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6: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生物学习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篇(1)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比初中掌握的更宽泛。对一门基础学科的学习,作为教学老师要“授之以渔”,把学习和理解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生要在老师的传授下,根据学习规律总结学习经验,高质高效的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的总结对于“教”和“学”来说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应当从哪些教会学生学习呢?

一、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学习认识的过程足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足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然后再同中求异。

3.动态观察

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首=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二、教会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作笔记

记得有位老师曾经说过“没有记录的事情就像没有发生过”,做笔记也足学生学习生物的一项基本功。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做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

听讲笔记也就是课上随着老师的讲授学生记录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但并不是要求老师所讲的所有话都记下来,那就成了录音笔了,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三、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也足思维能力的关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以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异中求同;二是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系统化和具体化要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而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四、高中生物学习中记忆的方法

记忆对任何学习都是最基本的一个方法,但是不同学科有很多记忆的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两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所谓纲举目张。

高中生物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在正确的学习态度下,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够通过思考理解和记忆各种概念,从而系统而清晰的掌握各种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应对高考来讲应该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篇(2)

运用方案: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

(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正确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直接观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征。

*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

*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

*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

(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

2)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3)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其他:

篇(3)

其次,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提出不懂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因知识、经验等因素所限,必然存在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理解的现象,而教师就需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消除疑问,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的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初步理解了细胞中的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于是提出了“刚收获的种子在晾晒时所散失的水,主要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水?”“把晒干的小麦种子放在洁净的试管里用酒精灯加热,这时,试管壁上会出现水珠,那这一部分水属于哪一种形式的水呢?”等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结合水的作用,从而促进了知识的构建.

二、引导学生课中探究,积极构建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如果把课前预习比作建筑中的基础,那么,课堂学习就是整个建筑的主体.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听教师讲授、做笔记,这种学习方式较为机械,属于被动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生物教学逐渐摒弃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转而以探究学习来实施课堂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可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有积极意义.它要求学生从传统的教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在课堂中主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探究、交流讨论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主动参与中去解构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激发不可或缺.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借助多媒体、图片、故事、活动、话题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想去学习、自主学习.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关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基因到底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引入课题后,幻灯呈现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图,然后提出问题“(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1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后总结出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结论,接着以问题“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过渡到“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的探究中.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来探究新问题,在探究新问题中构建新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课堂中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分享收获,提出问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师除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来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外,还要在学生讨论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点拨.以“伴性遗传”教学中“色盲”的教学为例,教师先用幻灯片简介色盲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色盲检查图提出问题“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呈现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并点拨“由于Y染色体很短小,因此,在X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Y染色体就没有,比如,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就只存在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同时强调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这样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同一起来,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才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课后应用,形成能力

经过课前预习和课堂探究,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知识构建,此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练习和复习,在练习和复习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首先,就课后练习而言,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己知识基础上进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以多样化的作业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如教学中针对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提供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多种题型,学生不必全部完成,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最低数量的作业完成即可.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反馈,然后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如有的学生对基础概念没有理解,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辅导,通过案例、实验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其次,就复习而言,教师要在复习习惯和方法上给予引导.如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出发点,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后去完成一定的练习,针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要多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要多和同伴进行交流,向教师请教,这样才会收到效果.

篇(4)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上体现着连贯

性,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法、学法等方面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制定切实有效的课程目标,完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来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以下是我对引导学生做好初、高中生物学习方法衔接的几点思考。

一、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强调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力方面要求掌握学科的科研技能,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所以高中老师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解题能力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些就构成了初高中生物教学上的

差异。

但是,我觉得在初中生物的课堂里,也应该想办法帮助学生养成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突然觉得知识庞杂,感觉力不从心!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的教学中,我就觉得如果只是按照初中的课标要求,让学生简单了解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必修3再学习神经调节时,学生基本已经遗忘殆尽!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初中教材上现有的图解,让学生在图解上做相关笔记,尽量把概念串起来,比如在神经元模式图上不仅把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标注出来,还让学生把轴突和树突与神经纤维的关系标注出来,并且让学生把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也标注出

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形象的图解联系起来,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算是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知识体系其实范围可大可小,介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下了要求他们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是不近人情的!我觉得可以在平时的每节课中慢慢引导他们,自己有意识地养成把有联系的概念尽量串起来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就不再是停留在简单地对知识的识记阶段,慢慢就会养成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习惯,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做好有效地衔接。

二、初中生物在初二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

由于在初中,生物成绩记入升学考试总分只有20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的老师,现在回到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教学,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是重大的,而且比起一直在初中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有优势的。因为我非常熟悉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所以当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时不在反思,除了完成初中生物教学的课程目标之外,我还应该如何努力引导学生做好未来与这堂课相衔接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铺垫。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的教学中,初中课标只要求学生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而到了高中必修3中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为何在失水过多或者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会分泌增多。我觉得在初中这部分教学时,可以侧重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主要是对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的回收,让学生明确重吸收是为了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这样我觉得并不会加重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反,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学习就是应该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47-01

每一门学科都有它异于其他科目的特点,生物也不例外。下面是我结合了生物这一学科的特点以及个人的学习经验,得出的一套高中生物学习方法。希望能给各位即将踏上高考旅途的学子们一点帮助和启示。

1.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学习观念。

1.1 生命物质性学习观念。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1.2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学习观念。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五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这种结构的存在,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1.3 生物的整体性学习观念。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这个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2.善于观察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中有很多东西可以进行比较后理解记忆,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比较时注意对比较对象全面认识,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并做到简明扼要,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两类生理过程,可从场所、条件、过程、结果、意义等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比较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中学生物概念多,难于记忆,因此比较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3.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记忆就是客观存在,是物质或物质系统变化的痕迹的即时状态。事实上,最早的记忆是大自然的记忆。但人们习惯于大脑的记忆。可以认为,大脑记忆是大自然记忆中的特殊部分,故记忆可分为广义记忆和狭义记忆二大类。广义记忆泛指大自然的记忆和生命体力活动的记忆,狭义记忆单指大脑的记忆。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狭义记忆简称为记忆。

人的记忆在《辞海》的定义是"人脑经验过的事物的认知、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从现代的理论信息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记忆的含义表述得更确切一些。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境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称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如何运用这些记忆,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探索自己的记忆方法。

4.学会做笔记是重点

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学习的好方法,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更能帮助我们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做好笔记对于以后的复习,起了很好的作用。

要走出做笔记误区,做笔记不等于重视写、记而忽略听,在做笔记前应该纠正这个错误的想法。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内容是,要学习的纲要。这些纲要的目的是让我们清楚的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所以这些板书可以记录下来。

注意听老师的补充内容,这写内容有部分是老师的心得体会,有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教材,老师补充的内容可以记录一下。

记下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的老师疏忽的,也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的地方,所以这些要记下来,及时找老师解答。

记教师的记忆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下难记忆的地方,老师有时会讲一下自己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不防把这记录下来,这样不但能够开发自身的学习能力,更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做课堂笔记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事情,上课应该以听为主,做笔记为辅,再好的笔记不能代替听课,笔记可以快速记下,课后在详细的回忆课堂内容记录,这样不但整理了笔记也温习了讲课内容。

5.学会思考生物问题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学生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6.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虽然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对这些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后发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依旧是以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不单单是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而且也要懂得如何去学习。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是建立在感性的认识基础上,然后再学会如何去应用。所以高中生物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将课前、课中及课后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研究

(一)教师方面

在学习高中生物时,教师的地位很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在课前的预习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就可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能很好地理解概念,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预习后再进入课堂学习,就能够更好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学习,也可以再次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自主预习,这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影响听课的质量。引导学生预习,教师首先要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或是能以一定的目标去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简单地翻一翻课本,或是不带着问题读几遍课文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习惯,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并引导学生去分析它们的不同,然后再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最后在课堂上解决这些不懂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如果把课前预习比作建筑的基础,那么课堂教学就是建筑的主体。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听老师讲,然后做笔记,被动地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这种方式得到了改善,它要求学生从传统的教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模式转变为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并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从而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学习。在兴趣方面,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片、故事等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发地学习。例如,在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这一课时,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生物膜的结构模型,鼓励学生去探究,并能利用图示进一步展示对各类物质的通透性,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并学会举一反三。这种互动性的学习,不但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之,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领悟和判断所学知识,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学习结构,从而展现出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

篇(7)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61-01

一、高中生生物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尚未能很好地“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

1.对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知识体系缺乏认识。认为学生物就是一个字――“背”,背书、背题。

2.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如过份地依赖对教材的阅读而很少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变成了学习就是背书。上课时大部分学生仅满足于听懂,记一记笔记留课后复习,还有些学生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有效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不多或占用的时间不长。还有些学生听课时看起来很认真,但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3.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毫无疑问,高中生物主体知识系统的基础还是必须识记的,这是学好生物的基础,也是顺利应试的前提。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其中的25%,隔两周后再回忆,记住的大约只有8.4%了。可见,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调查表明,无论是识记的内容还是识记的方法,很多学生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这既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备考。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生物的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割裂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5.理论与实际脱离。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而必习,习又必行”。不少学生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培养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教师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影响人格的职业。和谐融洽的师生的关系是教学得以顺利、高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对教师嗤之以鼻,他们还会学好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当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后,他们就会像“追星族”一样,对你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那样,你还用担心所教的学科学生学不好吗?因此,从教之初,我就为自己订下了“诚信为本,有诺必践,率先垂范”格言,并以此为本,为学生作出表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益。

例如,结合克隆羊的诞生、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细胞分化》知识的兴趣。结合道尔顿症及其发现,激发学生学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的兴趣。结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危害及预防激发学生学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知识的兴趣。结合ABO血型系统的发现史,使学生明确在科学的道路上,并不是鲜花满坡,而是荆棘遍地,只有那些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从而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035-01

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认为生物“易学难记;知识点好掌握,题目不好做;知道的多,成绩并不高。”等已成为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对知识点的识记不够全面、准确;为识记而识记,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不够深刻,使活知识僵化,以致应用能力较差。为了准确识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生物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希望能给师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

(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篇(9)

高中生物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生命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而自然界生物种类繁多,运动复杂,几乎每个具体的问题都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建立模型则可排除非本质的因素从而寻找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发现生命规律。在高中生物学中应用模型思想,可让学生从构建模型中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的本质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主要的建模方法有物理建模(DNA的双螺旋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数学建模(曲线图,数学公式)和概念建模(概念图)。下面以生物数学建模进行简单介绍。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模型,那就需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并搜集相关的信息和材料,接下来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和信息而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而对对象进行因果分析,找出其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校验和修正,最后进行应用。

二、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一般是指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属性,构建出假说,然后演绎出理论体系或具体推论,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假说演绎法其实就是先根据现有的生物现象、实验结果等提出相应的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如果实验结论和假说相符,那么,假说的理论是成立的。相反,则不成立。假说演绎法在生物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DNA半保留复制假说和遗传密码假说的验证,摩尔根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都是运用假说演绎法的典例。一个成功的“假说——演绎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非常有益。现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

首先,提出问题。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子一代进行自交,子二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3:1。这是假说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为何子一代都是高茎?(2)为什么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而这两个问题也是孟德尔假说的核心所在。因当时生物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时,对减数分裂知识也还没有接触。所以在进行“假说”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和领会。这个过程难度较大,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一定的困难,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孟德尔提出假说的思考过程。((1)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1代中未表现出来。因为F2代中又出现了矮茎。(2)高茎相对于矮茎来说是显性性状。(3)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隐性之分。)

其次,建立假说。(1)孟德尔假说的要点是什么?(2)孟德尔是如何解释F1只出现高茎的?(3)如何解释F2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例为3:1?学生讨论孟德尔的假说内容并提问。为了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的假说,教师可绘制遗传图解(如右图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图)并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说明。((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有显性与隐性之分。(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中,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三步:演绎推导。这是假说演绎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充当孟德尔的角色,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子一代是杂合体必然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与隐性亲本类型回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例必然是1:1。在该过程中学生尝试采用遗传图解进行辅助(如右图)。

篇(10)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生物学习中最常见的几种。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就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方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容易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的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法,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二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在抽象中加以概括,在概括中加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二、具体做法

1.首先要培养对生物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反复地看书。其他的理科或许看书还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唯有生物,是一定要看课本的,包括大字、小字、注释等等,要反复看,画上不同的重点。比如主干知识,第一遍看了没记住的,第二遍看了没记住的,做题时提到的等等。生物还是理科中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

2.作对比。比如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酶合成调节和酶活性调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

3.注意总结。学到一定程度就要注意总结,比如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各种育种方法等等。

上一篇: 机械设计实训总结 下一篇: 护理学教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