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调研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6: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药产业调研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药产业调研报告

篇(1)

一、山东华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基因工程抗菌肽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该项目用地面积43.5亩,总投资1.1亿元,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建设2个GMP生产车间、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购进8条生产装配线、研发实验设备和检测设备等。产品规模化生产后,预计年产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7000万元,实现利税7700万元。

二、山东航维骨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骨科内植入物生产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该项目用地面积38.4亩,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两个联合生产车间、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购进11条柔性生产装配线、研发实验设备和检测设备等。产品规模化生产后,预计年产万向锁定金属接骨板5万块、金属带锁髓内钉3万支、三维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架2万套、金属骨钉50万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

三、潍坊祥维斯化学品有限公司L-半胱氨酸及其衍生物产业化项目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该项目用地面积58.7亩,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两个联合生产车间、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购进四条柔性生产装配线、研发实验设备和检测设备等。产品规模化生产后,预计年产2000吨L-半胱氨酸,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

篇(2)

1.医药产业增速持续高于GDP

此次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终端规模持续上升,医药行业持续高增长。20XX年我国医院终端购药市场规模达到12246亿元,其中化药市场规模7696亿元,占比达到60%以上,中药3848亿元,占比30%,生物药是869亿,占比 7%。政府近几年在卫生的投入逐年加大,从2010年的19980亿元一直发展到20XX年的36999.85亿元,卫生费用在GDP中的比重也是稳步提高。

广阔的市场容量是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XX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容量将近4500亿元,其中医疗服务市场容量是 21400亿元,占比将近50%,药品市场容量约占40%,器械类占3%。未来在药品价格改革影响下,药占比将逐渐下降,医疗服务占比会相应提升。

医药工业增速高于GDP增速。自从2011年以来,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高35个百分点),远高于其他的工业产业。并且医药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从2007年占1.5%到20XX年占2.2%。

结果可以看出,我国GDP走势和医药行业发展走势相近,在2011年之前的阶段十年,甚至放大到二十年,增长速度都比较快。近几年来增长速度逐渐往下,在缓慢下降。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雪蔚认为,2017年增速还会进一步降低,主营业务增速预计在11%左右,利润总额增速约7.5%左右。医药行业依然保持较高的行业利润率,一直在10%上下,远高于工业总体水平,工业整体水平不到6%。预计2017年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水平,2017年下半年会有所提升。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分析认为,近十年来医药行业稳定增长,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总量增长很快。

明后年,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医药行业压力会比今年大,于明德认为,一是医药行业周边行业压力大,二医保费用控费要求强烈。这将导致今年、明年、后年医药行业增长幅度比较低。大家应对可能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充分准备解决、克服困难,要千方百计通过转型、升级改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竞争能力。没有积极的出路,永远不可能走入低谷。于明德说。

2.中成药发展向好

榜单显示,从经济规模看,行业景气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利润水平来讲,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榜单分析,中药饮片、卫生材料、生物制品、中成药未来成长性好,制药机械、中药饮片盈利能力强。

华雪蔚分析认为,2017年及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子行业将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剂,中药饮片和卫生材料分别在大健康产业驱动与在生物创新技术驱动之下将具可预期的成长性;制药机械则可能成为潜在的行业盈利黑马。

中成药跟化学制剂类似,主营业务收入指数和利润总额指数跟行业整体水平保持一致,并且呈上涨态势,利润率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从榜单上看,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品和原料药位居利润总额前四位,只是在排序上略有差别。虽然中成药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逼近化学制剂,我国对中药发展政策强力扶持,中成药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未来中成药发展会更好。中成药有望超过化学制剂。华雪蔚说。

3.寻找转型升级突破口

于明德认为,我国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转型升级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目前中国医药产业过剩,走向欧美市场必须通过国际最高水平的药品许可,这需要中国药企提升药品质量,加强研发,走在国际化前列的药企,未来不可限量。生物技术将改变现在医药产业总体结构。很多重大医疗技术的突破都需要新的生物药品配合,基因药物、新型疫苗、单抗体药物等领域要密切关注,投资生物技术。

世界卫生资源的70%投资在吸烟、喝酒、营养、运动、肥胖、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因子,这些创造了医药产业新的发展契机。在新契机中,对于家政生活服务、医生卫生康复护理这些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篇(3)

医药产业的发展决定药学教育的人才需求,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层次、种类、数量有不同的要求。医药行业发展在新的产业规划布局刺激下发生变化,人才的供应无法实现同步提升,必将出现供应缺口。传统药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对市场需求反应慢,岗位指向宽泛而导致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弱,将很难适应新的医药市场需求,为避免产生课程设置与相关行业实际需求的时间差矛盾,保证药学毕业生就业率不受教育滞后现象影响,树立超前意识,科学预测未来新产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类别,超前调整课程安排,使人才的供求尽可能同步。

目前有许多教育科研工作者和机构对于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开展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药学本科生近年来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在91%~100%之间[1-7];也有部分高校对药学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研究[8-10],认为未来生物药学、临床药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循证药学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将会大幅度提升,对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指出应该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个人能力[11];对江西省6所高校药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创新能力培养、毕业实习及就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应加大选修课及实验课比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药学专业培养方案[12]。上述研究工作未基于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药学人才就业能力需求变化的新特点开展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根据教育供给与需求理论,拟针对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药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提高药学生就业能力。

一、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药学人才就业能力需求变化

2010年11月,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随着国家“十二五”相关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带来了新一轮发展良机。未来国家医药产业结构将向优质化、学术化、集中化、国际化四个方向调整,“优质化”重质量;“学术化”重循证研究;“集中化”重GMP、GSP认证;“国际化”重品牌创新。因此,在新形势下未来药学专业人才需具备生产质量控制能力、循证研究能力、临床用药服务能力、创新药物研究能力等。随着医药市场的迅猛发展,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医疗机构药房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质量监控、物流销售、医院药品调剂及药学服务相关岗位是药学专业人才的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就业岗位群。针对医药产业结构向优质化、学术化、集中化和国际化四大趋向调整,就业能力需求将随市场发生变化。

(一)药物研发岗位。新药研发的特点、现状、发展趋势决定了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新药研发环节是医药产业链上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受研发投入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创新体系不合理等问题的困扰,我国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水平低。但我国研发成本低、技术人员多,疾病谱和临床样本丰富,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药研究和开发阶段高层次的药学人才为主,但在新药研发申请和上市等环节,需要大批既懂药学相关知识又懂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层次要求不一定像新药研究阶段及临床前实验阶段那样高,药学本科生经过培训就可胜任。在临床试验环节,需要拥有基础医学知识、药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药学本科生也可胜任。考虑到我国医药专利环境的建设,还应加强对制药企业专利人或专利律师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加强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药品生产岗位。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新版药品GMP的要求。而目前相关人员素质、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版GMP要求。根据药品生产组织过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以判断药品生产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要求毕业生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熟悉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的就业能力。能够根据药品的性质,筛选出包括质量监控,检验化验,自动化仪表控制等合适的设备,设计出各种参数。

二是熟悉生产工艺设计的就业能力。具备将实验室的药物生产工艺中试、放大,直至确定规模化大生产相应条件的能力;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生产流程。在进行生产的同时还要进行工艺验证,采取周密的计划、严格的实验寻找出那些恰当的要素,包括最优的生产条件、操作参数、工艺限度及原材料的投入;何时、怎样对其进行评估;每一个重要工艺步骤应做的检测(中间控制、放行和特性)及验收标准,确保产品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三是熟悉生产管理的就业能力。能确定生产计划指标、计算和核定生产能力、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组织实施、总结计划完成情况;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控制生产进度、测算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之间的偏差,并纠正偏差。

(三)药品流通岗位。根据《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要求及药品流通情况分析,药品流通环节注重的是从业经验的积累,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并不高。《纲要》提出要加强药品流通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国内药品流通人才培训机制,支持和鼓励药品流通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层次多元、市场需要、企业欢迎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全国药品流通职业经理人和其他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建立药品流通领域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从业人员培训工程,“十二五”期间培训高级职业经理人2000人,中级职业经理人5000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5000人,药学技术服务人员10000人,其他重点岗位20000人。药学高等教育应紧密结合这些要求,培养适用于流通环节的药学人才。

(四)药学服务岗位。目前我国药师数量不到40万名药师,而2020年我国共需要药师100余万名,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成为药学人才缺口最大的一类。在药学服务方面,需要高层次人才要面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药学服务。这类人才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了解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善于与医生沟通和协作,可以作为医药结合的桥梁和枢纽。要熟知药物性质和作用,能够审核处方和指导合理用药,参与药物治疗决策并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临床用药利用与评价研究;参与查房和会诊;听取病情,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询问用药史,监测病人的用药。

除了医疗机构所需的高层次药学服务人才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社区诊所、零售药店,这些机构需要大量的药学服务人才。依据我国药师缺乏的程度和药学教育的现状,可以培养大批药学服务人才充实这些岗位。每一位走进药店想购买药品的消费者都希望从药店获得用药方面的指导,而实际上能够得到的正确指导不多。药学高等教育应该认识到这种潜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

二、就业能力需求变化,课程体系研究

药学类专业的知识结构经历了“化学一药学一工程学”到“化学一生物学一医学一药学”的过渡和发展。这类变化的动因是产业发展和产业需求,包括产业关联的发展和产业关联的需求。在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有许多相关联的理论和技术手段逐步应用的药学研究中,逐步形成在药学教育中新的课程,或者作为新知识被纳入原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归纳出下列的知识内容极有可能在将来的药学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临床药学服务方向开设药学心理学、药物基因组学、时间药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生物药学方向开设生物信息学、代谢组学、药物代谢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医药市场营销学方向开设药物计量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循证药学方向开设循证药学作为选修课程。

三、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探索构建岗位技能培训模块

采用情景模拟或课外科技活动等方式,在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探索新增包括药房服务情景模拟、药厂制剂生产观摩及药品模拟营销等内容在内的岗位的技能培训模块,以适应不同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房服务岗位技能培训模块;在《药剂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厂制剂生产岗位技能培训模块;在《医药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品营销岗位技能培训模块。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学生比较系统地联系用人单位药事活动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药房服务岗位技能培训。①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扮演药房工作人员和患者,完成收方审方配药复核发药等药房调剂实践环节。②病区药房调剂情景模拟。由学生扮演护士角色,进行病区药品的核对,通过实战训练提高药房服务岗位的就业能力。

(二)药厂制剂生产岗位技能培训。以课外科技活动形势参观药厂GMP生产车间,制剂生产线,学型仪器设备操作方法等,提高药厂制剂生产岗位的就业能力。

(三)药品营销岗位技能培训。采用药品营销模拟实训,学生角色扮演药品推广销售人员、临床处方医生、药房进销管理人员等,拟设计两种情景模拟培训。①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学生两人为一组,自拟谈判课题,进行模拟商务谈判,最后撰写合同,拟定协议书。②医药促销情景模拟。学生自拟背景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电话邀约方案,并结合电话沟通的技巧按照邀约方案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并模拟药品销售场景。观察者对销售人员所提出问题的质量和问题的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掌握电话邀约的步骤和方法及拜访客户、进行产品演示的技巧。

四、在第二课堂环节增设拓展知识讲座

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临床药学服务进展、生物制药技术前沿、药物营销管理、循证医药学等前沿热点进行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药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质,就是解决高等药学教育供求矛盾、公平与效率问题。根据“十二五”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新趋向适时调整课程结构与教育模式,明确药学专业教育目的,才能提供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服务于大众,才能形成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药学生才能把学习作为提升自己人力资源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本文根据教育供给与需求理论研究以市场为导向的药学生就业能力完善课程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龙亮.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J].华夏医学,2007,03:581-582.

[2]万忠兴,李荣科.我院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医教育,2009,05:20-22.

[3]李常玉,吕雄文,张媛媛,等.药学(临床药理学)专业本科已毕业五届学生就业状况及分析[J].安徽医药,2009,07:847-849.

[4]李刚,姜汪维,王露,等.石河子大学药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9,05:411-413.

[5]焦淑清,侯巍,于莲.药学系200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药学教育,2004,04:56-58.

[6]叶桦.历届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药学教育,2006,05:58-60.

[7]马晓匡.我院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研报告[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S1:154-155.

[8]王春玲,李民胜,黄贵华.广西药学类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03:55-58.

[9]陈雁,符崖,王羚郦.药科类学生质量追踪与毕业生需求调查[J].药学教育,2008,02:60-62.

[10]庞挺.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篇(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对含蜂胶、含硒两类保健食品产品注册进行调整,内容涉及用量和不适宜人群。据了解,国家药监局拟规定含蜂胶保健食品中蜂胶的用量为每日0.2克至0.6克;含硒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的不适宜人群项增加4岁以下婴幼儿、孕妇、乳母及高硒地区人群。

卫生部公布26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卫生部近日公布了新批准的26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包括食品添加剂1种、营养强化剂2种、食品用酶制剂7种和食品用香料16种。其中,食品添加剂为决明胶,营养强化剂为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低聚果糖,食品用酶制剂为磷脂酶C、谷氨酰胺酶、天门冬酰胺酶等7种,食品用香料为香厚壳桂皮油、葡萄籽提取物、甲酸松油酯等16种。卫生部表示,本次公布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按《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要求审查通过,并公开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在技术上确有必要,对健康无害,可以用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百事在中国设立首个海外“绿色”工厂

全球最大的食品和饮料企业之一百事公司日前在中国西部城市重庆设立了其首个海外“绿色”工厂,并重申了其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的计划。这一先进的饮料工厂对于该公司当前的新兴市场拓展及扩大当地相关产品组合战略至关重要。未来2年,该公司预计将在昆明、郑州、泉州、兰州和南昌开设5个新的饮料生产工厂。该公司还计划投资增强其当地研发能力,拓展中国本土化产品组合,如纯果乐果缤纷果汁、乐事荔枝薯片以及以传统中草药为概念的草本乐饮料。

我国夏粮连续六年增产

国家统计局近日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产量为12335万吨,比上年增产260万吨,增长2.2%,连续六年增产。

果醋饮料2012年规模或超50亿

近日。中投顾问的《2009-2012年中国软饮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果醋饮料拥有惊人的市场潜力,未来几年。我国果醋饮料有望维持每年数倍的高速增长,2012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亿。

轻工

欧盟玩具新指令禁止一切致癌物质

据悉,欧盟正在对一项有关玩具安全的新指令进行修改,对进口商的责任做出更严格的规定,禁止在玩具中使用一切过敏物质,以及任何致癌、诱交或危害人类生殖力的物质。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中国的玩具出口将是一个挑战,欧美的玩具进口门槛正在不断提高。

超浓缩洗衣粉有了识别标志

洗衣粉究竟是不是“浓缩”,今后可以看“标”买了。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介绍,印有标志的洗衣粉产品应具有以下特性:相同重量下,该产品与标准(普通)洗衣粉比,在体积上缩小1倍,在去污效果上则增加1倍。获得使用“浓缩洗衣粉标志”的产品不是“终身制”,须接受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随时随机进行的市场检测。

微波炉蒸功能标准

由美的微波炉等单位起草、商务部的《微波炉蒸功能要求》国内贸易行业标准于8月1日正式实施。据了解,《要求》对微波炉蒸功能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进行了明确规定,适用于具有蒸功能微波炉的生产、销售、检验等各环节。“蒸标准”将微波炉蒸功能定义为“具有在微波炉内腔加热器具中产生足量的蒸汽,使其在炉内不断循环。实现食品被微波与蒸汽持续加热至成熟的作用”。

海信惠而浦9亿元合建亚洲最大白电基地

目前,海信集团与美国惠而浦公司共同出资9亿元在浙江长兴打造亚洲最大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开始批量生产。海信惠而浦(浙江)电器公司由双方各出资50%组建,主要生产350升以上的大容积电冰箱和滚筒洗衣机,均属于高端家电产品。此次投产的一期工程的冰箱设计产能达100万台,滚筒洗衣机产能200万台。据悉,该生产基地将同时生产海信、科龙、惠而浦等多个品牌的产品。

浦尔注资3亿元建国家级数字电视基地

近日,浦东新区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协议,将向数字电视国家标准核心企业――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注资3亿元。根据协议,浦东新区国资委将指定其直属的上海轻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和另两家企业出资3亿元,对由上海交大控股的“上海高清”实施战略重组,共同建设国家级数字电视产业基地。业内人士认为,该合作有助于在上海打造一个国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龙头企业;同时,也有助于整合各种资源,确立浦东新区在数字电视领域的领先地位,提升上海对数字电视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新兴市场或将占一半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拓产业研究所的预测,2011年全球的液晶电视销售量中新兴市场与已开发市场(日本、北美、欧洲)将呈现五五波,其中大陆将是最受重视的一个区域。拓指出,2008年全球液晶电视的渗透率只有13%,估计全世界还有17.4亿台电视机市场可供液晶电视去取代;已开发市场的液晶电视渗透率在30%以下,预估今年出货可望稳定成长;而新兴市场的液晶电视渗透率则低于10%,成长幅度将高于已开发国家。

纺织

《水洗整理服装》标准8月实施

《水洗整理服装》已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09年8月1日起实施。标准规定了水洗整理服装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测试)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此标准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经水洗整理生产的服装,但不适用于牛仔服装。

印度与台湾签署振兴纺织工业的合作协议

印度大型服装出口组织“服装出口促进委员会”(AEPC)与台湾纺织企业及机器制造商组织“台湾纺织联合会”(TIF)签署一份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纺织相关技术和促进纺织工业发展方面展开合作。这两个组织将共同努力,确定投资者在人纤织物和特殊织物领域的投资。印度服装出口促进会和台湾纺织联合会还将通过在印度建立环保型及特种服装合资企业,促进印度纺织工业的发展。

巴政府拨款400亿卢比支持纺织业产品出口

巴基斯坦《每日时报》近日报道:巴政府已经拨款400亿卢比,建立纺织品出口投资支持基金,支持已处于困境中的纺织业,希望恢复已失去的国际和国内市场。政府计划加强对高附加值纺织品出口退税,代替原来的研发支持基金。此项拨款也是政府2009~2010财年预算的一部分。此外,另拨款5亿卢比,用于纺织业3%利息率的补贴,5.1亿卢比用于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出口型纺织企业和服装厂。对出口纺织品和服装需要的粘胶短纤维进口实施零关税。

建筑

世界最大节能门窗基地于河北奠基开工

近日,世界最大节能门窗生产基地

在河北省高碑店经济开发区奠基开工。基地总投资33亿元,占地980亩,包括以德国工业标准建设的奥润顺达节能门窗工业园和中国国际门窗城。该项目是河北省重点项目,由河北奥润顺达公司与德国MOSER公司共同投资兴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节能门窗生产工业园和亚洲首家国际门窗城。预计2011年竣工。投产后,将以该园区为中心,形成以门窗产品为龙头,拉动上下游配套产业一起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对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推动行业向节能产品转化升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今年全球水泥消费量将缩减1.7%

波特兰水泥协会(PCA)预计,2009年世界水泥消费量将下降1.7个百分点,占世界水泥总量58%的中国和印度两国水泥消费量的增长将冲减其他地区水泥消费量的下降幅度。该协会在近期的报告中称,中国和印度今年水泥消费量约增长4%,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水泥使用总量预计下降16%。

中国油漆涂料2009年销售量预计增长5%

美国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近日的报告称,由于经济逐渐回暖。中国油漆涂料市场下半年将逐步复苏,全年销售量预计将增长5%左右。

化工

亚洲最长石灰石输送走廊在海南投产

由华盛天涯水泥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的海南省循环经济重点示范项目“石灰石胶带输送走廊”近日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正式投产。走廊全长18.1公里,是全亚洲建成投产的最长的石灰石输送走廊。它投入使用意味着矿山石灰石到熟料生产车间的运输方式变得清洁、环保,每年节能折合标准煤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万吨。

未来10年我国将大幅削减传统溶剂涂料

《涂料行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未来10年,我国将大幅削减传统溶剂涂料在工业涂料中的比例,使其所占份额由目前的50%锐减至5%。规划提出用10~15年时间,对传统涂料产业实行新技术嫁接与改造,最终将传统溶剂涂料市场份额缩减至1%以下。

加拿大制定杀虫剂最高残留限量

加拿大近日发出多项通报,对杀虫剂唑菌胺酯、灭螨醌、恶唑菌酮制定了最高残留限量。内容涉及:唑菌胺酯在燕麦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2ppm,灭螨醌在梨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3ppm,(口恶)嚼唑菌酮在蔓越莓中最大残留限量为10ppm等。

未来5年全球合成氨产能增加

国际肥料工业协会近日《全球肥料和原材料供需展望》报告。预期全球合成氨产量将由2008年的1.809亿吨增长至2013年的2.178亿吨,届时全球合成氨海运贸易总量将达到2060万吨,合成氨生产量和贸易量都将迎来新的增长期。

世界塑料添加剂市场未来两年增速4.5%

总部位于休斯敦的市场研究企业汤森聚合物服务及信息公司(TPSI)的最新研究报告称,当前全球塑料添加剂市场规模已达320亿美元,今明两年的年均增速将放缓至4.5%。

医药

深圳投资80亿元打造昆明中医药产业园

由深圳佳仕森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近80亿元的“昆明中医药产业园”项目即将落户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规划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将达到393万余平方米,分3期滚动开发建设,6年内建成。该产业园将依托云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建立商贸物流区、会展交易区、科研孵化区、云南特色民族中医药文化旅游区及康体旅游区5大功能园区。该项目建成后,每年至少可以产生100亿元的产值,为当地贡献10亿元税收,提供3万个就业岗位,带动云南各州市10万以上的农民种植中草药材。

赤峰制药投资近1亿建设综合制剂工业园

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政府了解到,赤峰制药综合制剂工业园一期工程大容量注射剂项目近日在赤峰红山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据介绍,该项目是赤峰制药集团与上海迪赛诺医药发展有限公司的又一次成功的合作,项目总投资9900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123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年产大容量注射剂160a0万瓶(袋),预计年销售收入2.57亿元,利税4500万元,将成为内最大的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

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市场将翻倍增长

近日,Decision Resources了《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市场将从2008年的1.38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3.85亿美元,增长超过1倍。推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患病人数的增加、医疗保险的普及面增大、患者的消费能力增强以及生物制剂的使用量增加。

2012年底全球1/3抗艾滋病原料药是上海产

上海市近日了《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和《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1012)》,推出了鼓励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其中提到,到2012年底,力争使抗艾滋病原料药达到全球市场总量的1/3。

电子

手机耳机接口统一标准

《移动通信手持机有线耳机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准(即手机耳机接口标准)日前已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审定,并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专家介绍。新标准符合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娱乐终端耳机标准,因此无论手机、电脑、MP3还是MP4,今后均可共用一个耳机。新标准规定,手机有线耳机接口为标准规格的同心连接器,连接器直径尺寸分为2.5mm和3.5mm两种,并规定凡符合标准的手机均应在说明书和包装盒等显著地方粘贴“标准有线耳机接口”标识。

2009年全球PC出货量将比上年下滑4%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近日研究报告称,2009年全球PC出货总量将达2.783亿台,比上年下滑4%。这将是自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以来PC出货首度出现下滑。

总投资200亿半导体产业基地落户胶州

近日,由香港新恒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世纪晶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半导体照明显示产业基地正式签约落户胶州湾产业新区。该项目预算总投资200亿元,项目投资范围包括:半导体全产业链(外延、芯片、封装、应用)、研发检测平台、现代物流业、产品交易平台、商业配套和高端服务业等项目。预计在5年内完成产业区的开发,5~8年内形成产业集聚,并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人民币。解决5~8万人就业,建成“绿色生态、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区”。

日本2009年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将增长82%

日本国内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由于该国政府积极促进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普及,加上材料费下滑、批量生产的效果,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价格将加速下滑。2009年日本国内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将会出现大幅增长,由2008年的1761亿日元增长82%,达到3199亿日元。

机械

福州将打造内燃机及发电设备产业制造基地

福建省经贸委近日正式作出批复,将福州市内燃机及发电设备产业集群列入省经贸委2009年产业集群技术提升专项工作的重点实施项目,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据市机械冶金行业办有关负责人透露,按照省经贸委的批复要求,福州市今后将从3个主要方面做好内燃机及发电设备产业集群的提升工作。一是建设产业集群技术支撑平台,突破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二是发展多缸内燃机产品,加大终端产品的配套范围。三是加快产业链延伸。

日产汽车将在华投资50亿元大力提升产能

日产汽车公司近日宣布,为开拓中国汽车市场,将把中国广州市花都汽车城的年均汽车产量由目前的36万辆提升至60万辆。相关投资额达50亿元人民币。日产将购得花都工厂毗邻的土地,设置新生产线以提高产能。新生产线计划于2012年投产,用于生产在中国需求量较大的小型车。随着产能的提高,日产在华的年产能力将提升至70万辆。

合肥建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篇(5)

一、充分认识加快医药工业发展的紧迫性

我省医药工业增长与国际、国内医药经济基本同步,20__年医药工业产值48亿,位居全国18位。今年上半年,我省医药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30%。汇仁、江中、天狮、桑海、赣南等各个骨干医药工业企业有目标、有项目,发展势头很好。目前我省医药工业产业占全省gdp约2.2%,在中部6省比例最高,且医药发展显著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医药行业在我省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是我省医药工业通过近年的积累,初步具备同国内外医药企业竞争的物质基础;二是我省中成药业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发展潜力很大;三是医药行业具有高成长性,特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中药、化学原料药的出口带来机遇。我们调查后认为,在客观上我省医药工业具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经过努力三年翻番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但仍存在制约因素,主要是:

1、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改制工作急需抓紧。这几年我省医药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汇仁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到20__年底,江西医药工业的国有资产比例达52%,远高于全国26%的平均水平,企业包袱重,活力小,竞争水平差,制约了全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2、我省医药工业企业gmp认证工作亟待加速。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gmp认证,没有按期通过的药品生产企业,将被强制关停并转。我省146家医药工业企业中,目前仅有17个企业获得22张证书,有46家企业立项新建厂房。已通过认证的企业比例位居全国下游。

3、我省医药工业企业总体上缺乏新产品跟进。江西已经培育了5个年产值超亿元的药品,是中药单品种过亿元最多的省份,但这些产品同类竞争比较多,新产品开发投入少,新产品总数和档次不高,其根本原因在于江西医药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水平落后。并且,江西医药工业企业供应本地市场的品种不足20%,对临床的贡献率低。

二、主攻现代中药产业,建设中药产业强省。

中药工业是我省医药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医药产业优势在中药。我省已形成了四大中药集团,全省中成药总量在全国排名第8位,培养了一批知名中药产品,中药工业是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的支柱。发展中药工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发挥我省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化产业,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中成药产品现代化。我省夏天无、草珊瑚、肠炎宁等许多中药产品富有地方特色,在全国绝无仅有,但没有技术优势。发展我省中成药产品现代化,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做江西特色产品的标准研究,做出有效成份,拓展新功效、新疗效,提高产品品位;二是做现有产品的新制剂、新工艺研究,获取专利保护和行政保护;三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规范中药材种植是中成药质量的基础,中药材的种植离不开中成药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资金和市场。一是要以企业为主建立药材基地,推行sop操作管理,从药农个体种植转向工厂化生产,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二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质量标准研究,控制中药材产品质量;三是省药监部门将对gap药材给予政策支持,对企业生产的地产药材和大宗药材核发药品批准文号,让质优的中药材占领市场。

3、创立中药饮片品牌。长期以来,中药饮片加工业技术简陋、没有质量标准、管理粗放,影响中药饮片企业做大做强。我省樟帮、建帮中药饮片炮制底蕴深厚,品种资源丰富,有条件建好全国性的饮片生产基地,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中药饮片产品。对些,药监部门将采取两项措施:一是组织企业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谁制定质量标准,谁获得省药监局颁发中药饮片生产批准文号;二是取消分散在医疗机构、药品零售门店、个体药农自行加工方式,扶持专业中药饮片企业扩大规模,做出品牌。

4、建立中药提取物企业。中药提取物是供中成药生产的原料,目前中成药生产企业均是自建车间,自行生产供应本企业所需要。中药提取物的生产模式应当向向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药监部门将引导和支持建立专业中药提取物企业,允许有条件的中药生产企业对外供应提取物,组织制定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在中药材原产地就地加工,可减少中药材运输成本、减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降低中成药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延长中药产业链。

三、各个门类协同发展,再造医药投资热点

在重点发展中药产业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各个医药工业企业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因企制宜,实行一企一策。基础薄弱医药行业门类,如果找准发展突破口,扬长避短,同样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1、选择性地发展化学药品行业。我省曾经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省,东风、江药、国药是我省化学原料药主要企业。加入wto后,化学原料药的出口通畅,价格上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药监部门考虑采取的措施:一是支持化学原料工业企业盘活的产品资源,提高产量,努力扩大出口;二是帮助化学制药企业申报小品种原料药生产批文,走特色经营之路;三是引导企业仿制疗效独特的合成药物,以改变剂型为主,争取在江药建立全国缓释、控释制剂生产基地。

2、生物制品行业采取“拿来主义”。生物制品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我省有博雅、江中、赣南等4家企业,原有行业基础、研发水平、资金比较薄弱。因此,我省宜采取合作方式,直接引进新生物制品,降低研发和投入的风险。赣南的转移因子的深度开发,是属于国家一类新药的抗癌生物制品,市场前景

十分广阔,应当予以重点支持。3、提升医药器械行业产品技术水平。近年我省医疗器械工业平均每年47%的速度递增,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生产规模全国领先。我省医疗器械工业机制灵活,但产品档次低、利润少、发展潜力有限。药监部门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帮助企业重点开发自毁式医疗器械产品,提高我省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二是配合进贤县政府建好医疗器械工业园区,吸引资金投入光机电医疗器械产品,改变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的状况,使医疗器械产业成为进贤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协同有部门,组建医疗器械协会(或商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企业经营行为,减少同类产品恶性竞争行为。

4、鼓励投资药包材生产行业。长期以来,药包材生产在我国一直处于弱势行业,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新《药品管理法》对药包材管理制度进行调整,视同药品一样严格管理。药包材占据药品成本比例越来大,有的已经超过30%,隐藏着很大的利润空间。药监部门将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扶持我省有基础的市、县建立药包材生产基地,吸引各方资金投入药包材行业,申报药包材产品项目,先入为主,抢占药包材市场先机。

四、注重医药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产品开发是医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药、中药保护品种对医药产业的贡献率越来高。医药新产品开发投入大,周期长,对有前景的项目,建议给予财政支持,由政府设立医药经济发展基金,提供科研经费支持,或设立专门的医药经济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好的医药开发项目。作为药品研制的监管机关,药监部门将审批职能转化服务职能,着重帮助医药工业企业解决三个难题:

一是合适项目难找的问题。我省很多医药工业企业新药品研制积极性很高,但苦于项目难找。药监部门要发挥掌握新药政策,新产品来源信息集中的优势,为企业进行新药政策把关,提供准确、可靠、适用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信息,为企业选准项目出谋划策。

二是新产品申报难的问题。申报程序控制严、研制资料要求高是新药研制的共性,省药监部门要发挥新药审评专家委员会作用,为新产品实验资料把好审核关,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对骨干医药企业的新药项目,省局领导和药品注册人员,将加强同国家药监局的沟通和协调,帮助企业做好工作,加快审评速度,缩短审评时间,尽快获准产品批文。

三是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鉴于我省医药科研状况,开发医药新产品应采取企业自主开发为辅,合作开发为主的方式,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供需见面平台。药监部门要做好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工作,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由企业与科研机构自主签约,企业出题,科研机构做题,成果归企业享有。

五、监管和服务相结合,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医药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必须予以严厉打击。20__年以来集中开展的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整治活动,促进了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我省对进贤县非法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打击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非法生产、销售一次性医疗器械活动基本肃清,合法医疗器械企业扬眉吐气,投资者信心大增,进贤县两个现代化医疗器械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全省医疗器械产业由此步入健康快速增长期。目前,市、县药监机构组建基本完成,集中统一的药监网络覆盖全省。全省药监部门要始终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与重点医药工业企业的联系,建立联系通道,帮助我省企业树立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问题,打击非法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祛邪扶正,弘扬正气,保护合法企业的权益,维护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建立公平竞争的医药市场经济秩序。

六、发展我省医药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6)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双元培育的概念

(一)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区是区域经济研究的特殊对象,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研究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经济发展是指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们福利提高等多方面社会经济的变化,受自然资源、制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二)双元培育的概念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该模式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

二、区域经济现状及劳动力需求分析

“十二五”时期,本溪市把全面落实东北振兴政策举措作为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本溪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把加快建设“三都五城”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药都”,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即将开启的“十三五”时期,本溪市将布局“大健康产业立市”战略――以“中国药都”为基础,构建大健康产业带,建成全域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系。以生物医药产业为基础,以健康服务业为重点,坚持全域药都发展理念,构建由西至东大健康产业带,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建成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城市。随着“十三五”本溪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调整加快,人才的引领和驱动成为当务之急,未来五年,本溪医药制药企业需要近万药业人才,主要包括四类人员,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技能人员和其他人员,其中,技术技能人员的需求达到60%以上,产业人才需求数量和层次的提高,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对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需求也日益走向多元化,催生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模式的思考与研究。

三、双元培育模式的构建

(一)建设“双元培养、合作共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为指导,形成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平台。深入研究合作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情感交流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职业教育的实际,整合合作双方资源,形成校企双元培养、合作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组成专业双主体办学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学校和企业专家及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对行业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形成专业及专业群人才需求(本地区职业标准、岗位标准)和岗位素质结构能力的调研报告。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模式研究及运行。

(二)构建知行合一课程体系

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由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家长、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和各级人才中心共同参与,参考企业生产、服务规律,以典型企业操作过程为项目,梳理为该过程服务的专业人才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为典型流程服务所需的技能和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拓展知识和技能,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现场结合,专业与岗位结合、能力与素质结合”知行合一的课程体系。

(三)建立适合双元培养、双导师授课的教学形式

详细分析专业岗位及岗位群操作人员的素质结构需求和能力结构需求,针对学情实际,在专业知识教学、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等方面开拓思路,构建适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四)双元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教材

与合作企业协作,针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及实训内容,统筹兼顾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考虑教材的多元性、职业性、实践性原则,编写优质核心出版教材,做到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的“双融合”教育。

(五)利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设能工巧匠平台,培育学生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的精神。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或优秀往届毕业生来校开展讲座,介绍当代企业管理特点,先进专业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及生产实践中的小改小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构建双元评价体系

建立校企双元的学习评价系统。学校主要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理论基础、基础技术、技能水平等,企业主要评价学徒的职业素养、企业认同感和团队意识、实践能力、岗位技术技能水平等。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定性评价与动态评价、行为评价与心理评价相辅相成的原则。

在构建校企共建的互认共享的评价体系基础上,改革学生就业创业办法,完善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使优秀的毕业生找到合适的企业,使优质的企业找到适合的毕业生。

(七)“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在校企合作和“订单”企业中,以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设备的方式或从企业引入适合学生技能训练的产品等方式,把企业的生产培训中心引入学校,并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逐步实现“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八位一体教学模式。

四、双元培育模式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政府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从宏观层面把握参与双元培育的行业背景、企业和学校的资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促进校企长期合作的组织保障机制。

二是行业采取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协调和规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对学校和企业实施专业指导、质量评价和技术服务。

三是合作企业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的主体之一,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教育教学过程、“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企业应保障学徒的基本权利,严格执行育人用人交互衔接制度,确保学徒在企业实践的同时,能够参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将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员工考核,并给予奖励。

四是学校要在政府的主导下,依法牵头筹建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多元投资主体组成的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的职教集团治理机构。

参考文献

[1]徐一畅.《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吉林大学》,2009.

篇(7)

依靠科技创新是四平市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薛亮的带领下,公司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公司与吉林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了“精细化工工程研究中心,并与天津大学建立长期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十多年来,公司先后完成了国家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转化14项,其中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4种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公司目前生产的八种产品均是自主研发并率先在国内生产,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产品在国内各大医药生产企业及国外制药业得到广泛应用。产品全部替代进口或出口。2009年公司被命名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基金优秀企业”,被吉林省政府评为“百强民营企业”。 创新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连年攀升,人均利税连续多年居四平市第二位。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额43255万元,利润4561万元,上缴税金2680万。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企业发展基础。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薛亮深知,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多年来,公司建立和完善培养人才、聚积人才、激励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一整套机制和制度,打造了具有四平精化特色的人才施展才华平台。对优秀老同志回聘,对优秀中年骨干加码,对优秀青年人才重点培养使用。把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与使用人才统一起来,进而发挥出科研人员的最大潜能。通过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骨干激励人才;通过选送科研管理骨干到高等学府深造,增强各类人才的发展后劲培养人才;通过建设科技人员住宅楼、大学生宿舍,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留住人才。目前,公司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127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62人,高级工程师19人,研究员3人,形成一支情报信息、科技研发、工程设计、分析检测等专业齐全的科技队伍。

为了早日实现把公司做大做强的目标,2010年,公司开始实施三年发展计划,计划投资30500万元建设年产1000吨头孢呋辛酸和1000吨呋喃胺盐项目。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额115000万元,实现利润17600万元,实现税金9300万元。到2013年公司预计销售额将达到160000万元,利税超30000万元。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全面启动了上市工作计划,目前已进入股改阶段,力争在两年内成功上市。三年发展计划的实施将使公司成为一流的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为公司的发展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作为一名企业界的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薛亮常常告诫自己,不仅要具备本行业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备深厚的政策理论功底,这样才能更好地肩负起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不负人民的重托。为此,他在繁忙的经营管理、科研生产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人大工作知识,明确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进一步增强当好人大代表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光荣感,坚定做好代表工作的信心。他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学习、会议和代表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人大代表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薛亮常说:“人民群众信任我们,选我们当代表,我们就要为他们尽好职、服好务,当好他们的代言人”。为了了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他经常深入基层,听取选民反映的各种问题,并把一些有价值的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共性情况整理成意见和建议,提交给市、区人大有关部门。几年来,他共走访选民3千余人次,向省、市、区人大提出意见和建议12项。其中《关于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快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建设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殡仪馆祭奠烧纸管理,改善陵园路环境卫生的建议》,以前瞻性的思考和充分的调查论证,受到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都带来了很好的效果。

参加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好机会。每次参加人大代表开展的活动,薛亮都积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把收集情况、分析问题和写好调研报告看成是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为政府献计献策。他先后撰写调研报告4篇,其中,《加大力度,全面推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关于民营企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调研文章,为市、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篇(8)

(一)驻区高校科技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据调查,目前我区驻有包括在内的各类大专院校近20所,这些高校在人才、科研、技术等方面具有助推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与优势。科技人才云集。大学城目前入驻的13所高校,专职教师超过7000人,拥有高级职称的32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250多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客座教授64名。大学城现有在校学生超过12万人,每年毕业生有3万多人。从专家教授到青年才俊,各类人才汇聚。科研成果丰硕。驻区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问世,其中不乏具有很强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前沿创造。据统计,2007年,大学城高校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0余项。2007年至今,大学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邮电大学获国家、省(部)科研成果奖10项,获得专利10项。科研平台强大。驻区高校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中药学”等国家重点学科42个。拥有“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些都可以为开展自主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支撑。

(二)驻区高校科技资源对地区经济建设贡献不足。

近年来,我区对高校科技资源越来越重视,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来看,驻区高校对经济建设的实际贡献与其科技资源禀赋不匹配,恰似“近水楼台不得月”。主要表现为:

1、专业人才培养没有与我区人才储备接轨。地区每年大学毕业生近30000人,但毕业后留在就业的仅200人左右,约占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尖人才则更少,人才优势对发展的贡献度不够。

2、驻区高校科技成果区内转化率不高。驻区高校每年都有一些科技成果在得以转化应用,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如由大学与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发的“特高压直流电系统用钢化玻璃绝缘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实施期内累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37亿元,缴税总额1.63亿元,净利润7381万元,创汇3000万美元。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但总的来看,驻区高校汗牛充栋的科研成果,与区外企业合作“红红火火”,在就地转化屈指可数,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

3、高校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偏弱。一个优势学科、重点研发项目可以为地区新兴产业的培育奠定基础。如大学、中医药大学拥有生物医药方面优势,可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勃兴;师范大学、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艺术设计类学科,可以为创意设计产业奠定基础。但总体看,驻区高校科技资源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停留在对企业的技术服务层面上,而由高校优势学科与相关企业组成的长期稳定的产学研联盟尚未形成,合作开发核心产品,共建研发机构、合作培养人才等深度合作尚未展开,对地区产业的支撑和动力作用还不够。

二、制约高校科技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到位。区委、区政府提出“三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说明了对高校科技教育资源的高度重视,但如何与驻区高校长期紧密合作,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还没有从体制机制上形成框架协议,具体操作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2、校企合作深度广度尚不理想。近两年来,驻区企业与高校合作的产学研项目仅有10余项,企业作为产学研结合主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许多企业对新技术和新成果不甚敏感,眼睛只盯着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上,不愿为成果的转化承担过程性风险,甚至不少企业提不出引领自身发展的技术需求和进行更新换代的产品方向。此外,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也不够顺畅高效,项目合作没有得到系统的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尚未形成。

3、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还不健全。不少驻区高校都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跟踪国际科技先进水平,不断调整其研究方向、手段,在催生民营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发展科技产业、探索创新机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平台不够健全,影响了政府层面与高校之间的沟通联系,制约了企业层面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导致无法促成能够对优化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4、产业园区承接科技人才、技术能力较弱。近年来,我区相继建设了科技创业中心科技园、生命科技创新园、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园等十大发展平台,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建成时间较短,在吸纳驻区高校创新型人才扎根、创业,带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机制和办法,导致不少高端科技人才舍近求远,跑到苏锡常、甚至苏北地区创业。

三、高校科技资源应成为“三个发展”的强大动力

驻区高校所具有的科技资源是我区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独特优势,为把驻区高校科技资源转化为地区核心竞争优势,增强科学发展后劲,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此建议:

1、强化政策扶持,引导驻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国内许多省市区为促进高校科技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如技术需求对接活动,联合承担重大项目、实行合作攻关,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等。为此,我区应主动研究、分析驻区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从政策和机制上引导支持驻区高校立足本地,进行科研课题选择、学科建设,做到高校科技与地方经济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实现双赢。

篇(9)

(一)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倍和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高于GDP增长速度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和,比2000年分别提高了和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上升到;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成长,效益日益明显,逐渐成为黄冈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

黄冈高新技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家。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骨干企业和产品

2003年,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四个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培育聚集了一批骨干高新技术。

在生物医药方面,依托大别山的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现已发展有广济药业、迅达药业、中牧安达药业、李时珍医药集团等多家新兴药业企业。

在精细化工方面,拥有湖北祥云集团、湖北沙隆达蕲春公司、湖北恒日化工股份公司等多家化工企业。

在新材料方面,拥有湖北浠水久和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十月装帧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拥有湖北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3、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信息水平明显提高

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不断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一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02—2003年,全市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万元,年均投入万元,较“九五”末增长;2002年,全市工业设备微电脑控制设备原值比重达到;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2002年,全市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较“九五”末上升%。全市农作物新品种迅速推广,在耕地面积年均减少%的同时,农业耕地面积产出率则以%的增幅提高。二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03年底,全市光电缆线路长度达公里,长话业务电路路,较“九五”末增长和;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户,移动电话户,分别较“九五”末提高%和%。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尽管我市已经涌现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全省也仅为位。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幅减缓,“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长率为%,相对于“九五”期间全省34.6%的增幅大幅减缓。相比而言,周边地区发展速度加快,相对于周边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不高。

目前,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家,过10亿元的企业没有,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同时,骨干企业数量少,带动效应不明显,在全国、全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品牌还不多,行业内未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不高。

3、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不合理。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经济比重大,体制活力不足;从技术结构看,中低端技术居多,高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从产品结构看,投资类产品比重高,消费类产品比重低;还有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这些产品很容易引起家门口价格战,既影响企业效益,又阻碍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艰巨。

4、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重成果、轻应用,产业化导向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5、高新技术发展亟待优化。

一是促进高新技术投资创业的政策机制不活,投资环境亟待完善。与沿海省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借助外力、引进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针对国际性大财团、大公司、大企业的照商投资工作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政府引导性投资不足,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市场发育不健全,资金“瓶颈”使许多有生长力的中小企业生长缓慢,许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转移到黄冈以外应用;三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人才聚集成长的环境尚未形成,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预测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们应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光电子一体化四个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力争在“十一五”末在我市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若干个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创新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货值年增长%,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化信息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市电话普及率达%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迅速发展,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快速成长的增长极。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得到广泛提高,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为核心,加速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环保技术在内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农业新产品覆盖面积达该种作物面积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60%;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我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区。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人,企业科研机构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财政对科技三项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1%,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

在发展重点上,要把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个领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扦光缆、光通信设备及光通信器件、通信终端、电子元器件、各类应用软件等产品,形成光通信产业链;适应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消费类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汽车电子产品、GPS应用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的开发生产;抓住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向国内大规模转移的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数字电视机及机顶盒、存储器、笔记本电脑、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产品。

2、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重点发展包括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重点的生物药品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为主的医用生物技术产业化;具有较强优势的原料药、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产业化及新型制剂和诊断试剂;以动植物良种培育、经济作物脱毒组培和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兽药为主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以系列氨基酸产品、维生素产品、酶制剂、乳酸为重点的工业生物技术及产品。

3、新材料技术及产业

重点发展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型功能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新型包装材料等产品。

4、光机电一体化

重点发展精密成型技术及产品,快速原型技术及产品,虚拟制造技术及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可编程控制系统(PLC)、以工业PC为基础的开发式控制系统(PCC)等制造过程主控系统;智能仪表、智能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优化系统等工业自动化专用装置;高性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设备;高性能发动机、新型车桥、转向器、气门、缸套、曲轴、电池等汽车关键零部件。

在发展布局上,突出市区为龙头,积极推进沿长江、沿铁路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在产业结构上,重点发展以团风、黄州区为龙头,以软件及电子产品制造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发展以红安、麻城为龙头、以数字制造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以浠水、罗田为龙头的,以功能材料、光电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为主体饿新材料产业;发展以武穴、蕲春为龙头的,以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中药材深加工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黄梅、英山为龙头的,以节能环保为主体的环保产业和农业高科技产业等六大产业格局。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提高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作的认识

应充分认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强化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建立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标责任制,细化各级党委、政府抓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领导责任,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衡量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加强其领导作用。成立由科技、计委、财税等部门领导组成的科技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保证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决策的科学性。

(二)加快改革进程,培育以市场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运行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民营资本、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重组,使一大批高新技术国有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使一批国有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使一批民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团,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饿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把支持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的导向功能,引导民营高科技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有所作为,为民营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参股投资科技企业,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拓宽民营高新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

三是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对于非政府投资和非产业政策限制类项目,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和不需要平衡生产建设条件外,有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完善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除法律法规禁止的领域外,所有投资领域均向社会开放,推动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资金投入上要予以倾斜。应加大对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支持力度,可建立高新技术风险基金,不断完善投资机制。与此同时,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应不断强化自主投入意识,积极落是关于企业提取技术开发基金和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等有关规定,企业投入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使用。

(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适应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新机制,创造更为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采取感情流人、事业流人的方式,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在事业上努力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的环境,激发其扎根创业的积极性。要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知识更新的要求,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各类人才进行各种培训,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围绕科教兴市战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培育和造就一批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切实改善企业家的创业和经营环境,尊重企业家的劳动,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一是健全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推动各类产权有序流动;鼓励和促进企业利用土地转让或融资筹措发展资金;积极探索劳动、资产、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

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企业上市不仅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获得了更充裕的资金,而且其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都已实现质的转变,为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体制平台。要继续抓住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完善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上市、利用壳资源和吸引其他上市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

篇(10)

**工业经济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拥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对拉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工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发展现状

**特色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特别是近几年来的不断培育、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特色日趋明显。至目前,主要分布有特色产业板块。

1、化工产业。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新浦化工、锦鸡染料、振华油脂、常农化工、康鹏电子等企业为重要支撑,初步形成了氯碱、染料颜料、医药农药、油脂化工、电子化学品及化学助剂等精细化学品五大化工产业集群。目前,氯碱化工产业链相对完备,每年开票销售规模在100亿元左右,油脂化工以振华油脂为代表,发展势头迅速,2011年实现开票销售突破30亿元。同时有新加坡、荷兰、法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入驻园区。目前,全市共有化工生产企业27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5家,2011年开票销售收入达280亿元,占全市工业国税开票销售比重接近50%。

2、减速机产业。以济川街道办和姚王镇为主体,以泰隆、泰星集团为龙头企业,全市有减变速机制造企业10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产品有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几十万种规格。仅泰隆、泰星集团的减速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就超过20%以上。“泰隆”、“泰星”牌减速机双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减速机行业全部从业人员达10800人,2011年开票销售超50亿元。

3、医药及医疗器材产业。以济川药业、中丹制药、蓝韵凯泰为主体,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2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9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拥有符合GMP标准的制药厂房近5万平方米。济川药业集团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医药企业百强行列,初步形成以中成药、化学药中的抗生素类药品为主,消化系统、抗肿瘤类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为辅的多元化格局,2011年实现开票销售40亿元。

4、船舶制造及配件加工产业。以虹桥工业园为主体,以港华、华泰、大洋、中旭四家船舶为支撑,全市现有船舶制造企业13家,另有船舶配套生产企业26家,主要生产吨位在5万吨以下的驳船、成品油轮、运输船、化学品船等,2011年开票销售实现50亿元。目前,计划总投资49亿元(生产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万箱级集装箱船)的扬子鑫福造船正在抓紧建设世界第一大船坞(长543米,宽147米,深13米,能容纳4条30万吨级船舶同时建造),年底投入生产,力争3年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元,将成为**第一个百亿元船舶企业。

5、汽摩配件制造业。全市现有汽摩配件企业52家,规模以上企业34家,2011年开票销售达30亿元,以塑光汽车部件、幸运宝贝、华骋科技、三迪为主体,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油箱、儿童座椅、汽车灯具、摩托车整车及配件等产品。幸运宝贝、华骋科技等3家分别获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

6、电子电气产业。全市现有电子电气产品企业68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4家,主要以星光发电、波瑞电气、航联、科兴、中船永志、龙溢端子等企业为主体,生产各种规格的发电机组、输变压电器、开关柜、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等产品,2011年开票销售近35亿元。星光、波瑞、航联等5家公司产品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航联、永昇等企业产品直接为直九飞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等配套,波瑞、航联被省认定为“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永志电子、航联分别与中船重工、中兵光电等成功实施高位嫁接。

7、乐器制造产业。以黄桥镇凤灵集团为龙头,目前共有专业乐器制造企业50多家,企业规模从5万元起不等,有2万多人直接或间接地为乐器行业服务。全年提琴产量达70万把,占全国生产总量70%,占世界市场份额30%以上,2011年开票销售达4亿元。凤灵集团建成国内最大的提琴博览馆,“凤灵”乐器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黄桥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命名为“中国提琴产业之都”。

8、牛仔布织造及服装产业。以黄桥镇为中心、带动周边的分界、古溪、广陵、元竹等镇。全市现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400余家,2011年实现开票销售近10亿元,纺织服装业已成为全市吸纳农村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之一。其中,以黄桥镇牛仔布织造为主,已形成织机1600台,从业人员10000多人,年加工牛仔布8000万平米生产规模。

另外,像古溪的拉丝业、曲霞的纽扣业、黄桥的液压机械制造业、张桥镇的消防器材和麻将业、宣堡镇的制鞋和绳网带业等产业,虽然起步较早,有的曾经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盘大做强,现在这些产业的开票销售一般在5000-8000万元之间。

(二)基本特征

1、产业集群优势初现,但龙头型、基地型大企业不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特色产业和产品,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规模,但由于缺乏完备的规划和布局,导致现有的产业集群不是靠专业分工合作占领市场,而是在同一层面上无序经营,互打价格战。这些产业虽有集群的雏形,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缺失拥有行业话语权和能引领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型、基地型的大企业。

2、具备了一定技术工艺基础,但自主创新能力缺乏。近年来,全市积极引进、开发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一定技术工艺基础和良好发展前景的重大项目,但总体来看,全市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源深加工、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中低档、外协配套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以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由于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不够健全,研发力量薄弱,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含量。

3、培育了一批产业能人,但做大做强欲望不强。随着各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汇集了一大批产业熟练工人,也培养造就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产业能人。但不少企业负责人思想保守、小富即安,缺乏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家族式管理企业多,现代化管理企业少;作坊式生产企业多,科技成长型企业少;求稳守摊型企业多,开拓创新型企业少”,企业机制活力不能充分释放,企业发展受到严重束缚。

4、生产要素基本具备,但软实力建设较弱。经过长期的自身积累,不少企业和特色产业已基本具备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生产要素,仍难以在行业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相当一部分负责人过分地以挤压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品牌建设、领军人才、研发创新等软实力方面建设不够,最终造成企业人心不齐、效益不优、销售不畅、前景不光明,长此下去,将不利于企业的快速扩张和产业的加速集聚。

二、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

“十二五”期间,**的特色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世界投资看好和聚焦中国,国内制造业由南向北转移,**地处长三角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产业基础条件具备,医药、机械电子、乐器制造等产业已初具特色,且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重点产业,加上“468计划”的快速推进,都有助于全市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传统产业巩固提升,新兴产业迅速扩张,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起跑,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生产力布局趋向合理”的总体思路,以全球的视野、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推进**特色产业的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1、坚持在空间布局上彰显区域特色。坚持按照“三城四片五重点”空间布局整体规划,围绕各自功能定位,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快优化调整四大片区产业结构,推进片区与园区发展互动并进,不断提升片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东片区坚持以黄桥工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乐器制造、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古红旅游等产业。南片区坚持以城东工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设备、电子电气等产业。西片区坚持依托经济开发区、虹桥工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船舶及配件、机电、医药等产业,实施与城区联动发展。北片区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园为依托,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交易、物流等产业。

坚持“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留足空间”的原则,高标准实施“一区四园”中长期发展规划。经济开发区以发展现代大化工为目标、延伸产业链条,拓展高新技术领域,努力建设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虹桥工业园加快推进扬子鑫福造船项目投产达效,努力实现船舶产业向船型差别化、技术高端化、行业领军化发展,全力推进总投资86亿元的天星洲整治开发及沿江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使天星洲在未来5-10年内打造成为支撑**沿江发展的大型现代化核心港区;黄桥工业园以省级开发园区为标准,积极规划建设中奥(**)绿色技术科技产业园,加快引进实施重大产业项目,不断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城东工业园立足节能环保产业,加大龙头项目开发实施和科技研发力度,促进产业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农产品加工园以雨润、百汇项目落户为契机,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加快向农产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真正把“一区四园”打造成集科研、制造、商务和现代服务为一体的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能量、有级别的高品质特色园区。

2、坚持在产业集群上突出特色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产品结构调整将由过去的适应性调整转为战略性调整,由对单一产品的结构调整转为产品链的调整,通过实施招大引强、政策扶持、突出品牌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着力培育减速机产业集群、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油脂产业集群、船舶制造产业集群、电子电气产业集群、汽摩零部件产业集群、乐器制造产业集群、牛仔布织造及服装产业等特色产业,抓好各园区、乡镇集聚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服务建设,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15年

“特色产业集群”规模总量达1300亿元。

3、坚持在乡镇发展上体现“专精特新”。依据**实际情况,“十二五”期间,各乡镇要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扶优扶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以“专精特新”求发展、求竞争、求实力、求质量。元竹镇要以精密铸造为发展方向,逐步改进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古溪镇要以星光发电为龙头企业,打造省级发电机组工业园区;黄桥镇、宣堡镇主要围绕旅游业着力在乐器、食品、银杏系列产品上打造**品牌;新街镇、分界镇、广陵镇、珊瑚镇主要在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上求突破;曲霞镇主要围绕粮食深加工做好延伸发展文章;济川街道办、张桥镇、姚王镇、河失镇、根思乡主要围绕减速机、电子电气产品系列化生产、延伸上出精品。

三、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措施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突出比较优势、实现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现有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围绕“一个调整”,推进经济发展增长方式转变。“一个调整”即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早调早主动,晚调就被动”的意识,及时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节奏,在保持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通过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一是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实现企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产业集聚度。二是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实现由政府管理、行政推动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转变,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四是以实施品牌战略为重点,实现由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转变,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2、整合“两大优势”,形成发展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两大优势:一是区域和资源优势,二是机制和环境优势。从**的区域和资源优势来看:在长三角经济圈中,**居于连接东西、沟通南北、承上启下的节点,地处上海、南京两小时经济圈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一小时经济圈内。**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全面对外开放,已建成5万吨级通用码头及化工、建材、煤炭等10多个专用码头,江海联运四通八达。“一区四园”发展框架已经形成,产业集聚功能日趋完善,整体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另外,**岸线资源方面,拥有24.2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岸线8.8公里,是发展大型港口和大工业项目的理想岸线。江滩资源方面:8.3平方公里的天星洲经过综合整治,将形成6.3km深水岸线、10km二级岸线,可规划建设5万-10万吨级泊位25个。地热资源方面:地质勘探查明,多处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水层在1500米左右,温度为50-60摄氏度,有一定的含硫量,非常适合开采利用。

矿产资源方面:境内全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气田,已探明储量1000多亿立方米,出井即为液态,纯度99.9%,伴有黄金气体“氦气”,储量1000多万立方米,极具开采价值。另外全市银杏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0%以上,未来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从**的机制和环境优势来看:**作为省管县试点,工作节奏变得更加快捷、高效、灵活,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黄桥镇作为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已全面实施,同时配套黄桥老区扶持政策,极大地推进东片区提速发展;“工业强市、工业兴市”主导地位确立,“三城四片五重点”发展方向明晰,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强势推进,优势传统产业、生产业、小微企业升级、新兴产业等发展计划全面实施,各种扶持、上争积极开展,政府机关致力于服务企业、服务园区的“高效服务活动年”全面展开,所有因素叠加,都有助于特色产业、特色企业集聚发展、快速发展。

3、抓好“三个保障”,提升特色产业的组织服务程度。一是做好一个特色产业规划。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资源优势,制定全市及各园区、乡镇(街道办)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支持重点,引导招商引资方向。坚持把特色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建设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在行政审批、金融担保、工商税收、鼓励扶持政策等环节为特色产业提供各种便利,鼓励金融机构向特色产业及园区进行“打包贷款”、“封闭贷款”,设立政府专项资金,用于特色产业的贷款贴息和再担保,努力改善特色产业经营环境,降低经营成本,使**特色产业逐步向国际化迈进。三是组建一批特色产业自律性行业组织。协会成立之初,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服务的形式积极介入,通过引导搭桥,结成行业联盟,加强行业监督,实现行业自律,减少磨擦和矛盾,随着协会功能的完善再逐步退出,使协会成为特色产业的自治组织,有效解决和防止**很多产业存在互相拆台、恶性竞争的问题和现象。

4、实施“四大发展战略”,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围绕打造特色经济强市,以特色产业来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围绕“468”计划,坚持不懈地推进“四大”发展战略。

一是坚持建设“大园区”。坚持突出以“一区四园”为特色产业核心区,高起点规划,选准特色定位,创新招商模式,调强发展活力,培大特色产业企业,抓好功能承载配套,实现园区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力争到2015年“一区四园”特色产业规模总量达到2000亿元。

上一篇: 学生会副主席工作展望 下一篇: 单位信息宣传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