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5: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联合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介绍。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备课
就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为使学法指导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精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一)揭示知识体系
布鲁纳说:务必教给学生以基本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化、序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及时代特征的前提条件。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提高历史认识创造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之一。例如,《》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2.鸦片的输入及危害。3.中国的禁烟运动。
4.第一次。5.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果改为这样的设计:1.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
(传授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4.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观点。)5.是否认同“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观点?(传授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6.“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定论。)通过这样的“政史结合”,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对教材中的非重点内容当然也不能忽视,因为随着问题分析角度的转换,重点与非重点也将随之发生变换,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点的概括、归纳、综合等,以理顺知识线索,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注重学法指导的整体性和形式的多样化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而学法指导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学法指导必须渗透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已掌握的方法得以强化,使未知的方法得以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整体性。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种途径,这就需要在学法指导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以供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提供历史定论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定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使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
(四)以典型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动力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四方面着手:1.利用直观手段(如实地参观、图像资料等),以生动传神的课堂描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合适的乡土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情感教育。2.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优秀业绩、高贵品质、治学态度等——进行意志品格教育。3.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方法论教育。4.利用典型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学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学习知识、钻研学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诸多环节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反愧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而学法指导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于这一环节。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是关键所在。
(一)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者,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然起主导作用,但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因而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是这种作用体现的途径之一。下面以“近现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的知识复习为例加以说明:如采用讲述法,则只是向学生揭示了“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冷战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作用仅是为学生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
如果采用谈话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1.怎样概括近现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2.近现代美国的对外政策具有怎样的变化过程?3.美国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针对特殊地区或特殊时期是否有特殊政策?4.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历史启迪?5.选辑有关史料,供学生阅读分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作提示或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从中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问题。
(二)注重循序渐进
学生对历史认识能力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即知识、方法和理论。学法指导也就需要在这三方面有序进行。首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创造供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其次是要加强历史思维形成的指导,使之能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再次是通过题型的变换,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去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一)提供实践材料
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
(二)教师设疑与学生质疑相统一
教师的设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有一定深度,但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准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争论,同时向学生示范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的质疑是指鼓励并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做到“学思结合”。
(三)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同样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训练和指导。
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来提高学生对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已知条件的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
2教学形式不拘一格,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训练效果
足球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力求做到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要做到形式不拘一格,努力提高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相长,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训练来解决问题,并在不断地实验中得到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中直观的发现问题,借助多媒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足球知识及内涵的认知和能力。
2.1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更加逼真生动讲解法和示范法是传统足球课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引领下,学生往往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极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能力。多媒体教学具有声音、图像、动画结合等优势,做到了图文并茂,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还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将复杂的技术要领通过慢镜头回放或定格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展示在学生面前,做到了讲解更加细致,动作的要领讲解、分解更加轻松,适时演示动作的全过程加以强化。运用现代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现代足球训练的先进理念,有利于学生模仿动作,培养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活化了教材,改变了以往的枯燥乏味的教学。
2.2以人为本,优化授课中小学的足球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习一项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意识和科学的锻炼习惯。通过网络知识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足球知识,又能促进中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巩固。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特点,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情景式教学、协作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做到以人为本,开发出适合于自己学校的的足球校本课程,以此优化授课质量。中小学足球教学中采用“小群体式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提高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共同发展,教师应对学生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适时开展游戏教学,强化基本技术训练
根据工商管理系《统计学》学科内容和对学生特点的分析,考虑到与《市场营销》有关调查的需要和市场调查有关数据分析的需要,选择《统计学原理与实务教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统计推断、统计调查报告”五个章节作为实验,设计用于支持联合教学课程。首先,学生自由结合分组,每组5-6个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关企业营销项目;第二步,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要求运用所学到的“统计调查”章节知识;第三步,进行问卷调查和整理,要求熟练运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章节知识;第三步,问卷分析,要求熟练运用“统计指标”、“统计推断”以及EXCEL的知识。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普遍表示这种上课方式很新颖,加深了对市场营销和市场调查各方面知识以及对Excel、Powerpoint操作软件的应用理解,收获很大。在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所学习的知识,而且通过小组协作,与同学分工设计,相互探讨,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学作为分析工具的认识,同时也用市场调查课程的方法完成了营销课程有关调查内容的需要。联合教学在课程设计上,协调不同课程上课进度内容和进度,学生在同一实践任务下可以同时得到不同课程老师的指导,可以将自己所学多学科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实践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与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得以提升。更可贵的是,在调查分析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2.《市场调查》课程与学生调查大赛活动有效对接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在多课程联合教学框架下,《市场调查》课程教学成功简化了简化教学内容的,重点突出了“调查”和“报告写作”,同时让每组学生制作一份PPT,要求熟练讲解、展示自己的作品,锻炼学生的说和讲。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能力链”教学思想指引下,《市场调查》课程与系学生会学生活动结合,开展市场调查大赛,任课教师做第一技术顾问,上届获奖部分同学做第二顾问,活动由系学生会和班委会在16周组织。学生(主要是上届获奖优秀学生)做评委,对学生PPT答辩环节评分,调查报告由任课教师(参与课程联合的教师)评分,最终评出获奖同学。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性非常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真正实现了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的教学思想。自2004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十四届市场调查大赛,发放奖状150余个,参赛学生累计1000余人,活动深受师生欢迎和好评,并日益规范化、制度化。活动深化了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学的认识,实现了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有效对接,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3.课程联合强化毕业论文写作
通过调查将多课程联合教学思想进一步延伸到学生毕业论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调查与企业管理有关的项目,也就是与专业有关的项目,项目限定为邢台市的企业。通过实践调查,学生不仅学会调查技术和方法,还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在四年级撰写毕业论文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资料。这样学生写出来的论文:题目小——邢台市的企业管理中的某一方面问题,不会出现“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河北省外贸企业物流问题研究”这种大而空的题目;内容实——论文写作有大量前期调查数据作支撑,论文写作翔实;方向专——前期调查都是与企业有关的,都是专业的范围内的,不会出现论文题目超出专业范围的问题;题目新——题目都是学生自选的,围绕学生感兴趣调查项目拟定的,都是邢台市企业近年来出现的、急需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古顺酒业广告效果调查、蓝驰车业顾客满意度调查等等;能力锻炼——学生论文内容解决的问题都是现实问题,学生在网上很难找到现成的东西去抄,也没必要去查,前期调查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前期调查已经获得了数据资料,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专业问题,学生专业能力得到很好锻炼。联合教学实施两年来,共有三名同学获得学校优秀论文,系优秀论文15名,此类论文尚未有一个检测抄袭率超标。联合教学思想也体现了市场营销专业论文写作“小”、“实”、“专”、“新”、“能”的思想和要求。
二、多课程联合教学设计带来的教学上的变化
1.突破传统上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单一教学的局限性
锻炼了一支教学团队,构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模块和学生实践能力对应的“能力链”互动教学模式,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联合教学能够促使课程组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运用等多个方面,取长补短、互相支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实施联合教学更容易使教师看到自己课程的疏漏与不足,而学生的一些新奇的创意也能很好的启发教师,使得他们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多课程老师指导下的实践教学能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职业修养的提升,并且在课程组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把企业运营中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课方式深受学生欢迎;构建良好学习环境的学习系统,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学习风气得到改善,“乐学善思、求真尚行”深入学生群体,达到“愿学、会学、乐学”的目标。
2.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积极开放的课堂教学新格局。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各课程课堂、课下互动可以发现教学薄弱环节,优化教学内容和环节,提高课堂效率。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的需求,发现课程体系之间的横向联系点及学科内的纵向联系点,合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找准学科教学的空白点,形成不同学科知识的交汇,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创设更富有时代气息的多维学习情境。尤其是校园是营销课程实践环境创设和市场调查的企业环境实践,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升单科教材的亲和力,拓展学生探索的领域,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3.丰富教学活动,构建了多维促学平台。
在教学中,对应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顺应教改的趋势,课程组在课程教学中构建了“四维一体”促学模式,改教师“面授”为“促学”,教师利用课堂、现代网络技术和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实时指导,尤其重视学生学习目的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快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统计人才和技术的需求。联合教学贯彻“能力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不仅改革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参与、指导学生的课下小组活动,参加网上答疑及BBS讨论等。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联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它侧重于信息的横的联系,是思维大厦的基础,是想象的初级形态。联想很像串连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所谓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的心理过程,它侧重于一个信息或多个信息纵的深入,是联想的升华。达尔文说:“想象是人类最高禀赋之一。人类因此得以把积累下来的形象和思想综合起来,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出奇妙的成果。”可见,想象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充分体现。语文教师如果能正确、巧妙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语文教学就一定能快步和素质教育接轨。
那么,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进行培养呢?以下是笔者在具体教学中的体会,供大家借鉴。
一、让联想和想象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是无止境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去思索、去捕捉与课文有关的事物、现象或诗词名句。
在诗歌教学中,如只让学生了解字面上的意思和一些写作特点,教学就流于死板,了无生趣。而如果能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展开联想,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如,在讲的词《沁园春?长沙》时,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可以有各种联想。首先对“寒秋”二字,学生就从众多近义词中想到了与之意义最接近的“深秋”一词,之后,又联想到“茫茫天地间,寒风凛冽,万物萧飒”的景象,再进一步,就联想到了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深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深秋,对比之下,的深秋就显得果橙叶黄,秋意融融,秋景中的“独立”之人,胸襟博大,卓尔不群。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是读者与文章发生共鸣的媒介。我们每当读到一些诗句,就会为其中所描绘的意境所触动,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幅神采流动的画卷,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魅力。调动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就能感受诗人的激情,打破时空的局限,真正置身其中去领悟作品,这样一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在小说教学中,同样也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赋予联想和想象新的内容和含义,它不仅仅是把文章词句变为鲜活生动的画面,而且还能对画面进行新颖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进行大胆的假设和推断。如,在讲《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时,可进行“假如祥林嫂来到你的面前,向你提出灵魂的有无这一问题时,你将怎样回答她”的想象,讲《荷花淀》“夫妻话别”场景时,设想你是水生嫂,听到水生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去了”,你将作何反应?讲《项链》结尾时,设想你是玛蒂尔德,听到佛莱思节夫人说“那挂项链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后,你会怎么做?……如此根据不同人物、不同情节和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合情合理、丰富多彩的想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步入文学殿堂。
二、让联想和想象走进写作
联想是思考的基础,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想象力丰富与否关系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作文教学中也要加强联想和想象的训练,训练时注意两者的结合,不必硬去分开。具体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表述中,动用生活的积累,迁移已有的知识,把头脑中具有的多种现象、图景、经验和意念全部调动出来,根据题目要求创造出新形象。为此,可进行如下设计:
1.扩展性想象:给学生提供一段简洁的记叙性文字,对人和事、景和物有一基本交代,或提供一首古诗,由学生通过基本的想象,借助各种描段,去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丰满,景物鲜明生动。
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内涵丰富,意境开阔,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要求学生根据它所展示的画面,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
2.延伸性想象: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象,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势,编写未发生的故事,设计人物将来的命运。
如:《勾践灭吴》中由一个情节写到: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要求以“太宰嚭受贿”为题,作续写练习。设想太宰嚭是怎么想的,如何做的,写出其神情、心理以及受贿的全过程。
初中英语网络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从传统课堂上的传道者、授业者变成了组织、协助者,教师不但要适应自身这一角色的转换,还要在教学中巩固这一地位,教师不但要有主题、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同时还要及时准确地总结、评论学生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
2.网络辅助教学受网上“交互”的限制较大,并不具备课堂教学强而有力的监督机制
基于以上原因,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这正是初中生的薄弱环节,他们在失去了新鲜感之后也就失去了兴趣,为此,教师在网络设计和教学模式上就要不断变换,随时更新信息,满足学生的各种要求。
3.网络学习提供的毕竟是虚拟的学习环境,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师生之间网上的交流没有面对面那么直观和有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并鼓励学生彼此了解,弥补网上交流的不足。
对初中英语网络辅助教学中课堂操作形式的建议
课前,英语老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下次课的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搜集学习资源和数据,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引导和答疑。
课前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熟悉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
工商管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工商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无论从数量、素质还是层次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适应这一情况,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知道,培养不同层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对应的关系应当是:专科生———企业的普通员工、基层管理人员(店长、班组长)的后备力量;本科生———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的后备力量;硕士生———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后备力量。
因此,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是———培养适应当地企业需求的管理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地方综合性大学所在地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客户需求分析培养目标定位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重建。
本文以宁波大学为例阐述这一思路的具体实施及其鉴戒作用。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所在地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指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在细分的市场上,一旦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可迅速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其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实际上,高等教育就是高等院校为就读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课程体系就是这种服务的具体设计。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教育的梯队已经形成,竞争格局下形成的权威的综合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已被几家名校垄断,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等。剩下的院校或机构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大多数没有自己的独有特色。作为省级高等院校来说,短时期内是无法与权威的几家名校竞争生源的,唯有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缘优势,结合当地潜在客户的消费需求,通过为目标市场提供定制的教育服务来培育核心竞争力。
宁波大学座落于浙江省宁波市。依托其港口优势,宁波的外向型经济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近年来宁波的外贸依存度已超过了80%。根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国际化创新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为7.5万,而宁波市高校每年培养的人数不足0.5万,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数量更少,难以满足地方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每年申请攻读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很多。同时,除宁波大学等本地院校之外,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许多外地高等院校也在宁波开设教学点,招收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这就造成了工商管理硕士教育需求强劲、供给竞争激烈的态势。
经过分析市场,笔者发现申请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潜在人群主要分为三大类:
1.取得学士学位不久,参加工作3年内的一般工作岗位人员或应届毕业生。他们希望通过攻读硕士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提高今后事业发展的后劲。这一群体的理论学习能力比较强,英语基础比较扎实,但是由于接触管理工作时间较短,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相对较弱。而且,由于工作年限少,个人积蓄相对有限,对学费比较敏感。此外,这一群体比较看重就读院校的名气,因为大多数人把硕士学位作为将来跳槽的一个砝码。
2.外资企业和当地较大规模民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大都希望在本地在职学习和自己工作息息相关的管理知识。这一群体出于事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往往是所在部门的中坚力量。
他们急需提升自己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岗位的重要性,不太可能脱产学习。而且,由于肩负部门的核心工作,他们也不可能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全国的硕士入学联考。另外,这一群体的学费往往由单位部分或全部承担,所以他们对学习的费用不敏感。
3.民营企业主。宁波经济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民营经济较其他地方发达,民营企业、尤其是和外贸相关的民营企业的数量庞大。这些民营企业主在创业成功后,正在经历着管理瓶颈,他们对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和如何拓宽管理视野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一群体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动力就是学有所用,不仅仅是从教师那里学,而且是从同学那里获取生动的信息和经验。基于他们都有创业和管理的经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比前两个群体深刻许多,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和能力都是前两个群体所不能比拟的。而且,这一群体对学费不敏感。
结合宁波大学的实际情况及宁波生源的特点,选择后两类群体作为我们的目标市场。
原因是:对于第一类群体,宁波大学无法和全国其他知名院校竞争;而对于后两类群体,由于他们无法脱产学习,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当地综合性大学。事实上,通过对宁波大学2001年至2007年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就读人员背景分析,我们发现宁波当地民营企业主、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占90%以上。这和我们上面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确定目标市场后,满足目标市场客户需求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市场客户需求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宁波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的目标市场客户———宁波当地民营企业主、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需要,可以简单概括为“学以致用”。
他们不太看重学习费用和学校的综合排名,更加关注学校是否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实际管理水平的能力,更加关注学校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信息,更加关注学校是否能够为他们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培养目标定位为了满足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宁波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拓素质的高级国际化管理人才。
四、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宁波大学2001年开办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以来,就非常注重引进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体系。在教学上采用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MBA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堪培拉大学在MBA培养方面所拥有的雄厚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行双语教学。所有这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收到学员的认可。很多学员毕业后推荐朋友或选送下属参加学习。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学员满意度的进一步提高。
1.教材缺乏。目前,宁波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是英文原版教材或英文翻译版,只有8.3%的教材是国内编写。虽然我们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已经很难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和企业发展现状。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宁波大学已经在加强对学员实践环节的培养,如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和讨论、问题调研、文献查阅、实地参观考察、撰写课程论文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全方位的教学方式组合。但是,课堂讲授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多。
五、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课程体系,作为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计的知识结构,它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立足于未来,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来随着社会的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
笔者结合上述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对策:
1.授课+讲座+讨论。由于目前国内编写的、适合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权威教材比较缺乏,我们可以采用授课+讲座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讲就是,继续采用目前国际上传统、畅销的教材,由中外专业教授讲授主流经济和管理思想;同时聘请国内资深管理咨询师或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另外组织学员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之后汇总讨论资料。这样,学员既可以学到国际上盛行的理论思想,又可以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得出独特的结论。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才能发展,将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也才有意义。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员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各自的企业参观、考察,并针对不同的管理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今后我们应当利用学员中大量的民营企业主资源,为学员搭建实践基地。另外,可以定期组织学员论坛,参加人员为在校学员和已经毕业的学员,每次由2位学员主讲管理心得或面临的管理问题,参与论坛的学员可以给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参考文献:
1.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室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3);
2.黄俭.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6);
前言:口语交际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包含基本的听、说、读、写,其中的听和说就是口语交际的表现形式。作为最为重要的交流方式,语言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可以使人们更加方便进行沟通和交流,是个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营造良好氛围
1.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积极发言进行肯定和鼓励,无论对错,都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鼓励,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小学语文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通过相互交流,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谈一些时下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玩乐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你讲我听”的知识传播方式,学生往往一节课一言不发,对于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自然无法得到训练。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和质疑,使得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帮助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避免因周围同学的嘲笑或无视而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限制,其心理方面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口语交际氛围。
三、充分利用教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课本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加大,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专门的口语训练课程。对于这些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再现,使学生在表演和玩闹中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锻炼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进行,通过对文中小蝌蚪、小鱼、青蛙妈妈等主要角色的扮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口语交际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人物、对象,其自身的内容也有所差别,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平时积累的语言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口语交际能力而言,良好的习惯包括:专注的倾听、边听边记、使用文明用语,以及大方说话的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朗诵,讲童话故事,猜谜语等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对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和游戏进行探讨和交流,如对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发明的讨论,对懒羊羊不良习惯的认识等等,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短暂的课堂时间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课外活动多以实践为主,既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生活和实践中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展的要求,也是迎合素质教育的产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同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语言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
我认为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要随时关注社会,将社会生活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 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比如文言文教学,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在教学高中新教材中诸子散文单元时,我着重分析儒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社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负累。从而帮助学生辨证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觉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社会的能力。
二、 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我注意精心组织开展,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拔和引导,从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我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引导,他们是很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西方美术史上所有杰出的大师,无一不是从学习素描而走上艺术之路的,素描是形成绘画的最重要的要素。素描的意义在绘画上不仅仅是表现轮廓,它同时可以表现质感、运动感和韵律节奏的动态、谐和安定的静态,更可以表现画家的个性。所以,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大师都把素描看作是艺术的灵魂,绘画的生命,素描练习甚至伴随他们一生的艺术创作。所有复杂深奥的学问都必须依靠最简略的训练方法,绘画所依靠的就是素描,素描是我们通向自然和心灵的最直接通道,也是我们探索已往艺术大师奥秘的钥匙。素描训练对画家的艺术能力成长的影响是全面的,它不仅训练画家的造型能力,同时也是画家智能训练、审美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素描基本功能的训练对提高画家的艺术素养,形成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古典大师那里,素描主要是通过最简单的素描语言塑形以构成画面来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然而现今我们所因袭的素描教学模式中的素描训练已很难体现这种创作意图了。那种单调,表面、几乎是保守的训练方法体现在素描观念上是模仿,拷贝生活,它的特点是在“全因素”的口号下孤立地强调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照片效果,追求表面的肖似、华丽和面面俱到。这种素描需要很长时间作业且不能离开模特儿,时间短了,无法完成,离开了模特儿,便画不下去。
应该说这是苏派教学模式的传统遗留,重写生能力而非创造能力,重模仿能力而非表现能力。后果是受其影响的画家往往只能以模特儿写生代替创作,他们的画从创作意图上看是含糊不清的,形象往往较之生活原形逊色而且雷同。目前,仍有人把这种模特儿型素描看作是唯一的素描方法,许多教师还用这种素描方法来训练学生,甚至对许多有创造性的学生的素描不加以鼓励和诱导,而是加以贬低。使学生失去了自信心,也就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只会跟着教师去进行机械复制,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我们的素描训练最终失败,我们的素描也就失去了表现创作意图的作用。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艺术决不等于生活。艺术不应该是模仿,绘画更不应该是生活的模仿。绘画艺术的创新要求建立相应的素描观念,以正确的素描造型观念去进行创作。我们提倡与模仿型素描不同的创造型素描。我们同样重视生活,但只是把它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依据,以形象构成的本质因素为基础,注入作画者的真情实感,追求形象的艺术感染力。素描没有特定的方法,每个人眼中都有可信的、有自己审美趣味的东西,能表现出作画者所感受到的现实对象生动的、和谐的、合规律的美。
当然,我们在强调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并不是就讲不要写实能力,而是在基本的训练中把写实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同看待。在素描教学中技术与艺术应整体上同步发展,不要企图越过基本的造型能力先去追求表现与发挥,这也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把艺术家和学生截然分开。教学生时,将他(她)看作学生,要教得透彻、耐心、毫不保留,但评价他的作品时要把他看成艺术家,严格要求,除了功力以外,要特别审视他的艺术观念、艺术个性的发展,重视从艺术素质上去培养,防止纯技术的观点。
首先谈谈素描中的比例。初学素描的学生应该先学比例,因为他必须考虑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或整体在大小、数量上的关系。但在学生的素描有创造性时,他就可能把物体画变了形。因为他这时想的最多的是美学上的比例,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确比例。早先的素描教学中有些老师对比例只求准确。以尺码的准确来束缚学生的手脚,使学生陷入苦恼的局部比较当中,忽略了最重要的整体感和认识上的自信心,以及必要的夸张和自觉处理,过多的强调了共性特征,把个性特点限制到了很小的范围内,画出来的形象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和艺术上的感染力,很容易千人一面,同时学生的艺术才能、创造性被轻易的扼杀了。
比例在艺术上应不完全是尺度上的准确,它有着更重要的自身规律,这就是整体上的谐调,比例谐调来自客观形象及画家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发现。要使学生认识到,眼前的物体,无论是一个人、一只凳子还是一根绳索,都只是意识的载体,不只是技法功能的实在物,应该说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凡·高的素描作品《樵夫》中,画家没有受到传统严谨刻画表达方式的束缚,而是用略加夸张的造型、充满激情且呈长条放射状的笔触藉以寄托再现其对对象近乎狂热的内心感受。正因为这样,凡·高走上了艺术王国的颠峰。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抓住客观形象的启发,大胆地去创造鲜明的、属于自己的形象。比例的谐调,要求只在印象的舒适感及表现艺术对象的个性特征,不应该是简单的尺度上的准确。它在艺术上只是相对的,当然应是合理的。
其次,在我们传统素描训练的观察方法中,主要是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观察法。在素描训练中应当改变这种方法,采取形体、结构的观察法。这并不是在教学中反对利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而是要求在素描造型中不要把它作为形象的本质因素来对待。因为明暗光影的变化是被结构形体所决定的,常常在只有表现结构、形体时才能显现它本身的光彩,所以这些明暗层次和光影虚实都会因不同的形体结构而使它们发生改变,但形体结构却不会因光影和明暗的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在传统素描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以明暗层次光影虚实为主体的面造型手段,而忽视线条的表现力。一幅好的素描作品,往往除了讲究造型、结构以外还具有线的表现力。“画家所用的线往往是风格的最明显体现,线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艺术元素,也是画家主观意图的传递者。线条与素描的关系,“犹如色彩之于绘画,形体之于雕塑。”“只要在纸上画几条线,就可以看到‘明暗关系’已经作为素描的成分进人素描中去了,因为已经考虑到线条的明暗值。在瑞士著名画家贾克梅蒂的素描作品(达格拉斯·库帕肖像》中,人物与桌椅只是画家摹写的实存物体在瞬间留下的景象。大师将线条融入整体之中,画面中的线条在叠交运行中形成一种内聚力而指向中心,对于画家来说,物体的颜色、外形以及上面的光线只是一点点难以定义的东西,画家认为这点东西可以通过点、线表现出来。这些足以说明线条在素描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假如我们在造型时,不考虑线的变化关系,统统用一种线条去刻画,可以想象作品会如何的单调和乏味。如果根据物体的造型体态、结构关系、空间层次、透视关系去表现,视觉效果就会截然不同。而失去变化的线条,不能产生节奏和韵律,无法达到造型的目的。我国古代画家通过长期积累所倡导的铁笔十八描:如钉头鼠尾描、游丝描、兰叶描等,表现对象的质感、量感、运动感,注重线条的疏密变化,都是基于通过凝炼的造型以提升表现力的考虑。
足球运动是以脚为主支配球的,两队相互对抗、激烈竞赛的一种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头顶球是指运动员有目的地用额部将球击向预定目标的动作方法。现代足球比赛是一种立体的攻防战,攻守双方不仅在地面上寸土必争,在空中的对抗也不互相让。头顶球的击球位置高,是争取时间和空间主动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是在罚球区附近,头球的争夺对攻防双方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一种快速简练,适用于进攻和防守的技术手段。
一、 头顶球动作分析
头顶球是一个自下而上全身协调发力的动作过程,完成这一动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判断与选位
判断与选位是完成顶球动作的前提,可直接影响顶击球的时间、力量和方向。合理的选位应以准确的判断为依据。因此,运动员首先要判断来球的路线、速度和性质,并据此进行相应的移动选位,选位中两眼要始终注视来球的发展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移动路线,使自己处于最佳的顶球位置(这一位置既能保证顶球动作的顺利完成,又能达到理想的出球效果)。
(二)蹬地与身体摆动
蹬地是顶球的起始用力阶段。起作用:一是利用下等反作用力,起跳腾空,使身体到达跳顶位置;二是通过有力的后蹬,加速身体摆动,增大顶击力量。
身体摆动是顶球的主要力量来源。摆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腰腹部肌肉的力量与动作协调性。摆动的幅度应根据丁球的目的确定。大摆幅的动作方法是通过身体的反向背弓或侧屈,使另一侧的肌肉充分伸展拉长,以加强腹背肌肉的屈伸作用,为加快摆速创造条件。大摆幅的顶球力量,出球有力、速度快,适用于远距离的传球、破坏球和大力射门。小摆幅是利用腹部肌肉的弓身拉长与收缩,靠颈部猛然的加力顶击球,起动作准备期短,动作突然,出球线路灵活多变,但力量较小,适用于短传和近射。
(三) 击球动作
击球是顶球技术的关键技术,决定顶球的质量和效果。该技术环节又包含有击球时机、击球部位和击球刹那颈部发力等细节。
击球时机直接影响摆体动作的功效性。从理论上讲,最佳的时机应是在头部摆至垂直部位时发力顶级,因为这时身体重心相对平稳,便于动作控制,能够充分发挥摆体的速度,否则将会影响顶球的力量。
击球部位指顶球时头与球的对应部位,它直接影响顶球的准确性和力量。因此,应根据来球的路线、出球的方向和目的确定相应的击球部位,以保证球能按预定的目标运行。
颈部的发力动作应短促有力,才能较好地把握顶击时机,并保证击球的速度。
(四) 击球后身体的控制
顶球后身体姿势的控制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动作。因此在冲顶、跳顶、争顶或鱼跃顶球后,既要注意落地缓冲和保护动作,又应注意控制身体姿势,调整身体重心,加快动作转换。
二、头顶球动作方法与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头顶球技术按顶球部位可分为前额正面和前额侧面顶球。
(一)额正面顶球
额正面顶球技术的特点是触球部位平坦;动作发力顺畅,容易控制出球方向,出球平稳有力。
1、 动作方法
原地顶球时,身体正对来球,两腿自然开立,膝微屈,两眼注视来球。随球临近,上体稍后仰,展腹挺胸,两臂自然张开,下颌收紧,身体自下而上地蹬地、收腹、摆体、顶送发力,当头摆至身体垂直部位时,用前额正面顶击球的后中部。
转身顶球时,身体稍侧对来球,出球方向一侧支撑脚靠前站立,以便转体发力。击球刹那,后脚用力向出球方向蹬转带动身体转动,当身体转向出球方向时加速摆体,用前额部顶击球。
跳起顶球时,要选好起跳位置,掌握好起跳时机,起跳脚积极蹬跳发力,手臂协调向上踢摆,以加强起跳力量。起跳后,展腹挺胸,形成弓背,两眼始终注视来球。跳至最高点时,快速收腹摆体,下颌收紧,前额积极迎球顶送发力顶球后屈膝缓冲落地。
鱼跃顶球时,要准确判断来球,掌握好起跳时机和击球点,利用积极后蹬使身体向前水平跃出,两臂微屈前伸,眼睛注视来球。利用身体的水平冲力将球顶出。击球后,两臂曲肘伸手撑地,随后胸部、腹部、大腿、小腿依次缓冲着地。
2、易犯错误
① 上体与下肢发力动作脱节,不协调,影响发力效果;
② 击球时机掌握不好,使头在被动位置顶球,影响顶球效果;
③ 击球刹那闭眼缩颈,影响顶球力量和准确性;
④ 跳起顶球时,起跳点、起跳时机和击球掌握不好,影响顶球动作质量和出球效果。
3、纠正方法
① 要求身体整体性地自下而上发力顶击;
② 前额要在身体重心的垂直部位顶击球;
③ 眼睛要睁大,迎来送往球;
④ 可通过助跑路线,起跳速度和摆击动作的调整,合理控制起跳点、起跳时机和击球效果。
(二)前额侧面顶球
前额侧面顶球技术的特点是动作快捷、变向突然、出球线路难以预测,对球门的威胁性极大。但动作难度较大,侧摆发力不足,出球方向较难控制,适用于应急时破坏球和接传中球顶射。
1、 动作方法
原地顶球时,身体稍侧对来球,两脚前后开立,出球侧支撑腿在前,身体侧后微屈,重心落在后腿上,两臂自然张开,眼睛注视来球。顶球时,后脚向出球方向猛力蹬伸,身体随之向出球方向转动侧摆,同时颈部侧甩发力,用前额侧部将球击出。
跳起顶球动作类似前额正面的跳顶,只是在起跳上升阶段,上体应向出球的相反方向回旋转体。当重心升至最高点时,上体向出球侧加速转动,摆体侧甩,可利用脚的侧下瞪加快侧摆速度,用额侧部将球顶出。
2、易犯错误
① 身体侧屈转体和回转侧摆动作不协调,顶球发力不足;
② 支撑脚站位不当,不能充分利用腰腹力量;
③ 起跳点和起跳时机掌握不好,影响顶球动作质量和出球效果;
④ 起跳与空中动作不协调,相互脱节,无法完成跳顶动作。
3、纠正方法
① 预摆要尽量向异侧回转侧屈,加大摆击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