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5: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林业造林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1林业资源的评价中国虽说地大物博,但林业资源相对匮乏,特点体现在分布不均、林业质量过低、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林木的生长量过低等方面。林业资源若是不能提供出更高质量的原材料,会导致市场木材短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发生,将直接影响林业产品在国际间的竞争力,影响林业产业发展。
1.2林业资源的价值我国林业资源的总面积虽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由于消耗严重,开采不加节制等人为因素,最终还是导致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呈现“低谷”状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间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林业产品上,而优质产品的关键就是原材料,归根结底还是林业资源的竞争。
2林业造林的方法
2.1播种造林又被称作直播造林,是指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播种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不进行育苗过程,而且较利于进行具体播种操作,适合大面积播种时使用。想要更好地利用这种方法播种造林,对造林地和幼苗保护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几方面条件:种源充足、发芽较为容易、种粒饱满的树种,例如山杏、核桃等物种,而且造林地点的土壤要保证水分充足,没有灾害性的因素,最好还要处在边远而且人烟稀少的地区。
2.2分殖造林利用树木当中营养器官和地下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式。这种造林方式的特点体现在造林技术简单、节省培育幼苗的时间、降低培育幼苗的费用等方面,且操作极其容易,树苗的成活率也相对较高。这种方式培育出的树苗一般都会在初期生长比较快,在遗传性能上也能保持树木母本的优良性能,容易受到母树数量和分布状况的条件限制。
2.3植苗造林又被称作栽植造林,是指以苗木作为造林的原始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这种方式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林业造林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植苗造林的特点体现在苗木本身带有根系,正常情况下栽种之后可以较快地恢复机能,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成活率很高。在同等条件下,幼林生长快,成林迅速,林相整齐,可以节省种子,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树种,尤其适合在杂草繁茂、干旱、贫瘠的地带。这种培育方式的缺陷就是要在事前培育苗木,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劳力投入过多。
2.4因地制宜在造林的时候要讲求技术手段,符合当地树木生长规律,才能有效培育出优质树木,合理的选择和安排适合的树木种类,采取树种混交的原则。要增加阔叶林面积的种植比例,能够改善种植土壤的结构,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林的落叶能够增强土壤的肥力,促使树木更好地吸收养分,以形成快速生长的效果。根据不同地域种植不同类的树木,可以改变森林的相貌,增加生态旅游观赏性和物种多样性,丰富森林的景观资源,会提升抗病虫害的能力,对保持土壤水分,调节气候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造林的举措
3.1造林的时间选择造林时间一般都会选在春季,但是由于我国边疆辽阔,南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在具体选择造林时间时要考虑时间因素和树木种类,选取最适宜的时间才能提高树木的存活率,达到预期的效果。冬末春初的季节气温普遍较低,蒸发量很小,树木幼苗的地上部分正处在休眠的状态,起苗和栽苗的过程不会导致水分流失,栽种后容易存活。这时树苗的根系活动比较早,在造林之后,采取先扎根后长叶的方式,能够提高抗旱能力,会比春季造林提高20%左右的存活率。冬季的造林活动时间较充裕,利于安排劳动,可以保证造林的质量。冬季干旱或是严寒的地域,则不提倡在这个季节种植。栽种树木的天气也要选择在阴雨天或是雨后天晴的时候,不适宜种植的时间为连续大雨、结冰、土壤干旱、霜冻及大风天气。
3.2造林的技术选择林业造林一般都会采取穴植的技术手段,无论是缓坡全垦地带还是带状整地地带,都要将树坑的大小控制在35~55cm见方,深度要控制在25~45cm,要保证树坑底部平整。栽种树苗的时候要保证其端正下坠,根系要顺向水平的舒展。规范的种植操作方式和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会增强树苗的抗灾害能力,提高存活率。
2.平整土地,选取树种首先,做好清理工作。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将造林区域内的杂物要及时的清理出去,尤其是在翻垦土地过程中。清理时,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分为整体清理、块状清理和带状清理。清理的方法也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化学药剂清理等几种方式。对于第一种清理方式来说,主要是利用人工的方式对造林区域内的灌木从和杂草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配合机械清理开展工作。当造林区域内的杂物清理完毕之后应该将其统一的收集起来,然后用火烧或者化学药剂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其次,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的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全面整地就是对造林区域的土地进行全面的翻垦,这种整地方式主要适合那些地势比较平坦的区域,对于山地和地势不平坦的区域不适合。山地和不平整的土地主要适合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其中带状整地主要是呈现长条状的形式对土地进行翻耕。在山区地区进行带状整地的方法主要有水平带状整地、水平阶整地、水平沟整地等几种方式。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进行带状整地的方式主要有犁沟整地、带状整地和高垄整地等几种方式。而块状整地主要是呈现块状的方式对造林土地进行翻垦的整地方式。
二、造林方法探析
1.播种造林法这种造林方法与我们农业种植过程中的播种十分的相似,就是在已经平整好的造林区域内将树种撒播到土壤中,然后进行相应的灌溉工作。这种造林方法比较简单,省时省力,不需要太多的步骤,但是这种造林方法对树种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树种的来源丰富,颗粒比较大。在播种过程中,树种的成活率一直是播种造林法的弊端。同时,采用播种造林法对地势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因此,在选择使用这种播种方法之前一定要对造林的区域进行全面的考察,根据不同的地势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播种。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气候对树种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区撒播比较好,在播种过程中不能离农业种植区域太近,在播种过程中主要的播种方式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和散播等几种方式。
2.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在造林过程中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根、茎等部位作为树苗进行造林。这种造林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经济,并且能够有效的保证种植的成活率。在种植的初期,只要合理的对其进行灌溉,基本上都能够保证树木的成活率。然而这种早林峰方式只适合那些相同树种进行造林,造林的树种比较单一。而从其他地方移植过来的树种成活率相对比较低,这这种问题也成为了分殖造林法比较大的缺陷。因此,我们在营林造林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掌握新的造林技术和方法,从而为营林造林提供全新的途径和方法。
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的造林方法之外,还有植苗造林法,这种造林方式主要是将培育成活的树苗移植到种植的区域内,这种造林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在造林过程中,提前将培育好的树苗从培育的地区运输到造林的区域内。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树苗的根部,树苗的根部应该保留一定的土壤快,并对其进行固定。这种造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造林的效率,但是这种造林方式后期的抚育工作比较大,同时成本也比较高,在选择采用哪种造林方式时,应该综合考虑资金、人工和造林区域,从而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切实提高林业资源。
一、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
1.1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hm2,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t。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盛产松香和林副特产品我国松香每年产量在40万t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国脂松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出口量均在20万t左右,年创汇均在1亿美元以上。我国芳香油年产量2~3万t,其中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我国林副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信誉,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本垄断了港澳市场,在东南亚、日本、德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1.4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就为我国林产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5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
二、整地、造林的一些程序、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1.1植树造林能有效的保持水土,部分地方植被覆盖率非常低,只要每逢雨季就有大量的泥沙随之冲入河里,就会造成毁坏田地,将河床填高,堵塞入海口,形成的危害非常大,影响生态平衡,造成大量的损失。要从根本上防止水土流失,就必须要严格实施造林植树的工作,树木的特征拥有十分庞大的根性,能牢牢抓住土壤。这样就可以保持土壤中的十分不会流失,而且会被树木吸收加以储存。
1.2植树造林能有效的防风固沙。风沙的袭来,所到之处,会毁坏很多田园,埋葬很多地方,将城市逐渐变成废墟。针对风沙的袭击,必须要及时营造防护林,降低风沙袭击的力量。根据事实证明防护林能将风的速度减弱70%以上。在树木之间,配合小草的种植,可以减少风中的含沙量。
1.3植树造林能有效的为人类提供部分有用的东西。生活中的水果、药材很多都是林产品;还有经常使用的茶叶、橡胶、新炭等都来自树木。因此树林的用出范围非常广非常大。
1.4植树造林能有效的减少空气的污染量。根据实际统计,一亩树林在一年中可以减少2万千克以上的灰尘,平均一天能吸收高达67千克的二氧化碳,能制造48千克的氧气;而且松柏林的杀菌效果非常高,杀菌范围也很广,其中包括伤害、白喉、肺结核等病菌。
1.5植树造林能有效的防止噪音的污染,减少噪音,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促进人类建设理想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环境。
2.营林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内在要素
2.1营林工作建设的要素包含了林业基础体系建设;林业安全体系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2.2营林工作的主要内容
2.2.1在思想上加强,克服重造轻管的不良思想,当前林业管理中出现了重造轻管的不良现象,抚育管林中存在重视项目轻视造林的现象,前期对幼林的保护和抚育工作力度不够。
2.2.2把握质量关,对造林工作的结果进行检查验收的时候要加强工作力度,严格保持质量为主的原则,将把关工作落实到每个实践细节中,更多实施造林质量的检查的重复性。
2.2.3做好调查,建立完善有效的机制。各个相关部门及地方要集中力量,针对出现因为火烧、虫害、采伐出现的迹地,进行仔细调查,掌握细节,建立档案。
2.2.4做好预防,做好规范,做好准备才是造林工作的重点,及时改变迹地实施造林工作,要做到提前安排和落实,同时要积极正确新的项目进行开发。
2.2.5加快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工作的效率,及时落实这项工作,才能提高有关林业部门以及政府的信誉,加强社会的关注度,这些方面人大、政协已做过多次督查。
3.完善营林造林工作
3.1提高营林、造林的基础。营林造林能够保障森林资源长久利用、确保林业产品原材料的不断补给。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很重视造林的工作,提出社会各方面都应积极响应的号召,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由于林业高税赋缺打乱了这一基础,由于过多的依赖精神去促进鼓励植树造林,这类过程中忽略了经济利益的刺激。要提高林业的基础质量,推动营林造林的积极性,是需要物质利益的。
1.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低。虽然中国制造业目前发展迅速,但其增加值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仍旧与制造业强国有很大距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最新报告指出,按2000年美元的固定价格计算,2009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MVA)的15.6%,而日本占15.4%,美国仍保持19%的份额名列第一。这三个国家的总产值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一半。但在人均制造增加值方面,中日的差距仍然悬殊,2008年,日本人均制造增加值接近9000美元为世界最高,而中国仅约为700美元,是中国人均制造增加值的13倍,说明中国制造业的获利能力不强,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
2.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一直是阻碍我国制造业提高发展水平,国际竞争力和比较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大部分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自主开发能力薄弱。
3.竞争优势的层次低下。目前中国制造业大多集中在低水平层次上,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高技术产业严重不足。在我同外贸领域取得领先竞争优势的行业80%以上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技术领域中,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的竞争力指数均非常低,“世界制造工厂”实际上是世界低端产品及零部件的廉价供应商。在重装备制造业,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一路下跌。比如机床出口,我们十台还卖不上一台瑞士机床的价格。
4.产业组织的不合理。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制造业产业组织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结构依然过于分散,企业竞争过度集中于价格竞争;企业进入和退出存在障碍,影响了产业竞争效率的提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缺乏,合理的分工合作秩序尚未形成,企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仍较低。
二、形成当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问题的原因。
1.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随着国际环保指令的不断增加,国内“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成本)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已经直接影响到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销售渠道。
3.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上涨,使中国制造业的成本急剧上升。
4.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导致外贸出口成本上涨。
三、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1.由硬实力向软实力转移。中国制造业能在前20年内快速发展,大部分是凭借国家大面积的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的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在参与竞争的企业中,更多的企业忙于扩充生产能力,不惜用高投入来支持低产出,导致中国企业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扩张,轻技术创新。企业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在于创新技术,中国以往重硬实力。但现在的市场已经转变为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仅依靠严格的成本控制、规模效应已无法参与竞争。
2套篓造林技术控制风蚀沙埋的效果
为了解套篓造林技术对防风固沙能力的影响,对风蚀沙埋造成的主要后果进行了观察、测定和统计。结果显示:(1)套篓造林的平均风蚀率为8.0%、平均风蚀深度1.0cm、最大风蚀深度3.0cm,不套篓造林的平均风蚀率为20.0%、平均风蚀深度4.0cm、最大风蚀深度7.0cm。(2)套篓造林的平均沙埋率8.0%、平均沙埋深度1.0cm、最大沙埋深度3.0cm,不套篓造林的平均沙埋率70.0%、平均沙埋深度4.5cm、最大沙埋深度7.5cm。(3)套篓造林的树干通直个体占95.0%、弯曲个体占5.0%,不套篓造林的树干通直个体占70.0%、树干弯曲个体占30.0%。由此表明:套篓造林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风蚀沙埋现象,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
3套篓造林技术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效果
由表2可见:套篓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到4.18%,土壤水分储量高达7.09t/hm2;而不套篓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仅为2.71%,土壤水分储量为4.60t/hm2;套篓的土壤储水量高出不套篓2.49t/hm2,提高幅度为54.13%。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套篓处理的樟子松林地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储量极显著高于不套篓处理的林地土壤,即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储量差异由是否套篓而造成。究其原因,套篓通过减小光照强度、降低风速减少土壤和树体水分的无效蒸散;没有套篓的土壤和树体全部暴露在强烈的日照之下,土壤和树体水分蒸散较快。由此表明:防护篓通过减小光照强度、降低风速有效减少土壤和树体水分的无效蒸散,有利于土壤和树体的水分保持,从而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储水量。
4套篓造林技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效果
由表3可见:除了土壤pH值和土壤全钾储量外,套篓造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储量极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的土壤,水解氮、速效钾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的土壤。与不套篓造林相比,套篓造林可使林地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增加366.96kg/hm2、19.63kg/hm2、19.62kg/hm2,相应的提高幅度分别为83.86%、100.05%、49.99%;可使林地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0.98kg/hm2、0.60kg/hm2、2.13kg/hm2,相应的提高幅度为27.84%、60.61%、20.02%。根据观察发现:套篓造林之所以能够改善林地土壤的养分储量,原因在于套篓能够减轻风蚀将枯枝落物吹出树穴的现象,并可将枯枝落物聚集在防护篓内外,通过分解向土壤提供养分。由此表明:套篓可以减轻风蚀将枯枝落物移出林地并将其聚集在防护篓内外,从而提高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
5套篓造林技术对林地其他特性的改善作用
为了解套篓造林技术的其他作用,对林地动物危害程度、物种多样性、生物结皮等特征进行了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套篓林地的动物危害率在5.0%以下,不套篓林地的动物危害率大于20.0%;套篓林地拥有天然灌木4种~6种、盖度15%~20%以及草本植物2种~4种、盖度5%~10%,不套篓林地拥有天然灌木2种~4种、盖度小于5%以及草本植物1种、盖度小于5%;套篓林地的生物结皮厚度在1cm~3cm之间,生物结皮的盖度在5%~10%之间,不套篓林地未发现生物结皮现象。由此表明:防护篓不仅能通过阻挡作用减轻动物危害,而且可通过改善林地水分和养分作用提高林地物种多样性、促进林地生物结皮的形成。
6套篓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效果的作用
由表4可见:套篓的造林保存率高达96.67%,不套篓的造林保存率仅66.67%,套篓比不套篓的造林保存率提高30.0%。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套篓林地的造林保存率极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即造林保存率的高低由是否套篓决定。由表5可见:套篓造林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比不套篓造林分别提高36.70%、42.37%、48.33%,而树冠覆盖率、生产力增加幅度则高达223.87%、303.70%。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套篓林地的生长量、林冠覆盖率、林地生产力极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即生长量、树冠覆盖率、生产力高低由是否套篓决定。上述结果表明:套篓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保存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林木生长量、树冠覆盖率及林地生产力。
7套篓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效果的生物量调节机制
根据表6计算可知:套篓造林的总生物量投资(积累)比不套篓造林提高168.02%,树干、枝条、叶片、根系的生物量投资(积累)分别比不套篓提高128.93%、205.36%、236.11%、102.22%。由此表明:采用套篓造林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种群总生物量及各个构件的生物量投资,为其生长奠定物质基础。由表6还可看出:在生物量的分配中,套篓造林的地上生物量占90.79%、地下生物量占9.21%,不套篓造林的地上生物量占87.69%、地下生物量占12.31%。在地上生物量的再分配过程中,套篓造林的树干占36.84%、枝条和叶片占53.95%,不套篓造林的树干占43.21%、枝条和叶片占44.49%。由此表明:采用套篓造林的情况下,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树冠的生长发育,从而减少了种群对根系的生物量分配;不采用套篓造林技术的情况下,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减少了种群对树冠的生物量分配。
1我国当前林业资源情况
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方法与全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1.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4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2当前我区域培育资源的一些技术措施
2.1为能及时供应林业产品市场,发展林业经济,我区资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2.1.1植苗培育更新法。
2.1.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2.1.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2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叫炼山)。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丛和草类等植物。
2.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造林方法
3.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3.2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3.4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5选择造林最佳时间: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过3月(桉树可推迟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冬末即已开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保证造林质,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宜。栽树天气要选阴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间以及刮大风天,均不宜种树。
3.6造林栽植方法:一般采用穴植,不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3.7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松造林面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的弱点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各地都有出现,因此,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多数运用于经营方面。
3.7.1立地条件较差山地红壤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以及枳、荷等到本地树种套种。各地实践证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不论是两种同时造林或因杉木长不起来再混种马尾松,或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这是由于松树耐干旱瘠薄,主根发达,穿透力强可洚入下层,不仅改变地面环境,为杉木造成庇荫条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别是马尾松间伐后,根系容易腐烂,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发育。
3.7.2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虫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脚种植15m~20m宽的防火隔离带,树种可选择种植木荷、杨梅等含水率较高有效防火抗火树种。改善土壤地力,还可选择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树种,如桤木、樟树、木荷木考类等混交。
3.7.3在立地条件变化较大的造林地,可根据土壤变化情况,采用不规则块状混交,如山窝、山洼、山脚造阔叶树纯林,其他部位选松树或杉树,即做到适地适树,又达到混交效果。此外,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现象,造林时应注意种源选择,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证明,从附近的中心产区或邻近的山区采种效果较好,具有远缘杂交的优势。
4.总结
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位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便森林资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上的国土面积排名为第三位,可谓是地大物博,林业资源也是十分丰富,但是我国林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就非常的少了,在前一段时期当中,林业资源虽然有一定的涨,但是还会有一些问题的存在。林业资源的增长和产业的发展能够为人们带来三方面的效益,三个方面中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林业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但近些年来人们的关注度逐渐的从经济效益方面转变到了林业生态效益方面上。林业的生态效益又能够产生和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林业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后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对林业产业能够长期稳步健康的发展极其有利。本篇论文从林业的生态效益角度,对营林造林的生产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的方法和措施。另外,还对森林资源的覆盖率,森林火灾情况,防止森林病虫害和树苗产地的检疫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森林保护政策的推出及人们对生态自然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林业资源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能够长久发展和生存的根本基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室内装修和家具行业及纸制品等行业对木材的需求量急速的增加,在木材,纸质产品和人造板材等方面的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为我国的林业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但是我国的林业资源从人均拥有量的角度来讲,是十分匮乏的,我们国家的林业资源储存和分布的特点是:存储量低,位置分布不均匀,森林质量降低,结构组成不合理,林业产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森林生长率较低。在造林英林的生产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林木种苗基地设计的建设比较落后,在进行造林更新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质量和数量不平衡的问题,种苗的投放量超出了计划工作量,造成了林区树木种类结构的比例失调,人造林缺少定向育林的长期计划,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没有实施集约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二、加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加大国家政府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林业科技创新机制,优化和完善林业产业结构。第一,应加强政府部门对林业产业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建立和明确绿化造林的计划目标责任制,理化工程关联机制,监督反馈机制和奖惩机制,其实落实规定标准措施,施行严格的监督考察制度,以制度为依据来促进和约束造林英林绿化工程的顺利进展。第二,积极建立林业科技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作为主体,市场为依据和向导,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提高各方面效益为目标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林业产业的生产力,于是出现了‘数字林业’,就是使用现代化的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和促进林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向着现代化,精确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实现林业产业经济能够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林业产业的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首先对林业产业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林业产品的深加工,积极发展优势特长林木产品,积极地开发木材产品的新特性,新用途,开拓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价值,解决林业木材产品的结构单一和和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难题。
三、林业资源的更新造林营林的具体措施
想要做好育林造林工作,就必须选择林木种苗适合生长的林地环境和条件,这是确保林木种苗能够生长成材的最根本条件和基础。因建立营造混交林的育林经营理念,不同种类的树种生物学特性是不相同的,但是适合混合的种植在一片林业区域当中,这样可以把林地空间充分的利用,比如把生长特性,根茎类型,耐荫特点和施肥特c不同的树木混合的种植在一起,就能够对地下和地上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有利于各种树木在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层次对阳光,水分和各种有机营养成份的吸收,能够有效的提高林地的生产能力。
进行造林育林的过程中,不要对野生动物的原始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尽量的绕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域。另外,还应注意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可以沿着高新来进行树木的种植和栽培,或者设置植物隔离防护带。对那些都是岩石的不能够进行栽培树苗的林地区域,要注意保留其原有的自然植被;在沟壑的边缘,山坡地脚和山顶这类一出现水土流失的区域地点,应保留出5到10米距离的原有植被,以防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现象的发生。
四、营林生产具体措施
首先,选择优良的林木种苗,重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对绿化林业用地潜力进行深入的挖掘,扩大绿化林地规模基础之上,重视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外应积极发展节约水资源的育林造林形式。其次,把育秒的苗圃当做树木种苗市场,在确保造林育林质量的同时,林场依据造林设计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自主的选择所需要的树木苗种。这样既能够激发种植机制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种植积极性。再次,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转变林业种植理念,转变造林树种结构单一的意识,增强造林更新管理工作力度,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产生积极的效果。最后,应加强林业产业的集约化管理。现阶段造林工作当中所采取的集约措施就只是进行了单一的修枝和施肥措施,进行集约化经营的林地虽然面积很大,但是林木的成长状况还没有达到丰产林的要求和标准。所以,想要使短周期的丰产林能够有效的缩短培育周期,就必须长期采用集约化的林业经营管理措施,保证幼林能够健康稳定的生长,进而达到成材成林的目标。总的来说,要做好树种结构调整与选择优良树种工作,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提升培育良种的技术水平;积极研发新技术手段对传统木材进行加工和制造,利用新近技术来提高木材加工也的总体技术水平,增强集约化经营管理使营林生产能够顺利的进行和发展。
《绿色大世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林业局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的省级综合刊物,1963年创刊,大16开本,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365/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69X,定价:10元,全国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主要刊登:1.林业产业:育苗造林、林业科技、林业经济、林产品开发研究、森林经营、林业调查、森工企业2.农牧副渔产业:科技推广、资源开发、建设3.城市建设:城市园林、花卉园艺、园林绿化、园林设计、绿色建筑、城市公共管理4.绿色人文旅游产业5.食品健康: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研究开发、推广6.生态社会:环保和资源、水土保持、水利、防沙与治理7.和谐新农村8.新能源、新产品、新动向9.环保科学:废物回收利用、能源再造、开发利用10.和谐生态:生态保护、绿色人文、家居与环境
等方面的科研论文、试验报告、专题综述、经验总结以及新成果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从事农业、林业、环保及旅游等科研、教学的全国广大读者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和作品发表阵地,适合各层级人士阅读和学习。
《绿色大世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林业局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的省级综合刊物,1963年创刊,大16开本,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365/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69X,定价:10元,全国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主要刊登:1.林业产业:育苗造林、林业科技、林业经济、林产品开发研究、森林经营、林业调查、森工企业2.农牧副渔产业:科技推广、资源开发、建设3.城市建设:城市园林、花卉园艺、园林绿化、园林设计、绿色建筑、城市公共管理4.绿色人文旅游产业5.食品健康: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研究开发、推广6.生态社会:环保和资源、水土保持、水利、防沙与治理7.和谐新农村8.新能源、新产品、新动向9.环保科学:废物回收利用、能源再造、开发利用10.和谐生态:生态保护、绿色人文、家居与环境
等方面的科研论文、试验报告、专题综述、经验总结以及新成果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从事农业、林业、环保及旅游等科研、教学的全国广大读者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和作品发表阵地,适合各层级人士阅读和学习。
引言
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环境保护水平都有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对传统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的挑战。森林在低碳经济模式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林产加工等可通过新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开发生物质能源来达到低排放,减少因非法采伐等引起的森林破坏、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通过科学规划增加森林面积,利用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建立造林与更新长效机制,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经营主体保持积极性,使森林经营与林农致富紧密结合,实现持续碳汇。本文就森林低碳经济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1. 发展森林低碳经济的作用
1.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森林植物体内和森林土壤中。同时,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稳定。同样,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库,固碳的时间可达几十年、上百年。统计分析表明,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核能、风能和生物质燃料等各种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1.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体
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多一半,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宝库。树苗长成大树,不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和储藏了太阳能。因此,选用那些易繁殖、萌发力强、能固氮、生长快、热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强的树种,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阳光,就可以达到固碳储能的目的。
1.3消除各种污染源排放
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结构复杂,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大量飘尘。杜鹃、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氧化锌等有害气体。松属、圆柏属、云杉属、桦木等许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杀菌素,可杀死各种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喷洒各种杀虫剂或杀菌药来消除环境污染,不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较高的成本。
1.4减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
人们投资、投劳耗用水泥、钢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种拦水、蓄水工程,不仅耗费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产生了污染。当使用寿命结束时,清理报废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减少洪涝灾害的成本远低于修建水库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林业发展对化工产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
1.5降低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与能源消耗
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调水、防洪、减灾,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质与能量投入。森林能够调节气候,降低或减缓洪涝、干旱灾害,保持和维护有利的生产环境,减少了化石养分或能耗投入,使农作物和畜牧业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并获得高收益,从而降低了灾害控制和恢复成本,减少了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和能源消耗。
1.6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人类生存有着良好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精神放松,增进人体健康。同时,森林也是人们旅游、爬山、远足,甚至探险的场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意味着用于调温、调湿、滞尘的各种人工设备使用数量和时间的减少及其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降低。
1.7林产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而且还有占地少、一次种植持续利用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新兴的绿色能源。森林提供的木材作为生物类的材料,以及各种非木质林产品,不论作为能源,还是作为生产、生活资料,都是一种低碳经济材料。在石油、煤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
2. 促进森林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2.2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2.3开展碳汇造林试点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2.4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2.5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