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习意见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4: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报社实习意见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报社实习意见

篇(1)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313-02

信息化建设使现代装备保障摆脱了传统的形态以及模式,纵观国际军事装备保障的发展,我们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毫无疑问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装备保障作为战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网络化、智能化的作战方式中,也必须能够适应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征的产生。目前,我国各级装备管理部门紧追时展的步伐,基本建成了能够独立运行、覆盖各类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但和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对比来看,我国武装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仍处于比较低的起步阶段,要实现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还需要一段艰难的历程。

一、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呈现出崭新的作战模式和手段,如作战指导强调体系破坏,作战力量追求高科技手段,交战方式也避免了直接碰触,而打“隐形战”。加快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关系到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关系到我军在现代化的全球军备竞赛中能否脱颖而出,实现装备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作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强度也直接影响到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新时期的武装装备如果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新特征,便形同虚设,在作战中难以发挥出任何作用。武装保障信息化建设强调以装备保障信息化带动装备保障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利用信息化的装备保障指挥和带动武装管理、物资器材供应、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面转型,最终实现完整、系统的保障理论体系和模式,实现武装保障的彻底变革。[1]目前,我军正处于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革的关键时期,其中推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实现机械战略转型,具有至关的作用。

二、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含义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含义大体可概述为:以国家、国防和军事科研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实现装备保障信息搜集、存储、处理、传输、使用以及情况反馈的自动化和一体化,这样既可提高装备保障决策、指挥、协调以及控制水平,实现装备保障的精确、智能、高效,又能使装备保障资源需求的公开和透明。[2]

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装备系统、广泛的运用在装备保障领域中,随之大规模、高效率的开发和利用与军事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资源,将装备保障整体效能最大化发挥,全面提高综合保障能力的一个过程。

(二)装备保障信息化的特征

1、智能化。是指装备保障信息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挥和利用相关领域的成果和科学家经验,开发装备保障智能系统。装备保障系统“智能”,重点在于军事信息软件的开发,能够自动进行信息的分类、统计、处理,确立最佳保障方案。[3]武装保障的智能化系统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信息处理系统、故障自动化诊断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武装保障方面的具体应用。智能化运用在战场上,能够强而有力的保障作战力量,协调各方面的运转情况,对保障物资的需求进行预测等,使得装备保障的指挥更加科学。2、标准化。信息化使得武装保障的信息能最大程度实现共享。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标准,使其标准化和规范化,能有效防止某些环节的突发事故对装备系统内部数据存储和交换、系统内部资料传递、不同领域系统的链接造成的影响。3、网络化。一个覆盖面广的网络化系统能使基地保障、机动保障和技术支援保障等多种保障模式有效进行衔接,帮助构成一个综合保障网络,能极大提高指挥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以及集中化管理水平。4、经济化。信息技术大规模的应用,能极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为装备保障节约了大量的资源,体现了装备保障的经济性特征。

三、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更新观念,重视装备保障

从近几年,国际爆发的几次局部地区战争来看,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绝对是信息化的战争。现代战争依赖于高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交战双方在装备保障方面的隐形较量。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对装备保障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模式还是手段,都急需改革且重新洗牌。如今,加速实现装备保障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各个国家军事发展的重要一环。面对世界军事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要求我们首先应对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意识到把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整个国家军事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来,与整个军事信息化同步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4]因此,在制定技术与装备发展计划时,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装备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与技术保障装备纳入整个发展规划中来,实现装备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与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注重装备保障理论与技术的创新

装备保障信息化作为装备保障建设的一个全新模式,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做坚强的后盾。着眼于未来国际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我军装备保障要实现信息化,必须立足于实际,首先从理论上了解装备保障的信息化建设,对装备保障领域内容及其影响进行深刻、彻底的分析。其次,透析国际信息化战争作战手段、作战模式以及武装保障方式及方法等,在纵观国内外武装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应用和借鉴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先进的技术保障装备和系统。[5]目前,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军装备保障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效仿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主,长期以来会形成严重的技术依赖。因此,我们应注重装备保障理论与技术的自主创新。

(三)普及信息化知识,强化人员信息化素质

实现武装保障信息化建设,最紧要的不是急于更新设备、技术创新、软件升级等分,我军装备保障的信息化建设,首要任务是学习,即彻底地在全军普及信息化知识。要有效做到这一点,第一步要向全体人员普及信息化的内涵极其特征和要求;信息化对武装保障乃至全军的发展具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如何实现信息化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全军都从本质上理解了信息化,才能齐心协力把装备保障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其次,要注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学习。装备保障信息化不仅仅只代表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资源重组,使传统的、落后的、低效的管理模式向当今世界最先进、最高效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转变,代表了武装保障国际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四)加大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首先,充分发挥军各事院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全面开展“信息化”教学工程。各大军事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授课、培训等方面,充实军事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提高装备保障的信息素养,大力培养高技术、高素质的装备信息人才。其次,各大院校应面向部队切实需求,针对性的设置专业和学历层次,使学员能熟悉装备信息理论,提高他们信息化作战的能力。第三,加强人才的实践锻炼。部队可利用各种军事演习等重大军事活动,培养装备保障人员在实战演习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装备保障方法的同时不断精益求精,成为信息技术的能手。

结语: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是为实现我国军事改革,伴随着全球军备竞赛信息化的发展步伐而产生的一项重大军事举措。只有对装备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刻的思想认识,充分的理论探讨和全面的技术分析,装备保障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只有积极适应信息化作战的要求,实现装备保障信息的高效运转,才能最终保障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三亚市91868部队

参考文献:

[1]孟世强.按照科学发展观谋划部队建设[J].人民武警,2005(5).

[2]罗家声.装备技术保障发展的必由之路[J].装备,2006,3.

篇(2)

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带着这个寒假的收获。

2008年的冬天,这是我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美丽的校园,承载着我的梦想——去当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生命的意义是由自己定义的,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而实践的过程是所有课本不能给予的,短暂的寒假便来到新城红十字医院(原八毛职工医院)实习。

对于我这个只有半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开始。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过此地。

镜中的我,穿着干净的白大褂,戴着洁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

看起来很简单的护理工作,让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我开始虚心向护士学习,紧紧地跟着护士,寸步不离,年轻的护士耐心地给我讲解着关于护理的知识。慢慢地,我穿梭在各个病房,了解了她们的护理术语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协助护士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接触配液环节,在严格坚持“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浓度、对剂量、对方法、对时间)的原则下,并为病员配液。

终于有了我实践的机会,想着护士叮嘱我的操作要领,端着装有止血带、胶布、碘付的器皿,来到病房。面带着微笑:“阿姨,该打针了1我给病人绑上止血带,用碘付进行消毒,然后拿起针头,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看见管中有回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蔓延全身。想不到,身平第一次扎针竟然会如此的顺利!

护士在休息的时候,给我讲着因为静脉注射的输液管中一个小小的气泡,而使病人死亡的真实事例后,我大为震惊,不免开始崇敬这些平凡的护士们。

2月21日在医院领导的同意下,我观摩了一例左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手术前病人的家属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主刀的医生,顿时让我感到医生的伟大责任。手术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主刀医生精湛的医技,让我了解到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他的细心,仿佛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精心地照料,就好象生理老师曾经说过:虽然你们是用动物做实验(,但以后你们却是要给人看病!因此,使我是深深体会到,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短短的15天医院实习结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想想这么多天的忙碌,再想想每日辛苦战斗的护士们,才知道护理工作的不易。

我觉得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护理人员热爱护理工作,献身护理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以白求恩为榜样,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爱护公物。

2.专业素质:护理人员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情变化,遇有病情突变,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又要在抢救中敏捷、准确、果断;做好心理护理,要求语言亲切,解释耐心,要有针对性地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强其向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作风正派,对病人一视同仁,对工作严肃认真。

3.科学素质:护理人员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每项护理技术操作都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技术;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要积极努力学习和了解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同样,即将成为口腔医生的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

1.医生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他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

篇(3)

一、法律人必须具备全面、夯实的法律知识功底以及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承蒙两位法官的信任,我实习的第一天被分配到的工作任务是起草一份由朱法官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审理的借款纠纷案件的判决书。案情非常简单:乙向甲借款人民币十万元并向甲出具“借据”一份,借款期限届满后乙无故拒绝偿还,甲追讨数次未果遂诉诸法院,请求判令乙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乙未到庭应诉,本案缺席审判。案情虽然简单,并且在实体法上我没有感觉到有法律知识的空缺,但是,由于我没有学到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不了解,在程序上我对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并不清楚,并且对诉讼费用如何分担几乎一无所知。幸好起草判决书只是诉讼程序中的一个具体环节,对诉讼其它环节的不了解并不影响本环节的操作,尽管如此,我还是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从事实务工作的法律人,必须全面充实自己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实体法律知识和程序法律知识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懂实体法而不懂程序法在实务中将会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做起,只有具备全面、夯实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实务工作。

对于上述借款纠纷案件,案情简单,事实非常清楚:甲(原告)乙(被告)之间存在借款合同关系,乙的行为构成违约,应当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依照《合同法》判决乙承担违约责任,本案的证据只有一份,即乙给甲出具的“借据”。但是,案情简单并不意味着起草好本案判决书容易。一般而言,一份民事判决书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本案原被告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或名称、性别、出生日期以及住址等,以及委托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说明本案案由、审判人员情况(简易程序写明法官姓名,合议庭不必列举法官名字)、原告方与被告方的出庭情况、本案何时开庭审理终结等;第三部分概述原告诉状与被告答辩状,本部分凸现法律实务工作对法律人文字表达能力的较高要求。因为对于民事案件而言,大概只有不超过20%的当事人聘请了专业的律师作为人全权负责诉讼事宜,包括法律文书的起草,因而绝大多数案件的诉状及答辩状都是非专业人士起草,内容烦杂罗嗦,法律用语极不规范,因而在概述本部分的时候要求法律人要有相当的文字概括能力,要用简练、准确的法律语言概括当事人陈述的请求以及事实与理由,被告未到庭应诉的要注明“被告××未作答辩”;第四部分陈述法院根据当事人提供的合法有效证据认定的本案基本事实,也要求要以简练、准确的法律语言概述,作为下一步适用法律的事实基础(本部分我称之为“本院查明”部分,因为本部分习惯以“本院查明”开头);第五部分是根据事实阐明法院对本案适用法律的论述以及判决结果和法律依据,论证要求严密,大多以逻辑学上的“三段论”形式进行论证,适用法律必须全面、准确,本部分对法律人的法律功底以及文字表达论证能力的要求极高(本部分我称之为“本院认为”部分,理由同上);最后一部分交代如不服本判决要提起上诉的期限和上诉法院,最后是落款,写明审判人员及书记员的姓名以及日期。

在起草上述借款纠纷案件的判决书中,前面四部分的较为简单,只需根据格式对案情进行概述,但是在第五部分即“本院认为”部分论证本案的法律适用时却令我明显感觉到文字表达技巧与办案经验的缺乏:本案非常明显是借款合同的违约问题,因而我在论证中表述如下:

“……被告向原告借款人民币100000元,并约定借款期限为三个月,有被告向原告出具的”借据”予以证明,原被告之间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被告在借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借款,违反的合同的约定,原告请求判令被告偿还借款本金利息,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判决如下……”

后来法官审阅后修改为:

“……被告向原告借款人民币100000元,并约定借款期限为三个月,有被告向原告出具的”借据”予以证明,原被告之间由此确立的债权债务关系合法有效,依法受法律保护,原告请求判令被告偿还借款本金利息,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判决如下……”

我就为何本案不认定原被告之间成立了借款合同咨询了法官,法官解释说,本案当事人并没有订立书面的借款协议,只是有一份“借据”,因而严格来说,本案当事人双方确立的是口头借款合同,在判决书中一般不会认定口头合同,但是合同关系的本质无非是债权债务关系,所以法庭对于此类案件一般认定当事人双方的合法债权债务关系即可。同时判决书中不出现“借款合同”字样也可能可以避免当事人在上诉中主张合同不成立的抗辩。法官一席话令我倍感法官办案经验的丰富,语言文字表达技巧的高超:对本案同一个法律问题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述,我的表达可能会导致被告上诉合同不成立的抗辩,而法官的表达与我的意思一致却无懈可击。这就是一个法律人具备全面、夯实的法律知识功底以及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二、法官断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查明事实、适用法律的过程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进入法学院学习之前,我已对这句话耳熟能详。但是我对法官如何认定事实、如何适用法律问题则是在法院实习之后才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程序上的体现为庭审中的针对事实问题的法庭调查(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和休庭后合议庭就适用法律问题的合议。

篇(4)

一、加快担保机构建设

(一)各乡镇(园区)、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和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为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的企业开展担保业务,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

(二)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出资人增加资本金投入。对于由政府出资设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担保机构,各乡镇(园区)、系统要视财力情况逐步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使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达到5000万元以上,增强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提高其融资担保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鼓励企业、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兴办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担保公司;鼓励发展企业间互担保机构,逐步形成各类担保机构相互平等竞争的担保体系。

二、规范担保机构运作

(四)信用担保机构要依照《担保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加强财务管理,健全风险准备金制度,保持担保资产良好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五)新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含已设立但至今未办理备案手续的信用担保机构)在办理营业执照等登记注册手续一个月内,应到市经贸局(中小企业局)办理备案手续;如担保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业务范围、注册资金等主要登记事项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备案机关申请办理变更备案手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信用担保机构,应积极申请“信用评级”。

(六)信用担保机构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自主确定担保项目,重点支持有利于技术进步与创新、节能环保、扩大就业的各类中小企业。要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贷款担保审批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的服务;要积极创新,不断推出有特色的担保品种,扩大担保覆盖面,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优良的服务。

(七)信用担保机构要建立审保分离、分级审批、内部报告与警示、责任追究等内控制度,严禁违规操作;坚持风险分散原则,单笔在保余额和单户在保余额不得超过担保机构所有者权益的15%,防止风险集中在少数行业和个别客户上。

(八)信用担保机构应根据贷款企业的贷款原因、现金流量、企业经营和经营者个人信用情况等,全面分析其还款能力和信用情况,合理确定反担保措施和方式,适当放宽企业的反担保条件。对小企业10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担保,不能提供全额有效资产抵(质)押的贷款担保,可委托开展第三方资信评级,采取资产抵押和个人(企业)信用相结合的反担保措施。

(九)信用担保机构在经营活动中,要重视收集中小企业包括重合同、守信用、诚信等级评级等信用信息,有条件的可建立受保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信息库。

三、加大对担保机构政策扶持力度

(十)设立风险补贴。担保机构设立后,市政府每年按平均担保余额(按全年担保积数除以全年天数计算)给予补贴:年平均担保余额在5000万元以下,按余额的0.3%补贴;年平均担保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含)1亿元以下,按余额的0.4%补贴;年平均担保余额在1亿元以上(含),按余额的0.5%补贴。风险补贴用于风险补偿,公司存续期间,股东不得分配,不作为股东权益。

(十一)予以税费减免。担保机构注册登记后,减免经营过程中地方性规费;相关部门积极帮助向上申报,经批准后减免营业税、所得税。

(十二)市经贸局(中小企业局)会同财政局共同协助担保机构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及资金扶持。

四、加强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

(十三)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应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确立业务合作关系。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担保机构的资本、信用和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金融机构要创新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发挥各自优势,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业务健康发展。担保机构应与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及时通报受保企业的有关信息,加强对受保企业的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权益。

(十四)金融机构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审贷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承保的优质项目,可按人民银行利率管理规定给予优惠贷款利率。

(十五)开展贷款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责任余额l%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其注册资本金50%以上的,超出部分可转增资本金。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可按照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十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基准担保费率,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30%执行,并可依项目风险程度在基准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50%,也可由担保双方自主商定。

五、加强服务和监管

(十七)全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由市经贸局(市中小企业局)牵头,市财政局、人行高邮支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银监办参加,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经贸局(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负责担保公司业务的指导和考核。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推进。

(十八)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中涉及房产、土地、车辆、船舶、设备和其他动产、股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抵押物登记和出质登记,凡符合要求的,登记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为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担保机构可以查询、抄录或复印与担保合同和客户有关的登记资料,登记部门要提供便利。

登记部门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对担保机构办理代偿、清偿、过户等手续的费用,按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过程中,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质押物)进行强制性评估。

企业在办理反担保过程中,房产、土地、设备等资产抵押登记放宽年限,降低收费,前三年内经批准符合条件的担保贷款只收工本费,评估过程中可自主选择有资质的中介机构。

(十九)建立担保机构业务考核奖励制度。

各担保机构要定期向信用担保主管部门报送业务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等资料,各相关部门依据相关资料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政策扶持奖励的依据。

各项优惠政策的兑现,由担保机构对照政策向市经贸局(中小企业局)、财政局提出申请。

每个考核年度(以会计年度为考核年度)的次年初,由市经贸局(中小企业局)、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对各担保机构所申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对照相关规定提出兑现意见后,报市政府审批。

同一担保机构的担保费及风险准备金补助和增资补助按最高标准执行,各级各类的补助不重复享受。

各担保机构要确保有关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不得给予奖励,下年度取消享受市有关优惠政策资格:

⑴未按要求提供申报资料、资料不全未及时补充的;

⑵未按规定进行备案和申请信用等级的;

篇(5)

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改革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社保基金市场化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对有效解决社保基金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社保基金市场化的相关理论和必然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今后的改革措施安排进行初步探讨。

社保基金市场化的含义及理论分析

社保基金市场化是指在社保基金的筹集、运营及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尽量缩小政府干预社保基金项目和范围,以提高社保基金的运行效率及其对经济的效率。社保基金市场化在新自由经济理论中得到充分论述,成为指导各国推行社保基金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

从社保基金性质来看,社保基金是准公共产品,即社保基金介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具有外部利益。因为:首先,社保基金具有排他性。因为它可以通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等方式确定低收入者的收入状况,从而把潜在的保障对象排除在收入供给的范围之外。其次,从社保产生的原因看,社保公共性的产生源于信息不对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政府特有的稳定社会的职能。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人寿保险和失业保险极易存在市场失灵,个人的有限理性又造成寿命估计偏差和当前过度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由市场提供保险必然低效,更不可能实现收入再分配。为了克服市场缺陷,使整个社会的收入趋于平衡,由此产生了公共供应的社保基金。社保基金的准公共性为社保基金市场化运行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因此,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方法,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以带来更高的回报率和效率。

我国社保基金市场化自然性

我国社保基金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应从我国的社保基金现状及性质两方面去考察。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基本入不敷出。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渐增;离退休人员、老年人逐年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受到削弱;新旧制度转轨中的成本巨大等等,使得社保基金总需求迅猛膨胀,加大其支出。另一方面,社保缴费率和替代率过高、缴费制度弊端重重,企业拖欠保费现象严重;这使得资金筹集严重不足。因此,社保基金应该走市场化道路,在其筹集、运营及管理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大量吸收社会游资,增加积累,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支付、积累能力。

社保基金市场化是社保基金的性质所决定的。本文所指的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下积累起来的、具有相当流动性的资金。这类基金具有增值性,即基金可以投入营运保值增值。但是,以前没有把其作为资产来运转,也没有充分利用其增值性,仅是把它作为补偿资金用于各类社会保障的支付,存于银行生息;基金的筹集、运营及管理等主要依赖行政手段,而没有将其有效运用,以在流通中获取利润,因而影响了社保基金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保基金只有打破封闭的格局,走向市场,使自身运动适应和符合市场运作客观规律的要求,才能增强筹资能力、营运能力和积累能力。

我国社保基金市场化进程展望

社保基金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决策层的重视,近年来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为进一步深化社保基金市场化做了相应准备。但为更好地解决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必须对社保基金进行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具体而言如下:

完善市场化筹资方式。对于经营性社保基金,应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不同类型的社保基金产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吸引更多的资金;其次可以与资本市场相结合,通过金融创新为社保基金能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一种可能,来吸收大量的社会游资。

篇(6)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公平是社保的本质属性,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在基本医疗保障领域,管理分割、资源分散而导致医保不公的矛盾日益凸显。网络正以新技术日新月异般的态势和速度,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更重要的是网络便于监督,及时了解把握医疗保险报销中,有利于改进工作,修正错误。从而实现更科学管理。整合医保制度,意味着要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融合、行政管理统一和经办服务一体化。实践表明,改革最直接的受益人群是参保人员。在一个医保制度下,只要缴够保费就能受益,体现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从医疗服务上看,统一的药品目录和定点医疗机构,可在同样的范围内选择就医、用药。从社保服务享受上看,均等化渐成气候,即时结算成为必需。

一、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009年,五师全民医疗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看病就医的安全保障网初具规模,赢得了参保人员的支持。在医改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医改取得的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由于五师居民医疗参保人群达4.2万人,由11个团场经办机构和3个社区来管理,人员相对分散,基金支撑能力相对较弱。五师居民医疗保险征缴时要上报统一的表式,各经办机构将缴费人员的基本信息电子版报师社保中心,各经办机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经办人员仅会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凡是转到统筹区外的就医人员必须回缴费机构报销。单机运行,依靠经办人员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对结算过程的熟悉程度、对三个目录的准确划分为标准,进行结算,有的经办人员连“三个目录”都弄不清楚,导致报销时常出现由于人为原因理解错误、报销错误,造成统筹基金支付错误。

2009-2011年,五师居民医疗参保缴费数据没有及时进网,各经办机构各自为政,居民医疗结算为手工结算,说的和做的不一致,导致参保人员报销方法在五师这个统筹区内都没有得到一样的政策,由于医保部人手紧缺,忙于应付手头工作,居民医疗统筹基金支付出现无人监管的局面。这种传统的单机操作结算手段,已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基本医保管理分割、资源分散、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十分突出,这种“碎片化”的制度,对广大参保人则意味着公平的缺失,医保经办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变报销、监督方式、手段和技术已成为必要。

二、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实施条件

1.信息化建设的作用。随着医疗消费水平及医保支付待遇的不断提高,参保居民住院人数、人均住院费用和总住院费用逐年攀升,统筹基金支出也相应增加。针对五师居民医疗保险系统存在着信息不畅通、信息链脱节、报销政策执行不统一、人员素质高低不平、监督手段置后等问题,实现信息化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1.1可以有效改善信息不畅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是改善医疗保险“碎片化”管理模式的最佳手段,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经办人员不仅可以方便地对和数据进行检索、查询,而且不必担心,工作人员由于疏忽,造成没有参保的人员享受到居民医疗报销,数据质量提高,重复参保在同一统筹区得到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1.2可实现对参保人员的全程监控。信息化建设是规范参保行为、规范报销行为、规范监督行为,提高监督质量和费用控制的可靠工具。通过信息系统,能够建立起统一的工作流程,为制定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只有在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与定点医院结算业务系统的网络实时连接,做到参保人员信息准确、报销及时,医保经办机构才能实时得到业务数据和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服务实时监控,将事后监管的模式转变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实现对业务开展情况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或可疑点,为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提供帮助,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督的作用,实现远程网络监控。

1.3完善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医疗费合理性评估。当前,五师医保要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必须加快建立具有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等复合功能的医保信息系统,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对接。每年向各定点医疗机构下达医疗费合理的总量指标,将住院人均费用、人均住院天数、药占比、转诊转院率等检测指标与年终考核挂钩,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采取对费用异常医院及时通报、个别约谈的方式,提高医院医疗费用总额控制意识,切实降低医疗费不合理支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基金不当支出。

2.加强对经办人员和结算人员计算机应用操作的培训。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医疗保险联网结算应用的关键。住院信息的录入人员、结算人员、社保经办机构医保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不定期学习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知识,加强日常的实际应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操作技能,尽快培养出熟练使用当前软件的人员。一是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监督检查操作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广大监督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二是要创造条件,逐步调整队伍结构,进一步培养、充实复合型人才(既要会计算机操作,又要懂医保“三个目录”的结算人员)。三是针对现有结算出来的医疗费用,积极做好报销数据台账的录入工作,做到当天发生、当天录入,按月上报,及时分析,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保证。

3.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在推进居民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力度。

从2012年3月居保联网结算上线以来,五师参保人员信息需及时入库,彻底改变单机作业方式,实现报销、监督手段信息化,使得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执行同一政策成为可能。如: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重点已经从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在充分考虑医保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医保基金筹资和保障水平。为稳步提高五师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切实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目前,逐步规范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方面,农五师于2013年1月提高报销比例和最高限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9万元,提高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统筹金报销比例。调整后一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90%;二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80%;三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70%。;以上调整方案由网络部在系统终端直接调整医疗保险待遇参数。由于联网结算上线,从而实现在同一统筹区内,同一政策,同一时间执行,改变单机作业方式的局限性和人为理解的错误作法,为参保人员公平享受待遇提供了物质保障。

五师居民医疗保险系统的权限下发工作还未全面展开,只是在2013年8月以后2个团场下放了查询、增人权限,使得这2个团场的社保经办人员可随时查询人员参保状态,其他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经办机构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造成现有网络资源浪费。因此,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整合信息资源,将权限下放,加大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信息共享程度,做到居民医疗增员信息及时,调动、恢复信息查询方便,便于各个经办机构人员准确掌握本团参保信息,便于管理,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

三、结语

水流千遭归大海,整合医保,同一政策同一时间执行,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保障深层次公平的这一步。结合本地实际,希望通过居民医疗信息化建设做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方便参保居民就医,保障居民权益,合理有效使用基金,减少不合理支出,确保基金稳健运行。

篇(7)

纵观目前保险市场发生的各种问题,多与保险信用机制的不完善有关。这些影响诚信建设的问题主要有:

1.竞争主体行为不够规范,主要表现为违规经营,支付过高的手续费、回扣,采用过低费率等恶性竞争行为,损害了保险公司的社会声誉;

2.内部管理、险种设计、精算水平、营销手段、风险防范、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3.没有统一的有关信用度的认定机制,缺乏对失信者进行全社会惩罚的措施,对市场参与者的信用状况难以实施全面有效的评价与监管;

4.在保险业内部,有关信用的信息处于严重的不对称状态。由于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而保险业务的专业性又强,使保险消费者在投保前甚至投保后难以了解保险公司及保险条款的真实情况,如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偿付能力及发展状况、参加保险后能够获得的保障程度等,只能凭借主观印象及保险人的介绍作出判断,客观上为保险公司的失信行为创造了条件。信用信息也未能得到综合使用;

5.从业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对保险人的选择、培训及管理不严,有一些保险公一J误导甚至授意保险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严重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形象。

二、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对策是构筑保险市场的信用体系。完善的信用体系和规范的信用制度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具有市场风险、以诚信作为经营基本原则的特殊行业,保险公司更应将恪守信用、履行合同作为发展之源,立身之本。具体对策:

1.建立完备、规范的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实行集约化经营。要从组织管理、财务核算、责任累积、风险控制等方面全面提高保险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要创新管理理念,广泛运用当今先进的技术成果来提高管理效率,加速产品开发、数据处理、资金划拨、成本核算、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网上营销等业务内容的电子化进程,提高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风险管理的集约化经营水平。

2.规范人从业行为,加强对公司全体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是提升保险信用制度的重要环节。我们目前仍以保险人展业为主,所以推进人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强化依法经营意识、使现代人了解职业道德和诚信原则的关键所在,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人常规的职业培训之中就显得成为重要。另外,也应加强对公司全体员的教育和培训。培训员工的道德自律,提高员工诚信道德的选择与评价能力。要创建道德环境,使员工在实践中体验和升华道德情感,理解并认识诚信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管理者要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员工,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要利用自身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感染并带领一大批具有诚实人格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各级工作人员之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的工作关系。要强化“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4.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建立保险信用体系的根本途径。保险是一种无形商品,它作为商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事后的保障上,客户往往通过理赔、到期偿付、回访等判断公司及产品的优劣。因此可以说,企业信誉和服务质量是公司的两大命脉,诚信服务更是维护客户权益的重要体现,整个营销的全过程公司都必须提供始终如一的、全面的、及时的、周到的服务。首先,在客户买保险时,通过耐心细致、详细全面、客观真实的服务,使客户能明明白白买保险。其次,公司应在保单维持阶段为客户提供长期的优质保险服务。当客户申请被接受后,通过电话回访、面见被保险人等方式与客户联系。确认保险利益是否存在,客户的陈述与投保单是否一致等重要事实,以便发现问题能迅速处理。切实维护和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塑造专业、真诚、守信的良好企业形象。当客户发生事故前来索赔时,应尽量合理简化手续,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通过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量化服务标准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用真诚、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和社会大众对整个保险行业的信任和支持。

篇(8)

暑期的时候我在洗衣中心的社会实践中,我学习到很多东西,也了解到更多关于洗衣业的知识。据有关专家预测,洗染业有5%至30%的利润空间。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洗衣网点的数量平均每5万人才有一台干洗机,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据此,洗衣业将是一个升值潜力度极大的行当。有业内人士称,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与衣物越来越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力、时间越来越少),于是乎,洗衣业--这种新兴行业显示出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洗衣业现状分析

洗衣业作为与服装服饰相配套的产业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目前,国内的洗衣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为洗衣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经济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从衣着的演变可以看到:穿着观念从大众化趋于个性化;服装样式从款式单一转变为形式多样化;衣物面料也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工艺的棉、毛、丝绸和化纤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织物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多彩。这些因素带来了对专业洗衣服务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洗衣业的快速发展。

洗衣业发展进程

洗衣业是一个古老而新生的行业,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国家出现后,洗衣业就一直以某种不引人注目的形式伴随在人们的身边。干洗技术从诞生到发展,只经历了xx年的变迁,而现代意义上的干洗技术进入中国市场还不到x年、国内洗衣行业与国际接轨只有短短的5-6年时间,但日趋成熟的消费环境以及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服务的需要,赋予了洗衣业--这个古老行业新的生命力。

我们可以预见到:随着人们对衣物清洗质量、速度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设备的先进性和服务的专业水平将成为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洗衣业建议

开洗衣店,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是不能免的,当然还要申请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缴纳一定的环保排污费。

洗衣店可以设在人气比较旺的地段,如高级住宅小区、大学集中的文化区或大厂矿企业的职工生活区附近。为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和生活节奏较快的白领们,那些厂矿企业的众多单身者们,那些大学里的师生、特别是学生们服务,为他们解决洗衣的麻烦。同时,与那些尚无专门洗衣房的中高档宾馆建立业务关系,帮助他们为住客提供衣物的即洗、即干服务。

对于较稳定的顾客可建立会员制。要随时提供上门服务,包括衣物的揽收和日用百货的送货上门,把商品目录及内容送到每一个家庭。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顾客。

顾客是经营的主体,任何一家洗衣店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但都必须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确定自己的经营方向,所以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顾客管理。

1.认真分析顾客投诉的原因,抓住顾客的投诉重点,确定责任归属。提出解决方案,如可按照洗衣店既定的处理规定,并尽量让顾客同意提出的解决方案。

 

2.依据客户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生活水平、消费态度建立详细的客户的档案。

3.顾客投诉的处理方法:首先保持心情平静,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并以自信的态度认知自身的角色,其次要做到有效倾听。

4.要及时表示歉意。

5.要理解顾客的心情并运用同情心。

篇(9)

这个小区所有的房子目前都用于租赁,价格根据不同家庭的状况有所不同,但均比市场价要低很多。以赫玛这套72平方米的房子为例,她每月缴纳的租金是400欧元,包括停车位和物业费。如果是商品房,租金将几乎是现在的两倍。这套房子赫玛可以租赁10年,10年后如果她愿意,可以用较为优惠的价格购入这套房子。如果不愿意买,仍然可以接着租。

“在西班牙,保障房已经成为经济困难的居民享受有尊严的居住权的重要手段。”马德里自治大学房屋研究中心主任佩德罗・莫隆表示。

为了推动保障房发展,西班牙中央政府在2008年通过了《国家住房建设和翻新计划(2009―2012)》(以下简称《计划》。据西班牙IE商学院教授凯撒・巴拉萨介绍,在2000至2010年间,西班牙共开工建设了570万套住房,其中保障房占到13.5%,达到了77万套。

根据《计划》规定,申请者得符合以下基本条件:首先,不能同时拥有另外一套保障房,而且不能同时拥有价值超出其所申请保障房价值40%的商品房;第二,不能超过各大区政府规定的收入门槛;第三,在过去的10年里没有申请过同样的保障房援助。

篇(10)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094-03

2011年,宿迁市在中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制定了关于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其中提出,坚持富民优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社会保障方面“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提高保障能力为重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加大社保扩面力度,探索建立农民与城镇居民相衔接的社会保险机制,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贯通接轨”。当前,宿迁市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水平还比较低,人民对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和繁荣,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宿迁市社会保障体系现状

在社会保障方面,宿迁市城镇已初步建立了较高水平、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金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都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完善,然而宿迁市社会保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仍较窄,突出表现在城乡参加社会保险差距比较大。

从宿迁市社会保险的整体情况来看,各项社会保险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着宿迁市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仍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急需完善和加强。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底,宿迁市总人口为506.16万,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77万,占总人口比重的7.46%,按照年龄结构类型划分,2000年宿迁市人口类型已经进入老年型初期。2010年底,宿迁市全市常住人口有471.5553万,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2042万,占总人口比重的10.22%,老年人口大大超过全国老龄人口比例,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集中,宿迁市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不断增加且老年人口抚养比快速上升,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这是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老年人口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家庭其他成员供给,养老问题比较严重。而广大农村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刚有起步外,其他保险项目还未被涉及,城乡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存在着差距。

“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宿迁市城市居民主要是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另外有21%居民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城市医疗问题凸显。而在农村大部分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仅有1%参加了商业医疗保险,相比较而言,“新农合”更符合农民的选择。但当前“新农合”发展还不够完善,农民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仍然存在,各项社会保险仍需加强。

二、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述社会保障体系分析发现,宿迁市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方面总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宿迁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省内其他城市而言比较落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障碍。

(一)社会化水平不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窄

社会保障的对象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真正起到社会稳定机制的作用。截至2011年9月底,宿迁市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0.2万、42.2万、26.9万、30.1万、22万,新增参保人数19.32万人次,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但从整体来看,由于缴费基数逐年上调,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加,职工参保意识比较淡薄,导致我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困难,尤其是开发区企业参保率比较低,征缴率不高。尽管宿迁市仍存在城镇社会保障覆盖水平需要提高的问题,但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还是大大落后于城镇,亟待提高。

(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不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宿迁市本级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主要以设在市本级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主。近年来,为了适应城乡区域发展的趋势,市本级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在各镇(街道)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为社会保障服务向基层乡镇、社区延伸提供了基础。这些基层社会保障服务机构除了承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业务以外,还负责民政、人口计生、就业等方面的业务工作,在实际运作中,任务繁杂、人手紧缺、经验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有限的人力疲于应付各种业务,无暇在社会保障服务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另外,由于社保服务对象急剧增加,宿迁市现有的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不足现象,参保人次比达到1∶12 029,远高于全国社保经办机构1∶5 669和全省1∶6 500的平均人次,导致宿迁市社保经办服务能力比较低。

(三)现有政策制度的法律效力层次不够

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是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关键,从全国来看,中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险法》于2011年7月1日才施行,且相关的配套法制体系基本是空白,这都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进。从宿迁市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看,整体上也同样存在着缺少法律依据或依据的法律效力层次不够的问题。由于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依据、行政规章之间缺少必要协调,与现行国家层面制度的相关制度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导致实践中有许多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此外,宿迁市出台的相关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本市范围内、以本地居民为主要保障对象的一种地方性政策,是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它本身不属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强制执行的保障制度,很难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困难比较大。

(四)财政收入和投入不足的限制

任何地方的社会保障水平都离不开财政收入的限制,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低、政府财力少的地方是不可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由于宿迁市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政府财力有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城乡差距比较大的现实问题,因此短时间内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很大的难度。另外,政府投入不足也是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05.76亿元,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6.04亿元,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资金只有19.03亿元,占本市财政支出的11.46%,这与社会保障在其他发达地区日渐成为主要开支项目的差距还比较明显,投入不足的局面不改变,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很难实现。

三、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宿迁市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使得大批没有社会保障基金,尤其是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的农村居民在转变为城镇居民后给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平衡点,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的经办管理能力,这是宿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环节,也是应对宿迁市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需要。

(一)努力扩大保障范围和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

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统筹考虑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各类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在城镇,应当继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把各类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都纳入覆盖范围,同时抓紧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加紧研究制定城镇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困难集体企业和无工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先保后征,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在农村,应当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相结合的保障体系,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并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保给予更多支持,逐步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二)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设计、各方参与、形成合力。这就需要人保、民政、卫生、财政等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合作,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提高社会保障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管理服务体系。从整体上,不断鼓励各县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基层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村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作用。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网络平台,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扩大信息化服务范围,方便农民参保和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发放。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功能,严格规范申请、核查、审批、公示和备案等各个环节,完善公开透明机制,确保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社会保障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经济制度,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推进社会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推进社会保障工作遇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都与法制不健全、监察手段不足有关,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当前需要加快这方面的工作步伐,尽快把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律,尽快出台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措施相结合的法律政策体系,将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笔者认为,应当制定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障法》作为母法,然后在其基础上再制定相关单行法规等作为子法。为体现城乡统筹的基本理念,社会保障法应当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定,但同时应针对农村的特点做一些特别的规定。为体现城乡统筹的基本精神,即便是这些专门立法也应当参照城市的相关制度,做好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和衔接方面的安排,特别在社会保障待遇和社会保障服务方面,应当尽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而我市则需在法律的整体框架下,考虑本市的实际情况,对法律中不适的地方删除,对确实的项目进行补充,鼓励并支持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健全我市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四)加强政府的主体作用,合理定位政府责任

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是最为重要的责任主体,但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政府全面包办也并不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最佳模式,因此,政府、市场和社会应该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形成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社会保障模式。

在宿迁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政府首先应当从制度上给予保障,设计和确立符合宿迁市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并通过立法从制度上进行强制性实施,首先从制度和体制上消除障碍,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体系上的互补、待遇上的一致。其次由于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从宿迁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应承担起相应的资金供给责任。相比城镇居民,农民个人收入不高,无法靠个人缴费来筹集大量的社保资金,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应成为主要的支撑力量。为此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财政资金供给机制,通过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运行,缩小城乡差距。

另外,为了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化发展还需要强化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职责。要构建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宿迁市改革的方向不是单独建立一套独立的、封闭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而是应整合现有的分散在劳动、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的城乡社会保障管理资源,统一社会保障的管理经办机构,加强社会保障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宿迁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材料[Z].

上一篇: 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下一篇: 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