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49: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绘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世间的色彩纷繁多样,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将自然界中的色彩加以研究提炼,总结出了“五色论”———青、赤、黄、黑、白。民间绘画中的用色,与中国传统的五色论息息相关。首先,民间绘画的色彩多为红、黄、蓝、绿这样的饱和色,色彩纯度高,色块单纯艳丽、鲜明饱满,这充满生命张力的色彩充满着喜庆吉祥的韵味,使得其他色彩都黯然失色;其次,民间绘画多运用色彩对比,如色相对比、冷暖对比和互补色对比等。有诀曰:“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黄身紫花,绿眉红嘴。”现代色彩理论指出,红与绿,黄与紫是互补色,互补色并置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且两种颜色相互衬托更显艳丽;再者,民间绘画用色也会注重色块的大小比例,通常是将一种颜色设为主体色彩基调,其他颜色的小面积色块起反衬和装饰的作用。如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黑红搭配,在脸谱、春联中经常会运用,这样的色彩搭配体现着朦胧的原始美感,具有现代装饰色彩效果。
2、构图上———画面饱满、散点透视
中国民间绘画的构图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采用与西方“焦点透视”相对应的“散点透视”,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视点可以自由游动,画面饱满,这在民间年画中多有体现;二是具有中国装饰绘画构图特点,如剪纸纹样中的太极式构图。
二、民间绘画理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及建议
1、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中国民间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首先,民间绘画质朴、率真,这不仅仅表现在物化的艺术语言上,而且要追溯到心灵的纯真、朴实,“民间美术的率真使它的创造如童年的天真,既没有装腔作势、无病,也没有矫揉造作。”民间绘画中所表现出的自然、质朴与幼儿绘画中异想天开的趣味相契合。在民间绘画的熏陶下,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创作时更加纯粹、随心所欲;其次,民间绘画所采用的“散点透视”实则是无透视,这样没有规则和秩序,更有利于幼儿异想天开地表现事物,天上的、地下的、想象的、现实的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在画面中;再者,民间美术色彩丰富、对比强烈,传达出喜庆、生机、热情和活力,幼儿开朗、活泼、生命力旺盛,这决定了他们更喜欢高纯度强对比的色彩。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层次,创设富有民间美术色彩的生活与活动环境,通过艺术的渗透,增强幼儿对民间绘画的情感。
2、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民间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物化了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通过民间绘画中喜闻乐见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形式更易于幼儿接受。再者,民间绘画是民间艺人通过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而创造出来的作品,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在教育时可以先让幼儿喜欢这些民间艺术,再进一步揭示民间绘画的精神内涵,使幼儿了解其中隐含的深刻人文精神底蕴。
二.绘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1、绘画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智力,提升幼儿的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半脑是抽象思维,右半脑处理总体形象信息。当下的这种教育方式往往重视文字、数字这些内容,使幼儿的左半脑负担过重,对幼儿的和谐发展不利。绘画教育就是用有趣的东西启发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和结构等,来发育其大脑。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较差,这个时候他们学习画画却很容易,用图画表达内心的东西反而比用语言表达更简单,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对幼儿进行绘画教育,重点是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因此,绘画在幼儿的教育中非常重要。
2、绘画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我们通常把幼儿爱好、兴趣、能力、性格和气质等的综合叫做个性心理品质。对儿童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使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幼儿学习绘画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愉悦感,无论是教幼儿绘画还是让幼儿动手,都会使幼儿产生极大的幸福感,可以使幼儿形成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进行绘画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会形成一种共同进步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促进一些良好品质的形成。绘画教育是通过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来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道德判断,正是这个过程使幼儿的心理素质发生了变化。
3、绘画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形象性是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特点对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幼儿在绘画的时候,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中,这对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在绘画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天真纯洁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体现出来。绘画教育的自由性和表现性,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想像,发散自己的思维,使自己产生灵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独立性等创造性品质。
三、幼儿绘画教育的几点建议
1、通过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对幼儿进行绘画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要想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幼儿与生俱来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究,在幼儿学绘画之初,教师就要保护好他们这种天性。绘画教育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要不断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激活幼儿绘画的兴趣。另外还可以把绘画教育融合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乐中画,在画中乐,使绘画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绘画,可以激发幼儿更大的绘画兴趣。
2、让幼儿在绘画中培养自己的绘画思维
培养幼儿的绘画思维,丰富想象力,使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丰富的创造性。应积极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可以通过以下手段:一是用创意命题,培养想象力。在进行绘画活动中,用创意命题给幼儿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例如,要用一幅图画来描绘春天,可以先带孩子们去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天的美丽,之后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效果将会更好。二是鼓励幼儿自由作画,激发想象力。比如我们明确了绘画的主题,其中画面背景要求幼儿自由想象作画。引导幼儿无拘无束作画,充分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自由发挥。三是注重幼儿个性化的培养,丰富想象力。鼓励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放飞遐想,充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思维,让幼儿对绘画的构思,对事物的独特认知,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描绘出发自内心的美妙图画。
3、幼儿在绘画时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突破已有的绘画思维
幼儿在绘画时,有时候会遇见一定的思维障碍,教师在这个时候,要注意观察幼儿,给予适当的点拨。一是幼儿在进行绘画时要以自己绘画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让幼儿自主绘画,充分发挥幼儿绘画的自主性和表达的自主性。二是让幼儿大胆的画,用心画,不用害怕自己画不好。当幼儿产生胆怯,教师要多加鼓励,大力支持。当幼儿心理有了安全感和自信,就会产生创作的激情。三是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讲述自己的绘画过程,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在美术活动中的感受。在绘画教育中,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让幼儿用自己的言语来描述春天的景象。
2小班幼儿色彩审美感知的特点
2.1在感知物体色彩方面具有敏锐性、丰富性。幼儿只对具有较强视觉刺激的色彩感兴趣,较多地注意色彩对比强烈、颜色鲜艳丰富的物体。如:在组织幼儿观察花和树时,幼儿明显地对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的花感兴趣一些,会停下来欣赏它,有感知它外形、色彩的兴趣。在教学活动出示教具时,色彩对比强烈、颜色鲜艳的教具比色彩暗淡的教具更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更易激起幼儿感知的兴趣。
2.2每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在对色彩的审美感知上,幼儿有自己的偏好性。在感知色彩时,幼儿会特别关注自己中意的颜色,而忽视了对其它颜色的审美感知。在创造表现时幼儿会较多的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物体的色彩。如:有的幼儿喜欢红色,他在观察物体时就会较多地去感知红色的物体;有的幼儿喜欢蓝色,他在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并感知蓝色的物体;有的幼儿喜欢黄色,他在绘画创造时就会大面积地用自己喜欢的黄色来表现物体的色彩。
2.3幼儿对物体的感知兴趣、绘画兴趣有时也受情绪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情绪性。在高兴、求知欲强时,幼儿对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的事物感兴趣,有用它表现自己情绪的愿望;在伤心、难过时,幼儿对颜色较暗、色彩协调的事物感兴趣,有用它表现自己情绪的愿望。
3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原则
3.1从注入式转向启发式。在活动中注意启发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提供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现方法;启发幼儿的审美能力,提供丰富的视觉环境;启发幼儿的创造能力,运用各种创造性的方法,引导幼儿的创作。
3.2从单纯注重作业活动转向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幼儿的美术活动不应单纯地限制在课堂上,更不能单纯地为完成一次作品而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重视整个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关心每个幼儿是不是感到有兴趣,积极性高不高;能力强的、能力弱的是不是都在活动,是不是都得到发展等。只要孩子在兴致勃勃地活动,就可以借助教学促进幼儿的自信心、求知欲、审美欲和创作欲。
3.3从单纯模仿,以象不象看待幼儿作品转向让幼儿自由发挥,大胆想象。由于小班幼儿的观察力、双手协调动作不完整,幼儿创造性的想象力异常丰富,千奇百怪,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绝不考虑自己想的与实际情况是否相吻合。于是幼儿的画线条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确、造型不完整、只是大致相似,甚至很不象样。这时及时给予幼儿作品充分的肯定,不以成人的观点说些带有批评的话,因为那样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失掉绘画兴趣,引起厌烦情绪。耐心地引导,大胆鼓励幼儿自由地发挥,表扬他们的所见、所想、所希望的事物,充分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幼儿在得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后,才会感到他的画是有意义的,绘画的兴趣更浓,进步更快。
4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措施和方法
4.1措施。(1)题材内容新颖。一定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幼儿喜欢动物,无论是小动物,还是大动物。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东西,如:红旗、花、气球等。幼儿吃的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萝卜等。这些都易引起幼儿感知的欲望,绘画的兴趣。(2)形式活泼多样。游戏能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多种玩色游戏、色块拼图、色彩填色、讲故事、猜谜语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对绘画的兴趣。
4.2方法。(1)相似联想激趣法。同一物体联想出不同姿态,颜色、形状相同或相似物体的联想,可以激起幼儿表现物体的兴趣。把所要画的物体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幼儿能理解的几何图形,启发幼儿想象同一物体的不同姿态或与之颜色或形状相同、相似的物体。这样幼儿既有表现不同物体的兴趣,又使幼儿有选择地进行绘画。(2)过程激趣法。重视幼儿在表现物体过程中审美感知、色彩运用等各方面的发展,肯定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继续感知与创作表现的兴趣,不过分注重结果的效果。因为小班幼儿双手协调动作不完整,创造性和想象力异常丰富、千奇百怪,创作无意识、不稳定,幼儿最终的作品效果也许不如过程中好。(3)角色激趣法。把他们放入某个角色中、配以某种身份,使他们以角色的身份、游戏的方式进入绘画活动中,带着某种任务去参与活动,更有兴趣,坚持性更好。
5幼儿绘画兴趣发展的三性
【关键词】黄格胜;题款;山水画
中国画十分讲究形式美,在视觉上要给人以美的感受,人们才有兴趣去欣赏和研究他的作品。在题款的形式美的研究方面,清代的方熏在《山静居画记》中曾说:“一图必有一款处,题是其处则称,题非其处则不称,画故有题而妙,亦有由题而败者。”这就说作品的题款,不管是名款还是藏款,题款的位置要恰当,作品形式美就会充分体现,反之,就会破坏画面。题款在画面上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并有不同的排列方式,款字如何安排是根据作者的构图和实际效果来确定的,并无一套固定的框框。对于功力深厚、修养有素的中国画家来说,完全可以凭其艺术感受在画面安排好题款的位置与写法。从原则上来分析,题款也并无定法,它始终为画家们提供着驰骋才思的广阔空间。
1950年9月30日黄格胜出生于广西鹿寨县。原名黄革胜,因为他出生于革命胜利之前,所以其父亲为他取名为革胜,意为革命胜利,新的生命来到新的社会。直到1981年他在广西艺术学院读黄独峰教授的研究生时,由于个人学养及艺术境界的不断提高,遂改名为格胜,这样既没有改音,又有了传统国画文化韵味,使人想到了“人格”“风格”“格调”等含有文化意味的字眼。所以他在1981年以前绘画作品的题款中都是用黄革胜,之后的绘画作品的题款才是用黄格胜这个名字。
在意识形态和构成上,黄格胜从来都不拘泥于一种表现手法,而是根据画面和所要表现的对象去灵活运用。因而黄格胜的作品题款就更需要一种智慧,他的每一张作品就如同他生命里一个小点,这些小点连成一条直线,无限延伸。黄格胜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者型画家,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知识储备、专精的艺术表现力;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倔强的性格、幽默的语言表达。他的每一批作品在保持他基本画风的大前提下而又有新的探索,而不是在重复自己已有的那些技法和构图,有了新的画面,对题款的形式安排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构图上则开合有度,疏密有致,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一、黄格胜的山水画作品的题款款式
(一)单款:在一幅山水画作品中,如果只是单属作者自己的名号就称之为单款。黄格胜的山水画作品中的署名一般为“格胜”二字。
(二)长款:在黄格胜的长卷山水里面,绘画的题款基本采用长款的形式,题款的形式有方形,也有三角形,始终跟画面保持整体的协调,不让题款的形式与画面脱离关系,如代表作品《社水秋色》《古镇流芳》《烟雨漓江》《梦绕魂牵青山寨》。
(三)藏款:对于画面已经很完满的,则可以只题穷款。在黄格胜的许多山水小品里面,因为构图的需要,在这些作品上面只写上“格胜”二字,采用藏款的形式,如灌阳系列作品《古树虹桥聆听泉》《白石碧水两相映》《水涌莲花白如玉》等。
二、黄格胜山水画题款艺术的特征
在当今的山水画坛,不“装神弄鬼”的黄格胜反而标格突出,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好处。黄格胜的成长环境独特、生活独特、体验独特、学养独特,必然有独特的题款艺术风格,黄格胜没有去追求表面文化的表现,他不会在他的画面上题一些自己都弄不清的句子,不会题句子不通顺的假文人画诗句,他画的题材是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的。所以他画面的题款也就具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语言幽默诙谐,常用乡土民谣俚语,或自编打油诗,或直接用大白话、土话、俗语。
(二)题款年月记采用公元纪年。
(三)题款款式以单款为主,长卷多用长款题写,山水小品及册页以藏款为主。
(四)题款常用隶书题画名,行书题画款。
艺术作品要想让人民理解,要有好作品面世,那画家本人必须融入到里面去。黄格胜的山水画艺术立足广西,对乡土对家乡百姓有深切情感的创作,也就是一种民族本土性的创作方式,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艺术家在各种因素中失去了方向,很多画家把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给丢失了,以至于作品洋不洋,土不土。“当代国际哲学意义中最强调的就是‘直观感受’,就是艺术家对待生命、对待生活、对待自然、对待一切生态的一种直观感受的描写”。
三、黄格胜山水画艺术题款的当代性
著名学者黄宗贤这样评价黄格胜:“黄格胜先生走的是真实的道路,与之相反的就是一条异化的道路,异化的道路忽视了对生活、对本土的感情,把自己真实的感情给异化掉,相比之下,黄格胜的艺术文化内涵就是十分深刻,并且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黄格胜山水画的题款艺术也是他真性情的一个体现,他始终认为绘画创作就是要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把自己的豪气、理想、性情在画面中暴露出来,让世人去评价。石涛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画家更多的还是要关注生活,做到笔墨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题款艺术又何尝不是,当代很多山水画家,绘画题款总喜欢用些道、禅之类的字眼,或者是引用些唐诗宋词,观其画面,题款与之没有丝毫联系,与其这样还不如真实点。
纵观历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关键是如何让这种审美与民族性和谐契合,黄格胜题款艺术的当代性意义,最大的突破还是在题款的语言上,有一画家曾在河南郑州看黄格胜的“锦绣中华行·太行篇”的系列太行作品题款的画题“太行真幽”“太行真大”“太行真美”“太行真壮”“太行真雄”……惊叹画题还可以这样,其实在黄格胜心目中,太行的真实面目就是壮、雄、大,所以他的系列作品在画面上表现的内容也正符合创作艺术理念——画面要有大气象,他对太行的真实感表现出来。反之,换些诸如“太行仙境图”“太行高秋”之类的画题,反而与他画面的形式不相协调,同时也落入俗套。黄格胜画了一批苗寨作品:《苏醒》《叠彩》《沧桑》《耸峙》《仙境》《葱茏》《静穆》《清静》《巍峨》《听涛》《野逸》等。这些作品均以两个字作为画题,这些作品都是黄格胜精心构思,把对桂西北苗寨的体会用独特的绘画手法表现出来。
绘画的题款最终也能体现一个画家文化修养的高低,因为就绘画的步骤来说,题款是作品完成的最后一个环节,首先,不能让题款破坏画面已有的形式美感,同时还要让题款来为画面增色;其次,好的绘画作品必须有好的画题与之呼应;再者,题款的书法十分重要,这也需要书法和绘画风格相适合。黄格胜绘画水平和绘画状态已经处于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他从来不满足现状,仍然勤奋写生,勤奋创作。他甚至开始把他的一些在绘画技法上的心得体会题款在画面中。在苗寨题材的一幅作品题款中:“芦笙铜鼓偶相闻,水墨画以干后似未干为好,二零零九年元宝山写生。”这些体会无疑是黄格胜多年来对绘画的认识与总结,对于现代的水墨画创作也有一定的启示。
陈传席先生说过:“聪明,一切成功的人都是聪明的人。……吴冠中在北京几十年,却未被北方风格同化,仍然保持江南的秀润味。殊为难得,聪明人很难被同化。”黄格胜考入广西艺术学院后,努力地使自己传统的绘画技巧、艺术语言有所提高,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风格,曾说:“没有风格也是一种风格。”黄格胜在绘画上不仅天赋极高,而且特别勤奋,黄格胜儿时的经历以及中年的苦学,使他明白想要在绘画上有所成就,得勤奋还需坚持,因为机遇不单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更留给有实力的人,黄格胜一路走来,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立足于广西本土,开创雅俗共赏、具有浓郁人文情怀绘画语言风格而自成一家。如果说黄格胜的山水画艺术是黄格胜多年努力烹调出未的美味大餐,那么黄格胜的题款艺术就是这道大餐里面的佐料,对这道大餐的味道进行一个调和,更彰显出这道大餐的文化韵味。
参考文献:
[1]李方玉,朱绪常.中国画的题款艺术[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2]顾平,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学术表达一艺术学专业学术论文写作[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黄格胜,画旅文存[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