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0: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护理专业学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CHENG Xiao-ping
(Hu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ogan Hubei 432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radi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basic content of information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the medical basic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and constructs an autonomous learning pattern for information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 Help colleagues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basic courses.
【Key words】Medical basic courses; Informationized curriculum design当前我国信息化教学成为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瞻远瞩地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和满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更有效的占领人才市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唯一出路,加快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改造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决定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和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训练,通过“以赛带学”、“以赛带培”“以赛带训”的方式,坚持全员参与重点选拔,从而达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目的。首先,面向学生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次,面向教师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信息化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现代教学形态。
1 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
信息化教?W设计:在教学设计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或完成特定教学任务。作为职业院校还应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特色。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如下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基本内容
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2.1.1 以学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1.2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学习
2.1.3 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主线,倡导合作学习
2.1.4 强调多元评价,特别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2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教学分析(内容定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四个部分。关键在教学实施阶段突出巧妙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3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
通过探索,总结出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自主学习基本模式: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测试与反馈课后拓展。下面以护理药理“镇静催眠药”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3.1 课程开发
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能熟练描述镇静催眠药中常用代表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知识;具有正确执行该类药物的处方、医嘱进行用药监护和用药咨询的能力”。教师搜集并制作微课、课件、动画、习题等网络学习资源,在学习平台上。
3.2 课前学习
教师布置课前网络学习任务,学生登录平台自学,观看微课、课件、完成学习检测。通过课前学习诊断学情: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理解有欠缺!
3.3 课堂内化
教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进一步明确教学难点,优化课程设计。在高职护理医学基础教学中,多以临床案例引导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适当的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突破教学重点。在整个课堂学习中,营造一个学生兴趣高涨、合作探究、分组展示的学习氛围。比如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苯二氮卓类的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教学难点为:在催眠方面,镇静催眠药苯二氮 卓类与巴比妥类的特点比较。课上学习分为“引-探-辩-究-竞-评”六个阶段。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两个病例,提出三个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拍照实验结果上平台讨论;观看微课,课堂答辩;查阅文献,现场连线等手段分别解决这三个问题。最后设计一个闯关游戏,进一步内化新知。整个课堂以临床案例为引导,以一系列问题为导向,借助一系列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以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3.4 测试与反馈
网络平台检测做到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好。
3.5 课后拓展
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课后布置拓展学习任务,查阅文献学习、到社区、医院调研、宣教等,实现学以致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误区
4.1 教学设计方面
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情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预测教学变化等内容。教学设计要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服务于形式,教学策略照搬照套不具有课程特色等问题。
4.2 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以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为主,教师课堂引导作用不能弱化,不能将课堂教学变为展演、追求好玩有趣喧宾夺主,达不到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116-02
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缺乏,依赖教师的讲授,被动或消极地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护理技术操作中,对实习教师的模仿过多,没有自主的学习管理能力。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其课程改革有非常大的关系。针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
本次研究选取就读于高职护理专业的78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人,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前和改革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效果进行调查对比,具体的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的78名学生,分为观察组39人与对照组39人,两组学生在入学时采用自然分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程度等一般情况没有差异,P>0.05,教师、教材以及评价的内容基本相同。
(二)研究方法
1.观察组的课程改革方法。第一,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在学生入学后,《护理学基础》的任课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开展以“护士的角色与素质、护理发展”为主题的讨论,让学生充分了解护理专业,增加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了解自主学习对护理专业发展的意义,明确自我学习的技能。第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参与制定《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计划。将《护理学基础》的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考核的标准以文字的形式告知学生,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对教学计划及课程考核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改,这样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帮助学生获得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判断。第三,运用分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合作学习。将观察组的学生分成3~4人不等的小组,然后将《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的护理操作分为多个项目。领取具体的操作项目后,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试验的前期准备,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完成对项目操作的预习,画出操作流程图。在教师授课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予评价和指导,课后,做好实验操作用具的回收和管理。项目操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课程的考核。
2.对照组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做任何形式的课程改革。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大纲及教师主导的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在入学后不对学生进行《护理学基础》的引导,不开展相关的“护理专业及护理课程”的主体讨论活动。具体的护理操作由教师进行,学生不做任何参与。课后,教师不布置任何相关的护理技术操作任务。在具体的课堂中以理论性的知识讲解为主,很少设计相关的实验操作项目供学生操作学习。
(三)评价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后,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管理、学习自控能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的预习、查阅和利用资源的能力、课上的认真听讲、具体护理技术的自作、与小组成员的合作、自我评价及检测。
(四)统计学方法
相关的数据全部录入Excel软件,采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2进行检验,P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前后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对比
(二)两组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比较
对观察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采用有区别的教学方法,然后对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自主学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并且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职业护理教育是培养大量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育中,培养具有较强护理技能及护理素质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现在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专业的护士需要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就掌握较为扎实的护理技术,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护理学习专业中的细节问题,针对《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护理学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护理操作中熟练掌握技能,并能尝试性地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因此,在现阶段护理专业教育中,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力求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扼杀了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和自我认知,使学生缺乏对护理专业法深入了解,对自身学习护理专业的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在学习能力及适应性方面弱于本科学生,加上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弊端,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并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基于这样的情况,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护理学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选取就读于高职护理专业的78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了解自主学习对护理专业发展的意义,明确自我学习的技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参与制定《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帮助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有自己的判断;运用分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合作学习,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对照组采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做任何形式的课程改革。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大纲及教师主导的授课计划进行教学。观察组学生通过《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后的学习,其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管理、学习自控能力以及查阅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方面都有提高,具有明显的差异,P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结合护理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护理学基础》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立足《护理基本技术》,对《护理学基础》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护理素质,推动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值得在具体的护理教学中积极开展实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94-02
我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提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标志,它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和经验的激活,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高度的指向性。
1 学习策略的实质
1.1 学习策略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56年首次提出“认知策略”的概念,随后,西蒙和纽厄尔等人共同创建了信息加工心理学,从而形成“学习策略”概念。梅耶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任何被学习者用来促进学习效能的活动。温斯坦认为学习策略是指那些为有效学习以及为以后使用而保持信息所必须的能力。
1.2 学习策略的构成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视野,得出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分类体系。
二因素说。典型代表是丹伯(Dembo)和平特里奇(Pintrich)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前者指对信息直接加工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后者指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有关方法和技术。而认知策略又可以分为浅加工策略和深加工策略,浅加工策略是指复述策略,如重复、划重点等,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将新信息编码到短时记忆中;深加工策略包括了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如对材料概括解释或给出要点,其作用是使信息顺利贮存到长时记忆中。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它们帮助学生控制和执行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获得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了解,并有助于他们决定如何调节其学习策略和进程。
三因素说。典型代表是比格斯(Z.Biggs)把学习策略划分为表层策略、深层策略和成就策略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策略的可迁移性最小,距学习任务最近,最容易掌握,是初学者常用的方法;深层策略是通过一定时间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和对学习方法的摸索而总结出来的,迁移性比较大;成就策略距学习任务最远,与掌握目标有关,教学的可迁移性最大。迈克卡(Mckeachietal)等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多因素说。典型代表是温斯坦(Weinstein)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我国史耀芳认为,学习策略是由动机和情绪策略、组织策略、联想策略、注意策略、情境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构成。钱含芬则认为,学习策略可以概括为课堂学习策略、巩固记忆策略、解题思维策略、创造学习策略和总结考试策略五种。
在学习策略构成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学习策略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动态的有机系统。问卷法是目前了解学生学习策略掌握水平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目前使用较广的测量策略的问卷有温斯坦(Weinstein)等1989年编制的标准化学习策略量表(LASSI),其分类包括认知策略(学习辅助、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元认知策略(自我测试、专心、考试策略)、资源管理(时间管理、态度、动机策略)。
2 我国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现状
2.1 不同层次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重点不一,有效资源管理可以提高学业成绩
金虹[1]认为专心程度、自我测试与一、二年级学业成绩显著相关,专心程度、选择要点与三年级学业成绩显著相关,信息加工与四年级学业成绩显著相关,而态度维持、动机激发、时间管理、考试策略与四个年级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均显著相关。杨玉梅[2]认为善于处理焦虑、优化时间管理、获取信息能力强者学习成绩就好。
2.2 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不明确,导致学生不会运用学习策略
申伟君等[3]认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绝大部分学习比较盲目,绝大部分仍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大部分死读书,没有学习方法,不会预习,不会记笔记,不会归纳总结;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失,不与同学交流、向教师请教,不会多途径(网络、参考书、期刊)查阅学习资料,学习合作能力不强;部分学生不适应职业院校的学习方式,自我约束管理能力不强,注意力不持久,抄作业。虽然大多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现状不满意,但毅力不足,努力持久度不够。金虹[4]认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水平较低,其中态度和动机是学习策略水平中最差的两个维度,与护理专业学生未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对完成学业任务的责任感不强。
2.3 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导致学习策略使用水平较低
我国护理专业学生善于使用简单、低层次的学习策略如选择要点、态度和考试策略,但不善于使用较高层次的信息加工策略、时间管理、动机和自我监测策略,传统教学法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使学生缺少反思,较少使用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去分析、加工信息。林毅[5]等认为护理专业学生较少应用精加工和批判性思维这两种学习策略。张扬[6]认为护理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不能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可能与传统教学法过于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忽视了提高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能力有关,但用人单位考察学生重视的反而是后者,因此提出护理教学应注重临床所求的实际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的零距离。
2.4 失败归因偏差,自我效能感不足影响学习策略运用
金虹[4]认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未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与护理专业学生自我职业意识逐渐增强,但对社会问题认识不足,导致理想与现实产生差距有关。成绩差者常见失败归因于能力因素或外界因素,因而缺乏学习动机与自信,时间使用效率低下。温贤秀等[7]认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时间规划、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对负性情绪的自我调控力差,自我效能感不足,对失败与挫折的认知归因错误。
3 我国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改善措施
3.1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形成性评价
金虹认为学习策略的使用是受主观和客观众多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建议护理教育应立足整体,着力于核心要素,加强学习策略教学干预,用正确的专业理念协助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建立稳固的学习动机,促使护理专业学生去关注知识的内涵和价值,而不是局限于分数和考试。护理教师应具备策略性教学意识,激发和优化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计划、监测和调解自主学习过程,提高元认知水平。申伟君等建议教师和家长给予长期的指导和监督,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将自主学习能力纳入护理专业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3.2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
杨玉梅[8]认为PBL教学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策略水平、元认知策略水平,优化护理专业学生的资源管理策略,是学习策略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并建议合理设置PBL教学问题的内容、难度、课时、教学进度,结合传统教学,是改进PBL教学、促进学生策略性学习的有效手段。金莲玲[9]认为现场教学法能充分调动护理专业学生的感官和智能,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强化情商教育
张艳艳[10]认为护理专业学生适应力不强,对传统教学法有依赖,而PBL教学法需要护理专业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护理专业学生会因难以接受而产生焦虑,甚至丧失自信。因此提倡PBL教学实施中应重视情商教育,促使学生情商领域积极变化,达到专业学习和情商培养双发展。
易隽[11]等对筛选出学习策略欠佳的102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10次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发现通过榜样力量、个案分析、目标激励、场景模拟、实地演示及主题演讲等手段激发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有助于改善学习策略,促进了创新能力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王云琼等[12]建议可以通过心理理论讲授和团体辅导组成的综合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纠正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欠佳的问题,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认知策略使用的科学方法。
3.4 树立近期目标,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强化认知归因
温贤秀建议教育中应协助学生建立近期易实现的目标,鼓励反省,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自我完善的觉悟,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拟定实施学习计划,督促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强化自我情绪调节,协助其调整认知归因偏差,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5 应因人而异、分类分层有针对性实施干预措施,强化干预目的
苏伟[13]建议对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比如对一年级新生加强入学专业教育,确定学习目标并指导护理专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对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加强学习思想教育,增强学习动力;对三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协助职业生涯规划。金虹建议对低年级护理专业学生要加强专心、自我监测、考试策略的元认知策略指导,而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要关注情感策略的引导。
综上,虽然施维德(Shweder)和谭顶良[14]等认为学习策略问卷量表中所测到的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种真实的行为,所测到的结果与其真实的学习行为表现或学习策略实际应用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今后我国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研究中应将量表法结合观察法、访谈法等,使测评结果相互补充和验证。我国尚缺乏不同学历水平、不同年龄层次的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的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运用情况研究,存在重复研究过多、研究深度不够、动态及纵向研究偏少等,但从总体上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均取得了不断的进步。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会迎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虹,孙国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17):1613-1615.
[2] 杨玉梅,邱会芳,胡民勤,等.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899-900.
[3] 申伟君,陈运英.形成性评价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6):94-96.
[4] 金虹,孙国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水平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0):1138-1141.
[5] 林毅,李智军.护理大专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06,13(10):7-9.
[6] 张扬,王燕,张磊.不同专业方向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准备度、学习过程、学习风格现状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33-34,72.
[7] 温贤秀,邓静,易隽,等.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心理现状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30):2794-2796.
[8] 杨玉梅.PBL教学法对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学校策略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4):69-71.
[9] 金莲玲.现场教学: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操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4):99-100.
[10] 张艳艳.从学习策略的测评看PBL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影响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9):2428-2429.
[11] 易隽,温贤秀.团体咨询对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5):468-470.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CALLA教学模式,即将学习策略培训、主题内容和语言发展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专业英语教学[1]。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使语言学习逐步从认知阶段转到自动阶段,继而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组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英语水平。2012年9月,我院首次尝试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实施CALLA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192名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98名,其中女92名,男6名;对照组94名,其中女90名,男4名。两组学生均选择同一教材,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每周课时相同。两组学生年龄、性别、英语基础、专业知识基础、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语言为目的”,对学生讲解课文、分析句型和语法,再让学生死记单词、背诵课文。
1.2.2 CALLA教学模式
1.2.2.1 制订教学计划
我院《护理专业英语》计划课时为36学时,根据本专业课程内容,结合CALLA教学模式的特点制订适合护理本科学生心理认知能力的科学的教学计划。授课教师在上课前一周,提前发放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查阅并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
1.2.2.2 授课前师生的准备
对授课教师进行CALLA教学模式的培训,掌握具体应用及操作。在授课前,教师向试验班的学生介绍CALLA教学模式,并详细介绍实验要求,如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学习目标的要求等。
1.2.2.3 CALLA教学模式的实施
CALLA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习策略的运用。教师首先示范如何将学习策略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并告知学生使用策略的时机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教师给学生设定教学任务,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5~8人,让学生采用最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目标任务的学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任务展开讨论,促进专业英语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1.2.2.4 评价与总结
在集中讨论完后,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或相互评价等方式,对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判断是否实现制定的学习目标,评价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然后,由教师针对学生在策略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使用策略的情况等。
1.2.2.5 扩展阶段
教师提供课后学习策略的训练,学生巩固练习,以获得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1.3 评价方法
学期期末,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2]对专业英语能力测试的要求,对两组学生均以专业英语能力测试SBE proficiency test的试题为标准,满分100分。测评老师为非课题组成员,避免倾向性,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自制调查问卷,学生填写“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表”,该表由学生当场匿名填写后及时收回。发放调查表192份,回收192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的分析。两组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测试的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测试的比较
试验组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P
表1 两组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测试(■±S,分)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n(%)
3. 讨论
CALLA教学模式(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是O’Malley和Chamot通过多年研究学习策略后设计的,旨在为学生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CALLA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即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学术语言发展活动和学习策略教学。CALLA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策略为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应用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觉的监控和调节,以此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的形成。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激发学生思考。CALLA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学习策略为驱动”就是由教师创设临床情境,如患者就医挂号、看病、静脉输液、取药等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钻研教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理解、运用学习策略,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策略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运用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亦得到提高。再次,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提供课后策略训练,从而以训练为载体,贯穿研究性学习,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反复运用策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使学习成为被动接受、机械记忆、重复乏味的过程。我院首次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引入CALLA教学模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策略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策略,并有效地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学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教学强调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技术操作相结合,注重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提高,目的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多种教学模式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近年来,翻转课堂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对此教学模式多有研究与探索。本文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探讨其应用效果与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护理专业2015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为观察组,2班为对照组。观察组100人,对照组104人,两组学生男女比例相等,入学时随机分班。两组学生在人数、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授课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具体章节内容,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利用学校电子阅览室、个人电脑等观看教学视频、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答案,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与教师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课堂上,小组代表进行问题回答,教师指导评价。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以及回答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重点讲解。翻转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指导评价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这种模式使课堂成为解决问题的“论坛”,学生学习主要在课堂外进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1.2.2评价方法(1)课程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与监考模式完全相同。(2)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采用吴华等设计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量表,使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3)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并进行比较。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
2结果
(1)由表1可知,两组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由表2可知,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各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除自我评价及调节指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3.1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观察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学生[1]。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十分不利,教学效果也不理想。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课上师生进行答疑解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
3.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流程,教师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教师制作的课件来完成任务。这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受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环境以及自我评价与调节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制订学习计划,懂得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遇到困难时会自我调节、寻找解决的办法,这都会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3.3教学评价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评价更高。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效果[3]。本研究中,观察组关于是否适应和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反馈结果充分说明,翻转课堂在学生中得到了肯定。学生之所以能够适应并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因为翻转课堂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探究性学习也大大提高了其学习主动性。高职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性也较强,将这些运用到学习上,通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翻转课堂借助网络,通过教学视频与课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或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方式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网络在线学习、沟通交流方式更符合当前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的心理状态与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4结语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作为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实践中还需不断完善,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运用好该模式以达到教学目标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蔡健.试析“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76-177.
本班共有学生54名,均为女生,年龄为19—20岁,均参加了执护考试报名。学生入校时为初中毕业,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全面的规划,在入学初做过的班级调查显示,有59.3%的同学是在家长的安排下选择护理专业的,而真正喜欢护理专业并坚定选择这份职业的只有28%,22%的同学表示以后想改行,这些均表明本班中有部分学生在入学初时还不接受护理专业,对自己以后的职业也没有足够的期待感和认同感,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在足够的积极性。
我校现实施的是3.5+1+0.5的模式,即三年半的在校理论学习加一年的临床实习后再加半年的理论复习[2]。为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最新的情况及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我通过调查表、访谈法,从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学生实习期间的价值体现、对执护考试的重视与否、有无详细的复习计划与职业规划等方面了解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学生在通过四年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后,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已有质的提升,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尤其大部分学生在有过临床工作经历后[3][4],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及期待感加深,这促使学生投身执护考试复习当中;但同时因实习期间自我价值体现不足,少数护生体味到作为一名护士,工作量大、工作辛苦,社会尊重不足,护患关系复杂,等等,不太愿意日后从事护理职业。总结归纳,在返校复习初期,本班学生总体存在以下问题。
1.1思想上不够重视。
本班绝大多数学生了解执护考试的重要性,但毕竟年龄小、经历少,也没有翔实的职业规划,尤其在返校初期,刚从紧张的实习生活中解放出来,玩心较重,觉得离考试还有很长时间,思想上不能对执护考试的复习引起重视,但这个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试时间的越来越近,有所改观。
1.2学生没有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自将执护考试改革安排在学生毕业前进行以来,各大院校已将执护考试通过率作为学校发展的重大考核标准之一,因此,校方也十分重视这场考试,不管是应试策略还是师资安排或复习活动,一切都安排得紧锣密鼓,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在如此大的学习压力下,以及学校不断进行的一场场模拟考试中,学生不能及时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能随波逐流,使得复习没有规律,效果不好。
1.3部分学生认为考证没有用途。
部分学生对护士这一职业不满意,认为日后不从事护理职业,所以没有必要考护士资格证,但因需完成学习,拿到毕业证书,不得不跟随大部队的脚步,但无任何应试的积极性。也有部分人认为,护士资格证可以有多次机会获得,一年过不了可以在第二年再考。因此在复习初期,学生们均比较松懈。
2.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针对各种影响执护考试的因素,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加以干预,以保证学生都能通过执护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及时就业。
2.1教师正确引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班主任应非常熟悉班级内学生的分布情况,了解班级内部的“学习贫困生”、“思想贫困生”等,及时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指出其认识的不足。如本班内一名学生,在实习后期即出现厌学情绪,表现出对护理专业的不满,甚至有停学的打算。我获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与该同学交流,了解到其根本问题为嫌护士职业太辛苦,晚上需上夜班等原因。作为一名护理专业教师,我以自身为例进行说教,对其分析一份职业的重要性,以及护理专业的价值所在,劝其不能浪费四年多的学习生活。通过与之长久的交流,该学生终于醒悟并表示要圆满地结束学业,使自己日后就业多一种选择。
2.2营造浓郁的班级学习文化氛围。
每个人进步都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对于学生而言,尤其如此。班主任必须竭力使班级里所有同学都有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推动力。就外部而言,学校为学生安排了强训班、模拟考试、试题分析、班级竞赛等多种措施,形成学生的外在推动力,但更为主要的还是来自学生的内在推动力。班主任要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带领全班学生进行自我规划,引导学生合理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制作班级迎考板报,让每位同学都喊出心底的考试宣言,激励学生内在潜能,将考试压力真正转化为学习动力。同时利用迎接“5.12”护士节,宣传护理职业和护士的价值体现,让学生从心底里接纳并憧憬自己的职业,并为之付出努力。
2.3合理利用班级资源,实施“帮扶带”。
本班有一部分成绩较稳定的且学习自觉性较好的学生,利用她们的影响作用,一一结对去帮助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两人自由结对并拟定学习计划,定期检测效果。我是班主任,又是一名专业课教师,除在学校正常的课程及考试,还罗列了历年的考点及常见试题,编排了十套模拟试题,定期给她们在解题速度及解题技巧上进行练手。在学校安排的每次的模考及试题解析后,均安排一名成绩优异、考试错误率较低的学生在班级内将试题进行讲解,因为老师的讲解肯定正确,但理论性很强,某些知识点是建立在其他知识点上的,学生们不能在第一时间理解,而学生代表从自己的视角和理解出发讲解,既能提高和巩固讲解代表自身的知识能力,又能更合理和轻巧地使其他学生掌握知识点。
2.4班主任融入班级管理,在心理、生活上关爱学生。
在复习初期,为帮助整个班级的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维持班级安静的学习氛围,班主任要坚持坐班,每天晚自修抽出一个小时陪伴学生自习。而在复习后期,同样坚持坐班,每天坚持一个小时在班级里,通过与学生交谈能及时发现学生们存在的问题,能及时纾解学生的压力关心学生。对成绩波动大和阶段中无起色的学生,定时定期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她们制订学习计划。同时给予学生情感支持,关心她们的生活状态,对于她们生活上的问题,尽一切能力帮她们解决,保证她们吃上热饭、睡上好觉,给予心理支持[5]。
2.5定期联系家长,动员家长参与学生管理。
家长在学生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少部分家长不了解执护考试的重要性,不能起到对子女的监督作用。所以,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外,还需通过家长会让家长同样明白执护考试的重要性,在课余督促学生学习,并在生活、情感上关心学生,以辅助我们的工作。
综上所述,毕业班班主任在辅导班级学生通过执护考试过程中,应积极发挥的领帅作用,引导同学积极认知护理专业,提高职业认同感和期待感,从而全身心投身到执护考试的复习准备中,以顺利通过考试,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彩华,张玲芝,孙丽,王静.应届毕业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析与对策.护理与康复,2010.6,Vol.9,(6).
[2]余尚昆,董小文,邹俊平.考前辅导对提高应届毕业生护士执业考试一次通过率的体会.医学信息,2011.3,Vol.24,(3).
关键词:CALLA教学模式;护理英语;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98-02
一、引言
我国的护理专业英语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开展,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专业英语教学通行的模式,在对教材进行语言分析的基础上,辅之专业术语的英汉翻译,该教学法忽略了对学生语言交际等能力的培养。而大多数的学生希望在专业英语学习中可以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对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有所帮助。这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语言技能是程序性知识的这一属性,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提高语言能力,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难以熟练地应用护理英语,护理英语教学急需探索一套行之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教学模式。
二、CALLA教学模式概述
CALLA(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是O'Malley和Chamot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对认知理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所提出的认知学术语言学习方法。CALLA教学模式通过整合语言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对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的策略性指导。元认知策略指语言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策略,帮助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认知策略通过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分类及储存,其直接作用于学习的具体任务。情感策略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交往等方法进行相互合作并提高学习兴趣。其中,元认知策略是CALLA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规划策略、监控策略、评价策略和矫治策略。规划策略指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具体的认知活动特点,通过制定计划、预测结果、选择策略,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事先构想出来;监控策略指在实际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对认知目标实时的评价与反馈,进而修正并调整所采取的认知策略;评价策略是对不同认知活动和策略的效果,根据有效性标准进行评价;矫治策略:在对认知活动结果检验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采用对应的补救措施。护理英语课程的开设通常是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是在护理专业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护理专业的汉语学术语言技能的基础上。CALLA教学模式将学习策略培训、主题内容及语言发展活动融为一体,这三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即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和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
三、将CALLA模式应用于护理英语教学
在CALLA教学模式下,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扩展护理专业知识和发展学术语言技能的机会,将专业内容、学术语言和学习策略融合在一起,护理英语课堂应该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形式存在。
1.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充分利用CALLA教学模式元认知策略中的规划策略,做好教和学的准备工作。在教授护理英语课程之前,通过访谈或者问卷对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预期成果进行调查,结合护理英语教学目标,调整护理英语教学大纲,并在开课之前将该课程的教学思路、总体规划和教学目标跟学生分享,让学生对护理英语的学习任务和互动方式有清晰的认识。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师都需要明确将所要教授的内容,有哪些是需要预先进行讲解。同时,学生对照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提前浏览学习材料,明确每节内容是否可以与之前掌握的知识相联系。
2.呈现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不同教学手段来呈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保证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利用CALLA教学模式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进行自我监控。例如糖尿病护理是护理英语课程中的教学难点,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护士和病人,通过对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具体病因、治疗手段和饮食治疗的探讨,学生可以更生动直观地学习到糖尿病护理中所用到的英语专业术语及用法。通过导入病例,让学生具体分析不同情景中病人所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并针对病人的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适宜的护理计划。每组派一名代表用英语在班级展示组内的讨论结果,同学们来评价哪组的护理诊断和计划更符合病情。这样的课堂活动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
3.实践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反复强化训练CALLA教学模式的三大策略,灵活有效地运用周期计划、知识联系、自我监控、合作和讨论等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需求、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设计多样化、互动性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的能力。护理英语的专业性很强,包括有内科、外科、产科、儿科和精神科的护理操作技能等,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不同教学模式如故事复述、情景问答、专题讨论等形式来阐释护理专业知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准备课件,学生通过自己准备,加深对护理操作技能的理解,熟练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为他们日后在工作岗位中的实践打下基础。
4.评价阶段。这一阶段在CALLA教学模式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英语授课模式是否成功需要进行及时的评价,通过这个步骤可以监督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策略的掌握情况。评价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合作形式的。通过在课上组织测验等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对美剧《实习医生格蕾》进行片段剪辑,播放和护理专业知识相关的片段,提问学生如果遇到相同情况应该如何应对,既可以考察学生们对护理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活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让学习者相互评价并纠正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讨论不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等。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或小组评价,检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于需要改进的方面,可以随时进行规划调整,增强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意识。
5.扩展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将最有效的最适合的学习策略运用于本门课程或者其他课程中,扩大所学知识的外延,增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可以综合运用不同W习策略。在规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价策略都有效地实行后,开始启动矫治策略,对于有效的策略继续使用,改造、修正那些有缺陷的策略,以保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访谈或问卷调查的方式,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评价课堂上所用的教学策略,逐步形成适合本课程、适合学生个体有效的学习模式。
通过上述阐述,CALLA模式在护理英语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获取专业知识、学术语言和学习策略的机会,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基础。CALLA模式基于策略训练,每个教学过程都从准备阶段开始,与呈现、实践、评价、扩展四个阶段循环往复,逐步培养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完成情况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将CALLA模式应用于护理英语教学的优势
在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计划中引入CALLA模式,将学习策略培训纳入护理英语的教学中,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包含学习策略的直接讲授与训练。这种策略培训过程对教师和学生在五个循环阶段各自的地位和应起到的作用都有明确区分,其教学设计、流程、明确,在培养学自主学习能力上效果显著。通过培训学生在学习过程运用学习策略来解决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在掌握较扎实的专业英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护理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
Abstract: The learning process ESP learning strategies good can instruct students in ESP, reduce blindness students ESP learning, conduciv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SP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the esp from a single, passive learning style, to the independent, positive, the inquiry learn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students in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active personality to learn ESP, to achieve a multiplier effect.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SP learning strategy;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language learners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为进一步开发高职院校学生ESP学习动力,培养学生ESP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ESP学习现状,提高ESP学习效率,2011年6月,我们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ESP学习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其目的就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ESP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套能实现高职院校ESP教学目标、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ESP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ESP学习效率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一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ESP学习策略,具体如下:
(1)指导学生明确ESP学习目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通过对我校学生ESP学习策略调查:80%的学生在ESP学习方面有信心和目标, 但只有57%的学生选择了制定学习计划,40%的学生选择了有学习策略,这些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有目标,但却没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根据这一数据,我们指导学生结合课程标准和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ESP学目标和短期目标。首先,让学生理解ESP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词汇量以及应达到的水平。其次,让学生在各个阶段不断反思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和不足,定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ESP学习目标和计划。
我们在教授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医护英语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全国医护英语等级考试(Medical English Test System)的级别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根据自己英语水平制定考METS-1、METS-2、还是METS-3,所以在教授ESP课程初始,我们让学生明确:根据课程标准,学习这门课程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根据要求制定详细的ESP总目标和短期目标以及相对应的计划并遵照执行。
(2)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ESP,合理利用学习资源。
有选择地学习ESP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有效地选择ESP学习内容,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源,并教授学生选材的方法和标准。比如,我们涉外护理专业所开设的医护英语口语课,是以病人从出院到入院的顺序为模块,以护士在各个模块中的典型任务设置的各种学习情境,内容如下:
1. Attendant 导医
2. Registration 挂号
3. Waiting for Consultation & at the Cashier’s 候诊和缴费
…
12. Mental Support 心理安慰
13. Nursing Dying Patients临终病人护理
14. Discharge 出院
针对各个模块中的护士典型任务,我们都有相对应的外籍人士录制的工作视频对话,这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源。但是在一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学生并不是很重视对视频的模仿和学习,把重点都放到了对课本的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上。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一些文字的东西。这就是不会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针对这一点,我们做了适当引导,告诉他们工作视频是“活”的教材,实用价值更高。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各类外语期刊、杂志去拓宽视野,增强外语阅读能力。显然,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独立探索知识、发展技能,这一学习策略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关键。
(3)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ESP学习方法、策略,并不断调整
在ESP学习目标和内容确定之后,我们及时对学生的ESP学习策略的合理选用予以指导,以保障既定计划的实施,如阅读、听力的技巧,课文的背诵及词汇的记忆方法等。对于我们的ESP教学来说,记忆词汇是学生感觉最头疼的,很多学生看到医护英语中那一串串长单词就发愁,感到茫然无助,面对此种情况我们首先从宏观上进行了指导,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建立多方面联想、积极调动各种学习器官等方法去把握单词,其次从微观上再进行引导,比如从医学专业术语的词素、构词法入手,给学生讲解单词的词源和构词特点,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的搭配规律,找出单词的核心,将有共同核心的一组单词放在一起学习, 就可以认识一群单词,这样使枯燥的医学专业词汇的学习更富有趣味,大大降低词汇记忆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 加强学生的自我交际策略
自我交际策略是学习者在使用语言交际时,为保证交际渠道的畅通、保证信息的传递以及交际遇到困难时设法维持交际所采取的各种策略。根据ESP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不到一半的学生能克服害羞和恐惧心理,课后主动和老师或同学进行ESP相关内容交流, 23%的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经常以小组形式练习ESP对话。这一比例说明很多同学没有认识到ESP学习中交流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不应是“learning by listening”,而应该是“learning by doing”。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ESP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能力,我们把教学的重点讲解语言知识、语言理论和语言规律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ESP语言实践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上来,加强学生对ESP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加强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在涉外护理专业的ESP教学中做了很大的改革,充分体现加强学生的自我交际策略这一理念,加大了学生听和说的比例,让学生多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技巧。比如在“测量生命体征”(Taking Vital Signs)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依照护士工作任务,把它分为具体的四个学习任务,即测量体温(Measuring Temperature),测脉搏(Feeling a Patient’s Pulse),测呼吸(Measuring Respiration)和量血压(Taking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s)四个场景。这些场景都是护士工作流程中最基本工作项目。我们首先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然后就对他们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让他们看外籍人士录制的测量生命体征的对话,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最后,教师又创设了相关的四个情境,让学生带上相关医疗器械进行实景操练。有时还让学生把做的比较好的交流过程录下来,让大家一起进行模仿学习。通过这些 learning by doing 的实景训练,激发了学生的ESP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自我交际策略的认识。
(5)指导学生定期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
监控和评估自己ESP学习效果的能力是ESP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 是ESP学习者必须获有的学习策略,也是学生ESP自主学习意识的高度体现,在自主学习中尤为如此,ESP学习的整个过程需要学习者本人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对自己的ESP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效果予以反思、评价,以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不断调整学习过程,进一步确立新的ESP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定期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通过让学生记学习日记、填写调查问卷、参加访谈和讨论等,对他们的ESP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和监控:如:“这个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我这么做有何根据?效果如何?我有什么经验教训?”等。但并不是说每完成一个学习活动就必须进行反思,而是根据情况分阶段进行反思,从而调整ESP学习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向学生传授有效的ESP学习策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学习策略因人而异,因时因事而变,我们及时对学生的ESP学习策略的合理选用予以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策略。总之,一方面,在课堂上我们整体讲解ESP学习策略和技巧,使学生了解相对有效的ESP学习策略,掌握必要的ESP学习方法,每两周后让学生就ESP学习策略和技巧的使用进行交流;我们还让学生用周记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自己的ESP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弄清学生个人情况,协助他们制定出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讨论等一系列手段来监控学生的ESP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运用。
一学期培训完以后,我们又对学生进行了一项元认知策略(也就是自主能力)的问卷调查,以表格和折线图的形式显示出来。
通过该表我们得知:学生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培训后较培训前均有了大幅提高。学生基本上可以做到经常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ESP学习策略。能够了解自己在ESP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在遇到困难时及时问老师和同学,也可以做到定期跟老师及同学交流相关ESP学习体会和经验。
学习成绩方面也有很大提高:
(1)本校期末考试成绩
对我校2010级涉外护理专业1班((实验班62人)进行策略培训,2班(对照班57人)不予培训。
培训前两班ESP成绩如图表所示:
培训前两班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培训后两班ESP成绩如图表所示:
培训后两班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从本研究结果看,期末考试成绩表明,培训后对照班平均分为62.5,实验班为72.4,实验班ESP平均成绩好于对照班(P
(2) 全国METS考试成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护生301人。其中一年级153人(50.8%),二年级148人(49.2%);年龄16~23岁。
2.研究工具
2.1自主学习准备度问卷(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for Nursing Education)。该量表于2001年由Fisher[2]等人发表,评价是否具备自主学习所要求的态度和能力,本研究采用王伟[3]翻译的版本,Cronbach's a系数为0.968,重测信度为0.944。量表共40个条目,由自我管理、热爱学习、自我控制三个维度构成,均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记分。其中,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维度得分越高,说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2.2 学习风格问卷。选择美国心理学家 Kolb于1981年编制的学习风格量表(Kolb’s Learning Styles Inventory ,LSI),量表的重测信度值为 0.44-0.72,平均信度值达 0.58。本研究采用刘强,左天明等[4]修订的 Kolb的学习风格调查表。修订后量表保留了原量表的维度、题数、计分方法等。量表含有12个条目,每一问题都有四个选项,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学习风格即:具体经验(Concrete Experiment,CE),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 ,RO),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AC)及主动实践(Active Experimentation ,AE)。这四种基本学习风格又分别组成两个风格维度,即信息感知维度(AC-CE)与信息加工维度(AE-RO)。四种学习风格构成四个区域,每一区域代表一种风格类型分别为顺应型、发散型、集中型、同化型。
取得知情同意后于2013年9月由研究者担任主试,对所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一指导语,统一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312份,全部回收,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有效问卷301份,有效回收率96.5%。
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基本资料用百分比描述,不同年级护生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测评结果用( ±S)表示。
二、结果
1.护生自主学习准备度问卷得分情况
由于护生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各维度的条目数不同,为使各维度得分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得分指标进行评价。得分指标= (各维度总均分/各维度总分)×100%。由表1可见,一年级自我管理得分指标最低、热爱学习得分指标最高,二年级自我管理得分指标最低、自我控制得分指标最高。两个年级比较自主学习准备度总分与热爱学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生学习风格问卷得分情况
2.1 护生学习风格分布情况。由表2可知,护生学习风格以同化型为主,后依次为集中型、顺应型、发散型。一年级护生学习风格以同化型为主,后依次为集中型、发散型、顺应型;二年级护生学习风格以同化型、顺应型为主,其次为发散型和集中型。
2.2 护生学习风格问卷得分。由表3可知,两个年级护生学习风格仅在反思观察与信息加工维度(AE-RO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1.高职院校护生自主学习特点分析
由表1可见,一年级学生热爱学习维度得分最高,二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维度得分最高,两个年级学生自我管理维度得分均最低。这表明护生有自主学习的需求,对自主学习的主观态度较好,渴望接受新知识,能够接受挑战。二年级学生与一年级学生相比自控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能够较好为自己制定目标,行事有自己的准则;但两个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都较差,不能有计划地安排、组织学习时间,选择合适的方法系统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与王伟[3]、杨玉杰[5]的调查研究一致。这可能高职院校护生入学成绩较低,本身没有养成良好自控能力和学习习惯有一定关系。而高职护理专业学制较本科少一年,需要掌握的护理知识量也不尽相同,这更加要求高职院校护生能合理规划课程学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有效的学习时间。因此还需要加强其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2.高职院校护生学习风格的特征
护生学习风格以同化型为主,后依次为集中型、顺应型、发散型。与陶幸娟[6]等的研究结果有部分不同(其研究认为同化型>发散型>顺应型>集中型),与国外研究结果也不同[7-8](国外研究表明护理专业护生多为顺应型)。
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98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科学制4年,男生7名,女生91名,年龄22~25岁,平均(23.45±1.72)岁。在校成绩63~91分,平均(71±3.46)分,实习时间11个月。其中,2012年7月~2013年6月46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6月52名实习护生为实验组。两组年龄、性别、在校成绩、实习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带教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的模式;实验组采用全程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建立了双导师制教学管理组,由护理部主任和科教科副科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科室护士长为成员。明确制定导师人选标准,规范导师职责及教学任务。各科的教学管理工作由临床科室护士长负责。
1.2.2导师的选定
临床专科导师需从护理工作五年以上,护师以上的报名者中选取,亦可由科室护士长推荐,必须具有责任心、临床经验丰富、教学意识强的人员担任本科临床专科导师。全程导师的选定,引入竞争在全院范围内公开竞聘机制,择优63名带教老师为全程带教导师。科教科于2013年3月~6月组织临床专科老师及63名全程带教导师进行为期12学时的带教培训,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强化导师理论知识,同时进行护理技能操作训练,不仅可以加强导师的操作水平,还可以平衡导师之间的个体差异。聘请院外专家对全程带教导师教学心理学、教学技巧进行专题培训。
1.2.3实习周期安排
根据医学院校的实习要求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学习计划,岗前培训。(1)实习前科教科组织护生进行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帮助护生明确实习期间医院及学校的相关规定。(2)初期实习阶段是实习开始后的前四周,主要是征求护生对专科全程导师选择意向,以便科教科作适当调配。让护生与全程导师建立沟通桥梁,并在学习中尽快适应医院科室环境,着重培养护生建立护理专业的职业素质及情感,同时掌握临床基本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3)中期实习阶段。在各科室轮转学习,整个过程需要专科导师和全程导师共同监督,带教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护生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自身的问题的能力,并给予解决。(4)末期实习阶段。临床实习使护生对工作流程、周围环境比较熟悉,随着经验的积累,护生的工作和处事能力也相应提高,为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两位导师共同辅导护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立题及撰写。
1.3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导师对护生评价表、护生对导师评价表,实施双向评价。护生评价包括职业道德、劳动纪律、护士礼仪、工作态度、心理素质、沟通能力、书写能力、操作能力、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共10项,每项为10分,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一般。护生对医院教学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内容包括带教管理、重视带教、带教意识、带教水平、带教计划、带教方法、操作正规、关心学生、教学活动、指导书写,每项为10分,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一般。以不记名填写方式,在护生实习结束前发放带教工作满意度评价表,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100%。同时,在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均进行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实习阶段实施全程双导师制
对护生的综合素质的影响,实验组实施全程双导师制,可以明显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P<0.05)。护生大多是80后、90后,在家是独生子女,压力承受力差。对自身情绪控制能力较弱,缺乏信心。进入实习阶段,面临就业压力,更存在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意识缺乏等情况。全程双导师制在这一特殊时期成为护生的家长,经过定期多形式、多渠道沟通,增加导师与护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着重针对每一位护生解决其存在的实际困难,将带教工作与生活问题细化到每个具体的点位上,克服了传统带教老师只负责操作指导,弥补对护生管理工作部分的不足,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最终目的。
2.2实习阶段实施全程双导师制
后对护生的专业技能成绩的影响实验组护生专业基础理论、实际操作等有明显的提高(P<0.05)。表明带教老师的全程监督,可以统一明确带教标准,护生在实习中的不同阶段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护生的惰性,能在反复的学习中提高理论和操作能力。导师全程参与教学,加深师生关系,推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2.3全程双导师制
临床带教模式增强带教老师责任感和提高带教水平实施全程双导师制对护生进行临床带教工作,经过选拔、培训、准入等标准所选出的优秀带教导师所组成的教师队伍,结构水平较均匀稳定、具有较强的教学意识、教学技能平稳熟练,且导师每年全程只导教1名护生,没有过多的带教压力,带教质量有保证,能在带教工作与本职工作中找到平衡点,认真出色的完成带教工作。实行全程双导师制带教模式,不仅在模式上新颖,促进师生沟通理解,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氛围轻松活跃,同时医院给予带教科室、全程带教导师相应待遇,虽然待遇不是很高,但对带教导师价值的肯定,有利于促进导师的积极性。这种双对一的导师制使师生关系十分明确,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有明确寻求帮助的方向。导师方面,更多的情感沟通中也会自主的为自己所负责的护生付出更多心血,在彼此的密切接触中,切实做到言传身教,提高实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