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6: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数学教学

篇(1)

我班有45名学生,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能够比较认真听讲。但同时,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动手能力不强,纪律生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经常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特别是班干部不能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自我要求不严格。我班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都是比较差,,优生很少,全班的数学三率综合值居全级倒数最后一名。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做好差生辅导的工作,尽量减少学生落后层次。

三、具体措施

1、狠抓班风、学风的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①注重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促进浓厚学风的形成。平时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②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 尽早和每位学生促膝谈心,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及对人、处事的态度,特别注意了解他们平坦喜欢哪些活动,结交什么朋友,从而掌握他们的思想、情绪及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在某些方面给予“偏爱”,如上课多注意他们、多提问他们,多加鼓励,树立信心,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

2、规范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①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课堂上,坚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出发点,力求课上“四让”:课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议,思路让学生讲,小结让学生作,同时实施“三讲五给”:讲重点、难点、方法;给学生动脑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讲,动手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③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偿试成功。

(1)培养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计算时,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进行计算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养成口算和估算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通过口算训练、口算比赛等途径提高口算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估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④细心批改,当面辅导,多做多练。 在批改作业时,对差等生的作业,实行面批,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指导;对于优、中等生,实行抽查检查或互相批改,鼓励学生解题多样化,寻找巧妙新颖的思路,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

篇(2)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小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过程,而且也是小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活动。由此可见,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以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已经学习过的文化知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小学生自觉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运用实践进行操作,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还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善于站在小学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小学生真正养成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认真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引导小学生融入数学教学的情境中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是比较现实的,小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到数学知识,然后再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他们已经学习的知识出发,尽量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此,教师要积极认真地创设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充分激发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自觉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当我们在进行有关统计的简单知识教学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准备去批发一批商品进行销售,但又不知购买哪种的商品容易销售,所以他打算做一次调查。教师引导小学生想方设法进行统计,并可以根据自己掌握或者调查到的结果,为他出谋划策。这样,小学生就会带着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和情境进行学习,也在不经意间激发了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拉近了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二、引导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

其实,小学生的智慧都在他们的指尖上。因此,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就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想象更为丰富,而且还能够让他们获得直接的社会经验和亲身感受,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可见,对于小学生而言,积极引导他们动手操作与实践,无论是在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或者态度上,都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体验到学习小学数学的乐趣。比如在进行有关正方形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等方式把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同正方形的边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三、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与学习

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与学习,是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策略之一。一般而言,在小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种对知识的需要与渴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求知者、发现者与探索者。实际上,当小学生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惑时,他们自主性探索与学习的欲望就极为强烈。比如当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学生对自己的玩具等感兴趣时,他们一般都会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但是,那不是在破坏,而是在进行探索与研究,那是他们求知欲望的表现。学习小学数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教师要积极创造一定的环境与氛围,合理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学习与探讨,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和探讨数学。一般情况,对于小学生是自己发明、自己创造的东西,那么他们的理解和认知就更为深刻、透彻。比如在教学有关比的性质内容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过的知识,对及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自主分析、探索,然后通过举例、证明等方式,不断总结规律,进而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四、引导小学生运用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引导小学生运用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清楚,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作用,将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这就是说,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必然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及运用数学,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与自身成长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问题,让他们用身边的事和物,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有关知识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来进行,看谁算得准,算得快。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进而深刻体会到小学数学的价值,进而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篇(3)

一、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高屋建瓴”

“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谁都明白,但这桶水到底要多大一桶水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小学数学四年级要教学的内容,大多数的教科书都是做这样的两个实验让学生体会,一个是用木条做一个三角形让学生通过“拉不动”体会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另一个是用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拉得动”体会到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也是按照教科书的这种安排来进行教学的,而且大多数的教师也是这样理解的。但如果学生问你:“红领巾是三角形的,为什么那么容易变形呢?”或是问你:“课桌面是长方形的,为什么很稳定呢?”面对这两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呢?

那么我们要让小学生体会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到底是什么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地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几何学对三角形稳定性的定义是:当三角形三条边的“长短”固定后,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固定了。物理学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描述是:在同等条件下,用相同材料做成的三角形比其他的多边形稳固。同时,也正是因为三角形具有几何学意义的稳定性才使得它具有物理学意义的稳定性。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把这些都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理解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要注意两点:(1)不要单纯用“拉不拉得动”作为“稳定性”的标准,而应该用“拉过以后有没有改变形状”作为标准;(2)让学生亲手做木条多边形,首先让学生用三根木条(每个学生所得到的材料要一样)做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相互比较,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一旦确定,做出的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肯定相同,从而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接着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做四边形、五边形,让学生体会到其他的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通过这两点让学生区分“稳定性”和“稳固性”,体会到三角形稳定性的真正含义。

而怎样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那两个问题呢?我想主要让学生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主要指的是“三边确定,三角形大小和形状也确定”这个几何学意义的稳定性,不能因为“红领巾柔软”就说三角形不稳定,不能因为“桌面牢固”就说长方形具有稳定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管理很关键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纵有满腹经纶,但往往在面对调皮学生时束手无策,面对乱哄哄的课堂气急败坏,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没法正常实施,让课堂教学教学变得低效,而且很有可能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教师和学生都饱受煎熬。而与此相反一种情况是:有的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顺利开展,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措施,短期内保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但从长期来看,无疑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让他们越来越讨厌数学,更严重的可能会禁锢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他们不敢标新立异,不敢越雷池半步。

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呢?有一本书我觉得写得很好、很透彻,那就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课堂管理的策略》。书中通过理论阐述,使教师了解课堂管理行为的含义,更新课堂管理的观念,同时着重介绍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力图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更科学、更有效。

三、要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很多人理解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能总是单纯拿它和工厂生产的产品作比较,认为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越多实效性越强。其实不然,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绝不单指这一点,那还有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的发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在过程中积淀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延续学生对数学的喜欢,持续拉动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有助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结论。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62-02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其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小学还肩负着对于孩子的学习乐趣和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责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的教学问题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的小学数学就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这种困境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因为这种困境状态使得小学的数学教学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状态,既无法很好的服务于学生教学,又无法突破困境找到更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今天笔者就来谈一谈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困境的问题。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正处在一个改革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小学数学一方面要经历脱离原本传统教学模式之痛。一方面是家长由于考虑到孩子的前途问题要求学校对孩子施行应试教育来增强孩子的考试能力,一方面是国家的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要求数学教学模式必须革新。孩子本身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难以接受加上对于新模式的陌生感。三者叠加起来就造成了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困境。

2.小学数学教学遇到的困境分析

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正处在一个困境当中,一方面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学无法跟上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是教学思想的更迭需要教师逐渐慢慢地去适应。再加上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与社会的主流需求有一定的差异。这几方面的因素让小学数学教学陷入了困境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

2.1教材种类繁多 导致数学教学难度加大

选择好教材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如今市场上的教材种类太多,例如人民出版社、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众多小学教材版本。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时候会出现一个学期用一个版本教材的情况,教材版本的不同其内容本身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个版本的教材其在教学思维上应当是有一定统一性的,而不同版本的教材其教学思路也是不同的,教材版本的更迭必将造成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教育部应当规定一个统一的教材版本使得学生的数学教学能够有统一性和连贯性。

2.2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教学与应试教育制度有冲突

小学的数学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为出发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由于目前的重点中学仍未取消,导致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使得小学的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着兴趣与应试之间二者无法兼得的状态,致使小学的教学难度加大,并且也让数学教学陷入困境。

3.走出小学数学教学困境的方法

3.1教学反思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学生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掌握教育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这样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课堂反思习惯,而教师应当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探究以及课堂教学形式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3.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有实际运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见,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尽可能的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乐趣,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密切的将数学理论连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抽象出来,寻找真正的熟悉学习的意义。

4.结束语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状态而言其的确处在一定的困境当中,但困难与机遇永远都是并存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如今教育改革的春风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任务相结合做真正的寓教于乐,那么小学的数学教学困境必将不攻自破。

篇(5)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主体即是小学生,在小学教学中也应把小学生放在首位,认真研究,从而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小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小学生来进行的,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小,心理思维不成熟,对数学学习认知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教授热情等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对小学数学的认知。对今后数学的延伸学习造成影响。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九九乘法表时,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建立初步的乘法概念,而这些都有些理论化,比较没有趣味性,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是不能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稍微迎合W生的思维心理发展,就会让学生觉得上数学课很无聊、很枯燥,没有趣味。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应该时刻注意小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特点,适时的加入一点生动化的教学手段,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中除了考量学生的自身特点之外,还应注意小学数学的特征。小学数学有它本身的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特点,但是小学数学的教材编辑也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教材中加入了具有趣味性的图画和例子,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学生的阶段性特征为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课改中提出:“以生为本,能力第一”的要求,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成熟,尚处于培养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引导为主,在教授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中,更是要重视概念引入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的概念引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对象的特殊性,还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概念引入的重要性。

概念引入,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时运用某种方法手段来引入概念,以便于教学对象更容易理解。比如说,小学数学加法的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就会用买东西的例子来引入加法的概念教学,因为买东西时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将具体抽象的概念生活化,这也算是概念引入的一个好处,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概念引入主要的重要性。概念引入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就是小学生,而小学生有他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心里思维发展不稳定、不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有着无限的好奇心,总想着一探究竟。而教师就应该把握这个时期的机会,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以便于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所以,一个良好的概念引入,不仅能够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还能够对学生现在和往后的学习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概念引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事物总有两面性,数学教学也影响着两个人,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概念引入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不再为抽象的概念如何被理解而困恼,还提升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良好的概念引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

三、多元教学,合理建构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要求严格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就开始培育学生的逻辑性,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数学、认识数学、爱上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从小培养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培养,自主、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可以借鉴下面的学习方法进行:

首先,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这个方法如今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方法了,好多数学老师都会在教学时,设置疑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数学学习的氛围中。其实,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概念引入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来寻找学生喜欢的点,进而导入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就必须面对小学生,面对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好比较形象,在概念引入时,可以创立比较形象比较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好懂的概念。这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也帮助教师的数学教学。

其次,简单的概念直接导入,复杂的概念就剖析引入。对于比较简单的概念,我们可以直接引入,开门见山的解释说明。不需要太多的手段方式去解释,解释的多了可能对小学生来说会产生反作用。对于复杂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研究,一起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也要注意主次关系,尽量抓主要意思,抓关键点,以便于小学生的理解。

最后就是让数学回归生活。小学数学是基础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我们要创设数学知识应用的条件给学生实习的机会,在实践中自己解决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具体的可感受、可体验的知识,让数学生活化。学生学习教学时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对学习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感彩,对一切陌生的事物深感好奇,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贴近生活,让他们早早的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他们才会较快的进入学习角色,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增进应用数学的信心。

总之,小学数学的多元教学是要和传统大满贯式的教学方式告别,变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位,教会学生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自主、合作的学习,用旧知识领会发现新知识,扩宽学习内容和学习渠道,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洪平.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4).

[2]罗乃忠.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内蒙古教育:D,2016(4).

[3]杨艳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趣谈[J].求知导刊,2016(15).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16-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转变自身的角色,这也真正的体现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办法。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的方式不能够体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都不能得到提高。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亲身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数学学习方法要不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要勤于动手、动脑,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

二、活用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重大变革,这是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不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注重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真正的生活来源,数学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要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通过参与多样的数学活动来获取数学知识。如:笔者在教授数学第一册“9加几”时,教材给出两筐牛奶的实物图(一筐是9瓶牛奶,另一筐是4瓶牛奶),笔者让学生通过实物图动手算出“有几瓶牛奶”。通过提出的问题,学生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 是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 9+4=13 ;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 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 ,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 ,再用14减去1得13,即: 9+4=13……

教材只为教学提供承载知识的例子,教师可以因班级、因实际掌握基点、把握重点、突出难点,灵活有创造性的运用好教材。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表态性的素材。由于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教材编写人员受到篇幅的限制及所处地域的不同,因此教材不是仅有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地利用好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好教材。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即是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篇(7)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而小学数学是学好数学基础与起点。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的学生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当下,小学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推进新课改实施及应用,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新课改的终极方向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成为了新课改急需解决的难题。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

1.1传统教学模式抑制学生主动性

新课改提倡综合素质教育,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再一味地进行单向性、填鸭式教学,需要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但是,现阶段众多教师依然沿袭了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题海战术去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显然,这样的模式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实践与创新。

1.2数学课堂师生缺乏互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下不停讲解,学生不停记笔记的现象很常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非常少,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内容过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主要内容书写在黑板上进行分析讲解,也不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课堂气氛非常死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低。

1.3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合理的科学化的课堂内容设计是决定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关键。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显然,眼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单一,缺乏趣味性,教学过程基本就是讲解和练习,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师对课堂进度把控欠佳,导致课堂效果比较差。

1.4数学教学目标不清晰

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容易致使教师单纯只是完成教材的任务就行,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设计目标。没有重点、难点之分,只是偏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2新课改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2.1师生互动,缓和关系

受到长期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一直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关系中。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的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首要的就是要优化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发展环境。由于小学的年龄及阅历限制,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及学习影响非常大,所以,教师需要放下师尊的架子,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成为好朋友,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清楚地知道要教什么和怎么教,让学生拜托思维依赖,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2.2创新方法,开拓思维

自制力差、好奇心重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特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需要其特性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相关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回家量一下自己家书桌的长与宽,并计算出其面积,这样采用趣味性和生活实例的方法寓教于乐,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乐趣,诱发其学习和创新的动机。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式学习,提升学习效率。比如,举行多样的“比一比谁算得快”、“比一比谁记得多”等比赛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激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3巧用教材,贴近生活

在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依据教材标准在讲解乘数数量关系时,可以将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周末跟自己家长去菜市场买菜,并自己进行独立的计算。这样的方式实操性非常强,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数学,触摸得到数学。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或者教材上能够提供的素材有限,采用贴近生活化的素材也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对学生的启发性更强,更易于让学生形成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不断实现突破。

2.4开发资源,提升质量

由于全国各地的教育资源不对等,差异化较大,有些地区的教学设备不齐全,教育资金支持不到位,也使得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遭遇了不等的阻力。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限制下,教师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比如,小学数学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研究吃透其中的内容,提升对教材的利用率,并合理的安排相应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此外,教师之间也可以定期进行交流互动,分享教学经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如,有的教师可以借助花生、玉米等农作物进行数学竞赛计算的工具,总结教学实践,最大程度利用周边的教学资源。

3结束语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环境中,存在着客观的教学硬件资源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现象。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教学水平,扫除教学中存在的障碍。更新教学理念与知识,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探索,让其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作者:蒋孝增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埔头小学

篇(8)

一、教学内容多以图本并茂的形式展开,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认知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是从最初的模仿能力教学、机械的技能训练教学等逐步向抽象的推理性教学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而现代的数学课本正是根据这种转变规律,合理地在书本中穿插一些图片,其目的就是应用图片等形式降低教学的难度,在

图片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图片教学这一特点,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二、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体现数学的应用美

数学思想源自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处处有数学的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怎么应用公式和数学思维,还要知道学生在生活中怎么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直接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符号作为课堂教学。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人民币,可以做简单的加减算法教学;闹钟,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字教学和基本换算能力的培养等。

数学是生活相互交流的工具,只有让学生真正融入生活中进行交流和沟通,才会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之美,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语境,使数学更加有趣

多媒体技术的诞生,结束了单一的板书教课的时代,使得老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从以前单一枯燥的数学练习题训练,开始向基础题型为主,创新型教学为辅助的多种教学并存的模式转变。教学PPT等教学方式,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的教学内容甚至可以通过简单的动画体现出来,不仅大大降低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难度,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声文等形式,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课堂当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又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数学实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生活中不断地拓展,让数学助学生放飞梦想。

篇(9)

所谓留白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艺术表现手法,指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的“空白”。艺术作品的“空白”常常呈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艺术美感。而这里所说的小学数学教学留白艺术乃是将留白手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展开大胆地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积极地“再创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本人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给学生“留自”,给知识“留自”,给自已“留自”,达到教与学的交互融合,展现课堂的生命活力。

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留白的原则

1.小学数学教学留白的目的性。空白设置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它须服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这就要求设置空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针对性,从实际出发适时进行。

2.小学数学教学留白的实际性。设置空白要切合实际难度,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维量,使小学生通过深思熟虑,“跳一跳”可以探到。过难的话,小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过易则不能激起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课堂空白的频次要适量,如果空白过多,小学生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3.小学数学教学留白的选择性。空白是教师语言停顿,并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设置空白就是给小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燃起小学生探求的火花,牵引小学生对事物积极探素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设置空白常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最关注的,同时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或者与小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素材。切忌不能盲目强调趣味性而把小学生引入歧途,也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小学生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三、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留白的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留白正是为小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一个挑战性和支持性的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留白中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教师的思维与方法不同产生留白的方式也就不同。

1.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留白。教师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公式等以成人化的描述硬塞给小学生,而要让小学生在自我的活动过程中去探究出结果。探究的经厉意味着小学生要面J}苦许多困惑、迷茫,也可能在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后依然结果不明,但过程是美丽的,是最具包蕴性的,是小学生生存、成长与成熟、创造所必经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明创造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不断实践和探索。所以留白于问题探究是给小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小学生能真正积极思考,敢说自己想说的话。思考就是想,就是进行周到、比较深刻的思维活动,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里,小学生也会通过奇思妙想,绽放一朵朵智慧的火花。

篇(10)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力求营造全体学生都乐意与老师一道学习的良好氛围,把学习数学知识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知识的运用有机融为一体,使师生配合默契,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达到令人信服的艺术境地。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课堂是教学最直接最简便的学习场所。小学数学课堂用语结构要简单、易懂。教师在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用纯正普通话、形象的语言、惟妙惟肖的神态模仿教材中的人物,使学生感受较为纯正的普通话,少受方言和母语的影响,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美。达到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目的。

二、教学中的非语言艺术

教学中的非语言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意作出的表情、动作和姿势的总和。教学非语言艺术是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情达意,达到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数学教学中的非语言表达是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数学问题,透彻领悟数学知识。

三、教学手段“灵活”的艺术

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单调重复的教学手段自然无法给人以任何的美感,也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必须随着教学目标的不同,而寻求最优的状态。”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围绕一个“活”字,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动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具体地说,是教师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节奏、图像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为达此目的,我认为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选择教学手段。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利用讲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唱歌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利用卡片、实物、图画、幻灯、简笔画等手段教学,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3)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数学知识。

四、教学中的情感艺术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的教,学生才会有感情的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之后,每个面的面积是怎样算出来的。师说: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去看一看,看了之后,不用老师说,你们自己就会计算了,(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老师要把你们带到这个纸盒里面去,要想进去呀,你们要闭上眼睛,等老师数一、二、三的时候,你们就进去了,(等学生睁开眼睛)你们进去了吗?老师说你们都进去了,你们看,这教室就像放大了的盒子,你们不是都坐在盒子里面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钻进盒子”――学生天天见的教室,想象各个面的求法,而后再“走出盒子”,对具体的形象进行抽象的概括,通过这“一入一出”,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变枯燥的内容为生动有趣的数学,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情感因素的有机参与,做到以情为动力,以理为依托,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 纪检监察组长述职报告 下一篇: 英语组教研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