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物流工作计划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6: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仓储物流工作计划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仓储物流工作计划书

篇(1)

开发与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什么是工学结合的课程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也就是学习的内容是从工作领域转换而来的,通过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如何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探索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

一、课程开发的过程

《运输营业操作》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我院根据职业发展规律和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而开发出来的一门课程。

1.典型工作任务的获取

物流专业岗位分布在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当中,主要从事仓储、运输、国际货代、配送、采购、客服、物流业务、信息处理、统计分析等相关操作性、技术性和管理性岗位。专业人才市场稀缺度和含金量要求都很高,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为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物流管理教研室对30多家企业的物流人才需求调查,包括生产型企业、商贸型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同企业类型,充分了解了不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真实需求;然后对06级~09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四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薪资待遇、技能需求、对专业教学的建议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将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主要为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第三方物流和配送中心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确定了培养目标以后,我们选取了16名来自于公路运输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现代配送中心企业企业实践专家召开了物流实践专家访谈会,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构架了以运输、仓储、物流业务销售为主线的新的课程体系,确立了包括《运输营业操作》在内的5门专业核心课程。

2.工作分析

根据职业发展的规律,从新手到生手,第三方物流公路运输企业的员工先需要在基层门店或点部熟悉业务流程和公司的运作。我们对基层的营业员、送货员、理货员、客服等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其岗位工作任务有:接待客户,指导客户填写托运书、制单、制作标签提供各种业务信息的咨询、查询,录入运输信息系统数据,清点件数,测量货物重量、体积,检查危险品、违禁品、货物包装、标志,到达货物自提办理、联系客户送货。典型工作为运输营业业务,对应课程为《运输营业操作》,我们确定出该课程的课程标准。

二、课程开发的目的

1.总体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零差异,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培养出适应物流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具有的良好核心能力。

2.具体目标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我们将这门课程的具体目标确定为:(1)具有客户接待能力,(2)具有受理托运货物的能力,(3)具有货物信息处理的能力,(4)货物交付的能力,(5)掌握正确的工作程序,(5)具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6)具有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7)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8)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有效沟通能力。

三、课程教材开发与实践

1.课程的内容的确定

经过对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基层门店工作流程分析,与课程目标结合系统化之后,我们将教学内容确定为:项目一 客户接待,项目二 受理托运,项目三 运输信息处理,项目四 仓管验货理货作业,项目五 到货交付作业。

3.课程的教学实施

依托计算机及网络,实行3~6人为一小组的小组教学,30~36人为一教学班的小班教学。 本课程主要在物流实训中心物流运输实训区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使用运输设施、设备、工具、材料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相应的运输营业业务操作。教学活动的开展,奉行“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实行六步骤法。主要由教师引导、指导、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项目任务书,编制作业方案和工作计划书,并按要求进行实施,实施完成后对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最后完成任务报告书。

4.课程考核

课程的成绩评价由项目单项考核和综合任务考核组成,突出“过程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过程项目单项考核占总成绩的70%,综合任务考核占总成绩的30%。个人得分由小组得分(80%)和教师对该学生工作完成情况和个人表现情况过程(20%)构成。

四、课程的实践效果

通过《运输营业操作》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将以前理论教学无法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操作后学生能理解掌握并准确操作,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一种工作中的思维模式,对问题的思考具有专业性特点,具备了对物流行业的敏感性。

总之,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需要灵活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育新理念。工学结合一体化开发需要各方面全面配合和保障,除了课程教学团队的团结合作,还要多和企业沟通,建立长期的合作办学和实训基地,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稳定平台。课程改革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使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研究更完善、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张莉,王悦,苑学智.高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框架的开发与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 3)

上一篇: 警示案例心得体会 下一篇: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