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49: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二年级学习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44-02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8
一P40及P40上面的“做一做”,练习八第一题。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基础上教学的,但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角”的知识比较抽象,学起来有些困难,为了让学生既轻松愉快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等。为此,应确定下列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会用尺子画角,会折不同的角。
3、学生通过从实物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形成继续探索数学的决心。
三、教学过程
1、利用游戏,激发兴趣
(1)学习材料:4根小棒。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好吗?
生:好。
师:那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4根小棒,围一围,看一看能围成哪些图形?
生1:正方形。
生2:四边形。
师:如果拿掉l根小棒,能围成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如果拿掉2根小棒,又能围成什么呢?
生:可以围成角。
师:对,真聪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初步接触角的概念。]
2、探究新知
(1)学习材料:准备好的实物教具。
①师:(出示剪刀、吸管、钟面等实物教具)请同学们在小
组内讨论:“哪些地方有角?”
生l:剪刀的两个刀片之间有角。
生2:吸管的两节弯曲的地方有角。
生3:钟面上两根针之间有角。
师:你们说得真好,对,这些地方都有角。
②师:(出示教材P38主题图,让学生在校园生活情景图中寻找角。)(教师出示投影片)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幅美丽的校园图,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足球网上有角。
生2:足球场上有角。
生3:教室的门窗上有角。
生4:老师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5:球场上的小红旗上有角。
生6:老爷爷拿的剪刀上有角。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对,这些地方都有角。
③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找一找自己的周围什么地方有角?
生1:自行车上有角。生2:桌子上有角。
生3:自来水管上有角。生4:红领巾上有角。
……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观察得真细心,找了不少的角,老师真高兴。
[设计意图:小朋友们初步获得了角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找一找什么地方有角,这样,学生学起来既好奇又兴奋,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角的认识逐步加深。]
(2)学习材料: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好多的角,现在,老师在课下也做了一个角,想请同学们上来摸一摸,把摸到的感觉要对同学们说一说,好吗?
生:好。(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要上来)
师:那谁先上来。
师:你摸到了什么?
生1:我摸到了有两根直条了。
师:对,这叫做边。
生2:我摸到了一个点。
师:对,这叫做顶点。
师:(出示小黑板已经画好的角,并标上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摸到的就是角的各部分。(与同学们一起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把角的各部分名称放到实践操作中感知,让学生摸摸角的各部分,说一说触摸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角的顶点和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和对象物的感知能力。]
(3)学习材料:每人事先准备一个活动角。
所谓“高品质的阅读”,首先是选择高品质的阅读材料,不是消遣休闲的文字,而是有严肃思想性或精湛艺术性的文章、作品。
其次,“高品质的阅读”就是要我们用心去读,能品出语言的精妙、思想的深刻、生活的多彩、生命的可贵、自然的神奇,能起到增广见闻、优化思维、促进思考、启迪人生、催人奋发的作用,能使读者体悟出言下之意、言外之旨,在体验作者表达之妙的同时,也让自己学会美妙地表达。阅读不仅仅为了增益学业,更是为了改善人生、滋养精神。
第三,“高品质的阅读”要阅读者做笔记留下痕迹,要摘取文章中思想和语言的精华,归纳整理文中的内容,记住一些特别精警的文字,写一写读后的心得体会。
由于平时在校期间各科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暑假成了广大同学最宝贵的阅读时机,望全体同学抓住机遇,认真按要求实施暑期阅读计划。
暑假录取的新生:《红楼梦》(建议用长春出版社无障碍阅读版)《边城》《老人与海》《欧也妮·葛朗台》。
高一年级:《三国演义》(建议用长春出版社无障碍阅读版),《语文读本》(必修1—4),《阅读年选》(本学年学校统一配发),《呐喊》。
高二年级全体学生:《语文读本》(必修5),《史记选读读本》,《家散文选读读本》,《语言规范与创新》选修教材,《阅读年选》(本学年学校统一配发)。
高二年级文科生:要通读《三国演义》《红楼梦》(未买书的同学建议买长春出版社无障碍阅读版),《哈姆莱特》,《茶馆》等10部指定篇目。
要求:
(1)准备一本可以长期使用的笔记本,阅读时要做读书摘抄,并写3篇读书笔记(每篇不少于400字)。
(2)大部头作品要适当对其人物、情节做梳理。
Abstract: The study of learning habi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 e study of human feelings and will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learning habits of t he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of English majors in some universities, the paper sho ws that female students have better learning habits than male students, and fema le students generally do better in English learning.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go od learning habits can guarantee the suc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Key words:leaning habit; differences; survey
一、引言
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过程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者的研究主流,因为“外语教学,无 论是为何种教学目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结果必须体现在外语学习主体身上”[1],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和研究。自从20世纪70 年代Rubin开始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之后,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就英语学习 策略、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广大研究者奠定了雄 厚的理论基础,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
通过对英语语言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学习者学得很轻松,有的学得非常吃 力。雅克博维次(Jakobovits)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是:动力占33 %,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式、 年龄、兴趣和心理、环境、习惯。通过对学习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研究,林格伦(Lindgrern )发现在学习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占30%,“兴趣”占25%,“智力”占15% ,“家庭”占5%,“其他因素”占25%[2]。从雅克博维次和林格伦的研究当中可以 看出,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过程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英语专业低年级学 习者学习习惯的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学习习惯的共性与差异,以便让学习者能对照自我 ,发掘和发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方法
笔者以江苏、江西、四川、河南四省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 1200份,实际回收有效卷1058份,其中男、女生比例为30.8∶69.2,一 、二年级比例为570∶488。 以年龄和性别作为因子进行分析的原因在于:①学习者的年龄是一个不可完全忽视的因素, 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学习外语都有其各自的优势;②任何一个大学英语专业的女生人数都普 遍大于男生人数,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为了更有规律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归类分析,笔 者先用均值比较及方差分析研究各整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影响各个自变量间的差异,然后进行 相关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见表1)。
2.学习习惯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
“制订学习计划”方面,男女生的差异非常显著,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大二的学生由于在大 学里的学习已进行了一年多,他们认为“制订学习计划”更重要,有趣的是,无论一年级还 是二年级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选择学习材料”方面都认为有必要选择适合自己英 语水平的学习材料。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 能训练的地方,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1]和提高英语水平 的地方。因此,课堂内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为了能听见老师的讲课和 看见板书,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座位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一项中,无 论是在年级还是在性别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大一大于大二,女生大于男生。
课堂内做笔记是众多学生喜欢的课堂行为,有利于知识的归纳和考前的复习。这一项中,女 生的均值大大高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女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要比男生更加细心。
上课时认真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保证,然而在这一项目上通过方差分析比较 ,年级因素和性别因素方面的差异都非常显著。从均值分析中可以发现,大一高于大二,女 生高于男生。因此,可以理解为大一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较集中,然而,随着年级攀升, 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观念就会发生变化。课堂内回答教师的问题是认真听课、积极思维的主要 表现,大一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激情大大高于大二学生。
我们发现“用英语交谈”在年级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复习笔记”方面男女学生之间略 显差异;在“网上英语学习” 方面的性别比较表现了显著差异,这一项男生的均值比女生 的均值更高,说明男生的上网学习积极性更高,更愿意在网上进行学习和交流。对语言学习 者而言,大声朗读不仅对口语表达有直接的好处,而且也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语感的一种 有效途径。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大一的学生更 喜欢朗读。
阅读理解中遇到生词是难免的,养成良好的、科学的猜测词意是每一位英语学习者必须具备 的能力。在这一方面,年级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二的均值比大一的均值小0.45,这 与常理好像并不相符。
学习贵在不断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然而这一项的均值都不高,女 生稍微更愿意学习的交流。“考试前突击复习”的结果显示大一学生对知识的平时巩固复习 更加重视。
3.学习习惯相关分析
为了了解各学习习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笔者对学习习惯的数据进行了皮尔逊(Pea 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有几项学习习惯(如“选择学习材料”、“寻找座位”、“遇生 词查字典”、“网上英语学习”)与其他学习习惯根本没有什么相关关系,而“写作时,先 想汉语”仅仅与“考试前突击复习”有显著的负相关,所以在分析表中就隐去了这6项的相 关分析数据。
注:*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列的12项学习习惯中,“复习笔记”与其他学习习惯的相关程度最高 ,与另外9项学习习惯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也就证明了语言知识的掌握与否和做笔 记、复习笔记是紧密相关的。其次就是“做笔记”,这一学习习惯与其他学习习惯也有着密 切相关的关系,与另外6项极其显著相关,2项显著相关。“制订学习计划”与其他的6项学 习习惯极其显著相关,1项显著相关,“朗读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寻求学习帮助 ”与1项显著相关。“检查作业、考试卷”,这一学习习惯与其他5项极其显著相关,与2项 显著相关。“考试前突击复习”这一项与3项极其显著相关,4项显著相关。“认真听讲课” 只与“争取机会回答问题”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如果要争取机会回答问题,上课 时必须认真听讲。“做笔记”与“复习笔记”的相关系数表现为极其显著相关,在众多相关 关系中最高。
三、结语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英语专业低年级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其中年级之间有6项出现了极其显著差异,性别之间有4项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总均值超 过3的学习习惯有“选择学习材料”、“寻找座位”、“做笔记”、“复习笔记”、“听讲 课”、“浏览内容”、“猜测词义”、“遇生词查字典”、“写作时先想汉语”、“检查作 业、考试卷”和“考试前突击复习”等11项,说明在这几方面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比较科学 的,可以继续坚持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但奇怪的是学生“做笔记”的均值高于“复 习笔记”的均值,这说明学生会做笔记,但并不认真复习笔记。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 为所做笔记只有通过复习、归纳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的知识。
成功的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并能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以上具体表现如果学生都能 充分地把握,适时地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效率便可大大地得到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57-02
一、问题缘起
在多年指导师范生试讲和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师范生虽然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当他们进行具体的讲课时,却往往不能自如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整合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这促使我们反思:学生不会教学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除了在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教育课程的相互分离——学科课程和教育理论课程之间缺少横向的整合。由此导致师范生学到的只是各种知识的简单相加,只是一些没有附着点的、零碎、孤立且缺乏深刻理解的知识。因而出现教学中用到相关知识时不易提取或不知道要用哪些、应该怎么去运用等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整体教学,即是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所作的实践探索。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整体教学的涵义
1.什么是整体教学
整体教学是基于整体课程思想提出的教学理念。整体课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还处于理论初创期。它不是一种课程形态,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课程理想和愿景的表达。它以联结、转变和灵性界定自身,追求学生身心的联结、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结、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结。它强调课程与学生之间既不是传递关系,也不是交流关系,而是以一种整体主义方式互相渗透的转变关系。它尊重学生的灵性[1]。整体课程主张“尊重整体的学生,谋求课程的统整,建构整体的教学,张扬艺术的价值,践行整体的语言和塑造整体的教师”,以此来培养整体的人[1]。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整体教学基于相互关联和整体性原则,把学生看作是有着身体、心理、情感和精神的完整的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通过不同形式的共同体寻求学科之间、学习者之间关联的教与学的方式。在教学设计上,整体教学设计追求知识的整体性和学习的整体性,追求“科学理性”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的。它提倡情境性的学习、问题定向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社会性的学习和内在驱动的学习,倡导利用教练策略、支架策略、建模策略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2]。
2.“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整体教学的涵义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一般包含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理论知识和学习理论知识三部分内容。该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师范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能力,使其获得专业自主发展的力量”。不论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获得,还是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的养成,最终都是为发展师范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因此,我们从教学理论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入手,以小学数学四大领域某一典型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中心,实施整体教学。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学习材料和研究性学习框架,引导师范生组织和运用与之相关联的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设计。这种整体教学是不同于专题理论的系统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以整合性学习材料、探究性学习、校外实习基地和各学科教师与师范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为支持条件,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其“整体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整体性。教师一般向师范生示范在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或某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怎样从横向上整合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技术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论自身知识中相关联的部分;怎样从纵向上将小学数学教材中各领域的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怎样将小学数学知识、学生和学习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怎样整体把握某一知识单元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渐进性。二是学习的整体性。师范生一般被分成多个教学设计团队。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研究性学习框架和学习要求,开展探究式学习。各种图书资料、小组成员的经验和学科教师、小学教师、小学生都成为师范生教学设计的有效资源。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实现知识、经验、实践的全面整合,这对于发展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数学教学论”整体教学的实施
1.选择教学设计的典型课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目标”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明确提出两条要求:(1)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其中会写字800-1000个。(2)要喜欢学汉字,要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这两条要求相辅相成。然而,第二条要求更是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了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才能提高识字能力,从而轻松达到识字量的要求。
如何使学生喜欢主动识字呢?这应遵循新课标中所说:多识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把识字融入日常生活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拥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拼音,初次接触汉字时,要借助拼音以及教师的指导识得汉字。而到了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能独立通过已有的认知水平认读汉字,说明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包办主讲,学生只是被动听众,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识字教学时应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使识字教学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呢?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布鲁纳曾经也说“学习的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那么,对于识字的兴趣就是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语文本来就是开放的学科,在讲授新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善于创设娱乐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带有趣味性的语境中识字,唤起学生的识字愿望。
例如,在讲授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青蛙给星星打电话》这一课,我设计了朋友之间打电话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首先,我请两位学生模仿打电话场景,并指导学生注意打电话的语言,即注意语言的组织、说话的顺序、语气,文明用语等。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极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紧接着多媒体出示青蛙打电话背景图片,出示字卡,学习“青”对照识字。通过青蛙认识“青”字,直观的识字教学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学习了“青”字,出示儿歌介绍“青字大家族”:“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庄稼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的好哨兵。”引导学生通过儿歌自主识字,使学生喜欢识字,自愿识字,进而达到识字目标要求。
二、营造氛围,轻松识字
每个汉字单拿出来学习都是枯燥无味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感兴趣呢?就喜欢识字呢?低年级的语文课文基本上都是韵文、儿歌、寓言故事等。这些都有丰富的内容,情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如果配上音乐、背景图片、动画,或将所学内容编成一首儿歌,那教学效果肯定不一样。例如,在讲授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寄给青蛙的信》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这一课相关的动画,动画中体现出青蛙、松鼠、蜗牛大叔之间的对话。有了生动的情境,枯燥的教学变得趣味横生,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也很高。
三、利用汉字规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在识字过程中,要想让学生能真正提高识字水平,必须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使其拥有独立识字的本领。(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基石,也是识字的法宝。学生只有掌握了汉语拼音,才能借助它识得我国成千上万的汉字。(2)很多汉字也是有一定特点的。在汉字中,有一些文字是象形文字,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形状来识字。例如,山、火、犬、羽等。又有一些文字是形声字。例如,青字家族:情、清、晴、蜻等声旁表示字节,形旁表示字义。还有一些会意字,意会字的意思,从而理解字,达到识字效果。例如,“从”随从,人与人前后相随。“明”明亮,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适合自己并且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让学生在掌握和寻找汉字规律的同时,获得自主识字的方法。
四、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对于同一领域、同一序列的知识,编者在编排教材时遵循的是螺旋上升的原则,类似的知识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呈现。教师要用整体的眼光去分析同一序列知识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不重复、徘徊,也不过度、跳跃,保持学习任务具有适度的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最近发展区。
1.把握知识所处的节点和位置,提升学习水平。这主要就是确定知识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学习要求。例如,《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学习的“统计知识”与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等学习的有何不同?知识上的增量与技能上的差异是什么……即明确当前的知识学习应该达到的不同于之前、之后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对教材的内容、问题的情景等进行深度加工,使学习处于相应的水平,以符合当前的要求,而不是低水平的重复。再如,从第一学段到第二学段的各个年级,都要学习图形的认识,但要求有明显差异:在低年级只要求学生运用表象与直觉对图形形状作出判断,而到了中高年级则必须运用相关概念作出逻辑判断。下面是一道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中的习题:
以第(1)小题为例,就教材本身而言,它蕴涵“感悟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联系与转化”这样的目标,但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种操作是低水平的,毫无挑战性。如果我们对这一材料再作深度加工,让学生在感悟上述目标的同时,提出以下要求:A.互相交流,有哪些不同的剪法?B.这些剪法有什么共同点?C.如何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它与剪出两个梯形的方法有什么关系?
通过操作、讨论与交流,要让学生明白:①以下剪法都是正确的,尤其对后两种剪法的讨论,能有效理解梯形的概念和掌握其特征,强化逻辑判断的意识与能力;②这些剪法的共同特点是剪出的边与平行四边形原来的边不平行,而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恰是不同于以上方法的一个特例。
笔者认为,对这一学习资源作深度处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避免低效学习。
2.分析知识所处的背景,促进多维融合。分析知识背景,不能停留在所教知识的目标和要求上,而要关注知识的综合性和融通性,关注与该知识有联系的思想和方法。因而,在处理学习材料时应尽可能地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发挥学习资源的价值,将方法融通起来。例如,下面是《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材内容,如果仔细分析平均数这一知识的相关背景,就会发现它是不应该被简单处理的。
显然,如果将平均数教学简单处理为一个求平均数的计算问题,将会失去它丰富的思想和方法的内涵,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学习材料作深度加工:(1)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说说你估计的方法;(2)如果请你从每队中选一个身高代表平均身高,你选哪个?为什么?(3)算一算每个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还可以怎样算?
这样加工学习材料,是将平均数置于一个丰富的知识背景中进行教学,融合了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重要的数学内涵(算术意义、统计意义、计算方法等),使学生对平均数理解得更全面、深刻。
二、从知识的本质特征着眼加工学习材料,使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数学的特点就是研究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与规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是否深刻,取决于是否理解了这些知识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资源加工时,务必着眼于:怎样加工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特征,建立起正确的观念。
1.符合学习的目标指向。对学习材料深度加工,其根本依据是教与学的目标指向。这里所说的目标指向,即通过该知识的学习,是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技能还是促进学生意识能力的发展?如果是前者,则学习材料的加工应立足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的操作情景;若是后者,则应立足于创设促进学生思考和策略选择的决策情景。以下是《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百以内的估算”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估算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问题情景和现实背景,估算教学的目标指向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而不仅仅是技能。以上的材料容易使学生出现“先精算,再取近似数判断”的思维过程,与估算教学的目标不符。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对以上学习材料进行再加工,如:小明过生日,礼物是一辆遥控玩具汽车和一个生日蛋糕,妈妈给了他100元,够吗?
面对这样的情境,学生必然采用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效避免了“算了再估”,同时也给了学生比较大的方法空间,又能将估算的重要技能――数据的放大与缩小蕴涵其中。类似的对学习材料的深度加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策略选择的必然性和方法选择的自主性,较好体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实效。
2.组织结构性的探索材料。数学课探索材料的组织,应该是学习材料加工的一个重点。有效的探索材料应该是结构性的,即其不是一种简单的、无序的组合,而是材料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互补。通过对这样一组材料的探索与思考,能有效促进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与规律的理解,并在探索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认识,丰富认知结构,实现“1+1>2”的效果。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的例子,师生在初步讨论了负数、正数、0等概念以后,教师出示了银行存折、人口出生率、轮船速度、各地气温等一组探索材料,让学生选择1~2个材料进行解读。其教学过程是:(1)每人选择1~2个材料解读其中的信息,并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说说从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3)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对每组材料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索,深化对“负数”意义的建构。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没有简单让学生读一读就算了,而是对每个材料作了深度挖掘,使每个材料的价值都最大化。例如,下面是“轮船速度”这一材料的讨论过程:
师:这里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是什么意思?速度怎么会是负的呢?
生:-2千米/时是指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但方向与轮船相反。
师:是这样理解吗?
生:是的。
师:想一想,此时轮船的实际速度是多少?
生:应该是22千米/时。
师:如果轮船到达目的地以后返航了,水流速度怎么表示?
生:因为这时水流方向与船航行的方向相同了,所以应该是+2千米/时。
师:那么此时船的实际速度又是多少呢?
今年,申报了区微型课题《小学数学低年段解决问题策略研究》,研究小学一、二年段的解决问题策略。“解决问题”也就是原来所说的应用题教学,它分类细、种类多,一直是让一线老师感觉比较头疼,也是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内容之一。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解决问题方面明确地提出了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为了更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做了些尝试,现结合一二年段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思考和做法。
一、在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中感悟
二、在数形结合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算式,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1.解决问题的教学应注与现实情境相结合。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如设计学校运动会、课外活动、秋游等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赋予解决问题以生活原型。
2.信息的提炼注意循序渐进。解决问题中,理解题意是关键,教学中,信息的提炼应分步完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图式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从形象的图画表示具体兔子数量,到出现数“7”表示7只企鹅,再到只出现一个条件“又来了9个人”和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需要让学生自己寻找另一个信息,在一环环的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数所代表的意义,数学信息是怎样提炼出来的。特别要提出的是,在这一环环的教学中,要始终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述题意,即根据直观图用语言表述,如看兔子图“原来有4只兔子,又来了2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完成图形表示――文字的表述――算式表征的抽象过程。
3.动态呈现,理解题意。教材呈现的学习材料是静止的图片或以文字形式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对低段学生的吸引不足。而解决问题具有开放性,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题意,因此,有时需要借助课件,在动态展示中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如《连加连减》的教学,课件动态呈现“原来有8只鸡,先走了2只,再走了2只,还剩多少只?”在动态的教学中,连减的意义不言而喻。当然,课件的使用不宜过于华丽,否则喧宾夺主,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关注。
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比较困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尽管题目的意义经历了从直观图――图式解决问题――文字的抽象过程,但是,学生对于文字表述的解决问题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一二年级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以画理解题意,自主地应用画图策略解题――画数学,变文字为图形。
1.画情景图。学生用笔将数学题的题意表示出来,即给数学题配画。一年级的解决问题启蒙教学中,教材上安排了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而画情景图就是让学生把数学题转化为图画。例如:东东的妈妈过生日了,蛋糕上插了3支大蜡烛,5支小蜡烛,大蜡烛代表10岁,小蜡烛代表1岁,你知道东东的妈妈几岁了吗?孩子们看到这么多文字,一下子无从下手,教师引导“你能把这道题画出来吗?”孩子们高兴地画起来,许多孩子画好画,也就自然地解决了问题。画情景图,满足了低年级孩子对“画”的兴趣,将枯燥的分析转化成了富有情趣的画图过程,加入了积极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二年段孩子解决问题的教学,应重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基本意义的理解,在数形结合中加强孩子对于解决问题题意的理解,并教给孩子“画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释、应用、拓展”使孩子不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斌著.追寻无痕教育.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10
二、研究方法
(一)问题提出。
该研究拟回答下列问题: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倾向如何?常用的词汇学习策略有那些?
(二)调查对象。
来自河南理工大学不同院系的96名本科二年级学生自愿参加了这项调查活动。相对而言,二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已养成一套稳定的、有独特个性的学习方法,这是选择他们作为调查对象的原因。
(三)调查工具。
1.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卷:第一部分以填空形式调查学生的个人简况,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班级,第二部分以五级选项形式调查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学生在五级刻度表上以“1=完全不适用或几乎不适用”到“5=完全或几乎适用”来选择与自己情况最接近的策略。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每大类下又有各项具体的策略,共有16项具体策略。问卷题名来源有三个:一是有关文献。主要为O’Malley和Chamot以及Oxford学习策略分类方法;二是笔者对部分学生的访谈纪录;三是自身的词汇学习体验。
2.词汇测试卷:用以考察学生的词汇量大小和对词汇的掌握程度。测试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填空题。此设计的目的是客观、全面、科学地对学生的词汇学习及掌握情况进行测试。所测的单词均选自《英语常用词汇分级字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共测试220个单词,其中110个从大学英语四级单词中随机抽取;110个单词从大学英语六级单词中随机抽取。这词对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过分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教师利用一节英语课,先将问卷发给学生,15分钟后当场收回,随后30分钟做词汇量测试卷,也于当场收回。收回后经统计,有效问卷为95份,有效测试卷为95份。然后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输入电脑,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用描述统计得出各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得出学生学习策略的实际情况,问卷中选项是5分级的,所以平均值高于3则表示相应策略被学生使用得较多,反之则被学生运用得较少。
三、结果与讨论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
将95份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得到每项策略的使用频率程度,在三大策略中,只有认知策略被学生广泛运用,元认知策略被使用得最少。说明学生未能在宏观上有意识规划自己的学习,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还远远不够。社会/情感策略使用的频率也偏低,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独立,不善与人合作。
在认知策略中,各项策略使用的频率依次为:猜词义>上下文>翻译>词形分析>联想>查字典>运用>死记硬背>分类,在9种认知策略中,前面7种策略的平均值表明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并不拘泥于某一、两种方法,而是采用了多种方法记忆词汇。猜词义在各策略中使用频率最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英语实践中遇到的生词太多,不可能逐一查字典弄清每个词义,很多时候会通过已有的句法知识,背景知识来推测词义。通过上下文能够更好弄清单词在此语境中的意义,因而也被学生广泛应用。翻译策略被较频繁使用说明学生在学习词汇时还不能消除母语对其的影响,习惯用中、英翻译来记忆词汇。通过词形分析记忆单词,即研究构词法试图找出单词的意义也受到学生的喜欢。另一方面,归类法和死记硬背则应用得最少。归类法不被学生重视可能由于学生不愿意归类,觉得有些词本来就容易混淆,放在一起反而会增加难度或有些学生也根本不懂得归类。死记硬背应用得较少倒是有点出人意料,中国学习者经常被描述为机械记忆者但本次调查的结果却相反,说明一来学生记忆单词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了,二来学生学习了多年的英语,已经掌握了一些记单词的其他技能。
一、担任工作
1、分管工作:高二(Ⅱ)部教学。
2、兼任工作:(1)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教研组长;(2)高二(34)班班主任;(3)6个班政治课教学。
二、工作实绩
(一)协助年级,科学制定教学策略
1、开学初,按高考要求,组织学生重新进行选科,确立班型,过细做好做好分班工作,使新班级尽快调整到位。
2、及时编排好教师任课表、课表、早辅导表、教师晚值班表、教研活动安排表、监考表、考试期间辅导表等,协调安排好听力播放秩序等,规范教学秩序,使年级各阶段教学有序进行。
3、加强年级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制定年级总教学工作计划1份、月工作计划5份、周工作计划22份。坚持每月对年级工作进行总结,共撰写年级教学工作简报5份。坚持每周利用年级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布置,利用年级黑板公示年级周工作安排,增强工作实效性。
4、针对阶段性教学工作的特点,适时制定和调整年级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针对小高考的特点和要求,先后对课时和课表进行3次编排调整;针对信息技术考试的要求,适时调整课时进行考前训练和模拟,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
5、科学处理学科关系及学生学习时间。对各学科的周课时数、学生作业量、学习时间等进行阶段性的科学合理规划,引导学生科学处理好学科关系,使其既能突出语数外主干学科的学习,又能兼顾好其它学科的学习;对学习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保证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6、高二年级学生教材较多,共组织发放生均用书及作业本50余册,总计1万余册。及时发放各样教学用品,满足教学需要。
(二)常抓不懈,规范做实教学常规
1、坚持每天对年级教学情况进行多次巡查,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教师的上课、早辅导、晚值班及学生自习秩序的管理,做好考评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做好年级组的值班工作,带好班主任值班组,并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2、坚持每周检查1项教学常规,对教研组、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做好教学常规检查的台帐记录,及时送交教务处检查。每周利用周例会对本周的教学情况进行通报总结,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当月考评挂钩;组织落实校内视导工作。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布置落实视导工作安排。编排好视导安排表,积极配合好校内视导工作。及时做好结果的反馈工作,重点做好对视导中课堂教学未被评为优秀的教师跟踪听课工作。
3、做好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坚持每周组织进行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组织教研组长高质量做好命题工作;编排教师值班表,加强检测秩序管理;要求教研组组织阅卷,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做好检测题的分析评讲;督促班主任对本班的检测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发挥好单元检测的作用。
4、规范做好各次考试的组织安排。
(1)本学期组织的考试有:省级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两次学情调研考试,共5次考试。
(2)扎实做好每次考务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规范有序,力求抓好考试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
①每次考试前,充分进行迎接考试的动员,真正发挥考试的促教、促学作用。召开全体年教师会议,学进度,明确考试的评价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做好各次考试的教学准备;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强化班级的目标意识,各班在黑板上设立迎接考试倒计时牌,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动员学生做好考试的准备。
②每次考试前,召开全体教师考务会议、班主任专项会议,明确考试要求,从监考、阅卷、成绩统计、试卷分析与评讲提出了具体要求,较好地组织安排了期中考试。
③考试后,注重考试分析、评价。科学编制考试评价模板,及时按要求处理各次成绩,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按照教务处要求,各教研组及时对期中和期末试卷及考试进行总结,共撰写试卷分析报告32份;
④召开年级教师历次考试分析总结会议,回顾成绩,查找不足;召开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专项会议,回顾总结过去工作,部署安排后后期工作;召开年级教学工作专项研讨会议,回顾总结工作,尤其是明确以后的工作目标及要求,进 一步理清年级工作思路,为扎实、高效做好以后工作指明方向;要求并组织各班级召开教导会,科任教师参加班级分析总结会;组织各班级于期中考试后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及时通报学生的学习、发展等方面情况,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3)规范做好学业水平测试的报名、照片采集工作等,受到招办的好评。
5、落实好教务处的教学调研及过程管理工作。细致及时地做好教务处的教学常规专项调研活动。按照教务处要求,共收交了不同阶段的9个学科导学案、作业等送查;落实教务处的各项专项工作,送交常规管理台帐记录簿被查;落实教务处的安排的各阶段学科实践活动、选修课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设等。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学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6、组织学生评教。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坚持每月发放问卷调查表,对学生问卷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并将问卷调查表反馈至班级,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评教的评价导向功能。
7、及时做好对年级教师的当月考评。依据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做好教师的当月津贴结算,共做5份月教师津贴表,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三)突出科研,高效落实教学研究
1、强力推进1+1课堂教学模式。
(1)强化学习。多次编印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利用周例会、教研活动等时间加强学习研讨;召开年级学生会议2次,开展1次1+1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法指导的广播讲话,对1+1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2)加强对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成立导学案核心编写组,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导学案质量进行把关,最后由对各科导学案进行审核印刷。督促各教研组分别于过程中及学期末,注重收集各科导学案,并加强质量评估,并上交教科室备案评比;为了突出主干学科的教学,强调语、数、外学科的导学案优先下发至学生,协调好学科关系;坚持每周对教师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突出课堂研究。年级组在周前会上布置落实本周各学科的公开课,加强课堂的研讨;各教研组开好每周一课,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加强互听互学;坚持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强化对课堂的督促指导。
(4)先后安排宿豫、徐州等学校教师百余名到高二年级进行听课学习交流,借助外力,推进课堂结构模式的改革。
2、做好选修课的开设工作。
(1)下发选修课申请表,组织教师分阶段填写上报选修课课题及计划,年级组共上报了100多个选修课课题。
(2)年级组编制选修课目录表,下发至班级学生,供学生选择;编制学生选修课申请表,年级根据学生课题选择情况编排选修课班级,下发至教师和学生;选修课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等,注重课堂活动形式和作业布置等,并对学生做好考勤管理。
(3)坚持每周三下午对选修课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开设情况进行考评,纳入教师课时津贴。
(4)学期末注重收缴选修课教案及校本教材材料,并送交教务处进行检查评比。
3、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1)9月份。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征文及书画比赛活动,制定详细的组织实施方案及时上报教务处。通过初赛、复赛产生60余名选手准时参加全校征文决赛。全年级共上缴书画作品近110余幅,送学校参评。组织学生参加 “金钥匙”竞赛活动1次。
(2)10月份。①继续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书法比赛活动,组织学生100余名在高二阶梯教室参加书法比赛活动;②组织落实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及时进行了成绩统计。一名学生在省级决赛中同时获数学、物理省级一等奖;③组织落实英语演讲及评比活动,多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④组织安排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多个班级、数名同学在运动会中获奖;协调安排好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协调安排好奥赛辅导工作。
(3)11月份。①组织落实教务处布置的选修课教材汇编整理以及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②组织学生赴人武部参加新兵欢送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③进一步落实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加强专业学习的管理;④初步选拔体育特长生,成立体育专业训练队,加强体育特长生专业学习的管理。
(4)12月份。①组织安排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活动;②收缴年级校本选修材料;③组织安排音乐特长生素质展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1月份。①组织安排了美术专业期末考试,上报成绩,并完成对美术教师的考评;②布置安排了寒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6)分别于期中、期末两次开展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制定了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尽可能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及时将评价结果在年级和班级进行公示,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和导向作用。
4、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
(1)加强建制,完善机制。根据教务处和教科室精神,成立各科核心备课组。主干学科 成立课时练、单元质量检测等专题编写组。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成立文科、理科备课组。
(2)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加强工作的布置、督促与指导。
(3)指导并要求各学科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编制教研组行事历,加强工作的计划性与科学性。注重收缴计划,上报教务处备案,强化督查;同时,与学期末,组织3个教研组送教务处参加评比。
(4)抓好、抓实教研活动。强化对教师教研活动的到位检查,尤其是抓好周六上午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纳入考勤管理。明确教研活动的程序和内容,突出抓好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5)召开教学研讨会3次,加强奥赛班及特长生的教学与管理,研讨安排部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复习工作,做好教师资料的购买工作,切实为教学服务。
5、落实好教科室的教科研工作。
(1)开学初,完成师徒结对工作,并上报教科室。督促师徒对子互相做好听课活动,开展好帮扶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多次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课题培训会议,强化教师教科研学习。
(3)下发课题申报学习材料和课题申报表,组织教师上报科研课题,并督促开展课题研究以及结题工作。
(4)组织教师参加导学案评比、1+1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推选部分青年教师体会文章参加评比活动;开展了1+1模式下的论文撰写以及评比活动。
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上报相关部门参评。
(5)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科研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所谓广度就是指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发散性及提出问题角度的广阔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三角板3元、铅笔盒5元、水彩笔6元、日记本4元、圆珠笔2元。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试着算一算。”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把从相同角度提出的问题归为一类,使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更为丰富的问题。比如,从两类商品的价格比较的角度就能提出类似“水彩笔的单价比圆珠笔贵多少元?或三角板的单价比铅笔盒便宜多少元?”的问题;从求两件商品总价的角度可以提出类似“日记本和铅笔盒一共要多少元?”的问题;从买几件同类商品的角度可以提出类似“买5个铅笔盒要多少元?”的问题;从所带的钱可以买几件同类商品的角度可以提出类似“30元钱可以买几盒水彩笔?”的问题;从倍数关系的角度可以提出类似“日记本的单价是圆珠笔的几倍?”的问题;从两步计算、三步计算等等不同角度还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同样,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不断丰富,还可以从分数的角度、比例的角度等等提出更多的问题。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有效的学习材料,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自觉地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更为广阔的数学问题。
另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广度还表现在学生获取信息和发现问题的独创性上。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们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学生才敢于思考,大胆提问,只有经过长期地多角度思考,学生自我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