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0: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校舞蹈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前言
在各高校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日益关注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运动教学方式,其中把音乐、美结合起来加入动态因素的舞蹈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高校舞蹈教学也逐渐占领着高校教育中的一席之地,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向和充实教学内容。舞蹈是一门结合技巧动作和学生内心世界的形体艺术形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产生不一样的效果,通过研究得出舞蹈教学最好的模式是现代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途径。
二、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守旧
高校每学年的课程设置都是按照入学前对学生安排的人才培养计划来执行的。很多高校因为受到现代化教学设备不完善、研究实际能力不高以及师资教学力量不够这些方面的影响而无法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中设定的教学进度,在教务处也没有较好的处理方法下,教师就会减少授课的内容,通过这种单方面的追求效率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很多高校只把舞蹈课设为选修课,其中很大一部分舞蹈选修课没有实际的发挥作用而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大学四年只有一个学期来教授这门课,每个星期总共才两个课时,这种情况压根不能为学生创造完善的舞蹈教学环境,只会让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对舞蹈的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对学生教学的方法也不对,把基本动作教会给学生而忽略对音乐聆听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陈旧教学方法的弊端。
(二)教学模式刻板、内容缺乏创新
在各大高校中,受到舞蹈教育开始比较晚和师资力量不够的影响,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好适合本院系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所以很多高校在舞蹈教学上都沿用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诸多高校设置的民族民间舞、芭蕾基训、素质技巧这些舞蹈教学课程都是以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考试视频为标准。很多学生都是为了避免高考文化分数低的带来缺陷而选择舞蹈,他们没有很强的舞蹈功底,导致很多高校招进的学生基本水平都不高。很多高校老师在对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生源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的沿袭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真实需求,这种情况只会造成学生动作不达标并且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讨厌推出新课程这三者不断地恶性循环下去。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创新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
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思想不仅影响着每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也涉及到高校的教学过程,学生的主观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增强,所以更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的重要性。只有确定了学生在教学地位中的重要性,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和把学生的需求融入到对教学内容的编辑中,把握好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舞蹈带来的动感和激情。舞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传统地位的变化得益于教学主体的转换,教师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学内容的一大重点来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持久发展下去。
(二)围绕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强化艺术感悟能力
舞蹈是一门结合肢体训练和培养学生情感的课程,只有把对音乐的理解与肢体训练融为一体才能发挥出舞蹈极致的感染力,把个人情感恰如其分的添加进去。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对舞蹈教学和智力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逻辑的清晰,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心理的潜能。学生对肢体语言和音乐节奏的感悟离不开丰富敏感的情感经历,通过增强学生内心世界对艺术的认识并通过感悟表达出来才是舞蹈教学最终的目的地。情感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可以引导学生往健康的情感观上延伸,把这种切身体会的感觉运用到学生身上,教会学生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朝健康积极地情绪上发展。
(三)陶冶性情、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以前守旧的舞蹈教学只注重对舞蹈技巧和肢体语言的学习,没有重视对舞蹈中艺术元素的培养和学生性格的形成,这就使以前的舞蹈教学只在乎外在的东西,让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气。新时期的到来促使各大高校加大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和对自身情感世界的感知,对90后的关注随着他们迈入大学校门而日益增加,90后这一代的诸多行为也存在着很多的争议。高校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学生好性情的培养可以通过舞蹈教学来实现,青少年内心的不拘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来消除,把学生情绪上的浮躁压下去,减少大起大落的心情的出现频率,舞蹈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学生负面情绪带来的过多影响,保证学生的身心朝健康的方面发展。
四、结语
高校舞蹈教学的开展逐渐取得了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学生也开始接受并且推崇这种教学模式,随着各大高校中舞蹈协会这一组织的产生,为舞蹈教学的延伸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教学模式的变化不仅增强了舞蹈教学的影响程度,还把高校舞蹈教学从原来单一的课堂上带到了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中,完成了从简单的肢体语言到内心感悟的提升,开启了一条新的教学改革之路,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阻碍,这个扫除障碍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坚韧毅力最好的课堂。对于任何舞蹈学习者,无论你有没有很好的功底,只要找到学习舞蹈的方法,并且不畏艰难的去实践和探索,总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参考文献:
(一)舞蹈表现力可以衡量舞蹈的标准现如今,在很多的舞蹈作品表现中,都是通过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技术和表演舞蹈的难易程度进行评判的。所以,很多的舞蹈教师只是注重表演者的表演能力和表演的质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舞蹈的表现力和需要传达的情感有所忽视。一些业余的舞蹈人对舞蹈的技术技巧不是很了解,在看表演者表演舞蹈的时候,不能理解舞蹈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而舞蹈的动作就和人的语言一样,不仅仅需要肢体动作做到位,更重要的是需要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的舞蹈作品。所以,舞蹈的表现力是艺术综合性表现的过程,同样也是衡量舞蹈的标准。
(二)舞蹈表现力可以对舞蹈作品情感进行传达舞蹈就是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来对作品进行传达的,这属于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舞蹈的好与不好就是通过舞蹈的表现力来进行衡量的。每一个舞蹈者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表现出来的作品意义也不一样,舞蹈者能将舞蹈作品表现力很好地表现出来,这才是一个优秀舞蹈者应有的实力。
二、提高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方法
(一)培养扎实的舞蹈基础因为一个优秀的舞蹈者需要具备很好的舞蹈表现力,所以准确、规范的舞蹈动作在舞蹈表现力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舞蹈者的肢体动作、反应速度以及动作的协调性都可以衡量舞蹈的质量。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舞蹈基础功底、肢体的协调性,学生在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应保持身体的各个部位柔韧性,动作也需要更加自然化。所以,作为一名舞蹈专业的学生,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对自身的感知能力也要进行培养。因为要想具有扎实的舞蹈基础,不仅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要注意舞蹈动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舞蹈的美感。
(二)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对舞蹈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需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良好的艺术想象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舞蹈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就需要将舞蹈表演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在一起。因为,舞蹈本来就是来源生活,所以学生自身也要将舞蹈作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更容易发现舞蹈的魅力和感染力。
(三)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舞蹈的表现力在教学中,学生都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课堂中只是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但是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想法联系起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教孔雀舞的时候,应该和现实中的孔雀联系起来,讨论孔雀所具备的特点,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模仿表演,这样就方便学生理解舞蹈,也能不断培养学生在舞蹈中的想象力。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的审美力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舞蹈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在舞蹈中的审美能力。在现代艺术影响之下,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是必要的。舞蹈者需要具备很高的舞蹈审美意识,这样才能成为高素质、综合性的舞蹈人才。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拓宽学生的舞蹈知识面,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1、芭蕾舞蹈教育教材内容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在芭蕾舞蹈教育教材内容方面,我国大部分高等艺术院校还是直接借用和照搬专门培养芭蕾舞蹈专业技能舞蹈演员的专业性机构和学校的教育教材内容,结合这样的专业教材,经常性的会给大学生带来不适应的现象,学生对于芭蕾舞蹈的学习不能完全适应;另一方面,高校的芭蕾舞蹈教师也是结合一套简单的教学大纲,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授课,其随意性非常大,教师个体的差异性也随之产生,给高等院校芭蕾舞蹈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专业性指导,高等院校的芭蕾舞蹈教育存在缺乏教学目标,学生对芭蕾舞蹈理念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在专业设置方面,大部分高校提倡的是广而全的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覆盖面广,学习内容多而全,缺乏针对某一项技能的教学,舞蹈教育的针对性差。比如当下的芭蕾舞蹈学生只专注于跳入,而很少有课程或者教学计划中教导学生该如何去教会跳芭蕾舞,这与当下的市场需求相背离。
2、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重要途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学到相应知识,一定要有好的教学设备。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传统的文字和书籍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当代学生的求知欲望,电子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被高校充分利用,但是,芭蕾舞蹈教学还以单一的师范教学为主,学生模仿学习的方式为主。这样的示范式教学,学生反复的模仿,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缺乏积极性,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压抑个性,缺乏创造力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带来的影响就是,我国芭蕾舞蹈教育领域中长期以一种强迫式的教学方式为主。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国芭蕾舞蹈训练一直秉承着严格的规范动作和训练目标,教师对芭蕾舞蹈的每一个技术动作要求都十分严格,训练十分艰苦,久而久之,这种严格的训练教学就变成了强迫式的教学方式,消磨了学生的个性棱角,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有甚者对芭蕾舞蹈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二、我国高校芭蕾舞蹈教育展望
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芭蕾舞蹈教学的长效性由于各高校芭蕾舞蹈教学不同于专业的芭蕾舞蹈学校教学计划,所以要适当结合各个高校自身的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走大众化的舞蹈教育特色。首先,任务制教学目标。任务制教学就是指根据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针对芭蕾舞蹈教育教学中的舞蹈要求分成若干个任务,将各类动作和芭蕾舞蹈的类型穿插在其中,让学生逐个完成,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则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完成内容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的依据。其次,引导式教学。任务确定后,教师将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分配,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方法和技法上的指导和启发,调动学生对芭蕾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芭蕾舞蹈的兴趣。最后,进行讨论式教学。学生将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除了系统性的指导和对难点、重点的讲解之外,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开展芭蕾舞蹈教学方面的话题讨论,学生结合自己训练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讨论,让学生的学习思路得到进一步启发。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学;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策略分析
一、学生牢固基础知识
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需要牢固基础知识,如规范准确的舞蹈动作。舞蹈表现力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上的,只有从基本做起才能培养更高的表现力追求。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舞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身体的协调性是衡量整个舞感水平的基础,若想培养舞感,大量的舞蹈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训练中。还要利用培养舞蹈动作的敏感性和协调性,促使舞者的舞蹈更具灵性,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基础知识不仅包括技能训练还包括舞者对舞蹈情感的准确拿捏,技能训练主要是指舞者的舞感,主要是由舞蹈的动作和节奏组成。而舞蹈情感是舞者对舞蹈的独特体会,分属于舞蹈表现力的范畴。舞蹈表现力的往往是通过手指、脚趾尖的延伸和肢体动作的美感呈现出来的。舞者需要充分运用动作的点、线、面的延伸美感将感情从细微处流露出来,不忽视每一处细节,将每一个动作的感情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学生牢固基础知识就是为日后的舞蹈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动作被学生赋予感情时,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自然而然就被培养出来了。
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学生在日常的舞蹈学习过程中,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想象可以将学生带入舞蹈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舞蹈中去。舞者只有运用想象力才能激发出心里的表演激情,而其的创作才能有一定的表现力。高校舞蹈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用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在想象中创造出鲜活的舞蹈表现力。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生活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艺术本就是生活。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生活将灵感心得运用于舞蹈表现中,这样的艺术才有现实价值,才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还能提升舞蹈表现力。想象力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源泉,然而,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发轫的想象力才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学生注重把握音乐节奏感
音乐与舞蹈由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古人有言:舞为乐之容。意思是说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而音乐才是舞蹈的灵魂。此语着重道出了音乐的重要性,也同时说明了舞蹈的演绎要充分利用音乐才能完成。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学生需要充分把握音乐的节奏感,以促使在舞蹈表现中将动作、音乐节奏和情感都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学生天生乐感差一点,就容易导致舞蹈步伐跟不上音乐节奏,更不能演绎出有表现力的舞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仔细为学生讲解音乐节拍,对每一个节拍的把握进行着重的训练,在训练学生音乐理解力的同时,还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能准确跟上每一个音乐节点。学生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感是学习舞蹈的必要基础条件,更是培养舞蹈变现力的必要途径。
四、教师转变舞蹈教学观念
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舞蹈基本功的培养,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明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对舞蹈形成个人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从而在学生的舞蹈表演中形成情感的共鸣。教师只有形成正确的舞蹈教学观念才能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要重点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教学,准确明白学生的问题所在,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帮助。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固然重要的,但是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态度,教师不妨在培养学生基本功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人文舞蹈分析,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学习氛围了解到舞蹈的艺术魅力,促使学生对舞蹈变现力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
五、教师增强学生对舞蹈演绎内容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切身的理解,才能真正融入到舞蹈情境中去,而不明所以的演绎只会导致舞蹈缺乏感染力,演绎者对自己的演绎内容都没有真正的理解,更没有代入感情,就遑论其作品的表现力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功的要求严格以外,还要注重增强学生对舞蹈演绎内容的了解,使学生用真情实感演绎,作品也会因此而更具有感染力。经典的舞蹈作品其中定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学生在学习一部舞蹈作品的时候,最先了解的就是这部作品的文化内涵,作者创作的心情是怎样的、作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这些内容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在演绎时同创作者达成心灵共鸣,学生就更容易提升自身的舞蹈变现力。学生增强对舞蹈演绎内容的理解,在情感上与演绎内容保持一致性,以此提升舞蹈的感染力,是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汲艳蕊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舞蹈教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培养当今高校舞蹈人才的必要手段。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比如,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机械落后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重点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及舞蹈基础知识教学。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来说,课程设置非常的重要。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都很喜欢现代舞,这是由于现代舞富有时代气息和具有自由活泼的特点。另外,对于很多女生来说,也比较喜欢形体课和芭蕾舞,这主要是因为形体课程和芭蕾舞都能够塑造美的形象,帮助学生矫正姿态。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很多高校设置的课程主要是以师资情况或者学校特色为主,从而使得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师资队伍建设非常的重要,其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实力。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很多高校中的舞蹈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整体素质偏低,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与此同时,很多舞蹈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很不相符,很多有专业经验的舞蹈教师经常出现离职状况,由于长时间出现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从而直接导致了高校舞蹈教育师资出现断层的问题。此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即使是优秀的舞蹈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缺乏学习精神,那么也会使得教学能力和自身专业知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三)教学过程欠缺人文理念的渗透舞蹈主要是对人类意识和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姿态动作来表现出生动的形象,同时展现出人类生活的审美属性和审美评价的追求,而这决定了高校舞蹈教育能够将智慧、精神、教学以及情感融为一体。但是在目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舞蹈动作上,忽视了人文理念的渗透,从而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不能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隐藏了舞蹈本身所蕴含的美感,从而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高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不能忽视人文理念的渗透。(四)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机械落后一直以来,高校舞蹈教学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使得舞蹈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机械,缺乏活力与创新。部分高校在舞蹈教学中依然采用灌输式教育,主要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为主,使得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不能把舞蹈美的韵味展现出来。同时,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缺乏创新意识教育和艺术灵感的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舞蹈审美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舞蹈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降低了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重点加强高校舞蹈基本功训练及舞蹈基础知识教学(1)要对学生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练好基本功对于学习舞蹈来说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不经过专业的训练,学生是很难掌握舞蹈技术要领的。(2)要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标准的示范动作来教学。对于舞蹈来说,学生不能单纯的只看不做,应该根据教师的标准舞蹈动作来进行模仿;教师也应该认真观看学生的模仿过程,一旦发现有任何的问题就要及时纠正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各种舞蹈动作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舞蹈的韵律和美感,从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和质量。(3)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舞蹈,就还需要教师传授舞蹈基础知识。因此,在具体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增加一些舞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基础知识,让他们理解舞蹈的内在美,从整体上提高舞蹈教学质量。(二)不断增强舞蹈师资建设高校只有拥有了优秀的舞蹈师资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一个主导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重视舞蹈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尊重舞蹈教师的主导性,从而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首先,高校可以定期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让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时俱进;举办舞蹈专题讲座,从而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其次,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聘请国外具有丰富经验并且相关专业的舞蹈教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最后,高校还可以外派有关教师到外地参加学习和实地考察,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教师熟练掌握先进的舞蹈知识和教学技能,最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和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精华。(三)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我们都知道,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其中最重要的主体,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保持宽松和愉悦的心情。除此之外,高校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舞蹈基础和优缺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舞蹈技巧,而且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舞蹈的韵律美,从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四)加强高校舞蹈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舞蹈实践经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技巧。在具体的舞蹈实践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乐趣。第一,高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给学生争取文艺商演的机会;第二,高校可以多加些投资在舞蹈教学上,定期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舞蹈专家来学校给学生亲身示范表演。第三,舞蹈教师要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发挥自身特长和创造力,自己编排节目,把自身学习到的舞蹈知识和技巧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五)运用多媒体技术,灵活进行教学对于所有的教学来说,多媒体技术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教学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更多丰富的方式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比如,通过录像、视频、网络等技术方法。在具体的舞蹈视频学习中,学生能够把自身的动作与专业舞蹈视频进行对比,从中发现自身不足,然后改进舞蹈技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每一个动作细节,查缺补漏,并加深对不熟练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鲜明的表现了我国的艺术文明,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人们的内心世界。高校舞蹈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该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不断增强舞蹈师资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佟伟.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J].黄河之声,2012,04:56-57.
[2]孟慧.论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2,20:233.
[3]马燕翔.浅谈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学质量[J].大众文艺,2012,21:236.
一、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国家实际情况我而言,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舞蹈教学的价值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只有专业的舞蹈学校学生或者将来会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才必须学习舞蹈,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舞蹈教学都在“副课”的行列中,它的价值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现阶段教育过程中,高校舞蹈教学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除了专业的艺术高校,普通高校设置的专业过多,在众多的科目中,舞蹈专业往往不是学校所看重的,因此,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提供的教学资源也很有限。高校的管理者们往往认识不到舞蹈教学在培养学生艺术素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给予舞蹈教学的课时极少。另外,由于对舞蹈专业的不重视,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有限,教学资源也是相当欠缺,对于学生舞蹈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限制。甚至有些学校盲目扩招,应付检查,将舞蹈专业“挂在墙上”,而没有实质性的教学,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冲击。
(二)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高校的舞蹈教学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始终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法依然寻在,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适应新时代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影响了学生们参与到舞蹈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学生们也会产生应付学习的想法,失去创作的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们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很落后,单纯的口头传授很难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的本质,对现代化设备的无视也使学生们不能充分调动感官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得舞蹈教学的实用性大大降低,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产生了很大的问题。
(三)专业教师缺乏
专业的舞蹈教师是进行舞蹈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的舞蹈教师相对比较缺乏,师资力量的薄弱,专业素质的不足严重影响着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不难发现,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技能远远低于专业艺术学院的教师,而且在很多情况下,高校的舞蹈教师往往不是专业出生,只是非专业的教师在进行一定时间和知识上的自我学习后进行兼任,无法给予学生最专业最有效的教育。
(四)教学内容陈旧
首先,我国舞蹈教学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的同时也缺乏专业、科学的适用于舞蹈专业的教材,就舞蹈课程的使用而言,国内很多高校选用专业院校的教材,有的则根据教师自身实践经历进行讲授,学生们对于教学的内容不了解,会给教学带来很多的不便,造成了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胡乱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学生们往往对教学过程不重视,长此以往,学生们对舞蹈学习产生厌烦,如此恶性循环,难以保证高效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措施
(一)明确舞蹈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
高校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门,高校管理者要对舞蹈教学设定目标,从大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针对高校学生们知识结构和生理心理特征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新时代的实用性人才。
高校阶段的大学生们拥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舞蹈教学要能够充分展示这个阶段学生们的表现力,增强他们对于舞蹈艺术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他们较高的精神境界。同时,高校舞蹈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跟得上时代,要具备现代化的特点,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大学生们通过舞蹈加强对社会、对人生和自我的认识。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与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主要可以通过开设舞蹈课程和开展舞蹈活动诶住,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创造,激活大学生的创造力。舞蹈教师们对于舞蹈的教学过程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在舞蹈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二)创新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目前,不少高校开设了舞蹈教学选修课程,但是,面对种类繁多的舞蹈课程,学生们更加不知道如何选择。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大多数人没有舞蹈功底,因此,笔者认为,学校舞蹈教育可以从零开始,适当增加课时,从舞蹈教学的基础理论讲起,让学生对舞蹈教学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在进行综合性、专业性的舞蹈课程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舞蹈鉴赏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妥善进行舞蹈课程大纲的修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是教学获得实际效果。为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校可以更多的开设现代舞蹈,再加以舞蹈辅助课程的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目的,实现高校舞蹈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在进行系统的动作讲解时,教师不必进行亲身示范,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进行全方位教学,学生们也可以看到舞蹈的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自己进行创作,鼓励他们改编舞蹈动作。
(三)组织社会实践,举办专场舞蹈晚会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专业艺术院校,组织学生观摩舞蹈表演,在观摩过程中进行讲解,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舞蹈学习的认识。当然,也可以邀请社会上有权威、更加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亲自示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技能。教师也可以在校内组织舞蹈表演,教师们安排学生进行自主排练,并在校内外进行表演,让他们感受到舞蹈的艺术性,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加强对舞蹈的学习。
参考文献:
舞蹈是追求、诠释美的艺术门类。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办学规模呈发展之势,并引发了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全面改革。尤其是在这场教育改革中,对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制的改革探讨、学生主体性学习等方面,成为舞蹈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探讨高校舞蹈教学,可以说是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学术探讨,更是高校舞蹈教育发展所需要讨论的问题。
一、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制改革的思考
1.课程结构:从经验编制到学理构建
所谓“课程结构”,是指构成教育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所涉及到的是从课程培养目标到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课程的展现问题。建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结构,由于历史原因在实现上述课程结构的目标原则上,至今仍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1)长期经验式教学传统所形成的思维惯性,认为舞蹈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宜搞得过分规范,主要是突出专业教育“高、精、尖、特”的技能特征,一旦规范就容易僵化个性,教学特色也无法体现;(2)对于课程结构的学理构建认识不足,尤其是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手段乃至评估标准诸方面形成的比较严格的要求,对于从事舞蹈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项过于理性的工作,难以适应。分析缘由,这两方面问题的认识偏差,实质就是一个“以艺代教”的传统习惯思维遗留下来的认识结果。从教育改革来说亟待改变,才可满足学生的相应要求。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引起思考:
一方面是从学理构建的角度,对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首先,要明确高校舞蹈专业同样是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加以建设的目的,而非是单纯的技能教学,是借此传递舞蹈文化,沟通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艺术及人文学识;其次,作为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结构,又必须支撑起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使之形成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之间的合理定位,达到培养目标应具有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是对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结构,进行符合理学构建要求的优化整合。这一优化整合既涉及到对专业课程结构外部学科知识的“开放性”容纳,又涉及到对专业课程结构内部关系的“系统性”协调。即高校舞蹈专业在培养人才的专业素质上,应更加注重对人才的艺术鉴赏力、艺术评价力以及对艺术特有的洞察力培养,以形成综合修养的感受力,达到拓展人才视野、加深艺术修养的目的。而专业课程内部关系的“系统性”协调,则是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体现出舞蹈专业课程结构所具有的“专业性”知识互补的优化整合。
2.学分制:从单向传授到互补主体
学分制在高校舞蹈专业中推行,过去一直有“先天”的畏惧,主要是舞蹈教育一向保持着“感性”教学方式的习惯心理,难以适应具有“制度化”的规范。事实上,学分制确有严格甚至一律的“规范性”。它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形成有机的知识传授序列,这个规范是整个教学“合目的性”的基本保证。即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再是针对某种对口就业的狭窄专业教育,而是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使课程结构的改革延伸出多种培养方式。其中的“套餐式”学分制,是南京艺术学院舞蹈系所实施的“学分制”方案。具体而言,“套餐式”课程,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尽量宽广的自我塑造机会。全套教学实行专业“课程化”,就是将各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全面打通,打造成不同的课程。课程分为专业必选和任选、公共必选和任选课,八十余种课程。这样既突破了以往专业课程结构的旧模式,又使“淡化专业、突出课程”的学分制改革真正得以实现,使得学生的个性在基础和专业两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张扬,在基础及舞蹈实践等各个环节得到必要地锻炼,尤其是在专业上融合了更多方面的知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对高校舞蹈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思考
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已面临严峻地挑战,尽管我国的舞蹈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批批高精尖的舞蹈人才,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教学成果。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就是完美无缺、绝对科学的。
21世纪是人类进一步认识自我的时代。而当代的舞蹈人具有一种崭新的特征,他们无论是从事教育、创作,还是舞台表演,都强烈地渴望追求个人意志,不想受任何观念的束缚,破除清规戒律,以个性发展独创自己的风格。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我们的舞蹈教育模式,尤其是高等舞蹈教育模式就显得滞后了许多。因此,舞蹈的本科教育亟待探索一条以教学为主导,以学习为中心,变单纯模仿为创造,变单一为多元化的舞蹈教育模式,构架一个新的舞蹈教育平台,更好地拓展舞蹈教育和教学的新理念与空间,让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与学习,从而开创舞蹈教育的新局面。
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示范舞蹈教育的需要。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正在不断缩短,就舞蹈领域来看,发展相当快,新的东西层出不穷,原有的概念、观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面对这样的现实,最有效的对策,就是抓住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个重要课题。舞蹈动作只是舞蹈的物质材料,材料要靠人来掌握,缺乏创造素质的学生只能墨守成规,充其量是复制别人的成品。但无论你复制得多么好,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新、个性特色,你永远不会接纳一个复制机式的所谓舞蹈人才的。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开发创造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是衡量舞蹈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舞蹈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养开拓、创新的舞蹈人才竭尽全力。
在新的舞蹈教育平台上,舞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多年的“我要发展你”“我要给你知识技能”的观点。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它们的学习热情和自我表现欲望越高,进而也就能在学习上充分发挥更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这就要求教师始终要为创造者擂鼓助阵,遇到困难时要提供援助;暂时失败时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持之以恒;获得成功时,对取得的成果要肯定推荐,并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及时提醒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保持崭新的创造热情,这也是现代人所具备的创新品质。
总之,高校舞蹈教学要结合实际,“扬长避短”,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舞蹈实践活动,提高它们的综合能力,为发展舞蹈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体育舞蹈既包含体育的要素,同时又融合了舞蹈的特点。在快节奏的社会当中,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身体的健康。在全民健身的氛围和趋势当中,许多高校也开设了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从目前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们了解到体育舞蹈发展的背景和趋势,同时还需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组合和技巧。通过同学之间合作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交流和社交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其文化修养。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一、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单一。体育舞蹈主要是来源于西方的一种形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当中已经逐渐融合了好多代人实践和智慧的经验。在如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当中,体育舞蹈已经从自娱性转向了具有技术性、艺术性的一种竞技性舞蹈。可以说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当中通过其动作造型的多变以及情感的丰富,已经变成了一种较为新兴的体育项目。我国对于这种体育项目的引进时间比较晚,在高校教育当中的教学开展时间也比较少。正是由于这种滞后性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如今我国在体育舞蹈方面的水平还比较低,其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从我校以及其他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对于体育舞蹈的教学更多是停留在了基础性的阶段当中,其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更是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舞蹈这一项目,同时也不能促使其更好地普及。
(二)缺乏对音乐感知、审美情趣等艺术元素的深度教育。体育舞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主要是一种将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项目,因而其兼具这两种特征。体育舞蹈既包含着体育项目当中的运动性,同时还包含着舞蹈的艺术性。但是由于舞蹈本身就是广大民众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其中所蕴含的感染力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但是由于这种体育项目是从国外引进的,同时国际标准舞又具有不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因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之下,其所代表和呈现的舞蹈韵律、音乐风格和节拍也都不同。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单一化的动作教学并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们把握体育舞蹈当中的内涵和精髓。从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较为系统和规范的理论课程,更多的只是通过训练课偶尔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之下并不利于对学生们进行音乐感知以及审美情趣这些元素教育的开展。
(三)教学内容不够规范。规范性是体育舞蹈这种体育项目当中的基础性特征,这种规范既表现在运动的脚法、方向以及反身动作方面,同时还体现在了引导和升降这些技术当中。而且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的动作移动、升降、旋转以及摆动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步骤要求。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每支舞蹈都有着自己的节拍和音乐速度,具体到比赛当中更是需要选手动作和音乐进行密切配合才能够完成。但是由于目前许多高校当中的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并不能真正与时俱进,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导致了教师们对于音乐和动作的规格以及动作风格方面的讲解不够全面和完善,同时由于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比较低,因而在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样就更不利于体育舞蹈教学的深入发展。
二、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体育舞蹈情报的搜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外来的体育项目,在高校当中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本身就影响着教学水平,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就需要充分掌握教学的内容,通过对于知识的融汇贯通以及独特风格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工作当中不仅需要对教学和训练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还需要不断钻研专业的体育舞蹈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理论素质,同时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其教学效果。当然由于体育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在实践当中其形式和风格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以教师们就需要及时了解国内外体育舞蹈项目的研究动态,这样不仅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
(二)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与技术并重。体育舞蹈项目既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同时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其内涵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将舞蹈技术原理、历史文化以及音乐内审等要素进行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明确舞蹈动作所要表达出的艺术内涵,同时还能够促进音乐节奏、重心起伏以及动作达成一定的协调性。况且理论本身就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因而通过对于体育舞蹈理论方面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对于舞蹈风格和内涵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能够使教学更加具有方向性和指向性。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将理论和技术这两者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这样能够在技术当中渗入文化背景和理念。
(三)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运动训练学和生理知识的运用。体育舞蹈主要是以人体作为载体的,因而对于身体的训练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运动技能进行教学和训练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要从局部动作逐渐扩展到全局动作。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就需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的有序性和系统性,首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再由学生经过锻炼来提高熟练程度。而在进行运动训练学知识学习的时候还需要充分利用生理的内容,在明确了教学训练计划之后,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学生们所应该达到的身体指标。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既是欣赏者又是实践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都有一定的考验,因而教师们就可以通过对于训练强度和负荷的合理安排来对体温和晨起心率进行测量。
三、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知识的了解展开的,在文章当中首先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对音乐感知、审美情趣等艺术元素的深度教育和教学内容不够规范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之后从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体育舞蹈情报的搜集、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与技术并重和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运动训练学和生理知识的运用这三个角度说明了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对策。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文章当中我并未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地阐释,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丽华.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
[2]崔伟芳,王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舞蹈专业教材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舞蹈教学效率。
一、秉承现代舞蹈观
第一,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授课过程之中,应当在训练学生形体、姿势、动作以及节奏感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舞蹈审美观的渗透。也就是说,舞蹈教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舞蹈表演并非是机械的动作组合以及对舞蹈节奏的掌握,更是需要舞蹈表演艺术者从内心形成对美的感受,进而将自身的舞蹈表演升华为对舞蹈艺术之美的诠释。正如罗丹说讲,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关键取决于是否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进而提升其审美意识,完善其审美观,让其舞蹈表演更具美感。第二,舞蹈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舞蹈动作创新的重要性。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多会选取一些成熟的舞蹈编排内容作为教学的工具,此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对这些已经广获好评的成熟舞蹈作品中汲取经验,进而快速成长。不过此种教学方式仅仅适用于新入职的舞蹈教师,但久而久之会导致教师只会动手不会用脑,只会学不会编,只会守旧不会创新,进而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创造能力低下,课堂效率下滑,因此舞蹈教师在临摹教学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改编内容或重编内容;课堂上让学生多看、多想、多思,比多练更重要,也就是要通过范例欣赏,让学生的想象空间得以完全地释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自行编排舞蹈内容和设计舞蹈动作时,心智获得提升。有鉴于此,舞蹈教师要改变先前所遵循的舞蹈课程授课模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舞蹈内容编排与舞蹈动作设计,以此实现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养成。最后,舞蹈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实现对学生舞蹈表演情感的培养。舞蹈表演本身就是一项舞蹈表演艺术者藉由优美的舞姿与台下观众实现情感交流的活动。由此,通过情感教学环节的融入,将使学生能够以更为充沛的情感投入于舞蹈表演之中。激发兴趣需要贯穿舞蹈教学的始终。开始阶段应把学生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舞蹈活动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激励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在课上教学内容行将结束之际,舞蹈教师应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如此方才可以学生潜心于舞蹈修行之路。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乃是指受教育对象对所学习内容的亲身体会,从而实现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领悟与掌握。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学习过程意味着其必须通过系统化的动作训练、形态训练、表情训练方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蹈表演艺术者。不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来看,学生能否成为优秀的舞者,关键在于要洞悉舞蹈的“感觉”,即从舞蹈体验中获得宝贵的体验,以古典舞教学为例,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提、沉”等舞蹈动作时,为使学生领会到这些动作的精要之处,便为学生设计了嗅花的动作,要求学生先俯身吸花香入鼻,其后让花香充斥胸腔,进而为之所陶醉,如此学生对古典舞的“提、沉”动作便实现了较好地领会。
三、注重校本舞蹈专业教材的研发
考虑到学生生源的不同以及不同院校自身情况的不同,因此,在舞蹈教材的编写方面,教师应当立足于本校舞蹈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校本教材研发。在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化舞蹈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收集实际的教学素材,尽可能地编写校本教材,如针对专业和非专业的舞蹈学习使用不同的教材,对于具备较为扎实舞蹈根基的学生,应当为其选用专业性较为突出的教材供教学授课之用,对于舞蹈根基不够扎实的学生,则应当为其选用内容相对较为简单的教材,如此便能够实现对不同学生学情的针对性教材配备。
四、注重人文知识向舞蹈教学中的融入
舞蹈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在舞蹈教学中融入人文知识,以便使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习得,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进而形成更为敏锐的艺术直觉和艺术洞察力。基于这一设想,舞蹈教师应该多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法,在舞蹈教学方面多引导学生去体会、思想、创新、实践,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指导的时候,可以多增加一些理论和舞蹈欣赏的内容,如此便可以激发学生的舞蹈表演灵感。
五、注重对学生自主舞蹈知识学习能力的有效养成
舞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舞蹈知识与技术动作自学能力。舞蹈知识的学习以及舞蹈技术动作的掌握,有赖于学生长期的坚持以及不间断地系统性训练。可以说,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坦途和捷径,唯有流淌辛勤的汗水方才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而系统性的舞蹈训练必须建立正科学的训练方法基础之上,如此进行舞蹈训练方才能够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示范,而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周而复始,确实也看到了训练的成效。但这种学习是被动的,是灌输式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到技能而不是学到方法。这对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还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其中的原理、规律何在,进而使学生明白训练的方法、目的和意义;如我们在教翻身类动作的“开法儿”时,应使学生明白:“翻身的运动轴心在骨盆,头顶固定在空中的一个高度上,脚下踩在地面的一个点上,在上下两头相对固定的状态下,骨盆做着翻转运动。其乃是任何翻身动作的技术要领所在。”再如,笔者带领学生进行舞蹈排练课程时,会先为学生讲解用以观摩的作品的主题、创作背景,在学生对作品形成大致了解后,再带领全体学生共同进行观摩,在观摩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如对配乐使用的分析,对动作设计内涵的分析等等,最后带领学生进行排练。
作者:宋海波 蒋李卉 单位:百色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黎.激励性语言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1)
[2]沈琬茹.高校舞蹈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启用与教学[J].河南教育(高教),2017(02)
[3]崔琰.高校舞蹈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J].音乐时空,2016(10)
[4]何辉,王宝玉.普通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特点研究[J].黄河之声,2016(05)
[5]苗子薇.浅谈非舞蹈专业高校舞蹈教学[J].科技信息,2009(21)
二、体育舞蹈的特征分析
体育舞蹈也是一种体育项目,是一种体育的文艺范围的舞蹈形式。它综合了体育和舞蹈的各自的特点,其目的是竞赛,但其过程以表演体育舞蹈是由属于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它兼有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对自我娱乐和表演特性表现明显。其有以下三大特性:1.规范性严格体育舞蹈作为一个非常完整的舞蹈系统,它的规范性在一代又一代人加工下,在时间的磨砺下,越来越严格。甚至于到了多一个动作嫌多,但少一个,又嫌少的程度。2.观赏性表演体育舞蹈中的舞蹈,将音乐、舞蹈、服饰仪态等等都融为了一体,成为了体育舞蹈中观赏的一部分性质。具有观赏性的体育舞蹈才是一种“真正的艺术”。3.体育性体育舞蹈中的体育性变现在:(1)作为体育运动,所以竞技性很强,所以成绩分数荣誉也是重中之重。(2)作为体育运动的一员,相关研究显示体育舞蹈对于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三、体育舞蹈教学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为了满足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式的发展需要,高校在体育教学上添加了体育舞蹈教学,这样更新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了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的想象力更加的丰富,也对学生的德智体美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仅是课程需要,也会使得学生的身体更加的强壮。所以在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是必要的。
四、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所产生的意义
1.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人与人的个性是各不相同的,而有些是由于先天性的遗传和后天受到环境影响所行形成的,还有一些是由于参加的社会实践较多,慢慢累计形成的。但是也不能让个性没有规律的发展,也要按照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来发展,这样才可以使得大学生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才可以让学生们在各个方面全面,高度协调的发展。2.体育舞蹈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观美是大家都向往的,而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正常需要,体育舞蹈可以将服装、身体、音乐等的结合到一起,使得跳舞的人在进行舞蹈活动时,产生许多不同的审美心理。在音乐这个有节奏的旋律中,获得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而对于在舞蹈方面有很大成就的学生,可以在舞蹈时抒发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净化自己的内心,在情感上得到很大的升华。而大学生处在这个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身心发展最敏感和最易改变的时期。但是在学校增加了体育舞蹈这个课程,可以对学生的风度、姿态进很严格的、专业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改善身体上所存在的不足,来使得他们更加完美。3.体育舞蹈对高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体育舞蹈有着运动性、艺术性、娱乐性等功能,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增强学生审美的同时陶冶情操、减轻疲惫。有助于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业开展,促进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提高整个校园的艺术精神氛围。
五、体育舞蹈教学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体育舞蹈与各国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都是相通的,这样也就使得体育舞蹈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说体育舞蹈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各个方面的提升都会取得很大的益处。学习体育舞蹈,可以在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不断的发展自身的智力水平。通过对舞蹈动作的观察、分析和总结,使得每一个舞蹈形象都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可以让他们在美的享受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所以,应当在教学的时候多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教学。2.要注重多多的讲解和示范在教学中,讲解和示范是体育舞蹈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教学方法,体育舞蹈是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块,用身体的协调性和音乐的节奏结合起来来表现学生的思想感情的。所以在教学时,老师要运用生动的形象来引导学生学习,给他们反复的做示范动作。在示范的过程中,要增添许多的感情和对教学的热情,要保证做出来的动作是准确无误、刚劲有力、节奏感很强的。示范的动作有一个动作以及组合起来的动作,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示范。或者由老师带领着学生一块做,也可以找一些学习快动作标准的同学进行示范。3.要注重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音乐作为舞蹈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喜好,而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也是学好体育舞蹈的关键,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首先就是培养他们的节奏感,这样可以达到一种给人以很好的审美效果。有良好的节奏感可以促进学习舞蹈的人对音乐的鉴赏,也会对音乐的节奏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体育舞蹈。
六、小结
由于体育舞蹈它兼备体育的竞争和舞蹈的轻松的特点,以及兼具体育的强身健体和舞蹈的陶冶情操的特点,所以其深受人们的喜爱。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体育舞蹈也渐渐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这一新兴运动项目也逐渐重视了起来。
作者:曹茜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