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49: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

篇(1)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乡干部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年度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压担子”。乡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异岗锻炼。为增进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做好基层服务。

四、强化督查指导,促其履职尽职。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认真搞好三级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督促指导。党政班子成员定期入村督查,了解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目标完成等情况。

五、强化考核激励,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推行大学生村官考核测评制,考评实行每季度一评议、半年一考核、年末组织综合评议,以平时测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踪了解、全面掌握。年度考核由乡、村共同组织完成,大学生“村官”根据履职情况进行自评和总结,向所在村进行述职,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从德、能、勤、绩、廉等五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再由乡、村对其作出综合考核鉴定,并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规定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干部,享受“三个优先”即发展党员优先、乡后备干部纳入优先、推荐荣誉优先,激励大学生村干部的争优进取意识。

篇(2)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篇(3)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篇(4)

一、西南财经大学学生广告实验公司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学生广告实验公司(以下简称学广),成立于2008年5月4日,向广大在校学生提供体验公司运作机会的实习平台。目前为止,学广已形成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组成的公司制结构。经营管理层主要是由总经理层、内勤部门、外勤部门组成。内勤部门包括办公室、人力部、运营部、财务部,每个部门设立一名经理,两名专员和五名左右实习生。外勤包括市场部、创意部,市场设立三名部门经理,创意设立一名部门经理,每个部门有四名专员和八名实习生。

二、学广绩效管理制度分析

学广为了完善薪酬管理体系,提高工作绩效,提供员工职务的调整、薪酬福利、培训及奖金核定的依据,保障组织有效运行,人力部专门制定了学广绩效管理制度。主要为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反馈两个部分。

(一)绩效考核

范围。全体员工(实习生照常参加月度考核,但无工资考核。)

内容构成。KPI(Key performance index):即关键业绩指标。综合考核:是一种从不同层面的人员中收集考评信息,从多角度对员工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并提供反馈的方法,考评不仅有上级主管,还包括其他与被考评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兄弟部门的同事,或者人力资源部的监督人员)。个人行为鉴定:是指被考核者,在日常工作中,违反公司相关考勤、培训、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而被处罚分数或者有建议性提议、突出性表现而被奖励行为鉴定。

考核公式及其换算比例。员工绩效考核计算公式=KPI绩效(岗位绩效40%+部门绩效40%)+综合考核(10)+个人行为鉴定(10)。部门经理绩效考核计算公式=KPI绩效(岗位绩效60%)+综合考核(部门员工40%)。总经理层考核计算公式=综合考核(部门经理100%)。

绩效考核细则:①KPI绩效。②岗位考核,岗位考核考察值班与填单情况。具体考核办法如下。每人每月按4次值班为标准。即每次值班占该月考核的10%(10分)。③部门考核,根据部门工作性质和内容制订,每个部门被考核人有x项考核内容, 根据各职责权重比例分配分数。部门考核总分为40分。(由部门经理打分)。④综合考核,实习生每月给公司拉来淡季:一笔;旺季:大于50元以上额外业务。正式员工每月给公司拉来淡季:两笔;旺季:大于100元以上额外业务。综合考核总分为10分。⑤个人行为鉴定考核,对于重复出现同样错误的员工采取错误升级制,一个月内重复出现相同错误即将此错误视为上升一个等级处理;累积重复出现同一错误三次以上,对责任人加以警告,出现累加被两次警告的员工扣其当月绩效30%。个人行为鉴定考核总分为10分。

(二)绩效反馈

人力资源部经理以及负责人员各或部门主管权责主管必须在考核结束后一星期内安排绩效面谈,普通员工可以“考核总结会议”的方式进行,但对于最优秀员工与最差员工,应予以单独面谈,并在考核结束后的10日内将面谈记录原件交到人力资源部,部门留存复印件。

三、学广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绩效考核层面忽视整体绩效的考核

学广绩效考核的对象,仅针对学广经营管理层成员个体层面进行绩效考核,虽然强化了对学广这一创业团队成员的管理,但常常促使团队成员过分重视自身的个体绩效,而有个别员工会忽略、脱离团队整体绩效的目标趋向,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

(二)绩效考核的权重不合理

学广所有经营管理层的员工的绩效是直接跟员工的工资挂钩的。而纵观各项考核指标可以发现内勤部门的指标普“遍过分注重员工的德与能,相对压低了绩和勤的权重”,而外勤部门则是刚好相反,这不符合考核的主要目的,也不符合考核对象的实际情况。

(三)绩效考核方式不全面

学广绩效考核范围是所有员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考核体系。然而学广总经理层的绩效考核,完全是由各部门经理进行打分作为最终绩效得分的。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360度全方位的评估,带有本身的主观色彩的评估体制,这样容易让绩效评估失去公平性,并使绩效评估流于形式,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

四、完善建议

(一)进行学广整体层面与员工个体层面的双重绩效考核

学广应当进行团队整体层面与团队成员个体层面的双重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利用KPI 体系,将大学生校内创业团队两个层面的绩效考核有机地衔接起来,既要在学广整体绩效考核中纳入成员个体的绩效;又要在团队的背景下考核团队成员个体绩效,考核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贡献、对其他成员的支持等。

(二)对学广战略目标进行分解,重新选择合适指标及权重

学广应将与工作绩效无关的指标略去,将学历、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等与员工从事工作关系不大且变动幅度较小的指标固定下来,只在年终考核时加入到考核表中。在平时的月度考核中,则可以不重新评估这类因素,只是用相对较小的权重沿用上年度考核结果,把考核重点放在与企业效益紧密相关的勤绩上。

(三)实行360度全方位绩效评估,考评结果公开

绩效考核时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通过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有效的双向或多向沟通,一句考评标准完成情况的相关资料,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考评成绩。对量化指标坚决按照量化目标评分,对不能量化的指标采用全方位评估,通过由被评估者自己、上司、同时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了解个人绩效情况,避免上级评价和自我评价的主观考虑。其次,绩效考核结果必须公开公示,使员工了解自己的业绩状况和考核结果。

(四)提高对绩效反馈作用的认识,增强绩效反馈的意识

篇(5)

笔者总结自己五年的辅导员工作最深的感触就是:对于辅导员工作,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快乐;认同辅导员职业、将职业变成事业,勤思巧学、以校为家、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在快乐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五年的辅导员工作,坚持“以稳定为前提,学习为中心,成才为目标”,“情定学校,心系学生,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是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在2014届学生学位授予完毕被学生抛向空中的一刻,让笔者明白:“四年,良师益友,被抛起的不仅仅是幸福”。

二、常规管理“数据化”

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动之以情,率之以行”的工作方法。把握年级工作重点,扎实做好大一养成教育奠基础,大二学风班风促四级,大三专业方向重提高,大四就业考研奔前程。扎实做好奖助贷评、班风学风建设、骨干培养、四六级绩点、就业指导等重点工作,引导龙头,带好中间,真情地面对后头的所谓的“问题学生”,只要辅导员始终记着学生的重要和需要,就能让学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各种数据统计和报表无时不刻的接踵而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笔者总结了一个辅导员高效应对繁琐数据的做法――“四库五数一助手”。

四库:学生基本数据库――含有28项学生基本信息,定期更新,这个库是完成各种数据表格的基础库。学习成绩分析库――本库是各学生、各班、各专业成绩全面分析和奖学金评选的重要库;5年来,笔者帮助超过50名同学显著提高成绩,学生获得“优秀进步奖”。成绩绩点统计库――本库是每位学生大学四年成绩统计、绩点换算、毕业学位证获取率的重要库,是指导学生每学期学生重修和提高绩点工作的重要依据;大四下学期基于本库共帮助48名学生提高绩点获得学位证。sumproduct和宏的应用。毕业动态数据库――本库含有37项毕业就业信息,是大四就业工作工作中指导和统计就业情况,完成数据报表就业统计的重要库。

五函数: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用得最多的还是office,相对而言excel用得最频繁,身为辅导员要快速的完成各项数据工作,除了要灵活运用excel中的SUM等常用函数之外,笔者还建议辅导员再学会和灵活运用以下五个函数:纵向查找函数VLOOKUP、字符提取函数MID、条件计数函COUNTIF、乘积之和函数SUMPRODUCT、自定义函数宏Macro。

一助手:爱班级,一款为大学辅导员和学生专属设计的班级管理好帮手APP,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学生动向,轻松管理班级学生事务。推荐辅导员老师从带大一新生开始使用,协助所带学生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库五函数一助手”的灵活应用游刃有余地高效解决辅导员工作中的数据工作,方能跳出辅导员“忙忙忙”的怪圈,去思考怎样把常规管理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

三、思政教育“网络化”

坚持每两周一次的班级讲评是笔者所在学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每次班级讲评1-2个主题,挥洒辅导员腹中才华教会学生做人做事,100%的学生谈话工作成就心与心的交流,而爱心和激情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大法宝。

学生思想活跃在哪儿,辅导员就应该在哪儿,笔者试过飞信、微信、人人、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平台,经过调查笔者所带学生近75%学生活跃在QQ空间,笔者擅于利用自己的笔墨能力,把自己的QQ空间打造为“励志坊”――五年来200余篇育人日志,900条励志说说,超百人评论与点赞,9万余人次访问,潜移默化地教导、感化学生,从中学到求知的渴望、做人的良心、做事的方法和成功的动力等。同时作为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QQ空间来关注学生,尤其一些问题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通过经常性的访问辅导员所关注的问题学生的QQ空间,密切关注其内容的变化情况,掌握问题学生的各方面具体情况,对于在QQ空间里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网络干预。

另外,适当的网络交流能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辅导员与其所带的大学生朋友通过经常性的网络在线或不在线的交流,逐渐会建立起一种虚拟空间的信任关系,学生会更加乐于通过网络来倾诉和交流,这种途径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更自如,更加无拘无束。这样,辅导员和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网络互动,加深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同时对于现在95后的大学生自制力普遍不太好,构架家校平台尤其重要。笔者在大学生在校四年写了四封辅导员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合让笔者感觉对特殊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成效;在2014级学生报到时笔者建立了家长QQ群,更快捷地保持家校管理。外加日常的电话短信、寒暑假的“大家访”等方式切实督促学生健康成长。

四、第二课堂“学术化”

在第二课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通过活动锻炼切实提升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文素养等。

同时笔者更注重引导学生坚持两件事情:在大学期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断尝试,并努力转化为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大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学科竞赛,以赛促学,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五年来笔者所带两届学生参加“毕N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信息技术大赛、全国数学竞赛等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共79项。以2013年全国数学竞赛为例,笔者所在校共22人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其中笔者所带学生11人,占学校校的50%。

在2015年6月结束的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信息技术大赛中,笔者组织和指导所带的大一学生15人参加比赛,11人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一人获得国家三等奖,给大一学生带来信心和树立了榜样。

学生通过四年扎实的专业学习,在满足部分学生升研出国需求的同时,笔者更注重第二课堂“学术化”引导,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成果。

五、辅导圆梦“快乐化”

身为一名辅导员担负着育人的重任,每个辅导员心中都要有一个快乐的“育才梦”。笔者认为辅导员首先要有自己的职业梦想,要坚定地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其次,辅导员要帮助学生筑梦,和大学生们一起实现青想。既然辅导员们选择了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和梦想的助推者,那么笔者认为学生们成才的时刻,就是一个辅导员最幸福的时刻。辅导员成就了学生,学生同时也成就了辅导员。

篇(6)

目前,我院对辅导员的考核是参照行政管理部门对员工的要求进行的,着重工作态度和整体综合表现,并没有细化到辅导员工作的相关环节,针对性并不太强。根据在辅导员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本人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考核内容体系的构建

目前,在辅导员考核内容上,我院参照对行政管理人员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难以体现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特点,例如,过于重视对辅导员工作态度、岗位出勤的考核,而对辅导员工作实绩却不甚重视,未能把握以绩效为中心的原则,达不到合理评价辅导员工作的目的。

2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关系的处理

近年来,我院在辅导员考核中普遍采用定量考核的办法,定量考核有一定的优点,但却出现了纠枉过正的情况,将考核内容一概定量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辅导员的德、能较难量化。一个人品德的好坏、能力的高低是难以用参加多少次政治学习、组织多少次班会加以评定的。所以,过分的不合理量化只会带来考核的片面性。为此,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关系的处理,是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又一个难点[2]。

二我院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与现状

第一,辅导员工作琐碎,无固定的工作量考核。它既没有任课教师的具体教学任务,也没有科研教师的具体科研开发项目。它主要围绕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缺乏统一的衡量指标。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是长期以来,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形象写照,当前辅导员仍没有实现从“事务性管理者”向“人生导师”的成功转型。而且,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据统计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占了整个工作时间的70%,辅导员工作的“教育性”,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其结果是辅导员身心疲惫,没有绩效[3]。辅导员工作和队伍的现状,需要我们去构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辅导员工作,打造一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更需要实施绩效管理,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

第二,辅导员工作过程趋于隐性,岗位不被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往往由许许多多琐碎的工作组成,工作地点遍布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工作时间常常是课余休息时间,工作过程趋于隐性,因此常常不被人了解。甚至部分人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就像“保姆”一样,干的都是些围绕学生的琐事。

第三,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大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陷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当中,只要跟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辅导员去管,被迫成了“保姆”、“警察”、“消防员”、“勤杂工”、“万金油”。而对其原本的工作重心———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主动地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导致辅导员队伍总体上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明显。

三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突破点

1改进测评标准

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有些日常的管理工作辅导员要参与,但是不宜作为主要的内容进行量化考评。比如,辅导员检查学生到课情况次数、辅导员检查学生就寝的次数等。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必须不断面临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如果采用以上绝对化的评分方法,易导致辅导员满足于完成上述工作,不利于辅导员开拓工作新局面。

对辅导员工作测评的中心和重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辅导员的工作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2)指导学生党团活动的情况;(3)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4)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5)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6)各类奖助学金开展的情况;(7)特殊群体、个体的辅导;(8)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的开展情况。二为辅导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情况,主要包括:(1)辅导员的业务能力;(2)辅导员的学习情况;(3)辅导员参与调查研究的情况;(4)辅导员科研成果等[4]。

2明确测评主体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和学校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和老师、学生、兄弟系辅导员都有广泛地接触。他们都可以成为辅导员考评的主体。辅导员测评主体应该是基于辅导员自身包括其他相关对象的综合主体。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开展情况,各主体测评结果的权重可拟定为学生测评结果占10%;系领导占30%;学工部占30%;辅导员自评占30%。

3改进测评形式

(1)学生测评应体现不同学生群体意见。学生测评有利于学生大胆反映意见和建议。但是也容易出现乘机报复的心态。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价值观等的差异,辅导员兢兢业业的工作不一定能得到每个学生的认同,所以学生对辅导员的评分往往既有合理的内容,但也有偏颇之处。我们建议从不同学生群体中选择代表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考评,比如学生测评人群的确定应包括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贫困生以及普通同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反映不同学生群体对辅导员的评价,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打击、报复等情况的发生。但是,需要辅导员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面对学生的低分要善于反省自己的工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5]。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其工作业绩评价涉及到多种因素,其综合评价结论具有模糊性。例如,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等方面的评价,往往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数值点来表现,只能用相应的优劣等级来表示。所以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此难以处理,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却能够较好地处理多因素、模糊性及主观判断等问题。因此,定性评价是综合评价辅导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方法。但对于一些可以用数据来明确的工作可以采用定量评价。如学生申请入党的申请情况、学生日常行为违纪情况、学生获得各类奖励的比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等。

(3)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考核阶段性工作、重点工作、临时工作及基础性工作。平时考核也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评价主要是在学期末、年末,通过对照考评体系进行系统性的综合评价。最后,将集中评价结果与平时考核的记录按一定的权重折合,形成最终考评结论[6]。

四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步骤

第一,建立辅导员工作考核与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辅导员述职报告会,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担任辅导员工作评估领导小组组长。

第二,各系辅导员根据自己的年度工作总结,集中进行述职汇报。述职内容包括(1)常规工作以及一年来突出的工作和特色;(2)对特殊群体或个人的教育管理工作及成效;(3)本人学生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手段;(4)心得体会及科研成果等。

第三,系领导根据考核结果,结合学生评分、自评分、系部评分、学工部评分,按1:3:3:3的比记出总分,系部对辅导员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考评意见,报至学工部。

第四,下点检查。学院成立辅导员考核监督小组到各系了解系领导、学生对辅导员的反映,并了解各系对辅导员考核的开展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学工部及时做好评估工作的总结和表彰。(1)认真总结,概括出学生工作的成绩与不足;(2)吸取经验教训,为新学年的学生工作指明方向;(3)对评估情况进行排名,树立先进典型,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最终评出年度综合优秀和各专项优秀[7]。

五考核结果与运用

第一,辅导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者为优秀;70~89分者为称职;60~69为基本称职;低于60分者为不称职。

第二,在工作中,组织纪律性差,长期(二周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在岗,不能履行岗位职责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上报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不良影响、所带班级出现较大责任事故,并负有一定责任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第三,考核结果要与本人见面,并存入档案,辅导员本人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申请复议;复议后仍有异议,本人可写出书面意见,一并存入档案。

第四,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职务晋升、评选先进、津贴发放等的依据。优秀者按120%的标准核发辅导员津贴;称职者按100%发放;基本称职发90%;不称职扣发50%的工作津贴;并要求其制定措施,限期改正;连续两年不称职者,调离专职学生工作辅导员岗位,按学院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处理。考核领导小组对参评辅导员排出名次,确定前10%为院级优秀辅导员拟评人选,在全院公示三天,无异议者授予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并推荐参加上级评优。

总之,2006年9月1日国家教育部第24号文件另的颁布,对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辅导员的考核和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对辅导员更好的管理,因此,一套完整、科学、切实的考核与评估体系可以较全面的反映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从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程晓军.高校学生辅导员考核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12).

[2]王大壮.新形势下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2).

[3]李院莉,武莉娜.构建大学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7).

[4]陈瑞三,胡立男.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篇(7)

大学生综合测评也称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等教育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制定出符合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在校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文明行为、学习状况、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方面的表现,并对其作出量值或价值的评定及判断过程。一般情形下,综合测评由一个年级在一学年内对学生评价一次,综合测评的结果成为学校各项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的评定依据,并在毕业前全部汇总,成为大学生在校时学业与能力的综合评价,直接影响到毕业时免试研究生的遴选和就业推荐等方面。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的初衷不仅仅是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关注学习之余,能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通过开展综合素质测评活动,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对上一年度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测评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但随着综合测评的实施,许多大学生在综合测评结果的影响下变得浮躁了、功利了。他们现实地面对综合测评,将其作为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行动指南,凡是有利于综合测评结果的事情就干,凡是无益于综合测评结果的事情就不干。因此,综合测评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就显得举足轻重。我从对华南农业大学新旧综合测评的比较,以及实施新的综合测评条例后学生的变化入手,分析综合素质测评对培养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一、新旧综合测评条例的比较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高校已数次修改并逐渐完善综合测评的方法,测评的目的也从适应应试教育转为促进素质教育。华南农业大学也不例外,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2008年起实施了新的综合测评条例。总体上,学生综合测评不外乎德智体等方面的内容,但具体方法有了明显的变化,旧版综合测评条例基本以定性为主,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基本以定量为主,记实与评议相结合。

1.旧版综合测评的内容和特点。

旧版综合测评采用标准分计算方法,德智体以100分计算。综合测评的总分(X)由学业成绩分、日常操行分(基本分和加、扣分)构成,其中学业成绩分占60分(A),日常操行分占40分(B)。学生按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在班中排列名次,每学年综合测评成绩之和加权的平均数为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测评总分,毕业生按综合测评总分在本班排列名次。

学业成绩60分(包括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考试考查成绩)以学生在本学年的学分平均绩点乘以12得到,即A=学年学分平均绩点×12,毕业总学业成绩=(总学分绩点/总学分)×12。

日常操行分40分由政治态度6分、思想修养6分、学习态度6分、法纪观念6分、集体主义观念6分、社会实践5分、体育锻炼5分构成。对学生进行日常操行评定的时候,采用全班同学互评和班评议小组测评的两级测评方法,分别占40%和60%。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每个同学对全班逐个测评,汇总后加权平均得到一级测评X1;班评议小组对全班同学逐个评议和评分,汇总后加权平均得到二级测评X2,两者按照比例相加得到总分,即日常操行B=X1×40%+X2×60%。为了对某些重要事项进行奖罚,日常操行这七个方面均设置了基础分和加(扣)分。如学习态度方面,只要能够做到热爱所学专业,上课能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按时参加教学活动,就给基本分3分。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好外语,规定只要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者就加分;为了避免学生不按时参加教学活动,规定违反考勤制度,旷课一学时、迟到或早退三次以上(含三次)者扣分。

旧综合测评的主要特点是定性,以班内竞争为主(排名均在班内排名,不以其它班级比较),除了学业成绩的分数是没法变动外,日常操行的弹性比较大,学生按照有关条例凭主观意愿给同学们打分,而这些加分和扣分都没有明确每一项的具体分值,这样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们往往不想得罪同学,打分的时候尽量往高打,从而每个同学的日常操行分都很高。因此,旧版综合测评在操作的过程中最终变成学业成绩的较量,而学业成绩往往带有很强的原则性,它是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也就是说旧版综合测评遵循“分数至上”的测评局面。

2.新版综合测评的内容和特点。

新版综合测评采取量化方式,对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表现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在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权重分配中,按照30%、60%和10%的比例进行设置,也就是德育测评30分、智育测评60分、体育测评10分。

德育测评30分由德育基础分10分、班内互评分10分、德育奖励分10分和德育扣分构成,德育扣分不超过前三者得分之和。为了使学生形成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学校设立了具体的加分项目。比如获得国家级的荣誉称号可以加4分,担任学校正式团体的主要学生干部可以加2.5分,参加义务献血可以加0.5分/次,等等,所有项目的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同时也明确了具体的扣分项目,如“无故缺席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扣0.5分/次”。智育测评和体育测评均由基础分和奖励分两部分构成,没有扣分项目,两者的基础分分别为50分、5分,奖励分分别为10分、5分。

新版综合测评主要特点是以定量为主,无论是德育加分还是智育、体育加分都明确了具体的加分项目和分值,学生申报加分项目的时候必须出具相关的证明,年级测评小组审核后才给予加分,不再凭主观意愿打分了,操作上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另外综合测评的总分是年级排名,这就涉及到不同专业学生上课科目不一样,难易程度不一样,老师给分的标准不一样等问题,所以智育基础分的算法要跟旧版有所区别,不能够简单按照学业成绩乘以一个系数得出。新版综合测评在这方面的设计也有所考虑,既要考虑学业成绩,又要考虑公平性,最终将智育基础分的算法确定如下:

二、综合素质测评对培养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因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是各个高等学校对在校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也是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学生往往比较看重综合测评的结果,将测评体系中的各项要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实践证明,有怎么样的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就有怎么样的学生行为,它对学生的在校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1.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接受道德教育和法纪观念教育。

旧版综合测评条例只是要求学生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大概念清楚,具体标准模糊,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则明确要求对大学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党团组织生活、班会等活动的过程进行记载,按照学生参加的次数给予加分;对撰写理论文章、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主办的征文、演讲比赛及做好事等进行加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和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了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良好风尚的形成。

2.可以促进学生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培育团队合作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化比较强,喜欢独来独往,导致他们很难有集体意识。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增加了“集体得分”的项目,规定只要这个集体获奖了,这个集体的所有成员都可以享受由此带来的加分;如果集体受罚了,集体的所有成员同样也要进行扣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一荣俱荣,一损皆损”。实施新的综合测评条例以来,明显可以看到学生对集体的意识增强了,参加集体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能够积极为集体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再是无动于衷。

3.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新版综合测评实施以来,出现了获奖过于集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智育基础分的计算方法引起的。新版智育基础分由该学生本年度的平均绩点除以本年级本专业学生的最高平均绩点再乘以一个系数获得,也就是说各个专业平均绩点最高,学生的智育基础分就是满分,其他学生都跟这个学生比较,两者差距越大,经过系数放大后的差值就越明显。比如专业第一的平均绩点是4.0,专业第二的平均绩点才有3.0时,那么专业第一的智育基础分是50分,而第二名的智育基础分只有37.5分,两者相差12.5分,仅一项就拉开了距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搞不清楚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避免和同学拉开距离,只能是自己努力学习,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4.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在学业成绩相差不远,也就是智育基础得分相差不远的时候,要想在总分排名上取得优势,往往是靠各项加分来实现。也就是说单靠学业成绩而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测评结果。因此,在加分条例的激励下,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竞选各种团体的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比赛;参加征文、演讲、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很多学生就是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在文艺、科技、体育等领域中光芒四射,勇摘桂冠。新版综合测评的加分条例激励了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迎接挑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可以激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旧版综合测评主要以学习成绩为核心,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好就一好百好,知识学了一大筐却因实践动手能力差而无法运用的现象,出现大量只会本专业知识和高分低能、高才低德的庸才。而新版综合测评明确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比赛活动,而且把加分的分值定得比较高。比如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同学一次可以加8分,就连校一级比赛获奖都可以加2分,从而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的积极性。

三、结语

无可否认,部分学生是抱着比较功利的心态来对待综合测评的,比如参与学生干部竞争的目的在于测评加分;参与学术讲座、党团活动等第二课堂的目的在于加分;参与科技创新比赛的目的在于加分。虽然这些行为违背了综合测评的根本目的,但我认为,无论学生抱着怎么样的心态来参与,只要他能够付诸行动、体验过程,就会受到那种氛围的熏陶,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或多或少地提高学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建波.学生综合测评的几点思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2):58-59.

篇(8)

(一)培训任务

1.岗位模拟训练

让学生亲临模拟实训环境中参加实训。模仿员工与顾客的关系,完成迎宾、服务、送客的整个服务过程,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为培养后继人才做多方面的预演。

2.岗位体验

由学生自主参与,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暂时设计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工作岗位。适应期为2-4个月,从中发觉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能力表现,最终调整岗位,确定其适合于管理层还是基层。

3.定位指导

由专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资深人士和公司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分经营管理方法培训和服务技能培训。店长、领班岗位必须保证技术服务能力过硬,并且具有一定的敬岗爱业意识。要求管理人员完成月计划与月总结,总结分析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直至能较好地胜任。

(二)培训效果

经过半学期的适应观察,笔者发现学生能较出色地、独立地完成本职工作。通过顾客意见反馈及经营的业绩证明,学生的技术服务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学生在暑期校外实践中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好评。因此,在该阶段,学生承担了另一项职责,就是在离岗之前辅助指导教师去辅导下一届参与到工作室来的形象设计专业学生。

二、积极参与产学研结合

如今,国内有很多高校申报与行业相关的形象设计专业、美容专业等,纷纷探寻人才培养的规格、就业的出路。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这一专业至今已有两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在人才培养上注重“模拟式”实训教育。实践证明,通过实训,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只学理论而无法进行实际操作的现状。通过实训,大学生可以掌握一些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增强对工厂、企业、公司等环境的深入了解,并对对口公司的基本设备能熟练操作,以利于以后求职。学生到毕业时既有学历证书,又有所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学生的就业就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实训,大学生还能培养自己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得学生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主要成效

1.为学生勤工俭学创造条件

学生以校内美容工作室为优越的平台,利用岗位职能,凭借自身的技术水平、服务特点、沟通交流能力,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获取了一定的报酬,解决了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岗位能力。

2.提高专业学习热情

当初有学生怀疑,并抱着好奇的心进入艺术分院来学习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但如今通过个人的切身工作体验,很多学生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观念,深层地认识到了专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有效地增强了学习与工作的热情,提高了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3.增进企业合作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室引进上海雨田公司的一些产品,成为加盟商,在内部环境建设上按照正规美容院的要求,包括设备引进、卫生消毒、管理、促销等,根据学生的特点,定岗定位,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挖掘其内在的潜质,培养技术服务型及管理型人才。

在建立初期,邀请雨田公司美导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技术指导,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强化培训,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潜在能力,特别是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得到了院教师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4.增强岗位竞争力

对学生的培养,笔者认为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强化工业实训,很多大学生都需要补上技术、技能实训这一课。从美容工作室的成立可以看出,我们是可以解决大学生只学理论而无法进行实际操作的问题的。通过实训,大学生可以掌握一些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增强对公司等环境的深入了解,并对对口公司的基本设备能熟练操作,以利于今后求职。通过实训,使得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很好地融会贯通。

5.创收结果

经共同努力协作,分院获得了一定的创收,学生也得到了一定的酬劳。学生的技术、服务能力转化为物质财富,培养了学生较强的价值实现能力。

6.教学成果

在分院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之下,在学院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中,工作室获得了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也作为学院的代表之一参加了宁波市教学成果的报送和评选。

四、特色与努力方向

篇(9)

这次试用期是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学生和老师早就有了思想准备。我们从三月底就着手准备,与试用期单位联系,就试用期的相关事宜进行商谈。四月中旬,我们又派专人到无锡,具体解决了学生试用期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包括试用期单位的进一步落实、试用期生的生活等问题。我们还召开了多次会议进行动员,讲清这次试用期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具体要求等,统一了学生的思想,为做好试用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措施扎实,是做好试用期工作的保证。

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学生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系部领导对此十分重视,提出明确要求并多次亲临学生中进行思想动员,真正把思想统一到试用期工作中来,带队老师能结合自己的试用期经验、实践经验、社会经验和学生的专业实际、思想实际,精心准备,仔细分析主客观因素,让学生明白这次试用期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方法、要求,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困难及解决办法。把问题讲清、讲深、讲透、讲全,为试用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还结合xx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宣传教育,把思想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发扬团队精神,展现新时期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貌,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开展了以“为学校争光,为系部添彩,为社会作贡献,为自己树形象”为内容的“四为”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食品卫生的安全、交通的安全、水电火的安全、防盗安全等等)、理想信念教育等。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板报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借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做好分工协作工作。

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试用期单位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试用期单位与学校之间以及与带队老师之间都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传递有关试用期的各种信息、倾听领导的工作指导、试用期单位的建议和学生的合理要求,带队老师们做出有利于试用期工作的决定,使“三位”真正成为“一体”。由于分工明确、协作有力,带队过程中自然能够做到情况了如指掌、问题紧抓不放、关系保持顺当、学生心情舒畅。试用期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事前担心的严重违法违纪违规的现象。

3、做好考勤考核工作。

我们制定了《04旅游专业学生试用期要求》和《做好试用期的八条纪律》,每个同学都在《04旅游专业学生试用期保证书》上签了字。根据试用期单位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安排在两个景区和一个旅行社,每个组明确一名组长负责考核,带队老师巡查,保证考勤考核的质量与效果。凡是请假的,必须经过试用期单位领导、组长和带队老师的批准,缺一不可。病假还须持县以上的医院证明。在试用期之前,我们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制定了《试用期生百分考核实施细则》让学生学习了解,与学分挂钩。考核采取走访、调查、互相测评、试用期单位综合评价等多种方法与手段,结合考勤情况以及其他表现与业绩。考核分两次进行,初评和总评,最后进行综合评估。要求每个试用期生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认真填写自己的《试用期手册》,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和试用期论文进行交流。

4、做好亲情服务工作。

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很好、学习很有规律,到了试用期单位后,出现了一些变化,心理的反差、身体的不适应带来一连串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带队老师能够及时掌握情况,体贴学生,及时为他们提供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如:我们住在一所大学招待所,房屋陈旧,卫生条件不尽人意,天气炎热,学生下班回来都是一身汗,洗澡成了最基本的要求,而招待所无法提供天天开放,针对这一实际,我们积极与相关单位协商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解决,本着既要为学生省钱,又要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的指导思想,最终得到了圆满地解决,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生活环境,保证他们有良好的心情投入到试用期工作中去。

5、做好试用期指导工作。

试用期期间,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年龄特征、技能形成的规律及试用期单位的情况,尽可能做到“应知”、“应会”和“应变”相统一,侧重提高应变能力,与试用期单位共同制订试用期方案。一是请知识丰富型和经验丰富型的两类“专家”做试用期指导老师,通过辅导和示范,让学生模仿,老师指导;二是让试用期学生自成“旅行团”,认真讲,轮流练,相互听;三是主动为游客义务试讲,让游客评;四是带队老师组织考,相互比,发现问题及时纠。五是对进步快、应变能力相对强的同学委以重任——“实战演练”。六是进行经常性、多方位、多层次的岗位轮换与交流。虽然有的岗位与专业关联度不高,但对于从教室、宿舍、食堂“小三维”向学校、家庭、社会“大三维”跨越的大学生来说,一样具有新鲜感,能更全面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在学习业务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关管理方面的技巧,了解试用期单位这一大的有机体是如何运作的,上层与下层、部门与部门以及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每个岗位都有其特点,都有学问,熟悉这些情况,对于丰富实践经验、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教学相长等大有好处。试用期期间,恰逢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在无锡举办,我们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选派三名比较优秀的学生参加筹委会服务工作,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国际重大节庆活动的浓裂氛围和对服务人才的要求,也丰富了试用期经历。

三、认真总结,是提高试用期效果的关键。

总结是为了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时代的主旋律。及时总结试用期工作,为教学改革提供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材料,对于探讨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科学性,准确引导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试用期,我们认为有以下收获:

1、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的实践经验得到了丰富。对于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时间从4月到6月,时间比较充分,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3、学生的意志品德得到了锻炼。试用期面临很多困难,通过努力都能坚持下来。意志力不坚强的人在大家的带动下也挺了过来。

篇(10)

教师履行着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双重职责,辅导员作为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师德既有一般教师的共性要求,也有其特殊内涵。第一,工作内容多变。学生工作的内容是动态的、多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工作的内容将不断地补充和更新,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具有很好的应变能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第二,工作时间不确定。学校要求辅导员老师24小时手机开机,在任何时间, 只要学生有问题找到辅导员老师,那都是他的工作时间。第三,工作方法灵活。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时期的学生特征,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辅导员工作要求既照顾到面,还要重视个体。第四,考核指标特殊。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考核不是单纯以考试成绩来界定, 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工作本身头绪多、繁杂,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杂、淡、累”成了辅导员工作的突出特点。“杂”就是除了本职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承担院、系的党务、行政等工作,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打杂的人。“淡”就是这些工作大多不显山不露水,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没有什么成就感,而给人印象是忙忙碌碌、平平淡淡。“累”就是辅导员工作每一件都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偷闲,成天忙里忙外,业余时间常搭上。

辅导员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生活没有规律,涉及学生大小事都要管,既是“消防员”又是“保姆”,很难腾出时间和精力,研究学生思想教育和完成学生工作科研任务。工作量大而且承受的压力大,一旦学生出现人身安全的问题,那么老师的其他功绩也会显得暗淡无光, 由此可能会造成辅导员老师工作中心转移,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的思考

1.加强辅导员的理论学习,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思想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的飞速更新要求辅导员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这样才会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 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规律性,才能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通过学习,深入领会“科教兴国” 的伟大战略意义,激励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远大的抱负。倡导辅导员热爱学生,甘做“人梯”,勇于献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

2.加强辅导员工作制度建设,完善辅导员考核和激励机制

学生工作琐碎、繁杂,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应不断规范辅导员的工作制度体系,建立严格而切实可行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规章制度对师德具有引导、规范和巩固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辅导员认真、严谨、求实、勤奋的工作作风; 另一方面,建立可行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应拟定辅导员的师德规范,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辅导员进行全面考核。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创造有利于辅导员职业道德形成的优良环境,从而使辅导员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把辅导员的师德考核结果与进修、读学位、评优、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对不符合师德规范的,考核不过关的教师实行淘汰或控制上岗,用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促使辅导员师德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辅导员队伍才会焕发出光彩,才会进一步促进队伍的师德建设。

3.加强辅导员日常行为规范,提升辅导员的形象和影响力

辅导员自身应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同时辅导员还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能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用自身素质和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通过我系教师师德问卷显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很大,曾在学生面前由消极言语或行动的教师非常不受学生的欢迎。问卷显示,学生期待与老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作为辅导员就应及时发现每个学生个体身上的优势和特点,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抓好典型示范和舆论倡导,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先进,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励学生努力奋进,从而提高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

4.加强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工作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工作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管理学、法学等等诸多学科, 任何一个走上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老师都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来满足岗位的需求。辅导员队伍具有年轻、上进心强、接受能力强的特点,需要进行严格而系统的职业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辅导员骨干队伍,安排辅导员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班学习,鼓励辅导员攻读与学生工作相关的硕士研究生课程,都会很好的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凤莲,崔玉艳.辅导员师德形象初探[J].职业时空,2007(6S).

上一篇: 机关团支部工作计划 下一篇: 企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