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7: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经贸局工作经验总结

篇(1)

档案审核是一项比较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作,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主要是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合法权益,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下面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关于自己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思考。

一、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问题

(一)领导层重视不够。企业退休人员在每年的退休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严格审核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而大多数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和审核是工作人员的事情,档案室也就成为单位最“清闲”的养老院,档案室管理人员年龄普遍较大,新老交替工作链完全脱节,对档案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配备相对薄弱。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审批中就是单纯地签字和盖章,对企业退休政策把握不到位,把关不严,审核不力。

(二)工作人员素质低普遍不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关系到企业退休人员的工龄、待遇和心理满意度等,因为在当前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积极,仅仅将档案的审核当作工作来做,而不是一项事业。工作中只凭已有的工作经验,对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欠缺,各级档案部门组织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普遍偏少,而且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性不强。企业退休人员在企业工作了一辈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也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努力。因此加强企业人员退休审核工作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企业、经贸委、档案局和人社局在实际工作中配合性不强,相互独立,造成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困难重重,百姓与工作人员矛盾不断升级。因此各相关部门都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为企业申请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提供一切可提供的帮助。

二、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解决策略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主要是确定其档案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参加工作时间和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等,企业退休人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审核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刀切”。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工作要单位领导、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工作人员和各相关部门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一)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近几年是企业退休人员集中退休的活跃期,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工作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审核工作,保证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不要只停留在签字和盖章上,要熟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流程和标准,加大对档案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做好新老交替工作链的衔接等。

(二)企业退休人员要做好档案审核相关工作。企业退休人员要具有档案意识,在单位工作期间要学会收集档案和保存档案,特别是对重要材料要备份保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企业人员对自己参加工作时间、下岗时间、社会保险费的缴纳等情况无法确定,这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人员要具有档案意识,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走。

(三)人社局采用“望、闻、问、切”法。1.细心观察,“望”清其表。所谓“望”,就是档案人员通过细致地观察,先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进行全面性、综合性地了解,能够把握住档案的“始终”变化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比如工作时间:根据政策要求,主要是把握住“企业招工登记表”所填写的时间,如果所占指标时间在1986年10月之前则将1986年10月之前的工作时间确定为视同缴费时间,之后则要从1986年10月开始缴费(从缴费起始时间开始计算工龄)。从而有效开展政策解答。2.耐心倾听,“闻”全其声。在工作中,“倾听”同样也是档案工作人员充分了解企业退休人员情况的有效手段。作为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正确解释政策法规,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企业退休人员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企业退休人T“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企业退休人员工作中的良师益友,这也是档案审核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3.真心关怀,“问”明其想。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得出,企业退休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特指男60岁,女50岁)主要的利益诉求就是工龄的确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和具体退休时间。那么,档案工作人员主要通过查询个人档案来初次确定,然后通过谈话形式和结合社保系统来二次确定,最后综合各方信息来最终确定,通过这三个重点问题的问询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诉求,最终达到双方的一致统一。4.客观评价,“切”准其脉。在综合“望、闻、问”这三个重点,最终确定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诉求,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篇(2)

安全生产培训活动流程借鉴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培训班,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熟悉安全生产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掌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法,着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有各乡镇(街道)、各局委安全办主任,市安监局全体工作人员。这次培训机会很难得,希望大家认真珍惜,严格纪律,把手机设为静音状态或关机,不要随意走动,保持课堂安静和听课秩序,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了_________市_________主任_________同志,___主任在______市安监局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多年,对安全生产工作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曾多次在郑州市举办的安全生产培训班上作报告。今天百忙之中再次为我们授课,为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处长为我们解惑答疑!

刚才,主任围绕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运用大量案例,就如何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从五个方面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讲解。一是安监部门监督检查的职责,二是安全生产监察执法的方式方法,三是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重点,四是行政执法的程序和流程,五是执法检查的一些体会。___主任的讲课深入浅出,内涵丰富,既有对多年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总结,又有深入基层调研后的理性思考;既有理论上的深刻感悟,也有实践中的升华提炼。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这次学习,我和大家一样,感到很受教育,很受启发,收获很大。回去之后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学以致用。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___主任!

培训班到此结束,散会!

安全生产培训活动流程借鉴二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中层干部的安全管理意识,切实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全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良好的运转,根据公司20______年培训工作计划的安排,公司决定举办这次中层干部安全管理培训班,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增强公司各级领导干部抓好安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管理,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这次培训对象主要有:公司专职副总、机关各部门室负责人、各单位党政负责人及工程、机械、安监部长。现在,请公司总经理作开班动员讲话,大家欢迎!

授课老师介绍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和自治区、市安委办的安排部署,本月初,我区安委办已下发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实施方案,依据实施方案,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新《安全生产法》专题讲座。这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家安监总局培训中心相桂生副主任给大家解读新《安全生产法》。参加今天讲座的有我区四大班子在家领导,三大园区主要领导、分管安全领导,各镇、街道办事处领导,区安委会成员单位领导、园区安委会成员单位领导,我区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我区和三大园区安监系统工作人员。

相主任是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任职国家安监总局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安监总局技术委员会委员、专家,曾在原国家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一司工作,曾具体负责机械、石油天然气开采储运、海洋石油、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监管工作,在安全生产领域有深厚的______功底和研究成果。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相主任给我们解读新《安全生产法》。

小结

刚才,相主任就新《安全生产法》给大家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内容丰富、生动精彩,让我们受益匪浅,对我区正在开展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邬司长的精彩讲座。

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安全生产培训活动流程借鉴三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全区校园安全教育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这次培训班是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经区政府研究决定举办的。举办这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认清当前我区校园安全形势,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对校园安全有关指示精神。

出席这次开班典礼的领导同志有:市安监局原局长张宝和同志、区人大会副主任曹尊富同志、区教体局局长刘秀印同志、区安监局局长沈艳丽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欢迎!

参加这次培训的有:全区各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 下面开班典礼正式开始:

议程进行第一项,请区教体局局长刘秀印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议程进行第二项,请曹主任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刚才,曹主任和刘局长都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为办好这次培训班,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是认真学习领会曹主任的讲话精神。针对刚才曹主任的讲话,各学校负责人同志要在课余时间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讨论,充分消化、理解、领会曹主任的讲话精神。

二是要严格组织纪律。所有参加培训的同志,在培训期间都要服从领导和管理,听从安排,严格按照培训班要求,自觉遵守培训纪律和作息制度。

三是要切实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时间虽然很短,但学习内容十分重要。希望大家端正态度,发扬认真、好学、刻苦钻研的好学风,真正坐下来,学下去,从严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同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全面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做一名合格的优秀干部。

篇(3)

一、石油化工企业油品销售环节开展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必要性

成本费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石化销售工作面临着低油价的经营困境,所以,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的力度已经成为提高石化销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做好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企业的营运状况来看,成本费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有效缓解政府税收、同行竞争、市场变化给其带来的风险和压力的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从而实现石化销售企业既定资源下的最大化价值,使企业在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由此看来,加强石化销售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现阶段石化销售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阶段石化销售企业已经大力加强了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也制定了一些制度规范,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从人为因素来看,一些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人员缺乏较强的成本控制意识,这样一来就容易由于人为因素或者其他主客观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还会出现、资金挪用等现象的发生,不仅不利于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而且还会影响企业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地开展和运行。

从制度方面来看,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制度规范,但是这些制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不强,相关的制度规范不够科学,存在狭义性,单纯的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却忽视了事前预算和事后审核、分析、评价的控制,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发生,不仅降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石化销售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石化销售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论述和分析发现,石化销售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中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而且对于石化产品的销售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根据现阶段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战略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措施。

(1)强化企业全员成本意识。在企业中营造人人关注成本,形成处处降本压费的氛围。使大家充分意识到成本费用控制不仅仅是领导班子的事,也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实施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强化员工控制成本费用的责任意识,树立“一切成本费用皆可控”的目标,形成企业上至领导,下至企业员工共同实施的成本费用控制机制。

(2)加强日常成本费用预算控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石化销售企业应该制定经济合理的目标成本,并确保目标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开展日常经营业务时,全面推进以加油站、便利店、油库等经营网点及操作场所的水、电、暖、消耗及各项日常费用列支为标准成本主体,在预算指标内审批成本费用支出,一般情况不能脱离成本费用预算。除此之外,将事前预算、事中运行和事后审核和评价都融入成本费用控制规范中,定期对成本费用进行预算差异分析。

(3)进一步规范企业成本费用相关制度。科学合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都比较强的制度、规范,对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工作起到了根本的保障和约束,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新型的事物的不断产生,石化销售企业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战略目标和市场的运行状况,不断的对原有的相关制度进一步进行规范,扩大成本费用控制规范的范围。对于成本费用支出要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并且要根据相关的制度强化相关的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相关的监督制度来监督和管理企业的日常性操作、公务性等支出,进而从根本上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力度,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4)加强人工成本费用的控制力度。人工成本费用是企业成本费用的主要部分,首先,要科学制定人工成本管理制度,严格人工成本总额控制。其次,要完善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将工作人员的工资与实际工作绩效结合起来,促进员工绩效与企业绩效共同提升。第三,要依法规范用工管理,稳妥推进加油站委托管理,对职工薪酬和委托管理加油站的手续费实施统筹管理。第四,要推广应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减少岗位或一人多岗,有效提高人均劳效。

(5)加强进、销货运杂费控制力度。加强进、销货运杂费的控制力度也是强化石化销售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力度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就要求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科学利用物流资源,合理布局油库建设,适当加速新建油库投入运营的进度,有效缩短库到站配送距离,降低二次物流运费,杜绝迂回运输,减少进、销货物流成本。二是在保证油品质量的情况下,增加自采资源占比,合理配置集采资源,保持低库存运行的常态化,实现降本增效。三是引入运输竞争机制,选择服务质量好、运输费用低的物流公司承担运输业务。四是优化营运流程,在实现高质、高效的运输的同时,减少油品损耗,促进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五是建立运输费用与油价涨跌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合理控制运输费用。

(6)有效降低财务费用。降低财务费用,首先要加强资金占用、回笼等指标监控,严格核定资金占用管控标准,减少和消除资金冗余占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其次要严控新增应收款项,同时对以前年度应收款项要加大清收力量,谨防坏账损失发生。三是充分利用企业财务公司结算平台,减少网银支付,大力压缩手续费支出。第四要加强与银行的协调沟通,优化POS机手续费支付方式,对大额资金实行限额付费。

四、结语

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所,以实现“一切成本费用皆可控”为根本理念,及时发现石化销售企业中成本费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企业自身运行的情况和实际的战略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强化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化甘肃石油分公司)

篇(4)

团队是干事创业的基础,而共同愿景是建设高绩效团队的重要前提。在抓处室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创建高绩效处室、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作为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愿景,在筹划工作、监督检查、考核评估、实施奖励等方面坚持用这些愿景统一全处人员的思想认识,对全年重点工作目标逐项分解,责任到人,并使大家实现个体和集体的融合,增强责任感、认同感,为完成年度绩效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增进人员之间的沟通。虽然处室实有人数只有编制数的2/3,工作任务比较重,但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团队,每个人都有着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热情与执着。针对人员流动较大的实际,处室建立起一套新进人员业务熟悉流程,包括建立ab角工作制、新老人员搭配等等。工作人员及时通报各自工作,便于互相了解情况,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针对干部申诉案件办理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的特点,将办理的申诉控告、惩戒、等复杂案例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人手一份汇编,做到办理一个案件,积累一份经验。从制定年度计划到具体抓落实,全处人员畅所欲言,集中智慧干工作。由于形成了老同志不保留、新同志乐于学的良好氛围,处室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连续三年考核为局优秀处室,被授予“市直机关文明处室”。

(二)善于把握工作规律。任何工作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善于把握规律既是提高行政绩效的有效途径,也是执行力的表现。全处人员注意研究和把握工作规律,公务员管理业务流程指南,就是根据平时考核、奖励、辞职辞退、非领导职数审核等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为解决原有的职位说明书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尝试着撰写个人岗位责任书,并作为样本推出,在全市行政机关开展岗位服务无缺位活动。在非领导职务设置、年度考核记功人员奖励兑现等方面简化办事程序,较好地方便了服务对象。此外,对主要业务工作各环节的办理时间予以明确,让服务对象提前了解工作节奏,避免工作出现忙乱。我们还发扬处室的优良传统,坚持工作研究,撰写的《实施公务员绩效管理,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在全国人事系统论文评比中获奖,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人事部下达的《行政机关文化建设》、《公务员考核》等研究课题,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了我们的工作。

(三)坚持工作创新。墨守成规,执行力必然弱化,创造高绩效更是无从谈起。根据人事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坚持在提高预见性、增强针对性、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创新。工作中,人人都做有心人,一个咨询电话、服务对象一句不经意的抱怨和工作中反映出的一个小问题,都会引发我们对业务工作的反思。只要问题有代表性,就深入调研,探讨解决的对策或改进工作的办法,提交领导研究。比如不少单位反映新录用公务员动手能力弱、进入情况慢,我们就会同组织部有关处室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导师制,组织各单位为新进人员选聘一名优秀的中层干部担任导师。工作有了成效后,不少区市、单位更加重视这项工作,还专门举行仪式,签协议、颁聘书,搞得有声有色。往届的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受表彰的主要是担任处及处以下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今年的第三届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过程中,采取比例控制的办法,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同时改变过去主管部门初评的办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专家学者参与评审,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增强评选工作的透明度。

二、健全协作机制,力求资源共享、业务共进

现代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政府工作有着更高的协作要求。公务员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协作,而我们的工作只是这个“链条”体系中的一环,只有摆正位置,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公务员管理“链条”体系的整体效能。

(一)加强与局内相关处室的配合。公务员考核结果是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考核结果的运用直接影响到考核的权威性。只有考核结果兑现到位,部门才会更加注重研究考核的程序和办法,并运用考核手段激励队伍。为此,借助工资统发系统,与局内的工资、培训等部门实行联审,在年度考核结果备案时,没有完成培训任务的公务员年度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考核结果达不到国家规定等次要求的,不能晋升工资档次和级别,不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仅2004年市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有816人因在试用期、处分期内等原因未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另有10名公务员、70名事业单位人员因考核达不到称职等次被取消了年终一次性奖金。对新进人员进入工资统发数据系统前,由局内三个相关处室共同审理档案;对新过渡人员,实行两级联审档案制度,从过渡考试出题到考试、阅卷,主动请监察部门全程监督。近两年来,有38人经审核被取消过渡考试资格;5人因考试作弊被取消过渡资格;2名垂直上划单位人员因身份原因没有进入工资统发,较好地保证了公务员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在公务员调任、转任、录用等方面,也与相关处室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协作机制。

(二)密切与相关部门相关处室的协作。围绕公务员队伍建设这个主题,与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机关工委、财政等部门的相关处室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每年办理考核结果备案时,工作人员的案头都备有这样几份材料:机关作风检查、效能投诉查处、公务员培训等情况统计,对不按规定兑现考核结果的予以纠正。在办理市委市政府表彰项目或者向上级推荐表彰对象时,与纪检监察、组织、审计、计生、等部门相关处室建立了联审制度,保证推荐对象的质量。1个单位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2名个人因群众满意度低被取消了表彰资格。特别是每年开展的公务员作风建设活动,都是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等部门的相关处室反复研究方案、共同组织实施。2004年先后组织三轮明查暗访,选树了5个公共服务示范窗口。根据竞赛情况,今年又与市直机关工委、外经贸局联合制定了《外商投资行政服务大厅服务窗口及工作人员日常考核实施意见》,加强对大厅内15个窗口单位进驻公务员的考核。

(三)建立与服务对象的联动机制。市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政工)处和区市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工作的参与者。每年研究制定工作思路时,都请他们出点子、提建议。去年启动的公务员奉献月活动,就来自于一个区市和一个市直部门的建议。在今年的这项活动中,有的部门组织公务员捐出一天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有的区市组织公务员捐献造血干细胞。每一项工作启动前,都广泛地征求基层的意见。针对各单位对公务员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把握尺度不一的问题,今年初起草了公务员年度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参考标准。标准出台前,专门召开了部分单位人事处长座谈会,虚心听取修改建议,使参考标准更具可操作性。今年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又通过登门拜访、开座谈会、网络等途径广泛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对服务对象提出的7条意见和建议逐项进行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

三、发挥职能优势,为创建高绩效机关提供保障

高绩效机关必须有好的执行力,好的执行力必须有好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但好的制度同样需要有好的执行,只有将制度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用制度激励人、约束人。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处室紧扣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局党组的要求,注重发挥考核、奖励、职位管理的激励作用,促进高绩效机关建设。

(一)健全鼓励创建高绩效机关的政策导向。围绕鼓励公务员干事创业这一要求,在非领导职务管理、年度考核等建立了良好的政策导向,引导公务员立足本职岗位,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连续4年对市直行政机关公务员绩效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去年又将这项工作拓展到区市人事部门。公务员绩效管理评估为优秀的单位和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中为优秀的单位,下年度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提高两个百分点。对年度考核连续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给予记功奖励,并在非领导职务晋升资格条件上予以倾斜。

篇(5)

截至2006年11月28日,古田溪流域平均降雨量2019.7mm,比常年多20.6%。径流总量17.86亿m3,比常年偏多30.1%,弃水量2.611亿m3,属于丰水年份。年度发生较大洪水四场,最大一场洪水洪峰流量超五年一遇,四天洪量超50年一遇(各月降雨及径流情况见附表1)。

一级水库年初水位362.43m,比多年平均同期水位低6.1m。第一季度流域平均降雨量和径流量与常年值相当;第二季度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44.5%,径流量多48.7%,其中6月份的径流量为常年的2倍略多;第三季度降雨量略低于常年,但径流量比常年同期值多20.8%。10~11月降雨量比常年多36.7%,径流量比常年同期值多29.4%。今年一级库水位最高水位蓄至381.78m。

二、主要做法

1、建章立制加强领导从组织与宣传上保证防汛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领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今年年初古田溪溪水电厂成立了以厂长为组长的防汛领导小组以及防汛办公室,组建了抗洪抢险指挥中心和6个抗洪抢险分队,以保证遇有大洪水时的抗洪抢险工作能顺利进行。确实做到了防洪有组织,预防有措施,抢险有能力,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抗洪、抢险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强化宣传,树立“防汛工作、人人参与”的防汛意识2006年1月6日,召开了2006年厂安委会扩大会议,对安全生产和防汛工作提出了要求。要求厂属各部门克服麻痹侥幸思想,认真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同时利用厂刊、厂报、广播、厂MIS网等媒介进行防汛知识和防汛工作宣传,及时报道厂属各单位防汛开展落实情况。

根据防洪法和古田溪流域历年的防汛特点,汛前以古田县防汛办的名义印发了防汛知识宣传手册,并通过古田县防汛工作会议发放至全县各乡镇。以帮助职工和周边村民树立“防汛工作、人人参与”的防汛意识。

根据古田溪流域的特点和水工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结合往年防汛工作经验,年初印发了《关于下达2006年防汛工作安排的通知》,元月份完成了2004年大坝观测资料的整编和定性分析,提出了《古田溪水电厂水工建筑物评级成果》、《2006年梯级大坝拦洪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的设计文件、技术规范编制了《古田溪梯级水库2006年防洪调度方案》报省经贸委审批。

2、做好防汛检查及缺陷整改,确保防汛工作长态运作

-----制定计划加强检查落实整改年初制订了2006年汛前检查实施细则,并由生产副厂长带队对各梯级电站、芹山电站、周宁电站、双口渡电站的水库、大坝厂房等建筑物和防汛设施,各单位防汛工作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大坝溢洪闸门及其启闭系统、备用电源、各级电站的防洪门等进行了试验。此次自查共发现31条缺陷,在汛前全部整改完毕。今年3月2日至3日,由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省电网公司等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我厂防汛及二十五项反措进行检查。提出了11条整改意见,已全部整改完毕。为更有效地保障各级电站的通讯畅通,汛前还添置了4部卫星电话。

-----加强下游行洪通道和上游库区调查古田溪流域面积为1325平方千米,库边面积数十平方千米流域内经常有非法围垦等现象。为加强对水库的管理,维护本厂的利益,我厂坚持每季度对流域进行一次巡查,今年3月份会同古田县防汛办对一级库区流域进行了一次全面巡查,发现并制止了两处库内围垦行为。汛期每场降雨及台风前期及其期间,厂领导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气象趋势分析,落实防汛各项工作。洪水和降雨期间,各级电站均加派人员驻守现场。

古田溪一级大坝已有五年未泄洪过。为确保今年的洪水调度万无一失,今年洪水期间,洪水频率虽未达到要求厂领导进行洪水调度会商的量级,但在每次洪水期间,厂长都带头驻守水情调度中心值班,组织洪水调度会商,指挥洪水调度和全厂抗洪抢险工作。4月1日至10月7日,水情班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对重要气象信息在MIS网的气象信息网站上。在洪水期间,依靠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结合上游水文站人工测流和雨量站人工报讯等手段,根据洪水调度原则精心调度,在上级防汛部门的指导下合理拦蓄洪尾,并实现了洪水和弃水期间全厂机组的稳发满发。

-----认真执行报讯制度,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6月19日流域来水迅猛,水位上升较快,18:00告知古田县防汛办一级水库水位可能迅速上升,要求做好乡镇安全告知工作,并组织人员到一级大坝下游巡视检查,将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告知附近村民。6月20日20:00左右针对一级大坝下游有村民不顾劝阻冒险捕鱼的情况,通知公安局驻厂派出所、库区派出所和泮洋乡派出所派人,制止了村民的冒险行为。

------加强水工建筑物及其辅助设施的检查和消缺自6月20日一级大坝首次开闸泄洪以来,我厂多次组织人员对全厂各级水工建筑物进行泄洪期间的现场检查,并对各级大坝进行全面加测,对观测资料认真分析,保证了各级水工建筑物安全渡汛。今年完成了二级大坝补强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和第二次定检工作、三级大坝升压站护坡加固、四级大坝坝顶整治、三个水文站测流改造等工程项目。

-----认真组织防汛演习提高抗洪抢险应急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全厂职工防汛意识和抗洪抢险的应急能力、检验我厂防汛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全厂整体防汛应急能力。2006年5月9日,举行了一次全厂防汛演习。演习内容包含了抢险队伍、车辆以及防汛物资调度、水库洪水调度、通讯故障应急处理、防汛设施故障应变处理、防水淹厂房措施预演等,现场演习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达到预期效果。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三、所取得成效

1、积极开展经济调度节水增发电量

今年,我厂大力开展水库经济优化调度,年初制订了节水增发电年度计划。日常调度中加强与省调的沟通联系与协调,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水能利用率。如:抬高三、四级水库发电运行水头;洪水期间梯级电站利用发电预腾库拦蓄梯级区间洪水,增发电量1480多万kwh;合理拦畜洪尾以增加一级水库蓄水量;根据来水和气象趋势一级高水位时小流量泄水补偿下游发电流量,多发电量1210万kWh;正常条件下,按满足梯级电站电力平衡和水量平衡条件下的全梯级日负荷最优分配,减少机组空载水量损失;合理安排检修项目,统一安排同一单元系统机、变、配项目,同一线路的检修和预试项目,避免重复停电检修等。使我厂今年的节水增发电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截至11月29日,完成发电量5.64亿kW.h,提前完成全年发电任务,1~10月,全厂节水增发电量9030.76万kWh,节水增发电率达20.58%。并创下日负荷历史最高记录。

2、加强联系、积极争取得地方支持,创造良好的防汛工作氛围。

今年我厂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交通、气象防汛部门的联系,多渠道地开展防汛工作。及时将我厂的防汛组织机构、防汛措施等抄送地方政府,与地方防汛办就防汛工作方面互相交流,听取地方政府部门对我厂防汛工作的要求,对我厂防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争取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地方政府、防汛部门的协助下,解决了高头岭土坝排水凌体长期被附近居民破坏、一级库内新建围垦等问题。同时古田、屏南两县气象局签订气象服务合同,为水库防洪、经济调度提供气象服务。

四、洪水预报和水库调度情况

2006年一级水库洪峰在600m3/s以上的洪水有4场,达到考核要求的洪水(洪峰流量≥800m3/s)有2场,一级大坝闸门操作34次,一级水库总泄洪量2.611亿m3。统计情况见(附表2)。

1、20060614#洪水调度情况:降雨主要是受低空切变线和冷空气天气的共同影响,流域以间歇性的阵雨和雷阵雨为主,过程雨量121mm。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流域的中南部,一级库实际入库洪峰出现在14日11时,流量达907m3/s,此时一级库水位较低,洪水全部拦蓄,库水位从367.65m升至371.61m。

2、20060619#洪水调度情况:本场洪水主要受西南较强暖湿气流和低层风速切变影响,流域从17日18时开始出现明显的连续降雨,至6月23日16时,流域平均过程降雨量达428mm,最大降雨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中北部。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6月19日18:00古田溪流域发生今年最大洪峰2350m3/s(超五年一遇洪峰流量,四天洪量超50年一遇),6月20日18:10一级水库水位380.67m。开启示警流量。本常洪水级水库最大下泄流量为1326m3/s,错峰1024m3/s。

五、汛期灾害和修复

1、5月14日凌晨,二级大坝距坝址约600m处上坝公路被冲毁,长约15m混凝土路面断裂坍塌。已修复。

2、5月14日凌晨,一级生活区退管办大楼下山坡发生滑坡,造成山坡下浆砌块石挡墙中部被冲跨约110m长。正在进行工程修复设计

3、5月14日晚,一级电站#1大门至三叉岗进厂公路山体发生滑坡,阻断交通。已修复

4、一级电站至四米蝶阀道路塌方,造成坝区II回路一根电杆倾斜、全厂生活用水管路损坏。已修复。

5、6月21日,二级大坝下游右岸约300m2的边坡被冲塌。正在修复。

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六、经验总结

1、地方政府的态度是理顺周边防汛的关键。

水电厂防汛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水电厂的防汛涉及到整个流域。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协助和理解,2006年我厂在古田防汛办的配合下,成功的制止了两处库内围垦行为,解决了高头岭土坝排水凌体屡着破坏问题。但由于当地政府对一级库内的梅洋电站态度模棱两可,使该事件一直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2、防汛工作动态跟踪检查方式卓有成效

水电厂防汛是一项长年累月、周而复始、不能怕麻烦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厂按照部门自查—厂部复查——部门整改——厂部动态跟踪检查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汛前在各部门自查汇报后安排全厂性防汛复查,根据检查情况下达整改通知书,汛期厂防汛办和监督部多次联手进行动态跟踪检查,并及时查出部分单位防汛材料不足、措施落实不到位现象,责令马上整改。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1、一级电站发电流量卡脖子且预埋管道锈蚀严重

古田一级电站现有装机6台,装机容量66兆瓦,最大发电下泄流量为67.2m3/s,正常情况下一级电站满负荷时的发电流量仅够下游电站一半的发电用水,造成了一级电站日常发电用水偏小而洪水期又大量弃水的不正常现象。同时根据检测一级电站地下厂房预埋高压管道锈蚀相当严重,已无安全裕度,是一个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尽快实施一级电站的扩建工程项目。

篇(6)

会展专业教师缺乏是当前教育界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需求。由于国家人事政策以及各院校的不同利益所致,至今还没有一所院校具备条件主动去申报国家会展专业师资培训基地资格。当然,边教边学不乏是当下最有效的途径,长则5~10年短则3~5年,相信中国会展师资队伍的未来之路总会走出来的。

课程设置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关键因素是我国会展教育(包括人才、课程体系、师资、教材等等方面的测评)目前还没有形成标准,国家教育部也在考虑从招生目录上对课程名称有所规范,我们期待着教育部明年的会展教育专家论证会召开。

我国会展教科书还缺乏理论系统性和研究深度,大部分属于资料性、汇集性、概览性,相当部分编者是通过编写教科书认识会展业和学习会展相关知识,知识的系统性、成熟度及对行业把握度均显不足,教科书的数量虽然上去了,而学术性、学科性、理论系统性、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先进性均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理解会展活动中实践的重要性,因而比较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在学期中安排大约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展会的现场调研工作,与此同时指导学生的学年及毕业论文。

对于一个新兴的会展大国,一切从头开始,尽管需要借鉴国外的东西的确不少,而结合中国国情却至关重要。我国会展教育的理想模式是:教科书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教师个人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底蕴和实践背景,教育机制灵活而富于成效,市场需求十分明确,“以销定产”定单式培养各个层次的会展人才。

中国的会展教育是一个“创新教育体系”体现在:一是要根据业界的需求进行会展教育创新;二是要有国家的会展教育规划;三是要各个教育相关人士要进行更多的交流,避免各所院校之间、各位会展教育者之间各自为政的经验性传播教育所带来的局限性。在此建议各院校会展教育者积极加入11月份即将成立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在一个共同的行业平台上集中地交流思想、一起来推动国家会展教育的更大进步。

过聚荣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会展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会展是一个年轻的,不断发展的学科。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会展归属于哪一个学科,众说纷纭,还不能确定。不过,有一个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许多人都把会展局限于展览上。而事实上,会展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它不仅包括展览、会议,而且还涉及节庆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会展理论研究、职业培训都处在初级阶段。

现阶段,关于会展教育师资的问题讨论的比较多,有些观点还相当极端,比如有的认为没有做过会展的老师进行会展教育是不可行的。应该说,会展是融操作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授课老师要全部精通相关的知识,恐怕是勉为其难。但是,有一点却是清楚的,即需要教师对会展的发展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对会展的全过程都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当然,有很多实践经验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要走上讲台、讲好课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值得指出的是,现在真正能够理解会展,了解会展的发展规律,并且能够一心一意研究会展

的教师太少了。许多冠以会展专家头衔的“会展专家”提出的建议往往不是很符合会展活动的发展规律。

另外,会展教材的出版也存在许多问题。已经出版的教材有许多在质量上较粗糙,互相copy的比较多,缺乏深入研究、能够很好体现会展发展规律、符合教学所需的教材。

会展业还有一个话题谈论的比较多,即就业率。有机构统计会展人才流失严重达80%,但据报道,南方某所学校的就业率却达到100%。客观地说,会展就业率是很难精确统计的,原因在于,会展是一个大概念,策划、营销、设计、搭建以及相关的会展服务(大饭店、旅行社等)都可以纳入会展业范畴。会展就业范围并没有明确界定,也不太容易界定。因此,所谓的就业率并不能说明具体问题。

刘大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管理系主任

从总体来说,现在会展市场的需求量不大。但是会展本身是国际化的,二外的学生有外语方面的优势,学生就业方向比较广,选择性比较大。旅游社、协会、商务酒店、展览公司、展览中心以及一些大企业的展览部,都是我们的就业方向。因此我们的就业前景比较好。

各个学校的教育定位差别很大。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高素质会展人才,与会展职业教育不同。我们教会学生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工具,并且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这样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会很快,容易融入社会。

目前中国的多数院校都只是提供很少几门会展课程,有些只有2到3门。五年之内可能就会淘汰一半。事实上真正称得上会展教育的不到20所院校。课程设置方面一是国际化,二是应用化。要跟国际接轨,了解和研究美国、德国、香港等地的课程设置;另外要与实践结合,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做教学研究有自己的规律,有一定理念和依据。我们培养的学生完全与国际接轨,并不象有些人说的与国外差距很大。目前,教材的出版也呈现泛滥的趋势,出版社之间互相竞争,会展教材的出版一哄而上。但是时间不会长久,经过三五年的时间就会淘汰一部分。

枣林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展示设计专业教师

教师去国外参观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学习设计理念,潮流,还有就是材料、方式方法。教师应该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从事过实践工作,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一来,他的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也能够更快的运用到实践中。在会展设计人才教育方面,应该减少硬性教育,增加开放性教育。

虽然现在出现了大量的教材,但是针对展览展示设计方面的教材很少。而且所谓的教材,可利用价值不高。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的教材都是教师自己编写的。在编写展览展示设计专业的大纲时没有任何横向参考,只是凭借实际经验,每年修改大纲。

另外,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我们的重点课程,就是要求学生用语言结合图纸当众描述自己的设计。但是学生往往面对图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是目前中国教育十分欠缺的。

有需求才有市场,目前中国的会展教育有点一哄而上的味道。今后几年,将有大量会展专业学生毕业,应该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局面。我们现在已经毕业的两届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大部分在展览行业。今年我们扩招为两个班。但是目前师资和社会需求有限,要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和质量,不宜再扩招了。

丁萍萍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主任

教师要适应并满足中国会展教育的现状,首先要千方百计引进既有会展实践经验,又满足学校对教师其他方面要求的老师。其次,原来接触会展业较少的老师要多下公司,加深行业了解,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另外,这个问题也要辨证地看。教师在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定位以后,即使原来不是学会展专业的,只要加强学习,也能很快适应教学需要。

目前会展教育在课程设置主要依据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和企业一起制定的,并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每年作一些调整。我国的教育管理“计划”色彩浓厚,教学灵活性差!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到有一定的前瞻性。

因为我们是高职教育,培养实际操作型人才。我院的十几个校外实习基地均为业内顶尖企业,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贡献不少。校内除实训室实践以外,还组织大型的会展实践活动。我们的毕业生一次签约率高达96.1%,且就业岗位和地点都相当不错。85%的毕业生在会展公司、会展场馆、会展业协会等专业对口单位就业。但是,按照保守估计,每年全国市场可容纳1万名会展毕业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会展业应该学习会展发达国家的先进模式,兼收并蓄,结合德国式的“在岗培训学位派”(在岗培训为主)和美国式的“饭店管理旁系派”(学校教育为主,从饭店管理专业学生中培养会展人才)为中国式的“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并驾齐驱”(学历教育以高职为主,在岗人员长期轮流培训提高)培养模式。

张金祥 厦门国际会展学院 国际会展系主任

我国会展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应采取大学本科、大专、中专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原则,形成综合性管理人才、技能性专业人才和辅助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鼓励各个教育培训机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学生技能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增强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的会展教育尚处在初始阶段,各会展人才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目标的定位还不是十分清晰。我个人认为大学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学历教育应以培养会展理论研究和会展管理综合性人才为主;大专和中专学历教育应以培养专业技能性人才为主;短期培训应以培养会展服务性专门技能为主。只有一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专业人才共同参与,这个产业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为了解决目前会展专业教师短缺的状况,我个人认为开设会展专业的教育机构应打破条条框框,选调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人来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另外,采取多样的合作方式与国外会展业发达国家的会展专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直接引进教师或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快我国会展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

史习平 清华工艺美院展示设计专业教师

会展专业在国内刚刚兴起不久,受过专门教育的会展人才缺乏,教师队伍更是如此。我们的教师队伍应多在实践中探寻解决方法,突破传统的会展设计观念的束缚。行为的解放首先得益于思想的解放,把创意作为会展设计的灵魂,走出华而不实的竞争圈子,把突破性的创意思维、确切的市场需求、真正的实践经验变成为会展教育的新意所在。

会展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依据应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检验的反复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成理论并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实践机会过少,过于模仿和依赖国外课程。课程的设置一定要科学,细致。目前大多数的教材并没有真正具备理论的高度,所谓的教材大多只是操作过程的介绍,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应相互辅佐,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尽量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学生应具备宏观上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我国所谓的会展研究机构过于重视理论,而大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又只把技术放在首位。会展设计与实施应是同等重要的。学生的实践活动一定不能只停留在抓大放小上。设计的过程应是将所谓的理想、概念物化为现实的过程。

潘安岚 北京城市学院会展心理学教师

现在会展教育的教材虽然出版了不少,但是教材针对性太差。我曾经阅读过一本关于会展营销的书,发现里面的内容基本都是市场营销的内容,只是冠以会展两个字而已。会展教育市场的升温,导致出版社为短期商业利益仓促出书。教材一是要考虑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的需要。虽然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可能在社会中应用不是太多,但是它是对学生素质的全方位的提高。而且实用性强的教材对实际工作还是有非常大指导力度的。我是教消费心理学的,但是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书店也没有找到会展营销心理学的书籍,而其它类似的专业基本都有心理学教材。由于没有正规教材,我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凭经验和其他方面的消费心理来引导学生,没有针对会展业的营销心理来进行教学的参考依据,同样,这方面的教学案例也没有。

许康平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服务系主任、书记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南宁当地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学府,于2004年开设会展专业,当时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呼应与理解,会展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广西社会各阶层了解甚少,对社会的宣传也不够。经过我们的全员推广与介绍,第一年招生来了70多个学生。

我们对已经开辟会展专业的上海、江苏、浙江、北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2004年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而当时会展的热潮已经火遍全国。人才的短缺呼声,加上有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决定2004年开辟会展规划与管理专业。

专业开设后,在教材制定上也下了一定的功夫。第一年的基础课还算好处理。第二年的专业课开设我们就开始了“四面出击”、“精挑细选”。作为专科的技术学院,我们就是要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技术人才。对于专业的老师使用,我们多年来坚持“双师型”教师教学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特点。我们的老师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的老师,这种老师都是来自我们学校正式编制的内部,大多是各专业的大课资深老师。另一部分是来自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负责人,他们不仅有专业基础,而且拥有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的学员提供多方面的实习机会。比如南宁鹫鹏的金巨福总经理,不仅为我们的学员传授了大量的专业社会实践知识,而且在他们的展会中还为学员提供了现场实习的机会。在我们的老师队伍中,这种拥有实践技术型的老师一直保持在60-70%。

我们的教学与社会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大量进入相关企业,不断进行实践锻炼,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达到学为所用,以用验学的目的。比如,今年4月,我们的一位女同学陈芬燕在参与了广西“水产展”后,就动手写了一份举办学生用品展览的详细策划案。就十分成熟地对如何举办展会的整个流程,做了十分详细的说明。我们在寻找会展的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后,决定在适当的时候支持她把这一方案落实为一个真正的展览会。

从现实情况看,我们的学生中还存在一些眼高手低的现象,从我们假期去实习的学习反馈回来的消息看,还没有完全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标准。中国的会展业没有真正成熟,会展人才的教育也是在摸索中进行,会展人才教育任重道远。作为会展人才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展的研究型人才、高学历的人才教育还不能成为主流,满足社会实用型人才教育的大专人才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会展人才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人才教育中的一种叛逆。

杨智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会展研究室主任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旅游系会展专业特聘教师

昆明的会展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得到快速发展,从原来单一的文化、教育艺术、重视意识形态的成果展,开始更多的转型贸易为主题的各类专业展会。原来从事会展的人才,也大多是从政府或协会等相关领域半路转行的,尽管这些年也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人才,但是对于现代昆明的会展发展还是不适应的,昆明许多会展公司对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最为紧缺的还是会展管理、营销、策划、设计方面的人员。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昆明对会展人才教育的迫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昆明会展教育的发展。现在昆明已经有三所院校开设了会展相关专业。今年已经有一批学生(50多名)走入社会。我们所教育出来的人才的走入社会还有待进一步社会实践的检验。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会展的专业人员来看,我们使用的教材内容与实践也有一定的距离,会展专业课程的开设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丰富。国内的相关教材十分有限,我们当时没有太多可供选择的教材,许多还是直接从国外翻译的,与中国的实情相脱节的。所以,我在讲课时,常常是将理论结合实际案例来讲,只有这样才是对学生负责,我们要培训的是未来会展的操作手,并不要理论家,理论如果占到60分,而实践知识就应该占到40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合格的人才。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也太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会展的真正理解与认识。

市场对会展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全国各地院校的大量开设会展相关专业课程,对于几年以后的会展人才的就业,我们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检验。

胡卫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会展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因人而异,分清层次培养。会展人才培养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培养。会展业三级人才层次:会展核心人才,包括:会展策划和高级运营管理等;会展业辅人才,包括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销售等;会展业支持型人才,包括:高级翻译、旅游接待、广告制作等。

因地制宜,选择重点发展。在会展人才培养中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应从战略上形成“重点布局、积极引导、培育发展”的建设机制,按照区域会展经济需求结合各地院校办学条件、培训师资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规划全国会展专业教育工作。

高教、职教、短训三管齐下。会展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和培训。

突出实践,产学研一体化。各会展高等院校应该鼓励或要求会展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到优秀会展企事业单位兼职锻炼,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也亟待加强,应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经常直接参加大型会展活动的组织、策划管理,参与接待服务。

铸造品牌,争设独立专业。会展人才培训市场应该注重品牌化的高端教育,结合中国会展业的特点以及实际操作经验,建立起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

南宁职业学院学生访谈

莫炜炜:南博会的大力宣传,使我们认识到会展。学院的招生大蓬车开进我们的学校,并一再提出这是个新兴行业,新兴的行业竞争少,一定会有市场机会,我也就选择了。通过近几次的实习、我们更有信心将来可以找到好的工作。

方艺专:从书上看到过会展,也参与过展会,对会展有一定了解。我对新兴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我认为一个有活力、有发展、有前景的行业、也一定有市场需要也就报了会展专业。通过实习,我也认识到,会展的每个细节都是经过调研,还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要随时准备好自己。

罗雁翎:老师来我们当时的学校推介会展专业时,解说十分有吸引力,充满了挑战性。我喜欢接受挑战,再说会展包括了许多全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营销…综合性十分强,将来从业的面也宽。会展还是一个三维立体,考核细节,可以锻炼出我们周到细致的好习惯。

谭宗和:在实习时做过会展的接待,通过热情的服务,得到了展商与领导的认可与表扬,使我们认识到作为服务业的特点,更加强了我的信心。在工作中还接触到许多新事物,学到许多本领。广西的会展刚起步,东盟博览会又会在南宁永久举办,我们一定会有个好的未来!当然书本知识也非常重要,比如应用文写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可常常用到。

黄静:走进会展,仿佛是走进一座美丽的森林,这儿鸟语花香,到处都充满了美丽的诱惑。小小的博鳌通过会展,从海南的小渔村,在一夜间成了世界的知名旅游盛地。还有广交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这也都是会展创造的就业与发展的奇迹。只要学的好,并将之付诸实践,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学生 李冬旭

我从大二开始参与实践活动,参与过第六届朝阳区商务节,两个半月的暑期都在组委会实践。之后,朝阳区推荐我去团中央青年人才国际交流中心做论坛,大约半个月左右。间或也参加一些展会的翻译或联络工作。最近一次是在北京航展。我们这一届有60 多个学生,经过实践后,各个方面对二外的学生能力比较认同。会展行业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行业,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学校教育理论性太强。我们对会展业的感性认识基本都是来自于实践。

与同行业相比,二外的教材和课程设置还是比较好的。毕竟大家都处在摸索之中,需要学生配合老师来进一步完善。老师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与我们进行沟通。学校经常邀请业内实际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来讲课,我们也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老师也经常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并且过后会与我们交流。我觉得经过实践之后,认识到不足,知道哪方面需要提高,再上课学习时就更有针对性。即学习理论,之后实践,然后再学习理论,之后再实践,这样反复进行,会加深理解。

北京城市学院学生牛佳

我是大三的学生,在学习中感觉,从事过会展工作的老师,既依托课本又加入了自己的经验进行授课,内容充实,并且能带动我们的情绪,比较好理解。有的老师理论性比较强,讲的课程不太好理解,尤其是没有会展工作经验的老师,感觉课讲的比较学院派。大部分时候是照本宣科。如果能在理论的同时和实践相结合就比较好了,去请一些职业的会展经理人,或者主办承办单位的负责人来给我们做一些演讲,或者上一些讨论课程,让我们真的能站在一个从业人员的角度理解会展行业。多增加一些带到场馆进行讲解的活动。在大一的时候就应该让大家明确自己需要具备那些条件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从业人员。

会展专业的教材很多,但是理论性很强,不好理解,而且重复的地方很多。学校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我个人认为这套教材很好。此外,还应该增加会展成本效益、会展策划、大型项目管理等。课程安排上个人建议把比如毛概等公共课程压缩到半学期一门,加大专业课的授课时间。另外应该开设专门的会展英语课程。在实践方面,我们主要是去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或者其他的机构的联系,定期举办企业与学生间的沟通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就业和企业了解学生,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毕业生

牛浩(05年毕业) 朱钥、高深(04年毕业)

目前的中国会展设计行业中有许多是学计算机软件出身的,没有经过专业的展览展示设计训练,这是导致中国的展览设计行活太多,风格大同小异,缺乏个性设计的很重要的原因。而从学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可以逐步改变这一状况。我认为在学校主要是学习设计思路,实际的搭建、使用的材质多是工作后在公司学到的。

在学校中创意思维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他知识都可以在实践工作中掌握,唯有这种发散性的创意思维只能在学校培养,工作后只能削弱不能增强。由于工作是不断的重复同一过程,因此容易产生思维定式。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应该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经过实践之后就知道该学习什么,这样才能学透彻。

展览设计毕竟和艺术设计不同,展览是需要应用的。因此在加强基础课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践课程,多进行实际的训练。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应该增强表达能力的训练,你的设计是死的,只有用你的语言使你的作品鲜活起来。学校应该增加与客户沟通这方面的实践内容。另外,学校应该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现在的课程安排都疏忽了这方面。

教师应该有很多的实践经验,有些教师理论上很好,但缺乏实践经验,虽然现在有许多教师有实践经验,但是还需要加强。

我认为中国展览设计的学科设置太专了,就是为了就业而培养。而国外有些就包括在建筑设计中,涉及面很广,思路比较开阔。我比较喜欢这样。教学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我们曾经上过外教课,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给我的实际工作很多启发。

虽然有60多所院校涉及会展教育,但是可能很多都不知道如何培养才能满足就业需要。我认为如果学校能够做到完全满足就业需要,那也是非常成功的。即是说,或者培养高级核心人才;或者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就业。避免高不成低不就。

我们认为,现有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中国的会展人员需求基本饱和了。但是,有能力,非常专业的、杰出的少。

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大三实习生访谈

学习过程中,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不够精细,每门专业课学习时间太短,有些一周或两周就结束了。根本没有巩固加深的时间。因此,课程虽然不少,但是,每门课程都没有学透彻,只是泛泛的了解。另外,虽然每门课程学习过程中都有调研活动,但是实践活动只是在大三时才开始。应该再早一些进行实践活动。

明年是会展业人才就业的高峰,但前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高,口碑不错,而且展览展示设计专业可以向平面设计等其他设计方面发展,事实上在展览行业发展的毕业生可能只占一半。因此对于明年毕业后找工作的问题不是太担心,持乐观态度。我们现在还没有参加商业培训的想法,而且工作的前两年大概都不会参加培训。

李纪伟浙江职业技术学校2005年7月毕业生,现就职浙江远大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校期间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当前的实际工作还是有指导意义的。譬如,对展会整体工作流程的掌握、对专业观众组织的重要性认识、起草展会策划方案等。这些在校期间学到的理念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对实际工作很有帮助。这也使得我们在从事具体工作时比较容易上手。同时,也证明当初学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向导的定位和推行的“三段式”培养模式都是正确的。即“课堂教学――实习(了解实际专业工作)――课堂教学――实习(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与思考能力培养――实习(直接从事专业工作)”。

目前出版的关于会展的书籍在内容上大多都很相似而且实用性仍比较弱。我们的核心专业教材是由我们自己老师精心编写的,将会展分为展前、展中、展后三个重要操作阶段来论述。但没有将每个阶段的工作再细化、具体化、流程化,应进一步增强其操作性的知识和技能。另外从事会展专业教育的老师最好拥有展览的实际操作经验,或与学生一起实习,在工作、生活中建立如朋友之间的友谊,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一起交流、探讨。这样,更利于师生互动、学与用的互动、激发两者的灵感,使会展教育朝更实用、够用、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所就职的是一家以国外展为主的展览公司。虽然在校期间的学历教育使我们对会展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掌握。但这只是解决了“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好如何“做得好”的问题,也并没有灵活地随着展览市场发展而吸收新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在如何“做得好”的问题上加强学习。

编后语:

自99年我国某高校开始了开设会展方向的课程教育后,全国各地会展专业教育遍地开花。全国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已有20余所,在相关专业开设会展方向的有30余所,二者合计已有约60所高校踏入了会展教育的领地,仅浙江就有21所学校有会展专业或者方向。

有人说,中国的会展教育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没有哪个国家象中国这样开展会展教育。

在我们的采访中,业界的有识之士对会展师资、课程设置、会展教材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对未来会展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有人认为“会展教育”已是老生常谈,谈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如同会展产业中存在的“骗展”和“垃圾展”等问题,虽然业界人士一直在呼吁,却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们不能否认会展产业和会展教育目前存在的弊端,但也不能以偏盖全的认为会展教育发展不健康,相反这正是向规范化、正常化发展的必然之路。本次论坛侧重专业人士的不同观点,把脉会展教育的方向和未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和需求,供关心会展教育的人士参考。

在与某学院大三实习生的访谈中,记者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是品牌展会的规范化的流程和操作。但是走上实习岗位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展览活动与课堂所讲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展会操做的不规范化是让学生很难理解的,比如某个展览会的招商工作往往是以外包的形式交给某个广告公司去做,或者临时招集几个人、几部电话、几台传真机就可以招商了。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仅被安排去扮演招商的角色。接受采访的6名学生中,有4名被实习单位只安排参与了招商这一环节的实践,甚至有的仅限于端茶倒水的层面。至于前期的策划和中期、后期服务的各个环节,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相对很难涉足。

学生们在为期不短的社会实践中究竟学到些什么东西,用人单位不必为其负责,但在招聘时却希望拿来就用。但是作为将被培养成“应用型人才”的学生,没有完整的参与展览的整个流程的实践,无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因此无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应用”从何谈起?

当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众学生雄心勃勃的表示要为会展行业走向规范化贡献力量的时候,记者被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感染,同时也在为他们感到深深的忧虑。但是我们更应该欣喜的看到,有这样一批接受过正规化、品牌化会展理念熏陶的人才在摸索中逐渐成长,中国会展业步入正轨指日可待。

会展培训应定位在“博、深、精”

浙江亚太会展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郭牧

由于众多院校缺乏对会展行业特殊性的了解,盲目办学、攀比办学,加上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足够认识,加之实践能力薄弱,这说明大学教育存在严重的教育误区。还有目前各种会展证书的认定概念不清,从而很有可能导致三年后的中国会展行业证书泛滥。要使会展教育走持续健康之路,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牵头对会展教育进行整合,这样才能避免教育误区。

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会展业的人才结构布局各地是不平衡的,这也与我国会展业发展状况相吻合的。会展核心人才、会展业辅助型人才和会展业支持型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地区;二、三流人才则相对集中在中等会展发展城市。

在中国究竟有多少会展企业和人员需要培训?对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中国现有会展企业和人员数。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还是空白,因此全国范围不好说,但对于我们所处长三角洲地区而言,还是知数的。据我们亚太会展业发展研究所调查,目前该地区会展企业数近2000家,按平均每家20人计,约有40000从业人员,其中所需初级人才20%,约8000人;中级人才15%,约6000人;高级人才5%,约2000人,合计约16000人需要通过培训解决缺口。培训重点主要是会展策划、经营管理和工程设计等应用类技术。

会展经济独特的运行规律决定了会展学科的复杂性,从会展所牵涉的知识领域来看,会展学科涉及到信息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旅游学、建筑学、运输学、口岸学、艺术学、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在综合中又兼具很强的专业性。从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来说,会展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如文学素养、美学常识、心理学常识;不仅要有一定的策划、组织管理能力,还要有沟通协调能力、宣传推介能力以及筹资能力等。因此,会展培训的课程设置要区分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材施教,依据的是会展与现代经济的密切关联。由此决定了会展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会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学历教育其教学计划、学制规定、课程设置、对教学条件的要求以及各教学环节的实施等,均严格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操作,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获得的学历文凭,国家予以承认。商业培训即非学历教育,它紧贴人才培训市场不断更新项目和内容,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的求学者的需求,为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出国留学、求职就业、升学深造、考前辅导等提供了广泛而有力的智力支持,满足了人民群众提高科技文化知识的需要。

由于我国会展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在师资培养,还是在教材的规范和课程的设置方面都还不够完善。这不仅使会展人才的培养质量大打折扣,而且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对会展人才高质量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出发,现在及今后会展培训应定位在"博、深、精"。所谓"博",是指要提供广博的知识,以适应不同内容的会展项目的要求;"深",是要深入掌握会展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精",就是要精通整套会展业的操作流程,培训时间最好是分期进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需要与会展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走特色人才培养之路。这种"特色"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细分化、课程设置的独特性以及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等方面。

准确把握行业需求探索教育培训不同模式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主任蓝星

社会培训机构和职业类学校的运作特征决定了其先招生,后找师资,以获得其经济效益,而授课老师的来源,教学资历、行业知识、教学目标均难以得到保证。部分学校挂着会展专业的旗号,实际上连一些会展管理的本体课程都没有力量开设。会展课程内容多为东拼西凑、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效果可想而知。出自不同主管机构的会展职业证书培训层出不穷,由于尚处于试培训阶段,均未形成成熟的培训体系,“证书”难以反映受训者的职业能力。

会展专业人才教育和职业人才培训是会展人力资源开发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也不能互相替代。关键是要搞清楚,会展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历教育和培训机构如何各司其职,满足不同层次的求知需求。

社会职业培训要抛弃功利性,重在提升培训内涵,切实培养合格人才。会展职业培训是随着业界对人才的急需而应运而生的,具有周期短、适应快、和赢利性等特点。目前社会培训状况尽管很热,但是质量效果不容乐观,真正成功的会展培训班尚不多见,其主要症结在于合格的会展师资匮乏和课程设置薄弱。社会培训机构仓促开设各类会展培训班,因具有一定会展实践经验的讲师凤毛麟角,便请学校里的市场营销、管理和旅游等专业的老师来讲会展策划营销和管理等课程,其结果是空洞的书面知识的讲授,偏离了培训班传授“实用有效的职业知识”的宗旨;有些班则偏向于宣讲会展业的总体发展形势、国外会展业现状、政策法规等上层理论内容,无助于操作型人才的培养。

从会展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讲课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但从目前的多数讲课的效果来看,由于讲课专家来自不同企业和单位,不可避免地存在讲课内容笼统、重复和零散等现象,难以深入系统地传授实际经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专家未必都具备有正确合理的讲授方法,以及未必都愿意将本企业的内部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受训者。

社会职业培训课程的目的是为会展业培养具有上手快、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其实效性表现在讲授实际业务工作的过程、步骤、环节、要点和技巧等实务方面,并贯穿在鲜活的案例中,而应避免以纲领性的罗列、经验性的总结和分析为主的讲授方式,从而真正让受训者学到行之有效的知识。社会培训机构只有把握科学的教学过程设置、严格的师资选择和管理、实用有效的培训效果,才能培养出会展业急需的实用人才。

中国会展业缺乏良才

中会联合国际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强

中国会展业不缺乏人才,缺的是良才。由于人才没有接受过正规化的培训,尚处于很迷茫的状态,市场有多大需求要和产业挂钩,会展产业的发达状况决定了人才的需求量。

老师应该加强对会展的认识和体验。采取积极与学生互动,与组展机构、服务机构进行交流的方式,加强市场认知。我们目前进行的“会展角色扮演"训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分别让老师和学生担任会展组织中不同的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巩固理论基础,使得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授课老师总结出更多的经验。

开设会展专业和会展方向的学校不停在增加,如何使会展专业的师资力量上一个新台阶是当务之急。作为会展专业的授课老师,在掌握理论、实践经验、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与市场的结合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目前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跟风的现象,二者应该各有侧重,比如社会培训侧重实践,院校教育侧重理论知识,宏观方面。二者有机结合是最有效的途径。

现有的会展方面的资料和教材是非常珍贵的,是很多人多年总结出来的,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但是,这些教材也存在内容太空的缺点,不切合中国会展的现状。应该根据展览的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再具体一些、务实一些。

会展,到底教什么?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培训中心主任孙瑞

中国的会展培训市场在短短三年的时间从萌芽到泛滥,这样的几何级增长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给人一种中国会展业要集体补钙的假象,事实上,中国的会展培训尚处于摸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会展培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任何一种培训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观察目前国内现有的会展培训,很显然,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很好的得以解决,但是不管对于讲师还是学员,教什么和学什么才是最关心的问题。

关于教什么的问题,大小报章不少报道,会议、展览、节事活动从商业角度进行狭义定义,显然归属于市场营销活动的范畴,高水平的市场营销活动必然是策划、管理、技术、营销的综合水平体现,反映到我们的培训活动上,就是相应的会展策划学,项目管理学,陈列展览设计学和现代服务营销学,这些课程在我们的大学教育序列中业已成熟,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国内60多所院校迅速进入了会展学历教育领域。这就是我们早期的会展教育模式,我们俗称“拼盘教育”。

随着成功学教育在中国的迅速升温,以及例如陈安之这样的大师红遍中国营销界,“职业经验分享”也进入了会展教育课程序列,应该说这本是一个会展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标志,但是由于中国会展业先天发展不足,后天运作畸形,真正胜任这种教学的人物比较欠缺,因此这种教学在中国还未能得以规模发展。

从2004年底开始,一批来自国外的专业会展机构利用自身经验积累进入专业培训领域,这些机构熟悉中国会展实际,拥有解决“培训出口”的实力,通过校企联合进入会展培训市场,“实习教学”进入了大专院校的会展教育课程序列。

从2005年中旬开始,会展培训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一批来自中国会展市场一线的资深人士顺利完成向专业培训讲师方向的转型,与此配合专业的培训课程开发团队也开始组建,他们从事一线会展工作,但是更多的精力是负责将最新的工作体会转化为普及知识进入培训体系,确保培训内容的适时更新。

从会展培训教学内容的演变可以看出,中国的会展培训更加关注中国会展本身的运作特点,日渐迎合中国这种拥有浓厚政府色彩的市场化办展模式,任何一种商业服务业,把握盈利方向的前提必然是洞悉所属行业的习惯与特点,我们相信,关注中国会展业的本土特点,将是下一阶段会展培训所关注的一个热点。

刘友德 (原苏州南亚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

2004年第一期“注册会展经理”培训班学员

作为2004年第一期“注册会展经理”培训班学员,我认为培训课程设置比较全面,国内及美国展览协会请来的老师水平也比较高,培训就国外的发达国家的会展业经验,如何根据不同的国情应用于中国进行了探讨,培训效果不错,对我有比较大的帮助,只是时间比较仓促。

目前会展培训机构相当多,但是机构素质良莠不齐。如何使会展丛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的重视和关注,建立统一的标准,加强规范指导和管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广告业也曾经面临类似问题。当时政府有关部门在中央电视台专门开办了广告业务员培训班,广告业务员必须经过考核,持证上岗。我们也许可以丛中吸收一些经验。

会展培训应该可根据对象不同,分为几个层次。如针对业务员的培训;针对项目经理的培训;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定位突出不同的培训重点。

北京城市学院学生牛佳

目前,培训机构很多,我会重视他们的授课方式和老师,以及课程设置,专家级的人物能不能请到,最多的是看我的收获.有很多有名的专家我们都是比较有印象的,在选择上可能就会偏重去听他们的课程。还有就是培训中认识的同学是哪种类型的,也是选择的一个方面。

我参加过会展角色扮演。和会展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感觉比较实际.尤其是会展角色扮演,可以说和实践结合的很好。因为是把我们带到场馆里去讲的。然后大家就分别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感觉非常真实.这样更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好。

会展培训应该划分几个层次,有所针对。比如学生群、对会展感兴趣但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人、从事会展但不具备正规理论知识的人以及其他会展相关领域的人。这几个类型需要的教育方式不一样。

编后语:

随着商业培训的不断升温,会展培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国内多数的培训对会展人员的素质的提高成效不大。师资和教材匮乏,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主讲专家也往往浅尝辄止,对业务素质提高并无太大帮助。因此,会展教育已经到了质变的阶段。不过,质变也是需要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的。

缺乏权威会展管理机构,培训质量亟待提高,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尽快建立权威的会展管理机构,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应该是今后培训发展方向。培训班应该划分为几个大的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专业化的细分。另外,针对现在比较紧缺的人才加强专业化培训。这也是采访过程中业内人士的共识。

当然,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包括合理安排课程、增加典型案例的讲解、巧妙应用各种适当教授方法和表达工具(图、表、影像、游戏等)、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及时评估学习效果,加强教师与学员的交流等等。

在就教育培训问题采访业内企业时,记者遇到了一些阻碍。企业相关负责人一般都不太愿意接受采访。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没有仔细思考过会展教育的问题,无法作出回答;二是认为会展教育培训问题是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事情,与企业没有关系,不愿作出回答。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会展企业对人才的教育培训缺乏长远认识,大部分还只停留在有什么人用什么人的阶段。当然,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这点无可厚非。此外,中国的会展企业规模都不大也是关键因素。不过,令人鼓舞的是有极少数的展览公司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计划每年派遣员工到会展发达国家考察学习。

要迅速提高会展培训的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必要的。据了解,目前能够得到国际认可的会展人才培训,似乎只有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引进的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的“注册会展经理(CEM China)”培训班。据称该培训班也是世界会展业现有的惟一资格认证体系,是由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开发和运营的展览管理专业培训和认证体系。照搬国外的模式必然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如何学习会展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模式,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是解决目前中国会展业面临的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绝大多数的培训班商业气息浓厚,培训时间太短,费用昂贵。功利心过重,必然会延长中国会展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周期,并在此过程中付出昂贵的代价。诚然,培训班的盈利性是必然的,但是为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是否应该适当减轻商业气息。正如业内有识之士所呼吁的,中国会展业需要公德心。

上一篇: 价格管理制度 下一篇: 行政工作要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