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字申请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0: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改名字申请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改名字申请书

篇(1)

老师发下了保险单,而我和妈妈又在姓名栏里犯了愁,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听我慢慢说吧!

话说1998年8月9日这可是个特殊的日子,那是我来到这个美丽世界的第一天,妈妈给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珈璐”,后来听妈妈说,珈璐代表着古代的美玉,她希望我能够像玉一样,洁白无瑕,经过日后的精雕细琢,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妈妈又姓李,所以大家顺其自然的叫我李珈璐。

篇(2)

1、变更姓名需要去本人的户口所在地进行办理,需要带着变更之前的户口本以及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还要有变更申请书和单位(街道办或者学校)开的变更姓名证明信,收养关系变更的要带着收养证。

2、上述材料准备好了,就向派出所户籍科提交,然后是派出所自己经过调查审核,确认无误后,上报地方分局进行再次审核。还有就是之前的名字会在户籍页“曾用名”一栏中体现。

3、改名字的审核结果会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人会得到通知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我知道这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原户籍室人的粗心大意所致,这些话现在说也没有意义,于是准备打道回府。

“我确实再没有时间了”,妻子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思,“你看能不能找个熟人”?于是我就给我的一个熟人打了电话,熟人态度很明朗,说是办不成,他可以给主管副所长打个电话,满足我“先把像先照了”的要求。一声道谢后,我们重新走进户籍室,一个梁姓的女民警让人給照了像,并把户口本给复印了,说是过一两天开上村子证明,让所长签字后拿来。

回到家我还没来及开证明就因健康原因把这件事放了下来。前天晚上出院后,妻子说:你歇一天,后天把身份证的事能办给办了。

今天上午,我穿上棉衣,戴上口罩,迎着刺骨的寒风,骑车到户县余下派出所,径直到了主管户籍的陈所长办公室。

“请问谁是陈所长”?我弓腰低声细语的问着,一站着的民警指了指坐着的民警说:“他是”.

我递过带有公章的村委会证明,所长浏览了一眼证明后,就扔在了桌子边说:“要本人申请呢”。我支吾了一句后,便出了门,来到余下镇政府。

约摸10多年没有来过镇政府了,这里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很陌生。偌大的院子人来人往,竟找不到一个认识的人。说实话,我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不想回家让妻子写申请,况且妻子这时也没在家。

突然我想起了18年前的一个熟人在这里上班,怀着这仅有的一丝希望,我就四处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真是熟人好办事,他明白了我的意思,随即让他的同事姐代我妻子写了申请书。

满怀着希望将申请书双手递给陈所长时,想不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户口本呢”?所长问。

“上一次把户口本拿来后交给户籍室复印了”。

“我现在要户口本,你叫改名字,不看户口本咋改呢”?陈所长斩钉截铁的说。

“上一次董韶给说了,说是……”,还没等我说完,陈所长又将证明和申请扔在一边说:“你,你叫董韶给你办去”。

董韶已调离余下派出所半年多了,即使他在,这件事也不由他负责办理。无奈,我再一次出了所长的办公室。

冬日的太阳泛着白光,可怎么就是不见热量。不知是我穿的单薄还是我内心的冷漠,看着派出所四周冷色调的蓝漆墙面和黑色的牌子,浑身不禁打了个冷颤!

我给正在上班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让她请假回家把户口本取出来,我也立即骑车再次返回。

一个小时后,当我再次出现在派出所时,只见两排民警在门前列队站着,显然是有上级领导来余下视察了。我斗胆走进队列,双手将所有资料呈给陈所长,陈所长立即到户籍室取出笔签了字。迟疑几秒后又问:“这户口本名字好着呢”?我拿过户口本,指着姓名和曾用名一栏对所长说:“这个任淑霞应该是户主却写了个曾用名,任顺利是曾用名却写了个户主,弄颠倒了”。

此时我才明白,陈所长当时在办公室根本没看清村委会证明的内容,根本不知道我是办身份证,而不是换户口簿、改名字来的,根本不知道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余下派出所自己!

本来户籍室电脑里有我妻子的户口资料,也有上一次民警用我们带去的户口薄复印的证件,加上村委会盖章的证明,已经足以证明了,再说所长你是管这件事的,你可以把所需材料给人讲清,不要来一次少个这,再来一次少个那的,让人在路上来回折腾40多里路。秃子头上的虱——明摆着就这么件小事,让我折腾了一个上午。

篇(4)

@北大特劳特定位中心:人人网定位模糊股价大跌。改名字后,人人希望自己成为一家通用社交公司,服务于各个年龄段的用户,但它的定位不仅没有吸引到社会用户,反而流失了不少大学生用户。人人不如重返校内,并不是说人人应该改回校内的名字,而是应收缩战线,重新以在校大学生为中心再造。

行业小声说

@西山书客谭旭东:诺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给我启发:一、把写作当业余爱好最快乐;二、别以为写长篇才算厉害;三、书不必出太多,关键是质量要保证;四、优秀作家并不需要开各种研讨会;五、不在作协、文联和刊物任职,写作更独立;六、不要一天到晚在文学圈子里混,反而写得从容;七、热爱生活,相信自己,尊重读者。

@蓝鲸财经记者内参网:每次要写稿时,感觉大脑里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说:算了今天不写了,先玩会电脑聊会天或者吃点东西吧!而另外一个小人则说:好呀好呀!

@中国网络外交研究中心:智库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中的高端行业,国际问题智库更是其中的前沿行业,没有国际关系学科背景或从业背景的非专业人士在这一行业的发展将大大受限,因为专业细分和研究深化的要求远远不是北京出租车司机的侃大山水平所能满足的。如何建设高水平国际问题智库队伍,是中国面临的战略挑战。

@英尼卡伯爵-Gryphon:由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两个解,发现在数学上,一个在时间中正向前进的负电子和一个在时间中逆行的正电子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反物质不过是在时间中逆行,即从未来向过去前进的正物质而已。反物质和正物质的对消泯灭,实质上是正物质在时间轴上的突然掉头,回到过去的同时变成了反物质。

社会@大学

@熊丙奇:一组豪华西餐厅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照片据称是开在中国人民大学内的一家俄式餐厅,被网友大呼“高端大气上档次”、“人大真土豪”!怎样看待大学校园里出现“豪华餐厅”?有人将这和大学的豪华校门、建五星级酒店相提并论,认为这是大学精神的迷失;还有的将这和有的大学将宿舍楼分为不同档次供有钱学生选择联系起来,认为大学不重视平等教育,激化学生贫富差距问题;当然,更多的则觉得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节俭的消费习惯。

这把大学向学生提供服务选择,与大学精神、大学教育不恰当地联系起来。就如近年来有高校为培养大学新生的独立意识,居然把原来在迎新期间在车站接外地学生的服务也取消了——到车站接来报到的新生,是学校提供的一种服务,这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没有多大关系。大学开设不同“档次”、提供不同地方风味饭菜的餐厅,这是给学生提供服务选择,只要学校不强制学生消费,就无可厚非。换句话说,如果人大叫停所有其他餐厅,只开这家餐厅,那才有严重问题。

@沉沉片:最近几天,有好几个新生发信息问我:“老师,我们可以去自修室吗?”“哪里可以自修?”“晚上可以去吗?”“饭堂什么时候关门?”“图书馆几点开门?”亲,你们都是大学生了,要学会独立想办法解决一些问题了。这些问题,有空多去逛逛校园就知道了。

@一加一残障人:近日,广州一名低视力大学生将一封申请书寄至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市教育局,她希望在今年12月份进行的英语四级考试时,获得一份大字试卷。《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有义务采取措施,为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创造条件。

@雷军:我反对大学生创业,因为这事过,没有哪家国内大企业是大学生创业做成的。我相信过很多东西,比如聪明加勤奋天下无敌,但40岁时发现,有时1%的灵感超过了99%的汗水。主流教育告诫大家要勤奋,我觉得勤奋是基本功,重点还是要把握大势。

@美团网王兴:菲茨杰拉德曾说,一个作家应该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而写,为下个时代的评论家而写,为此后世世代代的校长们而写。他做到了。虽然《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他在世时并不成功,但后来却成为很多国家的在校学生必读书目。

@阿保:上大学期间一定要多去图书馆多去自习室。很多书你现在不读,一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去读了。虽然不是每本书看了都一定有用,但是,因为你不知道究竟哪本书以后会有用,所以只好多看书,并且抛弃那些过于功利的想法。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

就业漫声谈

Q:简历中使用学校logo以及附加个人照片是一件可取的事情吗?前几天和教授聊到这个问题,并产生了争执,教授的看法是使用学校的logo是某种程度上的侵权;而在求职企业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在简历中附照片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想请教一下这两个问题。

@Hugo(人力资源顾问)A:未得学校授权而使用其logo,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算得是侵权,但是应该说这个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就算你用了,学校也不会为这个跟你打官司。从HR的角度来说,你用不用学校的logo根本没人在意,在意的是你简历的内容。但是如果你用公司的logo做简历,除非是申请内部职位,否则有可能产生一些法律问题,而且不见得能讨巧,能免则免。至于放照片的问题,如果放上老爸或老妈的照片,那才叫不正当竞争。

(内容选编自知乎问答)

人人网大声公

@戴卓:《求职“镀金”可行吗?》

小刘是国内一所普通211高校的大三学生,暑假结束之后,他一直处于一种自信满满而又惴惴不安的心情里。老师让上交假期经历,别人都几百字草草了事,他洋洋洒洒写了三大页稿纸。开学的暑假交流会上,数他的声音最大,最骄傲。

在这个假期里,他参加了某教育机构的赴港商业体验项目,项目虽然很短,但回来的时候,他的行李箱里多了一份500强的实习证明,一封企业高管的推荐信,还有一封全英文的,看上去很有质感的香港大学交流证书。离港的时候,小刘觉得,这下行了,找工作不愁了。就像当时项目宣传的那样:“实习,推荐,境外学习经历,通通搞定。”

回到学校,正遇上招聘季,小刘拿着简历自信满满地问了几个大公司的HR,想求得一份实习工作。HR看到简历的第一眼大多眼前一亮。聊了不久,就发现简历上标注的一个月的实习,真正也就只有三天。说是香港交流,其实是在港大下属的三本学院一个教室里,上了几堂课。其实,小刘参加的项目一共五天,两天港大交流,三天公司实习。拿着项目开出的一个月的实习证明的小刘本想蒙混过关,没想到HR们会问这么细,一下就暴露出原形。

随着HR们的不断发问,小刘只能顾左右而言它。在怀疑的眼光里,他的声音一点点小了下去。

事实上,小刘发现自己的人人网好友里,越来越多的人在推介这样的项目。某些机构甚至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网点,在各大高校建立了分支机构。

其实,与小刘有相同经历的同学不在少数。某此类机构的网站上赫然宣布已经为16000位同学提供此类服务。近两年来,该类项目从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到二三本院校,走得顺风顺水。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名校的教务处网站上赫然挂上了他们的项目名称。“3700元项目费,550元申请费,1600住宿费,总计不到7000元即可换来一份世界500强企业实习证明,企业高管推荐信,香港大学交流证书。”这是某公司香港项目在人人网站上打出来的宣传口号。

上一篇: 网络营销学习方案 下一篇: 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