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49: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图书馆工作思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公共图书馆定位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定位,应结合本地区市镇布局,以推动基层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为目标,向以承接省馆、县区馆为特征的综合性、服务型地区中心图书馆方向努力,按照定位清晰,功能分明、服务有效原则,推及图书馆服务体系,承上启下,既发挥大型图书馆延伸作用,又发挥区域中心图书馆的主导作用。
二、图书馆建设要点和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重点一直放在省、市公共图书馆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有较好的基础。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图书馆, 包括省市级图书馆在内,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即便如此,经济一般地区的图书馆建设规模普遍较小,服务能力较弱,辐射带能力不强。区级图书馆和街道、社区图书馆规模不同程度落后于城市图书馆。这些与城市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大力发展以市图书馆为中心,以区县馆为主干,以图书馆分馆和流动站点为节点,以流动服务为补充服务架构,应是经济发达地区中欠发达的公共图书馆建设要点。
近几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许多图书馆因地制宜,进行图书馆服务体系实践。这些模式都是属于具备经济雄厚、文化发达、人才荟萃、技术密集的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相形见绌。
在客观条件不完善的条件下,应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图书馆自身主管能动性,联合社会各界,积极创造条件,走出一条符合适应地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新路子,构建多元化、复合型服务体系模式,形成政府导向型、跨行联合型、业内延伸型三种类型和层次并行的格局。政府导向型,即当地市政府以政策规范形式与基础政府共同规划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纳入政府工作序列和财政预算。此模式是政府推动,保障性较高。跨行联合型,由行业提供硬件基础设施,图书馆提供文献、技术、管理等资源。此模式着眼于有较大社会影响和较好经济基础条件的社会职能机构,较为可行。行业延伸型,即依托本馆的另外机构如文化站,养老院、社区活动中心等,利用其场地,为流通点附近居民提供服务。其运行方式是将图书馆藏书置于更接近读者生活的地方,促进图书流通,建立贯通基层的流动服务网络,缩小城区、城乡间信息需求差距。此模式是图书馆业务核心作用和资源调剂作用的延伸和发挥。
三、地方公共图书馆构建服务体系措施
一方面,要明确政府在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一要明确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架构中的角色、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主导政府级别,并将责任法定化。二要明确经费投入,规定公共图书馆经费增长幅度与正常性财富增长幅度相适。
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多层次秩序井然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服务和效益为先,在规划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时,将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总体架构,设立职能部门,落实举措。建设资金统一纳入政府统筹,服务方向主次分明、各有侧重。
(二)拓展路径,延伸辐射
要在坚持政府主导办馆的思路下,多路径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经济、人力、技术等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利用,形成社会一盘棋、大家合理做的良好格局。比如,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愿望增强,为行业分馆发展提供了很好机会。“联合投资,股份分摊、拥有主权、共享资源、民办公助”的新模式正成为图书馆发展趋势。又如,可以实行流动汽车图书馆模式。提供图书、报刊和电子文献的便捷式服务。这种服务项目可涵盖证件办理、图书借还、预约借阅、解读答者咨询、播放共享资料等业务,不定期举办展览、讲座、辅导、培训和阅读等活动。这种模式成本低、覆盖广、速度快,很适合中小型公共图书馆。
在各个社区广泛建立服务点,密集分布,积极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当下,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打造新优势,开拓新资源、新信息、新载体,利用网上数字平台,为基础群众提供便利、迅捷、实时、互动的信息服务。如通过少儿乐园、青年之友、文明小区、特色社区等板块,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建设队伍,优化服务
要着力抓好地方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深入基层,开展经常性辅导工作,帮助基层图书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光送人才,普及知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社区和村级图书馆,可以考虑动用社会统筹,解决工作人员工资待遇问题,稳定服务队伍。
1 争取医院领导的支持,丰富馆藏资源,特别是重视医学期刊
我院是地处长江以北的县级医院,相对长江以南,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相对滞后。我院占地面积不大,建院时间短,是一所年轻的中医医院。所以,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不仅会给医学图书馆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大扩展了图书馆的功能,使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存储知识、传递信息与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走向市场,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为全院医护人员和进修实习学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以为医教研提供信息、为领导提供情报为己任。但是在当前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情况下,不少医院图书馆处于停滞不前状态,业务和建设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领导对图书馆的建设不够重视。由于一些领导认为图书馆的投资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回报率低,致使图书馆在人员配备、设备购置、经费投入等无法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工作难以开展。要想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领导重视是前提。离开了这一点,医院图书馆的作用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争取领导的重视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争取足够的年度经费,我们将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及工作成果及时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和反馈,使领导对图书馆有较深的印象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让领导切切实实感受到图书馆对促进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努力争取领导的支持,积极争取经费,进而保证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质量和医院图书馆职能的有效发挥。
2 培养精细化管理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可概括为四个字,即精、准、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准就是指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算、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就是操作细化,管理和服务要细化。严就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二级医院图书馆多数还属于小型图书馆。馆员的学历、专业知识结构相对缺乏,大部分馆员都是原来从事其他工作后来改行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平常工作都是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来管理图书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要求,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是精细化的管理。首先要让大家了解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从思想上统一,提高认识、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逐渐渗透到每个馆员的工作中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人是生产力的核心。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用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理解、尊重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在职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建议医院领导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充实管理队伍,尽量的让每个人主动的为医院创造价值,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还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比如精神激励、物质奖励和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等。
一、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
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实际上就是图书展现其实际用处及意义的关键,对应的流通部门工作人员自身应该是最直接为对应读者来提供相关服务人员,其自身行为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对外形象。所以,应该针对性的进行流通部门工作人员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等培训,这样才能够合理的树立正确理念,真正意义上做好流通管理,并且相应的专业技术也要不断的提升,这样才可以为相关的图书借阅人员提供最为优质服务。
二、基于网络环境之下的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转化
图书自身的流通也就是图书在执行其管理工作中所涉及到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其相应图书馆为对应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第一印象,其存在的关键就是为了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对应读者对书刊的节约需求及要求。不过在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对应的服务效率有着更高的需求及追求,传统的形式是手工操作模式,其根本不能满足于现代社会对图书流通量的需求,在这样的状态下,也就必须对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合理应用,这样能够合理的避免对应的流通部门对图书馆印象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流通网络化
1、流通网络化促使管理内涵扩展
在图书馆的流通中呈现了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后,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读者自身多方面的服务也均是得到了很大幅度的转化,与此同时在以往传统的服务工作中,其相对应的工作形式关键是经过面对面的方法来直接性的面对其接触目的,不过在现今网络化不断发展之后,已经逐渐的转化为直接性的运用计算机来作为其间接接触的方法。这样图书流通工作所能够涉及的管理范围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除了对相关的人及图书进行管理之外,流通管理工作还会涉及至对相关计算机的管理。其最主要的就是呈现图书流通子系统的管理以及正常操作子系统管理这样两个方面。
2、网络化管理促使馆藏资源多样化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相关的图书流通服务工作顺畅展开的物质性基础。在网络大环境之下,以往传统的纸质型文献已不再是唯一的馆藏资源,伴随着磁盘、光盘以及U盘等相关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及发展,网络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因其体积较大、储存容量大、应用便捷等,这些都是以往传统的纸质载体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逐渐的成为新时期的图书馆口袋图书,这也就直接的呈现了馆藏资源载体本质上的变化。
3、借阅流通与相关书目统计的科学性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体系能够为广大的用户带来便捷,促使读者或者是图书管理人员随时的查询,这些均是由于此体系中的相关储存有着非常健全的日志记录。并且,此体系中的对应读者资料是极为详细,这就极为方便了图书管理者与相关读者的联系,强化了图书馆以及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运用计算机进行网上咨询,网上的信息服务等相关的流通工作提供了便利。
四、基于网络化境提高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工作质量策略
现阶段的网络通信技术在图书馆全方位的运用之下,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以及服务方式也已经被全部革新,呈现了根本上的跨越。计算机替代了手工记录的方式也已经成为了新时展的趋向及需求,这样的提升不仅仅促使图书流通和其相对应的效率有所提升,也在最大限度上节约了对应的劳动力重复。
1、计算机技术与条码技术管理
计算机技术和其条码技术的不断运用至图书的管理工作中,这样合理有效的提升了其相关的工作效率,并且合理的缩减了图书的借还手续办理期限及时间,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便了读者对于图书的借阅,也方便了图书馆能够及时的掌控图书的去向。应用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之后,图书流通管理能够达到精确、准时、快捷、方便,在整个办理中也是极为合理、方便、快速的。
2、图书库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51-01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使命,通过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完成。而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一线工作,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性质和作用的直接体现。随着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读者在阅读需求、文献类型、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资源,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转变服务观念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服务模式,服务的内容也就是一般借借还还的程序化工作以及一些简单的检索、咨询服务,服务工作往往趋向于万事不求人,坐等人上门的被动服务,对读者不能做到有求必应。网络时代要转变图书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要处处以读者至上为宗旨。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月活动;馆内设置新书宣传栏,将到馆新书及时推荐给读者;主动与各院、系资料室沟通,收集师生读者对图书馆有何建议和要求;通过读者满意度测评来制定读者服务方向。总之,要以各种方式来吸引读者到馆借阅,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重要标志和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优化借阅环境
随着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读者阅读需求形成多元化趋势,如何提升读者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因为读者对流通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图书馆内部环境,比如:图书馆舍的优美设计、室内外的高品味装饰、书库的合理布局、绿色植物的点缀、以及室内采光、温度调节等等。在一个温馨舒适、安静整洁、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借阅,不仅能够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气息的熏陶,也充分体现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舒适化的服务,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形象,也有利于提高读者满意度。
三、服务方式多元化
网络信息时代,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越来越便捷和多元化,突破了以纸质为媒介的的阅读方式,如何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检索、借阅,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严峻问题,要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图书馆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把过去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除了开展电话预约、逾期通知、馆际互借、送书上门等等传统服务外;图书馆还应多购置一些电子数据资源;还可通过专题讲座、电子邮件、在线咨询、远程服务等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来满足各个层次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四、开展个性化服务
根据读者个人特点和独特的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具有个性特点的差异。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读者人性化服务是指服务者在服务过程中要认识人性,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包容人性的弱点,同时以满足读者对资源的需求来开展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开展这样一些工作,如:设置人性化的图书馆用语和宣传卡片;拓展开馆运行时间;利用资源实施快捷和便利的关怀;提供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等,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
开展定题、定点跟踪服务,为有特殊需求的读者提供服务,从读者需要的重点学科和重要科研项目进行跟踪服务,了解它的动态,利用图书馆藏资源对其进行定题检索、查新、编译、科研调查服务等,深层次开发馆藏信息资源,使馆藏资源价值得到增值。当代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需求越来越强烈,也渴望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读者不再满足大量的原始文献,更希望得到编辑整理后的综合性信息。
五、提高馆员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接受科学知识和文化熏陶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员素质直接影响到读者获得知识的效能,影响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获取。因此,图书馆员要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素质,注重培养文明礼貌道德风尚,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观念,真正做到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要积极主动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主动向读者介绍本馆藏书布局和收藏特色;积极主动地研究和把握读者服务规律,确立以读者满意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应考虑服务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处处突出读者、便利于读者、倾向于读者,让读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
六、结束语
新时期读者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读者服务工作必须要有所创新和拓展,只有不断完善信息服务手段,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阅读载体,才能吸引更多读者到馆学习,让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作为图书馆员,要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明确认识读者是构成图书馆社会活动的主体,图书馆工作就是为读者服务的工作,甘当配角,主动积极、想方设法去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做到一切从读者需要出发,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
参考文献:
[1]吴芳.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采编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发挥。毋庸质疑,对新形势下的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研究与探讨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当前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呈现的新特点――信息化和网络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从印刷型文献为主要信息载体的时代,迅速向以电子信息资源与数字化为特点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时代过渡,并成为鲜明的时代特点。
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对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访和分编等工作比以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资源类型多元化、采访数量迅速增大;采访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采访人员由传统的图书采购员转为信息挖掘者和信息导航员;采购方式由传统的填写征订书目、采购、邮购发展为以网上采购为主的工作方式,通过网络联系图书供应商进行采购;编目人员的工作对象增加了数字化、多媒体等资源,要同时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采编。
二、高校图书馆图书编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信息化技术相适应的服务意识尚需进一步培养。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资源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大量出现,文献信息载体类型随即由印刷型发展到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和网络型等多种文献信息资源并存的局面。这就要求采编人员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并进行数字化,建好馆藏图书的标准机读目录数据库和期刊、视听资料的标准机读目录数据库,这样读者通过网络就可以检索馆藏图书、期刊的目次信息和文摘,从而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采访人员要多接触读者,了解读者需求,及时掌握各种相关信息,以便在采购时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有目的的选择。编目人员也从对文献实体、外表特征的描述深入到各个知识单元,让读者在查询检索目录时更加方便快捷。借助网络,采编部向读者提供更广泛的网络资源,可提供在网络环境下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此外,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读者沟通交流的多种途径,定期不定期收集与反馈读者的建议和意见,做好图书荐购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不断满足高校师生学习、教学、科研等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2.特定条件下的编目服务外包工作质量不理想。近年来,不少高校“迎评促建”,尤其是高职院校蓬勃发展,各校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图书经费的投入力度,图书馆的采编业务日益繁重,在此背景下采编业务外包逐渐被很多高校所接受。服务外包加快了编目与加工速度,缩短了图书编目与加工的周期,降低了图书馆的运作成本,促进了编目标准化的进程,增强了图书馆的整体竞争力。然而,“非常时期”往往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人力有限等原因,图书馆方面没有或很少对编目工作和承担外包业务的公司进行过程监督和最后的审验工作,只注重编目图书数量的要求,而忽视了质量的控制,同时书商提供的服务也是良莠不齐,一方面其技术人员并不一定在技术上真正过关,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员在限时限量的工作要求下只重速度却轻质量。实际上,图书编目工作对人的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度要求很高,压力和体力透支,精神涣散使得一些错误无法一一校正,从而使图书编目工作的水平和服务质量下降。
3.采访和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和编目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知识视野狭窄,由于图书馆待遇、工作性质等因素,那些高素质、高学历、专业性强的人才不愿或不能到图书馆从事相关工作;二是采编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缺乏“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对工作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知识结构单一,对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以及所对应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于新专业和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而且缺乏开展信息参考咨询、网络检索、信息分析、市场调研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四是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偏低,实际应用能力远远不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从而严重影响了采编的工作效率,影响了文献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三、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促进采编工作的途径
1.转变采编人员的服务观念。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采编部门作为图书馆重要的信息资源窗口,就必须更新观念,打破重藏轻用、重形式轻内容、因循守旧的传统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建议,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采编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校图书馆的相互联系,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
2.构建适应专业与学科建设、人才素质培养的藏书体系。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始终要坚持“服务至上”原则,服务于专业与学科建设,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构建适应建设与发展需要的藏书体系,按不同科类建立基础型藏书、研究型藏书、工具型藏书。基础型藏书是经过精选的各专业科类藏书,以介绍读者认识不同的专业领域为目标;研究型藏书以满足独立研究的需要为目标;工具型藏书主要是相关专业门类的研究工具书。
3.拓宽采访渠道,做好读者荐购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网站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密切与各专业教学单位的联系,积极宣传、组织并实施馆藏书籍的采购前期调研,使所购图书更加切合读者的需求、更加适应专业与学科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可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采访部门及时编写最新书目简介,有效降低采访工作的信息搜索成本;另一方面,根据未来发展需要,统一协调、规划文献资源建设,统筹安排图书经费,杜绝重复投资,努力做到资源共享。
4.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工作。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而网络资源编目规则尚不完善,图书馆的收藏趋势已逐渐由印刷型图书向电子图书倾斜,而电子出版物文献与印刷型文献在编目工作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编目人员要制订出适合本馆馆情的编目细则,熟悉编目规则,针对网络环境下采编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电子出版物特点的编目细则,使编目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5.进一步加强采编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采编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采编人员应该具备勤奋好学、严谨细致、主动热情、协作协调、遵章守纪等优良的职业素养,共同营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工作氛围,才能有效激发出馆员最大的工作热情。采编人员首先要注重自身高尚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优秀思想素质的塑造;其次,还应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提高业务技能、苦练内功,只有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第三,要有广博的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大量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产生,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不断涌现,如果驻足不前,视野狭窄,在工作上必然处于被动局面,就无法很好地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谭春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创新与协作[J].情报杂志,2008,(4).
一、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必要性
信息化的到来使得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逐渐被普遍运用,而这也加速了图书馆现代化的到来,图书馆开始不再受到地域化的限制,变得更加网络化和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到来的同时为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带来巨大冲击,传统的服务模式由于交流渠道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化时代的多种交流渠道。高校图书馆要想适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社会,就要对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改革和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不仅仅是高校本身的需求,更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同时,是图书馆想要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以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图书馆为例,该校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服务读者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二、强化网络信息服务新理念,提高馆员整体素质
在网络迅速普及的今天,一些大学老师或者学生,以及科研工作者都希望在图书馆读者服务这方面得到更好的服务,他们希望可以从网络上直接并且快速的获得自己想要查询的信息。图书馆各位工作者应该都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并且动员每一位图书馆工作者都参与其中,把“活到老,学到老”这一学习理念贯彻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来,以不断提高每个图书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因此,我馆应该每一年都会派各个部门不同学历的工作人员去外出学习,吸取其他先进馆的经验和理念并结合我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馆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服务读者这方面的技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专业和个性化服务这方面我馆可以说已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三、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网络服务新环境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的建设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应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脚步:第一建立了一个高速的局域网将校园网、国内网相互连接实现网络的开放。第二建立了相应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保证其运行稳定、性能优良。局域网带来的是技术保证,而服务平台的优化得益于自动化集成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子阅览室为读者开展光盘、网络数据库检索利用服务,提供网上信息检索、查询以及多媒体课件学习。
四、充分利用图书馆网页,开展网络信息服务
我馆各部馆员已经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服务的巨大魅力和前景,因此能够积极迅速地转变传统服务观念,变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通过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馆的web已是读者进入虚拟图书馆的入口,他们在这个全新的信息交换平台上,享受着新型服务方式带来的种种便利。我馆主页“数字资源”栏目,集中了本馆购买的部分重要中外文数据库、自建数据库、试用数字资源等,资源分布清晰有序,方便了读者的直接点击利用。二级主页则按数据库类型分类指引,如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文摘索引数据库、电子图书等等,并配以对数据库的介绍和使用方法,方便了不同读者的各级需求。
五、开展网上咨询,为读者搭建互动交换平台
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推出图书留言功能,并及时查看留言,及时回答作者的咨询,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了解读者常问的问题进行汇总,进而推出网上服务功能,这样在图书管理员忙碌的情况下,读者可以通过网上咨询的方式查找自己的问题答案,当读者有新的问题出现时可以通过邮箱进行问题提交,资深的管理员再进行解答反馈。相信在图书管员以及读者的协调努力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会更加系统化以及规范化。
六、开设网上课堂,进行用户培训
图书馆除了要积极开展上述各项服务之外,也需要从读者角度考虑,读者若想充分运用这些信息资源,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与检索技能,因此,我馆在开设检索课的同时也开设了指导学生读者如何使用各种数据库的网上教学课程,这些课件不论是在内容还是操作方面,会让所有学生读者便于理解和快速掌握,所以一推出就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为了能充分了解和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我馆每个学期都会派专人到各个院系进行实际了解,通常是以问答形式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也会以“网络+面授”的形式定期的举办讲座,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我院师生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率,同时,它也成为我院图书馆网络服务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大亮点。
图书馆亘古不变的主题是“服务”,无论怎样求新求变,“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我们全体馆员永远的座右铭。网络环境下的学术、网络化服务、数字化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的新追求、新希望。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a new period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and China'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the reform of the fabrication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to adapt, match, will have to carefully think about a positi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new ideas and new ways. Therefore, pay attention to the human care, emphasize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became the new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must take hold of the two main link and important content.
Key words: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Humanistic concer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很大,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心理问题的多发多态已引起普遍关注。作为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建安企业员工来讲,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危险系数高、收入偏低却是大家公认的,面对与劳动不成正比的收入,面对越拉越大收入差距,面对因物价上涨而日益加重的生活负担,难免会心理失衡、失调。如何调适职工的失衡心理,保持企业的发展活力,这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指导思想,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 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真正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打动人,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
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心理疏导,从一般意义上讲,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讲,它体现的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是帮助人们进行一定心理调适,使其不良 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
其次,我们要知晓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稳定人心。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急剧竞争、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让员工产生许多心理障碍,这些问题如何处理不当将会演化为心理危机,严重影响员工的稳定性和企业的和谐性。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困境和挫折面前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当其面临困境时,能够得到来自家庭、好友、企业、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会有效缓解起心理压力。相反,则会增加他的受挫情绪,产生悲观失望心态,不安心工作,影响企业的和谐发展,影响社会的祥和稳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心理疏导,正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可以引导员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帮助员工正确理解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为企业打造一支忠诚的员工队伍。
激发工作热情。一个人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尤其是重复劳动,难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疲劳感与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很好地调整心态,就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心理疏导,正确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缓解工作压力,消除负面情绪对工作的影响,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干的良好平台,为他们创造晋级、提升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再者,我们要掌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
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教育。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心理负荷过重的员工解除心理不适或障碍,引导员工学会发掘自身的潜力,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教育活动可采用观看教育片、举办知识讲座、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或聘请专门的心理医生解答员工的心理问题,通过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疏通员工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困惑及其它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健康。
引导员工进行自我教育。企业应对员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归根到底是自我教育,只有当员工自觉接受教育并努力将之转化为现实的道德行为时,劝导他们,不要为琐碎的事情生气,应求大同存小异,不要计较眼前利益,应着眼于长远。使员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效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将不良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引导员工正确宣泄不良情绪。合理的宣泄可以帮助员工改变郁闷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引导员工宣泄不良情绪:一是引导员工把受挫的原因,压抑的痛苦或愤怒的心情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倾诉出来,淡化心中的痛苦和委屈。二是开通企业网络交流平台,倾听员工心声,帮助员工解答心中的疑惑,缓解员工的不良情绪。三是开通渠道。员工可通过意见箱真实地反映对某事某人的看法与意见,管理部门应及时正确处理问题,减轻员工心理负担。四是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设施。员工可以通过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如健身、网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适当地调节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
现阶段,很多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不高,其原因都是图书馆内部管理结构不科学,管理混乱,分不清主次。比如,对图书期刊的管理来说,传统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料以及数据库等,一般被认为是图书馆资源管理的主体,从采购到资源组织及利用是资源管理的流程,以图书为例,包括图书采访、编目、典藏、流通、资产管理等。不同的载体类型的资源管理方法是不同的,但是目的是相同的,就是以收集资源为起始,利用资源为目的。管理的内容方法很多,也很具体。但是在很多文艺图书馆中,并没有区分不同载体资源的管理,而是为了简化管理,统一采用一种方法,其结果必然是使很多种类型的载体资源要么保存不当,受到破坏,要么就是因为保存方法不妥,利用效率降低。对于各个部门职责的梳理也是一样,许多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职能存在交叉,或者管理各个部门之间过于自我封闭,不与其它部门信息共享,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比如,采购部门就要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责,有效拓宽馆内信息量,并与编目部门配合,整理和编辑这些信息,还要与藏部门配合,提高这些信息的数字化,以更好的服务于读者。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
在文艺单位发展过程中,普遍重视各种文艺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挖掘,而对于辅助单位里的人才队伍建设,则普遍重视程度不足。由于长期的“欠债”,导致文艺单位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比如:学历低、专业不对口、数量不足、业务能力不强、服务态度不端正等诸多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文艺单位图书馆的发展,而且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为此,各文艺单位需要重点加强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图书馆在新时期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各图书馆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那些学历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各单位需要通过工作环境、待遇、职称评定等诸多方面给予倾斜,使他们愿意来、来的了、留得住、干得好;第二,要加强对馆内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培训。在这一方面,要通过定期、定向的培训,使工作人员逐步的形成更加端正的工作态度,更强的奉献精神,更加坚定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也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三)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图书馆管理创新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从古至今的至理名言,无论在什么组织都一样。图书馆的管理也是一样不例外,要想提高文艺单位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就必须要科学而有效,并且能严格被执行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很多文艺单位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并没有随着整个单位发展的步伐。实际上,时代在发展,文艺单位的工作环境、理念也在发展。作为文艺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也需要发展。但是实际上,很多文艺单位的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真正是“几十年如一日”,墙上挂的依然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管理制度。显然,用这么长时间以前的制度来在今天进行使用,很多已经过时。尤其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明显不适用于新技术下的图书馆管理背景。比如,过去都是对传统书籍借阅的管理,而现在很多都是电子书库,如何应对病毒、网络黑客攻击,有效保存各种数据就成为更重要的管理工作。因此,要充分结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调整工作思路,完善规章制度。同时要制定严格的监督体系,保障所有的制度都能有效的被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文艺单位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四)紧密联系发展实际,促进图书馆整体协调发展
图书馆作为文艺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文艺单位自身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其发展应该是与保持高度一致,并且有机融合到文艺单位的发展之中。只有这样,图书馆的发展才会更加有生命力。但是在很多文艺单位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来看,总是把自己与整个单位的发展切割开来,认为图书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走自己特有的发展道路。实际上,图书馆的发展应该是服从于文艺单位的发展全局。为此,各文艺单位图书馆的发展,应该更多的与其它单位部门相互沟通,更多的征求其它单位对图书馆发展的看法和需求。比如,通过调查问卷、电话采访的方式,了解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哪些类型的图书,需要什么载体的,需要图书馆怎么改进管理。也可以在各单位派一名联系员,定期的参加各单位的一些发展会议,从中了解各单位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汇总在图书馆总的发展思路之中。只有这样,图书馆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文艺单位整体发展布局中的有机构成部分。
精细化管理,又称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是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认为管理是由细节构成的,讲究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求最优,强调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强化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满足广大用户、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选择和要求。
2.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关键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图书馆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服务资源的多元化,图书馆服务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元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图书馆服务过程的细节。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工作服务过程精确、量化和规范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问题,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3.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
加强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常规管理,力求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获取最大的绩效。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知晓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损失,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二、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确定“精、准、细、严”的工作思路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战略规划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个字可以概括:精、准、细、严。“精”,即精益求精,是要求图书馆员工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工作达到“更好”。“准”即准确定位,是指对图书馆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每一道工序都要规范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机衔接。“细”指细化目标,是指把每一项工作一层一层地分解细化,明确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最终使责任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严”指严格考核,是指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的标准,对图书馆员工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2.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制度化、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也就是图书馆员工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规程、规章制度,以此来制约和规范员工的日常服务工作和言语行为,培养员工遵守制度规则的自律意识和文明服务行为,并在其违反时进行处罚。二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工作服务对象的行为制度体系,也就是读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以此来制约和规范读者的行为。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应避免走入误区
1.要避免过分注重“指标”,过于强调“量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但“精细化”不等同于量“化” ,“精细化”不仅求“细” ,更求“精” ,因而应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如果只注重指标分解,定量考核,那么员工可能会只注重完成量的指标,一味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缺少创造的激情,这样就很难将事情做到极致,创造最大效益。
2.要避免过分纠缠“细节” ,将“强调细节”变成“繁琐化”
在管理工作中,并不是管理越细致,规范越细密越好。过细的规定不仅束缚了员工的手脚,也给考核增添了负担;同时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协作精神下降,彼此隔离疏远;还容易模糊管理者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了一些不该过分关注的地方,结果陷入繁琐的具体事务中。因此,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中,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整体把握,兼顾细节。
3.要避免过分拘泥于“制度” ,将精细化等同于“制度化” 、“刚性化”
精细化管理以“规范化”为基础,又不止于规范化,还应向个性化靠拢。“规范化”要求用制度来分解职责,用制度来规范行为,促使每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到位、尽职。但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可用制度来规范的,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在建立严格、具体、系统的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循的同时,还需要“弹性空间” ,以发挥员工的个性特点,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需要不断去研究、实践、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真正渗透到图书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身上,使之高标准、高质量地履行好所承担的每一项工作,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只有这样,图书馆管理才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各项工作才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冯镜.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情报管理.计算机科学,2008.09.25.
[2] 尚祖业,李旭.浅谈公关意识与图书馆情报管理.2009.08.06.
[3] 邓路华.图书情报 管理 指标新探图书情报教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04.05
[4] 冯泽泗.图书流通量的理论计算与实际确定.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05.24.
一、网络化对少儿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工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网络技术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数字化的电信网络,其主要通过互联网覆盖各个方面。网络化使得少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少儿图书馆内部,图书文献由过去单一的纸质印刷文献向着印刷型、综合型和影像型等复合型的文献资源转变,文献信息载体向着高密度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网络化背景下,少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更加开放,需要由过去封闭的服务模式向着半开放或者全开放模式转变,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趋势,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图书借阅,还包含了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信息调研和用户培训等内容。随着网络化不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读者群体的信息化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读者对网络化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面对这种挑战,就需要少儿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及时做好应对工作,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服务意识,由单一的图书馆服务向着综合模式转变。
二、网络化背景下少儿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工作存问题分析
1.信息化意识淡薄
在很多少儿图书馆中,服务人员对信息化服务的理解范围比较狭隘,缺乏灵敏性,工作思路不开阔,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能力不足,该开发的信息未能全面开发出来,重视藏书轻视利用的传统思想依然存在,重视信息的手机、整理和收藏,而忽视了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很多图书馆中,服务人员注重对各类书刊保存,限制读者阅读使用这些文献信息。服务人员不能及时转变服务模式,依然采用过去封闭的服务管理模式。
2.少儿图书馆馆藏资源不能满足需求
现阶段,很多少儿图书馆建设规模比较小,服务空间和人员配置方便也比较薄弱,由于规模较小,受场地限制,很多先进的网络化技术很难被全面应用,无法满足小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工作人员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少儿图书馆办馆规模较小,馆藏资源建设能力不足,无法为读者开展比较全面的信息服务,极大的制约了少儿图书馆的发展。
3.少儿图书馆服务方式落后
信息服务工作是少儿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做好少儿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主要是将搜集到的文献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结合读者需求将各种信息传输给用户,为少年儿童服务,从而充分体现出文献信息应有的利用价值,切实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但是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还有不少少儿图书馆采用手工操作进行服务,一些图书馆缺少相应的办公设备,不能实现文献咨询上传共享。此外,导致服务质量低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少儿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由于图书馆不重视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没有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导致现存的信息服务队伍专业知识陈旧,不能紧跟时展进程,给少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网络化背景下少儿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树立信息意识
过去被动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在网络背景下,少儿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全面树立信息意识,这样才能保证高效的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找到最适合少儿图书馆发展的方向。首先,转变观念,明确全新的工作思路。作为信息服务人员应该全面认识到,少儿图书馆实现自我发展除了政府部门的支持之外,还应该结合自身需求,树立找市场的指导思想,从而探索出适合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树立信息化意识。针对图书馆服务人员信息化意识淡薄的现象,应该强化信息意识建设,在日常工作中要督促服务人员积极学习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保证少儿图书馆的服务人员能够更好的适应网络化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的全新要求。
2.加强馆藏资源建设
在网络背景下,建设少儿图书馆网站和特色数据库是少儿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最近几年,随着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逐渐向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少儿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不断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在进行文献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要致力于建设本馆特色的数字化文献资源,从而形成一个特色藏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建设特色的数据库,重点突出少儿图书馆藏书特点,要有选择将各种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文献信息纳入到特色数据库中,通过建立联接互联网的少儿网站,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少儿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
3.创新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