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实习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6: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工程施工实习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筑工程施工实习

篇(1)

1.1实习概况

2011年10月1日我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定岗实习,实习单位是有宁夏建工集团二分公司承建的宁夏青铜峡并网光伏电站中广核一期工程。来到工地,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实习的第一天非常兴奋、非常紧张,但过后,感到更多的是彷徨和无助。尽管学习成绩不错,但在单位真正工作的时候,可以说对专业课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一问三不知。当被问到能否熟练操作广联达、photoshop、excel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掌握的技能实在太少。由于很多东西都不会,看着其他人忙着赶项目,我们也只有坐着在那看。在我的争取下,他们把比较简单的一部分工作分给我们,就是计算a区一期配电房,楼地面和墙柱抹灰的工程量。但是拿到图纸以后,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就是我根本就看不懂图纸,更别说懂得计算规则了。一个人算了一个下午,都没有弄出一个头绪,而其他同事已经把配筋全算完了。我此时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由于什么都不懂,只有看标书,但由于意义不大,我向项目经理申请去工地现场。

于是我亲自接触了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程序。

1.2施工过程中的学习

作为一名施工技术员我亲自接触了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程序。钢筋工程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工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3.混凝土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四、实习主要工作任务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懂实习工地的建筑类型,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条件等内容,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多多请教了解看到的不知道的知识。尽量争取参与并了解工程开工前和施工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参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整理施工实习日记,做好实习收尾工作。我们应该去了解或者熟悉工地上常用的机械设备的性能。带着各种各样的疑问,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询问着,尝试了解常用的机械设备。为了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针对在施工现场看到的“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操作的师傅细心的告诉我们它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的一种自落式搅拌机,主要按重力机理进行搅拌作业。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搅拌筒内壁焊有弧形叶片,当搅拌筒绕水平轴旋转时,叶片不断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互相掺合。主要用于一般骨料塑性混凝土的搅拌。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工长告诉我们正确的放料顺序为:石子,水,砂。因为放料顺序不对会造成浪费。我们在现场看到有师傅在砌筑空心砖,据他介绍空心砖具有良好绝热性能,主要用于非承重墙或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等部位,比如阳台后砌墙。使用砌筑砂浆,孔对孔(空心砖)1/2处,孔向下(将少数分布筋埋入)交错搭接。若空心砖旁要开门窗洞,应将3块实心砖填入其中再施工。我们又询问了为了节约用水,可不可以使用生活用的污水来拌和混凝土。师傅笑了笑说,混凝土用水也需要干净的水,因为污水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不单是水,对砂、石的细度模数也有要求;对水泥标号也有要求。

篇(2)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计划和实习要求:

计划

A、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B、试分析柱、梁、楼板、墙等的模板受力状况、荷载及传递路线。

C、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留设原则是什么?对不同的结构构件应如何留设。如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D、观察在工地现场中看到哪些建筑及装饰材料。

E、砖墙临时间断处的接槎方式有哪几种?有何要求?

要求

A、服从带队教师的领导,遵守实习纪律。

B、遵守建筑工地的各种规章制度。

C、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在工地现场时要注意安全。

D、尊重工地工程技术人员及职工,虚心向他们学习。

E、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三、实习内容及体会:

1、地基基础

2、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建筑的结构类型有多种形式。有砖混结构,有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异型柱,框架与砖混结合。框架结构的跨度比较大,适用于公共建筑,在财富名门花园主要是用于商场,酒店等。框架——异型柱主要用于住宅,异形柱与墙体相同的厚度,在保证了承重与抗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房屋空间利用率,因此,在高层住宅中这种形式被广泛采用。砖混结构一般用于多层住宅,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没有框架结构的好,因此对房屋高度有限制。像一些建筑下面几层是商场上面几层是住宅,如果住宅层数不高,就可采用框架与砖混的复合形式。如果上部住宅层数多,则适合采用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形式。

3、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缝宽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缝隙暂时不浇注混凝土。缝中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等荷载差不多稳定时,一般是结构封顶两个月后再浇注混凝土。后浇带都是用于建筑长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当建筑长度小于50米时并且是框架结构,这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一定的刚度,就的设置单元墙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具体是

A、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B、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C、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构造柱

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学习有关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一点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接触一些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只能从实践中对我们专业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指导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所有人都做到了:

(1)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工地的有关规章制度;

(2)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时间安排;

(3)记录参观施工情况、

心得体会。

这一个星期里,我们接触了有关土木工程的很多知识:

1、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还有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7、了解水泥、砖、砂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8、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篇(3)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

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三、实习概况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1、钢筋工程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工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

3、混凝土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四、实习主要工作任务

篇(4)

一、树立全新的职业教育观,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就中职院校来说,必须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观,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具有模块化特点。具体来说,要全方位分析社会市场与实践实习教学客观需求,综合分析新时期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设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科学编制课程内容,使其更加合理,更具针对性,围绕建筑工程具体流程,结合中职学生已有的水平,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安排好课程内容,确保技术课程建立在工程模块教学之上,并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在该课程教学中,必须构建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操作,注重工程指导,促使学生在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为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做好铺垫。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基于就业,逐渐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能力是其重中之重。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全方位分析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个性特征等,围绕职业教育观,构建全新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比如,基础工程施工、商品混凝土结构施工、土方施工,要进一步简化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显现课程模块重点与难点内容,要以工作实践为中心,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各方面技能的训练都更加具体、形象,让班级中每位学生都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必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

 

二、合理模拟施工现场,创设良好的实训条件。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渐提高他们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一是:模拟施工现场。在学生掌握某些分项施工工艺理论知识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其集图片、动画、文字等于一体的特点,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施工工艺内容,刺激学生感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章节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全方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作用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出真实的施工场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观察、发现、分析乃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创设良好的校内实训条件,安排好实习周。中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各方面实际情况,构建仿真实训场所,即教学展示区、实践操作区,前者主要用来展示建筑机械设备、教学模型、新设备等,而后者主要是为建筑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操作场地,比如,模板工程、装饰装修工程、钢筋工程。在学习完某章节理论知识后,建筑专业实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认识机械设备,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操作结束后,必须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具体规范,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验收对方所完成的工作,看其是否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合理安排实习周,特别是在学期结束后,进行整周生产实习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类别、工程体量等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同一时间参观相关的工程项目,比如,多层砖混结构、小高层框剪结构,所选择的工程项目必须具有其代表性,还要考虑一系列影响因素,比如,建筑工程周期、专业教学周数。

 

三、适当补充教材内容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章节内容,巧妙地引入对应的工程项目案例,必须符合班级中职学生已有的水平,贴近他们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素材,结合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全方位分析身边已建建筑工程实例,比如,工程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控制,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加全面地了解建筑工程项目各个施工环节的准备、处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在每章节内容学习结束后,教师必须适当补充一些相关内容,比如,施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时期建筑工程建设局提出情况,逐渐扩大的知识面,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学习该课程。

 

四、结语

 

篇(5)

一、当前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为土木工程专业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实习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3个环节组成,实习环节培养方案一般为9周,新形势下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以下诸多困境:

1.土建项目工程量大、工序多、周期比较长,短时间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只能看到某个分部工程或某个工序,很难真正看到工程的全过程。

2.受时间和经费限制,一次实习不可能到多个不同工地。

3.扩招后学生多、且实习类型多,而老师一般比较少,教学资源有限。

4.考虑到安全、食宿等方面的困难,施工单位通常不太愿意接待实习,即使少数学生联系找到实习单位,动手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不太多,对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很难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5.毕业设计内容由建筑、结构与施工3个部分组成,由于毕业设计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施工部分投入不够,导致社会核心需要的施工部分论文质量普遍偏低。

二、建筑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

1.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在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实践中,我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与省建筑三公司的地缘、人缘、亲缘优势以及学院土木学科专业优势,校企互动,着力加强与公司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基础牢固。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已有近15年的时间,包括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技术推广等领域,合作范围广泛而深入。15年来,湖南科技大学为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培养和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00余名,大多已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同时在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技术、大跨度结构施工控制理论与技术、深基坑开挖与边坡施工控制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排水及废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鉴于多年来在人才方面的合作,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第一批评为湖南科技大学优秀实习基地。共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土木工程专业与湖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立1个本科生实习基地,涵盖了学院所有的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有利地保证了实习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基地是学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场所,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实习基地的设施、条件直接影响着实习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学基地建设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基地建设成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实习教学的质量。为此学校应重视教学实习基地的开拓与建设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规范和完善基地的建设,制订《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条例》,保证教学实习基地的遴选质量,开拓和维护好各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本着教学相长、扬长避短、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与教学基地签订相关协议,使互惠互利原则能够有计划性、双向性和连续性;坚持共建、共享、互利、巩固发展的基地建设原则,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努力追求各方利益的共同点,使教学基地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学校通过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索质,实习单位通过学生实习寻求单位的人才储备,增强彼此间的互动和相互间的默契,巩固和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学校各专业有完善和质量较高的实习教学基地,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设立课外创新的学分,鼓励建工专业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学生在大二、大三提早进人有科研项目的教师科研实验室,参加教师相关科研项目锻炼。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许多同学经常跟随教师到省建三公司企业科研调研,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培养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些学生直接将实习期间调研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使毕业设计的选题具有极强针对性,并迎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教育应与校外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内容相结合,校企合作是前述结合的具体表现,是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是立足于时代经济结构和企业资源优势,找准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切人点的需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是教育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三、结论

推进校企产学研长期合作,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建筑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教学质量,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充分利用我院“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示范基地,优化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进程和监管行为,改革建筑工程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的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合作培养新模式”,制定完善的实习计划与大纲,加强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毕业环节与企业联合指导,实现实践环境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U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181-01

为了确保建筑给排水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安全稳定、高效的作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安装、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阳江市二环南路某给排水工程,管长1850米,总造价136.5万元。下面,笔者结合该工程的施工工作,探讨建筑给排水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问题。

1、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

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给排水管道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重要部分,其整体的施工水平将对建筑物的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城市整体的市容市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落实给排水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加强对整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选择信誉高的供货商,采购材料使用前需进行抽样质量检测。认真考察设计勘察企业资质,合理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切实执行施工设计变更规范。

其次,强化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给排水工程整体质量情况良好,然而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水管接缝渗漏、阀门漏水、设备运行噪声过大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设计缺陷、施工工艺粗糙、不重视施工质量、管材或其它的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限等。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给水和排水功能性的降低。施工质量问题还可能造成建筑物给排水管线的渗漏,设备的噪声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竣工后的使用。因此,必须发挥出给排水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作用,改善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给排水工程现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就目前的给排水工程施工情况而言,出现了一些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建筑物的设计阶段,没有对管道及相关给排水设备的安装进行精确的核算,造成了实际安装环节的困难,不仅会影响设备的安装和接口位置,还会容易引起设备使用的振动和噪声。此外,由于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对于管道的质量规范和施工技术工艺要求、安装标准没有明确的说明,因而施工技术人员在管道施工中随意性很大,极易导致安装质量不合格,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验收和使用。(2)给排水施工材料及附属设备质量不合格,施工前又缺少必要的检查验收。部分施工企业忽视管道施工质量,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施工价格,使用无法保障质量的施工建材,以获取更高经济利益。再加上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人员不重视质量检查,甚至忽视对产品质量合格证的检查,也助长了次品进入施工现场,投入施工的情况,为给排水工程带来了很大的质量隐患。(3)施工规范不健全、施工技有待加强。在现场施工中,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很大一部分施工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给排水施工培训,又缺乏有经验的老技工指导,更谈不上遵守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操作手册及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施工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质量问题,(4)施工监管力度不足,缺乏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和相关措施。施工企业管理者通常更加注重土建施工质量,而对于水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的管理力度相对较低,错误地认为建筑物的土建施工部分是主体,水电施工等作为附属施工,施工质量的缺陷,通常不易于察觉,就算发现了问题,修整工作的任务量也相对较低,因而降低了给排水工程施工的管理力度,不仅没有构建明确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更没有针对性的制订质量管理措施,施工质量完全寄托于给排水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更谈不上定期的为新员工开设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和现场实习,平时也很少会指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通常只有在工程整体验收阶段,才随同土建施工部门进行检查和验收工作。

3、给排水管道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如下:

3.1 给水管道安装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立管甩口标高不准确,原因:由于层高超出允许偏差或测量不准确;立管距墙不一致或半明半暗原因:由于立管安排不当或预留洞口不合适;热水立管的套管向下层漏水,原因:由于套管漏出地面高度不够,或地面抹灰太厚造成;管道镀锌层破坏,原因:管钳拧紧操作或管道焊接造成。管道支管下垂,原因:管道支架间距不合适。水表距墙内表面过近或过大;水表前后直线管段长度不符合要求。

3.2 排水水管道安装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预制好的管段弯曲或断裂,原因是直管堆放未垫实,或暴晒所致;接口处外观不清洁、美观,原因是粘接后外溢粘接剂未即时除掉;粘接口漏水,原因是粘接剂涂刷不均匀或粘接处未清理干净所致;地漏安装高度过低,影响使用,原因是地平线未找准;排水管的插口倾斜,造成接口漏水,原因是预留口方向不准,接口环缝不均匀;地漏安装过高或过低,影响立管检查口渗、漏水,检查口堵盖必须加垫,以防渗漏;卫生洁具的排水管道预留口距地偏高或偏低,原因是标高没找准,或下料尺寸有误;排水管道的坡度过小或倒坡,影响使用效果,各种管道坡度必须按设计要求找准。

4、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事后控制

1)安装好的管道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管道污染和损坏。所有给排水管道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管口封堵,防止杂物掉入管口内堵塞管道。管道防腐保温应在管道功能性试验合格后进行。阀门的手轮在安装时应卸下,交工前统一安装完好。仪器、仪表、水表应有保护措施,为防止丢失和损坏,可统一在交工前装好。

2)验收和资料归档,在验收中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维修。收集整理施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施工过程资料和验收记录,并组卷成册。

5、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相关环境、条件进行。在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中,诸多的问题都是由于施工人员自身操作行为的不规范,质量意识薄弱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建筑施工部门要加大对相关施工人员的管理,这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重视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管理,构建健全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建筑给排水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环节中整体质量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效率、施工进度、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童忠保.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0(18).

[2] 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3] 张勤,李俊奇.水工程施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篇(7)

引言

给排水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建筑整体质量意义重大,也跟居民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控制,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 当前建筑给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建筑给排水工程在设计阶段存易出现某些管道、设备、文字说明缺失,造成漏图落项;图纸错误;与其它专业冲突问题以及影响使用、美观问题等问题。在采购阶段易出现招标界面划分不清晰,造成落项;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拟进场给排水设备和材料的报审表及其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核时,发现少数设备和材料的相关文件不全、不符合报验要求;存在设备和材料的参数与国家规范不符的情况;设备和材料的技术调研不够深入,技术规格书的编写不细致,对招标设备和材料的某些技术要求不明确;某些进场的设备、材料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了检验,但未按照招标技术文件、设计及合同要求进行检验等。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施工阶段存在施工不规范、工艺不细致、技术水平不达标和成品保护不到位等问题。验收与交付阶段存在施工方对竣工验收准备工作不到位,自检不到位的情况,对于验收发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存在整改不及时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未及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未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由于建筑具有层数多、高度大、振动源多、用水要求高、排水量大等特点,因此,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材料及管理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稳定管道中的压力,保护水封不被破坏,建筑排水系统应设置通气管系统或采用瓶型的独立管排水系统。建筑给排水设备使用人数多,瞬时的给水量和排水量大。容易发生停水或排水管道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供水安全可靠,排水通畅。建筑动力设备多,管线长,易产生振动和噪声。因此,给排水系统必须考虑设备及管道的防振动和防噪声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施工人员的专业性不强,不能遵守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操作手册及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因此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许多质量问题。施工企业管理者通常对土建施工质量注重较多,而对于水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注重较少;管理者没有为新员工开设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和现场实习,平时也很少会指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大大降低了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给排水工程还存在着许多亟待锯决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水、节能的给排水设备及附件的开发与应用。(2)新型减压、稳压设备的研制与应用。(3)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运行管理方便的供水技术与方式的研究与推广应用。(4)建筑消防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5)提高排水系统过水能力,稳定排水系统压力的技术措施。(6)低成本、高效能的新型管道材料开发与应用。(7)热效率高、体积小的热水加热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二、 居住楼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质量的好坏全面体现了设计、采购、施工和验收与交付各阶段的质量情况。因此,需要对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和验收与交付各阶段的质量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针对建筑给排水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完善质量考核惩罚体系,实行量化考核,使岗位责任落到实处。通过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对各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和经验进行及时总结,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提高各阶段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的质量,使之达到工程质量目标和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

1.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信誉好、业绩优,具有与工程项目相符的资质等级证书,并且有同类工程项目经验的知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业主方作为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施工方和监理方实行全面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推行切实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施工企业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意义,并且结合土建质量管理的相关经验,建立健全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光靠思想上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管理者们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制订并推行,帮助给排水工程施工岗位工作者的专业技术培训。尤其对于新参加建筑业工作者来说,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其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此外还需要重视对于安全技能的教育,以保证其在施工中不仅能按施工要求娴熟的完成施工任务,还能安全施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2. 加强施工设施的产品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配件设施等产品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设备、材料质量达标,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才能达标。因此要保证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建筑给排水设备、材料的质量控制。在给排水施工中必须严格保障采购材料的质量,并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抽样检验。作为总承包单位而言,应该利用招投标方式进行选择最为适合的给排水分包施工企业和施工基础材料、配件设施的经销商;此外,在采购施工材料、配件设施时,总包单位应该派遣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员一同采购;在施工材料使用前,质量检测员应该按照我国施工材料的质量检验严格检查,保障使用的产品具备有效的合格证,当对施工材料质量存在疑问时,必须及时的进行测试分析,严禁不合格施工材料用于工程项目建设中。

3. 落实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施工阶段作为控制给排水工程质量的重要阶段,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技术部门负责人,应该认真细致的抓好给排水工作的施工质量。在项目施工初期阶段,就应对给排水工程施工部门和施工技术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监督,并对工程设计任务、质量标准、进度安排和技术工艺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此外,还应该按照设计规范和给排水安装标准,为工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施工质量审核,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业主方定期到现场了解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情况;参与主要设备安装的质量监督;参与给排水工程的中间验收;定期开展联合质量检查,及时分析和通报工程质量状况,解决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并协调各方的配合工作。

参考文献

[1]钟振生.探讨建筑工程中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5,(2):70.

篇(8)

关键词:顶岗实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学生走向社会和上岗前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经阶段,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是培养施工、管理、服务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必备过程,是学生毕业即能上岗就业的根本之路。近年来,我校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群,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顶岗实习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1 顶岗实习现状

1.1 教学计划设置

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或者是最后一学年的最后一学期,根据学制的不同,安排27~30周或12~15周时间。大大超过了半年的时间要求,不仅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针对具体岗位工作的内容,从岗位实践中探讨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将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和顶岗实习的质量。

1.2 学生实习岗位分布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与毕业后的职业岗位基本一致,主要是工程施工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和监理员等,再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具备二级建造师助理工作的能力。因此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就集中在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造价咨询企业和少数的房地产企业。而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固定性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又决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地点遍布全国各地及不同的施工场所。在长达半年以上的的时间里,许多学生的实习岗位还会因工程的进展、岗位的适应性、毕业就业等原因发生变动。

2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扮演学生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顶岗实习的学生一方面要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受到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约束。对比之下,又觉得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难以适应。再加上大多数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报酬时并不是按正式员工的标准进行,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失衡。部分学生过高估价自己,“眼高”现象较突出,一是由于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受高等教育,让其从事具体的操作,有“大材小用”之感,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二是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清,认为自己在其中输入了一定的劳动,要求以相应的工资与自己的付出相配套,在思想上有片面追求实习报酬的倾向,而现实与其要求不符,则在行动上表现不积极,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2.2师资力量不足,管理难度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少之又少,尤其是“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极为稀缺,仅有的几个实习指导教师除指导实习外,还要担任其他班级的授课任务,对实习指导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只能派出非专业人员协助,这些非专业人员对具体的技术环节不能做具体的专业指导,不能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能起一般的组织作用。此外,学生实习岗位种类多、人员分散,指导教师到各个实习点指导学生不够深入,往往只能起到巡视、监督、信息反馈的作用。

2.3企业配合力度不够、顶岗实习的企业不够稳定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性较大,很多建筑企业发展良好、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出于安全生产、管理、生产效率以及新设备与工艺技术保密等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太欢迎接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企业顶岗工作。即使是允许某些特殊关系的院校学生实习,很多岗位是不敢让学生真正顶岗操作的。因此很多院校学生实习变成了到企业参观和调研活动,真正体验式顶岗实习的学生很少。

2.4顶岗实习考核体制不健全

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往往在开始阶段安排得井然有序,而在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内部交流、总结等环节,由于受时间和其他客观因素制约,往往比较草率,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不能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纳和总结,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上升到理性。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对学生顶岗实习很重要,但现行评价方法往往忽略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有效参与,使得评价内容缺失了重要环节,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性[2]。实训基地的评价往往是一纸公文或寥寥几句评语,无法全面衡量顶岗实习成果。

3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建议

3.1加大顶岗实习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首先要做好实施顶岗实习的动员工作。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脱离学校环境,处在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中,繁重的生产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企业管理,以及种种无法事先预测的人和事,会使学生产生许多想法,甚至产生很多不适。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敬业观教育和责任感教育,使他们能敬业爱岗、安心本职工作。对于单位的选择,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愿望和职业规划。此外,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对职业的认知、知识技能储备、身体状况、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个体差异会比较大。我们尊重这些差异,对学生做好心理调适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适度分流[3]。

3.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长久的优质实习基地

顶岗实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需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能满足顶岗实习需要的优质校外实习基地。要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本着“双赢”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在目前建筑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譬如学校可优先为合作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利用自己的师资、设备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同时专业教师深入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参与技术攻关,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这将促进企业更乐意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

3.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顶岗实习的技术支撑

一方面,从校内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具体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协调,管理部门要在实训人员组成和资金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保证一定数量的“双师型”专业教师进入实习一线,为实习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舍得花大力气从企业聘请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

3.4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确保顶岗实习质量

顶岗实习由于实习地点、实习项目、指导教师等诸多因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所以必须创新考核评价的办法,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评定(包括职业资格的认证、优秀顶岗实习生的奖励)等相结合的办法,分别确定定量和定性的权重。定性评定包括:思想政治表现、敬业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实习日志、周汇报、转岗小结、实结、论文答辩等“结果性”评定,评价的主体有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定量考核包括:针对岗位能力目标、实习任务内容而进行的“过程性”考核。

参考文献:

[1]殷翔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篇(9)

[作者简介]徐秀维(1961- ),女,陕西西安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与投资控制;刘晨凌(1980- ),男,江苏连云港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DGZ2010001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18-03

近年来,“实践教学”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成为学院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被广泛认同。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规定了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确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引入多元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

2010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企业70061个,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4043.37万人,其中农民工占80%以上。而江苏省有建筑企业16225家,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572.5万人,其中从事技术与管理的人员仅为95.46万人,占16.7%。按照实现江苏强省的要求,到2015年,全省建筑行业从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比例要达到30%。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建筑业的科技进步和绿色建筑理念不断进入,市场对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好的建筑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呈上升趋势。

顺应建筑市场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开办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据2010年统计,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540所(包括开办该专业的本科院校),在校人数225816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业保障和专业发展空间。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实践教学体系缺少系统性,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的匹配度不高,校内外实训基地整合和利用程度不高,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改革的成效不明显,学生实践能力依然不足,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构成了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实践教学在数量上满足了实践课程所占总课时的比例要求,但对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和系列化缺少系统分析和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践等实践教学各环节所要实现的能力目标、技术目标、职业态度目标与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对应性不足,各种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担系统分析和设计不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及考核评价缺少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承担实践课程的师资、实践场所、使用设备等保障缺少系统考虑,所以实践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削弱了实践教学的功能和效用,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确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准确定位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按照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为依据,同时考虑学生职业发展和迁移能力。

第一步:确定岗位工作任务。从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的行业企业岗位入手,分析其岗位工作任务。

第二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体系。在工作任务分析过程中,要梳理清楚相同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深度对从业者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职业能力和职级的要求,分析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2~3年、3~5年后所能承担岗位工作任务的范围、难易程度、达到的技术水平、职务等,确定本专业的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

以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专业技术水平、职业素质为人才培养基本目标,综合考虑毕业生职业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确定人才提升和拓展目标。提升目标是为专业人才能够从事复杂任务或者是从单一的技术工作向管理岗位晋级的综合能力储备;拓展目标是为满足专业人才择业、岗位迁移的综合能力储备。

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职业成长规律(如图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初次就业岗位为技术员,主要岗位工作任务为参与现场施工与管理,所以其培养规格为初级施工员,其培养总体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基础,面积建设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基本目标、提升目标、拓展目标中所对应的能力、技术、知识、素质水平作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基本目标为能识读施工图,能测量放线,能检测常用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能参与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与验收,能参与编制工程施工方案等。提高目标为能组织施工,能编写施工方案,能进行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等。拓展目标为能编写投标文件,能进行工程施工现场监理,能从事工程预算编制等。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特色是突出技术知识,而技术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由于建筑工程具有一次性、技术性强、投资大、协同作业性强等特点,无法在校内实现全过程生产性实训。同时建筑产品是大量劳动和生产技术、工程材料、机械设备的物化过程,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操作技艺、施工方法等都属于默会知识的范畴,课堂教学方式难以习得,实践能力的获得必须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模仿观察。为了适应未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构建“认岗、跟岗、顶岗”“三段式”开放型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专业人才实践需求。

第一段“认岗”。学生在学习了初步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在校内完成了制图与识读、工程材料等单项能力训练后,进入工程施工一线,感受工作氛围,认知建筑产品,熟悉工作环境,认知材料设备等,建立感性认识。第二段“跟岗”。学生在学习了主要的专业课程,并在校内完成了各工种实训、施工方案编制与组织设计等综合实训后,进入企业施工一线,进入不同的岗位,跟随岗位技术人员参与工程施工,亲身体验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融合和提升。第三阶段“顶岗”。学生在校内完成拓展能力训练项目和岗位职业资格考证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承担岗位工作任务,融入企业生产,综合应用专业技术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得到考验和提升。

2.确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理念,按照“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为抓手,分析岗位职业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课程,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从生手、熟手、能手、专家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图2)。

3.实践教学组织安排。根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目标要求,结合“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统筹规划三个学年和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第一年通过单项实训和企业认识实践,让学生初步理解“如何做的”;第二年通过校内实训和现场“跟岗”实践,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技术做的”;第三年通过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践,让学生承担岗位责任,实现“如何做得更好”(如图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职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知识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进行综合训练,按照学生能力提升的途径,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设置单项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能训练模块,通过“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整体设计“认岗”“跟岗”“顶岗”实践内容(如120页图4)。

4.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准确定位实践教学能力目标,是实践教学内容选取的关键因素。职业能力即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即课程内容选取是以能力为核心,通过具体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来体现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是目标,任务是载体,技术是主线。实践教学内容选取应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将实践教学内容、专业技术、操作技能、职业态度等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融合。

实践教学内容开发应由校企共同开发,在模仿和再造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发展和创新性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培养,培养学生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整体设计中,要体现实践项目的功能设计,单元任务的能力、技术、素质要求,进度计划、角色定位、考核评价内容、成果表现形式、实施成效评价等内容,引入行业规范、标准、职业资格,贯穿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职业素质。项目和任务的设计一定要坚持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从“如何做”,到“做的技术”是什么,到能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并能应用专业技术实现“做得更好”的目标,从而更有效地获得职业能力,获得专业技术,具备职业素质。

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必须以实践课程有效性开展为目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由于企业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各种工序交叉进行,手工操作多,现场管理难度大,不能同时接受大批量学生进入工地实践,因此,应统筹规划实训场和资源,校内实训场所解决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和部分综合技能训练,校外实践教学主要解决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技能训练。

校内实践教学管理。校内实践教学集中在前三个学期进行,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实践教学由系教学主管部门按照学院要求统一管理,专业教研室在开学初期制订实施方案,主带教师具体实施,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需要,聘请相应的企业能工巧匠示范和指导。实训质量评价由实践教学团队按照实践教学整体设计中的标准要求进行验收和评价。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特殊性,学生基本分散在不同的工地,实践教学任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校外实践教学由系教学主管部门统一计划,提前一个学期做好实习项目和基地的筛选和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的落实工作,专业教研室与实习单位共同承担实践教学指导任务,校内指导教师实行随访制,考核评价采取现场指导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评价为主,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为辅的方式。

五、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实训硬件以及实践项目任务设计和组织等软件,因此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同类院系的校内实训课程主要解决操作实践能力训练和专业试验能力训练,虚拟施工技术、远程施工现场视频将成为学生获得施工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坚持“校企合作”,在已有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不断建立新的合作企业,通过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咨询服务、合作申报研究课题等途径,与企业建立“互助、互利、互信”的关系,同时,根据企业项目的进展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充分利用暑期长假,鼓励学生走进工地,主动参与工程实践。

积极探索实践课程学分制。充分利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家庭工程背景,引导学生利用暑期长假,结合企业施工项目,灵活选择实践课程,按照实践教学质量要求完成学习内容,系主管部门组成质量检查和评价组织机构,对实践课程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减少校外实训基地的压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

2.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 “双师”比例有了明显提高,但拥有“双证”与过硬的专业技术是两个概念,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地深入到企业施工一线,通过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途径才能促进职业能力提升,因此“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立足点仍然是“校企合作”。建立教师顶岗实践制度,搭建教师接触工程、结交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台,建立“双师”教师职业能力论证制度,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提升。

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弱项。一方面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很难有时间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兼职教师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规律的不适应,造成其特长发挥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主要承担现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如何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吸引企业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校内课堂教学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研究热点。

总之,建筑行业人才的质量对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优化对提升专业人才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有着内在的促进作用。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越来越受到行业和教育界的关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在今后一段时期,仍然是高职院校改革的热点。

篇(10)

当前,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轨的现象。首先,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过于偏向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实践知识的教授较为欠缺;其次,当前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实际的建筑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出入,脱离了工程实际;最后,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在课时安排上偏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培养。

1.2产学合作欠缺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与实际工程结合紧密的学科。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行业中关于建筑材料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若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实习教学脱离了实际将毫无意义。部分高校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的开展中缺乏产学合作。在实习教学中依旧沿用教材内容,并没有根据市场对建筑材料行业的新要求做出改变,在实习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些知识早早被社会抛弃了,学生出了社会以后,在学校学的知识完全用不上,对企业与市场要求的新技术毫无所知,进入企业后一切从零开始学习,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1.3师资力量薄弱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技术的革新相当的快,在其实习教学中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要求非常的高。当前高校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影响了该专业正常实习教学的开展。这里的薄弱并不是指缺少教师,而是指缺少符合实习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当前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几乎很少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对市场的新要求以及新技术了解不多,影响了实习教学开展效果。

2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

2.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穿插融合渗透

本人认为,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两者之间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与施工现场进行紧密结合,将建筑工程的实践性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时,可以引入实际工程施工图,通过图纸对建筑构造以及建筑结构进行讲解,让理论知识与建筑建构紧密结合。

2.2通过产学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新技术革新较快的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来说,产学合作是搭建企业与学校平台的最佳途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能够大大缓解校内实习基地紧张现状,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训场景,让学生在毕业前对毕业后将从事的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为踏入岗位打下基础。与此同时,产学合作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建筑行业先进的设备、施工技术和工艺,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强化实践能力,也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产学合作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校老师了解企业需求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根据要求对实习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进行及时调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2.3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在上文中提到,当前高校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少符合实习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影响了该专业正常实习教学的开展。由此可见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学校应当加大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素质。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组织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或是安排教师外出进修;(2)借助合作企业的量培养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有计划的安排建筑材料工程专业教师进行企业参加实践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职业能力以及业务水平;(3)实践课教师与理论课教师进行轮岗,增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4)引入合作企业优秀工程师以及管理人员开展讲座,对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充实。

上一篇: 对保险培训心得体会 下一篇: 法治建设督察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