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6: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音乐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音乐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音乐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初中,学校规模较小。深州对教育的投资相当重视,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好,设备先进,设施有电脑、幻灯机、音乐教室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好,不过对于普通班级来说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音乐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音乐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音乐不是很重视,因而,你让他们下课预习的时候,大多学生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音乐修养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音乐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的基础程度。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音乐的教学课堂很关键。因为许多同学在课后根本是知难而退,所以老师提倡他们课堂动起来,留下问题,让他们大脑都动起来,所以对于课后不练习的同学,课堂就是他们的全部。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课堂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巩固知识,而且达到练习的效果作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一些班级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音乐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课下聊天时,都纷纷向我诉苦:“老师,音乐好难啊!”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其实音乐课是给孩子们放松的时间,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歌曲和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给他们学好音乐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学好音乐,又能起到放松的效果。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音乐还是有不少好处的。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多多少少会用到音乐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该校放学时间为7点30分,由于较长,学生在这段时间显得疲惫,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间学习。平时课间课后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音乐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知识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背景的解说,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新知识,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可以通过其艺术感染力来渗透人们的心灵,在精神层次进行思想的交流,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心灵得到感化,思想受到教育。音乐能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提高大学生智力、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更能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
1调查目的
为了能够清晰的了解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剖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建议与意见,我们课题小组深入我校大学生当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我校(湘南学院)的全日制在校2010-2013级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问卷有效率为87.5%。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动向与当前大学生音乐素养研究现状,根据我校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问卷调查》。
3调查结果
3.1基本情况
大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一占41.9%,大二占38.5%,大三占8.4%,大四占11.2%;专业抽样分布:医药占45.2%,理科占22.2%,工科占14.5%,人文占4.2%,社科占6.4%,其他7.5%。
3.2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
五线谱或简谱:222人(63.4%)的学生不会看五线谱或简谱,60人(17.1%)只能看懂简谱,68人(19.4%)都只懂一点点;
擅长乐器:267人(76.3%)的学生不擅长任何乐器,83人(23.7%)有擅长的乐器,其中擅长吉他的占67人(19.1%),其他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占16人(4.6%);
歌剧:310人(88.6%)的学生不能说出歌剧作品,36人(10.3%)能说出1-2部歌剧作品,4人(1.1%)能说出5部以上,其中,以《白毛女》、《图兰多》见多;
戏曲剧种:67人(19.1%)的学生不能说出一个戏曲剧种,281人(80.3%)能说出1-3个,2人(0.6%)能说出4个以上,其中大多数人熟知的为京剧、昆曲、黄梅戏;
音乐艺术形式:275人(78.6%)的学生对此一无所知,73人(20.8%)能说出1-3种, 2人(0.6%)能说出4种以上,其中声乐、歌剧、戏曲出现度最高。
4调查分析
4.1音乐基础知识匮乏
当代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学生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普遍比较低,很多学生对著名歌剧、戏曲作品知之甚少;音乐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少数学生可以简单掌握一些相对容易的乐器,而对一些演奏技法难度较高的乐器基本不会。
在我国,由于长时间应试教育,很多高校将办校的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建校规模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而不是看重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偏差,很多高校的上课内容主要以是乐理与音乐欣赏结合的欣赏课,课程设置较为零散无规则,彼此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和音乐素质的提升考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反而弱化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2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古典、民族音乐无人问津
调查显示,仅仅有2.9%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11.7%喜欢民族音乐,而流行和摇滚分别占有63.1%、18.0%的大比例。由于流行音乐具有很强娱乐性和大众性,歌词也多以爱情为主,比较贴近大学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与通俗易懂的歌词更是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它虽然没有培养审美情趣和深层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却可以激起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古典音乐具有深刻内涵,经历了时间的长久洗礼,是人类智慧结晶,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气质、思想深度、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同时有利于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写照、风采特色的展现、文化的传承,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担当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经典的重任。
4.3大部分大学生了解音乐方式单一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调查,了解流行音乐风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为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引导中学生对此现象保持正常的心态。
2、通过进行研究调查,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有关的知识并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初步调查,拟订课题。
第二阶段:,制定《中学生“音乐风潮”调查问卷》,对城区几所中学的各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书面报告。
四、调查结果
本研究小组在青浦高级中学,实验中学,尚美中学,东方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发放后收回有效问卷450份,从中抽取100份,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各为50人。整理后得以下资料:
1、你听音乐吗?
2、你喜欢流行音乐吗?
3、听流行音乐对学习有影响吗?
4、你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
5、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并喜欢流行音乐的?
六、结论
“流行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还是洪水猛兽?对我们中学生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是全盘接受,还是去发现、体会、成为音乐的主人?两校学生的课题对此作了理性的思考。
青少年追星四种效应
青少年追星缘于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光环效应当人们被某人突出的外表和气质所吸引时,就会觉得他什么都是美的。
从众心理青少年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现从众(即跟风)现象。
炫耀心理一些“追星族”为了显示自己的气质、见识高人一等,经常拿偶像作为炫耀的工具,以获取一种莫名的满足或虚荣心。
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不让我听歌,我偏听;不让我喜欢某明星,我偏喜欢。
“流行音乐”利耶?弊耶?
■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喜欢的,甚至有些还是狂热的,对于选择歌曲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解,而且认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影响是有利而无弊的。可见流行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对于大多数“发烧友”而言,追星更是美好情感的宣泄,这些有声有色的东西与普通人产生共鸣,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但是,如果中学生对偶像只是崇拜,不分好坏的一股脑儿地全盘照搬,那便会误入歧途,得不偿失。对“流行音乐”过于热迷,荒废学业,那么只有弊,所以喜欢任何事物都要有个限度,过分后果难以预料。
■选择什么样的“星”作为追逐对象,往往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在振兴祖国的今天,社会不仅需要文艺方面的影视歌星,还需要振兴经济的“经星”,发展文化事业的“文星”,献身科学的“科星”。时代需要的是群星异彩纷呈,而不是一类星的耀眼和无数的追随者。追星热于社会可能造成社会人才结构的失衡,于个人可能造成“独木桥”上的拥挤。青少年选择“星”时,决不能没有理性的思考,而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长的选择追逐、效仿的对象,切不可只凭一时的兴趣和躁动。
音乐的传播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欣赏音乐的内容方式和演唱的需求。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的出现,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对于长期进行紧张学习的状态的中学生来说,适当的欣赏音乐可以使精神饱满,活力旺盛,而且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从这一点上来说,适当的听音乐是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
音乐考级是随着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反映出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和愿望。考级对社会艺术教育中的教与学都是一种检验,对普及社会艺术教育非常有益。以专业艺术院校的招生为例,近年来,考生水平逐年提高,以器乐演奏的表现最为明显。正如中央音乐学院于润洋教授所说:“这些年专业音乐院校考生质量明显上升,与考级的作用是分不开的。”音乐考级不仅仅是给音乐爱好者提供权威性的鉴定,更重要的是通过考级的形式,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工作。为了全面了解社会艺术考级的现状,笔者于2013年暑假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内容做了分析,以期促进考级工作更为顺利健康的发展。
一、社会调查实录
1.调查对象:安徽省艺校(1所)、音乐考级培训机构(2所)、考级人员、老师及家长等。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访等。
3.调查实施过程:调查主要采取的是问卷的形式。先拟定问卷,对问卷进行审核并提出问题,确保问卷可行性。对音乐考级人员发放问卷,同时对一些老师和家长进行走访,寻求他们对社会考级的想法和意见。最后回收整理问卷,分析研究走访结果。
二、调查结果总结统计与分析
1.关于兴趣调查的结果,广大考生的社会音乐考级积极性较高。近些年,参加社会音乐考级的人数逐渐递增。调查显示,女生所占比例为56.48%,男生为43.52%。这可能是因为许多家长认为女生性格文静,学习音乐对女生气质的培养有益;而男生活泼好动,没有足够的耐性。入门时的枯燥会让男生提不起兴趣而放弃。但也有家长鼓励男生学习音乐,对此笔者也赞同。据有关专家分析男生更具有学习某种乐器的优势,例如钢琴,成年后手掌相对宽大的男性在表现力度方面更有利,因此男生学习钢琴更有发展潜力。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中也以男性居多,朗朗、李云迪、理查德・克莱德曼等等。因此一些传统观念并非永远正确,家长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只要孩子感兴趣,性别不应该成为阻碍的理由。
2.关于年龄调查的结果,不同年龄段比例及不同年龄段的考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如下表1:
(图表1)
(图表2)
(1)10岁以下和20岁以上考生所占比例比10-15岁的多,最少的是15-20岁考生,这个年龄段的考生正处高中,面对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所以他们精力都用在了文化课上;另外有些考生这时在准备艺考曲子,没有时间去考级,所以这个年龄段考级人数最少,占13.88%。
(2)10岁以下和20岁以上考生所占比例较高,这两个年龄段考生多处小学和大学,有较多空闲时间。小学生学业不太重,到了高年级才会紧张一点,而且现在的家长很重视从小对孩子的培养;而大学时期可以支配的时间相对最多,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培养爱好并丰富大学生活,因此这两个年龄段考级人数比例相对较高。
3.关于对音乐理解程度的调查,根据图表2得出结论:不同年龄段对音乐的理解不一样就会导致喜爱音乐的程度不一样。小孩子的认知活动相对较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音乐的理解只是靠第一感觉判断,觉得好听就喜欢,不好听就不喜欢。通过调查发现,10岁以下考生喜欢音乐的占84%,一般喜欢的占16%;10―15岁考生喜欢音乐的是一般喜欢的大约2倍,保持中立态度的占0.4%;15―20岁考生一般喜欢音乐的是喜欢的大约1.6倍,有0.5%的考生保持中立;20岁以上考生有60%喜欢音乐,38%不喜欢,有2%保持中立。由此可见,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致使对音乐的喜欢程度也各不相同。
4.关于学习音乐原因的调查,考级学生选择学习音乐的原因有以下四点:自己的兴趣爱好、遵从爸妈意愿、成为明星和目的不明确,所占比例分别为:60.19%、15.74%、13.89%、10.18%。由此可见,考级中大部分考生是自己感兴趣才选择学习音乐的;遵从爸妈意愿的考生所占比例不高,也许只是想应付爸妈才勉强学习,自己真的不感兴趣;想成为明星的考生要注意,因为通过考级取得的成绩跟成为演奏家或演唱家没有切实联系,有梦想固然是好,但也要切合实际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好高骛远;还有一些目的不明确的考生要尽快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才有动力继续学习,在音乐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5.关于教师家长支持率的调查,在学习上,老师是良师益友,而家长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图表3)
(图表4)
由图表3可知:大部分教师和家长持支持态度,当然不排除一些不支持的老师和家长。
首先,文化课教师不支持的原因:
(1) 一些初高中文化课老师他们认为这个时期正是学习的黄金阶段,学生一定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争取考入重点高中或名牌大学,这样的人生才算完美。就算这是老师的用心良苦,但学生本身也面临着升学、竞争的压力,所以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是有必要。
(2)一些老师认为学习音乐浪费时间,不如好好学习。有的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其学生获得的荣誉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实,学习艺术与文化课并不冲突,只要安排合理,可以做到二者兼顾。
其次,家长支持的原因:
(1) 如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有些家长把自己年轻时未能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但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喜欢那再好不过,如果不喜欢,家长硬逼着,这样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的变化,甚至会耽误孩子的未来。不少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曾有几个孩子告诉我,他们非常喜欢音乐,希望每次考级都能通过,否则父母就会不开心,担心父母因生气不再爱自己。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听听他们的心声,勿让小小的心灵承受莫大压力。
(2)有些家长做法很好,因为他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孩子有兴趣,条件允许的家庭应该尽量满足。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一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会一直陪着,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还能对家长进行艺术熏陶。这样看来岂不是一举两得!
6.关于考级科目的调查,据不完全统计,社会上现已开设的考级科目达三四十种。通过调查,由图表4得出结论:考级中,钢琴和古筝受到广大考生青睐。被誉为“器乐之王”的钢琴,除给人高贵的感觉外,能让人在学习一些特殊的指法时很好地开发大脑智力。古筝在民乐中占较高地位,从最早的《高山流水》到现在的《春江花月夜》、《将军令》、《战台风》等,一直受到广大好评。那为什么钢琴比古筝更受欢迎呢?随着社会发展,部分国人有了崇洋的思想,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所以他们更愿意接受国外的东西。这只能说明他们不够了解中国文化。近年来,学习钢琴和古筝的热潮有增无减,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而且对开发智力、丰富课余生活也起到积极作用。对于乐器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它是一个全面的音乐教育过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热爱音乐。再通过考级给学生的阶段性学习做一个评估,在予以肯定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和不足,以激励学生进入下一个更深层次的学习。
三、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存在的问题
1.各考级单位自成体系,存在考级门类交叉,考级标准不统一等现象
由于考级单位自定教材和考级标准,如在一个考级单位四级没通过的考生,在另一个考级单位却通过了五级,这使得考级单位的信誉度大大降低。所以相关部门眼下当务之急不仅要监管各考级单位的运行,更重要是统一各考级单位的考级标准,以提高其信誉度。
2.艺术考级以“升学及特长生”为目的的人数占较大比例,不容忽视
目前许多学校拥有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出于学校艺术团队建设的需要,近些年来对“特长生”的招生有增无减。尽管考级成绩已不再与升学挂钩,但在招生中考级所获等级仍是录取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成为“特长生”就能进入理想学府等功利性目的就造成了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的原因。对于这一点,走艺术之路的考生应该更有体会。
3.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健全复审机制,对考级单位无法有效监督管理
有关考级单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随意变更考级等级、提高收费标准等,已严重影响到广大考生的利益。在考级中,由于没有健全的复审机制,无法对考官进行判定,一些考生对评定结果提出异议时,投诉无门,合法权益难以维护。这种对考级单位和考官监督的漏洞,将继续严重扰乱考级秩序,影响各考级单位信誉,有损考级权威性。
四、推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1.尽快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依靠优秀培训机构,合理安排各考级单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艺术考级逐步的发展,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势在必行。切实规范考级工作,认真审查考级结果是基本要求,保护考生的合法利益是最终目的。据有关调查显示社会上许多艺术培训学校规模、店面设施、教学队伍不合要求,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安全保障。因此在鼓励艺术考级单位自办或配合其他单位协办的同时,以各大艺校为依托,合理布局和规划,这样既能体现考级单位的实力,有能提高考级单位的信誉度。
2.引进科学管理方法,鼓励考级单位走出去参与国内外艺术考级活动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合理利用一切资源。同样,各考级单位也应该与时俱进,合理引进科学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发展优势。为了与国际艺术接轨,各考级单位应充分了解社会最新资讯动态,利用掌握的资源,为广大考生提供更多展示平台,鼓励他们走出去参与国内外的考级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还能更好地传播艺术考级的魅力。
总之,艺术考级作为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的一条重要渠道,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切实了解掌握社会艺术考级情况,用平常心对待,不要为了证明它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争得面红耳赤。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艺术方面的才能,提高综合实力是作为一名现代化接班人和艺术传播者的必备能力。最后,我们还要善于运用艺术考级中的积极因素,推动民族音乐的教育,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华音乐文化,让中国的音乐文化之花开遍世界每个角落。
在村内临时设灯棚、祭坛祭祀神灵,民间称“开坛”正月十三早八点,我们观看了整个开坛仪式:挂像――在前一日布置好的官房子和外面临时设置的后土灯棚内悬挂神像,棚外鸣放鞭炮;开坛――香头带领文坛人员在坛前烧香、磕头,武坛人员打法器套《开坛合息》;请神――文坛唱诵《迎神赞》、武坛打《长三牌》; 安神――文坛念《心经》、武坛打《长三牌》,结束。整个仪式持续四十分钟,只有音乐会人员参加。
(二)坐坛(北高洛音乐会正月十四下午的坐坛仪式)
乐社于坛场举行仪式并坐于棚内演奏音乐,民间称“坐坛”。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每日上午和晚上均“坐坛”。下面是北高洛正月十四下午“坐坛”仪式的过程:
正月十四下午两点十分,音乐会在官房子演奏坐坛、进香。两点半左右,村民们陆续前来,村民们在官房子外临时设立的神坛前跪拜磕头,并把带来的香自己点燃插在神像前的香炉中。村民们跪拜烧香后,都走进官房子,听一会儿音乐会的演奏,看一圈挂着的神像与碑文。音乐会从仪式开始到结束所演奏的曲目为:《三皈赞》《五善佛》《琵琶论》《金字经》《饿郎子》及打击乐《粉蝶大套》《七字板》。中间亦有间歇休息。近五点时,已无村民前来,五点十分,音乐会十四下午的坐坛仪式全部结束。
(三)收坛(南高洛音乐会正月十六晚的收坛仪式)
收坛就标志着整个春节期间仪式的结束。下面是南高洛音乐会正月十六晚的收坛仪式:
正月十六夜晚,音乐会会员糊了十二个“表”。“表”是用黄纸叠成的长方形诸神牌位,每个表上都贴有一片红纸,上面分别写着敕封二十四褚天、十殿阎君、四值工曹、财神土地、文殊菩萨、十大冥王、后土皇帝、玉皇大帝、天地三界十方万灵宰真、准提菩萨、地藏五菩萨之神位(所写的格式均为敕封……之神位)。然后将表放在坛桌上供,音乐会文武坛则轮番唱奏。九点钟以后,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前来官房子大院内的神坛前跪拜磕头,并把带来的香自己点燃插在神像前的香炉中。十点左右,人越来越多,村民们在十六晚上倾巢而出的烧香、逛灯棚行为,俗称“丢百病”。近午夜十二点左右(据村民们说,以前总是到夜里两点左右),开始点燃爆竹,文坛在坛前焚表,然后吹奏《三皈赞》,旁边有会员跟着唱诵,然后武坛在一旁打《长三牌》。最后全体会员在后土神像前轮流磕头,并摘下神像收坛,至此全套仪式结束。
不管是开坛、坐坛还是收坛仪式的过程中,我都深深地体会到了乡民们那种纯朴、真实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感情,尽管这种感情的渲染是在浓厚的宗教背景下所进行的。
宗教是一种奇特的文化形态。它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两种关系,是人对这两种关系的评价、态度和处理方式。宗教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农村,传统的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造成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谋求对现实生产和生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而在南、北高洛,通过“音乐会”这一鼓吹乐社的活动与乡民们的祭祖崇神的结合,一方面,乡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都在与音乐相结合的活动中得到了一种高层次的升华。另一方面,“音乐会”在传承传统音乐的同时亦传承着村民们的宗教信仰。音乐与宗教的结合使我们触摸到了古朴的乐风、村民的祈祷,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古老文化。
二、热闹、红火的“踩街、穿插”仪式
南北高洛的四个乐社(南高洛音乐会、南高洛南乐会、北高洛音乐会、北高洛南乐会)间的相互拜会,游村踩街,被村里人称为“穿插”。据说穿插时场面非常热闹,颇为壮观。正月十五,我有幸真实地感受了这种仪式的魅力。下面是整个仪式的过程。
南高洛音乐会在拜会前为其他三家乐社各备“拜帖”,也称“贴文”,分别为:
南高洛南乐会全体 谢 音乐会全体 同谢
北高洛村南乐会合会人 谢 南高洛村音乐会 同谢
北高洛村音乐会合会人 谢 南高洛村音乐会 同谢
上午踩街,整个过程如下:
9点钟左右,南高洛音乐会从官房子出发,一出院,开始演奏比较欢快的《翠花开》。
先到南高洛南乐会官房子,给南高洛南乐会“拜会”。
南高洛南乐会会员也会在官房子门前早早等候以“接会”,进门时,音乐会先行,南乐会随后跟进。北乐会会头会把拜帖呈现给南乐会会头,向神像敬香跪拜,会员相互揖礼,拜会拜年。并合吹《三皈赞》,完成仪式后,两家乐社会员拿起乐器一起出院,并一起吹打行进,所吹曲目是《小二番》,前往北高洛南乐会拜会,队伍次序是音乐会在前,南乐会在后。
北高洛南乐会已经在官房子前敲锣打鼓,演奏“接会”。在此处,三会的打击乐手在一起共同打一套打击乐《七字板》。后南高洛音乐会在北高洛南乐会的官房子前所搭的帆布棚(北高洛南乐会官房子前没有庭院,每年都在房子前用帆布打一个棚)里吹奏《琵琶论》、《对答平》、2个《饿郎子》、3个《撒网》,最后以《撼东山》收尾。同时,南高洛音乐会、南高洛南乐会的两个会头把拜帖呈现给北高洛南乐会的会头,并进入官房子为北高洛南乐会的神像“白衣观音”敬香跪拜。两家南乐会的会员在一边相互敬烟拜年。
三会一起,前往北高洛音乐会拜会。次序是:南高洛音乐会、南高洛南乐会、北高洛南乐会。北高洛音乐会的会员已在官房子前沿路站成一排,敲锣打鼓,以示“接会”。此时,南高洛北乐会在官房子前吹《前神佛》,又与南高洛南乐会合奏《三皈赞》。后南高洛南乐会会员在官房子前的一排案桌前坐下(北高洛的官房子无院子),先后吹奏《朝天子》《五富荣》。而前来的三家乐社的会头,把拜帖呈现给北高洛音乐会的会头,并在其引导下,进入官房子为北高洛音乐会的后土神像敬香跪拜。其他会员在一边相互敬烟拜年。最后,南高洛南乐会会员退出座位,南、北高洛音乐会会员入座,以其吹奏《普庵咒》。
四会相集,一起绕村“踩街”。次序是:南高洛音乐会、北高洛音乐会、北高洛南乐会、南高洛南乐会。各家乐社“行乐”的顺序是:云锣、管子、笙、笛子、鼓、铛、铙、钹。这是春节仪式中最为壮观的一幕:四会汇聚,鱼贯而行,笙管绕梁,锣鼓弊空。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驻足围观。
一起走回南高洛音乐会官房子。待四会会员走近官房子时,早一步回来等待在门口的会员开始点燃鞭炮。鞭炮声声,与乐声交应,把节日气氛渲染得红火淋漓。而此时,官房子的庭院中的一长溜桌案上已摆满香烟、茶水。三家客会的会头,在南高洛音乐会会头的引导下,进入官房子向神像敬神拜跪。院落中,南、北音乐会共吹《金子经》《五声佛》小曲。南、北高洛的南乐会会员则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十三不亲》等流行歌曲。其后,音乐会会员再次在院子中燃放鞭炮,刹那间,笙管齐鸣,鞭炮齐放,村民拥庭,异常热闹红火。这段时间约持续15分钟。
中午12点,仪式完成。各会会员相互告别。南高洛音乐会集体吃会饭。
其实,这种春节仪式也是加强个人与个人、家庭与家庭及全体乡民与社区之间紧密联系的手段。中国人生活中根植于农耕节气性的周期性仪式,而由音乐会这一社团在特殊时期举行了旨在团结成员的仪式。音乐会在活动场地聚集,弘扬出和睦精神。乐社将消极的禳灾祭奠转化为积极的邀福祈祥。习俗是凌驾于构成习俗的个体之上的社会性制约力,它迫使乡民参与并在其间的艺术娱乐中体验着仪式诱发的社会精神。
三、乐社的传承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组北高洛音乐会会员的基本情况:常参加演出的16名会员中,70岁以上3人,60―70岁之间5人,50―60岁之间5人,40―50岁之间2人,30―40岁之间有1人。可以看出,音乐会的主要成员都年龄偏大,30岁以下更是无人。这不由得使我们担忧乐社的后继无人及其生存前景、传承的问题。通过同李俊兰、阎富才等老乐师们的交流,我感受出了他们也普遍对音乐会的前景表现出相当的担忧。据他们介绍,现今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大愿意学,很多都外出打工挣钱。同时,现今“音乐会”的乐师们普遍年龄较高,大部分在50岁以上,年轻的寥寥无几,北高洛音乐会最年轻的阎文山师傅也已32岁了。随着老乐师们逐渐退出舞台,音乐会今后何以传承?音乐会的生存前景何在?
这是一个很现实和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大潮下,在我们长期以西方专业音乐模式作为主流音乐学习的背景下,这种存活在民间的、没有或很少受到西方音乐文化影响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并不很受关注。当然,近年来许多知名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家也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但说到底,这些都是外部的因素。面对无人愿学、无人继承的局面,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保护、扶持这一浓缩着中国古老而优秀文化的乐社?
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繁盛、衰落的过程,而其繁盛与衰落都必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能说在现今的社会背景下,音乐会面临着衰亡。但现今的市场经济大潮还是对音乐会的传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当然,一种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没有消失的艺术,一定有其功能性方面的继承,才会不消失而继续存在。所以,我们与其坐在那里不断地担忧音乐会的前景,不如积极地去汲取其中的宝贵文化精髓应用于现今。而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即使音乐会这种艺术形式在将来逐渐衰落,其中的中国传统音乐的有益成果也已被我们有效地传承着,我们仍能从其他的艺术形式中窥见“音乐会”音乐的精华。
四、几点随想
在一次与北高洛音乐会最年轻的乐师闫文山师傅的交谈中,他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对音乐的探求意识。他说:“其实,我就是一杆乐器,只能吹吹打打,我很想了解更多你们在学校学习的音乐知识。”面对这样的话语,我在思索:音乐可以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的人联结在一起,但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找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点呢?怎样使传统的音乐精华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既保持古色古香又能适应现今社会大潮呢?
在一次与年近八旬的闫富才老师的交谈中,他流露出了想在合适的时候自己创作出一些“音乐会”演奏曲谱的打算。这可真是一个大胆而又创新的想法。要知道现今流传的谱子都是未经加工、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的,并且从未有人创作过新谱。面对闫老先生的这种想法,我们该作何思考呢?
从南、北高洛村几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对“音乐会”知之甚少,也不太感兴趣,仅仅知道就是发葬时能派上用场。他们都觉得如果学习这个也挣不到钱,不如干些别的事。这也就不难理解老乐师们对“音乐会”前景的担忧了。“音乐会”的前景究竟何在呢?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186-03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脑科学家格伦多曼博士认为,应对大脑频繁、紧张、持久地施加刺激,阅读是积极刺激智力发展的良剂,有利于开发右脑的潜力;阅读是幼儿间接知识的重要来源,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乐趣无穷;阅读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增添幼儿的生活感受,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儿童的兴趣、性格、理想的发展与形成,都受阅读内容的影响,对个性萌芽有重要作用;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幼儿为入小学做准备的重要方面;良好的阅读习惯会陪伴和影响整个求学过程,使儿童终生受益,可见,早期阅读对儿童的发展具有多元价值。
我园(此处指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幼儿园,下文同)申报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维整合观下的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模式的研究》现已立项,为了给下一步课题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在开展此项课题研究之前,根据我园早期阅读的现状,提出了从了解家庭对幼儿早期阅读影响因素入手,针对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情况、亲子阅读活动现状等进行了调查,以此为基础分析家庭对幼儿早期阅读造成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而帮助幼儿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家长制定更为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同时为多维整合观下的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模式研究提供借鉴和数据分析。
二、调查的对象、方法和过程
对象: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段11个班,共308名幼儿。
方法:调查法、分层抽样法。
过程:采用问卷调查,共发放 308份问卷,收回304份,有效问卷304 份,回收率98.7% ,有效率100% 。
三、我园幼儿早期阅读家庭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下表中的数字为人数)
通过对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庭影响因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如表1所示)
调查显示:
(1)家长读书量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影响:48%的家长的读书量每年达到5本以上,26%的家长每年读3~4本书,20%的家长每年读1~2本书,6%的家长一年基本上不读书,读书量大的家长对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家长对图画书概念的理解:42%的家长认为有图的儿童读物是图画书,52%的家长认为图画书是绘本图书,这一统计结果说明大多数家长清楚“图画书”的概念,极少数家长理解错误,甚至不知道图画书是什么书。
(3)幼儿阅读习惯的影响:49%的家长认为幼儿的阅读习惯受学校和老师的影响最大,只有21%的家长认为是受父母的影响。
(4)了解“早期阅读”理念的渠道:48%的家长是通过幼儿园了解到的“幼儿早期阅读”的理念,7%的家长是别人介绍的,24%的是从幼儿教育书刊了解到的,34%的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的。
以上结果反映出幼儿园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对家长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一年一次的“早期阅读”的相关讲座、“读书节”活动,让很多家庭认识了图画书,了解到了早期阅读的理念,今后应该要加大“读书节”活动的宣传,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从而带动幼儿进行早期阅读。
2.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见表2)
(1)家庭中供孩子阅读的书的数量:45%的家长能为孩子提供10~50本阅读的书,只有 5%的家长提供的数量在10本以下。
(2)家长每年给孩子购图书的花费:38%的家长每年能花费300元为孩子购书,2%的家长为孩子购书的费用一年不足50元,忽视了幼儿阅读活动,不能满足幼儿阅读的需求。
(3)为孩子选书的结果显示:62%的家长通过专家或老师推荐,有36%的是其他人推荐,30%是网上的热门书,46%是按家长的想法选书,69%的家长是选孩子喜欢的书,说明大多数家长以专家的建议和幼儿的兴趣为主为幼儿选购图书,而且88%的家长首选的是故事类的书, 55%的选识字、认物类,40%的选手工制作类,家长们选择的图书的内容上大多数不以识字为主要目的,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阅读兴趣、智力的开发等,家长为幼儿提供的阅读环境直接影响到幼儿的阅读活动。
3.亲子阅读活动的现状(见表4)
(1)喜欢阅读的程度:从问卷上看,孩子喜欢图画书的程度大多数取决于家庭的阅读氛围,受父母阅读习惯的影响。54%的孩子非常喜欢阅读,36%的孩子喜欢,7%的孩子一般喜欢,还有1%的孩子不喜欢。
(2)陪孩子阅读的人:80%是妈妈经常陪孩子读书,24%的家庭是爸爸陪孩子读书。半数的家庭能做到坚持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能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亲子阅读的形式:53%的是以家长读为主,10%的是以孩子读为主,18%是孩子跟着家长复述,这表明多数家长还是注重家长讲述幼儿倾听,没有主动引导幼儿观察,应该将更多的讲述机会让给孩子,将讲述和倾听融合运用,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
(4)亲子阅读的关注点:95%的家长看重以观察画面、理解故事为主,只有5%的家长以认字为主,这能看出现在的家长大多数都能正确理解亲子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而不是识字。
四、我园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庭影响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视程度不一。(如表3所示)在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家长问卷的分析中,我们对“家长每年给孩子购图书花费的调查结果”用分层抽样法对比了大班和小班的家长问卷,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家长对于早期阅读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大班幼儿家长,这正体现了三年来幼儿园开展的各种阅读活动对大班幼儿家长的影响,在幼儿早期阅读上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幼儿的家庭阅读环境存在差异。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为幼儿选书时,以家长的意志为主,选书水平参差不齐。46%是按自己的想法选;有62%是专家和老师推荐;36%是其他人推荐;30%是购买网上的热门书,只有69%的家长在选书时更多是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这正反映了每一个家庭为孩子在创设阅读环境的时候、出发点不一样,缺乏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3.亲子阅读活动的形式和指导方法欠缺。从问卷中看,一是亲子阅读活动中,陪孩子读书的80%是妈妈,只有24%是爸爸陪读。曾有调查发现,孩子们最希望的是爸爸能陪着孩子读书,父爱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爸爸的陪读很有必要。二是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对指导孩子阅读有时显得束手无策,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导致亲子活动中幼儿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更谈不上阅读习惯的培养了。
五、策略和建议
家长自身的阅读习惯和对“早期阅读”理念的了解、为幼儿创造轻松的阅读氛围、和谐有效地亲子阅读形式直接影响着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作为幼儿园,家长的合作伙伴,我们应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主要的影响因素,积极探讨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中,家园共建的有效形式、家长可以借鉴的阅读活动指导方法、教给家长科学、正确的亲子阅读方法。
1.推广幼儿早期阅读的理念。园长推动幼儿园每年的读书节活动,在读书节活动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儿童阅读专场研讨会和专家讲座,向家长介绍幼儿早期阅读的理念,宣传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认识,了解早期阅读的新理念。班级还建立了“家教书屋”,放置适合家长借阅的书籍,定期更换等,从而让早期阅读得以有效的推广。
2.指导家长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Horace Mann)曾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家庭应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适宜的阅读环境。首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宜的图书,建议以图为主、形象丰富、生动有趣的图画书,能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其次是创设轻松、温馨适宜的阅读场所,如建立家庭小书屋,让幼儿随时可以驻足阅读。
3.加强指导亲子阅读的方法。通过幼儿园读书节、流动小书包、班级书屋、好书推荐等一系列活动,让家长掌握一定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一是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建议家长尊重原文,根据不同的读本内容采取相应的提问方式及阅读方法。家长尽量以追问的方式,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多观察、多猜想,拓展幼儿思维,不要急于告诉幼儿答案。二是在游戏中阅读。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避免“功利心态”,把阅读变成“识字教育”,这样会过早地让幼儿丧失自主阅读的热情。因此,家长要用游戏的心态和幼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三是声情并茂的讲述。幼儿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他们很容易被一些有趣的声音所吸引。因此,家长在讲述故事时,应运用生动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形象的手势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四是将图书分成四大类:认知类、语言类、鉴赏体验类、经验整合类读本。使家长能准确地根据图书的内容判定图书属于哪一类读本,并根据读本内容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五是把握阅读时间。3~6岁的孩子,一般每次以20分钟为宜,每天读一个故事即可。亲子阅读活动若以轻松、温馨的方式进行,如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一边欣赏幼儿读物,一边倾听有趣的讲解,一边交流感受,这会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满足幼儿爱与归属的需要。亲子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体验快乐的过程,阅读对幼儿而言,首先是享受爱与快乐的过程,其次才是获得知识的手段。
摘要:众所周知,音乐教育对实现儿童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总体来看,学前教育仍属薄弱环节。本调查意在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并努力运用科学合理的论证方案,提出用高校教育资源解决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现状的主张。
关键词 :农村学前教育;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97—02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产出论文,项目名称《吉林省农村幼儿园音乐课程园本化研究》,项目编号:ZC13065。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简介:吕爽(1983— ),女,吉林梨树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从《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中可以看到,政府已经将发展学前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并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教育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解吉林省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笔者组织研究团队对吉林省内(长春、吉林、四平、松原、辽源、通化、榆树、双辽、白城、九台、梅河口、桦甸、大安、洮南等)部分乡镇级幼儿园做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10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3份,有效率达99%。下面是对吉林省农村幼儿园音乐课开设情况、音乐设施和师资力量配备情况等方面的调查数据和现状分析。
一、音乐课开设情况
如图1所示,参与调查的幼儿园中,有82.5%的幼儿园开设了音乐课,其中约10%的幼儿园每日都有音乐课,40.5%的幼儿园能保证一周上两次或以上,另外32%的幼儿园基本保证每周一次。
而有17.5%的幼儿园没有开设音乐课,其中50%的幼儿园是因为没有招聘到合适的教师来授课,38.9%的幼儿园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设备。由于条件所限,有55.6%的幼儿园不知何时能增设音乐课。在这些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只能通过电视、DVD播放器等接触音乐。
二、音乐设施配备情况
如图2所示,在参与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超过80%的单位都配有DVD播放机、音箱等基本音乐播放设备;有超过一半的幼儿园配有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同时配有钢琴或电钢琴等大件乐器以及电脑、投影仪等电子设施。而调查显示,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83.3%的幼儿园连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都不能提供,更谈不上乐器和设备了。
音乐教材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超过一半的幼儿园没有音乐教材,大部分是通过教师弹唱的方式教授儿童歌曲。虽然有75.3%的幼儿园开设了音乐欣赏课、音乐游戏课、音乐美术课、音乐舞蹈课等交叉课程,但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师在课上大多会选择让幼儿欣赏乐曲、做与音乐内容无关或关联不大的游戏活动,极少会选取教授京剧、黄梅戏等古典艺术进行教授。
三、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在农村,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学前儿童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所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有95.3%的幼儿园能够保证至少一年举办一次文艺汇演,其中有84.7%的幼儿园会组织孩子做韵律操。在文艺活动中,62.4%的幼儿园能保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单独表演的机会,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需求与喜爱。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程的幼儿园中,也有66.7%会组织文艺汇演,并教授幼儿简单的集体韵律操。可见,即使是在农村,在受到很多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教育机构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还是有一个基本认识的。
四、师资力量配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建园规模多在百人左右),有近70%的幼儿园只有一名音乐教师,且多为兼职;个别有两名音乐教师或配备专职音乐教师的幼儿园,规模基本上都超过100人(见表1)。通过访谈得知,在农村,绝大部分的学前音乐教师都是幼教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她们基本上没有成熟的实践教学经验,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92.9%的教师认为音乐对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性格养成有帮助,但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师资能力教授儿童简谱或五线谱等读谱知识以及时值、节奏、节拍等简单的乐理知识。只有38.8%的教师系统地学习过音乐教法。
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大部分都认为有必要增开音乐课来满足幼儿对于音乐的热爱与需求。这些幼儿园中,只有40%左右的教师听说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学前教育中相对突出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教育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艺术能力作为一种特殊才能,虽然在每个孩子身上体现出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但他们在学前时期可塑性很强。对孩子早期艺术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启蒙。农村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主要以培养孩子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和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节奏感、律动感和感知记忆等特殊能力为主。面对相关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相关研究者应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寻求适合吉林省农村学前教学现状的教学模式,尝试农村学前音乐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与实践,这样也可以使高校学前教育资源拓宽实践平台,为实现高校人才和农村缺口的有效结合提供帮助。
事实证明,吉林省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急需高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援助,70%以上的幼儿园希望高校能够在设施、设备以及专业教师方面提供支援,超过60%的幼儿园希望高校能提供教材、教法以及专业素质提升方面的培训支持。希望通过此次实践,能向“缩小教育差距”的理想再迈进一步,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下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吕莉.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2]张倩.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4).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63-03
1 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1.1对象
南阳市卧龙区部分幼儿园的幼儿与老师。包括:金钥匙实验幼儿园、政府机关幼儿园、春天幼儿园、希望幼儿园、南阳师院附属幼儿园。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及访谈的调查方法。
1.3问卷及访谈内容
1.3.1问卷内容
(1)您觉得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获得什么最重要?
A、学习文化知识,为将来上小学减轻压力
B、性格的良好发展
C、形成正确的日常行为规范意识
D、各方面技能的入门(画画、音乐等)
(2)您认为目前的幼儿园教学适合幼儿成长吗?
A、不是很适合,过于死板、僵化 B、还是比较适合的
C、不知道,说不清楚 D、其他
(3)您觉得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上应该侧重于学习知识,还是应该侧重于其他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A、前者 B、后者 C、没有骗重
(4)您认为下面哪些属于幼儿创新教育?
A、科学教育,对于教师开展科学培训,在幼儿的日常教学中,了学知识的教育比重较大,搞儿童创造发明。
B、素质教育,改善教学模式,课堂上提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力。
C、实况模拟教育,例如让儿童假扮医生、商人、经理等。
D、兴趣特长教育,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5)您认为幼儿园的创新应该偏重于?
A、智力的开发
B、培育孩子独立思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C、多方面兴趣培养
D、养成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E、其他
(6)您觉得在启发幼儿创新思维时,以下哪些工具或手段值得提倡?(多选题)
A、智力玩具 B、游戏
C、书籍 D、艺术教育(画画、音乐)
(7)您认为教育过程中怎么样才能正确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多选题)
A、鼓励幼儿多问、多尝试 B、引导孩子进行逆向思维
C、鼓励幼儿多动手 D、不求唯一答案
E、其他
(8)您觉得以下选项中的哪三个对儿童创新教育的事实形成的阻碍最大?(多选题)
A、学校的教学配套设施 B、教学者的观念与思维
C、教学模式 D、缺乏具体明确的政策指导
E、幼师的素质能力良莠不齐 F、家庭教育没有做到配合
G、其他
(9)您认为你所在的地区的政府及人民对你幼儿园教育的关注程度如何?
A、十分关注,能针对其他教育特点适时向学校反馈意见并提出建议
B、比较关注,在获悉当地幼儿园教育出现重大问题时能采取相关措施,提供相关帮助
C、丝毫不关注,任由其发展
D、不知道
(10)您热为开设音乐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发展重要吗?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1.3.2访谈内容
笔者:请问园长,该园的半圆宗旨是什么?
园长:我园的办园总之是:用爱养育、用心教育。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幼儿是稚嫩的,需要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的精心呵护,因此,我园倡导全体教职工都能以爱孩子为工作前提,做好保育工作,让孩子在幼儿园这个温暖的家园健康成长。幼儿教育是充满艺术和智慧的工作,在教育中需要教师灵活、创造性的展开,我园倡导教师全身心放在幼儿教育岗位上,潜心教育业务,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耐心辅导幼儿教育质量,为办人民满意的幼教事业做出我院的贡献。
笔者:请问园长,该园的办园目标是什么?
园长:我园推行优效管理、锻造优质师资,创设优美环境,培育优秀新人。科学有效的管理师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的良好保障,我国倡导管理的效益,通过多种手段促进,不断细化制度,强化常规,柔化方式,使各项工作科学、规范、和谐的开展。
笔者:请问园长,您觉得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重要吗?
园长: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他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身体协调能力,也能够很好的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所以,我觉得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很重要,我们都很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
2 由调查得出的具体情况
2.1教学理念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的课程的实施,今天的音乐教育已不再是过去的那种追求“成品”的灌输,使幼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感受体验,表现创造。新课程主动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以表和发展,进而促使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和幼儿园园长的交谈,看得出他们已经认识到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对于教学,我们可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2.2教学方法
音乐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懂得教幼儿什么,还要采取合理合适的方法。通过我们的实际访谈和课堂听课。在对几个幼儿园的实际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基本都是循序渐进地启发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尽管幼儿天性喜欢音乐,但对这种兴趣爱好仍要注意培养并给予发展。这不仅是为了在幼儿园生活的短短几年中使幼儿对音乐抱积极态度,而且要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保留并成为终生的一种需要,要想更好的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在几所幼儿园里,当老师为幼儿播放进行曲时,他们马上会甩起臂膀,雄赳赳气昂昂的学起起步走来,当我们为他们播放欢乐、激烈的乐曲时,他们马上会手舞足蹈随音乐欢乐的摆动身体。因此,在外面日常的教育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时刻观察并进行保护。
我们需要让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增强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在几所幼儿园里,音乐贯穿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用餐之前,为幼儿播放优美、抒情的轻音乐,让幼儿在安静、舒适的音乐中等待用餐。另外,他们还经常组织幼儿一起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充分调动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3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材中的品德教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式达到音乐教育目标的根本问题。在现实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对自己的父母没有礼貌,稍有不顺心意的就大喊大闹。针对这种情况,几所幼儿园中的金钥匙、春天幼儿园,老师在上课时着重向幼儿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例如,以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展开讨论,使幼儿充分认识到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行为。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技能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音乐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中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几所幼儿园基本都能够通过教学教给幼儿歌唱、律动活动,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并能通过启发引导幼儿参加音乐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意志、情感及社会性等反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3 由调查引发的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建议
3.1教学思想方面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长期以来许多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一技艺训练为中心的外显和内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还是组织教学,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他们重视幼儿的正确描写,制作和表演能力,却忽视幼儿自身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这就扼杀了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应该摒弃“以技艺训练位中心”的观念,树立“审美教育”的观念,把“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行为指南。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设计方法选择和教学组织,均应紧紧围绕“审美教育”这一中心,使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能真正萌发幼儿感受美,理解美的情趣,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脑),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识是对经验、事实、规划等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的真理性是绝对的,唯一的,静止的,甚至是终极的。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就深受这种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在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学,强调对知识是我记忆,模仿和重复性的练习,造成培养出来的孩子胆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不敢做。幼儿怎么能发明,又怎么能创新呢,因此,幼儿音乐教育必须摒弃“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
3.2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植于儿童自己“自然地生长土地上”,符合儿童自然发展法则。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仍然有远离幼儿生活实际的倾向,教学内容小学化,甚至成人化。幼儿音乐教育要创新。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如果教师生硬地要求幼儿唱一些晦涩难懂得歌曲,幼儿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也就无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就不可能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其次,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的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第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第四,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适应时代的需求,突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要扩展和更新现有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后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欣赏”、“表现”和“创造”三个方面的内容。幼儿音乐欣赏方面,要求用美的作品感染幼儿,唤起他们对美的注意、向往和追求,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表现方面,能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与音乐活动过程中能整理生活印象,感受音乐的传情作用,初步表现美:创造方面,要求给幼儿自由支配的时间,选择好的内容让幼儿自由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让幼儿自制简易的乐器、自唱、自奏、自跳等。
3.3教学方法方面
3.3.1细心呵护幼儿艺术的天性
我们知道,幼儿唱歌、跳舞不受功利目的的支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识、想象、愿望或情感。幼儿唱歌跑调,跳舞时动作不协调,这些虽然与教师将教学的要求不一致。然而,这一切都是幼儿的自我表达,给人一种清新、真实、活泼和自由的感受。因此,在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善意对待幼儿的“异想天开”,要善待童真,细心呵护幼儿的艺术天性。
3.3.2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是有缺陷的,其缺陷在于一味使用灌输的教学,致使幼儿机械模仿被动的学习,毫无自由发挥的余地,造成创造的幼苗被扼杀在萌发状态。幼儿音乐教育创新,应当打破传统音乐教育,以灌输为主的音乐教法,允许幼儿自由创造,这是因为幼儿创造力是一种主体潜能,自由创造是一种发掘潜能的过程,允许自由创造能给予幼儿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3.4.3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根据调查发现,在儿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对的情绪。孩子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学校,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班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同伴的喜好和意见。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于音乐内在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潜在的心理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很好的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应该重视过程模式,将教学视为一种动态的流程,强调儿童主体性,重视儿童在音乐中的情感体验,提倡探索和创造,在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的前提下去促进儿童良好的情感的发展。
3.3.4教师素养方面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教师必然具备良好的师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整体观,用真挚的情感区爱每个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更应该去关注那些天赋条件较差的幼儿,使他们能通过音乐教育发展得比原来灵巧聪慧。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关键,这里指的不单是教师唱、跳、弹、奏的技能技巧,一般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学中的教师均能胜任,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更强调的是教师有悦耳的嗓音,亲切地教态,感情真挚的唱歌和表演动作,因为幼儿注意的并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而是教师对他的态度与情感。所以,在音乐教育中真正能做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技能,幼儿园《规程》中有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师不再单纯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而是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创设相适应的环境条件,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并做到“面向全体”“因人施教”,换句话说,就是要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转达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这是幼儿音乐教育中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上的学习,还应该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教育过程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上,如何使教育目标到位,不光能说还要能做,真正做到从知识技能训练,转向培养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从只研究教材,教法转向研究幼儿的教学;从只注意少数幼儿转向研究全体幼儿;从只注重备课设计教育活动中转向研究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不但要掌握音乐教育的原理与方法,还必须提高教育艺术,能按照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使音乐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4 结语
幼儿教育是充满艺术和智慧的工作,而音乐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使得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作用。这当然需要教育者、家长、教育决策者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需要不断改进、创新,以适应日益发展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提出的内在要求,能够通过幼儿音乐教育,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
《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考察》(张伯瑜编著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是民族音乐学专业实践的又一范本。此书为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也是“变革社会中的中国传统器乐系列”中十部调查报告里的第一部。这部调查报告的特殊贡献在于完整地以录音、记谱的方式保存了圈头村“音乐会”能够演奏的所有乐曲。整部《考察》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调查研究,力求对客观信息进行详实而准确的描述,包括圈头村“音乐会”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文化人类学内涵、音乐形态特征、乐曲结构分析、流传与生存前景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圈头村“音乐会”乐谱辑录,采用五线谱记谱,囊括了小踏曲、小尖曲、小大曲、大曲在内的所有曲谱。第三部分,圈头村“音乐会”原始工尺谱(影印)。第四部分,圈头村“音乐会”工尺谱演唱及乐曲演奏CD(一张),选录了圈头村“音乐会”的音乐录音。从这部《考察》的总体框架布局来看,原始谱、录音记谱和音响各自独立成部,与调查研究的文字方阵并列于同一架构级别,研究者对于民间音乐音响及其乐谱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考察》收录了“音乐会”目前所能演奏的所有乐曲。
在原始谱搜集、录制音响、五线谱记谱和扎实作业的基础上,此部《考察》对圈头村“音乐会”的乐器、乐调、乐队的排部位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转释。对于乐器形制的描述严谨至测定乐器的立体尺寸、音孔音高、以及音孔距离关系和音高关系等,并注明了测量设备的名称及编号。圈头村“音乐会”被测量的乐器有八孔管、传统笛、现代笛、大堂鼓、行乐鼓、大镲一、大镲二、小镲、大铙和铛,共十件。报告中,对管子、笙和笛子这三件“文场”乐器的定调和指序作出了详尽的求证,并且记录下在此求证过程中体现出的吹管乐器的指法、音孔和传统工尺谱字的关系的数据,与此同时,研究者也十分重视从现实听辨经验中去分析验证所得数据的真实性。
圈头村“音乐会”表演,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音乐审美取向的稳固性特质,这种拥有艺人们牢固的审美惯性维护的民间乐种,它的音响历史本身,每一簇变与不变之间都存有多个等待学术思考力所能及地阐释的课题,其中,成长的动力因素使得音响体系的输出在此前此后的一系列情形之内,体现出了稳固的或者时隐时现的差异甚至是变异。原生态音乐在其审美意识的监督领域内,对所发生的音组织形态的根本转变及其规律的寻求和预见是学术研究所关注的课题之一,《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考察》的研究工作,为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一个一直以来不曾为学界所问津的民间乐种,它的音响第一次被完整的收入史册。如果把言语广义的释义为人类用于交流的庞大声音系统,那么音乐的音响言语也应该是当中的一个支系。此时,描述记谱与音乐音响本身、语言思维中的文字与音乐事实它们之间各自的外延与内涵,揣摩记述记谱、语言思维中文字与音乐音响本身、音乐事实之间距离的意义,是“考察”给予人们的一份思考目录。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与民族学、民族音乐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领域关系。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是伴随世纪初中人类学所属民族学、民俗学的兴起而于稍后的30-40年代间开始萌芽,并且在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界的关注下,在50-70年代之间开始创建民族音乐研究,因此,笔者将20世纪70年代称为音乐“创建期”,最终总结并归纳出音乐学术成果。具体内容表现在:
(一)音乐学术的萌芽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新文化的推动下,中国兴起了人类学和民族理论研究等,在的组织下,对全国各地民族学展开了考察和研究,标志着民族学的正式确立,兴起了对民族音乐以及民族乐器的研究等,这一时期也标志着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开始萌芽。之后等人展开了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形式研究,了解该民族的传统音乐生活、音乐类型描述以及乐器专项研究等内容。在研究人类学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学科的特色,并且在音乐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意义。笔者将当今民族音乐学和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最终归结为艺术学领域,将其视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起。
(二)基于民族音乐理论发展少数民族音乐
20世纪50年代,和平世界到来,相关民族政策落实,形成了民族音乐文化环境,并以民族音乐形态描述和音乐类型调查为重心逐步展开研究。基于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一方面,从认识上改变了过去人们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轻视和偏见,初步树立了各民族音乐文化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发掘更多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发展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通过音乐来体现少数民族生活,根据音乐类型和音乐形态上的不同特色,显示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形态中包含的音乐再创造价值和理论再研究的及时,同时揭示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研究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形态和理论对于推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有着更大的积极作用。
二、20世纪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创建
20世纪50、60年代,历史上出现了人类学分支学科民族学调查,带动了全国少数民族音乐调查和研究,首次展开了大规模、大范围的音乐体系研究,拓展对少数民族音乐及其社会历史的调查,了解地方艺术特色,首次获得诸多相关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资料,在这些音乐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记录、筛选、分析和整理,最终总结了16篇关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概述以及音乐调查报告等相关内容。以壮族民歌为代表,描述和分析了壮族民族音乐“种属志”的性质,从而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根据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理论及方法论,对其考察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创建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在创建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各民族中,主要以山歌、劳动号子、水歌、渔歌、儿歌以及风俗歌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常见的单声部有独唱、对唱以及二声部的重唱和多声部民歌等,广泛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中。以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使得广西享有“歌海”之称。在创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过程中,民族音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广西地区内共有12个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壮族音乐中基本的形式是民歌,并且还伴有丰富的歌舞音乐、民间乐器以及宗教音乐等。例如在歌舞中,捞虾舞、扁担舞、采茶舞等,富有深层民族意义,体现着民族和社会生活形态。广西少数民族在音乐创建中,从学术研究以及音乐基本形态中,根据人们长期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以及民间艺术活动等,最终构建了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民间音乐,使得这些音乐在创建和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自身鲜明并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格特点。另外,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根据歌谣所反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引歌、古歌、劳动歌、时政歌、习俗歌、生活歌以及历史传说故事等。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长歌、短歌,乐器伴奏、无乐器伴奏、单声部、二声部以及多声部等。除此之外,壮族的嘹歌、排歌、欢歌、侗族的大歌等,都能代表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为后期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创造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基础。
三、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创建的意义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历史传统文化特色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中,最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结晶,以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形式,促进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不断进步,为后来的音乐创建提供了现实性意义。具体表现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闻名中外,具有传播意义。全国各地都在举办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侗族花炮节以及京族唱哈节等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歌节盛会。因此,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创建和发展,有助于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艺术交流、相互借鉴,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发扬各民族音乐特色。另外,随着20世纪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不断研究和创建,基于地方特色音乐的发展,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改革和进步,鼓励文化单位、教育事业相互促进,促进资产、人才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推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继续创建和发展作了充分地准备,有利于开辟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特色,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提升民族音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