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49: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园幼儿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幼儿园幼儿护理

篇(1)

借助“互联网+”创新对家长的宣传方式

 

要想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幼儿园要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只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师资水平、保教能力以及开展的活动才能更好地被家长接纳和信任。

 

1.家长通过“互联网+”了解幼儿园师资

 

园所的师资水平彰显了幼儿园的软实力,好的师资是保教水平的保障。近些年,由于很多年轻父母喜欢将孩子送到城里幼儿园,究其原因,他们觉得城里的老师学历高,保教水平高。我园地处农村,老师的工资虽不高,但是她们都不忘进行学历提升,拥有大专学历的老师达100%,本科学历也达到90%。我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老师的本科、专科毕业证拍成照片进行上传,还将老师获得的“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青蓝工程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证书制作成PPT,发到幼儿园网站上,供家长浏览。另外“教研科研”也是幼儿园的生存之本,老师们在各类论文比赛中曾获得过省、市、县一、二、三等奖,还在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过论文,我们用“全能扫描王”扫描后发送至幼儿园网站。家长看到这些学历证书和荣誉证书都很震撼,纷纷感叹:“农村的老师和城里老师一样能干,我们的孩子就在这里上学了!”

 

2.家长通过“互联网+”了解幼儿在园保教情况

 

家长都有各自的工作,他们每天仅仅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里在园停留一小会儿,每学期半天的家长观摩活动也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孩子在园学习和生活的牵挂和关注。他们常常问老师:“我家孩子午餐吃得香么?”“最近他上课认真听讲了吗?”虽然老师每次都耐心解释和回答,但是家长总会流露出将信将疑的表情。小二班的张老师喜欢在孩子吃饭时拍“三张照片”,分别是孩子端碗开始吃饭,孩子用餐吃了一半的和孩子吃完时的镜头。她每天选择几个孩子作为拍摄对象,一周下来班级30名幼儿基本上都拍了一次,然后通过班级QQ群将孩子用餐时的“三张照片”传给家长。家长看到了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的整个过程都很满足,洋洋的妈妈说:“看到照片,就像我自己坐在他身边看着他吃饭一样,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他有没有吃饱了!”有些老师还迁移了张老师的这个做法,教学活动时,他们也给孩子拍照片,从一开始的示范讲解、幼儿操作到最后的作业评价,将孩子活动的整个过程用相机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互联网传给家长,让他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

 

3.家长通过“互联网+”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行动转变的前提。农村幼儿园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我们想借助“互联网+”开展相关活动,促使家长反思自己不正确的教育行为。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是家长认为“游戏”就是玩,玩就不是学习。因为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所以班级的老师每每要求家长收集游戏材料的时候,他们总是爱理不理的,从不用心配合。农村常见的种子、稻壳、花生壳、稻草、麦秸秆、木屑、木块、竹片、树桩、树枝、芦苇花、蚌壳、田螺壳等是开展美工区游戏的材料。老师将幼儿的“种子贴画”“田螺风铃”“稻草变身”“芦苇插花”“树桩大咖秀”等美工作品进行装裱,拍成微视频上传幼儿园网站,每一幅画都有详细的字幕说明,其内容涵盖幼儿创作的步骤,所用到的技法,对幼儿审美方面的影响以及废旧利用对幼儿从小环保意识的培养等等。家长在网站上看到美工作品微视频以后,异口同声地说:“废旧材料对幼儿学习起的作用真不小,原来所谓的‘游戏’就是寓教于乐啊!”

 

借助“互联网+”拓宽家庭服务途径

 

社区中入园幼儿家长和一小部分未入园幼儿家长都是我们的家长资源,“享受优质的教育和服务”也是他们对幼儿园的期望与要求。为此,我们建立了由老师组成的服务队伍。一学期工作下来,老师们因为是利用双休日及业余时间参加活动,加之平时五天的连续工作,连轴转的状态令她们很快苦不堪言,同时低效率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家庭需要。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我们提供服务最为集中的龙腾社区家庭电脑普及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先将社区人群进行分类,小部分低收入者,我们延续送教上门的做法。对于文化素质较高,家中有电脑会上网的人群,我们改变传统服务方式,借助网络提供有针对。针对这一部分人群我们推出了以下几种服务内容。

 

1.通过“互联网+”引导家长学习幼儿保健知识

 

健康的体魄是孩子将来参加学习、工作的本钱,而年轻的爸爸妈妈大多因缺乏保育知识而不懂护理孩子的正确方法。我们的网站根据季节特征提供相应的养护常识。比如春天时,老师们会在孩子的饮食、服装、活动等方面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孩子患感冒的家长也能收到一条网络小贴士:“感冒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便秘等特点。幼儿小,不要自行买药给孩子吃,一定去医院治疗。”到了冬天,老师会在网站的醒目位置提醒大家“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加强体育锻炼是孩子最好的取暖方法”,等等。

 

2.通过“互联网+”引领家长学习《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部重要的纲领性的文件,怎样让家长了解呢?我们将《指南》传到幼儿园网站上,和家长一起学习解读。每次学完后,还会抛出1~2个问题,让家长探讨,请他们将自己的观点发到网站上与其他家长共享。妞妞的妈妈在学习感悟中这样写道:《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年轻家长今后开展家庭教育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孩子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3.通过“互联网+”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我园在网站上向家长发放调查表,对他们读书情况进行调研,探索其读书的喜好和倾向。调查表收集后,进行分析汇总,最后分别列出阅读书目,进行打印,分发到每个家庭。例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大部分家长不知道有这本书,我们将之列入家长阅读书目。鼓励他们将书中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互联网与老师一起交流探讨。洋洋的爸爸在网上发帖说:“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我认为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家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老师也定期向家长发送自己的读书心得,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另外,还通过网站开展“家长阅读感悟”活动,让他们将自己的读后感晒出来与大家分享。每学期还给“最佳读后感”的作者颁发奖金和奖品。

 

篇(2)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教师的美好愿望。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幼儿来说,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以致诱发危险因素。在灾害中,幼儿往往受害最大。因此,幼儿只有掌握了意外自护的初步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害,避免受到伤害,所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

一、幼儿园幼儿安全自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幼儿群居场所,头等大事就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孩子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幼儿来说,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安全问题围绕着他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管理条例》指出:“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的教具和玩具”。

二、幼儿园幼儿安全自护意识薄弱的表现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快乐成长,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而且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幼儿自护能力不尽人意,幼儿自护能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摔伤、碰伤或挤伤

常见的有幼儿从床上摔落,从楼梯上滑落,在游戏中摔伤、碰伤或挤伤。由此可见摔伤、碰伤或挤伤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幼儿活动时自护能力弱、教师照顾不周、环境设置等。

2.扎伤或戳伤

虽然幼儿已经有了“尖锐的东西能伤人”的意识,但在手工活动中使用剪刀仍会划破手指,绘画活动时水彩笔会戳伤眼睛,进食时说笑会被鱼刺卡住喉咙……由此可见,扎伤或戳伤也是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幼儿不知尖锐物品的危害性、不能小心操作、成人不能及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等,是幼儿出现意外伤害的几个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幼儿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好奇、好动以及手部动作缺乏灵活性和协调性也是造成幼儿被尖锐物品扎伤或戳伤的原因。

3.烫伤或烧伤

有时幼儿喝水会把开水洒在身上,有时吃饭会把热菜汤或稀饭洒在身上,这都会引起烫伤,有时幼儿身上带有摔炮、打火机等易燃物品,经过摩擦,会点燃,会烧坏衣服、烧伤皮肤。由此可见,烫伤或烧伤也是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尤其是烫伤。幼儿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儿自护能力薄弱以及幼儿园提供过烫的饮用水和食物。

三、幼儿园开展幼儿安全自护能力培养的方法

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安全自我保护的意识

幼儿园要尽量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户外活动使用,也尽量维持设施能提供给孩子以运动经验获得的功能,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或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适当的安全提醒,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

2.日常教育中培养幼儿安全自护能力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能力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3.游戏活动中幼儿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有人问路怎么办》《我家住在哪儿》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

篇(3)

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治疗限制了日常活动及对各种治疗的恐惧住院给患儿增加了许多以往没有过的限制,例如:抽血前不能进食。因输液而不能下地自由活动等,这些问题使患儿丧失了住院前的自由。各种治疗(如抽血、打针、吸痰等)对患儿的威胁,使患儿产生恐惧。

对疾病的认识有限而产生情绪反应儿童因本身认识能力不足,或因身体不适而产生情绪反应,有可能将疾病与惩罚联想在一起而导致焦虑、恐惧。甚至因不当的幻想而失眠、作恶梦,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身体形象改变所造成的情绪影响随着疾病及治疗的进展,接履而来的是身体外观的变化,药物副作用所造成的脱发、满月脸、水牛背等,甚至身体某系统功能丧失或某部位丧失知觉,均使患儿产生害怕及焦虑的情绪。

陌生环境及对其缺乏安全感奇怪的病床、推车及各式各样医疗器械取代了家中熟悉的环境。各种器械声、吵杂声、消毒水的异味等使患儿缺乏安全感。

离开亲人及接触陌生人住院需要与亲人、朋友分开,原有的舒适及稳定被不安全感及害怕所取代。以及陌生医护人员所施予的各种强迫性检查及治疗。

2 幼儿对住院的心理反应

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变得十分强烈,对住院误认为是惩罚,而且害怕被父母抛弃。

对医院环境不熟悉,生活不习惯,缺乏安全感。

幼儿语言的表达及理解能力有限,入院后在语言沟通上有很大困难。幼儿的话有可能被误解或被忽视,这些使他们感到十分苦恼。

此期患儿开始探索世界,开始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完全依赖别人的状态,发展自主性。患儿在医院里受到束缚,有可能形成羞怯、疑虑,甚至产生孤独感和反抗情绪。

幼儿开始知道身体器官的名称,但不知道其功能,不知道患病的含意及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要住院等。害怕打针、手术及害怕影响身体的完整性。

分离性焦虑:⑥连续呼喊妈妈,拒绝护理,拳打脚踢,企图逃跑去找父母。②越加感到没有希望找到父母,明显地表现出悲哀、压抑,面带愁容,没精打采,对周围的一切不感兴趣,可有退缩或抱怨行为,如吸吮自己的手指或紧抱玩具不放。当父母来探视时表现哭泣,以安慰自己。③住院时间长,患儿不再抑郁,假装对周围的一切有较大的兴趣,假装乐意和其他人接触,表现得很愉快;把对父母的感情全部压抑下来,父母来院探望时,表现满不在乎,父母离开后不哭。

退化如尿床、吸奶嘴和过度依赖等。退行是儿童逃避压力常用的一种行为方式。

3 主要心理护理

护士长在排班上尽量固定主管护士,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连续的护理,加强关心爱护,使其得到母爱的替代。

尽可能满足幼儿住院前的爱好及生活习惯,允许患儿带自己喜爱的玩具进入病房,并耐心讲解医院内的生活安排及介绍周围环境,使其对陌生环境有所了解,减少焦虑情绪。

重视非语言沟通方式,护理人员应采取亲切和蔼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主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儿惯用的词汇及表达需要和要求的特殊方式。在生活上给与照顾,在治疗前做好其思想工作,争取患儿愉悦配合。

篇(4)

根据市教育局的2022年春季收费标准,省级示范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为每学生每月600元,市级示范幼儿园每学生每月500元,一级幼儿园每学生每月300元,二级幼儿园每学生每月270元,三级幼儿园每学生每月240元。(武价费〔2014〕75号)

注意,学校代收费包括体检费、基本医疗保险费、乘车费、外出活动费。

幼儿园伙食费单独交吗

是的,要单独交。根据教育部门的检查要求,幼儿园保教费用和食堂费用应分别做账核算。

园方可以向自愿在幼儿园就餐的孩子收取伙食费,伙食费按日、月或每学期计算,根据孩子在幼儿园的实际用餐天数结算,多退少补,并每月向孩子家长公布餐费收支情况。另外寄宿制幼儿园可以对自愿入住幼儿园的儿童收取住宿费,但幼儿园提供午休不得收取住宿费。

篇(5)

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儿童永远是世界上最纯真的存在。作为景观设计师,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可以尽量设计出适合儿童活动的场所,尤其是能让他们自由自在玩耍的户外空间。而幼儿园作为承载了儿童重要成长阶段的场所,其户外空间的设计更应得到我们的加倍重视。此外,若能够结合对相关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相信会对实际设计有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1 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实际情况,将儿童的幼儿期定为3~6岁这1阶段,一般在幼儿园中学习[1]。可见,幼儿园教育可以说是儿童期的一个开端,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户外空间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著名儿童心理学家 J·皮亚杰说:“儿童游戏乃是一种最令人惊叹不已的社会教育。” [2] 苏霍姆林斯基称:“在游戏之中,儿童的眼前展现了一个世界,展现了个性的创造能力” [3] 。优秀的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可以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游戏场地,促进儿童的游戏活动和健康成长。

当然,已经有许多的设计师和学者为此做出过努力,其中最为著名的著作之一便是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2位教授所著《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4],在儿童保育户外空间这一章,作者不仅作了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和讨论,也对设计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许多方面都做了较为详实的叙述,为我们在设计幼儿园的户外空间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料。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能够结合相关的幼儿心理研究理论,将能够使设计更加的科学和人性化。这也是笔者在本文中试图讨论的课题。

2 设计结合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揭示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样的幼儿园户外空间是儿童喜欢并需要的,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设计才能良好的辅助儿童的健康成长。

2.1 划分不同游戏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帕腾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相互关系,对游戏进行了以下分类。

此外,在幼儿时期,儿童已经开始形成性别角色观念,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性别化行为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儿童在户外活动空间中进行游戏时,性别化行为也很明显。

综上所述,不同的社会性水平和不同性别的儿童需要的游戏类型都会有所不同,进而需要的活动空间也就不同。

首先,为了避免同一种游戏内容使一些孩子感到厌烦或使另一些孩子感到挫败,空间的划分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为了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孩子互相交流友好相处,场地也无需过分细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彼此之间利用植物或者座椅等进行区分或者以道路进行连接,这种“障碍”会提示孩子哪些范围是适合自己玩耍的地方,同时也能通过“障碍”观察到其它区域内儿童的活动,从而判断自己要不要“越界”。最后,休息和独处的空间也需得到安排。

2.2 设计中应体现对特殊儿童的关怀

身体有残缺的儿童。他们通常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自由玩耍,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或者被其他的孩子排斥。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帮助他们得到良好的身心锻炼,走出阴影。

身体残疾的儿童需要加强锻炼和活动。无障碍设计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残疾儿童的行动提供很多方便。此外,虽然每个残障儿童的情况都不一样,为他们所做的设计也应该有所侧重,比如,对于肢体残障儿童,地面的坡度、道路宽度、游戏器械等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对于智力残障儿童,设计的重点是组织顺畅的空间秩序,加上丰富的色彩、声音、质感等都可以刺激他们的神经。[7] 但是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中我们常常做不到如此细致,因此,要找出最为基本的问题,那就是要解决交通障碍,技巧障碍和信息障碍,使他们能够自由通行,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参加一些游戏。

2.3 丰富多彩的设计要素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在幼儿期会迅速发展。而这种发展依赖于幼儿的各种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都充分地敞开,接受各种适宜的刺激。在此阶段,教育者一方面要创设一种刺激丰富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引导儿童的兴趣[8] 。

2.3.1 植物造景。不同的植物,其颜色、气味、外形、花朵、果实等都有所不同,随着季节的转换又会产生很多变化。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首先要选择生命力强和便于管理的物种。其次,要考虑功能要求,比如,夏季遮阴、降尘除噪。然后,要适当选择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儿童对于形状奇特、色彩鲜艳和有独特质感的植物会显示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选择对儿童无危害的植物,坚决不能使用有刺、有毒和有刺激的物种。在进行植物配植时,要注意常绿植物和色叶植物的搭配,为孩子营造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也符合儿童活泼的天性;建议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的多层次搭配,在丰富空间的同时也能满足多种功能需求;在幼儿园区的重要节点处要进行特别处理,可以利用大体量或者具有独特树形的植物进行强调。

2.3.2 其它自然元素。儿童天生是与大自然亲近的,水、沙、石等自然元素都能给儿童带来游戏的灵感。建议根据幼儿园学生的数量在户外空间中设置面积和大小合适的沙坑,可以在沙坑周围摆放长椅作为边界。同时在沙坑旁边应该有可以遮阳的植物或者伞,既可以丰富景观又具有实用价值。此外,还可以在空地和绿化范围内增加石块的摆放,有时你会发现,仅仅是几块石头就可以令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园区内设置浅水池,儿童生来是亲水的,若与喷泉、雕塑和一些小品结合则更具趣味。 各种各样的自然元素都能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应该被广泛地应用到幼儿园的户外空间中。

2.3.3 游乐器械。游戏器械能给孩子们提供大量的锻炼体力和脑力的机会。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当环境不断地对儿童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提出挑战时,它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与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会不断推动着儿童的心理发展。[9] 因此,我们常会发现,像秋千、滑梯等单一的游戏器械很容易令孩子乏味,而能提供更多挑战性和选择性的组合型游戏器械,则可以令儿童保持长久的兴趣。同时,儿童游戏器械的安全性要受到足够重视,材料的选择、尺寸或是安装过程等环节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

2.4 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丰富的刺激能够促进儿童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当然,儿童也不是被动地顺应环境,而是主动地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他们会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改变不适合自己或自己不喜欢的环境,建构和创造适合自己的新环境[10] 。

设计师应该把自己当成孩子,不仅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想问题,更需要与他们平等、真诚地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一方面,在设计之初,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周围,与将来有可能进入该幼儿园学习的小朋友接触,去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而儿童的思考毕竟是不成熟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把孩子的理想变成现实。另一方面,可以实地考察其它已经建成的幼儿园,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了解孩子们对该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满意和不满意之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自己的设计所利用。

3 结语

通过对相关的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能够为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提供更多具有人性化和科学依据的指导。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孩子们在幼儿园中获得更多的欢乐,更强健的体魄,更健康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 PiagetJ.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M].UK:Routledge,2001

3 苏霍姆林斯基,肖勇.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4 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著.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谷传华.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6 杨姿倩.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7 刘冰颖.城市儿童游戏和游戏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篇(6)

美国心理学家帕腾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相互关系,对游戏进行了以下分类。表1儿童游戏的不同种类[5]此外,在幼儿时期,儿童已经开始形成性别角色观念,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性别化行为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儿童在户外活动空间中进行游戏时,性别化行为也很明显。表2儿童在户外活动中的性别化行为[6]综上所述,不同的社会性水平和不同性别的儿童需要的游戏类型都会有所不同,进而需要的活动空间也就不同。首先,为了避免同一种游戏内容使一些孩子感到厌烦或使另一些孩子感到挫败,空间的划分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为了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孩子互相交流友好相处,场地也无需过分细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彼此之间利用植物或者座椅等进行区分或者以道路进行连接,这种“障碍”会提示孩子哪些范围是适合自己玩耍的地方,同时也能通过“障碍”观察到其它区域内儿童的活动,从而判断自己要不要“越界”。最后,休息和独处的空间也需得到安排。

设计中应体现对特殊儿童的关怀

身体有残缺的儿童。他们通常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自由玩耍,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或者被其他的孩子排斥。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帮助他们得到良好的身心锻炼,走出阴影。身体残疾的儿童需要加强锻炼和活动。无障碍设计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残疾儿童的行动提供很多方便。此外,虽然每个残障儿童的情况都不一样,为他们所做的设计也应该有所侧重,比如,对于肢体残障儿童,地面的坡度、道路宽度、游戏器械等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对于智力残障儿童,设计的重点是组织顺畅的空间秩序,加上丰富的色彩、声音、质感等都可以刺激他们的神经。[7]但是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中我们常常做不到如此细致,因此,要找出最为基本的问题,那就是要解决交通障碍,技巧障碍和信息障碍,使他们能够自由通行,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参加一些游戏。

丰富多彩的设计要素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在幼儿期会迅速发展。而这种发展依赖于幼儿的各种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都充分地敞开,接受各种适宜的刺激。在此阶段,教育者一方面要创设一种刺激丰富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引导儿童的兴趣[8]。

1植物造景。不同的植物,其颜色、气味、外形、花朵、果实等都有所不同,随着季节的转换又会产生很多变化。在选择植物种类时,首先要选择生命力强和便于管理的物种。其次,要考虑功能要求,比如,夏季遮阴、降尘除噪。然后,要适当选择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儿童对于形状奇特、色彩鲜艳和有独特质感的植物会显示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选择对儿童无危害的植物,坚决不能使用有刺、有毒和有刺激的物种。在进行植物配植时,要注意常绿植物和色叶植物的搭配,为孩子营造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也符合儿童活泼的天性;建议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的多层次搭配,在丰富空间的同时也能满足多种功能需求;在幼儿园区的重要节点处要进行特别处理,可以利用大体量或者具有独特树形的植物进行强调。

2其它自然元素。儿童天生是与大自然亲近的,水、沙、石等自然元素都能给儿童带来游戏的灵感。建议根据幼儿园学生的数量在户外空间中设置面积和大小合适的沙坑,可以在沙坑周围摆放长椅作为边界。同时在沙坑旁边应该有可以遮阳的植物或者伞,既可以丰富景观又具有实用价值。此外,还可以在空地和绿化范围内增加石块的摆放,有时你会发现,仅仅是几块石头就可以令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园区内设置浅水池,儿童生来是亲水的,若与喷泉、雕塑和一些小品结合则更具趣味。各种各样的自然元素都能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应该被广泛地应用到幼儿园的户外空间中。

3游乐器械。游戏器械能给孩子们提供大量的锻炼体力和脑力的机会。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当环境不断地对儿童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提出挑战时,它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与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会不断推动着儿童的心理发展。[9]因此,我们常会发现,像秋千、滑梯等单一的游戏器械很容易令孩子乏味,而能提供更多挑战性和选择性的组合型游戏器械,则可以令儿童保持长久的兴趣。同时,儿童游戏器械的安全性要受到足够重视,材料的选择、尺寸或是安装过程等环节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

篇(7)

一、遵守游戏规则:

集体游戏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出现你推我挤的现象,幼儿重心不稳,在推挤的时候避免不了摔倒,碰、撞易发生意外,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的体育游戏“小兔拔萝卜”。孩子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总是巴不得马上去尝试 幼儿对游戏中设置的小桥、山洞兴趣浓厚,想马上一试,有的小朋友抢先一步来到排头,可后面的小朋友也已经望眼欲穿,于是你拉我、我挤你就会自然的发生了。这正是教师进行情景教育的良好时机,首先让孩子们看看自己是否顺利的钻过山洞和经过小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小兔宝宝就能顺利的通过呢?是刘欣宇抢了;不对,他们拽我;我没拽是后边的推我——在一片告状声中,孩子们体会到推、挤是不会顺利经过的,应当学会遵守规则。

在以后的游戏当中,还会发生这种争抢推挤的情况,因为有些幼儿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在自己越心急的时候越易发生这些行为,就需要反复练习,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经过反复的提示、练习、模仿,幼儿从游戏中懂得,快乐游戏的前提是要学会遵守规则。

二、保持身体平衡:

我班小朋友在户外游戏时,常会有摔倒的现象,为了避幼儿因摔倒而发生意外,我对幼儿进行了平衡能力的训练。首先,我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发现,易摔倒的幼儿在大肌肉动作上比较不协调,而且大多数幼儿不能在运动中或运动结束后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样摔倒的机率就会加大。那么对动作不协调的幼儿,我先指导他们在运动中如何掌握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是保证身体平衡的前提,例如:我班一名幼儿在跑步的时候,腿抬不高,脚擦着地跑,手臂在身体前扭动,这样他跑两步就会摔倒,我示范跑的动作,手臂弯曲夹在身体的两侧,做前后摆动,来协助身体运动,腿抬起向钱买,脚不能擦地,阻力小身体灵活了,摔倒的机率就减小了。

接下来,我对幼儿平衡能力进行练习,幼儿开始在剧烈运动后,由于重心转移,常保持不住身体的平衡。因此,我在游戏时带领幼儿学习控制身体,如:利用丹顶鹤的游戏,帮助幼儿单脚站立,学习重心转移,双手抬起以保持平衡,在必要时还可以用跳动来保证不摔倒。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通过练习,大多数幼儿学会单脚跳等动作,幼儿在单脚站立时稳住重心,保持平衡。

下一步,我又带领幼儿练习克服惯性,保持平衡的练习,如:大风和树叶、小飞机转转飞等游戏,幼儿作圆周运动或旋转运动后会头晕,身体易摔倒,我教幼儿用蹲下的方法来克服惯性带来的眩晕感,逐步再过渡到直立保持身体平衡,不摔倒。通过练习,幼儿能蹲下保证不摔倒,个别幼儿能够直立保持平衡。

幼儿平衡能力要靠各种方式来帮助练习,随着幼儿大肌肉动作的逐步协调,身体各器官与机能的发育与完善,幼儿会更加自如的保持身体平衡。

三、灵活的躲闪能力:

在户外体育游戏时,小朋友们是最快乐的,他们像小马一样飞快的奔跑着,像小兔一样快活的跳跃着,愉快的追逐嬉戏。可是经常就会有两个小朋友互相撞到一起,为什么会常常发生相撞呢?为此我班在体育游戏中加强了对幼儿灵活躲闪能力的研究和练习。原来小班幼儿目测距离能力有限,肌体控制能力还未发育完全,大肌肉动作还不是分协调,因此小班幼就要加强儿灵活躲闪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游戏中,幼儿越障碍物跑、跳进行的比较顺利,年龄稍大一些的幼儿能连续跳,在跑的时候也不易踢倒障碍物。年龄稍小的幼儿也能断断续续的跳越障碍物,在跑的时候有些幼儿会踢倒障碍物。在绕障碍物跑时,幼儿比较有困难,因为越障碍物大多是直线行进,偶尔有弯度,也比较易达到,而绕障碍物时,幼儿要做曲线行进,同时还要根据障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行进的方向,所以会有些困难。

有些幼儿,在绕障碍物跑时,常会绕过前几个障碍物,到第四、五个以后就做直线跑了,这是因为幼儿在运动中不易调整运动方向,只能完成一个行进目标。有些幼儿在绕障碍物跑时还会发生象喝醉酒一样的身形,这是因为年龄越小的幼儿调整自己的身形越困难,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体要随行进的方向作调整,但由于控制能力还达不到,不能随心所欲的调整方向,于是就会出现象喝醉酒一样的跑步姿势来绕过障碍物。

但这些都是幼儿在初期练习时经常发生的情况,通过反复练习后,孩子们绕障碍物跑的能力明显加强了,踢倒障碍物的情况减少了,身体调整方向协调了,绕障碍物跑的速度也加快了。通过一系列的联系,我班幼儿在游戏中相互碰撞的现象减少了,同时也减少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危险性。

四、户外活动游戏材料的安全使用:

在户外游戏当中,孩子们所使用的游戏材料实在是不少,有布尾巴、有纸球、有布包、有纸棍等等。他们在进行游戏时,我发现有些幼儿不能正确的利用玩具材料,因此常发生幼儿之间的纠纷。例如有一次,我班一位小朋友把布尾巴围在脖子上,一手拿一端和另一位小朋友互相抢着玩,结果他的玩具抡到了对方的脸上,当时对面的小朋友就哭着来告状;另一次,两个小朋友追着玩,后面的用布尾巴一下套住前面小朋友的脖子,前面的人一下摔倒了,后面的人停不下来,压在摔倒的小朋友身上。为什么孩子们在游戏中会发生这些纠纷呢?我认为主要是幼儿在游戏时使用的玩具的玩法不正确造成的。例 1 :是因为幼儿之间抡玩具时距离太近,又接近面部,幼儿不知道这样有危险,因此不会主动分开;例 2 :是因为后面的小朋友意识不到,突然之间阻止快速前进的小朋友会有哪些后果,所以在幼儿游戏之前,教师应当对幼儿讲清游戏当中的注意事项及玩具的正确玩法。例如:孩子们在游戏时,如果选择玩具材料游戏,要远离小朋友的脸,如果伤到眼睛是很危险的,要学会躲闪别人;不能突然阻止快速运动着的人;互相合作游戏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和脸部等。

总之,为幼儿提供的体育游戏材料要安全,幼儿在游戏之前教师要教给幼儿保障自身的方法,在游戏中要观察幼儿,出现安全隐患要马上制止,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幼儿选择游戏后能安全、健康、愉快的游戏。

幼儿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是快乐的,他们通过活动增强了体质,锻炼了各项机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完善。但不管怎样,安全是快乐的前提,只有保证幼儿的安全,减少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安全隐患,才能真正使他们获得快乐的发展。

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 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能力 , 培养了品质 , 又维护了秩序 , 保证了安全。实践告诉我们 : 幼儿一日生活是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的必要环节。

(二)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保证

2.1 落实园长责任制

园长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 负责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教育、检查、指导工作。园长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 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 要时时讲 , 月月讲 , 天天讲 , 逢会必讲 , 警钟常鸣 , 防微杜渐。加强日常安全管理 , 加大管理力度 , 建立健全幼儿园各项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 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保证。

2.2 落实分工负责制

建立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安全体系 , 落实分工负责制。签定各种安全责任制 , 层层签定 , 层层落实 , 责任到人。

(1) 落实幼儿晨检制度。幼儿来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晨检 , 除检查身体状况外 , 还要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危险物品 , 如 : 小刀子、小钉子、小纽扣等 , 因为这些物品有时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 所以要消除这些不安全隐患 , 就要求保健医、保健员、教师要严格做好每日晨检工作 , 要细致、认真地检查每一位幼儿的口袋、书包及手里是否携带有危险物品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落实幼儿园安全保卫制度。建立安全工作领导机构 , 并设立保卫机构 , 配备专职保卫人员 , 建立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 建立门卫制度及职责 , 建立外来人员登记和验证制度。门卫由专职保安担任 , 明确幼儿园安全保卫职责。

(3) 落实幼儿园消防制度。认真落实幼儿园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职责、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维护 , 保证有效使用 , 设置必要的幼儿消防安全标志。

(4) 管理好幼儿园水、电、气、暖及有关设施的安全。建立用水、用电、用气、采暖及户外大型体育器械等相关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 定期检查 , 及时维修和更换。

(5)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文件规定 , 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关 , 幼儿园定点采购 , 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卫生关 ; 严把食堂仓库关 , 食堂仓库专人保管 , 双人双锁管理 ; 按卫生保健要求做好每餐留样 ; 炊事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 定期有效地进行预防投药和空气消毒 , 灭鼠除蟑 , 幼儿园与大连有害生物防治中心签定合同 , 有效地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6) 加强对有害物品管理。对于有毒药品 ( 如灭害灵、灭鼠药、消毒水等 ), 单独存放 , 妥善保管 , 专人负责 , 让幼儿远离危险 , 确保幼儿安全。加强对卫生药品的管理 , 保健室内药品、消毒物品等专人负责 ,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的卫生用品。

(7) 落实交接-班制度。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 严格接送制度 , 家长需持接送卡接幼儿。

(8) 落实安全工作登记及档案管理。建立安全工作档案 , 记录幼儿园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情况 , 及时总结和改进安全工作。

(三)组织幼儿必要的训练和安全演练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有效手段

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开展幼儿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安全主题活动 , 通过训练、实践活动 , 让孩子在感知操作、领悟、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 , 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自护 ,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体验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幸福。

3.1 加强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锻炼 , 提高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我们发现平时很老实、不爱活动的幼儿都很容易受伤 ,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孩子的动作不灵活。教师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 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3.2 开展一系列安全主题活动

(1) 交通安全主题活动——《红灯停 , 绿灯行》。通过活动让小朋友掌握交通规则 , 认识交通标记 , 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常识。

(2) 消防安全主题活动——组织参观消-防-队员消防演习 , 将消-防-队员请进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进行《大三班起火了》消防演练 , 练习逃生动作或自救技能 , 并以怎样逃离火灾现场这一主题开展讨论 , 在主题活动中让幼儿亲身体验讨论内容。

(3) 开展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按照幼儿园制定的突发事件安全应急预案 , 组织幼儿进行逃生演练 , 可以提高幼儿逃避自然危险和自救的能力。

(4) 开展预防传染性疾病主题活动——通过演练 , 使幼儿掌握简单的防范技能。

(四)全社会有关方面( 人员) 的参与, 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要素

4.1 创设安全的幼儿园硬件环境

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 ,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幼儿园的楼房、水、电、气、暖所有设备必须安全、环保 , 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房屋合理布局、隔离室合理设置 , 教具、玩具绿色、环保、安全 , 符合幼儿特点 , 为幼儿创设安全环保的硬件环境。

4.2 创设安全的幼儿园外部环境

幼儿园周边环境安全 , 道路安全 , 远离闹市区、网吧 , 为幼儿提供健康的外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4.3 创设安全的幼儿园人文环境

( 1 )落实家长为幼儿第一监护人的责任

幼儿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监护人 , 必须树立为孩子负责的意识 , 对幼儿的安全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 , 遵守幼儿园接送制度 , 凭接送卡接送孩子 , 确保幼儿人身安全。 幼儿园要做好在园家长的培训与沟通工作 , 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网络、家园联系册、致家长一封信、电话随访、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不同时期相关安全培训 , 并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 , 从而实现家园同步 , 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 2 )全社会必须树立为幼儿安全负责的意识

树立为所有孩子负责的意识 , 既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 , 又要对全体幼儿负责 , 作为幼儿家长 , 当自己孩子有病、发烧 , 要及时上医院诊治 , 需要隔离的要主动自觉地按医学隔离要求进行隔离 ; 成人在幼儿面前不吸烟、不说脏话 , 举止大方、文明 , 驾驶员要注意规避幼儿 , 等等。 总之 , 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措施得力、责任清楚 , 有幼儿园全体幼教工作者的尽职尽责 , 定会营造出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局面。为幼儿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 , 让孩子在拥有知识的同时 , 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人生毅力 , 从而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

幼儿园管理 , 安全是首位 , 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固然重要 , 但没有什么比保障幼儿安全更为重要的 ,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 是我们全社会及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充分的锻炼是幼儿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由此可见,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对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有明确的硬性规定:“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但事实上,有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有限,没法开展户外活动;有的幼儿园为避免户外活动安全,缩减活动时间;有的幼儿园实施“小学化”教育,少有户外活动;还有的幼儿园户外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质量。那么如何保证有质量的两小时户外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下面结合实践谈谈体会。

活动时间需因时因地安排

合理的时间安排是保证两小时户外活动质量的重要前提。两小时户外活动要合理地安排在一日活动中,不仅保证户外活动时间的充足性,也有利于户外活动常规化,又使一天的教育教学动静交替。具体安排包括:半小时早锻炼、十五分钟早操、半小时上午户外活动(包括户外教学活动)、半小时餐后散步和自由活动,十五分钟午间操,半小时下午户外活动。“过热或过冷的地区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时间段进行。”因此,时间安排还应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冬季比较冷,不便开展早锻炼,则适当提早和延长上午的户外活动时间。夏天比较热,则适当提早和延长早锻炼时间,减少上午的户外活动时间。

开展亲近生活的户外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户外活动各时段精心组织,以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锻练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平衡力和耐力,满足幼儿游戏需求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合作、竞争、坚强、勇敢、责任心等品质。

首先要精心制订活动计划。根据《纲要》和《指南》关于健康和其他相关领域各年龄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幼儿兴趣爱好及主题教学,精心策划以体育游戏、角色游戏或其他探索游戏为主的户外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突出趣味性、科学性和整合性。

日常户外活动主要有拍球、跳绳、踢毽子、跳房子、丢沙包、跳皮筋、走平衡木等技能性活动(适合早锻炼);经典的体育游戏,如小班《切西瓜》、《吹泡泡》、《网小鱼》等;中班《送信》、《揪尾巴》、《小白兔找山洞》等;大班《贴人》、《电羊》、《荷花荷花几时开》等;传统的民间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抢四角》、《炒黄豆》、滚铁环等;与主题教学相结合的其他游戏;在园内各大中型户外玩具及戏沙池、戏水池等处的区域游戏(适合下午户外活动);集运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形式多样的早操。

除了日常户外活动,还应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渲染活动气氛,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如召开春、秋季幼儿运动会、户外活动观摩、亲子运动等。可经常带幼儿逛公园、远足、郊游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开展社会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消-防-队、小学、邮局,开展“环保小卫士”、“文明小使者”、“种植小能手”等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购买玩具与自制玩具结合充实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是否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是否有利于达到活动目标,是户外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

户外活动材料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大中型户外玩具,如多彩世界、秋千、攀岩墙、荡船等,体育活动器材如平衡木、海绵垫、体操圈、哑铃等。另一类是自制户外活动玩具,如用易拉罐自制的梅花桩,用酸奶瓶自制的拉力器,用可乐瓶制作的流星球等。大中型户外玩具和体育器材由幼儿园根据活动需要和人数配足配齐,相对比较耐用、固定。

自制户外玩具是幼儿兴趣、健康发展目标及主题教学需要的补充材料,要体现环保、安全、轻便、实用、有创意、一物多玩的特点,要求人手四件以上。

自制玩具可发动家长,带动孩子一起制作,以保证玩具的数量、质量和实用性,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的家长心灵手巧,做出的玩具精致而富有创意,如用塑料盖和毛线做的贴有自画卡-通太阳图案的飞盘,用废旧自行车配件制作的美观、耐用的小推车,用竹片和塑料袋做的小鱼风筝等,这些精致而有创意的玩具不仅引发孩子的活动兴趣,有效达到活动目标,还能激发孩子的探究、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篇(8)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5-0026-04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极强,他们不仅承担了关于知识、为了获取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塑造幼儿美好心灵、锻炼幼儿健康体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使命。这些任务和使命能否圆满完成,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以及反省意识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教师很忙,有的教师努力扮演着课程实施者的角色,按部就班地“上课”;有的教师抓紧时间写各种材料,就是挤不出几分钟时间来观察班里的一个幼儿。这些教师很少质疑:自己的课程观是什么?为什么要组织这个活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活动?这样的活动设计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许多教师把自己定位为“技术人员”,重视按照教材操作,忽视自己更为重要的角色――课程的设计者与开发者。他们的要求是“告诉我怎么做,最好把步骤条理化,不要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认为操作性强了,就容易产生效益。这些教师常常把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太大挂在嘴上,而实质是不关心理论,畏惧理论,从而形成了“课程无意识”。

理论缺失的现象既体现在一些已经工作多年的幼儿园教师身上,也影响着正在接受学前教育专业训练的学生。某些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院校以“理论够用、实践扎实”为大旗,将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拆分成“四步”,让学生按照程序一步步操作,美其名曰:为了学生好。学生则按图索骥,第一步怎么导入,第二步怎么展开,第三步怎么总结,第四步怎么延伸。学生的学习流于技术操作,忽视了专业学习的核心和重点。在这里,看不到“人”,看见的只是一个个操作工在流水作业,哪还有活力?哪还有生命?

幼儿园教师需要课程理论,专家与教师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

一、课程理论的价值,印证幼儿园教师需要课程理论

1.课程计划的依据

为了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教师不能只做课程的实施者,还必须逐渐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设计者,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获得进步。教师不仅要深入思考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应该怎么做,更要深刻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在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过程中,就会呈现出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为了在短暂的教育时间内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就要先有理论。教育理论能使教师获得一种对教育实践的“理智而深沉的理解”,这是有效的教育实践的重要前提。

2.课程实施的向导

技术是可以移植的,教材也可以在不同的地域使用,但课程实施是不能复制的。在幼儿教育领域,课程实施不应该只是忠实取向,更应该是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教师用独特的方式解读课程,并“悄然”改变预设的课程。在情景化的课程中,教师需要时刻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有意义的背景,对预设的课程内容作出调整。在教育现场,教师必须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以一种让孩子想要继续与教师玩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1〕在这个来回中,教师熟知并内化课程理论,巧妙地把握教育契机、妥善调整活动内容与形式、机智利用各种教育策略。

3.课程反思的标杆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教师的专业形象是“反思性实践家”,其“专业能力”不停留于所规定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合理技能,而是为融合这些技术、知识、技能所展开的对于问题情境的“反思”。〔2〕幼儿园教师每天都在实践,但并不是每位教师都在反思。反思是教师的自觉行为,是自我建构教育理念、修正教育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从教师已有的行为与理念出发,指向未来的行为与理念。反思需要教师拥有高度的课程意识、课程敏感度以及较强的理解力、洞察力和判断力,这些品质的形成都与教师所拥有的课程理论存在内在关联。教师在教育现场会遇到种种问题,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就是一种“以理论作为背景的”教育实践。因此,反思的标杆是课程理论,教师对课程理论掌握得越精确,在行动后的反思就会越深刻、越有效。

4.课程审议的参照

随着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的角色进一步深化,教师需要对课程有一定的研究,需要不断分析和辩证,将普适的课程本土化,使课程更有意义。课程研究的典型体现就是对课程的审议。课程审议旨在解决教育实践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它以“一种训练有素的对话艺术”〔3〕为方式,是一个参与者彼此互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的过程。在课程审议过程中,教师们要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进行相互协商,难免会发生冲突。能否达成共识,不在于这个场域中谁具有权威,而在于教师是否用科学的理论阐述了问题的实质,进而在理论的基础上找到适宜的解决策略。因此,课程理论是教师在课程审议过程中,化解冲突、达成共识、分享知识的关键。

5.课程知识的积累

幼儿园教师的知识有两个层面,一个是静态的、停滞的、平面的知识;另一个是动态的、立体的、生长的知识。〔4〕后者是教师将书本上的理论深刻领悟、逐步转化、体现在教育行为中的知识。这两种知识应该是一个脉络的两个支点,是一体的、系统的,但是在现实中充斥着太多顾此失彼的现象。有些教师过分依赖自己的经验性知识,用自己的“老办法”解决教育情境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而不去思考新的解决策略;有些教师囿于书本上的理论,百思找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结果高呼“理论无用”。实质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作为“特定的儿童认知”“特定的教材内容”“特定的课堂语脉”所规定的“案例知识”得到积蓄和传承的。〔5〕实践性知识固然重要,但具体生动的实践背后是抽象冰冷的理论知识,让理论成为个人知识的一部分(Connelly & Clandinin,1988),才能让缄默、隐形的知识显性化,让更多的无意之为成为有意之为,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6.课程信念的支撑

在教育场域中,影响教师思考、判断、决定和行动的是他们内化的理论以及建立在自我理论之上的课程信念。课程信念是教师所拥有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扎根于心的坚定信念,被赋予了一定的感情,默默影响着实务中的思想与行动。形成课程信念的基础是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可以扩大教师的眼界,使教师在认知冲突中不断找到“平衡”,并在行动前形成一种对教育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理论知识越丰富,教师的视野就会越开阔,相应的认知冲突就越容易达到平衡,进而对教育信念形成一种矢志不渝、与时俱进的信奉。

二、课程理论的层次,表明幼儿园教师需要适宜的课程理论

理论是“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具有抽象性、包容性、概括性,与实践有或长或短的距离,对实践的影响各有不同。Hameyer(1991)将课程理论分为四个层次:(1)正当化的理论――解释课程之所以由某些内容构成的原因。(2)过程的理论――探讨课程的设计、实施、回馈修正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人们如何进行互动、沟通、决定。(3)结构的理论――讨论教育知识的选择、组织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教材、方案、学习活动。(4)实施的理论――探讨如何通过新课程改善教与学的内涵,这里涉及个人层面(如教师知识)与制度层面问题。〔6〕这四个层次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截然不同,第一层次的理论关注的是将普遍的个体行为上升到普适的集体行为的参照,形成的是“理智而深沉的理解”,这是理论的最高层次。二、三层次的理论是在正当化理论的引领下,结合实际情况而提炼出来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情境性,形成的是“深刻理解之后的内化”。第四层次的理论是直接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而成的,可操作性最强,形成的是“深刻内化后的表达”。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学习不同层次的、相对个人而言更具价值与意义的理论。新手型教师倾向于对实施理论的内化,不断达到行为的自觉与意识的觉醒;经验型教师侧重于过程与结构的理论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根基,向行为的高度自觉与意识的明显觉醒努力;专家型教师从更宏观的正当化理论着手,立足于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推进幼儿园课程的完善。

三、采用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深化并运用理论

1.定期组织读书沙龙,理解理论

阅读是学习课程理论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幼儿园教师需要阅读理论书籍,让书籍激发自己的思维,从书籍中获取行动的支撑,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用“有吸收力的心智”吸收不同的理论,为自己解决教育问题标示出更清晰的路径。不同的教师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个人领悟能力等存在差异,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营造一个学习共同体,让每位教师为一个核心任务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定期组织读书沙龙无疑是一种适宜的方式。教师们可以在一个时期围绕一个命题,以自己所读的书籍为基础,与大家分享、交流、探讨所领悟到的理论,这个过程就是彼此成就、共同成长的过程。

2.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培训,补充理论

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形势下,各级政府将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丰富、有效、高品质的各种培训。有针对性地选择并参加各种相关培训是提升幼儿园教师理论水平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教师需要参加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培训。新教师参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工作坊式”的培训,以期既能加深理解学校所学的理论,又能更科学有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型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但用理论阐释经验的意识往往不强。可让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教研活动,由资深专家、优秀教研员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其“啃动艰深晦涩的理论”,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

3.勇于尝试不同策略,践行理论

“对理论的学习本身就在理论之外”,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理论学习的真谛。对于专家型教师而言,他们对理论的渴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理解、领悟、内化理论,更重要的是探究新理论在实践领域的运用方略。他们积极寻找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然后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创新,把理论的学习和内化与幼儿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探究的过程就是专家型教师且行且思、且思且行的过程,是验证理论、修正理论、形成个人新信念的过程。

在幼儿园课程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教材层出不穷,形形的技术复制把幼儿园课程装点得“百花齐放”。然而,很多优秀的课例、教学经验、教材“水土不服”,这种毛病的根源就在于教师流于操作层面的复制,忽视了理论层面的解读。当今时代,缺乏的不是教师的践行,而是教师的理论觉醒。“课程发展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个人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Elliott,1978)。幼儿园教师是反省的实际工作者,是自己课程的视导者,因此,我们呼唤幼儿园教师课程理论的觉醒。

参考文献:

〔1〕Edwards,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202.

〔2〕〔5〕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40,228.

〔3〕欧用生.课程领导:议题与展望〔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18.

〔4〕杜丽静.南京实验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6〕周淑卿.谁在乎课程理论〔J〕.台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5).

For Awaken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Curriculum Theory

Du Lijing

篇(9)

    1.1一般资料

    2009年1O月一2o10年10月,我院出生新生儿290例,其中男婴154例,女婴136例,新生儿出生后住院天数为3d-7d,平均为4.

    1.2方法

    个别指导,集体讲解,发放书面材料。

    2、指导内容

    2.1新生儿要注意保暖。新生儿的衣服应以棉质、柔软、轻便、保暖为宜;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脚,要保持脚的温暖,但不能过热,因为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调整新生儿的衣服。

    2.2坚持纯母乳喂养4个月一6个月,因母乳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方便、温度适宜,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如奶水不足,产妇可增加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汤类饮食,并增加新生儿的吸吮次数,促进乳汁的分泌。

    2.3沐浴及脐部的处理。沐浴时,先将新生儿头部用温水湿润,再将新生儿专用的洗发液倒在手上搓一下,然后轻揉在新生儿的头上,再用清水洗净,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时不要浸湿新生儿的脐部,如不小心将脐部浸湿,可用O.5%的碘伏棉签消毒脐部,如脐部有渗液,需每天用0.5%的碘伏棉签消毒脐部2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防止感染。

    2.4臀部护理。新生儿最好使用棉质的尿布为宜,一经尿湿或被大便污染要及时更换,并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然后再涂擦少许的尿湿粉或爽身粉。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在每次清洗后可涂上少许的油性膏剂(如凡士林)等,这样尿液不易刺激皮肤。

    2.5有时新生儿啼哭不休,也不吃奶,这时妈妈首先要看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污染,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并清洗,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的松紧是否合适,有无系带过紧或缠绕在新生儿的某个部位,再看看新生儿是否过冷或过热。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上述方法均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2.6有些新生儿睡眠时间很短,一会儿就要吃,这可能是新生儿一次没有吃饱;新生儿吃奶时比较用力,中途会将含在嘴里休息一会儿,这时有些妈妈以为孩子已吃饱了,其实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半小时左右,如中途休息时间过长,可轻揉新生儿的耳垂,如果吃饱了,这时新生儿就不再吃了。

篇(10)

事发之后,很多兴化市民表示愤慨,“那么小的孩子本来就是调皮捣蛋的,否则就不正常,因为这个就要烫孩子?”“一个普通人也不忍连烫七个孩子,何况她还是老师?”

一个幼儿园老师为何在那一刻,冲破内心常识与基本道德感的约束,做出如此残忍的事?

并且,这不是个例:青岛一个5岁男孩因没喝光牛奶,脸部被老师的火钩烫伤;北京5岁女童称被老师打伤,法院认定幼儿园担责……北京、长沙等地一些幼儿园,因此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向家长提供儿童在园情况的网络视频。从何时起,我们防老师如防狼?

幼儿园教师的行为越是激越、不合常理,是否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她们越承担着错综复杂、无法排解的心理压力?

她们的压力,可能来自80后的身份。如一些社会学家分析,80后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有激情,有活力,有个性,但遇到的挫折打击少之又少,走上教师岗位后,难以短时间适应角色转变,可能还存在“惟我独尊”的优越感,处理一些学生之间的突发问题时,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生理上的伤害。

她们的压力,可能来自女性的身份。女性不仅在社会、家庭中承载了很多责任,而且内心更敏感,受暗示性更强,情绪变化更大,容易在诸多压力中失衡,把生活中的挫败感带入工作,这也是得到心理临床证实的。

她们的压力,也可能来自社会问题的投射。例如,曾有一位幼儿教师,竟因两个孩子闹纠纷,弄出抑郁症。只因那两个孩子的父亲,都是市里有头有脸、和幼儿园园长“打过招呼”的领导。当这两个孩子闹矛盾打架时,也许是老师将自己对社会不正之风的反感,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没去拉架,听之任之,结果被孩子家长知道,闹出轩然大波。

她们的压力,还可能来自普通家长对孩子的“零距离”关注。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都是受到六对一的保护,六个家长中有一位对老师的做法有疑虑,就会造成紧张的关系。从教育的长远角度看,家长要明确送孩子到幼儿园的目的。把孩子放到集体环境中,让其学会规则,明白如何进行社会交往。在这种交往中,孩子获得多种体验,酸甜苦辣都是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教书育人的老师,却扮演了伤害者的角色,除了以上分析的心理因素外,只能说明职业素养不足。正如事发之后,各级管理部门分析的“幼儿伤害事故频发,凸显当前合格的幼儿教师严重不足。”兴化市1600多名幼儿教师中,获得任职资格的只有约40%。

而排除体制、监管上的不足,从个体角度来说,对于这场事件中的每个角色,其实都有许多可以采取的措施―――

*呼吁社会建立排解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有压力时,可以轻易地寻求到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可以求助于繁密的社区服务机构,在对方中立、理解、理智的倾听中,纾解心结。而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虽然发展趋向稳定,但目前新的排解机制还不完善,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建构。

具体到幼儿园来说,领导们关注的是效益,是怎么招生,很少会把眼光放到老师的心理健康上来。其实,适时的轮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就可以有效缓解老师的压力。

上一篇: 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下一篇: 商业银行信贷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