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实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0: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普通话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普通话实训总结

篇(1)

XX年即将结束。这一年对于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而言是走出师院、面向全校师生、开拓进取、稳步发展的一年。在学校语委、语委办及师范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测试站全体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在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克服了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人员分散等诸多困难,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全校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有政策的保证、领导的支持,部署合理,依靠全体人员的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把工作做好。

我们的做法是:

1.工作有计划性。为了贯彻落实省语委[XX]7号、8号文件精神,今年3月起草了《关于在江南大学中开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先文后理、三个板块、分三步走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对我校师生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分三个板块:师范生、非师范生、教职工三个板块;先文后理,逐步推进;对年龄在测试范围内的教职工,分1946年1月1日前出生、1957年1月1日前出生、1954年1月1日前出生三批,分三步完成。在工作中,从全局部署到具体落实,我们都事先反复征询意见,克服了兼职人员分散、培训安排变数多及任务繁重带来的种种困难,做到了月月有安排,周周有落实,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2.注重机构建设与队伍建设。(1)重新修订《江南大学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工作条例》、《测试员工作条例》、《工作人员工作条例》。做到规则上墙。我们还通过测试环境的布置,重视环境对测试员和受测人的心理影响。不定期召开测前会议,强调纪律,使测试工作有章可循,测试过程规范有序。(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今年3月培养国家级测试员一名,7、8月培养省级测试员二名。对于测试中的疑难评判能及时进行业务磋商和沟通。做好新手的传帮带工作,使他们很快成长为骨干工作人员。

3.抓过程管理。普通话测试是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严格要求每名测试员,按国家制定的标准,按程序规范操作,杜绝舞弊和责任事故的发生;把好测试关,不打人情分,判定分数与等级精确无误,并对每位受测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注明,做好测试的全部档案资料的保存工作。

4.实行电脑管理手段的规范化,做好相关的各方面过渡工作。今年根据省语委要求,测试站采用《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系统》,从报名到测试成绩输入、证书打印,对过去而言是项革命。软件还不完善,各项程序都在摸索,我们努力做好这方面工作,以保证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5.树立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普通话测试工作从师范学院走向全校,测试前的准备及测试的后续工作难度都大大增加。从服务态度到服务手段、服务效果,方方面面都关乎测试站的声誉和师范学院的形象。因此,繁忙时克服焦燥情绪,做到耐心服务,微笑服务,优质服务,始终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6.以测促训,以训保测。坚持过细地做好测试前的培训工作。XX年全年,测试站培训了99级、00级16个班526名学生;培训文学院、法政学院、外语系、商学院非师范生416名;培训教师391人。全年共测试师范生649名(含98、99级123名未通过者);非师范生416名;教师396名。大约是以往全年工作量的2倍多。(统计数据见另页)

对于普通话测试收费标准,我们能严格按照省语委有关文件规定。从本学期始,开始执行省语委XX[15]号文件新的收费标准。按规定向省级主管部门交纳测试管理费、证书费、无拖欠现象。

篇(2)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邹佩佚,项目编号GZY201513-YK。

H102

普通话作为思想交流的载体,沟通表达的工具,对学生的求学、求职和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高职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并不乐观,一是使用频率低,大部分学生仅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有的学生甚至课堂上都不讲普通话;二是整体水平不高,历年来的测试成绩显示,学生的普通话成绩主要集中在中等偏下水平。为此,我们有必要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一、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全校师生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

首先,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宣传合力,使学生认识到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普通话宣传和引导,不仅需要授课教师、语文教研室、语言文字办公室的努力,更需要其他任课老师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配合。整合宣传资源,利用标语、广播、板报、宣传栏、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普通话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明白普通话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必备技能,与他们的学习、生活、事业发展息息相关,他们在明确了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和意义后,将会逐渐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

其次,做好大一新生引导工作,营造普通话学习氛围。因为普通话课程一般是大二开设,大一上学期也没有选修课,学生无法通过课堂来了解和学习普通话,所以学生进校后仍然是用方言进行交流,即使后来逐渐意识到要说普通话,但由于周围的人已经习惯了彼此原有的语言面貌,所以也就羞于开口,最后索性如此,坚持不说了。因此,我们在新生刚入校时,就应对其进行普通话学习引导,营造出说普通话的氛围。一方面,任课老师、辅导员要利用课堂、班会等场合宣传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普通话比赛等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普通话。如此,大一新生一入校就能感受到说普通话的氛围,在彼此还未熟悉各自原有语言面貌之前改说普通话,即使开始有些吃力和不适应,但也不会尴尬,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二、分专业分层次地开设普通话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学校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推广时要兼顾到普及和提高两个方面,根据专业需求来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构建分层次的教学体系。比如说像旅游、文秘等专业,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要求较高,可以把普通话作为专业必修课来开设,每周4学时,19周共计76学时,由专业的语音教师来授课和指导,并且要将普通话证书与毕业证挂钩,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普通话测试并取得相应等级的证书。其次,对于像营销、会计、物流、报关等专业,虽然对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没有作明确要求,但学由于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服务行业工作,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自然成为重要的职业技能。因此,有必要在这些专业以公共必修课的方式开设普通话课程,每周2学时,19周共计38学时,鼓励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以增加就业砝码。另外,对于高职院校中占据主流地位的理工科专业,比如说机械、汽车、化工等,这些专业对口的大多是一些技能型工作,虽然表面上看普通对于这些工作没有明显的直接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应聘者口语表达能力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进行考量。因此,为学生就业计,应当在理工科专业将普通话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每周2学时,7周共计14学时,既不挤占专业课学时,又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种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普通话理论知识部分,建议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通过理论讲授和亲身示范,让学生对发音器官的构造、发音的原理、口型产生直观感受。普通话实训训练部分,建议采用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和主题设置法,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例如,设立“招聘会、展销会、车展”等模拟场景,学生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重点关注学生的语音准确度和用词规范性,总结常犯错误,予以纠正指导。也可以设置演讲、朗诵、辩论、表演等主题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其普通话语感,达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另外,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资源,推荐一些电台、电视新闻类节目和手机软件等,引导学生学习模仿播音员发音,在聆听中体会和纠正读音,逐渐摆脱方言影响,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四、改革普通话教材内容,编写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普通话专用教材

一是结合专业特点编写教材。通过访谈和调研,了解社会及行业对各专业学生的普通话需求,在教材中加入专业词汇和带有职业特点的典型范文。例如,旅游专业普通话教材中加入旅游景点的优秀解说词,使教材与专业接轨,与市场接轨,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是结合方言特点编写教材。我校学生中,重庆生源占95%以上,可以从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入手,总结出重庆人说普通话容易出现的问题,编写出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强的普通话教材。

参考文献:

[1]刘敏.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水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第4期.

篇(3)

一、前言

人类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的逐渐统一,我国各民族的语言越来越需要被统一。但是我国现在有的普通话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分析这些问题,进而总结出合理的措施。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学生都是不同的地方聚集过来的,所以语言面貌差别较大,很多的学生都缺乏普通话方面的认识和训练。

二、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普通话教学在实际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每一个学院都在开展各种类型的普通话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是还存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高职学校生源广,方言汇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各个学校学生并不是从一个地区来的。近几年来,高校不断的开展扩招,来自各地的学生汇集到高职校园,语言面貌差别很大。每个学生的口语代表着各自的方言区特征。例如: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没有收到正规的训练,普通话水平明显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高职学生本身还存在很特殊的学习情况。在开展普通话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明显差别,这些学生的普通话不同于平台高校的学生。例如:对口单招的高职学生大部分在职高或者职中的时候就已经学过普通话,就具有比较高的普通话能力水平。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高职学生没有受到正规的普通话教育,所以普通话水平不高。

(二)学生普遍不太重视普通话教育

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学生普通话教学的程度,同时也没有颁布相关的条例要做硬性要求。目前的就业岗位也没有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做出详细的要求,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普通话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普通话水平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所以就把普通话课程作为任务一样,应付完后就好了,完全不重视。还有一部分的学生,他们的语言发音和表达方法已经定型,改变起来就非常的困难了。也有的同学将自己的学习重心放到了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上面,忽视了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很多的学校只是在第一学期开展了与普通话相关的课程,而且时间很短暂。

还有,学习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质量。很多学院的教学大纲规定,在一年级开展普通话教学课程,大致上是30个课程。学生在通过这30个课时的学习之后就需要经过省语委统一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上课形式也受到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普通话教师由中文专业教师任教,导致很多个班级一起被安排在平台的教师上大课的现象。这样简陋的教学条件就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学生的普通话学习。

(三)大部分学校还在采用普通话教材

虽然现在很多的学校都开始重视学生的普通话教育,但是选择普通话教材的时候存在很多的问题。大部分的学校选择教材的时候,只考虑到教材本身是否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文学性,去没有考虑到教材中口语的训练方法的归集和专业特色是否明显。这种不严格的挑选方法,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因素之一。很多的高职学院在开展普通话教学的时候,采取自选教材的模式,还有一部分学校只是单纯的选择本地语委所编的相关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设置只是针对普通话过级测试,侧重于基础只是的训练上[1]。在口语方面则有些不重视,忽视了语感的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朗读材料也缺乏反映专业内容的文章,导致学生在开展普通话学习之后还是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四)普通话教学中的硬件设备不完善

因为学校的不重视,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带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来,造成普通话教学的软硬件设备的缺失。

首先,严重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教学设备的完善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场地、资金等。大多数学校把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排满,安全忽视了普通话教学的需要。只是针对普通话教学开展播放录音形式来进行教学,也没有安排合适的专职语音教师去做示范,教学资源也相对的缺乏,只是单纯的朗诵经典课文或者诗文。

其次,教师资源这方面的考虑较为缺失,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受到资金、编制、人员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的普通话教师的挑选很不严谨,只是从中文专业教师中去选择,缺乏专业的普通话教师。一部分语文教师自身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不够,只是停留在普通话的发音和相对的校准上,也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的训练,满足不了普通话教学日益更新的要求。

三、 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断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的效用,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需要不断的理解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的这个实际的情况,要充分的重视语言环境的重要影响。尤其是普通话的发音不标准、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说普通话的学生,不能嘲笑恶化和讥讽他们,需要不断的鼓励,让他们多说多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则要本着够用和使用的原则。尽量挑选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的和专业岗位需要的。充分的强调出普通话的美感和实用感,鼓励学生要通过刻苦、科学的练习。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是短时间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不断的联系和磨砺的。

(二)不断的革新教材

革新教材是普通话教学达到目标效果的基础条件。目前普遍使用的教材已经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所以,想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及时的革新教材。普通话教学最主要的是方音辩正,这样才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语感,进而训练学生的语流。所以,普通话教材的革新就需要以方言辩和语流训练正为中心展开,将这个中心贯彻落实到整个普通话教学活动中去。设计教学进程的时候需要设立中心目标,中心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加大投资的力度,创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针对高职普通话教学的实际需要,必须不断的加大物力、精力的投人,给各大高职院校提供完善的教学环境。同时还要提高国家对普通话教师的培养和有关部门对高职普通话的重视[2]。普通话教学拥有多媒体电教室、优质的语音室和高质量的音像资料。这样才可以让教师高校的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四)推广普通话

鼓励学生之间是有普通话进行对话,还要在整个校园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学生从学普通话位了考到等级证书的误区中抽离出来。同时还让学生和教师意识到规范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意识到文明得体的使用普通话可以总体提升学生的语言形象,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具体方法如下:可以通过学校的校园橱窗和学校广播站等对学生们进行宣传,经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将整个氛围活跃起来。

四、总结

语言能力是从事各类职业的核心技能,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技能。所以,每一所高校都需要找准立足点去开展普通话教学改革,不遗余力的促进我国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

篇(4)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篇(5)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教研结合是身为教师必须思考与践行的一项职责。本文从师德修养与教书育人的关系,基础课程与服务专业的关系、职业教育与高层次就业的关系三个方面来研究讨论。

一、师德修养与教书育人的关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的影响力与作用力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学校的整体道德规范体制的彰显,更是一个学院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就个体而言,高尚的师德修养关系到学生集体的知识渴求度;就整体而言,亦是民族兴盛的关键点与民族复兴的突破口。教书育人是学校的首要职责,传承知识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教书本身是教育的信息化过程,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是知识性学习的过程;育人则是教书的感性化、性格化的过程,是影响学生社会性活动的意识、品质、性格、思想等方面的情感因素。”单就字面意义理解,教书与育人是不同层面的工作。教书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即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讲解知识道理,教授学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其主要职责强调单方向的信息传递;育人是更高层次的学校教育,即培养社会人才,促使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习惯的养成,其关键点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与精神互动,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施教者与受教者达到精神与心灵上的双向沟通,促使受教者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自觉地负起育人的任务。换言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其身份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更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生身份的转型,这种双向身份的认同要求当代的高职院校学生必须明确两点:一是其身份是大学生,与中等专业院校的学生区别应是知识与技能的增进。二是其职业院校身份的限定更要求其与普通的大学生相比,有一技专业之长在手,即要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掌握了一定技能又具有较高技术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走技术的发展路线;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并掌握了较高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走技能的发展路线。”就这点而言,作为高职院校的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将面临比普通高校更为艰巨的挑战。即在教书上如何平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在育人上如何做到净化心灵,促使高考失利的学生重拾信心,增进不善学习学生的求知兴趣,鼓励其在学习上朝更高更远的方向前进。高职院校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相统一的责任意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身心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学校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也是任课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片面地传授书本知识而忽略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对于服务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将会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二、基础课程与服务专业的关系

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比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鼓舞、激励和唤醒。特别是对于就读于职业院校的大学生,鼓舞学习的士气,激励学习的动力,唤醒学习的能力,使看似迷茫的大学时代不再迷茫。高职院校的基础学科如何强化学生内在修养的力度,与职业教育和谐统一,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本部分将以口语交际课为蓝本,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

(一)课上课下的一体化教学

口语交际这门课程不同于大学语文素质课程体系中的阅读欣赏与应用文写作课,后者更注重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口语交际与表达课本身的立足点即是以课堂讲授内容为起点,进而在整个校园乃至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是能够用到语言的地方,都应该成为其实训场地。例如在教授普通话等内容时,就应创造一个人人都讲普通话、人人都说普通话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仅是授课教师应说普通话,学生应说普通话,学校的其他教师也都应把普通话作为表达交流的首要工具“。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愉悦心境,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变畏学、厌学、苦学为想学、爱学、乐学。”培养良好的普通话学习、使用氛围,使学生明确普通话不仅是一项课程的考试内容,而应是一种最普通的交流方式。在公共场合必须说普通话。

(二)打破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

“理论+实训”的B类课程最普遍的授课方式就是先理论后实训,在80分钟的课堂上,前半部分用来讲授理论,后半部分留给学生进行实训,并由任课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口语交际课试图打破这样的一种格局,将理论与实训融为一体。例如在讲到面试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讲授什么是面试,面试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自我介绍等等,在实训部分往往将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理论内容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后,任课教师将面试这堂课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求职环节,使80分钟的课堂变成了完全的实训场所,而理论成了实训中的有力补充。以12级物流管理专业1班课上实录为例:一是教师在PPT多媒体上2013年前一天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招聘信息,招聘信息数量多,增加学生的求职信心。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求职意向选择求职岗位,填写求职简历(此处教师向学生介绍求职简历的作用并指导填写)。三是教师筛选简历,确定进入第一轮面试的应聘者名单(10人),并在落选的名单中选出五名评委。四是进行第一轮面试(此处教师向学生介绍面试的主要内容与注意事项),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评委根据应聘岗位向应聘者提出问题,应聘者回答问题(此处简单介绍什么样的回答更受招聘单位的青睐)。五是进行第二轮面试(5人),公布拟聘人员名单(2人)。最后由五位评委总结发言,评价的标准与原因。这种授课方式摒弃了传统的理论重于实训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了解面试的环节、注意事项。应聘者与评委均是来自于本班的学生,能够促使学生发现不足,取长补短,促进应聘能力的提高。

篇(6)

语文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制为三年,其中在校学习两年,上岗实习一年。学生在校两年学习期间,多以专业课教学为主,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为4∶6甚至是3∶7。文化课教学有效时间为一年或一年多,因此,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要增加对企业有用的、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知识进行教学。对中职生而言,语文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作者生平、文章体裁、语法与文学知识,企业最看重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如果学生在求职时不会介绍自己,在企业里不会说话,不善于与人交流,不会写常见的应用文,这是职业教育的失败。

中职语文教学重点应根据专业特点有所侧重。专业不同,对人才的要求规格亦有不同。比如,在餐饮、宾馆、旅游服务专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普通话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重点。如果毕业生满口家乡话,或者是家乡味的“普通话”,势必影响他们的就业,影响他们的发展。因此,应根据各专业对学生要求的侧重点,分别为学生编制针对性强的单元教学课程,或侧重于听,或侧重于讲,或侧重于写,其目的就在于能够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开发校本教材是极其重要的途径。职校生往往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或专业特点,统编教材有严谨、系统、规范的优势,但针对某一地、某一行业的特点显得灵活度不够。因此,语文教学也不能搞“一刀切”。我们围绕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的目标,打破原有教材的禁锢,结合行业、专业、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删减、补充,达到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用人单位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要适合于学生实际

全面认识学生是组织好语文教学的前提。生源差是职校的一大特点,在语文学科方面,他们往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能力差,作文辞不达义,错别字连篇,常见的书信、条据、启事等应用文格式不合规范。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想说的话不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公共场合说话往往“舌头打架”,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讲普通话。但另一方面,他们表现出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的优点。

开展“语文实训教学”效果良好。语文课也可以通过各种实训环境来训练学生的动口能力,如在每堂课开始前五分钟的学生演讲,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每堂专业技能实训课后的生产性总结,每件生产实训设备的介绍,不同场合的开场白、欢迎词等,让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话,能够开口讲话。以“学生愿意怎么学,我们就怎么教”为原则,开展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7)

要: 伴随着《幼儿教育指导纲领》的颁布于推行,

使得幼教生职业素养培养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受传统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

教育机构通常更多的关注中等、高等教育,

对幼儿教育关注较少,

这也致使我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缓慢。结合新时期幼儿教学时间,

对提升幼教师生职业素养进行教学策略探析,

期望对幼教师资力量的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 新时期;

幼教师生;

职业素养;

培养策略;

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具备说、

唱、做、弹、跳等基本职业素养,

具有高尚的品德,

优异的智能机构,

较强的学习与教研能力,

敬业、端正的工作态度,

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等。幼儿教师的素养应从幼教生入学开始,

这对学前教育学生是否能胜任该工作具有直接影响。从师范学校培养教学看,

教师是培养幼教学生职业素养的主力军,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

那么如何有效发挥课堂阵地作用,

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来培养幼教师生职业素养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

重视幼师专业教学

师范院校担任幼师教育的广大教师,

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幼师人才的重任。因此,

要想有效提升幼教生的职业素养,

首先应从幼教生的培养着手。但在当前的教育观念中,

给予机构对幼教工作重视、支持不足,

加之教育模式有些僵化,

部分幼教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难以实现幼教

生职业素养地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育机构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重视师范幼教专业,

并给予政策支持。各类师范院校应及时调控幼教生培养计划,

改变以往重知识、重理论的教学模式,

着力于幼教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尤为重视幼教生责任心、事业心、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育观念的有效落实,

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需要教育机构不断优化学前教育体系,

完善师范学校实训基地和教学设施,

实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才能实现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提升幼教生的思维品质与口语能力

良好的口语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教师只有口语表达清晰、语音标准、语法合理才能有效的与他人进行沟通,

提升学生口语技能。但在当前教学中,

由于师范幼教生多为女生,

心理素质偏低,

较为羞涩,

难以在众人面前流利的讲话,

日常活泼、好动的幼教生,

当站在讲桌旁时便手足无措。为有效解决这一状况,

师范教师可采用语文口语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命题“说话”方式来提升师范幼教生语言运用技能。

1.

将普通话口语测试融入到教学中

普通话口语测试要求讲话者说话流利,

使用的词汇和语法应符合白话文规定,

语速应适合。教师可在教学中,

穿插普通话口语测试,

如通过设置问题,

引导幼教生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练习。

2.

鼓励幼教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有些来自农村的幼教生在升入大学前,

接触普通话的机会不多,

初高中教师在教学中,

也习惯运用地方方言进行讲课,

这导致幼教生基本不会说普通话,

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教师在幼教新生入学前,

应提前告知,

幼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使幼教生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多为幼教生提供讲话的计划,

努力帮助幼教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进而提升幼教生普通话水平,

实现地方语言风貌的改变。

3.

将“说话”总成绩纳入成绩考评,

鼓励幼教生进行思考,

提升幼教生思维品质

为有效杜绝幼教生刻意的逃避进行讲台讲话,

教师可将“说话”成绩纳入成绩考评中,

督促幼教生进行课堂讲话训练,

帮助幼教生克服羞怯心理。此外,

讲话课题应具有开放性,

避免幼教生照本宣科,

鼓励幼教生进行积极思考,

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进而实现幼教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改变课堂讲课模式,

凸显幼教生主体地位

1.

改变传统讲座、会议模式

将课桌摆放成圆形的宴会桌式,

鼓励幼教生围桌而坐,

当幼教生回答问题时,

需要离开课桌,

站到没有课桌遮挡的地方,

鼓励幼教生正确面对自己的紧张与羞涩。经过几次训练后,

幼教生便会慢慢的消除恐惧、羞涩心理,

这对幼教生未来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将课桌摆放成圆形的宴会桌式,

有利于教师布置教学任务,

便于幼教生进行讨论和教学任务的展开,

从而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幼儿的年龄比较小,

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短,

采取圆桌的教学与互动模式,

既可以对幼儿进行观察,

让幼儿教师及时的掌握幼儿动态,

也能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

发展幼儿的思维。

2.

转变教学模式,

凸显幼教生主体地位,

提升幼教生专业素养

师范教师在进行课材理论知识教学时,

对于幼教生应该熟练掌握的知识,

应科学的设置教学计划,

鼓励幼教生进行自主学习、相互探讨,

教师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在进行专业能力训练上,

可分为综合能力和单个能力训练两种任务。如在进行“幼儿园文学作品活动”章节中,

教师可设置的单人能力训练任务为:讲童话故事训练、主体设计活动、幼儿表演等,

综合能力的训练需要教师引导幼教生设计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

并有效执行,

以培养学幼教生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教学活动地开展,

能够有效培养幼教生独立学习能力,

激发幼教学生探究能力,

进而为幼教生将来的教学研究打下坚定的基础。

四、科学利用教学观摩,

帮助幼教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在师范专业教学中,

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教学案例向幼教生展示典型的教学案例,

帮助幼教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观摩时,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

通过对媒体播放典型的幼教视频,

引导幼教生便观看、边思考、便记忆,

鼓励幼教生对幼儿教学活动结构、教师的素养、幼儿行为、活动改进环节等进行深入分析,

鼓励幼教生将教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活动相融合,

使学生充分掌握各类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

并具备幼儿教师应具有的仪态、教学语言等基本教学素质。

在进行幼儿观摩教学时,

师范教师应积极引导幼教生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帮助学生掌握幼儿的认知水品、言语特点,

使幼教生在将来的幼儿教学中,

学会尊重幼儿,

能够因材施教,

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性和身心发展规律,

科学的设计游戏与教学计划,

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五、优化培养模式,

注重幼教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幼儿教师实践知识、实践技能与其专业素养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没有实践知识作为后盾,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难以提升。在当前部分学前教育机构,

对幼教的实践技能与知识要求低。如有些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

只看学历的高低,

忽略了其职业素养及实践经验。这体现出社会及学生对幼教生实践技能的不重视。此外,

幼儿教师在入职后,

进行的培训与教育,

大多停留在形式上,

致使幼儿教师职业素养难以有效提升。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学校、社会都应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为幼儿教师搭建实践技能与继续教育培养平台,

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

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

鼓励幼教

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并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从而实现幼教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幼教生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前提。教育机构、学校、社会只有通力合作,

关注教学细节,

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计划,

才能实现幼儿师范

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幼儿教育关系到幼儿的习惯养成,

篇(8)

口语交际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作为一名从小长在农村,曾在农村小学接受教育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发现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与城市学生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他们口语交际能力不够强,某些时候难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种情况值得教师重视。针对此状况,我对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农村小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在课堂上,年级越高,学生越是害怕当众说话,害怕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这一现象女生较男生更严重些。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所以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二)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在解决他们的矛盾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有些孩子好像不知道该如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出来,或者根本讲不清楚。在这些孩子当中,男孩子居多,女孩子好像能更轻易地说清楚。因而,在发生矛盾的时候,男生非常不愿意到老师跟前说明情况,或者在老师面前沉默不语,引起了老师判断上的失误,好像男生更喜欢使用武力,而不是通过解释与说明来解决问题,他们还往往美其名曰:好男不跟女斗。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值得研究。

(三)学生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恐惧的心理,害怕与人交流。特别是有人到家里做客的时候,有些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总想躲开。他们交往能力不强,更多的时候是表现在心理上的恐惧。这也是阻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重要的一方面。

(四)农村小学生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内容也只能是简略的。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下面”说成“底下”,“地上”说成“地下”,等等;在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表达。

二、农村小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出现上述现象有一定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见识少。

有人用“文化的沙漠”来形容农村文化生活的落后。这话虽然有点过,但多少道出了一点现实。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教室里没有图书架,学生课外阅读没有书,除了电视几乎看不到什么新鲜的东西。即使有课外书,学生也没兴趣阅读。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生的见识少。见识少直接导致知识的匮乏,学生表达的原材料的缺乏,使口语交际成了无水之源、无木之本。

(二)家庭教育差。

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普遍缺少现代城市文明的生活的经验,缺乏最基本的家庭生活教育常识,既无经验又无主动意识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加上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很多农村家庭中母亲成了留守家长,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只习惯用方言来交流,不善于也不习惯用普通话来表达。

(三)语言环境恶劣。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除了学校外,学生耳濡目染的都是土话、方言,大部分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不愿表达。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导致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薄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解决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问题的方法

(一)结合推普,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意识。

所谓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运用母语(普通话)完成信息传递、交流思想等交际任务的活动。而推普的任务是推广使用普通话。推普工作进展如何会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据调查了解,城市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农村的强。主要原因是城市推普工作搞得好,以及外来人口多,人们在许多场所需用普通话交谈。而农村在这方面则截然相反。为此,我结合高年级学生与本地实际,把推普工作做到班里,创设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鼓励学生不论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一律使用普通话。首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为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内在动力,我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作用,每周民主推选一名坚持说普通话并且发音较准的学生,送给他“小小播音员”的称号。然后利用每天晨读的时间请“小小播音员”带领大家吟诵古诗,朗读课文,进行普通话训练。由此,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不仅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便于随时随地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学生既能听懂别人说的普通话,又能说普通话。在说话中我帮助他们纠正语音,培养说话的语调和语感,达到交谈自然大方,并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

(二)凭借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口语交际课中落实口语交际训练

新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每单元的“语文乐园”中,都增设了“语文生活”的内容,这对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一般口语交际课都是以学生说为主,老师仅仅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但这种“说”不是没有目的地说,而是有重点、有条理地“说”,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1)明确特点,落实训练目标。

口语交际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听话说话来区别。

①听话、说话常常是单方面的,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而且要适时接话题,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你来我往,言语交锋。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②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很有实用价值。

③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而且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

(2)把握特征,落实训练过程。

①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要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良好的氛围是前提。因此教师要根据每次口语训练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创设情境,使之成为说的最佳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效果。例如,我在上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家乡的变化”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搜集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位外商想到我们家乡来投资办厂,可是他对我们家乡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他想找一个人为他介绍一下,如果他找到你,你会怎么向他介绍呢?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外商的身份特点,有重点地介绍。这样一来,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一种主动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互动式的教学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利的,特别是在口语交际这类课中。所以,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不失为上好口语交际课的一种好办法。

②设立人人可参与的话题。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按教材来说是固定的,但从实际情况出发,又是可变的。尤其对于乡镇学校来说,有些教材内容是非改不可的。我认为口语交际课的话题必须是人人可参与的,否则课堂气氛绝对活不起来,甚至可能冷场。话题的设立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Ⅰ有争议的话题。有分歧便有争议,有争议便有雄辩,于是便产生了古代的百家争鸣、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当今的辩才李敖。况且争强好胜还是年少学生的本色。设置一些对立性话题,可大大刺激学生的说话欲望,例如“上网影响学业吗?”Ⅱ产生共鸣的话题。古语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语投机,自然说个不停,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在共鸣中擦出闪亮的思想火花。例如讨论“如何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Ⅲ源于生活的话题。一切理想和追求都以生活为原动力。对于生活,每个人都有千言万语,百般感慨。课堂中如能融入生活气息,学生会犹如鱼归百川,课堂生机盎然。

③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无论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和语言形式都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听学生说话,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生活与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方面的材料和语言材料,如以游戏为交际内容补充、搜集一些游戏方式方法材料,以讲礼貌为交际内容提示一些礼貌语言材料等;二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并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的局面,使学生的口头语言变无序为有序。从一句完整的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并且用词准确、恰当。

2.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仅仅依靠几节口语交际课远远不够,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现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结构非常有利于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在质疑释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质疑、释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释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提高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乌塔》中,有一个学生问:乌塔独自游欧洲,不怕遇到坏人吗?我没有回答,而是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不怕,她准备充分;有的说她很聪明,坏人拿她没办法;……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只要说得有理,我就给予鼓励,以增强其交际的信心。这充分训练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说话清楚流利,又能听清对方的话。在这一环节中,既有师生双向的信息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立体交流。教师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在评议中加强口语训练。

开放的语文课堂,可使学生有充分的展示个性的时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读书、答问常常主动要求发表见解,说出自己的看法,被评议的同学有的虚心接受,有的针锋相对,坚持己见,这样的评议训练是口语交际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仅要积极思考判断,提出不同看法和补充意见,而且要特别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而这一点往往是很多同学容易忽视的。在评议中,学生互相交流,敢于争论,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培养了口语交际的信心。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这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训练,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要发言,讨论达成共识或者保持不同意见。全班反馈时,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发表看法,互相补充,又可以推荐代表阐明本小组的观点。这样,可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广,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三)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帮助学生积累丰厚的口语交际素材。

吕叔湘先生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只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如果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在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提到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是班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基于此,我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角,让每个孩子一个月带一本书来,存入图书角。我利用每天早读、班队会或课外活动时间,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这样既保证了阅读量,又使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我还为有条件的学生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除此之外,我还坚持做到以下四点: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2.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其会读会摘录。如就全书来说,往往以浏览性的默读为主,对那些语句优美生动的段落,应反复诵读,并摘录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等,还可写一些体会文章;3.提出语言积累的具体要求,对所摘录的好词好句好段,要求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自我梳理,归类“入库”,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翻箱倒柜”,使积累的语言文字不致“发霉烂掉”,从而提高积累的长久性;4.每周定时检查,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给认真的学生加星。这样做,促使学生更自觉、更认真地进行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平时,我了解到学生对某些作家、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自主阅读心理,就围绕这些热点举办专题讲座进行指导,这样不但更有效地刺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课外阅读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而且对他们正确选择阅读,科学指导阅读产生了明显的正效应。在每学期末,开成果展览会,摆放学生阅读过的书,展览学生摘读的成果,张贴学生的各种体会文章……评选出课外阅读“全能”奖、“摘录”奖、“泛读”奖、“以读促写”奖……在班上表彰总结,学生品尝了扩展阅读的收获,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阅读的热情,培养了阅读的习惯,巩固了成果。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发掘口语交际的丰富素材,而且生活实践是对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生活在社会之中,与人打交道的际遇无处不在,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做一个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做事受人欢迎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古生华.林健.小学语文学习心理.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6):194.

篇(9)

教师口语课程是培养师范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要摸索出一套适合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首先应该清楚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存在三大矛盾。

1.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矛盾

技能训练在教师口语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理论学习起着指导作用。但在教师口语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训的状况。原因有三:一是对教师口语课程的性质认识存在偏差。许多教师认为大学课程应更注重课程的学术水平,而对课程理论作具有深度与广度的阐释,正是学术水平的体现。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影响了教师口语课程的技能训练。大学教师的录用更注重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师范专业方向的教师,除少数专业,如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等,在录用时会注重技能水平外,其他学科录用教师时则更注重学术方面的能力,致使许多担任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教师缺乏技能指导和示范能力。因指导和示范不到位,更有些教师因担心示范与课程理论要求不一致,所以选择少示范甚至不示范,对学生技能指导也很难做到准确,技能训练往往被理论教学代替。有些大专院校甚至没有专职的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师,这门课程的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质量更是得不到保证。三是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高考是笔试。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几乎不上口语交际课。口语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大,学生进行教师口语技能训练时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2.内容繁多与学时偏少的矛盾

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每一大部分训练内容中又包含若干子训练内容。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的学时只有36节,平均一周2学时,这个课时量远远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课时量。课时量不足给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带来许多问题。

首先,教师口语课程是一门技能训练课程,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教师职业必备的一些职业技能,而技能的熟练程度与训练量呈正相关。每一项技能要让学生全员或者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运用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课时进行训练。由于课时不够,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把训练要求及各训练内容讲授给学生听,在课堂上很少或不对学生的训练进行指导,致使学生很难全部掌握这些技能,更谈不上技能掌握的质量了。

其次,由于课时量不足,教学内容被大量压缩,而删除什么、保留什么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因此这门课程虽然有国家教委制订的课程标准,却不能保证所有师范生在这门课程中接受同样的教育培训。

3.基础训练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比重难以把握的矛盾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内容有三大块: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三部分内容中普通话训练和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为基础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为专业技能训练。但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将教师口语课程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普通话训练上。

究其原因:一是国家对师范专业的学生普通话过级有硬性要求,因此教师和学生对普通话训练都高度重视。二是普通话的训练点及训练要求明确、细致,教学比较易于把握。而教师教学、教育的职业口语,甚至基础训练板块中的一般口语要求却不甚明了。三是一般口语交际及教师职业口语都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的一般口语交际和职业口语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生成性,但许多高校教师对基础教育教学缺乏了解,致使训练与基础教育教学实际脱节,教学吃力且显得枯燥乏味,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多少会有一些回避实际训练的心理存在。

二、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措施

经过反复实践,教师口语课程“一条原则,两块训练内容,三种训练层面”的“一二三”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1.一条原则:精练的理论教学为指导,高质量的实践训练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口语课程是技能性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课程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很高,课程理论学习的要求相对较低,理论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精练的理论教学为指导,高质量的实践训练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顺应了课程的特点。

“精练的理论教学为指导”是指理论教学应本着不求系统、精深,但求有用的教学宗旨,不必过多纠缠定义、术语的解释,也不必追求呈现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教学主要着力解决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职业口语的一般性问题。师范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教师口语必备的基本理论。

教学口语、教育口语情境性很强,教学时宜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案例,以创设情境为主,理论指导为辅,让师范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职业口语技巧训练。

2.两块训练内容:基础训练与职业口语训练

由于许多师范院校开设了专门的普通话训练课程,那么,教师口语课程可把普通话训练课程作为先导课程,中文专业的学生,现代汉语也应作为教师口语课程的先导课程。在教师口语课程中大幅度减少普通话训练时间,而将基础训练内容的重点放在朗诵和演讲方面,尤其是朗诵。因为朗诵中的重音、停连、节奏及语气、语调既是朗诵的基本技能,也是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提高朗诵技能对提高师范生口语表达技能有着非常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在职业口语训练时,可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训练模块,在每个训练模块中创设教育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境,让师范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职业口语训练。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结合相关理论,对师范生的表现进行导向性点评,将理论教学与操作训练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确保师范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保证在没有增加课时量的情况下,师范生有充足的训练时间。

3.三种训练层面:单向表达,互动交流,个性语言风格形成

三种层面的训练呈现出一种由易到难、由用规则规范口语表达到自由发挥表达的顺序。三种层面的训练与两块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首先应对两块教学内容进行周密划分,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单向表达训练主要内容是一般口语训练和体态语训练。这一层面训练主要针对初上讲台的师范生,训练内容主要是朗诵和演讲,辅以普通话矫正。要求学生做到吐字清楚、音量合适,能根据需要把握好表达的重音、停连,正确调节语速、语气、语调。体态训练则要求做到规范、大方得体、亲切自然,与口语表达的内容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层面的训练提高师范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互动交流训练主要内容是职业口语。这一层面的训练最重要的是创设虚拟的教育或教学语境。通过这一层面的训练培养师范生的语言选择能力、语言倾听能力和语言调控能力。语言选择能力要求师范生能根据语境的需要选择词句、表达方式和表达形式。语言倾听能力要求能以尊重的态度认真倾听,并能提取关键信息,以便于作出正确的回应。语言调控能力则是在倾听获取信息后,重新组织调节自己的表达,使教育教学语言更有针对性。

个性语言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口语艺术成熟的标志”。在长期的职业口语训练过程中逐渐引导师范生根据自己的表达习惯和特点,致力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理性严谨型、幽默风趣型、温和亲切型、优美典雅型。

三、师范生技能课程中的项目教学实施前有一个先期学习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师范生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陈述性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程序性知识。项目教学的实施是以这些知识的掌握为基础的。师范生技能培训课程中的项目教学实施可分几个步骤进行:

1.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任务是课程目标的载体,项目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是否成功。在这一步骤中,师范生要完成对任务的理解:做什么,运用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达到什么目标。项目的设计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注意项目任务的实践性,设计时尽量使项目任务接近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任务;二是项目任务的综合性,要完成这个项目任务,师范生必须充分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三是项目任务完成中师范生的参与性,设计项目任务时师范生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将自己完全融入“教师”这一角色中,所有的教学设计均按教师教学的实际操作状况进行。

2.制订方案

根据前面所设计的项目要求,师范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制订工作方案。由于师范生在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即使是完成同类型的任务,其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和工作的进度都可能有不同。因此制订的方案不必要求一致,也不必预设标准方案,师范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或教学方案。判定方案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是这一方案是否与教育教学实际相吻合。

3.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过程是开放性的。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范生必须像一名真正的教师那样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作一些提示或点拨。以上课这一项目任务为例,师范生的上课接近于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上课时必须综合运用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以及教学技能方面的程序性知识,上课所遇到的问题需要师范生独立解决,对方案实施完成后的评价则完全按照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进行评价。

篇(10)

为了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长沙市教育局继长沙市中职生技能比武后,又实施了长沙市中职生技能抽查方案,即《长沙市教育局关于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生专业技能抽查的通知》(长教通[2009]155号文件精神)。这既是教育部门评价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又是整体提高中职生素质的一项得力举措。

在技能抽查中,有一项公共内容――自我介绍:要求每位学生需做一分钟左右自我介绍,可适当进行一些自我展示,时间一分钟左右。技能抽查中的“自我介绍”,属于语文基本功之一的说话能力,虽只有短短一分钟,但要职业学校每个专业的每个学生能达标,做到“只只蚂蚁捉上树”,甚至大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现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校针对中职技能抽查,有效开展口语训练一些具体尝试。

一、了解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因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本身存在着“重写作,轻说话”的现象,加之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大部分是希望找到一份蓝领的工作。因此,他们重视专业动手能力,而轻视文化课学习,对于说话能力训练,他们认为可有可无。他们在刚进入职业中专时,在公共场所或陌生人面前说话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胆小,不敢说;第二种,敢说,不会说;第三种,不知道怎么说。

中职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首先思想上应有自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次应创设和谐的氛围,“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尊重和信任。最后,应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因材施教。

二、纳入常规教学,开展口语训练

(一)开设口语训练课程,规范口语教学资源

要提高中职生口语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学校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中职生在校两年的口语训练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选定最优秀的教学资源。

1.学校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除正常的语文课程外,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普通话》课程;第二学期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第三学期根据专业特点开设《市场营销》等。以上课程均纳入学分制并计算学分。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二年级二期的学生基本能讲较标准的普通话,具备演讲与口才的基本能力。这就为二年级的技能抽查打好了基础。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

2.学校还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秀实用的教学资源,如《演讲与口才》,应选择案例较多且有实训的、适合中职生的教材;《普通话》选择考级配套的教材;另外,还可以采用学校老师编写的适合不同专业的口语教材;在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师的安排上,教务科也应有充分的安排。

(二)落实语文课前发言,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培养,也成为语文课堂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语文组根据学校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制订了一套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案――“课前发言”。

课前发言,也就是每一节语文课前由两名同学上讲台讲话,师生点评,促其提高。这个方案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口阶段――第一学期,针对第一学期的新生,主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上台说,声音争取让每个同学听得见。说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介绍自己。对于胆子很小的同学,也可以摘抄一些有意义的文章与同学分享,老师就同学的姿态与语言等方面予以点评,以鼓励为主。

第二阶段:命题演讲阶段――第二学期,教师指定一个范围(如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时事),让学生在周末时间上网搜索,查阅资料,写成一段三分钟左右发言稿在语文课上半脱稿讲话,要求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在座的学生参与点评。

第三阶段:即兴发言阶段――第三学期,课前五分钟,学生在课代表处抽取一个发言话题,并迅速理清思路,在课堂上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三分钟左右发言。这一阶段,对部分同学有一定难度,但还是“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

前期的口语系统训练,在操作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大概70%的学生能达到要求,但离技能抽查的要求――“只只蚂蚁捉上树”还有一些差距。

三、针对技能抽查,强化自我介绍

长沙市技能抽查对象: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中职部开设财会专业的二年级在籍学生都必须参加技能抽查。抽查以学校为单位,在注册花名册中随机抽取不低于10%的学生进行测试。技能抽查前一天通知被抽查学校及抽查学生。

技能抽查中对自我介绍的要求是:每位学生需做一分钟左右自我介绍,可适当进行一些自我展示,时间一分钟左右。

评分标准;(1)条理清楚,表达流畅,表情自然大方,有一定的肢体语言,普通话标准,记17-20分;(2)条理较清楚,表达较流畅,普通话较标准,记12-16分;(3)条理一般,表达欠流畅,普通话一般,有些词不成句,记9-12分。

针对以上要求,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具体做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学”的阶段

学生先应学习自我介绍的相关知识,可采取学生网上收集资料交流学习和教师面授相结合的方式,熟练掌握自我介绍的写法。自我介绍的一般方法如下:

自我介绍基本上都是从开场问候开始,进门应该面带微笑,但不要谄媚。话不要多,称呼一声“老师好”就足够,声音要足够洪亮,底气要足,语速自然,总之要彬彬有礼而且大方得体,不要过分殷勤,也不要拘谨或过分谦让。

接下来就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很好的表现机会,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第一,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专业等基本情况;第二,要突出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并要有相当的可信度,特别是专业方面的优势,最好是通过自己做过什么项目或得过何种奖励这样的方式来验证一下;第三,要展示个性,使个人形象鲜明,可以适当引用别人的言论,如老师、朋友等的评论来支持自己的描述;第四,不可夸张,坚持以事实说话,少用虚词、感叹词之类;第五,要符合常规,介绍的内容和层次应合理、有序地展开。第六,要符合逻辑,介绍时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自己的优势很自然地逐步显露,不要一上来就急于罗列自己的优点。

最后,要设计一个结语,例如对评委老师感谢的话,或座右铭或自己的理想等等均可。不拘一格。

教师可找来优秀的范文宣读。让学生既有章可循,又有例可仿。

(二)“写”的阶段

1.写作稿件,精益求精

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了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教师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再指导学生修改。以下这些来源于身边同学的智慧,让同学乐于仿效。

例如:在自我介绍自己的姓名时,我就把同学们的介绍方法归纳为①谐音法。如“陈雨佳”――有人是科学家,有人是教育家,而我是“成语家”;②拆字法。如“崔锡”――锡字,左边一个金旁,右边一个易字,祝各位容易得来金子;③合字法。如“李土旦”――土字和旦字合起来是坦字,祝各位人生道路上一路平坦;④意义法。如“周鸿雷”――父亲姓周,母亲姓鸿,又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出生的;⑤倒置法。如“彭华清”――反过来念就是著名的“清华大学”。

2.发现优点,凸显个性

在自我介绍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演讲稿雷同,没有新意。这就需要老师提醒他们在稿件中要显示个性。如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可以带自己得意作品;有音乐天赋的,可以亮一嗓子;有朗诵特长的,可朗诵几句。

自我介绍稿的写作直接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说促写,说写结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分析、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的阶段

稿子写好了,如何把它说得更精彩,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1.关注心理,树立自信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其内在需要,克服心理障碍。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生活交往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二是要让学生知晓,某种程度的害怕说话的现象,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怯场紧张等,从生理角度讲,是正常现象,是人们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一种准备,一旦准备就绪,人们就会有比平时更敏捷的思维,更流畅的表达。只要敢于实践,克服羞怯心理,大胆地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2.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结合

心理学家雷安比拉指出:在口语表达中效果中,有声语言占45%,态势语言占55%。

自我介绍时,有声语言的训练要求是介绍时要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还要注意节奏快慢、重音轻音的处理和音调的抑扬顿挫等,学生可通过深呼吸训练和绕口令等来提高。

态势语的训练包括服饰、站姿、表情、眼神、手势等。这些方面也决定着介绍的成功与否。

教师之前作出具体要求,并在学生上台演讲时指出个人存在的问题。

3.巡回演讲,训练心理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自己班上介绍,非常优秀,而到了其他班上介绍,却语无伦次了。可见,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急需强化训练。训练程序如下:

(1)先在本班反复演讲。老师同学共同提出改进意见。

(2)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班级多次演讲。请其他老师当评委,指出优点和不足。

(3)模拟面试,请学校领导、专业老师当评委,创设面试氛围,让学生尽快适应。

四、及时考核反馈进行总结反思

(一)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学生参加技能抽查自我介绍后,老师要找考核的学生进行座谈,总结反思。

(二)收集资料,整理汇编

学生的自我介绍的稿件和老师每一次考核时的记录,都是宝贵的资料。应分专业进行汇编,利于下一届学生自我介绍的指导。

(三)总结反思,推广利用

教师要从实践和理论上总结自我介绍,写成文字,与同行共同交流和提高,并推广和利用。

五、结语

上一篇: 体裁教学法论文 下一篇: 质量评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