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1: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
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6)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箱可以卖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单价;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单价.)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7)学生思考: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订正: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盏)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盏)
综合算式:6×4×3
=24×3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个)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盏)
综合算式:6×(4×3)
=6×12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4)检验.师: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乘应用题)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十二第2题
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
练十二第3题
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
板书 设计
探究活动
小小采购员
活动目的
通过制定购物计划,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内容
1.制定购物计划.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给参加游艺活动的同学买奖品.这个任务分给三年级每班去完成,每班分配200元,想想:买什么?买多少?共需要多少钱,200元够不够?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制定一个计划表.
2.比比谁的计划好,这个任务就交给谁.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
看看,在超市里,你会遇到那些数学问题?
初步认识计算机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与计算机
2.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3.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对信息的初步认识
2.计算机的组成、应用、类型、发展
3.机房规则,使用计算机的道德。开机、关机,会用快捷方式打开应用程序
4.用计算器计算,查看日历和时钟
教学建议
将学生带入机房,让学生看看、摸摸、开开、用用计算机,用视频和动画演示、讲解信息及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或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参观考察。
鼠标操作4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鼠标
2.比较熟练地操作鼠标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鼠标的种类
2.鼠标指针
3.鼠标的指向、左单击、双击、拖动、右单击
教学建议
鼠标操作是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学生一定要比较熟练地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和拖动。为了使学生在练习时不觉枯燥,可以用纸牌游戏,或游戏式的其他学科的学习软件,让学生在游戏和学习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画图 8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绘图软件,并能用一些简单的工具绘画
2.将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进行有机地整合,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会从快捷方式进入“画图”并会退出;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2.用彩色铅笔绘画、写字并用橡皮进行修改
3.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刷子进行绘画、写字。新建画图区、在默认位置下打开和保存画图文件
4.调整画布的大小和位置,用喷枪喷彩色颜料,撤销与重复
5.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彩色画,放大镜的使用,设置画图的背景色。隐藏与恢复工具箱、颜料盒和状态栏
6.用矩形工具、圆形工具、圆角矩形工具画几何图形
7.用直线、曲线、多边形工具绘图
8.学会使用帮助功能,提高操作技巧,综合练习
教学建议
绘画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可以很直观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建议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并与美术、语文教学紧密结合,比如将语文课中的语言描述用画表现出来;或者让学生创作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然后将故事讲出来;绘画时要与已有的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等结合起来。
键盘操作6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键盘
2.能正确地操作键盘
3.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了解键盘的分区:打字键区、功能键区、编辑区、小键盘区。主要掌握打字键区。操作键盘的正确姿势和指法
2.基准键的练习
3.基准键和上排键的练习
4.基准键和下排键的练习
5.Shift键和常用符号!、@、#、$、(、)、、?、%和数字键的练习
6.综合练习
教学建议
键盘操作是学习、应用信息的基础和关键,但又是最枯燥、单调的练习。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选择一些专为小学生设计的、画面精美的并将打字练习融于故事中、竞赛中的软件,练习设计难易适度,有梯度,学生可以随意选择练习内容、能满足学生个性的软件,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汉字录入10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Win98
2.学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3.初步认识字处理软件Word
4.深入学习绘图软件,提高绘画的技巧与能力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认识Win98桌面及组成,桌面图标的打开和关闭,认识窗口及对窗口进行操作,“开始”和软件的启动
2.会用两种方法打开Word,认识Word窗口, 进入和退出中文输入法状态
3.用全拼方式输入单个汉字
4.用全拼方式输入词组,自造词
5.用智能ABC的简拼方式输入词组及标点符号的输入
6.用计算机写作文,在桌面上建立自已的文件夹,并将所写的作文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7.打开保存的作文,对作文进行文字修饰,设置字体、字号、修饰,文字对齐
8.用文字工具在画图中输入汉字并对汉字进行字体字号的设置
9.选定、裁剪工具的使用,对画进行剪切、复制、粘贴,透明与不透明处理
10.进行翻转、拉抻、扭曲、反色等特殊处理
教学建议
汉字录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练习比较枯燥,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用有趣的练习软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将绘图和汉字录入结合起来,比如自编连环图等。
对以上安排的几点说明
1.教学内容的确定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兴趣,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社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而不是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原理。上述教学内容的确定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但又不是完全按照《纲要》所指定的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六个模块来选定教学内容,而是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教学起点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2.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
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的这种编排打破了《纲要》中六个模块的顺序,重新建立起新的顺序。
3.计算机知识本身的特点
以上六个模块之间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除了必要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开关机、鼠标操作、汉字录入等)外,这几个模块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之分,可以把任何一个模块作为学习的起始切入点。本安排将画画儿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对小学生来说,模块内是有难易之分的,入门学习都比较简单,但是学习越深入就越困难,对文化知识基础的要求也越高,所以我们打破了模块化的教学安排。
4.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应遵循教学论的原理,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形象后抽象的原则来安排顺序。如果按六个模块分开单独学习,对学生来说将是简单―复杂―简单―复杂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这就违背了教学论的原理。应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先学习一个模块中简单的能接受的部分,然后放下这一模块,再去学习其他内容。
在初始阶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去感受计算机,体验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打一些益智的游戏,用一些辅助学习的软件去改变常规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游戏中逐渐认识计算机,掌握鼠标的操作,并体会到计算机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初步作用,对计算机的几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桌面等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让学生学习用计算机画画儿,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而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他们很善于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的思想。过去他们都是用笔和纸来表达他们的思想,现在将计算机交给他们,作为展示自己思想的大舞台,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他们会发现计算机是那么神奇。计算机绘画的色彩鲜艳,操作方便,表现丰富,便于修改,还有丰富的素材供他们选用,真是神奇。他们会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愿望更强。
2、发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公用设施的自述,告诉大家公用设施的作用。从而唤起大家对公用设施的保护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公用设施,知道这些公用设施的作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教法建议:
1、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公用设施。
2、选取典型事例,最好是真实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公用设施的作用,知道公用设施和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公用设施的意识。
3、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辨析,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4、加强学生公德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5、本课教学不过多展示公用设施被破坏的情况,也不引导学生过多地对此种现象进行议论,以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公用设施的自述
教学目标
认知:
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公用设施,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知道要爱护公用设施。
情感:
要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对破坏公用设施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够主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2、发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公用设施,知道这些公用设施的作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找公用设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用设施)
同学们,20__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北京越变越美了,还增添了很多公用设施。请你仔细观察,录像中有哪些公用设施?
(播放录像,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路灯公用电话车站牌红绿灯道路公厕公共汽车垃圾筒阅报栏公园长椅……)
小结:大家找的这些,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的设施就是公用设施。
二、用议论加自述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公用设施的作用。
1、同学们对身边的公用设施很熟悉,公用设施是个大家庭,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公用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呢?听,有位公用设施小代表在向我们做自我介绍呢。请你猜一猜这种公用设施是什么?
(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中的第二段路灯的自述但不出现路灯的名字)
2、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作公用设施小代表,假如你是公用设施中的一员,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教师这里为你提供了一些参考,你也可以选择屏幕以外的公用设施向大家介绍。)
3、聪明的孩子们,赶快向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吧。(小组内互相介绍)
4、请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
(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进行补充)。
如:车站牌 最近,在市区内出现了一种电子车站牌,这种车站牌通过电子技术可以随时显示即将开来的公交车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方便了乘客。
公厕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花费很大财力物力新建了许多公共厕所,而且,今年北京市的公共厕所取消了收费,进一步地方便了市民,真是可喜的变化啊。
……
三、从侧面让学生体会公用设施的作用。
听了小代表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公用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公用设施,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学生操作课件:见书中的主图。(叫学生将公用设施移走)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公用设施,我们就好像回到了偏远的农村。公用设施对于大家的学习、生活太重要了,我们真的离不开公用设施。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学习生活会非常的不方便。
四、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爱护和保护公用设施。
1、看来公用设施不可少,我们生活离不了。那我们怎么对待公用设施呢?(爱护)
和周围的同学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爱护公用设施。
请同学向大家介绍爱护公用设施的好办法。
2、如果遇到了以下情况,我们怎么办?
(播放录像内容是公用设施被破坏的事例电话亭被损坏车站牌被损坏井盖被偷垃圾筒被破坏)
小结:遇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如果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解决,爱护公用设施要从小做起,如果我们解决不了,可以咨询一下,问问老师,家长或者旁边的大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我们在使用公用设施时要小心使用不损坏。
(在叙述同时用课件出示板书:爱护公用设施要从小做起、要小心使用不损坏、自己不能解决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结合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爱护公用设施的重要。
1、老师知道同学们爱护公用设施的意识都很浓,公用设施一旦被损坏,受到影响的将是我们自己。如果到了20__年,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中国,看到这些被损坏的公用设施,会怎么想?
2、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进行大胆设想。)
小结:快不要再设想下去了,这后果太严重了,那我们怎么办啊?
(爱护公用设施)
3、爱护公用设施不仅是一个人守公德的表现,而且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反映着国民良好的精神风貌。20__年,奥运会正一天天向我们走近,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公用设施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只是我们小学生爱护公用设施就行了么?
(不行要让大家都来爱护公用设施)
4、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来爱护公用设施呢?快和你周围的同学商量商量吧。
(小组讨论)
(生会提出上网做电视节目等)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是想向人们发出倡议,让大家都来爱护公用设施,对么?
真好,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5、老师这里有一份倡议书的底稿,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倡议书附后)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请同学读一读自己组的倡议书。
小结: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倡议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传递给大家,这样,不仅我们自己提高了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而且是让更多的人都来爱护公用设施。
相信我们这么做了,到了20__年,我们 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奥运会。
6、放录像内容是优美的环境,生活中的常见公用设施。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公用设施服务为大家,爱护要靠你我(生一起说他)好了,同学们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办法来爱护公用设施或者有问题想和老师讨论,你可以给老师发电子邮件,这里是老师的邮箱地址。(课件出现邮件地址,和学生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提高教学实效。)
附件: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随着20__年奥运会的临近,我们的北京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了。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用设施,它们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爱护公用设施是每一个公民守公德的表现,也反映了我们国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为了使公用设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您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不仅与他们的年纪有关,而且和他们自身的情况相关。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时候应该分情况讨论。根据每个小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制定不同的标准,保证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不能好高骛远。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小就将基础打好,通过大量的练习维持。许多二年级小学生不能踏实学习,贪玩,更应该保证这些小学生每天的数学计算题练习量,保证训练的效果。同时,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三方应该同时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在强调家校互动,但是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学生的能力不只是数学学习的能力,还有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切忌以偏概全,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放任自由,不对其进行教导。在这个问题上,所有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心智不成熟,生活上学习上许多方面都未曾接触,并不了解,所以数学教师对于那些反应不快的小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与重视、鼓励。
2.培养三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及日后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课堂秩序进行认真听讲,紧跟数学老师的思路,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并且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练习中要学会独立钻研问题,通过逻辑推理,独立解决,不要随便请教他人或验证答案,要自己做到对结果有把握之后再请老师评判。同时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计算的时候,培养小学生养成先看后想,再算再验证的习惯。其实就是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首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及负号和要求;然后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答这个问题,解答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计算的先后顺序,等等;再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细心;最后进行演算验证,发现自己在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小学生的书写格式进行正确指导,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出错的几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应该注重对口算能力的锻炼。笔算以口算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如果没有口算,笔算也就无从说起。实际上,小学生的笔算能力可以从其口算能力上反映出来。在口算时,记忆和思维同时活动,因此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其记忆力。
3.强化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训练
在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对算术理论进行理解,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之于问题就像钥匙之于锁,而算术理论又是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方法相辅相成,但实际中并非如此,许多教师过于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而忽视算术理论的探讨。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在数学计算课堂上,计算方法和算术理论应该同时教给学生并让其掌握。例如在进行乘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时观察数字特征,总结出在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什么时候使用会让解答过程变得简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90-01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就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功效,立足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目前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优质课堂的特征进行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一、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的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所以首先我们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这块教学领域,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实施。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是普遍受人们关注的一件大事情,只有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手段提升教学品质,才能让素质教育实施受到实质性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需要有优质的课堂教学作为支撑。优质教学的本质就是基于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实践的过程。其次,优质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认识和理解,能帮助他们理清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学习数学文化知识。再次,研究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有助于推进目前教学领域的教学改革进程。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教学工作者的努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每一个年代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特征,其中也不乏优质的教学课堂案例,这也说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因此,教育改革才显得尤为重。其改革的本质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不断的教育改革,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优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虽然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普遍表现为教学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教师传授知识的形式过于古板。在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对等的,就是说在教学中,两者都都很重要,而且应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但是就目前的教学形势看,这种关系显然还没有形成。我们往往看到是,教师在教学中地位比较高,这是片面强调其作用的结果。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应为课堂上只有教师在讲,而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相互之间的有效互动,当然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②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这种形式,而没有体现教学本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一味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比如在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上册)时,老师可能只重视对概念的讲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着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重视后面结合实际生活的有趣的习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这种这种只重结论不中过程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③教师不注重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根据已经编制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这无可厚非,但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完成教案上的教学任务,而是培养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不应该只停留在刻板的教案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教案,否则,只会培养出缺乏创造力的学生。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利于帮助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比如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解析
1、学习氛围轻松活泼
课堂教学氛围很重要,一般在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对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有较深的渴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堂上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其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经常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并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挖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比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下册“制作年历”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在讲解制作步骤后,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制作,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点,用实践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实际动手作业中,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用轻松使得语调向学生讲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例如在上到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这一课时,向他们讲诉古代人是如何用身体测量的等等。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和讲故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对学习感兴趣后,其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2、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
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建立,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认清自己数学学习上的不足,然后帮助他们不断改进,最终实现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教师需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都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同学生之间的友好感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钻研更深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为他们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特征的解析:①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与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②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③给学生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④课堂上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课堂气氛活跃;⑤教师面向全体,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个别指导等。只有充分了解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特征,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发展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是备好课。备课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充分,上课时照搬现行教案,忽视了对新教材编排结构、呈现形式和实质深度的解读;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和练习功能的挖掘;忽视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熟练掌握数学教材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通览小学数学的全部教材,了解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全貌,弄清各册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编者的整体思路和编排意图;理清各册教材中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的着力点和呈现层次;弄清所教教材中各单元小节的地位、作用、比重和知识能力基础;弄清所教教材的各个知识点的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关键,再精心设计教学。如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一课,首先要通过深入教材、钻研教材,品味教师用书的每句话,并对三年级分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认真研究,看看三年级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已达到什么程度?五年级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本节课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难点又是什么?经过深入研究,再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因为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认识了把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平均分并用分数来表示,而且能熟练的用图表示分数,所以涂色操作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它只是帮助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如果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涂色,对学生的思维就没有提升,这样的操作学习是低效的,因此只有读懂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在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下,通过自身活动实现的,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和思想状况,再精心设计教学。教学中,究竟要了解学生什么呢?其实,《标准》里讲得很清楚:数学课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成人在写东西或者看书的时候,外面就是打雷、下雨或者邻居家吵架,根本影响不了,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但是,小孩子不一样,教室外面飞过一只小鸟,或下雪了、下雨了,他们会齐刷刷地伸头去看,这就是心理特征。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成人的心理特征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们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绝大多数教师在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就立即引导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进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看起来在操作,但是大多数是在执行命令,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必然肤浅。如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教师追问这样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2)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让学生再次通过思考、交流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对学生的学法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和自身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要恰当选择,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要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加强对比辨析和系统整理,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要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注意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互助合作。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教学素材是否对学生有兴趣;(2)重难点是否突出;(3)教学活动是否合理;(4)练习设计是否有针对性等。如《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引出除法前设置了“平均分”课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想想、说说等大量的实践活动,知道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分。让学生经过充分的实践,全面认识“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形成风格,追求自我
备课时,除了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情况,还要做好课前准备,精心上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课本、练习本、笔等,以免在上课时浪费时间;上课要精心,抓好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课堂上要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要学会节约时间。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一堂课一般由复习、讲解、练习三部分构成。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力争在最佳的时间内教学完关键内容;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听课习惯、做题习惯、提问习惯、检查习惯等。一节精彩的课,学生没有认真听、没有认真练、没有真正参与,学习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必须注意长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玩东西,不乱说话,不写与本节课无关的作业,认真倾听同伴说话,做题时不与同桌说话,不看别人的作业,多动脑,积极发言,不懂就问等好习惯。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教师要学会全方位、多视角地分析教材,活用教材,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使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得以实现,使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学效率最高的课。
在训练培养任何一种良好学习习惯之前,我都要讲清楚“要怎样做”同时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这样做的意义和作用。例如:了解教育学生规范的书写数字,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我用一些生活中由于书写数字潦草、马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事例中由于数字潦草,马虎而造成的错误和损失。又例如:多位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比较枯燥,我采取竞赛,达标测试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外,还跟学生讲清不经过一定的数量的练习是无法形成技能技巧的道理。学生晓明意义,学习情绪才会稳定,才能认真地进行练习。
二、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严格要求,耐心培养,持之以恒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过程,教师必须耐心指导,持之以恒。例如课前准备,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应要求全班学生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做到这一点,要提出具体要求,经常检查、督促、讲评。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训练中,采用多表扬、多奖励的措施。例如:上课铃声停止前,谁组将课本、练习本及必需的文具准备好,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就会给该组表扬并每人奖一朵小红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
由于学生入学前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不同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好习惯,我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些不好的习惯,及时指出并予纠正。例如,在批改作业时,对于书写美观、格式规范、计算正确的作业,我都要在作业上写一些鼓励的语言,例如:“好”,“真棒”,并在封面作标记,在学期末对于作业一直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并在教室一角将这些展出,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在这个训练培养的过程中,我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逐步提高要求,经常变换奖励的方式,促使学生有更高的追求,让好、中、差的学生同时进步。
三、抓好关键时期的培养,反复抓、抓反复
在小学阶段,三年级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三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对于在低年级已基本开成的一些习惯会出现反复。例如,在低年级写竖式时用尺子划线,到了三年级,学生就不乐意用尺子画线而是随手画线,这时就要重新强调,又例如,学生在低年级用铅笔,写错了可以擦掉,重写,而到了三年线,学生开始使用钢笔,作业整洁就比较困难,所以在低年级尽量少用橡皮擦的习惯。另外,由于模仿大人的心理,三年级学生写字也不像低年级规范,开始写潦草字。因此在三年极就要强化低年级时进行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形成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
四、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教师的表率作用
我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吸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这学期主要担任三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和副班主任工作。因为已经接手第二学期,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家庭情况等我都一清二楚,并且教材经过上学期的摸索,对教材比较熟悉,所以工作起来还算比较顺利。一学期以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在制定教学目的同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我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培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这样,他们学得轻松,进步也快。
4、我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吸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作为三年级3班的副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这学期班主任工作最使自己满意的是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这一学期,我主动与家长通过电话、校访等方式进行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也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校的情况,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当家长对我的工作提出意见的时候我非常乐意接受,并且调换角色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结果,绝大部分的家长对我是非常信任和尊敬。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份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但同时我也收获了充实与快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从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以踏实、认真的态度工作。因此所教的班级数学教学成绩都是年级第一,县抽考我所带班级数学教学成绩是全县第一,及格率是100%。通过努力,我还获得以下荣誉:
1、在绵阳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
2、在绵阳市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中荣获市级二等奖。
3、在绵阳市中小学美术新课程优秀课展评活动中荣获市级二等奖。
4、在绵阳市中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选活动中荣获市级优秀辅导奖。
5、指导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剑南文学》上发表。
6、指导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多次在省优秀刊物《青少年文学》上发表。
7、获得第三届“安县十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8、在自治县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现场数学赛课活动中荣获县级特等奖。
9、在安县小学数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县级一等奖。
10、在安县小学数学教学方案评选活动中荣获县级一等奖。
11、在四川省第二届“西部阳光”少儿美术作品评比中荣获县级一等奖。
12、多次在安县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设计活动中荣获县级一等奖。
13、在安县小学数学说课比赛中荣获县级二等奖。
14、多次给县教研室、进修校办的培训班献课。
15、因我在地震中的积极表现,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16、多次评为县级、校级优秀教师、先进个人。
在七一实验小学,我担任3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和副班主任的工作。我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的帮助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首先,让孩子喜欢上作为数学老师的我,进而喜欢上数学,让他们不惧怕数学,把数学学习当成游戏,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次县统考数学成绩从原来的最后一名上升为第二,及格率为100%,我让他们相信自己有上升的空间。
其次,让家长信任我,放心把孩子交给我,并积极支持我的工作。
在这一学年中,我积极与班主任配合,做好班集体的工作,卫生与纪律评比多次获得第一名,由于严格管理,我们班以班风好、学风好获得《优秀班集体》的称号。我个人获得校级《优秀副班主任》称号。
一、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研究的基本资源。
每个教师的手头都至少有一本教材,因此对教材的研究是最容易进行的,教材研究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研究教材,最关键的目标是深入浅出和瞻前顾后。所谓深入浅出,是指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表面深入思考,探寻数学知识的发展线索,揣摩教材编者的安排意图,设计符合规律的教学过程,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所谓瞻前顾后,是指教师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系统把握,能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相关旧知充分了解,对本课知识的后续发展心中有数。
例如,小学数学中“分数”有关知识的教学,教材一般都是分三次进行编排(此处以苏教版教材为例):首次编排是三年级上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着重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需要,理解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从而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第二次教学是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第三次教学是五年级下册系统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从深入研究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分数知识三次编排的教学重点要把握准确,第一次认识分数重在分数的来源以及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第二次认识分数重在理解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第三次认识分数则是帮助学生逐步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从瞻前顾后的角度来看,每一次教学都要把握本课教学的分寸,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既要充分利用,又不能“炒冷饭”;对于学生今后要学习的后续知识不要提前教学,以免于“夹生饭”。
在研究教材的方式上,笔者采用的是比较独特的“大循环教学”。从1987年走上工作岗位到今天,笔者坚持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先后进行了三次完整的大循环教学,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大循环。虽然每次大循环教学都需要六年的时间,看上去似乎很慢,但教育本来就是慢的艺术,慢慢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通过大循环教学,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去教一遍。一次甚至几次大循环下来,教师对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体系、编排意图、前后联系都能了然于胸,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迁移渗透与融会贯通,学生学到的将是整体性的数学知识,获得的是对数学的完整认识。
除此之外,研究教材还可以对不同时期和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笔者所教学的三次大循环,分别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1987-1993)、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1993-1999)和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2002-2008)。教师研究教材的同时还应该研究课程标准,从教材编排的源头和依据去发现共性规律。
二、研究儿童
儿童是教学研究的服务对象。
“儿童,一个宇宙,一片星辰。我们带着好奇,望着他,探索着他。”“教师的大智慧在于对儿童的研究,来自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因为,儿童是教育的主语;因为,儿童是教育的根据地。”(成尚荣:《认识和发现儿童是教师的大智慧》,载《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7日)可见,对儿童进行研究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研究儿童,首先必须研究儿童的思维。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儿童的思维,具有其独特规律。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其中的“具体运算阶段”主要是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状态,即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从儿童的数学观出发,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完成两次重要转化的过程:第一次转化,是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作为科学的数学转化为作为学科的数学;第二次转化,是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即把作为静止(停留在书本、教案上)的数学转化为作为过程的数学。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一次转化,需要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科学把握学习规律,从而设计出适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这个过程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备课可以是独立备课,也可以是集体备课,甚至可以把名师现成的教案拿来参考,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对儿童的了解,设计出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形态”的数学。为了更好地完成第二次转化,需要教师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选择适合儿童学习的方式,有效而灵活地组织学习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合理调整教学流程,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并把这种火花点燃为火把,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快乐之旅、思维之旅、智慧之旅。
三、研究课堂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
每个老师几乎每天都在上课,课堂研究既是家常便饭,也容易“审美疲劳”。对课堂的研究需要的是大胆实践与不断反思。循规蹈矩与一成不变的课堂,也许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十分不利。研究课堂,应该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儿童之后,设计出新颖别致和符合认知规律的课堂学习过程,大胆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并及时对课堂进行反思与调整。反思能力是研究课堂的重要组成。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笔者在研究课堂的过程中对理想课堂的追寻与反思经历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结构严谨、精雕细琢。我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等孜孜以求。我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那段时间,我追寻得好辛苦。有时为了上好一堂研究课,我常常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甚至掐着秒表计算时间,这个环节用几分钟,那几句话用多少秒钟,有时甚至幻想,当我讲完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时下课铃声正好响起。可惜的是,一直到现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一次也没出现过。
第二重境界――多层并进、活动交流。我把一堂数学课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要求,有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要求,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要求。同时,在教学形式方面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数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个阶段,我追求“教学目标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游戏比赛为主”。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特征,由于大量采用了活动教学,制作了形象逼真的投影片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现在想来,这样的课堂似乎有时也有点“花”,不经意地偏离了数学。
第三重境界――真实有效、互动生成。我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针对课程改革之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形式化的误区,笔者曾提出理想课堂的几个关键要素:真实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秀,有效的课堂讲求简单与实用,互动的课堂体现对话与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四、研究专题
专题是教学研究的必要提升。
专题研究是指针对某一主题作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关注的问题开展专门研究。专题研究包括行动研究、经验总结、课题研究、调查实验等。其中,课题研究是一种规范、有目的、有计划、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的研究方式。课题产生于问题,而“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对课题的选择,应该紧密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需要,针对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开展专题研究。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