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个别化学习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49: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班个别化学习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班个别化学习材料

篇(1)

上学期,小班年级组以常规培养为基准,班级的一日生活常规有了一定的进步。幼儿园以美术为园本特色,加强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与观察,针对不同层级的教师的备课进行了统整和研讨,教师基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个别教师由于缺少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教师语言还不够规范和严谨,在教研活动中缺少主人翁意识,依赖性强,因此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研水平至关重要。

二、指导思想

加强学习和研究《3—6学习发展指南》,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规范教研组活动。以幼儿园的实践研究为指引,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反思能力,改进教育实践。加强日常教育工作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扎实教研,一日生活常态化。

1.随机进班,加强个别化指导能力。通过随时随地的老教师进班听课形式,逐步提高教师的日常游戏活动、户外体育锻炼的指导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日常观察指导能力是本学期的重点,立足于教师的的日常常规带班能力,特别是个别化学习的指导能力。加强日常工作检查,将工作做到细致化。

2、定期教研,提高教师教研主动性。召开年级组教研活动,每周两次小教研活动,由两个教研组长轮流组织,在年级组中形成交流分享,互动反思的良好氛围。遇到日常带班中出现的任何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一起交流分享各自班级工作所取得经验和成绩;互相观摩平行班的常规,帮助带课的教师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

(二)互动学习,游戏活动个性化

1、继续深化以游戏教学为主,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根据班级环境的改进,加强活动的游戏化形式,不限定孩子的发展。

2、重视班级的户外体育活动,满足每日幼儿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重视幼儿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加强球操的练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海洋之旅,美工创意独特化

1、海洋之旅主题课程的尝试开展。根据中班年龄特点,我们首次开展园本课程“海洋之旅”,以班级为单位,各班凸显个性。在每次主题结束了各班进行交流总结,能够真正做好主题活动内容。

2、加强家园互助,推进家园合作。以“家长会”“秋游”活动为平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努力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

3、做好美工区自主化。园本课程在艺术领域中体现就是创作和表现,各班做好美工区的创意,根据班级的“海洋之旅”做好美工区活动。美工区材料自主化,和幼儿一起做好美工区材料的分类,自主拿取,不断做好自主化。

五、各月份具体内容安排

月份

教研内容

教研形式

负责人

9月

第一周

新学期工作安排

各班环境创设

集体备课

互动研讨

观摩学习

教研组长

第二周

球操研讨

教师节献花环活动安排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一日生活活动流程、

自助餐

一日生活的开放性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四周

“能干的我“主题活动小结”

“海洋之旅”主题活动前期准备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0月

第一周

国庆放假

第二周

海洋之旅主题活动的制定、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自主学习、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集体备课

各班主题的制定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重阳节方案制定

主题案例的研讨

汇操的流程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1月

第一周

《海洋之旅》主题延伸

教师研讨活动内容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二周

户外大型健体活动

游戏课程观摩交流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海洋之旅》主题延伸活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集体备课,计划内容研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2月

第一周

《迎新年》主题学习

教师研讨活动内容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二周

主题案例资料交流分享

迎新年家园同乐会活动安排研讨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环境创设分享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经验分享、

互动研讨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集体备课,计划内容研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篇(2)

查阅国内外各种研究,发展大班幼儿讲述能力的研究以集体活动为主,从如何教的角度阐述的较多。但是集体活动当中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受到师生比例的差距大的影响,生均练习的机会较少,受到关注的次数有限。使得幼儿的讲述能力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提升。因此幼儿园开展了语言领域的个别化活动、小组活动来弥补集体活动中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练习量少的问题,并且对已有经验进行巩固。

一、归纳幼儿园讲述个别化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1.材料设计目标不明确

个别化材料的设计和使用是运用多种手段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自主性学习材料,需要设定与讲述活动相关的目标,并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但在调查中发现个别化材料投放简单无提示,材料摆放混乱扰乱幼儿思维,使其不理解个别化材料的操作方法,需要成人一一示范陪伴指导,使得幼儿实际操作与老师原有目标的设定大相径庭。

2.材料设计年龄特点、实际水平把握不足

大班幼儿对语言符号的学习是被动而不完整的过程。在需求的促使下幼儿才会去探索记忆中需要使用到的词汇或句子,尝试性的进行讲述。在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讲述个别化材料年龄特点把握不足,材料设计距离幼儿最近发展区较远,出现过难或过易的讲述型材料,幼儿出现操作时间较短,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讲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提升。

3.材料设计形式单一,讲述练习较少。

从查阅相关研究及现场收集到的语言类材料表明,语言个别化材料中“文字符号”方面发展较优,“讲述表达”的个别化材料材料较少,则说明幼儿在倾听理解、口语表达等方面发展没有得到家长及教师的重视。偏重语言对识字、拼音及字结构的学习,忽略了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次,大班讲述个别化材料多以:复述故事、看图讲述的材料较多,实物讲述、表演讲述、主题事件讲述的内容较少。平面的卡片和图书居多,贴近生活的立体操作的材料较少。

4.材料与其他领域无整合

调查中发现,讲述个别化的材料倾向于单纯的语言练习,与其他领域的内容整合较少。语言是需要在交流、使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在各个领域中都可以渗透语言,因此,在其他四大领域中有效的结合讲述的能力,能使多个领域的能力同时发展。

二、大班讲述个别化材料投放方法与策略

1.加强大班年龄特点及语言教育的学习

创设讲述个别化材料的前提,在于教师对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年龄特点熟练掌握,对幼儿现有经验充分了解,以此作为目标设定的依据。大班幼儿身心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属于巩固和继续发展期,课堂活动、个别化活动、区域活动中表现得更爱说话,感情逐渐丰富,有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喜欢各类自由活动。因此,在讲述个别化活动创设的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期语言发展特点进行引导、教育才能更好的促进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

2.以生活经验和游戏为基础围绕目标设计材料

在讲述活动中,当幼儿学习了一种讲述经验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设计操作材料能够吸引幼儿运用已有的思路和方式在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讲述心得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1)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制定弹性目标。在区域活动中最容易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需要老师在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创设环境制作材料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多层次弹性目标。例如:“可爱的自然角”是在大班幼儿已有的种植、饲养等观察和管理经验基础上开展的实物讲述个别化区域能力强的幼儿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介绍,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进行自然角植物名称的介绍。同时结合前期幼儿自己种植和观察的记录进行讲述。旨在让幼儿清楚的介绍自然较重陈列的物品的名称、摆放的位置等。既可以发展幼儿讲述的有序性,又能调动幼儿各种科学小常识。

(2)整合各个领域发展讲述能力。语言使用范围广泛,在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性,发展语言的逻辑性、流畅性可以与其他领域共同提升。因此,从分析五大领域目标出发,整合多个目标共同设计个别化活动。

①与科学领域整合。数学是逻辑性较强的领域,与语言领域整合可以促进讲述的逻辑性的提升。例如:看图口述应用题,既锻炼幼儿看图理解图意的能力,又学习数学应用题的运算。创编数学故事,讲述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②与艺术领域的整合。讲述与绘画的结合,幼儿在绘画作品展示栏里介绍自己的作品。运用绘画的手段记录经历过的趣事,再运用语言讲述出来。③与社会领域的整合.社会性区域中是幼儿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领域,在角色区这个个别化氛围浓厚的活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认真专注的体验。在两个领域整合的同时,幼儿从了解每个角色的特点、职能入手,逐渐扮演表现与角色相呼应的语言和行为。例如:医院游戏可以需要幼儿介绍自己的不舒服的位置等等,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讲述进行分析诊断;餐厅游戏,服务员需要用各种语言介绍餐厅里的各种菜肴,吸引客人进来用餐。真正意义的促进了幼儿各个领域发展。

3.行动研究推进讲述个别化材料的发展

本次研究重点是引导教师在讲述个别化活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中教师观察、分析、反思、调整的各项能力,在“实践――修正――再实践――在修正”的过程中,研究个别化学习材料的个体差异性、操作性、趣味性,在跟踪研究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材料目标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园需要对讲述个别化活动的材料投放进行调查,掌握材料与幼儿的互动,材料使用的适宜性,然后通过教师培训和区域实地研讨的方式,让大班教师在掌握讲述个别化材料的问题所在,以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开展材料推进工作。老师需根据实际问题调整讲述个别化材料的内容,提供材料操作辅助功能,用图示、标示让材料有自己的指引新从而提高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性,提升使用率。观察和调整的方法伴随材料投放循环使用,教师可清晰的掌握幼儿操作材料情况、讲述能力的变化,让每份讲述个别化材料具有生命力。

教师讲述个别化活动指导策略。

教师在讲述个别化活动开展中担任着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幼儿活动中给予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观察有方法。观察记录的方法众多,不光可以用白描式的方法辅助教师进行观察记录,可以搜集表格式、照片式、抽样式、等等方法,或者单独使用或者综合使用,根据活动需要设计出不同的观察记录表格辅助教师进行观察记录。

适时介入幼儿的讲述活动,关注幼儿使用讲述个别化材料的情况,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忌幼儿讲述过程中打断幼儿或者急于引导幼儿使用材料,应幼儿充分的探索和讲述的时间和空间。但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应给与引导和评价。

篇(3)

一、“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的背景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班级学生人数较少(初中一般每班36人、高中一般每班40人以内),按照民主性、平等性、充分性、综合性、个别化等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彰显。

二、“小班化”教学实践理论依据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依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也抑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重视实践,提高信息素养目标为方向。“读书”是学习,“实践与提高”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纳入一种以认知内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的轨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才是优化学习、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3.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反思我们以往的教学,时时透露出“以师为本”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从而使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丧失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小班化”教学实践的策略

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习方式、能力、兴趣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1.高中信息技术小班化合作学习的操作流程

(1)小组成员的组合

在教学中对小班中学生的性别、个性、能力、学习水平或其他因素的差异,进行观察或书面调查,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在备课或教学操作中根据课的内容分成同质小组、异质小组或按兴趣出发临时组合。如有的组以画图特长为组合;有的组以文字输入为主;有些组以能力强的学生为主,带几个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

(2)小组人员的分工

要发挥小组功能,必须每人有任务,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时间,真正做到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学习。如在网页制作的《学做机器人》中,可以对每个成员进行分工,每人制作一页网页,其中能力较强的再负责把大家的网页合成为一个站点,做上导航栏,在这里大家通过合作,分别掌握了课堂的知识,又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文件的传输,有些学生通过网上邻居传输,有些学生通过QQ传送文件,有些通过电子邮件……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如何选择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又能为学生提供广阔思维空间的学习内容,是小组活动质量优劣的前提。比如通过flas设计这课,在设计完成之后,进行课外的延伸拓展,课本使用圆进行变形,那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什么呢,比如方的、正圆的、多变形状的组合。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的拓展性,培养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他的创作灵感。

(4)学习效果汇报

汇报小组的学习结果是教学安排的最后环节,不仅是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质量进行检验,而且也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做一个反思,为下次地学结经验,积累方法,起到借鉴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小班化教学中的作用

(1)互相启发。“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商讨、切磋,先发散求异,再集中统一,优选出最佳的学习方案,聚众之长,集众人之精华。

(2)互相竞争。竞争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潜能,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Flashmtv制作时,同学们所选的音乐及所制作的场景到一定的局限,如何才能让自己小组的学习突破局限,脱颖而出,就得比一比哪组的方法最合理巧妙、答案最正确精彩、表现最富有感染力。通过各种形式分别评选“最佳效果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鼓励班与班、组与组的参与竞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篇(4)

(一)班级主题课程

开展区域活动是实施主题课程的一个重要形式。在班级主题课程中,并不是所有活动都适合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依据班级主题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筛选出其中适合幼儿个别化学习的内容放到区域活动中进行。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幼儿个体间在兴趣、需求和能力方面差异较大的内容;二是幼儿通过看图片、看视频、操作材料等就可以自主学习的内容;三是幼儿必须在不断探索、反复操作中,通过与材料的充分互动,才能获取经验的内容。上述三类课程内容如果放在相应的区域中,由教师提供多元的、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开展自主学习,则能更有效地落实课程目标。

如,在大班关于“秋天”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将美术活动“画秋天的树”放到了美术区,原因是教师经过分析认为,大班幼儿对于树的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了,能够自己感知、欣赏各种关于树的美术作品了,也会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艺术表现了。再者,幼儿之间能力水平有差异,绘画所需时间大不相同,集体教学活动会导致有的幼儿难以尽情发挥,而活动一结束,所有颜料和工具都要收掉,既浪费材料,又浪费时间。如果将此活动放到区域中进行,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教师只需提供三类物品:(1)将各式各样关于秋天的树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张贴于美术区桌上或墙面上,便于幼儿自主欣赏、学习。(2)各种颜料、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3)架子、夹子等展示用具,便于幼儿自己将绘画作品及时展示出来。又如,在大班开展主题活动“祖国”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了学习民族舞的内容。教师将各民族舞蹈视频投放到音乐区,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欣赏或学习。有些幼儿能力强,每次进区学习一种舞蹈,很快就将几种舞蹈全学会了;有的幼儿特别喜欢蒙古舞,每次进区只学习这一种舞蹈。再如,中班幼儿在探索“泡泡”的活动中有一项学习用吸管吹泡泡的内容,幼儿必须亲身实践、多次尝试,才能慢慢建构起关于如何吹出泡泡、如何吹出大泡泡、如何长时间地保留泡泡等经验。为此,教师将这一内容放到科学区,让幼儿自主探索。这些做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幼儿差异化学习的需求。

(二)学科领域内容

教师在设计与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要确保幼儿通过与材料互动所获得的经验不是零散的、孤立的,而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且有前后联系的。为此,教师可依据每一学科领域的内容,系统地来设计与投放材料,保障每一学科领域的内容有层次地在区域活动中得以落实,避免遗漏。这样做还可以促使教师对每一学科领域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梳理,使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更敏感,指导更灵活,支持更有力。

为此,我们在数学区按“数与量”“图形与空间”两个内容系列来提供材料,在健康区按“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内容系列来提供材料,在科学区按“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三个内容系列来提供材料,在音乐区按“歌曲”“舞蹈”“打击乐”“欣赏”四个内容系列来提供材料,在美术区按“绘画”“折纸”“泥工”“手工制作”四个内容系列来提供材料,在语言区按“倾听”“表达”“阅读”“书写准备”四个内容系列来提供材料。在小、中、大班,同个区域同一系列的材料会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内容上也会有不同的侧重。如,小班阶段在语言区虽然也有“书写准备”方面的内容,但更侧重于“倾听”“阅读”和“表达”方面的内容,且“表达”也更侧重于口语表达。在“书写准备”方面,教师只是会提供一些纸笔,一方面满足幼儿用涂涂画画的方式来表达的兴趣,另一方面满足幼儿模仿成人书写动作的兴趣,为中大班的“书写准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到了大班,“书写准备”就成了语言区的重点内容,教师会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提供相应材料,创设前书写环境,引导幼儿逐步学习用图画、符号等来“写”《好书推荐》《读书笔记》《学习计划》《班级日记》等。由于每个学科领域的每个系列都包含丰富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还要注意每个系列中内容的全面性和多元性。如,在语言区的“倾听”系列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既要有故事,又要有儿歌、儿童诗、语言游戏等。“表达”系列既要有前书写表达,也要有故事、儿歌表演等;既要有经典的故事、儿歌等,也要有幼儿自己创编的故事、儿歌等。“阅读”系列既要有故事书,也要有科学类图画书、百科全书和适合幼儿阅读的杂志等。

(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教师设计与投放区域活动材料的一个重要依据。只有满足幼儿当下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才能吸引幼儿主动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实现自主化发展。

1.时刻关照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

(1)了解幼儿的兴趣。采取定期讨论的方法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内容、什么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如,教师在一次和大班幼儿讨论时,了解到他们最近对“怪兽”非常感兴趣,想要在美术区画怪兽,做怪兽玩偶和面具。在和幼儿讨论要用到哪些材料时,幼儿提出,怪兽就是要怪,所以什么材料都可以。他们说:“蛋壳、小球、饮料瓶子、罐子、纸袋、纸盒都可以,这些材料我们可以自己从家里带来。”第二天,孩子们就将家里的废旧材料都带来了,教师又提供了画笔、浆糊、双面胶、透明胶和各种颜色的纸等。那段时间,男孩们几乎每天都到美术区利用这些材料创作各式各样的“怪兽”。

(2)采纳幼儿的建议。幼儿常常会期望表现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或内容。如,有幼儿在观看元旦运动会上一位家长表演的太极拳后,向班上教师建议将表演视频放到音乐区供他们学习。教师立刻采纳了这一建议,还和幼儿一起从网上搜索并剪辑了一套更适合他们的太极拳视频投放到音乐区,供他们欣赏和学习。

(3)发现幼儿的新兴趣。教师要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使用材料的情况,由此发现提供的材料是否合适,幼儿有什么新的兴趣,从而调整现有材料或投放新材料。如,教师在观察大班科学区活动时,发现幼儿已不满足于按多米诺骨牌原有的玩法玩,而是喜欢将多米诺骨牌向上叠加,还自发地和同伴比试谁叠得高。由此,教师在科学区投放酸奶罐、面包盒等更多“叠叠高”游戏材料,满足了大班幼儿不断接受挑战的愿望。

2.根据本班幼儿发展需要提供材料,弥补幼儿发展中的不足

(1)依据本班幼儿在阶段性发展评估中的不足来投放材料。如,小班的一位教师根据幼儿在上学期末的健康评估中呈现出的整体运动能力较弱的情况,调整健康区的材料,不仅安排了锻炼手部小肌肉的活动,还专门设置了大肌肉运动区:利用大纸箱做了一个长长的转弯的“隧道”,引导幼儿带着自己的玩具小车钻隧道;利用矿泉水桶和PVC管制作“蹬架机”,引导幼儿躺在垫子上通过用腿踢蹬使水桶转起来,从而吸引幼儿每天主动到健康区进行锻炼,发展运动能力。

(2)依据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展情况的观察诊断来投放材料。如,小班的一位教师在语言区投放了和集体活动中学过的儿歌、故事相匹配的纸偶等操作材料,希望幼儿边讲述儿歌或故事边操作。可是教师观察两周后发现,大多数幼儿只摆弄材料不讲述。教师分析,幼儿并不是不想讲,而是对这些儿歌或故事的内容不够熟悉,不知道如何讲述。于是,教师又提供了若干播放器,一个播放器播放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这样,幼儿可以跟随录音一起讲述,由一开始的只讲自己熟悉的句子和对话,到后面可以完整地讲述。正是由于教师发现了幼儿的需求,及时提供支持性材料,才推进了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

(3)关注不同群体幼儿的发展需要。如,教师发现,音乐区中提供的舞蹈方面的材料有点偏女性化,无法满足那些对舞蹈感兴趣的男孩的发展需要。于是,教师在提供民族舞视频材料时,特别搜索并剪辑了适合男孩学习的粗犷、阳刚的舞蹈,从而吸引了男孩积极地进音乐区来学习舞蹈。

二、教师对于材料投放的几点疑惑

(一)材料是一次性投放还是累加式投放

依据我们的实践经验,两种方式都可以,但要注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保证每个区域中的活动材料是充足的,班级所有区域的活动材料总的数量和种类也是充足的,要让每个幼儿都有选择的余地。一般来说,我们会以全班幼儿平均分到每个区域参加活动为前提来准备材料。如,我园一个班幼儿是30~35人,每个班有数学、科学、语言、美术、音乐和健康六大区域,这样,每个区域至少应能容纳6名幼儿同时参与活动。我们会依据活动内容的新旧程度,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以及材料准备的难易程度等,决定是先投放某种材料,然后逐步加入新的材料,还是一次性将不同种类的材料同时投放下去。如,在大班科学区活动中,教师一般采取一次性投放包含“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等不同内容的材料,然后逐步替换和增加材料,以满足不同兴趣、需求和能力的幼儿进行差异化学习的需求。当我们希望所有幼儿近期都能够去探索一种新材料、获得新经验时,我们会投放足够数量的这种新材料,但不会撤掉其他材料,这样,幼儿探索过新材料后,还可以进行其他感兴趣的科学探索活动。而对于中班语言区故事表演的材料,我们是累加式投放的。幼儿学过一个故事后,教师就将相关的头饰、道具等投放到语言区,随着幼儿学过的故事越来越多,语言区始终有新材料不断加入,既满足了有些幼儿对新材料的渴望,又延续了有些幼儿对旧材料的兴趣。

(二)教师辛辛苦苦做的材料孩子不喜欢怎么办

许多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准备的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后,幼儿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这时,要把材料撤掉吗?我认为,教师先不要感到沮丧,也不必立刻撤掉材料,可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幼儿为什么不感兴趣:是因为难度太大还是难度太小,是不是游戏性不强……了解了原因就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了。如,小班一位教师在数学区墙面上制作了一块“海底世界”游戏板,板上画了大小不同的鱼吐出大小不同泡泡的场景,每个泡泡都是教师截取不同口径瓶子的瓶口粘在板上做成的。教师提供了与之匹配的瓶盖,引导幼儿将其一一拧上以形成完整的“泡泡”。谁知,该材料投放后去玩的幼儿不多。教师观察发现:由于材料置于墙面上,与幼儿平时习惯的拧瓶盖的角度有差异,使得幼儿感到很难拧,不容易获得成功体验,而且,幼儿似乎更喜欢往瓶口里塞东西,而不是拧上瓶盖。于是,教师将游戏板移至桌面上,在保留一部分瓶盖“泡泡”的同时,增加了嵌入式“泡泡”和不同形状的嵌入式“礁石”,降低了幼儿拧瓶盖的难度,加入了幼儿喜欢的嵌入式操作,使活动更适应幼儿当前的小手肌肉动作发展水平,满足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发展的需求。

(三)孩子对材料厌倦了怎么办

如果发现幼儿厌倦了原有的学习材料,教师可对其进行升级改版。一是改变规则,以增加难度。如,中班数学区游戏材料“瓶盖滑滑”,教师在底板上由里到外画了红、蓝、黄三个同心圆,最初的玩法是两名幼儿分别将瓶盖由外圈向内圈滑,比比谁能将更多的瓶盖滑入中心的红圈。一段时间后,幼儿不感兴趣了。于是,教师改变游戏规则,增加了骰子,谁掷的骰子点数大才可以滑瓶盖,点数小的停一轮,最后数一数各自滑入红圈的瓶盖数,多者为赢。骰子的投放改变了规则,增加了难度,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二是调整部分材料,以增加难度。如,中班科学区“打气球”的活动材料,在开始阶段,教师提供的气球“口”刚好能套住打气筒的“嘴”,大小一致,在幼儿熟练后,教师加入了大口径的气球和小口径的打气筒,这样幼儿打气时要将气球口子捏紧以防漏气,操作难度增加了,对于幼儿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用不同口径的打气筒给同样的气球充满气所需时间是否一样,也引发了幼儿新的探究兴趣。

篇(5)

笔者一直从事计算机课程的国际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国际课程中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我将从所任教的课程背景、学科内容、学科特征和个性化教学几个方面来阐述国际课程中的个性化教学:

1.课程的背景及课程的要求

NCC教育“国际预科年”(InternationalFoundationYear)课程是专门为母语非英语的国际学生量身定做的,被“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公室”(UCAS)列为英国大学本科的入学课程。因为中国和英国教育体制的差别,中国的高中学生在入读英国的学生学位课程之前,通常需要读为期一年的预科课程---这就是IFY国际预科年。

2.计算机专业课内容

在IFY项目中,计算机和商科是大的发展方向。计算机基本原理是理论考试是笔试,这门课程有六个单元的知识,分别是:

第一单元:计算机系统介绍;第二单元:计算机结构;第三单元:信息管理;第四单元:人机交互;第五单元:计算机网络;第六单元:图像与多媒体。

3.学科特征

难度增加:在这六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计算机的内容和他们初中接触的国内普及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太一样,更难、更深和更加地专业。我们可以看到以上内容在国内的高中是不会涉及的,并且这里也有着专门的教学要求,也会有课堂练习,也会有拓展的内容。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是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本身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英语表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无指定教材:在内地,教材通常是按照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写的。而在英国是把课程标准称为课程指引也就是课程的大纲,它也是教材编写以及评价的重要依据。关于教材方面,课程大纲指出,教材是支持教学的基本学习材料。学生的学习目标,发展科目知识和技能、共通能力、以及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能在优秀教材帮助下得到发展。大纲指引还提出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校本课程。

4.个性化教学

以下我以计算机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在第五单元计算机网络这个单元中,有一节的内容为“安全问题”。由于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愿意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言听计从,他们更喜欢课堂是他们的舞台,讲究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学习来掌握知识。所以在进行教法分析上,在设计个性化教学的理念中始终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在大量的资源中学会提取有用的知识,并在课堂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使用Ipad进行在线练习,并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反馈。在情感态度方面作为探究者能够自主完成关于相应的病毒的探究活动,作为交流者能够聆听他人介绍的病毒,能够思考并同时学会评价,作为思考者能够思考网络时代的信息道德,思考如何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习惯。

教学过程介绍:

[导入新课]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每天我们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但也意味着我们把自己的电脑对全世界开放,所以计算机安全很重要。如果电脑中毒了是什么状况?让我们看一个小视频来做一个了解。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如果计算机中了病毒所带来的后果。

引发思考如何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指导学习]

通过两节课的探究学习我们能够感受到无论是什么病毒它都有这一些共同点,你是如何看的?

通过事例来说明病毒的共同性:

a.危险性;b.传播性;c.隐藏性

[个性化学习与共享学习]

我们可以从病毒的不同危害功能将病毒分为以下几种:

a.传统病毒;b.蠕虫;c.木马;d.广告

学生听讲并思考老师提出来的问题。思考如何去把展示效果做的更好。

第一组:

a.提问第一小组同学给出蠕虫定义。

学生给出蠕虫病毒的定义:蠕虫病毒是一个程序,可以运行本身,可以传播一个完全工作版本到其他机器。

b.要求学生给出实际病毒的例子介绍蠕虫如何入侵电脑以及入侵特征

第一组同学以接收邮件,熊猫烧香事例展示蠕虫病毒如何入侵电脑以及入侵特征。

c.提问学生如何保护电脑,以及如果不幸中招怎么清除。

第一组同学讲解病毒的预防和清除。

d.教师总结蠕虫病毒带来的经济损失。

学生思考病毒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

第二组:

a.通过图表让学生明白木马是最宽泛比例的病毒,无处不在。

学生思考木马为什么会这么重的比重?

b.提问第一小组同学给出木马定义。

特洛伊木马是一种程序,执行一个有用的任务同时执行一些秘密破坏性的行为。

b.要求学生给出实际病毒的例子介绍木马如何入侵电脑以及入侵特征。

第二组同学以网上银行展示木马如何入侵电脑以及入侵特征。

第二组同学讲解病毒的预防和清除。

c.提问学生如何保护电脑,以及如果不幸中招怎么清除。

d.教师总结木马病毒的黑色产业链接。

学生思考如何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避免成为“肉鸡”?

[个性化学习与选择性学习]

个性化学习:在资料中你认为些对你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习惯是重要的?为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勾选对自己有使用意义的建议。

老师巡回指导,适当的进行提示和讲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课堂练习效果检查]

使用Ipad进行及时的练习,巩固知识,对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篇(6)

高等数学是我校仁济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重要必修课和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但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从事所学专业相关工作和进行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高等数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正常学习,进而影响到学生能否就业,而就业率和考研率等指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高等数学教学的成败意义重大。因此,如何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给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就成为我们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诸多研究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两国内外讨论比较多的教学模型之一。

二、何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

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它是学生在正式学习的过程中,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再回到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这和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我们称为“翻转课堂”,并迅速流传开来。有小学数学,高中化学,高中生物,大学微积分,大学体育课等各种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三、经典模型

随着翻转课堂的实践者越来越多,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归纳出以下五类经典模型。

1.林地公园高中模型

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在K12(12年制基础教育的简称)学校率先创立了经典的翻转课堂模型,把观看在线教学视频或教学DVD作为家庭作业,把本该是家庭作业的练习题放在课堂完成,在课堂上,还加入了探究活动和实验室任务。

2.可汗学院模型

可汗学院与美国加州洛斯拉图斯学区合作,利用其广受欢迎的教学视频和其开发的课堂练习系统进行翻转课堂实践。其中,最大的特点,是课堂练习系统能快速捕捉到学生被问题卡住,教师能及时给予帮助。同时,还引用奖励机制。

3.河畔联合学期模型

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的翻转课堂的亮点是采用了数字化互动教材。这套用于试验的代数I的互动教材,融合了丰富的媒体材料,如3D动画和视频等,还结合了笔记,交流与分享功能。与传统的翻转课堂相比,互动教材更加节约教师的时间,吸引学生。

4.哈弗大学模型

在哈弗大学艾克里・马祖尔博士提出翻转学习和同伴互助教学方法的结合模型,其要点是:在课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播客,阅读文章做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反映出所学的知识,组织问题并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接下去,学生登录社交网站,发表问题。然后,教师对各种问题进行组织整理,有针对性准备教学设计和课堂学习材料,学生懂的内容就不重复。在课堂上,教师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相互质疑,并协作回答质疑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就是聆听对话或参与到有需要的个人和小组。

5.斯坦福大学模型

斯坦福大学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避免讲座视频搬到网上就跟传统课堂一样乏味,因此,大约每15分钟,会弹出一个小测验以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此外,在实验中还增加了社交媒体,允许学生互相提问,快速回答。

四、教学实践优势

翻转课堂为什么流行,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近几年对高等数学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分析总结了其中的原因。

1.符合新课程的改革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角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翻转课堂正好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翻转课堂解放了课堂时间,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创造出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质疑。而老师只是学生身边的“教练”。

2.让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大学生,特别是大一的新生,他们的兴趣大部分在社团,而社团活动有时候会与上课时间冲突,有些学生就会放弃上课,如何让这些课外活动丰富的学生随时抓紧时间学习呢?翻转课堂就做到了,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工具(智能手机,电脑),随时观看教学视频,同时也让学习有困难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反复学习。翻转课堂承认了学生的不同,并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每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学习。

3.增加了课堂互动,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课堂中减少了教师的讲解,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在课堂上,当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教师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指令。教师的目标是使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课程的内容。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着力课程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通过翻转课堂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无论翻转课堂还是传统课堂,适合是最好的。翻转课堂比较适合小班教学,人数越少越容易掌控,而大班(3~4个行政班)就比较合适用传统课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不一定每节课都是翻转课堂的模式。在整个学年中,我们是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结合使用的。

篇(7)

 

一、导入 

“学困生”又名“后进生”,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只有诊测清楚他们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谈一点体会。 

二、确定何为“学困生” 

一提起学困生,每位教师都会感到头痛,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学生。所以学困生应强调只是学习有困难,而并非智力差。 

仔细分析,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我通过多年教授小班英语学困生的教学经验积累,发现英语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性格内向型 

这部分学生通常胆子较小,又安分守己,上课不喜欢举手发言,经过仔细观察,他们既不顽皮,也不刁钻,老师不提问他们,他们便在那儿自己看看书或写写作业。英语知识吸收得越来越少,他们对英语也越来越没有兴趣,慢慢地便成了英语的学困生了。 

2.贪玩懒惰型,学习习惯不良型 

这类学生生性好动,十分爱玩,智力正常,而且有的还特别聪明,但缺乏学习的动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对老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常常不完成。不参与学习思维过程,学习十分被动,这类学生令教师和家长都很头疼。因为长期没有好好学习,英语的学习习惯较差,所以英语这门课自然就谈不上学得好了。 

3.学困生的具体成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2)知识迁移过程中造成的知识断链和破网,导致基础知识薄弱。 

(3)学习方法和策略运用不当。 

(4)考试障碍,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 

(5)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 

有的教师还没有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整个课堂仍然是自己在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地听、记。课堂过程沉闷、乏味,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 

针对以上原因,因人而异地提出解决措施,英语老师应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情景化,交际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能力才能显著提高,所谓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4.学困生的行为具体体现 

(1)杂乱无章。书桌上乱七八糟,书包里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找不到本子、铅笔,上英语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 

(2)心不在焉。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思想都“开小差”。于是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听不到三分之一,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复习。 

(3)虎头蛇尾。做事有头无尾,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本等学习用具,看了几眼又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不少时间、精力都浪费了就没有任何结果。 

(4)得过且过。做事喜欢拖拉。这里的问题没读懂,算了罢,以后再说,于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5)抄袭作弊。学习不实事求是。英语考试监考不严格,可以看看别人的,作业可以抄袭别人的,久而久之,抄袭成了习惯,形成“不看别人的,心里就难受”的心理。 

(6)知难而退。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精心准备了英语的值日报告,因为紧张、害羞而放弃了发言的机会,于是稍一纵身可以摘到的果子没有得到,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的追求却被半路放弃了。针对上述学困生形成的各种因素,该如何做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 

三、树立信心,拥有爱心,坚守责任,积极转化学困生 

1.树立“学困生”也能成才的教育观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另外后进是相对的,学困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已被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证明。 

德国大诗人海涅在学校里是尽人皆知的学困生,老师常常骂他“一窍不通”;大诗人拜伦在阿巴丁小学读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是智障儿。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据《中国少年报》刊载:一个在平时连两位数运算都不会做的学困生,谈起“养鸟经”来却头头是道;一个六门功课“挂红灯”的学困生,居然心灵手巧,能熟练地拆装多种规格的电视机。老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积极引导他们走出误区。 

转困对策:从心理上要求我们老师要具备爱心、恒心、和责任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亲切。师生之间只有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困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挖苦讽刺和轻易下结论,而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只有这样,学困生才有可能沿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2.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中,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往往对学习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就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转困对策: 

(1)建立完善的课堂激励和评价体系,努力地去寻找任何一个表扬的机会,放大他们身上任何一个细小的优点和成功之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刻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但是心理发育并不配比的尴尬期,所以逆反心理较强,内心十分的敏感而脆弱。他们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和鼓励。所以上课时我会用一些小道具如盖有“terrific”的sticker,每次只要举手发言不论对错都会给一张“terrific”。就是这一张张小小的sticker调动了那些常年不肯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使得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课堂被调动起来之后,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了,同时就提高了课堂的听课效率。然后每周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把他们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的态度都量化评价。然后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没有进步的继续给予鼓励。 

(2)重点照顾,认真辅导学困生。 

差生之所以差,第一种情况是因为平时没认真学习。如上课不注意听讲,课上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等。对待这类学生,上课要多提问检查,多让他们参与游戏等。从而吸引其注意力。发现他们思想开小差时,最好不马上批评,运用眼神或走到他身边予以提醒; 

  

第二种情况是接受能力差。如思考速度慢,想象力差等,从而导致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课下又懒得及时补上。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讲课时尽量照顾。要讲得尽可能慢一点儿,详细一点儿,浅易一点儿。同时让他们提前做好预习,消化一部分知识,课上听讲心中有数,尽力跟上大部队; 

第三种情况是接受能力差,学习态度又不端正的学生。这类学生虽然少,但最危险。须上述两种方法共用。不管哪种差生,都需补课。具体做法: 

(1)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抓紧在校工作的时间做好有效的课外辅导。我觉得对于学困生比较有效的做法有面批作文和翻译作业,当场限时做完形和阅读题,定期总结单词和短语,及时解决语法难点。 

(2)让成绩好的学生一带二、二带一、三带一,给差生讲解,辅导。使用“兵教兵”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困生,因差异而各有侧重。 

3.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是要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好:“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更有名人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在此过程中无疑会出现多次的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当强的责任心和恒心,对他们做出细致耐心的引导和纠正,并且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只要你愿意付出,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4.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困生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我们正是在耕耘着这份神圣的工作。学困生难免有自卑感,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少责备,多表扬,多鼓励,用爱去浇开迟开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心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1)思想沟通和精神鼓励。一般开学第一周我都会去找我们班的每个学生交流一次,尤其是学困生。给他们提出明确的、科学的目标,心理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每次的测试之后都会为他们做仔细的试卷分析,找出每个阶段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给孩子推荐或免费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料。以这些细微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 

(2)捕捉闪光点,及时表扬学困生。有人说,赞赏是射入学生心灵的一道阳光。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也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赏识。学困生更是如此,他们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学生的白眼,自认为满身缺点,缺少自信。所以我们应用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而后在班内放大,让同学们对学困生刮目相看。一旦这段时间有了些许的进步一定不能放过任何可以表扬的机会,先个别表扬,然后班级内表扬,再打电话给家长表扬。让其得到充分的肯定,逐渐树立信心。取得家长的配合和认可会使我们的转差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5.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英语方面都是由于单词的拼读和记忆有困难,所以导致学好英语的基石——词汇这关没过,所以在起点上他们就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了兴趣。 

所以我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单词的拼读问题。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先生说过,任何语言都分为两个系统,听说系统和读写系统。从听说系统而言,全世界的语言没有难易之分,但从读写系统来说,语言是有难易之分的。世界上的文字大体分为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拼音文字只要学会说了,学读写就相对容易了,其拼写形式也比较容易记忆。 

英语基本上是拼音文字,只要掌握了拼读规则之后,在词汇的记忆上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学之初就先利用有效的音标教学法帮助他们过“拼读关”。可以帮助学困生扫除英语学习第一步的障碍,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此外,老师在备课上需要花很多的心思,注重学困生的参与。例如,在教授单词时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老师叫个别同学操练时,便可以先叫优等生,然后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困生也跟着读,一方面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现一回自身价值,让他们有成就感。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语言讲给他们。使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爱他们,使他们产生不断进步的勇气。“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对这些学困生,我们教师要用锐利的眼睛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走向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爱心 责任心 信心 

 

一、导入 

“学困生”又名“后进生”,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只有诊测清楚他们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谈一点体会。 

二、确定何为“学困生” 

一提起学困生,每位教师都会感到头痛,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学生。所以学困生应强调只是学习有困难,而并非智力差。 

仔细分析,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我通过多年教授小班英语学困生的教学经验积累,发现英语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性格内向型 

这部分学生通常胆子较小,又安分守己,上课不喜欢举手发言,经过仔细观察,他们既不顽皮,也不刁钻,老师不提问他们,他们便在那儿自己看看书或写写作业。英语知识吸收得越来越少,他们对英语也越来越没有兴趣,慢慢地便成了英语的学困生了。 

2.贪玩懒惰型,学习习惯不良型 

这类学生生性好动,十分爱玩,智力正常,而且有的还特别聪明,但缺乏学习的动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对老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常常不完成。不参与学习思维过程,学习十分被动,这类学生令教师和家长都很头疼。因为长期没有好好学习,英语的学习习惯较差,所以英语这门课自然就谈不上学得好了。 

3.学困生的具体成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2)知识迁移过程中造成的知识断链和破网,导致基础知识薄弱。 

(3)学习方法和策略运用不当。 

(4)考试障碍,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 

(5)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 

有的教师还没有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整个课堂仍然是自己在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地听、记。课堂过程沉闷、乏味,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 

针对以上原因,因人而异地提出解决措施,英语老师应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情景化,交际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能力才能显著提高,所谓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4.学困生的行为具体体现 

(1)杂乱无章。书桌上乱七八糟,书包里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找不到本子、铅笔,上英语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 

(2)心不在焉。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思想都“开小差”。于是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听不到三分之一,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复习。 

(3)虎头蛇尾。做事有头无尾,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本等学习用具,看了几眼又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不少时间、精力都浪费了就没有任何结果。 

(4)得过且过。做事喜欢拖拉。这里的问题没读懂,算了罢,以后再说,于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5)抄袭作弊。学习不实事求是。英语考试监考不严格,可以看看别人的,作业可以抄袭别人的,久而久之,抄袭成了习惯,形成“不看别人的,心里就难受”的心理。 

(6)知难而退。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精心准备了英语的值日报告,因为紧张、害羞而放弃了发言的机会,于是稍一纵身可以摘到的果子没有得到,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的追求却被

半路放弃了。针对上述学困生形成的各种因素,该如何做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 

三、树立信心,拥有爱心,坚守责任,积极转化学困生 

1.树立“学困生”也能成才的教育观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另外后进是相对的,学困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已被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证明。 

德国大诗人海涅在学校里是尽人皆知的学困生,老师常常骂他“一窍不通”;大诗人拜伦在阿巴丁小学读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是智障儿。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据《中国少年报》刊载:一个在平时连两位数运算都不会做的学困生,谈起“养鸟经”来却头头是道;一个六门功课“挂红灯”的学困生,居然心灵手巧,能熟练地拆装多种规格的电视机。老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积极引导他们走出误区。 

转困对策:从心理上要求我们老师要具备爱心、恒心、和责任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亲切。师生之间只有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困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挖苦讽刺和轻易下结论,而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只有这样,学困生才有可能沿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2.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中,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往往对学习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就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转困对策: 

(1)建立完善的课堂激励和评价体系,努力地去寻找任何一个表扬的机会,放大他们身上任何一个细小的优点和成功之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刻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但是心理发育并不配比的尴尬期,所以逆反心理较强,内心十分的敏感而脆弱。他们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和鼓励。所以上课时我会用一些小道具如盖有“terrific”的sticker,每次只要举手发言不论对错都会给一张“terrific”。就是这一张张小小的sticker调动了那些常年不肯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使得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课堂被调动起来之后,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了,同时就提高了课堂的听课效率。然后每周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把他们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的态度都量化评价。然后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没有进步的继续给予鼓励。 

(2)重点照顾,认真辅导学困生。 

差生之所以差,第一种情况是因为平时没认真学习。如上课不注意听讲,课上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等。对待这类学生,上课要多提问检查,多让他们参与游戏等。从而吸引其注意力。发现他们思想开小差时,最好不马上批评,运用眼神或走到他身边予以提醒; 

  

第二种情况是接受能力差。如思考速度慢,想象力差等,从而导致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课下又懒得及时补上。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讲课时尽量照顾。要讲得尽可能慢一点儿,详细一点儿,浅易一点儿。同时让他们提前做好预习,消化一部分知识,课上听讲心中有数,尽力跟上大部队; 

第三种情况是接受能力差,学习态度又不端正的学生。这类学生虽然少,但最危险。须上述两种方法共用。不管哪种差生,都需补课。具体做法: 

(1)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抓紧在校工作的时间做好有效的课外辅导。我觉得对于学困生比较有效的做法有面批作文和翻译作业,当场限时做完形和阅读题,定期总结单词和短语,及时解决语法难点。 

(2)让成绩好的学生一带二、二带一、三带一,给差生讲解,辅导。使用“兵教兵”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困生,因差异而各有侧重。 

3.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是要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好:“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

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更有名人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在此过程中无疑会出现多次的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当强的责任心和恒心,对他们做出细致耐心的引导和纠正,并且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只要你愿意付出,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4.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困生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我们正是在耕耘着这份神圣的工作。学困生难免有自卑感,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少责备,多表扬,多鼓励,用爱去浇开迟开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心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1)思想沟通和精神鼓励。一般开学第一周我都会去找我们班的每个学生交流一次,尤其是学困生。给他们提出明确的、科学的目标,心理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每次的测试之后都会为他们做仔细的试卷分析,找出每个阶段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给孩子推荐或免费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料。以这些细微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 

(2)捕捉闪光点,及时表扬学困生。有人说,赞赏是射入学生心灵的一道阳光。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也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赏识。学困生更是如此,他们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学生的白眼,自认为满身缺点,缺少自信。所以我们应用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而后在班内放大,让同学们对学困生刮目相看。一旦这段时间有了些许的进步一定不能放过任何可以表扬的机会,先个别表扬,然后班级内表扬,再打电话给家长表扬。让其得到充分的肯定,逐渐树立信心。取得家长的配合和认可会使我们的转差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5.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英语方面都是由于单词的拼读和记忆有困难,所以导致学好英语的基石——词汇这关没过,所以在起点上他们就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了兴趣。 

所以我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单词的拼读问题。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先生说过,任何语言都分为两个系统,听说系统和读写系统。从听说系统而言,全世界的语言没有难易之分,但从读写系统来说,语言是有难易之分的。世界上的文字大体分为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拼音文字只要学会说了,学读写就相对容易了,其拼写形式也比较容易记忆。 

英语基本上是拼音文字,只要掌握了拼读规则之后,在词汇的记忆上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学之初就先利用有效的音标教学法帮助他们过“拼读关”。可以帮助学困生扫除英语学习第一步的障碍,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此外,老师在备课上需要花很多的心思,注重学困生的参与。例如,在教授单词时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老师叫个别同学操练时,便可以先叫优等生,然后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困生也跟着读,一方面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现一回自身价值,让他们有成就感。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语言讲给他们。使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爱他们,使他们产生不断进步的勇气。“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对这些学困生,我们教师要用锐利的眼睛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走向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3-0048-0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自2010年6月“卓越计划”正式启动以来,燕山大学作为河北省高校中首批实施该计划的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卓越计划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参与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1]。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利背景下,工科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卓越计划”,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满足“卓越计划”中“国际化培养目标”的要求,如何培养工程专业学生的“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等问题被提上日程,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与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燕山大学“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更新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增强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培养工科大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多模式、多层次构建大学英语教学和自学平台等,以便更好地配合和服务于卓越计划,使卓越班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够快速接近或达到卓越计划的国际化培养目标,并为他们日后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参与国际竞争等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1 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交流能力,主 要是听力和口语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2]。鉴于我省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比文科学生差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在卓越班的英语教学中开展多种活动加大听力输入训练力度,因为听力是口语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听不懂他人的谈话也就根本不可能达到交际目的。课题组教师注意将课上精听与课下泛听相结合,在进行听力专项技能训练的同时,注意将听力材料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笔者为学生学习小组布置听单词、听句子、听课文、听新闻、听幽默故事、听演讲等多项任务,让学生们逐渐掌握英语的发音规律和听力技巧,了解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的主要区别。这些训练在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著名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理论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但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语言水平,仅仅依靠可理解的输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可理解的输出”[3]。因为语言输出能迫使学生注意语言形式,特别是当交际受阻时,双方必须通过意义协商来传递信息,用恰当、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根据以上理论,课题组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每次课前都安排2~3名值日生向全班学生做汇报,要求他们尽量不间断地用英语向全班汇报,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气状况、校园热点、国家大事、国际新闻、体育消息等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课题组老师在卓越试点班进行课文话题讨论、角色扮演、社会热点问题讨论、讲故事、讲笑话比赛以及口语演讲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要求学生把英语确实当作与人交流、表达思想的工具,而对于交流中的语音和语法问题,不强求其准确无误,只要不影响正常的交流沟通,就不予纠正。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语言输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大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来,他们有意识地锻炼和检验自己的英语学习成果,尤其是听说练习的效果。

2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 的需求

著名学者Gardner和Lambert认为外语学习动机或取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工具型”,即用语言做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二是“融合型”,即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4]。动机取向与智力因素一起影响学习的结果,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成绩成正比。卓越班的学生为了能成为国际化的工程师,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除了具有融合性之外,以英语作为工具为将来工程服务的动机非常明显。为了能够与将来的工程英语相衔接,卓越试点班学生的日常英语学习中需要一些基本的工程英语内容的输入,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一般比较偏重人文社科方面的内容,而工程英语方面的内容比较匮乏。

鉴于这种实际情况,在卓越班的英语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有选择性地加入一些适合学生认知程度的、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学习材料,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工程英语、材料工程英语、车辆工程英语、生物工程英语、电气工程英语等。这些材料让卓越班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适当地熟悉工程英语词汇、表达和篇章结构等的基本特点,比如,常用工程单位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工程图纸中常用缩略语的理解、工程现象的简单描述、工程备忘录的起草和撰写、工程文献资料的检索、工程技术材料中名词和被动语态的频繁使用等,这些工程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工具性学习动机的同时,也为他们毕业后顺利适应专业工程工作做了知识上的储备。

3 改进教学和考核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1 教学和考核

由于卓越试点班级的班容量相对于普通大学英语课堂而言较小,这就为卓越英语小班教学、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组活动尤其是听说活动奠定了基础。课题组老师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了“以学生为本”的多种个性化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把学生分成小组,给他们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课文讲解、角色扮演、工程说明书翻译和报告撰写等,充分发挥班级中每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身潜质,让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达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老师则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解答和帮助,对学习成果及时进行反馈。

Arthur Hughes认为“语言测试对教学具有反拨作用,测试内容设计得好,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所以笔者在设计考试题目时充分考虑试题对学生日后学习的影响。无论是在平时课堂小测中,还是在期中、期末考试中,笔者都注意使用适当的考核方式,增加语言综合应用的题目,减少效度不高的选择性题目。设计试题时尽量考虑到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考核,尤其是突出考核学生的听说和书面表达交流能力,让学生的所学和所考相吻合。

3.2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卓越试点班学生有较多的社会实践课程,所以其英语课时比其他非试点班级的课时有所减少。以燕山大学为例,卓越试点班学生的英语课时由第一学年的128学时减少到96学时。这些卓越班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以弥补英语学习时间的不足,所以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然而,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个人学习或者个别学习,也绝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6]。试点班的任课老师帮助学生研究自主学习策略,给他们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帮助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并指导他们的自主学习活动。课题组老师鼓励卓越试点班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房的自主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的学习时间段和课程选学内容,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抽查并评估。这些自主学习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老师给卓越班学生布置的有关英语国家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学习内容,有助于他们扩大国际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4 教学实践结果及分析

4.1 实践样本

课题组选取的实验样本是3个卓越试点班的81名学生和2个正常教学班的98名学生,其中卓越班学生来自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正常教学班学生来自机械工程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卓越试点班和正常教学班的课时数分别为128学时和96学时,教学环境为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自主学习机房。卓越班班容量平均27人,正常教学班平均人数为49人,教师配备等其它方面都相同,但卓越试点班根据“卓越计划”进行了上述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

4.2 成绩统计对比

学生入学之初笔者进行了一次入学英语水平测试,满分100分,学生成绩统计分析如表1。

表1 学生入学水平测试成绩

卓越试点班 正常教学班

样本人数 81 98

平均分 75.54 74.03

标准差 8.30 8.86

采用两总体分布未知,两独立样本的 检验 ==1.17

经查验 值分布表[7],双侧检验 =177,0.05/2=1.96,由于 =1.170.05,两组成绩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说明入学之初卓越试点班和正常教学班学生的英语程度处于同一水平。

经过一个学年的基于“卓越计划”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再次对卓越试点班和正常班的学生进行了英语水平统一测试,满分100分,试卷各部分内容的比例同入学水平测试一致,其数据及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一学年后学生水平测试成绩

卓越试点班 正常教学班

样本人数 81 98

平均分 85.17 82.09

标准差 6.78 8.06

采用两总体分布未知,两独立样本的双侧 检验 ==2.73

经查 值表,双侧检验 =177,0.01/2=2.58,由于 =2.73> 0.01/2, 因此

4.3 结果分析

由以上教学实践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即使在卓越班学生英语学时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卓越试点班学生的成绩还是明显高于其他正常班学生。一方面说明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的原因可能是小班授课教学效果好,试点班学生自我效能感高,学好英语的动机非常强烈,课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多等等。

5 后续工作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构建意义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由于卓越工程师班的专业教学很多涉及到引进或者改编国外原版教材以及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等,专业教师需要进行双语授课。双语授课要求专业教师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但是工科出身的专业课程教师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有的专业教师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还不能满足双语授课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专业老师口语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帮助、促进卓越学生的英语学习,所以有必要对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英语指导培训。针对卓越班专业教师在双语授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课题组教师将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解释科技英语篇章的语法和结构特点等,为他们进行双语授课奠定基础,以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工程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课题组教师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尤其是在有关卓越工程师“国际化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研究了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的相应措施,提出了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的方案,提出了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实施了一系列改进大学英语教学以服务于卓越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笔者正积极寻求适应和服务于河北省工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一大批工程领域的卓越工程师积累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02-18)[2013-01-11].http:///zong_he_793/20110218/t20110218_578816.shtml.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Swain 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in Communicative Input and Communicative Output in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C].In S. Gass &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5:50.

[4]Gardner R C,Lambert W 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1972.

篇(10)

1.全科(包班)教学

澳大利亚小学的学制一般为“1+6”年或“1+7”年,即学前班至六或七年级,年龄为5~12或13岁。小学开设的课程有英语、数学、科学、历史、艺术、体育、信息,还有一些学校的特色课程,如表演艺术、厨艺、第二语言等。小学全部采用包班制,每个班配一名班导教师,除音乐、体育、美术、表演艺术、第二语言等专业性强的课程由专任教师教学外,其他课程全部由班导教师教学。也就是说,从学生8∶30到校一直到下午3∶30前放学,班导教师基本和学生在一起。教室既是教学区,又是办公室,班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喜好及教育教学的需求将教室布置得十分个性化。

2.混班教学

笔者参访的WestBeachPrimarySchool全部采用混班教学,跟岗的HawthordenePrimarySchool共13个班,有7个班为混班。有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各州公立学校中,混合编班的比例达到40%。之所以采用“混班教学”,一方面是与澳洲教育理念相关。他们认为,一个班级中有不同年龄的学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学习与不同的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学习上也可以采用“大教小”,互帮互助,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是从节约经费角度考虑。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小学每班班额不能超过30人。政府每年按照学校上报的各年级人数计算出班额数,然后按核定的班额数拨给学校相关教育经费。学校如果多开班,则多出来的班级所产生的费用需由学校承担。HawthordenePrimarySchool校长Dian女士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该校七年级24人,六年级36人,如果按年级编班,须编3个班,混合编班则只需2个班。因此,学校有两个“六七年级”混合班。

这种编班方式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国内的复式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混班教学与复式教学有很大差异。混班教学中,所有学生一起上课,集中教学时教师讲授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只有分组或个别学习时,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布置难度不同的个性化的任务。也许国内教师很难理解这一点,这与澳大利亚小学教育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关。在澳洲教师眼里,年级只是一个孩子年龄的区别,不是学习水平的区别,同年级的孩子和不同年级的孩子都存在学习差异,而他们要做的是针对每个孩子安排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这种安排与年级无关。

3.课堂特色

“玩”中学、“做”中学。澳大利亚小学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比我国低很多。他们的教育理念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因此,每节课知识点非常少,内容十分简单。学生没有课业的负担,没有学习的压力,基本是边玩边学,在游戏和“做”中学,学得十分轻松快乐。此外,澳大利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多所学校开设IBPYP课程(国际文凭小学项目课程),包含语言、社会、数学、艺术、科学、体育六大学科。大多数学校都采用Project(项目)学习。无论哪个年级,教师每个学期都会给学生布置几个“project”。如“中国年”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年”的来历,设计中国“年”表演剧本,表演中国“年”等。在这样的任务中,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查阅大量资料,撰写剧本,还要练习表演技巧。整个任务完成下来,学生的历史知识、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资料检索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澳大利亚,“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孩子”不是一个理念、一句口号,而是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的具体行动。首先,政府、学校为每一个需要特殊帮扶的学生(自闭症儿童、学习困难学生、新移民语言障碍学生等)配有相应资质的一对一辅导教师。课堂上,我们几次见到教室后面或某个学生旁边坐着一位成人,这就说明该班有一个需要特殊帮扶的孩子。其次,分组分层教学做得十分到位。通常20多個孩子,分成4-5组,每组人数不等,组内再分层。并且这种分组与分层会依据学生水平随时调整。所以,同一个班级,不同的课分组不同,不同的学习内容分组也不同,基本依据实际学力制定个性化学习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反思与启示

1.包班教学与分科教学——关于小学教育功能定位之思

客观地说,包班教学对于知识的掌握,特别是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学习是有一定制约的,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澳洲教师教学难度和工作量均大于国内教师。包班教学有利于项目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探究性课程的教学。分科教学则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有明显优势,对教师而言,备课的难度相对也小于包班教学。

包班教学与分科教学,两种模式背后最本质的区别是两国对于小学教育的功能定位的不同。澳大利亚将小学教育定义为启蒙教育,认为小学阶段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方法等,对于具体学科知识不宜过多过高要求。我国则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知识接受,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强调掌握更多的知识。笔者认为,只要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初步建立,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心智的成熟,在他需要的时候,学习知识更重要。

2.集中教学与个性化教学——关于教学效率与尊重个体之思

从知识掌握与技能形成的角度而言,国内小学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效率远高于澳大利亚小学课堂,尤其是大班额情况下,统一的节奏、统一的要求无疑能提高效率。弊端是无法顾及每个学生,无法为每个个体提供合适的教育。笔者认为,理想的小学教育形态,应该是取两国教育之长,即在小班化、个性化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效率,增加知识容量。

3.教材与学材——关于“教之工具”与“学之工具”的思考

上一篇: 汽车营销策略论文 下一篇: 数学教师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