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49: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设计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外墙外保护技术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经过各种反复而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已经证实这种具有技术和理论支持的外墙外保温技术拥有极大的可行性,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外墙外保温技术的推广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外墙施工中,此技术的实施还是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这也是由于当前施工技术与工艺不十分完善所导致,但这并不影响此技术受到建筑行业和施工单位的青睐。外墙外保温技术不同于外墙内保温,它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优良的保温效果在施工完成后,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还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室内空间,降低冷凝结露问题的出现,使建筑物的更适宜居住和使用。而且,此种保温技术的应用还能提高建筑物护墙体的耐久性,降低建筑物的形变和裂缝率,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完整和安全,尤其是对经常出现暴雨雪天气的地区,此技术更具有适用性。另外,此技术具有极大的适用性,不论是新楼层施工,还是旧楼层施工,都能够有效运用,这也决定了其必然会被推广到建筑施工行业。虽墙体综合造价略有增加,但节省采暖设备投入,使用后空调采暖费用降低,节约能源,节土利废,综合效益明显。当然,这些因素都直接为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可能。
3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正因为外墙外保护技术在技术理论及作用上所表现出来的突出优势,使其在现今的建筑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和广阔的使用空间。接下来,将分别先从施工条件、以聚苯颗粒浆料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为例,对其具体运用程序及流程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3.1基层处理。科学合理的处理墙体外表面对墙体外表面的基本要求是清洁干净,不允许有任何灰尘、砂砾停留表面,一旦发现有污染物粘连,要立即清理干净,达到施工的要求,此外,墙体外表面必须呈90°,不能有任何弯曲,最大偏差控制在5mm以内,一旦超出这个数据,要及时处理,处理的常用材料是水泥砂浆。
3.2涂界面砂浆。在界面涂料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中,是按照20:35的比例来进行配合和分析的,其水泥砂浆和中砂的配合比是以1:1:1.2为主的综合性配合方式,这对于提高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至关重要,但是在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严谨在水泥混凝土配和完成之后再进行加水,避免出现漏水和漏浆的现象。
3.3冲筋,打灰饼。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混凝土面筋的控制要严格的进行总结和归纳,一般对于筋宽都是控制在0.5~0.7的范围之内。
1同步通讯
同步通讯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设计人员进行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的实时交流,同步通讯方式的实现主要有三种途径。
(1)网上交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的实时交流变得极为方便,设计人员可以登陆相关网站通过键盘输入文字的方式进行实时的沟通与交流,文字交流也是长久以来最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
(2)网络音频,网络音频是和普通的通话一样,设计人员之间通过计算机上的耳机进行实时交流,网络音频将声波转化成了数字信息,然后再经过网络传播给对方,相比较家庭电话和一般的移动电话,网络通话的成本是极为低廉的。
(3)网络视频,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的人与人之间进行面对面的实时交流成为了现实,现下常采用的网络视频会议是将音频和视频融合起来的一种实时信息传递方式,交流的双方可以通过显示设备看见对方的表情,听见对方的声音,从而使得交流工作更加的快捷和高效。网络视频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建筑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设计人员可以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方案、草图以及数据等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对方,这样有助于设计人员之间进行沟通和互补,提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完善整个设计过程。
2异步通讯
顾名思义,异步通讯就是信息的传递不必要是实时的,参与协作的人员不需要同时在场的一种通讯方式,一个用户可以分享和使用另一个用户所存储的信息,当下实现异步通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电子公告、E-mail和移动硬盘等,异步通讯的应用范围也是极其广泛的。
二、网络协作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上文所介绍的通讯方式虽然利用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灵活和方便,而且网络有着强大的包容性,但协作人员之间的感知和实时互动却收到了很大的限制,具体表现在协作人员之间的互动只停留在二维界面,而三维空间的活动情况却无法变现出来,所以网络协作技术还需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第二代的www就是一种带有互动性和三维空间的通讯方式即网络虚拟现实,这是一种全新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网络虚拟现实是利用www来实现三维信息的传递,是一种计算机图像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总的来说,网络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和虚拟图像进行远距离信息的传递,计算机图像技术可以实现抽象信息的描述,通过三维建模、动画制作和仿真设计等相关软件可以将抽象的信息变为直观的立体图形表现出来,从而实现表情互动以及身体与图像的融合,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现实状况模拟出来。网络虚拟现实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随意选择视点进行信息的浏览,参与协作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虚拟现实场景图中的感受器节点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这种情况下,协作者不需要再依靠单一的文本输入进行交流,网络虚拟现实的应用可以使设计人员实时绘制图形,在3D虚拟空间里进行协作和沟通,模拟出现实的效果,而且这种技术不需要借助虚拟现实设备。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人员的感受,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模拟出现实建筑的效果图,对建筑行业这种图纸较多和三维空间感较强的设计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很有必要加强网络协作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
2多方参与的网络协作技术应用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在建筑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和小组负责人作出具体的决策后,设计人员才可以根据要求制定设计理念并开展设计工作。这中间存在的问题是设计人员与客户、用户以及业主等人员不能进行直接的思想交流,因为距离的存在,设计人员无法聆听业主们对设计的具体要求,因此设计出的作品就很难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多方参与的网络协作技术可以使工程项目的负责人、用户、客户以及设计人员等通过网络的公共空间进行思想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可以充分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各方的要求作出权衡,从而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设计出最符合各方要求的建筑作品。相比较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多方参与的网络协作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信息最大化的开放,避免了传统设计方式中消息的闭塞和思想的短板,设计人员只有聆听各方声音,充分做好设计思想的交流,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
2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消能减震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的消能减震措施非常之多,有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的,有设置抗震装置的,也有对建筑结构上层进行设计的等。但在实际运用中,一个建筑物有可能都应用了以上几种措施,有些会更多。但总的来说,建筑物的消能减震设计关键还在于地基采用的特殊减震材料和建筑隔震层的设计。
2.1建筑消能建筑材料的应用
消能减震材料的应用主要作用于建筑的地基,地震对建筑物的直接作用也是地基,所以建筑物要达到消能减震的最佳效果是在地基上做一些主要的设计,这样也是最能达到效果,也是最直接的处理手段。建筑地基的隔震,通常是通过铺设一些特殊的材料来削弱地震时的地震波,把地震产生的能量吸收一部分,达到消除地震波对上层建筑的破坏。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消能减震措施都使用传统的施工工艺,主要的材料是粘土和砂子,或者在地基上直接使用粘土和砂子垫层。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国际上很多建筑物把沥青作为消能建筑的材料,并且达到很好的效果,现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建筑基础设置减震装置和隔离层的应用
减震装置和隔离层这种消能减震措施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在地基与建筑上部连接之间,减震装置的设置可以对地震能量降低2/3左右,通常采用的办法有摩擦滑移隔震、粘弹性隔震等,应用比较灵活,对材料没有局限,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建筑隔离层与隔离装置相比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它减震的效果在2/10左右,它的作用无法参与到建筑设计的整体中去,因此减震效果明显差一些。但它适用于旧房的减震改建,施工简单、易操作。所以两者都是我们设计者值得关注的,充分体现它们的区别和作用是关键。
3对于建筑物消能减震技术的主要措施
3.1消能减震技术应用的加固措施
近年来,自然灾害对建筑的损坏受到大部分人的关注,也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随着这种安全意识的加强,民用建筑抗震加固是人们迫切的需求。消能减震的应用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在地基部分采用特殊材料处理之外,还需要设计减震装置甚至是减震层来削弱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确保能有效的对抗地震等自然灾害。针对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我们一定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基础条件等因素来完成相应的工作。
3.2在建筑物性能和需求的消能减震措施
在建筑物的消能建筑设计方法上,我们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基本性能和消能需求等作出有效的设计措施。而混合消能支撑系统(VD-BRB系统)是我们选择的最佳措施,它的主要设计方法是在建筑物的底层配置防屈曲消能支撑,并在其它的建筑层配置粘滞阻尼器。所以在我们对建筑物进行消能减震设计的过程中,要精确进行结构验算,在保证建筑物变形的最大限度、结构的最大承载力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用最有力的数据来判断消能减震技术的可行。如果可行,就需要我们确定阻尼器的数量和最大优化它的布置方式,保证结构达到预先验算的结果;如果不能满足建筑物性能和需求的,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方案,增加阻尼器的数量和布置方式进行消能减震加固。所以混合消能支撑系统(VD-BRB系统)是建筑物面对不同的性能和需求时,可以实现有效的管控,因为它的变量只有阻尼器的变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应用。所以它的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合消能支撑系统(VD-BRB系统)有比较高的性价比;
2)对地震波能力可以第一时间反应和削弱消耗,降低建筑本身对抗的风险;
3)可配置子阻尼器合理的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发挥作用;
4)采用改进的基于性能和需求的消能减震方法进行加固设计比较便捷。
对于高层建筑设计来说,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优化建筑位置和朝向设计。建筑位置方面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朝向设计方面主要考虑的还是光照的问题,因为阳光是一种很好的能源材料,有效的加以利用,完全可以满足一部分取暖需要。但是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每年接收的能量高达60多亿千瓦,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部分的资源,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无异于是最大的浪费。阳光不仅是一项有效的清洁能源,还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对于城市高层建筑节能设计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些比较寒冷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该遵循日照的原理,合理的确定建筑朝向和位置问题,尽可能地使每栋建筑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辐射。所以说,建筑的方位和节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朝向的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也是不同的,其损失也是不一样的;应该在确定建筑方位的时候考虑环境因素,更好地确定日照时间,同时要把建筑南向开窗面积设计的尽可能大,满足采光的同时,保证建筑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保持室内舒适的环境。
1.2高层建筑门窗保温隔热问题
门窗的保温隔热问题,在建筑围护结构当中,和屋面、墙体相比较来说,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一般还不是很高,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窗户玻璃层数、窗板等一系列方式加以改进。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墙体的保温隔热,在高层建筑当中墙体是护的主体结构。就目前我国多年以来墙体建筑来说,都是采用单一的材料,比如说加气混凝土墙体或者是空心砌块墙体等。但是因为最近几年对于建筑节能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其单一的材料导热系数变得越来越大,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的30倍以上,完全不能够满足隔热的要求;所以要采用承重材料和高效的保温材料组成复合的墙体,其优势就在于能够保证墙体不会过重,还能够保证承受一定的重量,保证其保温效果良好,所以一般发达国家都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如果我国想要达到节能的指标,就应该采用复合墙体,切实做好外墙保温的工作。采用外墙保温技术,是因为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外侧,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季节变化而导致结构变形所产生的问题,其避免了霜冻、雨水、暴雪等循环性的破坏问题,减少了一些大气污染和有害气体的侵蚀。研究表明,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取很重要,只要选择恰当,厚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其外保温就可以防止和减少墙体和屋面的温度变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消除常见的裂缝问题,不但提高了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减少了长期维修的费用。合理的外保温做法改变了墙体潮湿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内保温应该设定一定的隔汽层,然而在采用外保温的时候,因为蒸汽渗透性高的主体结构材料往往在保温层的内侧,所以要合理选择保温材料,墙体内部才不会出现冷凝的现象,而且不需要设立一定的隔汽层;其结构层的整个墙身的温度都会提高,从而降低了它的含温量,所以说改善墙体的保温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1.3保温墙体保持室内温度平稳
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室温的稳定,对于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的家庭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室内的温差过大,就会导致老人和孩子生病。利用保温墙体,因为其蓄热能量较大的结构层在墙体内侧,当室内受到不稳定热作用的时候,其室内温度会上升或者出现下降的现象,墙体的结构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热量或者是释放热量,很好地控制了室内温度的变化,所以才会出现有利于保持室内恒温的现象。另外一点就是这种节能技术有利于对旧建筑物进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会满足节能的需求,所以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已经是政府计划之内的事情了,但是和室内的保温相比较来说,采用外保温的方式对旧建筑物进行改造,能够节约成本,而且可以避免拆迁的现象,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2屋面保温隔热的设计
从屋面角度进行分析,其保温节能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屋面是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方面的设计也是非常必要的。据材料统计,目前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倒置式的屋面,将传统的屋面构造中的防水层和保温层进行颠倒,并且将防水层放置到了保温层的下面从而来提高屋面保温隔热的性能。这对于提高抵抗夏季外热作用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调耗能问题,而且近年来南方的一些城市也采用了城市建筑实行屋面绿化,从而降低建筑消耗。
3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
对于城市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可以从几个方面说起,首先其有一定的优势,就是因为城市供暖事项、城市集中供暖制度和区域供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其热效率。其次在管网系统当中,要设立相对应的平衡阀,这样能够使得管网系统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和没有安装平衡阀的不平衡系统比较来说,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室内供暖区域的平均温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节约能源。
二、书画艺术中的建筑设计
我国著名的建筑师与水彩画家张易生,以其独有的风格,运用清雅笔墨,将写实美景与巧妙的建筑构图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其代表作之一的《冰雪覆盖的教堂》,描述的是冬季北欧的雪景,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上,被冰雪覆盖的欧式教堂,屹立在白色的世界中,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厚厚的冰雪覆盖了一切,目光所及之处,仅仅是一点点出入的门面。北欧的教堂建筑,极具特色,极富有北欧浓重的风土人情,在白雪皑皑的世界中,尽显宁静,冰冻与庄重。教堂,承载着人们虔诚的信仰与希望,在晨光的照耀下,给这静谧与冰冻的画面中,平添了许多温暖,祥和的基调。整幅画中最中间的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囊,在教堂门前的站立与仰望,更为画面增添了不少肃静,使整个画面显得不十分单调。张易生的作品中,将建筑设计的构图完美的展现在了书画艺术中,将书画艺术与建筑设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建筑的风土人情完美展现,又为绘画作品增添了不少的庄重与敬仰。
三、建筑设计中的书画艺术
建筑设计,追求的崇高理想就是要与自然合二为一。而书画艺术对大自然的完美解析使得它与建筑设计紧密联系。中国画是讲究“写意”的,对真实性没有刻意的追求,而以建筑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园林的安排,布局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往往运用写意的手法,以少概多,以简胜繁,以偏概全,在布局安排上错落有致,既体现了书法的对称、平衡之美,又通过有限的园林空间,表现着无限的人生遐想、乐趣,将中国文化的书画艺术,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建筑上,实现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理想。园林中,山、石、花、木、建筑的有序安排,每个部分看似分开,实际又紧密联系,就如同中国书画一样,虚实相间,相隔相通,与小中见大,大中看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看,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心境,达到“以管窥豹”的效果。建筑设计同中国书画一样,都要讲究一定的秩序,“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做出怎样的创新,都不能违背自然科学,与自然背道而驰,要追求“天人合一”,与自然相辅相成,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图书馆不仅是保存以及借阅文献的场地,更是兼有学术交流的功能。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报告厅、交流厅等,并配以先进的设备,以促进学术交流研讨。
2.图书馆现代化设备建设
应在每间馆室进门处设置信息检索站,其功能在于更加便利的为读者查询书籍。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配有网络接口和计算机,方便读者上网查询。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工作效果。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还应考虑综合布线,预埋照明、网络、消防等接口,为以后的设备安装预留可能性。2.4合理规划馆内交通流图书馆中最常见的三种交通流分别为:读者流、图书流以及工作人员流。馆内布局交通组织合理通畅,做到读者、工作人员与卸运书籍互不干涉,平面交通尽量避免台阶。
二、图书馆人性化建设的需要
图书馆是工作学习的场所,许多读者和工作人员在这里度过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因此,对于图书馆不仅是典藏书籍文献的场所,更应该在设计时考虑人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1.书柜桌椅的布置选择
图书馆中书柜以及桌椅的配置直接影响读者的使用舒适性和便利性。如书架的最高排和最低排应考虑人体行为的特征。桌椅的布置类型有成排布置、单个布置等,在材质上也分木质、金属、塑料、皮革等。许多读者反映金属座椅在移动时会有刺耳的声音,冬天入座太冷,人体感觉不舒服。对于报刊休闲类书籍,读者更倾向于倚靠沙发阅读。所以,在布置时如果能够注意这些细节将很大程度上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2.阅览室的隔音及采光
图书馆中阅览室的隔音及采光也十分重要,适当的噪音值是必要的,否则,读者容易在缺少刺激的环境中产生厌烦心理和睡意。另外,在采光方面,应着重考虑自然采光,平面布置中应争取阅览室有良好的朝向,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入室,需再设置窗帘,或采用可调式百页光帘,兼作通风。
3.阅览室颜色的选择
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对人的生理影响效果是不同的。暖色调能赋予人活力、使人产生激情。冷色调使人安静,减轻眼睛的疲劳。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的人处于冷色环境中,能使人放松心情。普遍的图书馆都会采用白色墙壁为主基调,这样的设计少了些许用心,在专业性较强的阅览室可偏用暖色调,在较为轻松的休闲阅览室可以偏用冷色调。
三、图书馆的建筑节能
随着人们对节约能源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节能需求在设计中被考虑。对于图书馆而言,在设计时应避免过分追求超高层建筑,前期设计时减少采用玻璃幕墙,减少全空调设备以及全人工照明的布置。这些设计要素不仅会造成前期投资巨大,对于后续的运营成本也是负担。所以,对于图书馆的建筑节能如果在设计时能够从以下几点考虑会对能耗下降大有益处。
1.建筑布局合理
在规划选址时,应充分考虑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考虑建筑南北朝向的同时,并需结合考虑日照、风向等因素,以便在设计时能运用好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
2.建筑材料的运用
建筑保温性能的良好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以及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首先,对于建筑外墙应该选择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其次,选择节能效果良好的窗框如断热型铝合金、PVC等型材,玻璃选择中空、热反射等,都有助于保温,减少热量的损失。
3.设备能耗的有效控制
图书馆的供暖和制冷消耗图书馆近一半的能源,而不同空调机组的供暖和制冷功率相差悬殊,因此,空调系统的有效控制对于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的设计方案以及精心的运行管理对空调的系统节能十分重要。空调制冷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6℃以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依靠自然通风。合理布置照明,也是节能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应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基础上,辅助以人工照明,照明灯具应采用高效节能灯具。
4.窗墙比的合理设计
自然采光依赖于窗户,因此窗户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考虑因素,大面积的采用玻璃幕墙虽然能提高图书馆建筑的美观度和现代化程度,但是由于玻璃的传热系数大,不利于采暖和防热。而且在阅览空间,大面积的使用玻璃幕墙会使室内照度均匀度极差,易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在满足自然光的前提下,应可能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通过控制窗户面积能够降低能耗。
5.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太阳能具有清洁,安全可靠,取之不竭的优点。可以在图书馆顶层或者图书馆的停车场安装光伏板,既可以作为停车场的遮阳棚,而且光伏板还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供给图书馆。我国南方夏季较长,因此在南方实用性较强,这一方案也能缓解资源消耗的压力。
2国外仿生设计的应用
国外建筑设计人员对仿生设计理念的应用时间非常长久,通常情况下,国外都将融入这种理念的建筑称之为有机建筑,其设计的原则也主要是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这也正是将称之为有机建筑的重要原因。流水别墅是运用仿生理念的最典型的建筑,设计人员运用仿生理念,将其设计为方山之宅,给人一种大自然自己打造的房屋的感觉,因此其设计方法就是运用楼板与山体自然的结合,在具体施工时根据建筑整体来选择所需要的建筑材料,仿生设计与普通的建筑设计相比,其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要求更高,而这种流水别墅的设计则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突出体现出建筑艺术美感,而且要保证这种美感不能脱离实际。从上述中,我们能够明显的知道,流水别墅是一个非常具有超越性的设计,该设计将建筑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融合达到最佳的切合点,从而给人一种自然美与艺术美。居住舒畅,身心放松,浑然天成,这是流水别墅给居住者切实的感受。目前国家建筑设计人员越来越多应用仿生设计理念,运用原始自然环境中所拥有的物质进行设计,将自然中天然的美感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具有大自然的气息。最为重要的是,国外建筑设计人员之所以大量的使用这种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是因为这种设计理念比较自由,主要是看设计人员对自然的理解,对美的追求,而且设计人员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感情来设计,其约束力比较少。比如有些建筑设计人员比较喜欢动物,其设计的建筑往往类似于某种动物,尤其是动物中某些细节部分,比如纹理等。
3我国建筑结构的仿生设计
我们就以我国园林设计为例,其特点是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用色淡雅,朴实,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既不显建筑的单调,又极好地烘托了主题。同时,苏州园林体现了古人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把山"水"树完美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增加了许多生活情趣。中国古人的园林建筑,讲求一步一景,步步为景,一景多观,百看不厌。因此,中国的苏州园林,讲究心境和自然的统一,互为寄托,即古人所讲的(造境)一一有造境,有写境,然二者颇难分别。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百润。于天地之外,别有一种灵寄。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此外,中国的民居建筑和村落也很受国外人士的欢迎。来中国旅游的客人,大都选择住在四合式的小旅社,而不是高级宾馆。不仅是外国人,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结合。在已批准实施的$中国35世纪议程%中,就将(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列入重点内容。强调(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可见,在人类意识到其重要性后,仿生建筑的概念将逐步深入人心。用仿生学的原理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是中国古代传统地理在城市选址"规划"布局和建设的一大特色。中国古代传统讲求天文,地理和人文的相互结合,故而产生了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之说。古代人根据这些条件,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建筑。这些环境设计上精心营造(天人合一)意境,刻意体现园林化情调(天人合一)意境和园林化情调,是徽派古民居环境设计中刻意追求的特色和目标。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这样能体现本国个性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均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建筑师们的精心设计。所谓(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外形,色彩,材质等方面的改革,使之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间接增加它的物质利益。当今建筑,从低空间到高空间,从色彩单一的白墙黑瓦到各种色调的钢筋混凝土,其风格受西方影响越来越显示出现代色彩,国际建筑风格趋于统一,地域特色逐渐变的不明显。为了使本地的建筑有地方特色,成为地方标志性建筑,建筑师们通常仿照一些物品使人们对其印象深刻。虽说现代城市建筑所用建材及造型相差无几,但每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即国家个性。只有反映国家个性的建筑才能流传至今,为后人树立典范。
所谓的建筑设计就是对建筑进行规划,达到一定的美观效果,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使用价值。另外在进行外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出周围的环境特点,并且和城市的特点相符合。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建筑设计,只有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和自然的关系,才能体现出建筑设计的最终意义。在传统的意义上,建筑属于空间的范畴,也有相关的学者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可见,建筑设计包含的内容较广,建筑设计的深度也相对较大。
2生态环境艺术
现如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日趋严重,在建筑设计中也会融入一些生态环境艺术在其中。建筑的美除了包含建筑本身的设计之美,还包含其基本的设施。对于建筑来说,城市的绿地设施可以在改善城市面貌的基础上,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在城市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才能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因此,建筑设计者们应该从生态环境方面入手,将生态环境艺术和建筑设计相融合。
3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建筑设计的宏观思路
3.1基于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的设计是在小环境中进行的,虽然建筑的美感可以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本着保护自然地原则,可能会出现整个自然环境的恶化现象。因此,在建筑的施工中,要以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中需要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尽量避免有害的物质进入周围的环境中。要将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3.2基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的设计实质上也是对周围的物质和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同时自然的物质的主要特点就是存在着一定的循环性。建筑本身就是集合能源、材料以及环境于一身,因此建筑材料也应该具有循环利用的特点。为此,建筑的设计师们应该根据自身的设计经验以及灵感将建筑和材料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对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利用,进而实现建筑设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3基于环境保护思想的生态建筑设计内涵
在进行建筑的设计中,需要适当地引进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主要是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是环境的局部,因此需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调整局部的同时对整体的大环境进行保护。
4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要实现这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首先需要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为建筑来说,其本身就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的美感对环境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但是建筑本身的不可移动性使得其在展现设计造型的时候不得不依托与周围的环境。所谓的周围的环境就是一些绿色植物。它们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为建筑物营造较丰富的外部空间。可见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另外,建筑和外部环境的相互结合,正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体现,进而形成了完美的地域景观。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
5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一舒适一健康一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需求的增加,中国建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达690亿耐,推进建筑节能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1、概述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仅关注住宅建筑面积、环境、朝向、户型和电气设备,对住宅的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设计也越来越关注。而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也深刻的影响居住的舒适度,给排水管道设计的正确与否与居住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住宅建筑设计中,给排水管材、卫生器具及地漏的选用、设置,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使用和生活质量。对于建筑给排水设计,教科书和有关规范、施工验收规范上已讲的相当详细了,现结合工程设计经验,针对设计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谈谈给排水设计中的一些特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2、给水系统
2.1生活饮用水池
1)水池入孔、通气管、溢流管未采取防止昆虫爬入的措施;
2)存在虹吸倒流的低位水池,当进水管为淹没出流时,管顶未设置真空破坏装置;
3)钢筋混凝土水池内壁及池内管道、金属附件未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材料。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生活饮用水或市政水受到二次污染。为避免此类二次污染的发生,生活饮用水水池的入孔盖与盖座应吻合和紧密,并用富有弹性的无毒发泡材料嵌在接缝处;
4)通气管口和溢流管的喇叭口处应有铜丝网罩或其它耐腐蚀材料做的网罩,网孔为14~18mm,溢流管出口上宜装轻质拍门或网罩;
5)淹没式出流进水管可在水池内溢流水位之上的进水管内侧开小孔,既可淹没出流降噪,亦可防止虹吸倒流的发生;
6)水池做完水压试验后,池内壁及池内管道、金属附件应刷瓷釉或无毒改性树脂涂料,水池内爬梯应采用不锈钢材质或取消爬梯。
2.2水表出户
根据规定: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卡水表等智能化水表。在以往的住宅给水设计中,水表常设于住宅厨房、卫生间等用水点,一户内设多块水表,给收费人员带来不便;同时,入户抄表也扰乱了居民的正常生活。随着居民对私密性和安全性的重视,这种设计方式越来越不被接受。
在设计中应尽量做到水表出户,如水表设于室内则使用磁卡式水表。水表出户有以下几种方式:
1)在一层或地下室设置独立水表间,将水表集中设置,每户单独设置给水立管。
2)每层集中设置水表井,水表集中设置。
3)水表设于楼梯间休息平台处。给水支管设于平台处,每户设一水表箱,将水表箱嵌入休息平台两侧墙上。
4)使用远传水表、卡式水表。
5)设置给水干管竖井,每户水表均在竖井内,并在每层设置钢筋网格缓台。
2.3卫生间给水
住宅给水一般都是由一根给水管供给的,这种情况就存在卫生间污染生活给水的情况,由于在住宅中卫生间大便器均为低位水箱冲洗,可以起到隔绝污染的作用。但在住宅楼一层为商铺时,商铺卫生间一般均为蹲便器,这时蹲便器应严格禁直接冲洗,应采取延时缓闭冲洗阀或水箱冲洗。
3、排水系统
3.1厨房排水
厨房所设厨洗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厨房内不再设地漏。厨房设置地漏,弊大于利,现在生活中厨房已很少用水冲洗,厨房不会有大量积水,少量水渍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长时间无水补充,导致水封中的水蒸发而使臭气进入厨房室内。这样,取消地漏就可避免排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并杜绝发生漏水影响下层住户的情况。
3.2卫生间排水
卫生间设计成下沉式,卫生间板下沉350~400mm,将排水横管布置在本层内,防水层设在管道下方,发生堵塞和漏水均在本层解决。为了减少下沉空间,还可以选用后排水坐便器及多通道地漏。
3.3阳台与屋面排水
阳台排水与屋面雨水应单独设置。如不采取单独排放将可能发生以下结果:
1)一旦雨水立管发生堵塞,屋面的雨水就会通过阳台地漏溢出;
2)一般雨水立管直接接入雨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里的臭气及爬虫就会通过阳台地漏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因而要求阳台、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且阳台排水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但若是在生活阳台上考虑了洗衣机放置位置,阳台排水此时已是废水,立管排水应接入排水系统,同时排水立管底部亦应间接排水。
4、其他
4.1地漏
1)使用水封高度小于50mm的不合格地漏易造成干涸和堵塞,丧失隔臭功能。应采用合格产品,为了可靠,无论任何情况均宜在地漏下加存水弯。
2)钟罩式地漏使用太滥,不注意使用场合,公共卫生间、大型厨房及食堂洗碗槽等场合均用使用。这些场所沉渣多,极易堵塞,常需要冲洗。建议公共卫生间采用格栅加存水弯的方式;大型厨房采用排水地沟加格栅的方式;食堂洗碗槽加活动网格渣,做存水弯隔臭并增加隔油装置;浴室采用网框式地漏;家庭厨房尽量不设地漏,如设置地漏则宜在地漏下加存水弯。
3)地漏安装过高,影响排水功能;安装过低,影响地面美观。在安装排水承口前,应确切了解地漏规格和地面装饰层厚度,计算出排水承口的合理标高,确保地漏顶在地面下10mm。
4.2空调凝结水排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安装多台空调比较普遍,无组织排放凝结水容易引起上下楼层居民纠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多数住户的生活习惯,预留空调板并设计凝结水排水管。排水管应设专用管道并散流至附近雨水口,不宜直接接入雨水井,排水管底部应间接排水。曾经发生过雨水堵塞造成合用管道内雨水沿凝结水管倒灌进入底层住户的现象。
4.3清扫口
二、BIM模型所包含的设计项目
1.构件方面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构件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内容很丰富,包括构建材料、几何尺寸以及荷载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够非常直观的显示出来,相关的设计人员能够随时进行使用和分享。尤其是在结构节点设计方面,BIM技术的使用,能够快速和直接进行构件作用的判断,将梁、板以及墙、柱等部分的信息进行定义,同时能够对连接构件做出更加合理的判定,这样是为了更好的将其与节点的进行匹配,这样就能够将所建立模型的信息进行科学地参数计算。比如,建筑设计中的混凝土构件,BIM技术能够将其使用量的多少以及钢筋的用量进行准确预测,并将其现实在模型信息中。
2.整体层次关系
使用BIM技术,必须要建模,而模型的构件需要大量的信息数据,在虚拟的条件下,模型能够非常正确完整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为人们提供最合理、最具可行性的施工方案,同时,还可以缓解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突发问题,协调各部分施工之间的关系,BIM技术可以及时搜集并整理各种施工信息,并实现分享,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进行查阅和使用,为建筑结构整体分析计算提供更多依据。
三、BIM模型的层次应用
1.BIM模型的集成化应用
BIM模型采用的是参数化的描述方式,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合理的信息单元描述方式,能够非常准确的将建筑结构中的梁、墙以及柱等部分建立模型,在建立模型的时候,建筑物实际上就是真实的展现过程中,其内部信息以及内涵都会被描述出来。另外,在建立模型的这个过程中,系统还会对结构中大量物理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行分类处理。技术人员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多方位的对建筑物的构造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有效避免很多设计上失误,以及事故的发生。
BIM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数据库模型体现出各个设计参数,这使很多结构模型都和实体结构参数相互一致,参数在形成模型化后,会根据不同的构件特征形成相互的规则性,使模型设计能够和实际施工相互联系。
3.信息共享和交换
在结构设计完成后,BIM模型能够直接读取结构设计中的信息,并且结合这些信息建立完整的结构分析模型。三维模型的结构布置保持与分析模型相互一致的状态,使结构状态得到高度的统一,建筑信息模型在传统的模型分析上往往以数据作为基础,BIM在读取数据的过程中,使数据文件转换为自身的结构形式,最终实现设计流程中的资源共享,以此提高资源的协调应用能力。
四、结构设计中BIM应用的难点
1.应用BIM技术的三维设计工具软件(Revit釆等)用了较多的模块参变量和系统参数,与二维创建视图技术有很大的不同,软件需要兼顾与二维设计习惯的一致性,所以模块参变量和系统参数比常规工具软件要复杂很多倍,这就使得应用中因为系统参数设置不当或参数与参数之间不匹配而导致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2.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很多结构形式十分特殊,这就需要特殊的结构模块对其进行控制,但是三维图形和剖面视图不能形成理想的施工效果,很多设计者会因此放弃BIM技术,而使用原始的二维绘图设计方案
3.结构工程师在建立BIM模型时,注重的问题主要是物理模型能否自动生成平法施工图文档,以及能否正确转化为可以被结构分析软件认可的结构分析模型。在结构设计中,安全性分析计算是首要环节和重要问题。BIM建立的是完全的数据库式模型,从理论上来说,实现BIM物理模型与结构分析模型之间的双向链接是完全可行的。
五、BIM在结构设计中的处理办法
1.建立完整的项目样板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项目样板是所有设计中的基础,而项目样板设计所包含内容很多,具体为标准化处理的线型、字体以及符号等方面。而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有效的建立完整的样板,并且能够避免很多必要的重复,减少无用功,提高工作效率,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设计标准,这项标准能够对我国结构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并能够更具不同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2.设计符合要求的结构构件
在建筑结构中,梁、柱以及楼板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部件,因此这些部件对于建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通常来说,它们一般为预制部件、现浇部件以及各种更结构部件等。设计的时候,要从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设计。在这些形式中,比较常用的就是现浇部件。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应该严格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部件功能不同,浇筑的方式也不同,要最大限度减少不同因素之间的冲突反映。保障结构部件的作用能够得以有效发挥。
3.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平法表示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图绘制中,通常采用平面方法进行表示,在图纸上采取特殊的标点符号进行标注,施工技术人员通过工艺转换形成样图。BIM技术可以使平面表示法的内容多环节和多角度展示,BIM模型能够更加轻松的提取出关键数据和核心信息,以满足施工时间和放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