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体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0: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评价指标体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评价指标体系

篇(1)

1)安全开采:要以人为本,将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大对开采工人的保护力度。提升工人素质,加大对工地有效安全管理,确立法律法规保障工人权益。

2)绿色开采:实现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减小对环境的破坏,特别是确保地下水质不被破坏,同时实现煤层气与煤炭共同开采,又保障了安全开采。

3)科学开采:主要是采用合理的开采技术提高采收率,改善我国现阶段煤炭资源采收率较低的状况。

4)高效开采:提高集约化、机械化开采水平,减少煤矿事故,进一步保障安全开采。

5)智能化开采:通过加大信息导向识别技术的应用,实现智能化开采,提高生产效率,这是我们科学采矿未来的发展目标。

6)合理成本开采:考虑完全成本,即包括资源成本、生产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和发展成本。

2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更好地评价科学采矿,我们引入了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划分科学采矿中的评价指标。按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将所划分的指标分成三个等级:1级指标、2级指标和3级指标,分别有6个、20个、17个。

3科学采矿量化评价方法

为了进一步对科学采矿评价进行详尽描述,我们将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进行量化处理,常用的指标量化处理方法有标准计量法、开关函数法、分段函数法及定性描述的方法[7]。开关函数法,例如以瓦斯突出为例,一般将瓦斯突出次数设为a,则瓦斯突出次数的指标量化f(a)为:f(a)=1(a=0);f(a)=0(a>0)。分段函数法,常常在分段点处评价指标的贡献率有出现突变的情况。定性描述法常适用于难以用定量的值来表达指标,因而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来共同描述其指标[8-9]。对科学采矿的核心内涵的6个指标进行标定,即安全开采(M1)、绿色开采(M2)、科学开采(M3)、高效开采(M4)、智能化开采(M5)、合理成本开采(M6)。百万吨重伤率指标(M1-1-1)标准量化,经过调研分析可以知道其量化函数为:f(a)=-0.017a3+0.053a2-0.430a+1.023.死亡率指标(M1-1-2)标准量化,为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对生命的高度尊重,矿产开采过程中出现死亡的,即记为1,否则记为0,则函数表示为:f(a)=1,(a>0)0,(a>0!).职业病发病率指标(M1-1-3),可以通过员工发病人数与总员工人数的比值来体现,职业病发病率=员工发病人数m/总员工人数n×100%。

瓦斯突出次数指标(M1-2-1)函数表达为:f(a)=1,(a>0)0,(a>0!).瓦斯造成经济损失率指标(M1-2-2),包括了由瓦斯造成的间接损失和直接损失,常用函数为:f(a)=3e-10a3+2e-6a2-0.0018a+0.9000.式中:a为瓦斯造成吨煤经济损失,万元。每吨煤火灾发生造成损失(M1-3-1)指标定量表述为:每吨煤火灾发生造成损失=全年火灾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矿井年产量×100%,其中经济损失单位为元,年产量单位为吨。每吨煤水灾发生造成损失(M1-4-1)指标定量表述为:每吨煤水灾发生造成损失=全年水灾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矿井年产量×100%,其中经济损失单位为元,年产量单位为吨。煤层气采收率(M2-1-1)指标量化取值:表示煤层气采收量与煤层气流动量的比值,可以根据实际数据进行标定。煤层气利用率(M2-1-2)指标量化取值:表示煤层气利用量与煤层气开采量的比值,可以根据实际数据进行标定。资源采收程度(M3-1-1)=实际采收量/规定采收量×100%每万吨煤平均用人数指标(M4-3-1)表达的是人员数量的相对多少,其至少有b人时,才能体现出工作效率,因而采用分段函数将定性的指标量化来确定:煤炭掘进智能化水平指标(M5-1-1)=智能化采煤量/全矿区采煤量×100%。每吨煤资源利用成本(M6-1-1)=每年资源利用费用/煤矿年产量×100%。每吨煤环境保护成本(M6-4-1)=每年环境保护费用/煤矿年产量×100%。每吨煤维护成本(M6-5-1)=每年维护费用/煤矿年产量×100%。其中费用单位均为元,煤矿年产量单位为吨。最后根据以上指标在不同煤矿中影响的大小,赋予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即可实现科学采矿定量评价。

篇(2)

旅游业直接服务于广大游客,直接面对广大游客的监督和评价,使旅游从业人员能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到游客的喜恶,聆听到最真实的想法,获得最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外部评价,可引导和帮助旅游从业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使旅游队伍素质得到提升。在推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旅游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使广大游客在愉悦身心的旅游活动中对旅游从业人员做出准确判断的同时,相互作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

1.2有利于改善旅游业地位和形象[2]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就是依据旅游各部门相应的职业准则、要求,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评价,以达到监督、激励和约束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目的。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即时地做出评价和反馈,通过物质和精神奖赏来激励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物质、精神、纪律、法律等不同层级的惩罚方式使其产生巨大的外部压力,必须做到有力度、有效用地遏制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加强旅游行风建设,是促使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旅游企业品质日益提升、旅游行业形象逐渐改善的根本保证。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是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否符合职业标准,能否满足广大游客需求进行量化,并据此深入开展旅游行业的创优争先、优胜劣汰活动,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素质,改善旅游行业整体形象。

1.3有利于全面实施高效监管工作

建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使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变得实在、具体、可评估、可操作,为建设旅游职业美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了职业道德的参考标准,成为良好职业道德塑造的指导依据。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监督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制约着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它是保障、维护和推动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动力。

2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应做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以内部评价为基础,结合外部评价产生的作用,使旅游从业人员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受到社会、单位和他人的监督,从而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评价过程需整合多方面的评价信息,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做出准确深刻的评价,体现出职业道德评价的民主性与发展性,营造出尊重、理解、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促使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走向更高的境界。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主要可分为内部评价(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等)和外部评价(社会舆论评价、传统习俗评价、行业管理部门评价等)。

2.1确定评价的主客体

主要是:①评价主体。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是指组织和参与职业道德评价的人员。评价主体可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进行选择,借用多主体评价的方法,以多主体代替单一的评价主体,可避免由于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带来的误差,即旅游从业人员自我评价、旅游者评价、人事管理部门评价、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评价或专门成立的评价小组等多评价主体参与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无论评价主体是谁,都必须熟悉评价技术,且能理解(并设法避免)在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评价。②评价客体。客体就是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通过对旅游从业人员平时在工作岗位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学习能力等内容进行分析,制定有利于职业道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2.2内部评价指标体系

内部评价包括自我评价(自我剖析、自尊、自知、自诚)+集体评价(考核评分、工作效率评价、对比评价等),这种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自我评价过程是旅游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自我反思过程,也是一个自觉的职业道德的修养过程,决定着旅游职业道德由“他律”走向“自律”。集体评价过程是在旅游行业部门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的活动方式。

2.3外部评价指标体系

外部评价包括社会舆论评价、传统习惯评价、行业管理部门评价、客户评价等(图1):①社会舆论评价。社会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范围内或在相当数量的人群中,对某种事件、现象、行为等,正式传播或自发流行的情绪、态度和看法[3]。全社会各阶级都会从自己的根本利益出发,借助道德舆论,宣传本社会、本阶级的道德原则与规范,肯定、褒奖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使其感到精神鼓励与内心满足,更好地坚持善的职业行为;批评、谴责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集体或个人的行为,使其改变原有的职业道德观念与不道德的职业行为,并引起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检点和警觉。②传统习惯评价。传统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职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习以为常的职业道德倾向和评价方式[4]。旅游从业人员的传统习惯是长期以来按照旅游行业的工作秩序形成的、习以为常的职业行为倾向,表现为一定的工作情绪和传统的工作方式。凡是符合传统习惯的就认为是道德的,凡是不符合传统习惯的就认为是不道德的,因此职业道德传统习惯对成文的职业道德规范起补充和制约作用。③行业管理部门评价。行业管理部门评价是指各级旅游组织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进行的评判,如国家旅游局对地方旅游局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评价、旅游饭店协会对饭店工作人员的评价、旅行社协会对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评价等。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评价相对规模较大,所以一年进行一次即可,有条件的地区或行业可以半年进行一次大型评比活动,评选出行业内道德优秀的服务人员,给予恰当的物质和精神方面奖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楷模形象,激励旅游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④客户评价。客户评价是外部评价法中最重要的方式。旅游者(旅游行业的客户),作为旅游活动的切身体验者,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做出评价应是最客观、公正的。所以,游客满意度调查以及旅游者评价是旅游行业获得最真实准确的资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4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内部评价指标体系和外部评价指标体系两部分共同构建起来的。内部评价分值的比重较大,占分值的比例为60%(其中,自我评价部分分值的内部评价分值的比例为30%、集体评价分值比例为70%),外部评价部分分值的比例为40%。(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分值S,内部评价分值I(自我评价M、集体评价分值G),外部评价分值O。计算公式为:S=I×60%+O×40%。其中,I=M×30%+G×70%。根据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以及德尔菲法修正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为每个指标赋以权重。将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八项要求内容作为层次分析法中八个层次的备选方案(备选内容),求得每一层次的内容对上一层次内容的优先权重,以此类推,最后再利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最终权重,得出八个层次的备选方案的权重排序,以及每个层次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表1,图2)。通过层次分析法软件为每一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赋以权重,得出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表2)。根据积分可确定旅游人员职业道德等级,效仿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星级评定:考核得分>95分的评定为五星级;85—95分的评定为四星级;75—85分的评定为三星级;60—75分的评定为二星级,并对二星级员工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考核得分<60的即可对其进行相应惩罚或解聘。评价步骤为:首先,各单位准备接受职业道德评价的员工的相关资料并报送评定机构;其次,评定机构派出评审小组进行专业评价、审查,并确定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结果以及个人信用星级,三星级以上员工颁发等级证书,并上报道德监察机构备案。每年年终评定或每季度评定一次(若条件允许),并将评定结果记入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档案。如李明为某知名旅行社导游,在旅游职业道德评价中的内部评价部分:自我评价得分80,集体评价得分为75分;外部评价部分得分为82。其中,M=80、G=75、O=82,将这些数据代入以下计算公式:S=I×60%+O×40%。式中,I=M×30%+G×70%,得:I=M×30%+G×70%=80×30%+75×70%=24+52.5=76.5;S=I×60%+O×40%=76.5×60%+82×40%=45.9+32.8=78.7。由此可得李明的旅游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得分为78.7分,可评定为三星级员工,并颁发三星级员工等级证书;李明的旅游职业道德处于中等水平,仍需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自身优缺点,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提升。

3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监督机制的建立

3.1建立监督机制,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具体的监督方法可采用社会监督,即建立社会监督制度,公开评分标准,定期或不定期聘请社会各界群众代表通过客户体验评价的方法参与评比,对旅游从业人员行为做出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将评价打分过程公布于众,接受监督。客户评价可利用问卷调查、客户座谈等方式,随机深入客户进行调查研究;也可建立公开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和意见箱,由指定客户(或VIP)进行监督,从而评选出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社会监督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对考核评分方法起积极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篇(3)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21-03

1 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1.1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

在所有碳排放中,作为生产和生活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区,城市的碳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86%(从终端需求角度计算)。可以看出,减少城市碳排放是减少整体碳排放的关键。城市碳排放根据其源头可以分为建筑、交通和生产三个部分。因此,为创建低碳城市也应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以上三个类别中的碳排放比例因不同城市的发展程度、工业结构和社会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

1.2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发展方向。适当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管理部门制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依据。规划部门可以通过所在城市自身优势与缺陷确定城市可以加以利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争取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低碳城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操作层次的指标,有利于公众对其加深了解和执行部门贯彻实施。指标体系对抽象的概念进行量化和具体化,避免了定性或定序区分的模糊性造成的评价的困难。公众可以通过具体化的指标体系深入理解低碳城市的内涵和它与自身行为模式的联系;规划的执行者也可以通过指标体系准确判断规划的执行效果。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低碳城市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评价依据。在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情况下,对各城市低碳发展的实现程度的评价将变得有据可依。

2 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低碳城市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产生途径、碳排放减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协调程度、政府部门采取措施的力度。从以上三个角度制定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成果、途径和措施实施力度三个方面反映一个城市在低碳方面的环境友好程度。在考虑碳排放量应当减少的同时,也不应忽略低碳作为总的发展方向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低碳城市概念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发展,而不是为了遏制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而限制经济的发展。

2.1 有关减少碳排放指标

有关减少碳排放的指标包括建筑、交通和生产三个方面,主要反映的是在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低碳城市的实现程度。建筑碳排放指标包括住宅生活和公共建筑碳排放两大类。交通方面碳排放可通过城市车辆总量、城市节能汽车比例、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程度、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四个指标来反映。城市注册的正在使用的汽车总量能反映城市总体的交通碳排放量,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碳排放对自然生态的压力;节能汽车比例可以反映交通节能化的实现程度,说明在固定汽车总量的条件下,一个城市的交通低碳程度;城市生产用能源消耗总量反映一个城市总体生产规模和其相应的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大小;城市生产用非化石燃料能源比例反映一个城市生产过程中燃料投入方面的低碳实现程度;城市产业结构反映城市的成熟化程度,进而间接说明一个城市在生产方面实现低碳的难易程度和未来所需时间。

2.2 反映碳排放减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指标

这类指标有城市总体人均碳排放量、碳生产率和含碳能源消费系数三项。城市人均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是碳排放总量/人口总量,反映不同消费模式导致的城市人均碳排放水平差异,是从消费角度考虑的指标。碳生产率是城市GDP与城市碳排放总量的比值,说明整个城市的能源生产效率,具体说明一个城市的低碳技术水平对于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影响程度。碳能源消费系数为整个城市的碳排放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主要用于衡量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等。

2.3 反映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力度的指标

篇(4)

2确定初始权重的计算

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求出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初始权重,方法如下:

(1)构造比较判断矩阵。由专家对层次所有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按规则判断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将判断结果量化,构成判断矩阵。判断结果量化的规则采用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教授提出的1-9标度法,有关1-9比率标度及其内容见表2。对同层指标两两比较判断后,获得各层次的判断矩阵。

(2)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判决矩阵对应于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nj=1本文采用方根法进行计算,首先将判断矩阵按行相乘,为避免违反逻辑的判决矩阵导致决策失误,需对判决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用A.LSaaty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各平均一致性指标,求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数CI=λmax-n/n-1。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若CR<0.1,则认为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必须重新调整矩阵,直至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高层次(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称为层次总排序,这一过程是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行的,在层次总排序完成后,也要做一致性检验[3]。设U层中与Ui相关的因素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在单排序中经一致性检验,求得单排序一致性指标CI(i),(i=1,A,m),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i)(CI(i)、RI(i)已在层次单排序时求得),则U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CR=,当CR<0.10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并接受该分析结果。这时需要进行总排序一致性检验,CR总==0.0473<0.10,说明各判决矩阵均符合一致性要求。

篇(5)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围绕着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评价方式和模式较之以往也有很大不同,然而相关研究在指导实际的教师制度建设方面的作用并不强。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可以看出,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针对的主要是普通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对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不多,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还有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探讨和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为更多的高职院校教师提供更加客观、公平和全面的评价,从而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

(一)体系缺乏特点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能够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具有职业性、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其他的普通院校研究极为相似,根本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优势,更加突显不出实践教学的特殊性,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只注重常规教学而忽视职业体育教育的现象。然而,如果不能够全面而准确的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就不能够激发出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就会大大的降低其教学效率。

(二)制度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评价制度主要有两种,即奖惩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发展性评价制度在高职院校体育领域备受欢迎,而奖惩评价制度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其实奖惩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各有利弊,前者着重的是体育教师的绩效考核,给予不同教师不同的奖励或惩罚,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后者虽然能够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却使得体育教师没有了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所以,其实不管是什么制度其实都能够促进学校的办学,只是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强化体育教师的绩效管理,推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标准过度统一

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体育教师的期望也有所不同,如改革开放前,学校注重的是运动训练水平,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体育教师逐渐转变成了复合型的教师,教授方式也变为了引导教学,然而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评价标准依旧还处在基本素质和体育教学等方面,没有创新的教学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时代的新要求。

二、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必须以教师发展为主,努力开发、利用和管理教师的潜力,激发教师的活力,推动教师的工作开展,并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变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教师绩效考核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师的个人健康,将教师的发展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修正工作方式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评价考核的都是个人,只注重教师绩效考核的本身,而忽视了教师对于学校的贡献。在现代化的教育中,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必须将考核范围内的工作信息按照院校的要求进行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才能使教师们不断的改进自身的工作,这才是评价的目标所在,也就是说,只有真实的反馈出评价的结果,并根据其改进和提升自身的工作绩效才是真正的目的。

(三)设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并激发出教师的工作热情,所以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当前重要的目标。教师评价不仅能够清楚的知道教师的业绩,从而改进自身的工作,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而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师评价体系,更是对于高职教师工作绩效的公正和客观的评价,有利于确认教师的工作业绩和贡献,并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健全相关的评价信息,针对性的测评教师的各个方面,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进行管理、监督、激励和导向,要想具有高效率和高信用的高职教师评价体系,就需要对评价的方式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构建,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三、结论

教师评价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效益的活动,不管其开展的主要人为意识是什么,其多方面的功能都会对其今后的工作和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为人处世的心态和关系。然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传统的被动测评方式明显不够准确,因为在测评开始的时候其实人的形心态和行为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中,不应该只注重评价的标准和结果,而应该树立全局观念,重视起评价的整体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新林,邱泽伟,王娇.教师评价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2016(5):61-62.

篇(6)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51-02

一、财务评价的内涵

曹文海(2009)认为,财务评价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评价主体认为相关的其他非财务资料为依据,应用特定的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有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尺度,既包括投入产出的效率,也包括企业创新,社会贡献,稳健发展等。通过财务分析不仅可以检查经营者的行为结果,找出差距,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也为企业的各有关利益集团了解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情况提供依据,有助于其作出决策。

徐光华认为,财务评价也称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分析,可以分析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为财务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了能客观、准确地剖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为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从实际工作经验的角度出发,比较认同第二种说法。笔者认为,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原则

评价的核心是评价指标的构建,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实现财务评价目标,在构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2)向前看(关注过去收益)与向后看(关注未来收益)相结合的原则;(3)注重现金流量,特别是经营现金流量的数量、结构、稳定性分析原则;(4)定量的综合评价分析与例外财务事件的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5)以人为本原则。{1}

三、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模式的特点

1.突出企业经营效益,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导指标。指标体系重点突出企业的经营效益,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参照了国际通行的做法,以净资产收益率(国际上称为投资报酬率)为主导指标,重点反映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运用现代财务分析技术,制定基本指标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依据现代财务分析原理,按照各项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从企业的财务状态、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密切相关、影响较大的重大指标,建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指标体系结构。

3.以全国统一颁布的评价标准值为基准。企业财务评价体系以横向对比分析为基础,利用全国企业会计信息统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统一测算制定和颁布行业、规模等不同分组的标准值,这在我国尚属首次。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便于企业在同行业、同规模和同区域内的比较,并减少了评价工作中的人为因素。{2}

四、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

1.评价系统采用的大部分是财务数据,基础数据只要来源于企业公布的财务资料,它评价的就是企业的财务业绩,这不但具有片面性,而且评价结果也可能会失真,达不到预期的评价作用。

2.在指标的设置上,仍以会计收益对各项指标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具有许多缺陷:一方面,容易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另一方面,会计利润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并将其在计算利润之前扣除,将权益资本作为收益分配处理。而企业占用的资本会产生机会成本,不考虑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就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绩效。

3.缺乏评价风险水平的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风险也随之加大。但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对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不利于提高其风险意识。

4.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关注不够。现金流动的信息更能体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因为与特定企业关系最直接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关心其创造现金的能力。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管理部门过分重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数据,而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指标关注较少。

5.对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不充分。由于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报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企业对未来经营状况作出合乎情理的预测。当企业根据这些信息资料对管理者实行奖惩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然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完成短期目标或达到预定的投资报酬率而采取一些短期行为。

6.对动态发展的评价不足。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通过年报和月报反映的,它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提供的抽象数据信息,而对于动态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甚少。所以,目前上市公司所运用的财务评价体系大多是针对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的,这就不免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五、现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现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的是财政部于是1995年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需要。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指标体系不完整,已不能全面剖析企业财务状况。该指标体系由四部分指标组成,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而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成长性,即成长能力,也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是股份公司,则企业的市场价值,同样是投资者与经营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该指标体系原有的四个方面的指标,虽然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评价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但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成长能力和市场价值却忽视了。因此,就完整的分析指标体系而言,现行指标体系缺乏完整性,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补充。

2.指标设置不合理。在获利能力指标中,现行指标体系由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报酬率、资本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构成,对考核企业获利能力十分重要的净资产收益率(即权益报酬率或资本净利率)却没有被列入其中,而资本保值增值率列入企业成长能力更为合适。此外,偿债能力方面,已获利息倍数,也没有被列入。营运能力方面,资产周流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也未被列入。因此,现行指标体系显现出许多问题。就完整的分析指标体系而言,现行指标体系缺乏完整性,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补充。

3.指标计算不科学、不合理。在现行指标体系10个指标中,有些指标的计算明显存在不科学之处,如销售利润率的计算。从现行损益表来看,企业的利润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商品销售毛利、商品经营利润、利润总额、利润净额。其中利润总额或利润净额包含着非销售利润因素,所以能够更直接反映销售获得能力的指标是毛利率、经营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由于商品产品销售业务是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因此,经营利润数额、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总体获利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通过考察经营利润占整个利润总额比重的升降,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理财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可能出现的转机迹象。因此,经营利润率应是销售利润率的主要指标。

4.指标设置没有考虑企业所有制性质。现行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设置均是针对非股份制企业的。随着股份制这一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的迅速推开,相应的财务评价指标也必须及时设置,以利于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类型企业的财务状况。{3}

六、正确运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运用财务评价指标的前提,是被审单位的财务账项正确,即财务账务处理正确,财务报表编报正确,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的财务状况。

2.指标不是万能的,在分析运用中不可生搬硬套。对上文中财务指标的解析并未明确具体给出在哪个范围指标就是最优,其实很多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般认为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期末存货库存较少,存货占用资金少,但这只是通常情况下的标准。在特殊时期,如2003年末,全国大范围电荒,电煤价格急剧攀升,此时哪个发电公司期末保有较高水平的库存电煤,对此是要给予高度评价的,至少表明发电公司的经营者有相当的战略眼光,既规避了原材料涨价的风险,又能保证发电机组满负荷发电,使公司获得可观的效益。

3.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在运用时要求审计人员要树立起正确的时空观,把被审单位放到一定的经济背景中加以考虑。这里的时空概念是指国民经济的循环周期(时间),及被审单位所处产业链条的位置(空间),审计人员要考虑宏观经济周期及行业景气程度对被审单位经营活动的影响,以及被审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及上下游企业对其发展的影响。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审计师在运用财务分析指标时步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识误区,以消除审计风险。{4}

七、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增加反映企业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

1.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评价指标。知识资本评价指标由四项指标组成,即知识资本投资指标,知识资本素质指标,知识资本管理指标和知识资本效率指标。(1)知识资本投资指标。反映知识资本投资状况的指标主要有知识资本投入水平和知识资本维持能力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知识资本投入水平=每年招聘、培训等费用/销售收入;知识资本维持能力=每年员工工资总额/销售收入。(2)知识资本效率指标。反映知识资本效率的具体指标主要有员工创利能力/劳动生产率;员工创利能力=利润总额员工人数;劳动生产率=产值/员工人数。(3)知识资本素质指标。反映知识资本素质的具体指标主要有经营者受教育程度、经营者管理工作经验、技术人员比例、员工受教育程度、员工专业工作经验水平和员工平均年龄。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可分为大学本科以上、大中专、中专以下三个等级,经营者管理工作经验主要用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来反映技术人员结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数员工人数,员工受教育程度=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员工/ 员工人数;技术人员专业工作经验水平=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总年数/技术人员总数;员工平均年龄=全体员工年龄总和/员工人数。(4)知识资本管理指标。反映人力知识资本管理状况的具体指标主要有员工职业发展水平、员工满意度和专业人员流失率。员工职业发展水平=企业为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人数/员工人数;员工满意度=满意员工人数/员工人数;专业人员流失率=专业人员辞职人数/专业人员总数。{5}

2.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使价值链的重心由实物资产投资的规模效应“飘移”至无形资产,从而使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企业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加大研究开发成本的投入而实现的)。当今,涌现出一批注重技术创新、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变化的公司。如麦当劳通过允许其他企业经营他的快餐而收取技术费,不劳而获,只靠无形资产赚钱等。这说明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对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占比例日趋上升,甚至出现专靠无形资产进行经营的公司。因此,需要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

3.建立反映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企业只有注意环境保护,才能谋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不仅是一个产品或服务产出系统,而且还是一个环境产出系统。应该看到,企业在向市场提品、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向大自然排放“三废”,污染环境,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处理生产经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企业只有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理财环境,所以,增加废物再利用和污染控制的增长率等指标是十分必要的。

(二)重新认识和改进现有财务评价指标

1.以未来经济利益观定义资产。未来的经济利益将成为资产确认最基本的标准,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不再是资产确认的唯一标准。资产的定义是对资产本质的揭示与表述,因此,对资产的定义必须突出资产的实质:“具有创利能力”因而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用“具有创利能力”表述资产的本质特征更为合理。因此,可将资产解释为:特定企业所实际控制的、具有创造能力的资源。这就使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以确认。

2.采用恰当的计量属性。对于那些没有发生实际成本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而言,如果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就需要应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等),才能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核算。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量不确定事项或者或有事项,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按照恰当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这些负债。

3.推进全面收益观的财务报告。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面收益报告能够提供更全面、更透明、有一定预测价值的会计信息而成为国际上财务业绩报告改革的一个亮点。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原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3)《企业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因此,一个企业某一期间内除股东投资和对股东分派(又分为股东收回投资与利润分配)之外的权益(净资产)的一切变动都应包括在全面收益报告中。{6}

(三)强化现金流量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现金是一种稀缺资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从现金的投入到整个生产过程以及销售的实现直至现金的回收,在这一系列环节中现金流量的充足性及其有效性最终将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构建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的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市场、科技、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等风险因素,能够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和长期盈利,其运用能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有效地防范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又要考虑到控制的成本及其可操作性,务求使该指标体系的应用简便易行。

维持收支的动态平衡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保持企业合理的现金流量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现金流量的结构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比如:经营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总流入量之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之比等指标。通过对该类指标的分析、控制,能够判断企业的现金流量结构的合理性。{7}

在衡量企业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状况指标中,增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率和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增长率;在衡量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中,增加净利润现金保障率、盈余现金保障率;在衡量企业资产营运状况的指标中,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现金保障倍数;在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状况的指标中,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率来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金额对负债的保障程度。{8}

注释:

{1}曹文海,浅议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总会计师,2008(12)

{2}张华锋.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经济与管理,2000(1)

{3}徐光华.现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想.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1998(4)

{4}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解析.省略/new/287%2F289%2F311%2F2008%2F7%2Fxu1134272110172780023780-0.htm

{5}范徵.知识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与定量评价模型.中国工业经济.2000,(9)

{6}康翻莲.基于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会计之友,2007(42)

篇(7)

[2] 碳排放权交易介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环境

资源监督管理机构网站资料.http:///

main-1.asp?id=32&pid=4634.

[3] Divis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United Nations.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 [R].Sep,2001.

[4] 李,宋晔皓.综合解读三大评估体系中的绿色

社区指标[J].世界建筑,2010,(8):118-119.

[5] 国内低碳城市标准体系出台.http://unido-imr.

org/main-1.asp?id=30&pid=4899.

[6] 侯依玲,谈建国,刘校辰,吴蔚,马京津.低碳

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J].S3聚焦气

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2012,(9).

[7] 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

河南科技,2010,(8).

[8] 欧盟计划增加500亿欧元发展低碳技术应对气候变

化.http:///main-1.

asp?id=46&pid=3697.

[9] 陈柳钦.低碳经济演进:国际动向与中国行动

[J].科学决策,2010,(4).

[10] Bed ZED.http:///Peter

Harper - Low Carbon Living.http://

/videos/eco-innovation-

seminars/107-peter-harper-low-carbon-living.

[11]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低碳地产先锋:实战模式与绿色项目解码[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2] 台北县低碳社区标章认证制度作业要点.1999年

10月27日北府环碳字第0990101439号令修正.

[13] 气候组织.国际视角的城市低碳发展―国际城

市气候变化行动计划综述[R].2010.

[14] 晏功明.欧美群宅运动对我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

的启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29

(1):77-78、83.

[15] 叶昌东,周春山.低碳社区建设框架与形式[J].

现代城市研究,2010,(8):30-33.

[16] 气候组织.中国清洁革命报告III:城市[R].

2010.

[17] 北京市政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课题组.北京生活

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调研报告[J].城市管理与科

技,2009,11(2).

[18]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Homes Energy

Efficiency For Tomorrow. http://london.

gov.uk/priorities/environment/climate-change/

energy-efficiency/homes-energy-efficiency-

fortomorrow.

篇(8)

1.1对象选取某卫生学校进入实习阶段的2012级护理专业实习生143名为调查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9岁~21岁,临床实习时间均为3个月,已经实习轮转了3个或4个临床科室,具备一定的临床能力。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采用中职护生临床能力评价量表[5],该量表的评价指标是经过3轮的德尔菲专家咨询后确定的,经检验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为93.3%~100.0%,权威系数为0.833,变异系数为0.064~0.153,协调系数为0.112~0.178,显示咨询结果具有可靠性[5]。评价表包括三级指标25项及评价标准。

1.2.2调查方法向某实习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发放问卷,由老师对所带教的实习生进行评价。研究者在实测前向临床带教老师阐明调查的意义和方法,要求临床带教老师仔细阅读问卷的指导语及相关的条目设置,避免填写错误造成废卷。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Excel,双人核对,并用统计软件SPSS13.0和Amo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问卷回收情况共发放问卷143份,回收问卷143份,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0%。

2.2信度检验信度是指根据测验工具所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是反映被测特征真实程度的指标[5]。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系数评价指标的信度,α系数越高,说明测量的可靠性越强。从表1可以看出,评价指标体系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37,指标体系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介于0.757~0.845之间,指标体系整体及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以上。通常国内外学者认为信度系数>0.70,研究结果就是可靠的[6]。据此标准可认为本次评价的结果是准确、可靠的。2.3效度分析效度是指某种评价指标能够测量出所欲测量对象的特性程度,反映出问卷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是调查问卷中最重要的特征[7]。

2.3.1内容效度分析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是使测量工具有效化的基础和核心[8]。可通过对内容的逻辑分析而定[7],也可用内容效度指数来判断量表的内容效度[9]。本次研究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参照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我国中职护生培养目标和调查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框架,严格按照德尔菲法的要求经过3轮专家咨询,经统计分析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积极程度和协调程度均比较高,而且对各级指标的设置和描述形成一致性意见,因此逻辑上本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在实证研究前研究者还请6位专家对量表各个条目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和对整个量表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估后计算出内容效度指数,其中,25个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均大于0.830,平均结构效度指数(S-CVI)为0.932,说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3.2结构效度分析结构效度又称构想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测量的程度[7],可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检验。

2.3.2.1相关性分析本研究以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检验其结构效度。一般而言,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两者间相关性越强。由表2可以看出,各指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且各相关系数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各维度之间密切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好。将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二级指标的指标得分与其上级指标分值的相关性均较大,而与其他指标得分的相关系数较小,各项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0,因此,可认为这些因子所包含的题目内部一致性较好。将三级指标与指标总体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部分三级评价条目与评价指标体系总值均呈正相关关系。详见表4。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该指标体系与各维度间及各维度内部均具有较好的同质性,评价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好。

2.3.2.2因子分析一般认为,如果一个量表实际测量的结果与理论构想的结果是一致的,则认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因此,用Amos17.0软件构建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该量表与理论假设的相符程度。模型拟合指数是检验构建的理论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的指标,拟合指数越高,理想模型与实际模型的拟合程度越好,结构效度越好。因此,由表5可看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4护生临床能力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43名护生临床能力总得分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得分为7.5分~8.5分(8.26分±0.81分)。处于良好水平,见图1。护生临床能力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护生临床能力一级指标均分布在8.000~8.747,经方差齐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方差齐性(P=0.014),且整体比较组间有差异(P<0.001),故选用LSD进行组间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护生临床护理能力明显低于沟通协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P<0.001),沟通协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

3讨论

3.1评价指标的检验结果具有可靠性本次实测时实习生在临床科室的实习时间已经达到3周以上,并由该科室的临床带教老师对所带教的护生进行临床能力的评价。带教老师每天带领实习生一起工作,对护生的临床能力最了解,所以由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临床能力进行评价的结果可信度高。

3.2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研究通过Cronbach’s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37,信度较高。采用逻辑分析、内容效度指数、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指标体系的效度较好,所以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篇(9)

[分类号]G354.4

1 引言

据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目前2.1亿网民中,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人数高达72.4%,他们日常生活信息有70%以上是通过网络获得的。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互联网海量信息需要经过筛选进入人们的视野,从传播学角度讲,需要一个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将海量信息分类、汇总、准确地传输到需求者面前;从网络功能讲,没有任何互联网工具比搜索引擎更适合这个角色了。

有需求,自然就会产生市场。网络巨头纷纷把利润中心转向搜索引擎市场,除了google、baidu、yahoo!等专业搜索机构,甚至连sina、sohu等门户也开始介入搜索引擎领域,一时间,搜索引擎成为网络经营公司的重要产品。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分辨、选择搜索引擎的学术标准,充分了解分析这个指标体系,是我们研究搜索引擎的首要条件。

2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本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几个核心学者的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并且结合若干篇较新的论文中的评价指标,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继承性,并总结当前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重点与不足。

2.1 Lancaster评价指标体系

1973年,美国学者Lancaster和Fayen曾列出6项衡量信息检索系统的评价指标:覆盖范围、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用户负担和检索结果输出格式。这是传统书目联机检索的评价指标,显然,他们当时无法考察目前复杂网络检索甚至搜索引擎的检索情况,但已经从技术以及用户需求方面给后来者们建立了一个基本框架,奠定了从技术和用户角度出发的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方向,随后的许多评价体系都是按照这个脉络建立的。这个评价指标体系从检索源、检索效果、检索输出以及用户使用角度考虑了信息检索系统可能的评价点,并强调了检索输出格式的重要性,这与书目联机检索特点是分不开的。这套体系并未预料到若干年后网络条件下的检索源复杂度、检索技术多样性和用户要求,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可以作为目前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评价指标。

2.2 Heting Chu、Marilyn Rosenthal评价指标体系

Heting Chu、Marilyn Rosenthal在对Alta Vista、Excite和LyCOS三个搜索引擎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提出应该从标引、检索能力、检索效果、输出和用户负担方面评价搜索引擎。Alta Vista、Excite的特点使得研究者注意到了搜索引擎检索中标引水平和检索能力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是同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随着搜索引擎检索能力的提高,其评价指标体系也开始逐步丰富扩展,直接针对核心新技术产生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2.3 Bar-Ila评价指标体系

Bar-Ila提出应从数据库覆盖范围、查询响应时间、用户所需努力和检索效果来评估搜索引擎的性能。国外搜索引擎评价研究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强调“人性化”。因此,他们在确定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在充分强调检索效率重要性的同时,常常把用户负担放在第一位。与Lancaster评价指标、体系相比,这个指标体系没有本质的增加,但是将查全率以及查准率作为检索效果进行描述,是搜索引擎评价指标系统化思想的一个体现。

2.4 曾民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997年,国内学者曾民族在综合国内外搜索引擎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6类评价指标:数据库规模和内容、索引方法、检索功能、检索结果、用户界面、查准率和响应时间。

这套评价指标,是在考察当时网络信息资源特点、网络查询工具、www查询引擎、网络自动检索技术和Internet搜索引擎实例,并总结已有国外搜索引擎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当时研究领域与搜索相关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整合,具有较高的理论覆盖度和理论价值。但是,因为目前没有搜索引擎可以做到集成最新索引、检索技术、用户服务,所以这套评价指标体系只能作为一个综合备选库,而实际对某些搜索引擎进行评价时,可以从这个指标库当中抽取需要的指标进行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曾民族对传统检索效果部分没有统一指明,而是在第六点的其他部分点出查准率和响应时间,是由其对目前网络条件下信息资源特点的分析所得出的。曾教授认为:“信息源分散、无序、更迭、消亡无法预测。信息源的无政府状态迫使人们更改相关性判断的概念和标准。用户无法判断网上有多少信息同自己需求有关,查全率等检索评价标准需要重新定义。”建立在目前网络信息源巨量化、分散、无序、不可预知的基础上,资源总量已经无法确定,所以查全率也就不得而知。笔者认为,面对全网络的搜索引擎检索,查全率之说固然不现实,但许多专业领域搜索引擎评价中,查全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实际的指标,鉴于曾教授对整个网络资源进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考虑查全率也无可厚非,但对于具体的搜索引擎实例,查全率理应成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部分。

2.5 宛玲等提出的10种评价指标体系

宛玲等在《试析中文搜索引擎的评价标准》一文中,提出了10种中文搜索引擎的评价指标,分别是:收录信息范围、反馈的信息量及内容的准确性、反馈的查询结果错误率、报道与内容更新速度、检索性能、响应时间、检索界面友好性、精品推荐、与其他搜索引擎的友情链接、系统性能、点击率、附加功能等。

这套指标除包含数据库规模、检索性能、检索效果、用户界面等类型指标之外,还强调了精品推荐、与其他搜索引擎的友情链接、系统性能等与用户使用相关的方面,这是国内搜索引擎评价指标研究的一个提高,在领悟国外强调“人性化”的基础上,将用户使用体验列为搜索引擎评价的重要内容。

随着web使用技术的提高,web用户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其对搜索引擎的使用已经不简单局限在技术要求上,“人性化”要求也越来越多,精品推荐、友情链接等服务内容也开始出现,将其作为搜索引擎评价指标来研究具有很大的创新意义。就这篇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说,似乎有过于强调用户体验的嫌疑,前几种评价指标没有进行很好的体系构建,过于松散和用户化。

2.6 韩圣龙关于查准率的改进

韩圣龙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评价指标》一文讨论了网络信息环境下传统的信息检索评价指标体系遇到的困难,并在介绍“相关性范畴”和“命中记录查准率”概念后对查准率公式作了改进。查准率仍旧是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

的核心,查准率的提高直接反映出搜索引擎的性能,仍旧是当今学者研究的热点。

文章结尾部分补充了对输出格式的灵活性、数据更新频率、链接的可靠性和用户界面友好程度4个方面的展望,也充分说明了当前学者对用户体验指标重视程度的提高。

2.7 刘伟成关于元搜索引擎评价的研究

刘伟成在《元搜索引擎性能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提出关于元搜索引擎一些主要性能的评价指标。由于元搜索引擎不同于单个搜索引擎的特点,关注搜索范围和结果显示是元搜索引擎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元搜索引擎缓解了web数据的增长对单个搜索引擎索引网络数据收集速度的影响,在覆盖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评价元搜索引擎的搜索指标,覆盖范围必不可少。从使用角度讲,元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和效果特点不是非常突出,检索控制与提问功能则是需要注意的。此外,检索结果的输出及用户界面是元搜索引擎评价的另外一个重点,对比单个搜索引擎来说,由于元搜索引擎没有非常强的核心技术,其用户体验评价变得重要起来。

3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特点及发展

从以上7种评价指标体系的介绍不难看出,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是一个指标内容逐渐丰富、指标性质逐渐商业化的过程,见表1。

在众评价指标体系中,检索能力(查全率、查准率)、用户负担、检索结果都是作为核心指标出现的,是对搜索引擎基本功能的描述,代表了搜索引擎评价的最低要求。用户体验评价是近年来搜索引擎评价指标发展的一个特点,在搜索引擎功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同时,能否使用户获得优良的使用体验,成为目前搜索引擎商业化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指标。

总体来说,我国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建立在综合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并结合了我国搜索引擎的现状是综合并呈一定体系的发展过程。一方面,沿用了国外评价指标发展重技术、重用户的特征,在体系建设具有全面、丰富的特点,形成了全面建设加专攻一面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显示了搜索引擎商业化发展对相关研究的影响。精品推荐、点击率、附加功能、链接可靠性等评价指标的出现,要求研究者们更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层次上的商业效益。

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评价指标体系已经较为成熟,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技术主导

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多数是从检索性能和效果方面重点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搜索引擎检索功能的评价文章颇多,对检索效果方面也有更为深入的研究,而且日渐成熟。查全率、查准率是技术评价的核心,如何能使搜索引擎全面、准确地反馈网络信息资源,将是长盛不衰的主题。

检索功能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布尔检索、关键词判断到概念检索、上下文关键词的评价,反映了搜索引擎技术日臻成熟,其评价指标也越来越全面。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搜索引擎的未来不得而知,所以检索功能评价指标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2 系统化研究

评价指标系统化、体系化是促进研究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搜索引擎的评价指标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是一个和谐、功能互补的整体,关注他们之间的联系要比关注评价点本身更有意义。

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遵循了从覆盖范围到技术核心,由检索结果到用户体验的信息传递流程。在某个小范围的指标族当中,也有着很强的体系关系,研究这些体系关系,对于原有指标的修改、新指标的提出乃至整个指标体系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3 重视用户体验

国外搜索引擎评价研究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强调“人性化”。在确定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充分强调检索效率重要性的同时,常常把用户负担放在第一位。

随着用户服务意识的提高,关注用户负担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需求,还需要增加用户体验。

3.4 品牌评价有待提高

笔者认为,在建立现阶段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不妨引入“品牌”概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搜索引擎已经不单单是一项技术研究,更是一款有着广大用户知名度的产品,“品牌忠诚度”、“品牌美誉度”完全可以成为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的借鉴,毕竟,衡量搜索引擎产品的好坏,用户的评价才最关键。

品牌对于一个网络产品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品牌能够帮助搜索引擎吸引用户和保留用户,用户的使用和回馈又成为搜索引擎品牌积累的成本;其次,品牌效应能够使搜索引擎的地位得到提升,这已经不是搜索功能能够做到的了,一个好的搜索引擎的成长,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搜索功能,更需要强势的业界地位,良性的压力才能促进其发展;再次,品牌是搜索引擎产品覆盖率的象征,随着社会经济化、产业化的发展,品牌的效用会越来越突出,一个成功的、强势的品牌也将成为搜索引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4 小结

篇(10)

1.2应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

1.2.1建立层次结构将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作为目标层,以孕灾因素、致灾因素、灾害历史状况为类指标层,而将表征类指标的因素作为基础指标层,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1.2.2构造判断矩阵将专家咨询意见与1~9标度法相结合,对各层中的评价因子对上一层目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如下一级及二级判断矩阵。

1.2.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为验证构造的判断矩阵所求出的特征向量是否合理,需要对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及对应的特征向量W,利用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进行一致性检验,如符合一致性要求则其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若不符合一致性要求则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直到取得满意的一致性检验。

1.2.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1)层次总排序。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的3层递阶结构,为确定基础指标层对目标层组合权重及影响程度,需要利用该层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计算出该层元素的组合权重,这个过程称为层次总排序,可通过层次组合排序权重值计算公式获得总排序权重值,其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综上,从层次总排序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降雨量指标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等因素。这证明了每年7月份~9月份为地质灾害高发期。

2结语

上一篇: 党建创建工作计划 下一篇: 大学生个人学期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