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7: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学法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学法论文

篇(1)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与传统教授型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不仅专注于“教”,更强调“学”,这就要求教学双方角色的转换,真正做到由学生做主体,教师退回到辅助的角色。(1)案例的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法中强调案例的主导地位,一切教学内容均是以案例为中心而展开。师生在课前均需对案例的相关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搜集,案例阅读,初步思考等;教学过程中就案例中涉及核心问题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引导,提供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做出结论,由教师做出点评。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案例的准备、引入、讲解、分析、结论,都要求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每个教学环节都是通过案例实现了某个教学目标。(2)启发性及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会给出唯一的或是确定的答案,只在恰当的时候给出适当的启发,这就给了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假设的空间,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该问题。真实案例的引用,让学生可以将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理性的分析,相互间的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实践的转化,这也很好地弥补了校园中的学生无法很好地接触现实社会的缺憾。(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动态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仅负责案例的筛选及准备,并做出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由学生做主体,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案例教学也是一个动态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案例资料之间的交流,在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的教学环节更加强调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断交流。(4)强调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案例中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对已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巧的灵活应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各种教学组织模式的优化过程,使学生在学识之外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取有用的信息,策略地分析判断,从而使认知能力得以提高;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彼此交流学习及合作;在小组陈词阶段,学生体会到了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在教师点评的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做出有价值的评价。在这样一个个体行为和小组行为交叉进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提高了自身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学习到了珍贵的团体合作和竞争精神,人格发展更为健全。

3如何选择适合的案例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载体,案例的选定尤为关键,如何才是一个好的案例呢?笔者认为应当具备如下的几个特点:(1)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了一个好的故事。好的案例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具有吸引人的情节,但这个故事是发生于真实世界的,也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历相关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这个故事也许并没有既定的结局,却经得起研究和学习,能提供给学习者充分的发挥空间。(2)好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好的案例要反映当下的现实状况,通常应发生在过去5年以内。当然,一些经典案例无论过去多少时间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更多的真实案例应该是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的,这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此案例学习研究的必要性及价值性。(3)好的案例应与学习者息息相关。一个好的案例所涉及的场景或情节应该是学生们所熟知的,或是很有可能直接面对的,这能有效地激起学习过程中的共鸣感,更加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

4以《消费者法》为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

为了更为直观地体现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以《消费者法》作为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教学实践,具体教案如下。教学内容:消费者法。学生人数:55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2)培养学生在消费者权利纠纷案件中对相关法律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包括词汇、句型、口语表达及书面撰写能力。(3)提高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及义务意识,能够做到合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主动践行自己的当然义务。教学重难点:(1)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各项权利义务。(2)如何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消费纠纷。(3)相关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教学资料:(1)充分利用教材。(2)多媒体辅助。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学生分为8~10人一组,共6组,课前要求每小组准备两个有关消费者维权的案例,并做出简要的分析。教师将12个案例进行分类筛选,并选出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两个留作课堂备用。(2)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入本课教学内容:Ifyouboughtanewbookinthebookstoreanddiscoveredafewmissingpages,butthebossrefusedtochangeanewforyou,whatwouldyouliketodo?1)Youacceptthelossandwillneverbuybooksthere.2)Youreasonwiththebossandinsisttoreplaceit.3)YoucomplaintoCommerceandIndustryBureau.4)Youasksev-eralfriendstohitthebossanddemandthereplacement.在学生作为选择后,以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消费者权益问题的思考:1)Whatrightsdoconsumersentitledtoenjoy?2)Whatorganiza-tionsinourcountryprotecttherightsofconsumers?3)Whencon-sumers’legalrightsareviolated,whatshouldtheydo?4)Ascon-sumers,whileenjoyingrights,whatobligationsshouldcitizensper-form?(3)案例引入:案例1:暖瓶水爆炸伤人案件。案例2:旅行社虚假宣传欺骗团友案件。(4)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就以上两个案例做出分析讨论,给出解决建议并作发言。(5)教师总结:1)点评各小组讨论情况。2)总结教材要求掌握的消费者各项权利与义务及维权途径。3)强化相关英语词汇、句型。(6)强化练习:提供一案例,要求学生就本课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和英语语言技巧做出对该案例的分析。

篇(2)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课程都需要大量教学,但是目前由于课程设置、实习经费等客观原因的制约,旅游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专业的需求,而使用论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很多实际的案例,并在作者的引导之下学习如何分析这些案例,从而对旅游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弥补学科的不成熟。

旅游管理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都不完善,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其中有不少好的研究方法、研究思想都蕴含在大量的论文、文献中,这些最新最好的东西都没有纳入到旅游管理的教材中来。而使用论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思想、方法、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

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难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更多的是教学生一些常识和有限的知识,缺乏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而使用论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以问题为中心去思考问题。

二“、论文教学法”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笔者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这门课程试图尝试用每周一节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读论文,并讲解论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1.由于学生的惯性和惰性,容易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大学本科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很舒服的方式,因此,如果让学生去读论文、去钻研一些研究方法、去讨论一些思想,对他们来讲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惰性和惯性,要从这种惰性和惯性中扭转过来非常困难。而且更有甚者,部分同学对专业课程毫无兴趣,对这些论文的内容显得无动于衷。

2.由于论文比课本更加难懂,所以讲解难度大。

学术论文涉及的概念、内容、方法等是学生平时基本没有接触过的,老师讲解起来有相当难度,比如旅游的很多论文是用数学方法分析的,而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文科生,所以对数学方法理解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还有比如,旅游的很多论文涉及到民族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很多概念,这些对于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3.由于课堂的局限性,缺乏充分的交流。

学术论文是需要详细分析、仔细品读才能理解的,有时还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专著等,还有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交流、讨论,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理解论文的思想,才能进一步深化认识、升华思想,而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对老师讲解的论文似懂非懂,也没有提前做好充分吸纳和质疑的准备,因此也缺乏有质量的交流。

三“、论文教学法”实施的解决方法

1.加强师生沟通,让学生接受“论文教学法”。

首先要让学生对“论文教学法”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对一些教学方法的抵触很多时候是由于不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造成的,他们把老师的要求当成是负担来对待,而对其中的益处知之甚少,再加上老师平时很少和学生有交流的机会,更多的是课堂上单向交流,所以必须建立师生之间双向沟通,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一些高级别的学术交流活动。

高校一般都有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但由于学生大部分对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不了解,觉得和自己没任何关系,因此,总体上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是老师和研究生参加,本科生参加的很少。老师可以给班上的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去感受学术氛围,让专家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3.提升学生的目标效价和期望值,让学生主动参与。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某一活动对个体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V×E,其中:M———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价值的大小。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强调学习论文的目标效价和期望值,例如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解论文,让学生通过课程论文的形式写论文并指导他们发表。

篇(3)

多年来,语言教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地试图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来改进语言教学,于是,英语教学便从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语言教学法,一直发展到克拉申的自然教学法。然而,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使用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也就是说,在课堂上他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某一种教学法理论来执教,而是权衡各种理论和方法,按自己的实际需要将它们的优点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教学需求,这被许多教学法专家认为是明智之举。

一、折衷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多种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理论及方法。根据Grittner(1977),Rivers(1981),Schmidt(1989),Stern(1992)等学者的观点,这些理论,方法,研究及改革无一是全面的,没能提供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最佳的方法,因而都没有得到坚决彻底的支持。然而同时,它们又都有其优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中都有积极意义,不能将其中任何一个完全否定。于是,上述学者及其他学者建议当今最明智的做法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以积极的态度来接近外语教学法上的各种新思潮,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外语教学中的折衷法并不是把各种教学法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而是一种择优的做法。折衷主义者认为教师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教学方法,某一种研究的结论,或某一个学派的思路上;而要了解各教学法流派的特点,熟悉并掌握各教学法的技巧,从各有关的学派及领域中汲取营养,得到启示。任何一种理论观点都不是通用的,不能保证直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教学方法的采用主要取决于具体教学环境的要求。因而,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二、折衷教学法的由来

多年来,应用语言学家及英语教学法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教学法的多种理论和建议。语言学理论及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方法。人们希望研究的成果能够直接运用到学校的外语教学中,促进教学过程并使教学活动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正因如此,人们经常把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描述为从研究到教学的知识转化。

正是这种派生的关系使教学法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标准,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都是由所依据的理论决定的。语言习得理论与语言教学理论一般都很简单,因此教学法可以被理解为是经过严格定义的教学活动和技巧。然而,这种知识转化模式的基本想法过于理想化,现实与我们的期望相去甚远。专家们可以定义教学方法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各种各样的研究及学术调查也确实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观点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指导他们教学的理论基础。但教学法往往不是为某种特定教学情境设计的,而被认为是在一般情况下可行的。因而,对于涉及学习动机,学习者人数,班级大小,师生的语言能力等诸多因素的教学情境被理想化。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是语言课堂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而教师中心地位又是课堂活动中值得注意的特点。尽管教师的行为方式会有所改变,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围绕教师进行,是由教师控制的,所以教师们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在关于语言教学的期刊及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学法思想的更替,但在教学法思想更替的同时发生在课堂上的变化却不那么明显。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理论的新的趋势并不能自动地引起日常教学活动的改革。普遍现象是:教师们并没有遵循严格定义的教学方法,他们在教学中也没有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思路或方法,而是使用基于各种理论派别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早在近一个世纪前就被Jesperson(1904)批判的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活动与交际法的训练方式在课堂上并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折衷的方法。

折衷法教学是理想的知识转化模式与不太理想的教学现实之间的成功的调节,教师在对新的教学法正确理解以及对特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情境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新的方法,而以传统方法中的某些有用的技巧作为适当的补充。

三、学者对折衷法的认可

许多语言学家及教学法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肯定了折衷法的可行性。

“从语言的角度看,语法向交际能力的转变绝不像看上去那么明显。从形式上,教学内容可能转为以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为标准划分,如指令而不是祈使句,询问而不是疑问句等等。但意义仍然是包含在语言载体中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传送,换言之,当信息被编码传送,而接受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解码以理解说话者意图时,交际过程才得以完成。”(HenryWiddowson,1990:4)。

折衷主义观点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观念,这种观念使我们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或从新的联系上去看待以前对各种问题的理解。这样原来的冲突和矛盾就可以得到解决。在注意的焦点转移,发现以前的非此即彼的认识问题的方式不切实际或显示出早期对问题的理解不恰当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Prabhu1987:108)

“教学不仅是追求时尚,教师的任务是从现有的理论及方法中提取与自己的个性及教学情境相关的材料及其活动方式。”(SusanHolden,1989)

Hammerly(1975:17)认为没有必要从推理和归纳方法中作出绝对的选择。他说:“追随时尚的教学方法或许会忽视一个重要事实,即某些语言结构适合用推理的方法教授而另一些用归纳的方法能够学得很好。”

Bolinger(1968)则反对依靠那些趋于把语言教学分成各种流派的语言学理论。“一个专业教学工作者应有他自己的思想,他会对各种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心存感激,但这只是因为它们为他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教学就像每个人的生活一样,有着自身的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各种有用的条件和材料综合起来。教师能否准确划分各种理论派别无关紧要”。

四、折衷法的优势

在折衷法中,教师对一切教学技巧、教学改革、新理论、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及其成果,都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这使得他们可以在应用目前流行的教学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其他教学法流派的长处,事实证明这种博采众长的方法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更有益。

因为可以广泛吸收现存各种教学法的长处,折衷法有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可以避免流行的教学法的缺点或与自己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环境不符的方面,而采用其他教学法加以补充,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DavidHill&SusanHolden:(ed)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ModernEnglishPublications,1990

2,H.G.Widdowson:AspectsofLanguageTeac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3,H.H.Stern: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6

4,N.S.Prabhu:SecondLanguagePedagogy,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

5,RodElli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LanguagePedagogy,MultilingualMatters,1992

6,SackC.RichardsandTheodore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Adescriptionandanalysi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1

篇(4)

行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产生于英国,由英国的教授瑞恩斯(ReginaldRevans)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和再学习得到深入的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经验共享的方式,不仅能够得到创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过去四十年里管理和组织发展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笔者有幸参加德国继续教学协会与中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职业教学老师教学方法,开发职业教学媒体的“媒体技术”项目。在德学习期间,笔者系统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介绍。

1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又称项目教学法,目的在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学习者更独立地组织自身,并更活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项目学习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开始阶段:寻找并发现与参与者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第二阶段:将问题具体定位。首先确定一个针对问题的总体指导性目标。其次,提供初步的关于问题形式,计划和实验的行动引导介绍。第三阶段:勾勒行动和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型。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们需要更准确的阐明目标,通过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第四阶段:模拟阶段。该阶段需要测试拟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并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顺利的执行。最后阶段:用实验性的检验来完成项目。如果需要在工作共享原则下进行平衡实现,那么执行计划或者实现结果。由此看来,项目学习法使参与者不仅能够建设性地投入到课程中,而且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先前的课程计划中去。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以成果和实践为导向的,它有助于参与者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项目学习法是面向问题的。项目学习法通过分析问题和更精确地陈述问题,以及通过寻找和模拟可选的行动途径,试图为问题或结果寻找一个解决方案。项目并不针对非真实的情境,而是针对符合实际情况并有主观或客观利用的情境。但是在项目学习法实施中,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而且必须在项目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超级秘书网

2案例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又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最可能发现问题的各种情况,参与者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

案例学习法主要被划为三个阶段。在案例学习中,参与者在某种标准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严格的比较和选择。作为案例学习的基本条件,必须在寻找信息和获得信息之前辨析这些问题。初始阶段,参与者应该分析问题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以便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问题解决方案阶段。参与者应该搜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决定哪种方案、途径最为合适。最后一个阶段是评判方案。在小组中,参与者比较、讨论不同的方案,并且与其相似的实际解决方案作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参与者更接近实际,同时有助于执行真实的评估,以便于在未来的实际计划中去运用成果。有的学者再次将其过程细化,把案例学习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

介绍——信息——研讨——决策——辩论——评判。

从这些阶段看出,只是细化了阶段,在原则上还是基于上面三阶段的。案例学习法在方法上并没有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在各种变化中选择以安排自己的课程。

3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又称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干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引导文教学法通过行为实践和学术研究得以不断完善和扩充。下图为引导文教学法的课程流程:

l信息收集——2计划——3决策——4实施——5检验——6评估

l我们要做什么——2该怎么做?——3决定工作方式以及与培训师交流、工作计划、引导问题——4分块逐项工作完成任务——5任务完成得符合专业要求吗?检验表格——6下次如何做得更好?与教师交流。

引导文教学法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某个培训阶段,并且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规则。一个完整的引导文教学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以及引导原则。

篇(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人们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老师出题是天经地义的,而学生只有做题的份儿。由于这种思想的束缚,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地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教师绞尽脑汁出题,学生费尽心思做题;教师出题越出越多,学生做题越做越快;教师出题越出越难,学生做题越做越累;久而久之,教师成了出题的圣人,学生变为做题的机器;教师越教越厌,学生越学越烦。虽然做题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但围绕“题型”和“题海”反复进行的“大运动量”训练,使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听过的课已不计其数,但在课堂上让学生出题的教学形式还不多见。前不久有幸听了几节新课程理念的课,大家一致认为在许多成功的课中,常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在课堂上都出现了学生出题的片段。其教学形式新颖,互动交流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根据调查发现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都有一些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出题教学法的例子,在其他非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学生出题的现象,从结果来看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今新课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如果在初中数学中能合理地利用学生出题的形式,巧妙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或学生的复习考试中,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定会使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讲解并不能直接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交互和共同的活动显得至关重要,“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成为获得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

“交往教学理论”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注重师生交往的改进,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与发现法,加里培林的活动理论,以及席卷原苏联的合作教育学等,都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活动、没有做就形不成学习。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在国内把学生出题的方法运用于教学中,已屡见不鲜,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比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自1979年至今,从来不为他任教的学生出试题、刻印试题;也不买四面八方推销的试题,学生尽管不做这些试题,也不做练习册,但历届升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成功的秘诀主要是引导学生做五件实事,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出题,每次出试题,都要按照班级规定的“试题大纲”去做。学生把被动地考试变为主动地参与;把独自的思考变为合作和交流;把单纯的重视考试结果变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课时,都只提供习作范围,由学生出题或选题。如教材中的“写一件自己做过的或看到的事,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就可让学生依事定题,教师也可以从不同侧面拟出一组题目由学生选择,如《我做了一件好事》、《我做了一件错事》、《一件糊涂事》、《××表扬了我》等等。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生出题的方法也有一些,如2001年1月12日,北京一中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期末考试,竟让学生自己出题,分组考试,学生考评。另据最新消息,2004北大自主招生曾出了12道试题。其中有一道竟是“给下一届的考生出题”。

到目前为止,在初中数学中运用学生出题的教学法,偶尔零星地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或在复习考试阶段让学生出卷的现象并不少见,但有意识的比较系统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多。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组成员经常性地学习和研究有关新课程的知识,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听讲座,领会其理念和精神,以转变自己的旧观念。

2、在调查(问卷调查与访谈录)的基础上,了解本地区各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复习以及组织考试等教学活动中采用学生出题法的基本情况。

3、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出题的尝试。

4、在复习考试中组织学生出题的尝试。

5、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出题。

五、研究的初步成效

1、学习新课程的发现

我们整个课题组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尤其是学习新课程标准和

翻阅多种版本的新教科书,结果都发现让学生做的课堂练习和习题,都与以前的老教材有显著的差别,明显的一点就是如学生自己操作的成分增多,开放性的问题增多,其中包括了许多让学生自己出题的内容。这进一步说明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是有价值的。

2、调查的发现

课题组的有关成员,根据事先设计的学生问卷和教师的访谈提纲,在市内几所学校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是:认为从未出过数学题的学生仅占10%,而85%的同学曾经出过一些题目;有81%的同学认为学生出题对学习数学是有帮助的;有的同学在上课出过题目,有的同学则出过整份试卷;几乎所有的被访教师都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过学生出题的方法来调节教学,有时学生出的题目也相当好,并认为学生出题对数学教学有较大的帮助。

3、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出题的实践

为了试验在巩固练习阶段运用学生出题对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效果,课题组在两个平行班进行了对比试验。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比较好,但甲班的落后面明显要比乙班大,优秀率也明显比乙班低。某一次讲授《完全平方公式》这一节课时,计划在乙班还是按照平时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甲班讲授完新课进入巩固练习阶段时运用学生自己出题的方式进行练习巩固。

在甲班,推导完完全平方公式,当学生理解了和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数或式时,我就进行了启发提问“那么就请你们把和换成你们喜欢的数或式,然后叫其他同学回答出计算结果,好不好?”学生听了非常高兴,因为这个时候不是叫他们做题目,而是叫他们出题目,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他们内心都非常高兴,纷纷举手表示要求设计题目,第一位同学就出了一个等于几的问题,很多同学轻而易举地回答出了正确答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这个时候,我补充了一句“出题人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又引发了一个小,一些似乎还有点不懂的同学连忙轻声请教别人,恐怕被出题人叫到回答错误而出丑,在问与答进行之中,有的同学出了偏题和怪题,我连忙又加了一个条件“出题人自己必须要知道答案,并且对回答的同学进行评价”这样,相当于对问与答的人都进行了一次练习,还让出题人当了一回小老师,心里上得到了一些满足。后来,居然有同学提问“可不可以设计一个题目叫老师回答?”我当然满口答应,并且故意回答错误一个题目,立刻受到很多同学的指正,课堂气氛达到了最。在临近下课前五分钟,与甲班一样,我发下了事先准备好的课堂测验纸,一共是10个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的题目,下课时回收批改。

根据批改结果统计如下:

做对个数

10

9

8

7

6

6个以下

合计

甲班

25

9

4

3

4

3

48

乙班

38

6

3

1

2

50

10个全部做对的甲班有25个,占了全班的52.1%,乙班全对的有38个,占了全班的76%,显然我们这一种让学生出题的方式对于学生巩固知识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对比实验的情况,又在另外两个义务教育班(整个班的成绩比较差)进行了类似的课堂教学实验,还在别的年级的几个层次的平行班进行相应的实验,结果也产生了类似的教学效果。当然有些课的内容并不一定适合采用。

4、在复习考试中组织学生出题的实践

我们通过多层次平行班的对比实验,实验班在复习考试中很少发放试卷,主要采用学生自己出试卷,而对比班在复习考试阶段发放了大量的试卷,让学生复习应考,考试的结果实验班的优秀率和平均分明显高于对比班。我们让学生出试卷主要采取下列办法:

(1)规定内容。每个同学按课本各章节的知识点出题,大的章节可以一章出一份试卷,小的章节可以两三章合起来出一份试卷,意在复习基础知识。

(2)收集错题。让每个同学针对一个阶段或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作业或平时测验中的错题收集起来,有的作适当改动,或改变数字,或改变条件和结论等,意在引以为戒,不再重犯。

(3)拟模出卷。每个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模式,如确定各个章节的分数比例,各种题型的比例,难易度的比例或是干脆给他一份样卷让其模仿出题,意在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4)合作出题。让合作小组中的各个不同层次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根据成绩的好差来分别负责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等,意在各尽所能,培养合作精神。

(5)出后操作。不管是哪种形式出的题,每个人自己出的(包括小组出的)必须自己会做,每个人出的题目也必须要给其他相应层次的同学做,并且做后要给出题者批改,有错误的要及时订正,有不同意见的要在一起交流协商解决。此举意在物尽其用,充分把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落到实处。

5、评价和激励学生出题的方法

(1)就学生出题行为来说,本身就带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等内在因素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其中自我提高内驱力又称自我提高的动机。这是一种因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对学习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为了赢得在学校中的一定地位使自己有一个相应的学习成绩或能力特长,而努力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自尊心的需要,自尊心是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基础。苏霍姆斯基认为“自尊心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源泉,它是高尚的品质。”而学生的出题行为对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有以下几点作用:首先,学生的出题过程就是一个积极思考的学习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其次,学生出题行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可以对内容或习题进行讲解,可以走上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学生积极性是一个有力的驱动,这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极力提倡的“小先生”制。

(2)结合多种方法、各种制度来激励、强化学生的出题行为

我校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本来就有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在初一时采用的是评星级学生的制度,当学生成绩有进步时、平常作业完成得较好时、考试考出高分时,给予五角星或红旗以示表扬,每周评出星级学生;在初二年级又采用平时成绩与总评挂钩等方法反映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如在平时作业有创新,就相应的在总评中累加一分,期末再累计学期奖励总分等。在期末还要评数学标兵、优秀合作小组等。

学生出题行为可以很自然地融合到这一些激励措施中去。学生单独出题出得好,马上给他个人以肯定;学生小组合作出题有创意,可以给学生学习小组以奖励;甚至当学生出了一个比较有创新的题目时,在单元测试中予以采纳,在试卷中注明谁是命题人……所有这些,无疑又更大地激励学生投入到自己学习、巩固、出题、练习、再巩固这一良性循环中去。

(3)评价学生出题的几个注意点

首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有出题动机的学习好习惯。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通过学习辅导,让学生体会到出题行为在数学学习中的可行性,从而把教师布置的行为进行内化。其次,要关心爱护学生,容忍学生在出题过程中所犯的各种错误。学生由于知识或能力上的原因,可能会出一些错题;由于动机的原因,也许会出一些难题来考考老师,看看老师的能力水平或以此来显示自己学习的认真,在这点上,我们教师必须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无论学生题目出得好坏,我们都应先给予以肯定,即使学生有错误,我们也应在先肯定的基础上,再指出他的错误所在,而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6、学生出题教学的部分显性成果

多位老师在多次校级、市级公开课中都恰当地运用了学生出题的方法来配合和辅助教学,受到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吴乃才老师撰写的论文《学生出题与数学课堂教学》获得江山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参与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一定要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并努力提高“导”的水平。改变过去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状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出题,既能让学生熟悉所学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想课堂教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让学生感到经过努力我也行,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什么事情都容易做好。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出题的空间是很大的。从时间上来说,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出题,也可以在课外出题;从人员上来说,可以个体单独出题,也可以小组合作出题;从内容上来说,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针对许多知识;从数量上来说,可以出一两个,也可以出较多的题目;从考查对象来说,可以考自己,考同伴,也可以考老师;从难度上来说,可以出容易题,稍难题,也可以出较难题;从题型上来说,可以出封闭题,也可以出开放题等等。我们在教学中正是灵活地根据种种出题的方式方法,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教学观念,“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教师正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出题中学会灵活重组所学数学知识、培养创造思维,在回答同学所编的题目中巩固和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我们在教学中确实是尝到了学生出题带来的甜头,也明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研究过程中还总结了不少学生出题段方法和经验。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堂课都要让学生出题,让学生出题时要分阶段作适当引导,避免他们常出一些偏题和怪题等现象,从而影响教学。

我们通过对一些个案的研究,平行班进行相应的对比实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差异,实事求是地说,是否采用了学生出题的方法,并不能作为唯一的归因,这必然还有许多其它的相关因素。由于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经验和水平的限制,在研究过程中肯定有很多的不足,但我们有信心在今后对与本课题相关的内容继续进行研究,并不断完善和深入,如收集他们出的好题,存入电脑,以后利用电脑协助出题等。

[参考资料]:

1、衢州市教科所编写的《衢州教育》2005年第2期;

2、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研究论文写作指导》2001年5月第一版。

3、2001年1月15日中新社《学生出题考自己》。

4、戴再平《初中数学开放题集》2000年5月第一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01年7月第一版。

篇(6)

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此专业方向的教材编撰和出版,在学术成就、利益等的驱动下,教材出版界在短期内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学生很难判断出最优最合适的教材,还有些教材中出现内容重叠、教学计划混乱的现象,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教材编写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情况显然无益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职校的物流专业老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真正科班出生的老师屈指可数,或是转行或是刚出校门,理论知识充足但实际工作经验的匮乏,老师尚且不能给学生足够的信心,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都会建设一定规模的实验室,但由于场地的限制及人力资源的缺乏,导致很多实验室成为样品,甚至与市场实际脱离,不合初衷。让学生们暂时在企业中实习,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企业的营利性质决定企业无法为学生创造出熟悉每一个工作岗位的条件,使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反而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这样的教育培养不出职校想要培育的人才,充其量是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塑造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2、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职校物流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提高物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具体做法就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在一个项目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需要学生为主角而老师只起引导作用,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在教学中,老师是引领者,对学生在整个项目活动中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在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将知识与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寻找二者的契合点。

2.1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是主角,老师处于引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挥的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有助于培养了学生开拓进取的能力。在项目活动进行之前,首先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准备,然后老师进行任务的分配,活动的主题可以考虑让同学进行探讨,根据大家的兴趣点进行决定,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能让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大家带着任务学习,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予以内化吸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将项目完成的多么出色,而是让他们在完成项目时,学会参与集体活动,体会这个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流程已被完全颠覆,只一味地由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失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利用物流专业的理论与技巧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放开胆子把自己的想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效果显著。

2.3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项目教学法,归根结底就是将许多人凑在一起解决同一件事,这样就使得个人的知识储备的不足,思想的局限性得以解决,然后再把许多人的思想同一件任务串联起来,通过组内成员的长期地、开放地、积极地交流沟通,将问题解决。所以说,项目教学法极大程度低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是整个团队可以拧成一股,发挥最大力量。

3、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职校物流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以获得最高的教学效率,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人才,那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抛砖引玉,激发兴趣

在项目活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中,老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情景创造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物流工作的视频或者图片,并及时地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再对学生的理解和回答进行分析综合,予以纠正、补充,最终做出客观地评定,对于视频或图片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应及时引导学生提出对策等,这些都是提高项目教学质量的途径,总而言之,情景的创造是为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为砖,最终引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习的概念应用于实践,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是一个引导过程,项目教学活动目的很明确,始终坚持的理念是:所有的实践经验都应该自己摸索总结。

3.2合理分组,团结协作

项目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小组的组建是否合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项目的大小或五人或十人地自由分组,并根据组内人员的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职责上和任务上的分工,每个人应该认清楚自己在小组内的责任,既要避免小组混乱无序的局面,又要能各取所长团结协助共同工作。整个团队应该学会通过合作对案件内容进行分析,在各抒己见的同时又能整合各成员的思想,老师和学生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的精神还能塑造他们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工作风气。

3.3鼓励、组织学生参加比赛

对于物流专业,教育行政部门给了很大的支持,如江苏省物流技能大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目前为止我省最权威性、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的大赛,力在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思维模式,要求参赛者不单拥有专业知识累积,更要能够独立或者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性问题,活动结束后,学生的成就表现在查阅资料技巧和能力的提升,自学能力的锻炼,科技类论文的撰写等,可见这个比赛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职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比赛。

3.4创新目标,合理考核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成绩考核往往以纸质成绩为主,这种方式是不适合于物流这个以实践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学科的,纵使学生将问题答得多好,都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真正遇到问题时,那些答案是否凑效是有待验证的,所以,职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考核策略,对于项目教学活动来说,实践能力的检测尤为重要,学校可以把最终的成绩考核进行调整,主要是对期末成绩考核、项目成绩考核以及平时成绩考核以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考试内容也不单单是教材中的知识,在考试的形式上要多加变化,从纸质考试变为情景考试即在考试前为学生拟定题目,再以小组配合的形式完成题目,最后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水平进行分值评定。

篇(7)

1.教师导向,展示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引入阶段。常见案例呈现方式有:

(1)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案例;

(2)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

(3)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

(4)教师利用即时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者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课堂上教师以恰当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增强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度及教学时长,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案例。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发现关键信息和核心内容,联系相关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由传统灌输式教学到参与式互动教学的转变。

3.小组交流,讨论案例

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案例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教师可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其次,注意把握学生的讨论时间。小组内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长,内容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发言机会。另外,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充分地肯定,对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适时给予纠正。在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给予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保证讨论效果。

4.教师总结、评价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内化提升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总结发言时,应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学生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二、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与传统教学相比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相应高得多,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很大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处于统治者地位,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这样日积月累,很容易养成依赖、被动的习惯。“双主体”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对教学过程负全责。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使学生对案例中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地理解。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和接受者,是知识的探索者和真正的认知主体。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需要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中,学生为了参与其中,需要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并与其他学生非正式地讨论相关案例,进而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作出相应贡献。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见解,并发展自身团队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的有机统一

在德育课教学中引入具体案例,并不是完全抛弃理论讲授,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达到案例探讨和理论掌握统一的效果。德育课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以生动、具体的案例作为教学知识的突破口,将德育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掌握课程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案例相对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案例本身更容易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教师如果把握、引导不好,就事论事地分析案例本身,则往往会导致讨论与课堂内容脱节或相背离。因此,德育课案例教学必须处理好具体的案例研讨与抽象的理论知识讲授之间的关系,把教学案例的研讨与德育课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有机统一起来。

三、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消除了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导向作用。

1.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提高教学时效

案例教学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把学习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案例学习过程中民主开放的讨论气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课堂氛围下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德育课教学时效。

2.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析问题,遇到类似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案例教学为学生自主性发挥创设了弹性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提高实践能力。因而案例教学是一种适用于德育教育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它增强了德育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目标,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篇(8)

2PBL教学法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PBL教学法,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可参照以下教学流程来实施:分配小组———设计问题———展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新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展示———教师的总结、反思与评价。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实施PBL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设计课前问题。教师应尽量设计出真实、复杂的“情景性”问题,并把问题展示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搜寻资料,使得学生的知识不断地自我建构。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小组其他成员的想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利用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之后小组成员用英语将其成果进行展示,此时教师应随时做好笔记,以便之后点评小组成果和学生表现,并引导学生反思他们的活动,最后给学生得出一个综合评分。

3PBL教学法的优势PBL

教学法具有问题性、情景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与评价性等多元特征。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单一“教”转变为既“教”又“导”。它是的一种成功的、得到广泛认可的教学方法。首先,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提出课程的相关问题,在查询资料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学习更加深入。其次,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代替传统的班级授课。这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了主动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他们积极地、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获取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知识。最后,该教学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它不仅让学生可以学到新知识,还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阅资料、文献检索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成员协作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PBL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4.1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转变传统角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充分认识PBL教学法的精髓,熟悉其教学过程。认识到教师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参与作用、指导作用是PBL教学法顺利进行的关键。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4.2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PBL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课程内容,还要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逻辑思维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确定相关的学习目标、精选问题,、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并控制小组讨论。

4.3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所以问题是PBL的起点和中心。在PBL教学中,教师改教为导,以问题为纽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4.4教师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小组成员自主交流和互相学习PBL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篇(9)

2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篮球技能考核结果的调查分析

运动技能是指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教学内容安排的考核内容还包含综合运用篮球基本技术的测试评定。考察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术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合理、熟练的运用这些基本技术到组合练习中,更能参与到教学比赛中。相对于传统教学法中较为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知”与“会”不同的是,合作教学法是让学生对技术动作“懂”的基础上才进行“知”和“会”。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三项篮球技能测试评定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班学生,特别在全场教学比赛测试中高出了12分之多。说明运用合作教学法真正令学生能够“活学、活练、活用”,所以实验班的学生在技术动作的运用上比对照班学生更为规范和纯熟。采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班在篮球基本技术掌握的前提下,组内成员为完成教师设置的综合练习相关目标任务,彼此间加强交流,学生自身不断的观察、改进,使学生在学习篮球技能的初期就有了非常清晰,扎实的对篮球技术的短时记忆,这对掌握篮球技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再配以教师和小组内和小组间及时地测验与反馈,更巩固了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正确掌握直到完成动作技能自动化。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合作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测试成绩,而且学生的技术动作更合理、规范。2.“合作教学法”能够更好提升学生篮球运动技能,并能综合运用篮球基本技术,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中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

篇(10)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与传统教授型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不仅专注于“教”,更强调“学”,这就要求教学双方角色的转换,真正做到由学生做主体,教师退回到辅助的角色。(1)案例的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法中强调案例的主导地位,一切教学内容均是以案例为中心而展开。师生在课前均需对案例的相关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搜集,案例阅读,初步思考等;教学过程中就案例中涉及核心问题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引导,提供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做出结论,由教师做出点评。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案例的准备、引入、讲解、分析、结论,都要求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每个教学环节都是通过案例实现了某个教学目标。(2)启发性及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会给出唯一的或是确定的答案,只在恰当的时候给出适当的启发,这就给了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假设的空间,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该问题。真实案例的引用,让学生可以将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理性的分析,相互间的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实践的转化,这也很好地弥补了校园中的学生无法很好地接触现实社会的缺憾。(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动态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仅负责案例的筛选及准备,并做出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由学生做主体,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案例教学也是一个动态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案例资料之间的交流,在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的教学环节更加强调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断交流。(4)强调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案例中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对已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巧的灵活应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各种教学组织模式的优化过程,使学生在学识之外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取有用的信息,策略地分析判断,从而使认知能力得以提高;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彼此交流学习及合作;在小组陈词阶段,学生体会到了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在教师点评的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做出有价值的评价。在这样一个个体行为和小组行为交叉进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提高了自身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学习到了珍贵的团体合作和竞争精神,人格发展更为健全。

3如何选择适合的案例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载体,案例的选定尤为关键,如何才是一个好的案例呢?笔者认为应当具备如下的几个特点:(1)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了一个好的故事。好的案例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具有吸引人的情节,但这个故事是发生于真实世界的,也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历相关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这个故事也许并没有既定的结局,却经得起研究和学习,能提供给学习者充分的发挥空间。(2)好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好的案例要反映当下的现实状况,通常应发生在过去5年以内。当然,一些经典案例无论过去多少时间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更多的真实案例应该是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的,这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此案例学习研究的必要性及价值性。(3)好的案例应与学习者息息相关。一个好的案例所涉及的场景或情节应该是学生们所熟知的,或是很有可能直接面对的,这能有效地激起学习过程中的共鸣感,更加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

4以《消费者法》为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

为了更为直观地体现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以《消费者法》作为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教学实践,具体教案如下。教学内容:消费者法。学生人数:55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2)培养学生在消费者权利纠纷案件中对相关法律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包括词汇、句型、口语表达及书面撰写能力。(3)提高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及义务意识,能够做到合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主动践行自己的当然义务。教学重难点:(1)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各项权利义务。(2)如何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消费纠纷。(3)相关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教学资料:(1)充分利用教材。(2)多媒体辅助。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学生分为8~10人一组,共6组,课前要求每小组准备两个有关消费者维权的案例,并做出简要的分析。教师将12个案例进行分类筛选,并选出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两个留作课堂备用。(2)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入本课教学内容:Ifyouboughtanewbookinthebookstoreanddiscoveredafewmissingpages,butthebossrefusedtochangeanewforyou,whatwouldyouliketodo?1)Youacceptthelossandwillneverbuybooksthere.2)Youreasonwiththebossandinsisttoreplaceit.3)YoucomplaintoCommerceandIndustryBureau.4)Youasksev-eralfriendstohitthebossanddemandthereplacement.在学生作为选择后,以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消费者权益问题的思考:1)Whatrightsdoconsumersentitledtoenjoy?2)Whatorganiza-tionsinourcountryprotecttherightsofconsumers?3)Whencon-sumers’legalrightsareviolated,whatshouldtheydo?4)Ascon-sumers,whileenjoyingrights,whatobligationsshouldcitizensper-form?(3)案例引入:案例1:暖瓶水爆炸伤人案件。案例2:旅行社虚假宣传欺骗团友案件。(4)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就以上两个案例做出分析讨论,给出解决建议并作发言。(5)教师总结:1)点评各小组讨论情况。2)总结教材要求掌握的消费者各项权利与义务及维权途径。3)强化相关英语词汇、句型。(6)强化练习:提供一案例,要求学生就本课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和英语语言技巧做出对该案例的分析。

上一篇: 制度伦理论文 下一篇: 培训班讲话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