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6: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技资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技资讯论文

篇(1)

1.经济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因而使资源型城市产业规划不合理,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第一产业主要是传统农业,其发展主要是粗放经营为主。第三产业以餐饮业和商业发展为代表,其发展相对较滞后,第二产业其产业链相对较短,主要依赖初级原料产品加工,经济增加值较低;在资源型城市中,大型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城市发展中处于主要作用,中小企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情况阻碍了企业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不利于原有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和提高,城市各种产业相互关联的程度较低,城市区域产业发展脱节,各种产业难以进行质量上的整合。

2.各种资源逐渐枯竭

由于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断的开采,自然资源的存储量会不断减少,最终枯竭。那么资源型城市随着开采量的增大,这种矿产资源的地理优势将逐渐下降,矿产资源开采成本整体趋势将上升,总的来说,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资源产业的全盛时代已经过去,资源型城市所拥有的资源产业整体正在以非常明显的趋势衰退。黑龙江省正从原来的资源输出型大省逐渐转变为资源输入型大省,其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进入调整期和转型期.

3.人才结构不合理

资源型城市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一方面,大多数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较单一,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并不多,主要需要从事资源开采和开发的工人,它们大多数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在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中,人才结构较为单一,随着资源产业资源的枯竭,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条的延伸,资源型产业需要更多的有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但是,现有的企业人才发展模式不能满足资源型转型的需要,缺少相应专业人才,导致资源型企业向其他产业扩张和延伸较为困难,调整产业结构不能顺利地进行的局面这不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使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型城市大多数位于偏远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人才,甚至还出现本地人才大批外流的现象,使得资源型城市人才更为紧缺。

4.环境污染严重

黑龙江是以矿产,森林资源为主的大省,在资源开发建设初期初始阶段,企业的发展注重产能忽视环境保护,造成三废———废水、废气、固体物废弃物的随意排放,没有注重环境保护,使环境污染变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全球温度升高,温室效应加聚。同时由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矿物资源被过度的开发与利用,地球上许多生物资源正在减少,甚至于有些珍稀生物处于灭亡的边缘。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循环经济是黑龙江省建立新型工业化城市,同时使整个资源型城市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达到人与人、人和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相处,使整个社会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下向前发展。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本着“节约,环保,发展”的基本思路,把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增加的出发点,进而创造出“投入少、产量高、能耗低、排放少、可循环、能持续”的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节约型社会体系。

1.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

制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要使全社会都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过程来,要让各个部门,机关以及个人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可以选择一些重点行业和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试点,例如:在矿产开发、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把深度开发主导产业和积极发展替代产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成立和发展一批循环型企业、工业园区、市县,大力推进和发展节约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对能量进行梯级利用,以达到能源污染的零排放、发展绿色再制造等,对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技术瓶颈进行改进和突破。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对开发区的企业进行整合优化,尤其是对矿产资源,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化学、医药等产业链进行重点培育,对企业的产品所产生的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加强对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的治理,通过建立化工基地经济工业园区进行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和重点发展以靠高科技为主的生物以及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循环经济为主的产业链,使上下游之间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链能够循环利用或交叉利用。同时应重点对循环经济园区内相关行业进行重点管理,提高“三废”综合利用率,降低企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积极加强对废水,废气的循环再利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生态渔业养殖和零污染饲养模式,发展生态农业。

2.大力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发展黑龙江省绿色产业,采用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设备及技术工艺来替代高消耗、高污染的技术装备,用以改造那些传统产业,逐渐建立起低消耗、高产能的产业体系。加强对高能耗的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原料、能源及水资源的能耗管理,实现这些能源的梯级、高效和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用以提高企业资源的产能效益。加大力度推进黑龙江省清洁化生产试点企业建设,指导和鼓励钢铁企业、热电企业、三大动力企业、矿物加工企业采用清洁化生产、积极进行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企业污染全过程的治理与控制。

3.积极开展废旧产品的循环利用

运用生产—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如废机电产品、钢铁、垃圾等的回收利用,最大效能的提高产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加快建立黑龙江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建设,有效建立起一个集垃圾分类回收、加工处理、综合利用集中在一起的综合性体系。加快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循环工程建设;建立黑龙江省废物转换系统,如固体物回收再利用、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固废集中处理系统、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等,大力开展循环资源产业建设,以使资源循环利用得以实现。

4.强化矿山等矿产资源的综合运用效果

一方面,合理规划黑龙江省矿业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大力强化鸡西、七台河,双鸭山等矿业城市的矿产资源的开采管理,加大力度对开采秩序进行整顿,对矿场资源如何进行利用与开发的方式进行改进,进而达到矿业资源规范化的管理与保护性开发的目的;另一方面,应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研发与攻关,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矿业资源深加工技术进行研发及推广,增加矿业资源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开发与大力完善有利于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城市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采,选,冶”的先进工艺,大力提升矿业企业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率和利用率。强化共生的矿产资源及由主产品生产中所产生的副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回收利用。加强矿业资源开发与冶炼的固体废弃物等矿业副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使其转化为新型建材产品,最大效能的实现矿产资源循环有效的利用。

5.树立全社会绿色消费的观念

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使全省人民重视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引导全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观念,从而使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向节约资源以及绿色健康环保方面发展。倡导全社会的群众使用带有节能环保标志的绿色产品,抵制或拒绝过度消费产品的消费行为。把节约资源和循环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行为变成每个公民的自发自觉的行为,达到全民绿色消费。

6.完善资源城市的资源保护政策

黑龙江省的资源城市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因而这一时期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因而应加强环境、土地资源的保护,注重提高土地资源的应用效率。根据环境、资源二者的相互关系,对资源的开发应本着有限性、有序性以及有偿性等原则进行开发,加强和完善资源保护政策,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与环境保护要加强立法,注重矿产资源开采的安全性与效率性。制定较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注重单位面积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提高矿产和水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以期形成一个具有节能性的工业和具有节水性农业,同时在各行各业开展节约各种资源的活动,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减少资源的消耗。

篇(2)

科技资讯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科省级刊物、科技资讯国家优秀期刊。发表具有学士学位以上的高学历人群各类原创性的学术理论、工作实践 、成果综述性文章,充分体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 

科技资讯以刊发科技教育学术论文为主,是阐释学术观点的理论平台,是全国科技、教育、金融、法学、医疗、行政管理、 建筑等行业评职晋级认可的正规、合法学术刊物。在本刊所发的相关论文,均可在“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检索到。 

主要栏目

高新技术、工程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it技术、电子商务、科教平台、资源与环境、学术论坛、图书馆论坛和科技动态。 

读者对象

1. 科技和金融工作者、风险投资家,热心于科技与金融投资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各界人士。 2.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技术项目,缺乏企业资金者;有资金愿创办科技实体者。3. 各级科技管理人员,科技企业及企业家,科研开发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和关心高科技转化的各界人士。 

稿件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3、所有文章标题子书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 

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 

篇(3)

分类号 G250.13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0.019

A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Assessment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s in Taiwan

Li Xianzhi, Fan Yingying, He Rong, Yang Xiao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s in Taiwan began by the mid-1990s. It has undergone three periods, including the exploration period of journal ranking, the parallel development period of journal ranking and indexed by core journal databases, as well as the new system period of ranking and indexing, which show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journal ranking and indexed from independence to unity, the assessment basing mainly on objective index to mainly on expert assessment, and so on.

Keywords Taiw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assessments.

0 引言

学术期刊提供了专家学者发表研究成果的平台,实现了知识累积、传播、分享的目的,也正因如此,学术期刊的分级与品质把关遂成为学界一项重要的工作。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评价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台湾地区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学术期刊的繁荣出版,评价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经过将近20多年的发展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两种较为成熟的评价制度,即“期刊评比排序”与“引文索引核心期刊收录” [1]。2015年底台湾地区“科技部”(原“行政院国科会”,下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制定《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暨核心期刊收录实施方案》,并于2016年1月4日正式开展新一轮期刊评比收录[2]。

大陆专家学者对台湾地区图书资讯期刊的关注始于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叶继元教授于1994年率先对台湾地区科技期刊的出版与发文进行了统计分析[3],随后随着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日益密切,一些专家学者逐渐对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对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出版现状的梳理[4],基于国际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台湾图书资讯学期刊的影响力分析[5]、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一级期刊对比分析[6]、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系期刊论文主题分析与引文分析[7-8]等方面。总体而言,大陆专家学者对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的研究较为零星,研究成果较少,而针对期刊评价方面则缺乏整体把握。因此,本文将在简要回顾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出版概况与评价背景的基础上,以评价制度的确立为时间节点,较为全面地阐述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评价历程,同时就在评价历程中体现出的一些特征作简要说明。

1 图书资讯学期刊出版概况与评价缘起

1.1 出版概况

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的出版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伴随着台湾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恢复与发展、图书资讯学正规教育的铺开以及图书资讯学学术研究不断深入等因素而逐渐开展起来。1953年11月台湾“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年11月更名为“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在台北“国家图书馆”恢复成立[9],195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会报”》(2005年更名为“图书资讯学研究”)正式刊行,标志着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出版的开端。1967年,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国家图书馆”分别刊行《图书馆学刊》(1999年更名为《图书资讯学刊》)、《“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1996年更名为“国家图书馆”馆刊)。到了70年代创刊数量略有上升,共计7种,例如1970年淡江大学资讯与图书馆学系编辑发行《教育资料科学月刊》(1980年更名为《教育资料科学》,又于1982年更名为《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上世纪80年代创刊数量与70年代基本持平,共6种期刊,例如1983年台北市图书馆发行《台北市立图书馆馆讯》等。进入90年代,图书资讯学期刊的创刊数量达到鼎盛时期,共有16种期刊编辑发行,例如1991年成功大学图书馆发行《成功大学图书馆馆讯》(1998年更名为《成功大学图书馆馆刊》),1994年世新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刊行《资讯传播与图书馆学》(已停刊)等。进入21世纪,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创刊数量较少,新创刊的期刊仅有3种,例如南华大学出版事业管理研究所于2004年编辑发行的《出版与管理研究》(2008年更名为《文化事业与管理研究》)等[10-11]。

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在“国家图书馆”期刊文献资讯网(收录101种,包括已停刊,同时将停刊更名视为不同期刊,下同)、THCI(台湾人文学引文索引,收录24种,2011年6月停止更新并整合至TCI-HSS)、TSSCI(台湾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种)、TCI-HSS(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资料库,收录20种)、ACI(学术引文资料库,收录15种)、CLISA(中文图书资讯学文献摘要细料库,无查询权限)、Airiti-Library(华艺在线图书馆,收录21种)等数据库中均有收录,本文限于篇幅仅以2013年9月11日启用的TCI-HSS数据库收录的“图书资讯学期刊”名单为依据,同时去除已停刊、原刊名等情况,详见表1。

1.2 评价缘起

一方面,随着台湾地区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化,学术期刊出版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同时也伴随着期刊质量良莠不齐,欠缺客观评价体系等问题,加之台湾地区大学不断民主化,建立客观的学术评审制度刻不容缓,学术期刊的评价也便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12]。另一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扩张,出现了诸如教育发展质量失衡、教育资源排挤、国际化程度不高、大学及学术评价亟待建立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台湾地区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或修订大学法律法规来促进大学发展的健全化、国际化以及评鉴标准化[13]。在此背景下,台湾地区的大学评价研究与实践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逐步形成了4个层级的评价体制:(1)各大学的总体评价以及所属单所系评价;(2)同学科与同学门评价;(3)学者研究成果评价;(4)学术刊物评价[14]。在大学评价过程中,“学术研究表现”与“学术研究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期刊品质,因此期刊评价便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2000年台湾地区“科技部”(原“行政院国科会”,下同)正式发表《“中华民国”人文社会科学白皮书》,并将学术期刊评价计划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15],借此契机各学术领域或自发性需求或接受“国科会”委托,纷纷展开期刊评价工作。

2 图书资讯学期刊评价历程

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隶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中的教育学门,其期刊评价是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工作同步开展起来的,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评价逐渐形成了两套评价机制,即期刊评比排序与引文索引核心期刊收录,本文以这两种评价制度产生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将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的评价历程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2.1 期刊评比排序探索时期(1995―2000)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于1991年12月举办“国内人文学术期刊与学术推广期刊相关问题座谈会”,邀请相关期刊编辑、文哲系所师生及出版业者出席,在会谈别提到期刊评价制度问题。在此会议的基础上,1995年台湾地区“科技部”遂开始推行“人文学及社会科学各学门期刊评比排序”计划[16],图书资讯学领域相关专家学者或自行或受“科技部”委托进行期刊评价与研究工作,自此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评价工作正式铺开。1995年台湾空中大学人文学系薛理桂教授对台湾地区仍在刊行的31种图书资讯学期刊进行了第一次评价研究,其评价作业的详细情况详见表2。

从表2可知,薛理桂教授主要是从客观角度进行考察,并未将领域内专家、学者的主观认知纳入指标体系。同时,在该评价研究中并未进行期刊排序,主要依据《“国内”学术性期刊评量参考标准(乙表)――人文社会科学类》中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与客观描述。此次评价研究属于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的首次评价排序研究,也是这一阶段唯一的一次评比排序研究,因此其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对后续评比排序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期刊评比排序与引文索引核心期刊收录并行发展繁荣时期(2000―2015)

以TSSCI和THCI Core的建置、使用为标志,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评价进入“双轨制”评价阶段,这一时期期刊评比排序逐渐建立起统一的评价方案与体系,而引文索引核心期刊收录也逐渐成为图书资讯学期刊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2.2.1 期刊评比排序方面

自1995年进行第一次排序开始到2010年,又先后进行了4次评比排序研究。2001年淡江大学资讯与图书馆学系黄世雄等人接受台湾地区“科技部”委托的研究计划,以1996-2000年刊行的17种期刊进行评价排序(编号A)。2008年台东大学教育学系黄毅志等人亦接受“科技部”委托,对2003-2007年刊行的11种期刊进行评比排序(编号B)。2009年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黄慕萱与台东大学教育学系黄毅志合作,对当时每期都刊行两篇及以上论文的11种期刊进行评比排序(编号C)。2010年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陈光华等人,在对比前几次评比排序的基础上,亦进行了19种期刊的评比排序(编号D),详见表3。

据表3可知,上述4次评比排序或受台湾地区“科技部”委托开展研究或自行研究,评价方法基本都涵盖了“形式审查法”“引文分析法”“专家评价法”等,指标体系也大同小异。但是在这4次评价研究中,台湾地区“科技部”相关部门尚未建立针对图书资讯学期刊的评价方案,致使这几次评比排序规模较小,不易积累经验,公信力有待加强。有鉴于此,2011年台湾地区“科技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制定《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实施方案》,以期建立新的、统一的评比制度,并实行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主导、委托下的线上系统申请形式的学门期刊评比作业。新的评比方案在全面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评比组织、评比指标、权重分配、评比程序、评比对象及规则等做出明确规定,其中评比指标包括“形式指标”(6%)、“引用指标”(24%)、“调查问卷”(35%)、“专家审查”(35%),评比结果经由分级会议确认并以A、B、C、D形式,并作为TSSCI、THCI Core的收录依据[21]。

此次图书资讯学期刊评比排序于2014年在台湾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郑英耀教授所主持的教育学门期刊评比中进行,参与评比的图书资讯学期刊共计6种,其中《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图书资讯学刊》《图书资讯学研究》为A级,《图书与资讯学刊》《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为B级,《大学图书馆》为C级[21]。

2.2.2 引文索引核心期刊收录方面

台湾地区自 1992 年起,引入SCI、SSCI、A&HCI、EI等引文资料库[22],而本土引文资料库的建置则滞后几年。随着台湾地区大学评价及学术评价的本土化意识加深,加上世界各地特殊的社会文化以及本土语言表达方式等因素[16],相关研究机构在台湾地区“科技部”(原 “行政院国科会”)的委托下开始计划并着手建立符合台湾本土需求及特性的引文索引资料库作为检索、研究与评鉴工具。1999-2001年相继建立TSSCI、THCI数据库,2006-2008年建立THCI Core数据库,2012-2014年整合上述数据库的资源并建置TCI-HSS数据库。这一系列的数据库仅TSSCI、THCI Core两大数据库分别作为社会科学、人文学核心期刊评价收录工具,而图书资讯学期刊仅在TSSCI数据库中进行评价收录,因此本文仅阐述TSSCI数据库对图书资讯学期刊的评价历程。

TSSCI从建置之初就定位于学术水准较高、影响力较大、出版过程严谨的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3],使得其本身兼具检索、研究与评价的功能。TSSCI期刊收录审查流程包括预审、初审及复审三个阶段,其收录方案涵盖了“形式指标”“引用指标”“调查问卷”以及“专家审查”等方面众多指标。自2000年首次公布收录名单开始,直到2009年公布的收录名单中才出现图书资讯学期刊。截止2015年共计公布15次收录名单,图书资讯学期刊历次收录情况详见表4。

2.3 期刊评比收录新制时期(2016―)

上述两种期刊评价制度双轨并行发展,功能却有雷同之处,这样势必会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以及不同学科领域使用者认定上的困扰,因此台湾地区学界近几年一直呼吁将二者进行整合。2014年底,台湾地区“科技部”公告废止期刊评比排序工作及相关实施方案[25],2015年3月起“国立”政治大学黄东益教授研究团队进行了“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收录制度变革”审议式论坛计划,以审议式调查方式进行,希望藉此了解并呈现学界多元化意见。随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为促进学术研究与期刊品质的提升,并使原引文索引核心期刊收录业务更加符合学界需求,遂参考该计划成果,于2015年8月起着手拟定《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暨核心期刊收录实施方案》,2015年11月24日修订通过并于2016年起开始实施新制。新的评比收录新制在原TSSCI、THCI Core收录制度的基础上,融入了期刊评比排序的多元指标特色,以“形式指标”(5%)、“引用指标”(15%)、“调查问卷”(30%)以及“学门专家审查”(50%)等4项指标进行评比,根据币种换算后计算总成绩再依据成绩与学门代表、相关委员审议后分为三级,受评为第一与第二级者,按学门收录到TSSCI与THCI Core中,受评为第三级者为非人社核心期刊[26]。

2016年1月4日台湾地区“科技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正式“开放2016年人社期刊评比暨核心期刊收录申请”公告[27],而图书资讯学隶属的教育学门期刊评比收录将在2017年开放申请,因此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将在2017年迎来第四轮评比收录作业,也即期刊评比排序收录新制实施后的首次评比收录作业。

3 结语

自1995年台湾空中大学人文学系薛理桂教授对台湾地区仍在刊行的31种图书资讯学期刊进行了第一次评比研究开始,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的评比收录研究已走过了20年的历史,见证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大学评价与学术评价的兴起与繁荣以及图书资讯学教育与研究的不断深入。纵观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评比收录发展历程,其主要体现出如下两个特征:

3.1 从独立分散评价研究走向统一评比收录作业

在2016年期刊评比收录新制尚未实施以前,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评比排序一共进行了3轮,而引文索引核心期刊收录也进行了7次。虽然这几次的期刊评比排序与收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期刊评比排序与引文索引核心期刊收录却一直是独立进行,这样不仅不利于跟踪评比收录进度与经验交流,而且不利于合理利用研究资源以及对评比收录结果的客观认知。因此,台湾地区“科技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于2015年底制定《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暨核心期刊收录实施方案》,评比收录新制将期刊评比排序与引文索引核心期刊收录整合到一个平台进行统一作业,2016年正式实施后,因而台湾地区期刊评价制度将走向了新的阶段。

3.2 从以客观指标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专家评审为主

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最初的评比工作主要从“形式审查”的角度进行考察,而在随后进行了几次评比排序及引文索引核心期刊收录中,主观指标如“专家审查”“调查问卷”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并将其纳入评标指标体系中,但是在较早涵盖“专家审查”指标的研究中其权重偏低,随着台湾地区“审议式民主精神”理念的不断深化,期刊评比排序收录中主观指标权重得到进一步提升[1],如2011年《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实施方案》中“专家评审”与“调查问卷”两项指标权重为70%,而在2015年底《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暨核心期刊收录实施方案》中这两项指标的权重则高达80%[28]。

参考文献:

[ 1 ] 黄东益,董祥开.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收录制度变革:审议式论坛说明及邀约[J].人文与社会科学简讯,2015,16(2):22-27.

[ 2 ] “科技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开放2016年人社期刊评比暨核心期刊收录申请(新制)[EB/OL].[2016-04-09].http://hss.ntu.edu.tw/news_d.aspx?no=5&d=374.

[ 3 ] 叶继元.台湾期刊及科技论文分析[J].图书馆建设,1994(2):58-60.

[ 4 ] 程小娟.台湾图书资讯学学术期刊的现状与特色[J].情报探索,2011(10):79-82.

[ 5 ] 高俊宽,戴炜轶.从DOAJ收录的LIS期刊看海峡两岸同类期刊的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15(1):85-90.

[ 6 ] 陈艳伟.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馆学期刊引文抽样调查与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5(2):76-78.

[ 7 ] 隋鑫,王念祖.2008―2012年我国台湾地区图书馆学一级期刊论文分析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6):126-132.

[ 8 ] 张红岩.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论文实证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8):84-86.

[ 9 ] “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中华民国”图书馆学会历史沿革[EB/OL].[2016-04-09].http://.tw/intro/1.

[10] 薛理桂.“我国”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学术性期刊评鉴[J].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1995,21(2):61-80.

[11] 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资料库.图书资讯学[EB/OL].[2016-04-10].http://tci.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JeoMRb/journalbrowse?sq=jsb1=%22%E5%9C%96%E6%9B%B8%E8%B3%87%E8%A8%8A%E5%AD%B8%22&treelv=%E6%9C%9F%E5%88%8A^^%E5%AD%B8%E9%96%80%E7%80%8F%E8%A6%BD^^jsb1~~~~%E5%9C%96%E6%9B%B8%E8%B3%87%E8%A8%8A%E5%AD%B8&stype=jour&&jouropendb=ncljour.

[13] 李明辉.“国科会”“我国”人文学及社会科学各学门期刊评比排序之检讨[J].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99,9(2):239-242.

[14] 周祝瑛.SSCI下的台湾高教竞争力:以政治大学学术评价为例[C]//程郁缀,谷雪.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7-131.

[15] 王梅玲.大学研究评鉴与引文分析应用[J].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2005,31(1):5-13.

[16] 陈光华,吴恬安.台湾图书资讯学学术期刊评鉴之比较研究[J].图书资讯学研究,2010,4(2):65-94.

[17] 周大兴.“国内”人文学术期刊与学术推广期刊相关问题座谈会纪要[J].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92,2(1):49-70.

[18] 黄世雄,陈雪华,赖鼎铭.图书资讯学期刊排序之研究[EB/OL].[2016-04-10].http://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500.

[19] 黄毅志,洪聪敏,黄慕萱,等.“国内”教育学门图书资讯学术期刊评比研究[EB/OL].[2016-04-10].http://ntur.lib.ntu.edu.tw/handle/246246/191008.

[20] 黄慕萱,黄毅志.图书资讯学期刊评比之研究[J].图书资讯学研究,2009,3(2):1-23.

[21] 郑英耀,周洪室,郭峰渊.103年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报告―教育学门[EB/OL].[2016-04-10]. http://hss.ntu.edu.tw/model.aspx?no=351.

[22] 刘世闵.台湾学术界教育学门TSSCI制度衍生之问题与批判[J].台湾教育评论月刊,2013,2(11):33-37.

[23] 杨巧玲.TSSCI问题化的问题[J].台湾教育评论月刊,2013,2(11):9-16.

[24] “科技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TSSCI收录期刊名单[EB/OL].[2016-04-12].http://hss.ntu.edu.tw/model.aspx?no=67.

[25] “科技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期刊评比收录新制简介[EB/OL].[2016-04-12].http://hss.ntu.edu.tw/model.aspx?no=63.

篇(4)

为充分发挥期刊的资源优势,提高刊物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形成办刊特色,为国内各行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服务,构建以国家科技发展研究、行业系列政策和发展现状为主的专业研究平台,本刊特增加了“科技报告”栏目,现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及高校教师和在校大学生进行广泛征稿。凡符合此栏目刊发标准的文章,我刊将免费刊发!

征稿标准

一、征稿对象

凡是国内科技领域从事科技研究的工作者,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及其科学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以及专业从事科研报告调研及撰写的人员均可向本栏目进行投稿。

二、征稿范围

该栏目主要征集以下内容的论文: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报告;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3.国家国家科技合作专项计划;

4.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研究报告;

5.国家科技基金项目;

6.国家交通运输建设科技项目;

7.国家计量质量研究项目;

8.国家标准研究项目;

9.相关行业报告,包括行业资讯报告、行业研究报告、行业预测报告、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调查报告等。

三、征稿要求

1.论文应包括题目、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及注释、参考文献等要素。

2.论文字数不低于5000字。其中,标题不超过25个字,摘要400字左右。

3.来稿文章为Word排版,宋体小四号书写,正文内尽量不添加其他格式。

4.来稿文章必须提供可靠的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

5.志社对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备底稿。

四、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金海商富中心402号楼A座503室

篇(5)

凡投给本刊的论文,必须包括以下项目: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地址和邮编)、中文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4~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题名、作者英文姓名(汉语拼音)、作者英文单位、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另请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是博导、院士的请标明)、学历(是博士后的请标明)及作者的详细通信地址和其他联系方式(包括电话、手机、电子信箱)。如果系基金或攻关项目产生的论文,亦请在论文首页地脚注明并给出项目的编号或批准文号。其他具体要求如下:

(1)摘要应写成报道式摘要,按照摘要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撰写,不要论及论文研究的基础和背景知识,不要进行自我评价。研究目的尽量简洁,研究内容(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必须详细、具体。

(2)关键词应包括该文研究成果名称、得到该文研究成果所采用的方法名称、作为该文主要研究对象的事物名称、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名词。

(3)引言是论文内容的重要提示,作者在引言中应概述前人在该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并陈述论文在此基础上所取得的成果和突破。

(4)图、表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图(务必清晰、精确)名、表名必须有中文、英文2种表述,坐标图的横、纵坐标必须标明其对应的量及单位(量纲为1的除外)。

(5)文中所有变量务必解释其含义,量的符号务必使用单个字母表示,量的单位务必使用国际标准单位;表示矩阵、矢量、张量的符号一律用黑斜体。

(6)在结语中应指出该论文的独创性成果及存在的局限,以方便他人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

(7)文后参考文献务必一一核对出处,著录项目一定要全,相关格式参见历年的《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原则上不能少于12个。中文及其他非英文参考文献要有对应的英文表述。

(8)《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拒绝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包括以其他语种发表)和学位论文再发表的稿件。拒绝学术不端,鼓励原创性论文投稿。

篇(6)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0)04-0062-07

一、引言

第十四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The 14tIl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简称GCCCE2010)于2010年6月1日至4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行。GCCCE2010大会主题是“迈向知识建构的新纪元”,该主题彰显了GCCCE社群的一个新的探索方向――如何使资讯及通信科技成为学习者的“学习伙伴”,以促成或加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社群学习,并最终达成知识建构的目标。延续GCCCE2009的风格,本次大会还是采用研究群的方式进行,会议征文、演讲、论文报告、讨论会或者论坛等活动都围绕九个主题研究群:(1)流动学习与元所不在学习;(2)悦趣化学习与社会;(3)华语文数码化学习;(4)电脑支援合作学习与人工智慧的教育应用;(5)创新学习环境构建与教育软件设计;(6)数码化测验与评量;(7)数码学习与人力发展;(8)中小学教师论坛;(9)博士生论坛。会议内容包括大会主题演讲、各主题研究群子会议特邀演讲、、论文壁报展示、大会论坛主题研究群子会议讨论会、中小学参访等。

本次大会吸引了近600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地和新加坡本地的学者和教师出席。会议共收到论文313篇,最终被录取的论文中,包括63篇长论文,134篇短论文,壁报32篇。此外,七个会前工作坊总共录取了34篇论文。GCCCE首次对被录用的优秀论文设立奖项,大会遴选出了6项最佳论文奖,9项最佳学生论文奖和4项最佳中小学教师论文奖。

二、大会主题报告综述

本次GCCCE大会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韩长泽先生和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的陈之权博士做主题演讲。其中,祝智庭教授的演讲紧扣大会主题,观点高屋建瓴、深受与会人员好评。

(一)协同学习系统支持深度知识建构

祝智庭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协同学习系统支持深度知识建构:理论模型与使能技术》。祝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包括主要政策、重大项目、目前状况及未来路向,然后特别介绍了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内容.指出纲要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之后,祝教授着重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文化的影响以及协同学习系统支持深度知识建构的内容。

1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文化革新

祝教授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文化的革命性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表征形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这有利于“优质教育”目标的实现;(2)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进而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引起教育者权威的削弱,带来趋向于民主的教育模式,这将会促进“均衡教育”目标的实现;(3)教育信息化改变了师生的时空结构,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形态和学习方式.受教育者可以用IT来实现自我强化,这会促进“公平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教育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重构教育关系?祝教授认为要回应这个问题,教育者和研究者需要关注教育信息化变革中文化支点的作用,因为文化和学习关系密切。国际研究表明,文化为社会互动设立了情境,也塑造了新知识的产生、合法化与传播的过程。同时,交流、知识分享与学习都倍受当事者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2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诠释

祝教授引用了荷兰著名学者吉尔特・霍夫斯太德(GeertHofstede)教授有关文化的定义,即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而文化的表现有三个层面:(1)制品符号;(2)行为方式;(3)理念价值。其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理念价值。教育的信息化给文化的三个层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在制品符号层面,我们的教育系统见证了教具的变迁,从粉笔、黑板到投影设备、电子白板,再到各式各样的便携式多媒体设备。(2)在行为方式层面,借助于信息技术,学校教育正在经历着从教师“满堂灌”向“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模式转变,现在的学校越来越强调教学活动的探究性、互动性、协作性、建构性以及学习活动的分布式安排。许多研究都证实了信息技术对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计算机劝说/感化技术,它是一种通过设计、研究和分析交互性计算机产品,以达到改变人们态度或行为目的的一类技术,简称为CaptologyfComputers as Persuasive Technologies)。(3)在理念价值层面,信息技术介入社会和学校课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如今,世界各国纷纷都将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多元化意识,以及开放性思维的下一代作为新世纪里战略性的教育目标。

祝教授认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会导致传统社会中主流的本体文化受到技术文化(作为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这两种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涵化”的过程。如果外来的技术文化是健康的,它将会带动本体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进化,这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命题中隐含的一个重要假设。

在传统时空框架下,每种文化体内个体之间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这是一个濡化的过程(Eneuhuration),而不同的文化体之间通过成员之间偶尔的接触(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对彼此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涵化的过程(Aculturation)。在信息化时空框架下,由于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单种文化体内部和不同文化体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成员之间

的交流也更加频繁,这就加快了濡化和涵化的过程。同时,文化体内每个成员对文化体本身有一种反作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原有文化体的“嬗变”。

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文化变化问题,祝教授提出了一个具有文化弹性的教学传通系统模型(见图1),并总结出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传通的四项基本规律:(1)媒体时空律: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时间――空间维度调节功能,时间调节能力与其存储空间容量成正相关;(2)资源控制律: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依赖于各自对于资源空间的可控性,可控性越大,则其互动越大;(3)信息共享律: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水平依赖于工作信息空间的共享性,共享性是协作学习必要条件;(4)角色分配律:一个角色可由多人扮演,一个人可扮演多个角色,角色功能或可由人工智能体替代。祝教授以媒体时空律为例解释了教学传通规律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在解释媒体时空律时,他阐释了在网络环境下,M.Moore定律是如何被打破的,即教育计划对于学习者需求的响应度产生于对话,对话越多,结构越高。之后,他还介绍了网络无尺度现象、六度理论以及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内容。

3 深度知识建构的协同学习框架与使能技术

祝教授指出,协同学习将是联通时代里学习的范式,教育者可能的教学策略是利用“协调空间”功能,构建便于学习者连通的“小世界”。例如,高等教育领域内探究型学习可以利用六维资源来系统学习某一领域知识,六维资源包括某一领域的关键学者、关键会议、关键项目、关键期刊、关键社群、关键网站等。而基础教育主题教学中一个典型的单元教学空间也可以通过六大主题资源来整合内容,它们包括知识类、工具类、评估类、素材类、案例类和社群类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协同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祝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提出了一个促进深度知识建构的协同学习系统框架(见图2),它是一个由结构化的技术工具和活动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以达到个体协调发展与群体有序互动的学习支持框架,这一框架遵循“深度互动、汇聚共享、集体思维、合作建构、五场协调”的深度学习原理,落实面向多维高阶学习目标的知识建构操作理念,指向课堂知识创新与个体现调发展,这一框架特别强调集体短时和长时记忆的教育价值。特定使能技术的利用可以促进协同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发生,这些使能技术按照其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低结构技术、中结构技术和高结构技术。低结构技术包括笔记、黑板、头脑风暴、小组学习、低结构活动等内容。中结构技术包括Note―book、Diigo、del.icio.us、furl、flickr、交互式电子白板、ClassTalk、Blog、ClassTalk、电子表决器、MSN、Skype、Google Talk、协作概念图工具、Cell、Chat、BBS、Wikipedia、M~OCW、主题半结构化的活动等内容。高结构技术包括由祝教授团队研发的协同标注工具(ClassCT)、协同思维工具(ClassGT)、协同建构工具(ClassKB)、主题结构化的活动等内容。

在报告的最后,祝教授介绍了影响协同学习框架理论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观点,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全脑学习,全人教育”理论,脑基学习理论(BBL:Brain-Based Learning),多维交互学习理论、人类潜能纬度等。

(二)台湾过去和未来的资讯教育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资讯室韩长泽主任做了题为《从过去十年看未来十年资讯教育的发展――2020你还是一位老师吗?》的主题演讲。报告以不同时期(1800年、1907年、2007年、2009年)的教室变迁图开始,展现了资讯科技对学校教学的深刻影响。报告用发问的方式引导观众关注资讯科技带给未来教育和教师的挑战,报告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你希望2020年还是老师吗?如果2020年你还是老师,你能适应吗?你该如何适应?”报告主体内容分为三部分:(1)台北市资讯教育的政策回顾;(2)台北市过去十年资讯教育领域代表性项目介绍;(3)对台北市未来十年资讯教育的畅想。

1 台北市资讯教育的政策回顾

1997年,为应对资讯化社会的需求与达成生活资讯化的目标,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出台了《台北市资讯教育白皮书》,并于1998年6月制定了第一期三年(1999-2001)计划。之后的几年内又陆续出台了第二期三年(2002-2004)计划、第三期三年(2005-2007)计划和第四期三年(2008-2010)计划。其中,后两期计划由各校自行研定。第一期三年(1999-2001)计划共包含五大目标:(1)建立优良的资讯教学环境;(2)提升教师运用资讯科技于教学的素养;(3)培养学生现代化的资讯能力;(4)发展资讯化的课程教材与软件;(5)积极有力的行政配合与充分运用社区资源。第二期三年(2002-2004)计划同样包含五大目标,它们是对第一期目标的延续,目标包括:(1)建立优良便捷的资讯教学与学习环境;(2)强化教师运用资讯科技融入各领域之教学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统合社会教育机构资源与充分运用社区资源;(5)强而有力的行政支持。

在未来十年中,台北市教育局推动台北资讯教育的愿景是“校校有宽带、班班有网页、处处可上网、师师用电脑、生生乐学习”。台北市各校推动资讯教育的主要方式包括:(1)校内成立“资讯教育推动小组”,由校长及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负责校内资讯教育政策拟定与决策;(2)校内设一位资讯组长,由教师兼任,负责资讯教育业务推动;(3)校内设数位系统管理师,由教师兼任,负责系统维护;(4)校内每一学年及每一学科。设一位种子教师,协助教导其他同学年(学科)老师.学习资讯科技或融入教学。

台北市教育局规定各级学校资讯设备分配原则包括:(1)每校普通班、特教班、专科教室及附幼班,每一间教室均有一台电脑、一台投影机、一个投影幕及一个电脑网络插座;(2)每三班分配一台A4黑色激光打印机;(3)电脑教室分配原则为,高职每十班建一间;高中每二十班建一间;国中每三十班建一间;国小每三十五班建一间;(4)每一间电脑教室里配备的设备包括学生电脑(依班级学生数分配)、电脑桌椅及A4彩色喷墨打印机、A4黑白激光打印机、A3彩色喷墨打印机、稳压器各一台、广播教学系统一套;(5)标准的多媒体教室的配备包括互动电子白板、电子讲桌、投影机、移动式电脑教室、无线网络环境。

2 台北市过去十年资讯教育领域代表性项目介绍

(1)运动场地资讯设备开发项目:在过去的十年内,台北市教育局下属相关部门自行开发了系列运动场地资讯设备:移动式投影机(2001年),室外移动式电视推车(2002年).室内游泳池背投影教学设备(2003年),室内球馆背投影教学设备(2003年),室内球馆投影教学设备(2004年)。借助于这些运动场地资讯设备,室外体育教学实现了有效的改良。目前,

台北市室外体育教学的一般模式包括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短片预习教学内容;教师在运动场地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讲解;学生们进行渐进式练习;拍摄及撷取学生练习的录像;课后复习;学生观看自己动作录像;基于录像内容,教师帮助学生个别矫正。

(2)移动式电脑教室项目:所谓移动式电脑教室是指教师教学以笔记本电脑取代台式电脑;每台笔记本电脑均具有无线上网功能;以一台活动推车装载;可推到任一间教室使用;充分达到资讯科技融入学习。该项目于2005年启动。

(3)数字远端遥控天文台项目:通过数字远端天文台,学生可在家中遥控观测星象,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预约使用数字远端遥控天文台。该项目于2006年在南湖高中启动。

(4)“无线台北城”项目:项目口号是“无线台北、学习无限”。2006年1月1日一9月30日,台北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在台北市主城区安装了4418个户外型无线网络接受器。全市约134km2地区(相当于主要人口聚集区的90%)均可无线上网。

(5)学生在家使用在线即时教学系统:项目预期成效是建立无线即时教学模式;为因故短期无法到校上课学生提供网络同步学习的机会;缩短学习落差。该项目由建成国中负责。

(6)台北市校园气象网项目:在校园里安装数字气象站,每五分钟自动更新数据,并上传至校园气象网站(hRp://weath-er.tp.edu.tw)服务器上;师生们可方便地查考当日、当月与当年气象资料,气象信息主要以数字式与图形式数据呈现,他们也可便捷地调阅历史资料。该项目的目的是提供中小学自然科学中大气科学的教学资源与发展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数据化记录台北市长期的气候变化;建立全球领先的微观气候测候网;提供无线科技应用实例;广泛运用于市民生活、休闲与都市防灾领域。该项目由新生国小负责。

(7)校园网络电话项目:台北各级学校已于2005年底建置语言闸道器,校际间互通及学校与市府大楼间均可透过网络电话联系。2009年,国小各班级均加装一支网络电话;开放行政人员及教师申请070网络电话号码。

(8)校园监视系统项目:2007年完成各校校园安全网络监视系统建置;可透过Intranet监视校园及校园死角;警察、行政人员可透过PDA籍由Internet及Intranet进行校园安全监视;有效提升校园安全;建构一个完善可有效持续经营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安全监控环境。

(9)编印国中、国小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资讯素养与伦理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网络资料收集与识读、网络礼节、不当资讯与相关法律、网络沉谜与成瘾、网络交易、网络交友与恋情、著作权合理使用、网络新思维与新挑战、网络新世界等十大单元。2009年10月,台北市教育局康宗虎局长亲自推广资讯素养教材。

3 对台北市未来十年资讯教育的畅想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0年里,资讯科技在台湾校园内得以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校管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未来的10年里。网络无线化、内容数字化、功能多样化、体积小型化、价格普及化的趋势会愈加明显。网络的普及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质教学资源,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名师之徒,学生们可选择的学习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报告介绍了台北市南湖国小负责的未来教室项目,指出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是3D技术、触摸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以及轻薄型的平板电脑的大范围普及与应用。在资讯科技的帮助下,未来教室功能将定位在以下四方面:情境模拟、教学互动、远距离视频、摄影剪辑。未来学校教育将突出以下特点:问题导向型学习、合作型学习环境、远距离互动教师、个性化学习平台、教学与学习网络社群、电子化学习、教师专业职能培养。在未来学校里,学习无所不在,国际和校际交流便捷,情境体验学习普遍。

报告特别提到,资讯科技在教育中应用的成功与否和教师的作用息息相关。从过去10年的经验发现,老师的教学辅助工具不会变化太快,但学生学习的工具却是多样的,老师可以拒绝使用辅助工具,但却无法禁止学生使用辅助工具。为了迎接未来资讯时代的挑战,在未来数年内,教师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提升自身资讯素养。要意识到,资讯技术的运用并不是让教师退出课堂,而是让他们转变成学生学习更好的协助者,资讯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教与学变得更快乐。

(三)新加坡华文校本教学研究途径

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院长陈之权博士做了题为《探索“校―研―教”三方紧密合作的华文校本教学研究途径》的主题演讲。报告指出,近十年来,新加坡华文教师队伍在教育部的鼓励下掀起了校本研究风,各校纷纷以改进华文教学为出发点探索教学课题。校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由高校专家学者拟订课题,邀请中小学教师参与其中的合作课题;另一种是中小学教师自行开展的,以自己的学生和班级为对象开展的行动研究、课例研究或其他以老师为研究主体的校本研究。不过这两种模式都有明显的缺陷:在前一种模式中,研究的连续性不强,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比例不高;而后一种模式对教师的研究能力要求比较高,对于绝大部分从事华文教育的一线教师而言,这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挑战。

为了弥补这两种校本教学研究的缺陷,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开始尝试由学校决策者、教学实践者(教师)和学术人员共同参与的“校―研―教”三方协同研究活动,报告介绍了两个研究案例,一个是小学生协作写作活动,另一个是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两个项目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报告分析了这两项“校―研―教”项目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课题均来自华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2)研究人员提供理论框架,并根据框架设计教学策略;(3)教师参与教学策略的制定、修订和调适;(4)教师对新教学法背后的理念有较清楚的认识;(5)在研究过程中,校领导、研究员、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经验与专长,并对研究的课题、目标、策略取得共识;(6)研究团队主要由研究人员、学校老师组成,校领导参与,大家以共同进步为出发点,以团队为研究的集体单位,具备成功的“学习社群”的特点,能在和谐的气氛下释放知识、分享经验、建构新知新能;(7)团队成员抑制了“矛盾性期待”在研究过程中优势互补,借鉴彼此的经验、专长,共同设计实践性强的教学策略,促使研究取得进展。

三、主题研究群子会议报告综述

本次大会共有九个主题研究群子会议,会议邀请了11位学者做了主题研究群子会议的特邀报告,其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的《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北京大学尚俊杰副教授的《教育游戏、研究性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新加坡教育部教育科技司黄利发先生的《“十分华文”――一个少教多学的网络华文教学模式》,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的《大学课程在线:教学录像国内分享的成本效益分析》,北京大学郭副教授的

《基于学习者学习行为和习惯的LMS研究与设计》,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郭伯臣的《资讯科技于测验上之应用――以感觉统合实作评量与认知诊断电脑化适性测验为例》.香港大学王敏红教授的《工作中基于绩效的学习和知识管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办公室刘雍潜教授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培训的研究》,北京大学郭副教授的《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等。此外,九个主题研究群子会议还分享了225个课题的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包括长论文、短论文和壁报。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介绍个别特邀报告和部分荣获最佳论文奖的研究报告。

(一)流动学习与无所不在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做了题为《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的特邀报告。报告首先讨论了泛在学习环境下资源建设的新需要,指出当前学习技术主要关注封闭结构中学习资源的共享,但忽视了学习资源持续的发展和进化能力,忽视了学习资源动态的、生成性的联系,忽视了通过学习资源在学习者、教师之间建立的动态联系。为了满足泛在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对学习资源生成与进化、职能与适应等多方面的需求,余教授与他的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学习元。报告主要介绍了学习元的核心理念、结构模型和基本特征,指出它是一种具有可重用特性、支持学习过程信息采集和学习认知网络共享,可实现自我进化发展的微型化、智能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其基本特征是生成性、开放性、联通性、可进化发展、智能性、内聚性、自跟踪、微型化等。报告最后探讨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无对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伍柏翰博士与他的团队做了题为《基于知识工程技术的移动化护理课程实习导引系统》的报告。报告指出,在传统的护理课程临床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方式现场教导学生对病人进行身体评估,正确判断各种疾病以及掌握每种疾病的护理程序。不过,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很难兼顾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进度,因此会影响身体评估单元的学习效果。本报告呈现了一套移动化护理课程实习引导系统,并提出以知识工程技术中的凯利方格为基础的学习引导模式。透过移动载体而呈现,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与标准病人互动,同时,通过感应技术,学生可以使用移动载体进行学习过程中的资料输入。报告呈现了移动化护理课程实习引导系统在具体实习中的应用,指出使用该系统的学生对疾病判断的学习成果显著高于以传统方式学习的学员。因此,报告得出结论,基于知识工程技术的移动化护理课程实习引导系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员的学习成效。

(二)悦趣化学习与社会

北京大学尚俊杰副教授做了题为《教育游戏、研究性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特邀报告,其中指出,教育游戏可以从三方面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1)将学生置身于虚拟的、游戏化的情景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得学习更有趣;(2)利用游戏的虚拟性实现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场景,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虚拟学习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3)在虚拟的仿真学习环境中可以提出假设,并实际验证假设。在教育游戏中的“做中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其他高阶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正是研究性学习和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关键要素。基于多个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报告深入探讨了教育游戏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实践游戏化研究性学习的具体举措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台湾师范大学萧显胜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做了题为《具有学习伙伴机制的在线游戏学习行为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数字游戏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注意力和对游戏内容的专注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教育游戏软件的学习者一定会非常关注其中的学习内容,他们很可能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的娱乐要素上。为此,萧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设计了一套具有学习伙伴机制的在线游戏学习系统,以此来解决游戏与学习内容松散联结问题。研究以台北市国小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内容是考察在使用该在线游戏学习系统后,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学习者在游戏行为上的差别。研究发现,学习者和具有学习伙伴机制的在线游戏学习系统的互动能帮助学习者增加其物理课程相关知识(“电与能源”专题)的学习成效。报告最后提出了改进在线游戏学习系统的建议,包括学习伙伴在设计时可加入选择形象部分;学习伙伴的功能上应争取做到以人工智慧的方式来感知学习者的状况和状态,并据此提供相应难度的教材内容。

(三)华语文数码化学习

新加坡教育部教育科技司黄利发先生做了题为《“十分华文”――一个少教多学的网络华文教学模式》的特邀请报告。“十分华文”概念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是何克抗教授对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结合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后提出的创新模式。“十分华文”网络华文教学平台由新加坡教育部教育科技司开发,2008年开始在6所小学和4所中学中试验.2010年,有20所小学和4所中学使用该平台,其中有近3000个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参与其中。它的基本原则是“以语文运用为中心”,借助“教育电子坊2.0”(edumall 2.0)平台。“十分华文”为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语文课文中的每一课都设计了平均十多篇利用相同主题或生词撰写的文章,学生通过生词的重复运用和主题文章来学习生词和语法,并练习写作,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学以致用。这一教学方法把教学、阅读和写作放在同一堂课上完成,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学生放学后再进行阅读和写作的传统华文教学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十分华文”项目的学生几乎百分之百用电脑上课。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参与过“十分华文”项目的学生对华文更感兴趣了、识字量、表达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台湾国立台南大学吕明蓁博士和他的团队做了题为《新移民华语文数字化教材的试探性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新移民在华语文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障碍,主要原因是每位新移民背景不一,对教材的适应情况因人而异,因此,政府在推动新移民识字学习的成效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报告介绍了一套自编的、数字化的新移民华语文教材。为了测试该教材的效果以及它对学习者学习动机与意愿是否产生影响,研究人员邀请了22位新移民华语文学员参与了为期一个月的数字实验教学。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员认为,数字化教材对华语文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不过,学员们对数字化教材的网站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没有注音辅助,不熟悉器材操作等。研究建议数字化教材还可在两方面得以改进:(1)数字化教材实施时应考虑到数字鸿沟问题,因为很多新移民在资讯素养上仍然不足;(2)数字化教材还可以编写得更加友好些,比如多用图片替代文字,以此降低学习者在学习新科技时的挫折感。

(四)电脑支援合作学习与人工智慧的教育应用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的王其云教授与他的团队做了题为《利用Facebook来教和学:研究综述》的报告,王教授的研究通过四大在线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lete,ProQuest Educational Journals.andERIC)搜索到了16篇英文书写的、主题与“Faeebook教育应用”有关的实证研究,对这16篇实证研究的内容分析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I)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Faeebook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3)Faeebook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以及(4)Faeebook的使用概况。报告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当前有关Facebook的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研究,而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之中;(2)研究发现Faeebook的运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影响显著,但有关Faeebook是否促进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不是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3)报告发现,影响Faeebook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因素包括信任,隐私问题、教学法问题以及师生的个性问题。

(五)创新学习环境构建与教育软件设计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王晓教授代表他的团队做了题为《运用概念图辅助国小学童提升基础逻辑设计能力之初探》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围绕着一个用概念图辅助学生学习Scratch程式语言,以提升学生基本逻辑设计能力的研究。该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概念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否会在小学生学习Scratch程式语言的历程和完成作品过程中带来差异。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研究邀请了8位国小五年级学生参加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实验教学活动。通过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前测和后测问卷中的表现,比较两组学生完成设计作品的时间以及评量作品的完成度。研究发现,采用概念图教学策略后,实验组的学生对课程主要概念的了解程度比控制组学生要高,平均完成作品的时间比控制组学生要短.作品的完成度比控制组学生要高。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卢贵利博士与他的团队做了《可扩展的教学管理信息统计组件研究与设计》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统计功能设计和技术实现上的不足,提出构建一个可扩展的教学管理信息统计组件,该统计组件在统计的功能和统计的技术上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满足教务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灵活的个性化定制及多维关联统计功能,并支持多种不同的图形显示方式。该统计组件提供了对外接口,软件开发人员可在组件基础上进行开发,不仅能够提升程序开发效率,而且能方便地针对特殊需求进行扩展,比如,(1)增加统计的维数,提供更加复杂的多维统计分析;(2)针对具体的统计项,做到特殊统计项特殊处理;(3)对一些统计结果实现复杂的数理统计功能;(4)扩展统计结果的显示形式,如用三维表、曲线图等显示统计结果。此外,开发人员借助于统计组件可以灵活方便地开发统计程序,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

(六)数码化测验与评量

美国雪城大学的雷静博士做了题为《技术应用与学生学习结果:对研究方法的一次实证检验》的报告。报告指出,国际上有很多研究关注有关技术应用与学生学习结果的关系问题,有的研究发现技术应用促进了学生学业表现的提高,有的研究显示技术应用与学生学习表现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还有的研究发现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业表现有消极影响。雷博士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不一致的结论是因为有些研究关注的是技术应用的数量(学生花在计算机上的时间投入)对学习结果的影响问题,而有的研究关注的是技术应用的质量(用什么技术,如何用技术)对学习结果的影响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技术应用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雷博士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技术应用的数量(时间投入)和技术应用的质量(学生使用技术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若仅仅考察技术应用的数量(时间投入)和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无显著关系。若考察技术应用的质量,即特定技术的应用,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显著相关。不同类型的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技术应用和学生技术熟练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特定专业技术应用与学生技术熟练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社交技术应用对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学生对待学校的态度方面有积极影响;娱乐,探索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习惯有积极影响。不过.这些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业表现都没有显著影响。基于这些发现.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1)教师在技术应用方面应更多地关注技术应用的质量问题;(2)鉴于研究并没有发现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业表现有显著影响,教育者们要理性对待技术应用的影响问题;(3)鉴于不同的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影响.建议教师在技术使用时设定相应的教育目标。

(七)数码学习与人力发展

香港大学王敏红教授做了题为《工作中基于绩效的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特邀报告。报告指出.电子化学习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用作培训员工的重要手段,可是,在实践中,电子化学习的效果并不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好.主要原因是培训中的学习内容和员工们的工作需要联系不紧密,因此员工们表现出的学习动机不强。为此,王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绩效的电子化学习方法。该方法强调将特定组织,机构的目标和员工的学习需要用具体的绩效内容表达出来,并将它们与电子化学习的内容紧密相连。为此,王教授提出一个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KPI)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机构的使命和愿景被诠释成一系列具体的绩效目标,这样,员工们能明确知道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应该达到哪些具体工作目标。同时.这一模型也支持工作场所中的知识管理和社会性学习。基于KPI的应用。组织/机构中增加的知识资产可以得到有效地归类和管理。在组织/机构电子化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所在部门的KPI,他们可以更有的放矢地开展电子化学习。报告最后展现了一个基于KPI模型的电子化学习系统,检验了它的实践效果,研究发现,工作中基于绩效的电子化学习和知识管理在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有明显作用。

(八)教师论坛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林秀钦博士和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的张宝辉博士联合做了题为《学校情境中三名生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变革的过程研究》的报告,报告呈现与分析了来自新加坡一所中学的三位生物教师应用一款计算机建模软件BioLogica进行生物教学变革的实际发展过程。研究采用对照组和实验组以及前测和后测比较的方法.考察了教师应用特定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同时考察了教师个体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对教学变革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三位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变革取得了

成功,究其原因,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性(易用性、明确性以及与传统教学的兼容性等)、教师的技术应用态度、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实践共同体的运用与否、尝试新教学的预期代价、教育评估系统、变革人的有无等因素是影响教师技术采纳和应用表现以及整个试验课题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得出五条启示:(1)学生取得学业进步,是教师最为珍视的精神奖励,也是他们采纳技术的最主要的内在动力;(2)现有的教育评估系统,使得教师在面对外来的新事物时.非常保守和小心;(3)在信息技术应用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教师实现变革所需的“角色转换”;(4)教师的教学经验影响着他们对革新内容的价值认同,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动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更关注信息技术能否满足自己当前教学所需,如改进教学方法、减轻教学负担,而年轻教师更注重新工具、新教学本身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喜好情况;(5)为变革建立起一个优势互补、凝聚力较强的教师团队、减少探索的风险。

(九)博士生论坛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的钟宜静(音译,Jhong Yi-ing)博士做了题为《以社会文化观点探讨移动学习在教育上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以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学习理论在移动学习环境中的应用。报告首先介绍了移动学习的概念与特点,指出对学生而言,移动学习意味着自我负起学习责任,可以随时取得帮助,真实的学习情境,完整的学习记录和多样化的学习形态。对教师而言,移动学习意味着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情境可扩大至真实环境,以及教学管理任务的增多。报告指出,将社会文化理论应用在移动学习会引起的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1)最近发展区使移动学习产生对话式的教室言谈;(2)合作学习促使师生共享发展课程成为可能;(3)移动学习要更注重情境学习,情境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过,移动学习中也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学习者急于寻求答案的意愿;学习者经常期待得到教师的协助;移动学习可能偏重单一技能的传述,开展完整的活动可能有一定难度;针对移动学习的教材设计会比较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最后指出,有效地将社会文化理论应用在移动学习上需要师生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一些调整:(1)师生教学角色需要调整,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转为为学生提供支架或社会支持的学习促进者或教练学生则必须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需要强调社会学习和鼓励学生学会共同解决问题,因为学习是一种共同参与的社会化过程.教师要负责建立适合发展合作关系的学习环境;(3)教学要重视情境学习,强调学生必须在情境中.透过对学习材料的主动探究与操作,了解知识的意义和实用性,学会如何解决真实问题、完成任务、促进反思和知识建构;(4)教师应采用合适的评价工具对学生移动学习的过程与成果进行科学评价。

四、结语

总的来说,GCCCE2010大会内容丰富,会议整体安排沿袭了GCCCE2009的风格,会议内容,无论是会议主题报告,还是九个主题研究群于会议中的报告,都突出了今年会议的主题,即迈向知识建构的新纪元。来自五湖四海的华人学者深入探讨了当前计算机教育应用中遇到的各种实践性问题以及未来会面临的一些前沿性问题,与会学者普遍意识到当前全球计算机教育应用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即资讯与通信科技已经进入到了教育系统,已经为广大师生所熟悉,但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一起努力做的一件事是:如何使信息与通讯技术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真正的“教学伙伴”和“学习伙伴”,以促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最终达到深度知识建构的目标。

篇(7)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of Three Common Periodical Full-text Database

FuGuo-shuai

(Zhengzhou Huaxin College,Henan Zhengzhou 451100,China)

Abstract:This artcile provides some help when librari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need to busy some databases and when some researchers search for some information to select the best choice data. This article mainly generalizes,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se three full-text periodical databases in four different sides such as their own basic information, contents collected, searching functions and full-text browsing reader. The three databases have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and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are comprehensive while Wan Fang Data focuse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 are 7566 kinds of journals collected in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6447 kinds of journals in Wan Fang Data and 8000 kinds in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A fairly large amount of them are not published to the public).

Keywords: Library; Database; Journal; Comparison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清华同方CJF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维普VIP)、《万方数据库》(简称万方)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权威期刊全文数据库。这三种数据库在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用户检索各种中文期刊论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三者在收录内容、检索功能、全文浏览阅读等方面极为相似,用户在如何选择使用时,往往难以取舍。为了给科研人员查找资料选择最佳数据库提供帮助,也为高校图书情报部门在根据需要购置数据库时提供决策参考,着重从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基本情况、收录内容、检索功能、全文浏览阅读器四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

1、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基本情况

清华同方CJFD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它有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研制开发,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CNKI)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全部为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1]。

维普VIP是重庆维普资讯公司开发研制出版,其源于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1989年创建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是继CJFD之后又一大型综合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其收录期刊坚持以“全”为本,力求完整,除了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外,还收录了相当数量的非公开发行的期刊[2]。

万方是在国家科技部支持下有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和具体操作,它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收录的绝大部分期刊是进入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该数据库收录科技核心期刊最全、最齐[3]。

2、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内容分析

对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于2009年年底所收录的期刊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这三者统计源都直接来源于各自的系统中,显然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CJFD采用中国知网上最新期刊数据信息, VIP采用的是维普资讯公司VIP系统自身提供的期刊导航数据库,而万方收录期刊统计是以万方数据系统资源提供的全部可供检索的期刊为准。

中文核心期刊又称北大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编辑,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目前国内影响最广泛,具有相当参考价值的工具书,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都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上确认的1983种中文核心期刊作为统计对比标准,按照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经 济 、文化/教育/历史、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七大学科类别进行统计。《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200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确认的科技核心期刊共1765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经过分析比较统计重复收录核心期刊为1065种。万方主要收录进入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还收录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的部分核心期刊,在万方数据中两者统称为核心期刊,因此万方收录核心期刊2622种,核心期刊占其收录期刊总量比例为40.67%。

3、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功能分析

从检索特点来看, CJFD真正实现 “全文”检索功能,提供多个检索词字典,方便不能确定检索词的读者检索,并且在检索结果中可进行聚类检索、引文链接、被引链接、给编辑部发E-mail,而万方和VIP在这方面有待改进,但VIP提供同名作者库,在选择作者、第一作者检索时更专业、更准确,万方通过逐层浏览或直接输入刊名,可以直接查找特定期刊,便于读者以刊为单位进行检索,非常适合有阅读特定期刊习惯的读者。

从检索方法来看, CJFD提供了简单检索、标准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引文检索、学者检索、句子检索、文献出版来源8种检索方法。VIP提供简单检索、传统检索、高级检索、分类检索4种检索方法。万方提供简单检索、高级检索、经典检索、专业检索4种检索方法。三者相比较, CJFD提供的检索方法最多,VIP和万方只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

从检索导航来看,CJFD有专辑导航、数据收录期刊导航、数据库刊源导航、刊期导航、出版地导航、主办单位导航、发行系统导航、期刊荣誉榜导航、世纪期刊导航、核心期刊导航、首字母导航等多种导航系统;万方只有专辑检索导航、地区导航、首字母导航3种导航系统;VIP只有专辑导航、分类导航、首字母导航3种导航系统。

从检索字段来看, CJFD提供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作者、第一作者、单位,刊名、参考文献、全文、智能检索、年、期、基金、中图分类号、ISSN,统一刊号等17个检索字段。VIP也提供题名/关键词、题名、关键词、文摘、作者、机构、刊名、分类号、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基金资助、栏目信息、任意字段13个检索字段。万方则提供全部字段、论文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刊名、年、期、中图分类、摘要、关键词10个检索字段。三者相比较, CJFD提供的检索字段最多,其次是VIP,而万方只提供了最基本的检索字段。CJFD除了提供一些必需的检索字段,还提供了诸如参考文献、全文、智能检索、基金、中图分类号、ISSN等字段可以更方便更准确地检索到所需的文章。

从检索年限来看, CJFD、VIP、万方都可以限制检索的时间范围,但时间限定范围有所不同。CJFD时间范围是1915年-2009年,VIP时间范围是1989年-2009年,万方时间范围是1981年-2009年。

从检索范围限定来看, CJFD和VIP可进行范围限制,可以核心期刊、全部期刊、SCI来源刊、EI来源刊、CA来源刊来设定范围,万方不可进行范围限制。

从二次检索情况来看, CJFD和VIP可以二次检索,并可以多次进行二次检索,检索字段同一次检索;万方可以二次检索,可以多次进行二次检索,但检索字段是“任意字段”不能用。

从检索结果的显示和排序来看, CJFD有列表和摘要两种显示格式,相关度、发表时间、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四种排序方式。万方有简单信息和详细摘要信息两种格式,相关度优先、新论文优先和经典论文优先三种排序方法。VIP有概要显示、文摘显示和全记录显示三种格式,VIP没有检索结果排序功能,但其可以按时间进行筛选。

从检索界面来看,CJFD有简体中文和英文2种,万方有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3种,这样可以适应不同语言检索人员的使用,而VIP只有简体中文一种。

从跨库检索来看,都能单库检索和跨库检索。从检索策略来看,都可以编辑、保存检索策略。从是否支持逻辑检索来看,都支持逻辑关系词“与”、“或”、“非”检索。从引文查询来看,三者都有专门的引文库,都可以进行引文检索。

从检索扩展来看, CJFD网提供了强大的知网节功能,将节点文献题录摘要、参考文献、引证文献、相似文献、二级参考文献、二级引证文献、同被引文献、共引文献、读者推荐文献、相关文献机构、相关文献作者、相同导师文献、分类导航以及知识元等提炼出来,极大地扩展了用户的检索思路,提高了查全率,为用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VIP和万方在文献的知识挖掘与整合功能有待提高。比如检索论文题名为《一种基于堆栈存储的RFID防冲突算法》,其作者为陈炳才,徐东升,,顾国昌,郭黎利,参考文献为8篇,其中中文6篇,英文2篇。CJFD检索结果显示参考文献6篇全部为中文,共引文献92篇,二次参考文献6篇,读者推荐文章10篇,相似文献10篇,相关研究机构11个,相关作者文献15个,相关期刊25种,文献分类导航;VIP检索结果显示参考文献8中其中2篇英文文献连接找不到相应的文献信息,耦合文献18篇,相关文献1159篇,相关期刊6种;万方检索结果显示参考文献8中其中2篇英文文献连接找不到相应的文献信息,相似文献10篇,相关博文6个。

从特色功能来看, CJFD可以创建个人和机构数字化图书馆,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资源文献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信息的需求。另外学校图书馆还可以向清华同方公司申请到50个漫游用户,试用漫游用户账号,读者可以不受IP地址限制,在校园网外同样可以检索学校订购该数据资源和下载文章,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家住校外及出差外地老师,真正体会到享受资源的零距离感,这个网上漫游功能VIP和万方是没有的[4]。

4、三大期刊全文数据库浏览阅读器分析

篇(8)

主管单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重庆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3563

国内刊号:50-1094/TB

邮发代号:78-30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9)

关键词:

期刊网站;评价;指标;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持续提高,期刊出版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要求不断提高[1-2]。期刊出版不仅要实现编辑过程的网络化,更要做到出版、发行等全方位的网络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升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3]。期刊自建网站无疑是期刊全方位网络化的基础,是扩大期刊显示度,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自建网站,编辑部不仅能实现期刊编辑、出版有关的组稿、收稿、审稿、编辑加工到发排出版全过程的网络化,而且可以加强对期刊的宣传,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方便读者、作者、专家和编委随时了解期刊的最新动态[4-5]。期刊网站按构成一般可分为功能层、内容层和效用层3个层次[6]。期刊网站的功能和内容一般包括期刊基本信息、期刊内容数字化、在线办公、服务读者、在线经营与管理以及其它扩展信息与功能等6个方面[7-8]。前期研究表明,江苏省科技期刊网站存在功能和内容参差不齐、网络化程度不高、网站管理与服务不到位、网站经营能力不足等问题,网站功能仍停留在浅层次[9]。为进一步评价江苏省科技期刊网站的功能与服务,以网站构成的3个层次为前提,依据网站建设、网站内容、网站功能与网站管理等指标构建期刊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现有期刊网站进行评级。旨在找出江苏省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对策,从而促进江苏期刊网络化工作的整体发展。

1期刊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评价指标和权重的确定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总体目标,再将总体目标进行分解,确立相应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最终形成期刊网站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时,不仅要考虑网站内容与功能等核心指标,也要兼顾栏目设置、页面布局、信息安全、信息更新管理及相关辅助功能情况[10]。根据期刊网站建设功能和内容包含的6个方面,并结合美国化学会期刊网站建设情况[11],确定了网站建设、网站内容、网站功能和网站管理等4个一级指标,并分解为10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在确定各自权重时,以网站内容和网站功能为主要指标,所占权重相对较高;而网站建设和网站管理作为辅助指标,所占权重较低,具体指标及权重如表1所示。

1.2评价指标的技术性分析

1.2.1网站建设

网站建设指标包括主页设计、辅助功能两个二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网站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网站主页中的相关辅助功能。可以简单区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形式,其中主页设计是定性指标,通过访问者对网站页面布局、栏目分类、色彩搭配和整体效果等的总体评价来赋值,评价指标要求是网站主页布局合理,栏目设置及分类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色彩风格和主色调能体现期刊特性和定位、设计风格统一,页面整体美观大方。辅助功能是定量指标,通过分析网站是否有友情链接、访问统计、会员登录、留言板、二维码扫描和RSS订阅等功能来赋值[12]。

1.2.2网站内容

网站内容根据不同的主体可分为:期刊信息和编辑部信息两个二级指标。主要评价期刊信息和编辑部信息的完整性,包括:期刊介绍渊包括基本信息、报道范围、数据库收录等冤、编委会、广告服务、英文版网站以及必要的外延信息渊如在不同数据库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web下载率等指标冤;编辑部的联系方式、通知公告和相关行业资讯,包括期刊动态、信息公告、编辑部工作安排以及行业会议、展览等资讯,要求的信息规范、可靠,更新及时。

1.2.3网站功能

网站功能是评价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权重最大的部分,可以说是整个期刊网站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突出期刊网站的实用性,更好地服务作者、服务读者、服务审稿专家,实现期刊从组稿、收稿、审稿、编辑加工到发排出版全过程的网络化。网站功 能的二级指标包括在线采编、服务作者、服务读者和特色服务4个二级指标。渊1冤在线采编。在线采编功能是指期刊网络采编系统的使用,通过作者投稿/查稿、专家审稿和编辑办公功能的开发,以实现作者、专家、编辑和主编等在线稿件处理。渊2冤服务作者。主要是为作者提供论文撰写、格式规范、论文投稿与发表等过程中的相关参考,包括政策法规、编辑规范、征稿简约/投稿指南、写作模板和下载中心等。渊3冤服务读者。包括当期目录、过刊浏览、文献检索、论文下载渊全文冤和期刊订阅等,即主要通过及时有效地将期刊内容网络化,以便于读者能更快更及时地获取论文信息。渊4冤特色服务。包括文献跟踪、引文提示、E-mailAlert服务和科学普及等。传统意义的文献跟踪服务是指读者可以在某期刊网站上登记并标明感兴趣的论题,当期刊本身或其它合作期刊发表相关文章时,该网站将通过电子邮件告知用户,让用户及时获得相关信息[11]。评价体系中的文献跟踪主要是指期刊已中与此篇论文相关的文章索引。引文提示是指期刊网站除了提供文献信息外,还在论文全文的参考文献后列出该文献的他引情况,通过点击他引,可快速链接到引用文献来源期刊的网站,阅读文献摘要或全文。E-mailAlert服务可为用户免费定制E-mail送达服务,可根据订阅用户的需求,每天或每周及时将内容目录发送给用户[13]。科学普及是指期刊网站的科普宣传功能,网站利用文字、视频、音频、动漫等多种表现形式普及科学常识,既可以向公众传播专业知识、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又可以扩大读者范围,提高期刊网站的点击率和影响力。

1.2.4网站管理

网站管理主要分为信息内容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内容管理包括留言及公告管理、信息更新量和信息时效性,要求有专人对网站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信息更新及时有效,留言板等互动性信息能及时回复,与作者、读者的互动性好。信息安全管理包括响应速度、可用性和安全性,要求期刊网站不能存在明显的安全漏洞,对重要信息有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并确保网站访问的安全性;网站响应时间短、访问速度快,兼容性好,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不同版本的浏览器访问。

2评价结果与分析

2.1网站等级的划分及评定

根据2014年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报刊核验工作统计,江苏省现有期刊442种,其中科技学术期刊228种,社科学术期刊115种,非学术期刊99种。228种科学技术期刊中拥有独立域名网站的期刊145种。根据表1中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评价指标渊总分为100分冤对145种科技期刊进行评分,平均得分为73.4分,然后按照评分结果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具体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网站功能达到优秀等级的期刊仅7种,占所有期刊的比例不到5%,分别为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江苏大学学报渊自然科学版冤、实用心电学杂志、中国天然药物渊英文冤和电力系统自动化。而等级为差的期刊有17种,比例达到了11.8%,这17种期刊网站基本只包含了简单的期刊信息、编辑部信息,以及服务作者、服务读者和辅助功能的部分内容,大多没有在线采编渊或只有简单的在线投稿冤、特色服务、全文下载等功能,缺少会员登录、留言板、二维码扫描、RSS订阅等互动性较强的内容,信息更新量少,时效性差,无法满足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对期刊网站内容的需求。

2.2网站评价指标得分及分析

为更加系统全面地分析评价科技期刊网站的功能,以指导江苏省科技期刊网站建设并促进其发展,对网站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和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进一步深入分析,具体见表3。由表3可知,网站建设指标的得分率为69.3%,其中辅助功能的得分率较低,仅为47.1%,辅助功能三级指标中会员登录、留言板和其它渊二维码扫描区、RSS订阅等冤的得分率均较低,分别为21.4%、35.9%和21.7%。由此可以看出,网站建设时对于互动类栏目的开发不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网站运行过程中,互动类栏目的维护比较耗费时间,需要编辑部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考虑到当前期刊编辑部普遍人手不足的现状,互动类栏目的设计就显得略有不足。网站内容指标的得分率为68.7%,其中期刊信息的得分率较低,仅为60.4%,期刊信息三级指标中广告服务、英文版和外延信息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冤的得分率较低,分别为28.6%、37.6%和13.1%。分析原因可能是:当前中国大多数科技期刊的读者群在国内,对于英文版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对期刊的经营不够,期刊的广告服务功能缺失,很大一部分期刊没有开通在线广告服务。网站功能指标的得分率为72.3%,其色服务的得分率较低,仅为15.1%,特色服务三级指标中文献跟踪、引文提示、E-mailAlert服务和科学普及的得分率均较低,分别为24.1%、4.8%、23.4%和8.3%。此外,三级指标中行业资讯和政策法规的得分率也仅为34.1%和17.6%。

3问题与建议

3.1问题分析

通过期刊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江苏省145种科技期刊网站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可以看出,江苏省科技期刊网站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一批网站建设、内容、功能和管理比较完善的期刊网站,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渊1冤从网站建设上看,期刊与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互动性的辅助功能较少,比如会员登录、留言板、微博、微信、APP和RSS订阅等,期刊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网站的点击量很低,受关注度不够;渊2冤从网站内容上看,大多数网站内容单调,信息资源贫乏,信息量少,且都以文字内容为主,缺少图片、音频、视频及其它多媒体表现形式,与一般的门户网站相比,网站界面简单、表现形式单一、栏目单调,无法体现期刊特色;渊3冤从网站功能上看,网站具有在线采编功能的比例超过了90%,绝大多数的期刊实现了作者在线投稿、专家远程审稿和编辑在线办公的网上办公模式。但网站的拓展功能明显不足,特色服务内容依然不够,比如网站具有文献跟踪、引文提示、E-mailAlert服务和科学普及功能的比例均不足25%,网站关于编辑出版政策法规的内容也仅为17.6%,还有网站的部分功能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打开或打开后是空白。

3.2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在今后的网站建设与维护过程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渊1冤加强网站互动功能建设,提高网站关注度。加强对留言板、微信、微博、QQ等功能的开发与维护,通过多种平台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作者、读者和专家在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期刊网站可以实行会员制,以会员登录的形式实现网站资源共享,同时会员可以对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点评,评选热点论文;编辑部根据会员的点评结果,定期更新,将优秀的论文推荐给读者。渊2冤采用多种表现形式,丰富网站内容。网站内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文字介绍,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比如,可以通过图片窗口来展示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远比简单的文字说明更加形象生动.主编作为期刊的主要负责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期刊的影响力,网站除了期刊的文字介绍外,可以通过主编对期刊介绍的视频来进一步宣传期刊;关于编辑部团队的介绍,除了编辑人员的基本信息外,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工作环境、团队建设与交流活动、演讲、参加业内活动等情况;还可以通过动漫、音频和视频来普及科学知识,介绍行业发展现状等。渊3冤拓展网站功能,更好地服务作者与读者。期刊网站的设计应该将服务作者和服务读者的思路贯穿始终,除了满足他们当前对信息和内容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其深层次的需求。因此,网站应拓展服务功能,加强文献跟踪、引文提示和E-mail推送等特色服务,同时可以增加文献数据分析、专家连线等服务,方便作者对文献信息的统计分析。

4结语

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既是期刊发展的机遇,也是对传统期刊的一种挑战。期刊独立域名网站作为期刊网络化的一种形式,在网站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网站内容、网站功能和网站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通过多种形式丰富网站内容,同时从作者、读者和专家的角度拓展网站功能。在此基础上,根据期刊自身的类型,建设具有期刊自身特色的网站,以增加期刊网站的吸引力与关注度,从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杨郁霞.从24种农业科技期刊网站调查结果谈科技期刊网站的简约性[J].编辑学报,2012,24(4):371-373.

[2]刘飚,邢飞,徐威.国外科技期刊网站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479-483.

[3]黄仲一,郭雨梅,毛善锋.高校科技期刊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编辑学报,2011,23(5):457-459.

[4]王媛,杨聚祥,刘永昌,等.我国科技期刊自建网站现状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0,(7):32-34.

[5]龙秀芬,吴惠勤,颜志森.我国化学类核心期刊网站建设现状及分析[J].韶关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8):88-93.

[6]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2007耀2011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519-525.

[7]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等.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建设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25-430.

[8]周青.综合性生物核心期刊网站建设情况分析与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4):355-357.

[9]陈强,黄萍,罗彦卿,等.江苏省自然科学类期刊网络化现状调查与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10):156-159.

[10]于孟晨,张立新,潘秋岑.科技期刊网站的内容设置与定位思考[J].理论导刊,2014,(12):95-97.

[11]龙秀芬,吴惠勤,丁岩,等.美国化学会期刊网站建设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S1):25-28.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2-0221-02

Endnote是一款流行的文献管理软件,广泛的应用于科技论文写作、文学创作等参考文献的管理与排版。它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研制开发,2012年8月的最新版本是X6(第16版),除可以用来创建参考文献库外,还可以加入文本、表格、图像或方程式等内容,可以进行当地及远程检索。写论文时,可以方便地插入所引用文献并按照不同杂志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编排。特别是当退稿重投时,可以非常方便的修改参考文献的格式。

但是有些杂志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同时列出标题,Endnote有时还不能够很好的显示,如“Fe2O3”,常显示为“Fe2O3”或“Fe< sub> 2 O< sub> 3”,特别是当用google scholar进行学术搜索的时候,常显示为后者,尤其是当google scholar的名声越来越大的时候,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这是一个很明显的bug。正常情况下,只有切断域连接后,也就是转换为文本时再手动更改,但是如果量大,则费时费力,这时我们可以借助Word VBA来减小工作量。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是一种Visual Basic的一种宏语言,主要能用来扩展微软系列软件的功能。1994年发行的Excel 5.0版本中,即具备了VBA的宏功能,但是office的其它成员还没有此功能。到现在所有的Office系列软件都具有VBA的功能,也就是说可以进行二次开发。综合运用Word VBA可以大量减轻办公室的工作量[1-3]。

对于将“Fe2O3”显示为“Fe2O3”的这样bug,读者可以参考文献[4]的第8章用替换的功能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经过以上VBA代码处理后,就可以将Endnote的这个bug修补好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先移除Endnote的域代码,再运行此代码,否则,将Endnote的域更新后,又会变为原来的样子。还有在本文中出现的“”、“(”、“)”或“\”都是半角的。

参考文献

[1]刘贵伟,廉锁原,彭彩红.利用Word VBA程序快速自动编排离子反应方程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439-42.

上一篇: 中学生消费情况论文 下一篇: 社会实践观看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