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7: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绩效考核是燃气企业选人、用人、留人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不应仅仅停留在薪酬分配上,而应从企业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高度出发,充分挖掘绩效考核内在价值,体现绩效考核的精神动力,在提高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同时,更能有效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就是管理者要与公司员工共同制定绩效计划、实施绩效目标、评估绩效目标、应用绩效成果以及提升绩效目标等,将绩效考考核管理贯穿到企业动态发展的全过程。
(一)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小组,进行精细化绩效考核管理
在企业基层、中层和高层等各层级员工中,选择合适的人员,共同组成绩效考核小组,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和员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细则,减少个人主观意识对绩效考核的影响,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与公平。
(二)科学设定薪酬体系,强调能力与技术
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应当充分体现科学合理分配、人性化管理。绩效考核应当根据员工职位等级区分绩效待遇,结合员工的职称、工龄、业绩等综合考虑,向高技术岗位和突出贡献的员工倾斜,以此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自身发展。比如,技术服务企业可以设定岗位等级系数,以系数来区分岗位绩效工资待遇;或者设置技术补贴、职称补贴等,并设立专业技术贡献资金项目,每年奖励突出贡献的员工,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员工的薪酬要求。
(三)执行定量绩效考核,注重对员工进行精神绩效考核
精神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创造价值的认可,也是员工在企业不断进步和提升的动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绩效考核的“薪酬性”上升到“精神和价值”的层面,加强对员工的精神鼓励,使企业薪酬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制式化,提高薪酬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燃气企业提升绩效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绩效考核宣传工作,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
由于对绩效考核的缺乏清晰的认识,有的燃气企业员工对开展绩效考核的态度不积极,传统单一方式的绩效考核,也很容易成为管理层管控员工的手段,这都会影响到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因此,燃气企业应当对绩效考核工作加大推广力度,通过会议、多媒体、通信等各种手段,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教育,增进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消除其对考核的抗拒和排斥心理。
(二)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切实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燃气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应当基于企业发展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以体现绩效考核应有的价值。首先,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前,要充分借鉴国内成功企业的案例。其次,要参考同行业兄弟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次,加大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工作的支持,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人才进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
(三)对绩效考核过程加强监管,确保绩效考核公平、公正
首先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的制度,绩效考评小组要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其次,要将考核结果以合理的形式进行公开,接受员工监督,杜绝绩效考核的形式化、表面化、主观化,甚至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大大提升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再次,要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其他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使之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进一步完善国有投资担保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甚至整个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目的。最后,要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监管制度,确保对每一个考核过程都有相对应的监管标准,对绩效考核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二、钢铁企业推进绩效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钢铁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需要不断培养员工的精细化管理意识,通过有效的员工管理,提高钢铁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从生产过程占用资金量大、生产流程周期长、生产工序管理复杂等特点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管理精细化处理,确保钢铁企业的各项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形成,这对整个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管理要从生产计划、计划执行、生产操作、质量技术监督等方面出发,确保新技术、新理念、新标准能够运用到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不断加强模式创新,通过有效的模式转变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一)通过生产精细化管理,提高钢铁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钢铁企业在物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物资供应商进行分析,确保企业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多方面出发降低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钢铁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创造良好的平台。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把质量、成本、人力资源、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钢铁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健全各种指标考核制度,通过有效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钢铁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要从指标数值管理的角度出发,健全各种绩效指标考核制度,通过有效的绩效指标管理,提高钢铁企业的综合性管理水平。
(二)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钢铁企业绩效管理水平
钢铁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物资,因此要从采购成本管理角度出发,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提高钢铁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要强化港口物资管理,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全面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全面降低物资费用。在辅助资料采购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模式创新,通过对供应商的综合管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管理的整体目标。钢铁企业的物资管理是个综合性过程,必须要从物流费用控制等方面出发,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管理策略。
(三)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提高钢铁企业绩效管理水平
钢铁企业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积极稳妥地提高钢铁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财务的精细化管理,积极有效地进行财务模式创新,实现财务的全方位控制和管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钢铁企业绩效管理面临新问题,通过有效的财务工作模式转型,实现对财务工作的综合性管理,为财务工作的数据信息模式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财务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建立与财务业务相对应的工作流,确保工作流程能够符合财务工作效率的具体要求,财务效率提升是钢铁企业综合管理效率提升和绩效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钢铁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绩效综合性管理,为绩效模式形成创造良好平台。
2.认清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绩效管理经常被理解为绩效考核的延伸与拓展,甚至经常有人把两者等同,但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异,首先,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包括绩效计划、辅导沟通、考核评估及反馈应用等;其次,绩效考核侧重点为评价与判断,而绩效管理则侧重于未来提升;再次,绩效考核只是特定时间或者阶段开展的活动,而绩效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全过程;最后,绩效考核注重事后评估,而绩效管理则包含事前计划、期中沟通、事后反馈等。
3.优化绩效管理制度,强化培训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先要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结合自身企业文化的特点,选择适用的绩效管理工具,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并不断优化。在推进前,要对高层管理人员、中层干部、各部门基础员工分别进行绩效管理知识培训,在推行过程中,各级主管要利用辅导沟通的机制对员工进行强化培训,并结合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应用反馈,把企业战略思想、发展目标、核心价值观、绩效文化等层层传递给员工,使之变成全体员工的自发行为,不断提高员工个人、团队、组织的绩效,加速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在绩效管理应用中,完善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制定绩效计划时,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就绩效指标、目标值、考评方式上要充分沟通,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绩效执行过程中,各级主管应高度重视对下属的绩效沟通辅导,以确保员工能够有效达成目标,而不只是简单的事后考核;考核结果出来后,应及时反馈给员工,并进行有效沟通,以达到未来绩效改进提升的目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主管间的沟通,把考核结果与人事调整、员工激励、培训开发等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强化绩效管理的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资本代表了企业将各种要素投入转化为最终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即使组织成员离开,仍然留存在组织中的知识资产,其价值在于把企业资源凝聚起来,使企业的资源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利用,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长远来看,只有企业的人力资本顺利转化为组织资本,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资本的定义和本质
一些学者在研究组织行为、人力资本及管理模式时,提出了组织具有资本的某种特征,组织的这些特征正是人力资本发挥效用的组织保证。Marshall(1961)认为“资本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于知识和组织之中”,并把组织归入非物质的财富。最早从信息角度定义组织资本是Prescott和Visscher(1980),他们认为厂商拥有的员工个人信息、群体信息和其特有的人力资本就是组织资本。其中,厂商特有人力资本是指员工所具有的某种一定要在该企业才能发挥出来的技能。对组织资本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是Tomer(1987),他在其论著《组织资本:提高生产力和福利的途径》中,将组织资本定义为:组织资本是一种体现在组织关系、组织成员以及组织信息的汇集上,具有改善组织功能属性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具有加快经济增长、增强企业内部合作、最终提高生产力的作用。
笔者认为,组织资本在本质上应当是让组织成员能够把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发挥出来的组织环境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的知识、技能等的传递和共享,组织资本是所有人力资本的共享知识,为企业组织所有。一方面,组织资本的增长依赖于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社会网络的构建;另一方面,组织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增长同样具有促进作用,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组织下发挥出来的作用是不同的,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讲,知识和技能是个人创造的,它起始于个体,没有个体,组织无法创造知识,但组织可以为个人创造知识提供环境和各种支持,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知识和专长。
企业绩效差异成因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企业绩效差异外生论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下,市场达到短期均衡时,个别企业会获得超额利润。然而,短期均衡是不稳定的。本行业中由于超额利润的存在,吸引了行业之外的企业进入该市场,增加了市场供给,使该市场上的超额利润逐渐趋近于零,从而达到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下,市场中的企业终究都是同质的,无所谓绩效优劣之分。
但是,现实中的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绩效差异。要对此做出解释,必须突破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因此,新古典经济学修正了假定前提,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假定下重新分析了产业市场,认为个别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主要是由不同的市场结构所导致的。1980年,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所在,竞争战略就是在某一产业里寻求一个有利的竞争地位。波特关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基本上就是市场结构分析,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实质上就是市场定位过程。
但是企业绩效差异外生论无法解释企业在面临相同的外部因素(市场结构、市场机会等)条件下,其经营绩效为什么依然存在差别。根据波特理论所推导出的逻辑结果只能是该产业内所有企业的绩效基本是一致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二)企业绩效差异契约论
20世纪30年代,科斯开创的契约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连结”,着眼于从企业内部的经济利益关系与激励约束机制来探讨企业绩效差异的成因,主张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防范人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以此提高企业绩效。契约理论可以具体分为产权归属论、产权结构论与超产权论。产权归属论认为产权归属是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企业绩效的改善必须通过优化企业产权结构,把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但是私有化的实践表明,产权变动并不必然带来企业绩效的改善,为此,泰腾郎、马丁和帕克等学者以竞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超产权论,认为充分竞争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由企业绩效差异契约论可以看到,契约理论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入手,深入研究了产权归属、产权结构、治理机制、市场竞争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主张通过产权的明晰界定、产权结构的优化配置、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市场竞争环境的培育来改善企业绩效。但该理论只强调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而完全忽略了企业中人力资本的交互性和群体性,而恰恰这些特性对于组织而言具有一定的价值性。
(三)企业绩效差异能力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学家也开始深入企业内部寻找企业绩效差异的成因,这是以1984年沃纳菲特的“企业资源基础论”为标志。企业资源基础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或支配的资源,不同企业占有不同规模、不同组合的资源,就产生了不同的经营效益。
然而,并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因为在竞争较充分的市场上,资源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因此,竞争优势与对大多数企业都具有通用性意义的资源间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于是一些学者开始透过资源这个表面现象进一步探求,认识到企业配置、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才是企业绩效差异的深层来源。这样,企业的资源这一层又被剥离了,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能力理论则以能力为分析工具,强调核心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决定作用,主张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育来创造竞争优势,改善企业绩效。能力理论可以说是从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因而研究思路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这种理论“只见能力不见关系”,完全忽略了企业的人力资本的社会属性,没有探讨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及制度安排对核心能力的作用机理。组织资本对企业绩效差异的成因分析
众所周知,知识为企业提供了竞争优势的来源,但是如果企业仅仅拥有静态的知识存量还不能等同于现实的竞争优势,它只是提供了企业竞争制胜的某种可能性,从可能性到现实性尚有一个关键的过程,即企业对组织知识进行开发,将静态的资源变为动态的可带来财富的增值的资本。企业应当被视作生产性知识和能力积累的载体,企业对未来的把握取决于特定企业的知识积累状况,特定知识积累的方式和过程是企业提高效率的根本途径。这就需要通过打开企业这一“黑匣子”,在企业内,组织资本的形成机制是企业顺利实现竞争优势的关键。组织中的各类知识经过产生,在个人和组织之间的转移、扩散而产生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组织资本的形成。组织资本的形成机制可以解释为一个由知识的产生开始,经历在组织内部,从个人、团队、组织和组织之间的转移达到知识融合、共享和增值,最后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四种,即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其中前两项属于员工自身的主观性影响因素,后两项则是客观性影响因素。可用公式表示如下:P=f(SOME)
式中P为绩效,S是技能,O是机会,M是激励,E是环境。此式说明,绩效是技能、激励、机会与环境四变量的函数。但是,此模型显然只考虑了员工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而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本的组织依赖性。企业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团队生产或长期契约的集合,而企业的团队本质又表现为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以及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在企业中,一些资源的价值依赖于其他相关的资源,正是由于企业组织内资源的相互依赖性才导致了人力资本对组织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本质上表现为知识在团队及组织内部的转移,扩散和共享并最终表现为一种群体价值。总之,组织内部的知识是组织资本的基础,但企业绩效的差异并不限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及技能存量。
知识的隐性和动态的特点又进一步决定了企业组织资本的形成。组织知识产生价值需要通过外显化等方式将隐性知识发挥,在个人、团队、组织之间传递,同时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又是相互作用,并不断超越而产生新的知识。这就是说组织知识的资本化过程实质上是组织内部知识的产生和转移的过程。企业由此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知识的传递和转移需要企业员工之间的协作,人力资本的组织依赖性体现了人力资本与特定组织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企业绩效关键在于一种让组织成员能够把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发挥出来的组织环境、氛围或机制即组织资本存量。因此,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拓展出一个基于组织资本的企业绩效差异分析模型。
在组织资本的形成过程中,邸强等人(2005)也提出了知识是经由个人、团体、组织及组织之间创造并传递扩散的。他们认为,组织内部知识创造可分为四种形态;分别是共同化、结合、外化和内化。知识在组织内部不断地在显性和隐性之间变换,例如,通过员工本身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隐性知识,发展出一套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程序,这种程序是无法言传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员还将相关经验转化为个人内隐知识基础之中,进而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笔者认为,个体的人力资本在组织内部,在个人、团队、组织之间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传递,在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显性和隐性之间的不断反复的转换,进而在个体人力资本的基础之上又会形成新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一种共享知识,并归组织所有所用,组织一旦变化或者解散,这种资本将受到极大的贬值甚至消失,企业的绩效之所以存在差异,归根到底是这种特殊资本的差异。
二、绩效沟通是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的灵魂和核心
所谓绩效沟通,就是指在考评人员与被考评人员之间就有关绩效考评所反馈的内容以及绩效考核机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展开的一种贴合实际的对话,并积极寻求相应对解决方法,是服务于现代企业与员工改善和提高绩效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绩效沟通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占据的位置非常重要,是现代企业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当中重点强调的部分,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有详细的记录,并及时反馈到各个部门,因此绩效管理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也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长期管理手段。现代企业在整个计划目标实施的过程当中,员工会遇见很多问题,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同员工沟通,以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从而保证他们在完成工作目标的同时获取现代企业最大的的帮助,并为其积累经验给予积极的指导。
三、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
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它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它包括两大部分:业绩考核和行为考核。绩效考核就是现代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其特有的指标和标准,对其员工的行为和业绩加以评估,并利用评估的结果对其员工在将来工作中的行为和业绩产生正面和积极的引导方法和过程。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对现代企业员工工作成果的评估明确奖罚,从而实现对员工的激励。然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问题。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有“德能勤绩”法、“人事评估”法、“报告总结”法、“检查评比”法等,在方式方法上都有着极为不科学性和片面性。目前,现代现代企业绩效管理最常用的考核办法主要包括目标管理法(MBO)、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KPI)、科莱斯平衡计分卡法(BSC)、360度绩效反馈法等方法。目标管理法(MBO)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工具,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反而因其独特的目标量化理论而备受现代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的推崇。其实用价值已被国内外众多现代企业所接受和认同;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KPI)是现代企业对其工作流程的重要因素进行取样、分析、计算和设计,这是一种对绩效流程的量化管理指标的衡量,是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目标进行分解采取的一种可行性的工具,是现代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首要基础。科莱斯平衡计分卡法(BSC)是现代企业进行战略目标管理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它是现阶段现代企业组织绩效管理的一种最前沿的管理手段,此方法很适用于团队考核,它是以财务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以实现绩效评价与财务目标相结合为目的。360度绩效反馈法又被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最早是由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开始实施应用的。这种考核办法是指通过反馈员工、上级、同事、下属、顾客等之间不同主体来了解员工绩效,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
四、现代企业如何建立一个科学而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1.设立绩效目标,又叫设立年初目标责任书。制定目标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对于相对模糊不清或者是难以量化的目标,要更加注意不同的目标之间存在的难易程度以及考核分值的确定。考核分值的确定和量化目标需要不断地考核实践、不断地修改,每一次考核结束以后,修改考核目标以及考核分值是一项非常繁琐的事情,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现代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绝对不能考核结束就万事大吉,束之高阁。
2.进行绩效考核辅导。在传统的现代企业绩效绩效管理中,现代企业重视的只是考核,而绩效考核辅导这个关键环节却被忽视,现代企业应该及时的反馈绩效考核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员工工作业绩的改善。如果员工能够独自履行职责,那么现代企业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而不应该只重监督,从而加重员工的抵触情绪。
3.信息收集与处理。现代企业应该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资料的整理与汇总以及最后的存档这些重要环节有详细的记录,从而确保绩效管理有理有据、有章可循。而信息收集与记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被考核者能够随时查阅到考核的资料。
中小制药企业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使得其在管理方面缺乏正规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较低,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弱,企业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资金去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甚至有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认为绩效管理是对企业发展的一个阻碍,不愿意去建立绩效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则是简单的照抄其他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不能有效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在考核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制度上没有对应的处理办法,执行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最终只能有公司领导拍脑袋决定,加大了考核的随意性。中小制药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本身对绩效管理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也就谈不上创造性的建立合适的绩效管理制度并予以推广执行了。
(二)绩效管理流于形式,主观性强
有些中小制药企业虽然通过各种形式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但是基本的管理能力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可靠保证,由于受到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素质和数量的限制,绩效管理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在员工看来,企业所开展的绩效考核只是做做样子,与他们没有多少关系,自己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绩效考核只要不扣自己的工资,其他的一概不管。在很多中层管理人员眼里,企业开展所谓的绩效考核就是上级给他们安排的一项工作任务,每个月按时填几张表上交就算完成任务了,在考核前不与员工沟通本期考核的内容,考核结束后也不给员工反馈考核的结果。所以在这样的绩效管理面前,随意性就很大,上级想怎么考核就怎么考核,员工也会想办法与领导搞好关系,遇到什么问题都能通融解决,即使是那些工作能力不强的人也可以在绩效考核中得到好的成绩;有的企业则是领导与员工一起商量,让大家轮流得到好成绩。由此得出的绩效考核结果不但不能作为员工工作成果的评判依据,企业也很难根据考核的结果采取对应的激励措施,最终使得考核流于形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励,甚至还会给工作能力突出的员工造成一定的心里负担,造成工作积极性下降,阻碍企业的顺利发展。
(三)企业上下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中小制药企业对绩效管理存在错误认知,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人力资管理部门、企业管理层认识不到做好绩效管理对于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良好的沟通、关于绩效管理工作培训不到位,导致其他各部门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合理的认识,有的员工认为绩效考核没有什么用,提升不了什么工作效果,只要自己工作好,企业的管理者是拿自己没有办法的,有的员工则认为这是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约束,认为企业是故意在找各种理由来压迫他们,使他们产生不喜欢绩效考核的心理。这些错误的认识都容易使员工抵触企业开展的绩效管理工作,使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无法顺利开展考核工作。另外,企业内部对绩效管理的定位不准确、管理层不能准确的认识到绩效管理的目的、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把绩效管理当成是惩罚员工的一种工作,单纯的希望依靠绩效考核来督促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由于管理层的错误认识及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素质及人数缺乏,导致很多时候绩效管理只是做做样子,同时他们也不知道采用哪种考核方法更好、更科学合理,在绩效考核结果中的评价也没有很明确的标准,上级会依据对员工的印象好坏进行评分,不能准确地反映被考核者的实际情况,企业也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对这样的情况进行监督。
(四)考核结果缺乏反馈
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管理过程,包括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考核实施、绩效结果反馈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但由于中小制药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等因素,导致其无法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不能很好的完成绩效管理的整个流程,特别是在绩效反馈环节,在很多企业都没有得到重视,在绩效管理流程中,大多中小制药企业只做到了考核实施这一步。但是员工只有知道自己的绩效考核结果,才能够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才能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在很多中小制药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因担心考核结果引起部分员工对考核结果的不满,所以不想让员工知道考核结果,刻意地回避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只在小范围公布考核结果,达不到考核的最终目的。也存在部分中小制药由于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很多主观影响,使考核结果不能客观准确的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员工不能从考核结果中得到正确的信息反馈,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长处及不足,更不清楚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绩效。
二、改进中小制药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中小制药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笔者本人在工作中的切身体会,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根据企业实际,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由于大多数中小制药企业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都还相对欠缺。基于此实际情况,中小制药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管理知识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专业从业人员要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好人力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根据企业实际制定规范合理的岗位说明书作为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基础依据,进而建立相对规范、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时,应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从企业战略逐级分解到部门任务、个人任务,制定出能够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各部门工作重点和体现个人关键绩效领域的便于度量的绩效考核指标与标准。中小制药企业只有建立完善、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考核才能够在企业中很好地得到执行实施,最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克服考核过程中的主观影响
针对在考核中存在的主观性强、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中小制药企业要从制定考核指标入手,加强对绩效管理知识的宣贯,严格依照绩效管理制度执行绩效考核。因不同岗位的员工,在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考核指标时,要根据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指标,同时可参考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等绩效管理理论,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办法,针对不同的岗位性质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尽量把考核指标具体化。为全面反应员工的工作能力,考核指标不仅要有针对工作内容的考核,同时也要考虑到员工的品德、团队协作、工作态度、对企业的认同感等方面,工作业绩与员工素质两手抓,做到“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说明一个员工是否能够适应企业文化、真正的融入到企业中来。为减少考核过程中的主观影响,企业在制定考核指标的同时也要制定好考核标准,明确规定员工达到什么程度能算的上优秀、良好,哪些工作没做好会被评为及格、不及格等。
(三)加强宣贯,提高认识
绩效管理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工具,是整个企业都应该参与的工作。中小制药企业应当在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宣贯,使企业从上至下都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中小制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对绩效管理的学习,认识到企业实行绩效管理是为了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反馈等工作帮助员工、部门、企业提高工作绩效,为企业管理提供沟通交流的渠道,有效的解决工作的问题,更好地达成企业目标,而不是形式性的走走流程,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从而有效地支持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实施。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通过对部门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培训,使其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为了通过绩效计划的执行,在过程中监控员工的工作,及时地帮助工作绩效低的员工提高工作绩效,最终完成企业下达的工作任务,进而提高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使其从心理上接受绩效管理工作,让员工能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作为自己工作能力快速提升重要途径。
二、完善乳制品企业绩效管理的方法
(一)以企业战略目标为背景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1.做好绩效管理理论知识的普及。企业绩效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和细化,为每个员工制定可实现的绩效目标,以员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基石,将企业与员工紧密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可见,员工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实现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紧密结合,需要使员工首先了解绩效管理为何物,绩效管理到底与自己的工作有哪些关系,自己在整个绩效管理工作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根据对某乳制品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内部有61.2%的员工不知道绩效管理与自身工作的关系。相反,以完达山企业集团乳品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以良好的企业文化为支撑,有着完善的员工培训与福利制度。在对员工的培训过程中,企业会从员工切身利益出发,使其了解到绩效管理对于个人和企业的重要性,纠正了关于绩效管理认识上的偏差,转变了绩效管理理念。
2.拓展渠道,做好数据收集整理工作。绩效目标的制定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最终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责任细分到每一位员工身上,这就需要有充分适当的数据予以支撑。首先,从宏观方面来讲,绩效目标要想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就需要对产业报告、行业前景、政府宏观政策、区域销售量与需求量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在这样一个大的数据背景下,再进行微观上的目标制定。其次,从微观方面来讲,绩效目标要注意区分部门绩效目标与各个工种的绩效目标。对于部门绩效目标来说,既要对往年乳制品产量等数据进行收集,又要对乳制品生产链条上的各个相关部门的信息进行收集。对于不同工种的员工来说,则要收集往年考评所涉及到的指标项目数据以及各种谈话资料等。通过对不同种类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制定出与战略目标相融合的绩效目标。在信息收集的质量上,有些企业通过建立信息责任追究制度来确保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点值得借鉴。
(二)提升KPI考核指标设置的合理性
1.抓住考核的关键点,充分发挥KPI考核方法的作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以及设定是绩效管理的关键所在,如何抓住考核的关键点是绩效管理的难点之一。通常情况下,关键绩效指标来源于对岗位职责的评定,即根据事先确定的岗位绩效目标,对照岗位职责进行合理的确定。以伊利集团为例,在选取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时,为了避免绩效计划的片面性以及时效性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以岗位职能与任职要求作为选取标准,另一方面则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作为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标准,两者相互补充,以达到一种较为客观的状态。例如,从灭菌乳的生产流程来看,原料乳验收、净乳、标准化、超高温瞬时灭菌以及无菌灌装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制定绩效目标以及考核时都应当对员工在这些环节的工作进行关键考核。但是,有的企业由于产量、工作计划等因素的影响,把原料乳验收环节没有纳入到关键指标当中。
2.指标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多数乳制品企业的绩效管理会区分组织绩效管理和个人绩效管理,这就决定了指标的制定要有针对性的区别,而不是一视同仁。对于组织绩效管理来说,组织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要与所在部门的部门职责、部门年度经营计划、重点工作计划相关联,旨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价值。对于个人绩效管理来说,指标的制定则不仅仅是要看工作量,更要与个人所在部门的绩效业务领域及关键业务指标、岗位说明书等相关联。此外,KPI考核方法要求目标责任尽可能的量化,加大其可操作性。因此,在制定过程中,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要制定合理的量化标准;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则要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予以相结合,将某一部门大多数人都可以达到的水平定位为基准值,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增强指标的可操作性。
(三)提高绩效考评的科学性
1.区分考评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考评。绩效考评可按照人员类别实施分级管理,针对人员类别(中层管理人员、员工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以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为例,在进行考评时,将所有员工分为三个层次,即总经理、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对于总经理的考核,则主要集中于董事会对其工作的满意度、战略规划能力、公司营业利润、公司营业额、公司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营业计划制定和实施的及时性以及合理性等有关企业管理以及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因素上;对于中层管理人员(采购部部长、车间主任、生产小组组长等)的考评则主要集中在原料乳的领用以及使用状况、车间小组乳制品生产量、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等因素;对于基层员工的考评则主要集中在工作量、工作态度、未来可挖掘潜力等因素,并且对各个不同工种的员工的考评进行有区别的侧重。通过有针对性的、有区别的考评,使得考评结果更加科学和客观,不仅避免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负面抵触情绪,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工作的积极性。
2.做好绩效反馈工作,拓展激励方式。绩效反馈的工作需要与员工进行深入的谈话,以了解到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员工有关工作的心理诉求等信息,进而调整后期的绩效管理工作。乳制品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年龄结构也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谈话沟通时,除了正式的谈话外,还可以区分群体的进行非正式谈话,并且通过互联网拓展非正式谈话的方式。以完达山企业集团乳品有限公司为例,其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等方式,与一些年轻员工进行实时谈话,从他们简单的语言表达中抓住有关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期工作调整提供依据。此外,在绩效考评激励机制中,乳制品企业要不断的拓展方式,例如对员工子女予以教育资助,不仅满足其工作的成就感,而且也使其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没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通过绩效管理,发现学习型人才,给予委托培养等教育的机会等。
(二)考核内容设置不合理电力企业在设置考核内容时,设置了很多务虚的内容,淡化了对工作业绩的考核;只注重考核短期的工作,缺乏长期的考核机制;注重“显绩”的考核,忽视对“潜绩”的考核。而且对于不同的部门,采取相同的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影响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对员工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以上级领导的评价为唯一标准,忽略了员工之间的评价以及对工作业绩的考核。
(三)考核的导向作用不明显在设置考评项目时,缺乏集中性,而且在设置各项专业内容上,没有把握好权重,出现重点考察项目所占权重较少的现象,造成顾此失彼。除了权重不合理的状况外,还存在着多头考核、交叉考核的现象。
(四)绩效管理的质量过低目前,在大部分的电力企业中,绩效管理只是一种形式,员工几乎没有参与到绩效考核当中,而且员工的表达权也受到了限制,这样一来,考核结果就会呈现出不真实的状态,绩效管理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另外,绩效管理中还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存在着虚假的绩效考评表,使得考核结果缺乏真实性。
二、解决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作为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的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给予绩效管理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的正常实施。管理者足够的重视之后,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意识,使整个电力企业都重视绩效管理的作用。这样一来,既能保证绩效管理顺利的实施,还能保证绩效考核效果的真实性,督促员工主动地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保证企业的发展。
(二)设置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指标在设置绩效考核的指标时,要具有个性化和具体化的特点,要能全面的衡量具体员工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设置的很全面,所以要注意不断的对指标进行完善,当然,完善不等于数量多,还要注意简洁化。在设置具体的标准和指标时,要具有针对性,将考核指标量化到部门和个人,从而真正的发挥出绩效考核的作用。
(三)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传统的考核办法中,更加注重的是员工之间的比较,使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受挫,并对绩效考核内容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而且传统的考核方法更注重主观评定,使得考核结果缺乏公平性。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充分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就需要确定明确的考核目标,在目标中要充分的体现出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引导员工主动地进行自我比较,通过肯定自身成绩的提高来提升工作水平。
(四)建立高素质的绩效管理队伍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而且其原则性、政策性、纪律性非常的强,所以绩效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电力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要结合电力企业特有的特点,建立一支符合电力企业发展的绩效管理队伍,对于队伍组成人员的选择,要非常的严格,坚持持证上岗。另外,还要保证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得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地开展。
三、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小型建筑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绩效管理体制的建立应当服从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总体目标,为此企业必须在建立绩效体系之间深入分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向形成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在绩效管理中形成有所偏向。为此小型建筑企业应当以灵活性、效率性原则为重要指导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型企业在技术上不具优势。为此应当将目光转向人力资源管理,以成熟的绩效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用人机制建设,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形成企业要素之间的全面联系,使小型企业能够形成一个紧密、有机的整体。能够快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并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企业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确保整个企业的业绩交流体系能够比较成熟的运作起来。总之,小型建筑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的特点与自身想要塑造的核心竞争力存在很大的关系,为此我们应当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分析,确保绩效管理能够为企业绩效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三、提升小型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实效性对于小心建筑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从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入手,落实好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是整个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绩效的综合评估考核。目前小型建筑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比较落后。这也是导致这类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应当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的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这对企业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成为影响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当前,有的小型建筑企业考核的技术手段落后,考核过程中无法全面体现员工绩效状况,甚至出现考核盲区。员工一些对企业发展有益的行为和措施没有在考核结果体现出来,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质量。在今后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当及时改变这种状况。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制定有助于企业实现愿望的具体措施。
电信企业目前形成了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共存且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MM电信在某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内部改革势在必行。而绩效管理是电信企业完善现代企业运营机制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促进绩效管理的实施与运行效果。
本文系首先阐述了绩效管理的理论,并通过深入剖析MM电信公司原有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论述了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和必要性,分析了流程再造对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影响,确定了构建战略导向型的绩效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中引入“平衡计分卡”,确定该企业绩效考核评价要素,使财务/效益类指标与服务/经营类、学习成长类指标相结合;使用“价值树”方法,将该公司的总体战略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通过关键绩效指标(KPI)的选择,建立了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采用“月亮图”法确定指标权重,明确岗位考核重点:最后,以逐级签订“绩效协议”的方式,实现企业绩效目标双向沟通、企业与员工发展共进的绩效管理目标。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