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6: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环境保护学习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STS的含义
所谓STS,即“科学、技术与社会”之简写。粗略地讲,可以说是国外近来出现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STS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而诞生。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科学生产力的理论与运作,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所引发的有关社会、伦理问题;科技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科学管理理论,科技政策、组织、开发、转让与评价等。其特点是:既从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考查科学技术,又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研究社会,涉及科学与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体现了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的改革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中将STS与基础科学教育相结合,是最为值得关注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二、为什么要进行STS教育
科技发展引起了许多新的问题,如,是否应该发展核能,是否应该谨慎地加以限制基因工程的研究,应该怎样控制世界人口,怎样控制非再生能源的消耗率,怎样避免战争、环境污染,又怎样防止或消除等。科学技术革命,不断引起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讨论,而人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社会过程。实施STS教育可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索精神。基于这些客观需要,逐渐兴起了一个跨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STS教育。
三、STS教育的学习材料
STS教育的学习材料有两种类型:一是把STS思想和问题渗透入现行的理科课程;二是为STS课程提供一个整体性的理科课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关注中考所涉及的STS问题。如,化学与人体健康、饮食卫生、环境保护、生活常识、人身安全、重大事故、医药卫生、能源问题、人口资源、新材料、工农业生产等的联系。
四、STS教育的方向
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化学教学容易开放化,化学教学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它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对象宽泛,便于大面积普及STS教育。同时,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有利于多层次、多渠道地实施STS教育。在具体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STS教育因素,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变编排方式、优化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更好地体现STS教育的精神。教学过程既要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以便灵活机动地实施。
一、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比如在听力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应是主动而积极的,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元认知策略与认知策略,并能自然地加以运用,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1)进行听前准备,预先了解相关的内容与词汇;(2)调整注意力,使注意力既不过分集中,也不分神,根据自身的特长,捕捉语流中的相关意群、熟悉的词汇、语音、语调及信息流的组织形式等来整体理解整个语流的含义;(3)依据语境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加强补充信息的能力,若在语流中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和概念,或因噪声、分神等而引起输入信息缺失时,根据语法、前后语境等知识,将信息的缺失加以补充,使意思连贯,随着语流而推进;(4)运用联想,将输入的信息快速地转化为脑中表象,加快输入信息对长期记忆的映射,加快理解过程。
2.交际策略。教师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与策略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交际策略,加强外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最好的方法是在学生遇到交际困难时,教师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当场教给学生一到两个克服这类交际困难的方法,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交际策略确实对他们的交际有帮助;(2)教师要学会容忍含糊语言现象的存在。在学生学习语言材料、操练过程中可以多纠正他们出现的错误,但当学生试着用英语进行交际表达时,不要动不动就给予纠正,除非错误严重到影响意思的表达,否则会造成学生开口焦虑感;(3)增加课堂交际的信息差,为了使学生产生交际需求,在口语课堂上,教师要制造信息差,并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和要求,有了交际意图,学生必须交换所知信息,填补信息差,才能完成任务。
3.资源策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以下这些英语课程资源:(1)教材。教材资源有我们选用的英语教科书、配套的录音带或CD、练习册、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如今的教材涵盖的内容它搁舌天文地理、环境保护、作品赏析等等,应该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所以不仅仅是英语教科书,语文、历史、地理、甚至物理、化学等教材都可以是我们英语的课程资源。(2)教学设施。教学设施资源有:学校图书馆、教学网络、录音机、投影仪、VCD、 DVD、电视等等。(3)文字音像。有助于英语教学、拓宽英语学用渠道和发展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图书和音像出版物、广播、电视和电影等,都是实施英语新课程中师生可选用的资源。
二、指导学习策略训练
根据对学习策略教学的理解和便于课堂操作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指导学习策略训练:1.开展调查研究,选择学习材料,选择学习策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判断当前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学习策略水平,并依据这些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作为载体,选择适合当前学生实际的学习策略,供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2.策略示范。通过学习材料示范学习策略运用的具体详细步骤,说明策略使用的条件与范围,使学生了解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众多学习策略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策略能力。3.策略运用。通过精选的多样化学习材料巩固学习对学习策略的认识和运用,不断强化,达到熟练程度。4.策略反思。通过这一步骤让学生反思:策略运用的有效性;策略运用的关键环节;策略运用的条件与范围,促进学习策略的迁移。5.策略训练评价。通过训练评价矫正策略的错误使用,评价策略的使用效果。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外部指导转化为内部需要。
三、设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按照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由于人的个性差异和成长环境差异,不同的人在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上具有差异性。教育者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平等地对待有差异的个体,实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和评价标准等的多样化。对学生学习取得的结果应给予正面评价。如果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也不要气馁。应该正确认识挫折。挫折不可避免,在人生发展历程中人们必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没有人可以绕过它们。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和如何处理挫折。教师应该积极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让其获得成就感,这对形成良好的耐挫能力非常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肯定教育”是发自内心的赞扬,而不是说反话,不能带有丝毫的虚伪和做作;其次,“肯定教育”也要不断重复,不断强化,才能达到“肯定教育”的目的,不能想起来一阵子,忙起来丢到脑后不管。
一现状
绿色教育是提高全民族四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之一。小学科学课作为小学生获得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学科,在帮助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绿色教育职责。尽管过去的自然教学中包含一定意义上的绿色教育,但这种教育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环保知识的学习,或包含着环保意识的渗透,并没有从根本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环境问题的欲望。也没有能够使学生的实际问题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环保知识,将之转化为实际从事环保问题调查探究的能力。<<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究>>的课题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认清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取有关的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内容及主要思路
《我们身边的水》是海门市级课题《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究》的一个子课题,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水资源的问题,然后进行归纳筛选,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汇报交流,增强学生对周围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主的(教师、家长协助)考察家乡的水资源,发现周围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索的系列活动,使大家带着责任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以适应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要求。
三、理论意义
1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心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是发展的原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客体,实践的对象,发展的收益者。科学发展观把人的主客体地位在实践的基础上同意起来。在人类经济发展到比较富裕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些环境的破坏,如何使经济发展的同时有能力保护环境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科学教学中的“做中学”理论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集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的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老师的知道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学生防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的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体温、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做中学”科学教育目标是: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体温、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学科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痰厥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应用价值:
通过活动使大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历史由来与基本内容,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要求和发展目标,帮助大家学习和综合应用科学基础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增强大家的科学知识,培养大家的科学创新精神,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搜集:通过查阅有关的图书、报刊,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加以分析、比较、综合,进行判断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实地考察:就是围绕小课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水资源现实情况和历史状况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3、观察实验: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取处在自然界中的一些动植物,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反映,并对这些反映借助一些资料作出准确的推理解释
在初中的语文课文当中,都是经过精心细选而找到的佳作,虽然现在的很多文章也在不断与环保内容相联系,可是,都不能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对于环保教育的素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对自然科学知识能够有效说明的一些品文章,如《基因畅想》《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地毯下的尘土》《第一千个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等。这些文章重在介绍科学知识、阐释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体会到人类过度活动而造成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二是具有隐性特征的环保教材,如《春》《济南的冬天》《山中避雨》《江南春》《望岳》《登飞来峰》《白鹅》《观沧海》《海燕》等,教师在把握这些文章文学性的同时。可通过探讨试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自然赋予人类的丰富多彩,使他们产生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激?钛?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2让学生感受环保教育的可行性
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环境的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需要长久坚持。不仅需要法律来进行制约,还需要人们深刻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自觉保护环境。环境的好坏对民族都会有着一定的影响,环境是靠人类共同的努力,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共同成果。这一切只能通过环保宣传、环保教育才能实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在校园内建立环保之窗,利用黑板、墙报来宣传环保法规、披露环境污染的危害、治理环境污染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3积极探索环保教育的途径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渗透环保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老师对教材要不断加强理解,利用所持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让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环保教育尤为重要,做到文道结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自然环境的小卫士。
3.1利用课外实践,开展环保教育
语文教学课外实践包括作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作文教学属于语文的运用过程,它的实质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写作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再现他们的知识积累,抒发他们对生存环境的独特见解,达到教学目的。如通过对学生身边熟悉的花、草、树等物的观察,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表达对这些物的情感,从而深层次的挖掘他们心灵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
3.2利用教材辅助系统,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进行环保教育的时机外,教材的助读系统也是教学中应该重点把握和运用的环保教育好载体。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安排了很多表现自然风光和动植物的图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让在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同时将环保的主题渗透其中。如《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课后面的图片,从那被砍伐林木的痕迹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大自然的脆弱;在课后的一些综合性学习材料中也有对环保教育很有价值的内容。如《树林和草原》后面根据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去接近大自然,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3抓住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特别是初中生更显得极其重要,在他们正确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引导他们对人类奈以生存的环境的思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历史的使命。
二、三维目标解读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学习后能够说出主要的污染问题。
(2)学生能够结合材料和现实情景分析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3)学生自觉运用学习材料中的地图、文字等符号信息培养阅读、分析、比较、归纳、观察、辨别地理事物的技巧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运用157地理自主探究法学习过程进行学习。
(2)学生在157自主探究中学会正确运用观察发现法、自学探究法、问题解决法和地理动态空间思维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感知、探究与发现“环境污染”的过程中体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产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情感和态度,为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结合多媒体幻灯片展示,以教材为学习材料,运用157地理7步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在7步探究“环境污染问题”中实现三维地理学习目标。
(1)教师暗示学生以中图版教材第二节“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发现教材的知识建构体系,包括结构体系与表述体系,进入课堂的自主探究学习状态。
(2)学生通过“钻”教材“探索―学习指南―正文”的文字、地图等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简要分析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同时发现学习中遇见的疑难问题。教师注意全体学生,鉴别学生钻研的学习过程。
(3)学生提出钻研中遇见的疑难问题,展开“辨”的学习阶段。教师设置情景、选择策略促使疑难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学生根据材料分析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4)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图,明确环境污染问题原因、过程和危害的内在规律。教师视学生归纳状况予以点拨,并展示自己的结构图。
(5)学生用“联”展开“案例研究”,开展乡土情怀与地理知识就在身边的链接生活动,初步学会学以致用。教师引导学生迁移思考,展开联想,回答提出的链接问题。
(6)学生通过做中图版教材课中的思考、课后的复习题和教师用材料设计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展开“练”。师生共同检查练习的结果实现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完全领会学以致用的道理。
(7)学生通过“变”质疑和反思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过程和危害,回归环境污染的情景,洞察知识的发现历程,品味“环境污染问题”学习的内在价值。教师通过激励学生质疑与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课堂实录】
师:平静地走进教室,扫视全班同学,稍等学生凝神定气后,放幻灯片1。
生:仔细观察。
师:点击鼠标,幻灯片1依次出现地理・必修6教材封面;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157地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生:拿出笔,打开教材,准备用157自主探究学习“环境污染问题”。
师:放幻灯片2。点击,幻灯片2依次跳出速览整节内容,感知教材框架。
生:观教材,迅速浏览整节内容,知道教材的结构体系和表述体系。
(学生学习完成)
师:点击鼠标,幻灯片2依次出现,课题:环境污染问题;结构体系:探索、学习指南、正文(地图、文字、表格、阅读等)、案例研究、复习题、课题2;表述体系:(探索)1个自然段、1道思考题2个问题;(学习指南)4个问题、1个提示;(正文)两大点,一大点:引言1自然段、3小点、15自然段、5幅图、2个阅读(7自然段)、1名词链接;二大点:2小点、8自然段、2幅图、1阅读(5自然段、2思考5题)、1名词链接;(案例研究)10个自然段、1道思考题2个问题;(复习题)2道题;(课题2)调查社区内废弃物的来源地、垃圾填埋场和回收中心的位置,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
师:放幻灯片3,(口述)接下来,钻研教材,完成本节学习目标,知道知识要点。不会抓要点的同学注意幻灯片上的提示。在教材中标记经过钻研后不懂的疑难问题。
提示内容为:钻教材“探索―学习指南―正文”中的图―文―表,知道知识要点:主要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危害。
生:钻研教材,自主探究“探索―学习指南―正文”的内容,达成学习目标。标记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师:观察学生的钻研状态,鉴别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待学生开始提问时,放幻灯片4,点击鼠标跳出“提问―讨论―师导”。(口述)下面同学们提出钻研中发现的疑难的问题。一个同学提出问题后,有谁能回答的请举手回答。都不能回答的老师也参与大家的讨论,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参与其中,为大家出谋划策。
生:这一节能够学懂,没什么困难的。
师:大家没有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生甲:在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
师:哪位同学对他的回答进行细致的解释?
生乙:具体讲着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排放;二是工业排放;三是农业排放。
师:你说说汽车尾气排放属于哪一类?
生:我认为这种环境污染三个方面都包含有:因为生活、工农业都要用汽车这种交通工具。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怎么样?
生:有的回应“可以”,有的沉默。
师:老师认为这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尽力把学习中的问题探究的深一些。这就是我们说的从钻研到辨析的思考要深一点,学习能力和水平就会升高一点。下面请大家再次通读教材,看看自己还有问题没有。
生:没有了。
师:(放幻灯片5 )(口述)大家没有问题了,下面完成知识结构图,同时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完成。
生:做知识结构图。
师:(口述)大家做的知识结构图各具特色,很好。根据知识结构图,大家发现了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吗?
生:污染的表现、原因探究、过程及其危害。环境污染的认识是一个由现象到探究因果、发现危害的自然思维规律过程。
师:(补充口述)实际也就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过程。放幻灯片6(口述)看幻灯片,完成学习中“联”的环节。其内容为:①“案例研究”拓展,回归生活情景;②乡土情怀――说说恩施环境污染问题的长与短;③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列举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环境污染事件,说明过程、原因、危害。
生:口头回答。(案例内容见教材;乡土情怀和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视个体知道的回答,答案略)
师:放幻灯片7(口述)“练”的环节,完成问题。
(1)复习题见教材,口头回答。(答案略)
(2)客观题。(授课时见课件超链接,先展示材料和题目,后展示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2题。
材料1:像粮食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已在我国初步形成。
材料2:全国酸雨分布图。
①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最主要的原因是(A)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B:地形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C:雨水丰沛且降水强度大
D: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
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产品的推广,而加入城市垃圾行列的是(A)
A:废旧家具、包装材料、家用电器、废旧汽车、电脑
B:破旧皮革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废旧管道
C:化学危险品、放射性废弃物、树叶
D:易燃易爆品、废橡胶、废旧电池、建筑垃圾
(3)材料主观题。(授课时见课件超链接,先展示材料和题目,后展示答案)
2009年11月30日起,一场大雾袭击华北、江淮等地区,许多地方能见度不到50米。大雾连续几天紧锁京城。据有关部门消息,因大雾天气影响,北京市空气污染已达重度,排在被监测的84座城市中的末尾。相关人士表示,已加大了对首钢等污染大户的检查,但是北京市20万吨以下的小型锅炉还有上千台,而且实施“煤改气”的步伐缓慢,同时气象条件出现了同期最差的现象,以致出现连续大雾天气。不过一场强冷空气将到来,大雾有望散去。
①简要分析京城大雾出现的原因。
②大雾天气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③为何说“一场冷空气将到来,大雾有望散去”?
④请你就如何减少北京市的大雾天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自然原因:空气湿度大,气温日差较大,且扩散条件差;②人为原因:城市生活和生产排放的吸湿性颗粒多。
(2)影响人体健康状况;能见度低,影响道路交通;空气湿度大极易破坏高压输电线路,造成大面积停电,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等。
(3)强冷空气到来,容易形成冷锋降水;浓雾中的水汽凝结成雨,降落地表,使大雾消去。
(4)①采取措施减少煤烟、粉尘的排放;②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③采取冬季集中供暖;④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答对三点即可)
师: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认识环境污染在于人类从污染的危害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内在价值。下面请同学们展开变式反思,回答问题:①联系整节内容,反思“环境污染问题”何以产生,走向何处?②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你从中认识到如何形成地理规律的认识方法呢?
生丙:环境污染问题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不正确的利用与破坏行为。人类要减少或者消除环境污染问题,只有人类自身克服自己的不当行为,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环境污染问题学习依然在于体现地理学习由地理现象、事实到地理规律、原理的认识过程以及运用规律、原理产生规则并按照规则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师:(鼓掌)这位同学的回答准确、科学。
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劣,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对幼儿进行环保启蒙教育尤为重要。而幼儿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技能,环保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既遥远又陌生的概念,他们无法将日常生活中自身接触到的事物与环保概念联系起来,因此,难以对他们实施环保行为的教育。而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营造适宜的环保教育环境,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与之渗透融合,则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大力提倡利用废旧材料来创设环保环境、利用废旧材料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来营造幼儿环保教育的适宜环境,借助环保环境的良好氛围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孩子们在环保环境的熏陶下,发现废旧材料的价值,学会了变废为宝,学会了创造美的环境,学会了爱护美的环境,绿色环保的理念正悄悄的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一、废旧材料创设环保环境――孕育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多种材料,凸显废物利用的价值
在环保环境的创设中,充分发挥本地自然优势,在材料的选择上,一是大量的选择农村自然材料,如稻草、竹子、泥巴、芦苇、贝壳、螺丝等,让幼儿感受到这些随处可见的自然资源,经过巧手制作,即能变成一副美丽的风景图画。二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废旧物品,如饮料品、旧报纸、纸盒、果壳、毛线、蛋壳等,让幼儿发现生活中丢弃的“生活垃圾”经过巧手改造,即能变成造型生动的艺术品。在制作上,精心构思,巧手制作,采用教师制作、幼儿制作、师幼合作、亲子制作等形式,一样样不起眼的废旧材料,变成了美丽的 “稻草灯笼”、“贝壳鱼馆”“蛋壳画”、“五彩毛线变变变”等系列作品,创设出了具有浓郁环保气息的环境特色。孩子们用自己的巧手改变着这些原本要被丢弃的废旧物品,让它们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在制作的过程中,环保意识也一点一滴地在孩子的心中发芽。
(二)主题墙饰,环保环境的名片
在主题墙饰的设置中,提倡利用多种废旧材料来进行创设。这些材料有着不同的质地,不同的动态和色彩。按照活动的进程,提供幼儿不同的材料,让孩子来创造,精心构思,创设具有环保特色的园本环境。
结合主题活动《纸是怎么来的》,将各种广告纸、平时用剩的各种彩纸的边角料、包过花束的包装纸、各种纸盒、零食盒,卷筒纸芯、一些胶带纸芯等,制作出各种纸的美丽造型,例如,利用广告纸不规则的色彩剪出了别具一格的窗花,给纸盒添上报纸撕的五官做成纸盒娃娃,在卷筒纸芯的外面用油画棒涂上漂亮的颜色,拼接在墙上,做成了五颜六色的汽车轮胎等。在这凸显浓郁环保理念的环境中,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了欣赏力、创造力、想象力,而且孕育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区域,每一个角落弥漫变废为宝的气息
为了更好的体现环保特色,在不同的区域里提供各种废旧材料,让幼儿以区域活动为形式来操作废旧材料。由于墙面布置引发了幼儿对于废旧材料的关注,孩子们就会有目的的留意家中被大人扔弃的废品,会自觉地把干净的废旧材料带来,根据区域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让幼儿来动手摆弄。比如在“包糖果”区域,幼儿用废旧的泡沫、吃剩的糖纸重新包装好,喂给大嘴巴和小嘴巴吃;在编织区,采用收集一些废旧纸箱、鞋盒、废品盒进行剪切成长城的形状,在利用旧毛线和丝带让幼儿在盒子上学编织,可以编织成各式各样的围巾、编织品;在变废为宝区,用带来的多种废品(各种纸盒、瓶盖、树叶、果壳、废光盘、纽扣、布、旧报纸等)进行制作,有的幼儿用干花、干草制作了贺卡,用“开心果”壳做成了项链,有的用贝壳、树叶粘成一幅装饰画等。
结合主题活动内容,对活动区的环境进行创设,在区域中渗透环保教育信息。例如在《中国娃》主题活动中,幼儿认识了各种民族服饰并收集身边一些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包装袋、塑料袋、装饰品、旧花布等废旧材料,创设了“民族服饰加工厂”;在《大树和小花》中,创设了“我爱大树和小花”的自然区,让幼儿领养自己心爱的大树或小花……
二、废旧材料的收集――产生幼儿环保意识的源泉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能激发好奇心、主动尝试的愿望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到废旧材料的收集中,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是有再次利用价值的,只要肯动脑筋,就能让它变得有用,从而让孩子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自主收集材料对幼儿而言,是一项有趣的工作,尤其是废旧材料在生活中随手可得,很容易收集到。在一次与家长的谈话中:妈妈要把吃完饼干的盒子扔掉,孩子急忙阻拦,并一本正经的放到抽屉里。妈妈看到一抽屉的废旧盒子就问:“宝贝,你收集这么多的废旧物品干什么?”她很自豪的说:“这些盒子很有用的哦,我能用盒子做汽车和相框呢!”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于周围事物的关心度,还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品质。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就像一条长河,废旧材料的收集则是这条长河的源头,在幼儿亲身参与废旧材料的收集、提供、筛选中,他们已经迈出了环保的第一步。
三、变废为宝作品展示――巩固幼儿环保意识的关键
好的作品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探索,吸取更多有益的经验,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环保作品制作,进一步巩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一)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展示
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可以有意识地将幼儿的环保作品融入到其中,让其与教学活动结合,在活动中进行展示,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如在语言活动中,将幼儿制作的环保作品――花生壳涂色后粘贴成的故事画面运用于其中,让幼儿大胆想象讲述;在艺术活动中,让孩子们穿上自己用碟片、塑料纸做的衣服随音乐翩翩起舞;在健康活动中,我们用饮料罐制作成“梅花桩”,供幼儿练习跳跃……这些作品让平时的教学活动充满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变废为宝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更加愿意参与到这样的环保行动中。
(二)巧手作品展
好的环保作品,不但要让自己班的孩子欣赏、了解,同时也要让更多的孩子来分享,来了解变废为宝的意义。因此,将幼儿制作的环保作品在幼儿园内进行了展示,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有趣、生动的作品,难以想象只是利用了一些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他们在一旁讨论着:“哇,你看,小瓶盖做的五子棋!”“稻草编的花篮好美啊!”“看,旺仔罐子做的坦克,我也要回去做一辆!” ……这样的展示活动,让更多的孩子知道了废旧材料的使用价值,也激发了他们收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的创作欲望。
四、利用废旧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幼儿环保习惯的形成
(一)我来露一手――利用废旧材料开展环保特色活动
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能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真正成为环境的活动者、参与者。倡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鼓励幼儿大担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各种变废为宝的环保特色活动中“小露一手”。例如,开辟了专用活动空间“纸浆工作室”,鼓励幼儿与家长收集废旧纸张,通过将旧纸张撕碎放入水中――纸在水中浸泡后拿捣碎成纸浆――给纸浆上色――画出纸浆作品的轮廓――用彩色的纸浆装饰等步骤,一幅幅漂亮的纸浆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纸浆海底世界、纸浆动物……从收集废旧纸张――制作纸浆作品――利用纸浆作品布置环境,在这整个过程中,都是孩子在找,在做,在出主意,教师给他们一些提示和鼓励,并组织活动的进程,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环保意识的主观能动得到增强,有助于幼儿环保习惯的养成。
(二)亲亲一家人――利用废旧材料开展幼儿园亲子活动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的环保理念得到提升,必然有助于幼儿的发展。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亲子活动等方法,家园联手开展一系列的“变废为宝”活动。如在“亲子环保时装秀”的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们一起精心构思,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一次性塑料桌布做出梦幻的服装,塑料袋、废弃的皱纹纸成了别致的披风,而树叶和柳树枝围在腰间成了装饰……各种不起眼的废弃材料,经过家长与孩子们的巧手设计,成了一件件让人惊叹的时装。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还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适宜的环保教育环境中,绿色走进了幼儿的心灵,一批批“环保小卫士”逐渐涌现,当然,环境保护教育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营造环保环境的基础上,挖掘更多有效的环保教育方法,为幼儿环保意识的生根发芽提供良好的土壤。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学科完全有条件把生活体验带进课堂,把所学理论引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把握理论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在注重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构建。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教师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善恶与是非观念,学会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科学地处理教材与课外材料的关系,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删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并为学生所熟悉的学习材料,做到依靠教材又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又不脱离教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学习“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内容时,我没有完全依据教材中的实例讲解,而是组织学生成立了“环境问题调查小分队”,让学生自己走访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还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然后将其按照“欣赏篇”、“反思篇”、“警示篇”、“行动篇”进行分类,共谱一曲环境保护的乐章。学生通过实际调查,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认识到了依法保护自己家园的重要性。以这种方式处理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以教师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彰显情感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思想品德课因其具有知识量大,思想性、理论性强等特点,更需要有情感的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重视情感因素的开发,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九年级“责任与角色同在”内容时,其中的“责任、角色”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焦作市“大孝至爱――谢延信”的影像资料进行教学。随着影片的播放,课堂气氛渐渐变得凝重,有些学生还抹起了眼泪,他们都被谢延信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接着,我出示了四个问题:①片中谢延信扮演了哪几个角色?②他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③他身上体现了哪些优良品质?④我们如何向他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责任与角色的关系,而且体验到了情感的魅力,激发了对家庭、对工作、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觉悟提高的有机统一。
三、巧借时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
新课程强调,教材内容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引入时事知识教学。时事教育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如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时,我让学生课下搜集整理以下内容:①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及特点。②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③近年来,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采取的具体措施。这就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而是巧借时事,启迪了学生智慧,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融入了学生情感,使学生明辨事理,用历史的、阶级的、辩证的观点和理性的、冷静的眼光对时事进行剖析。
四、创设宽松、民主、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一、自由拓展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时间不能单纯用“节”的观点来衡量,因为大量的教学内容是在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有时只是结果的展示。 自由拓展就是以“课文内容”为信息点,以“与信息点相关的所有信息”为学习内容,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项目,通过课外研讨或查阅资料、人物专访等形式,用研究报告、编抄报、制作展牌的方式来呈现学习成果。如:学完《出师表》一文,我们开展了“千秋诸葛我评说”的探究活动,两天后,学生交来了研究报告,出语惊人,不单是褒美之辞,还具贬评之语,足见思维之奇异,探究之广泛。如:“孔明用兵如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草船借箭,空城退敌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传奇故事照史册。”“诸葛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心中锦绣,乃奇人智士。”“七擒孟获,则见诸葛豪气冲天,智勇双全;舌战群儒,则见诸葛博学多才,傲骨俊杰。”“马谡失街亭,关羽失荆州,足见诸葛刚愎自用,不知人善用。”“诸葛亮上表北伐,急于求进,只为忠陛下,报先帝,这是封建社会的愚忠思想。”“魏延屡立战功,而不得诸葛重用,反存戒备之心,显示出诸葛身上也有普通人的狭隘。”……
二、专题研究策略
专题研究策略是指让学生综合运用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等资源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八年上册学习完《爱莲说》后组织《莲文化魅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师生共同设计了如下问题:1.探寻莲花的特点、生长环境及生活习性。2.列举有关“莲”的美味佳肴,并从名称、用料、特点上加以说明。3.搜集有关咏莲的古诗文。4.以“我心目中的莲花”为题,展示自己的书法、绘画、剪贴画等。然后学生分组,选择好探究的问题,穿越时空隧道,与历史对话,翻阅古文化的画卷,走进现实生活,盘点餐桌饮食的长廊,提起画笔,精心润色。这样的学习活动,从策划到交流,课堂所用时间为两课时,但整个学习过程却历时一周左右。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专题,探究了文学、生物、历史,地理、美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练就了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养和实践的能力。
三、角色活动策略
角色活动就是指利用角色效应,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表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获得对学习的体验和对学习材料进行智力加工形成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教学《孔乙己》,我们把孔乙己在酒店生活的四个片段和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形,分别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首先在学生对文章主旨及人物形象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让写作好的同学将文章改编成剧本,然后教师与小组学生共同协商人物角色,如导演、演员、动作设计、评委、顾问等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练习人物对话,练习动作和表情。接下来开展组际之间的汇报演出活动,演出后请评委对演出的效果进行评议。这样的角色互动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想象,对文章进行再创造、再改编,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辅之以学生肢体语言的尽情发挥,表现人物的鲜明形象,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学生点评并评选出最佳演员、最佳编剧、最佳合作等奖项,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引导着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财富,从而形成实践能力,发展个性。
四、模拟实践策略
所谓模拟实践是指通过模拟的物化世界,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习智慧,锻炼语文素质。例如:我们开展了以“珍爱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模拟法庭”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前学生成立了审判组(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组(企鹅、老虎、树木、小草):被告组(人类代表3人);证人组(飞鸟、鱼类及人类代表)合议庭组(学生扮演合议员6人)。拟定好开庭审判的成序:审判长宣布开庭----审判员介绍案情----原告申诉----被告答辩-----证人证言----法庭辩论-----合议庭审议-----法庭宣判。整个案件围绕着野生动植物状告人类无节制的乱砍乱伐、乱排乱放、肆意捕猎的行为,造成植被锐减,土地沙化、河水污染,野生动物失去生存的家园展开诉讼。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角色,认真准备发言材料,互相合作,热情高涨。庭审那天,学生的申诉和答辩观点鲜明,理由充分;双方辩论唇枪舌剑,旁征博引;举证人员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合议人员聚神倾听,各抒己见,公正决议;审判人员把空全局,言辞得当,秉公决断。“庭审”结束后,学生还发起了“自创环保宣传标语”活动,走向街道,宣传环保的意义。这样一来,把现实中严峻的环保问题转化为语文问题来解决,即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选择和自主参与中展开创造性学习,又创设了良好的教育情景,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
1 正确树立森林资源价值观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们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过度使用资源,破坏环境,这就导致森林资源的过渡浪费,进而遏制了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既要合理保护,也要持续拓展新的资源,争取留下足够的资源与优质的环境以保证后代得以利用。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文明的生态可以作为林业建设的带领者,改变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来慢慢使用快速发展起来的林业建设,同时在建设时还要遵循生态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协调。
2 严格林地林权保护管理,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
贯彻实施征占林地核查制度和林地预审制度,加强征用占用林地的审批程序和主管部门管理林地的职责权限。一是对进行勘察、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必须占用或征用林地的,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公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二是积极依法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三是加强林权证登记、申领、发放。
3 实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确保森林安全
要进一步规划好林区内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林区防火通道、生物防火隔离带、蓄水池、通信网、监测点;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高半专业消防队综合扑火作战能力;做好扑火物资储备和装备建设,提高控制扑救大火的能力;通过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和成果提高森林防火的科学化水平,建立森林防火标准化体系,力争不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和群死群伤事故。并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4 增强林业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林业行政执法水平
应进一步推进林业依法行政工作,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林业部门实施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强对林业行政案件处罚案件的审查、把关,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案件确保规范执法、严格执法。
4.1 加强学习,规范林业行政执法水平
林业建设是一项地域广阔、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和政策性较强的长远建设事业,涉及很多方面的权益、关系与行为。因而很有必要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有关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可采取理论学习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以案释法,增强学法效果。要把《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林政执法手册》以及有关森林保护的文件作为林业执法人员学习材料,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4.2 强化林业普法和法制宣传工作
要加强林业局内部的普法工作,并重点突出分级负责的相关规定,还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工作,以及加强培训一些重要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法律常识。同时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已发造林的思想普及到每一位公民,还要不断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林业执法氛围。
4.3 完善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实行行政处罚权委托。健全行政执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明确法律责任,提高执法水平,将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执法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和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林业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
4.4 严格实施林业行政许可
对国家已确认的林业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要以多种方式进行社会公示,强化对林业依法行政的监督。通过网络、报刊、媒体向外及时公布林业法律法规、行政许可、代缴收费和其他行政管理的相关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多为传统大班教学,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在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较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
一、基于网络平台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
(1)网络具有交互性强、知识新、多样性等特点。学生通过交流信息、参加讨论、语言即时测试、写作训练等手段学习英语。
(2)网络教学是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良药。“说”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际方式,是语言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进度。自主学习是一种探索性学习,在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进度的同时,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整理归纳能力、计划能力和提炼筛选学习材料的能力均得到了锻炼。
(4)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传统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制定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处于被动角色。利用网络课堂,学生可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进行听力、会话、阅读、写作或翻译训练等。
(5)利用网络学生可独立完成测试与反思,做出阶段性的评估,并调整学习策略并制定下一阶段学习目标。
二、基于网络平台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网络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
这一模式是利用网络平台提出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不断克服困难达到教学目标。网络环境有大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均等。教师逐步失去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能再依赖现成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师可将所学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完成任务。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冲破课本的束缚,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种网络交互式学习能够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自我努力分步实现总体目标。
最后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可发电子邮件或学习平台内部邮件给老师。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语音聊天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该模式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局域网英语自主学习平台设计
自主学习平台应采用校园网辅助教学与课堂教学交互开展模式。传统授课每隔一周进行一次,此时课堂教学不同于以往“满堂灌”教学,而是教师对网络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指出学生的薄弱之处并集中讲解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有效地监督学生以使他们的自主学习状态达到最佳。
自主学习平台主要分为两个版块:学习区和交流区。在学习区,学生可在线自主学习和回答问题来完成教师的任务等。在交流区,学生通过在线通话工具、BBS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师生交流、疑难问题的提问与解答,生生之间小组讨论、协作学习。
在学习区,教师每周更新一次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热身练习:热身练习可作为处理重要任务的开场活动。如本次的任务主题为环境保护,教师可给出环境保护的相关背景知识的链接。这样学生就基本了解了将要学习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做好了常识上和语言上的准备。教师可在相关链接中设置简单概括性的作业,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同学才能进入下一轮学习。
(2)重要任务:重要任务是网络学习的主要部分。学生在此学习教师的学习任务。下面以阅读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精心选择文章体裁,既保证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科学性又保证文章的可读性。每篇文章之后应设置一定量的问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考察学生的应试技巧,主观题考察学生活学活用能力。
(3)学习技巧:学习技巧是学生完成任务之后的技巧训练和点拨。以阅读为例,教师可给出基于阅读部分的相应技巧,如主题句阅读、猜测词义、解析长句、跳读与略读等。
(4)答案讲解:答案讲解部分应该由教师随本次学习任务一同,但应设置一定的实效性,即只有学生递交作业之后才有权查看。
(5)课后作业:为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应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查找与该主题相关的资源,并在课堂授课时做报告。
交流区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师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交流区设有在线对话工具及电子信箱系统,每周固定时间,教师通过网络通话工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同时指导监督,防止学生跑题,定期浏览,给学生反馈。
四、基于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模式的展望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讨论日益激烈,网络教学以其信息量大、语境真实等特点为大学英语教育者开辟了新的视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外语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手段和无限的可能性。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将成为英语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将网络应用于英语教学亦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