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23 19:04: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1)

一、紧紧抓住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以个人主义为原则的资本主义思想道德的根本对立之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哪些重要内容?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3)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7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三、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1、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7-108页“四个观点”材料,并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此同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也利用市场经济的弱点,侵蚀人们的思想、败坏人们的道德。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

 

高一政治必修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知识点整合

篇(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高中生们面临的第一次人生的大型考试,这是他们是否能够进入到心仪的学府继续深造的门槛,它关系着孩子未来的学习甚至是人生职业规划的选择。由此可见,高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的责任之重大。因此,为师者要肩负起家长的期望和孩子的未来,尽力的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在这次考核中表现得更加优秀。高中政治是一门基于当下时政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性社会学科。要想学的好,就要强化孩子对于知识点的记忆,鼓励他们对社会现象和国家的相关政治进行自我的思考,帮助他们梳理好已学的必修及选修课本的知识,减少孩子学习的压力和困难。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做好复习工作的时间安排

众所周知,高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科目较多,学生需要分配给每个学科复习的时间有限,复习的时间比较紧张,加之高中政治课程的知识点较多而上课时间较短,使得高中政治的复习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一线的高中政治教师要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及实际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使得高三政治学科的总复习工作有据可循。【1】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制定高三学生的复习计划时,我会根据当年高考的高考大纲的要求和每本必修及选修教材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制定。争取让学生的复习能够符合高考考试的范围,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与生活》的复习过程中,我会根据经济生活中生产、经营、交换、消费的四个环节作为必修一的总复习的整体脉络,然后将各个单元的内容以树状图的形式融入到整个脉络当中,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制作成一份整体的复习课件,并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这部分的复习计划,然后,再分配到每月、每周和每天的复习任务中,何时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何时进行习题的操练,从而有序的组织学生进行阶段化的复习。

通过制定这样的有序的和科学的复习计划,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总复习时间的浪费,提升学生复习的效率。在学生考试回答政治综观题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也能更快的出现必修一章节的具体知识,有助于增强他们答题的信心,降低考试的紧张感。

二、微观社会动态与考试倾向,打牢基础知识

为了能够从其他高三政治教师的教学课堂中得到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思考,我常常与许多一线的高三政治教师交流。在交流时,我发现他们常常找不到复习工作的切入点,只是因循守旧的根据课本的目录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依次复习。【2】这样的复习方式看似十分合理,可是,由于本身高中政治的知识就比较复杂,考试的范围较大。如此庞大而无捷径的复习方式,只会给学生造成记忆的压力,导致孩子在答题时出现“背串知识点”和“记错知识点”的现象。【2】

因此,在实际的总复习时,我会先翻阅近几年的高考文综政治部分的试卷和考试大纲,观察高考出卷老师的出题意向及热点考察内容,然后给学生们划出各个单元的重难点知识,要求学生强化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对于冷门的知识,就只要求学生稍有涉猎即可。而对于孩子们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我会利用专门的时间为学生讲解知识点之间的差异。比如:政府的职能与党的职能的差异等。

例如:在观察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我发现在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的高考考察上,大题的题型考察的内容主要围绕政府的性质及作用、党的性质及作用展开。所以,在帮助高中生们复习《政治生活》的内容时,我会先帮他们罗列出政府和党的相关知识要点,要求他们必须将这些要点作为重点背诵的内容。然后结合当下的时政“依法治国”的政策,我会收集一些相关的例题,供学生们练习,熟能生巧,从而锻炼学生们运用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点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政治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的国家政策的小小的变动和每一件国家大事的发生都很可能成为出卷老师出卷的出发点。因此,我会要求学生们不能死记硬背课本中的知识,而要多多阅读报纸、观看新闻、了解身边的事情,时常思考这些内容与课本中的哪些政治知识有关,从而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的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和运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我从事高三政治教学的过程里,时常有学生会向我提出一个这样的疑问“老师,我不知道怎么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3】看到孩子们被政治难题弄得手足无措时表现出的失落的目光,我决心要好好的培养孩子提取信息的能力,打消他们答题时的畏惧情绪,让他们在看到题目的时候,能够正确并且迅速的检索到题目中有效的信息,节省答题时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B高中生们提取信息的能力。如下题:

首先,我会要求学生们先看一下三个图表标题、图表的具体内容及其横纵向的变化和角注,尤其要注意图表殊年份的重大事件及其导致的特殊变化。此题的标题分别是“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我国消费和投资”、“我国经济增长”,图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关于以上三个标题在城乡中的经济情况的对比分析。

其次,在观察完图表中的信息后,我会引导学生去思考图表现象后面的本质。例如:“为什么这一年份发生了这样的现象,本质是什么?”在此题中,导致我国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国农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仍然低于城市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最后,在进行答题时,根据提干中所给出的信息回顾课本中的知识,逐句逐段的在旁边标注出与其有关的课本知识,再明确知识点的逻辑顺序,简洁明了的在答题纸上写出答案。

如上题中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关键字眼高中政治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联想到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答题时很容易出现罗列知识点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还要明确要求学生要结合题目信息进行适当的发挥。

经过一段时间的“举一反三”的读题和审题的训练,在日常的作业和月考中,我发现学生们在书写政治答题的答题点越来越有逻辑,准确率不断提升,令我十分欣慰。

四、适当练习,帮助学生规范答题过程

众所周知,强度太大的练习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是,适当的习题训练却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答题速度和心理素质,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为了提高孩子的答题能力,规范他们的答题过程,我会适当的为高中生们准备一些习题训练。

例如:在批阅孩子们的作业时,我发现孩子们的答题比较嗦,容易出现知识点逻辑顺序错乱的现象。我会出一些答案较为简洁,知识点逻辑顺序要求高的题目给他们练习。

总结:高三政治复习是学生提高政治解题能力和进行系统的政治复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教师要先从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入手,认真观察当年的热点话题和考试的动向,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规范他们的答题过程,帮助每一个孩子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3)

不知不觉中我们进入了2012年的备考阶段,指导高三复习的教师和许多高三考生一样在不断总结思考:努力增强高考复习的高效性,必须对高三复习作出科学规划。科学备考不仅是对高三教师学科素质的检验,而且影响到政治学科复习效率,更直接关系到高考文综成绩。因此很多学校和教师都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备考的复习顺序、阶段划分、时间准备、内容安排。一般认为高三复习分为三轮:一轮复习打基础,第一年的8月至第二年的3月强化基础知识复习;二轮复习讲热点,4月至5月强化时政热点与教材基础知识整合;三轮复习抓练习,5月至高考前强化综合模拟训练。但是仅仅靠这三轮复习备考或界限分明的阶段划分是远远不够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复习策略,简述如下,以供广大师生借鉴参考。

一、一轮复习突出基础性,夯实基础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高考试题会选取大量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设立新的问题角度,但知识的落脚点都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的主体知识范围内,高考主观试题答案几乎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依据。因此,在高三全程复习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突出基础性、夯实基础知识更是一轮复习中最重要的任务。

1.时间准备。一轮复习时间可以从第一年的8月开始到第二年的2月底3月初结束。

2.复习顺序既可以按照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的模块顺序,又可以先从必修四开始,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内容复习。

3.复习内容以上一年的《考试大纲》为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教师和学生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确定的复习方向和重点,以《考试大纲》为纲,以现行教材为本,以重点、难点、疑点、盲点为切入点,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基本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轮复习主要从微观上把握高考考点的内在联系,坚持全面覆盖,把知识点把准、夯实,不留知识死角。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不心存侥幸,不仅要重点复习主干知识,还要兼顾非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复纲中的考点时也要关注考点表述内容和顺序与教材不一致的地方,做好知识的衔接、延伸和补漏。如:《经济生活》中“货币与财富”、“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税收的作用”、“市场与计划”;《政治生活》中“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文化生活》中“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生活与哲学》中“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考点。

4、精心挑选一轮复习辅导用书,这本书的基础知识最好可以由学生自己填写,里面的知识点复习是按照高考考点顺序安排的,每个考点都有典型的例题和练习,有以往的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

5、本轮可以进行3―4次政治单科模拟考试,试题最好自主命题,结合复习实际滚动式出题。

在第二年新大纲出台后,教师要密切关注考点内容上的增删,可在一轮复习接近尾声后调整复习侧重点,处理好新旧考点的关系,对于新增考点,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考点变化背后的信息,并指导学生做好复习。要让学生通过这一轮复习,全面、准确、系统、扎实地掌握每一模块,每一个考点,并且做到学以致用,渡过基础关,消灭知识盲点。

二、二轮复习注重专题性,优化结构

第二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注意知识结构网络的梳理,强调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梳理,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1.时间准备。二轮复习从3月初到5月初。

2.内容安排上可以同时进行两个专题复习:理论专题与时政专题复习。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专题复习是把握政治理论体系的好方法。通过专题复习,考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全面准确地掌握大量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答题效率。

(1)理论专题学习。主要强调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知识迁移。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复习中可以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模块的知识渗透,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答题时也能防止知识零散、答题片面、丢三落四、张冠李戴的毛病出现。如:《经济生活》可分别以消费、生产、分配、交换为单元绘制体系图,或者重点梳理国家、企业、个人三大角度知识;《政治生活》可分为国体、公民、政府、政体、政党、民族、民主、外交理论;《文化生活》可整合为文化的基础性(文化的含义作用)、文化的规律性(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特殊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的时代性(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大单元知识;《生活与哲学》分为绪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五大板块,其中唯物论又可分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等,辩证法分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认识论有实践观、真理观,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等。

理论专题复习时绘制的知识体系图,可以将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从宏观上界定学科理论的主干线索,使考生思考问题时清晰地再现学科理论之间的渊源关系,为答题提供坚实的空间基础。

此外,还要适当拓展和深化教材知识,如:对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材只讲了是什么、为什么,却没有讲怎么办,而有的题目恰恰考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教材、模拟试题、高考试题帮助学生整理出答此类题的一般规律。又如“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方法”,此类的设问都有规律可循,要善于总结,学会举一反三。

(2)热点专题复习。高考从不回避热点,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正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命题原则之一,把握时代性、关注热点就成为此轮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哪些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呢?从内容上看主要有国际国内重大案件、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一般社会现象和大家熟知的自然现象等,这就要求备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搜集整理热点资料,以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为载体,把社会生活和基础知识有机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热点专题复习切忌猜题押题,而是把握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原则,整合出热点背景下教材涉及的主要知识专题,再根据题目设问角度,选择理论知识,联系材料实际,转换语言作答。

3.二轮复习的模拟训练应以文综训练为主,从单科向文综考试转换需要一个过程,要引导学生很快适应分值、题量、题型等的变化。

以上两轮复习既从微观上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又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在纵向复习和横向复习的基础上,5月初可以进行第三轮复习。

三、三轮复习强调高效性,提高效率

一般复习把此轮称为“冲刺阶段复习”,集中进行模拟试题演练,分析高考题型,进行高考试题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融会贯通。但我认为这样的训练应始终贯穿三轮复习的全过程,因此第三轮复习还应侧重这样几个环节。

1.根据练习反馈,及时查漏补缺,进行反思创新。抽出一段时间分析整理归纳前一段的练习和模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弥补知识漏洞,实践证明在练习模考中查缺补漏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会发现有的是基本功不扎实、有的是答题思路不明确、有的是知识有盲点、有的是不注重书写。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评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评互动,体会考试对知识掌握与运用的要求,也可以让学生对标准答案进行讨论,是否有商榷或调整补充的地方,从而挖掘试题价值,争取一题多用。

2.研究高考试题,注重技巧方法,适应应试要求。精选几套近两年新课程文综成套试卷,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训练,通过对高考典型题目的练习和剖析,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应用规律,强化解答试题的基本能力,掌握高考常见题型的一般思路、方法和技巧,使复习尽可能与高考命题的思路合拍,从而增强备考的高效性。比如常见计算题的解答,读图读表题的规律,“体现类”“原因类”“措施类”“启示类”题型都是这轮复习集中研究总结的问题。

篇(4)

一、高中历史总复习的特点

高中历史学习应遵循这样的公式:整体―局部―整体。首先从整体上理清每一个专题的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的走向,总结每一专题历史知识给后人的启示。再去探究部分,一定要在全面熟悉和识记基础知识点包括课题、节题和框题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点一线一面”的结合,以此为前提,突破重点。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最终达到结构化历史科学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有层次的整体。

1.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

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的体系必须注意三点:①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以时间为序列的纵线索和以地域为区位的横断面相互交织而成的柱形历史舞台;②把每一人国家的每一个历史横断面看作是一幅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织的历史画卷;③打破教材的编排程序,沟通古今中外的历史,把具体的历史知识从一定的序列中分解开来,又可以用新的线索串联起来,从而组成新的序列的不同链条。

2.各个历史专题的总结

历史专题的总结在高中复习阶段至关重要,通过阶段划分,由学生归纳出各阶段的总体特征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构建各个专题的知识结构。例如中国古代史先秦的阶段特征总结:

先秦:【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原始民主制―分封制和井田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

①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和思想解放的局面;②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③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④文学艺术也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阶段复习方法

根据学科复习特点,以及本人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高中历史阶段复习比较有效的方法。

1.目录记忆法

从目录来复习,纲目明确,可以总体把握,做到宏观心中有数,居高临下全面看问题。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2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第3课 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专题二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6课 雅典民主

第7课 罗马法

2.提纲复习法

根据目录的线索,整理出每一个单元的复习提纲,把整个的知识点整理、归纳、系统化。如阶段复习特点里提到的总结方法。

3.结合习题综合复习法

复习一单元后,可以重新翻阅本单元习题,再一次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

4.反复复习法

根据记忆遗忘规律,经常反复及时复习,就遗忘得很少,否则就忘得很多。

篇(5)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内容,由于涉及到专业的哲学词汇,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相关内容的高中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都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单元总结课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往往有畏难情绪,学习的积极性比较低,使得单元总结课成为政治教师一人的讲授课,学习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如何有效的导入单元总结课,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政治课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我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慢慢发现学生对于喜欢的歌曲可以说是百听不厌,很长的歌词也都记得下来,能否借助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改善政治单元总结课的教学方式呢?

一、歌曲改编

首先,我收集了学生收听的热门歌曲,了解了同学们的兴趣所在。接下来,根据单元总结的内容,我大胆的用哲学的知识对这些歌曲的歌词进行改编,并请同学们根据我重填的歌词来演唱。例如:

在开始单元总结课之前,首先进行了“哲学演唱会”。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基本都不需要看词就都顺利的唱下来。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学生和老师都相对放松,而且学生记忆的效果很明显,还有一部分同学,自己利用前面傻ピ的内容将《演员》、《小幸运》等歌曲进行改编,自己组成演唱团来展示。有同学表示,如果哲学课都像这样进行的话,心里感觉没有那么难,而且也更有兴趣了。

通过歌曲改编,成功发挥了学生在单元总结课中的能动性,不是被动的进行知识的整合,而是用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系统性知识的构建。同时,为单元总结课的内容进行准备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图表大师”

高中政治必修4单元总结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知识体系框架表,从而系统的梳理哲学知识,使得学生从全局上把握知识点。但是知识体系的建立之前主要是老师,要不就是借助现成的资料,如何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来建构知识框架,从而深化对单元总结课的理解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有很多喜欢漫画,也喜欢自己画一些小作品。所以,在单元总结课之前,请同学们自主的绘制“知识树”。并在单元总结课上进行展示。

同学们的作品给人很多的惊喜。用语言表述起来非常繁复的内容,通过自己绘制的“知识树”非常清晰的展现出来,还配上了幽默的旁白和生动可爱的人物。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仅展示了他们的绘画、构图和创意,而且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增添了课堂的生趣。

单元总结课的知识总结不再是那么生硬,显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了,学生们也更乐于参与到哲学课堂的内容生成中来。

通过歌曲改编、举办“哲学演唱会”、“图表大师”等导入方式,成功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不仅单元总结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使得同学们对于必修4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课程的继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哲学本就是帮助我们不断反思的智慧之学,通过这些不同的教学实践,在提升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同步成长。

【参考文献】

[1]郑丽君.高中政治教学中互动交流模式的建构[J].魅力中国,2008(28)

篇(6)

伴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行,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和桎梏,给学生“减压减负”,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其教学压力很大。要想在高考中能够有所收获,必须在复习中刻苦努力,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引,要能够删繁就简,化抽象为具体,将零碎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归纳、总结,提高复习的效率,才能确保政治总复习的效果。

一、夯实基础,细化知识

高中政治的复习的确需要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甚至是搭建立体化知识架构,但是这些系统化、理论化的整个模块知识离不开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基本理解和掌握。简而言之,即任何的知识网络结构的搭建都需要有着对基础知识全面、细致的把握作为支撑和保障。高中政治学科中,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哲学等方方面面的学科知识,而且其中更不乏有些艰涩、难懂、少见的知识点或概念,需要学生去透彻地理解,作为高考解题的依据。而在总复习阶段,学生要能够在每个知识点上花足够的时间用以琢磨、研究,为第二轮总复习阶段知识网络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高中政治《生产、劳动与经营》的单元复习中,有关于股票、债券和保险等多种投资方式的概念理解。作为尚未走进社会、真正和投资理财打交道的高中生而言,对于这些生僻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我就深挖知识点,将其加以对比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点、理解障碍,为后续的知识模块划分奠定基础。

二、提纲挈领,整理归纳

在将思想政治高考大纲范围内的所有知识点进行逐一细化讲解之后,一方面要求学生不可松懈,抓紧时间对各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选取一种最为全面、细致的知识网络架构模式进行知识点的填充和联系。在高中政治第二轮复习环节,我将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进行逐一的细致研究,然后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划分方式制作知识体系完备、知识讲解透彻的知识框架图,并在复习的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充实、完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尝试构建自我独特的知识结构,然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完善,推进高考总复习的进程。

如在高中政治中,必修二模块是对经济生活知识的讲授,我就抓住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网络关系链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将整本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归纳,然后再寻找其与经济生活四环节的联系节点,然后以此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知识记忆和理解,提高高中政治总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精讲强化,巩固练习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求我们完全摒弃传统高考复习中的“题海战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做题。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适当的习题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习题数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在题目的选择上“宜精不宜多”,而在这方面,历年高考真题的练习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高考复习环节,以凭借精讲习题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让学生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遗漏点,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哲学模块中,往往存在“学生基本理解概念或定义,但是一遇到题目还是一无所知”的教学难题,这就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还是不够到位。这时,形象、具体的习题能够给学生带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教师在带领学生处理习题的时候,整理总结出一定的解题技巧,利用题目中出现的知识点引出其他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高中政治复习效率。

总之,高中政治的总复习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合理科学指导,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性,并不存在所谓的高考复习“万能法”,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篇(7)

很多学生在学习政治学科上仍旧存在误区,那就是“死记硬背”。文科的学习离不开识记,但高中阶段的学习绝对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我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看目录、读教材、记知识点的学习路径。

1.看目录

教材中的目录部分学生容易忽视,觉得没涉及具体知识,在学习中没有实际价值,这是学习上的误区。目录是一本教材的纲领,它虽简洁,但却提纲挈领。例如《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企业和劳动者角度);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企业融资和个人理财)。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基本经济制度、企业、就业、劳动者合法权益、投资理财都是第二单元高考常考的内容。学生通过看目录抓住每一层级的关键词,既可以明确对应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有利于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2.读教材

“死记硬背”当时可记住,但没有理解,随着记忆的遗忘规律,如果不经常温故,很容易忘记。所以我一直倡导,教材要经常翻、经常读,知识点要经常记。只要你想把这四本教材的知识熟练掌握,没有什么捷径的办法,那就是让四本必修教材经常出现在你的面前,同时你还要主动地去“爱”他们,每次都要以饱满的热情,在目录的指引下翻看教材,熟读课文,牢记知识点。这一道理说来容易,坚持难。所以,我还建议学生掌握教材内容非几日之劳,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3.记知识点

我个人的建议是抓关键“点”,并不需要对教材大段地记忆。当然教材行文是有内在逻辑的,我的建议并非断章取义,而是要在系统学习和理解具体知识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做题效率,节省答题时间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要简述有关政府的知识,这也是高考中常考部分,政府的相关知识有很多,但我们可以选取关键词强化记忆,如政府职能、服务型、宗旨、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监督、树立政府权威等。

二、培养反思纠错的能力

根据近些年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我提倡平时纠错积累与关键纠错提升相结合的办法。纠错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纠正,只有把不懂的知识弄懂,区分不开的知识区分开,不熟练的知识练熟练,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成绩。

1.平时纠错积累

我建议学生建立自己的纠错“本”。针对平时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就地解决,地毯式推进,不留死角。由于学科知识点很多,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会经常出现,所以我还建议对纠错记录的内容也要经常翻看,加深理解和记忆。平时纠错要持之以恒,方能取得进步。纠错的内容在精,不能泛泛而谈,比较基础的内容以及考试时成熟作答的题目和内容不用记,要找到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突破。

2.关键纠错提升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78-01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新颖、灵活、涉及面广、难度加大,这就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怎样在高考备考中找到恰当的路径和方法,打造出高考备考高效性和实效性,是指导新课程高考历史教师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以下是我在历史高考备考中选用的路径和方法。

1 分析新课程考卷特点,把握授课方向

在新高三上课伊始,就安排原高三历史科组教师,对考过的新课标高考历史科试卷进行归类分析,由专人负责汇总,形成经验在各年级历史科组教师之间交流,再反馈到新高三历史科组,最后结合老高三教师传授的经验和新高三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把握高三在新学年的历史科整体授课方向。

2 把握《考试说明》和高中历史教材的关系

高中历史教材版本繁多,形成一纲多本,备考中,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外,高中“历史课标、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也是必备的教学资源。《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目标、能力要求、知识范围和考查形式,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的依据。在备考复习中,融入《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要求,系统、规范、完整把握教材及与教材相关的历史知识,并研究《考试说明》中的例题,才能把握命题特点及解题思路。虽然高考命题高于教材,但教材仍是备考复习的依托,掌握好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概念等,才能使备考复习收到实效。如在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的形成和发展”一课时,要求学生对的内容全面理解,先是掌握旧和的内容,然后掌握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再掌握二者的不同作用及影响。对于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深刻内涵和外延,教师要给学生分析到位,以此抓住重点、破解难点。

3 把握必修和选修教材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部分内容提纲挈领,在新课标高考中所占比重却高达85%,需要补充的内容比较多,是教师认真讲,学生重点把握的部分。而选修教材内容详实,是对必修教材的很好补充,但是因为量大,复习时间紧,一般复习有顾不上选修教材的现象,我的做法是在复习必修教材内容时,让学生事先预习与必修教材相关的选修内容,复习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让学生同时把握必修和选修的内容,效果比较明显。

4 把握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的关系

新课标,历史学科对知识点的考查难度增强,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这种相互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一轮复习是单元复习,以纵向复习为主,主要是夯实基础,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琐碎的知识点的记忆,就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如在中国古代史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然后让学生在掌握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下自己去整理知识结构,提炼要点重点、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和概括阶段特征。二轮复习是横向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一是细化成小专题;二是加强对专题中知识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而不只是简单的把知识归纳在一起;三是加强横向拓宽,突出空间的延伸。在专题复习时,首先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如从有利于政治、地理学科的结合及有利于综合的思路和途径,形成不同于一轮基础复习的思维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在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二轮复习才能拓宽、延伸知识空间,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5 把握教材和教辅资料之间的关系

高三年级教辅资料铺天盖地,我只给学生选三本:一本是比较全面的复习资料;一本是单选优练;一本是历史单科模拟试卷。教辅资料选好对学生能力提高确实有辅助作用,好的教辅资料在归纳知识点、重点知识讲解上确实有独到之处,在知识点选配习题上也很典型,学生通过解一道题,触类旁通,把这部分知识更加准确的把握。但教辅资料只是对教材知识把握起辅助作用,绝不能使教辅资料代替教材,本末倒置。

6 把握教师讲和学生练之间的关系

备考复习中,教师主要是讲存在的问题、疑惑的知识及有针对性的习题;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备考能力和水平。怎样把握好讲和练之间的关系,对备考复习尤为重要。首先,要积极探讨课堂教学新模式,强化课堂教学复习的实效性。在一轮纵向复习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二轮复习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横向归类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知识整合能力。就要改变以教师讲为主的单一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改变多讲多练、多讲少练、乱讲乱练,甚至不讲只练的片面的做法,提倡精讲精练。精讲,就是必须要讲得要精讲,讲透彻;精练,就是不会的题反复练,在方法上有所得,能力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高考的要求,在遇到新题、难题时,才能应对自如。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复习,给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复习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研究与探讨,让学生抓住核心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去练有价值的习题,使老师讲和学生练有机结合,使备考复习收到实效性。

7 把握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

篇(9)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74-01

新课程的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预备环节,对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应有效运用新课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活动。本文主要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和呈现技巧进行如下探究。

一、推陈出新导入法,呈现教学新颖性

新颖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首先应该能够促使学生对英语新知识产生兴趣,吸引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接着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回顾导入新课,由此实现新旧知识的紧密结合。

推陈出新导入法,即教师在学生已习得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并总结已学旧知识,提出旧知识的新用法,引导学生学习新方法和知识。此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框架上,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在推陈出新导入法的应用中,教师需注意提前两节课备案,总结新课程需提前准备和思考的知识要点,在授课结束前,预留并安排学生思考新课学习要点。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9Unit3 language study中,Steps to learn language poingts in Reading部分要求学生“Find out the similar usage of the language points”以及“Expand the points after calss.”此课以基本的语法知识学习为主,与前面所学的词汇量相关用法知识有很大关联,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让学生总结已学词汇语法使用的异同,并举例说明实际生活应用中各类语法的使用,从而进入新课学习。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发现和进一步探索,就更容易接受新课程知识了。

二、问题悬疑导入法,呈现教学启发性

教学是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合理设置问题悬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创新与想象的潜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合理运用及迁移能力。

问题悬疑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新课教学中,通过提出与新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和回答,自然进入新课学习。在应用问题悬疑导入法时,教师需注意在课前整理和总结相关的知识,充分备课。问题的设置与选择要结合学生特点,合理设置问题和相关新课学习的具体导入步骤。此外,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 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文章了解大人物,教师可以在Warming up环节提出问题:“Who do you think is a great person?Give your reason.”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心目中的大人物给出答案,接着在总结学生的英雄观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本单元文章中的问题,以此启发学生想象力,完成新课程知识的学习。

三、时政热点导入法,呈现教学生活性

英语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高中英语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点。课堂要体现生活化,就需要融入生活中的各种元素。

时政热点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列举时事政治热点或社会政治现象,提升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结合时事深入思考,让学生能够通过在生活化的问题探索中锻炼思维,由此完成新课程知识学习的合理导入。这种方法下构建起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拉近高中英语与社会现实的距离,不仅符合高中英语生活性原则,而且能够解决英语教学难点。教师需注意的是,在应用时政热点导入法时,对于高一年级学生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和社会时事政治的兴趣,给予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动力和支持。此外,教师需在课前结合新课程知识点仔细整理时事政治相关导入的资料,保证该方法的有效实施。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4 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世界上较为著名的女性及其先进事迹,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据此为学生陈述或播放一些涉及女性问题的政治时事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观点与看法,例如,结合“Chinese sex ratio not har-

monious phenomenon”和“The teacher de-

篇(10)

片段二:教师B在上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社会历史的主体”时,由播放视频“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导入新课后,又使用了阿宝唱陕北民歌的视频等资料来讲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题……

片段三:教师C在上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采用了播放视频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的事迹导入新课,然后在讲述三个知识点时,也继续使用了邰丽华的事迹来贯穿全课。

片段四:教师D在上必修一经济生活的“新时代的劳动者”时,选用了“小王打工”的故事,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若干问题,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一节课在活跃的师生双边互动中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不可否认教师A和教师B在课前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资料,但不足的是他们都没有引导学生对某一情境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思考,而是采用了“一例一理”的方法,即每讲一个知识点都列举一个或多个案例。其中有些内容浅显直观,学生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因为课堂情境材料太多,往往出现课堂头重脚轻,重难点不突出等问题,导致课堂效率大大降低。这一问题,也是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因为恰当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就出现了偏差,重情境材料的罗列,导致材料堆积化,创设的情境大多流于表面形式,使教学大打折扣。

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更不是赶时髦的点缀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的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也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应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之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一个连贯、完整的情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情境创设不应作为一个纯粹独立的教学环节而存在,而应该坚持“一例为主”、贯穿始终、层层剖析、前后呼应。政治课“主题情境”的实质是要求教师利用一个主题创设多个教学情境,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形成“探究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这样做有两大好处:第一,做到前后知识相呼应,知识的衔接紧凑自然。第二,节约教学资源,节省学生时间,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上述片段中教师C和教师D的做法就是“主题情境”的很好实践。

总之,情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创造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研究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师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纠正自己在情境创设中的偏差,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军训活动总结 下一篇: 生意合作合同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