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0: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49-315。
[3]姚芳传、王克威主编.精神科查房手册[C].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王长虹、丛中主编.临床心理治疗学[C].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
[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
[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8-108.
[5].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6].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7].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二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十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我国多所高校包括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有调查显示,该专业学生认为本专业存在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联系实践少、实验少、教学手段较单一等不足,特别是“缺乏实践,缺乏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当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最近对207名在校学生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表示了较为强烈的愿望!根据以往的调研和我们的体会,不少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长期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偏少;二是实践教学模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教学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三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亟需具有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四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这方面突出表现为传统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基地偏重学校心理教育,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亟需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灵活机动的实践教学基地;五是实践环节与实际应用缺乏有机联系;六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程度较低。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内容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心理学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紧密结合。心理学要与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等密切结合才会有生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等都大有裨益。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以利于培养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实践教学目标建构的层次化、多元化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有不同取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在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多样化的单项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或毕业、就业前的上岗前培训、技能提高培养等。在实践教学目标层次上,应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
1.认识实践
认识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的目的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感性认识;实践方式有教师讲解、课堂演示、实验演示、软件仿真模拟,进行课堂讨论,参观见习与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参观等。还可在假期安排集中实践,如心理学调查等。
2.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的目的在于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促进专业学习,为校外实践奠定基础。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践场所,如心理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进行模拟心理咨询、普通话实践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
3.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实践的目的以形成和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为主。校内专业实践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进行综合性专业训练,如在心理实验、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广告与营销心理学等课程中的综合性项目中,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测量、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专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主要是专业实习,时间至少8周以上,最好实施轮岗实习。
4.研究实践
研究型实践教学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是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课题研究为动力,经历选题、搜集资料、选择方法、研究设计、组织实施、分析结果、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的实践过程。研究实践的目的以展示能力、拓展能力为主。研究实践应提倡选用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实用性课题或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
研究实践应注意处理好一般要求与提高层次的关系:如对于那些有较强的专业兴趣、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具体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等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意识、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要使各个不同层次上都有指导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本专业这方面近年来每年均有10余位学生的项目获得大学生挑战杯校级立项。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系列化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多元化
实践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某一门专业基础或专业课内安排系列实践教学学时或专用周,这些课程主要有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行为矫正、心理学研究方法、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等。课程设计的选题尽量来自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使课程具有真实性,从而使结果具有实用性;课程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现有学生已学的知识结构情况而定,并使课程设计题目层层深入,形成系列,从而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除了各种多样化的单项实践教学项目外,可以开展各种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根据专业情况和实践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可以采用“复制型”、“模拟型”:在校内复制、模拟某一实际工作现场,重在模拟职业环境、职业氛围和工作流程,建立与工作现场的设备和工作情景完全相同的实训场所,如学校心理咨询的场景训练等;也可以采用“虚拟环境型”:实训中的学生形成虚拟工作环境,采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法等手段开展实训活动,让学生以专业人员的身份(学校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心理学工作者、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企业营销人员等)出现,完成某项虚拟专业任务;还有“混合型”:即进行各种混合型实训项目训练。
(三)建构分层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1.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分层立体化建构
一是实验室实训课程的实践训练。实验教学是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自己主观努力完成的教学过程,它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是无可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主要是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基本规律验证等)、专业综合实验(现代心理实验技能、专题实验等)以及研究性实验(心理学规律的探讨与研发工作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具体如开设SPSS与心理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技巧等实验实训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心理学实验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实验操作台上通过机械和手工完成的实验,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它们各有功用,二者配合使用,可以相得益彰。然而实验教学应该避免完全以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和代替传统的仪器操作的趋向,以利于培养学生整个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研究实验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要将实验室的所有实验项目对所有学生进行开放,对不同实验课程设立不同的实验教学计划,建立网上选课的机制,设立相关值班制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是开设应用技能课程。这方面课程主要在校内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实验室、团体心理训练室等)的课堂教学进行。以该专业学校心理教育方向课程为例,应用技能课程要围绕“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课程与教育”和“心理测评及应用”三大实践技能展开,以便完成对服务对象心理“了解”、“发展”和“补救”的任务。在应用技能课程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案例教学,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以案例情节为线索,自觉进入案例现场,充当其中角色,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应的实践技能。
三是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撰写与研究。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自主研究与探索。特别是教学计划中,第八学期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就是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这不仅是对过去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凝练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综合科研实践技能的检阅与提升的过程。
2.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分层、多样化建构
主要通过校外见习、实习活动,综合培养及检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其目标是形成独立而灵活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能力。这项工作仅仅靠一两个实践教学基地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为了保证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的效果,应形成较为完备的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梯队。如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实践而言,我们适应面向针对不同层次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群体进行相关了的教学实践:一是针对普通心理需求的群体(如普通学校);二是针对一般问题行为群体(如青少年成长特训学校);三是针对严重问题行为群体(如劳教所);四是针对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群体(如康复医院)。
3.注意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与课外非常规体系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计划中有系统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一是集中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实训环节,如在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课程中增加实践内容,增加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及专题性、有组织的系列社会实践。如将专业实习、见习与理论课穿行,让学生参加一些实际的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学得一些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课外非常规体系主要包括:一是积极指导与心理学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每年组织心理社团成员开展大规模的新生心理素质测量与评价活动;经常举办应用心理学学术沙龙或学生论坛;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二是定期邀请校外名家和校内专业教师举办一些心理学专题的讲座,如“应用心理学发展前景”、“心理援助知识讲座”等;三是举办“心理剧”、“心理学知识大赛”等比赛,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竞争意识。四是在校内通过导师制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研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创业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对于有突出表现者,如各种重大学习竞赛、辩论大赛、演讲大赛、心理剧比赛、知识竞赛中获奖,在正式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者,经本人申请和学院批准后可酌情代替选修课或实践课对应的学分。五是校外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必须参加的实践活动,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调查与专题研究、案例分析和学生的兼职工作等。对于参与课外工作实践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置奖励学分。通过课外实践环节,拓展个性化教育的空间,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指导本专业学生为主体的湘中大学生心理学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了多种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支教活动、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该协会荣获“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荣誉称号(2007年)。
4.注意实践教学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协调建构
互联网的兴起,为拓展实践教学实体资源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平台。如实验室建设可以采用网络化管理,形成了各实验分室―实验室办公室―校园网的三级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建设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可以营造不同层次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网上递交报告、下载作业,教师可在网上批阅实验和设计报告、布置作业等;另外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和实习内容都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进行下载。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与教师的教学信息交流、与同学的学习资源共享,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资源空间与灵活性。
5.注意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如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考研方向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并结合毕业实习进行调研、访谈等,通过使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就业意向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项工作与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均相关联。又如实验教学其实既包括实验室实验,也包括实习基地的实践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科研实现一体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四)在实践教学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中,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的比例,在实验过程中,分层次提出实验要求,并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在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不同层次、不同设计要求的多个设计项目,加强引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必须完成设计文档。在设计指导安排上,学生可自主进入开放实验室,也可通过校园网进行预约,教师在网上进行设计过程的指导。
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如对于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产学紧密结合型”,如在实践单位、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的毕业前学生,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业实践,由学校实践教师和所在单位专业人员人员共同指导实践教学;也可采用“试用型”、“定单型”,对于已经联系就业单位的学生,除结合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产学结合实践教学外,可以与就业单位进行订单式实践教学,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采用“提前就业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单独实习”;“创业型”,对于创业型专业人才,可以提供创业条件,进行创业实践训练。
(五)实践能力评价的多元化
对于实践教学的能力考核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不同方面的评价;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解决实际问题式考核、试卷式考核、小论文形式、口试、答辩、实践小组评议、自己申报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专家评价等不同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保障
1.相关政策与行政支持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坚实支撑
这方面包括:学校行政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在仪器供给和维护中的支持、在课程教学方式、大纲和考试设计、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赋予教师更多的灵活性和支持、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支持等。
2.“双师型”专业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主导力量
建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可通过参加专门的心理学师资培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证书、主动服务社会、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有心理学应用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兼职来充实师资队伍。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既能从事心理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又能亲自参与各种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现有6位教师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有多位教师面向校内外开展了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其中有教师如陈杰副教授也在学院和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于2009年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师荣誉。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教改与科研方面也注重突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取向,有较丰富的相关教学与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紧紧围绕当代应用心理学的重要专业方向之一――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专业办学提供了较为强有力的学科专业保障。教师队伍在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方面面向广泛,社会效益显著。
3.积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社会资本,注重实训场所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校内实训场所建设主要由学校自己投资兴建;也可学校与社会共同投资兴建,引进企业或科研院所在校内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利用企业在学校投资实践教学设备为企业做广告宣传等方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主体也可多元化,要积极取得政府、有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劳教所等的支持。
总之,要逐步摸索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实验教学、实习、竞赛、毕业论文等相关环节不再孤立,彼此都能够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积极作用。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形成阶梯的立体化培养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充分的发挥其个性,得到适合其的培养,并使之均能成为具备高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应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素琼,等.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A].李其维.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2]任其平,黄警钟.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改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9-30.
[3]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1-82.
[4] [7]阴山燕.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9),819.
[5]谢爱武.关于高师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40.
[6]吕建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33-37.
1.问题提出
人们往往对有心理问题乃至具有心理疾病的人持有偏见,认为他们在生理、心理、道德、行为上存在缺陷,视其为“精神病”“疯子”、“变态”,从而歧视、拒绝、回避这些人群。早在196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Coffman就将“污名”一词引入心理学领域,Vogel等人将“心理污名”定义为寻求心理帮助的个体感到自我和社会不可接受的受损身份,由于污名使人们对求助者持有负面印象,这就导致了个体不愿意暴露他们的心理困扰,并且逃避心理咨询或治疗。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普遍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中心,用来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问题会给个体的生活、学量消极的影响,并且心理咨询和治疗会有积极的疗效,但是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大学生比例仍然很小,对专业性研究机构,如综合医院心理治疗科、校心理中心的使用率并不高,由宁波某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已有的统计数据可见,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行为的大学生占心理关注对象比例很低,而相关研究均表明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愿意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只占1.46%,持模糊、矛盾态度的占40.6%,另有4.8%的学生明确表示“否”。为什么“潜在的求助者”难以成为“现实的求助者”,其主要阻力在于社会长期对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的混淆、歧视与偏见,使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担心他人的负面评价的“心理污名”。因此探索“心理污名”如何影响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行为,以及如何减少“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中的责任推断,羞耻感的影响将对高校心理工作尤其是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研究设计
本研究首先采用《心理求助污名量表》和《心理求助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心理污名对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污名对心理求助行为影响的关系模型;其次,根据实验得出的结构模型,引入角色扮演、情境w验、经验分享、演讲等多样化形式,改革固有的团体活动形式,建立团体干预方案,并利用专家访谈,最终确定团体干预方案;再次,使用RCT实验设计(随机对照组实验设计),对已有的方案进行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评估干预方案对求助行为改善的水平,进行总结归纳,完成干预实验;最后,查找相关资料,在已有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为降低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的影响提供应对策略,改进目前状态下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实验结果
通过对污名影响的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可以得到污名影响求助机制的四条路径:一是污名直接对求助的影响,即污名心理求助;二是污名通过责任推断间接对求助产生影响,即污名责任推断心理求助;三是污名通过羞愧间接地对求助产生影响,即污名羞愧心理求助;四是污名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的共同作用对求助产生影响。
对污名、责任推断、羞愧、求助倾向的效应分解上面分析,对求助倾向的直接负面影响效应是最大;污名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两因子对求助产生的间接负面效应大于污名分别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因子对求助倾向产生的负面间接效应;污名对责任推断因子的直接正面效应大于污名对羞愧因子的直接正面效应。
在个体在求助源的选择倾向上,当问及被试自身的心理问题时,其选择求助倾向排在第一位的是向朋友和同学求助,接下来依次为向心理老师求助、根本不求助、向班主任求助和尝试以别人的名义求助。
4.干预方案
参考樊富珉等人团体设计活动,引入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演讲等模式,设定多个内容,邀请在心理学专业研究和教学上具有10年以上、博士学位的心理学专家进行专家访谈,围绕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内容设置团体干预方案:
活动目的1: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
活动方案:活动之前两个星期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准备1000字演讲稿,演讲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1)心理咨询主要帮助人们解决什么问题?(2)什么样的人需要心理咨询?(3)什么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A热身阶段:连环自我介绍,并进行分组
B讨论阶段:“奇葩议会”,各组对各自观点进行辩论会,分成正方和反方,对“去心理咨询就是有病”这个主题进行辩论。
C演讲阶段:“超级演说家”,每一个组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推选一位必须结合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进行超级演说家比赛,与全班分享观念,在此过程中,如果有遗漏,必须让第二个人补充,第二个补充的同学必须在第一个同学的基础上,说出第一个同学表达的所有观点,再补充剩下的。、
D总结阶段:老师对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认识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活动目的2:提高大学生人际开放性
活动方案:
A热身阶段:小兔子跳
B自我表露阶段:用公开量尺让学生在永远保密――随时公开选择事件写在尺上,(1)最怕发生的事情(2)最不敢想的事(3)最不容易忘记的事(4)从未告诉过别人的事
C总结阶段:填写自我隐藏表,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小组进行讨论。
活动目的3:减少大学生对寻求心理援助的污名
活动方案:
A热身阶段:OH卡片进行故事联想
B角色扮演阶段:对4个已经设定的关于心理求助的案例进行角色扮演。
C讨论阶段:角色扮演结束,通过交流理清学生思路,讨论遇到问题时,你会怎么办。
活动目的4:提高对心理咨询的信任
A热身阶段:寻找你觉得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的品质有哪些
B讨论阶段: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将大家达成共识的10大优秀品质得出,然后选代表进行解释。
C总结阶段:小组做成小论文形式,将咨询师特质、咨询过程相联系。
通过RCT实验设计后,结果表明,此干预实验是有效的。事后比较发现,实验组被试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行为意向、态度、应对效能和预期效用量表的得分较对照组显著上升。
5.建议
采用多种宣传方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学,曾在咨询届流行一句话:中国社会不是民众不懂心理咨询,而是他们不懂心理学,所有在基本的心理问题的解读上要专业,同时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开设丰富有趣的心理活动内容,让大家啊了解学校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发展人,而不是治病。同时,应该加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建立高度的信誉和正面形象,通过培训合格的咨询人员,鼓励咨询师进行专业培养等,推广优秀,善解人意的咨询师形象来为学校心理工作添砖加瓦。
(一)技术整合趋向明显
技术整合是指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者针对来访者的个性特点、问题层次,在咨询与治疗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咨询或治疗。
作者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十一年来案例报告中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归类,结果表明单纯使用一种方法的案例比重明显下降,技术整合趋势明显。并且,整合疗法一般遵循同一模式: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氛围中,侧重于行为—认知疗法的综合使用。
(二)组织机构发展壮大,咨询与治疗范围广泛、方式多样。
自1985年9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到1996年6月,协会已建立专业委员会13个(其中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系统分会3个,省级心理卫生协会24个,地区协会35个,会员2万余人。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一开始就超出了医学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各种社会服务人员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或治疗。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各大综合医院、精神病医院已普遍建立心理咨询门诊,全国许多高校已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社会上也开办了婚姻、职业、儿童等各种心理咨询中心,以及热线电话、危机干预机构。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按咨询途径可分为电话咨询、通信咨询、门诊咨询、现场咨询、报刊专栏咨询等。
(三)相关出版物增多,概念日益普及
近十年来,有关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在大众传媒中被讨论和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学校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心理卫生》、《现代人生心理学丛书》、《学生心理健康文库》等有关书籍大量出版;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后,1990—1994年短短五年,《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与健康》、《青年心理咨询》、《心理世界》等学术性或普及性刊物相继创刊;此外,在《大众心理学》等多种刊物中设有心理咨询专栏;国外的许多有关资料也被介绍到中国;借阅和购买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图书的人数迅速增长,如:《心理与健康》从1994年创刊,13个月共发行37万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以上成绩可喜可贺。但另一方面,做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该领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当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否则势必影响心理咨询与治疗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二、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资格认定与审查制度亟待建立
目前,我国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门诊、热线电话等日益增多,但缺乏管理,咨询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众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产生了误解。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还没有制订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的资格认定制度及审查制度,从而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要求我国马上出台切实可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资格认定与审查制度是不现实的,建议针对我国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专业素质偏低的现实,首先推出督导培训制度,以确保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在工作中得到连续有效的指导和系统化的培训。
(二)对理论研究与交流重视不足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多半仅注重技术应用,发表的论文主要是疗效报告,而对各种疗法的理论基础及本土化等问题涉及较少,深度不够。
要想使心理咨询与治疗在我国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一方面必须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及早改变在西方国家后面亦步亦趋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在不同学说之间发展起足够多而且较规范的共同概念,以便于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科发展。
(三)宣传不够,咨询意识有待加强
1结合专业特色进行课程目标定位
心理咨询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心理诊断、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干预技能和技巧;具备独立开展学校心理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胜任中学心理教育教学工作;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能从事其它领域心理学实际应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身心品质。”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
1.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了解心理咨询专业,了解相关的心理专业知识,要具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如知道如何接待来访者、观察来访者、与来访者进行沟通等。
1.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课程学习中学会心理问题解决的方法,即针对某一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还要学会一些程序性的方法,如清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过程,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实施,如何评估实施的效果等。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课程学习中,有意识地体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体验团体交流的乐趣,培养责任感,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发展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要求设计者具有更为广博的知识储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又要求设计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更多地与人交往和沟通,更多地发挥自我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这些角度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理解活动特别是心理活动设计的理念和特点,学习心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可以促进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情意的成长。
2结合专业特色选择课程的内容与活动的方式
我院自2006年秋季开始,就尝试着在心理咨询专业班级的第三学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四学时,共计72学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包括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四大块,活动方式有调查、观察、查找资料、实验、设计制作等。我们参考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确定心理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两大部分,其中理理论学习占30%的比例,主要侧重于活动方法的介绍,实践学习占70%的比例,主要侧重于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整个课程的安排以系列活动的形式展开,一般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类型的活动。
2.1宣传活动
主要内容是有两块,一是宣传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什么样的意义,如何简要而准确地判断自己心理是否健康。二是宣传心理咨询室,由于我院的心理咨询工作起步较晚,影响不够大,学生不了解,很多学生不知道去心理咨询室或不敢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情况,我们每年都让心理咨询专业的学生去新生班级进行咨询室的宣传,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去接受咨询,去哪里接受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消除学生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误解。这个内容以“与心理健康同行”系列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该活动要求师生共同策划一次大型的全院范围内的宣传活动,重点在于三人一组到各个新生班级进行一次有关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室的口头宣传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事先写好宣传稿,与相应班级取得联系,安排好时间地点,进行活动,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2.2调查类活动
主要是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了解在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建立心理档案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准备。我们以每年一度的全院范围内的新生心理普查和定期的心理测试为主要形式。 转贴于
2.3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咨询专业学生的就业流向通常是去中小学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去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或是去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去哪里,他们都必须要有策划、组织心理教育活动的能力。针对常见的心理问题设计了以下主题的活动“:认识自我”、“人际交往训练”、“管理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等。这些活动主要是以团体辅导的形式,或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开展,总之,需要学生自主地去策划、设计和进行。
2.4社会参与类活动
包括社区考察与公益活动。这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这样的活动一个学期组织一到两次。我们学校周边有湖北省女子劳教所,我们通过努力将其建成了心理咨询专业的实践基地,定期地带学生去参观考察。
所有的活动的形式有个别活动、小组活动,但主要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小组一般不固定,当一个活动结束后需要进行重新分组,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些类型的活动中,根据需要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指导,主要是活动程序方法介绍和研究方法的介绍。
3结合专业特色进行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是反映实施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活动的终结,也是活动的持续起点。更是活动的循环境过程。由于整个课程的实施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那么它的评价也就不同于其他课程,需要体现活动课程的评价特点,如强调过程性、主体性和激励性等原则。最终的评价将针对活动目标,由教师、学生所在的小组和学生本人共同决定。学生先写自评报告,教师和小组成员根据其表现对自评报告再进行评价。
4实施后的反思
三年来,我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设计与开展活动的结果,通过调查,85%以上的学生们都很喜欢这门课程,他们认为,在活动中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开拓了视野,学会了思考。如06心理咨询的秦兰同学对湖北省未成年人管教所的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之后,写道“:其实,我们都想,用家庭,社会和每一双有爱心的双手,让羔羊不再迷途!”07心理咨询的李婵同学在自评报告中写道“:出勤率百分之百,学习过程中比较投入,在学习中懂得了团结合作,手动脑相结合,积极走出教室、注重实践等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获得了很多乐趣……”
从课程发展来看,我仍然觉得有很多不足,如课程目标的定位和活动类型的划分合理性有待进行论证;由于资源的限制,学生的活动还主要局限在校内,校外开展的活动比较少,学生的素质是否符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因此,心理咨询是一种“治本”的“治疗”,并非像外科医生那样能迅速地缝合、治愈患者的伤口。心灵的伤口不是一次就能处理好的,也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正如李子勋老师在《心灵飞舞》一书中所界定的:“一个最简明的心理短程治疗,也需要八次到十次。”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甚至长达几十年。在王旭梅等译的《心理治疗个案研究》一书里的案例多数也长达数年之久。西南大学秦旻博士2010年在其博士论文《门诊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价研究》中介绍:“在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国外研究者认为26次是比较合适的心理咨询次数。”
在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督导中,一些学员也问我:“您一个案例咨询多长时间啊?我们怎么咨询了一次后,人家就不来了?”
这个话题对于刚刚从事心理咨询的人来说具有普遍性,我们对此作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其一,当心理咨询师刚刚起步咨询的时候,要慢慢地来,从简单的小案例做起。这就犹如种植了一棵梧桐树,现在还很弱小,如果此时来了一只大凤凰硬生生地落到这棵小梧桐树上,很可能会把它压折了。所以,我们首先要注重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经验,给自己成长和成熟的时间,等待自我的提高和发展,等待花开的季节。
其二,心理咨询会改变人的心理因素,从内心来改变人,从根本上来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心理咨询是先治其“本”,等求助者的内心调整过来后,其“标”自然随之改善。由此可见,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激发求助者的内在动力,使得他能“自助自理”,最终走向自我心理咨询和治疗。
其三,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说教。不是两个学生吵架了,来到班主任那里,经过班主任的一番说教之后,他们就握手言欢了;也不是一个学生考试考砸了,一时想不开,委屈地哭了,来到老师这里,老师劝了几句后就马上破涕为笑了。
其四,心理咨询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犹如美国9·11事件中两座摩天大厦瞬间倒塌了,没有人能在瞬间让它们再轰然建立起来一样,人可以在一个事件的巨大刺激下瞬间精神分裂了,但不能在瞬间就治愈如初。古人也曾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其意思非常明显,病发起来很突然,像山崩一样;而要康复却很慢,犹如从蚕茧里面抽丝一样要经历一个煎熬过程。这里主要是指躯体疾病,心理疾病则比躯体疾病更难以治愈。某些电视节目里演绎的心理剧目,更多的是作秀,更多是处理应激的事件,很少探讨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这些节目,的确能为心理咨询作些常识性的宣传和普及,但绝不是那么简单地就能解决心理问题。一次性解决的问题,一定不是心理问题,更不是在做专业的心理咨询,充其量不过是心理劝导而已。
至于一个案例要咨询多少次,受到很多因素的左右,要根据求助者问题严重程度,要根据他的悟性,还有求助者各方面的条件等,以及心理咨询师的水平和能力。具体而言,心理咨询的效果与治疗的次数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求助者咨询的内容,二是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三是求助者的求助欲望强度,四是求助者在咨询中的自我开放程度,五是心理咨询师的水平和能力等因素。
第一,求助者咨询的内容决定心理咨询的次数。
比如纯粹的决策问题、家庭问题、个人心理问题等,不同的问题类型需要的次数也不同。决策问题基本上一两次就可以解决,如果里面存在心理问题,需要的次数要依具体的心理问题而定。家庭矛盾如果不复杂,两三次就能解决,如果家庭的某一个成员存在心理障碍,需要的次数要根据其心理障碍的轻重而定。
第二,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决定心理咨询的次数。
咨询次数根据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初期或愈后等而不同。一般心理问题需8~12次,适用范围: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婚恋矛盾、亲子冲突、工作压力、个人发展等。严重心理问题需16~30次,适用范围:焦虑、恐惧、人际关系障碍等。神经性心理问题需半年以上,适用范围:强迫、抑郁、性心理障碍等。严重的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初期或愈后在短期内难见成效,且治疗效果不稳定,一般需要半年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改善或康复。
第三,求助者的求助欲望程度决定心理咨询的次数。
求助欲望强,合作的力度就大,见效就快,用的时间就少。求助者的悟性越高,其进步和康复就越快。“亲其师,信其道”,求助者越是对心理咨询师信服,咨询效果就越好。曾有个男生在书桌上贴上一张大纸条,上面写着:“周一、四晚第二节课到心理老师办公室。”他告诉妈妈说:“我一个星期里最盼望的事情,不是回家,不是见到您,不是玩游戏,而是最渴望见到心理老师!这两节课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结果他恢复得很快,咨询效果极佳。
第四,求助者的自我开放程度决定心理咨询的次数。
心理咨询的核心是咨访关系的建立。心理咨询不像纯躯体疾病的治疗,医生对症下药,成功地做完手术病就可以治好;咨访双方需要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需要坦诚相待、互相信任,如此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关系,应该是精神朋友。在治疗期间,他们可以完全认可、无条件接纳和不设防地道出个人隐私。很多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说:“我从未告诉过其他人这些事。”然而,也有些来访者严重缺乏安全感,对于暴露自己的问题非常恐惧,这种情况下咨询师不能强硬地触及其隐私,要在来访者有勇气面对时再行处理。尽管需要的时间会长很多,但这是必要的,是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其心理成长的必经过程。一般来说,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随着咨询次数的增多,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会随着治疗的进程不断提高,自我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会不同程度地被呈现出来,咨询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第五,心理咨询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养决定心理咨询的次数。
中图分类号:R749.055,R19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12-0948-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12.014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 by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
ZHANG Li-Li1,YANG Peng1,QIAN Ming-Yi1,CHEN Hong2,ZHONG Jie1,
YAO Ping1,XU Kai-Wen1,YI Chun-Li1,ZHANG Zhi-Feng1,WANG Yi-Ping3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2School of Psych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3Maple Woman Center,Beijing 10005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QIAN Ming-yi,E-mail:qmy@pku.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s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 by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Methods:Totally 1201 professional personnel from 28 provin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tratified convenience sampling in this study.Among the whole subjects,there were 470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psychology background,314 with medicine background,190 with education background,194 with other background,and 33 subjects didn' t report this information.The study used a questionnair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work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professional work,types of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ervices offered,usage of diagnostic criteria,methods of acquiring feedback on efficacy,and interaction with clients.Results:(1)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psychology background had the highest educational lever(master and above degree was 49.5%).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medicine background spent more time on clinical work(average 10.8 h per week).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medicine or psychology background spent more time in case discussion and supervision(average 2.3 h per week).But the group supervision hours and individual supervision hours in a week were all less than 1 h among all professional personnel.(2)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psychology background did more counseling work than other three backgrounds [(3.7±0.9)vs.(3.3±0.9),(3.4±0.9),(3.3±0.9);Ps
【Key words】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professional backgrounds;psychology;medicine;education;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cross-sectional studies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有了较快速的发展,但与欧美等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相比,无论是行业管理还是培训与资质认证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1-3]。
目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有医学背景的医务人员、有心理学或教育学等文科背景的学校人员以及心理学的爱好者[4],他们的学科背景主要有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其他学科。在研究者既往的实际工作经验中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训练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临床工作都有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针对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的现状调查以及有关职业发展建议的论文[4-7],并得到对行业发展与建设有积极意义的发现与探讨,但没有对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工作状况进行比较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针对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的工作现状进行考察,以了解各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特点,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工作提供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1201名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涉及省区市包括华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河北)、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华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西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按照以下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每省份的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各1个,在每市选择医疗机构(省区市医院、精神科专门医院各1-2所)、教育机构(大学、中学各1-2所)及其他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每个机构调查专业人员2~3人。因实际取样时遇到一定困难,在强调上述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方便取样的方式尽可能按照上述要求搜集相关人员的数据。
在120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446名,女性749名(6人资料缺失);年龄20~74岁,平均(36±9)岁;教师571人,医生278人,专职心理咨询与治疗师56人,个体经营人员27人,其他职业73人,资料缺失196人。
1.2工具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情况调查表[8]。本研究选取调查表中有关心理健康服务的部分信息,包括以下4部分:(1) 专业工作一般情况。共8个题目,即专业工作为专职还是兼职,是否担任督导,是否担任培训教师,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的时间,每周进行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小时数,每月参加案例讨论的小时数,每月接受专业督导的小时数,每月进行个人体验的小时数。(2)临床心理服务工作类型。测量专业人员提供各类临床心理服务的频率,共4个项目,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量和药物治疗。(3)诊断标准使用。测量专业人员使用各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频率,共5个项目,包括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主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诊断以及有些案例无法诊断。(4)与来访者互动状况。测量治疗中发生几种与来访者互动状况的发生频率,共5个项目,包括来访者的治疗完成、脱落、转介、危机干预等。除专业工作一般情况外,调查中各条目均为1~5点计分(没有、较少、适中、很多、总是)。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进行F检验、χ2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进行两两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人口学情况比较
卡方检验表明,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年龄高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女性比例稍高于男性,而其余3类专业人员均以女性居多;教育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多集中在硕士和大学本科,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多集中在大学本科,其次为硕士和大专,教育学背景专业人员多集中在大学本科,其次为硕士(表1)。
2.2 专业工作任职情况及工作时间比较
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临床工作的专/兼职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兼职比例最高,其次为其他背景专业人员,医学、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兼职比例最低,但仍达到约45%。担任培训教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较高,达到约40%,而其他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也达到约30%(表2)。
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时间(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多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每周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其次为心理学背景,再次为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每月参加案例讨论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和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每月接受小组督导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但各组均小于1小时(表3)。
2.3 提供不同类型临床心理服务的频率
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的频率多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提供心理治疗的频率最多,其次为心理学背景人员,而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最少;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人员提供心理测量的频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在药物治疗方面,医学背景人员使用得最多,其次是心理学背景人员,而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最少(表4)。
2.4 临床心理服务工作中使用各种诊断标准的频率
在DSM-IV、 ICD-10、 CCMD-3诊断标准的使用中,医学、心理学背景人员使用最多;主要根据经验诊断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使用最低;案例无法诊断的情况,教育学背景人员的报告频率高于医学背景人员(表5)。
2.5 与来访者各种互动状况的发生频率
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对来访者的治疗或咨询更多地按计划结束。来访者的治疗按照计划结束的状况,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发生频率多于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脱落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报告最多,心理学、教育学背景人员报告多于其他背景人员;遇到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来访者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遇到的多于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表6)。
3 讨 论
3.1 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概况及其专业工作的一般情况
首先,本次调查发现心理学背景者学历水平最高,本科及以上比例达到91.2%且硕士比例明显高于其余三类专业背景,但四类专业背景中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下的比例仍占6%~16%,尤其以医学背景居多,这说明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教育水平仍偏低。在美国,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师被要求至少具有硕士教育水平,而心理治疗师须为博士毕业[5,9]。根据我国国情,赞同汪新建等的建议,即要求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不低于本科毕业,且应限定在相关的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和社会学的范围内[6],未来考虑逐步向专业研究生水平过渡。
其次,本调查还发现了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在专业工作一般情况方面的差异: (1)与过去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员大多是兼职相比[5,7],目前心理学和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中专职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中专职人员比例也有约1/3;另一方面,仍有超过一半的专业人员处于兼职状态,加上我国的专业人员极为缺乏(与美国对比美国心理治疗师与居民人口的比例为1∶582[10]的现状相比),提示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在中国的职业化发展程度不高。(2)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较高(约40%),这可能缘于他们工作时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且有更具优势的专业训练背景有关。
此外,在专业工作时间方面,结果发现:医学背景者每周从事专业工作时间最长(平均10.8小时/周);心理学和医学背景者每周案例讨论和督导时间最多(均为2.3小时/周);但三类人员接受小组督导和个人督导的时间均小于1小时/周。与国外情况(例如澳大利亚心理咨询师平均每周进行15.5小时的心理咨询,平均每周接受督导1.2小时[11])相比较,我国的专业人员无论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工作的时间上,还是在接受督导的时间上均较少,均需进一步提高。
3.2 临床心理服务的提供情况
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比其余三类专业背景者更多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心理治疗服务,原因可能与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受到的专业训练的侧重及其工作机构所接待的来访者的不同特点有关[12]。在心理测量服务方面: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从业人员比教育学背景从业人员更多地提供心理测量服务,这一结果部分与1996年龚耀先等调查所发现的医院和医学院校使用心理测验最多相似[7]。在药物治疗方面:医学背景从业人员采用药物治疗多于其他三类从业人员,其他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中也有一定比例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提示需要注意非医生越权使用药物的情况。在使用诊断标准的情况方面: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对诊断标准的使用更为频繁;除医学背景外,其他三类专业人员更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诊断,这一结果提示应加强对非医学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在诊断标准使用的培训。
3.3 临床心理服务中与来访者的互动状况
在本研究中,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对来访者的治疗或咨询比教育学背景者更多地按计划结束;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来访者出现脱落的情况最多,这可能与其面对的来访者问题通常更为严重有关。而是否能够按计划坚持治疗或咨询、是否可在适当的时间结束治疗的影响因素很多,专业人员是否受到系统培训可能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内专业人员所接受的多为短期培训(上海的一项调查发现,接受培训的时间在3个月以下最多,占48.81%;其次为3~6个月,占35.84%)[13],因此加强培训是提升心理咨询与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体来说,医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在具体专业工作实践的专业性方面稍优于其他人员,但整体水平仍与美国等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的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提升专业水平,并根据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特点与工作性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高隽,钱铭怡.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68-371.
[2]高隽,钱铭怡.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培训状况[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72-375.
[3]姚萍,钱铭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44-147.
[4]施琪嘉,桑志芹,李哓晴,等.中国的心理治疗体系[OL].[2010-07-01]中国心理网:http:∥psych.省略/article/article_view.asp?id=3208.
[5]赵旭东,丛中,张道龙.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21-225.
[6]汪新建.当前心理咨询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709-711.
[7]龚耀先,李庆珠.我国临床心理学工作现状调查与展望[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1-10.
[8]陈红,王泉川,钱铭怡,等.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培训动机现状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8):533-537.
[9]姚萍,钱铭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44-147.
[10]钱铭怡,陈瑞云,张黎黎,等.我国未来对心理治疗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预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2):942-947.
[11]Pelling N.Counsellors in Australia:Profiling the membership of the Australian Counselling[J]. Assoc Counsel Psychother Health,2005,1(1):1-18.
一、研究目标
(一)认识性目标
1.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学生仁爱品质的养成需要仁爱动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实效性目标
1.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仁爱品质和能力。
2.有效构建了学生的仁爱动力系统。
二、研究内容
(一)进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仁爱能力的研究。
(二)开展构建学生仁爱动力系统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随机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图表法、文献法。
四、研究措施和活动
我校把该课题工作列为学校的特色工作,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培养学生仁爱品质的大量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课题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组建课题团队、制度建设。课题成功立项后,研究措施和活动按普及―实践―提炼的指导思路划分,主要有三大类。即学习提升、实践提炼和总结梳理。具体介绍如下:
(一)课题主研团队建设。
(二)制度建设。
(三)学习提升。
近两年来,为了提升课题主研成员和参研人员的心理援助专业能力和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同时也为了提升大众对心理援助的常态接纳度。学校多次以“请进来,走出去”和购买专业书籍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
1.市教科所吕安所长、彭晓明主任莅临学校调研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2.聘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李萍教授对全校师生、家长作关于学习效能和家长效能的心理讲座。
3.课题组购买书籍供全体老师传阅。
4.课题负责人、执笔主研、主研、班主任先后外出培训、考察,返回后在课题推进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四)实践提炼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构建仁爱动力系统,培养学生的仁爱品质。为此,课题组开展了丰富的以心理援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优化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主要为同学、教职员工和家长。在本课题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也是学生的仁爱动力系统成员。学生接受仁爱,拥有仁爱能力后自然会传递仁爱,传递仁爱的积极体验形成积极情绪条件反射后,自然会回报仁爱。介于此,课题组全面推进了拟发的提升仁爱能力的措施:主题讲座、宣传栏宣传、 “心理暗示语”、“自制心灵鸡汤”、“心理游戏”等。
2.提炼后策略的试点推广。
课题拟发的措施经过实践检验,有效性得到了有力证明,为了扩大课题的辐射范围,更广泛地优化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课题组试点推进了实践提炼后的课题策略:QQ群设“今日分享”栏目、举办以“普及、推广心理援助策略”为主题的讲座。
3.建立援助网络,提升仁爱的意识。
课题研发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让县域内的学生能更身心健康地成长,我县教学研究室于2016年3月设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岗位,于县域内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我县的心育网络诠释为心育互联网和心育师生网。
(五)总结梳理
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都是开放的。我们对部分拟发策略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后,形成了3本课题校刊,参加了十多次项目申报和成果展评活动。
五、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 学生仁爱品质的养成需要仁爱动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操作性成果。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的仁爱能力和构建仁爱动力系统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自助和助人的仁爱实践活动,形成了具体的分项实施措施。
自助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未出现心理问题的正常学生;助人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经历了重大负性事件的心理问题易感型学生和已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学专业援助的学生群体;自助助人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所有的学生。课题研发的三类策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融合。自助产生的仁爱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助人,助人获得的仁爱幸福感让学生更好地自助,助人自助的条件性积极情绪反射让学生付出与获得的仁爱能量得到了守恒,让学生仁爱品质的动力系统得到了良性的循环。下面就本课题研发策略作具体阐述。
1.自助的策略。
此策略存在的价值:农村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既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又缺乏多子女家庭孩子间的互助意识。这些特殊性导致了,农村初中生对支持系统中同W的依赖虽高,但却没能得到需要的帮助,因此提升学生的自助意识和能力就尤为重要了。自助的策略实施以来,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自助,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开发,仁爱能力得到提升。自助的策略具体分类如下:
(1)提升心理素质,增强仁爱能力。
①培养学生正面解读消极事件的能力和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有把事情想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权力和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做情绪的主人,课题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征文、工作坊等方式引导学生做正面解读。
②编辑课题组校刊《心灵港湾》、《主研文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③优化心灵谈话法。优化学生心灵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学生的精神庇佑所,在学生的精神庇佑所里,仁爱了会宽容,宽容了会感恩,感恩了会奋进,奋进了又会更好地仁爱……在仁爱的循环里,仁爱、宽容、感恩、奋进四种积极心理品质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
(2)潜能开发。
①举办心灵港湾工作坊。工作坊的理论建构是:阿德勒团辅;中科院刘善循教授的6S超级学习策略;社科院许金声教授的全人心理学理论;辽宁金洪源的元认识理论。三年多来,课题组在校内对学生提供的工作坊主题有“提升逆商AQ”、“元认知学习法”、“优化亲子关系”、“遇见未知的自己”、“发散思维训练”等。团辅后,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仁爱能力得到了提高。
②构建心灵花园。此策略的主要研发理论:冥想放松、自我催眠、刘善循学习理论(高效学习状态:一份好心情;身心放松;头脑宁静而清醒)。研发此策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身心疲倦时,有退避的心灵空间。
③积极心理暗示。我校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措施形式多样。学校的笑脸墙是图片暗示;班级文化栏“心灵港湾”中的心理暗示语是自我语言暗示;班级文化牌中的班级口号是集体语言暗示;班主任寄语是他人语言暗示。
2.助人的策略。
该策略存在的价值:农村县城、乡镇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就是县级医院也很少有由专职医生坐诊的心理咨询科,农村初中生求助心理学专业帮助至少得到市里,路途远,诸有不便;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所收咨询费用高,一般农村家庭较难接受,导致陷入心理问题的学生讳疾忌医,不能及时得到心理学的专业帮助。在助人策略中,付出爱、接受爱、传递爱、回报爱的循环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仁爱能量。助人策略具体如下:
(1)关注心理问题易感群体,助其恢复身心状态。
①运用心理测评专业软件筛查、预防。定期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心理状态测评,可以及时准确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
②房树人测试。房树人测试能透过被试的房树人作品投射出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作为测试学生心理状态的普查筛选工具。被试只需用铅笔在一张A4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人物在内的画就可以了。
③举办以调适考试状态、管理情绪等为主题的讲座。课题组常规提供的主题讲座有《中考,我来了》、《快乐地做情绪的主人》、《正面解读,快乐成长》、《实现心中的梦想》等。
④编导演心理剧。心理剧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学生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2)专业心理学干预,助其体验被助的幸福。
①筛查报送。心理问题像身理疾病一样,发现得越早越容易高效干预,筛查报送主要是由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完成的。
②预后支持。在学生接受心理干预后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同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轻松的成长环境。
③心理咨询室提供个案咨询。三年多来,来访学生发给咨询室老师的感恩短信达几百条。
3.自助助人的策略。
此策略的存在价值。农村初中生中,绝大部分人没看过一本心理类书籍,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家里没有用利用网络查资料的条件,他们的上网率平均达不到1周1次。自助助人的策略实施以恚各类信息的相互分享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运用类心理学知识、心灵成长故事、成长中的心灵感悟、修心格言等精神食粮。精神食粮的补给使学生的仁爱品质和仁爱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自助助人的策略具体分类如下:
(1)校园广播站设心灵成长故事栏目。该措施的研发理论为,宽容、仁爱、感恩、奋进是人类精神的庇佑所。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核心力量是爱!感受到爱的人会真正去爱,爱了会有宽容,爱了会有感恩,爱了会有奋进。爱会传递,恨会感染,充满爱的心灵,恨无处藏身;充满恨的心灵,爱无处藏身。
(2)学生自制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笔记本是学生用以记录能给自己心灵滋养的正能量信息的笔记本。
(3)心灵的港湾。设计该文化栏目的目的有:一是让同学们在暗示语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二是让同学们拥有美好的天使般的心灵,拥有发现真、善、美的天使般的眼睛。心灵的港湾很好地体现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六、研究取得的效益
(一)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得到很好的改善。
学校实施培养学生仁爱品质的策略以来,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德育处违规违纪的学生人数逐年降低。
(二)各级各类奖项。
1. 2015年李琴老师独著论文《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获本课题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2. 李琴、黄光兵合著论文《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的策略》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3. 李琴老师获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和国家级总课题组颁发的“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
4. 邱凯霞老师独著论文《农村中学师生仁爱关系与英语课堂教育效果》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5. 陈四新老师独著论文《德育工作中仁爱品质的培养》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6. 罗雪梅老师独著论文《让仁爱之光照耀语文课堂》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7. 黄辉老师独著论文《班主任工作中的仁爱教育》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8. 2016年李琴、周玲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积极心理学引领 课题策略实施―优化学生心灵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在2016年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9. 2016年心育课题《对农村初中生实施心理援助的策略研究》的课题阶段成果荣获2016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二等奖。(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弥补了省级课题研究中关于优化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环节)
(三)各级部门、单位肯定。
2015年团县委部署课题组承担仁爱类讲座:《正面解读,快乐成长》、《关注孩子,传递爱心》。
2015年我校心育课题组为公安局设计心理咨询室并在需要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015年我县迎教育均衡发展的国检时,丹棱县教育局领导让本课题执笔主研参加座谈会并向教育部领导介绍我校的课题工作。
2015年丹棱县教育体育局微信公众号以《丹棱二中国家级子课题“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获奖》为颂夥⒉嘉倚?翁獾难芯啃Ч。
2016年课题组提交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材料《秉承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升学生精神核心素养》被选送参加眉山市教育局组织的素质教育座谈会。
2016年我校的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课题策略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模式形成的论文《心系全体 关注个体》被县委宣传部作为德育典型案例报送至眉山市委组织部评奖。2016年县教研室设心理教研员岗位,课题执笔主研李琴老师为我县兼职心理教研员。2016年团县委部署课题组撰写: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文章《实施心理指导策略 ,提升积极心理品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工作介绍及总结。
2016年课题执笔主研李琴老师被丹棱县妇联选派至眉山参加 “幸福使者,母亲课堂”骨干讲师培训班的培训。主办单位是市妇联和市教育体育局。
2016年县精神文明办、县教育体育局决定把全县唯一的“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建于我校。建成后的指导中心功能室完备,设备齐全,建设方案的资金预算为45万,全部由政府出资。
七、参考文献
《爱的五种语言》 (美)(Dr・Gary Chapman)盖瑞?查普曼著,王云良译;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0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文件印发单位 教育部;颁布时间 2012年。
《积极心理学》(爱尔兰)Alan Carr著,丁丹等译;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3年09月。
【1】万.美国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之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4.
【2】张海燕,刘丽.学校欺侮行为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3】张文新,纪林芹.关注学校中的欺负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1).
【4】徐本华,李新旺.关于儿童欺负行为研究的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24).
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的难点
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就业压力的加大等现实情况,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在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同时,高职院校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心理老师的配备相对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几乎是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2-3名老师负责;此外,近年高职院校逐渐构建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以期有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二级心理辅导站负责老师都是由辅导员担任,其中只有少部分有心理学专业背景,而辅导员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外还有其他专项或者班级管理等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常规工作,这将必然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推进。
2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含义和作用
2.1 含义 运用与受辅对象年龄层接近或稍长、有相似经验的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学校咨询人员鉴于服务的需求,经挑选并予以短期的训练,增进自我成长的一种心理咨询方式,以期这些半专业的助人者即朋辈心理咨询员,能够对其他学生提供倾听、适应环境[1]。
2.2 作用 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朋辈心理咨询有效弥补了专业辅导教师数量和精力不足,对学校专业心理辅导和教学起到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自助和帮助他人的能力[2]。伯纳德(Benand,1990)在《朋辈教育项目案例研究》(The Case for Peers)中通过许多朋辈教育项目的案例证明,青年朋辈互助使许多青少年减轻了因吸毒、酗酒、辍学和少女妈妈等社会问题被家庭、学校和社会抛弃的孤独感[3]。1992-1994年期间,约翰(Johns,1994)等人在对费城公学区60多所中学开展朋辈调解项目有效性研究,结果是:①朋辈调解训练改变了学生用身体暴力处理争端的错误行为;②朋辈调解训练提高了学生处理冲突的能力[4];③学生和成人都对朋辈调解训练表示非常满意;④360起争端达到平均90%的和解率。另有研究还显示,通过朋辈交往,孩子们能够学到批判性的社会交往技能,通过朋辈交往孩子们能够学会共处、学会关心、帮助和同情他人[5]。例如:激励、沟通、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及其交友技巧[6]。
目前,高职院校也在逐渐培养朋辈心理咨询员,并且几乎是由班级心理委员担任,心理委员的职责主要是发现有心理异常的学生并及时上报,心理委员缺乏基本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技巧,也缺乏心理老师指导和监督,心理委员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以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
因此,高职院校要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要学会借鉴朋辈心理咨询员模式,充分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
3 充分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作用的方法
要充分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有很多方法:
3.1 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 个别咨询是指咨询者与求询者一对一的咨询活动,个别咨询具有保密、易于交流、触及问题深刻、便于个案积累和因人制宜等优点;团体咨询是较个人咨询而言,当具有同类问题的求询者被咨询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或较大的团体,进行共同商讨、指导或矫治时,这种咨询形式便称为团体咨询,团体咨询较之个别咨询,在节省咨询的人力和时间、扩大社会影响、集中解决一些共同的较迫切的心理问题等方面极具优越性,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帮助那些存有害羞、孤独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更有特殊功效[7]。
因此,高职院校可采用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促使经过专门培训的朋辈心理咨询员有效帮助更多的学生。其中,个别咨询可以通过二级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学生心理档案,将朋辈心理咨询员能够处理的个案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跟踪,可以采用面谈、书信、邮箱、微博等多种途径灵活进行;团体咨询可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在全校范围内招募成员,通过专业心理问卷或量表的初步筛选和朋辈心理咨询员的面谈,朋辈心理咨询员确定成员并担任组长全面指导该组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通过精心设置的游戏,鼓励成员积极参与、分享和讨论,以引导成员积极思考并解决自身的问题。
3.2 开通心理热线 目前,许多国家都拥有许多电话咨询的专用线路,用于心理危机的紧急干预和自杀的防范[7]。国外自60年代以来在许多国家中已广泛建立了热线电话咨询机构和自杀预防或危机干预中心,如美国有200余所自杀预防中心、英国有近200家电话咨询组织(以Samaritan最为著名)、德国有电话救援中心近80处,亚洲及大洋洲地区有200多所热线电话咨询机构,遍及12个国家的125个城市[8]。
因此,高职院校设立心理热线也能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之一。开通心理热线需要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接听,同时,也需要每天定期有学生在办公室值班。
3.3 建立心理健康网站 高职院校二级心理辅导站通过建立心理健康网站,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心理需求,将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基本知识,心理自助的基本知识,学生客观、准确了解自己的工具等放在网站。此外,在网站上设立与学生互动的模块,以能够及时帮助学生,尤其是帮助不愿意面谈并且害怕透露个人信息、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学生。
3.4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高职院校鼓励朋辈心理咨询员结合自己的优点和学生的需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可以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积极、正面的影响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员需经专门培训,掌握和拥有一定的心理知识和咨询技巧的学生;此外,还需经严格筛选,性格开朗乐观、态度积极向上和学习工作优异,因此,朋辈心理咨询员主讲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促使学生更有信心成为像朋辈心理咨询员那样优秀的学生。
3.5 举办现场心理咨询 本文的现场心理咨询是指朋辈心理咨询员走出心理咨询室,将咨询地点放到学生人流量大的露天场所,向全校学生义务提供心理帮助。现场心理咨询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咨询,也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大量学生,尤其是帮助学生客观、准确的了解自己,并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一直以来广受学生好评。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找到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以为全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庄涵茹.高中生同齐生涯团体咨询效果之研究[M].硕士学位论文,台湾:高雄师范大学,2003.
[2]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8).
[3]Benand,Bonnie.The Case for Peers[M],Northwest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101 S.W,Main Street,Portland,Oregon.1990.
[4]Johns,Tricia.S&Carlin,Diane.Philadephia Peer Mediation Program:Report for 1992-1994 Period.[R] Good Shepherd Neighborhood House.1994.1.
[5]Attili,G.Successful and disconfimed children in the peer group:Indices of social competence withi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Human Development 1990(33):238-249.
不同背景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差异原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超(306)
广州地区大学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黎建斌司徒巧敏(308)
大学生厌学的有效干预模式——团体心理咨询李杨(314)
SARS期间云南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田军杨玉宇(316)
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调查申小莹李静(319)
中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良陈丽国杨开发(321)
广西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研究张旭叶发钦耿春华韦俊卿(323)
大学新生UPI问卷调查分析杨新华谢倩周贤君朱丽芳(326)
中学生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李箫史新广童辉杰(329)
森田疗法治疗强廹症及其机理探析:案例研究李明超李淑梅徐焕章(331)
同一专业与混合专业成员宿舍人际关系差异性比较刘亚平(336)
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及干预措施的研究郭苏嫣(351)
性犯罪服刑人员不同刑期及服刑时间心理特征分析廖勤张存国(359)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研究李海华王涛(361)
性犯罪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廖勤张存国张恒军杨海波(363)
犯罪性评估周新静李小平(366)
中学教师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训练研究王宁逯海福周钦(410)
无
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分析王树华(311)
情绪调节困难模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研究中的新模式罗晓云李辉(378)
近20年国内外老年心理学研究现状张玲(385)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简介侯会玲(388)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及特色技术孙华平李芳芳(391)
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大学阶段的心理障碍初探周驰(393)
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段雪融(397)
心理学新概念——积极错觉吕丽霞(398)
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因及矫治策略姜微微(400)
认知方式的测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陈彦垒胡竹菁(403)
6例者的心理分析曹文改吴江胡赤怕(405)
征文通知(407)
调理疏情助人自助——一则癔症心理咨询案例李自璋(408)
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段雪踪(4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思考王晓刚(413)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李建明(419)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简介(420)
临床研究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研究戢秋明谢良平程五福(333)
产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马琳郭丽(338)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陈茂卉周建国沙榆波(341)
抑郁症的自杀言行陈绍华李晓波李凌(346)
养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康复对策杨耀华(347)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遗忘症内隐记忆研究刘蕴(357)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担忧及其测量韩雪童辉杰(375)
新四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例的对照研究周用桓周佳魏勇魏琛庄淑云刘姿荣董敏华(417)
群体心理研究
社会支持对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王世嫘(342)
团体心理咨询运用子新兵心理健康维护的可行性余江李辉(349)
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的调查分析梁瑞优(352)
浅论记者的职业心理动机王娜张巍肖淑一(415)
綜述与讲座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综述研究王晓燕(368)
叙事心理治疗原理与技术述评张梦玲(37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黄时华张娟(373)
国内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马素红胡景娣(380)
洛夏墨迹测验研究的新取向刘国华(382)
中国大陆心理咨询本土化发展:问题与对策岳晓东严飞(193)
香港与澳门中小学学校辅导发展的比较苏肖好(200)
完美主义与基督教信仰訾非(209)
诗的心理治疗作用吕伟红(213)HttP://
情绪与癌症关系研究的进展郭小艳(217)
心理治疗师在不同流派中的角色周嵚王宁(219)
儿童防御机制研究的新观点陈玉霞孟宪璋(222)
青少年嫉妒心理研究陈栩冷荣兰郭斯萍(223)
国外冲动性失调研究概述李寿欣金玉华(226)
健美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探析都玉华王加伟(228)
教师心理问题的职业原因及干预策略王国钧(230)
神的解读及对中医心理学的思考孙凤(232)
理性——情绪疗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苏朝霞刘猛袁立壮李玉霞(237)
军校学员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的调查与分析刘学敏王海民杨志宏(239)
释梦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邵永宏盂繁娟(241)
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韩学功陶晓静秦龙(243)
无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张明霞李颖杰(234)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书写方法(235)
修改文章细则(236)
从近两年132例青少年心理咨询得到的启示俞承谋(275)
某高中文科生考试焦虑调查——兼对几个观点的考察闻军明熊剑锋陈彦垒窦温暖(277)
依恋认知机制初探彭贤马素红何婷(279)
初中生人性哲学的调查研究闫秀梅张雯顾玉春(283)
秩和比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董晓芳张良勇(285)
中学生抑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史新广冯成志(287)
家庭内人际关系所致心理障碍的案例研究赵燕(289)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稿约(291)
新入监罪犯攻击行为与EPQ各维度的相关刘国华(294)
神经性厌食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李英琴(298)
臨床心理研究
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张继先戢秋明程五福赵正安(245)
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应对方式的比较李薇李建明董晓雨(24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蒋军生徐鹏张新卿(249)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赵淑敏杜波田国庆栗克清刘杰宁征远刘建丛(250)
慢性分裂症脑电图、脑地形图随访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彭精芬张素花许瑞芬(253)
精神分裂症与酒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特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分析梁文珍吴世荣王源舒放(254)
116例神经症临床分析及整体调整与综合治疗李书平苏颖李映源胡宝贤张叔敏(255)
204名军队基层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际交往品质相关分析杨莹汤家彦陆树林(258)
奎硫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张武文(292)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张武文徐建国吴国兰(296)
調研查究
昆明高校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马锦(261)
吗氯贝胺治疗社交恐惧症临床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张素花(264)
高中生学习适应性、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李海华李春莉(265)
女性医务人员负性情绪临床调查与分析李俊爱李书平张淑琴马风红(268)
师专生情商研究——进取性与自信心统计分析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270)
广东汕头大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及压力调适研究赖小林祝森志陈艳雅(272)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探讨张丽(97)
四论音乐心理学在精神病医院中的地位周用桓周怡赵慧林魏琛董敏华郭秀英庄淑荣(99)
逍遥丸治疗继发性闭经30例临床分析梁春莲蔡松涛(102)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治疗邢乃愈龚燕高湘萍(103)
睡眠恐怖症的心理分析刘连龙胡明利(106)
10例性心理障碍案例分析万丽霞郭云英闫影(109)
忆诺思(万拉法新)和阿普唑仑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比较研究董发昌谢瑞满陈伟丁宁邱柬鹰(110)
精神疾病中心理与人格因素的作用以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蓝弘(112)
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董发昌陈伟谢瑞满(1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张丽娟(117)
同性恋者的心理咨询个案探讨彭跃红(120)
学生心理研究
从中医“本于神”看临床带教技巧与方法李赛美(122)
拉萨市汉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陈国典王亮生林咏梅(125)
民族贫困地区高中生成就动机的研究何江军张庆林尹辉(130)
焦虑调查及其缓解与治疗研究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132)
军校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讨唐云翔仇瑶琴刘晓虹邓光辉(135)
非学生青少年与学生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研究胡洁(139)
社会家庭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分析吴敏时松和李幼辉葛菊红(141)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4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建议余仙平肖三蓉(145)
湛江市1500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与分析左银舫陈日英(148)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50)
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周引梅刘清彭回春(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