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1: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听说教学法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听说教学法论文

篇(1)

一、导入的重要性

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中自然、恰当、巧妙的导入,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

二、导入的方式

导入的方式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完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做到灵活变通,有所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1.提问式导入

在学习新课之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问。学生通过反复思考回答问题,然后把他们的答案进行对比,为下一步学习新课文打下伏笔。

例如,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Unit9PlanningYourDay一课时,可以这样进行。

(1)对有初学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Aretherewomen/meninthepicture?

Aretheysittingdown/eating/etc?

(2)对有中等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Howmanywomendoyouseeinthepicture?

Whataretheydoing?

(3)对有高级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Describewhatyouseeinthepicture.

Howmanyitemsinthepicturecanyouname?

Putthesewordsinasentence.

2.游戏式导入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爱说爱动,习惯于通过具体生动的实际事物来感知和理解新知识。因此在上新课之前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3HappyBirthday一课时,可以首先请学生想出两种在他们生日时收到的礼物,然后写在小纸条上,把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学生把他们的纸条放进一个袋子里,第一组的一个学生从袋子拿出一张纸,递到另一组的一个同学手里,并嘴里说:“HappyBirthday!”,接到纸条的同学念出纸条上的内容,同时分别用激动或失望的语调来感谢对方。

Student1:Happybirthday!

Student2:AtriptoNewYork!Thankyou!(excitedvoice兴奋的声音)

Student3:Happybirthday!

Student4:Apieceofchewinggum.(一块口香糖)Youshouldn’thave.(disappointedvoice失望的声音)

3.做练习导入

要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加强口头练习是重要的一环,将课文设计成练习进行训练,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提高迁移知识的能力。

例如,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9,TrafficJam一课中,重点学习交通工具和形容词的比较级。首先把课文里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写在黑板上,例如morecomfortable,healthier,faster,drier,slower,等等,请学生帮忙再找一系列不同形式的交通工具,例如car,bus,motorcycle,truck,等等,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Aisthana.让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进行填空或听写。

4.情景导入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到国内外时事,小到校内、班里发生的新事、新现象,都为一个活泼、灵活的英语课开头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如能在课的伊始就巧妙地运用这些素材,就能将学生引入到老师既定的目标,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16JobFair(招聘会)一课时,可先请几位学生扮演各个行业的招聘者并上讲台设点,举办招聘会,与其他学生扮演的求职者交流,为他们提供择业信息。这样学生们就会非常自然地加入到这个活动中了。

三、导入的教学效果

1.导入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组织、引导、训练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努力创设语言情景,而不是强迫和代替。

2.导入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兴趣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快而有效地掌握知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3.导入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导入时,通过课堂知识的辐射和延伸,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发现,敢于探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课的开头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其原则是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只要在上课之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这就是成功的开头。

参考文献:

[1]顾远明.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篇(2)

 

引言

英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其间出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暗示法(Suggestopedia),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情景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等。传统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偏向于使用语法翻译法毕业论文的格式,从而导致了“填鸭式”式教学和枯燥的课堂,学生的主动性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主张“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任务型教学法应运而生,成为外语学界广为提倡的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作为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最新发展成果的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成就”(钟启泉,2001:260)。按照Numan (1989)的观点,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应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师生角色、环境五部分组成。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 (1996) 则进一步将任务型课堂分为三个步骤:1. 前任务(Pre-task)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各种手段引入教学任务。2. 任务环(Task-cycle)阶段。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设计对话、讨论、辩论、角色表演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这些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这里主要包括学生执行任务,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和报告完成情况三个分阶段。3. 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学生用来分析其它同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更正错误并操练重要的语言点。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交际和互动的特点使其在传统语法翻译法无法适应教学需求的情况下成为了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方向。从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专业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独立学院听说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至关重要,否则语言交流将很难进行。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遇到学习困难后很容易丧失兴趣和信心。在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应对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的检验尤为重要。综观我院学生的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分析毕业论文的格式,听力部分仍然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也从另一方面启示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听说课堂的实施

传统的听力课堂上,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扮演的是答案提供者的角色。这种做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听力积极性,也无法充分利用教材和其它听力材料,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论文格式。从任务型教学法的视角来看,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设置好本次授课的教学任务,即“为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Richards& Platt, etc. 2000:468)。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任务应该有三部分组成:1. 任务的目标(Goals)。这里的目标可以是培养一项基本技能(如听力中的预测能力),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如问路)等。2. 构成任务摘要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学生应对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以听力技能任务的训练为例,在任务链的安排方面,先行训练概括大意、复述等相对较为简单的技能,再行训练短时记忆、笔记等较为复杂的技能。在材料的选取方面则可以在开始的时候选取和生活更为密切的故事、生活场景类的听力材料,然后选取新闻等相对较陌生的材料。

在口语训练方面,教师也应该遵循任务型教学的步骤,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近似真实的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将任务分为拼版式任务(jigsaw tasks)、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解决问题式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做决定式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意见交换式任务(opinion-exchange tasks)(Pica & Kanagy, etc.)。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来设置上述各种任务。以本院听说课的一次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任务型教学为例。

前任务(Pre-task)阶段:教师播放“梁祝”和“蜗居”两个在爱情观上截然相反的视频片段,同时播放一部分中式婚礼和西式婚礼的片段。在播放结束后给出有关爱情和婚姻的相关词汇和常用表达方式。教师将学生分为七个小组,向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和爱情有关的话题。话题包括:1> Marriage across nations 2> Campusmarriage 3> Extramarital love 4>Traditional andmodern marriage 5> Different marriage customs (west VS east)6> What do you think of marriage ( its importance, what does marriage meanto the couple) 7> Net love。

任务环(Task-cycle)阶段:各组同学就本组话题进行讨论。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室巡视毕业论文的格式,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监督和指导,记录学生所犯错误。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这时教师记录汇报学生所犯错误。

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不同组的同学对其它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并提出相应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就学生所犯的典型语言错误予以纠正,个别错误以笔记的方式留给学生个人备案,到期末汇总。教师指导学生就语言难点和重点进行练习。

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学生上课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于提升口语听力能力,应对专业四级和八级挑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材料的选取,任务环节的设置都给教师增加了挑战。同时,在进行任务型教学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之处。只有把这几个方面平衡并结合起来,独立学院的听说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Num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Willis, J.A.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6.

[4]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Richards, J., Platt, J. & Weber, 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Z].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篇(3)

一、TPR教学法:

儿童的言语发展是儿童从言语获得到基本完善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既是连继的,又可划分为阶段,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1)3岁前是言语获得时期,既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获得的时期。(2)3—6岁为完整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既儿童的口头言语不断复杂化,初步掌握言语交际能力的时期。(3)7—18岁言语提高和完善的时期,即儿童的言语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提高,发生质的变化,逐步达到完善的时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对语法结构形式的掌握也不断提高,语法结构意识逐渐形成。根据这一现象,美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士尔(James Asher)提出了“完全生理反应”理论(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理论):即儿童时期掌握一门语言,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是随着听说产生的。当听说获得的信息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儿童就能自然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在Asher主编的教材中有22个示例(exhibits),以下几个例子简单列举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模式:

Exhibit 1

1)Touch the table.

2)Write your name.

3)Turn on the light.

4)Pick up the pink flower.

5)Point to the floor.

6)Draw a circle on the chalkboard.

二、视听说教学

视听法(Audio Video Method)又称情景教学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19世纪下半叶,对外语教学界影响至深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和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

视听法的教程包括教室教学和实验室作业,没有家庭作业。教学按以下方式进行:连续三次放映对话片并伴放声音注释。第一次介绍主题;第二次讲解;第三次复习;第四次放映对话片而不伴放声音注释,由学生进行讲解。此后即进行简短的对话操练,以应用本课的词汇和语法材料。教学的最后阶段是语音练习。内容是对口头言语的体裁、节奏、句型进行操练。操练中要求从含义单位中领会言语的语音,即不脱离语流操练语音。《走遍美国》是典型的听说法教材。

三、TPR教学法与视听说教学法在少儿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法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但是一些少儿英语教师在使用某些教学法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机械化的运用教学法。少儿英语教育不同于成人英语教育,应注意少儿习得第二语言的特点,根据少儿的特点来有效的使用适当的教学法。

2.过度强调“玩儿中学”。很多少儿英语教师坚持着一个想法,那就是,少儿英语课堂一定要活跃,气氛一定要热烈,这些导致少儿英语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学到的,记住的少之又少的原因之一。

3.TPR教学法和视听说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证明,好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对比,TPR与视听说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上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TPR教学法适用于少儿英语教育。它不仅激发了少儿的兴趣,还可以使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锻炼,快速的反应训练变得更加聪明、活跃。在教学中学生们与老师建立起的亲密互信的关系也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里面掌握知识。一些内向的害羞的学生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活泼活跃起来。但是TPR教学法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要适当,不要超过一定的“度”,并且行之有效。少儿英语教师必须善于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将TPR教学法有效的穿插其中。TPR教学法与视听说教学法相比,在词汇上,TPR教学法的效果更为明显直接;相反,视听说教学法在刺激学生的语言敏感性上更加有效果,也就是说,视听说教学法更适用于句子,日常对话等的教授。TPR教学法要求词与动作的对应,大部分的家长很难使用这一方法来辅导孩子复习学习。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虽然其以情景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但由于情景的设计常常是虚构的,因而情境中的话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要想将“视”与“听”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无论是听力还是口语,提高的效果都是缓慢的。教师一定要耐心的给予学生时间来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不要急于求成。

四.结论

TPR教学法与视听说教学法各有优缺点。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优秀的教师,以及教师们对教学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上是分不开的。各种教学法的选择,灵活的应用,是少儿英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James Asher.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echnique of learning.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VOL

[2]Asher,J.(1981)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Theory&PracticeNew York,Academy of Science.

[3]James 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the Complete Teacher's Uuidebook)1977一1982.

[4]Diane I,arsen-Freeman·Michael H bong.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一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6.

[6]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7]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篇(4)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用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和激励措施组织教学实践,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丰富及延伸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直受到诸如四、六级英语应试教育的禁锢,若想向“素质教育”这一目标迈进,高校英语教学则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在仔细调研、努力实践的基础上,试图找到一条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新模式,现阐述如下。

一、视听说课堂中文化教学、情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胡文仲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讲越深刻,越仔细地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个语言。”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英语教师应在“视听说”课堂上有意识地输入英语国家的人文特色,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掌握语言,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杜瑞清(2010)提到会说外语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是解决说什么及如何说的问题。也就是说,既要“会说能道”,又要有内容,说得恰如其分。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把对文化的学习和把握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始终。

情感教育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英语生活和学习环境。在美国影片《Dead Poets Society》中,奇亭先生作为诗歌文学教师满怀爱心,抒怀,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更多的是影响其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奇亭先生运用了大量的情感教学法启迪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结合英语视听说教学实际,能使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愉悦、兴致盎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二、视听说课堂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更好地完成视听说教学任务,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摆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趋利而避弊。如英文歌曲(MV)欣赏与歌词填空、经典英语散文诗歌听读与背诵、英语视频欣赏与模仿,新闻英语的引进等。

英文歌曲中包含了西方历史、文化、思想和情感。学唱英语歌曲有助于学生英语语音技能的提高,英语词汇量的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够消除大脑疲劳,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好地促进英语学习。带有MV的英文歌曲,通常是短小的精品,将美妙声音与生动图像相结合,英语语言与特定情景相结合,深得学生喜爱。

缺乏语言环境及学生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是当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影视英语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影视材料不仅可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原汁原味的生活口语,而且生动的画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热情,既进行了语言听说训练又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真正做到了“视、听、说”相结合。

引进新闻英语完善和优化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和内容。语言脱离了时代和社会环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新闻英语的时事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视听说课堂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以学生学习为主,引导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如对子活动、小组活动、给角色配音、角色扮演、辩论、主题演讲、做幻灯片等,使学生充分进行实践。例如,每次上课后的前几分钟安排两个同学上台做英语自我展示。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视听说的视听材料与补充演讲之外,我还挑选了一些英语经典剧,如《泰坦尼克号》《大话西游》《暮光之城》等,要求学生自主组合排演。有时,我要求学生给某电影编一个短小的续集或者对电影的结局进行改编,并表演出来。

另外,我通过每课跟读单词和绕口令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四、在视听说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评价策略的科学性

教师应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表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精神。我认为,教师不应该采用点评式评价。情感教学法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英语口语课堂氛围的关键。如果教师不放过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师生之间就会缺乏尊重和信任。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重要的错误,应该适时指出;而对对内容没大影响的过错,可选择忽略。在调查问卷中,65%的学生表示“没有自信,很怕出丑”。这就是焦虑,它是大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拦路虎”,必须赶跑。在评价策略中,如果过多运用点评式评价就会打断学生的语流、思维,大大增加学生的焦虑感。

对于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信、放松、积极热情这一问题,还需要教师在情感教学法方面做更多的思考。

五、视听说教学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

课外我鼓励学生欣赏或学习优质的音、视频资料,如:英语演讲大赛实况,VOA和BBC广播,英文经典歌曲、影片,网络上好的英语视频及多套优秀英语学习资源,如:《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等等。

注重开辟第二课堂。我利用休息时间为同学们进行英语视听说辅导,网上答疑等。我校英语角为爱好英语的同学提供了练习英语口语的场所。

另外,采用更多样的形式,对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生加强引导和指导,使他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相关课外交流活动、自发研讨等,获取广博的知识和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使学生很好地把握英语的运用和内涵。

六、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视”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时,突出“听”的训练,把视听结合起来,是为了“说”。视听说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视”“听”“说”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教育部的《课程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

篇(5)

【Abstract】In the curriculum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ntensive reading occupies a central position among courses of language skills. This practice of put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ov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goes agains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law of L2 acquisi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lac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their rightful places, and introduce a new course named “integrated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take over som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intensive reading so as to base nurture of students’ all-rou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stead of on reading and writing.

【Key words】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grad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一、引言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西北地区的铁路和公路网日渐发达,对境外的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大,这就催生了对实用型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一所私立高等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紧跟当前形势,确立的办学特色就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实用型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国际化,鸿德学院聘用了多于公立院校的外籍教师,引进了外国留学生,设立了硬件齐全的英语角和跨文化交流机制,鼓励全校的中外学生在校园内多多进行交流。外语系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地方,更是站在了这一趋势的潮头。通过交流活动,教师们发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使外语系学生的读写和思维能力胜过了口语交际能力,在与外教和留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显得过于腼腆、内敛,难以打破交流障碍。这就促使大家开始自我反思,重新审视了系内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英语教学法体系,发现目前的教学法体系虽已摒弃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并大量借鉴了新的外语教学法理论,但仍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根源是偏重培养学者型人才,忽视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思想的遗留。为了纠偏,外语系领导组织了一个教师团队,仔细分析了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对策的基础上决定提纲携领,先从课程设置入手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加大听说的比重。我被指派为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以下就是我们这个团队在加大听说比重这个教改问题上所做探讨的要点。

二、传统教学中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鸿德学院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国内其它同类院校相似,经过了反复论证并长期在使用中调整,大体是符合第二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现状的。但我们认为,要想培养出能够用英语口语流利交流的人才,必须打破精读课重心偏大的做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课一般分为听力、口语、泛读、精读、语法、写作和翻译等课程,虽然有的学校把听力和口语并作一门课称为“听说课”,或加上视频改成“视听说课”,或把泛读课称作阅读课,或把泛读和和精读并作一门课称为“综合英语”等,其实都是在这个思维框架内进行的具体划分,但无论怎样划分,其主要特点都是以精读课为中心,让其它课程或为精读课奠定基础,或强化精读课的效果。一般来说,其它课程只负责培养单一技能,精读课才是把所学各项技能综合起来的核心课程。这样一来,其它课程的考试成绩都不能反映学生对英语的全面运用能力,只有精读课的考试成绩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这就使得学生重视精读课成绩,教师重视精读课教学技巧,教学管理人员重视精读课的师资配备。

在这一课程设置框架内,精读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顾名思义,“精”的意思是“精细地”,而“读”的意思是学英语从“阅读”入手,因此在精读课上,教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内课文的每一句话,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句中的所有词汇、句法和语篇内容,再通过穿插句型或情景练习(口头+笔头)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准确少错地表达思想,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大体上看,精读课上的这些常规做法是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而设置一门课程来综合学生所掌握的单一语言技能这种做法无疑也是正确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改革呢?答案是问题就出在这个“读”字上。

众所周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首先是接收,然后才是表达。有了接收和积累才能表达。无论是接收还是表达,都有两个渠道,接收的渠道是听和读,表达则通过说和写来实现。听和说构成了一条输入输出渠道,而读和写则是另一套循环通路。听说与读写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以精读课为重心的做法遵循的是读写高于听说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受到了当代语言学家的挑战,被认为是不符合语言自身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因此是错误的。根据当代语言学的理论和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决定把读写为重心改为以听说为重心,但不盲目增加听说的课时或课型,而是设置一门与精读课对等的听说课,在该课上综合学生所获得的所有单一语言技能,培养既熟练又准确的英语运用能力。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英语运用能力将不会过度依赖眼睛和手写,而是直接通过耳朵和嘴巴来进行交流,完全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和内蒙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我们暂定这门课程为“听说综合课”,并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了这门课程的试点,预计需要两年的周期,对象涉及一、二年级的所有班级,每周8课时。如果听说综合课的试验成功了,下一步是改革还是取消精读课,有待于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来加以分析、论证。

三、正确理解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长久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语言专家都认为读写高于听说,这种想法是有其历史根源的。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 早在1972年就指出了这种认识的几个形成原因。首先就是读和写是有文化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所以人们自动地把读写放在听说之上。其次是多数社会积淀的思想精华都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历史记载、宗教/哲理论述和文学作品),这使得人们崇尚书本和阅读。再者,书面记载不会瞬间即逝,能永久保留一个民族的重大记忆,以传承后代,这就使得文字显得十分有价值。此外,研究语言的学者、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书写能力的社会阶层,从维护自身地位的目的出发,往往倾向于强调读写优于听说。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的所有原因都涉及社会价值观,却与语言本质和二语习得理论无关。

后来,总的社会形势有所改变。工业革命和造纸印刷业的发达使多数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读写不再是社会高层的象征。平等和民主思想的传播使得人们摒弃了文绉绉的书面语而追求口语的亲切感。一些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出现向世人说明成功不仅靠书本知识。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又浮现了当代语言学家的新发现。

索绪尔以后的当代西方语言学家几乎都认为听说比读写更重要,胡壮麟等专家(1988)概括了他们提到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历史上任何一个部落和民族的发展史都证明是先拥有口语,后发明文字,甚至有的部落一直都没有文字,只有口语,这说明口语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而文字却不然。第二,儿童对母语的掌握都是从父母教的口语起步的,而不是首先学会学校的书面语。根据我们的观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语言,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在不断变化着,由于这些变化十分细微,我们觉察不到。在历史长河中,书面语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向口语靠拢,这就说明本质上书面语是以口语为蓝本的,而不是口语以书面语为标尺来塑造自身,所以哪个是本哪个是末一目了然。这里提到的三个原因都清楚地表明,把读写放在听说之上,无论是从语言本身的规律还是从语言认知的角度来看都是本末倒置,我们有必要在日常外语教学中矫正这一关系。

四、一项课程设置层面的改革设想

根据我们的设想,听说综合课是一门代替精读课部分功能的课程。既然如此,这门课就必须与传统的听说课有明显区别。传统的听说课上一般是由听力短段来设定场景,借助学生的想象力来进行后续练习,这些活动往往围绕话题(topic)和语场(field)展开,比如,学生听一段关于看电影的对话后,进行全班发言或小组讨论,评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从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这门课对英语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循序渐进学习规律不予考虑,只注重语言的功能和特定场合的意思表达,不管学生是否已掌握相关词汇或具备处理复杂句型的能力,突出流利程度而放低对学生语言标准化的要求。而听说综合课则不能按这样的课程标准来设计课堂活动。在听说综合课上,学生不仅要提高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把在听说、泛读、语法、翻译课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不仅能够针对所听到的内容做出比较规范的英语回应,能力提高后能做小型即兴讲演,而且能够在课后让自己在英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体现在读、写和英汉、汉英互译等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教学法体系。

经过对一些主要教学法体系的分析研究,我们选定了在英国1930到1960年间比较流行的一种英语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被称为“情境口语教学法”,由于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至今仍有学校在应用。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arold Palmer(1940)和A.S.Hornby(1950)。上世纪常见到的英国编撰的课本Access to English(Coles& Lord, 1975)和Kernel Lessons Plus(O’Neill, 1973)就体现了这一教学法体系。遵循这一教学法体系所设定的大纲通常建立在三个主要原则基础之上:(1)选择性(在选择教材和安排进度时首选词频最高的常用词,并根据所含语法现象的难易度来选择句法难度适宜的语料);(2)梯度(根据二语习得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教学内容);(3)最佳呈现方式(注重场景的制造和教具的巧妙使用)。我们认为,这其中的选择性和梯度至关重要,是使听力综合课接过部分精读课功能并区别于传统听说课的关键,是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又把不规范的即兴话语行为转化为内化的标准英语之最有效方法。当然,在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也适当做了与时俱进的调整。比如,当今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使我们在场景生成和气氛营造方面比上个世纪有了很大的优势,省去了很多做教具的功夫和费用,又能达到生动的效果。

Richards 和 Rodgers(2000)总结概括了情境口语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语言教学起始于口语教学,听说输入语料先于文字输入。

(2)课堂所用语言一律为目标语。

(3)新的语言点全部通过生活场景引进并重复练习。

(4)严格筛选词汇,以保证其覆盖最基本的生活内容。

(5)语法现象分级,先教容易的,后教复杂的。

(6)学生打下足够的词汇和语法基础之后才开始进行阅读和写作。

他们认为,这些特点中最重要的就是第(3)点,因为这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加入了功能的成分,因为情境的展示就是为了突出语言的功能。

西方的外语教育专家在评估英语教W法时往往从三个方面入手,即理论依托、设计和过程。现在让我们从这三个角度来看一看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将意味着什么。从理论角度来看,情境口语教学法建立在听说重于读写的认识基础之上,同时它遵循Halliday (1964)的语言结构必须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将强调语境的功能主义思路与拆分语言成分的结构主义理论融为一体。在教学手法上采用归纳法,即学生通过场景来体会生词词义,而不是让教师解释词义。从设计角度来看,运用这种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的实用语言技能并注重规范语言的使用。以学生能说为首要目的,能写为次要目的。这种教学法指导下的大纲应该体现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思想,不以话题和语场为焦点组织课堂活动,而以语言现象的难易度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用PPT、实物、表演和手势等来烘托场景,学生初级阶段多做例句重复和替换练习,高级阶段则可自由表述。教师角色除了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尴尬学生、纠正错误、出题判卷外,主要是用自己的话为学生提供语言范例和描述必要的场景。初级阶段学生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听、模仿、回答问题和回应教师的指令来吸收内化语言规则。教材的作用仅仅是为教学提供一个大致的进展方向,由教师来决定主要按教材的步骤推进还是多用其它补充材料。这样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重要性,也对我们参与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决心不负众望。从过程角度来看,这门课程将延续两学年。整体进程是从教师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控制发展到学生自主运用词汇和句法结构;从句型操练过渡到自如表述。课堂上从易到难的一连串活动应该是听(接收)、集体模仿、个别模仿、教师正音、创造性运用句型、教师鼓励参与、替换练习、问答练习、教师纠错等。这一系列原则和方法我们每一个参与项目的教师目前都已谙熟在心,大家正跃跃欲试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做出新的发现。

五、结语

本论文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本科英语专业用听说带动读写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号:NGJGH2016135)中系列论文成果之一。这些系列论文的分工是,本论文负从宏观上阐释项目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因此我从理论上和落实角度说明了我们对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的总体设想。其它随后陆续发表的论文将主要是具体的教学改革试验介绍和对其效果的量化研究。待到本之日,我们的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可能已经步入常轨,届时会有新的发现或提出更多值得思索的问题。希望对此项研究有兴趣的区内外同行们与我们联系,互相切磋,共同努力,以便为我国和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Hornby,A.S.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50(4):98-104,121-128,150-156.

[2]Palmer,H.E.The Teaching of Oral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40.

[3]Richards,Jack C.&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Edward Arnold,1972.

[5]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篇(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我们亟需各种高素质的英语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英语听说人才,这就对我国英语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英语学习也是如此。英语学习的历史性变革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上,教育模式从单纯传统印刷时代步入信息时代,一些全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将语言和文化两种教学生动地有机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跨文化交流使用语言能力获得培养。互联网作为一种跨越世界物理空间的交流工具,英语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它及时了解世界上英语教学的发展动态以及一线更新的相关素材与科研成果。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或是相关素材的查询。因此,将网络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时代的选择。《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陆巧玲、周晓玲,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一书收录50篇研究文章,围绕大学英语“TPA”教学模式和“415制”考核体系进行积极探讨,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论述角度多元化。该著收录的研究论文从教学平台、教学法、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跨文化交际、学习策略以及测试与评估等方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进行详细论述,呈现出多元视角的特点。例如,《基于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的口语训练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研究》一文,在阐明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的口语训练系统构建背景的基础上,对口语训练系统做了创造性的构建,并列举了口语训练系统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指出了口语训练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用英语听说课堂设计改革》以威利斯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为理论依据,以西部地区高职层次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实用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积极性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基本应用。《试析认知结构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策略应用》一文则重点分析了认知结构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该著提及的“双元结构”是由尹德谟教授提出,他认为,外来刺激没有适量而又可理解,是不可能发生语言习得的;也强调知识的同化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过去经验与当前学习的联系,尽可能地增加听力材料的输入。

第二,本书较好地适应了中国英语听说教学发展的需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施行之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成了一个焦点。虽然,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试倾向明显。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很强,除极少数学生出于兴趣而学习英语外,大多数学生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听说教学自然受到来自考试的压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任务的完成,必然大打折扣。此外,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方法单一,也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比较严峻的问题。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英语听说教学仍然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语法翻译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以教师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伴随着对英语句子的汉语翻译,学生听教师讲解,做笔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大多数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再加上由于承担教学工作量大,进修机会少,英语知识和英语教学理论更新缓慢,是的教学方法不能得到更新。针对这种情况,《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比如建立互联网英语教学平台,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知识,丰富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

第三,实证研究为主,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本书中的论文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之上的,这些论文是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之后写成的。比如,《关于学生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需求的调查研究》是以广西师大教学平台为研究对象的;《大学英语教材文化选材调查研究》是以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材的选用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质量监控探索与实践》也是以广西师范大学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为基础进行研究的;《英语写作策略研究》则是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学院在校本科生为样本进行研究的。这种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不仅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是高素质英语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当代大学生能否适应国际舞台的关键因素,更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需要关注的对象。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建立英语听说教学的网络平台,发挥互联网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7)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的发展史中,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在不同的时期各领,尽显风采。每种教学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先前的教学法有所改进和创新。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优势和局限,即使是传统的听说法和翻译法,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外语教学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法,而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纳各家之长,并将它们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高级英语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要实现高级英语课程的要求,必须遵循以下教学原则:在教学方面要从基础阶段的语言形式教学转变到侧重语言意义和功能教学,同时要做到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语言和文学相结合。在新原则的指引下,这门课程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3种意识,即语篇、文体和文化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四种能力,即语篇分析、文体分析、文学鉴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综合利用现代教学法来实现高级英语的教学目标呢?

二、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简介

1.听说法(the Audio-speaking Method)

听说法又叫结构法或句型法,以句型或结构为纲是听说教学法的主张,其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和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2.视听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手段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视听法发扬了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

3.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

重视发挥学生智力作用、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是在听说法受到抨击和挑战的情况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l)首先提出的。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时就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认知法是以认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将语言学习和理解过程概括为语言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输出或运用等几个基本步骤。使得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认知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

4.功能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功能法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discourse)。话语立足于语言形式并具有交际功能。仅有听、说、读、写技能并不能完全确切地表达意念和传达思想,因为话语的具体意义受制于使用场合的诸多社会因素。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可能有一种功能。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要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进行练习。教学过程的组织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交际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功能交际法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英语教学应将注意力集中到语言交际的内容上,而不是个别语言错误上,除了一些影响交际活动的理解性错误需要纠正外,一般不因为语言错误而打断学生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功能交际法以功能项目为纲,以活动为单位进行英语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虽然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学者已得出共识: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Communic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in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

三、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现代英语教学法

1.重视听说法和视听法的相互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虽然不必对学生进行更多专门的听力练习,但是这门课程仍然可以通过视听方式进行课堂交际练习。由于课文内容大多涉及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教师可利用相应听力或视频材料向学生展示相关背景知识,提出相应问题进行讨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对子活动、个人口头表述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角色,成为接受者、陈述者、评论者、思考者、谈判者。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提供了交流锻炼的机会,也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当学习者学习上有动力,他就会积极学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内在动机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样,学习上的成功又会使学习者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

2.重视教学中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运用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尤其要体现综合运用读、写、译技能的原则。阅读能力是提高听、说、写、译各种技能的基础,要以阅读为出发点。如个别课文是节选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小说全文,从而更好地理解原作品的中心思想,再以读后感的方式提交作业;课后作业以阅读、写作和翻译为主,教师可以让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挑选个别突出的观点进行评述,或者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多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最后挑选出范文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以促进下次写作质量的提高。再如,不鼓励学生机械翻译课文,也应在学习前阅读一定量的相关背景知识,尤其是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正确理解目标语,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诠释目标语,在语境中练习翻译,才能真正提高翻译水平。阅读文化背景知识在这门技能课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信息量的输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语言技能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综合方法,有不同的侧重与兼顾。如低年级阶段侧重听说写,但不放弃读和译;高年级侧重读写译,但仍注意听说能力的训练,高级英语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个原则。

篇(8)

一、后教学法研究背景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研究这门语言。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一直以来都受到密切的关注。众多英语研究者和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并且将心理学、认知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来,相继创造出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等许多教学法。试图找到一种完美的教学法是多少年来英语教育界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已知的教学法都不能解决所有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随着对教学法研究的深入和不断的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去没有,也许永远不会有这样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教学法出现。

二、后教学法

既然追求“最佳教学法”没有出路,以库马(kumaravadivelu)为代表的学者经过批判性思考和深刻反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后教学法”,从而将教学法研究引到新的路线上来。作为后教学法的集大成者,库马提出了由具体性、实际性和社会性三个参数组成的外语教学理论框架。它并没有提供或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法,而是提出了对待教学法的新思路,从而摆脱了教学法选择的困惑。首先,应当明确“后教学法”不是某种简单的、具体的、行之有效教学方法,而是一套统一的、不断发展并指导我们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灵活、动态的外语教学指导思想。它对教师、学生和教育者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种参数,为教师具体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

(一)三种身份重新定义

后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超越,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学生、教育者进行了重新定义。一是对教师的重新定义。在后教学法外语教学框架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的统一。教师需要对教学中涉及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并积极学习各种新的理论从而逐步构建一套切合教学实际,并且有自我特色教学理论。二是对学习者的重新定义。后教学法认为理想学习者是自主的。他在教师帮助下实现自我调控,最大化自己的学习潜力;他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并通过讨论协商来解决问题;三是对教师教育者的重新定义。传统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是把各种教学法灌输给未来的教师,指导教师选择“最佳教学法”并进行模拟训练。在后教学法外语教学框架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未来的教师确立外语教学的理念和掌握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二)三个基本参数

后教学法为教师具体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在已知的众多教学法中,选择何种教学法使其在特定的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始终困扰着广大教师。后教学法提出的以三个基本参数——具体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作为组织外语教学的原则为教师进行取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特定性(particularity)是指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机构里教一组追求特定目标的特定学生。在特定性指导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反思—行动”的循环,了解和掌握具体教学环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然后再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反馈随时调整。实践性(practicality)涉及教师与研究者的关系及教师理论的形成,它拒绝把理论家视为知识生产者、把教师视为知识消费者的两分法,鼓励教师从实践中创造理论,在实践中实施理论。社会可行性(possibility)指外语教学要对现实的社会政治保持敏感,重视对学习者身份形成有重要作用的社会文化现实。它拒绝把语言教学的作用局限于课堂内教授语言,把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和社会需求割裂开。主张开发利用带入课堂的社会政治意识,满足参与者的语言和社会双重方面的要求。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三个参数三位一体,互相交织、互相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影响着外语教学实践。

三、后教学法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首先,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不同班级应该准备不同的的教案。应当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背景、课堂反应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时,应当针对不同的班级,在保障教授核心知识的前提下,为其量身打造不同的教案,也就是说相同的知识,在不同的班级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其次,课堂实践应当灵活,根据实际适度调整。例如,在讲解生单词的时候,教师通过对学生反应的观察,发现该单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就可以略过或加强学生对该词深度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学实践需要有教案以保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又不拘泥于教案。教师应当注意多观察学生,根据其掌握状况适时作出一定的调整。再次,在实际教学中,要严格控制教学量,给学生理解和消化的时间。教师有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进度,或者被迫放弃交际法、暗示法等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学法,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内容乏味,学生没时间消化吸收所授知识,结果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每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作为授课重点。同时应当对整套教材有很好的了解。有些知识点在教材中反复出现,这时如果该课的任务量大,就可以进行适当取舍,在以后的课堂上再作讲解,从而保证课堂任务量适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课堂设计同等重要。在传统教学法下,记单词、预习课文或完成课后练习题似乎成为固定的课后作业模式。这就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完成任务的状态,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者身份的转变。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鼓励学生接触更多的英文资料,学会自主学习。例如介绍学生看优秀的原声电影,推荐可读性强的优美英文短文,针对课文让学生作简单的相关话题报告,或者令学生准备下一堂课的教案,等等,都可以作为文课后作业的形式。

参考文献:

篇(9)

一、引言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在交际法被广泛采纳的历史背景下起兴起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理论主张让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来发展规则系统并习得语言,强调输入材料的选择要能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和难易度、教学活动的安排要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看来,任务型教学法是符合教育部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的。因此,许多国内高校目前都已达成共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有机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1年2月颁布的《关于批准北京林业大学等35所高校为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8号)也指出:“我部将给予每个项目学校2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推进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笔者所在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也正在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及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以输出为导向的任务型教学模式(OSTTANE)。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它们是一些用来标示话语之间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或结构。“在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话语和言语交际的互动性” (冉永平,2002:10), 从局部或整体对话语的生成与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虽然对于哪些词属于英语中的话语标记语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认定,但是well, oh, I mean, you know却是公认的、常用的话语标记语。因此,本论文将着重研究如何在OSTTANE模式下,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加强这四个话语标记语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在口语中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并最终提高他们的口语熟练程度及话语的流利性。

二、话语标记语在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的使用现状

本文将要探讨的四个话语标记语well, oh, I mean, you know在英语语篇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语篇功能。Well是用以承接话轮的,表示“无准备或不得已情况下接替话轮”或表示“对前一话轮内容不认同”,或表示对“前一话轮作一了断并开始自己的话轮”,又或是“在当前话轮中间转移话题” ;oh则更多用于承接话轮或维持话轮。I mean常用于维持话轮,尤其是“偏离当前话语,如偏离主题,突发的想法,自我修补” ;you know则更多是用于出让话轮,“意示要对方认同自己的话语” (何安平、徐曼菲,2003:447)。何安平与徐曼菲(2003)的研究显示,这四个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在英国成年人的话语当中是排在前五位的,而在中国大学生话语当中,只有oh和 you know进入了前五位。而口语流利性较高的学生跟口语流利性较低的学生相比,前者使用这些话语标记语的频率要高得多。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学生对常用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和正确使用了解不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对话语标记语的熟练使用将会成为区分中国学生口语流利程度的重要标记之一。既然话语标记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本文中探讨话语标记语在英语听说课中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步骤1:前任务阶段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本单元主题来布置相关教学任务给学生,并提出问题。这样既保证设计的问题贴近课本的主要内容,又可以自然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和浓厚兴趣。

步骤2:环任务阶段

任务型教学法在运用中要求一开始就明确了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任务又可以分为真实任务和学习型任务。“真实任务更加突出语言的真实运用,更加强调意义的表达;而学习型任务在强调表达意义的同时,对语言形式的关注略有加强” (程晓棠,2004:85)。

步骤3:后任务阶段

学生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后,教师把本次课学生所接触到的并理解的重要的语言点和表达提炼出来,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OSTTANE模式下话语标记语在口语课堂上的教学案例设计

接下来,本文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第二册的Unit 6 What’s in a Name?作为素材来展示OSTTANE模式下话语标记语在英语听说课堂上的教学案例设计。

篇(10)

 

1.引言 

英语学习中听力不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口语交际技能,而且是重要的语言输入渠道,对提高整体英语水平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听说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对听力的比例也作了调整,由原来的20%的比例调整到了目前的35%。而目前正在试点的英语新机考四级考试中的听说部分甚至占到了70%。面对这一形势,很多院校和大学英语教师都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改进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是由于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及教学设施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说能力的发展仍然滞后于该学科其他能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客观地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探索出一种能有效提高英语听说水平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交际能力的需要。 

2.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现状 

多年来,各高校一直采用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听力材料录音,学生进行复述或完成相应听力理解练习。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容易对听说练习丧失兴趣,而且这种模式下输出的材料信息量很有限。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国内高校也逐步把该技术应用到听说教学中,使得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资源更丰富、更立体化。但是仅靠引进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不从根本上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就难以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有效提高听说教学的质量。 

对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效果情况,笔者对某高校部分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1)听说课程课时少,而课下的听说练习又缺乏有效监控;2)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学习上有着很大的盲目性;3)部分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设备,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并且教师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活动单一,学生参与机会少,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未能获得显著提高。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技术层面的更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效提高听说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依靠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3.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听说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理论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以这种方式建立的新知识结构不仅不易退化,而且能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依据这种理念,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必须彻底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结合学习过程中的情境性、主动性及合作性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具体的教学模式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符合语言认知规律的情境性教学环境。借助网络多媒体等形式丰富静态语言输入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鲜活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优化动态语言输入源,加强教师话语的准确性、得体性和流利程度,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输出活动,并提高学生输入源的质量。 

(2)创建问题空间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视听、听写、故事复述、讨论,情景表演等任务设置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主动性。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知识,使知识外化并实现自我反馈。 

(3)创建一种以“合作原则”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通过交流、讨论、争辩、教师针对性指导等多种形式,设计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生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网络互动型等合作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 

(4)建立起有效评价系统。通过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信息。 

4.建构主义听说教学模式下教师与技术的交互作用 

教学交互活动是听说课程中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是教与学行为再度整合的关键,教学交互的水平直接反映了教学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一直以来,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主要关注技术的改进和师生之间的交互。实际上,单纯的技术手段不足以构成学习者听说能力获得显著提高的因素,而师生间交互作用的实现也需要建立在教师与技术良好交互的基础上。只有发挥教师和技术的交互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上各种交互活动达到最好、最积极的效应。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余,必须加强对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多媒体各种设备的功能和操作,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技术弥补自身某些方面能力的不足,有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和选择教学策略,使学习资源具有最大的适用范围,从而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并提供宽松和谐、生动活泼和主动发展的学习空间。 

5.结语 

面对社会上对学生听说综合能力需求的加大,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一套系统的听说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有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理论作为支撑,也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验证和完善。只有利用技术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助作用,才能使这个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从而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网络教育初探[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上一篇: 娱乐节目策划 下一篇: 煤炭考察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