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6: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消费安全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以手机登移动终端为工具,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年轻用户是移动支付推广和使用的主力军。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用户中的核心群体,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移动支付今后发展的走向。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使得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高速发展,并渗透到大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研究大学生移动支付的行为也就成为了必要。
一、大学生移动支付的行为特点
1.移动支付在大学生重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当代大学生基本认可和接受移动支付。一方面是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资费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而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更是契合了大学生追求创新、追求便利的消费心理。
2.呈现从网络消费到实体消费。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最容易接受移动支付这种新鲜事物,并容易向其身边传统的家长们进行宣教和传播,且大学生是未来潜在的高收入人群,所以各大运营商非常看重大学生客户群体的挖掘和培养。各个运营商纷纷在大学周边开展移动支付市场拓展,使得移动支付在大学周边得以井喷式发展,逐渐形成了移动支付商业圈,让移动支付从线上到线下形成有机一体,全面覆盖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如餐厅、饮料、外卖、文具、水果等大学生日常消费场所均被移动支付攻占,实现一只手机玩转大学生活。
3.小额支出较多,大额支出少,总体在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逐渐增高。移动支付已经逐渐应用于大学生日常的餐饮、娱乐和学习中,其中绝大部分此类支出系小额支付,减免了找零的麻烦,更加符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也看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但是对大额支出还是持谨慎态度。因为大学生月均生活费有限,涉及到大额支出任然较为谨慎。但总的来说,随着移动支付商业圈的形成和更多移动支付渠道的开发,移动支付逐渐取代了较多的现金交易,在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逐渐增高。
4.大学生借助移动支付软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由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许多大学生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支付等平台为基础建立其创业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大学生线上创业如淘宝店、微商、微代购等普遍采取移动支付,线下开展的实体店如饮品店、零食店、餐厅等也更倾于使用移动支付,甚至与移动支付合作开展价格营销。而大学生创业的受众也主要为大学生,也更能接受移动支付消费模式。
二、大学生移动支付的影响因素
1.安全因素。安全因素是大学生接受移动支付的首要原因。一方面,年轻的大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运营商的安全技术宣传,并认可和使用移动支付软件。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更容易获知和发现移动支付软件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相比在小额支出上的普遍使用,大学生们在大额支出上的谨慎态度反映了他们对于更高安全技术的期望。
2.便捷的操作契合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相比繁琐找零的现金支付,用手机支付更受当代大学生欢迎。一方面,日常出门可以不带钱包,省去了繁琐的找钱包、取付钱、找零的环节,更降低了外出钱包遗失的几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和钱币的接触,也减轻了零币收纳的负担,也更加卫生方便。移动支付的便利性成为了绝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重要因素,也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群体追求新兴技术的习惯。
3.商家宣传因素和价格因素。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每月的生活费依赖家庭的经济支持,所以对价格因素较为敏感。总体而言,大学生群体使用移动支付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消费,容易受到商家的一些营销手段影响,比如移动支付减免金额或赠送礼品等促销手段对于开发大学生客户群体较为有效。
三、结论和对策
大学生群体对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较高,但基于安全考虑对大额支出的接受度还有待加强,且容易受到商家营销策略影响。在当前移动支付运营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大运营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方面不断提升服务,吸引和巩固大学生客户群体:
1.提升安全性和加大宣传。安全是大学生们在移动支付中最为看重的要素,也反映了大学生对移动支付的后台和管理有极高的期望。近期频发的移动支付故障也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们敲响了警钟。一方面,运营商们可以不断改善和提升安全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运营商应当加大安全性宣传,为大学生消费者释疑解惑,消除大学生的顾虑和不安全感,增强大学生对移动支付的信心。
2.扩宽移动支付场景。大学生们希望移动支付可以向更多的场景渗透,从网络购物到实体餐饮、娱乐消费、超市购物、便民服务等生活周边覆盖,全面实现无实体钱包化。一旦大学生们形成移动支付习惯,将会具有迁移性。在一些个案访谈中,大学生们就反映移动支付在高教园区相当便利,但当其回到家乡就会发现使用场所较少。他们希望移动支付不仅覆盖大学周边,更需要延伸到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加大宣传力度和优惠力度。基于大学生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和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运营商应当积极采取广告宣传、移动支付优惠、构建移动支付生活区等方式刺激大学生下载和使用移动支付客户端,培养大学生实用移动支付的习惯,既可以形成忠诚的客户群体,又可以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为基础,纵深到其背后传统的亲人朋友,形成一带多的传播模式,不断扩宽的客户范围。
参考文献: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1.政府及旅游相关部门对在校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够重视
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在校大学生群体旅游市场不够重视,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很多人都觉得在校大学生是一个高风险、低消费、不好管理的群体。旅游相关部门没有对在校大学生群体旅游市场进行深入的考察探讨也没有收集到非常准确的旅游消费信息。在面对在校大学生旅游群体的安全与健康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一般选择的是最保守的态度,不积极鼓励学生外出旅游学习,在这方面抑制了在校大学生的出游需求,又使得旅游业不敢放心大胆地去做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市场。在这个旅游市场中在校大学生群体没有获得足够的推动和重视,使得在校大学生群体旅游市场陷进了不好的发展状态。
2.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保障性严重缺失,制约在校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是出于一个弱势群体的地位,有很多合法权益都没办法得到保障。比如“吃、住、行”的安全问题、经济消费的服务质量等问题都得不到保障[1]。
3.很多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外出旅游的正确教导不够完善
在新闻媒体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因为旅途中出现的各种意外而引发的悲剧[2]。在大学生中也有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学校不重视学生旅游这一块儿,没有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旅游常识和安全教育,从而间接导致学生旅途中死亡的概率。
4.旅游业在旅游项目的价格、开发和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
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花费太多是在旅游交通和旅游景点方面,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在校大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开支太高,从而会减少在校大学生群体出游的时间和次数[3]。大学生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着相当高的期望,但是因为旅游企业在资金和人力上存在着严重缺失,所以针对大学生旅游的产品相对就比较少。大学生群体是个比较先进、充满活力和个性化的人群,而因为旅游产品没有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从而吸引大学生旅游的目光就比较少[4]。而在旅游信息的获得上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宣传所占的比重都很小,这表明旅游企业在对旅游景点、景区的宣传工作上存在很大问题。这说明,政府及旅游相关部门对在校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够重视、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保障性严重缺失、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正确教导不够完善以及旅游项目的价格开发管理上的不足,这些都是制约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为了更好更快的拓展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市场,从相关部门支持、新产品的开发、旅游安全常识教育、定价和营销策略、费用解决方式等地方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1.增加强化政府和旅游相关部门对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看到大力发展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从以下几点来支持:①政府应该从制度及政策层面来推动支持旅游相关企业积极主动的加入在校大学生群体旅游市场的开发;②政府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措施,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旅游的优惠力度;③政府应该联合学校,鼓励在校大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适量的健康出游;④政府应该主动与旅馆、餐饮、景区景点等互相商量调节,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住宿、饮食和门票应该适当的降低费用;⑤政府应该出资修筑在校大学生关于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⑥政府应该继续提高在校大学生群体旅游市场的法规建设。
2.旅游企业应该尽量努力的开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旅游新产品
①旅游企业应该推出多种有特点、多元化的新产品;②旅游企业应该推出大学生群体旅游专线,尽量开发适用于大学生群体喜爱的新产品;③旅游企业应该根据旅游产品组合的重点,开拓“机动灵活”的新产品;④推出个性化旅游产品。从之前的特征研究中能够了解到在校大学生群体存在着很多有别于其他旅游群体的特征,然而在整个旅游市场中这个新群体没有占据应该具有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开发这个旅游市场,应该注重成立专门的大学生旅行社。这样才能提升出游的质量,使之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3.高校有必要增加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出游的安全常识教育
①高校应定期举行不同形式的基础旅游常识和安全教育;②高校应支持鼓励由在校大学生自己组建的旅游协会等社团的开展,正确引导和鼓励在校大学生旅游的自我管理;③高校应针对大学生旅游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和应急机制;④高校应充分意识到适当旅游对大学生知识、身心、锻炼和精神上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在旅游中进行规划并执行等活动既锻炼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同时也能使大学生更好的认知社会,培养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各大高校应该正确指导支持和鼓舞在校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旅游活动,将旅游作为在校大学生群体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4.旅游定价策略和营销策略的新方式
①旅游定价策略:其一,针对大学生旅游的定价应采取低价策略,以薄利多销为原则[5];其二,旅游产品明码标价;其三,根据不同的时间制定不同的价格;其四,根据不同的空间制定不同的价格。因为受到家庭经济因素的限制,在校大学生群体对价位非常在意。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外出旅游人数会随着价位的涨幅而增加减少。唯有定价的合理,才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群体外出旅游,形成在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旅游市场。②旅游营销策略:其一,增加对旅游业的形象进行传播,创建大学生旅游品牌[6],让在校大学生更好的关心支持现在的旅游业市场;其二,建立高校旅游网络,进行网络营销对于开发在校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非常积极健康的手段。经过前面的数据分析,我们知道在校大学生群体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来源多是网络。由此可以看出,旅游相关部门在景点景区宣传和旅行社宣传这两方面必须改进,在营销策略和手段上得以改善。
5.大学生旅游费用的解决方式
经过前面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外出旅游的消费来源、外出旅游的购物、外出旅游的饮食和外出旅游天数等问题的分析中可知,家庭经济条件是约束在校大学生群体外出旅游的最主要原因。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除了家庭、高校等外界因素的支持以外,还要依靠在校大学生凭借自己的方式使费用这一关键因素得到缓解。关于解决的方式有:①鼓舞有出游意愿的在校大学生自己打工兼职赚取外出旅游费用。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劳动赚取的钱来实现自己外出旅游增长知识面,来实践自我人生价值。没有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而丢失开阔视野的机会。并且我觉得自己劳动赚的钱花起来也是比其他方式获取的费用更让人开心的;②鼓励各大高校旅游专业的师生积极加入到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的激发行列中,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经济型的旅游产品。学校自己制作的经济型旅游对于旅游本专业的师生是一个实践挑战,对于在校大学生群体外出旅游的低消费穷游起到一个正面鼓舞的作用;③鼓励经济型的旅游方式。外出旅游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在经济型的出游方式方面,旅游费用就是大幅度的降低,所以有必要鼓励经济型出游方式。比如一些学生组织一起脚踏车出游、徒步出游等方式。
作者:张冰 单位:河南省黄河迎宾馆
参考文献:
[1]常睿.长春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谢晖,保继刚.旅游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1):55-59.
[3]佟静,洪帅.浅谈大学生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矛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3):50-51.
国内学者对自我认同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目前国内涉及到自我认同问题的相关图书有542本,但关于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专著却较为少见;自我认同的相关论文共有4000多篇,专门研究大学生自我认同的论文有425篇,分别涉及到大学生自我认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对策研究等方面。现将国内研究成果罗列如下。
一、对于自我认同理论的廓清
我国部分专家学者通过翻译相关著作与文献,把西方自我认同理论引入国内,在著作方面,有孙名之翻译埃里克森的《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罗一静等人翻译的《童年与社会》、赵旭东等人翻译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等等。此外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中也陆续刊出国内学者发表的自我认同理论相关论文,其中以孙名之1984年在《湖南师院学报》上发表的《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述评》为开端。
国内部分学者对自我认同的概念论、结构论等方面进行了廓清,在心理学领域以韩晓峰、郭金山在《心理学探新》上面发表的《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为代表,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的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1)最基本的层面,即ego―ideality;(2)个人同一性;(3)社会同一性。已有的研究成果来说,主要集中于对有关自我认同理论某一侧面的探索,如关于本体安全的、关于解放政治或生活政治的、关于现代消费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关于风险社会的,或是对自我认同理论的述评等等。总体来说,现行的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尤其是缺乏把自我认同放在现代性理论背景下的较为全面的研究。
二、关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实证调查集中在心理学领域,多采用自我同一性实证研究的奠基人玛西亚的“同一性地位”研究方法,将个体自我同一性状态划分为成就型同一性、延缓型同一性、排他型同一性与弥散型同一性四类。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结论按时间先后顺序可罗列为如下几类。
首先,郭金山基于对吉林大学等7个地区10所大学发放的1700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的调查显示,根据年级的不同,同一性成就型大学生分布比例为6.7%15.9%、同一性延缓型大学生比例为60.0%64.7%、同一性排他型大学生比例为10.4%14.3%、同一性弥散型大学生比例为11.2%18.8%。其次,王树青通过整群抽样法,选取了3个地区7所高校的1131名学生进行施测,探索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产生影响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研究发现,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建立过程中,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协同发生作用,其中人格、因果取向与自我不一致三个个体内部特征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起基础性作用,而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两个家庭因素在同一性状态中起中介作用。此外,还有学者就人际关系适应对青年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展开实证调查,进而指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越好,人际适应能力也就越好;反之,人际适应能力的增强也能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力的关系展开实证调查,研究发现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与情绪适应、人际适应等社会适应水平存在正相关,即同一性获得水平高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出积极的情绪适应和人际适应能力。处于不同同一性状态的大学生也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其中与成就型同一性状态显著相关的人格变量分别为智慧、外向、善良;延缓性同一性状态与人格变量相关度最低,这也说明此状态下的大学生人格稳定性最差;处于排他型状态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出传统、保守、顺从、缺乏主见等人格特征;而弥散型状态的大学生则表现出孤僻被动、消极悲观、拘束退缩等特点。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调查部分,虽然各位学者在数据上有所差异,但在以下几点上基本保持一致。首先,中国青年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主要还处于延缓期,大部分大学生还未建立起自我认同感;其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是一个波动的过程,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并不等于同一性发展的结束;再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三、关于自我认同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界对引发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原因探讨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可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点:①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引发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导致当代青年自我认同危机的出现具有必然性;②网络社会的兴起使得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面临虚拟我与真实我的混淆;③当代社会泛滥的消费文化对大学生个体独立性的消解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个体的自恋或从众心理;④现行教育过程中片面的教育目的、僵化的教育模式以及对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忽视。
国内学界对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对策研究主要是从教育理念、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策略探讨,所提出的对策虽然具体表述上有所差异,但核心思想趋于统一,特别要提出的是教育承认理念对大学生自我认同教育的启示意义尤其值得关注。
四、研究展望
国内各领域学者分别从自身学科视角出发,在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上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但由于学科视角的差异造成在对于自我认同问题的阐释上有稍显片面的嫌疑。未来于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鉴于其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较为广泛,必须采取多学科交叉、多领域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力图做到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互补。
参考文献:
[1]郭金山.同一性的自我追求: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07
[2]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27
基金项目: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面临的困境
所谓网络购物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上的检索平台搜索所需的商品信息,以电子订购单的方式发出购物意向,再通过网上银行或支付宝等支付平台支付金钱,商家通过邮购或者快递公司送货上门,消费者签收货物,完成整个交易的过程。
(一)网络欺诈成为常见的购物陷阱
“大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纯消费群体,由于受消费资金的限制经常会在网店上购买一些价格比较便宜的商品”,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和触摸检验商品的真实性这一弊端和大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造成了一些商家非法出售劣质商品,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现象。
(二)支付安全一般难有安全保障
支付安全是大学生在网络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货到付款作为最安全的支付方式被大学生喜爱和认可,现实原因主要是货到付款不利于商家的资本周转同时也降低了商品交易速度,并没被大部分购物网站所采用。由于商家的限制,网络购物的消费者只能选择网上银行付款。另外一些不良的网上支付习惯也容易产生支付安全问题。
(三)物流配送问题多多
邮费过高,当前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时快递的收费标准偏贵;快件损毁或丢失,原因包括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企业超负荷运转,快递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低,派送快递的人员素质整体上不高;快件延误,部分物流企业追求规模效应和业务量的最大化,盲目的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导致企业不能快速的收取快件;验货程序不合理,分快递公司遵从先签单后验货的不合理程序,依照正确的先验货后签单的程序进行的快递公司只占少部分。
(四)大学生隐私权在网络购物中屡被侵犯
1.网络购物中不良商家故意侵犯大学生隐私权
由于现在的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一些有心的网上经营者往往会对消费者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将这些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予以不正当的利用,或者以一定的价格转卖给其他网站或者企业等。由于大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诈骗分子很容易把目标锁定在这一群体,因此大学生一些隐私信息的泄露对大学生很不利。
2.多数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方面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方面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主要原因是我国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在处在逐步完善的阶段,大学生也缺乏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五)大学生存在过度消费现象
大学生因一时心动购买了一些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物品,还有一些大学生贪图卖家包邮商品,在无意中买了很多原本没打算买的东西,因此花了很多的钱。
(六)大学生过度迷恋网络购物
一些大学生自控能力差,承受不住网络商家的诱惑,成为整天沉迷于网购的上班族,甚至有人对网购成瘾,他们对网购形成了心理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造成大学生网络购物困境的原因
(一)我国的网站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网站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健全,许多网站经营者不顾广告的真伪以营利为目的向其他商家信息。很多有心的商家便利用了这一漏洞,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虚假的商品广告,吸引网络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而大学生在消费资金上受到限制,过分关注价格,对一些虚假信息容易信以为真。
(二)物流企业分散度高、部分物流人员职业素质差
中国的物流企业起步较晚,进入门槛低,这导致了中国的物流企业分散度非常高,部分物流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企业超负荷运转”。快递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低,派送快递的人员素质整体上不高。
(三)网络隐私保护法的缺失
“我国对互联网的法制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关于网络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没有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保护法”。因此,消费者在进行网络消费时较易遭遇侵权行为。
(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缺乏
高校教学中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的教学大纲都没有把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教育正式纳入,更没有制订相关的课程标准,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接受系统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对网络安全缺乏全面的认识。
(五)大学生不理性的消费观念
部分大学生自身意志力不强,看到打折的商品就抑制不住购物的冲动而买了一些无用的商品,还有一些大学生盲目消费,追求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他们在行为上互相影响。
(六)某些大学生网购成瘾
从网络购物来看,网络购物方便快捷,价格低廉使部分大学生过分迷恋网络购物。从大学生自身来看,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意志力不强,看到打折商品便抑制不住购买的冲动,即使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存在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部分人通过借助网络购物来舒缓压力。
三、应对大学生网络购物遇到的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政府要降低物流企业的分散度,运用经济手段提高物流行业的进入标准,降低物流企业的分散度,完善网络信息审查机制,制定关于网络隐私保护的专门法律,使网络购物消费者的隐私权得到保护。
(二)物流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提高配送效率,优化服务流程
“物流企业的发展影响着网络购物的发展,物流的好坏快慢影响着大学生是否会再次选择该家商品。”物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教育
高校应该倡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定期开展理财教育讲座,使大学生学习必要的网络消费知识,倡导文明健康消费。
(四)大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包括信息传递习惯,登陆习惯,支付习惯,保护好个人隐私。在网络购物时经过多次比较后严谨的选择购物网站,选择正规的网站商家,理性的看待网站的宣传,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学习网络购物方面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宋朝阳.浅析大学生网络购物现状及前景[J].湖南财经高等学校学报,2009(119):100
[2]何昕.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1.1消费及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消费为狭义的消费,即个人消费。
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其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指人们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
1.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大学生消费行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可称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适。尊重和自我实现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消费行为而言,是解释大学生消费动机的重要理论。
2. 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现状
2.1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西安大学生大部分收入来源是父母提供,其比例占收入来源的95%以上;此外收入的来源渠道还有勤工俭学、兼职、贷款、奖学金等。其中可支配收入方面,约59%的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700元之间;约29%的学生可支配收入在700元~800元之间;还有少部分人可支配收入不到500元,这部分人大部分家庭条件不太好,收入来源大部分是勤工俭学和兼职所得。
2.2消费结构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重,其反应了大学生不同性质消费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据相关资料显示,总体消费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日常生活消费,其次是交际、通讯、学习等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项目进行概括,可以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交往消费和享受消费。
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投资消费,包括考证的报名费和培训费。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消费的金额上,发展消费是西安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报名费考证的学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则占到了19.5%,除了报名费外,还有资料费和培训费等。
交往消费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获得社会认同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讯、网络、恋爱、聚餐等。74%的大学生每个月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间,7.5%的大学生上网费用过高,在50元以上;通讯费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费的占到了34.2%;享乐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近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费用因人而异。
3西安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3.1消费结构
西安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总体合理,基本不存在浪费和盲目消费的现象。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生存消费。其次是发展消费,再次交往消费和享乐消费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这说明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活质量。
3.2消费心理
从调研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节制消费,而且消费时应该做好性价之间的平衡,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名牌,如调查品牌重要程度时,近50%的人认为品牌较为重要,而且23.5%还认为品牌非常重要,更有甚者不顾自身经济情况一意追求名牌。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些不良心理存在于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中。
3.3消费行为
调查发现,西安大学生消费行为比较健康。近32%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会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将剩余部分转到下个月。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了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如近62%的人认为可以提前消费。
4西安市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4.1个人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内部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学生自身不可能和独立的社会个体一样消费,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给。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所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从父母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费观念的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家长的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自身也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学之间关系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花费过多。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4.3学校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4.4社会角度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方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正能量。
5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错误的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前言:外卖手机客户端产生于2013年,在2014年得到飞速发展,至今发展势头依然十分猛烈。在2014年各互联网巨头加入移动外卖市场后,外卖发展的异常迅速。至今,市面上的外卖手机客户端多达数十种,也因此拓宽了外卖市场。
本次调查综合采用了问卷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问卷对南昌航空大学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生使用网络点餐app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点餐APP的种类,对APP的了解程度及使用程度,使用原因及看法等。此次调查总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93份,回收率为93%,有效率100%。
大学生使用外卖数据情况:
一、大学生选择网络点餐的原因
出于各种因素,叫外卖如今己成为大众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习惯。外卖手机客户端逐渐产生发展壮大,为商家和消费者简便操作、交易提供了渠道。
内部原因:(1)课程比较多,吃饭时间有限,再加上宅在宿舍不想出去。根据调查显示,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有些同学是为了节约时间。(2)大学生自身不够勤快,懒于在宿舍教学楼和食堂之间奔波。且从服务的角度出发,一部分同学认为网络外卖的商家和菜品比较丰富,外送服务便捷。
外部原因:(1)网络外卖信息丰富,购方便快捷,优势明显。大学生们对生活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食堂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会选择食堂以外的商家来调剂口味。(2)价格便宜、福利丰富。以美团外卖为例,折扣力度达到了25%甚至 80%。(3)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迅猛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速度的大幅提升便利了手机外卖,移动支付的普及激发了同学们定外卖的热情。(4)过去的一段时间中经常在网上看到某学校食堂菜价高,菜质差,甚至有学生食物中毒,这提高了同学们点外卖的意愿。
以下是食堂和周边外卖的对比分析:
二、校园网络点餐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外卖卫生安全难以得到保障。饿了么315事件轰动全国,平台实体店铺与订餐平台上的照片不相符。据调查,订餐平台上的菜品、店面光鲜亮丽,但实体店面却混乱狭小,餐厅的厨师甚至直接用牙咬开加工食材。而同学们对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丝毫辨别能力。
(二)服务体验越来越差。外卖店家为了减少成本,许多店都是夫妻、家族经营的,对他们来说雇佣员工无疑会增加成本,有时他们一个人身兼多职,因此服务很难到位。在用餐高峰期对学生的服务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三)加剧了大学生宅文化之风。随着点外卖频率增多,同学们很少出宿舍;阻碍和其他同学的沟通交往,甚至危害了自身身心健康。
三、对网络点餐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商家的审查。商家可以考虑与学校合作,推动对于餐饮商家的排查和评估;学校可以考虑推出商家的等级评分制度,重点推广卫生模范商家,鼓励商家积极上报卫生环境,参与评比;同时,还需考虑更多地展示商家的信息,避免学生因为对商家的卫生等方面存在疑虑而放弃消费。
(二)树立良好形象,打造品质口碑。外卖商家应该致力于推出一些优惠活动,甚至可以让学生亲自下到实体店尝试外卖饭菜的口感。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塑造自身形象,不断提升自身知名度以及学生用户的忠诚度,让学生对外卖质量更加放心。
(三)提升配送服务满意度。用电话回访、网络调查、配送人员直接沟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外卖商家的尊重与诚意,收集学生建议发现问题,寻找根源,及时改进,提升服务意识与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四)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点餐软件。加强家长、老师、学生三方的互动,通过疏导让同学们正确地去认识网络外卖这一新兴行业;适当减少使用APP点餐,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独立意识,杜绝过分依赖外卖平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班级多开展“三走”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梓涵. 高校食堂室内空间功能多元化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 王秀娟,杨兰婷,周金[,张建强. 大学生网上订餐行为与市场份额分析[A]. 中国统计教育学会.2015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论文[C].中国统计教育学会,2015
一、大学生品牌消费潜力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各类大专院校在校总人数已逾2000万,其中主要以17--22岁的本科生为主,他们大都出生在“80"以后,而且越来越多的“90"后也开始涌人大学校园:一方面,他们生活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和较好的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境条件优越,并且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在校大学生提前步入社会,如做兼职等,所以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强。据调查统计,月可支配收人(包括家长提供和自己收益)在800-1600元的在校大学生占50%-55%;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有着独立思考与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逐渐趋向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个性化与极强的自我表现欲,他们追求新异,能够敏锐的把握时尚,希望有一种物质能够代表自己的价值观,更有甚者希望通过这些物质的东西体现自己的价值以及追求。这样就使得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消费群体寻求与自己价值追求相匹配的即企业文化相当的产品作为日常消费的对象。
品牌不再是单纯的区分不同产品的标识,而是和质量、包装、价格一样,成为大学生消费考虑的一个属性。最新的调查表明:80%受访大学生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名牌产品。追求名牌,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观点,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重品牌,有品味的生活的需求与消费观念。此外,越来越多的适合大学生消费的品牌不断冲击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不由自主的参与到品牌消费的行列。
二、大学生购买行为类型
约37%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价格是真正制约他们选择品牌的因素,大学生主要是依靠父母提供的资金支持,月收入基本上是在400-1200元之间,相对来说收人水平比较低,受此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在购买产品时最主要考虑的因素便是价格。
约23%的消费群体注重品牌本身,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重品牌,有品味的生活的需求与消费观念,大学生购买品牌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满往、尊重以及价值实现的需求,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群体的一员,得到他人的尊重,从而使自己在精神上或心理上有所归属。
约20%的大学生侧重品牌产品的质量,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是企业发展、品牌形成的基本保证,一个产品质量都不可靠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生存发展的,更得不到消费的认可与依赖。
近20%的大学生消费群体认为时尚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这类消费者把品牌消费看成是彰显个性的一种途径和手段,他们追求符合其独特风格的个性符号,以此向周围的人展现自我形象。他们是“个性解放”的领导者,追求与众不同,喜欢标新立异。其个人消费品从服装、饰品到其他用品都会尽量选择与别人不同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个性。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消费群体拍三选择品牌时更注重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品牌的文化内涵相一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属性的满足,更是情感的寄托,这也是品牌竞争已超越品牌标识与名称的竞争而表现为品牌所蕴涵的价值之争的主要原因。这类消费者选择品牌产品是为了体验蕴涵在品牌之中的文化,如可口可乐所宣扬的那种年轻与活力。
三、针对大学生市场的营销策略
根据对大学生品牌消费购买因素的分析,可以把大学生消费群体进行细分,寻找需求差异,为企业确定最大现实和潜在利润的营销策略,通过企业管理者和营销决策者的整合营销策略来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
1.企业应该重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得最高的性价比,拓宽市场。由于约50%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价格是真正制约他们选择品牌的因素,所以作为大学生这个无收人的或收入受到限制的特殊群体,他们比较看重性价比,在选购运动装的时候,会比较看重运动装的质量等产品固有的属性。针对消费者偏好功能性品牌,强调经济性能,企业应该把诉求重点放在功能性利益的传达上,在产品的定价方面要适度,既不能太高,让消费者不能承受,也不能太低,太低的定价消反而让消费者觉得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2.当代大学生网恋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3.大学生就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4.大学生社会学课程设置刍议
5.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6.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变量分析——基于越轨社会学主流话语的理论整合
7.农业院校社会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8.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9.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
10.大学生“宅”生活热的冷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
11.当代大学生厌学的社会学分析
12.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会学探析
13.健康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宅族”健康问题研究——基于对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
14.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消费研究
15.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16.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17.大学生犯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18.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学探析
19.身份认同背后的情感与理性——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的社会学分析
20.大学生社团社会学角度之考察
2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学解读
22.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罪防治对策研究
23.影响大学生体育人口形成的多因素社会学分析
24.大学生就业难:一个社会学的审视
25.大学生兼职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26.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社会学解析
27.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社会学审视
28.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
29.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30.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31.大学生犯罪原因之社会学浅析及预防对策
32.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社会学浅析——以江苏地区大学生为例
33.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34.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涵、发生要素及发育过程——基于社会学视角的释读
35.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困境解读
36.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信息查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37.社会资本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社会学思考
38.消费社会学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
39.大学生就业功利化的社会学分析
40.大学生“偷菜”热的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
41.大学生兼职动因的社会学分析
42.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社会学探析
43.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44.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45.大学生消费新趋势的社会学分析
46.社会学视野中我国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介入
47.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48.大学生网恋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49.组织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社团特征分析与引导策略
50.对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运动的社会学分析
51.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社会学透析
52.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53.大学生体育课堂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54.从社会学角度探讨新时期贫困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及对策
55.网络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研究
56.关于实现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社会学分析及对策
57.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学管窥
58.越轨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社会学解析
59.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60.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社会学探析
61.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越轨行为分析
62.横向学历对大学生毕业去向影响的社会学分析——基于对2010级本科毕业生的调查研究
63.论兼职大学生“弱势群体”身份及其特殊保护——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64.在社会学教学中培育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心态
65.大学生医学社会学问题问卷调查与分析
66.大学生社会使命感状况浅析——基于社会学公选课的调查
67.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分析
68.普通高校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的动机、特征及社会学分析
69.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社会学思考
70.社会学视域下农村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研究
71.法社会学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及应对机制
72.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研究
73.大学生“毕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一个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74.从劳动社会学的视角探析大学生观念教育
75.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社会学思考
76.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竞技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77.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高校扩招走向的社会学反思
78.从社会学角度浅析当前大学生学习状况
79.关于当前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社会学思考
80.大学生角色期待与行为引导——基于角色扮演的社会学分析
81.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的社会学分析与预防策略
82.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猝死问题的思考
83.大学生考试诚信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84.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研究及培养对策分析——以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学为例
85.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高校扩招走向的社会学反思
86.高校大学生参加学校管理工作社会学探析
87.大学生“御宅族”生活的调查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
88.大学生道德越轨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89.社会学知识的高校普及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90.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的动机、特征及社会学分析
91.当代中国大学生考研动因的社会学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92.社会学视野:大学生心理障碍剖析
93.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社会学分析
94.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95.以社会学视角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关注贫困生成长,从“心”开始
96.对当代女大学生爱情观的社会学解析
97.贫困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社会学透视
98.社会学理论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研究
99.从消费社会学看《布拉格的大学生》中人的异化
100.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101.论强化大学生社会调查内容的教学——基于《社会学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
102.苏北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103.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学校预防——以社会学为视角
104.当代大学生考证热的社会学分析
105.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
106.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社会理性的社会学透视
107.如何看待大学生的思政课逃课——用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方法分析
108.大学生缺失游戏精神的社会学分析
109.食品安全意识与行为的社会学研究——以某大学在校大学生为样本的分析
110.大学生自杀成因的社会学透视
111.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学分析
112.90后眼中的网络——90后大学生网络偏好的社会学成因质性分析
11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学解读
114.同辈群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社会学研究
115.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社会学探析
116.激情与理性间徘徊——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社会学解读
117.大学生体质下滑的社会学透析
118.社会学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119.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120.边缘人与漂浮者:关于大学生社会位置的一种社会学阐释
121.大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学分析
122.苏北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123.大学生党员的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对大学生党员角色的社会学解读
124.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
125.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证热
126.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127.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社会学调查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章丘大学城1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出发,分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之处,进而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现状 引导对策
为了客观、全面地探讨章丘大学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共发放了1300份“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209份(男生41.1%,女生58.9%),有效率为96.8%。其中,有37.7%学生来自于农村,大城市的学生占15.5%,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占23.5%,来自乡镇的学生占23.9%。
一、 章丘大学城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情况
数据表明,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来源他们的父母。有61.6%学生的消费支出完全来源其父母,还有25.1%学生来源父母与课余打工,只有13.4%的学生是靠贷款与勤工俭学。
1、伙食费、学习用品支出
大学城大学生每月伙食费支出集中在300-1000元范围内;其中,每月伙食消费支出在300-500元的占40.1%, 500-1000元的占30.3%。低于300元与高于1000元所占比重均较少,分别仅有14.9%和14.6%。
图1显示,学习用品费用支出方面,学生购买学习用品费用支出相对较少。其中用于购买书籍的费用支出最大,占46%;其次是购买文具、购买练习本与纸张、复印与打印费用分别占18%、27%、9%。
2手机、上网与交通费用支出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每月手机费为20-50元的最多,占46.1%, 50-80元的学生所占比重位居第二,为24.9%。在上网支出方面,有52.5%的大学生每月网费支出超过20元,其中,每月21-40元的学生最多,占43.2%。有47.5%的学生每月网费少于20元。
在交通费用方面,有31.1%的大学生每月交通费用不到20元,每月20-40元的学生占29.4%,40-60元的学生占25.7%,而每月支出超过60元的学生不到14%。
3购买衣着、化妆品费用支出
从学生购买衣服的价格情况看,大学城中大学生购买的衣服以中低档为主。在购买化妆品支出方面,有61.3%的学生每月购买化妆品的支出不超过30元,其中,有26.5%学生每月的费用还不到10元;每月超过30元的学生仅占38.6%。
4外出聚餐、娱乐与旅游支出
很多学生有外出聚餐的习惯,其中,每月外出聚餐支出51-100元的学生最多,占30.2%,其次是支出100-150元的占27.1%,不到50元的学生占26.8%。在娱乐支出方面,大学生每月娱乐支出少于20元的占30.1%;支出在21-40元的最多,占36%;每月超过40元的也占相当比重,为33.9%。
大学生外出旅游现象越来越普遍,每学期旅游支出不到100只元的学生仅占25.1%,超过300元的高达43.8%。这说明,旅游消费已经被很多的大学生接受。
5培训费支出
随着“考研热”、“报考公务员热”与“考证热”等不断升温,考试名目繁多。只有28.3%的学生每学期培训费支出少于200元,有26.7%的学生支出在201元至400元之间,而超过400元的学生高达45%。这说明,为增强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进行高额投资。
二、 大学城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城餐饮业问题
有55.4%学生认为大学城中餐饮店数量很多或较多。但是,有85%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餐饮店没有特色,经营饭菜单一,而且还有58%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餐饮店不卫生。
(二)大学城服装店与书店问题
有41%的学生认为大学城服装店较少,没有价格适中,质量好,品味高的衣店群。有高达70%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的名牌店很少,许多服装的性价比较低。书店方面,有55.5%的学生认为大学城里书店规模较小,而且书种类很少,特别缺少考研、考证、娱乐与考公务员类方面的书籍;此外,一些学生还反映书店文化气息不够浓厚,影响了学生来书店的积极性。
(三)大学城礼品与化妆店问题
有62%的学生认为大学城礼品店数量已有相当规模。但是,有高达82%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礼品店所卖产品性价比不理想。主要是档次低,而价格较高。一些学生喜欢在重大节日给朋友或老师送鲜花,但是,大学城缺少价位适中的鲜花店。与礼品店的情况相似,只有56%的学生认为大学城有很多或有一些化妆品店。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大学城化妆品店出售商品性价比不太满意。所以,他们更愿意从网上购买。
(四)大学城娱乐场所问题
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大学城娱乐场所的数量不太满意的,认为可供他们游玩的地方环境很乱、很杂。在电影院方面,有高达77.7%学生认为大学城的电影院数量很少,不但场地设置不合理,而且电影院太小,且没有文化氛围。认为大学城缺少健身场所,特别是缺少一个各种娱乐活动融为一体的大型健身、交际、休闲与娱乐中心。
(五)大学城培训机构问题
尽管有66.9%学生认为大学城的培训机构有很多或有一些培训机构,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培训机构不正规,很多没有资质,而且收费很高。
三、改善章丘大学城商业环境的建议
章丘大学城是大学生聚居的地方,聚集着十多万人的消费人群,其中蕴含的商业潜力是巨大的。为挖掘大学城的商业机遇,我们针对章丘大学城商业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二)改善大学城餐饮业状况
改变大学城内餐馆的饭菜雷同状况,应该多建一些适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卫生、价廉、充满文化与情感氛围的特色小餐厅、大排档与酒吧等。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大学城中许多餐馆经营者进行专门的卫生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卫生检查,以确保大学生用餐安全。
(三)改善大学城的购物环境
突破原有商业网点较为分散的缺陷,构建若干个商业购物中心,方便消费者购物。可将商业购物中心划分为服装店、鞋帽店、化妆品店、礼品店与书店等区域。每个区域都在种类、质量、品牌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改变大学城中原有商铺经营商品雷同的缺陷。
(四)改善大学城娱乐、休闲环境
在大学城附近建立一个广场,供大学生与居民休闲用。同时,建议在高校集中地方建立若干个大型娱乐中心,并对娱乐场所的设备进行升级与更新,以吸引大学生等群体消费。
(五)充实大学城培训机构的服务
充实大学城内的“考研”、“考证”与“考公务员”培训机构,规范培训机构经营者的行为,提高培训服务质量。积极支持企业与大学城相关高校合作,建立“蓝翔模式”的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以服务和带动章丘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参考文献
[1] 廉海明, 高立威. 大学生消费及其营销策略论析[J]. 中国商贸,2010, (14) :17-18.
[2] 张玉荣.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集体经济,2009, (21).
[3] 袁勇志. 当代大学生行为学[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导致了当代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低落,价值体系的混杂。学习上的这种偏离,充分地反映在大学生的消费上。
笔者通过抽样,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每月消费在450元左右的占68.5%,200元左右的占6.2%,600元左右的占10.5%,其他高于600元和低于200元的占14.8%。对锦州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消费具有如下特点。
一、大学生消费特征
1.大学生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53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3420元。锦州市大学生每年消费均值略高于8300元,其中包括学费均值4500元左右,住宿费均值900元左右。大学生的月食品支出在210元左右,它与生活费月支出(450元)比率是66%,这可视为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与锦州市人均消费支出和食物支出相比,呈现出整体上消费水平比较高的趋势。
2.消费支出种类繁多,成多元化趋势。上个世纪大学生的消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必需品(日用品、生活用具、衣物等);(2)伙食的费用;(3)学习用品(主要是书籍等)。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呈多元化趋势:(1)数码产品;(2)身体消费;(3)交际消费;(4)旅游娱乐休闲消费;(5)感情消费;(6)各种付费项目(手机话费、上网费等);(7)生活消费;(8)学习费用(购买书籍和各种学习班费用)等。
3.时尚性和超前性。从上面消费支出的种类及比例看,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呈现时尚性和超前性。一般流行的数码产品,在大学校园里都能见得到。超前消费现象也比较严重,有42.1%的大学生有负债行为。
4.追求个性化和自我满足。消费项目和消费水平看,目前大学生不再盲从于别人有什么,我就买什么,而是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因此,在目前的大学校园,追求自我喜好,树立自我品牌的意识比较强。买产品看中的是自己的感受。求新、求异、求奇。
5.自主意识强,听从父母意见的较少。目前大学生消费很多情况下是自己做主多于征求父母意见,即便征求父母意见的,在父母意见与自己发生分歧时也会变通,按照自己的想法消费,等等。
二、产生上述消费特征的原因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从价值逻辑起点,到价值观念形态,价值追求目标,价值实现手段、价值评价标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存;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社会责任转向实用功利;群体认同转向市场效能。这种转型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形成。
1.大学生消费特征的形成,从精神层面看,与我国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多元精神需求分不开的。根据马斯洛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他的动机理论又称需要层次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目前的大学生已经进入第三第四甚至第五层次的需求,因而表现在消费需求上,体现了追求个性,崇尚自我的特点。
2.由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追求时尚应该是青年人共有的特点。尤其是这一代大学生,出生于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身边生活,多数同学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困窘和艰难,因此,不知道节俭,一味地追求时尚而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自己和家庭的承受能力。
3.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尤其是数码产品的快速发展与日益丰富分不开的。目前数码产品更新很快,价格也逐渐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以手机为例,当一部手机价格在2千元以上时它的普及率只可能是1%或者更少,由于手机这类数码产品属于奢侈品,因而它的价格弹性高,所以,当这些数码产品足够丰富,价位适当时,就会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内容。更由于像手机这类产品具有引致消费的功能,买手机就要交话费,买相机就要打印照片;有电脑就要消费上网费,等等。因而这类消费占据了大学生消费的高比例。
4.目前大学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自身,因而,新的消费品种身体消费也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身体外表包括静态外表和动态外表。静态外表包括个人的模样、体形、身高、肤色、年龄、健康状况、穿着打扮、形象气质,等等。动态外表包括个人的行为举止、仪态风度、语言谈吐、待人接物,等等。身体消费就是用在人身体上的消费。
包括:外在的脸部消费(化妆品、皮肤护理、面部整容等),头发(包括发型设计、头发的养护、染色,等等),身体(健身、修型比如减肥、局部瘦身,局部修型等);服饰(包括个性化的服装和配饰,包括手提包、手链、头饰等);还有就是内调(包括服用各种补品、营养品);还有就是为了实现自己静态与动态外表的统一,参加各种形象培训的费用。身体是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体现,正如吉登斯所认为的,“随着现代性的出现,某种类型的身体外貌和行为举止,明显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这也是大学生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途径。
5.大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消费成为部分大学生排解压力的一个途径。目前大学生面临许多压力。诸如升学的压力、求职的压力。特别是对未来的难以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使得学生把购物当作一种释放压力的方法。
6.目前学校对学生的消费没有给予特殊的关注和积极引导,也是导致学生消费自由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对学生消费的思考
对学生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表面上是大学生自己的个人行为,实际上它揭示了学生的深层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必须引起注意。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个话题似乎有些老生常谈,但是消费观直接折射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句话很经典:“心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跟着改变”。对待消费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习惯、性格乃至一生。因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非常重要。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呢?勤俭是一个好的习惯,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说:“成由勤俭败由奢”。对学生还基本属于纯消费阶层,自己还没有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追求时尚消费、超前消费应该是不予提倡的。
2.引导大学生进行投资型消费。让大学生明白,学生目前的中心任务是获得知识、获得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以及与人交往和共处的能力的时期,因此这个时期的中心应该是放在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方面,所以应该鼓励对学生确定合理的支出全重,加大在消费中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让同学区分哪类支出是纯消费性质的,哪类支出是投资性质的。投资性质的支出是有丰富的回报的,而消费性质的支出只是一时的满足。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就是投资,它是大学生未来获得财富的基础,也是未来满足自身消费的关键。通过这些讲解引导大学生的消费。
3.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费用。其实人际交往不单纯的表现在吃吃喝喝,礼品往来上。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各种礼物、聚餐的应付存在很多烦恼。同学的生日宴会以及礼物,都成了大学生消费中的巨大浪费。因为每个同学的生日聚会都会花去很多钱,而且,互送的礼物很少具有使用价值,很多同学大学几年下来生日礼物摆了一床,这种浪费应该抵制。在校园里应该提倡大家过生日自制语言大餐,如生日短信的编纂、生日贺卡的制作,不比谁的昂贵,比谁的创意新颖,比谁的祝福真诚等。
4.关心大学生的情感投资。目前大学生谈恋爱的花费也在直线上升。一些同学除了礼物的费用,更有甚者还要支付在外租房同居的费用等。大学生谈恋爱本无可厚非,但是谈恋爱应该是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才有资格,如果因为谈恋爱而耽误了学业恐怕是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社会的一种行为。正确的恋爱方式不是在大学期间享受相守的乐趣,而是体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快乐,过早地进入家庭角色化的生活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都不利。因此正确的恋爱观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消费。
5.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学生心理还没有真正成熟,因此对社会还不是深刻的了解,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竞争,择业,自身定位等许多关系到学生自身利益的事情,让学生养成乐观、自信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克服恐惧和自闭心理,让大学生的心灵真正的阳光起来。
参考文献:
[1][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富成,全志刚,译者).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