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0: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质与勘探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语
种:
开
本:
国际刊号:1001-1986
国内刊号:61-1155/P
邮发代号:52-14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EI PAGE ONE数据库、美国能源研究院《煤文摘》(COAL ABSTRACT)和国际能源机械《煤文摘》(COAL HIGHLIGHTS)等12种数据库和文摘期刊收录。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矿井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的新发现、学术论文、先进经验和技术革新成果。
主要栏目:
煤田地质
矿井地质
煤层气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煤田物探
工程物探
探矿工程
科技信息
获奖情况
岩土的勘察工程以及地质勘察工程是运用了地质学、岩土力学以及工程地质学等理论,并通过科学的勘察程序以及方法的制定,通过对岩土仪器的测试和测试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对有关岩土勘察工程项目地质条件的检测项目的实现。通过对岩土工程项目的测试和相应技术的应用和评价机制,实现了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发展,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准确而切实的地质工程发展的材料,为工程那个项目提供了建设的依据。岩土的勘察和地质的勘探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将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实现对地质勘探工程的规范化发展和建设。
一、岩土勘察工程工作的意义
地质的勘察和岩土勘察工程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基础,岩土勘察和地质的勘察工程的参数设计,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合理参数的设计关系到建筑工程设计的基础以及相应数据的安全性和经济型,从而通过岩土勘察工程的工作实现了在建筑工程勘察过程中的相应工程地质理论的运用,通过对相应工程地带的地质条件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形成了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有效施工的指导,从而为相应的工程施工提供了建设的依据。从而能够通过岩土勘察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对工程建筑和现有的自然条件之间的利用和发展,从而形成对工程建筑不利条件的规避,实现额对建筑工程的良好发展。从而,岩土的勘察工作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勘探和岩土勘察工程的策略分析
1、建立明确的地质勘探的目的和岩土勘探工程的内容体系
对于岩土工程特性的分析, 其目的就是要明确勘察, 从而指导勘察技术的工作方向。进而全面、细致地进行岩土工程特性分析,可使勘察工作计划对实现勘察目的具有针对性以及勘探、测试工作与工程实际条件的切实性。充分理解拟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特性,可正确指导相关收集的基础资料、编制勘察工作纲要和制定勘探测试技术工作措施的各项勘察技术工作。其中包括占有充分可借鉴的区域地质资料或相邻场地的工程信息和岩土工程条件, 成为制定具有切实性和针对性勘察方案的必要条件。同时,要使勘察工作服从工程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及满足行业和业主的各项技术标准。勘察技术工作以岩土工程特性分析为基础, 并结合相关建设工程或施工要求来确定的, 还必须涉及到各种工作指导规范、规程等。一般情况下,勘察工作所遵循的法规和标准必须具有系列性的和复合性的, 对于不同标准间界定的差异, 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标准往往是某一方面界定的控制值, 实际勘察工作执行时必须通过分析研究归纳为某一确定的界定标准, 并使之完全符合相关标准限定的范围, 或者是克服所收集的相关规范是相互矛盾的界定值。
2、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位置的确定
根据相关岩土勘察的相应条例规定,应对复杂的地基详细勘,建筑工程勘探点之间的距离应为10- 15m,而对于隐伏岩溶类型的地区,应对岩土表面的起伏状况进行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依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范围以及具体的工程那个特点,通过对相应的标准进行界定实现了初步岩土勘探的布置。建筑工程的详勘阶段应建立对建筑工程地基进行均匀性的评价。而地基的均匀性也是指是否由于地面沉降而导致岩表的差异或是倾斜等相应岩土结构难以承受或产生的变形等现象。当建筑工程项目的岩土土层性质横向分布的变化范围较大,并且可能存在影响成桩的土层时,应加密岩土的勘探点。在对建筑工程的初步岩土勘探点的设置过程中,应明确相应勘察点的布置的意图。勘探点的位置应保证建筑工程纳入整个勘探点所覆盖的范围之内,并对有针对性的勘探点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进行对勘探点的严格布置和准确定位,而对于一般情形上的勘探点,则必须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形成具有多种功用的综合勘探点。
3、建立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综合勘探方式
地质勘探以及岩土勘察的方式众多,而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勘探过程中,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质勘探的方式,也可选择多种勘察方式进行综合运用。若相应工程项目的勘探深度不大,且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时,可采用探井法,而对于需划分岩土分区界线的建筑工程的勘探点,应考虑使用探槽法。触探法具有方便快捷的勘探特点,能在短时间内探测出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或是其他相关指标。而对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建筑工程,则可采用开挖探井,并在现场取样,为室内的研究和试验提供样本。掘探法与动力触探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有效提高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建立创新的岩土勘探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的岩土勘探过程中,应建立创新的岩土勘探的技术,通过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运用建立了岩土勘探工程技术的保障,从而能建立稳定的岩土勘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发展,要实现更为高效和智能的岩土勘探技术则应采用计算机技术与勘探技术的结合发展模式。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建筑工工程地质和岩土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专业的软件模拟出复杂的岩土状况的改变和演化的全过程,从而能为相应的施工人员制定准确的应对方案提供了依据。并且还能在掌握了相应资料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进行仿真模拟,从而能建立岩土问题的预测体系,建立了及时的预警系统。
5、建立岩土勘察信息数据库
岩土勘察工作的数据资料的忽视将对工程项目的勘察成果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损害。从地质勘探和岩土勘察工作的发展和宏观来看,忽视对岩土勘察信息的收集对岩土工程的发展不利。从而在整个岩土工程的勘探过程中,还应建立专门的信息数据库,将现有的岩土勘察的部分资料或是全部资料录入到信息数据库中,从而能提供相关岩土勘探工程数据的查询和利用。岩土勘探工程信息库的建设将有利于建筑工程的相关岩土条件的大致把握,从而减少初步勘察的工程量。
6、建立完善的岩土勘察工作的监督体系
目前而言,我国岩土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由相应的政府部门承担。然而由政府部门承担岩土勘察工作监督工作的监理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相关的岩土勘察的单位应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建立强化的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监督机构的监督体系。实现对岩土勘察市场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从而建立完善的岩土勘探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勘探工程以及勘探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德明. 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探讨[J]. 才智, 2008,(13).
[2] 曲世才.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04) .
[3] 商烨青. 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J]. 河北水利, 2008,(11) .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nstituent. With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rise of a new round of construction upsurg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building foundation is the important basi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ensu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field and experi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report and the relevant chart text should be according to the reasonable programming.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cord, in situ test and experiment material inspection checking so that they match and by each other. The foundation rock stratification is a important link, according to geological era, soil of geotechnical genetic types,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state, rock weathering degree and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rationally divided.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echanics properties are according to the in situ test and experiment material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alue comprehensive judgement. The report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llecting relevant data, do content is complete, the evidence is enough, highlight,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site conditions, foundation geo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special problems for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reasonable applica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projec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工程地质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 ,起源于二十世纪初 ,在我国则是在 1949 年以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今天 ,工程地质勘察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二十年来 ,随着测量、物探、钻探、试验等在仪器、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为工程地质带来了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 ,从外业资料收集和内业资料整理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产品成果、质量标准等等均与传统的工程地质有了较大的差异。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 ,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笔者将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多年的一些心得体会 ,提供给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1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全国规范 GB50007- 2002 规定:在确定岩土地基承载力时,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现场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理论公式计算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岩土工程试验和标准、动力触探、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成果,用于计算地基承载力,在岩土工程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应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修订为 GB50007- 2002 版时,取消了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查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表格,但这并不表示不可以通过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查表确定岩土地基承载力。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各异,用查表法按 GBJ7- 89 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在大多数基本合适或偏保守,可能在某些地区会不安全,故全国规范 GBS0007- 2002 取消了岩土地基承载力表,但并不说明岩土地基承载力表本身有问题,它所提供的经验关系在技术上仍然是有用的,只要经过经验证明这些地基承载力表数据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就可以供工程师参考。但也要防止勘察人员利用所谓的地区经验人为降低承载力指标,造成工程浪费。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成果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不失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先决条件,但传统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能充分揭示场地地质空间变化的规律,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岩土工程的空间分析要求。
2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加强岩土踏勘与资料收集通过现场踏勘与区域地质资料的收集,可以帮助岩土勘察人员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一方面可减少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使岩土勘察成本合理,增强岩土勘察单位竞争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拟建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如一般轻型荷载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岩土勘探孔深度 15m 基本可满足要求,而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采用桩基,岩土勘探孔深度 15m 一般就不够。
2)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如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好、埋深浅、厚度大的地区岩土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而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加深,岩土勘探间距可适当加密,合理编录与整理资料,岩土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现在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分工较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原始编录资料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就容易造成野外与室内之间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及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分析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由于拟建场地的岩土特征、岩土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按部就班,报告应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及建筑物工程特点,注意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加强岩土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岩土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 PDCA 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
3岩土的分层探讨
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1)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2)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3).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4)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尽量列表表示土工实验结果,文中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主要指标,例如填土的压缩模量、淤泥和淤泥土的天然含水量、粘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红粘土的含水比和液塑比。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5)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6)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地下水位变化包括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频繁升降三个方面。
水文地质勘察的决定因素: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岩石和土区别于混凝土钢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点,也是决定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所以分析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是做好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岩石的裂隙性裂隙的成因多种多样,岩石和裂隙合在一起统称为“岩体”,并将其中的裂隙概化为“结构面”。显然,结构面是岩体中最薄弱的环节。搞清结构面的产状、参数和分布,是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岩体中的地下水是沿着岩体中的裂隙和洞穴流动的,随着裂隙和洞穴的形态和分布的不同,有脉状裂隙水、网状裂隙水、层状裂隙水、洞穴水等不同的地下水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裂隙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并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勘察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方面的规范、规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真实准确、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应抓住当今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加强创新,探索勘察新技术,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矿区 水文地质勘探 方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TE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027-02
矿区是煤炭采集的主要场地,目前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许多矿区扩大了建设规模,频繁的组织矿工开展采煤行动。但是由于对矿区水文的地质缺乏勘探工作,使矿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该文笔者对水文地质勘探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研究一些可行的方式去推进对水文地质勘探的工作发展的进程[2]。
1 分析传统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中存在的不足[3]
首先,勘探人员没有对矿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充分地探索工作,致使他们只是掌握一些肤浅的常识性内容,因此,在制定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时,大部分内容是依据主观体验对该矿区水文地质进行分析以及评价工作,没有深入地对其性质进行挖掘。
其次,在水文地质勘探手段的选择上存在局限性。我国大部分矿区受到岩石溶液承压水的制约。矿区底部水分突然流出是极为常见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岩溶开裂缝隙中的水文结构发生突变,或者是由于水流与矿岩之间压力相互作用造成的,当然也不排除矿区岩土自身结构发生改变这一因素。可以说,造成底部水流突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传统的水文地质勘探手段被应用时,一次应用只能勘探以及查明一种造成水流突出的原因。再者由于造成水流突出的原因有很多种,各个矿区底部的水流突出现象形态各异,比方说,有的矿区在岩溶断层发生底部水流突出这一常见现象,此时的岩溶是罪归祸首,但是进行采矿工作时因为压力的改变也可能造成底部水流突出的现象。因此,在水文地质勘探手段的选择上达不到统一的标准要求。
最后,因为技术人员不能对灰岩的含有水分和隔开空气的水流层面进行有效地划分,这样他们对两者的厚度以及层面不能明确的掌握,最终致使水文地质预算时,不能将具体数值(抽出水的数量以及含有水分层面的厚度)带入到固定公式中。因为采集的数据不周全,导致技术人怨神怒无法根据水文地质的变化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矿区“堵塞”水质进行“疏导工作”。传统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只是在与灰岩垂直层面,凭借简洁的勘探工具对灰岩表层的水分进行测量工作,这种水文地质勘探数段不适用在现代矿区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中。
2 依据勘探管理机制,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近些年国务院陆续颁发了一些与加强煤炭生产采集以及矿区地下水管理的制度,《固体地质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规范》这类制度符合我国矿区地质与矿产资源行业的要求,该类制度是在对矿区水文、地质进行系统的调查工作以后制定的。它总结了物理勘探法、化学勘探法以及钻探、测试等各类方法的优势以及缺陷,这样矿区勘探人员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与当地矿区水文地质相符的勘探方法开展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该制度体系中,明确了与煤炭采集工作中各种充水、排水情况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预防途径以及解决策略。总之,只要及时地参照与矿区勘探有关的管理体制,结合该矿区水文地质的现状,采取合理地勘探方式,此时的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矿区隐患得以降低。
3 拓宽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范围
煤炭资源采集过程中,地下水的流动形式对矿区开采工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使地下水对开采工作的破坏程度降低至最低水平,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人员就必须拓宽水文地质勘探的范围,探究地下水源存在的区域,摸索不同地段地下水流动的方式。此时勘探人员可以采用钻探的手段,将地下水流抽出或者注入,这样就能探测出地表以下某一矿区地下水流的发展以及变化规律,同时检测出该矿区某区域岩层自然分级的情况。为了达到拓宽矿区水文地质勘探范围的目标,那么就对勘探人员提出标准,要求他们在勘探工作中,准确地掌握重点的工作内容,在工作开展的进程中,落实有规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勘探指导方针,在此过程中分析矿区充水原因,归纳地下水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做好工作笔记,为日后矿区防水治水工作做基础。
4 综合应用不同的物理勘探方法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知道,矿区水质地质勘探的方式有物理勘探法,化学勘探法,钻探以及各种检测方法,其中物理勘探方法在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中应用频率最高。物理勘探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煤炭采集过程中遇到的矿区构造或者是充水,排水等复杂问题,在对这类矿区开采进行处理时,可以将地震勘探(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与电法勘探这两种物理勘探方法有机结合,加以应用,最终得到三维数据和钻孔资料数据信息,这样就实现了对矿区目标构造层详细分析的目的,此时勘探人员可利用获得的数据信息使矿区构造层的立体图像得以还原。依据数据以及参照立体图像,水文地质研究人员就能够确切地掌握该矿区压盖隔水层的厚度。总之,积极地应用多种物理勘探方法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可以得到准确性高的数据,为水文地质的分析工作提供基础。
5 结语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是一项繁杂而系统的工程[1],其实促进勘探工作质量提高的方法以及策略很多,除了上文阐述的几点以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勘探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使这项工作得以完善。该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在进行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时,要加强组织与管理工作力度,注重对文献资料的采集以及整合工作,为了使当地的矿区建设处于安全状态中,就必须对这些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开发与应用,解决该矿区水文地质所引发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创新;发展
一、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
1.1钻井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钻井技术是关键的技术,其费用在勘探成本中占据较大一部分。在过去,石油地质勘探多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可以获得较快的钻井速度,并且能够减少对地层的破坏和遗漏等问题的发生。在进行枯竭油层开采时,该技术拥有较高应用价值。但该技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使用大量设备,在防腐和安全上也有一定欠缺。在新时期,三维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和多分支钻井技术则得到了应用,从而实现了钻井技术创新。在这些技术中,多分支钻井技术应用价值较高,能够进一步提高钻井效率。1.2物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常使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下地质情况分析,可以通过记录人工制造的地震波完成石油开采地点的准确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结合计算机等技术,具有较高分辨率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和数字地震技术也开始在地质勘探中得到了运用[1]。1.3测井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测井技术的创新上。目前,测井技术已经由数据型开始向成像型发展。利用成像型测井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而在多组成像测井仪的配合下,测量井眼范围得到了扩大,勘探深度也得到了提高。近几年,测井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如随钻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先进技术都得到了运用,从而使测井工作的测量精度和速度得到了有效提高[2]。在这些技术中,随钻测井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和组合随意等特点,快速平台测井技术则具有较高的测井效率和较低的故障发生率,因此引起了地质勘探人员的重视。
二、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
2.1信息化。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其正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目前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石油勘探数据的仿真分析和处理。而通过建立相应的勘探模型,则能完成勘探地区分布特点的直观展示,进而使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模拟也将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得到进一步运用,从而在为勘探效率和质量提供保障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2.2综合化。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上来看,综合化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各种勘探技术都陆续得到了综合利用,以满足石油地质勘探的实际需求。比如在物探技术发展方面,油田勘探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复杂地形的影响,所以还要加强对各种物探技术的综合运用,从而更好的解决勘探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在钻井技术运用方面,则可以通过综合利用膨胀管技术和连续按技术进行水层和断裂层钻进,从而在加深钻井深度的同时,减少对钻井环境的破坏,进而使钻井和测井数据的采集和状态监测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通过多维发展,则能使石油勘探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3智能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开始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人们开始尝试在地质勘探领域使用无线遥感技术,从而利用全方位感知系统进行油井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3]。而光线感知系统和新型热史技术的运用,则能在高温和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完成环境的检测,并借助系统较强的感应能力进行地质和资源分布情况的准确判断,从而在降低石油地质勘探成本的同时,为勘探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三、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不断创新,开始向着信息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加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则能够更好的完成油气能源的开发和保护,从而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石油地质勘探人员还要加强对技术创新与发展问题的认识,以便更好的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煤田地质勘探的六十年的回顾
建国的六十多年以来,甘肃省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从甘肃地区提交的地质报告书已经至少有上万份,相对于以前没有储量的稀少,甘肃省煤田地质勘探已经表明甘肃地区煤油储量至少达到了数百亿吨,不但满足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需求,也加快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1.1 煤田开采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新煤田的不断发现
经过了几十年不断的煤田地质勘探以及开采工作,甘肃省很多地区的煤田的面积都有了极大地扩大,尤其是经过勘探工作后探明的煤油储量比以前粗略计算的多了几十倍。不仅如此,除了煤田开采区域的不断扩大之外,另外一个可喜的成就就是在甘肃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新的煤田与矿区,比如红会、魏家地、大马营等等地区。这些新煤田的储量也很大,在整个甘肃省的没有储量中也占有较大的一部分的比例。
1.2 地质技术的不断进步
建国以来,我国地质的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刚开始时,我们从国外学习西方的先进地质经验和技术,逐步的掌握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并结合我国煤田勘探和开采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些快速、高效的开采措施。比如说“三边”的工作方法,就是将勘探施工、整理分析地质资料和勘探设计的修改三者结合起来,从而使煤田的勘探和开采工作逐渐的步入正轨。特别是多年以来对甘肃的多次煤田预测,掌握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和勘探经验,为甘肃省煤田地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甘肃境内的地质很复杂,主要是煤地层较多,所以保证了煤炭的高产量。此外,泥炭的沉积现象在甘肃的地质勘探过程中也是比较普遍。在主要的煤系中,构造也大多很繁复,对于构造简单的广阔盆地型的煤田,虽然煤层多而厚,但由于开采的困难,我们一般不予以考虑。而对于小中型断陷盆地型煤田而言,可以适用于小型煤矿的开采,因为它的单位面积存储量大,矿点多,煤层薄且变化大。
除了这些以外,甘肃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国家比较重视建立地质实验室。对地质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在建立地质实验室的同时,也配备了齐全的地质测试仪器,对地质勘探及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1.3 煤田勘探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甘肃煤田地质勘探的技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提高。就以钻探方面来说,相对于几十年前的手把式回转取心钻机,近几年所采用的金刚石钻头、绳索取心工艺等较为先进的技术,不仅大大的提高了煤炭开采的效率,也让煤炭的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几年来的发展,让甘肃的煤炭开采率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名列第一,这里包括了煤炭媒心采取率和绳索取心钻探的钻月效率。这让煤田勘探的工作得以稳健的开展下来,建国以来,国家在甘肃建立了上百对的测井站,虽然由于设备的简陋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勘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引进了多种先进的勘探技术,让勘探的解释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一种比较重要的勘探方式就是地震勘探,它的使用也有一段历史,早先是使用光点地震仪,随后更改为模拟磁带地震仪,这种地震仪的采用对煤田的勘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施工比较困难的盆地 、窑街等地区时,更是在实践中创造出了水泡法等比较符合实际的勘探方法,大大地克服了施工的困难,在节省费用的同时,保证了勘探工作的稳步进行。对于河北、山西等重点矿区,地震勘探工作的开展进行的更加彻底,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给地质勘探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1.4 地质勘探的工作经验
几十年来,甘肃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因为60多年来甘肃煤田地质勘探的发展历程是比较曲折的,所以不可避免的也会有失败的教训。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点就是要遵循煤田地质勘探的客观规律,要以国家的建设大局为重,不能完全凭着自身的主观意愿。第二点是要保证地质勘探的工作质量,不能马虎,要严格抵制那些急于求成、不按照程序工作的行为。第三点是指要依靠科学的力量,不断的去提高地质科研水平,不断的更新发展,要深入的了解科学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第四点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指在不断提高地质勘探水平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的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一些勘探工作中产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永远的发扬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队伍的稳定,保证地质勘探工作永远的繁荣下去。
2 对甘肃地质勘探的未来展望
甘肃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我国沿海及中西部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这就让甘肃的能源产业及煤炭产业日益的繁荣。当然,随着煤炭开采的加剧,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不但开采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地质勘探的后背项目也变得越来越不足。所以,对于未来煤炭的开采,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煤炭开采的稳定进行。深入第一是要加强对煤层和聚煤规律的研究。甘肃地区的煤层对象主要是中侏罗统和上石岩统,我们要重视这这两个煤层,加强对着两个煤层的研究,当然对其它煤层的探寻也不能懈怠。当然,对于聚煤规律的研究我们也要不断的加强,在甘肃境地内,由于后成煤期的红色陆相盆地较多,所以我们要根据已有的资料和经验,去研究和了解它们的结构和趋势,扩大含煤的范围,为煤炭的探寻工作提供模板。第二中方法是指要多次开展对煤田的预测,我国对煤田的预测工作在几十年里已经开展了很多次,但对于未来的煤田地质勘探,我们有必要再以前经验和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创新的预测方法对煤田的地质勘探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预测。在原有的地质勘探工作中加强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探测方法,从而让以后煤田的地质勘探工作开展的更加的顺利。
3 结语
甘肃省作为我国煤炭开采的先行者,在煤田地质勘探领域也取得了较为可喜的进步,回顾几十年以来的勘探工作,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很多宝贵的经验。当然,一些失败的教训我们也要铭记在心,不断的加以改变和完善。在社会飞速进步的新形势下,我们将克服困难,稳步前进,为甘肃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总的来说,我们要把握住这些经验,加以创新,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展望未来,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P6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189-1
油田地质勘探技术创新一直以来都是石油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详尽、可靠的油田地质勘探技术能够为制定完善的油田开发方案起到重要的资料支持,能够降低石油开采风险,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在油田地质勘探新技术应用现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其中影响因素较多,缺乏对新技术的重视是根本原因。
1油田地质勘探技术创新现状
1.1计算机模拟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油田地质勘探领域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利用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地质勘探情况进行模拟仿真,便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途径。计算机模拟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地质数据分析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地质勘探数据分析方式,将地质勘探到的各种数据输入相应的仿真系统中,可以快速进行地质情况模拟。例如在底层对比分析中,传统的底层滴鼻分析需要建立模型,计算和处理大量的地质数据,而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够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地质勘探数据的分析效率。同时,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也更加全面、形象,将抽象的地质数据转化为形象的展现方式。
1.2地球物理技术
地球物理技术可以说是油田地质勘探中所应用的主要技术,随着地球物流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如在分比率精度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遥感技术、GPS技术等新技术在地球物理技术中的应用,也提高了地球物理技术水平。在地球动力学等重要的理论方面,随着大量学者研究的深入,也逐渐形成了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相关理论,为地球物流在油田地质勘探中的更好应用打下了基础。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地球物理技术中的应用,也将传统的地球物理技术引入了信息时代,地球物流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地球物理技术的可靠性和应用范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3膨胀管和连续管技术
在水层和断裂带分析中,膨胀管和连续管技术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膨胀管和连续管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油田勘探的深度,在物探方面能够更好的对目标底层进行物探分析。同时,在一些小井眼的勘探中,膨胀管和连续管技术也能够更好的克服恶劣环境,大量的实践应用效果表明,膨胀管和连续管技术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当前,在膨胀管和连续管技术的应用中,往往也会增设相应的传感设备,能够在勘探过程中实现勘探信息的实时监控。
2完善油田地质勘探技术应用的策略
2.1积极重视新技术创新
首先,在完善油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中,应当积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充分认识到进行勘探技术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在油田地质勘探技术创新中,并不一定是指完全的进行技术创新,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对于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也就是二次创新。例如当前国外一些先进的油田地质勘探设备和技术,可能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实际地质情况,这就需要对所引进的设备技术进行改良和创新。事实上,在油田勘探技术应用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改良技术比完全进行技术创新更加实用,不但能够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也能够针对具体的油田地质勘探情况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和改良。
2.2建立完善的技术应用管理体系
建立玩的技术应用管理体系是保证油田地质勘探技术创新得以较好应用的基础。在当前的油田地质勘探中,虽然也出现了很多先进的勘探设备和技术,但是往往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技术创新转化率较低,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完善的技术管理,没有在实际油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因而建立完善的技术应用管理体系,也就应当注重在油田地质勘探中在技术支持方面进行优化,例如建立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在实地勘探中,技术管理人员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方案,在某一勘探阶段,针对某一勘探内容应当选择何种勘探技术。并且在技术应用中,做好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工作,提供技术问题解疑。
2.3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地质勘探技术
不同的油田地质勘探中对于勘探技术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油田勘探技术选择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应当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例如一些油田地区的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勘探地点处于多山地区,一些大型的勘探设备难以运送至勘探地点。这就需要在勘探技术选择方面针对具体的地貌情况和交通条件选择适宜的勘探技术,而不是最为先进的勘探技术。也就是说,对于勘探技术的选择标准并不一定完全是最新与否,而是应当以实际应用价值为标准的。
3结论
良好的油田地质勘探技术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地质勘探水平,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好的资料支持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油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出现了一些全新的油田地质勘探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如计算机模拟技术、地球物理技术、膨胀管和连续管技术等等。在油田地质勘探技术应用中,应当积极重视油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的技术应用管理体系,并且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勘探技术。
参考文献
“营改增”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企业有效减负,更重要的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第三产业更好地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根据财税[2011]110号文件《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试点地区先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业开展试点,逐步推广至其他行业。条件成熟时,可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行业试点;财税[2011]111号文件已将工程勘察勘探服务列入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43号,又将北京等8省市纳入试点范围,“营改增”的步伐逐渐加快。全国地质勘探行业税改迫在眉睫,本文拟剖析“营改增”对地质勘探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地质勘探行业税负的总体变化分析
地质勘探行业主要从事野外施工作业,长期以来比照建筑业申报缴纳营业税,税率为3%。实践中地质勘探单位与业主方签订合同往往包含三种情况:一是纯地质勘探合同;二是地质勘探同时提供地质技术服务合同;三是纯地质技术服务合同。地质技术服务(整体业务占比较少)属于服务业,税率为5%。“营改增”后,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纯地质勘探合同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收入降低,同时,地质技术服务税率由5%变为3%,整体税负将有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勘探单位税收负担,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地质勘探单位大部分应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资格,适用增值税税率为6%,该方案有可能加大税收负担。主要原因有:(1)“营改增”后税率由3%、5%提高到6%;(2)地质勘探的施工特点是地处乡下、位置偏远、单孔施工、就近采购(单孔所需原材料品种多,用量少),由于抵扣链条的不完善,增值税并未覆盖到全行业,很多企业并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缺少可以用来抵扣的进项税票,比如现在很多加油站,特别是民营加油站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企业税负增加;(3)青苗赔偿费在总成本中占比越来越高(平均为10%左右),施工占地按规定的补偿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地主的要求,而赔偿成本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4)野处施工非常艰苦,工资成本占比呈上升趋势(目前为30%以上);(5)运输费、差旅费、业务费、房租费、水电费等成本较高,即便能从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增值税发票,抵扣率也较低(为3%)。
因此,“营改增”后,地质勘探行业税负将有升有降,取决于地勘单位自身的规模、成本结构、管理水平,地勘单位应做好积极准备,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超前思维,提前谋划,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财务核算水平,提高应对能力,立足自身,评估“营改增”后税负对本单位的成本影响,消除或降低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扬长避短。
二、“营改增”后对地质勘探单位的影响分析
《中国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除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外,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也就是说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就越少,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少,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就越多。因此,“营改增”后企业税负的高低取决于可抵扣成本的高低。
“营改增”前后对地质勘探行业的利弊分析比较
假设某地质勘探单位为一般纳税人,销项税率为6%,进项税率为17%,销售收入为X,可抵扣成本为Y,则税改前应纳营业税额为3%X。税改后销项税额为X/1.06×6%,进项税额为Y/1.17×17%,应纳增值税额为X/1.06×6%-Y/1.17×17%。
当3%X=X/1.06×6%-Y/1.17×17%时,即Y/X=18.31%,说明该地勘探单位“营改增”后可抵扣成本占收入的比重等于18.31%时,税负将持平;可抵扣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小于18.31%时,税负将加重;可抵扣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大于18.31%时,税负将减轻。
以上测算的“营改增”前后的企业税负平衡点为18.31%(可抵扣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是建立在企业取得的进项税率为17%的基础上,如果可抵扣成本部分从其他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取得11%、7%、6%、3%的进项税票,平衡点会更高。
三、地质勘探行业“营改增”后应对策略
(一)提高勘探单位的议价能力和水平
税改后地质勘探行业的议价能力变得愈加重要,议价能力高低或成盈利的“胜负手”。不同企业处理税改的能力不一样,如果议价能力不强,就可能维持勘探价格不变并承担多缴增值税的负担,从而不能获得税改的好处。因此,应认真研究上海改革试点中的经验教训,提前做好企业税务及整体发展规划,调动全员做足准备。地质勘探行业的下游是矿山企业,一直以来地质勘探行业开具的建筑安装发票对矿山企业来说不能抵扣销项税款,“营改增”后,在维持地质勘探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矿山企业享受了税改带来的好处,理应将少缴的增值税款利益部分让利于下游地质勘探企业,从而平衡税负。然而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可能轻易让利,这就得取决于勘探单位的议价能力和水平,通过提高单价所带来的利益消除税改可能加重的税收负担。
(二)加强材料成本的采购管理
地勘单位应当充分考虑到税改政策为本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材料采购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尽可能实行批量采购,选择质量有保障,税率为17%的一般纳税人为供货商,取得合法、足额的增值税专用税票进行抵扣,实行原材料的统一采购,统一发放。同时还要考虑到施工地的远近,进行统一供应原材料与施工地就近采购原材料的价格成本、运输成本、税金成本的对比,不能一味地为追求进项税额的抵扣而人为造成总成本的不降反升。
(三)全体动员,加强增值税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宣传普及
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涉及到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各个部门,增值税的处理过程远比营业税复杂,地勘单位很多部门和人员从未涉及,对增值税知识知之甚少。因此,企业内部要做好增值税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取得合理合规的增值税发票,减少不能抵扣的成本,增加进项税款的抵扣,降低税收负担。
人存在于自然界中,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相比人显得非常渺小,因而对于很多自然灾害无能为力。但是虽然地质灾害的发生不能避免,我们却可以对其进行监测和预防,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将其运用到了地质灾害勘探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对物探技术的基本认识
1. 物探技术的概念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物探技术,它是运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来研究地质问题以及勘探和寻找矿产资源的一项新技术。物探技术作为地质勘探中的新兴领域,是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并逐渐发展成为地质勘探和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衡量现代地质勘探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 物探技术的发展历程
物探技术最初只是运用于地质勘探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中各个行业的需求为物探技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物探技术开始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并逐渐出现了一个分支,即工程物探。主要包括场地工程物探、路桥工程物探、管线工程物探、水利工程物探、灾害治理工程物探、以及环境工程物探等。
3. 物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技术也逐渐成熟,当前物探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数据采集技术和变换技术的发展,使物探技术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等方向发展;2)总线技术成为模块式、插卡式和积木式物探仪器设备的关键技术;3)超导重力仪和超导磁力仪等超导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物探仪器的功能;4)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研制物探仪器的周期大大缩短,物探仪器更新的速度加快。
二.我国的地质灾害
1. 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产生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或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地质现象。一般有滑坡、泥石流、火山、地震、崩塌、水土流失等。
2. 地质灾害的分类
根据地质变化速度,往往把地质灾害分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两类,其中缓变性地质灾害也被称为环境地质灾害。前者主要有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后者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
根据地貌特征,可以把地质灾害分为山地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
3. 传统地质灾害勘探方法
1)埋桩法
埋桩法主要适合对崩塌或滑坡体上产生的裂缝进行观察和测量,在斜坡裂缝的两侧进行埋桩,用尺子测量两个桩之间的距离,从而了解滑坡的滑动变形过程。
2)埋钉法
埋钉法是在建筑物上裂缝的两侧分别钉一枚钉子,然后对两枚钉子之间距离变化进行测量,从而判断滑坡的滑动过程。这种方法对判断临灾前兆非常有效。
3)上漆法
上漆法和埋钉法的原理相同,只不过是在建筑物裂缝两侧画上油漆作为标志进行地质灾害的监测。
4)贴片法
贴片法是说在建筑物裂缝上粘贴纸片或水泥砂浆片,一旦被拉断就说明滑坡发生了变形,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这种方法对于滑坡突然发生变化时比较有效。
三.物探技术在主要地质灾害勘探中的运用
(一)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1. 滑坡勘探的要求
在对滑坡灾害进行勘探时,要查看滑坡区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其地质结构、地层岩性、以及工程地质特征等,分析灾害的成因和规模,并查明滑坡发育的阶段和稳定程度,以及继续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性。
2. 滑坡勘探中的物探技术
1)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能够探测到破碎带的位置、性质、以及产状等,并根据覆盖层的厚度准确确定基岩面的形态。同时还能够探测出滑坡堆积体厚度和底层结构,从而确定堆积床的形态和岩性接触关系。瞬变电磁法受地形和接地的影响较小,工作方式灵活多样且成本适中,但是不适宜在电网密集或游散电流区应用。
2)瑞雷波法
瑞雷波法在勘探滑坡灾害时,能够探测出覆盖层的厚度,从而确定基岩面的形态。同时还能测定滑坡堆积体厚度,并根据其厚度来确定堆积床的形态。瑞雷波法受场地和地形环境条件的限制比较小,但是勘探的深度较浅,一般在三十米到五十米之间。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用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分辨率高,特别是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浅部精细结构,工作效率比较高且成本适中。
(二)崩塌
崩塌是岩土体的突然垂直下落运动,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过程表现为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形成倒石碓。
1. 崩塌勘探的要求
在勘探崩塌灾害时,要首先查看周围的地理条件和地质环境,查明崩塌体的位置、形态和规模等,并分析其地质结构。同时还要划定崩塌灾害发生的范围,并研究其稳定性。
2. 崩塌勘探中的物探技术
1)电阻率测探法
运用电阻率测探法,可以测定覆盖层的厚度,破碎带位置、隐伏洞穴位置、以及塌陷区的底层结构等,从而确定基岩层形态和岩性接触关系。一般电阻率测探法用于地形没有剧烈变化的地区,在地形倾角陡且电性变化大的区域不易使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且目前已经趋向成熟。
2)电磁感应法
电磁感应法能够较为准确的探测出破碎带位置、隐伏裂缝位置、岩性接触位置、以及隐伏洞穴位置等,确定基岩层形态和岩性接触关系。主要用于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不适合用在强游散电流的干扰区。这种方法的方法组合较多,能够根据不同地质体使用不同的探测方式。
(三)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动力活动或人为动力活动造成的地表浅层岩土体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动力地质作用或现象。
1. 地面塌陷勘探的要求
进行地面塌陷勘探时,要考虑气象要素、水文要素、以及地质环境要素等,并查明塌陷的形成条件和发育史以及发育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和产生的危害,及早进行预防和控制。
2. 地面塌陷勘探中的物探技术
1)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法可以探测地下水的水位埋深、隐伏断层、地下洞穴位置、破碎带位置等,判断其充填性质。一般受地形影响小,需要一定的工作场所,是研究岩石极化特征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其机理较为复杂,需要认真进行分析。
2)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能够探测出隐伏断层位置、地下洞穴位置、空间形态等,测定出覆盖层的厚度、坍塌区的地层结构、以及坍塌堆积体的厚度和堆积床形态等。不容易受到场地和地形的限制,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勘探的深度比较浅且成本略高。
总结: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解决了许多人工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难题。特别是在地质灾害勘探方面,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在监测和预防地质灾害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物探技术中的不足,不断进行创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杜良法,黄壮远,孙瑞举. 地质灾害监测中环境地球物理方法综述[J]. 西部探矿工程. 2008(02).
引言
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地质构造学说就将对盆地的分析引入到大陆板块形成的研究中,形成了大陆板块的运动和演化形成了沉积盆地的认知。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致力于对盆地形成和演化、盆地构造特点、油气形成及分布规律的探究,并以此来评估盆地中油气资源的开发前景,预测勘探地区和方向。但是,随着地壳的运动和多年来勘探技术的发展,盆地勘探理论对油气资源的开发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更多油气资源的发现。长时间的分析表明,大陆是由块体所组成的,块体地质经过长时间的运动和演化,形成了复杂油气储存条件,为更好的进行油气勘探,必须对块体油气地质进行研究,根据块体油气地质的形成规律和油气资源的分布特点来勘查油气储藏方向和地域。
1 大陆板块构造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大陆板块构造与油气资源的分布有着紧密的关系,大陆板块在长时间的沉积和演化中形成了有利于油气储存的地质构造。依据地质构造、演化时间以及油气分布可将全球的油气资源富含区分为北方域、太平洋域、特提斯域、南岗瓦纳域四个油气域,其油气储量分别为23%、5%、68%、4%,其中,虽然特提斯域的油气域面积相对较小,但是油气储藏资源却是最大的,可以说明,由于板块构造的不同,油气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在目前所发现的近一千个大型油田中,大多数集中分布于美洲、欧洲、非洲及中东,经分析大多数油田都分布于被动大陆边缘以及大陆裂谷盆地中,可以说明板块构造与油气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分布地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块体油气地质
块体油气地质是指以相同块体为基础,以块体和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控制力而形成的同一沉积地质体。块体油气地质的形成往往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构造变动,要历经多旋回演化、多套沉积层系、多期油气生成、油气运移、油气聚集成藏等过程才能形成。块体油气地质在垂直方向上有时代、性质、类型等不同的多套沉积的叠置,在水平方向上有不同时期的继承性、改造型、交错式的叠置。某一范围的块体油气地质既可以形成构造简单的盆地,又能形成性质复杂的盆地。所以,一个盆地可以是由多个构造不同的块体地质基地构成,这就导致一个盆地不同块体的油气分布规律出现较大的差异性。
2.1 块体油气地质体的形成
(1)演化背景。长期以来,由于地壳的运动和演化形成了大陆板块构造。在显生宙时期,全球地质经过约十亿年的运动和演化,在历经两个构造巨旋回后,即发生在Rodinia古陆的裂解构造运动和Pangea古陆的重新聚合构造运动,大陆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大多数沉积地质的类型和范围,而这些沉积地质体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对全球油气资源的分布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可见,大的板块构造运动促成了不同地质沉积环境,导致了不同沉积地质的发育和形成,最终决定了不同地区和块体的油气资源的储藏含量有所不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
(2)块体间相互作用对油气资源分布的影响。由于块体之间的相互接近、碰撞等产生的作用,导致块体发生对冲、仰冲、俯冲、走滑等现象,块体内部的沉积环境因此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构造改变,产生较大的隆起、背斜构造地带等,经过多种类型的发育而形成了适合油气储存的理想空间;在块体之间及边缘由于块体间的碰撞而产生的褶皱变形经过发育形成了不同的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地带。此外,块体之间的离散和块体内部的伸展裂陷都会形成有利于油气富集的闭圈形构造地带。
2.2 块体油气地质油气的分布规律
在烃源、储集、盖层等油气地质条件下,不同沉积地质体的油气分布具有一定的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
(1)对于因拉张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地质体,沉积和油气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有序性,主要表现在形成的沉积旋回具有由粗到细再到粗的特点,断层边界处粗粒形成的冲击扇沉积物厚度逐渐增大,细的部分为河流、湖泊相体系。主动裂谷由于受到频繁的热干扰,而形成多个次一级旋回,呈现砂体和湖相沉积交错分布,形成生储盖结构;被动裂谷具有断层陡峭、脱落面深等特点,湖想体系分布广,砂体分布较少,多形成于湖盆周围的边缘地带。伸展地质体由斜坡带、凹坡带、凸坡带和斜坡带顺次相连的构造单元组成,形成对称或不对称的表面结构;对油气资源分布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地质体的凸起或隆起构造,由边缘到中心的圈闭分布为岩性地层型圈闭、断块斜型圈闭、背斜构造型圈闭。
(2)对于加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地质体,从块体边缘到内部地质沉积和油气分布的有序性体现在构变形造强度逐渐变弱,构造幅度和面积逐渐减小,由褶皱冲断带、深凹陷带、斜坡带、隆起带等构造单元以此构成;沉积岩的厚度减小,粒度逐渐变粗,储集层的层位变新;油气分布主要在褶皱冲断带和隆起带地区,依次形成断块斜型圈闭、背斜构造型圈闭、岩性地层型圈闭等闭圈类型。
3 块体油气地质体油气的勘探研究
陆地是由小块体组成的,经过长时间的运动和演化,这些块体在地质构造和油气储存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而导致的复杂油气地质条件为油气的勘探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故而,在油气地质勘探过程中,勘探人员要根据块体油气地质的形成规律和油气资源的分布特点来勘查油气储藏地质,不断的创新勘探的理论和技术。
3.1 以 块体地质为对象开拓新的油气勘探区
在我国,对于油气的勘探工作不要仅仅局限于沉积盆地地区,如果按照块体油气地质体来看,以块体地质为勘探对象,可以突破盆地的勘探范围,从而开拓新的油气勘探地区。在许多地区,有大量的前中生代层体系位于新生代沉积下,而且这些前中生代层的分布十分广泛,甚至大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分布还要广泛。尤其是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这一现象十分显著,按照块体油气地质体来看,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可以伸展到南、北、东方向进行拓展。
3.2 根据块体油气地质体得规律和特点勘探
将块体油气地质体看作相对独立的勘察整体,根据不同构造背景下块体地质体的形成和发育不同,去勘探有利于油气生成、运移和富集的地质条件,结合油气资源在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分布有序性规律来勘探油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