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7: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意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安全意识论文

篇(1)

二、如何强化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

由于煤矿生产是在井下进行的,条件十分复杂、恶劣,因此随时有可能发生一些无法预料到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要求在井下工作的职工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较高的安全操作技能。为了能够提高职工的素质,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育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职工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层次、分工种以及分级别的业务知识培训。分层次所指的就是注意职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知识掌握的程度,将他们的程度分为三类:好、中、差,通过分类所讲解的内容和方法也应各不相同,“好”的职工就要多讲一些理论,而“差”的职工则要多说操作,还要结合实物来讲解。对于分工种,就是要对各个工种的职工进行分别的、有专业特色的培训,能够做到只要经过培训了就可以用得上。剩下的分级别指的就是要根据职工的技术水平来进行培训,必须要有层次、有重点、有实效性。还有,煤炭企业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从而营造出安全的氛围。可以利用一些比较重大的活动日来广泛地展开安全宣传教育的活动,从而在所有职工中能够形成一种大的安全观,使得安全意识在每一个职工的思想中可以根深蒂固。另外,利用一些班前会和学习会这样的会议来进行安全意识的宣传,在会议上必须要向职工清楚地讲解安全和生产、安全和效益、安全和发展、安全和家庭幸福之间的关系,必须要让职工认识到违章是可耻的行为,只有安全才是光荣的,这样做就能够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责任心。企业还要运用一些历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和身边的事故来教育职工,多编制一些在安全事例方面的书籍发到职工们的手中,或是将真实的事故案例制作成漫画贴在安全事故宣教室的枪上面,还可以通过各种学习的时间来对职工进行事故案例的教育,让一些职工上台讲述安全故事并分析一些安全案例,对在自己身边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中可以吸取教训,或是让违章的职工亲自来教育,让听众能够感同身受,加强警示的作用。

篇(2)

二、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型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铁路运输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除此之外,铁路运输方面工作人员还需要一直坚持一项工作,即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安全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的工作,这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能够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职工的安全及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并以此来选用适合的对策,改善和调整铁路运输,这对于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1.注重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意识

铁路作为我国的经济命脉,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尤为重要。为此,在铁路运输方面积极的、有效的落实安全文化建设有很大作用。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不仅能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还能够促使铁路运输向科学化、和谐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常在铁路运输管理的过程中讲究“严”与“情”的有效结合。但在“严”与“情”的实际控制当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比如人们认为“严”就是管人、罚人、使得人人自危;而“情”就是不讲原则、相安无事即可。铁路运输方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好“严”与“情”的关系,使其在思想和心理上诱导职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在工作中时刻的保证自身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在铁路运输方面注重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帮助,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

2.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铁路运行安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铁路运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呈现出高速的、安全的运行状态。由于铁路运输方面的科技发展,相应的我国对于铁路运输的要求更高、更严格。针对此种情况,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促使铁路运输水平提高。铁路运输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当前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合理的引入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对铁路信号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铁路运输效果,及时调整铁路运输中存在的不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得铁路信号系统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数字化,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3.注重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政府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更高的目标,铁路运输中所应用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铁路运输的需求,对此,应当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等来构建新型操作平台,以此来合理的、有效的控制铁路运输,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其实,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对整个铁路运输存在的缺陷、存在的安全问题、信号系统运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进而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等,合理的开发一个新型操作平台。但是,新型操作平台可以集铁路运输信号、并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铁路运输实况信息,调整铁路运输的安全措施、处理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等,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所以,即便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很困难,但也要不断努力构建,为促进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篇(3)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知识的讲解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安全教育所涉猎的领域大而广,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长期的工作积累,难以把相关知识组合成一门系统的课程。另一方面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学习能力,讲解内容还要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我们在课程中讲授的安全知识包括通识类、危险化学品、基本实验操作规范、消防知识等。通识类安全知识主要介绍实验室日常使用的水、电、煤气等的使用要求与注意事项,化学废弃物的种类和相关的处理规定,以及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性。讲课中会援引一些案例,如我校某实验室冬季没有关闭窗户,致使暖气水管被冻坏,一些较贵重的设备被供暖水浸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某课题组人员在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时,未对冷凝水管加固处理,中午外出吃饭时未留人照看实验室,从而导致水压升高,水管连接处松动,冷凝水流入电气设备中,造成较大损失;还有如果煤气灯关闭不严,一旦发生煤气泄漏,后果会更加严重。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性,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引起注意。实验操作规范是一门学问,不仅体现了实验者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大学实验室中使用的仪器和药品较多,操作步骤也比较复杂,而实验指导教师常常会忽略对基本实验操作规范的要求。例如高中化学实验中会强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溶液,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温度计使用完毕后应该立即放回温度计套筒中;然而到了大学阶段,有的学生使用温度计时却很不熟练,水银温度计经常会被打碎,实验室的水槽底部因此经常有水银沉积。再如在玻璃管加工实验中,经常发生学生被割伤或烫伤的意外事故。这些事故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仪器整理不及时导致的。介绍一些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使用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并将学到的相关安全防护知识应用于其他复杂仪器的使用之中。[6,7]危险化学品部分是我们讲解的重点,这方面的知识很系统也容易理解。学生应该知晓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标志符号,并读懂试剂瓶上的标签来判断试剂的性质,或者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查询材料的危险性。高校中使用的化学药品种类多、性质各异,部分试剂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等特点。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增加,有些课题组购买大量的有机溶剂,并贮存在实验室中,这就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8]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放、使用都有专门的规定,师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学生还应该知道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征,懂得安全事故的预防方法,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消防知识包括“四懂”和“四会”。“四懂”即懂得火灾的危险性,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懂得火灾的逃生方法;“四会”分别是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灭初级火,会逃生。这其中侧重于灭火器的使用。火灾是极端的危险情况。尽管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可一旦发生了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实验室人员应当学习相应的防护知识,遇到火灾时保持镇定,根据火灾的性质,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灭火。这样不仅会减少火灾发生时的财产损失,也会降低实验室人员所受到的人身伤害。如实验仪器局部着火,应该用湿布、灭火毯等材料将其盖灭,如果直接使用干粉灭火器,虽然可以迅速灭火,但也有可能使得仪器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火势较大无法自行扑救时,师生应当及时关闭电源,迅速离开并报警求助。

三、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开设化学实验安全课程增强了本科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以往本科生们进入科研实验室前,所受到的安全教育仅仅是师兄师姐的口传心授,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许多本科生来到实验室的第一项工作常常是清理玻璃仪器,这样就会接触到一些有毒的化学试剂。以前,学生对这项工作的安全性普遍不太重视,而现在则会主动地采取防护措施,戴上橡胶手套再进行相应的操作。经过安全课程的学习,本科生对实验室安全有了正确的认识,能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并常常指出所在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提出改进方法,推动所在实验室的安全化进程,从而也提升了学院整体的安全水平。目前,我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理论课的学习只是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不能解决实验室里所有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应该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学校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人身安全。所以,我们还通过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聘请专家举办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篇(4)

NIST于1998年4月出版发行了SP800-16标准,这是对SP500-172的取代和更新,奠定了针对美国政府工作人员保密教育培训的总体框架和内容,提出了有效的框架并据此评估这一培训体系。SP800-16中提出了IT安全连续学习统一模型。模型基于学习是一个连续统一体这一前提,主要体现了以下观念。“安全意识”显然是所有员工所必须具备的,而“安全基础和文化”是那些以任何方式参与到IT系统的员工(包括承包方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安全基础和文化”是“意识培养”和“培训”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它通过提供一套关键性安全术语和概念的通用基准,来为后续的培训打下基础。经过“安全基础和文化”后,培训的焦点集中于针对个人“相对于IT系统的角色和职责”来提供知识、技术和能力。在这一层,按照技术需求的不同,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层次。“教育和经验”层着眼于开发能够实现复杂的跨学科活动和所需技能的能力及预见力,以促进IT安全专业化的发展,并与安全威胁发展和技术发展保持同步。按照知识的层次来看,学习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但是传授这些知识并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果资源有限,组织有责任评估它们的IT安全培训需求范围和培训效果,使培训资源分配能够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与早期美国推行的基于工作职称的教育培训不同,SP800-16旨在提供基于个人工作职能和角色的培训方案,将原本的“一职称一方案”变成了“一角色一方案”。尤其对于一个人在组织中具有多个角色的情况,SP800-16针对每个员工个人培养方案的不同需求灵活变通,力求满足每个角色的培训需求,提供复合式、全面的培训方案。此外,这种培训方法还对不同组织间职称标准划分不同的情况进行了统一,提高了同种角色、不同组织、不同职称间培训方案制定的一致性;同时,提供了开发课程的工具和学习效果评估体系,尽可能准确地确定不同角色、不同职责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程开发者提供全面、翔实的学习效果反馈,帮助保密培训课程、资料的开发者进一步优化教学培训过程。

1.2SP800-50

2003年10月NIST推出的SP800-50标准,它在SP800-16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机构资源的安全性,特别强调在IT安全意识培养和培训项目的整个生存周期中的4个关键步骤:(1)安全意识培养和培训项目的设计。做机构范围内的需求评估,制定和核准培训策略。为了支持机构已经设立的安全性培训目标,这一策略性的计划文档还需确定所要实现的任务。(2)安全意识培养和培训材料的开发。集中讨论了可利用的培训资源、范围、内容以及培训材料的开发。(3)项目实施。阐述安全意识培养和培训项目的有效沟通和实施,提出传送安全意识培养和培训材料的可选方式(如基于Web、远程教育、视频、网站等)。(4)项目实现之后。就保持项目的通用性和监控其有效性的问题给予指导,描述有效的反馈方式。SP800-50标准讨论了用于管理安全培训项目中的集中式、部分分散式、完全分散式3种比较普遍的模型。(1)集中式。所用责任都集中于核心的权威人士(如IT安全项目经理)。(2)部分分散式。培训方针和策略来自于核心的权威人士,但是实施的职责被分散。(3)完全分散式。只有方针的制订属于核心权威人士,而其他所有的任务均被委派给机构。模型的选用应基于项目的预算、资源分配、组织规模、任务的一致性以及整个组织的地理分布。

2NISTSP800-16的版本演变过程

1998年4月出版的SP800-16第一版首次提出IT安全连续学习统一模型,并设计基于角度和表现的培训模型。该模型按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能将受训人员分为6种角色,即管理人员、采购人员、设计与开发人员、操作人员、检查测评人员以及普通使用人员。模型针对这6种角色设计了3个基本的培训领域(法律和法规、安全项目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安全),并为此设计了安全培训课程框架,提出了培训有效性的评估方案。2009年3月NIST了SP800-16的第一次修订草案。一是明确信息安全培训职责,即对涉及信息安全培训的机构领导、首席信息技术执行官、高级机构信息安全官、管理人员、培训设计专家、对信息安全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以及用户等7类人员的职责划分。二是在信息安全培训课程的学习层次上强调知识水平的连贯性。三是对第一版的基于角色的培训提出了一个教学设计模型,即针对政府人员的信息安全需求,依次进行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开发、培训实践和教学评估等五大环节,这使得信息安全的培训可以迭代改进。2013年10月NIST了对SP800-16的第二次修订版本草案,这次修订中首次提出了网络空间安全培训,因为美国2010年4月启动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教育计划》(NationalInitiativeofCyberSecurityEducation,NICE),该计划旨在通过促进教育和培训来改善人的网络行为、技能和知识,从而增强美国整体的网络空间安全。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已着手于将网络空间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上来。2013年版的改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信息安全意识的培训应当在网络空间的背景下进行设计;二是在信息安全培训的目标对象中加入了对重要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安全负有责任的政府工作人员;三是对信息安全培训的评估体系进行了细化,即明确提出了评估培训的4个目的。不到半年时间,NIST再次了SP800-16的第三次修订草案,这个版本改动较小,主要是在信息安全培训的组织责任中加入了网络空间培训管理员/首席学习执行官。其职责包括:一是确保培训教材针对具体人员进行设计;二是确保培训教材对目标人员的有效性;三是为信息安全培训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四是对信息安全培训教材进行及时更新;五是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和汇报。

3NIST特别出版物版本演变带来的启示

纵览美国历时17年对信息技术安全培训指南的修订过程,其发展特点如下:首先,该指南进行了顶层设计,即提出IT安全连续学习统一模型,设计基于角度和表现的培训模型,对需要接受信息安全培训的目标对象进行角色划分,按照角色需求从法律法规、安全项目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安全3个领域进行课程设计,初步提出了课程的评估框架。此后的3个版本都是在该体系结构下,从角色划分、培训领域和课程评估方法等3个方面进行充实、完善。其次,该指南具有可扩展性,即该指南的最初版本就设计了连续学习统一体,为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后,如何满足其信息安全的知识结构留下了足够的学习空间。第三,该指南的实时更新性,即结合信息安全领域的新技术,对培训目标对象和培训课程进行实时更新。如在美国NICE计划颁发之后,指南很快在培训环节增加了对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培训内容。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教育工作主要侧重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涉及使用信息系统的广大普通用户的相关信息安全常识的教育重视不够,更确切地说,对公众的信息安全常识教育的计划和实施体系尚未建立。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参照NISTSP800-16和SP800-50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关信息安全常识和培训纲要的规范指南,以便完善我国的信息安全教育的完整体系,推进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工作,为构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基础保证。

篇(5)

1.2实验过程中个人防护不到位学生到实验室后,书包到处乱放,不穿工作服,甚至于吃东西、喝水。有一些学生不注意实验动物操作技术,觉得实验动物好玩,对实验动物进行抚摸;或在实验中抓持实验动物方法不规范,出现被动物抓伤、咬伤的现象;对动物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尿液、粪便等,不能及时、规范处理,增加受感染的机会。

1.3化学试剂及其废弃物管理不善在管理过程中对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存放和管理不当,容易引发事故。由于动物医学实验室化学品数量众多、品种繁杂、性质各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潜在着极大危险性,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失火、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危及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7]。在试验后化学试剂类废弃物没有分类储存,存在随意丢弃或倒入下水道或扔到垃圾箱的现象,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1.4实验动物、组织以及受感染物品处理不规范动物医学实验室与其他普通实验室很大的区别就是要经常、大量使用动物、动物尸体和组织,甚至于是含有病原菌的动物和组织,而这些动物尸体和组织可能使与它接触的一次性手套、注射器、针头等物品受到污染。这些废弃物处理不当,会给周围环境以及师生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2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措施

2.1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和环境安全,使实验室管理管理有章可循,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必不可少的。我校教学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于2006年11月30日取得了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12年12月我院教学实验室现通过了国家级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学院以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为标准,以国家级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为契机,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适合运行管理记录和文件[9]。日常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实验室各种记录和日志制度;仪器方面包括核查登记表、仪器的维修、使用借还等记录;试剂使用方面包括有毒有害化学品、易致毒化学品、麻醉品等的保管、领用记录,废弃物处理方面,包括危险化学废弃物的回收处置记录、动物尸体组织的储存和处理记录、一次性实验用品的处置记录等。并将一部分制度上墙或上台明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加强日常管理。

2.2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防患于未然的过程[10]。中心每年分别对全体教工、研究生和本科生举办为期3d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动物生物安全知识、实验室化学品安全使用及防护、实验室安全防火等内容。取得培训合格证后,凭合格证进入实验室。

2.3规范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室管理会大大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实验过程的可控性,保障实验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娴熟的实验操作和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非常必要,同时这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保障[12-13]。第一次试验时首先对学生进行课程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培训,在实验过程中将产生的化学废弃物按要求分类倒入不同的废液桶,杜绝顺手倒进水池;对产生的感染性动物废料分别放入不同的特制塑料袋,在塑料袋外面贴上标签,标明组织名称,实验名称等信息,由实验室管理处回收处理。给每个学生配备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规范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动物实验操作时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小心操作,避免因抓取不当被动物抓伤、咬伤、挠伤,掌握常用实验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被实验器械损伤等现象发生。

2.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力度动物医学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强岗位责任制。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中心建立了院系一级的安全管理体制,行政副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中心主任、副主任、实验技术人员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并结合ISO14001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责任到人,每个实验员有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区,直接管理本区域的安全工作”使环境管理从部分参与逐步转向全员参与。

2.5改善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要掌握动物的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等解剖结构,会用福尔马林处理动物标本,由于福尔马林易挥发,常常使实验场所充满有毒和异味废气,根据需要已配备了大功率通风系统,并保证通风换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对大功率用电的设备配备专用电线,定期组织后勤部门对线路进行维护。将传染病实验室、感染实验室以及解剖实验室从教学实验室分离出去,分别建立了单独的解剖楼和感染楼。专门配备高压灭菌柜对实验用品及生物废弃品进行消毒。以消除实验室之间的交叉污染和污染传播,杜绝生物安全问题的发生。

2.6建立应急机制应急预案准备及演练。ISO14001体系要求对不同的灾害和应急事件要有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并保证方案的执行。实验中心成立了事故应急小组,每个实验室配备4~6个灭火器,对实验人员和学生培训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对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进行了模拟演练,对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常识、简单救护知识进行普及性培训,尽量减少灾害、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发生突发事件中,能够正确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篇(6)

2012年第一季度,在峨口铁矿安委会上启动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并且成立了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明确各成员推进职责、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及具体工作要求。

为了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扎实推进,让全矿管理层及基层职工了解此项工作的意义,峨口铁矿编制了安全文化宣讲材料,从管理体系、安全文化目标理念、员工安全意识、行为控制等方面,通过干部大会、安全文化建设专题会、有线电视、橱窗等多种渠道对职工进行宣传。

根据各单位管理特点,采用作业区推荐、各部审核、矿安委会最终确定的方式选树试点单位。2012年上半年,峨口铁矿共选树10个作业区、20个班组作为试点进行推进。下半年非试点作业区的10个单位和42个班组以“严格管理”为前提,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试点单位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工会负责分批组织班组长完成“白国周班组安全管理方法”的学习、讨论与培训;安全综合组负责检查所属试点作业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日常工作进展情况;推进办安全管理科负责试点单位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策划、指导、验收、奖惩,组织试点单位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互动交流工作。

及时发现和表彰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工作方面的先进典型。2012年,对上半年进步较大的运输作业区、检修队、破碎作业区、焙烧作业区4个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2013年对3个安全文化先进作业区、1个先进科室、1个先进单位、5个先进班组进行奖励并颁发奖金27500元,2014年矿部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奖30万元,用于安全文化推进方面的表彰奖励。

各层次具体推进重点

作业区以安全绩效分配体系为支撑,从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现场环境、安全管理4个方面重点抓好、落实13项具体工作。从安全家访、贤内助评比、党团共建等方面,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班组以安全正激励为主,全面引入“白国周班组管理法”,落实10项具体工作。班前安全交底和安全培训,班中危险源辨识、安全互保、岗位练兵等,班后知识竞赛、沟通交流等。

组织人事科按照“三个转化”的要求,在24个党支部中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和“安全卫士”活动,并将其纳入党委每月的工作任务中,坚持日常检查落实。2013年以来,为使峨口铁矿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扎实开展了“各级管理者上讲台”活动,分阶段组织矿部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讲课,内容涉及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管理、劳资人事等各个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培训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工会将“白国周班组安全管理法”融入“星级班组竞赛”标准评定。对情绪不稳定、违章行为多的职工,开展谈心、家访活动。安全管理科牵头组织安全文化建设现场观摩和交流,理思路、出方案、定措施,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为进一步增强全员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宣传文化科和安全管理科联合举办“一人平安,全家幸福”主题巡回宣讲活动,通过在各事业部、作业区和班组开展“一人平安,全家幸福”主题巡回宣讲活动,收到了用事故案例的教训警醒人、用亲人书信真挚的感情打动人的较好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突出表达了安全文化的感召魅力,营造了浓厚的全员安全文化氛围。为吸取女工事故案例教训,防范事故发生,定期组织女工开展事故案例讨论活动。

安全文化创建中的亮点

通过正激励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形成有效的安全绩效分配体系,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中作业区管理人员安全绩效分配: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取平均分数,低于平均分数者,当月安全绩效奖不予兑现。高于平均分数所得的分数,乘以每个分值所赋的金额,作为个人安全绩效奖最终金额。

班组职工安全绩效分配:为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主要以正激励为主,只加分不扣分。运输作业区牢固树立“安全与车辆同行,安全与家庭同福”的安全文化理念,有效运用安全绩效,提高全员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该区细化制订安全绩效分配办法,确定了管理人员、大车司机23项关键加分项;2012年,运输作业区发放的安全绩效奖比矿部多发18165元。

篇(7)

2建立以风险为驱动的安全管理体系

深入分析电网安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安全风险预控水平。安全管理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预控管理三个阶段。预控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其基本原理就是应用风险管理的技术,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合措施,以管理潜在的危险源来控制事故,从而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风险管理目标。必须做到全过程管控,以安全风险为驱动,以作业计划为主线,以安全风险管控系统为平台,通过各专业、各层级、多部门、全过程的协调、上下联动开辟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目前,公司已形成生产作业现场风险分析系统,通过系统将作业现场的人身、电网、设备、环境四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定级,系统会给出预防措施,但由于人的不可控因素,往往措施在现场不能得以有效落实,所以作业安全风险的落实是安全管理的基石,安监部严格把握安全生产着力点,通过“三讲一落实”的工作方法开展,督促班组现场措施有效执行。

3三讲一落实有效落地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基于车间、班组、个人等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辨识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源,有针对性的落实预防措施,控制作业违章、误操作、人身伤害等安全风险,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因此作业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就是危险源辨识和预控。“讲任务”。任务要清楚,分工要明确,流程要清晰。每日班组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当前的生产任务、现场实际情况、天气情况及人员状况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工作负责人接到工作任务后组织工作班成员对其进行学习,并向每个工作班成员提前布置,下达分项任务,学习该项工作的检修工艺流程,强化业务技能。讲任务的基本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分工、流程。班组成员要搞清楚工作任务是什么,工作该怎么干。“讲风险”。风险辨识要全面、细致。工作任务和工作班成员确定后,工作负责人组织工作班成员召开班前会,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对照典型危险点进行分析,要求所有工作班成员辨识作业环境、作业方法、设备本身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该项作业人身、电网、设备、环境四方面存在的风险分析认识,提高危险点分析的准确性。必要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的查阅图纸、资料、规程、事故案例,以便强化每一名工作班成员对作用风险的辨识和控制能力。对复杂作业,工作负责人要亲临现场进行勘查。在现场实际工作开始前,工作负责人还应组织工作班成员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风险分析,弥补在班前会的分析不准确、不到位的方面,做好工作中易碰带电部位、高处作业易跌落等风险的辨识等工作。“讲措施”。安全措施及风险控制要切实可行,不讲空话、套话。安全风险确定后,工作班成员要根据每一条作业风险,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过程需要,从个人能力要求、个体防护要求、安全作业现场、安全作业行为四个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具有操作性的防控措施,保证现场“可控、在控、能控”。“抓落实”。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预控措施的说明和提醒,确保熟知与作业有关的危险因素、可能风险、预控措施。必须检查确认现场安全措施有效落实,工作负责人必须带领工作班成员确认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包括必须拉开的断路器、隔离刀闸,悬挂的标识牌、警示标志,设置的安全围栏等安全措施。作业中,工作班成员必须规范作业行为,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开展各项作业,避免无知性的违章和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将严格按照到岗到位标准开展督查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风险辨识到位,控制措施布置到位。

篇(8)

农民的“收入安全”与“粮食安全”互相制约,没有农民的“收入安全”就不可能达到“粮食安全”。现在很多农民种粮没有什么积极性,关键在种粮的效益不高。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达到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农业投入252.5亿元,直接补贴给农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三次提高农资综合直补标准,两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但是大部分散户农民甚至连自己的补贴是怎样算出来的都不知道,很多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粮农种粮积极性下降,导致技术推广不畅,种粮效益难以提高,所以有关部门还要在制定政策的基础上,扎实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保证粮食补贴落实到每个农民手中。

有的人认为:按农民向国家交售粮食的数量对农民进行补贴,更有利于调动那些真正种植粮食的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国家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也有人认为:改成了按交粮量来发放补贴,腐败的空间会猛增,有粮的农民可能一斤粮都交不上去,反倒是那些有关系的粮贩子与有关部门官员,勾结起来狼狈为奸大食其利。农民可能连现在仅有的一点粮食补贴都拿不到,种粮意愿必然更加下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还是得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与农民签订能体现保护农民利益的收购订单。只有这样才能免除粮农的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这是搞好粮食收购的前提。

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实施及监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坑害农民利益的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农民多种粮多收入,从而真正得到政策补贴的实惠。

二是如何稳定农资价格,使大多数农民得益。

稳定农资价格,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完善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调控机制。

第二方面:强化农资成本监审工作,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第三方面:完善并落实农业生产用电、用油的优惠政策,降低农民种粮成本。

第四方面: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农资经营中的牟取暴利及价格欺诈行为,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储备粮是政策性的计划管理物资,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物质保证。储备粮在国家需要时,必须要从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确保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不发生任何问题。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国家拥有充足储备量

丁声俊说:按照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我国粮食储备数量应该在8500万吨~9000万吨之间,而我国粮食储备数量的安全警戒线应高于国际粮农组织确定的17%~18%的标准线,以相当于全年粮食总消费量的25%~30%为宜。我国粮食年总消费量大体为5亿吨,按此标准计算,国家粮食储备量应保持在1.25亿吨~1.5亿吨。国务院总理在今年两会时指出,我国目前的粮食储备在1.5亿~2亿吨之间。我国经受住了今年汶川大地震和南方雪灾等多次特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就是充足的粮食储备在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2.进一步加大绿色储粮力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储粮损耗和污染,延缓粮食的陈化速度,保证储备粮的品质。

进一步加大绿色储粮力度,不仅可以使国家储备粮在储藏过程中的数量损失和质量安全风险降低至最低限度,而且能在国内外粮食市场较为顺利地实现轮换更新和保值增值。

加大绿色储粮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建立真正的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实施粮食标准化生产,切实从源头上确保国家储备粮收购的原粮质量安全。

第二方面: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推广绿色储粮技术,限制使用各种杀虫剂。

第三方面:确保粮仓及配套机械设备和材料不污染粮食

第四方面:重视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和有毒有害生物的检测技术,特别是快速检测技术。

三、减少农户储粮损失,开发无形粮田

据统计:全国60%的粮食储存在农户。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农户粮食储藏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相对于粮食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村粮食的储藏技术落后,农户储粮状况令人堪忧。据调查,每年仅农户储粮损失达1500万吨至万吨,造成经济损失180亿至240亿元。因此,做好农户储粮工作,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相当于开发了无形粮田,增加了粮食产量,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

四、加强市场宏观调控,确保粮食流通的良性循环

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合理调整储备粮品种结构,拓宽轮换粮源市场,增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手段,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发挥储备体系宏观调控载体作用,保证市场供给,确保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抑制通货膨胀,确保粮食流通的良性循环。

五、阻断粮食能源化道路,保证粮食供求平衡

以玉米为例:最近几年,为了提升其附加值,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予以扶植,一时间号称东北万吨级乙醇生产企业达百家之多。这加速了玉米等粮食的工业性消耗,刺激了玉米价格的飙升,不仅如此,现在的玉米加工产品已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过渡,目前由玉米生产的产品已有200多种,这些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纺织、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因此,可以说玉米价格的微小变化就可能在商品市场上造成“蝴蝶效应”。由于能源紧缺,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但应把重点放在发展以木薯、甘薯、甜高粱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以及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棉籽等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并积极发展以纤维素等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而尽快阻断粮食能源化之路。可以说这是保证粮食供求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有效对策手段。

六、保证原粮及粮油食品卫生安全

近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重视,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三绿工程”、“放心粮油工程”以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等保障粮油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施,逐步构建了“从土地到餐桌”的技术、质量、认证全过程质量监督标准体系,使得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声誉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新技术和化学品的广泛使用,粮油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粮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原粮及粮油食品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建康,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粮油食品市场管理和监督体系,不仅要在粮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全面、严格、高质量地实施haccp质量管理体系,而且在储藏、运输及经营过程也要注意存在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

2.坚决打击不法生产和销售食品的黑窝点和商贩,进一步开展“放心粮油工程”。

3.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大力培养食品安全领域专门人才以适应科技的进步和检验技术的发展。

4.提高粮油食品安全科技水平,优先研究可靠、快速、精确的粮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并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的控制技术。

5.大力加强粮油食品生产企业iso9001、iso9002、is014000、haccp体系和gmp、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

篇(9)

2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应做的几点改进

2.1更多的使用“绿箱”政策而并非关税等传统方式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目前,世贸组织的许多成员都不断加大“绿箱”政策的推行力度,特别是发达国家,“绿箱”政策近些年来仍有大幅的增加。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的“绿箱”支持也在加大,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对于农业“绿箱”的投入相对较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①增加可以提高粮农收入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的建设投资和专项资金。例如建立政府向农民提供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的投资补贴,以及粮农转产转业专项投资补贴。②增加对粮农收入直接补贴,在免去农业税后,我国也对粮农收入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是这种补贴还是不足以提高粮农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国家还应该加大对粮农民的补贴,这样才可以更大限度地鼓励他们进行粮食生产,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2.2调整“黄箱”政策除了给予粮农补贴等“绿箱”外,我国政府应该适当给予粮农其他方面的优惠,比如说在农业器材如机械、肥料、农药等方面的价格优惠,使得他们可以扩大生产来提高我国的粮食储备。

篇(10)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宗旨、履行企业使命而进行的长期管理活动和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全员性的安全价值观或安全理念、员工职业行为中所体现的安全性特征、以及构成和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安全氛围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安全文化理念,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是人们关于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的思想、认识、观念、意识,它将时时处处指导和影响员工的行动方向和行动效果;它是激发员工参与、配合企业安全管理的动力。本文着重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探讨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途径。

一、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工业事故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事故的原因并非物质的原因。90%的事故是责任事故,都与人的因素相关。更确切地说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追根溯源还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文化不高所至。在安全管理系统人、机、环境诸要素中,人是安全的主体,人是决定因素,而安全文化的主体也是人,最终的结果是人的安全、与人的健康和谐的生存和生活。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同时,在创造文化的三要素(时间、空间、人)中,人是最重要的。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价值实现五个层次上的需求,形成了安全价值体系的需求和观念。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从安全生产管理角度来讲,企业安全文化创建工作,是提高管理干部和员工的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就我所在的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运输部来说: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公司所有机动车辆的行业管理。不仅涉及企业内安全生产管理,同时也涉及外部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还有不同的特点:它强调的是人、车、路三要素的统一协调。交通运输本身又是高风险行业,交通事故发生机率远远高于企业生产事故发生机率。因此我们在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中,针对企业交通运输的特点制定了一些安全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直至目前使用的(2011)东电联字13号《东电机动车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形成了以安技部为管理主体,运输部为行业管理的执行部门,对企业内各单位、子公司所拥有的机动车辆采取了“分散经营、集中管理”的管理体系,对大东电行管车辆驾驶员实行集中安全教育培训。其主要目的是要保障我们驾驶员按国家行管规定出车上路,并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完成企业运输任务。通过加大行业管理力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使一般交通事故也在逐年下降,充分体现了东电“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理念。

二、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安全文化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包括安全宣传、教育、管理、法制、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措施,涉及企业党政工团各个部门和单位,涉及千家万户和全体员工,必须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构建安全文化网络体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发挥整体效应,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以人为本,提高素质,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员工,员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一是要加强员工的安全理念的灌输,把各种安全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并定期开展安全理念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从根本上强化安全认识,提高安全觉悟,牢固树立“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观念。例如:我们每月一次全公司驾驶员安全教育例会;每周一,是各单位雷打不动的安全学习日;对于运输部汽车工段各班驾驶员,还执行企业班前会制度进行安全教育,还有各工段、班组的班前会,每周一次安全专题学习会等等,对职工进行安全文化、安全理念的教育。二是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安全观念,掌握了一些安全知识,不等于就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只能是“应知”。要做到“应会”,还必须进行反复的技能训练。对此,要狠抓员工安全操作技能的强化性训练,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系统安全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各工种、岗位的安全知识考试,提高和巩固培训效果。同时,积极开展各岗位安全操作技术练兵、防火、防汛事故演习和突发事故处置应急演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训练活动,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优化环境,开展活动,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良好的安全环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硬件”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具体表现。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等宣传舆论工具,积极建设安全文化园地、安全文化长廊,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安全座谈以及征集安全漫画、安全警句格言、举办安全签名等活动,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要积极开辟安全学习园地,悬挂安全标语口号,设置安全橱窗,为员工提高良好的安全学习环境;要积极改善安全文化环境,安全文化环境建设向客户延伸、向关键岗位延伸,对重点部位进行美化、亮化、规范化、模板化、标准化,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例如:机车工段将从日常工作中总结提炼出的:“强调在班前、操作要规范、监控在过程、总结要及时”安全工作四部曲标注在《安全学习园地》。要通过安全文化的物态化,依靠环境引导人,使广大员工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上一篇: 物流管理系统论文 下一篇: 毕业典礼致辞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