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精彩讲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6: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语文学习精彩讲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语文学习精彩讲稿

篇(1)

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中,读是听、说、写的基础,它对听、说、写的培养和锻炼,起着示范、点拨、促进和检查的作用。读书是各个环节的基础,文字词语的识记理解,语段的分析理解,篇章的领悟与写作都是在读的基础上发展的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要反复读。现代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读不行。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的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学生如果能不读或只读一遍就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篇幅较长的文章,有的同学略读一遍,只等上课老师讲解。但毕竟课时是有限的,教师在一两课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解,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明白文中所写的深刻哲理,体会文中人物的真实感受,是非多读而不能解决的,通过读通文字,通过读发扬主题,通过读产生问题,通过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课上再有目的地听取教师讲解,则茅塞顿开。久而久之,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

其次,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人便是写书人,写书人更是读书人。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文学精品,是与他们博览群书分不开的。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从六岁开始学戏,没有上过学,但她写文章却清新隽永,她完全是靠阅读名著而成为作家的。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更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较课堂所学更多地接触不同文章的不同构思去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三,朗读是培养学生演讲口才的关键。演讲需要声情并茂,除了好的讲稿之外,重要的还要靠演讲者的演讲口才。而演讲口才的培养,重在平日多练朗读。小学语文课本就有许多练朗读的好文章。只要同学们平时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时间一长,你的演讲口才自然会高人一筹。

怎样培养学生的“读”的兴趣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应该怎样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1)通过身边树立读书的榜样,让榜样产生力量将给他们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 ,产生名人效应;(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还要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这样,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篇(2)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学习《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我和学生一起诵读美丽的文字,散文诗的魅力让大家一起走进了树的世界,融入到叶子的天堂,叶子的美,叶子的奉献,学生比较轻松地感受到了,由树及人,生活就是大树,我们每一个人就是叶子,我们该怎么做呢?课后练习: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侃侃而谈,不由得,他们的语言也美了起来。为了让这个问题更加深入,我布置了一项课外活动:用自己的画笔,绘画出美的叶子,并且写一写,自己这片美的叶子会给生活的大树带来什么?准备择优张贴到墙报上面。下午交流一看,哎呀呀,大家画出的叶子太多都是椭圆的,和课本上的插图差不多,毫无疑问,中午回家,闭门造车的多,有谁到大树下找叶子了?举手者寥寥无几,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却视而不见,并决定这项作业延期收取,再给大家一天的时间,比一比谁的叶子最特别。

第二天,教室里成了叶子的世界,扇形的,爪形的,梳齿状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叶子,介绍什么叶子,什么形状,什么味道,在哪里观察到的。最后我们举办一个“做一片美的叶子”专栏墙报。接着,我发动学生通过课外看书、网络查阅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叶子。为什么秋叶变黄,冬日飘零,为什么有的树叶四季常青,松树真的没有落叶吗?这种“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在生活大舞台上的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二、生活培养本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我的理解是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善于开拓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共用资源,而且要能够合理利用各科知识技能,带领学生拥抱生活,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学语文。

比如学习《槐乡五月》后,我问大家:我们家乡的特产有哪些呢?“螃蟹”“菜花”――举手的同学很少,能说出来的就更少了。学生的反应引起了我的思考,这就是水乡的孩子,这就是爱家乡?对家乡都不了解,对祖国了解多少,爱祖国也是空洞的口号吧?如何把课堂学习感受真实化,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呢?课后,我布置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在家里向父母亲戚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有哪些?第二天交流讨论,让大家完成统计表格,要求大家利用校外时间,特别是双休日开展假日小队活动,进行小小调查,贴近生活实际,收集真实信息,用孩子智慧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思考方法对策,多角度了解家乡特产的情况。之后完成家乡特产的综合研究表,首先是特产的名称、主要出产地、生产情况,并能够选择自己最关心的一种特产进行专题调查,最后用说唱演画等形式在全班家乡特产交流会上展现个人或团体的研究收获。

一周后的少先队活动上,有的学生写出了新颖详尽的讲稿,介绍了特产的情况;有的对调查的特产进行了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同学们了解到了家乡的特产很多,比如龙香芋、螃蟹、菜籽油、蚕丝家纺、香葱、三腊菜、绿壳草鸡蛋等,每一年家乡都有热闹的节日来宣传,春季的千岛菜花节,秋季的金秋螃蟹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学生在调查研究活动中,提高了观察能力,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他们体验生活、学会生活的优良习惯。

三、生活增添精彩

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培养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留心生活、勤于表达的能力,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大胆作文,尽情抒感,写好真实平凡的身边小事。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仅仅依靠每周两节的作文课可不行,平时的练笔机会不能少,这样的机会在哪里?我以为,在课堂,在身边,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学习了《爱如茉莉》,引导大家说说自己家里的温馨平凡的小事,写一写这些看似普通,实则蕴含大爱的家庭故事;教完《三袋麦子》后,想一想,第二年土地爷爷会给谁送礼物?他们会怎么办呢?每一年都是为自己过生日买蛋糕,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什么不庆祝生日呢?三八妇女节这一天,我为妈妈做什么?中秋月儿明,桂香螃蟹鲜……只有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把生活的精彩增加到语文学习中来,课堂才能绽放精彩。

生活,一直都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生活,让生活的养分滋润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到语文的真谛。课堂是小舞台,生活是大世界,语文教学需要接地气,它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和学生一起真正走进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精彩和平凡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篇(3)

就近年高考语文而言,听说能力的考查有明显的加强的趋势。一是直接命题考查考生的语音、停顿、重音、歧义、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方面的能力;二是结合作文试题,考查考生实际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比如广播稿、演讲稿、讨论稿、节目主持人发言稿、通知等应用文体和谈话语体的写作及修改。

再就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言,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思维敏捷,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是娴于辞令、口齿伶俐、善于社会交际的人才,必须是耳聪目明,“听人说话,能够了解对方要旨”(叶圣陶语)的人才。

然而,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是:由于语文教学的影响,仍然是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训练而忽视口头语言训练;有的甚至将教材中有限的听说专项训练改为学生课外自学;现行中学教材(尤其是高中部分)虽然有听说能力的专项训练,但指导性不强,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实施,而且没有科学的系统,更没有专门的教材;不少教师认识到口语训练的重要,在教学的实践中想方设法给学生锻炼口才和听力的机会,但毕竟无序;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的有限又使得有识之士的“教改”实验只是“空中楼阁”;结果,学生读了十几年书,学了十几年语文(且不说在生活中的学习),大多数听说能力却较差,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调平淡,语速不当,话不成句,表情难看……成了十足的“书呆子”。

由此可见,中学语文听说教学必须改革,而改革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之中迅速地大面积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中学语文听说教学改革的出路何在

陷入困境之后,必须走出困境。近十年来,笔者一直在农村中学任教,而且一直与同仁一道努力探讨听说教学改革之路。于此且作一总结以就教于大家。

(一)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

语文教学必须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进组织形式,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在研读大量文献和各种语文教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省属重点农村中学)实际,学生实际个人(自身)素质的实际,大胆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行“以小组教学为主,以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为辅”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地说,这种组织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成立语文学习中心小组。每班4-5人,由有语文特长和语文兴趣较浓的同学组成,语文学科代表兼组长。中心小组的主要职能是:①参加教师备课,研究讨论教学的难点,分析落实教学重点,具体讨论确定教学要点,分析安排训练的知识能力点和训练方式;②负责组织指导、督促和考核本班学习小组(见第2点)的语文学习;③编选拟定语文课文练习和单元练习,组织进行单元检测;④帮助老师批阅修改评析部分作业;⑤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之下负责讲析(或安排组织其他同学讲析)部分课文。——总而言之,让中心小组成为老师的帮手,成为小老师,负责组织、管理具体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

2.成立了语文学习小组,每组4个成员,各小组同学的语文素质大致相当,座位临近(前后左右同桌,如不是同桌,在语文课和语文活动课时自行调节)。其主要任务是在教师和中心小组的组织引导下完成各项语文学习任务(其中包括课内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3.组建了语文中心小组和学习小组之后,教师主要的职责是:①具体指导语文中心小组的工作,在各种语文学习和语文活动中做好示范(比如示范朗读,示范备课讲课,下水作文等等);②组织中心小组讨论制订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学习重点;列出课文和单元教学的知识能力点;③重点指导学生学好最重要的基本篇目;④补充语文中心小组讲析课文时遗漏的知识点和未处理好的重点难点,补充与课文或单元有关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⑤编制单元练习,组织单元考试;⑥科学评价语文中心小组和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提示补正方法;⑦负责课文或单元或语文活动的重要的关键问题的小结或撰写相应的专题论文;⑧编印优秀作文集,组织优秀作文稿;⑨指导各种重要的语文活动(如朗诵、征文、创作课本剧,等等);⑩精选印发课外练习并指导课外阅读。

(二)优化听说能力训练的方法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采用的听说训练的主要方式有如下4种:

1.朗读。这里所说的朗读主要包括:①早自声朗读课文,精彩片断和要求背诵的篇目;另外每学期补充10篇古诗文,要求背诵。每周三节早自习,每节40分钟,一学期下来,诵读时间达40小时,三年初中或高中,诵读时间达120小时,课文背诵达60多篇;②名篇赏读,间周一节课(课外活动),主要从《中国青年报》、《杂文报》、《散文》、《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报纸杂志选择精短时文;③新闻会,间周一次,要求全体同学写稿投稿(也可从报纸上荐稿,大量采用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编拟的新闻稿,每天晚上7:00至7:30是全校学生收看电视新闻的时间);中心小组选稿改稿定稿,再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普通话脱稿播送。

2.读书报告。主要有三种形式:①故事会,每学期2次,在期中考试后进行(因为本校每年春秋两期分别有音乐之春和艺术节,在中期考试后第3周左右进行,故事会就安排在此间的课外活动之中),主要讲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生活故事、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等等;②读书报告会,每期开学第一周进行,主要讲所读的书籍(以文学名著为主)的基本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朗诵其中的一两个精彩片断;宣读自己的“文学评论”(实际上是读书心得,往往既省“评”,又省“感”);③假期见闻报告会,每期开学第一周进行,主要是概述自己假期所见所闻所感,在此基础上重点叙述二三事。

3.讨论论辩。①讨论,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其具体方式包括个人钻研、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教师(或中心小组)总结发言。②论辩,即组织论辩会,不定期举行,从课本、影视、生活中去选择与语文学习相关的重要的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进行论辩。要求各学习小组在认真准备材料,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写出书面发言材料(或提纲),然后采用双方论争的形式进行辩论;同时组织好“评委会”进行裁判和评定。

4.讲课比赛。

我这里所说的“讲课比赛”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讲析课文。每期一周,一般在期中考试之后的第一周进行(因为本校每期期中考试之后有一次运动会,停课2至3天,学生相对较轻松,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备课),但必须在开学之初公布教学计划时就要安排各学习小组具体的授课任务(我的教学计划和总结往往是先由中心小组讨论草稿,然后我定稿打印,学生人手一份)。作为教师一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讲课”示范,二是具体指导如何备课、如何确定难点、如何设计练习、如何讲课,教给学生“教学”的方法。

②评讲试卷。这里所说的“评讲试卷”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其是语文复习中,让学习小组在分头准备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对语文试卷进行评讲。要求学生必须讲清:“试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怎样考的(角度、题型)——怎样解答(答题技巧)”;必须评准:“试题好不好(难度、信度)——好在何处(科学性)——有何启示(相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学生评讲时出现不足,教师要认真分析,予以补正。

(三)寻找检测听说能力的科学方法

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具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听写:从内容上说,包括听写词语、句子、句群、语段;从文体上说,主要是古诗文;从方式上说,可以老师朗读学生听写,也可以是学生互相听写。

2.听话答问:通过同学老师诵读或播放录音,要求学生答问。问题不宜设置太多,问题的内容可以是记忆性的,可以是筛选性的,也可以是理解性的。

篇(4)

近年来,由于职专学生的总体文化素质偏低,语文教师尽管在职专这块园地里不懈地耕耘——细致地备课,耐心地讲授,积极地探讨,倾其所学、尽其所能把每一堂课上好,但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淡薄,语文水平、文学素养仍是较低,毕业生多数依然错字连篇,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职专语文教学莫非就这样走进了死胡同?出路在哪里?笔者在感到困惑的同时,不断地探索,试图找到一条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学之路。笔者认为,在试图摆脱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窘境、探讨职专语文教学改革的时候,应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培养目标的认识要清晰、深刻

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职专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包括:创新精神,终生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生活能力,认识自我和社会交往能力,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能力,在生活中才能成为积极、健康、和谐的自然人和社会人。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一个和谐的人。”这种综合能力体现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就是思维和情感。而语文学科的核心正是思维和情感!语文教育归根结底应该是一种思维启迪、一种情感教育。只有对培养目标的认识是清晰而深刻的,才能改变以往的课堂角色,变学生是思维的被动者、欣赏者为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形成终生学习能力。

二、人文素养的渗透亦不容忽视

人文素养的渗透可帮助学生做人。职专的学生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来说虽逊于普高的学生,但他们大多对自己所学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比较重视专业课,作为文化课的语文学科应体现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有着较好的职业操守、较高的敬业精神;换言之,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专业技术人员,他高超的专业技能反而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道德感、责任感的提高主要依靠文化的积淀,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人文文化基础上的。

而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高度的人文教化作用,语文学科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在他一生的职业生涯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真正体现了语文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

只有了解才能热爱,只有比较才能鉴别。一个人如果对中国历史、文化一无所知,其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文本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李白、杜甫的诗句等,读起来都令人激动、振奋,能够净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语文学科的人文渗透可以带给学生很多直接或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自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人文文化中有很多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以启迪。如孔子讲“君子不器”,就是说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不能只是做一件器皿、只能有一种作用。在实用主义思潮泛滥的今天,这句话就很值得我们深思。孔子还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养较高的人虽然各有其个性,但大家在一起却很和谐;小人没有自己的个性,在一起却不能和谐。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话语,对他们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启发。在学到《孙子兵法》时,又可以和学生一起品味“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刻的哲理性和辩证思想很值得玩味,以此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教化效果。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要想真正的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掌握理解程度,仅仅靠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生们积极的、主动的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和探究生活。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语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一、朗读激趣

初中语文的教材编排中“美文荟萃”,因此,老师要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活动。利用文章本身的“美”去熏陶学生,让学生们在朗读中“体验美”“感受美”“领悟美”,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比如,在学习《茶馆》这节课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人物性格和身份的不同,相应的语调和语气也有所不同。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都想上台朗读表演,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在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环节中,学生们不仅喜欢上了“话剧”这一体裁,更加深了对这一题材以及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了解。朗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体味到文章里面的美,架起了一座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美文桥梁,在学生们反复朗诵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感情和情景,激发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快乐。

二、问题激趣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语文阅读教学更是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提问恰当,可以为学生们更好的解读文章提供畅通的钥匙。并且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发散学生思维,让其在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

首先,老师要精心的设计好问题,设计问什么、如何去问。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有“启发性”,切中要害。比如说,在进行朱自清的《春》这一节课的学习时,可以给学生提问这样一个问题: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跟这句话中的“钻”意思相近的有哪些词?学生会提出“长”、“冒”、“探”等这些词。再让学生们品味一下不同的词语表达出来的韵味有哪些不同。学生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美以及文章的韵味之美,还可以让学生们真切的体会到在人们没有发觉的时候,小草奋力破土“钻”出来的顽强。

其次,老师还要鼓励学生们大胆的进行质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在对课文进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才会提出问题,如果没有认真的学习,就不会提出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的预习中,除了让学生们扫清生字、生词的障碍之外,还要鼓励他们提出几个小问题。而且对于作业完成质量比较好的学生,要在课堂上公开进行表扬,在这种气氛的带动下,学生们慢慢的养成了“质疑”的好习惯,将自己被动的学习转化成主动的学习,体验到亲自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因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高涨。

三、幽默激趣

教学从另一层面上讲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驾驭整个课堂气氛,将课文中生涩、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因势利导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在这一个过程中,老师幽默的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在备课的时候,老师将风趣幽默的故事或者语言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的穿去,可以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气氛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合理、适当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笔者曾经给学生们讲过一个“猫和老鼠”的故事,这个故事风趣、幽默的讲了猫和老鼠为什么变成了敌人,学生们听得很仔细。课后一位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把这个故事精彩的写到了日记里面,内容相当丰富几乎跟原文一样,这与他平日“少言寡语”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较。再加上课上笔者的大力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学习成绩进步得也很快。通过这件事情真实的感受到“只有兴趣,才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而生动、幽默的故事、哲理就是兴趣的催化剂。

四、活动激趣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单一的”语文学习,不如广阔的知识海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社交能力,练就终生受用的“语文本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们开辟更多的语文学习天地,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激发创作灵感,营造学习气氛,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挖掘学生们的智慧和潜能,塑造其健康的心灵和人格。比如说,在学习《雷雨》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们排演话剧。在教授演讲稿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主题演讲比赛。在教授诗歌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朗诵比赛。在教授议论文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辩论赛等等,在这样的语文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掌握学到的知识,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初中语文的学科规律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从四方面:朗读激趣,问题激趣,幽默激趣,活动激趣,详细分析激趣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内容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广智,王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上),2011

篇(6)

其次,从语文教学来看,还有很多弊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课本、板书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记笔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习惯了老师把一切都做好,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当前的语文教育需要的不是只会背诵死的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书呆子,不是只会写“官样文章”和满口八股腔的所谓“文人”,需要的是能听、说、读、写,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格的新型人才。要造就这样的人才,单单靠课堂的45分钟,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活动有相对独立性、灵活性,不受教材和课程设置的束缚,不受传统教学程式的束缚,因而能避免一致化、同步化的束缚。语文活动既可在课内展开,又能在课外创设,形式可灵活多样,我在近几年的高中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一、课内开展语文活动

每节课利用前五分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语文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按座位顺序,每节一人,做到人人参与。

(一)成语讲解。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讲解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秀的语言素材,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使学生们不但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在高考中避免望文生义,做到正确使用成语。

(二)诗歌朗诵活动。学生自选中外优秀诗篇提前做准备,课堂朗诵,增强学生对中外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大家学习中外文化的积极性,寓教于乐,让学生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始终以美的心态接人待物。学生们喜欢看电视节目“中华好诗词”,因此,很多学生热衷中国古代经典诗文,通过朗诵这些诗文,用经曲熏陶气质、培养品德,而且走出学校后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

(三)论据收集展示。现在中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在论据收集上存在材料陈旧、单一,内容空洞等问题,课内活动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从网络、电视、报纸上搜集的新素材,还可以教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关心现实生活,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写作业时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

(四)口头作文的训练。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工作、建设,学生应具有“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克服自卑能力”“取得成果的坚持力、自信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中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应变能力作为“涵养、锻炼”自己的目标之一。如何“涵养、锻炼”呢?口头作文不能不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利用课前5分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设定了不同的语境,并给予了学生“成功”和“改造”的机遇,从而对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力”都会有积极影响。

(五)名人名言演讲。名人名言演讲,以某一名句为题写短小的以议论为主的讲稿,这样既可使学生的文章锦上添花,又可从名言警句中领悟人生哲理,从而鞭策自己,塑造自我。

二、课外开展语文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展,是课堂教学以外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告诉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就是说语文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学知识,课外求实践。

(一)安排阅读课。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应在平时,现在每两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主要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2.老师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精彩的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选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名星”等。

(二)演讲比赛。每学期最少组织一次班级内部演讲比赛,学生通过演讲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克服“想说不敢说”的毛病。学生为了做好演讲,要有提前准备,从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中搜集信息和资料,通过阅读大量健康有益的书籍,使他们的修养学识有较大的提高。

(三)组织小组合作型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具有学科综合程度高,与社会联系紧密,学生自主性强的特点。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广泛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课题诸如“春联文化初探”,“摇滚乐与现代生活”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在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

篇(7)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计划,有组织,有条理得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

一、学会倾听

尽管我们训练得是学生的表达能力,但学会听则是学会交际的起码准则。张志公认为,首先要耐心听别人说话。这不仅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问题,并且是待人接物的态度问题。其次要能听得进去,听得清楚,抓住要领,不走样,不遗漏,很快地分析判断,作出方式。在倾听过程中,要眼睛注视着对方,对别人精彩的表达要报以赞美的微笑。当然,这一点,尤其适应于和长辈们的谈话中,因为长辈们并不在意你是否明白他说话的意思,他们只是有一种想倾诉的愿望而已。

二、课前演讲

主题由学生定,按照学号顺序进行,演讲稿必须是原创,不允许抄袭,更不能只是念一下文章。当然,脱稿演讲最好。演讲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锻炼他们面对众人的心理素质,更能让他们在踏入社会,面对竞争时,提前做好准备。

三、编排课本剧

话剧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让学生首先原汁原味表演话剧内容,而后让他们对课本剧进行再创作。我想,这就是对待文本的正确态度。依稀记得高二我搞了一周的戏剧节,像《窦娥冤》《西厢记》《雷雨》《汉姆雷特》等被学生演绎得淋漓尽致,看到学生发出的爽朗笑声,我明白了什么是快乐和幸福。

四、新闻点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语文学习外延就是生活外延。我们可以把发生在我们身边和国家的大事拿来,让学生进行点评,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际上,《齐鲁晚报》每天都有这样的报道。例如:中国珠峰登顶圣火传递,分子抢夺圣火,个别高级官员的腐败,不正确的追星,少年作家韩寒、张悦然,陈晓旭和林黛玉等等。就其实用价值,实际上,这种训练对学生的考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五、课堂上的问答

首先这种训练是经常的,但我更倾向于把这种机会给予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让这一部分同学得到锻炼。我们知道,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具有爆发力,实际上,像马家爵这样的杀人狂魔,平时得不到表达,内心的情感得不到宣泄,不无关联。所以,多给这些同学机会,就是为社会多增加稳定元素。

六、模拟生活场景

生活是交流的艺术。像平时的人际交流,你打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与人见面要握手,说“你好”,别人帮了你的忙,要说“谢谢”等,这些最起码的人际礼仪要学会。此外,我们还可以拓展一下,比如,去市场买东西,如何讨价还价。会还价和不会还价,在经济利益

上是有区别的。

七、模拟面试现场

我们知道,现在找工作,要笔试和面试,而面试考查的就是你面对现场的表达和反应能力。如现在火爆异常的公务员面试,我们就可以让老师作为考官,根据公务员试题拷问学生,看一下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如何。

八、辩论赛

篇(8)

一、 形式上的变化

1、题型由单一走向多元。作业系统题型单一、陈旧、缺少变化,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新课标提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作业系统的题型应当力求新颖,多样,并尽可能贴近生活中语言运用的实际。只有加强题型的多样性,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的开阔,才能激发学生的练耳、练手、练口、练脑的兴趣。在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作业系统中,常见的题型有注解、答问、论述、列举、概括、归类、作文等等。这多半属于所谓的主观性的题型;有选择、改错、判断、填空、列表等等,这多半属于所谓的客观性的题型。上述种种题型,又可以衍化出种种不同的出题方式,可以通过眼视、耳听、口说、笔述等不通的途径来完成,以利于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的全面训练。以作业系统中的作文为例,就可以改写、仿写、续写、写读后感、心得、评论、演讲稿等多种题型。

2、题量由多到少而精。新课标认为,“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当少而精”新型作业系统的设计应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减少题量,精选练习,把学生从过去练习题的大海中解救出来,让学生多些时间来读书,夯实一生的精神基座。另一方面,也把老师从练习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语文教改的实践中去。根据这一原则,教读课文一般可以安排三、四道题,自读课文一般两道题。练习题的设计,一般包括整体感和课文、文笔精华研讨和开放性,拓展性练习。整体感知的练习,强调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多数课文都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名家名篇则要求背诵。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如熟练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学习圈点批注和做摘录卡片,学习朗读、默读和精读的方法等。文笔精华的练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或揣摩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联系上下文,重点品位语句的含义,以积累精彩的语言,培养语感。开放性、拓展性联系,或进行比较阅读,或联系课外阅读、或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以突出探究、体验。讨论等学习方式。

二、 内容上的变化

1. 新型作业系统的设计应有助于知识的延伸、拓展。现有的语文作业系统可以说是课文的简短重现,它的内容大多数直接选自于课文、设计的目的也是为理解和巩固课文服务。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型作业系统应基于这种理念进行设计,从课内出发,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力求突出“大语文教育”的特色,呈现出变内向聚敛为外向延伸的开放式设计格局,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延伸、拓展型作业系统设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①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做“福建”,其内容包括有关作者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文体介绍等。②拓展性练习题的设计,可以单独设题,也可以渗透在整体感知和文笔精华的练习题中。③相关网站的介绍。可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也可以根据作者进行,还可以根据相关内容进行。

篇(9)

1、超级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拓宽学生阅读渠道,扩大学生阅读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设计了超级阅读作业栏目,鼓励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进行拓展阅读。如教了《开天地》之后,我就布置学生回家读《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共公怒触不周山》等神话故事,让阅读代替枯燥的习题,学生觉得乐趣无穷。

2、我编我快乐。在语文学习中,在 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些生字特别难写,我就请学生选择较容易错的5-7个生字,编一个简短的小故事。一位学生选择了“懒、蓝、威、武、颜”这六个生字,编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这种简短的故事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爱编、乐编,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要辨别难写字的字形,还要将字巧妙地运用到故事中去,将识记、运用、表达融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玩中有名堂。曾有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热播《劲爆战士》,一时之间,学校里陀螺满天飞。恰逢周末,我对学生说:“老师也想玩陀螺,谁愿意教教我?”教室里顿时七嘴八舌乐开了花。我又说:“我实在不知道该听谁的,不如你们回家把陀螺的玩法,你怎样玩写下来告诉我好吗?”“耶——”学生快乐地呼喊着,聪明的学生顿悟这是个“陷阱”,但他们却深深地爱上这个“陷阱”。

4、边画边背。在教完《富饶的西沙群岛》我想让学生背诵第四自然段,我就请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内容,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各种各样的鱼的样子,再看着图以课本为讲稿,向爸爸妈妈介绍西沙群岛的鱼。要把鱼画正确,得理解、思考;讲解给爸爸妈妈听,又能帮助记忆。一来二去,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课文内容。

5、想唱我就唱。在教完《影子》这首儿童诗以后,我就让学生配上《新年好》的曲子唱一唱;学完古诗《春日》以后,就让学生找支赞美春天的歌唱一唱。唱一唱,学语文,不也是一种乐趣吗?

二、阶梯式设计,让学生在个性差异中享受作业的魅力

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作为老师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多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是很有必要的。教完了《秋天的雨》我设计了如下作业(见表一)。

这一款作业由易到难,为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作业,真是乐趣无穷。

三、自选式设计,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享受作业的魅力

1、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

某一周的周末,我布置学生复习第五单元,我就规定了如下作业:1.巩固词语。(有词语有多音字组词。)2.巩固句子。(选择本单元中的一两个四字短语写一个句子。)3.巩固段落。(选择本单元中的一个课文片段,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回答。)4.小练笔。(用你喜欢的方式了解你身边的传统文化,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样用一段话介绍给大家。)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精彩纷呈……。这样做,改变了传统作业死板、机械的完成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提高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时间

作业真的得天天布置吗?不是的,某些常规的定时定量的作业,可以在周一之时,将一周的任务告诉学生,请孩子们统筹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明天有事,今天提前完成作业;今天任务重,允许延迟到明天;不喜欢在晚上做作业的学生,允许他们在中午做……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受作业的束缚,自由完成作业。

3、学生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

篇(10)

中职语文教学中,最头痛的是莫过于作文教学。分析原因一方面学生缺乏写作能力,有倦怠甚至抵触情绪,白卷现象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浮于形式,没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才能使学生走进写作的殿堂,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课堂演讲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形式,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形式单一,过程随意,教师的安排不够合理,学生的能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失去了原先的目的。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多年的摸索,将演讲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堂演讲前要做针对性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对“课前演讲”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内容确定、话题提供、情境创设、组织安排、演讲方法上进行具体指导,激发学生对演讲的兴趣,力求演讲的成功。

注意提前指导学生的写作,力求在写作的内容上做到“言之有物”。在演讲之前,要求学生把演讲稿提前送给老师评阅,老师要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得到激发,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以“自我介绍”为话题的指导中,一般学生都以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显得比较平常。教师在前几位同学演讲的基础上,适当点拨,要求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以第三人称介绍自我,学生的写作热情很快得到调动,写出相当不错的演讲稿。

二、课堂演讲中注意内容的丰富性,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关注不仅仅是个人的活动圈子,更要关注社会。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演讲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就要注意演讲内容丰富多样,借此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一轮演讲中允许学生自由寻找题材,他们或讲故事,或谈人生的体会,或说笑话,或猜谜语,或讲课文……学生的兴趣慢慢浓厚起来,愿意写文章。

第二轮演讲时老师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把课文的作文训练与演讲相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接受写作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写作时能够运用。

第三轮演讲时就文章的形式、内容作一定的规范,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快得到提高,写作的兴趣大增,最后很多同学都能写出有模有样的文章。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要求学生适当地做记录。一般开始要求简单,慢慢适应之后要求学会写提纲,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所讲的内容,第三步则是和写作相结合,注意记录最出彩的地方,从而快速完成写作的积累。

三、课堂演讲要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职生的成长经历、年龄特点等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的心理特质,所以教师在讲评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多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演讲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别致新颖的题目、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头、一段发人深省的结尾,等等。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讲,教师点评,时间久了感觉形式单一、机械,可以尝试让学生点评。这样“师生共舞,相互补充”的点评效果更好,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融洽同学关系,使语文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习。

同时注意对作文的专项评价。一个专题抓住一点进行评点,和写作相结合。

例如制订一份评分表,包括两方面:一是演讲的评价,二是写作的评定。两者汇总,构成学生的总分。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共同提高对写作的认识,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在应用文部分的新闻教学中,要求学生先写一则新闻,内容是对最近校园里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学生有感而发,能够畅所欲言。不少学生对学校工作的一些成功与失误之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此基础上,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参照新闻的写作技法对已有的新闻稿进行评价,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老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掌握新闻的写作要领。把原本比较枯燥无味的应用文教学变得活泼生动起来。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教得轻松,打破了应用文教学死水一潭的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手段,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演讲中适当运用多媒体,使作文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演讲时,要求学生在演讲之后,把演讲稿在多媒体上展示,学生对文章有直观的印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教师把握作文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运用多媒体适当引导,学生点评时对文章的评价较为中肯,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根据议论文写作教学内容,我首先确定了演讲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演讲,学生对议论文的基本模式有基本的了解,通过点评加深知解。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型的文章,使学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五、课堂演讲后进行跟踪训练,释放学生的写作热情。

对于演讲的学生而言,是一次凤凰涅的过程。对于听演讲的学生而言,也是一次洗礼的过程。但是这不是终点,教师以此为契机,适当地进行点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写文章。经过训练之后,大部分学生很快掌握了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并通过写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写作的兴趣可谓有增无减,效果比单纯的写作课要强得多。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写作基础较为薄弱,跟踪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写一两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学会材料的积累,要求学生自己写一段话,谈谈对演讲内容的印象或理解。接着仿照优秀的演讲稿仿写文章,最后要求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写出相对成功的作品。

六、收获与启示。

1.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中职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不尽如人意,更谈不上对写作的兴趣。在五分钟演讲中,他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很多学生能够自己找材料,并大量地阅读相关的资料,写演讲稿。演讲中,大多数学生听得很认真,并对精彩的地方予以热烈的掌声。根据老师要求,学生能够自发地进行课外阅读,并且相互交流。这样做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极大地调动了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2.养成了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学生为了做好演讲,往往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搜集信息和资料。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养成了做读书摘记的良好习惯。每个学期下来,不少学生都阅读了大量的健康有益的书籍,并能做一些读书摘记,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3.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把生动活泼的演讲形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老师把写作知识融入演讲中,使学生自然接受,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演讲是语文综合活动的一种形式,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运用得巧妙,以讲促写,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对中职作文教学而言不失为一种比较切实易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教育局党建 下一篇: 纳米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