、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信息、学习环境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四要素。

一 信息技术在项目化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化工分析项目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理实独立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适应于高职教育的新模式。遵循项目化教学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步骤,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在资讯环节,查询资料、信息检索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学生主动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获取学习必备的信息,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让信息化教学课堂更加丰富、活跃。在计划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可设计“逐级闯关”的游戏形式,遵循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项目计划的制订。在决策环节,通过播放规范实验操作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形成统一认识,为学生的知识构建释放了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环节,教师在进行巡视指导的同时,将所见所闻用摄像机拍摄下来,以便于在检查环节进行展示,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在检查、评估环节,通过在线学生学习监控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全程监控,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

二 信息技术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

1.网络技术

为了满足化工分析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学习网站的建设尤为重要,学习网站可以把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项目背景、任务书的学生评价等内容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资料,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延续了课堂教学。此外,网络技术可以为学生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提供方便,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网站查询化工分析项目的国标分析方法。网络技术还可以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收集化工分析过程案例视频,为课堂知识、技能教学增添实用性。

2.多媒体技术

在化工分析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的视频材料、Flas、仿真软件教学等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轻松。多媒体教学与项目教学有机结合,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击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除了为课堂教学服务之外,还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的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知识多媒体化,综合各种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既有静态信息的形式,又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

3.编程技术

在化工分析过程中有大量实验数据,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有图形的绘制、曲线的回归、结果的计算、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计算等要求。对数据处理较复杂的仪器分析实验而言,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编程的应用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现代化分析检测要求下,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工业分析检验岗位已有广泛应用。在化工分析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数据处理程序非常必要。

在传统化工分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且对整体的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以学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教师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优化;利用信息技术学生获取信息化环境,实现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任重而道远,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逐步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篇(2)

Curriculum Project Teaching Research

FENG Z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In 2014 the NMC horizon report,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is predicted to be widely used technology within one year in the future.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re concern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This article discuss from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in senior school IT curriculum project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in project teaching, the impacts on students and the impacts on teachers.

Keywords: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Senior School Project Teaching; feasibility analysis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活动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提倡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以项目成品为导向结合小组协作的形式设计项目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达到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项目化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一个设计和向导的作用。为了及时把握教学进程,教师需要设计很多表格,学生填写表格,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们引入学习分析技术,以更好地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研究。

学习分析技术是一个综合运用合适的分析工具促进学习的新兴技术应用,学习分析以学习数据为分析对象,结合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教师知识,以定量的结构性分析作为研究线索,结合了质的研究并提供了意义理解,将情境细节丰富化,在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之间建立了关联。

1 学习分析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从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15岁~18岁)特点来看,他们有逐渐加强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勇于探索并能很快地接受新事物,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看法。内心强烈希望和别人不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在学习中就是希望按自己的意愿探索知识以摆脱控制,但是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全面。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学生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很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比较熟练。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才第一次使用计算机,基本不会操作计算机。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更好地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习差异和需要,实施学生分层、施教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和学生分组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另外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反馈,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总而言之,将学习分析技术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的这种新型思维、方法、形式,在教育教学中必然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 学习分析技术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分析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各环节中可用于分析以下几个内容:项目主题、学习情况检测、学情记录、阅读资料数、项目完成进度、课后作业提交情况、测试结果以及精华作品数等。

(1)选定项目。在项目教学中,项目主题的选定很重要,它是项目实施的第一步,也是项目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不能把某个项目硬塞给学生,而是可以预先提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多个项目主题,然后学生进入调查页面投票选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主题来进行学习探究。

(2)制定计划。项目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相关的计划安排由学生自己制定。此阶段教师在线提供课时安排表、小组任务分工表、任务安排表并对学生制定的计划给予指导和评价,方便教师对学生整个项目活动进度的掌控。学生在线制定任务计划,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填写好小组分工表等,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调节活动进度。

(3)活动探究。该阶段是整个项目教学的核心,持续时间较长。在整个活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有步骤有条理地完成相关工作,学生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活动进展、活动的感想做必要的记录并进行相关活动反思。教师在此阶段,主要给学生提供完成项目任务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对学生开展的探究活动进行监控,包括学生课堂学情检测比如说监控学生在学习页面的停留时间,学情记录比如说记录学生学习各阶段的得分,查看学生阅读资料数,发现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4)作品制作。项目教学区别于一般活动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制作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作品。这一阶段体现了杜威“从做中学”理论。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图片、录像、幻灯片、网页等。作品是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所获知识的直接反馈,也是教师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信息技术每完成一阶段的作品,学生均要上传自己的电子作品以让教师了解项目完成的进度以及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

(5)成果交流。项目成果的形成是项目教学区别于一般教学的重要特征。项目教学模式注重阶段性与最终性成果、个人与小组交流、自我与他人交流的良好结合。在项目任务完成后,学生制作出的作品就是一个项目成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及项目过程记录资料。

对于作业成果采用自评、他评和师评等方式,结合学习分析就能得到作品得分。精华作品应当堂展示作为榜样,欠佳的作品可以由全班师生探讨改进,共同进步。

(6)活动评价。活动评价是对学习参与度、作业情况、测验成绩的综合测试结果评价。学习分析作为非常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它可以清晰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过程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与过去只关心评价的结果不同,它是考虑到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式。当提交最终学习成果后,学习分析给予学生一个最终的成绩等级评定,履行了终结性评价的功能。学习分析兼具基于表现和价值追求,显示学习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的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以及基于成果激励,对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评价的终结性评价的功能,具有极强的教育指导意义。

3 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1)学习分析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反馈信息。它通过自动记录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成绩、测验成绩等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单独的学习档案,创建个性化的学习报告,这样就可以分析了解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从而为其提供学习支持。

(2)学习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力。学生将自己的项目成果展示出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项目作品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作品鉴赏能力,尤其是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能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在他人评价自己的作品时,也能够促使自己进行反思,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提升自我。同时,学习分析将可视化的学习表现结果反馈给学生,有望使学生利用这些数据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者。

(3)学习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习分析技术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中,可以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如:利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以肯定他们的价值和努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完善最终项目成品的期待;利用分组教学、在线测验的形式组织学生作品竞赛或进行作品的演示和投票,以提高学生完成项目作品的积极性;通过评选最佳作品,树立学习榜样,以达到增强学习动机的目的。

4 学习分析技术对教师的影响

(1)学习分析有利于教师管理数据的自动化。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包括学生项目完成进度的记录与教学管理,比如说,分数管理、奖惩管理等。可想而知,记录和统计这些数据的过程是相当持久的,手续也是相当繁琐的。学习分析技术使教师从原始数据的记录、统计以及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学习层次,便于教师管理及开展因材施教的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2)学习分析有利于教师追踪学生学业成就。教师不仅可以了解个体和整体学生学习进展状况,还可以获得包括学生对主题讨论感兴趣程度和参与程度等一系列活动状态在内的容易理解的、可视化的报告。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对危机学生进行识别、警告和干预,也可以改进教学方案以提升教学质量。

篇(3)

一、项目的提出

(一)“英语小报制作”的可行性与效果预见

在计划该项目前,我就对“英语小报制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学生能力来看,二(7)班作为英语特色班,每天有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的两节英语课,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课内的英语学习,而是有意无意地将英语单词整合成句子,将句子整合成片段;从资源来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里,学生都有电脑操作的条件,对文字处理,电脑画画等都有一定基础,平时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宽阔;从兴趣来看,学生普遍比较喜爱美术、手工等动手性强的学科。这些有利条件为英语小报制作作了很好的铺垫。另外,我觉得“语言表达”和“学生能力差异”是该课题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我提醒自己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尽量把小报制作的语言难度控制在学生的语言最近发展区内,鼓励他们尽量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都得到提高。

(二)“英语小报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舞台

独立原创是本项目的主要要求之一。如今信息高速发展,学生读物比比皆是,因特网快捷又方便,学生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份高质量的英语纸报,甚至会将这份任务全权交由家长完成。这与我的初衷不符。文本是小报的精髓,同样是小编者个人思想的载体,是自身英语整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我允许学生收集和借鉴一些课外的材料,但必须整合自身的语言基础,加以组织、改编、重组、创作和排版,完成适合自己主题的英语小报。文字宁可少一点,简单一点,但必须自主、原创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舞台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三)“英语小报制作”是发展学生多种智能的综合载体

英语小报制作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我校“小学英语学科社会化”课题,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通过该项实践活动在学习运用语言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多项智能。如英语文本的撰写需要发挥语言智能;小报的排版和美工需要发挥视觉空间智能;小报创作过程中的合作又需要动用人际交往智能;小报的评价更是学生们对自我价值的再次认识。

二、项目的实施与进展过程

“英语小报制作”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利用晚托班和午休等课余时间组织项目组成员活动,计划在20次项目组活动中,完成小报的选题——素材交流——初稿——二稿——润色及评奖。

第一次项目组活动

时间:3月18日午休时间

内容:英语小报制作的准备

首先,我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他们即将参与的这项特殊学习活动的基本情况。并向他们展示了我本人自制的两份风格不同的英语小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份是以遵守交通法规为主题的《Crossing the road》,其中有小朋友在牛津英语里刚学过的儿歌《Red light stop》等,立即引来一片争先恐后的背诵声。另一份是以介绍小动物为题的《Who is my friend?》,除了有好几个猜小动物的英语谜语外,还配上了栩栩如生的卡通动物图案。这两份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的小报立即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的凑上脑袋,逐字逐句地默念,有的学着图上的小猴翻起了筋斗,有的忙着给同伴猜谜语,还有的对精美的图画爱不释手。

为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创造,除了要求小报的内容必须原创外,对小报的形式不作任何的规定和限制。在明确制作要求后,学生可自主选择需要准备的资料和工具。如:质量较好的纸张,彩色笔,丝带,英文字典,相关读物等。

第二次项目组活动

时间:3月22日晚托班时间

内容:小报的选题——明确要求

我告诉小朋友,制作的小报无论篇数的多少,还是篇幅的长短,都要围绕一个主题来写。可以选生活中的事,选熟悉的主题,并给他们一个双休日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积累素材,选择适合自己智能特长又富有个性的主题。

第三次项目组活动

时间:3月25日午休时间

内容:小报的选题——交流选题

孩子们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怀着浓厚兴趣的孩子的能力就更无法估量了。这一个双休日可把他们忙坏了,有去动物园观察动物嘴巴的,有去科技馆看航空模型的,有扎进图书馆查外国人名起源的,更有结伴去大卖场购物的……他们的主题有《My Weekend》(我的双休日)、《My Pet》(我的宠物)、《Water》(水)、《Names》(名字)等。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向大家介绍自己所选的主题。英语小报制作与其他小报制作的明显不同在于它要受学生语言能力的限制,我在了解所有选题后为选了较难主题的同学作了适当的简化。如有个小朋友准备选各种牌子的小汽车作为主题,这当然会受到语言表达上的障碍,我建议他写《I can see on the road》,这样就有了刚学过的交通工具类单词作为词汇基础。经过交流,有不少小朋友选了相同的主题,我鼓励他们合作完成同一个主题,他们立即三三两两地结成了“同盟”,也有几个小朋友不愿意与人合作或不愿与别人雷同,当即换了主题。

我要求小朋友用一周的时间完成文本初稿的编写。要学生交齐准备编入小报的所有文章,对美工要求相对比较粗糙,只要学生在大小相同的纸张上,勾出文本与图案的比例即可。

第四次项目组活动

时间:4月1日晚托班时间

内容:部分初稿的交流与评讲

初稿的审定主要针对文本,主要问题包括学生讲述故事时时态前后不一致,或在引用他人的话时出现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令我很高兴,因为它们证明了学生是独立完成的。这些语法,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的确很少提到,我帮他们做了这方面的必要修改,把时态基本定在现在时,人物语言用作直接引语。在讲评时,也简单地介绍这方面的语法,对学生只作了解要求。

小陈同学平时语言学习能力就很突出,听说周末还补充校外英语的学习,这次他的文稿《My Pet》是所有文本中篇幅最长的,从介绍小猫的外貌、喜好到自己如何与小猫玩,表达自己对小猫的喜爱之情,文章的结尾更是精彩:“Look,a mouse is coming.Mimi is smiling.”给人留下深刻的回味。

辰辰是个各门功课都比较落后的孩子。他也准时交了自己的初稿。他积极参与的态度得到了全班的掌声。但他的文稿《Fruit》里只有这样几个写得歪歪扭扭的单词:“apple,banana,pear,lemon,water melon,peach.”我邀请其他同学来评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建议他用“I like  ”的句子把单词连起来,有的建议他只重点介绍一种水果,最后辰辰决定用数字把这些水果连成一首儿歌。

“One,two,three;apple,apple,banana.

Four,five,six;pear,pear,lemon.

Seven,eight,nine;peach,peach,watermelon.”

我们大家对他的创作都非常满意。

接下去三周的活动内容都是初稿的交流与评讲。英语小报制作是学生智能自主发展的一个载体,学生的创作思想应得到尊重,除了必须修改的错误,我对小报的排版和组织等基本不做修改。学生在修改好初稿后,着手完成二稿。二稿要求在正式的纸张上完成文本的书写(或打印)和插图的创作。从二稿中已能看出小报的质量。

第十次项目组活动

时间:4月19日晚托班时间

内容:部分二稿的交流与评讲   

如果说初稿形成了小报的骨架,那么,二稿就是小报的肌肉和血液。有了初稿对文本评审的基础,二稿中语言表达已没有什么大问题。由于要求写在正式的、质量较好的纸张上,小朋友们的书写也比平时的作业端正了许多。拿到手的二稿已能明显地感受到小朋友创作灵感的跳跃。

小君的小报《My Family》由“My Father”,“My Mother”,“Me”三篇小文章组成。每篇旁边都配有她亲自画的父母和自己的画像。最逗人的是她不知从哪儿翻出一张爸爸妈妈当初的婚纱照,并毫不客气地把自己的一寸报名照贴在他俩中间。

《Sun and Moon》是弘弘,小徐和小俏三个女孩合作完成的小报,他们在分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智能特长,故二稿质量较高:弘弘负责写有关太阳的文章,小徐负责写有关月亮的文章,美术课代表小俏则当仁不让地负责排版和美工。她们这份小报写在一张满是星星的纸上,题目边还配有太阳和月亮的图画,仔细一看,这些星星月亮都闪着金光,原来是小俏用一种叫“星光笔”的文具一颗一颗画在白纸上的。

接下去一个月的时间,小朋友陆续都完成了二稿。近40份稿子没有相同的或非常相似的。有的小朋友在看到别人的优点时,有了更好的灵感,立即去修改甚至重新制作。完成二稿的小朋友自然进入了小报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润色。

第十八次项目组活动

时间:5月31日晚托班时间

内容:为“我的小报”润色

我鼓励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小报上添加任何他们认为美丽的东西,如花边,小粘纸,贴画,自己的照片等,但要根据自己所选的主题,有自己的风格,过分的装饰和重复的添加也许会画蛇添足。这一环节为学生施展才能,体现个性提供了舞台。

小周的小报《Colours》充满色彩,令人感觉走进了颜料铺;元元的《Mouths》画了各种动物不同的嘴,给人新奇恐怖的感觉;小盈的《Water》则是以蓝色为主的电脑打印报,罗列了海洋、河流、小溪等由水组成的景象。

第二十次项目组活动

时间:6月10日晚托班时间

内容:“我的英语小报”展示颁奖大典

在“英语小报制作”学习项目接近尾声的阶段,我和同学们一起十分认真地做了评价和展示工作。这是展示学生多元智能的最佳时机,为每个人或小组提供了鉴赏学习他人或他组创作的机会,也为学生自我反省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每个小编者都要作简短的创作过程介绍,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作品,体会他人的创作精华,感悟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的英语小报”展示的同时,隆重的“颁奖大典”也拉开帷幕。为鼓励学生的创作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优势领域,创立了多个奖项:最佳创作奖,最佳排版奖,最佳美工奖等。另外,所有独立自主完成小报的学生都能得到“原创奖”。在这次活动中,几乎人人有属于自己的奖,他们在创作中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信。

三、项目的总结

在“英语小报制作”项目计划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多种媒体、借助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完成一定主题的英语小报的制作,他们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省智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项目计划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根本,改变了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该项目学习,学生得到了“如何去获得和运用知识”的成功体验,这种成功体验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无疑是有帮助的。

 

【案例评析】

篇(4)

 

一、项目教学方向的确定

 

教师在确定项目教学的目的时,必须根据高职教育所具备的特征,同时与计算机教学所具备的特点相结合。另外,在确定项目教学目的上,教师还应当给学生设定明确的原则及目标。例如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质,以其作为参考,从而将与要求相符合的设计方案制订出来。

 

二、项目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之前,老师首先要确立一个项目任务,而项目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就在于项目任务的设计与选取。一般来说,选取与设计项目时,覆盖所学的知识点是项目教学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难度一开始不能太大,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简单讲解和查阅相关资料做出来。此外,设计的项目任务还要将学生的思考引发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在注重理论渗透的同时,还要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实际需求加强直接联系,充分地结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学会运用理论知识。之后要让学生自己制订出完善的计划,再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对工作项目进行处理,并在完成之后对项目过程进行反思与归档,从而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根据教学的要求,项目化教学应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并在每一个部分当中再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抓住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参照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从而制订出适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任务目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目的性地进入学习当中。老师也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内容中来,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将项目完成后的具体成果进行展示,并让学生继续探索未知的计算机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老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是这一部分学生应首先了解的,而对于有一些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硬件安装及系统安装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任课老师应在教学和引导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合作或个人组装出一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从安装硬件开始,让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的构造,再通过系统安装,让组装好的计算机能够应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在Word、Excel以及PPT等计算机基础软件的部分,教师需要仔细讲解,最好能按照实际应用,比如在通知、排版等实际应用很强的方面多布置任务,让学生能够对计算机基础运用做到熟能生巧,同时也能掌握以后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专业方向来提供一定的原始素材,并制订出完成每个素材所需要的任务细节,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合作完成,小组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创造出具有小组特色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篇(5)

一、引言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2010年开始举办至今,赛项几经更迭,唯一没有发生改变的是信息化教学设计项目,该项目强调设计理念。鲁中中等专业学校自2011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至今共有18名教师进入国赛,其中教学设计赛项获得国赛一等奖4个,国赛二等奖7个,积累了丰富的参赛经验和信息化教学推广经验。笔者2015年作品《食全食美》于获得中职组国赛一等奖,轻纺食品类组内第一的成绩。现以该作品为例,探讨如何开发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选题是关键

食品专业课程很多,选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专业基础课中的《食品营养与卫生》和专业技能课中的工艺类、检验类方向。考虑到当前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做到科学合理调配饮食以促进身体健康,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是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实际问题,关注度高,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因此我选择了《食品营养与卫生》中第二部分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开篇之作《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该课题中营养配餐过程数据处理过程复杂,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掌握,正是信息化手段的着力点。同时,课题的名称很重要,要一下引起听者的兴趣。推敲课题的名称的时候,团队成员推敲了很多,如《舌尖上的营养》、《舌尖上的健康》《食全食美》……,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食全食美》最能凸显营养配餐的目的,营养素全面、适量,食物搭配合理,才能既美味又健康。

三、设计是灵魂

第一,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脉络,其确定要有理有据。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懂知识、会操作。因此本课结合课程内容、公共营养师岗位要求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本课知识目标①:了解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知识目标②:掌握能量、营养与搭配的相关知识。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典型标志就是能编制食谱,营养配餐,因此,确定能力目标①:利用配餐软件,灵活编制食谱;进行公众营养改善,是公共营养师的岗位职责,是食品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因此,确定能力目标②:利用营养APP软件,助力公众营养改善。在情感目标的设计上,从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入手,情感目标①:关爱父母,提高家庭素养;让孩子利用所学,为父母制定食谱。这样,孩子们在与父母交流,观察记录父母生活习惯的过程中,能深刻体味父母的节俭、辛苦以及对自己的无私付出。情感目标②:利用“微时代”工具,增强参与公众营养改善活动的意识,提高社会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传播营养知识,时刻培养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而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配餐时对于“食物到底应该如何搭配才能保证能量摄入均衡、改变营养不足或过剩的问题”难以掌握,因此将“把握食物的搭配与平衡”其确定为本课重点。而营养素的计算繁琐,学生即使掌握了知识也难以编制出合理的食谱,因此将“编制营养食谱”确定为本课难点。第二,教学策略要符合我国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真正运用和实施。本课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针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知如何做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结合学校学生集体用餐的情况,与学校膳食科合作,设置真实工作任务“为学校餐厅编制一周营养食谱”,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配餐软件进行练习、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是实现了课堂的延伸,其教学过程一般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根据上述课前准备。课前,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动员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或者通过平台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微课,并完成在线测试,从而掌握学生知识能力上的薄弱环节,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本课的课前准备为:①信息准备平台任务——搜集社会公众关注的营养问题,加强职业岗位认知。平台任务——通过校园网调查问卷,获取我校学生群体信息。②知识准备平台任务——搜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平衡膳食”的记载,并尝试用现代营养学知识对照解说。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载体和手段要突出“信息化”,图片、视频、FLASH动画、微课、课程网站、虚拟仿真等都是信息化的体现,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遵循两个原则:①必不可少;②合适使用,切勿“堆砌”。本课的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①学营养理论:本部分由三个环节组成——探能量、论营养、习搭配,通过FLASH动画和视频交互学习软件,场景串联,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能量、营养与搭配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平台在线测试,及时掌握了学生学习情况,达成知识目标。所用信息化手段:FLASH动画、视频交互学习软件必要性:场景串联、寓问题于情景,使学生灵活掌握三餐搭配要点,突破重点。②配平衡膳食:本部分由四个环节组成——探需求、选食材、列食谱、做调整,引导学生根据服务对象的能量需求状况,利用食材手册APP挑选食材,利用配餐软件列出食谱,并通过量的调整和类的更换,对营养素过量或不足情况进行调整。所用信息化手段:营养配餐软件(食材手册APP辅助)必要性:营养配餐软件是本课核心的信息化手段,它依据服务群体身体状况,确定其营养素需求量。之后学生选择食物,餐品的营养素含量会以柱形图的形式直观显示,其中蓝色代表营养素含量过高、橙色代表过低、绿色代表正常。学生通过更换食物的质量或者种类,实现营养素含量与推荐摄入量之间的平衡。这有效的解决的营养素种类繁多,计算繁杂的问题,轻松化解难点。③评一周食谱:本部分主要由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组成。课后,将学生编制的食谱交由膳食科工作人员评价。而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以学生的参与度作为评定基础,不仅关注到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效果,更多的关注到自我能力的获得与提升。所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教学平台。必要性:实时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掌握情况,实现过程性评价。课后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庭素养和社会素养。

四、见解是境界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展示时间只有10分钟,让外行听懂作品中讲授的知识,让内行认同作品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参赛教师必须对知识点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对信息化手段有灵活的运用技巧,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具体地说,在选题确定以后,一方面,教师在授课经验基础上,要借助网络,查阅他人的博客、论文,了解其他人的经验以及当今社会对该方面知识的研究进展情况,集众家之长而深化认识,形成对知识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要观摩各种信息化赛事,揣摩信息化手段应用技巧,提升眼界。2012年—2013年,微信任务,QQ流互动,还会被认为是一种信息化手段。2014年,专家目光就开始关注教学平台对学生的时时监控、对教学结果的及时反馈,以及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2015年的《童言语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校企合作同步课堂”,利用信息化通道,将教室与幼儿园实时同步连接,教学效果的优劣,学习结果的好坏由幼儿园老师与孩子们进行评价,是将“传感网、物联网和互联网”结合的优秀作品。《单嵌钱袋的缝制》是以产品生产为纽带,以模拟生产活动为目标,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作品的同时,又利用信息化手段线上销售,为“互联网+教学”模式提供了启示。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教育需要教师高度的专业和情感投入、智慧投入,中国教育信息化变的永远是技术,不变的永远是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篇(6)

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内容

1.教学项目选取的基本思路

以项目为载体对“机械设计”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项目,用来教学的项目必须既能达到锻炼学生工程项目的能力,又能覆盖机械设计课程所授的内容。选择一个好的项目需要认真理解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清楚每一章节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将项目的内容分布到各相关章节中去,让学生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方法和设计技能,以此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2.教学项目的设计

根据上述基本思路,结合本校现有的设备条件,设计了8个教学项目,项目由简到难,层层深入,逐步增加各知识点的覆盖。

3.项目的教学过程举例

以项目4为例,该项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多且琐碎,要完成此项目必须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轴的结构设计和校核、平键的选择与校核及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等相关知识。因此,在开始项目前,将原教学班分成一个个的教学小组,每个小组在接到项目后必须充分讨论项目,明确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查阅哪些资料并收集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先拆装、测绘单级齿轮减速器,初步建立感性认识,然后讲解减速器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如齿轮、轴、轴承、键等,每介绍完一个内容,可将齿轮、轴、轴承、键的设计作为教学项目的子项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带着任务在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做项目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不完善的思路进行修正,以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最后要求学生课外进行讨论总结,每组写出设计报告。每一任务完成后,进行课堂交流,对项目中如何解决问题做相关介绍。在该阶段,学生不仅回顾了自己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知道了如何改进的方法,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课程考核方式

在课程的成绩评定过程中,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方式。做项目的学生平时占20%,可以不做常规作业,在每一个项目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用PPT展示其学习成果,各个小组再根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综合表现给予评分,项目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30%。项目成绩分为过程成绩和最终成绩,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创造性、合理性等方面来评分,项目完成后,根据完成的实际情况给予评分,两部分的评分总和即为项目成绩。此外,鼓励学生自己立项,自主设计,参加大学生创新设计,提升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篇(7)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91-02

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在国内各职业院校中正大力推进并取得了许多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学科体系结构,提出了诸如“工作过程导向”、“学习领域”、“项目化教学”等“革命性”甚至是“颠覆性”的课程理念。项目化教学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和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一个特定的项目任务并让学生运作、实施和控制该项目,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和提升素质的目的。项目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育教学法,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开放性、可测评和综合性等特点,特别是实践性、自主性和过程评价,让学生一改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构建项目化的专业学习平台,旨在为学生项目化学习提供信息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主动性、实践性和探索性。

一、项目化专业学习平台构建的意义

(一)促进专业建设进程

物流管理专业是我院示范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大量的专业教学软硬件资源得到了充实。特别是针对管理类专业,在软件资源的利用上更为突出。数字化是高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各高校的数字化建设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我院也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校园网的建设,先后也搭建了一些数字化平台,然而,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起步相对较晚,意识上可能没来得及得到充分的认识,数字化建设基本上处在摸索的初级阶段。在信息化建设的大浪潮下,专业数字化也必将成为专业建设、专业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建设物流专业项目化学习平台将势必促进本专业建设的进程,加速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整合专业教学资源

物流管理专业在这几年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数字化资源也日益增多,如教学系统软件资源、课程数字资源、专业学习资源等越来越庞大,但整体上也出现了较为杂乱、不便于系统、科学利用的现象。首先是信息的冗余问题,专业在通过购买、搜集大量专业信息资源的同时,出现了诸多重复信息、信息良莠不齐等情况;其次是信息孤岛问题,各类数据库和数字资源相关度不高或缺乏有效衔接,如购买的众多各类资源,自主开发的各类数字资源和以及系统里相关的数字资源等等,这些异构的资源没有有效的整合,无法实现资源在不同层面的转换和集成,无法实现不同资源之间的沟通。有效的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对于专业数字化建设和管理而言势在必行。

(三)实施物流专业项目化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教学上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结合物流专业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刚柔并济、内外双修”的课程体系,其中突出了诸如道路运输、仓储、物流信息化等几个主要的专业课程方向,而在这些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上,许多都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即将一门课程分为若干学习项目,通过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可以了解某物流项目的系统运作过程,充分教与学的互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更有项目运作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四)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然而,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发现一些诸如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创新意思薄弱等现象,这些将必然影响到我们专业教育质量和效果。通过搭建物流项目化学习平台,它既是一个教学资源平台,同时更是一个教与学互动、师生沟通的平台。譬如说,某一运输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传达各阶段性工作任务并进行监督检查,实施有效监控;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所需的一些信息资源,完成项目各阶段性任务并与教师及时沟通,获取教师、其他组员甚至企业行业的相关信息支持。这样,学生的学习将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的学习也将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必将得到有效提升。

(五)促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体系化

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字资源基本上无法体现知识之间的体系完整性,无法体现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些问题直接造成了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应用难以集成等现象,严重阻滞了专业数字化建设的深入。数字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客观难题,特别是个性化数字资源的利用问题。搭建物流项目化学习平台,构建专业资源特色库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有交流价值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搭建物流项目学习平台,有效的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化、有序化的体系,平台的合理搭建和利用必将促使教育教学活动更为科学化、体系化。

(六)共享企业资源

通过构建物流项目化学习平台,可以有效的实现与部分区内外物流企业对接,将企业、行业相关专业信息整合到平台中,为学生学习和就业提供实时信息,同时可以为企业开放相应的平台入口,为专业与企业有效沟通提供有效途径。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推动高校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应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校数字化从20世纪90年代中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它是高校现代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数字化的进程,高校教学资源也正全面的数字化。由于高校对数字化认识程度的差异,对其需求的迫切性有所不同,同时高校购买了大量的数字资源,同时广大师生又生产了各类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已经相当庞大,但是其应用现状却不那么尽如人意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基于其课程教学和远程教育的需要,建设了一些诸如网络教育平台、远程教学平台等形式的网络学习平台,但经调查发现,很多这种类型的平台主要以课程网站或教学事务性质为主,如包括教学文件设计、网络课程导入、网络学习组织、学习支持、成绩评定和教学评价等。对照现有的多数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归纳出其中存在有以下问题:

第一,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

第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单一;

第三,自主学习资源不足;

第四,导航系统不够强;

第五,评价与反馈不够;

第六,教学情景单一;

第七,缺少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第八,技术故障对学习者的影响。诸如死机、病毒、系统或文件被误删除等技术故障,有一部分学员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都会他们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项目化专业学习平台内容设计

(一)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借助校园网的教学环境,支持教师网上教学活动,建立网络教学支持平台。

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具有双重的角色,实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对教师来说,能灵活监控、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来说,能灵活交互,便于个性化学习,方便实现网络测评和答疑等。

(二)网络学习支持系统

学习系统用于支持学生网上学习活动,构建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从学习者的组织形式看,有个别化学习、项目小组学习,如辅助学习、合作学习、专家指导与模拟角色等。

网上学习支持平台向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辅助学习工具,以支撑学生在网上的学习和探索。如每个学生注册后可分配使用以下工具:笔记本工具可使学生方便存储下载的网上信息,或记录下创作的灵感;书签工具可以标记所感兴趣的内容,以后再看;学习日记工具可以记下学生学过的知识点。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也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还有平台资源搜索工具、作品展示窗口工具等等。本模块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的工具系统,是支撑平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网络教育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的中枢,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在提供教学服务管理这一核心功能的同时,还提供教学分析及电子结算功能,并可与相关的组织机构共享和交换教育信息网络教育管理系统必须集成数据库工具,实现在线自动课程管理。网络教育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课程管理、学分管理等。考虑到以后网络教育将与现在的教学系统融合在一起,网络教育管理系统将与现有的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有较好的兼容性,使两者的数据可以互相导入导出。

四、平台构建

物流项目学习平台将采用分期建设的方式进行,第一期,以平台构建(数据库设计、后台网站设计和前台页面设计)和资源搜集、整理为主,为期约12个月左右;第二期为资料上传、整理和试用行为主,为期6个月左右;第三期,与校园网有效衔接,在专业内正式运行实施,并实时改进平台功能和更新信息。

目前,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和应用可以说并不新鲜,许多经验和方法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当然,我们开发的项目化学习平台也会有别与其他网络学习平台,如:(1)将加强教学辅助功能,提高教学支持系统的智能化,在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中运用智能技术以帮助老师更轻松地教、学生更好地学;(2)注重新的技术开发和应用,例如将移动技术,网格技术、点对点技术等应用到平台的开发中来,同时Blog,Wiki与实时通信等软件也可以添设到平台中来;(3)提供开发交互式网上课程的工具和设施;(4)提供课程内容的资源库管理方式,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利用真个专业甚至跨专业的资源;(5)加强平台系统的安全性管理。

相信通过认真设计和开发,并有效的借鉴已有知识和经验,该平台的建设在分期、分工合理的前提下是能有效得以建设和实施的。

(1)依助我院校园网,搭建B/S架构物流专业项目平台,并单独对后台实施有效管理,保证其运营组织、维护和有效开通;

(2)大量搜集和有效整合专业教学与管理资源,使其有序化、系统化;

(3)设计开发教学管理、考评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网络交流等主要功能模块。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袁时雨(1980— )男,武汉大学情报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化、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

参考文献:

[1]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都比较差,大部分比较活泼好动,不善于动脑和动手,综合素质偏低,对理论课程基本不感兴趣,上课一味玩手机,理论知识没认真学,到实习课室根本就是一窍不通。针对这种教育状况,需要我们老师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探索一条更有效教学途径。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整合电子技术理论及实习教学内容,借鉴兄弟院校一体化教学经验模式,提出基于声控电路的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一体化课程特色及发展必然性

一体化课程教学是通过对企业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典型的学习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教师设计一个个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一体化教学由原来的知识演绎技术转变为技术归纳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了技工教育的特色。

传统实习教学按照模块教材让学生安装单独电源电路、放大电路、功放电路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习兴趣不大,而且由于存在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不同步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其原理,学生对安装与实习这些电子电路没有积极性、主动性。这种理实分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常抱怨无法学到更好的知识,无法理解工作原理,造成学生流失率大。鉴于严峻的教学形势,一体化课程教学是技工院校发展的必然性。(参考文献:《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设计浅议》 《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1期  魏永红;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玩具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改革与实践  廖春蓝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05期 )

二、基于声控电路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1、声控电路及原理:

                                                                                              声控电路图

本电路由电容降压桥式整流直流稳压电源、信号转换放大电路、双稳态触发电路、数字电路等组成。由电容C1、电阻R1、二极管D1~D4、滤波电容C2、稳压管D5组成电容降压桥式整流直流稳压电源,将220V交流电变为12V直流电,供电路使用。由驻极体电容传声器MC、三极管VT1和VT2、电阻R2、~R7、电容C3~C5组成信号转换放大电路,R2、C3将电路頻响限制在3kHz左右,使其对掌声灵敏;由三极管VT3和VT4、电阻R8~R13、二极管D6和D7、电容C6和C7组成双稳态触发电路;由二极管D8、电阻R14和三极管VT5组成功放推动电路。

当拍手(击掌)声被驻极体电容传声器MC转换成电信号,经VT1、VT2放大后,这个放大脉冲信号又通过电容C6、C7耦合到晶体三极管VT3和VT4组成的双稳态触发器的计数输入端(CP端),使触发器翻转。此时如晶体三极管VT4截止,其集电极电位升高,促使晶体二极管D3正向导通,给晶体三极管VT5加了正向偏置,于是VT5饱和导通,则继电器K得电吸合,常开触点K闭合,接通交流接触器J的线圈电源,再由交流接触器J的常开触头去控制各种电器设备,以实现声控。本示教装置控制220V的灯泡,使之发亮。

                                                          声控电路实物图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我们先出示声控电路。“鼓掌,灯亮了,再鼓掌,灯熄灭”。学生看到后,心里痒痒的,一下就来劲了,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积极,不会的同学也不停地来问老师,而且主动跟会做的同学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我们再开展一个一个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即讲即用,学用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知识的带来的生动活泼和乐趣,增强了学习动力。(参考文献:《声控电路实习教学》 《科协论坛》2011年第4期 唐志希)

2、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声控电路有声有光,对学生积极性能大大调动起来,我们确定以它为典型工作载体,进行对电子技术一系列知识的融合,开发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每个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板的工作原理分析和制作任务,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我确立的工作情景是“某小区的物业公司提出给住户楼梯安装声控电路的需求,用户要求七天完成该项工作,安装公司同意接收该项工作任务,开出任务单并委派电子技术人员制作好该电路并安装,按客户要求完成任务,把客户验收单交付公司。”

学生以5人为小组,根据“用户”提供的声控电路参考技术图纸,分析其工作原理,根据功能要求正确选用电子元件并焊接制作、调试和安装声控电路板。课程分为8个学习情境:(1)学习活动一:明确工作任务;(2)学习活动二:认识半导体二极管;(3)学习活动三:制作直流电源模块电路;(4)学习活动四:制作信号放大模块电路;(5)学习活动五:制作双稳态电路及数字电路模块。(6)学习活动六:勘查现场并安装;(7)学习活动七:施工项目验收;(8)学习活动八:工作总结与评价。每一个学习情境分别涵盖相关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对学习情境进行排序。

3、建立完善声控电路一体化教学环境

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理论课室和实训室基本上都是分开的,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我们必须努力创造一体化教学环境。针对声控电路制作、调试和安装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我们设定了两个授课环境:1、在一体化课室,包括多媒体设备和电子制作实习配套材料和设备。2、楼梯现场情景,利用该情景,让同学们学会现场安装并调试声控电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它既给同学一种学习环境空间的切换所换来的新鲜,又有安装调试后的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感。

     声控电路,声色俱全,在电子教学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电子相关理论知识揉合在该典型工作任务中,通过我们设计的8种学习活动,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设计浅议》 《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1期  魏永红

【2】《声控电路实习教学》 《科协论坛》2011年第4期 唐志希

篇(9)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78-02

1课程改革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型,在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特色。作为新生事物,它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探索、允许大胆的创新。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必然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直面临着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各院校都在竞相推出办学的特点,及时顺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本文结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加以探讨。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女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院,面对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蓬勃兴起的态势,人才培养必须紧紧围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即在培养目标上更突出“应用型、技术型”。因此,要不断进行课程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出懂理论、重实践,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女性人才。

2项目化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内涵

项目化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这一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项目要求进行资料收集、选择、整理,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了学习、自觉地进行了知识的建构。[1]

项目化教学法非常符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项目导向的课程改革就是通过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分解,进行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切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需注意课程内容与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一致,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促进课、证融合,使学生通过课程考核的同时,能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同时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在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建设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从而夯实专业教学改革基础,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3《物流运输管理实用教程》项目化课程改革精要

31课程目标定位

《物流运输管理实用教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选择适宜货物运输方式、树立运输合理化意识,推行运输合理化措施、优化物流运输的线路。组织公路、铁路、内河、海洋、航空货物运输、国内及国际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运输等。学生具备利用现代运输管理理论处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素质,为将来从事现代物流与运输管理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项目化课程改革思路

考虑到与其他同类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相比,要做出特色,必须避免同质化,紧紧围绕女性在行业中的就业岗位及优势,发现女性在商贸物流、国际物流或者货代行业较具优势,而技能主要就是围绕单证和客户服务。

为了体现女性在国际物流中的就业所需技能,且考虑到广东经济呈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设置了五个模块,且环环相扣,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并重。说明“模块”可理解为把涉及岗位工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重新整合组织教学,以项目方式实施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从事岗位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3模块式教学实践

331模块一:物流公司运输合理化模块

物流过程的合理运输,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货物流通规律,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

课堂理论教学主要目的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物流公司运输合理化工作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通过多种渠道、媒体,进行查找、收集完成实际物流企业运输管理岗位所需信息的能力;具有独立制订现代物流企业运输管理工作计划并落实实施的能力;具有总结、归纳、分析现代物流企业运输管理岗位实际问题能力。

332模块二:公路货物运输模块

公路货物运输(Road Transportation)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世界机动车总数已达4亿多辆,全世界现代交通网中,公路线长占2/3,约达2千万千米,公路运输所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占整个货物运输量的80%左右,货物周转量占10%。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公路运输的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都名列前茅,公路运输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中国交通年鉴》统计结果表明,1997年我国道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977亿吨,货物周转量5272亿吨千米,分别是1996年的993%和1052%。其中货物运输量在五种运输方式中为第一位。到1997年年底,全国有营业性客货物运输车辆450多万辆,经营业户270多万户,从事道路运输业活动的人员有11000多万人。公路货物运输由公路货物运输和汽车货物运输组成。

333模块三:铁路货物运输模块

铁路货物运输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由于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在运输的经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据了优势,再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而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334模块四:水路货物运输模块

中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35模块五:联合货物运输模块

联合运输是综合利用某一区间中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进行不同运输方式的协作,使货主能够按一个统一的运输规章或制度,使用同一个运输凭证,享受不同运输方式综合优势的一种运输形式。联运的最低限度要求是两种不同运输方式进行两程的衔接运输。联合运输按地域划分有国际联运和国内联运两种,国内联运较为简单,国际联运是联合运输最高水平的体现。

4教学评价

“模块”+“项目”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与岗位技能培养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模块构建课程体系,以项目运作方式,合理组织、实施教学,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模块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重点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岗位、扮演不同岗位角色,学习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也为学生未来的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因为有效规避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技能之间的矛盾,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兴趣浓厚,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项目引导,理论知识铺垫,实践技能培养,然后进入一个新项目、新知识、新技能的良性循环。

5结论

项目化教学模式必定是以某种工作项目为基础,在项目运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项目化教学模式来源于工科课程,文科类课程搞项目化课程改革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原样很难实施。如物流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其中融汇了大量其他学科的知识,现实中物流的岗位工作也已经不仅仅是仓储或运输这样简单,现代物流工作更需要复合化,毕业生也需要能胜任同类岗位的各项任务。

围绕物流岗位能力的形成,科学设计和选择课程体系,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方案,按照一个完整的项目操作流程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完成模块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模块是指涉及岗位工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重新整合,模块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学生在模块实施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掌握技术,提升职业素养,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明川项目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8(11).

[2]朱铁汉,缪兴锋浅议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中国市场,2008(10).

篇(10)

1.知识与情境的融合问题:设计环节上更注重以项目任务为明线,知识为暗线,最后由学生自主整理呈现。

2.项目的设计和开展程度:项目学习不光强调情境,还强调学生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强调基于项目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故应尽量给学生完整的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合理拆解任务,达成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根据任务难易,阶梯性解决问题。

3.核心观念的落实程度:选取多变价元素硫和氮为载体,探究典型物质的预测分析角度,强化学生分析物质性质的一般研究方法的思维,并落实多价态与氧化还原剂选择的思路,从而在元素观、分类观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转化观意识。

硫和氮元素的相关内容是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且这部分知识丰富,具有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酸雨作为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话题,学生非常有必要了解其中的原理和奥妙,而酸雨的形成和防治与硫、氮元素的有关知识关系密切,因此我们选定了酸雨作为项目主题。

二、方案设计

项目学习的具体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三、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师:(图片展示)由环境污染现象引出人类面对的几大环境污染问题。

生: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思考判断。

师:谁引起乐山大佛的面容变化?如果你是研究员,又如何去探究这个罪魁祸首?

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组内交流,三个组分别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提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脉络,总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危害来由,是什么如何形成如何防治。

师:每个小组制作一份《酸雨与我》的宣传材料,组织同学到社区向居民开展宣传活动。

【任务一】认识自然界中的酸雨,了解酸雨是什么。

师:询问硫酸型酸雨的核心物质,核心元素。(要求小组合作,尽可能多地列出含硫的物质。)

生:两组同学上黑板罗列。一组按记忆常识想到什么罗列什么,另一组按二维图框架线条走。

【任务二】认识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师:利用学习过的动态二维图,思考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合作探讨】小组设计在大气中可能的SO2H2SO4路剑并标出实现转化的具体物质,说出设计依据。

生:二维图上绘制SO2H2SO4的路径:SO2SO3H2SO4或SO2H2SO3H2SO4。加入的试剂是氧化剂。

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若在实验室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实现SO2 SO42-(硫酸或硫酸盐)。

【实验设计】

【实验实施】寻找合适的试剂来验证。

【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验现象是否一致。

【组间交流】做了哪些实验?得到什么结论?认识了物质的哪些性质?出现了哪些意外现象?产生了哪些问题?

师:类别变化价态也变化时,可以寻找中间过渡物质做桥梁。对于试剂的选择无非就是若类别变了考虑二维图上的类别线(即八点图);有价态变化时考虑氧化、还原剂;两者皆变,尽量合一考虑。

生:聆听,记录。

师:(图片展示)SO2的生活用途:果脯、红酒的添加剂。

【演示实验1】品红的暂时漂白性褪色,加热颜色又恢复。

生:聆听,观察。思考SO2漂白和氯气漂白的区别。

【查阅资料】变废为宝,了解硫酸的工业用途。

师:通过体会硫酸厂的分布之多之广,让学生体会硫酸不愧为工业之魂。

生:学生回忆初中已知的硫酸的性质。

师:(图片展示)冷浓硫酸的运输方法。

生:掌握新的概念:钝化现象。

师:【实验演示2】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生:观察实验装置的特殊性(控制开始与结束的神奇设计);仔细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3】黑面包实验。

(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注意浓硫酸混合使用时的添加顺序;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观察的要点。)

生:思考体现出的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

第二课时

师:带领学生回顾总结并在含硫物质的二维结构知识图上呈现,并引导学生学会动态分析应用二维图。

【任务三】酸雨如何防治,巩固硫单质及硫氧化物的性质。

师:如何防治酸雨?

生: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从防和治两个角度双管齐下,用常识和已有化学知识解释具体方法。

师:辅助学生提炼总结。

生:小组讨论:落实具体的“防”是要防什么?怎么“治”?

师:将防治问题转化为相对应的化学学科问题――哪些含硫的物质能转化为二氧化硫?说明推测的理论依据。

生:交流探讨:自然因素――火山喷发。人为因素――化石燃料的燃烧,烟花爆竹的燃放,工厂废气,实验室排放等。

师:讲解酸雨防治。

1.根本手段――预防:新能源开发C+H2O==CO+H2。

2.防治手段

(1)不释放SO2: “固硫”过程――对煤(其中含硫为0.3%-5%)进行处理,如选洗加工、综合开发、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生石灰)、对排放的烟进行处理以回收SO2。

(2)已释放的SO2:利用SO2的性质(酸性;还原性)治理;种植绿色植物进行吸收。

生:思考在防治措施中SO2的性质如何体现。二维图和八点图的动态应用。

师:防治的一切措施都是依据化学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将有污染的转化为无污染并能被人类所利用的物质,或者直接从源头不产生污染物。

【任务四】迁移应用硝酸型酸雨问题的分析解决。

生:小组合作,拓展应用: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防治。

师:迁移应用所学到的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研究硝酸型酸雨(重点是如何形成的过程)。

生:写出从化学视角分析环境问题的角度(框架)和思路步骤以及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师:反馈学生对于硝酸型酸雨问题的整体看法。带领学生在二维图上勾勒出他们的思路途径。

生:观看视频:实验1:氮氧放电。实验2:NO2与水反应。

师:提醒学生观察气体颜色,水溶性区别;总结物质的性质。

师:重点强调尾气处理还原剂的优势。

上一篇: 银行柜员转正工作总结 下一篇: 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