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7: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班语言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2、引导幼儿体验文学活动的。

二、活动准备

1、课件《秋天真美丽》

2、丰富幼儿有关秋天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随歌曲《秋天多美丽》入场。

师:秋天秋天真美丽,你们知道秋天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2、学习作品,教师配乐朗读散文《秋天真美丽》

1)师:老师也带来了散文《秋天真美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标)

3)看图听散文录音《秋天真美丽》

4)师:老师把散文画成了美丽的图片让我们一起仔细地欣赏一遍。

5)分段欣赏,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A段师:为什么秋风姐姐快乐地到处跑?秋风姐姐先跑到哪里呢?

B段

1)秋风姐姐对着大树吹口气,大树怎么样了?

2)大树上为什么会抖落蝴蝶呢?树叶飘下来的样子除了像蝴蝶,还像什么呢?请你学一学。

3)我们一起来做树叶。(幼儿用身体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C段师:树妈妈为什么要把树叶送给小树?

D段秋风姐姐是个调皮的小姑娘,它又会跑到哪儿去?

1)秋风姐姐对着小河吹口气,小河怎么样了?它的心情怎么样?

2)为什么说小河象丝巾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小河抖动丝巾的样子。

3)为什么小河会掀浪花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小河掀浪花的样子。

4)小河是怎样抱着白鹅摇啊摇的?

5)听音乐来做小河开心的样子。(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E段:师:小河真能干,它有哪些宝贝?

3、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欣赏散文,幼儿轻声跟念。

师:秋天秋天真美丽,大树飘落叶,小河掀浪花。

1)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些优美句子?你能用散文中的话告诉大家吗?

2)还有谁也喜欢这一句话,你能来学学吗?还有谁把它说得更好听?

3)让我们一起跟他学一学。

4)为什么这些句子那么美?小结:因为连着用了几个“一会儿”。

4、迁移作品经验师:秋风姐姐那么高兴,她还会对谁吹口气?它会怎么样?

师:好,我们到教室里把它画下来,送给喜欢秋天的人们。(音乐中结束活动)

【附:散文秋天真美丽】

秋天,秋天,真美丽。

天高了,地宽了,秋风姐姐快乐得到处跑……

秋风姐姐对着大树吹口气,大树摇啊摇。一会儿抖落一只金蝴蝶,一会儿抖落一只红蝴蝶,一会儿抖落一只花蝴蝶。

篇(2)

大班语言活动1活动目标 :

1.通过活动,熟悉和了解班级小伙伴。

2.让幼儿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家人,增进喜爱家人的情感。

3.能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说话,学习用“我有…还有”句式做介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吃米糕的家人,幸福的一家人

2.班级小朋友

“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演示-幸福的家人

1.小朋友你们能看出来,床上睡觉的是谁吗?

(引导幼儿说出,爸爸,妈妈,宝宝)

2.他们为什么会睡在一起呢?

(他们是一家人)

3.教师给幼儿示范介绍家人

我有爸爸,我有妈妈,我有爱人,我有儿子,还有我自己。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很温暖,很舒适,我们每天生活在家里,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家。

二、展开

教师引导宝宝介绍家人

1.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能给老师和小朋友说一说吗?

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家人,提示幼儿把家里人都能说出来

我有我爷爷,我有我奶奶,我有我爸爸,我有我妈妈,还有我自己。

2.图片:吃米糕的家人

小朋友,你能看出来,吃米糕的这一家人是谁吗?

(让幼儿自由议论,给胆小的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3.班级幼儿集体照片

(1)你们认识照片上的这些宝宝吗?

谁找到自己了?

(激发幼儿情绪,自由发言)

(2)老师说一个宝宝的名字,比比看谁先把他找出来好不好?

帮助幼儿相互熟悉和了解小伙伴。

如:一个很喜欢上幼儿园的 _×宝宝。

一个吃饭不挑食的_×宝宝。

一个爱帮助小伙伴的_×宝宝。

4.放松幼儿情绪,提示他们到屏幕前看照片,鼓励宝宝之间互相看看、说说,进一步感情交流。

三、结束

歌表演《可爱的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给自己的家人介绍小朋友的家人。

大班语言活动2活动目标:

1.知道风对人们既有好处,又有害处。

2.知道什么是“心愿”,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愿。

活动准备:故事内容;故事内容图片;关于风的利用的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T :你们知道什么是心愿吗?

你有什么心愿?

T:风娃娃也有个心愿,你们想知道吗?请你仔细的听一听这个故事。(倾听故事至“大家都不喜欢你了)

二、根据故事情节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

T:风娃娃的心愿是什么?(帮助朋友做好事)

T: 风娃娃帮助了谁?它做了些什么好事?

T:小朋友对风娃娃说了些什么?

T:大家为什么都感谢它?

2.欣赏故事第二段

T:现在小朋友为什么都不喜欢风娃娃了?

T:它闯了什么祸?

T:谁愿意帮风娃娃出出点子的,让大家喜欢风娃娃?

3.欣赏故事最后一段

T:小朋友为什么喜欢风娃娃了?

T:那么你喜欢风娃娃吗?

三、引导幼儿讨论:

T:你喜欢风娃娃帮你做什么事?(帆船靠风力航行、电风扇的风使人凉快、电吹风吹出的风使头发很快变干等)

T:你不喜欢风娃娃做什么事?

四:找别人的优点

T:风娃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有优点有缺点,我们找到了风娃娃的许多的优点,希望大家以后多看到别人的优点。

T:请你说一说小朋友的优点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部分:谈话“心愿”导入;欣赏故事;利用生活经验讲述风和人类的关系;寻找别人的优点.

大班语言活动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并连贯讲述。

2、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同伴的情感,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皮鞋车》课件、

2、小动物头饰、旧皮鞋一只、旧挂历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旧皮鞋)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鞋子?(又脏又破)

2、如果你的家里有这样的鞋子,爸爸妈妈会怎样做?(扔掉、卖掉等)

小结:刚才小朋友回答的真好,说了这么多。

二、基本部分

1、讨论:森林里的草地上也有这样的一只旧皮鞋,小动物们看见了会怎么样呢?(分组讨论、回答)

小结:小朋友都说小动物会把它扔掉、卖掉,小动物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2、通过表演,了解故事内容。

(1)快看,有一只小动物过来了,它是谁呀?(小兔子)小朋友猜一猜小兔子会怎么做,怎么说呢?(自由说)

(2)又有一只小动物过来了,它是谁?(小松鼠)咱们再来猜一猜它会怎样做怎样说?(自由说)

(3)小朋友再看谁来了?(小老鼠)小老鼠请小朋友猜一猜它会怎么做怎么说?谁来说一说?(自由说)

(4)小朋友说小老鼠怎样才能把旧皮鞋变成皮鞋车呢?(分组讨论)(擦干净、按上车把、轮子等)

(5)变废为宝教育:

小老鼠真是一只聪明的小动物,它不怕脏、不怕累,把一只旧皮鞋变成了一辆又干净漂亮又很有用的皮鞋车,如果小朋友有这样一只旧皮鞋,你会把它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自由说)

3、续编故事:

教师:故事听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想一想:

(1)小老鼠开着干净漂亮的皮鞋车会干什么呢?(讨论,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回答)

(2)你喜欢故事里的那只小动物?为什么?

(3)如果你有一辆这样的皮鞋车,你会开着车做什么呢?(自由说)

4、完整欣赏故事:

现在我们完整的听一遍故事《皮鞋车》,小朋友可以小声说一说小动物们说的话。

三、延伸活动:

1、小结故事大意。

2、废旧物品制作:

小朋友想不想要一双漂亮的鞋子呢?

桌子上有老师准备好的旧挂历纸、胶水等,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一双漂亮的拖鞋,

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自由分工,一起做一双鞋子。

大班语言活动4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

2、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与风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画面内容。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根据画面猜测故事的内容,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风趣。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本图画书一本、头饰:狐狸、兔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认识封面、封底,介绍图书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绘本《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好听了你们想听吗?它呀就藏在这书宝宝里面,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书宝宝的封面吧!

2、提问:(1)、封面上有什么?

(2)、那我们小朋友来猜猜看这狐狸和兔子之间,它们会发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3)、小朋友给书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好吗?

二、幼儿欣赏《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课件,初步了解图画书的内容。

(一)、教师:狐狸和兔子之间到底会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共同阅读就知道了。

(二)、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引导幼儿猜测图片内容。

(三)、出示第一~四页的图片。

提问:1、凶恶的狐狸张开了它的大嘴巴,你觉得兔子会怎么样呢?

2、幼儿观察第三页兔子的表情(动作),你能否来模仿一下,兔子怎么会是这个动作呢?兔子很神气,一点都不感到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3、我们一起看一下兔子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狐狸不吃掉自己的。

教师小结:原来兔子让狐狸给它讲了个故事。

三、出示图片,幼儿观察,继续讲述故事。

接下来狐狸和兔子之间还会发生什么事情,狐狸会吃掉兔子吗?我们共同阅读图片猜一猜。

1、幼儿观看图片内容,猜测故事内容。

2、狐狸到底有没有吃掉兔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四、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揭开谜底。

五、完整观看课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说兔子和狐狸之间的对话。

六、结束活动

1、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兔子吗?故事中的狐狸你觉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领会故事的内容。

(聪明的兔子、善良的狐狸等)

教师总结:其实在这个故事中兔子很聪明很勇敢,它能够想办法让狐狸不吃自己,也通过狐狸找回了家;而故事中的狐狸也没有那么凶狠,不但没吃掉兔子,还一步一步完成了兔子提出的要求,说明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

3、教师小结:狐狸终于睡着了,那你觉得这时候兔子它会怎么做呢?

大班语言活动5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故事,比高矮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已长高、长大。

2、愿意与同伴中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3、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时侯的照片整理成套。

2、收集幼儿去年穿过的鞋、袜等、小孩、公鸡、青蛙的对照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活动。

教师:"小孩、公鸡、青蛙小时侯是怎样的,比较一下他们小时侯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两三人结伴。"

教师:"一人一句轮换着想想说说:我们小时侯和现在不同的地方。"

二、收集去年穿过的鞋袜、戴过的手套和帽子,试着穿戴一下,谈论各自的感想。

三、故事:《我长高了》。

讨论:"小猴到底长高了没有,小猴子该在哪里测量?"

四、和同伴比高矮。

1、两人比高矮--身体站直背对背。

2、三人、四人比高矮--两个两个轮换着,身体站直背对背。

3、一组小朋友排排队比高矮--议论:我们一组谁?谁最矮?

五、歌曲笑呀笑学唱歌曲《笑呀笑》,按歌曲中的角色,随着音乐节奏做动作模仿。

1、结合自己扮演的角色运用:"长大了,我就可以……"

2、说一句话,可加上舞蹈动作边说边表演。

3、提问:小朋友,说说为什么长大好哇?同伴交流讨论,请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发散思维。

请幼儿拿出自己幼小时的照片,幼儿看看、想想并回答提问:"什么事情是小时候还不能做,要长大才会做的"?

5、观察、思考作答。

六、练习说话。

引导幼儿用:"长大了,我就可以……"说一句话,逐一发表自己对"长大"的想法

七、拓展延伸。

篇(3)

二、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

(2)引发对声音的联想,创编诗歌内容。

三、活动准备

(1)啄木鸟、松鼠、小羊、老鼠等小动物的活动图片

(2)背景图一幅、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四、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

提问:

(1)这首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2)是谁发出“巴喳――巴喳”的声音?

(3)啄木鸟、松鼠、小羊、老鼠听到奇怪的声音都怎么样了?分别躲在了什么地方?

第二遍欣赏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产生对声音的联想,

提问:

(1)为什么“笃笃”听到声音一下子飞进了树枝?它会是谁?

(2)为什么“沙沙”听到声音一下子窜上了松树?它会是谁?

(3)为什么“咩咩”听到声音一下子钻进了草丛?它会是谁?

(4)为什么“吱吱”听到声音一下子溜进了泥洞?它会是谁?

小结:“笃笃”是啄木鸟,“沙沙”是松鼠,“咩咩”是小羊,“吱吱”是老鼠,小动物躲藏的地方是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请幼儿学一学声音,做一做动作,表演诗歌内容。

学习创编诗歌。

(1)集体创编

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创编:小鸭听到巴喳声后会发出什么声音?它躲在了哪里?怎么躲?

(2)分组创编

①交代创编要求:想一想你编的小动物听到巴喳声后会发出什么声音?躲在了哪里?怎么躲?

②为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自由创编。先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请个别幼儿创编,然后把幼儿创编的连成一首长诗。

游戏:猜猜看

请幼儿根据创编的诗歌中小动物的声音和躲藏的地方来猜测是谁。

活动延伸:师幼一起到户外玩耍《捉迷藏》游戏。

五、活动分析与反思

这首诗歌通过摹声和动作的描绘塑造了一些幼儿熟悉的小动物的可爱形象。整首诗富有音乐性,节奏感强,能够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想象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优美独特的意境中。我充分利用活动教具激发和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带给幼儿一种新奇的感觉。创编诗歌时,为了让幼儿能顺利进行创编活动,我不仅为每组提供了许多幼儿所熟悉的、有声音经验的小动物,譬如:鸭、猫、狗等,而且提供了良好的师幼互动、幼儿互动环境,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讲述能力。

幼儿在创编诗歌时,对动物的声音和躲藏的地方都能创编自如,但在编躲藏的动作时没有创新,许多幼儿只会用“躲”字,而不会用 “跳”“爬”“跑”“游”等动词来表达,这还需要我配合生动形象的课件进一步引导幼儿来学习这些动词,加深理解。另外,活动中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整合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促使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既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又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附诗歌:《巴喳――巴喳》

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

巴喳――巴喳!

“笃笃”听到这声音,

一下子飞进了树枝间。

“沙沙”一下子窜上了松树。

“咩咩”一下子钻进了草丛。

篇(4)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及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故事《龟兔赛跑》用浅显的故事内容不仅能让幼儿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里的动物对话,会激发起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在听听、看看、议议、讲讲中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3、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的学习,已由喜欢听逐渐倾向想讲,但由于缺乏表达经验,在说故事中常是说了前句连不了后句,难以完整复述。所以,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是教育中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练习法和游戏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的方法?

因为直观法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决定的,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出示动画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通过练习法,可以不断激发

幼儿的表达欲望,又根据大班幼儿虽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的特点,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

三、说学法

通过以上教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始终以听说能力贯穿始终,以次解决幼儿在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对话时,能举一反三,具有扩展语言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

示范挂图一张;粘贴图片:兔子、乌龟若干;根据幼儿分组情况准备的龟图赛跑手工人手一份;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头饰道具;词卡;故事盘。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分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理解故事内容,发展想象力。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教师运用示范法,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第二步骤:教师运用直观法,完整播放多媒体教学故事动画片,同时穿插直观性提问和探索性提问,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和帮助理解、记忆。这样幼儿能克服不良的只求听不求甚解的习惯。

篇(5)

一个年仅28岁的小伙子,,从家乡千里迢迢到上海打工,由于表现出色,很快成为了单位的负责人。一个月1600元的工资,足以养活一家人。妻子抱着环抱中的婴儿也来到了上海,给他洗衣,做饭,一家人过着前所未有的甜蜜生活,可如今,这一切都破灭了,而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却是小伙子自己——2002年的冬天,那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小伙子他下班太迟,着急回家,骑上自行车抄近路,不顾一切地上了高架路,而且还是逆向穿行!惨剧发生了,一辆迎面疾驶的汽车将他撞出了几十米远,这哪里是条近路,这分明是一条通向死亡的不归路啊!所有美好的憧憬,所有对未来的期盼,就在这一瞬间化为了灰烬。怀抱婴儿的年轻妻子该如何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如果小伙子不这样着急,如果他不上高架路,如果他不逆向行使,如果在他心中有交通法规,这惨剧还会发生吗?一辆由安徽釜阳开往合肥的奥迪轿车。面对一群刚刚放学回家的孩子们,由于超速驾驶,处置不当,车子冲向放学的人群,五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从此告别了人世,年逾七十的老奶奶,抱着再也不会冲她撒娇的孙子,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的孩儿啊,撞死的为什么是你,应该是我呀!我这把老骨头留着还有什么用,你活过来呀,让我去死!……”如果司机能留心路上的标志,如果司机不超速驾驶,那么这人间惨剧还会发生吗?由于一时的疏忽,同时让五个家庭失去了最爱,失去了希望,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人间欢乐,这悲怆的一幕,怎能不提醒我们关注安全,珍爱生命呢?

汽车是文明时代的产物,它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便捷、舒适和日惬意,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多地驶入了寻常百姓家,然而与汽车如影随形的车祸也在中国的道路的道路上四处游走。车祸无情的吞噬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导演着一幕幕人间惨剧。

自上个世纪,第一部汽车问世至今的一百多年间,已经有4千多万人惨死在飞旋的车轮下,显然车祸已成为继疾病之后,残害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不完全统计,我国近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每天平均在三百人左右,今年上半年更高达350人,这不亚于每天从天上坠下一架中型客机呀!全国平均每六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车祸,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在车祸中受伤。我们无法忘记那一幕幕车祸带给我们的苦难和伤痛,它让多少完美的家庭支离破碎,它让多少刚刚富裕的家庭又归于贫穷,它让多少孩子失去了笑声,它让多少人终身与疾病相伴。我想,就像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来不生病一样,有谁能告诉我说他与交通安全毫不相关呢?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你是名人还是普通百姓。只要你走在路上,坐在车里,交通安全就一刻也不能放松。

篇(6)

关键词: 同伴观摩;教师专业发展;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Key words: peer observation;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68-02

0 引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一直都是外语研究者的关注点。根据Richards & Farrell[1]的统计,国际上目前使用的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多达数十种,如行动研究、档案袋和同伴观摩等。而国内大多数英语教师大多还停留在听取公开课,课后进行教学交流的阶段。尽管同伴观摩这一策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但是许多研究者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观摩程序和方法,从而不能将同伴观摩的优势发挥出来。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拟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将教师间的同伴观摩步骤具体化,旨在通过这一方法,加深研究者对同伴观摩这一策略的理解并进一步运用的教学中。

1 同伴观摩的步骤

同伴观摩(peer observation)是指为了有效地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某个问题,教师主动结成相对固定的对子,有针对性地对同伴的教学进行观摩,然后由观摩者就某一方面的问题提供观察到的客观信息,并和被观摩的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教学活动。基于上述特点,笔者将同伴观摩分为三个阶段,即观摩前、观摩中和观摩后。观摩前阶段主要包括讨论课程的性质、教学法及教学对象,力求取得更好的观摩效果;确定观摩重点,比如教师的导入或提问技巧、课程的组织、教师的控时和教学互动等;确定观摩的记录方法,比如听课者每隔一段时间记下具体的教学进程或在核对清单上勾出具体的教学行为;观摩中阶段,观摩者不参与教学活动,只是使用双方确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观摩;观摩后立即组织讨论,此时观摩者和被观摩者对课堂教学的细节印象深刻,然后双方进行反馈。

2 听力教学中采用同伴观摩的案例实施

2.1 观摩前阶段 为了顺利实施本次同伴观摩活动,笔者首先向同事们介绍了关于同伴观摩的目的、特点和方案,并鼓励同事自愿结合组成观摩对子。笔者选出一组典型的搭档教师甲和乙。教师甲,25岁,女性,教龄4年,开明谦虚。教师乙,30岁,女性,教龄8年,乐观善于表达。两位教师从事同一年级的英语听力教学且授课时间不冲突,这为同伴观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她们决定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同伴观摩活动,每周进行一次,严格遵守观摩步骤并及时进行书面记录和反馈。笔者参与了她们的课后讨论并记录了她们反馈的教学活动。现以关于“课堂导入活动(Lead-in)能否真正吸引学生参与”为例,教师甲为被观摩者,教师乙为观摩者。两位教师在课前讨论确定观摩焦点和看法。笔者采用并调整了王永梅[2]设计的同事听课互助表。这张听课表包括了听课前的任务及听课的目的。从该表中得出的信息可以改进以后的观摩活动,听课人和被听课人都感觉到自己的个人兴趣得到了考虑,为同事今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2.2 观摩中阶段 以教师甲为例,她邀请教师乙观摩自己的听力课堂导入活动。教师乙发现教师甲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花费了大量时间(半小时)在导入活动上,但效果并不理想。坐在后排的学生很少参与进来,于是教师乙录下了甲的一节课,并重点关注导入时间、参与人数和回答问题学生分布等方面。在讲授“Beauty can be bought”这课中,教师甲以“Beauty” 为话题,首先讨论了和美有关的一些谚语。如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然后将话题引入单元题目。为了活跃气氛,教师甲问学生美如何能被买到,一位同学回答“用化妆品”引来大家的笑声。然后教师甲让学生分组讨论“In what ways can people improve their appearance?” 在学生列举一些答案后,教师甲让学生观看了两张照片,这是同一个人的两张不同效果的照片,从而将话题引到本单元的重点“整容手术”上。之后教师甲又问到:“Why do some people want to improve their appearance?”部分学生参与了回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为临床医学,教师甲试图用“Will you change your appearance to find a good job?”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问题使得学生分为两派。在各抒己见之后,教师甲为学生播放了一个听力对话。这个对话是关于整容手术的,基于刚才对该问题的讨论,学生比较容易的听懂了听力内容。听完第一遍之后几个与内容相关的问题被提出,用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之后教师甲又播放了第二遍,让学生在每句停顿后复述所听内容,用以加深对对话的理解并模仿讲话人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甲第三次播放这段听力材料并要求学生进行填词练习。最后邀请学生表演(role-play)出对话内容。

2.3 观摩后阶段 观摩后,被观摩者教师甲评论了自己的授课,分析了授课过程中的特色和原因,同时反思出自己欠缺之处。教师乙在观摩后很快进行了反馈。两人进行了大约40分钟的讨论。他们深入讨论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案。在教师乙的帮助下,教师甲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记录下来:“现在我理解了学生的被动反应部分原因源于自己的表达,比如在个别单词存在发音问题,对一些讨论问题的总结缺乏逻辑,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乏善可新,没有适当地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等。我只是想通过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没有启发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和组织自己的语言。我只是把问题列出并让他们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没有恰当的提示,这致使部分学生有表达愿望但却止步于无法使用合适的词语和句型。因为漫长的等待回答时间使得学习气氛变得沉闷。在某种程度上,这增加了学生的犹豫并导致他们产生挫败感,从而不敢在课堂上讲英语。”

3 总结

通过教师乙针对听力课堂导入的深刻分析,教师甲发现

并反思了自己讲课过程中的问题,在教师乙的启示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改进之后的教学。同时教师乙也在填写同事听课互助表后肯定了教师甲的讲课思路,并比较了两人之间对于相同话题的不同反应和想法,从而打开了自己的思路并借鉴教师甲的优点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

同伴观摩教学是在轻松没有监督压力的环境中进行的。观摩者和被观摩者自由结合并致力于共同提高专业水平;此外,双方在观摩前已确定观摩焦点,结合一定的辅助工具(核对清单、速记笔记、录像/录音设等),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远胜于学校管理层的随机听课和评价;另外,观摩过程不需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操作灵活方便,有利于活动的长期进行。教师甲和乙在同伴观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如观摩者应系统接受听课技巧和反馈策略方面的训练;同时双方都应告诉学习者为何听课,否则他们会认为他们的老师能力不够或者认为自己是试验品,两者会导致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具有表演性或超常发挥[3]。不以评价为目的同伴观摩可以形成良好的校本研究环境,是观摩教师和被观摩教师都能受益的双赢过程。因此,采用同伴观摩的方法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Richards, J. Farrell,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篇(7)

一、主题背景下解读教参触发点

教师解读教参必须立足于主题大框架,如:主题说明、主题小提示、环境创设、家长工作、主题展开思路……在主题大框架中定位、预设教参中能吸引幼儿参与兴趣的触发点。

1.触发点的定位。孩子们对恐龙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翼龙、剑龙、三角龙、霸王龙……那么,城里来的大恐龙属于哪类恐龙呢?这是我解读教参所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也可能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恐龙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不同食性的恐龙个性特征也不一样。通过阅读主题背景下的主题说明、主题目标及主题展开思路,我认为“城里来了大恐龙”是想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内涵。所以我对触发点的定位是一只温驯的食草类恐龙来到城市发生了一系列的趣事。

2.触发点的预设。一只温驯的食草类恐龙来到热闹的城市,面对川流不息的汽车、人群,会发生什么事?人们的态度会怎样?恐龙的感受?最后的结果?——这就是我在主题背景下对大班语言活动“城里来了大恐龙”所做的预设。

二、主题背景下审视教参重难点

在主题背景大框架中定位、预设了教参吸引幼儿参与兴趣的触发点后,教师应以此为依据,结合教参中的设计说明,重新审视教参的重难点目标及教学过程,根据学情及时调整、丰富、优化活动方案设计。

1.教参中的设计说明与目标制定的衔接性调整

分析:设计说明3明确提出“重点应该放在故事上”。我在分析原教案后认为:原目标制定没能反映这一“重点要求”,过程实施也没能很好地体现目标l“感受故事的情趣”。基于此,我做了如下调整。

说明:以原教案“设计说明”为依据,首先明确教案领域重点为大班语言:其次,目标制定要围绕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想象能力的培养:再次,对立交桥知识的了解定位在初步理解上。新教案3点目标,重点突出大班语言教育目标——“学会倾听并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大胆想象并讲述”。

2.教学准备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性优化

分析:教学挂图分析。颜色灰暗,2页内容放在一张图片中,故事内容显得拥挤,吸引不了人数众多的大班幼儿的观看兴趣,挂图视觉效果有待提高。磁带或CD运用分析。在第一教中选用磁带讲述故事,引不起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共鸣,容易产生远距离、低效能的师幼互动效果。立交桥知识分析。对舟山的孩子们来说,跨海大桥很熟悉,但对城市立交桥概念还不清晰,而教师在第二环节中口头提问!“立交桥是什么样子的?和河上、湖上的桥有什么不同?”可以想象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将不尽如人意。

基于以上三点,结合本地本园实际学情,我在备课时做出判断:如果按原教案上课,目标能基本完成但教学效果一般,幼儿的学习兴趣不会高,只能产生低效能的师幼互动,远远达不到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因此,我做了如下调整。

说明:活动过程重新安排、根据新教案目标,我改变了教学过程,四个大环节脉络清晰,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搭建平台,一步一阶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注重多媒体技术运用、运用flash故事和PPT故事,使故事内容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特点,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恐龙情绪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拓展想象,从而达到新目标2。去掉了原目标2。只是把它作为活动延伸环节,理由是结合原教案设计说明孩子们的实际经验。

篇(8)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4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58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语言教学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及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学前期正是特殊的“游戏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无疑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尊重儿童的教学理念。语言本身所先天具备的游戏性特征也使游戏在语言教学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鉴于游戏对于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对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游戏运用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游戏运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问题分析与探究,得出结论如下:语言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以故事、看图讲述、儿歌为主,以游戏形式组织开展的语言活动较少;语言教学中的游戏资源主要来自书籍和网络;教师担任游戏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角色;幼儿较为被动地接受并参与游戏。

二、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游戏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游戏观念的局限性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可以了解到教师在观念上都很重视游戏,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把游戏置于必需的位置,常常是可有可无。教师对教学中的游戏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游戏可以为教学增加趣味”的认知水平。因此游戏在教师眼中就并不是语言教学所必需的,只是作为需要时的“调味品”。游戏对于幼儿独一无二的价值以及对于改造语言教学的重大意义便淹没在教师局限的游戏观念中。

(二)语言教学中游戏的程式化倾向

语言教学中游戏的程式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对活动教案的“按部就班”。教师在活动以前对各个步骤的安排几乎是事无巨细。如何提问,预期幼儿怎么回答,该如何衔接下一环节,整个活动过程的分分秒秒都在设定与计划中。虽然这样的“课前准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让课堂能够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开展,但同时,这样缺乏“自由”与“意外”的教案也给课堂带来潜在的“危险”。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天衣无缝”的教案,才使得教师因为严格“履行”计划而忽视了实际教学的“不可控性”和“非预设性”,甚至会导致诸如“教师暗示幼儿说出正确答案”、压抑或回避幼儿的“非计划”中的问题。在日常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因担心难以掌控游戏中的“不确定因素”会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或给课堂秩序带来混乱而对游戏采取慎用态度。但同时,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过分拘泥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一切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也必然会离“游戏”越来越远。

(三)游戏中过多强调秩序与纪律

我听了很多语言活动,发现在一堂20~30分钟的活动里教师平均要进行5~8次的纪律维持,尤其是当活动课的内容不能强烈吸引幼儿的时候,幼儿的“违纪”次数会更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倾向于进行更多的纪律维持,“请大家看某某小朋友坐得多神气”“我不会对你笑,因为你没有坐好”“老师看谁表现得乖就先去玩游戏(或去吃饭等)”,而且幼儿自身也已习惯做出教师期望的行为以获得教师的表扬。法国幼儿教育家凯果玛曾说:“如果要我在纪律与没有秩序和喧闹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没有秩序和喧闹,因为喧闹和没有秩序至少表明:儿童是真正地活着!”然而,在“秩序”与“纪律”主导的活动课上,幼儿实际是根本无法“活动”起来。

三、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优化对策

针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一)更新游戏观念,恰当实施游戏

为还原游戏的本来面目,教师要给语言教学中的游戏更多的自由。给游戏更多的自由意味着教师要把游戏主人、主体地位归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尽情地投入游戏、享受游戏,在游戏中愉悦自我,发展自我。游戏开始后,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游戏,无需过分关注游戏中的对与错,或是游戏是否朝预期的方向发展。

彭海蕾认为:“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质是培养幼儿的游戏性品质。”我对此是持赞同态度的。在成人专制与权威成长下的儿童要么会变成一味顺从的“奴隶”,要么会走向暴戾叛逆的另一个极端。而在富于民主平等的游戏精神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也必定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谐发展者。

(二)尊重幼儿,合理指导游戏

教师不论是设计游戏还是指导游戏,都要注意给幼儿预留适度的发挥空间。教师不能把游戏过程等同于“脚本”,要求幼儿按照脚本来“演”。脚本式的游戏只会让幼儿感到拘束与紧张,生怕出错受到教师的批评。一旦幼儿在游戏中无法体会到愉快与自由,幼儿也就无法真正在游戏中进行主动探索与内化,游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与意义。语言教学游戏兼具“教学性”与“游戏性”,因此语言教学游戏时要求教师既要“介入”,又能“退出”。美国教育家斯米兰斯基曾提出:“游戏辅导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同样,舍法提亚也认为:“成人参与游戏可以提高想象游戏的数量,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会性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介入游戏也要把握好“度”,不能对游戏进行过多的预设与安排,不随意代替幼儿决定或裁决对错。

(三)善于观察思考,多渠道开发语言教学游戏资源

教师不能被网络或书籍等有限的游戏资源所限制,要将语言教学中的游戏来源放大到无限的生活中,让生活成为语言课程内容的不竭之源。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赋予了语言课程内容生动性、真实性,幼儿因为熟悉而能更好地接受。幼儿教师要做善于观察生活、开发课程的开拓者,而不是只知照搬“现成”的复述者。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或教案,要善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语言教学的素材。

总之,当语言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时,儿童往往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教师应该让幼儿在自己有兴趣,能主动、能胜任的状态下,多听、多看、多做、多想,充分积累语言经验,使我们设计和组织的语言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能促进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能力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

参考文献:

篇(9)

整合理念下的幼儿图书阅读策略翁瑞玉 (16)

故事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陈凌云 (17)

散文诗教学的理、裁、寻、顺陈金莲 (18)

从《胡萝卜火箭》看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王进 (20)

让语言区“活”起来早期教育 郑净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郝燕 (23)

专门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朱静怡 (24)

图书王国来信啦黄琼 (25)

巧编号码李雪梅 (25)

看谁最勇敢朱珊 (25)

赞美会何雪梅 (25)

我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任志楠 (26)

刘霞博客选载 (28)

空白朱淑雯 (32)

蜗牛的眼睛余燕 (32)

“其实我的眼里一直有你”穆晓娟 (33)

“她是我的小公主”管风燕 (33)

畅所欲言

办好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政府决策:以群众满意为根本诉求叶雁虹 (34)

让教育泽惠每一个孩子孙建平 (35)

让我们的教育返璞归真吴邵萍 (36)

信息四则 (37)

美日韩幼儿教师任职资格及职后培训童宪明 (38)

管理月月谈——4月:我为社会服务,社会为我服务崔利玲 (40)

管理月月谈——5月:向规范要效益 (42)

三关注三解决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林明珠 (44)

关于“惰性”问题的答疑成媛 (46)

让教师舒心地笑黄翠萍 (47)

善于发现快乐——由工作压力引发的案例童莉敏 (48)

工伤赔偿和侵权赔偿一个不能少李小红 (49)

中班主题活动:亲子书吧陈彦 (50)

中班综合活动:新编“小兔乖乖”吴丹 (52)

家长开放日的一组音乐游戏 (53)

“家长园地”也要与时俱进张宏 (54)

对农村幼教师资培训的研究与思考由显斌 (4)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模式研究彭国平 (6)

农村幼儿园教师研究综述——基于近三十年我国期刊论文的分析田杰 (8)

“启发——发现——反馈”教育反思模式——一种专家指导下的幼儿教师反思新模式郭航鸣 许兴建 (10)

我读《童年的消逝》高洁 (12)

我看幼儿园的评比、竞赛活动 (14)

香港的早期普通话教学胡馨允 (18)

早期教育 信息七则 (20)

公办园:历经坎坷终回归——滨海县幼教事业发展纪实辛成 (22)

桌面玩具:玩出新花样李丹凤 (24)

等待中的宽容黄静娟 (24)

老师的脾气,班级的情绪李娟 (25)

帮孩子找个“台阶”李娜娜 (25)

玩偶新玩法宋莺 洪丽玲 (26)

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葛琳 (28)

节日活动中的家园互动蔡萍 (30)

创优工作中的人心凝聚徐爱华 (31)

多元评奖丁月玲 (32)

绝招互换杨凯红 (32)

上课的感觉真好吴彩霞 (33)

幼儿园文化建设中的细节之美刘要武 (33)

美育:视觉化细节化全员化黄志煜 (34)

见义勇为致伤,是否可算工伤李小红 (36)

大班体育活动:小小飞虎队 (37)

小班体育游戏:快乐的小鸭早期教育 刘颖 (38)

中班体育活动:连体人袁友帮 (39)

在行动中成长的“小专题”研讨张茹娟 (40)

对科学活动“巧取珠子”中教师教育策略的解读戈柔 (42)

观察记录须找准问题的“眼”姜苈娟 (44)

互动:课堂的活力之泉——关于大班科学活动《智慧之旅》的观察报告王惠芬 (46)

提高观察能力增强观察实效李阿慧 李艳芳 (48)

精密观察——帮幼儿炼就一双“火眼金晴”徐玉杰 (49)

“招租”展览区吴鸽英 (50)

巧设情境教折纸吴飞 (50)

花样跳绳李涛 (50)

给孩子“加冕”冯冉 (50)

印度“整体性儿童发展服务”计划中的幼儿教育 (51)

美国“普及学前教育”运动的研究与思考 (51)

英国课后托幼服务 (52)

英国布莱尔政府的重要学前教育改革政策 (53)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 (54)

美国学前教青质量影响因素研夯进展及其启示石晓辉 郁松华 (4)

对新西兰幼儿教育改革的思考邬春芹 周采 (8)

英国婴幼儿早期(0岁~3岁)有效学习项目评析张晖 (10)

我国学前全纳教育师资培训刍议梁春娟 杨晓萍 (14)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基于不同主体引发教师指导行为的比较研究方建华 (16)

信息五则 (19)HtTp://

美国亚利桑那州3岁-5岁儿童学习标准解读邵小佩 康永春 (20)

新西兰早期教育信息通信技市政策董传梅 (26)

关注学习深入研究提高成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课题培训会综述程友伟 (28)

如何看待幼儿园同事之间的分歧与矛盾 (29)

早期教育 我在读的一本书

我读《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丁萍萍 (32)

漫话名园办分园陈国强 (34)

幼儿园规模化办园的思考王战卫 (35)

我园“集团化”进程的分析与思考邹红英 (36)

幼儿园谨防装修污染辛成 (37)

教师博客

在加拿大学习的日子——黄翠萍博客选载 (38)

为了健康的生命和未来——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荣芳陈宁 (42)

教育笔记

“爱”的尊严谢付荣 (46)

把规矩做到位沈燕 (46)

老师,用帮帮忙吗姚金爽 (47)

好教案≠好课陈轶棠 (47)

误解闻晓霞 (48)

让我闻闻你的手陈梓琴 (48)

小班的“自由人”刘素敏 (49)

感受“寂寞”端木秀梅 (49)

废旧材料 快乐游戏 (50)

家园联系一“信”牵周红梅 (54)

让每个孩子闪亮登场仇为佳 (55)

家访要有“备”而访潘小芬 (56)

虚惊后的所思所做杨君青 (57)

以“能力嫁接”促教师成长黄翠萍 (58)

教育信息推荐表王薇华 (59)

细微之处现爱心,优质服务创品牌林红 (60)

园长,请让批评也“温柔”王梅欣 (61)

“叶镶嵌”现象给我的管理启示肖菊红 (62)

一张小卡片顾阴霞 (63)

一次生动的园务会议早期教育 吴闻蕾 (63)

由幼儿受伤所引发的几个法律问题赵艳婕 (65)

“大家都来搭积木”园本教研活动李远秀 杨秀蓉 寿新梅 陈辉 (66)

“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分组互动主题教研活动徐君 钱燕芳 (68)

活动设计

大班打击乐《金蛇狂舞》活动设计与分析赵初 周宁娜 (70)

大班音乐故事表演《毛毛虫变蝴蝶》与反思吴凌云 (72)

大班音乐欣赏独弦琴协奏曲《碧海银沙》活动实录与点评黄珈琳 (74)

大班集体舞:竹竿舞黄华洁 (76)

学术研讨——同行的欢聚与分享时刻许卓娅 (78)

我画我心——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陈华丽 (80)

猜想铺路,构建表达新空间——浅谈借助彩绘读本开展语言教学的策略李晓红 (82)

幼小衔接中的五大适应问题与对策曹艳 (83)

孩子新入园 教师四不宜王晓梅 (84)

水上游戏材料的有效提供叶菲 (85)

运用网络环境教育之利敝苏春艳 (86)

在科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曹雁 (87)

对问答式师幼互动的几点思考张淑敏 (88)

早期教育 对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的思考包文霞 (89)

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夏文娟 (90)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秦金亮 (91)

脑科学研究成果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杜好强 (92)

神经教育学与脑本位教育动向张定璋 (92)

篇(10)

【场景一】

教师上大班散文诗欣赏《蝴蝶舞会》时,为了使幼儿直观形象地了解舞会,播放了一段舞会的场景。正当大家看得聚精会神时,活动后面传来一阵嬉笑声。转头一看,原来两个孩子在模仿着舞蹈,滑稽的动作惹得周围的幼儿哈哈大笑。老师向他们走去,活动室的气氛一下子沉重起来。那两个孩子紧张地低下了头,好像等待着暴风雨的降临。老师走到他们前面笑地说:“想不到我们还有两个‘舞林高手’啊?”其他小朋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老师又说:“请他们给大家表演一段,好吗?”“好!”大家热烈地鼓起了掌。旁边一位幼儿说:“老师,他们会跳拉丁舞。”“是吗?”老师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是的。”更多的幼儿叫起来。“那好,我们就请他们来展示一下,大家热烈欢迎!”老师说完,带头鼓起了掌。两个孩子在老师再次鼓励下,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热烈奔放的拉丁舞,赢得了满堂的掌声、喝彩声。他们也是脸上乐开了花。

这时老师乘机引导幼儿们想象:“蝴蝶舞会中谁也会来跳拉丁舞?除了热烈的舞蹈,蝴蝶们还会怎样舞蹈……”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积极主动地探讨着关于蝴蝶舞会的问题。

[深度思考]换位思考使课堂焕发活力

语言活动中常会有突发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打乱老师原本的教学流程。如果教师采用的处理方法手段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反而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课堂教学要以幼儿为本,教师要会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幼儿的角度为他们着想,看懂幼儿的行为,分析幼儿的行为,正确了解、判断幼儿行为背后的经验支撑点。幼儿模仿跳舞可能不是故意的,是兴致高所致。老师如果生气发火,必定会影响教学气氛,打击幼儿的积极性。案例中的教师无意间发现了两名孩子的特长,通过鼓励、赞赏,最终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也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回应策略]善于捕捉,点燃火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在巧妙一“拨”下熊熊燃烧,尽显其个性、灵性。

【场景二】

大班故事欣赏《城里来了大恐龙》是属于超现实主义的题材,很受孩子们的青睐。活动过程中,教师刚讲到大恐龙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一座立交桥,让汽车、行人从它身上走过,孩子的问题来了。幼1:“老师,现在为什么没有恐龙了?”师:“有小朋友可以回答她的问题吗?”幼2:“不知道。”幼3:“好像是一场地震后恐龙都死了。”师:“嗯,这个问题真好。可是,现在我没有答案,所以我请小朋友回家后去图书馆查一下资料,或者请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到网上找找答案,我也去找一下,下次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

[深度分析]顺藤摸瓜引发再探索

在本案例中,孩子们对于恐龙这个形象有着无比的兴趣,对于孩子即时生成的“为什么现在没有恐龙”这一问题,教师实在不知道如何回应,于是很坦然地告诉孩子,并将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因为有了兴趣作基础,加上老师留给的疑问,孩子们都会积极地寻求答案。

[回应策略]适时留疑,彰显智慧

一般地,在语言活动中幼儿总是跟着教师预设好的教学思路走,老师对于幼儿预料中的表现或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幼儿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于那些无法及时回答的问题不够重视,以致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新《纲要》提出的:“语言活动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可见,对幼儿生成的问题教师无法作出判断和回答时,可坦诚相告,师生共同对疑难问题探究解答,也体现了教师的一种智慧。

【笔者感悟】幼儿的课堂生成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判断及活动环境创设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敏锐地抓住生成的问题,突破原先教案的束缚,引导幼儿讨论、探索,幼儿的智慧才会得到尽情展现,教学活动才会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如果把幼儿的“生成问题”比喻成“琴”,那么教师的“回应”则是“瑟”。琴瑟合鸣,才能使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精彩无穷、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宋志红《引发幼儿生成问题和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4)

上一篇: 商标合同 下一篇: 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