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汇报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0: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政府汇报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政府汇报材料

篇(1)

县残联

(2019年5月  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残疾人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过来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残联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积极开展残疾人服务管理工作,先后被评为怀化市文明卫生单位、无烟单位,连续五年荣获XX市残疾人工作红旗单位。我县先后荣获了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全省为民办实事先进单位。

二、上级文件精神

1. 2018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20号)。2018年9月,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8〕23号),对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作出了具体要求。2018年11月,省残联、省发改委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湖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操作办法〉的通知》,进一步部署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并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并统筹安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及相应工作经费,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为维护残疾儿童的切身利益,切实有效落实我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当前,我会已起草了《XX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方案》(草案),并对全县残疾儿童进行了摸底、筛查,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为   名(其中0-4岁未办证残疾儿童    名,0-6岁持证残疾儿童   名)。

2.2019年1月16日,省残联下发《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换发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年起将正式组织全省换发工作;三代证(智能卡)及制卡机、读卡器等辅助设备将由省残联统一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厂商,县级残联直接向中标厂商订制(购);三代证工本费(具体以中标价为准)将采取分级负担方式解决,省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当前,我会已起草了《XX县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换发工作实施方案》(草案)。

三、请求解决的事项

篇(2)

一、医院基本情况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徐州市红十字医院、徐州市眼科医院、徐州医学院眼科教学医院)。创建于1935年。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拥有1个省级重点专科,四个市级重点学科和五个院级重点专科。在职职工1*7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196名,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3名,研究生83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名,徐州市优秀专家4名,徐州市拔尖人才5名。医院被命名为国家级爱婴医院,江苏省医师进修基地,国际白内障复明基地,国际“微笑列车”定点唇腭裂手术医院;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徐州市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徐州市不孕症研究所皆设于本院。本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设置20个病区,24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3个研究室,10个科研室,承担着本市和苏鲁豫皖的主要医疗及抢救任务。20*年医院门诊总量36万人次,出院1.6万人次,总收入1.47亿元。

二、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情况

去年8月份以来,我院根据省厅(20*)37号文件和徐州市卫生局(20*)4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市纠风办和卫生部门的统一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塑造高素质职工队伍,创建文明单位为根本,紧紧围绕徐州市委、市政府实现富民强市,保持苏北领先,保持淮海经济区领先,争做江北“两个”率先领头羊的目标,积极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医院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坚持“评”、“纠”、“建”共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促进医院行风建设。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医院行风工作。20*年8月7日,市卫生局召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动员之后,我院多次召开党委和行政会议,研究落实开展民评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计划,成立了由院长、党委书记蒋明伟同志为组长,院职能科室各基层总支书记和工会、团委参加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利用职工大会、办公会、院周会、政治学习等各种方式广泛动员,大力宣传开展民主评议行风的重大意义、目标和举措。全院共印发学习材料1000余份,组织民主评议专题学习四次,在落实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院评议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实行职能科室包片定点的方法,深入基层,组织学习,查找差距,积极整改。在宣传发动阶段,我们坚持强化思想教育,在内强素质上下功夫,筑强思想道德的防线。通过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院职工在民主评议行风中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实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全院形成了大力宏扬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新风貌。

在大力宣传卫生民主评议行风重要意义的同时,我院先后召开了两次院外监督员会议,召开了48家乡镇指导医院院长座谈会和新闻单位座谈会,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行风的热线电话,公开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人民群众了解我院卫生行业建设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准备采取哪些措施,以及工作目标等。通过兑现承诺,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医院的行风新变化,提高社会满意度。

2、从严要求,抓好自查自纠。从去年8月下旬到9月,我院着重在民主评议行风的关键阶段--自查自纠方面下功夫。对照评议标准,一是做好自我排查,先后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印发住院、出院病人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组织明查暗访等有效形式,逐级对医院行风建设的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进行排查。按照省市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考核方案的要求,从组织领导、服务承诺、自查整改、方便就医、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合理收费、改善条件、药品招标和廉洁行医十个方面查找出需要改进的问题20余项,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分析,能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改的限期整改,暂时有困难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结合门诊大厅改造,进一步方便就医,实行划价收费一次以及药房窗口柜台式服务,建立中心采血室,对各种检验、化验报告集中管理并提供药价查询,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公示,针对病人看病等候时间较长的问题,实行分散挂号,分层收费,方便病人就诊,在规范服务提高质量方面,进一步推行病人选医生制度,实行医患沟通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同时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医院考核委员会多次研究,印发了《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综合考核体系》逐月进行考核,奖惩兑现。

在合理收费方面,严格执行省市物价收费标准,实行收费项目和服务价格公示,药品价格查询制度,进一步细化门诊住院费用清单制,并在门诊大厅药房实行门诊药品清单制(超市化服务),使老百姓明白就医,放心消费。

为了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我院投资140余万元,改建扩建门诊大厅,装修了门诊输液室,调整了门诊用房,使病人就诊流程更加合理方便,为了给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院为住院病人提供24小时就餐服务,在病区公布订餐电话,同时投入资金使住院病房的生活设施保持完好,基本解决了住院病人洗澡难、上厕所难的问题。

在廉洁行医、采购招标方面,我院坚持院务公开,对药品、器械和大中型医疗器械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同时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洁行医教育。去年一年来,医务人员共退红包价值1万余元,未发现收受红包等违规行为。

3、重视用民主评议的结果来推动医院行风建设。在民主评议阶段,我院先后接受了市纠风办和卫生局行风办组织的行风监督和测评工作,主动为评议人员提供热情、快捷、周到的服务,随时随地接受评议人员的检查和咨询。高度重视在评议过程中对我院提出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及时进行反馈。

4、抓好总结整改,巩固民评成果。在宣传发动自查自纠和民主评议阶段后,我院切实抓好总结阶段工作之后,针对卫生行风监督员及广大群众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针对卫生行风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管理制度,制定了“员工手册”,修订了廉洁行医的有关规定并公示。加大监督制约和查处力度,使行风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在整改、总结过程中,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分级分阶段总结民评工作取得的成果,分析存在的差距,继续抓好各项承诺的落实。

三、开展民评工作的几点体会。

民主评议工作,是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在半年的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

1、组织健全、领导重视是搞好民主评议工作的基础。这次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与以往工作相比,要求更高,操作更加规范,评议的范围更加广泛。搞好民主评议的关键前提是加强领导,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事关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大局。医疗卫生行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民评”工作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通过这次民主评议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教育,明确指出我们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对医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整改。切实树立卫生工作者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崭新形象。

2、坚持依靠群众,开门,是民评取得良好成果的关键。我们在民主评议过程当中,清醒的认识到:民主评议行风实际就是开门,开门树新风。院党委、院各级职能部门,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承诺公示、行风热线、院外监督员、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对于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闻过则喜,虚心接受,认真改正,以评促纠,边评边改,使民评工作收到扎实的成果。

篇(3)

1、乌敦套海镇地处翁牛特旗东南部,该镇距四道湾子、安庆沟、羊场火车站35—60公里。乌丹—海拉苏公路和赤峰—敖汉公路从镇中交叉穿过,是翁牛特旗通往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地理区位较优越。

2、乌敦套海镇发展潜力巨大,与玉田皋乡合并后,镇区的中心城镇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镇区所在地将成为乌敦套海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进一步强化其商业、贸易流通的中心地位,更好地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3、乌敦套海镇的工业发展应以现有的生物化工和农产品加工工业为基础,将分散布局的乡镇企业进行集中,形成规模经济,根据现代化工业发展趋势,应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4、明确第三产业对现代市场经济的驱动作用,利用方便的交通条件,积极发展商贸、交通行业,利用本区的蔬菜瓜果及淡水养殖业的优势,发展食品的深加工工业,建设成为集贸工一体综合型工贸城镇。

5、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拥有最大的水库—红山水库,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基础。

城镇性质综述,乌敦套海镇的性质拟定为:以红山湖为基础,集工、农、贸协调发展的风景旅游城镇。

二、城镇规模

(一)人口规模

镇区人口是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四项因素的和,根据分析预测:

近期镇区人口规模为13000人。

远期镇区人口规模为25000人。

(二)用地规模

(1)现状用地分析

我镇现状建设总用地222.4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383.50平方米,远远超过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分析用地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其一是由于现状人少地多,建设很散,特别是居民套大院现象很普遍,造成居住用地过多;其二是红山水库管理局建于我镇,也是造成建设用地过多的原因之一;其三是道路广场用地指标较小,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另外,绿地少,不能满足国家的标准。

(2)规划用地规模

我镇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由于历史原因现状建设用地指标比较大,故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49.84平方米,总建设用地为374.60公顷。

三、发展方向

坚持面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发挥区位优势,合理布局,将我镇建成工业强盛、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环境生活舒适、文化发达的绿色生态旅游城镇。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近期补充完善红山组团、水管局组团,远期向东北方向发展。

四、主要特色

1、区位优势明显,地利途通

乌敦套海镇地处g305线公路旁,位于翁牛特旗东南部。是赤峰红山湖旅游区所在地。公路g305线纵贯南北,县道潘乌线横穿东西线,交通条件便利。目前已成为辐射敖汉旗、松山区、翁牛特旗东部的中心地。

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条件,构成了本镇的区位优势,便于接受外部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利用腹地资源,充分发挥外部市场条件,扩大横向经济联系。

2、土地类型多样,土特产品多,综合开发潜力大

本地区有山坡地、耕地、水浇地、沙地。牧草茂盛,林木资源、水资源丰富。耕地种植品种多,四季分明,中温带湿润凉爽气候,适于各种植物生长繁殖。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适宜性原则,协调好产品与市场的关系,就能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3、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潜力大

自治区最大的水库—红山水库位于镇中。库内水容量25.6亿立方米,最大水深30米,控制流域面积24486平方公里。水库等级为一级,目前有灌溉、养殖、发电、防洪等多种职能。

这里有雄伟的水利枢纽工程,蓝天、碧水、绿荫、沙滩以及水库下游秀美的塞北风光,构成了一幅风光奇秀的立体风景画,已成为参观、游览、消夏、避暑的旅游胜地,目前已被赤峰市命名为红山湖旅游区。

本镇红山林场林木长势茂盛,次生林面积大,郁闭度高,是清静疗养、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另外我镇的火石山、少龙山、花果山、太湖山等山体景点和五牌子鸟类自然保护区,大有开发利用价值。

篇(4)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将普法工作例入了全镇中心工作的重要议程,首先召开了普法动员大会,各行政村、社区也相继召开普法动员会,部署下一阶段全镇普法工作的开展,为“五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明确职责,我镇及时成立了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领导小组,镇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五五”普法工作。同时,各村也相应的成立了机构,配齐了人员。

三是精心制定普法工作要点。去年是“五五”普法的起始之年,而今年为了更好地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我镇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并根据省市、县2007年普法要点精神,结合我镇实际,起草了《2007年**镇普法工作要点》,为全镇“五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着力抓好基层普法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村、居民法制学校、法制宣传栏等传统普法阵地建设力度,强化对家庭法治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基层传统普法阵地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基层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职能,依托镇司法所建立村、社区法律服务,依托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为全镇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二、结合实际,普法工作开展有序

伴随着我镇居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对我们的普法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注重“四个有机结合”。

一是与解决全镇人民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我们注重把开展普法教育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在农村,主要是从抓好村庄整治入手,与普法工作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推进了村庄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在城镇,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劳动法》、《婚姻法》等法律的宣传,有效的增强了居民自我权益保障意识,为城镇居民保障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与倡导文明新风有机结合。镇政府利用每周学习日组织机关干部学习《论语》心得等宏扬社会道德的作品,在提升法律意识的同时,增强了全体机关干部的道德素质。我们始终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平安家庭”、“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把“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之类的古训,讲到会上、挂到嘴上、记在心上,让浅显易懂的做人处世之道,融入弘扬人间美德、倡导文明新风之中,从而大大增强基层普法的效果,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敬老爱幼、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三、加强法制宣传力度,营造“五五”普法良好氛围。

为“五五”普法营造良好氛围。做好普法工作,不仅要有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今年我阵专门出动了2次宣

传车,进行“五五”普法宣传,村委会、居委会充分利用黑板报开辟法制宣传专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从而使群众对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增强“五五”普法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我们十分注重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因应群众的实际需求,努力创新创优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增强“五五”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找准最佳时机普法。抓住节假日,结合重大政策法律出台,集中时间、集中人员,深入村、社区开展各类主题法制宣传活动。针对明年即将出台的《劳动合同答》,我镇还将在年底之前举办一次有关的法律咨询活动。同时,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则通过定时、定点、定人培训和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等形式,确保应学尽学,应训尽训,不留死角。二是利用各种纪念活动普法。以“12·4”法制宣传日为主线,利用消费者权益日、“三八”妇女节、“平安德清”宣传月、综治宣传月等活动,会同相关部门,面向广大群众,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的法律知识宣传普及。今年以来共举办法制宣传活动5次,就残疾人权益保障、《婚姻法》、《劳动法》、《治安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条例》等有关法律进行了宣传和现场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三是举办法律培训班。结合当前实际,我镇就《婚姻法》、《劳动法》以及即将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举办了3次培训班,参加人员达500余人次,有效的推进了“五五”普法的开展。

篇(5)

 

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视察组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市食品安全工作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在**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确领导和监督支持下,**市坚持“分段管理、协同配合”方针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原则,紧紧围绕“关注食品安全、关心群众健康”主题,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监管职能,牢固树立科学监管、依法监管理念,积极整合执法力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整治行动,确保了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2007年,我市被授予“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荣誉称号。

**市共有农资经销店235家、奶站68家、养殖户74家,农业示范区4个、定点屠宰场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种47个,其中,蔬菜42个,水产品5个。食品生产加工单位178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51家,面粉生产企业11家,食品小作坊116家。食品流通单位846家,其中,大中型食品流通单位35家,食品流通小摊贩19家,其他流通业主792家。餐饮单位810家,其中,大型餐饮单位21家,中小型餐饮单位789家。

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我市把抓好食品安全监管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抓手,作为保障群众健康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措施,切实加以推进。年初,市政府与25个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各镇、各部门也相应地与各村、居委会和各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工作方案,做到了食品安全有部署、有重点、有落实和有成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食品安全委员会4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协调解决问题,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市政府积极邀请市人大、政协分管领导参与食品卫生安全整治,对全市各行业食品安全整治情况督查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各部门也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目标考核范围,定期督查本部门各科室工作进展,形成了“政府监督部门、部门监督责任人、责任人监督企业”格局。

(二)广泛发动,宣传教育先行。一是开展食品安全培训。邀请专家学者、组织技术人员对食品执法人员、食品从业人员、食品信息员、协管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重点对9家大型宾馆700名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2010年,共举办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班32期,培训人员2900余人次。二是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进行宣传。在**市电视台、广播电台以播发新闻片和专题片的形式,多层次、多视角、广覆盖的宣传《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力求覆盖到各行各业和各家各户。同时,定期通告全市食品市场动态、监管重点和预防措施,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三是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在“3.15”、“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及食品安全宣传周,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品5.5万余份,展出宣传展板60多块,在全市所有餐饮单位张贴宣传挂图1000余份,为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全面整治,强化综合监管。一是加强农产品源头监管。健全监管组织,成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配置农药残留检测仪,每天对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并当天公布检测结果,使农药滥用和药物残留超标得到有效控制;加大整治力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对禁用、限用和高毒农药实行挂牌销售和台帐制度,坚决杜绝甲胺磷等5种禁用农药的销售行为;对全市40个兽药经营店、44个饲料经销店、56个规模养殖园区开展专项检查,规范兽药、饲料及原料奶生产经营行为;开展无公害产品认定,大面积推广无公害种植、养殖示范区,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7万亩,设立4个2.5万亩的无公害设施农业示范区,创建1个3.2万亩的有机水稻示范区和1个1.7万亩的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开展动物防疫,组织55名技术人员和95名村级防疫员对全市畜禽进行拉网式免疫和消毒,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严把畜禽检疫关,在3个屠宰场派驻检疫员8人,坚持24小时在岗,严格宰前、宰后检疫检验程序,不断规范屠宰检疫程序和出证行为,同时,无害化处理检疫不合格肉品,确保上市肉品检验检疫率达到100%;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对22个挤收奶站的《卫生许可证》、《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明》、《健康证》等证件的办理情况、操作规程和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制定《**市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拉网式检查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重点纠正加工条件不合格、卫生状况差、原辅料进货不索证索票、不按照规定登记台帐等行为,责令36家存在问题的小作坊限期改造,取缔5家改造后仍然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作坊;开展月饼生产加工专项检查,督促月饼生产企业严把原料进货关,严禁使用非食用原料和回收原料加工食品,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剂量,确保节日期间群众饮食安全;开展食品抽样检验,3家酱醋厂7个产品合格率100%,11家大米面粉企业12个产品批次合格率100%,7家面包蛋糕企业9个产品合格率89%,葡萄酒3个产品合格率100%,4家挂面糖果企业6个产品全部合格;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邵刚镇建国精米加工厂等3家企业无证生产行为,并封存现场所有产品。三是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推行四项制度,在全市农村食品流通企业全面推行实名登记制、证明登记制、标牌公示制、信用类别公示制四项制度,规范农村食品流通企业经营行为,提高经营者自律水平。开展集中整治,针对食品季节性、节日性、区域性的质量周期特点和群体消费特点,重点整治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和群众申诉举报多的产品品种,依法打击经营者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对食品来源不明、无“三期”标识、无厂名厂址、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腐烂变质的食品坚决予以下架;推行信息监管,在全市食品超市、大型商场、批发部设立基础信息采集点16家、特殊信息采集点7处,安装使用“诚信通”终端509部,系统数据库录入食品身份信息6万余条、认证许可信息20多万条、进货信息30多万条,特殊信息采集点补录送货食品信息4120条,接收消费者查询信息10万余条,实现了辖区内所有食品经营户“诚信通”全覆盖;强化清真食品管理,在市场、超市、食品店设立清真食品专区(专柜),严肃查处未取得清真经营资格擅自悬挂清真食品招牌、清真食品与非清真食品混放等行为。四是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监管。坚持“一个标准用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全面规范全市餐饮单位,细化目标任务、量化整治标准,达标一个验收一个。整治农村餐厅后厨加工场所,严把餐饮业经营许可、健康体检、上岗培训准入关,重点检查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卫生设施、卫生制度、食品原料进货索证索票及原料进货台帐登记等情况;整治学校、建筑工地集体食堂,加强集体食堂卫生监督与指导,及时帮助学校和施工单位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督促落实各项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预防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整治“农家乐”,对“农家乐”的设备配备、办证情况、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情况、餐饮具消毒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整治消毒餐具,利用清晨就餐高峰期,集中治理餐厅重复使用餐具、假冒消毒餐具、餐饮具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等违法行为,对22家餐馆809个非消毒餐具予以查封并现场监督整改,同时,定期抽检餐厅餐具消毒情况并公布抽检结果。严把餐饮服务许可准入关,坚持实行申领餐饮服务许可证审查验收制度,坚决做到“条件不低、标准不降”和“合格一家、验收一家,发放一家”。目前,共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306家,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办证率达到95%。

(四)突出重点,强势开展专项整治。一是开展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向食品生产经营户发放食品添加剂目录,将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纳入重点整治范围。今年以来,共检测各类食品124种全部合格。二是开展中高考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指派卫生监督员对考点周边餐饮单位巡回监督,全程监控考生饮食情况,严防中高考期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三是开展小作坊专项整治。与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建立健全食品企业质量档案;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网络监管,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四是开展流通环节食用油专项整治。制作下发了《食用胡麻油经营情况统计表》,全面调查全市所有粮油销售点、食用油小作坊,对全市经销食用油的67家经营户、14家小作坊的32个品种食用油进行检查,并对本地生产的食用油进行抽样送检。五是开展泡打粉专项整治。依法处置**市红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剑石牌”和“桂花牌”泡打粉,封存现场7.65公斤产品。六是开展夏季饮料专项整治。重点对饮料、桶装水、冷冻饮品、酒、奶制品、乳制品、豆制品、儿童食品、调味品、熟食、凉菜等产品进行整治,坚决查处使用不合格原料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饮料的不法行为。七是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针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农民食品消费特点,出动食品执法人员4135人次,重点整治农村食品小摊点、小作坊、小市场、小商店、小餐馆以及熟肉食品、散装食品、膨化食品,严格检查经营户进货渠道、三证(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及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小餐厅、小作坊卫生环境和设施设备及集贸市场销售的牛、羊、猪肉及家禽的检验检疫情况,共检查各类业主7369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9起,销毁不合格食品3451公斤,限期整改268家。八是开展问题奶制品专项整治。按照“五个100%”的要求,集中彻查三聚氰胺问题奶制品。即清查所有生鲜乳收购、生产运输企业;清查所有奶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清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食品流通环节;清查所有餐饮服务单位;清查所有化工产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积极稳妥处置和丰乳业公司20袋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事件,及时销毁问题奶粉,控制问题奶粉扩散并摧毁问题奶粉销售渠道,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九是开展校园周边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校园食品安全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开展校园周边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整顿。严格主体资格,把好准入关。对校园周边地区的食品经营店、食品商店、超市、早餐店、餐厅实行网格化监管,逐户排查,取缔无许可证书、无准入证书的经营户;对经营者加强宣传,严格要求其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进货台账、人员健康证明、餐具消毒等制度,明确经营范围,促进其守法经营。在此次专项整顿中,共检查校园周边区域的食品经营店、食品商店、超市、早餐店、餐厅 47 家。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学习如何识别过期变质和假冒伪劣商品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知识,增强识假辩假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注重社会监督,充分借用社会力量,让问题食品无处藏身。市工商局、食品药监局在部分学校聘请教职人员不定期地进行巡视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食品或无照经营,立即投诉举报,使问题食品不留死角。

在全市上下的通力协作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下,**市基本实现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可控、食品安全形势逐步好转。但是,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

一是部分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重效益、轻质量,质量管理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至使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是配套法规滞后问题仍然突出,保健食品监管法规至今没有出台,造成监管没有依据,出现监管真空,只能参照《食品安全法》摸索监管。

尊敬的各位领导,**市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广大群众的需求、各位领导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把确保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强化主要责任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全市各部门特别是各镇负责人食品安全认识,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和食品安全无小事观念,从思想上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和厌战情绪,使其充分认识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二是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准确掌握全市食品卫生行业详细情况,出台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和监管措施,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层层落实。抓紧制订加强食品监管、保障食品安全的规范性文件,明确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措施和阶段性目标。下决心查处典型案件,特别是影响全市发展稳定的食品卫生大案要案,使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步入良性运转的轨道。

三是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全市食品生产和消费环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推行末位淘汰,严格市场准入,并把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与卫生许可制度、企业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动态管理体系,激发食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篇(6)

沈丘县位于豫皖交界处,居颖水中游,境内5条省道纵横交错,漯阜铁路、南洛高速横贯东西,沙河航运通江达海,占地利之优势,得交通之便利,享物产之荟萃,是周口市的东大门,也是豫东南和皖西北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全县辖22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23万人,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

近年来,我县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中部崛起为契机,结合“工业强县”战略,推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县工业企业总数达74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4家,超亿元的企业6家,纳税额百万元以上的企业36家,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企业76家。主要工业产业有食品饮料、聚脂网业、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皮革皮件、农产品加工六大体系。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沙南、沙北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面积10.38平方公里,已完成4平方公里,已入住企业46家,投产38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一些全国闻名的专业镇,如付井镇被誉为“中国糖果第一镇”、“中国食品生产基地”,北城被誉为“中国造纸网生产基地”、“中国造纸网研发中心”,莲池乡被誉为“中国矿山机械配件生产基地”。

我县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集聚了财力,汇聚了人气,带来了商机,迅速带动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沈丘县生产总值达到10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增长12.8%,增长幅度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7亿,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2.7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19%。三产比例为27.8:39.2:33,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72.2%。

二、从沈丘县宏观税负、税源结构及税收完成情况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宏观税负又称宏观税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国家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宏观税负通常可分为大、中、小三个口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则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里的财政收入是指包括税收收入在内的预算内收入;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指的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其中政府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还包括了预算外收入,以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收取的没有纳入预算内和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收入。由于政府收入资料难以全面掌握,仅从中小口径来了解分析沈丘县的宏观税负情况。

(一)宏观税负与税收构成情况沈丘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506%,比增长了0.236个百分点(见表1)。地税组织收入占gdp比重(以下简称地税宏观税负)由的0.78%上升到的0.88%,上升了0.1个百分点。从沈丘县来看,gdp结构与地方税收结构之间存在差异,gdp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组成,第一产业不产生税收,而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沈丘县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0.9%,其中二产为0.69%,比上年减少0.38个百分点;三产为1.39%,比上年增加0.76个百分点。增减因素:二产业减收主要是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三产业增收是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措施

(二)gdp与税收-,沈丘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4.45亿元增至108.387亿元,增幅分别为18.83%、16.44%、26.56%、13.5%、12.95%,从增幅看由最高到最低,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因素影响。地税收入从3186万元增至9572万元,增幅分别为6.54%、21.25%、53.30%、51.6%、21.10%。税收收入每年增幅均高于gdp。该县-税收与gdp弹性系数分别为0.34、1.29、2.01、1.82、1.99,而全国达到1.5,全省达到1.26,这说明沈丘县税收弹性系数不合理,并逐年增高

(三)财政收入与税收-,沈丘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9723万元增至27169万元,地税县级收入从2526万元增长到9572万元,国税县级收入从1678万元增长到6272万元。从每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构成看,地税收入部分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从25.98%上升到35.23%,国税收入部分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从17.26%上升到23.09%,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地税收入年均高于国税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占沈丘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沈丘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四)税种结构税种结构是收入来源的直接反映,分析税种能够看出各行业对税种的贡献情况,从税种构成看(表5),沈丘县地方税收以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主题税种,二者占据了该县税收收入的绝大多数,二者的增减直接冲击沈丘税收收入的局势。从表5反映情况看,营业税是保持恒定增长的主题税种,起到了带动该县收入增长并支撑收入大局的作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县后房地产业的火爆、固定资产投资的居高不下及两大工业园区的快速崛起;这四个税种特别是在至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下,通过扩大内需支撑经济,实现了经济向好发展,加快了地税收入增长。

(五)行业税收情况截止底,在地税部门登记管理的纳税人为5100户,其中工业企业210家,建筑房地产业27家,餐饮服务业286家,交通运输业8家,从行业看,

税收增收主要靠建筑房地产业、邮电通讯、食品工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业、金融保险;化工、棉纺织、机械和造纸网四个产业,由于多数企业为近年新办,企业所得税归国税征收,从至纳税情况看,提供的地方税收较少,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少。(见表6)综上所述:产业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反映产业结构。以沈丘6年来(-,下同)经济税收数据可以看出,一是依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外经济贸易的拉动,第二产业增加值突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二是经济增长与税收具有协调性。从地税税收构成情况、gdp与税收和财政收入与税收结构看,第一产业未产生税收收入,第二、三产业宏观税负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宏观税负年年高于第二产业;地税增幅年年高于gdp,地税占财政收入逐年提高;三是经济结构决定税源结构。一定时期的经济结构,都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发达国家第一、二、三产业的大体比例为10%、20%、70%,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90%,而沈丘县三产比例为27.8:39.2:33,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72.2%。虽然二、三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沈丘县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沈丘县地方经济税收收入数据看当地产业结构存在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在产业税收比重上,表现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税收贡献比重不协调,第二产业中的传统制造业化工、机械、造纸网和棉纺织所占地税收入数额虽逐年提高,但占全县地方税收比重不足10%,第三产业中建筑房地产业(含政府工程项目)税收所占比重则高达60%以上。二是税源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为骨干核心企业数量少、贡献率低。全县工业企业总数达741家,地税登记管理的工业企业2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4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家,缴纳国、地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36家,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企业76家。从行业看,食品工业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大,并呈逐年增高态势,从的290万元上升到的918万元,占全县地税收入10%以上。造纸网和棉纺织业对地税收入也逐年提高,而其它传统产业提升缓慢。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企业多,税源分散,对外部环境依存性强、抗风险能力较差,使地方财税收入缺乏核心支撑,并且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大困难。三是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方向

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是不同的。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是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能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调整方向,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提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机制创新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

就沈丘而言,在产业发展方向上,第一产业应以传统农业优质小麦种植和畜牧业为基础,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等,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做优农业产业化;第二产业要以“沙南、沙北两大工业园区”为载体,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加快纺织、食品、机械、造纸网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规模企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产业应积极利用县域铁路、港口、高速公路优势,以物流业和专业市场为载体,积极引进外资,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建立矿山机械、造纸网、农副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扩大专业市场规模,提升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档次,以现代贸易带动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行税收政策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挥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一)直接减免。对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以及从事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税,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税收抵免。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三)税前扣除。具备条件的软件开发企业发放的工资总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税额时准予据实扣除。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的应税所得。内资企业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定,其资助支出可以全额在当年年度应税所得中扣除。从事软件开发、集成电路制造及其他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站、从事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的风险投资企业,自登记成立之日起5个纳税年度内,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

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四)加速折旧。在我国,可以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固定资产范围包括: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用于研发的设备仪器允许加速折旧,具体来说,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允许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允许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五)其他促进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我国没有专门的环境税,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主要分散在诸税种之中,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激励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主要是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一些减免税优惠政策。比如,在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条款里,就对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规定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抵免。二是对破坏生态环境和开采资源的行为征税,主要是目前实施的消费税和资源税。

(六)其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前,我国有关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大多分散在各税种的补充规定之中。比如,为了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企业技术改造中购置的国产设备给予投资抵免。为了培育促进会展业的发展,以展览馆、会展中心专门用作会展活动的房产减免房产税,对举办展览活动向参展者收取的价款在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按服务业一业征收营业税。

(七)结构性减税优惠政策。拉动投资增长的税收调节政策,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转型,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机器设备的进项税款允许抵扣;对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工业6%、商业4%,统一降到3%;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12月31日前新办的政府鼓励的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享受优惠的期限截止至20__年12月31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调节政策,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由13%提高到17%;20__年国家又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实行了减半征收。为应对金融危机,缓解出口下滑的税收调节政策,对纺织品、服装、玩具、橡胶制品、林产品、机电产品等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为扩大内需,提升消费能力,提高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基础上,暂停征收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为促进房地产回暖的税收调解政策,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米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下调至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普通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和土地使用税等有关政策。

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税收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实施由中央与地方按照税种和比例进行分成的财税体制。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在保持中央税收入增长的同时,需要不断研究促进地方级税收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路径及税收政策建议:

(一)运用税收政策,加快笫一产业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对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种子等,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实行减免税政策,但真正获利的是厂家和经销商,农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建议对农资企业的增值税和其他有关税种不再实行减免,按规定税率进行征税。与此同时,对增加的部分税收按种粮农民土地面积,通过种粮补贴方式直接补贴给粮农,有利促进笫一产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引导第二产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重点扶持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关联度大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沈丘县为例,通过加快实施沙南、沙北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促进造纸网业、机械、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优化工业布局,实行产业梯级转移,引导中小型企业从农村向工业园区转移。抓住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实现工业化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优势地位,发展前景广阔的“专、精、特、新”型加工贸易型企业,积极创建自主品牌,扶持具备较大规模、较高知名度的企业积极申报驰名商标和创造名牌产品,力求实现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低碳经济、开发绿色能源,降低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促进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兴产业开发利用,推动经济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府部门整合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加大第三产业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物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区域铁路、港口、高速公路三大区位优势,在发展客运、货运业同时,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城乡商品配送业,增加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物流业税收。鼓励兴办文化企业如印刷、音像、传媒广告、艺术团体、健身娱乐等文化产业企业,给予较具有吸引力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如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以沈丘为例,可以进一步引进外部资金或投资,加快规划建设矿山机械、造纸网、纺织品、食品等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地税部门应大力培育地方主体税种,支持引导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强化对餐饮、零售、贸易等行业的培育和扶持,厚植地方税源,扩大税基。

(四)调整、“绿化”现行税收制度。“税制绿化”是许多国家税制改革的一种尝试。所谓“环境税”并不一定是一个税种的名称,它可以是单独的“排污税”、“汽油税”等新兴税种,也可以是内含在消费税、增值税等传统税种中的各个税目,还可以是一种企业所得税中鼓励清洁生产、废物循环利用、节能节水节电的条款,因其反映了环保理念而得名。因此,今后我国要在现行税制的基础上,加大调整力度,逐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税体系。在消费税方面,拓宽消费税征收范围,如将资源消耗品、高污染产品纳入其中。在资源税方面,适当考虑扩大征税范围,如将水资源、森林等非矿藏资源也列入征税范围。此外,在增值税和所得税方面,也都可以有所作为。当然,如果条件具备,可以考虑开征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新税种。政府要制定低碳经济税收优惠政策,刺激和引导企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尽快实现低碳制度创新,对不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企业和消费者征收资源税、生态税、垃圾税等,用于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在房地产税收政策方面,将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

篇(7)

(一)、基层基础建设

有固定办公场所,各项制度健全,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有存放各类台账的专用橱柜,做到了各种档案齐全。按编制配齐了专职工作人员,并能正常开展工作。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

定期更新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信息资源共享,及时求职及用工信息,并建有台账,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0人,新增创业人员(包括返乡创业人员)10人。

(三)、培训工作

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截止目前完成引导性培训180人,技能培训35人,创业培训10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完成30人,培训台账和视频影像资料齐全。

(四)、社会保险工作

优化社会保障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为准确掌握参保人员信息,确保对参保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将社会保障服务向村延伸,为60周岁以上参保居民提供指纹认证、信息采集和医保等各种社会保障服务。上半年共进行参保人员指纹认证800余人,为90余名行动不便的参保人员提供了上门指纹认证服务。

(五)、劳动维权

积极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加强劳动合同签订工作,辖区内各类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100%。协助县局认真做好劳动争议纠纷处理工作。

(六)、多措并举,认真做好新农保资金收缴工作。全乡参保人员累计达2783人,收缴资金298550元,参保率达98%以上。

二、主要措施及今后安排

篇(8)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调度、协调全区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确保工作开展按时间节点快速推进。

二是制定方案。先后印发了《区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区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实施细则》,为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加强项目调度。立足各贫困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人力资源等情况,紧贴市场需求,从实际出发,选取光伏项目,构建科学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促进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农户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加强的共赢局面。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通过扶贫动态监控系统对项目进行实时监管,系统要求每季度填写资产收益扶贫的报表;

根据《区财政局区扶贫开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通知》,区供销社每月报送《光伏资产收益项目绩效运行监控表》。

二、资金投入与投资完成情况

(一)资产收益扶贫资金计划投入情况

1-6月,区计划投资5400万元用于资产收益扶贫,其中:财政资金5400万元。

(二)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2020年,区计划建设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个。1-6月已签订分红协议的项目1个,签约率100%。项目投资完成金额54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400万元,完成率100%。

三、取得成效

1-6月,区已实施开展资产收益扶贫的项目1个,为光伏资产收益项目,涉及216村,其中贫困村74个。贫困村平均投入资产收益项目资金25万元,项目带动贫困村集体增收53.92万元;

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360人,累计增收197万元,人均增收451.8元。

篇(9)

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学整合行政审批程序,力求办事程序的简化,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使得整体效率提高在1倍以上。去年一年,中心共受理各种审批事项达16.5万余次,办结率达99.6%,按日均计算,每日受理达633件次。

1、力实施办证提速

中心目前共有各类办证事项共计364项。其中即办件79项,即办率达100%。其它的事项如承诺件,在中心的努力下,承诺时间缩短,实现了办证提速。其中国税、地税窗口在这方面的突破尤其突出,两窗口率先改变了办事流程,将国、地税务登记证进行合并。另外,房管窗口也积极压缩办证日程,其中房屋产权登记缩短至7个工作日,房产转移、变更登记缩短至9个工作日,抵押登记缩短至3个工作日。工商窗口对准予变更通知实行特事特办,比法定工作日要缩短5日。其它窗口也相应把承诺件的办件时间进行了缩短。

2、落实推进并联审批

并联审批制度于2003年经县政府发文后,中心各相关窗口都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此项制度,来提高服务质量。

3、继续开通重项目审批服务“快车道”

此项工作自实施以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内涵不断丰富。中心相应建立了中心领导、窗口负责人与企业的联系协调等一系列制度。去年在强工月服务活动和招商引资中更是发挥了不可顾量的“特快专递”作用。属==站-原创文章,还是到,更多原创

4、科学变通审批程序

中心针对在工作中因资料不全等原因造成群众办事多次跑腿的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六种可以变通”和“三种不能变通”的审批办理原则,规范了审批制度,方便了办事群众。

5、坚持“三便民”服务活动

“三便民”服务活动是指:上门服务、双休日预约服务、特事特办服务。这三项服务活动在中心开展得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公安、房管窗口表现得尤为突出,房管窗口针对“老、弱、病、残”等不便前来办事的群众,开通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对子女入学、入托,企业急于贷款融资等急需办理房产证等事项的,开展急事急办业务。

6、实行“上下联动,全程”的服务模式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心进一步延伸服务络,积极配合县政府健全镇乡涉工项目全程服务机制,完善镇乡全程为民服务制,中心还起草了《**县镇乡街道涉工项目全程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并组织各相关窗单位的业务骨干对镇乡具体代办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在工作中实行“上下联动,全程服务”模式。

7、落实县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

中心在服务方式上,改原来“一口清”模式为“一纸明”模式,从“单岗”推行到“ab”岗,并进一步贯彻落实效能建设岗责任制,ab岗工作制、失职追究制等八项制度。

8、完成第三轮审批改革和行政许可项目专项清理工作

中心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配合县政府开展了第三轮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许可项目专项清理工作,对全县26个部门单位的258项保留或待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所涉及的实施程序、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和许可期限等进了全面清理。目前,26个部门单位中有22个部门单位进驻中心,现除工商、规划外,其它部门单位都已完成了此项工作,共取消了103项,待定29项,保留218项。审改后,许可条件更加明确具体,法律依据更加充分。在清理过程中,各部门单位还相继提供了表格样张与示范文本,进一步方便了办事群众。

二、以科学为基础,规范招标投标管理

**县招投标管理中心自成立并归并中心以来,中心不断探索,坚持阳光操作,强化监管职能,经济效应日益显现。去年一年,招投标管理中心完成建设工程招标230个,节约造价资金14355万元,平均节约率为23.35%;完成政府采购65宗560家,节约采购资金375万元,平均节约率为10%;完成国有产权交易4宗,超过保留价502.10万元;完成土地交易11宗,超过保留价1721.50万元。

1、招投标体系框架构建成形

2003年12月,此篇文章*-帮您,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招投标管理中心成立,为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管理的职责,中心工作人员对原有分散的的招投标管理职责进行了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中心还从强化硬件设施上下功夫,为各项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最佳的服务。

2、招投标市场运作机制得到规范

中心起草了《**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并提请县政府发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结合本行业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为规范场内交易行为,中心还分别制定了《**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申请人资格预审办法》、《评标通则》等十八项相关规定,中心还对每一块交易相应制定了工作流程,先后制定了《**县建设工程招投标操作流程图》、《政府采购操作流程图》、《经营性土地出让操作流程图》等六项操作流程。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标投标活动进入了依法有序运行的轨道。

3、招投标交易行为科学完善

中心推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在农地整理、绿化工程项目中己经采用这种方式,目前为我县招标投标的主要方式。中心积极引入拍卖招标竞争机制。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和国有资产产权拍卖过程中,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拍卖公司和拍卖费用,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中心有序推开招标项目的招标制。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中心在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交通工程以及农地整理工程上都采用招标方式,得到了市建设工程招标办的高度评价。中心科学完善各项交易制度。积极尝试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采购方法,逐步完善协议采购方式。目前,己完成了办公用纸、空调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协议采购。同时,评标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实行了评委签到制。加强交易证规范管理。根据投标方资信情况和平时投标行为记录及参加投标频率进行分类管理,对信誉良好、投标频繁的投标单位实施一年期的交易证管理,对投标频率不高的投标方实施临时交易证管理,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招标投标环境。

4、招投标监管职能得到理顺

顺畅运转“监、管、办”相分离的运行机制。形成了管理中心、交易所、行业主管部门共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实行立体监督的措施来抓防范,首先是各部门的内部职能监督。其次是中心的全程监督,再次是县纪检监察部门的执纪跟踪监督,最后是廉政建设防范制度的落实。《**县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了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责任追究范围,促使交易主体诚信度不断提高。中心构建起的科学的“内外循环式”的监管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在招投标过程中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以创新为重点,探索上预审系统

上审批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为此,中心积极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1、开通审批办证上申报预审系统

篇(10)

区委办公室切实加强作风和效能建设,结合部门实际,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入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营造“讲办事效率、创优质服务、树一流形象”的良好氛围,努力争创人民满意机关。

增强大局意识,“三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服从和服务发展大局,全方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重点是以创建放心科室和放心岗位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办公室“三服务”水平。一是信息工作求“准”。抓住“扩内需、保增长”等一系列上级的最新精神,按照“准、快、精”要求,及时把我区贯彻落实的具体情况上报,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挖掘,提供高质量、深层次信息,充分发挥好领导的耳目作用。二是调研工作求“深”。突出超前性、全局性和针对性,从事后总结更多向事前参谋、事中参与转变,特别是对扩大内需、“双置换”等牵动全局、涉及长远的大事等加强调研,及时把调研成果提供给领导参考。三是督查工作求“实”。对区委重大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充分协调相关部门,对领导批示和交办的事项及时督办,做到件件有交代。四是秘书工作求“细”。切实加强会务安排、接待礼仪等知识的学习,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不出差错。五是机要保密工作求“安”。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切实做好机要保密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创新服务举措,服务发展能力切实增强。积极响应区委号召,强化参与经济的意识,广泛开展“挂镇包村进企联户”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能力。一是挂镇工作。一方面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积极联系沟通,充分发挥挂镇各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玉祁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另一方面利用办公室参谋助手的优势,宣传玉祁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打造文化发展平台。二是包村工作。继续大力帮扶礼舍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好相关联系工作,帮助解决具体工作中的困难,促进村级经济发展。三是进企工作。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刻、企业发展面临新困难的实际,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真诚听取企业的各种建议和要求,帮助区委、区政府寻求对策,与企业共渡难关。四是联户工作。继续开展好“一对一”、“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积极开展联系户走访慰问,访贫问苦、赠款赠物,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加强队伍建设,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一是多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特别是利用在领导身边工作的有利条件,学习他们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二是勤实践。把理论思考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全区性重大决策和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勤下基层,多做问计于民的工作,多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的所思所盼,更好地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出新思路。三是讲团结。针对当前办公室人员较少的现状,科室之间、同志之间更需齐心协力、相互补台,小事多通气,大事多研究,难事多出力,好事多谦让,在重大会议安排、材料起草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出团队力量,做到指挥统一、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运转有序。四是严律己。每位同志必须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自珍自爱,自省自警,模范地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机关服务年”活动实效。一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并切实担负起推进职责,不断推动机关服务年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高活动成效。办公室设立“机关服务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具体负责组织。二是围绕大局,找准定位。围绕全区经济建设大局,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服务经济社会方面有新作为。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把关心企业、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作为“机关服务年”的核心内涵,从办公室、科室、个人三个不同层次科学定位,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三是开拓创新,突破重点。要求各科室全体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对照自身职责,深入调查研究,寻求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四是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办公室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办公室内部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坚决查处。进一步完善岗位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全体办公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加强宣传,树立形象。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和新闻媒体,及时宣传和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努力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开展“机关工作示范岗”争创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树立办公室良好形象。

上一篇: 公文楼盘情况报告 下一篇: 西方文学鉴赏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