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7: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技小发明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其次是帮助学生树立完成科技作品的信心。信心使人产生动力,一个人只要有了信心,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使事情成功。成功了,人的精神就饱满,做事就更有信心,由此形成连锁反应。小学生对科技活动中的相关项目又何况不是这样呢?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完成科技项目的信心呢?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观察。以科技活动中的小发明项目为例:很多小发明项目都是来自客观实际,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其思维才能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发现存在的不足。因此,积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的学习用品,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从中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日常生活用品或在商场中、市面上所见到的物品存在不令人满意,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发现问题,完成小发明项目的首要前提。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大力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成功把握性要大一些的物品进行创新。用“放大镜”找出学生认真观察事物,而后发现物品缺点的积极因素。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材料或器具、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引导学生处理好完成作业和科技制作这两者间的关系,并用一些事例来打消搞科技小发明或开展其它实践活动不会影响学习的顾虑。使学生感觉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确实能开发智力,培养动脑、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观察事物的片面性,因此在这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摆在介绍和传授有关的发明创新和搞实验、写小论文、参观考察、拍科学DV的一些方式方法上,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解决办法和方案,指导教师应予以重视和肯定。绝不能随意否定,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但又要求学生不能满足现状,停留在科技活动的某一个项目上。鼓励学生反复研究和实践,逐步改进,使科技小发明、实践活动、DV拍摄和科技小论文等项目获得成功。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到学习成绩和科技创新成果双丰收。
科学课作为一门全新的课改课程,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同时,也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课本知识、课堂教学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尤其是部分科学兴趣浓厚的学生对诸方面的追求。而科技创新有科技实践活动、科技论文、科技发明等类别,又涉及环境、生物、工程等各个细分领域,因此,可以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师的学科背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借助科技创新平台,不断丰富科学的内涵,把科学的范围拓展的更广、知识挖掘的更深、方法应用的更透、创新思维训练得更深邃。
1、挖掘科学课程中的环保资源来开展科技创新
在科学教材中,有大量围绕环保的知识,但是由于课标的要求以及课时量的限制,只能点到为止,而且大多课本上的知识脱离了深圳特区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体验相差很远,在落实“环保”这一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上,很多时候都是蜻蜓点水。所以挖掘这些环保资源,在课堂之余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即落实了这一目标,又获得了很好的科技创新题材。如浙教版科学第三册《水的利用和保护》一节,提到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我国缺水的状况。笔者在这节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了《南山区水污染调查及研究》的科技实践活动。先后带领学生前往西丽水库、红树林公园、深圳沙河调查水资源以及水污染状况,并分别取样,进行PH值测试,并用小蝌蚪、小金鱼在不同水样中进行培养等,鼓励引导学生在知识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实验,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
活动结束后,笔者还结合深圳建设循环型城市的时事,更是把《南山区水污染调查》项目上升到循环经济层面,对循环型深圳的点点滴滴进行追踪调查,如降噪路面的降噪效果对比调查、社区家庭垃圾减排及循环回收调查、学校周边小区车位、实际停车与周边停车的调查与研究等。有的甚至进行实验探索,如家用电器省电方法研究等。各个小课题均在区科技节上获奖,其中《好管家节能减排行动》、《循环型深圳建设》学生小论文集等项目均在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笔者指导的《智能节水浇花器》就是在“水资源调查”的科技实践活动基础上,针对节约用水的话题,结合刚学过的湿度知识,开发出的小发明。该发明在市里参赛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对这个项目提出的建议是“希望能继续完善,争取发明出“智能节水型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将来能应用于各大城市的绿化灌溉”。在论文方面指导的《深圳湾入海污染物对金鱼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等项目获得省级奖。
2、挖掘科学课程中的动手、动脑资源,开展小制作与小发明
在教学中注重挖掘科学课程中的动手资源,同时善于适时捕捉学生针对科学知识方面的奇思妙想,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非常重要。如在学习《水的浮力》后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密度计,学习《水的利用》后可鼓励学生制作家用净水器等。笔者在执教《能的多种形式》以后指导学生发明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的自行车照明灯》、《夜用撑衣杆》等。在这些小制作、小发明中,再进行精选、辅导、升级、包装等,少部分作品可脱胎换骨。同时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也会碰撞出更有价值的科技创新作品。《室内甲醛污染检测电子鼻研究与应用》、《可开发智能体能的多功能婴儿床》就是笔者在小发明的基础上升级出来的,均在市科技创新中获奖,其中《可开发智能体能的多功能婴儿床》还申请了专利。
3、挖掘科学课堂内外学生的心动话题,开展“准科学研究”
借助科技创新平台对研究论文进行撰写,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方法、对未知事物的研究思路、实验设计、小论文写作技巧等方面均能有大幅度的提高。笔者在执教浙教版科学《声音》一节内容时,学生课后纷纷讨论学校附近施工工地的不同噪音,探讨哪种噪音人最难受,甚至有学生用刀尖刮玻璃进行搞怪。笔者迅速抓住孩子的话题内容,引导他们利用学校的声音传感器探究“人对噪音污染的敏感区间”,用频率数值把该敏感区间探究出来。形成了论文《关于人对噪音污染敏感区间的研究》。
学生心动话题不一定全部集中在科学课本范围内,有的时候会有部分八卦的内容,而恰恰一些八卦的内容最令学生心动。有一次学生聊到韩剧《大长今》,里面将强行灌入附子汤作为一种刑罚,使其中毒身亡,也提到绿豆浆可解附子汤之毒。学生边八卦边过来向老师求证。笔者借助学科背景,指导学生利用小金鱼和小白鼠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验,形成了《绿豆黑附子煎剂解毒作用的研究》论文,在省市科技创新大赛论文评比中均获好评。
4、挖掘当前科技热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开发科学课程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升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很关键:
一是选好主题。选择的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因为开展过程有时很枯燥、甚至会遇到阻力,要让学生坚持下来,主题必须让学生心动,还没开始就让学生“蠢蠢欲动”,这样既能保证主题的进行,又能使探究过程真正丰富多彩。当然,课题具有创新性也很关键。
二是典型引路。孩子刚进入中学,学习可能都还不适应,更不用说对开展科技创新了。所以采用典型引路给孩子以启示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指导孩子从高年级学生带领设计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从自己模仿、模拟到自己完成小课题;从科技实践活动升级到小论文;从区科技节升级到市省科技创新大赛,循序渐进,方能真正达到升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丰富的科学资源是科技创新的保证,广袤的科学空间是科技创新的舞台。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获不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在活动中掌握了方法,也在活动中提升了创新能力。
鲍:大家好,我是五一班播音员鲍梦婷
合:这一期的红领巾广播站由我们为大家主持
陈: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谈谈“金点子小发明”故事。
鲍梦婷?这一次学校第十三届科技节你报名了么?
鲍:那是当然!我报了金点子小发明呢!
陈:其实很多同学都认为这个主题很难,但是其实是根据自己喜欢什么来选择报什么项目
鲍:对!假如你喜欢画画,就可以报科幻画,假如你喜欢写作,就可以报科技小论文,假如你喜欢手工,就可以报小制作
陈:嗯,没错。我就喜欢“金点子小发明”。
鲍:那你有没有好的想法呢?
陈:当然有,下面就给同学们说一说小发明故事。大家想不想听一听呢? 鲍:真的呀?好啊好啊,快点来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陈:嗯!有一个学生因为个子很矮,又看见自己的同学骑着自行车,多威风啊!但是自己的腿却够不着脚踏板,于是一次他在和弟弟玩积木的时候,得到了启发,他在脚踏板上加了一块木头,他的脚就能够到脚踏板了!
鲍:看来,这金点子是要解决生活中真正的麻烦,也要从生活中得到启示来解决麻烦啊!
陈:这可不!对了,你有什么金点子,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鲍:好啊!家长们做菜时,都会用到菜刀,菜刀切菜时才总会贴在菜刀上,那怎么解决呢?其实,只需要4根牙签就可以解决的,把牙签4根横着用透明胶分别贴在菜刀的正反两面,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陈:是的呀,如果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中的事与物,就可以得到启发,解决不必要的困难。
鲍:小男孩郭雨涵是东阳市一名学生,他的新发明“上网控制器”可有趣了。“我的很多同学都是网迷,平时只要爸妈不在家,他们就会想法子抽时间玩游戏,瘾
头很大。上网不仅影响学习,长时间对着电脑,还会影响他们的视力和健康。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有一个东西能控制同学们的上网时间,该有多好。” 有了这个想法后,郭雨涵就开始动手发明控制器。但经过很长时间的试验,他始终没能找到感觉。有一天,看着家中呼呼扇风的电扇,他忽然来了灵感。“老式电风扇的定时功能,都是手动旋转定时器。当定时器转完设定的时间后,风扇电源就会自动断开,叶片从而停止了转动。”之后,郭雨涵立即买来一只加工好的定时器,将它和电动车电源开关、网线接口三者串联在一起,制成一个带着钥匙孔的小方盒。“使用时,先将钥匙插入方盒上的锁孔,接着转动定时器,设定好时间,才能连接宽带上网。等时间一到,网络接口就会自动跳掉,网线也就自然而然断开了。”郭雨涵说,只要把上网控制器安装到电脑上,家长出门时将钥匙带走,就不必担心孩子在家会偷偷上网了。”
陈:我们知道大发明家爱迪生,他小时侯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喜欢追根问底.有一次,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草堆里,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想自己也试试。爱迪生对周围环境总是有极大的好奇心,总能发现生活中很多的困难,最终为人类发明了1328种物品。所以,同学们在生活中首先要先发现问题,自己亲自去体验、去解决问题,就是小发明。
鲍:下面我来说发明“雨衣”故事。18世纪,在苏格兰橡胶厂的麦金托什因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将橡胶汁沾满衣裤,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着这身脏衣服回家。室外阴雨绵绵,麦金托什回到家却惊喜地发现,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
陈:那你知道我们衣服和鞋上的“拉链是谁发明的吗?
鲍:不知道。
陈:拉链是1891年由美国芝加哥机械师贾德森最先发明的。贾德森为了解除每天系鞋带的麻烦,就发明一种可以代替鞋带的拉链。这种拉链是由一排钩子和一排扣眼构成,用一个铁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就可使钩子与扣眼一个个依次扣紧。
贾德森把样品送到1893年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展出,得到好评,并因此取得了专利。
如今,拉链的品种不断增多,其应用不只限于日用品,而且已进入科研、医疗、军事等领域,被某些人誉为20世纪科技界的十大发明之一。
鲍:听了这么多发明小故事,同学们,你一定有所启发吧,那就赶紧参加学校的金点子小发明项目,如果你做不出来,就把自己想法写出来,或者把它画出来,都行哦。
陈:同学们,头脑不使用会老化,越使用越灵敏。对世界上的事物关心并注意观察,然后把灵机一动所想出的东西,试着构思出自己的方案。躺在床上也好,上厕所也好,乘电车也好??什么时候郁行,只要脑海中浮现出方案,就要立刻把它记下来。至于想出来的是妙计还是已发明了,放在以后再说。长期就会有很多的方案中,总会有一两件碰巧是出色的。
一、提出科技创新问题
在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用课本上和通过其他途径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和实验,获得创造知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在教师的辅导下,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制订计划和亲身实践,在实验中积累数据,在研究中分析数据,直至撰写科技小论文或创造出有价值的科技作品。每当学生完成一个研究课题,他们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从而学会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在科技创新活动时,学生提出一些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积极引导。我校是农村学校,夏季学生家里苍蝇很多,胡婷玉同学在灭蝇时发现问题:用苍蝇拍虽能打死苍蝇,但会留下死苍蝇的内脏污点,很不卫生;如果用粘苍蝇纸,只等苍蝇“自投罗网”,不能主动出击,效果不佳。在教师的指导,从研究苍蝇拍开始,直至设计制作卫生灭蝇兜。卫生灭蝇兜不但能灭停着不飞的苍蝇,而且还能逮住在空中乱飞的苍蝇;还会让苍蝇“自投罗网”。这个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借书后,借书证放在图书室内。当学生到图书室还书时,图书管理员要在一个班的借书证中,找到还书学生的借书证,不是件容易事。来还书借书的人多时,学生要排着长队等候。为此,一对同胞姐妹郭婴祎、郭婴霞动起了脑筋,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反复尝试,动手实践,不断改进,每一次的改进,都向前跨了一步,终于设计制作出“寻找方便的借书证”。这个小发明获浙江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探究科技自主创造
自主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探究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在科技教育实践中,要使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促进创造力的开发,就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大胆地去设计,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打破常规,而产生新的设想。特别是对那些有新意、有创见的方面,哪怕是星星之火,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如,朱懿超同学发现:不少人爱用一次性杯子,尤其是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而客人也喜欢用一次性杯子喝水喝茶,认为这样干净卫生。但是,目前的一次性杯子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的杯子是一模一样的。在人多的场合,杯子放手后,往往由于认不准自己喝过茶水的那个杯子,而再用新杯,造成严重浪费,污染环境。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减少一次性杯子的浪费呢?朱懿超同学进行了研究,想到了多种方法,最后设计了:“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是把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给每个杯上分别印上不同的编号:1、2、3……,再在杯上写上“用杯记号,再喝找它,减少用杯,环保第一”的字样。
用简单的编号来区分一次性杯子,避免人们在一个场合用两个以上的杯子,减少一次性杯子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这个“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实践科技制作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点,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努力营造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做科技创新的主人。
如,在船模活动中,船模制作完毕,要进行试航。船模试航是调整船模的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的重要措施。但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船模试航活动的水域,校园内没有供学生船模活动的水域,妨碍学生船模活动正常展开。以前,我校船模活动只能组织学生跑到校外的池塘边去试航,要花很多的时间,又不安全,特别危险。
在船模活动中,李伟同学想到,学生中午洗饭碗的地方,有个长方形的水槽,只要堵住出水洞,在水槽中可做船模试航,这样既方便又安全。
李伟同学的船模在水池内试验中发现:船模的航行方向,当船艏前面顶住池壁,船艉向左摆动,船艏是向右偏航,船艉向右摆动,船艏是向左偏航,只要调整到船艉不摆动,船模的方向就准了。
船模的航行方向解决了,航行速度怎样测试?李伟同学想到了科学课上做实验时的测力器,把测力器钩船模的尾部,拉力大,就是航行速度快。通过用测力器,试验船模的航行速度果然很好。
实践证明,船模试航用仪器在水池中可以进行水密性、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测量得到正确的数据。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十分方便,更安全,可以边做边试验,大大提高了研制船模的工作效率。我校船模选手在我的指导下,参加桐乡市、嘉兴市、浙江省比赛取得了好成绩。我们研制船模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在研制船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树立了创新观念!
这个小发明为广大船模活动爱好者解决了没地方试航的问题。这篇《船模在普通家用水池中试航的研究报告》科技小论文获得桐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我**按照以人为本,突出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单位公路建、养、管、征水平的工作要求,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小改造、小革新、小发明活动。为有效推动“三小”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加大了宣传和推广力度,在全系统各个单位、各个基层站段,广泛宣传和动员,使广大一线技术人员和职工主动投入到活动当中,努力从各自的本职工作入手,从日常接触的设备、设施入手,从身边的不起眼的技术环节入手,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大搞技术创新、设备改造。自“三小”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公路一线养护职工重视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重视了对日常生产工作流程、方法、技术、机械用具等方面的小改造、小革新、小发明,在公路建设、养护生产和征收费工作中各种设备、工具、所用材料、各种生产工艺、工序的革新、改良和小发明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系统党务、政务、技术、生产等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在改进的工作方法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小建议、小论文和小创意层出不穷。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我*前不久开展的“三小”活动创新评比表彰中,共评选出**项优秀成果。有的成果达到了**级先进水平,我们要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争取获得更高奖励,充分展示我们“三小”活动开展的成果。
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现在的学生,担负着科技兴国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学生抓起,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感受一些高技术领域的最新理念,并使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价值取向等问题产生积极影响。
二、活动方式
兴趣小组主要以“专题讲座”和“项目实践”方式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后填写“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备案。
三、活动时间
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为:星期五的下午4:00 —— 5:00
四、活动地点
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地点为:学校科学实验室或操场。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 专题讲座
组织学生参加小论文和小发明的理论教育讲座,通过讲解相关科技知识及历年获奖作品创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即将进行的科技活动指明方向。
第二阶段 项目实践(趣味制作)
我校秉承“德才兼备,关注成长”的办学理念,旨在回答“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问题。为落实学校办学理念,我校坚定不移地践行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追求――“品味教育”。“品味教育”就是学校提供丰富多彩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此培养有德有才的高品味之人。
要推进“品味教育”,就要找准抓手。为此,我校把科技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坚持“小学科技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思想,通过 “考察、探究 、实验、想象、创作、竞技”的方式,注重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品味科技,从而锻炼学生的科学品格,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品味。可见,“品味科技,提升品味”的科技教育理念,与我校办学理念、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追求一脉相承。
二、科技教育特色:科技教育 “五个出”。
特色成果的获得,特色影响的形成,得益于我校坚持继承传统,改革创新,构建了一套成熟的经验和稳定的机制,形成了科技教育 “五个出”的特色做法。
1. 校长说得出,就是科技教育特色要在校长办学理念中集中体现。
为了践行学校精神文化,我校坚定不移地选择属于自己的核心文化价值追求――“品味教育”。“品味教育”就是学校提供丰富多彩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三高”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从而打造学校整体教育品牌,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实现学校处处、事事、人人高品味。为此,我校把科技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以培养学生有愿意做科学家的志向,培养学生脚踏实地、敢于探索的科学品格,培养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2. 校本开得出,就是科技教育特色要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打开普及面。
我校科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实施科技校本课程,开展普及教育;通过科技社团活动,培养具有一定科技素养的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科技特长生,形成 “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机制。《起航――品味科技》等系列校本教材的开发,着重在科技特色社团去实验,在全校科技课堂去实践,从而贴近学生,提高实效。这样,既注重特长学生的专题辅导,又注重全校学生的整体参与,做到量与质的全面丰收。
3. 师生做得出, 就是科技教育特色要在师生教学行为中重点落实。
我校充分发挥教师专长,通过培训、引进、转型,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机制,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教师。我校拥有一支由5名专职科技教师组成的科技教育工作队伍。其中吉建华老师还是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近四年来,学校科技教师外出培训达120余人次。老师们根据自身优势,建立了科技探究实践、科幻画、科技创造发明、三模等科技特色社团,打造了以上各种科技特色项目。在老师的精心栽培下,学生们的科技兴趣不断提高,科技修养不断提升,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科技作品不断涌现。
4. 科研研得出,就是科技教育特色要以科研的形式引领内涵发展。
我校核心文化价值追求――《“品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成功申报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项目”课题和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我校科技教师组成科研团队,正在开展“品味教育”的子课题研究。如今,他们的《科学课落实探究性活动的实践研究》等课题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并申报了龙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从而保证了科技教育特色的生命力和拓展力。
5. 校园看得出,就是科技教育特色文化要在校园环境、校园活动中体现,让师生共参与,共体验。
学校科技动态、学生科技作品能及时在学校的科技宣传专栏、展板、黑板报等校园环境中公布、展示。因校园加固而改造的品新园等科技社团功能场室也即将在今年9月完工,投入使用。同时,每学期的“科技活动周”,每学年的“科技节”,以及“科技创新大赛”、“关爱龙岗河”、“科学在身边”、“机器人大赛”、“三模类比赛”、“小报制作”、“科技小制作”、“科普主题会”、 “科普征文”、“科技书画”等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校园科技文化氛围。
三、科技教育成效:特色项目彰显科技教育成果。
1. 科技探究实践
我校依托科学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探究活动,如探究纸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制作不会沉没的橡皮泥小船,测量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变化,探究垃圾填埋的合理方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我校还长期开展创意多米诺骨牌,水火箭打靶,牙签搭塔,鸡蛋碰地球,纸飞机掷远,变废为宝等特色科技实践活动,在第四届龙岗区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勇夺39个奖项,荣获团体一等奖。同时,我校还不定期前往深圳国际创意印刷文化产业园、信义汽车城、大万世居、红树林等18处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科技探究活动。
近四年,师生获各类大赛奖项1300余人次,有六位学生分别当选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和“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有三位教师当选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教师连年被评为市、区优秀科技辅导员、科技先进个人,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或公开发表10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2. 科幻画
环境文化是一种外显的直观的文化,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场所与设施,又是陶冶师生情操的无言之师。依据创新文化建设理念,本校制定了相应的校训、教风、学风、校风,并将其张贴在醒目位置。
1.校训:知行合一,与时俱进。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学生所能得到的只是头脑里贮藏一些未经消化的、不理解和不真实的知识而已”。他主张手脑双全 :“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为此,本校确立了“知行合一,与时俱进”的校训,旨在引导师生知行统一,想到做到,大胆创新,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2.营造创新氛围。为了强调手脑合一,学校校门口制作了两面别具一格的师生手印墙,分别刻上了不同的小诗鼓励师生和谐进取。学生墙刻的是《我是……》,内容为:“我是春雨滋润的花蕾,我有盛开的希望;我是春风吹出的竹笋,我有拔节的希望;我是阳光照耀的幼苗,我有茁壮的希望;我是蓝天起飞的雏鹰,我有翱翔的希望!”教师墙刻的是《师誓》,内容如下:“我愿是那温暖的烛光,轻轻点亮你稚嫩的心房;我愿是那微笑的月亮,温柔照耀你健康成长;我愿授你金色的钥匙,引你进入科学的殿堂;我愿赠你强劲的翅膀,任你搏击风雨,自由翱翔!”此外,将原来陈旧不堪的仓库墙面改建成蓝天白云下的长城文化墙,写着:“爱校,荣校,共铸理小教育长城”。去年新制作的校园科普画廊则有利于扩大师生创新视野,增长他们的科学知识、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和创新欲望。
二、建设创新文化团队
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说:“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优势,发挥人的潜能,建立高素质的创新团队,是本校建设创新文化的成功经验,也是本校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的关键所在。
1. 培养善教能研的教师
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关键需要有一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教师队伍。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要的问题是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科学观念,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拥有创新的勇气。故“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通过学历提高、普通话培训、校本研训活动,本校教师创新素质提升较快。26个在编教师全部参加了湖南省信息技术高级培训,50岁以下的教师都通过了信息技术高级测试,人人会使用多媒体教学,大部分会制作课件。所有教师自觉投身新课程改革实验,70%的教师参与了各级教改课题研究并获得好成绩。他们中涌现出了湖南省特级教师、市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师,区小学数学和英语学科带头人等。近年来,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省市区奖近200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约80人次,公开出版发行上新教材示范课多节,主编或参编教辅书、教育著作20多本,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获奖41人次。学校7次面向市区举办专题教研开放活动,受到好评。
2. 利用家长的人才优势
本校是高校子校,家长文化素质高,藏龙卧虎,是地方学校不可比拟的一大人力资源优势。我们运用这一优势,发动他们协助本校办学。例如成立“大手牵小手少年科技园”,让大学教师配合学校指导自己的孩子搞发明创造、科技制作;把相关大学教师请到学校为孩子们传授无线电工程知识、电脑编程技巧、网络设计知识,为教师传授图书电脑管理知识,为学校设计校园文化墙等。
3.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本校学生大部分生长在高校,从小耳闻目睹的大都是读书声、读书人,长期受这样的环境熏陶,他们思想单纯,聪明好学,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是地方学校难以具备的又一优势。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要求教师牢记陶行知一句名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学时注意做到“三自”:①开放课堂教学,还学生自由;②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生自学;③鼓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 开展创新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创造品质和科学人文素质离不开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课余时间本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如校园科技节、小发明活动、素质教育训练营、校园艺术节、运动会、春游、秋游等,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
⒈小发明活动
小发明活动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在科学技术范畴里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它有助于提升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的创造才智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小发明活动只要求有创造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参加。本校林国昌同学创造了“新鲜水果储存袋的构想”,学生陈熙利用等分原理发明了“手表指南针”和神机妙算卡,学生李奕帆发明了“两用铝箔验电器”,贺明远同学发现和探索了拱桥的秘密,均获全国级奖励。提出创意构想的还有棋盘地板、变温水盆等。
⒉校园科技节活动
本校一年一次的校园科技节活动是学校所有精神的浓缩,是对学校师生综合素质展示和检阅。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内容很丰富,有科学小论文、小制作、科技摄影比赛、科幻画、变废为宝服装秀、头脑风暴、四驱车拼装比赛、科学知识竞赛等,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培养了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创新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87-001
经历课程改革实验后,促使我们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及教科研等方面有更多思考。
一、让孩子们学会发明创造
在上校本课程《创造发明课》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前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能激发起学生思想火花的导火索。坚持这样精心地备课、上课,几次下来,孩子们竟搞出了十几件小发明作品来,如“方便点炮器”、“能伸缩的支架”、“均匀涂酱器”、“干得快衣架”、“香皂纸”、“不倒的扫帚”等等,孩子们的这一个个发明激励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里我想特别提提四(5)班徐同学的小发明作品“方便点炮器”,这件小发明是这样诞生的。当徐同学听了我讲的“主体附加创造法”后,一直想用这种方法搞创造。过春节的时候,他和好朋友在一起放炮,结果朋友的手在点炮时炸伤了,他十分心疼,后来他还陆续听说了很多因点炮造成的伤害事故,他想这种事如果不再发生就好了,如何改变呢?他发现这都是因为点炮离得近造成的。如果点炮时离的远些就会大大减少炸伤事故。
经过很多天的观察、思考,终于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他将一把轻便的长木剑和一个普通打火机组合起来,这是从“主体附加创造法”中得到的启发,即将打火机作主体,长木剑作为附加物,就产生了能远离目标点火的新功能,这就是新发明!他想:如果点炮的人都能用上自己的这个发明,炸伤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方便点炮器”是这样做成的:先用棉线把打火机牢牢地固定在木剑最前端,再用一根线绳一端连接打火机的开关,一端拉伸到长剑的下端固定,拉动长剑下端的线绳,打火机的开关就可以打火点炮了!他的这项小发明荣获南京市第13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孩子们类似的发明创造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不一一列举了。
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在《创造发明》的课堂上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的眼光炯炯有神,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大胆的想象,令我惊奇、甚至佩服;他们的能力在《创造发明》的课堂上得到了证实。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孩子们从我讲的发明案例中获得灵感,我从孩子们的发明作品中受到鼓舞。我们感到创造的价值,幸福着、快乐着……
二、推进研究性的科学教育
在学校的“少科院”活动中,我担任“少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指导老师,每周一下午4:50至5:30是我们所的活动时间,我带领小研究生从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入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去发现植物世界的奥秘。
小研究生在植物研究所里要进行一些研究活动,要研究就要有课题,课题从哪儿来,就从孩子们提的问题中来。
比如,当孩子们认识了合欢和水杉树后,我就请他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树,说说观察后的发现,他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很兴奋地告诉我说:“噢,合欢和水杉树的叶长得太像了!”我说:“那关于它们的叶,你们想知道什么吗?”孩子问:“合欢和水杉树的叶有哪些区别?”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在场的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观察、比较起来,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好就好在它是从你身边的生活现象中找出的,它是这样小,你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找出答案。我想这样得出的答案一定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以后要多尝试这样提出问题。”
经过了几次类似的引导,孩子们慢慢地会提问了,他们提出了“苋菜为什么会留出红色的汁?”“同在竹园中,两处红花草生长为什么不一样?”“滴水观音是怎样繁殖后代的”等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我发现孩子们不但学会了自己问问题,还学会了把这些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其中《同在竹园中,两处红花草生长为什么不一样》,《绿豆喜欢什么颜色的光》两篇研究小论文均获得栖霞区第二届探索杯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我还教孩子们在花盆里种植一些常见植物,如油菜、花生、吊兰、绿豆等,孩子们通过自己播种,观察种子萌发、长大的过程,了解植物的一生。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感兴趣的问题,对有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都有很大的收获。
例如,去年11月份我带着几个孩子在花盆中种植了油菜,为了能让所种的油菜沐浴上阳光,我们把所种的油菜花盆摆放在室外的晒台上。
幼苗破土后的一个星期,长势较好,可过了几天后,在给油菜浇水时,却发现细细的茎都纷纷倒下了,而且再也没能挺立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孩子们提出了“油菜幼苗为什么都倒伏了?”的问题,在我的启发点拨下,孩子们推测造成油菜幼茎倒伏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四种可能性:
第一,浇水时,水的重量造成倒伏;第二,子埋的太浅,致使根浅,无法扒牢土壤固定植物身体而倒伏;第三,由于油菜茎太细,支撑不住身体,而倒伏;第四,室外寒冷,温度低,油菜幼苗受冻,无法茁壮成长,而倒伏。
针对这四种原因孩子们分别进行了研究,比如,研究是否是茎太细造成的原因,他们会把一根木棍插入土壤,让细茎靠着木棍生长,观察细茎是否会因此直立起来,结果仍然倒伏,说明不是茎细的原因。
最后经过做对比实验,得出了是“寒冷”的原因,造成了倒伏现象,并总结出“油菜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的结论。
STS教育的实施要从简从小做起,逐步实施,不宜贪多贪大,要循序渐进。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STS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实施STS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展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的活动。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创新、小发明以及实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操作,如测定电炉子的效率,安装照明电路,利用机床进行器件切割、打磨不同物体,观察现象,分析原理,鉴别家里的黄金首饰,学会拆装自己的自行车、机械闹钟等,从中理解相关物理知识等。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联系实际、手脑并用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开展增长学生见识、扩大学生视野的讲座。请交警到学校举办”交通事故原因及安全知识”讲座;利用职业学校专业广,人才多的优势,请机电教师作”电器元件与集成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专题报告;请电焊教师做”点焊机及电焊原理及特点”讲座;请舞蹈教师”舞蹈艺术与人体结构的有机统一”等讲座,而后小组讨论这些讲座是否涵盖物理学科内容。
开展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为主的竞赛活动。如举办“安全用电知识竞赛”、“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低碳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等。
开展以培养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鼓励学生办物理STS小报和撰写科技小论文,并将他们的小论文在班报、校刊上刊登、交流,并且给予一定奖励,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才能,达到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之目的。
应用现代媒体等进行STS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环境建设活动。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互联网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建立校园科技角、植物园等校内科技设施,营造浓重的科技气息,使学生身在校园犹如生活在科技的海洋中,并让学生亲自参加、体验科技环境建设活动,充分利用科技环境感染学生,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STS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STS教育的社会功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去领会物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们根据学校物理教学实际,结合本地的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构建以下几种社会实践活动系列。
“科技考察”系列。利用我校农村学生多,我地区火山多,沉积岩多的特点,鼓励生活在农村学生利用假期回家时间进行考察本地区地形地貌活动,收集火山活动以及古生物、古人类活动标本,查找有关文史资料,鼓励生活在城市学生利用节假日研究塑料袋的相关资料或节约用电资料,宣传限塑或低碳的意义,学习撰写研究论文、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