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0: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疾控科实习自我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85-01
标准预防的观点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有明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黏膜,均需进行隔离。甲型H1N1流感自2009年3~2009年4月在墨西哥等地暴发以来,以较快的速度传入我国,并在我国迅速蔓延,在我县境内没有确诊病例之时,本院收治1例邻县送来的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后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咽试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本院对所治患者在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均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洗手、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诊疗活动中标准防护后没有发生院内感染,取得良好效果,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是一所中医专科二级甲等医院,现有病床300余张,年门诊20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1.3万人次,年报告各种法定传染病100余例,常见的是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肺结核、HIV感染病例。2009年12月15日17时,患者黎某,男,17岁,云南富源某乡镇人,身高1.56m,体重46kg,以头痛和腿痛、发热人院外科,入院2h后疑似甲型H1N1流感转入内科隔离治疗,2009年12月17日上午6时30分死亡,患者在院时间37h,其中在隔离病房27h,普通病房10h。一对甲型H1N1流感为医院首次报告。也是2009年县境内唯一1例确诊患者。
1.2 方法对确诊患者在医院整个诊疗活动中所接触的医务人员和其他后勤保障人员均发放“甲型流感密切接触人员健康告知书”,由本人填写基础信息和健康观察内容,包含体温、咽痛、咳嗽、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泻等以及检查结果和其他症状体征,观察期自接触之日起满7d后交由防保科统计。
2 结果
接触人员28名,在实施整个医疗救护过程中均按照标准防护穿戴工作衣帽、医用防护口罩,按照手卫生进行洗手。其中救护车驾乘人员4名、放射科检验人员2名、临床科室医生5名、护理人员10名、参加会诊医生7名(疾控2名戴N95型口罩),经过7d观察后统计,接触人员中,年龄最大53岁,最小20岁,以青壮年居多;男性12名,女性16名男女之比1:1.16,无明显差异。体重超过80kg以上有5人,占总人数17%,无孕妇及其他高危因素人员。
作者:忠 张邢炜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接触层次的社会实践指置身于社会坏境中,用身体去体验,用眼睛去观察,用思想去思考社会生活的无穷变化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形势,服务层次的社会实践指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融入层次的社会实践在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上又深入一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学校、学生个体都是社会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有着天然的联系,融入型的社会实践实现了三者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工作即实践、实践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单位的社会性和社会的教育性有机的结合起来[4]。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研究生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实践目的大体可分为:研究型社会实践、素养型社会实践和服务型社会实践[5]。此外,还包括教育实习等教学型实践内容。社会实践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1.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可以培养研究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也是提高研究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2.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通常以团队为单位来共同完成某一项课题或活动,作为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互相配合、紧密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这一过程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团队共同生活,共同工作,逐渐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认识到合作与集体的重要性[6]。3.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研究生可以身临其境了解我国社会现实,并对其中的症结有所认识,从而激发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创新能力。4.有利于研究生的就业。通过到用人单位实践,可以使研究生走出象牙塔,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转变思维模式,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同时,真正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上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正确定位。5.有利于社会人的塑造。社会实践作为培养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有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通过社会实践,研究生将以“社会人”的角色重新思考与分析社会现象,重塑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自身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生培养中的做法我院公共(卫生方向)事业管理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为浙江省医学扶植重点学科,杭州市重点学科,200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1名。学院在研究生培养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建立健全组织与规章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文件要求将社会实践纳入培养计划,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至少参加一次“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周[8]。我校研究生课程采用学分制,社会实践为必修环节,时间最少为1个月,占2学分。学院按照学校制订的《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规定》、《暑期社会实践指南》等文件要求,成立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该小组具体负责社会实践任务的落实、组织、指导、考核及总结交流工作。并在教学业务经费中单独划拨教育实习、社会实践费用,保障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学院建有杭州市学生身心危机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同时积极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原有的9个教学与研究基地和27个教学实践基地基础之上,与省卫生厅、市区卫生局、市疾控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将其纳入了研究生实践基地。重视科研能力培养。我院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整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形成了“阶梯式”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图略)。近年来,学生科研作品多次在国家及省市比赛中获奖,其中《“新医改”引领下的农民健康档案研究》项目荣获“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浙江省特等奖。通过科研实践,不仅使研究生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贯通,而且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阶梯式”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践行社会服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9],作为卫管专业研究生更应树立大卫生观和“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理念。我院打破实践的时间限制,做到平时与假期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安排持续有序的实践内容。关注医改热点,对国家基本药物、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假期开展专题调研,并以报告、论文形式公开发表。同时,立足学校,面向师生,开展送健康活动,在爱耳日、卫生日、禁毒日等卫生纪念日,与本科生协作以传单、画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教。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时,积极投身学校防控工作,参与完成了“防治H1N1专项课题”项目。以上活动是开展也很好的践行了我院“心系公众,服务社会”的团队作风。抓好自我管理。我院历来重视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新生入学即进行专业导航与始业教育;研究生培养办公室招聘在校研究生参与日常管理;发挥研究生会及社团作用,成立由我院学生会牵头的校健康联盟,已成功举办两届健康文化节;选聘优秀研究生为本科新生学长和班主任助理,参与本科教学管理;研究生党支部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自我管理实践,提高了研究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社会实践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克服和解决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的关键所在。我院通过健机制、建基地、重管理、抓科研等一系列措施强化社会实践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个别导师不重视、部分学生不积极、专项经费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克服。
一、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近20年来,全球经济及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使预防医学学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从被动个体治疗进入到主动群体预防的时期,人类社会对预防医学的认知和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受到高度重视,危害人类健康的传统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新的传染病;以及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等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使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控制,保证整体人群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预防医学工作者新的历史重任。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加深,发现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概括和解释新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因为它仅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理解健康和疾病,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如高血压、肿瘤、艾滋病等疾病的发生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997年美国精神病学、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以及卫生服务因素构成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因素,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和医学的整体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为当今医学界的共识。
为了适应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卫生方针和政策也作了巨大的调整,整体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卫生工作的核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劳动保护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同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事业机构的建设力度和经费投入,各级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相继成立,发挥着人群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作用,工作范围从传统的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儿童少年卫生、流行病几大卫生扩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精神、心理疾病的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领域。为了实现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从北京、上海、杭州等试点城市向全国范围推广,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保障社区人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使卫生资源、卫生服务正逐步从城市向农村社区扩展。体现了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公平性,为发挥预防医学的效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作用。有人称社区卫生这一变革为人类第三次卫生革命。最近我国学者提出了“大卫生”观念,认为作为社会事业一部分的卫生事业要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政府承担责任,社会各部门配合,人人参与,使医学社会化,才能实现社会预防和社会保健的目标。它体现我国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我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二、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
我国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基本沿袭前苏联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卫生毒理学基础及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为专业主干课程,此种教学模式几十年来为我国培养过大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如上所述,近20年,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对我国传承五十多年的传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严峻挑战。最近,我们对近5届本校预防专业本科毕业生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反映很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用不上,很多有用的知识又没学,调查结果充分显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具体表现在: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动手,高分低能,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应用不相符合,教学内容和方式滞后于社会发展步伐。
如何改革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杨克敌等从社区卫生服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拓宽基础,加强临床,优化专业”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新思路,弥合预防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之间的鸿沟。在培养模式上与临床医学专业前期趋同。因为当前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预防医学人才需要更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来面对疾病谱更加复杂化的人群,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预防医学人才的需要。耿齐鸣也认为:2004年的SARS流行给我们现行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提出警示,在医学教育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和重视预防医学教育,尤其是社区预防医学教育。
赵福生认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预防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必须与卫生防疫体制相适应.目前卫生防疫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除了指导公众进行自我保健、预防疾病、控制疫病流行、消除或减少致病因予的作用外.还有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目前是以卫生学类课程为主.很少或没有设置公共卫生事业所急需的卫生行政执法等专业和课程。卫生监督是国家行政监督的组成部分,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而且卫生监督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远不能满足需要。预防医学系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有关课程,培养从事卫生执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提出毕业专题实习和卫生防疫机构现场实习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采用教研室毕业论文专题实习与卫生防病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毕业专题实习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实际,提出若干个研究专题,给学生对专题作简要介绍和总体要求后,学生要完成从查阅文献、课题设计、实验(调查)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到论文答辩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疾病控制中心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到疾病控制中心实习,使学生直接了解现场工作实际,增强学生对卫生防病工作的感性认识,积累实践经验,并亲身参与卫生防病机构的实际工作,如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执法等,这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毕业前训练过程,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江城梅也认为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改革重点应加强预防医学实践环节,由于相当多教师是“三门”(校门、教研室、课堂)教师,不但缺乏公共卫生实践工作,各学科专业之闻也很少教学交流,讲课缺乏生动的实际案例和亲身体验,实际上就是应试教育。建议预防医学专业老师应该到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锻炼一段时间,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以便能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请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的专家上讲台讲课,使学生接触预防医学实际工作。
殷朝阳等分析了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引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从时间上予以保证,实验课程学时数和预防医学实践周数要科学设置。其次,要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测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健康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技能训练。再有是要加大投入,大力改善目前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设施落后、环境条件差的现状,特别是要加强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建设。国外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总的说,国外比较重视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如美国医学院校协会AAMC提出:预防医学教学范畴包括有最常见的课程: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信息学、循证医学等课程。美国公共卫生教育理事会(The Councilon'Education in Public Health)规范了MPH 学位点应包括五方面的教育内容,即行为科学、生命统计、环境卫生科学、流行病学及卫生事业管理。法国高等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改革,巴黎第六大学(Broussais Hotel一Dieu)医学院教学计划的第二阶段(简称为DCEM)中,基础教学内容有:(1)交流:交流技巧、卫生教育技术、文献收集、信息论。(2)流行病学:描述性与分析性流行病学、统计学、人口学。(3)规划:卫生机构评估、卫生与预防的行动计划。(4)经济:卫生机构与卫生制度管理、卫生经济。(5)法学:行政、组织及民事的法学基础,社会保护,卫生法和社会法。(6)环境:物理环境的研究方法与环境卫生学;应用社会科学方法:组织职能与卫生一社会政策的分析。除了上述课程之外,公共卫生专业的医学生还必须自主选择学习下述选修教学中的两门课程:环境与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机构与卫生服务部门的管理、社区保健。
综合上述预防医学的改革动向,作者认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我国卫生战略的改变,教学重点放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控制,保证群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及大卫生观思维。
2.根据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的职能转变,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一致。如传统的三大卫生、流行病扩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等。
3.注重交叉学科知识培养,拓宽授课知识面,如:人文科学、信息学、管理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对于现代预防医学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4.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课、社会实践和毕业专题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尤其是要改革死板的考核方式。
三、构建新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在总结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新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设想。
如下图所示,与传统培养模式完全不同,本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为主线,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特点。学生将拥有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另外,通过在卫生和疾病预防机构的现场教学,使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本模式还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做专题讲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方法,总之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完全可以适应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要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工作需要相一致,该模式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2007年获得国家级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
在此新的培养模式中,教学方式也要做较大的改革:如下图所示,各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均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围绕老师的导读内容和命题展开课后的课本基础理论自学,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做探究实验。把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在讨论课中发表和辩论,最后形成结论和完成学习报告上交给老师。该教学方式借鉴国外一些高等院校的经验,确实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完全不会有学生上课打瞌睡的厌学现象出现。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专业要求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如何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仍然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克敌,杨世秀,欧阳宁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24-25.
[2]耿齐鸣.从SARS流行看今天的预防医学教育.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3(2):82-83.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时代。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高等教育适学人口减少,教育培养成本加大,高等院校增设、升格等导致竞争加剧,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院校已经由规模扩张为主转向以内涵发展为主,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决定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关键,已成为社会、家长、学生选校、选专业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昆医海源学院为例,探讨提升高等医学“精英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些路径。
一、竭力改善办学条件
在昆明医科大学和昆明富达发展实业集团及海源学院董事会的领导、支持、帮助下,海源学院依托昆医的品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党政管理,得益富达集团的大力建设,已走过了12年的办学历程。
海源学院现拥有昆明市嵩明“杨林校区”和高新开发区“高新校区”两个校区(“一院两区”),“杨林校区”为主校区。两校区已投入使用的办学用地698.2亩,建筑面积29万多平方米;拥有图书馆大楼、科技实验大楼、容纳5000余人的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和校园网、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100多间多媒体教室、两块塑胶田径场等一系列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学院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和比较完善的院、系(专业)、室(教研室、实验室)教学组织系统。设有一馆(图书馆)、两部(人文社科部、基础医学教学部)、八系十四专业(临床一系、临床二系、临床三系、护理系、口腔系、药学系、公卫系、文理系等),拥有13个公共课教研室、13个基础医学教研室、11个专业综合教研室,17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40万元,生均5250元;共享昆明医科大学16个专业、10所附属医院、40多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实习基地优质的教学资源,并拥有海源学院附属医院――石林天奇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健教所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设有十四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医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等5个学科。其中,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口腔医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7363人。
二、突出营造浓厚的“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工作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具有办学及其教育价值的导向、熏陶、凝聚、激励、认识整合等功能,对学生成长成材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海源学院建院以来就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尊师重教、热爱学生,倡导“公道、正派、正气、务实、敬业、勤奋、追求卓越”的作风,努力让师生员工在主流社会价值导向和舒畅愉快的人员“生态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
11年来,学院通过“制式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并加强《海源学院简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和各类宣传橱窗、视觉标识系统的建设,有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政治理论讲座、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塑造“海纳百川,博极医源”的校园精神,营造浓厚的高等医学院校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中尤其注重尊师重教文化的点滴具体养成。学院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起就不断教导学生尊师长、有礼貌,“要从见到老师就主动喊老师好!从上课排山倒海般地喊老师好,下课整齐地喊老师再见”做起;不断培育“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喜爱学生”的优良师生关系。
全院“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倡导党政工团学各部门学习教学、研究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经常强调“不为教学操心的院、系领导,不能算好领导!”日常工作中叫响:教学工作是“推上坡车”,“不推即滑”!旨在不断地“推”教师,“推”学生!
三、“推教师”:以教师为办学第一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凸现教学工作中“以教师为主导”
院校教育中,教师承担着组织教学、培育人品、教授知识、带训技能等不可替代的重任。所以,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不断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三本院校的教师多是“爷爷奶奶带着一群孙子孙女”,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急需提升、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如海源学院有专职专任教师222人,占全院专职专任教职工数的55%。其中20~30岁的154人,占69.4%;31~40岁的42人,占18.9%(40岁以下的占88.3%);41~50岁的7人,占3.2%;51~60岁的6人,占2.7%;60岁以上的13人,占5.9%。
根据学院的特点和实际,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退休的赶快请来!年轻的抓紧招来!社会的主动聘来!
(一)积极遴选优质教师。学院积极面向社会招聘专职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同时,面向合作办学单位聘任了1300多兼职专任教师。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分两批组织专职专任青年教师试讲,一般是7名及以上专家评委,2/3评委通过者才可以上课。
(二)切实开展师资培养。学院建立了青年教师三年师资培养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制度、讲课(实验技能)比赛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设立了师培、科研、进修学习、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专项经费(在职获得硕士学位一次性补助学费2万元,在职获得博士学位一次性补助学费3.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师培和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坚持开展集体教研教改活动。学院每两年各组织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课堂教学比赛”“实验技能比赛”1次。教学及教研教改的成绩与分配、表彰奖励、晋升挂钩。各教学部、系(专业)、教研室、实验室,按学院要求,每月均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认真研究教学理论和方法,经常备课、说课、试讲等,并根据专家、领导、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地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学过程监管
我们坚信:只有过程的高质量,才会有成果的高质量。
1.抓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长期坚持了教研室、系、院三级领导、教指委专家教授听课制度和每月学生评教制度,制作了规范、统一的听课表。听课意见、建议和学生的意见,原汁原味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促进教师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
2.实行了课后基本作业量制度。为保持一定的学业压力,“拉动”低年级学生课后上自习,学院规定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各门课程,每月至少各布置两次课后作业,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并计入“教学基本工作量”,既有效促进了学生上晚自习,又促进教师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
3.有量、有质的要求,抓好实验课、见习、毕业实习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对各实验课编写了实验教学大纲,完善了基本实验内容(教学实验项目设置及次数)的设计,对各实验室课有了基本的内容、次数和质量要求;对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专门安排时间,提前安排学生到医院、药厂、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医保机构、医药研发销售企业单位等参观、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超前增强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的结合,并撰写见习报告,计入学分;毕业实习有专门的“毕业实习规程”,如要求每位医学专业学生完成规定数量的“病种”和“操作”次数,严格各科目实习轮转和出科考试(政治思想、理论、技能操作等),定期组织大小讲课、讲座、教学查房、病案分析,并经常组织专家教授到各医院巡查、指导等。
(五)严格考试,认真分析考试成绩,查找“教与学”的问题
1.坚持期中考。一些高校早已不进行期中考了,我们认为针对“三本学生”,坚持期中考,“敲打”一下,促进学生“经常抱佛脚”,总比“从来不烧香”好的多。所以,海源学院一直坚持期中考试。考后,组织专家教师对学生考试情况质量分析,及时组织召开全院师生座谈会,师生面对面交流,互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很有利增进师生了解,促进教学相长。
2.坚持期末考试后教学分析制度。各课程期末考试后,均认真组织专家教授和教师对期末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向教务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写出分析报告。
四、“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加强学风建设为基点,突出“自觉、刻苦、坚韧、诚实”学习习惯的“教育和养成”
办学,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教与学”是教学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方面,相辅相成,必须“两手都要硬”;只有教师的热心,没有学生的用心,何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毋庸讳言,三本医学生与“一本”“二本”的学生是有较大差距的。这个差距不仅是表现在“高考”分数少几十分至百多分的差距上,更重要的是一种“自觉、刻苦、坚韧”的学习习惯的较大差距。因此,我院一直强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功夫,首先要体现在学生学风上;要围绕学风,抓教育、抓管理、抓良好学习习惯的点滴养成。
针对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90后三本医学生的实际,我院着重:
抓教育:促进学生认识、醒悟学习的意义,激起内心的学习愿景。
养习惯:创建集体学习行为和规章纪律约束的外界影响和压力。
行措施:学习表现、成绩与助困、评优、入党、提干、入选社团、就业推荐挂钩,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评选优秀学生;各学习阶段筛选进入。
(一)抓三早(早起、早操、早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多年来,院学生工作部和团委、各系学办和党、团总支、值班辅导员,按学院要求每天检查“三早”情况,促进学生养成早起、早操、早读的好习惯,起到了较好的成效。
(二)查上课、查晚自习。海源学院建立了教务部、学工部、系学办每月至少两次随机抽查学生上课和辅导员(班主任)每晚抽查学生上晚自习的制度,并把抽查书面记录全院传阅,对旷课学生进行全院通报批评,对到课率低的班主任进行“约谈”,促进了各系、各专业、各班主任加强学生管理,督促广大学生养成按时上课、上自习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刻苦上进
家长最关心孩子,学生也最听家长的话。学院注重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规定班主任(辅导员)定期电话联系家长,每学期给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各科成绩、思想表现和政治进步等,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听取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学生家长对学院的认同、理解和情感,促其关心和督促学生学习。新生报到时,邀请新生家长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和入学教育,参观校园、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邀请家长参加表彰大会和毕业典礼。对于成绩较差或者严重违纪的学生,由班主任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寻找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法;学生延长学制、毕业实习等大事注意听取家长意见等,构建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四)维护高等医学“精英教育”声誉,学籍管理中严格实行“各学习阶段筛选制”
1.择优转专业。通过高考招生进校后,不少学生及家长“热衷转专业”。学院因势利导,努力把学生转专业的希望转化成刻苦学习的动力。在省教育厅帮助下,学院实行,新生入校就读一年后,考试成绩平均在85分及以上者,可申请转专业。
2.公共课、基础课补考后“挂科太多”,不能进入临床及专业课学习。学院主校区迁杨林后,高新校区用作临床及专业教学,学院据此实行了两段式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各专业在杨林校区学习公共课、基础课2学年左右后,再到高新校区学习、见习和毕业实习。学院就势规定:公共课、医学基础课,期末考及补考后,仍有3科及以上不及格者,暂不进入高新校区学习,留在杨林校区重新学习。挂科降至2科及以下,才可以进入高新校区学习。
3.临床暨专业课补考后“挂科太多”,不能进入毕业实习。临床暨专业课,期末考及补考后,仍有3科及以上不及格者,暂不进入毕业实习,留在高新校区重新学习。挂科降至2科及以下,才可以进入毕业实习。
4.毕业实习、毕业考、毕业论文不合格者,暂不能毕业。
五、取得的初步成效
很多学识和技艺的成就取得,多不在于有多少“高新”的举措,更在于对教育规律中重要基本点的坚守、平凡地不断重复与改进、持之以恒地努力!
经学院长期坚持从“教与学”两大方面各关键环节上,重过程,抓具体的一系列认真管理,加之学院多年来不懈开展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就业指导等,有力地保障了学院教育质量和水平,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医院实习心得300字1我来实习医院也有半个多月了,在这期间,不仅学会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多的学习与病人沟通,而且还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的工作。我始终相信这么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所以,不论你身边有没有人在看,都要认认真真的按照规范把每个治疗项目做好。
刚进入实习单位,总有一种茫然得感触,对于临床的工作比较陌生,对于自己在这样得新环境中能够做些什么还没有成型得概念.庆幸得是,我门有老师为我门介绍各科室得情况,介绍一些规章制度、各科室医师的职责等,带教老师们得丰富经验,让我们能够较快地适应医院康复科科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践和工作打下了基础,这应该算得上是实习阶段得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在实习过程中,接触了多种疾病,把握透彻得是各项基础技能操作.实践得及最终目得是培养各项操作技能及增加各种诊疗技能.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得带教原则下,积极努力得争取每一次得锻炼机会,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与不懂得问题虚心得向带教老师或另外老师请教,作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或向老师及更多得人请教,并能熟练的进行评定,经常进行病例讨论,这些培养了我门组织、表达等各方面得能力。
在医院,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到如何与病人家属打交道,首先我们所作得一切都应以病人的身体健康,疾病转归为目的;真诚的为他们考虑;态度一定要好,要让他们感觉到身为医护人员的我是真的在为他们考虑,说话的技巧更是应该注意的。比如;面对一些家长的为了治疗时间的斤斤计较,首先我采取理解的态度,并严格遵守医院得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尽自己的能力,在自己有空闲时候为他们多治疗一些时间。当然,有些家属的计较是很不可理喻的,面对来这样的家属也不必多说什么,一切按照规定做。这培养和增加了我门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得能力。
在这段短暂得实习时间里,我的收获许多许多,如果用简单得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得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得表达我门受益匪浅.我的实践生涯还在继续,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实习期间得收获将为我门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很感谢__学院和实习医院给了我这么好的实践机会,也感谢各位代教医生在工作忙碌之时,还要带领实践生,教导我们正确的方向;也很兴奋与其他实践生,在紧凑的实践生活中不但互相学习,并且还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虽然实践时间持续不久,但这段时间却给了我无比大的收获,除实习工作的学习外,人际关系的拓展、职场文化的百态,还有一些活动的参与都让我获益良多。通过此次实践,我会更积极主动得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得去学习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得学习理论知识,增加临床工作能力,对以后的事业尽心尽责!
医院实习心得300字2今年暑假,为了尽早接触临床,熟悉医学检验专业操作,增强自身见识面,我来到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检验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预见习社会体验。我一直认为医院是个神圣的地方,只要我们穿上白大褂,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感。根据这次见习情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严谨的态度
检验科虽然不直接与病人接触,但发的检验报告与病人息息相关,并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理的依据。如果在检验结果这里出了问题,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在临床检验实验室做过几次地中海贫血初筛检测。尽管实验过程繁琐,但是每一步都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移液枪的使用,吸液要慢,放液要快,避免吸入空泡而量不足。吸取采血管血液时更要注意技巧,注意别把血粘到吸液头上,如果粘到了,要先用蒸馏水擦干净血液,再用酒精消毒(因为酒精能固定细胞)。有一次,我误将已经离心好的试管摇匀了,毫无疑问,我的错误让仪器暂停,我心存内疚地看着老师拿去重新离心。当然老师没有责备我,让我长个记性,让我明白了做错事先别慌,要想办法解决,不能得过且过。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很重要的。对于检验结果出现很大的异常,应该找老师们先商量情况,讨论是仪器还是人为的操作出现了问题,有必要时直接联系临床医生。在医院里每一张检验报告单代表一条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要持着严谨的医学态度。
二、注意生物安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免疫实验室看着实习生用乳胶法做HIV抗体的检测,我一边看着说明书,一边看着血清慢慢渗透进试纸,由说明书了解到,一条杠是阴性,两条杠是阳性,谁知,原有的一条杠旁边隐隐约约出现多一条,颜色逐渐变深,这不就是阳性的表现吗?开始我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在思考中,实习生第一次遇见HIV抗体阳性,有点不知所措。老师见我们慌,用粤语调侃的说:“咦,又喇嘢!”随后用其他方法检测一次,也是阳性,不过最后要送到疾控中心检测才能确诊。事后我心有余悸。艾滋病是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我意识到,作为医护人员,在疾病面前不能退缩,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医生要具有一丝不苟的态度。此外,我们也要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
三、理论和操作结合
见习第一天,我的感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开始接触的是临床检验,看见桌面上一瓶瓶试剂但不知什么用途,对于仪器操作蛮分好奇,医生们口中的术语听起来一头雾水,看化验单像在看天书,偶尔有病人询问我并要解释化验单,可是由于理论知识薄弱,不能很好为病人解决问题。虽说很多人认为医学检验是个技术活,但足够的理论和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能在科室看熟所有操作,甚至学会操作,没有足够理论,遇到突况也不好处理。有一次老师上夜班时,遇到不确定形态的切片,拍了照片在微信群上求解,问是钩虫卵吗,很快主任就回复了:“不,是植物细胞。”可见,足够的知识面是重要的,不仅仅要学扎实医学的理论,还要了解所涉及领域的知识。
四、生即从容,死亦淡定
在医院,生死疾病乃家常便饭之事。我没有目睹过生命停止的那一刻,但感受到生命可以很脆弱。我随老师看过两次骨髓穿刺,他们都是年迈的爷爷,很消瘦,可以说是皮包骨的程度。说话的语速和声音听起来心疼,他们一定因疾病受了不少的苦吧。他们需要关怀,哪怕医生多一句问候,都会暖在心头许久。此外,在微生物实验室学习期间,每次血培养有可疑的标本老师都会直接联系临床医生,这次连续两个标本出现血培养有细菌。老师去打电话,实习生拿好试剂准备做细菌鉴定。还没挂电话的老师说:“不用做两个标本的细菌培育了,是同一个人的!”我们对视地笑了笑,怎么那么巧是同一个人呢?那好,我们只做一份培养。撕开试剂包装时,又传来老师的声音:“嘿!都不用做了,那个人不在了!”啊?!不,不在了?事情来得有点突然,有点接受不了。我们面前标本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实习生从容地把标本丢掉,说:“这些事很正常的,慢慢就习惯了。”我略懂的点点头。我好奇看看病人是什么名字,这,这是上个月在临检有输过血的病人呀。生即从容,死亦淡定。生命可以很脆弱,请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通过这次见习,我加深了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认识,更加崇拜这份职业。我也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会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谢检验科所有的老师和师兄姐们,感谢学校提供见习机会,我将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虚心求教,争取早日当上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
医院实习心得300字3在临床工作的这一个月以来,我对护士这个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工作是很繁忙,夜班是很辛苦,但是这些换来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康复出院。娴熟的操作并不是重中之重,三查七对首当其冲,任何时候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是我的感受。从刚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已经会一些操作,懂得一些治疗,每周老师会组织小讲课,传授我们知识与经验,促使我们不断进步。我目前要做的是细心,耐心,不给自己惹麻烦,不给患者惹麻烦,不给老师惹麻烦,平安顺利度过实习期。很多人对护士有一个不正确的认识,这一个多月我见到了之前没有见过的人,从刚开始的玻璃心,受到一句冷言冷语就受不了,如今已经好很多,何必因为别人影响自己,耽误了该做的事情。当然,我还遇到了一些暖心的患者,记得我第一个打皮下的患者,或许她看出来我紧张了,她居然安慰我说没事,你打吧,我不怕疼。当时真的是很暖,同时也鼓舞了我,也为我之后的操作增加了许多勇气。从那之后,我就努力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不自信,因为我的不自信会换来她们的担惊受怕与对我的不信任。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一点都不错,24小时都有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为患者治疗,总而言之,我越来越意识到护士的重要性,希望我可以做的越来越好。
医院实习心得300字4实习结束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因而十分感谢一附院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实习环境和各种优越条件,感谢所有的带教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教导,让我们在踏上岗位之前拥有了如此良好的实践机会。
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各班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未入临床之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有了临床的实习,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护理工作,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个行业。进入临床的第二个收获: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
到病房实习,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实习的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如导尿术、插胃管、床上洗头、床上檫浴、口腔护理、自动洗胃法、静脉输液、各种灌肠法等各种基础护理操作。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或向老师及更多的人请教,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一附院实习科室多数是整体病房,我们所跟的多是主管护士,跟随老师分管病人的同时,我们会加强病情观察,增进对病人疾病的了解,同时对病人进行各项健康知识宣教,这样能锻炼我们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讲小课等,这些培养了我们书写、组织、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整体上说,实习期间的第三个收获,也是最庞大的收获: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疾病认识水平上升,各项护理工作逐渐熟练,在培养优秀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思考,举一反三。
在医院实习期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体健康,疾病转归为目的,我们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所有操作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骨科、内科、外科、妇科、ICU、手术室、急诊,针灸门诊等各个科室里,我们都是认真细心的做好各项工作,遵守无菌原则,执行查对制度,培养着良好的工作方式,这应该算的上是第四个收获吧,虽不能说很大,却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收获。
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收获还有第五、第六点,甚至更多,只是没有必要将它一一列出,因为我们知道实习期间的收获将在今后工作中有更好的体现,所以我们用某些点线来代替面,用特殊代表个别。总之在感谢一附院培养我们点点滴滴收获时,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对护理事业尽心尽责!
医院实习心得300字5临床医学实习活动已经结束好长时间了,但是直到今天,实习留给我的记忆仍是历历在目。我不知道那些感觉、那些思路要在我心里停留多长时间。自打有了那样一些经历之后,整个人都有所变化,现在仿佛还在变化着。
通过实习,我感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个人形象。这个问题似乎从来都没有在入科教育中提到过,不过,相信很多局外人,包括医学生印象中的医生都应该是如江口洋介般玉树临风的虽然,实际情况可能让你大跌眼镜。跨进病房那一天起,你就成了一个准医生了。尽管医生在中国的地位并不高,尽管整个病房谁都想支使你,但是,咱不能自己把自己给看扁了,更何况,没有病人会一开始就充分信任一个胡子拉碴、白大衣皱巴巴的医生。所以,请注意你的形象,从头到脚,从外到里,干净整齐,清爽精神。
第二,请不要迟到。这是个通病,有很多人都是踩着点冲进病房的,不论是实习的,本院的,还是进修的。在心内科实习的时候,卢老师曾经要求实习同学7点进病房量血压,住院医生7点半到,主治主任8点到。提倡向外科医生学习,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向床位上的病人都问候一下昨晚睡得好吗?早饭吃的什么?,病人也都会把你当成床位医生而把你的带教晾在一边(这种喧宾夺主的现象在实习中发生的概率是很大的)。
第三,口袋里的东西。白大衣口袋里首先要放个小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东西,有希奇古怪的医嘱、综合症、药名和用法,有今天要请的会诊要开的化验单要写的阶段小结,还有各种各样的电话,各个科室的、各科住院总的、老师的。这是你实习的见证,那上面写满了你的快乐、伤心、钦佩和怀疑。(我至今都舍不得扔)记得不要拿医院里的纸张记东西,不好看,容易丢。其次有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再次多半有手机,建议查房的时候放到震动或者关机。否则教授查房查得正起劲的时候被你的铃声打断了思路,影响实习成绩。其次可以装些不容易找到的化验单什么的,这样可以省下很多寻找的时间。
第四,如果可能的话(我强调的是如果可能,因为这属于小概率事件),在进一个科前先把相关的书本内容复习一下。事实证明要这么做是相当相当困难的!但是,还是要尽量做到。做不到就边实习边看,这样的记忆是很深刻的,有些甚至终生难忘。
第五,要有自信。当然,自信的前提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做事才能得心应手。要敢于主动争取承担某项任务,才能争取到提高锻炼的机会。在现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不善于推销自己的人常常会失掉许多很好的机会,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在实习阶段,有许多动手的机会都要靠自己争取,你的自信也会让患者更加相信你的医嘱。
1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教学模式陈旧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医学检验课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大班授课,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所培养的人才以知识型人才为主气医学检验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大多数时间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究,甚至有些课程因排课顺序不合理造成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1.2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
随着技术和仪器的不断更新,医疗机构检验科及其他检验相关行业的工作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大部分手工操作项目已逐步被各类高效自动化检验仪器所替代。高职医学检验教学尤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实践及操作技能培训课时占到专业课时的一半以上。而大多数学校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的需要,仍以传统的手工检验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训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陈旧、落后,导致教学与临床实际严重脱节,专业学习“学而无用”,学生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在专业岗位无法快速适应,竞争力弱。
1.3考核方式落后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考核仍以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为主,即传统的一站式考核,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考核无法进一步起到检查、激励和反馈学习的作用。同时,整体考核过程考多评少,缺少对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评测,如应急处理能力、工作抗压及耐受能力等。
1.4专业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缺乏知识更新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虽有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实习经历,但与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相比,其临床疾病诊断与医学检验能力不足气专业教师脱离临床时间过长,不熟悉本专业工作,无法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诊断结果准确把握,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大量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使长期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逐渐体现出知识储备和技能更新的不足。
1.5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低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多数学生是在高考失利后无奈选择了职业类院校,希望在校期间学到一门专业技能,能够在未来走向社会时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因而高职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学习能力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技能较弱,最终导致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整体认知以及未来自身发展规划不明确。
此外,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主,缺少对职业素质、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了解。这种重视专业课程、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育,让学生在面对医患关系、医疗责任等实际问题时,常常表现出处理问题能力不足和责任心不强。
1.6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滞后
目前我国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去向仍然以各级医疗机构为主,包括各级医院、各级疾控中心和血站。学校培养目标定位滞后,能力培养单一,导致学生就业主要分布于检验科。但随着现代化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革新,医学检验的专业内容也在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完善的产业化链条,就业岗位呈现多样化,如第三方独立医学检测机构、医学研究实验室、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医疗器械研发和销售以及维护行业等,都需要大量具有医学检验背景的高科技技术人才,而传统的专业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目前日渐成熟的医学检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制约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
1.7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特点弱化,继续教育难度大
随着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衔接力度不断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专业中职毕业生继续接受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目前,广东省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已开始实施“3+2”衔接模式,但通过对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调研结果对比发现,由于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二者出现大量重叠,这导致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浪费,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强调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此外,高职教育重点突出实践技能,学生虽然操作能力强,但自学能力和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偏低,这将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实现继续教育。
2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索
2.1建立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以临床症状为出发点,采用标准化病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课程任务,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负责课题布置、信息咨询和总结评价。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主动学习,査阅资料,了解学科知识前沿发展状况,不断开阔专业视野,增强专业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不断兴起,大量高质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公共平台开放,如网络公开课、微课等新形式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发、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如利用名校远程教育、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平台,将高科技信息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
2.2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检验教学应逐渐向“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方法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方向发展,让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熟练手工操作型”向“熟练操作精密仪器、全面掌握现代化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方向转变。这就需要学校与一些实力强、专业技术先进的医院或企业联系,即学生在校内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术,提高基本能力和素质,同时利用校外基地的有利条件实现对学生专业领域先进技术的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操作能力。通过依托医院和企业合作教学,建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医学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专业竞争力。
2.3探索建立多样化综合能力考核模式
逐步将传统的“一站式”考核模式转变为临床检验技能多站式综合考试,包括理论考核、验证性实验技能考核、专业实践调查报告、阶段性综合技能考核、临床设计性实验技能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系统。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考核,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知识积累,提高操作规范性和熟练性,激发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增加人文素养考核内容,如考核医学职业道德、应急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4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学研结合
高校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和临床检验案例教学与医院检验技术人员相比相对不足,然而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改革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此,强化师资力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为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专业进修培训,鼓励自我提高,与时倶进,将新知识、新技术不断融入教学活动中。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卫生资格考试,取得相关专业上岗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可以组织教师到重点示范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来提高自身能力。同时,邀请医院、企业、科研单位或其他检验相关行业专家进人课堂进行示范教学、开办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开阔视野,增强专业兴趣和认知。
此外,教师在与医院、企业、科研单位交流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及热点,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在科研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2.5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刃”职业教育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同等重要,需开展“双刃”教育。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推进:(1)加大学校和专业宣传力度,吸引高质量生源报考,提高生源基本素质;(2)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安排,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专业见习以及专业实习,在临床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让学生逐渐增强专业认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3)适当增加专业素养相关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疗道德和法规等,或是定期举行专业学术交流,进行相关病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2.6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元化医学检验技术职业教育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学科除不断实现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之外,也催生了如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制造、生物诊断试剂等行业的发展。同时,面对高校不断扩招、医疗机构人才逐渐饱和、就业压力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学生开始关注与这些专业相关的新领域,并希望毕业后能够继续在这些领域进一步发展。因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需要改变传统、滞后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满足医学检验发展的人才需求,以逐步达到提升检验人员素质、优化产业人员结构的目的。
2.7突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特点,兼顾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