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10:10: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会计英语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会计英语”所用的仍是“普通英语”的语言系统,没有自己所特有的语言系统。
(2)“会计英语”固然有很多专业词汇术语,然而它的基本词汇都是“普通英语”所具有的。在一本会计英语书里,普通词汇占80一90%。可见普通词汇的重要性。即使阅读最专业的会计英语书籍,普通词汇的用处无论如何也比专业词汇要多。
据统计,会计英语中约有80%的专业词(包括纯专业词及半专业词)来源于基本词汇。虽然来源于基本词汇的专业词已具有新词义,所表示的概念与原词已不同,常常仍不失其内在联系。
(3)“会计英语”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词法和句法,所使用的语法构造与普通英语所使用的是一致的。
二、会计专业英语的特点
(1)会计英语中会计词汇的意义比较专一、简明,不带感彩,比较稳定,具有单义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不如文学语言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那么普遍。这种词汇的相对稳定性来源于会计英语的任务。会计英语主要用来准确地进行说明推理及抽象概括,是用严密逻辑思维来说服读者的:专业词汇固当如此,即使是非常专业性的基础词汇和惯用语也要求选用庄重的、严谨的。会计英语中可能不用或少用文学英语中常用的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以逻辑为准绳。
由于会计英语词汇的单义性和准确性。所以要掌握它还是比较容易的,在会计英语中使用的变通词汇,数量不少且比较灵活,值得我们重视,尤其是一些词组的固定搭配。
Generalpurposeaccountinginformarion通过会计信息;incometaxreturns所得税申报表;General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会认会计原则;Balancesheet资产负债表;Incomestatement收益表;Statementofcashflows现金流量表;Notesreceivable应收票据;Accosts;receivable应收账款;NotesPayable应付票据;Accountspayable应付账款;Accountingeqllatiou会计登记;Generalledger总分类账;Debitbal一8.nce借方余额;Cashflows现金流量;Operatingaccounting经营活动;Preparationofstatement报表编制;Cashflowstatement现金流量表。
(2)句子长、结构复杂、难于分析。会计英语句子长是个显着特点,例如:BytheSYDmethodtheyearlydepreciationiscalculatedbymultiplyingthetotaldepreciableamoutforthelikeoftheassetbyafractionnumeratoristheremainingusefullifeandwhosedenominatoristheSYD.根据年数总和法计算年折旧额时,要用一个分子为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为使用年数数字总和的分数,去乘该项资产在使用寿命期内应折旧的总额。
DiscountOnNotespayableisacontraliabilityaccountrepresentsinterestexpensetobeincurredanditsbalanceissubstraetedfromtIletimeperiodforthenotelapses.thebalanceoftheDiscountonNotespayableactcountisreducedandchangedtohltere;tExpense.应付票据现折价账户反映将会发生的利息费用,是应付票据账户的对销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上其余额应列为应付票据余额的减项。随着时间推移,应付票据贴现折价账户的余额将递减并转为利息费用oEnterprisesthatchoosenottoshowoperatingcashreceiptsandpayments黜requiredtoreportthegameamountofnetcashflowsfromoperatingactivities(theindirectOrreconciliationmethod)byre--movingtheeffectsof(1)alldeferralsofpastoperatingcashreceiptsandpaymentsandallaccrualsofexpectedfutureoper-撕Ilgcashreceiptsandpaymentsand(2)allitemsthatareincludedinnetincomebutdonotaffectsoperatingcashreceiptsandpayments.对那些不去反映经营中的现金收入和支出项目的企业。则要求它们间接地通过把净收益调节为来自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
(间接法即调节法)报告相同的来自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量余额。这就要清除:
(1)过去经营中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所有递进项目和未来经营中预期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所有应计项目的影响。
(2)已包括在净收益中但不影响经营中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所有项目的影响。
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会计英语需要明确地表示一个概念,一面地描述客观事实(物)。严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经常利用两个或用两个以上等列而独立的简单句构成并列句而在一个句子中又经常利用各种各样的从句或短语修饰各种成份,这样的句子自然而然就长了。同时为了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往往把较短的句子成分放到后面,有时把谓语放在主语之前,形成了主谓倒装,至于以it作形式主语放在旬首,而将真正主语(实义主语)放在谓语后面,则是司空见惯了。有时,在主语、谓语中间插入定语、状语或插入语,形成主语、谓语分隔;有时由于习惯用法或是为了避免重复,把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这样句子结构自然而然就复杂了。
怎样才能弄清结构复杂的长句子呢?要从学习、分析普通英语的简单句子入手。把简单句中的基本成份搞清楚,再把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与各种从旬、短语的作用区分清楚。这样遇到结构复杂的长句子不但不会束手无策,而且能够首先就抓住主要成分,再用顺藤摸瓜的方式,依次分析,其它次要成分应会一一弄清。事实上,会计英语的语法现象不但都包括在普通英语里面,而且常用的往往比普通英语中的还少些。所以学普通英语是学会计英语的一个必要基础。
(3)被动语态运用得多。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会计英语文章中用得更多,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以及便函于连贯上下文章的场合都用被动语态。例如:在《初级会计专业英语》书中,“应付账与应付票据”一章中,被动语态的句子高达70%,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来说明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英语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activeve—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voice)。主动语态中的各种动词态共有十六种时态,常用的也有十三种,而每一种动词时态的主动语态都有相应的被动语态,可以想一想,如果不在较简短的基础英语分辨清楚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而想在句子长、结构复杂的会计英中去学习。不说完全不可能,至少也是事倍功半。超级秘书网
概括地讲,会计英语主要是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形式。在语言表达上必然要求词汇单义性和准确性,必须要求句子结构复杂严密。会计人员学英语,最终自然是要能看懂会计英语书刊和灵活运用英语。但不要操之过急,认为学习普通英语没有用,相反,只有在学好普通英语的基础上才能学好会计英语。基础打不牢,过早结合专业,看来也只能阅读一点浅易的专业英语文章,但往往是利用已知的专业知识进行猜测,并未读懂,不能正确理解、透彻分析、恰当翻译,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二、“多维”角度视角下会计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多维”角度下会计英语教学的模式至少可以理解为充分尊重并发扬学生主体性,为实现教学目标,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一个教学目标,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接收和应用能力为宗旨的,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顺利阅读会计专业的文献资料,撰写英文论文,并与国内外同行、专家交流,以获取最新的领域知识。我们可以选择“X”种教学方法,多法齐下,在具体选择时,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所处环境、培养层次等实际情况,以使其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为宗旨,进行有的放矢的选择,加以综合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多维角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特点,遵循教学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
三、积极探索“多维”角度视角下会计英语教学方法
作为高于或是有别于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专业英语教师,其应该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特质。首先,其是英语领域的权威者,也即优秀的课程设计者与主讲者,同时是具备企业相关工作经验的领头军,掌握相当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笔者通过一些走访询问、查阅实践,从教师的角度,拟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归纳总结:
(一)精心组织专题教学。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动脑筋、积极思维,针对会计学等管理学专业中的某一知识专题,如公司理财策略、会计准则变迁等较前沿的知识点,精心设计出视频PPT课件等好的媒介,利用多媒体设施组织学生学习、观看、分组讨论,对有认识分歧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并总结。要善于发现接受知识点快而好的学生,可以做课堂主题发言,最后由任课教师做总结性发言。这种模式能改变单一的教师为主体的模式,突出体现学生融入课堂成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但是,这种模式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学生必须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做到举一反三;其次必须具备相当的英语水平及能力;最关键的是学生必须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敢于发表自己有见地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其实施难度较大,但是效果比较好。
(二)穿插游戏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的含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术语和表达句法后,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放松环节(诸如小游戏的方式)等,也可利用Powerpoint制成学生喜欢的课件,如以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单词图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以精美的企业财务运作Flas效果呈现训练学生的视听能力。教师为课堂创造了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通过“快乐传真”,寓学于乐,参与其中,有利于自身思维的拓展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大胆突破语体教学。任课教师可选择如审计报告等作为教学案例,布置学生先在课前预习时进行查阅,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财经应用文写作》的语体结构,而后总结出特殊文体的常用句型和句式。有两点要值得注意,首先是一定要知晓英汉思维的差异性,其次是要掌握一定的语体学理论,特别是要正确分析语篇各项结构层次的功能。这种高层次的思维是语言教学中的语体学。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熟悉会计专业英语文体的一般特征,以及应用专业知识进行思维分析,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积极探求实验教学。该教学方式是从微观角度操作的,应该是在专业英语理论课程结束之际,由任课老师组织好学生再次进入会计双模实验室。教师要做到有效利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专题实训和简单的综合实训练习,以及大量的企业之案例教学,当然,师生应该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这一载体。譬如可以以国内外知名企业案例情节为线索,使学生自觉进入会计与理财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一名英语会计“角色”,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不能仅限于简单的会计核算,还要置身于一种纯粹的英语环境和氛围,从而进一步向特殊的复杂的业务领域延伸,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因此,学校层面要做的是积极加以调整课程开设计划,从而能够预留出学生课后实习的足够时间。
四、“多维”角度视角下会计英语教学的“硬件支持”
“多维”角度视角下的会计英语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工程,必然少不了配套的硬件“支持”。其中,如何有效地对任教教材进行遴选,积极探索完善教学评估体系等,这些都是能为会计英语教学模式提供重要的配套支撑。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会计英语》课程,现阶段课程开设及教学组织仍存在以下问题:
1.1课程定位缺乏层次性
多数院校中,本课程常以考查课或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被安排在基础英语授课结束后,第4~5学期开设,平均周课时1~2节,课时数相对较少,仅能满足会计英语基础词汇普及阶段教育;而更高层次的要求,如行业对毕业生英语操作能力的要求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这类需求难以得到兼顾。学生缺乏机会全面地、系统地进行会计行业英语训练,课程教学缺少培养英语使用能力的环境。
1.2学生存在基础知识障碍,缺乏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在学习积极性及基础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对传统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离开具体事物和实际操练的教学,对他们毫无吸引力。特别是对传统英语教学中常采用的“死记单词”这类教学方法有抵触情绪。
1.3教材陈旧,缺乏针对性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材质量不高,内容陈旧或难度过大,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基础特点及高职教育实用主义的教学要求,教材选题缺乏连贯性,教材内容以单词学习为主,较为单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二、课程分层次教学的设计
1.课程分层次教学设置
课程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需要,由易至难分层次开设,并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会计英语教学以克服畏惧感为切入点,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畏惧英语学习、害怕记单词这类教学中的现象,以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改变“先记单词,再看课文”的传统学习思路”,采用逆向教学,“先看文章、理解文章,再记单词”。学生先学会使用Lionges翻译工具,借助翻译工具,能完成英文资料的整体翻译,能看得懂英文财务材料、回答的了问题,在此知识基础上再去有重点的记忆单词。学生不用先背单词也可以读懂会计等式,能完成指定文章的翻译,此学习过程可缓解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畏惧感,提高会计英语的整体教学效果。在此教学阶段,通过设定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熟悉跨国公司会计工作运作的过程。周课时为1节,学期课时为18节,采取机房授课。高级阶段,在学生已建立的知识基础上,课时增加至每周2小时,学期总学时为36节,学生进一步学习会计制度及欧美财务报表等内容,逐渐初步掌握使用英语处理账目问题,能读懂财务报表,具备操作会计业务的能力。通过以上两个阶段共计54学时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具备一定的阅读英文报表的能力,能使用英语完成日常业务工作,能适应跨国公司、进出口公司的工作环境,满足工作需要,从而为学生拓展工作的机会。扎实的会计专业英语基础,熟悉国际会计制度,将有助于学生通过ACCA考试,获得未来职业的提升。
2.教材分层次选择
教材选择避免一刀切,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有策略地选择教材内容,选材整体上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实用性。初级会计英语教材内容选择,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淡化记单词比例,避免学生“谈单词色变”,附带介绍几种实用的翻译工具及使用方法,选择有趣的工作小故事为切入点,读故事懂会计知识。教材语言言简意赅,避免晦涩生僻的用法,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充满趣味,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高级会计英语教材则突出专业性,由高校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以真实工作场景为背景,以培养核心技能为目标,不仅学习国内会计规则,还将国外的会计准则及国际通用做法引入教材中,还原真实跨国企业会计工作真实场景,使学生充分融入,身临其境地体会工作的要素。会计专业英语教材不应只局限在纸面上,除常规的纸质教材外,每个阶段的教学还应配套丰富的参考资源,课程应设专门的网上资源库,如课程相关的课件、资料、教材及视听材料,丰富的习题库,学生可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层次在线选择拓展材料。3.考核方式分层次确定。打破传统一份试题定优劣的考核方式,实行分层次化考核,针对不同学习阶段设计不同的考核类型。初级阶段会计英语考核,采取任务式,任务考核占最终成绩比重提高至70%,卷面成绩为30%。高级阶段考核,根据学生学业表现,进行分层考核。根据能力特点,学生被分为TOEIC考试型和BEC考试型两种层次进行培养。这两类考核分别按照TOEIC、BEC考试方式进行,选用历年真题。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的氛围和答题技巧,有助学生在毕业前取得含金量较高的英语技能证书。
三、教学质量评估以下从两个层面对分层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1.客观评价
课程评估与BEC商务英语初级、TOEIC考试考证挂钩。以考证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以协助学生通过BEC商务英语初级考试并获得专业技能证书为教学出发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水平。按照教学安排,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第六学期结束前,除了须考出行业从业资格证外,还必须考出相应的行业英语证书。学校须根据学生表现,为其制定体现综合能力的考证方案,安排学生参加BEC初级考试或TOECI英语考试。
2.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分别从就业单位和毕业生评价两个角度进行。专业老师与就业单位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企业负责人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专业表现考核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为长期固定合作的用人单位建立数据档案,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企业对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策略。建立毕业生调查机制,通过网络问卷、电话咨询等方式与历届毕业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对课程教学及教材的意见。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公司涌入中国,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导致考各类国际会计证书越来越盛行。为满足广大学生对国际类会计证书的报考需要,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地开展英语会计这门双语课程正顺应了社会的市场需求,将为市场上国际类会计人才的缺口提供良好的人才供给。
1.2充分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
由于英语会计是高职学生的一门能力提升课,学生在上这门课之前已经学习过相应的基础学科,像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以及财务管理都已经学过了,所以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而英语会计的教学内容并不太深,和前面这些课程都是相互关联的,甚至有很多相同之处。差别更多地存在于不同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方法的选择。所以这门课的开设是对之前会计教学的一个巩固和延伸,也是对之后的双语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之前学过的课程要有相关的了解和认识,在上英语会计时能做到有的放矢,主次分明,重复的内容做为巩固和强化,新的内容要详细讲解,真正让学生前后知识衔接恰当,融会贯通,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1.3强化与国际接轨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外会计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量借鉴国外会计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实战案例,同时还需要中外教师多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实际交流了解实际操作上的差异,为之后在教学中向学生解释中美会计处理差异时更有理有据。而且外国各高校网上也有很多教学内容资料可供参考,这也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更早更快地了解和更新相关领域前沿知识,在之后教学中也可以帮助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相关信息为英语会计的学习锦上添花。
2教学内容需深入挖掘
原先的英语会计课程重在向学生讲授美国会计原则和实务,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美两国存在的差异分析和系统的比较更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会计英语的精髓,同时为将来学习两国的会计实务差异奠定扎实的基础。我国和美国不管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程序以及准则的具体内容与范围上都不尽相同,其一,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是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会计模式,属于政府管制模式。而美国强调行业自律,较少依赖法律和政策,所以政府对会计的监管很有限。其二,美国在会计上制定的是概念框架,用这个概念框架来指导和规范整个准则体系的结构性纲要。而我国使用的是《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这个准则只是会计概念框架的雏形,在会计要素的定义和范围上均与美国制定的规定差异较大,并且美国更强调相关性,而我国更关注可靠性。其三,实务中的具体会计准则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范围上都千差万别,例如存货,借款费用,固定资产,收入确认,项目中的销售收入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事项等等。
3教学方法及学生参与度的重新探索和大力创新
3.1充分做到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有所获得
由于英语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颇多又是英语授课,教学内容多,时间又紧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教材的所有内容一一讲解,而只能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这就需要学生的充分配合,只有他们按照要求做好预复习工作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及时有效地开展。在教学中,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一些不太难可以自行掌握的部分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然后以开卷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检测,用这个方式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这个方式,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均有大幅提高,为他们之后自己学习需要的东西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3.2多方位探索学习渠道
由于英语会计这门课程是需要大量借助国外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好国内外的网络资源去进行课外学习,拓展和加深课内所学。现在网络的便利让许多学校愿意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经验,特别是美国很多大学都十分青睐于网上分享资源,鼓励学生教师进行互动,这样一来就大大方便了我们学生到国外大学网站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知识的扩充。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利用这些珍贵的国外网络资源,教师可以事先把相应的网站告知学生,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自己获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网上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多学生会在一学期学完后越来越适应自己去探索和利用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可谓大有帮助。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从管理者角度看
管理层是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层掌握着最为丰富的内部信息,可以获得经营管理活动的第一手资料,那么管理层就有机会和权利进行盈余管理。股东和投资者们为了约束和奖励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会与管理层签订管理契约,将管理层和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在一起,企业盈利水平越高,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就越好,管理层获得的报酬也就越高。当企业的盈余水平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时,管理层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就会出现盈余管理行为,人为调整会计盈余。另外,企业的经营业绩还同管理层的职位升迁和声誉有直接的关系,经营业绩通常是考量管理者水平和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好的经营业绩能够使管理者的职位上升,这也是管理层不得不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
(二)从投资者和股东的角度看
投资者和股东把资金投入上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获取高于投资的回报。在企业获得上市资格和提升股票价格方面,财务报告中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就是最关键的信息,企业的盈利水平只有在满足一定的要求时才能获得上市资格,公开募股集资,企业才会发展壮大,投资的回报也会越来越大。投资者和股东利益的获得也体现在股票价格上,股票价格上升,股东获得回报,股票价格下降,股东亏损,而股票价格是由财务报告中体现的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获利水平决定的,这也成为股东授权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
(三)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企业的税收,上市企业上缴的税款是相对较多的,也是政府更为关注的。为了获得税款收入,政府希望企业能够盈利,获得的利润越高,政府的收入也就越大。所以,政府就会向企业下达任务,要求企业的盈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并许以一定的优惠政策,企业为了获得优惠政策。就会尽力将经营利润保持在稳步上升的状态,因为一旦某一会计期间盈利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政府的要求,相应的优惠政策就会收回。为了维护企业拥有的优惠政策,企业就会利用盈余管理行为改变会计盈余,不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利润,利用会计政策和虚假的业务活动提高会计利润。还有一些大型企业为了将盈利水平保持平稳,也会采取盈余管理行为,因为企业的盈利水平提升到一个高度时,政府会对企业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背负的包袱就会增加,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盈余管理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真实盈余管理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
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改变真实的交易活动实现对不同会计期间会计盈余和现金流量的控制和改变。这种方式会改变企业的整体会计盈余。甚至会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如果不加以制止和控制,就有可能变成盈余操纵和盈余舞弊。真实盈余管理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第一种,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科目调整会计盈余,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企业的债务重组收入和损失、政府补贴及其他不经常发生的给企业带来短期损益的经营活动。例如,企业在债务重组过程中获得减免的债务额通常被确认为营业外收入,这样的规定甚至可以使即将倒闭的企业一跃成为盈利企业。第二种是关联方交易行为。关联方的交易可能会影响交易的公允性,因为关联方交易不可能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关联方交易也不存在公平竞争的条件,而且关联方之间是一种微妙的交易关系,在某种情况下,关联方会通过这种微妙的交易方式虚拟交易业务,为亏损企业制造利润,粉饰会计盈余。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会影响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持续性和可预测性。因为真实盈余管理虚拟业务活动,会计盈余不是真实的经营业绩,因此不具有可靠性。虚拟的交易活动只是短期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具有持续性,不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发展,所以影响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持续性。不真实的会计盈余预测出的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不正确的,因此会计盈余信息不具有可预测性。
(二)应计盈余管理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
应计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利用会计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改变企业盈余在各个会计期间的分布。但是,从一个相对较长的会计期间来看,会计盈余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提前或者延后确认收入;第二种,提前或者延后确认费用;第三种,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调整盈余,也是企业最为普遍使用的方法,因为委托关系的存在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条件,企业管理者掌握最充分的经营信息,有足够的空间利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变更调整会计盈余。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影响了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例如,企业签订销售合同之后,不在当期确认收入,而是以销售收入尚未实现、发票未收到等原因在下一个会计期间确认收入,这样就不能准确反映相关的两个会计期间的收入水平,这样的会计盈余信息也不能准确的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规范盈余管理以提升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会计准则的完善
会计准则的规范仍然为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存在的空间,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择,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等都为盈余管理提供可以利用的机会。相关机构应该加强会计准则的制定,以适应不断变化和新出现的经营活动,约束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另外,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规范会计人员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提升会计盈余信息质量。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在企业外部,要完善资本市场环境,加大力度发展经理人市场;在企业内部,要形成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为中心的相互制约的平衡机制。股东大会形成一人一票的投票机制,避免大股东控制股东大会决策。建立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利益相联系的委托关系,通过契约的形式规范两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相互制衡的内部监督体系,形成内部审计机制。
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带来了会计理论开发的巨大突破,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新型的会计分支。人力资源会计自6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几十年了,中外学者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成果。然而,步入90年代,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却停滞不前,发展缓慢,至今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体系,还停留于“纸上谈兵”,无法付诸于实践。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界至今尚未确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尤其是确认、计量和报告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内涵看,对“人力资源”的归集和分配,只是原有会计核算程序的改革,并未突破传统会计的范围。帐面上人力资产的价值并不代表人所(能)创造出的价值。以现时重置成本计价,有个重置标准和不同企业的可比性问题,与财务会计的结合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
第二由于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不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其中涉及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假定条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模型大相径庭且过于繁琐。因此,至今未与传统财务会计融合,只能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提供信息。
第三劳动者的权益未能明确界定。企业因取得,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付出一些代价特别是将人力资源上的支出资本化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从投资者立场看似应属于企业所有者,但人力资产上的那部分支出恐怕并不足以说明所有权的归属。劳动者权益和确定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和本质所在,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就无法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无法激发企业活力。这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人力资源会计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
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作为有价值的组织资源,而对它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和程序。它的目的在于用人力资源创造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集团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主要是研究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经济价值如何计量以及人力资源经济价值的决定因素问题,目的在于用人力资源的创造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为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集团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
同传统会计一样,作为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也应建立在一系列会计假设的基础上,这是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所必须依据的先决条件。
目前,人力资源会计假设在我国会计界有着不同的看法,综合各种观点,可以提出五个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是不可缺少数据假设。
这是指人力资源的数据信息对现在的和潜在的信息使用者作出的评价都是有用的,无论是管理当局还是外部投资者都必须依靠人力资源会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人力资源作出正确的决策。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是不可缺少的数据信息假设,正是人力资源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的前提条件。
(二)人力资源是会计资产的假设
这是指人力资源可能为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管理。这一假设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所在。如果人力资源不是会计意义上资产,那么也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无法对使用者提供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人力资源会计资产假设是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原则,决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的理论基础。由这一假设还可以派生出其他假设:(1)人力资源是会计主体可以控制的。(2)人力资源具有未来服务的能力。(3)人力资源是可以计量的,包括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
(三)持续经营假设。
企业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持续经营下去,破产清算毕竟是少数。即使可能发生破产,也是难以预计发生的时间。因此,在人力资源会计上除非有证据表明企业将要破产、关闭,否则都假定企业在可以预见将来持续经营下去,持续经营假设可能派生出人力资源会计分期假设。按人力资源会计分期假设,可以把企业持续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期间,以便分阶段考核企业的账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持续经营假设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基础前提,即在确定人力资源支出的会计处理时,如果支出影响是短期的,则就费用化,否则应资历本化。在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时,也应合理确定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关系。在确定人力资源价值的时,应考虑到其未来收益。
(四)劳动力资源对象假设。
这是指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象可以表述为一个会计实体中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既劳动力资源。它说明了人力资源会计价值所指向的对象是具有一定范围和条件的,具体包括:(1)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一个会计实体所能控制、支配运用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和价值的计量应以一个会计实体为限,不能超过这个范围。(2)人力资源会计所要计量人力资源是作为生产要素的过去资源。劳动力资源对象假设为正确确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内容,科学划分权责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人力资源的价值是管理方式的函数假设
这是指人力资源价值除了来自本身的技能、性质、健康等状况外,还受到管理方式的影响。人力资源价值在不同管理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不同管理活动,可以使单项人力资源价值增长、耗竭或保持不变。其二,不同的管理活动,可以使人力资源的协作力或集体力增强、不变或减弱。人力资源的价值是管理方式的函数假设为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
我们已经对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会计假设作了分析,那么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应包括哪些方面呢?目前,随着会计学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日趋深入,普遍认为,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较早提出来的,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早在70年代美国会计学者弗兰霍尔茨就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定义为:“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这种开始意义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所做的探索为人力资源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创造了条件。通过增设一些相应的会计科目,使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信息能够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传统会计程序变通取得。对人力资源投资形成人力资源成本,这部分内容已经论证得较为全面,并且理论界基本达成共识。归纳人力资源成本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
1,原始成本。即用人单位为了获得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招聘费和调人费。
2,追加成本。指各种正规的培训费,包括新进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和为了使劳动者者获得工作技能和知识更新而进行的教育培训的费用。
3,使用成本。指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的各种与人力资源使用有关的各种费用。
4,安置成本。指职工内部凋动(转岗分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和退职、退休后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按照收益费用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而预提的相关费用。
5,流动成本。指职工因解聘,辞职而了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支付的解聘费用或职工“跳槽”过程中发生劳动争议诉讼费等。
6,机会成本。指职工在调动期间耽误工作而造成的损失,或者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放弃某种机会而造成的损失。
7,沉没成本。又称旁置成本。指的是已经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某种原因没有加以有效地使用而闲置起来造成的损失。
8,重置成本。职工调动后,要重新物色合适的人顶替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对于人力资源会计帐户体系的设置,会计界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初步确立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帐户,除保留传统会计中的有关帐户外,还应增高以下帐户:
1,“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帐户。核算企业在人力资源取得方面投资总额的增加、减少及其余额。
2,“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帐户。核算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投资总额和增加、减少及其余额。
3,“人力资源投资”帐户。核算企业因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所引起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的增加和由于人力资源的离职而导致人力资源投资总额的减少。
4,“人力资源投资摊销”帐户。核算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累计摊销额。
5,“人力资源投资损失准备”帐户。理论上讲,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成本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但是并非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一方面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取得邢成本应予以资本化;另一方面,为了充分遵守谨慎原则,企业应计提的人力资源损失准备。“人力资源投资损失准备”帐户用来核算企业计提的人力资源损失准备。
6,“人力资源投资损益”帐户。该帐户核算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的损益。
当然,人力资源成本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首先,开始意义的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只是管理会计的简单扩展;修正的模式也只是对原有会计核算程序的改良,即依据人力资源会计所反映的人力资源价值,只是将传统会计中列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人力资源开发取得费用,按一定的方式归类并予以资本化计量为人力资产价值,未有所突破。其次,人力资源历史成本会计并没有对人的能力和产出价值进行计量,也就是说,帐面上的人力资源资产并不代表人力资源所创造或所能创造的价值。从而也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真实经济价值。最后,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力资源成本没能明确人力资源的所有权的归属,而只是将花费在人力资源上的支出资本化为一项单独的资产,因而也就不能从跟本上调动劳动者的内在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人力资源价值是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潜在劳动能力,人在运用这种劳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人内在劳动能力的价值只能推测、判断而无法准确计量,但它创造出的外在价值却是可以计量。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可以以过去创造出的价值为计量基础,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它所能反映的人力资源价值既可以是人力资源过去创造的价值,也可以是人力资源将来能够创造的价
值。人力资源会计主要不是以投入价值而是以产出价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基础。这使得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不可能绝对正确,而只能采用推算的方法。目前,常见的计量方法有经济价值法、商誉评价法、工资报酬折现法、拍卖价格法、随机报偿价值法等。由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计量不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的,它的计量方法有悖于传统会计原则,这使得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在西方至今未与财务会计融和,而只是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会计信息。
因此,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计量和确认问题,也就成了焦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扬弃按笼统总利润分配的传统观念,创立利润分块责任制,社会平均利润税后全部按资源分配,内涵利润税后小部分按资分红,大部分留成论功性赏,生产者(人力资源)运用生产资料(物力资源)生产的产品价值是由C+V+M组成,C是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V是生产者的社会平均必要价值,以工资形式支付;M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创造的剩余价值,分为社会平均利润与内涵利润两块。具体而言:
社会平均利润是按投资额乘以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来计算的,是一个硬指标占用物力资本越多,上缴社会平均利润的任务越大,又能形成自我约束投资机制,杜绝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合理配置资源。社会平均利润是简单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所创造的最低利润,可作为总经理受托责任最低的“量”的界限,少罚多奖。还要强调指出,这是全员在社会平均生产力基础上,运用生产资料,所创造的最低利润,全员已按月领取工资(最低收入),所以税后社会平均利润应全部按资分配,以保证物力资本所有者的最低收益。
内涵利润是人力资源所有者(先进的经营者与员工)运用物力资源,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创造的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利润,是一项价值指标。但是,没有物力资源的条件作用,这一部分价值仍然创造不出来。所以,税后内涵利润小部分(30%)按资分红,以保证物力资本所有者享有越来越多的额外收益;大部分(70%)留成,首先重奖先进经营者,然后按事前事中各责任中心所创造内涵利润的一定比例分配给先进个人,以保证先进经营者与员工的报酬越来越丰,激励全员在同一社会资本利润率起跑线上竞争,形成依靠科技进步多创造内涵利润的公平竞争机制。
可以看到,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能够避免传统会计因无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而低估企业整体价值的弊端。它通过对人力资源价值已创造的或未来能够创造的价值进行计量,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潜在或现实价值数量化,从而向企业管理当局和投资者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企业资源信息。同时它也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当局更注重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资,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个人价值以及组织价值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然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也有明显的不足。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仍然没有解决人力资源所有权归属的问题。而且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计量方法也又待于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不足之一,即由于采用的计量基础有悖与传统会计原则,因而西方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只是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进行探索。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不足之二,仍然没有解决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问题,即便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反映人力资源真实经济价值,由于它不能实质上明确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因而也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的内在积极性。
(三)劳动者权益会计
劳动者权益会计是在继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并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的。劳动者权益会计通过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实现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它在承认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人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对企业的贡献高于其他任何物质资源,所以他们应该同物质资源的所有者一样享有对企业新出价值的分配权。这种权益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法定的劳动者权益,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个人或集体利益而以法规形式明确从成本,费用中计提的补偿性劳动者权益,按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当时的生活资料的价格来确定;二是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按留存的劳动者权益以及劳动者的实际贡献,进行资产性收益分配和劳动者权益的收益分配后,划归劳动者权益的部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分配的形式可以是货币形式(如效益工资),也可以是非货币形式。明确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劳动者权益会计为实现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提出了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产,人力资本和劳动者权益这四个概念。人力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相对应,它代表劳动力的所有权投入企业形成的资金来源,性质上近似于实受资本。劳动者权益概念的确立则是劳动者权益会计的关键。劳动者权益是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相应权益,它包括:一是人力资本,二是新产出价值中的劳动者部分。在把前述四个概念引如会计等式后,劳动者权益会计就将传统会计等式重构为:
物力资产+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这一公式表明,在人力资源会计管理体系内,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组织的一项首要经济资源,并视同一项最重要的特殊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与控制,劳动者不但获得自身价值的补偿,人力资源产权权益的体现,还将以知识性人力资源产权所有者的身份参与企业最终剩余价值的分配。
(四)重构会计恒等式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1人力资产
人力资产投资
减:累计人力资产投资摊销
人力资产投资净值
人力资产价值
减:累计人力资产实现价值
人力资产未实现价值
2流动资产
······
3长期投资
4固定资产
5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
······
6其他资产
······1负债
·····
2人力资源权益
人力资本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职工教育基金
劳动保险基金
失业保险基金
未付奖金
公益金
人力资源权益分红
人力资源权益分成
人力资源权益公积
3所有者权益
资产合计负债及权益合计
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应包括两部分:
1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将人力资产列示与资产负债表方之首,是因为人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因素。为了反映企业用于职工的历史成本以利与进行用人决策,应列示“人力资产投资”;为了反映人力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服务潜力的预测总价值,应列示“人力资产价值”。
2人力资源权益信息的披露。人力资源权益应包括人力资本,法定人力资源权益和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人力资源项下以“人力资本”反映企业拥有的劳动力投资;以“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基金”,“劳动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公益金”,等,反映法定的人力资源权益;以“人力资源权益分红”,“人力资源权益分成”,“人力资源权益公积”等反映人力资源权益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
四,如何推进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面对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的呼唤,我们应该改用人机制,从制度设计中体现重视知识,尊重人才的实质性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国实际出了,研究和改进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并将其尽快付诸实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用人机制,降低企业因人才流失而造成的损失,保障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计提比例过低(仅占工资总额的1.5%),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并且培训费用不能作为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资本化,直接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势必影响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这使得企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素质受到严重阻力。与国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企业的用人策略。外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他们一方面向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住房,养老等待遇;一方面有为员工提供进修,培训,升职的机会,为员工创造发挥潜力的条件。据统计,外资企业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的技工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
第二,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人力资源是21世纪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建设基金严重短缺,物质资源相对不足,唯有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而其潜力有待开发。有资源显示,我国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46%,技校工人队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7%,初中,技校程度的占30。4%,大专以上文化的占2。6%,显然有着巨大的开了潜力。我国经济建设人。财,物三大资源的特定格局收发室了我国的资源开发既不能以物质资源开了为中心,也不能以资源开发为中心,而吸能扬长避短,根据我国人力资源数量丰富,开发潜力大的特点,走大力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子,使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资源优势,变人口压力为人口动力,化包袱为财富,这才是我国资源开了战略中最为明智的的选择。
第三,明确劳动者权益,人力资产与物力资产共同创造价值,亦应共同分享剩余利润。现行会计制度中只有物化资产,没有人力资产,将决定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排除在外,显然是不合理的。况且因为没有体现人力资本,劳动者与所有者的产权结构不能明晰,劳动者失去了分配剩余价值的资格。
总之,我们坚信,人力资源会计尤其是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推选,将会促使人们从单纯的人事关系组织,转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从仅重视单个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到重视所有的各个层次的人才;从只考虑教育的经济价值,到把人力作为组织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视同一项了重要的特殊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与控制。一句话,其理论,是会计的一种创新;其实行,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章:
1,怎样开创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会计研究/2001。1/易庭源
2,论劳动者权益的性质/会计研究/2000。10/袁振兴
3,人力资源会计-----二十一世纪的会计主流/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0。8/周婕
4,刍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帐户体系/财务与会计/2000。4/罗春艳、高昂
5,建立人力资源权益会计要素的思考/财务与会计/2000。11/赵如兰
6,试论人力资源会计基本假设/财会通讯/2000。7/叶际刚、宋丽梦
2收付实现制应用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缺点
2.1混乱了收益性与资本性的支出
就资本性支出方面来说,收付实现制在现付日即将其记录为费用核销,那么在预算报表中,其支出的使用及年限等信息就不会被体现出来,这就直接导致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的混淆,危及国有资产规模与数量信息的真实性,失去对其有效的监管,另外也为不法分子私自挪用预算经费提供了可钻漏洞。
2.2各项内容的处理方法不恰当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其预算收入只是将当年的实现数表达出来,而对于历年的收益结余情况并没有表达;对涉及的巨大产权转让或者是收入进行分期支付的,也只是将当前实际收回的数目予以反映,而缺乏对历年情况的反映;所涉及的国有资产运营支出方面,无法将资产的减值情况或者是折旧费用等如实反映出来,缺乏科学、合理的核算。
2.3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违背
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的收付实现制,会使国资委与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发生不对称的问题,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的原则,不易于操作及控制。同时,选择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无法将收支配比的情况客观的反映出来,无法将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及资金效益等情况通过会计信息展现出来,使国有资本所有者无法实现其应行使的监管职能。另外,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使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如若我国还是继续使用收付实现制,将无法实现与其他国家财务报告的公平比较。
2.4缺乏内容与结果的全面反映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构建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其各个收支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或者是结果都不够全面。就从报表方面的内容来看,它只是将出资企业的资金流量预算进行简单的总汇。但是在一个预算年度中,出资企业不可避免的还会发生很多非货币性的交易,比如说资产置换、收取抵债资产等,如果这些内容没有纳入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中来,那么也就无法全面的反映出国有资本营运的真实情况。
2.5负债反映情况不真实
收付实现制只是将当年的融资收入及还本付息支出反映出来,而出资企业以担保等形式形成的债务问题却未能全面反映,这也就致使无法从根本上掌握出资企业当前的债务水平,债务问题反映的不全面、不真实,会直接阻碍到出资人制定各项决策,担负起较大的债务风险。
3权责发生制应用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优点
3.1降低债务风险
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进一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避免由于资产的构建完成而脱离监管范围。就当前的地方政府来说,是不具有发债权的,通常都是将出资企业的资产换取银行贷款,完成政府下达的目标。在这其中地方政府就会发生隐性债务的问题。通过权责发生制,则能够将企业当前的债务水平、有无发生抵押担保等情况全面的反映出来,明确债务风险,杜绝问题发生。
3.2切实落实政府出资人职能
政府将对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权力赋予国资委,这也要求国资委必须严格依据企业的规则办事。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不仅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出企业损益情况,而且能够起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选择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能够满足政府出资人职能的实际要求,最终实现以绩效为导向目的的根本管理。
3.3有效对接出资企业会计基础
当下,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大部分施行的都是企业会计制度,以会计报表体系为基础,进行对企业财务预算的编订。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有效实现企业财务预算报表与经营预算报表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且在各项处理程序中都会保持高度的一致,既可以满足预算有关科目信息的取得,也方便了对预算的会计处理。
3.4全面反映运营绩效信息权责发生制所体现的信息将国有资本经营运营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都囊括其中,比如说主体控制的经济资源信息、评价经济主体财务情况的信息等,将各方面的综合信息汇集,不仅可以为评价国有资本经营绩效提供有利依据,而且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最优的配置决策。
3.5全面、真实反映出资人所有的经济资源
对于出资企业来说,权责发生制不仅可以将其经济资源的存量如实的表达出来,另外对于预算年度形成的增量资产也可以做出全面、真实的记录。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其成本与费用之间的比较可以为各项预算支出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价,对政府的各项决策提供可参考依据,引导政府做出客观评价,实现经营收益的有效提高。
4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的必要性
4.1有利于政府绩效的提高
收付实现制预算无法将计量与考核绩效的信息表达出来,无法对政府的服务质量加以评判;而权责发生制则将投入的重点转变为结果,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使政府业绩更清楚、明确的展现出来,有利于相关监督部门对其予以客观评价,提高其工作效率。
4.2基于政府职能转型的需求
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入经济体制改革,在社会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分工也愈加清楚,政府职能更偏重于提供公共品,财政转为综合管理类型,这也就需要提供全面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能够将财政资金活动反映出来。与收付实现制比较来看,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加速这种转型,使政府的资金变得透明、公开,使人民群众更好的实现监督职能;同时将政府部门的各项资产全面的反映出来,使其公共资源得到高效配置。
股票上市交易能够为企业快速便捷地筹集资金,《公司法》规定,公司上市的必备条件之一是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一些不能满足融资条件的上市公司为实现融资需求可能会对利润进行调节;而发行公司债券条件中的重要一条是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平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所需支付的利息,如果调高利润,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评估可以得到提高,因此公司可以采用更加优惠的利率来发行公司债券。定价因素也会对增发等再融资企业是否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来粉饰财务报表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利用会计估计变更以规避政策监管
会计估计变更并不能改变资产本身的价值,却可以直接创造账面利润。退市规则规定,如果某个上市公司连续亏损2年,则会给予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如若连续亏损3年则会被暂停上市,连续亏损4年将被强制终止上市。因而许多上市公司将通过大量提高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以降低经营业绩不佳年度的利润,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为第二年形成业绩大幅增长,盈利能力迅速提升的假象做准备,俗称“洗大澡”。特别是一些ST公司,在经历连续两个年度亏损或预计还将继续亏损的情况下,就可采用这种方式先出现巨额亏损亏再终止连续亏损到扭亏为盈以避免公司被暂停上市或者终止上市。
(三)利用会计估计变更以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利润指标通常被股东作为检验管理者经营业绩高低的标准,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满足股东的期望,仅仅依靠会计估计变更来虚增企业的利润。而一些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利用如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增加固定资产的折旧支出等手段致使利润减少,从而减少对股东的利润分配。另一方面,若企业盈利增加则企业需要向政府缴纳的税款也随之增加。因此,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估计变更平滑每个会计年度的收益,尽量减少本年度由于税款发生的现金流量支出。
二、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分析
(一)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会计估计变更
固定资产是每家上市公司必备的资产且金额占总资产比重较大,折旧费用会直接影响营业成本,进而影响公司利润。影响折旧的因素错综复杂,使用年限的确定由固定资产的损耗速度和技术更新决定,对其估计弹性较大,因而固定资产项目成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以达到盈余管理目的的“重灾区”。在固定资产数额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年限的延长使得折旧费用下降,直接导致当期利润大幅上升。
(二)与应收账款相关的会计估计变更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的利益,公司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做出预先估计。因而坏账准备的提取率、坏账计提的范围、坏账计提的方法则成了应收账款项目会计变更可能涉及的范围。计提的坏账准备额度直接影响了应收账款的数量,从而达到调节本年利润的目的。若一个公司存在调增利润的动机,则只需缩小劣质应收账款的提取比例;若公司存在调减利润的动机,则只需扩大优质应收账款的比例。
(三)与存货相关的会计估计变更
存货是许多上市公司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用于对外出售,或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掉,都会对企业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存货的期末计价原则为在资产负债表日选择成本和可变现净值两者中更低的进行计量。存货会由于损毁或过时以致减值,但导致减值的原因以及程度需要依赖会计估计。因而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在后进先出法被禁止以后成了上市公司利用存货以进行利润操纵的又一选择。
三、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现状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年度分布情况分析
本文选取了2011-2013年度公布《会计估计变更报告》的沪深主板上市公司。除去数据不全的公司,共收集会计估计变更样本222个,其中2011年有57个,2012年有65个,2013年有100个。在最近三个年度,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司数逐年递增。会计估计变更这一行为在上市公司被广泛的实施,报告表明有些上市公司在同一个年度进行多次变更,或者在不同年度连续变更会计估计。
(二)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项目分布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在编制定期报告时,财务报表项目凡是不能准确计量的均需要运用会计估计。近3年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中,降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是最常被使用的手段。降低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能够大大减少企业的管理费用,对于提高当期利润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延长则能向未来的会计年度要利润,会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报表造成重大的影响。
(三)会计估计变更公司的行业分布和案例分析
1、行业分布
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常常出现在一个会计年度某些行业集中爆发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况。以沪深两市近三年会计估计变更公告的公司为样本,统计结果发现会计估计变更的行业大多聚集于机械制造、电力、交通运输、钢铁等周期性行业,与当前大的经济背景以及政策相关。处于复苏期的航运业举步维艰,在无法大幅增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无奈只好选择开源节流,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调整,使得净利润增加;目前电力需求的萎缩导致电力企业经营状况都不甚理想,多数企业利润纷纷下滑甚至出现大额亏损;钢铁行业与机械制造行业也是会计估计变更的集中爆发行业,钢铁业拥有庞大的固定资产,因而变更的对象大多集中于固定资产折旧项目。
2、钢铁行业案例分析
下面以2012年钢铁行业集体通过会计估计变更来粉饰业绩为例做具体阐述:2012年初,华菱钢铁(000932)对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进行了两次调整。预计综合折旧率由2011年的7.36%下降到6.35%,将直接增加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8亿元;韶钢松山(000717)在年初对房屋建筑物及设备的折旧年限加以调整,预计折旧总额将减少2.89亿元;南钢股份(600282)将房屋建筑物、运输及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上调了50%以上,对净利润的影响达到5.18亿元;同年六月,新钢股份(600782)和太钢不锈(000825)也在固定资产折旧上做文章,完成了类似的调整导致净利润分别增加1.44亿元和5.85亿元;武钢股份于月底公告保持残值率为5%,对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延长三年,为武钢带来了近5.4亿元的高额利润。六大钢铁企业仅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这一行为对钢铁行业在2012年度增利近20亿元。经济减速导致的钢价下降、产量下跌使钢铁行业面临了巨大的压力,集体频频变更会计估计表现出了对整个行业经营业绩的悲观预期。
(四)会计估计变更公司的财务特征和案例分析
1、财务特征
上市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动机是以公司的财务风险为依据的。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越高,违反债务契约的可能性越大;资产质量差的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粉饰财务报表嫌疑越大,通常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准备。数据分析显示,面临即将被ST的公司经常使用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且数额较大,有可能会出现改变盈亏性质的局面。
2、案例分析
下面以吉林化纤为例做具体分析: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的粘胶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吉林化纤(000420)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分析该公司2010-2012年财务数据得知,该公司2010年出现大额亏损,净资产收益率和基本每股收益均为负,说明该企业运营效益低,企业成长能力较差;流动比率不断降低和资产负债率的不断提高暗示着吉林化纤财务风险的提高,对债权人利益保证程度低;总资产周转率在不断地下降,表明企业的资产周转情况越来越差,资产质量降低。然而,公司不断采取措施扩大2011年度的亏损额。首先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近6600万元,使得归属于母公司当期净利润总额降低近4950万元。2011年12月份,将原来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由2%变更为5%,一至二年的计提比例由5%提高至10%等。此次的会计估计变更导致*ST吉纤2011年度亏损数额扩大至1500万元。公司在无法掩饰亏损时,企业管理人员就会采取“洗大澡”的方法来操纵利润,清除以前年度累积的费用和损失,甚至可能提前确认将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以扩大亏损,为来年扭亏为盈做准备。该公司在2012年度产生992万的净利润,实现了由亏损到盈利的实质性转变,成功避免被摘牌的危险。
四、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建议
(一)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信息披露
信息不对称加大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随意性,因而加强上市公司对会计估计变更信息披露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如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报告设计统一的格式,强制上市公司清晰完整地披露进行此次会计估计变更的前因后果,说明会计估计变更发生的时期、会计估计变更项目,尤其应结合公司上一年度的财务报表将此次会计估计变更对公司影响的数额与前期数据对比,说明影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另外,建议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增加对此次变更审批权限的披露,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一个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极大的影响了其能否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对于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如下几点建议:第一,明确会计估计变更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上市公司应对会计估计变更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成不同层次以确定具体由董事会或经理层批准。第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内部审计的监督下,可以减少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可能性。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改善业绩评价标准。管理层自身利益与公司业绩存在很大的联系,因而管理层通常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利用会计估计变更粉饰财务报表以操纵利润。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和内部考核制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估计的有效执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市可以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采用全面多元化的指标评价管理层的管理以及沟通能力。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影响会计估计变更的因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弹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估计变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上市公司应定期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确保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熟悉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公司会计估计变更是否必要与合理做出准确的判断。社会上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制度的宣传力度,统一组织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指导与培训,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加大对滥用会计估计变更公司的惩处力度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来操纵利润的事例越来越多。《会计法》规定:利用虚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数据资料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依法对其处理。情节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虽然许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会计造假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可仍然需要继续加以完善。不少上市公司频繁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来操纵利润以达到目的,这与会计造假在本质上类似,应该同样予以重视加以处罚。许多上市公司这种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是惩处力度还不够大,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得到的益处远大于受惩罚所付出的代价。因此,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企业的违约成本,对滥用会计估计变更以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予以严惩,对存在滥用会计估计动机的公司起到警戒作用。当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所获利益远远小于所需付出的成本时,就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对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0引言
为了顺利地开展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工作,必须要明确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科特征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教学体系建构的出发点,也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和标准。会计专业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定义,反映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两个发展趋向,培养具有国际社会文化知识、懂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和商业惯例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通过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他们适应对外交流的能力,直接了解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把握国际会计实务和惯例。
具体来讲,专业课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一个有差别的、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在实践中要有一定的渐进性。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摘要:第一层次,能大致听懂双语专业课程,能用常用英文词汇和句型进行简短的课堂发言,能借助字典看懂指定的专业英文教材,能正确使用英文完成作业;第二层次,能基本听懂专业双语课程,能用英文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快速浏览教材并按要求查询重点,能用英语撰写简短专题文章;第三层次,能听懂双语课程,能用英文流利地表述观点、进行讨论,能熟练查阅国外专业期刊,能用英文撰写专题报告或论文。
根据上述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会计学的学科特征及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实践反馈,笔者对下列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应否采用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进行探索。
1《基础会计学》课程
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课程在选择上应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按教学目标层次逐步递进。会计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学》是比较适合作为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的,其原因主要在于摘要:从内容上看,这门课程比较轻易,用英语授课学生轻易理解,符合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先易后难这一规律。基础会计学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在对这门课进行双语授课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性,比较轻易找到适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但由于这是会计学的专业入门课,而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差,所以在实施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不要过分在意授课中英语的使用比例,要保证学生基本能把握所讲授的知识,以免学生在一开始就丧失对会计学的学习喜好,这将是得不偿失的。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核心并不是英语,而是专业核心知识。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对于重点、难点部分可以先以中文讲授为主,等到学生逐步适应后,再加大英语授课的比重,以保证专业第一、语言第二。
同时,这门双语课的专业名词当中中英文出入比较大的,应重点讲解,提示学生注重,如我国的“权责发生制”和英文的“accruedbasis”字面含义相差甚远;再如资产负债表(英文为“balancesheet”,其实应翻译为“余额表”更为科学)等专业名词,若不进行中英文对照,很可能会在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形成误解。即通过双语的学习,学生应同时对中英文的会计专业术语都有很好的理解。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
笔者认为该课程不宜作为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是非常实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门专业课。它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把握所有基本账户的使用方法,对基本会计业务做出正确处理,并能编制出三大会计报表。正是由于这门课的实用性非常强,在具体操作中必然和实务、和一个国家具体的会计规范、相关法规(税法、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等)紧密相连,即这门课必然会体现出国家特色。所以假如对这门课程采用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了解我国的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会和我国的实际会计工作脱节。
所以,笔者认为这门课必须采用我国的教材,进行中文讲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会计体系及相关法
规。
3《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所没有接触过或没有具体展开的一些业务的处理,如所得税会计、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等。由于内容难度较大,所以笔者建议以中文开设。
从经济管理上看,人力将作为一种资源被开发、利用和管理,这就要求对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人力资源会计则可以使这一切得以实现,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可以使企业管理层掌握人力资源开发及维护的现状,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确定人力资源投资方向,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2.是正确反映企业各项收益的需要
在传统会计模式中,人力资源投资在短期内的迅速增加,可能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低估当期收益,而人力资源投资在短期内的迅速减少,则可能使会计信息使用者高估当期收益。人力资源会计确立了人力资产这一概念,区分了人力资源成本中的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从而使企业的收益更符合配比原则。
3.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决定一个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实力,实质上是科技水平的竞争,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但科技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大力开发智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必然使企业直接用于人力的开支加大,因而有必要进行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使企业明确在经济竞争中拥有多少人才,具有多大经济竞争实力,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具有多大潜力,需要多少投资可以挖掘出这些潜力使之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4.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中,谁拥有了人才,谁就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人才,加大了人力资源投资,包括提高物质待遇、改善人际关系、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在职培训等。而投资效益如何,这是企业管理当局所关心的问题,相应地要求会计上对人力资源的收益与成本进行核算,考核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
二、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1.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联系
人力资源包含自然人力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源质量决定人力资本的存量。人力资源是以人力形式存在的一种经济资源,是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而人力资本是人们通过投资所获得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包括人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主要依靠人力资源的投资所形成。
2.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人力资源强调的是能力,人力资本体现的是价值。人力资源是将人的能力作为创造财富的一种资源,而人力资本主要是研究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以及人力资源存量对企业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
三、人力资源会计核算
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1)人力资源成本构成。第一,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是指企业在招募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招募人员工资、差旅费、广告费;挑选、评价、考核应聘人员所发生的成本;录用手续费、被录用者前任单位的补偿费;高级人才安家费等。第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是指企业为使新录用人员融入企业文化、掌握业务知识或为提高在岗员工素质开展的培训所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岗前培训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脱产培训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受教育者的工资、教育设备折旧费等。第三,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指企业支付员工因消耗体力或脑力所承担的费用。主要包括员工工资、激励奖金、员工疗养等费用。第四,人力资源替代成本是指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主要包括员工转岗、轮岗、离职、空职等发生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账户设置。应设置“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待摊人力资源费用”、“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摊销”、“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摊销”、“人力资源损益”账户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方法。主要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其中历史成本法是一种操作比较简便的方法,它反映的是企业在取得或支出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账务处理。第一,招聘员工。主要包括资本性支出:借记“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收益性支出:借记“待摊人力资源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第二,岗前培训。借记“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等。第三,工资发放。借记“人力资源使用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等。第四,成本结转。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贷记“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第五,期末结转。通过“本年利润”、“人力资源损益”科目记录。
2.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不是以投入为计量,而是以产出价值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基础,是对人力资源在未来一定时期创造的价值的能力进行评估,第一,以工资报酬为基础的计量方法,是指劳动者在未来一定时期提供的服务将得到的工资总额的现值。此方法适用于群体计量。第二,以收益为基础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经济价值法、商誉评价法。第三,以投入为基础的计量方法,是将人力资源价值的形成视为一个加工过程,投入成本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第四,以完全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方法,是指员工从进入企业一直到退休等原因离开企业这段时期创造的价值。第五,非货币性计量主要是指劳动者的性格、上进心、责任感、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方面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
3.人力资源权益会计
人力资源权益主要指企业的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相应权益。主要分配方式有职工股、效益工资、劳力股、生产者权益股等。人力资源权益会计,主要通过“人力资产”、“应付人力资源固定补偿价值”、“人力资本”、“公益金”等账户核算。当员工进入企业,可以根据其在企业期间应支付的补偿价值和计量确认的人力资本,编制分录:借记“人力资产”,贷记“人力资本”、“应付人力资源固定补偿价值”。向员工支付报酬时,编制分录:借记“人力资源使用成本”,贷记“应付工资”;借记“应付人力资源固定补偿价值”,贷记“人力资产”。当员工离开企业时,编制分录:借记“人力资本”、“应付人力资源固定补偿价值”,贷记“人力资产”。
四、人力资源会计报告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报露有利于管理者作出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促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做出评价与分析,提高人力资源投资效益。
1.对资产负债表的改进资产类:增设“待摊人力资源费用”、“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摊销”、“人力资源成本净额”、“人力资产”等科目。负债及权益类:增设“应付人力资源固定补偿价值”、“人力资源权益”、“人力资源资本公积”等科目。
五、目前应用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存在制约性。人力资源会计尚未纳入会计相关法规,未形成统一标准化操作体系,将会造成人力资源会计与现行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财务人员暂不能将人力资源信息列入对外会计报告。二是缺乏统一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基础。统一、完整的理论基础对任何一门学科的推广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构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尝试利用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完善的依据,是对现行管理提出挑战的重大举措。三是缺乏标准化的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模型和人力资源价值核算模型。一套全面反映人力资源成本、价值、贡献以及投资效果的会计计量体系,是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基础,同时通过结合运用货币、非货币、比值等形式,确定衡量人力资源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构建能全面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核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